第一篇:杨卫泽发表署名文章
杨卫泽发表署名文章
[发布日期: 2011-05-01 ] [字号:大、中、小] [关闭窗口]
在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光辉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隆重表彰全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就是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在全社会唱响“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主旋律,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在全省“两个率先”中带好头而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中共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受到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市的劳动模范、各级工会干部和各行各业的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南京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早在90年前就成立了南京第一个现代工会,从此掀开了工人运动波澜壮阔的一页。90年来,南京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积极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洪流,为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为南京的崛起和繁荣,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回顾南京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回顾南京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回顾南京实现全面小康的辉煌成就,无一不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无一不是代代英模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结晶。他们所建立的丰碑巍然耸立,永远铭刻在全市人民心中。
劳模和先进工作者,是全市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是广大劳动群众的时代楷模。在复杂多变、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你们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是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典范;在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里,你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榜样;在重大风险挑战和艰巨任务面前,你们勇于开拓负重拼搏,是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先锋。你们不愧为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不愧为社会的功臣、人民的楷模,不愧为时代的先锋、学习的榜样。
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征程已经开启,新的发展阶段,中央和省委对南京寄予更大的期望。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三角区域规划,明确南京要成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省委要求南京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在江苏“两个率先”中带好头。我们担负的使命更加神圣,我们担当的职责更加光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依靠全市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强大力量,都更需要发挥先进的示范导向作用,都更需要弘扬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时期南京劳模精神。全市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学劳模、赶先进,为南京在全省争当“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三个“第一”团结拼搏、奋发有为。
要争当推动科学发展的行动楷模。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更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是南京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必由之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要以推动科学发展为己任,放远眼光、放宽心胸、放开手脚,立发展之志、谋发展之策、鼓发展之劲,积极投身到开创南京科学发展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去。要站在推动科学发展的最前列,主动聚焦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的“六个注重”,主动聚焦省委推动“两个率先”实施的“八项工程”,主动聚焦南京人才、教育、科技和创新“四个第一”,科学谋划、精心实施。要瞄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全力以赴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力以赴改善生态环境,确保如期实现民生现代化和生态现代化。要奋发有为、真抓实干,在众多城市百舸争流中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在筹办青奥会中加快提升南京国际影响力,把科学发展的成效体现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上,体现在建设人民幸福城市上,体现在构建城市竞争新优势上。
要争当锐意改革创新的时代先锋。改革创新是一个城市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当前,南京正处在一个战略转型的重要关口,面对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改革创新的要求非但没有降低,而是更加提高;改革创新的任务非但没有减轻,而是更加繁重;改革创新的难度非但没有减小,而是更加增大。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自觉站在改革创新的潮头,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决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坚决改革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坚决调整阻碍科学发展的政策权限,全面优化推动科学发展的综合环境。要大力弘扬创新创业创优“三创”精神,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活动,加快培育一大批职工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创新基地,让创新才智充分发挥,创业热情充分涌流,个人抱负充分施展,使南京真正成为一片改革创新的热土。
要争当维护和谐稳定的中流砥柱。和谐稳定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心声。南京是全省的政治中心,海内外关注程度高,维护和谐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既是维护南京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也是社会和谐稳定成果的直接受益者。要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立足自身,以实际行动维护和发展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自觉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积极投身和谐文化建设,践行友爱互助,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自觉担负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责任,坚决同一切危害团结、稳定和安全的行为与现象作斗争,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环境。
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各级党委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工会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帮助工会解决实际困难,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工会工作,把更多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把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更多交给工会组织去办。各级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围绕大局,全面履职,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组织凝聚力,把各级工会真正建成在党的领导下,与职工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的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劳动创造美好未来,奋斗成就宏伟大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负重拼搏,为在江苏“两个率先”中带好头奋斗、奋斗、再奋斗!
第二篇:杨卫泽讲话
创先争优当标兵 “两个率先”带好头以科学发展一流业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发布日期: 2011-05-13 ] [字号:大、中、小] [关闭窗口]
5月12日,市委召开全市创先争优活动再动员大会,进一步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掀起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在会上讲话,要求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抢抓发展创新型经济重要机遇,重点破解“四大突出问题”,紧紧围绕争当全省“三个第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确保我市创先争优活动在全省全国当标兵,为贯彻“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推进在全省“两个率先”中带好头、在转型升级上作示范提供持久动力和坚强保证,以科学发展的一流业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市委副书记、市长季建业主持会议,市领导陈家宝、缪合林、陈绍泽、许慧玲、刘以安、周谦、徐金万、鲍永安在主席台就坐。
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的最新指示精神,表彰了“创先典范”武家嘴村、“争优标兵”嵇艳霞同志,授予武继军同志“村官楷模”光荣称号。会上,市委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以先进典型为学习榜样,认真学习武继军同志“为着群众想、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富”的创业精神,学习武家嘴村“敢为人先、敢创大业、敢争一流”的争先精神,学习嵇艳霞同志“立足岗位创先进、各项工作当标兵、服务群众争优秀”的创优精神,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以更大力度、更高要求深入推进我市创先争优活动,在争当全省“三个第一”中创佳绩、当先锋,为在江苏“两个率先”中带好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杨卫泽在讲话中总结了一年来我市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并进一步提出四点要求:认清新形势,增强紧迫感,切实将全市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树立更高标杆,解决突出问题,大力推动全市创先争优活动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把握活动导向,明确争创重点,为在江苏“两个率先”中带好头多做贡献;强化组织领导,注重典型示范,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杨卫泽指出,要深刻认识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最新要求、充分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生机与活力的迫切需要;是肩负起时代重任、推动南京在江苏“两个率先”中带好头的迫切需要;是南京抢抓第三次发展机遇、率先走出“四个一”发展新路径的迫切要求。当前,南京正面临以发展创新型经济为主攻方向的第三次机遇。人才、科技、教育和创新是第三次机遇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这正是南京的绝对优势和巨大潜力所在。“我们如果抓不住第三次机遇,将愧对历史、愧对后人,也难有再超越的机会。创先争优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抓住第三次发展机遇,闯出一条„四个一‟的率先发展之路。”杨卫泽说,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新阶段,对照中央和省委最新要求,结合南京发展实际,必须明确创先争优活动目标,这个目标应该包含两个指向,创先争优活动本身要在全省全国当标兵,创先争优成效要在全省全国当典型。为此,要重点解决好四大突出问题:面向世界树立更高发展标杆,解决追求不高的突出问题;放眼全球考量发展路径,解决路数不新的突出问题;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理念,解决观念迟滞的突出问题;针对实际找出发展短板,解决薄弱指标的突出问题。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杨卫泽说,目标追求的高度决定了争创活动的深度和力度。省内外不少城市都在瞄准世界先进城市比学赶超,南京的大企业和高校也在世界级坐标系中
争位置。这种发展追求的倒逼,比发展进度的倒逼更具深刻内涵、更显重要紧迫。作为这个城市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我们必须以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和国际水平来创先进,必须找准省内、国内和国际坐标来争优秀,解决发展标杆不高、建设管理水平不高的突出问题。市委坚持把“四个一”的优势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抓手。我们必须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树立国际人才观念,真正做到天下人才为我所用,全球科技、教育和创新要素为我所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要立足调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抓好“四个一”,在举办青奥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规划等方面,请国际一流的公司来咨询设计,请国际一流的专家来帮助指导,努力做到规划世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管理世界一流、产业发展世界一流,探索走出具有南京特色的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率先基本现代化之路。
“理念引领发展,文化凝聚力量。”杨卫泽说,武家嘴村本来是一个小渔村,他们从水运做起,又从船上走到陆地发展工业,现在又做设施农业,理念不更新就不会有今天的武家嘴村。我们做事情、干工作,不能一味重复走自己的老路,或者一味摹仿走别人走过的路。南京要在全省争“三个第一”,在“两个率先”中带好头,必须超越成规、打破思维定势、改变思维习惯,关键是把先进的理念与深厚的文化相结合。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在创先争优中自觉更新发展观念,以理念的领先推动各项工作的率先。以《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调研报告做参照,南京从指标要求上看,居民收入、生态指标等比较薄弱,从分布区域看,重点在郊县和农村,最难点是基础薄弱的镇街和村、社区。我们必须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抓住重点领域谋划新思路,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新举措,聚焦难点攻关实现新突破。要围绕民生收入、生态环境、农村现代化等关键指标,建立倒逼机制,以最终目标倒逼当前工作,使各项工作更深入、更细化、更具体。各部门要在创先争优中把更多资源、政策等向郊县和薄弱地区倾斜,奋力推动全市同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杨卫泽指出,要把争当“三个第一”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第一、改革创新第一、和谐稳定第一”创先争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要扎实开展“科学发展争一流”主题活动,组织和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共识,在比学赶超中提升标杆,全力以赴争“三个第一”之先,尽职尽责创“两个率先”之优。要积极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把科学发展争第一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战场,在转型升级上作示范、在破除发展短板上当先锋、在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做标兵。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深化改革推进创新的重要机遇,紧扣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创先争优,紧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创先争优,向改革要空间,向创新要动力。要坚持把创先争优作为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经常性机制,作为促进和谐、创建平安的经常性保证,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经常性要求,将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
杨卫泽强调,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学习先进典型,以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确保取得实效。重点做到“四个强化推进”: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抓推进;强化规律研究,把握关键抓推进;强化机制完善,凝聚合力抓推进;强化典型宣传,示范引导抓推进。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所属地方和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的督促检查,整体推进活动的开展;要准确把握活动的规律特点,把解决发展问题作为争创活动的实践载体和关键抓手,不断创新创建思路、深化创建内涵、拓展创建载体,防止出现“两张皮”现象;要重点探索构建公开承诺、上评下议的创先争优动力机制,不断深化党群共建机制,完善创先争优活动的日常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既要深入学习宣传杨
善洲、常德盛、张雅琴等全国、全省争创活动先进典型,又要大力学习宣传好我们身边的“创先典范”武家嘴村、“村官楷模”武继军、“争优标兵”嵇艳霞。各区县各部门都要有先进典型,各行各业也要树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出创先进、争优秀的浓厚氛围,使创先争优成为整个城市和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共同追求。
第三篇:杨卫泽 人大 闭幕式
杨卫泽说,经过全体代表和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会议期间,人大代表牢记使命、不负重托,认真履职、群策群力,讲大局、议大事,重实际、求实效,体现了高度负责的政治使命感,展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会议提出的各项意见和建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集中了全市人民的智慧,代表了全市人民的利益,体现了全市人民的意志。
杨卫泽说,过去几年来,我们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务实苦干,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在“两个率先”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我们精心制定实施了“十二五”规划,顺利开启了“第二个率先”的宏伟大业,在全面完成去年各项目标任务中迎来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市上下在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形成高度共识,在办好青奥盛事、创成率先大业、建设人文绿都上形成统一行动,信心更足、思路更新、措施更实,正朝着确保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奋勇前进。
杨卫泽指出,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经验弥足珍贵。越是在发展环境错综复杂、发展面临重大考验的时候,我们越是需要各级人大和全体人大代表团结一心、攻坚克难;越是在“两个率先”处在关键节点、跨越超越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候,我们越是需要各级人大和全体人大代表全力而为、合力奋斗。四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保证政治性、注重服务性、突出人民性、增强创新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拓进取,依法履行职责,立法工作更加扎实,依法监督更加有力,重大事项决定更加及时,人事任免更加规范,各项工作创出特色、走在前列,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市委对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充分肯定、高度认可、十分满意。
杨卫泽说,走进充满希望的2012年,踏上开创率先大业的新征程,我们重任在肩。创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大业,争当江苏“第二个率先”先行军,我们使命光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大工作大有可为。进一步做好全市人大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迫切的是坚持把人大工作同全市发展大局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为创成率先大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杨卫泽提出,走进2012年,我们要在加强政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上下更大功夫。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是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绘就了办好青奥盛事、创成率先大业、建设人文绿都的宏伟蓝图,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了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要在更为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中,突破困境、攻坚克难、逆势崛起,实现跨越超越,要在各种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上升的挑战中,稳中求进、进中求新、新中求好、好中求快,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此时此刻,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加强政治建设,珍惜和维护民主团结、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需要优化发展环境,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干事创业、励精图治、跨越超越的法治环境。全市各级人大组织要进一步巩固提升在政治建设上的优势地位,积极发挥在法治环境建设上的突出作用,以政治建设的新探索丰富“第二个率先”内涵,以法治建设的新举措推进创成率先大业。要从制度和法律的层面,把中央的方针、省委的决策和市委的部署,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转化为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实际行动,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造最优的政治环境、凝聚最强的奋斗合力。
杨卫泽强调,走进2012年,我们要在弘扬创业精神、创成率先大业上有更大作为。创成率先大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任务艰巨的重大使命,必须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鼓足全市人民的勇气,汇集全市人民的奋斗。人大代表来自人民,率先大业依靠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决不能停留在率先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辉煌成果上,必须继往开来,开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伟业。我们也决不能陶醉在科技、教育、人才等资源丰富的优势上,必须通过自主创业、知识创业、科技创业,把无形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投身到干事创业的大潮中去,做到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遇事敢负责、处事能坚韧,当好创业的服务者、指导者和推动者。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要充分理解创业、积极支持创业、踊跃投身创业,尤其是企业家和科技人员要不辱使命、勇挑重担,成为创业路上的 “闯将”,在全社会催生千方百计谋创业、千辛万苦去创业、千军万马兴创业的生动场面。要大力弘扬以敢于创业为核心的新时期南京精神,全面激发创业意识的深度觉醒,强烈呼唤创业精神的激情回归,打破“守业有余、创业不足”的惯性和壁垒。要以创业精神提振南京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激发全市人民的干劲、创劲和拼劲,敢闯敢试、敢作敢当,勇于开辟新路,敢于创新突破。要千方百计打造最适环境,大力培育“崇尚创业、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业文化,为推动自主创业、知识创业和科技创业鼓与呼,为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保驾护航,把具有智慧和勇气的干部真正重用起来,让具有智慧和勇气的创业者加快富裕起来。
杨卫泽要求,走进2012年,我们要在狠抓落实、强化督查上有更大力度。狠抓落实是各级人大、各级政府履行职责、兑现承诺的关键之举,增强监督、推动落实更是各级人大的重要职责。如果我们不在抓落实、抓执行上下足功夫、求得实效,人代会向全市人民的民生承诺就会成为空头支票,确立的经济发展目标也是空中楼阁,出台的科技创业创新政策就是华丽辞藻。要把抓落实放到推动全局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标杆再提高,力度再增强,水平再提升。要把建立督查督办体系作为抓落实的核心关键,以督查促进落实,以落实赢得民心。切实做到决策下达到哪里,督查就到哪里;确定交办的任务到哪里,督查就到哪里;市民的呼声反映到哪里,督查就到哪里;问题和矛盾的焦点出现在哪里,督查就到哪里,真正做到抓落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大力推动各区县、各部门在抓落实中比高低、论英雄,抓出南京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率先发展的新速度、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杨卫泽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做好人大工作,意义重大。市委希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全体人大代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适合国家权力机关特点、充满活力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真正把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成为尽心尽力履行职责、各项工作争创一流的工作机关,建设成为倾听民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群众充分信赖的代表机关,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创成率先大业的立法机关。广大代表要立足本职岗位,发挥表率作用,积极投身“三争一创”实践,再立新功、再创佳绩。今年是本届人大任期的最后一年,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区县和镇两级人大换届工作,全面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市委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人大工作,带头维护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和权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战略加强立法,围绕贯彻落实民生为先、统筹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方针加强监督,围绕推动“三争一创”实践强化代表工作,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一府两院”要自觉接受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广大群众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依法开展各项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人大工作,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尽责创造良好条件。
杨卫泽最后说,历史使命召唤着我们,宏伟蓝图激励着我们,人民期待鼓舞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夺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四篇:作风建华杨卫泽(6)
为人民竭诚服务为发展尽职履责——在全市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杨 卫 泽
(2010年2月20日)
同志们:
刚才,会议通报了2009年全市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社会评议情况,对这次评议的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市地税局、市检察院、市行政服务中心分别作了先进经验的交流发言。下面,我就在新的一年里加强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强调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高度重视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
去年,全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深入推进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去年底进行的社会评议中,我市市级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综合测评得分达到91.49分,比上年提高0.21分;群众意见数量比上年下降三分之一。面对新世纪以来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全市“保增长、促转型、维稳定”的工作大局中,市级机关各部门、各单位较好地适应了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沉着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着力提升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效能和水平,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我市加快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从中涌现出的一批先进部门和单位,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尤其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部门测评得分大为靠前,市检察院、市中级法院稳居综合排名的前三位,市公安局、市交通局跻身进步较大10个机关(单位)的前两名,这充分说明相关部门依法执政、文明执法、服务人民的工作水平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先进单位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固强补弱,争取更大的成绩;希望落后单位正视不足、扎实整改、奋起直追,合力为新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作风与效能保障。
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确定了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号召全市上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争创全省党的建设模范区,以勇于超越的志气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实现这样的目标,尤其需要全市机关部门(单位)和全体机关干部的积极进取、奋发作为和顽强拼搏。机关的作风与效能如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机关干部思想的“觉醒”程度和行动的“自觉”程度。这几年,全市上下在生态、科技、人才、文化、民生五个方面逐步从“觉醒”走向“自觉”,有力地推动了无锡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进程。但在少数部门(单位)、少数机关干部中依然存在着“觉醒”深度不够和“自觉”作为不够的问题,这也是新的一年里机关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效能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所在。讲“觉醒”的深度不够,就是在机关干部队伍中,虽然普遍认同无锡发展需要转型,但对于转型紧迫性、重要性、唯一性的理解仍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停留在就事论事地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上,对于无锡当前面临的挑战、机遇和竞争态势认识不足,缺乏深层次的危机感、使命感。在不少同志身上存在一种“文化现象”,就是对新的事物觉醒很早、感悟很快,但工作中却常常由于各种原因而行动迟缓或半途而废,出现“醒得早,起得晚”、“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现象。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思想“觉醒”的深度还不够,没有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高度,是一种不牢靠、不坚定的“觉醒”,当受到较大外力或遭遇较大困难时,很容易出现动摇、妥协甚至放弃。全市机关干部务必要深刻认识无锡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机遇挑战,深刻认识加速产业、城乡、社会转型对于无锡新一轮发展的决
定性意义,努力在提升“五个觉醒”的理性高度上狠下功夫,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深入灵魂、融入工作、化为行动,以新一年机关作风大转变、机关效能大提升,推动全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取得大进展、大突破。
讲“自觉”的作为不够,就是面对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面对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依然停留在传统层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高,满足于按部就班,缺乏超常规的思路举措,没有攻坚克难的进取作为,跟不上全市紧锣密鼓、快速转型的步伐。一个更为普遍的现象是,一些部门(单位)的“自觉”仅仅表现为局部的自觉、有条件的自觉,行政行为中“选择性作为”十分突出,甚至成为一些机关部门(单位)的“潜规则”。部门(单位)有“选择性作为”,就必然会有“选择性不作为”,而其“选择”的依据,除了考虑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之外,还有规避风险、怕苦怕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心理。部门(单位)的“选择性作为”,是我市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大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增加了行政成本,降低了行政效能,损害了队伍形象,干扰了发展大局,招致了社会诟病,人民群众很不满意。
当前,企业和群众反映在我市机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收费混乱。随着《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经过多次治理整顿,目前我市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现象有所好转,但仍有一些部门屡纠屡犯、屡教不改、明知故犯,并且从表现形式和方法手段上,有多样化、隐形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一是巧立名目。目前我市的各种收费层次比较广泛、名目比较繁多,一些部门讲服务就是收费、讲执法就是罚款;往往是高标准收费、低标准服务。一些部门把本该提供的无偿公共服务,利用下属服务机构和中介单位,变相转变为隐性强制收费项目,搭车收费、重复收费比较突出。部分垄断性行政事业单位违规收费、变相敲诈,企业和群众意见极大。二是随意性大。有的部门越权扩大收费范围,随意调整收费标准,收费极不规范,幅度来去很大。如果通过关系出面,竞然还可以讨价还价,甚至出现办事员一个价,科长一个价,局长又是一个价的怪现象,几十万元可以降为几万元,几万元可以降为几千元,甚至可以不交。三是透明度不高。一些部门(单位)的收费未进行公示,有的即使进行了公示,也存在公示内容不全或过时等情况,导致很多企业对收费政策、缴费标准认知缺失;一些部门(单位)收费时不作详细说明,态度蛮横、违规收费、暗箱操作等现象比较突出,增加了企业负担。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教育、医疗方面存在一校一价、一院一价等现象,迄今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2、执行不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基于转型的紧迫压力,提出并推动了许多重大政策举措,有一些确是过去我们没有接触过、难度较大的工作。一些机关部门(单位)缺乏应有的工作责任感,上级喊破嗓子,群众跑坏腿脚,机关做做样子,导致许多政策措施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使改革攻坚、转型加速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层层递减。一是决策部署执行不力。一些部门(单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缺乏执行落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缺乏战胜困难、一抓到底的闯劲和拚劲,往往是当面口号响亮、表态积极,背后软顶硬拖、阳奉阴违;或者虎头蛇尾、搞花架子,遇到矛盾问题不敢动真碰硬,畏首畏尾、等待观望、应付了事。二是政策落实执行不力。个别部门对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拖,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比如我市为扩大内需保增长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一些部门政务公开不及时,许多企业至今毫无所知,操作过程中涉及到优惠政策、费用减免等实际问题,有的部门人为设置附加条件,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了损害。三是综合服务执行不力。目前项目审批阶段“一站式”限时办结、“绿色通道”等制度落实较好,但一旦转入项目建设和竣工验收阶段,程序繁杂、手续繁琐等问题立刻反弹回潮,一些公共设施建设规划变更不能及时告知相关企业,综合验收更成为少数部门(单位)吃拿卡要的良机,企业不胜其烦、不胜其扰。
3、推诿扯皮。一些部门(单位)之间职权分界模糊、执法主体不清,导致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生争议、冲突和矛盾。如果问题仅涉及1-2个环节或领域或许还能协调解决,如果涉及更多环节或领域,一些部门(单位)往往以“部门多、权限不清、协调难”作为行政不作为的借口,回避自身职责,不愿积极执法,推诿扯皮“踢皮球”,层层负责变成层层上交,问题还是哪里来哪里去。比如城区河道淤积问题。目前,经过多次综合整治的城区1200多条河道中,有三分之一的河道存在泥浆淤积问题,凡灌注桩施工工地附近的河道,情况尤为严重。有的河道中间已冒出小岛,有的河道出现严重淤塞,对城乡航运、蓄水、防洪、生态功能造成巨大隐患。再比如工程车肇事问题。据统计,2008年,全市工程车(主要是渣土车、运料车、混凝土搅拌车)共发生事故218起,撞死群众74人,撞伤群众212人。2009年,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尽管都下降了18%,但死亡人数却上升了13.51%,平均每4天就有一名无辜群众死于工程车轮下,酝成了众多家庭惨剧,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城区河道淤积严重,工程车恶性事故频发,以及其他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突出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由于源头性治理缺位,强制性制度缺失,标本兼治过程中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监管乏力所致,必须引起我们的警醒。机关作风与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论大小,其实质都是为人民服务、为发展尽责意识的淡薄,都是个人主义、官僚作风、享乐思想的泛滥,不仅阻碍了无锡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进程,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降低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必须痛下决心,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予以革除。
二、尽职履责,竭诚服务,为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抓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不能就事论事,就作风论作风,就效能抓效能,必须进一步拓展作风与效能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执行落实,围绕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推进、落实、到位的过程中比作风、赛效能,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全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立足部门(单位)职责,着眼工作推进、工作落实、工作创新,坚决破除部门利益、单位利益、个人利益,坚决杜绝“选择性作为”,全面加大治乱、治散、治庸、治懒的工作力度,努力以作风的大转变、效能的大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优越高效的政务环境。
1、服务要更加优质。环境就是生产力,服务就是竞争力。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长三角各城市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我们要夺取产业转型、城乡转型、社会转型的新胜利,确保我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就必须在提升机关服务的效能和质量上有一个大的突破。全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机关干部要把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作为神圣职责,恪尽职守、尽职履责,围绕发展最根本、企业最关注、群众最迫切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举措,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着力建设勤政廉洁、优质高效的服务型机关。市委、市政府把今年确定为“无锡千人计划促进年”和“新兴产业培育年”,这是我市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科技创业家(企业)摇篮城市的重要抓手,也是进一步优化我市发展环境的重要载体。全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机关干部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雷厉风行的作风,落实责任,加强协作,确保在3月底前制定出台一揽子具有突破性、超常规、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努力以最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锡创新创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要把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更加有效地落实在行动中、体现在实效上,继续深入开展“进企业为企业服务,帮企业解难”活动,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巧办的原则,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要按照“寓强于富”、“普惠市民”的要求,全面深入开展幸福市(县)区建设,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做到群众反映什么就解决什么,群众什么问题反映强烈,就重点解决、优先解决什么问题,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努力把无锡建设成为幸福安康和谐宜人首善城市。要把建
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以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和发展,全力改善城乡面貌,提升城乡生态水平,全力建设生态文明先驱城市。
2、作风要更加优良。有什么样的作风,就有什么样的效能,就有什么样的事业。没有良好的作风与效能保证,实现无锡的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去年,市委、市政府对各市(县)区推进“五个互动”、“五个一体化”进行了集中考评,目的就是激励各板块拿出最硬的工作作风,加快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将无锡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先发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实。今年,要将集中考评扩大到市级机关各部门,激发各条线部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能力。全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机关干部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进一步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努力以更加优良的工作作风为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之风。广大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实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和迎来送往,挤出更多时间、腾出更多精力用于推进工作,以“愚公移山”的吃苦精神,以“言必行、行必果”的踏实作风,切实做到干事业肯用心思,干实事肯花精力,抓落实肯下功夫,扎扎实实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要大力弘扬开拓创新之风。进入后危机时代,各地区都在绞尽脑汁加快发展,如果我们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很可能在激烈区域竞争中被无情地淘汰出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坚决杜绝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庸懒作风,进一步开拓进取、奋发作为,用创造性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之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虽然无锡的经济比较发达,物质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决反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坚决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用在经济建设上,用在社会事业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要大力弘扬清正廉洁之风。全市机关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始终做到清廉自守、为民用权,以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团结带领群众投身无锡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伟大实践。
3、制度要更加健全。制度是最高明的管理大师。好的制度可以约束坏人做不成坏事,而不好的制度可以使好人无法做事,甚至走向反面。用制度管权,按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这是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核心内容。从刚才会上通报的情况看,凡是作风与效能问题突出的单位都存在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与时俱进地推动制度创新,真正形成科学完善、配置合理、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要全面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推进市(县)区以及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等问题,做到政府各职能部门履职尽责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着力提高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推进办事流程公开、行政执法过程公开和决策过程公开;拓展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公开办事依据、办事内容、办事标准、办事结果;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优化和拓展“权力网上运行”机制和功能。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行政审批与便民服务相结合,优化完善三级行政服务体系,按照从简原则,切实做到应减尽减。积极推进流程再造,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规范审批程序,提高现场办结率和按时办结率。同时,要将制度创新落实到项目审批、建设、验收的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岗工作制等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失职追究制、窗口部门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加快实现以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管物。
4、执行要更加高效。执行体现着作风和境界,反映着能力和水平。执行能不能到位、是不是高效,不仅是政令能否畅通的关键,也是我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能否顺利推进、取得突破的决定性因素。全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机关干部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局部服从全局,自觉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放到全市大局中,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都要从大局出发,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完成任务确保圆满。要牢固树立刚性的执行理念。坚决革除“中梗阻”和“推诿扯皮”的现象,坚决摒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坚决改变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等简单、机械、被动、应付甚至糊弄的执行方式,坚决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作风拖沓、自由散漫的行为,全面提高机关的执行力,合力塑造严明规范的政府形象。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行理念。针对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民生问题,年内要大张旗鼓地组织开展针对城区河道淤积、工程车肇事、工地扬尘、野蛮施工、乱收费、假劣药品、有害食品、虚假广告等一系列集中整治活动,以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实际成果,做到对人民负责、让群众放心。要严格按照制度规范执法,坚持依法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查严处执法不公、越权执法、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等行为。
5、能力要更加出色。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的能力素质。当前我市机关干部的能力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加速变化,“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现象在我市干部队伍中正不断凸现。一些干部不敢直面矛盾、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缺乏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甚至由于能力不足导致处置失当、激化矛盾。要始终把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作为作风与效能建设的重要任务,坚持以建设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敢抓敢管敢于负责,敢闯敢试敢于创新”的“三宽六敢型”干部队伍为目标,深入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各级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素质,切实使创新实践更主动、难题破解更有效、发展步伐更加快。要扎实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强学习是提高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不会学习、不善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工作就会平庸化。全市机关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好头、作示范,真正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全面学习现代金融、国际经济、新兴产业、社会发展、公共管理等方面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努力使自己成为部门、单位和岗位的行家里手。要深化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围绕科学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以优良的作风选作风优良的干部,广泛集聚党政机关需要的优秀干部,以扩大民主、加强交流、注重实绩、鼓励竞争来调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的积极性,引导各级干部更加主动地加强学习,更加主动地提高效能,更加主动地提升能力。
三、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作风与效能建设取得实效
在新的一年里,全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学习先进,排找差距,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推进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确保取得新的成效。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领导小组指挥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单位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亲自抓,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具体抓,进一步健全完善目标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规定,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真正把压力层层传递到每一位机关干部,推动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强化监督,严格考核。要积极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作用,对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落实情况和机关作风效能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要积极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监督中的主体作用,广泛深入开展万人评议机关活动和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活动,进一步创新评议方法,充实评议内容,提升评议效果。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机关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听取意见,开门整改,真查真改,改出实效。市作风办、效能办要加强日常督促检查,加大工作监察和组织处理的力度,对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不力,对突出问题整改不力,对责任人处理不力,甚至欺上瞒下、包庇袒护、顶风违纪的,要坚决严肃追究当事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3、深入发动,营造氛围。要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比学赶超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机关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干部队伍思想的“觉醒”和行动的“自觉”,将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的实际行动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体现在工作成效上。要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继续办好电台“行风热线”、电视台“政风专列”以及网络“行风政风平台”等专题节目,树立正面典型,曝光反面事例,将问题暴露在阳光下,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把矛盾解决在阳光下,从而在全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营造人人讲作风、事事求效能的良好风气和浓厚氛围。
同志们,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机关干部肩负着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历史重任,肩负着全市人民的厚望和重托。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一定要迅速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人民竭诚服务,为发展尽职履责,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大力提高机关效能,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为构筑无锡科学发展新优势、率先攀登基本现代化新高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主题演讲
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主题演讲
http://.cn2008年08月04日15:10新浪上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今天,“两岸三地人才高峰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年会”在无锡召开,为我们听取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对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真知灼见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对于我们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和集聚力的人才高地,构筑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人才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代表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应邀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热忱关心和热情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城市,自古以来就是各类人才汇集之地,反过来,人才的集聚又推动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所谓“人杰而地灵”。作为一座拥有三千多年建城史的江南古城,无锡自古以来就以崇文尚教、人才辈出而闻名远近,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批又一批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知名人士。古代无锡载入史册的政治、文化名人就有:东晋画圣顾恺之,唐代名相、悯农诗人李绅,宋代抗金名相李纲,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清末思想家、外交家薛福成,中国科技之父华蘅芳、徐寿等。近代以来,无锡在成为民族工商业发祥地和苏南经济中心城市的同时,出现了人才蔚起的新高峰:有以秦邦宪、陆定一为代表的革命家,以荣氏家族为代表的工商实业家,以陈翰笙、孙冶方、钱俊瑞、薛暮桥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以华蘅芳、周培源、钱伟长为代表的科学家,以唐文治、高阳、蒋南翔为代表的教育家,以刘半农、钱穆、钱钟书为代表的文学家,以徐悲鸿、刘天华、华彦钧、程仪为代表的艺术家,为无锡赢得了“书画之乡”、“民乐之乡”、“泥人之乡”、“教授之乡”、“经济学家摇篮”等美誉。在当今中国的两院院士中,无锡籍院士就达67人,位列全国地级市前列。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创新正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掌握创新创业技能的各类人才则成为衡量地区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可以说,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最根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正因为如此,近几年来,我们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四尊四创”精神(“四尊”,就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创”,就是创业、创新、创优、创造),始终坚持把培养、引进和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着力完善政策,营造环境,加强服务,努力以最好的服务集聚人才,以最优的环境吸引人才,以最大的诚意留住人才,加快构筑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人才新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去年,仅无锡市区就引进各类人才3.5万人左右。目前,全市已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5.5万人,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2500人,并被确定为江苏省“人才特区”试点城市和“国家火炬计划创新试验城市”,一个以高层次人才迅速集聚为重要特征、以催生新兴产业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创业热潮正在无锡蔚然兴起。
2006年4月,我市在认真总结引进扶持施正荣博士创办尚德太阳能公司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省内率先启动实施了以招引海外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的“530”计划。这一计划以开拓性的思路、大力度的扶持、工程化的组织,力争从2006年起,用5年时间吸引30名海外领军型人才到无锡创新创业。计划一经推出,立即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反响,受到了众多海外留学人才的热烈响应,前来咨询、报名者络绎不绝。截至去年底,“530”计划设定的五年目标已提前三年完成,全市共引进包括390名海外留学人才的创新创业团体,经过层层筛选、严格审查的68个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正式落户无锡,首批引进的7个项目已陆续投产。今
年以来,又有来自世界17个国家的422个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来锡申报了“530”计划,涉及留学归国人才1600多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报名者达到90%以上。目前,资格审查、项目评估等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530”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带动了海外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加速向无锡集聚,更为重要的是,极大地推动了无锡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无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年来,全市引进的“530”计划项目,涵盖了生物工程、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服务外包、软件开发、新能源等高新技术行业和现代服务行业,许多项目拥有海内外专利。2007年,无锡光伏太阳能产业产能已占全球的10%,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占全国的10%,液晶显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都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这其中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众多海外留学归国人才正日益成为推动无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放眼世界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同时,我们也关注国内,通过与国内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政产学研合作,广泛集聚国内高层次人才来无锡创新创业,加快促进国内各类创新成果来无锡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从2005年开始,我市就先后与中科院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的“一院七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通过人才培养与引进、干部双向挂职、校(院)企联合攻关和校(院)地、校(院)企联合建立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有效构建了联系广泛、合作紧密、优势互补的“7+1”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科技人才的集聚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总结回顾这几年我市围绕构筑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人才新优势,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特别是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
第一,构筑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人才新优势,必须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人才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政府主导是人力资源开发不断取得突破的重要前提。政府在人才工作方面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一是加强领导。无锡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的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人才工作、科技工作、政产学研、高技能人才四个办公室和“530”计划办公室。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实施了《无锡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不断强化一把手抓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工作责任,把人才工作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力度,严格责任落实。目前,全市各级对人才重要支撑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抓人才工作的认识日趋统一。二是完善政策。这几年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即“530”计划)、《关于进一步吸引和用好优秀人才的试行规定》、《关于建立我市人才工作网络体系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配置措施,初步形成了上下衔接、相互协调、比较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三是搭建平台。这几年,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先后牵头在圣彼得堡、巴黎、旧金山等地举办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恳谈会,积极面向海外“招才引智”,三年内共招引各类留学归国人才超过1000人。先后组团到国内的东北、西南、华中等地区的知名高校招贤纳才,共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超过1500人。与此同时,我们动员全市各级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创业、创意载体,目前已形成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无锡国际科技合作园、软件产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等一批高质量“三创”载体,全市“三创”载体面积已超过300万平方米,聚集了1700余家科技型创新企业和数千位博士、硕士创新创意人才。
第二,构筑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人才新优势,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参与。人力资源开发必须面向社会,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人才工作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的积极参与。这几年,无论是制定人才发展规划,还是组织人才交流恳谈,我们都认真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并广泛邀请企业直接参与。事实上,在新的形势下,无锡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和人才合作的愿望更加强烈迫切,他
们已不满足于乡镇企业大发展时代那种“星期天工程师”的人才模式,而是要进一步引进、留住、用好各领域的拔尖人才。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无锡企业主动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委托进行人才培养培训等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市里每次组织企业参加政产学研合作洽谈,企业都以巨大的热情积极参与,最终总有部分企业因为名额限制不能如愿参加。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人力资源开发还体现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为人才工作的推进提供资金支持。这几年,无论是在完善创业风险投资体系、投资担保体系方面,还是在创新、创业、创意载体建设方面,我们都采用市场化、社会化手段,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有力保障了人力资源开发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第三,构筑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人才新优势,必须始终坚持探索创新。在区域人才“争夺战”日趋白热化的新形势下,唯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错位竞争,与时俱进,才能有效吸引人才、广泛集聚人才。为了确保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这几年我们在人才政策体系、服务体系、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人才政策体系方面,针对周边各城市吸引人才政策雷同的现状,这几年我市紧紧抓住建设江苏省“人才特区”试点城市的难得契机,研究制定了包括高层次人才特殊津贴费、安家费、柔性流动等一系列更具吸引力的前瞻性优惠政策,真正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努力以政策“洼地”效应的不断释放推动人才“高地”的迅速崛起。在人才服务体系方面,建立了覆盖全市范围的人才工作网络体系,将对高层次人才的服务职能进一步延伸到了基层社区,努力为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与此同时,我们还把引进高层次人才与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结合起来,联动推进,在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同时,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区域投资建设了一大批适应高层次人才特殊需求的生活、就业、娱乐等公共设施,努力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国际化的人居环境。在人才激励机制方面,建立了市人才发展资金和“530”计划专项资金,同时要求各市(县)区同步设立相应配套专项资金,并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财力增长逐年增加专项资金规模,到去年底,仅市级就已兑现“530”计划创业扶持资金7200万元。鼓励用人单位设立人才发展资金,规定企业用于人才引进、开发、培养、奖励等方面的费用,可以在税前直接计入成本。鼓励引导和大力支持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和分配,积极探索收益分配多元化、薪酬待遇市场化的新路径,明确规定“530”计划项目必须有30%以上的技术入股。
第四,构筑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人才新优势,必须重视加强交流合作。在人才广泛、自由、加速流动的新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不能“画地为牢”、“闭门造车”,交流与合作是培养与引进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人才使用效率的必然选择。这几年,我们一方面致力开展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在成功建立“7+1”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的基础上,去年又与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进一步丰富和拓展“7+1”政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内涵。仅去年一年,我市就与各级各类科研院校签订合作项目645个,其中工业项目531个,平台载体项目99个,社会发展项目15个。截至目前,我市已先后与合作院校互派挂职锻炼干部30余人,中科院软件所国家软件研究所无锡分部、物理所生物技术中心试开放平台、北大软件与微电子研究院无锡教育基地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成功落户无锡。所有这些,都将成为无锡集聚国内优秀人才、吸纳全国科技成果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区域间人才交流与合作,通过共同举办网上人才市场、职称资格互认、合作培养人才以及干部双向挂职、人才特聘、兼职、咨询等柔性流动方式,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进程,加快实现人才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用共享。这次“两岸三地人才高峰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年会”在无锡召开,为我们进一步密切与港、澳、台地区以及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等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注入了新的动力。“城以才兴,市以才强”。展望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人才特区”、打造“人才之都”的目标,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四尊四创”风尚,立足高起点培养人才、高层次引进人才,加快形成人才辈出、人才荟萃的生动局面,努力以创新人才的广泛集聚推动创新事业的突破发展,加快构筑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人才新优势。
高起点培养人才,就是要更加清醒、更加深刻分析无锡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着眼无锡未来发展的长远需要,以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为重点,高起点做好培训、培养规划,高起点组织实施,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全面提升现有人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要继续实施好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计划,扎实推进省“333工程”,着力培养更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高层次引进人才,就是要以推进实施第三批“530”计划为重点,加大“招研引智”、“招校引才”力度,广泛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无锡创新创业,确保三年内再引进1000名以上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力争把无锡打造成为国家级海外归国创业人才的基地。加快建立有利于高层次人才集聚成长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设施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在无锡集聚发展事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生活环境。更加重视发挥人才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支持知识、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与分配,制定完善、坚决落实更具吸引力的招揽人才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确保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良好环境。
港、澳、台地区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两岸三地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我们热忱期待与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人才事业的蓬勃发展。衷心希望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对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尤其是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无锡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最后,祝“两岸三地人才高峰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年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工作顺利,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