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大定位”、实施“四大战略”“三大攻坚战”和实现“两个建成”

时间:2019-05-14 00:3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三大定位”、实施“四大战略”“三大攻坚战”和实现“两个建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三大定位”、实施“四大战略”“三大攻坚战”和实现“两个建成”》。

第一篇:广西“三大定位”、实施“四大战略”“三大攻坚战”和实现“两个建成”

广西“三大定位”、实施“四大战略”“三大攻坚战”和实现“两个建成”

总书记对广西赋予三大战略定位,即: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可以说,广西是唯一被国家定位为同时服务一带、一路的省区。对此,为确保广西战略定位功能的实现,将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建设海陆联通枢纽。

二是构建跨境产业链。

三是促进商贸物流。

四是打造要素配置中心。

五是密切人文交流。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脱贫三大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自治区党委十届四次全会在此基础上,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莅临我区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提出的要求,把“加快建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写入全会文件,首次确立了“两个建成”目标。

十三五规划建议发布

目录

十三五规划建议发布.......................................................................................................................2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4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4(二)“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5(三)“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6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8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8

(二)完善发展理念。...........................................................................................9

三、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11

(一)培育发展新动力。.....................................................................................11

(二)拓展发展新空间。.....................................................................................11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3

(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14

(五)构建产业新体系。.....................................................................................15

(六)构建发展新体制。.....................................................................................16

(七)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18

四、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19

(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19(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19(三)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20(四)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21

五、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22

(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2(二)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23

(三)推动低碳循环发展。.................................................................................24

(四)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25

(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26

(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26

六、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27

(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27

(二)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28

(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29

(四)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29

(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30

(六)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30

七、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31

(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31

(二)实施脱贫攻坚工程。.................................................................................32

(三)提高教育质量。.........................................................................................33

(四)促进就业创业。.........................................................................................34

(五)缩小收入差距。.........................................................................................34

(六)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35

(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36

(八)促进人口均衡发展。.................................................................................37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37

(一)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37

(二)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38

(三)加快建设人才强国。.................................................................................39

(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39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40

(六)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41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认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必须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我们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三亿多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七千八百美元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农业连续增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五,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成就显著,强军兴军迈出新步伐。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丰硕,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党心民心。“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三)“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依法治国。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完善发展理念。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一)培育发展新动力。

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营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优势,提高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拓展发展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重点地区一体发展,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2.01%]、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

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水利、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通用航空、管道、邮政等基础设施网络。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壮大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瞄准瓶颈制约问题,制定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

(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1.33% 资金 研报]主产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

(五)构建产业新体系。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化解产能过剩,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更好发挥国家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0.60% 资金 研报]、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

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大力发展旅游业。

(六)构建发展新体制。

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推进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引导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更好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

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限制政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保障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序流动。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体制。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推进高收益债券及股债相结合的融资方式。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提高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加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探索建立保险资产交易机制。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完善国有金融资本和外汇储备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有效运用和发展金融风险管理工具。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七)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按照总量调节和定向施策并举、短期和中长期结合、国内和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的要求,完善宏观调控,采取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微调,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

依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和总供求格局实施宏观调控,稳定政策基调,增强可预期性和透明度,创新调控思路和政策工具,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增强针对性和准确性。完善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价格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体系,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性。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

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

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以可控方式和节奏主动释放风险,重点提高财政、金融、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粮食、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等方面风险防控能力。

四、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快市场取向改革。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更好辐射带动其他地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

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交通一体化,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高起点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分工协作。

(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

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三)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强文化人才培养,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全民阅读。发展体育事业,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做好二○二二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筹办工作。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优化媒体结构,规范传播秩序。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四)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到二○二○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建立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制定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专项规划。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建立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立法。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和举措,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增强先进技术、产业产品、基础设施等军民共用的协调性。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建设。密切军政军民团结。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积极支援经济社会建设。

五、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

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

(二)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政策,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优化开发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发展,防治“城市病”,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推动重点开发区域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强化激励性补偿,建立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维护生物多样性,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建设救护繁育中心和基因库。强化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严防外来有害物种入侵。严厉打击象牙等野生动植物制品非法交易。

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三)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有序开放开采权,积极开发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改革能源体制,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

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建设,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

主动控制碳排放,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四)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

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

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合理制定水价,编制节水规划,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

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制止奢靡之风。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落实全面节约。管住公款消费,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将细颗粒物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

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开展环保督察巡视,严格环保执法。

(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发挥国有林区林场在绿化国土中的带动作用。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加强草原保护。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创新产权模式,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

加强水生态保护,系统整治江河流域,连通江河湖库水系,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六、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加强内陆沿边地区口岸和基础设施建设,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形成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

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完善对外贸易布局,创新外贸发展模式,加强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巩固出口市场份额,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壮大装备制造等新的出口主导产业。发展服务贸易。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向全球扩大市场开放。完善投资布局,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积极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跨国企业。积极搭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金融服务平台。

(二)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建立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在更大范围推广复制。

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完善境外投资管理,健全对外投资促进政策和服务体系。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

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转变外汇管理和使用方式,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放宽境外投资汇兑限制,放宽企业和个人外汇管理要求,放宽跨国公司资金境外运作限制。加强国际收支监测,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改进并逐步取消境内外投资额度限制。

推动同更多国家签署高标准双边投资协定、司法协助协定,争取同更多国家互免或简化签证手续。构建海外利益保护体系。完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措施,完善风险防范体制机制。

(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共同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加强能源资源合作,提高就地加工转化率。共建境外产业集聚区,推动建立当地产业体系,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环保等领域合作,造福当地民众。

加强同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发挥丝路基金作用,吸引国际资金共建开放多元共赢的金融合作平台。

(四)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

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参与国家双向开放、“一带一路”建设。支持香港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推动融资、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加大内地对港澳开放力度,加快前海、南沙、横琴等粤港澳合作平台建设。加深内地同港澳在社会、民生、科技、文化、教育、环保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化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

坚持“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秉持“两岸一家亲”,以互利共赢方式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协调发展、金融业合作及贸易投资等双向开放合作。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打造平潭等对台合作平台。扩大两岸人员往来,深化两岸农业、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等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让更多台湾普通民众、青少年和中小企业受益。

(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平衡、金融安全、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

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均衡、共赢、包容发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支持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六)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落实减排承诺。

扩大对外援助规模,完善对外援助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免费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经济政策等方面咨询培训,扩大科技教育、医疗卫生、防灾减灾、环境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减贫等领域对外合作和援助,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力度。主动参与二○三○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维护国际公共安全,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支持并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加强防扩散国际合作,参与管控热点敏感问题,共同维护国际通道安全。加强多边和双边协调,参与维护全球网络安全。推动国际反腐败合作。

七、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快社会事业改革。

(二)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健全东西部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

(三)提高教育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办好特殊教育。

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四)促进就业创业。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

统筹人力资源市场,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加强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

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

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参与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促进劳动力在地区、行业、企业之间自由流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完善就业失业统计指标体系。

(五)缩小收入差距。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完善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

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完善鼓励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税收政策。

(六)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责任。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

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研究实行职工退休人员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统筹救助体系,强化政策衔接,推进制度整合,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提高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八)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注重家庭发展。

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化建设,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完善信息发布制度。

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干部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更好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不能停步、不能放松。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巩固反腐败成果,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

充分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高度重视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三)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更大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个人等有序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

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清除人才流动障碍,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基层、中西部地区流动的政策体系。

(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厉行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行综合执法,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尊重司法规律,促进司法公正,完善对权利的司法保障、对权力的司法监督。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建设平安中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

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基础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和调解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预防治本,改革安全评审制度,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实施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安全环保搬迁工程,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落实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完善国家安全法治,建立国家安全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极端宗教活动,坚决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国防等安全。

(六)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本建议确定的发展理念、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地区“十三五”规划。各级各类规划要增加明确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标,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把全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前景光明,任务繁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第二篇:坚决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

坚决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精准脱贫攻坚战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只能打赢打好。环境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一个关键,要坚决打好打胜这场攻坚战。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难点多,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实现新的突破。打好三大攻坚战,就要重点解决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个最突出矛盾。

牢牢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L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底线思维,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类施策,强化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组织保障,强化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对各种风险都要高度警惕,当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就及时识别、预警、处置,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和萌芽,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

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坚决打好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全部脱贫是衡量全面小康的硬指标,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脱贫攻坚战一定要坚持精准扶贫,由“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下一番“绣花”功夫,不能拿手榴弹炸跳蚤。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产业扶贫要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易地搬迁扶贫要着力加强产业配套和就业安置。就业扶贫要解决劳务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教育扶贫要突出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健康扶贫要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负担。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良好导向。还要进一步完善督战机制,压实责任,改进考核监督,整顿脱贫攻坚作风,加强一线力量,做好风险防范。

消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弱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我们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依托。阳光、空气、水和土,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在享用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它们的价值在我们尽情享用中被严重低估。它们一旦遭受污染破坏,人类的生存将难以为继。总书记号召我们打好污染防治的几场标志性战役,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坚持源头防治,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把污染防治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层层抓落实,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群防群治。在污染防治工作上,我们要有历史耐心,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摒弃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观,把生态责任落到实处。

攻坚莫畏难,只有肯登攀。打好三个攻坚战,最重要的是有勇气面对、有决心担当、有信心战胜。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坚定信心、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就一定能打赢三大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单位:求是杂志社)

第三篇:如何打好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习近平作出重要部署

如何打好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习近平作出重要部署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4月2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打好三大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研究审定《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规则》。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精准脱贫攻坚战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只能打赢打好。环境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一个关键,要坚决打好打胜这场攻坚战。会议分别听取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的汇报,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的汇报,生态环境部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的汇报。

会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抓住主要矛盾。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要稳定大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改革发展中解决问题。要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把握好出台政策的节奏和力度。要分类施策,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市场金融风险情况,采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办法。要集中力量,优先处理可能威胁经济社会稳定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要强化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组织保障,发挥好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重要作用。要抓紧协调建立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会议强调,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咬定总攻目标,严格坚持现行扶贫标准,不能擅自拔高标准,也不能降低标准。要整合创新扶持政策,引导资源要素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精准施策,有效帮扶特殊贫困群体。产业扶贫要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易地搬迁扶贫要着力加强产业配套和就业安置。就业扶贫要解决劳务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教育扶贫要突出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健康扶贫要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负担。要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良好导向。要完善督战机制,压实责任,改进考核监督,整顿脱贫攻坚作风,加强一线力量,做好风险防范。会议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明确目标任务,到2020年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要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确保3年时间明显见效。要细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举措,尊重规律,坚持底线思维。各级党委、各部门党组(党委)要把污染防治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层层抓落实,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群防群治。要坚持源头防治,调整“四个结构”,做到“四减四增”。一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增加新的增长动能。二是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三是要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四是要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要坚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体现差别化,体现奖优罚劣,避免影响群众生活。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规则》,强调要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做好经济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第四篇:学院开展三大活动实现四大目标会议讲话稿

学院开展三大活动实现四大目标会议讲话稿

周刚

同志们:

为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省委书记彭清华同志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对xx工作重要指示读书班”上的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教育工委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和市委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以及市委宣传部“转作风、抓落实、树形象、做表率”活动有关要求,学院党委决定在全院上下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推动学院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实干之风,实现“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合作大开放、质量大提高”,推动学院党风校风教风学风持续向上向好,推动优质院校百强院校目标顺利实现,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办学不断提升。

今天,我们在党委(扩大)会议和中心组学习会议的基础上,在学院的干部研讨班学习期间,学院党委安排由我给大家作一个报告,进一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xx篇”,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重要指示和清华书记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班开班上的讲话精神,市委干部读书班会议精神,对学院深入“开展三大活动、实现四大目标”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精准把握、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xx篇”和清华书记在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开班式讲话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亲临xx视察指导,5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省委清华书记在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开班式上,鲜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xx最明确、最全面、最精准的定位,是习近平总书记为xx改革发展量身定做的“定盘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xx篇”,并以坚强政治定力和高超理论素养,用“十个指明”高度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xx篇”的核心内容,提出了推动xx再上新台阶的“六个重大问题”,对全省领导干部提出了五点明确要求。这些内容我们要深刻领会、精准把握,并始终将其作为推动学院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方向指引、根本遵循。

第一,深刻领会、精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xx篇“十个指明”的重要内涵

一是指明了新时代xx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xx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做好xx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意义重大。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xx发展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但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最突出的问题。同时,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也很大。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全局对xx提出的战略定位,是对xx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精准把脉,是谋划推进xx事业的根本出发点。

二是指明了新时代xx的总体要求。

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推动xx再上新台阶。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xx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总体擘画,是做好xx一切工作的总纲领。

三是指明了新时代xx的第一要务。

强调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要求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解决好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要求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城乡统筹、区域协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时代特征和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总体要求,是xx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遵循。

四是指明了新时代xx的根本动力。

要求增强改革动力,统筹抓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选择已经具备条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项目抓紧实施。指出创新创造关键要素是科研、人才、机制,要求扎实抓好创新创造,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要精心组织好国家改革试点任务,做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趟出一条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子。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xx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的战略重点,明确了xx开启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新篇的动力支撑。

五是指明了新时代xx的开放格局。

要求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前列。抓好天府新区建设,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xx服务国家开放战略的方向和定位,极大拓展了新形势下xx开辟发展新空间的格局和视野。

六是指明了新时代xx的重中之重。

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求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把xx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指出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在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要求把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将脱贫攻坚战进行到底。这些重要论述,阐述了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xx抓好“三农”工作、补齐发展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指引。

七是指明了新时代xx的价值取向。

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求常怀忧民爱民惠民之心,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解决好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指出xx文化多彩,生活富裕不只是物质上的富裕,也要有精神上的富裕,要广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加快推动汶川、芦山等地震灾区发展振兴,高质量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提升,让灾区群众早日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对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增进民生福祉提出了明确要求。

八是指明了新时代xx的生态重任。

指出xx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充分绽放xx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谱写美丽中国的xx篇章。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赋予了xx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

九是指明了新时代xx的法治保障。

指出稳定是发展的前提,社会管理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产生,坚决防止发生各种各样的“蝴蝶效应”。强调从治国、安边、稳藏的内在关系上把握xx藏区同全省全国大局的内在联系,坚定推进依法治理。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明确了xx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和谐稳定、长治久安的主要任务。

十是指明了新时代xx的政治保证。

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教育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调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彻底肃清***恶劣影响,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坚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坚持在创新中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坚持搞好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xx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着力重点,为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第二,深刻领会、精准把握清华书记关于xx的“六个重大问题”

清华书记在读书班开班式讲话中,以国际视野、战略远见,深刻洞察和辩证思考国内外发展大势,结合xx实际,对新时代xx历史方位作出科学研判,提出了xx再上新台阶的“六个重大问题”,抓住了xx长远发展的关键,科学回答了新时代xx“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些重大问题都是事关全省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鲜明体现了对xx事业的高度责任担当和政治担当。

第一个问题:如何把握新时代xx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清华书记指出,xx要迈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需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在全国大局和时代大势中准确定位,分析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谋划事关xx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清华书记强调,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xx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审视xx新时代所处历史方位、谋划推动xx再上新台阶的重要立足点。xx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全国存在的问题xx基本上都有,但具体表现形式和程度不完全一样,而且还有一些特殊矛盾和问题,区域性、阶段性特征明显。从发展不平衡看,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从发展不充分看,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靠前,但人均水平靠后;科教资源丰富,但创新能力不强;市场主体不少,但经济活力不够;民生投入加大,但有效供给不足。这些充分说明,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然是xx的最大省情,发展不足仍然是xx最突出的问题。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差距;既要坚定信心,也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既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也不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研究、系统谋划,大处着眼、实处着手,理清发展思路,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特别是在xx区域发展布局问题上,清华书记强调要在继续毫不动摇地支持成都做大做优做强的同时,培育几个具有一定带动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形成“一千多支”的发展格局。

第二个问题:如何推进xx高质量发展?

清华书记强调,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着眼推进xx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思考谋划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等重大问题,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跨越。推进转型发展,要着重研究如何优化经济结构的问题。要把实体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认真研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特别是xx茶叶产量高、品质好,但还没打出特别响亮的川茶品牌,很多要靠贴牌卖出去。xx白酒产业占全国产量三分之一,“五朵金花”曾经盛极一时,现在面临贵州茅台遥遥领先、以洋河为代表的“苏酒”步步紧逼的压力,必须增强危机感,变压力为动力,持续推进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使之芳华永驻,不要让“五朵金花”变成“半老徐娘”。同时,要大力培育高端现代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航空与燃机等产业,形成支撑xx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创新发展,要着重研究如何转换发展动能的问题。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打通成果转化通道,着力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要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尤其要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推进跨越发展,要着重研究如何提升质量规模的问题。要坚定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解决好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第三个问题:

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清华书记强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农业农村、国资国企、行政审批、商事制度等重点领城改革,统筹推进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以及机构改革,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清华书记指出,开放也是改革。一方面改革为开放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开放又会倒逼改革。必须切实增强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盆地意识,以全域思维和全局视野,研究谋划新形势下xx全面开发开放问题。要找准全面开发开放的主攻点和突破口。面向东南西北,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特别是要坚持交通基础先行,继续研究完善全省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川境段航道等级,加快构建内畅外联、通江达海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以大通道促进大开放,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廊。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抢抓开放机遇,不断提高xx开放型经济水平。尤其要抓住用好西博会、科博会等国家级展会,自由贸易试验区、天府新区,布局中德、中法、中韩、中意、中欧、新川等一批国别园区,让这些开放平台发挥最大作用。

第四个问题:

如何抓好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

清华书记强调,要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推动整个“三农”发生全方位的深刻变革。特别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找切入点,尤其是xx竹林面积全国第一,蜀南竹海享誉国内外,长宁、纳溪、沐川、青神都是远近闻名的竹乡,但与浙江相比、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生态效益都有不小差距,值得有关地方和部门深入思考。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习近平总书记xx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的重要要求落实到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民生改善,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深厚的民生情怀把这件事情抓紧抓好,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五个问题:

如何抓好“三大攻坚战”?

清华书记强调,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既不能降低标准,又不能吊高胃口。要着力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推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增强“造血”功能。要着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上学、看病、社保和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要切实转变作风,决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不搞层层加码。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防范金融风险、社会稳定风险以及社保基金支付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安全生产风险、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等,逐一梳理分析、研究谋划,制定应对方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xx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肩负重要使命。生态环境经不起折腾,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巴蜀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肩负起谱写美丽中国xx篇章的时代重任。

第六个问题:

如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清华书记强调,政治生态是检验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深入思考影响政治生态建设的深层次原因,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政治文化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坚决克服“七个有之”问题,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让“两面派”和“两面人”失去生存环境,没有立足之地。要思考如何建设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用先进文化抵御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任何人都决不能搞个人小圈子,不能搞山头主义、帮派主义那一套。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旗帜鲜明开展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高压态势、监管体系、社会氛围,把压倒性态势转化为压倒性胜利。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十种新表现的重要批示,认真反思各地存在的“四风”问题,从领导机关作风转起,带动全省风气和政治生态的持续改善。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公道正派、不徇私情,决不能让心术不正、惯于投机钻营、拉关系、找靠山、搞攀附的人得到好处。

第三,深刻领会、精准把握清华书记对全省干部队伍的“五点要求”

一要对党忠诚、维护核心,保持坚强政治定力。要树立

“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要担当担责、埋头苦干,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功成不必在我,担当舍我其谁,事不推诿、行不避难,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三要解放思想、增强本领,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坚持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提高八种本领,使自己成为内行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盆地意识”,跳出xx看xx,树立宽广视野,突破发展瓶颈,攻克前进障碍,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四要崇尚法治、严守底线,自觉做到两袖清风。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为政之德,切实增强思想上的免疫力、党纪国法的执行力、为官用权的约束力。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说违心话,不做违纪事,不当“两面人”。要加强家风建设,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自觉做到一尘不染、清正廉洁。

五要端正品行、修身立德,营造团结共事良好氛围。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事业重于一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决不能因为个人主义和私心膨胀,争你高我低、耍权谋心计,不顾大局、意气用事而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

“十个指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xx篇”的主要内容,“六个重大问题”是指导xx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五点要求”是对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的明确要求,这些都是关乎xx发展全局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学院上下,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联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xx篇”和清华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上来,以高度政治自觉和坚强政治定力,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书记中伯同志在市级干部读书班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市委中伯书记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重要指示和清华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进一步把宜宾的发展找得更准,发展措施制定得更加有效,提出推动宜宾发展十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何树牢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生态示范市?

市委中伯书记强调,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生态示范市是由宜宾特殊的区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宜宾作为长江首城,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支撑,生态建设抓得好不好,不仅关系自身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长江上游绿色生态示范市建设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重要要求,自觉肩负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特别是要树牢“功成不必在我,担当舍我其谁”的理念,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坚定走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的道路,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着力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等各项工作,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生态示范市,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认真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宜宾的决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美丽城市。要切实加强环境治理,持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农村生活污染、矿区生态环境等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特别是要大力实施美丽乡村植竹造林行动、美丽城镇竹林景观打造行动、宜长兴“百里翠竹风景线”示范行动,让竹林成为xx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要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加大环保督察和问题整改力度,严厉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提高生态文明制度化法治化水平。

第二个问题:如何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省区域经济中心?

市委中伯书记强调,建设区域经济中心,是事关宜宾今后一个时期长远发展的问题,是事关宜宾在全省经济布局中的战略地位问题。宜宾是xx省的经济大市、人口大市、资源大市,经济总量居全省第4、川南第1,区位优势独特、交通条件优越、产业门类齐全、经济基础坚实,具有辐射吸纳川滇黔3省9市5000万人的显著优势。建设全省区域经济中心有三个优势:一是经济总量的优势;二是高铁枢纽的优势;三是地理区位的优势。这些都为宜宾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快建设全省区域经济中心,要认真研究“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如何深入实施的问题。

市委中伯书记强调,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的抉择是正确的,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得到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同,必须不折不扣、坚定实施。要做优做强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仍然是宜宾市极具活力、竞争力和前景的主业。清华书记在读书班上讲到,传统产业不等于“夕阳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清华书记特别谈到川酒、川茶、川竹的问题,要求增强危机感,变压力为动力,通过转型升级焕发新的活力。五粮液作为川酒的龙头,要主动肩负起推动川酒振兴的时代重任,做强主业、做优多元,加快实施“千亿工程”,切实提升中国白酒之都在全国、全世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丝丽雅和天原要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开发和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增强行业竞争力。要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市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汽车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产业发展迈出重大步伐,但节能环保、医药及器械、新材料、通用航空等产业总体进展滞后,新兴产业工委和牵头市领导要认真分析原因,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主动上门对接拜访企业,力争更多的项目尽快签约、尽快落地。要打造“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市。清华书记提出,xx要积极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宜宾市智能终端、轨道交通已纳入省级基地建设,汽车、新材料发展迅速,具备建设xx重大装备和高端制造业的基础和条件。要抓住与成都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机遇,着力深化在高端制造业方面的合作,充分发挥宜宾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平台优势、临港优势,加快发展重大装备和高端制造业,把宜宾打造成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市。要加快建成现代旅游强市。学习借鉴贵州、福建等地发展旅游的先进经验做法,着力推进旅游大开发、大发展,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特别是抢抓总书记对竹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的机遇,全力争取蜀南竹海、兴文石海今年建成5A级景区,推动旅游资源大市向现代旅游强市转变。要加快建成民营经济强市。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把民营经济打造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实施差异化考核,支持各县(区)发挥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加快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培育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

加快建设区域经济中心,还要认真研究如何提升质量与速度的问题。市委中伯书记强调,清华书记指出的“高质量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保持合理的稳定的增长上,既不能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但也不是不要速度,不是说速度越低质量越高。”宜宾作为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发展不足、发展不优,面临既要加快赶、又要加快转的双重任务。一方面,只有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才能逐步缩小与全国的差距、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区域经济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传统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效益上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眼前一时之“快”。

第三个问题:

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大城市?

市委中伯书记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清华书记指出的“按照差异化发展要求,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在成都周边和川东北、川南地区着力打造几个各具特色的城市群,培育几个具有一定带动能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为宜宾加快建成区域中心大城市带来了重大机遇。近年来,宜宾城市建设虽然有较大改观,但对标先进,我们在管理体制、规划建设、文化特色、投资强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一是存在一区独大的问题。主城区只有翠屏区一个市辖区,虽然南溪区2011年撤县设区,但距主城区约40公里,对城市发展带动作用有限。二是市区管理体制不顺。以前是以市为主,拆迁、征地、管理是区上负责,规划、建设是市上负责,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发展。三是规划建设滞后。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万人,城市建设投资强度不够,除了基础设施以外,新开工的工程和在建工程不多。四是文化特色不鲜明。宜宾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万里长江第一城,拥有2200年建城史、4000多年酿酒史、3000多年种茶史,但城市缺乏现代气息、文化元素,特别是“酒都不见酒元素、竹都不见竹元素”,特色不够鲜明。

市委中伯书记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以国际视野和全新理念,以追赶和跨越的决心,加快建设区城中心大城市。要加快体制改革。研究决定把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临港开发区、五粮液片区的规划由市上统揽,城市建设、管理均按照属地原则全部下放给县(区),各自负责辖区城市经营、开发、征地、建设、管理,土地出让收益市上按一定比例统筹,真正把体制机制理顺,把城市建设搞活,同时要支持南溪区发展。要加快行政区划调整。全力做好宜宾县撒县设区、长宁县撒县设市工作,搭建好大城市骨架。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抓好城市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引进国内一流地产开发商参与城市开发建设,当前要抓紧完成五粮液纸厂片区等几大地块招商引资,加快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水文化街区。同时,要加快推进三江口CBD商务区、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高铁站前广场等项目,提升宜宾城市形象和品质。要挖掘打造城市文化。在旧城改造、风貌整治、道路建设、新区建设中,进一步体现宜宾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元素,把“中国酒都”“中国竹都”等城市特色鲜明体现出来。

第四个问题: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建设全省开发开放新高地?

市委中伯书记强调,宜宾是长江起点、南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交汇城市,是联结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和南亚、东亚极其重要的枢纽和纽带,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一要“走出去”寻求合作。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你的世界。要以世界眼光、开放视野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甚至与国外经济活跃区开展合作。宜宾是“南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南向开放空间潜力巨大,要作为一个重点来研究和推进。

二要“请进来”搞活投资。通过举办中国(宜宾)国际名酒文化节、中国国际竹产品进出口交易会,竹产业发展峰会、国际茶业(宜宾)年会等活动和展会,不断提升宜宾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把一大批如名企业引到宜宾来。

三要“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开放合作、招商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最直接抓手。宜宾属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既要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更要靠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依靠外力、依靠增量来推动发展。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除盆地意识,主动进京到省汇报工作,主动“走出去”招商引资,切实引进一批产业项目,凝心聚力推动宜宾大开发、大开放。

第五个问题:如何打好三年交通大会战,加快建设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

市委中伯书记强调,宜宾处于国家交通规划中南北干线和长江东西轴线的交汇点,是全国63个综合交通枢纽、50个铁路枢纽城市和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配套,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京昆”“兰广”两大重要通道在宜宾交汇,特别是成贵高铁通车后,将成为xx最快出海铁路通道,更加凸显宜宾作为战略交汇点的区位发展优势。

市委中伯书记强调,要抢抓省委重点推进南向开放的重大机遇,发挥宜宾通江达海桥头堡、xx出川南大门的优势,实施三年交通大会战,加快建设“四港”互动的xx南向开放交通枢纽城市。铁路方面,要加快推进成贵高铁、川南城际铁路(蓉昆高铁)建设,积极推动宜宾临港开发区与川南临港自贸区协同改革,争取设立宜宾自由贸易港和综合保税区。要全力确保宜宾新机场年底前建成,争取三年内开通直达一般省会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航线,尽可能多地开通国际航线和地区航线。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到2020年全部创建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

第六个问题:如何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建设区城科教强市?

市委中伯书记强调,宜宾提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建设区城科教强市,抓住了事关宜宾长远发展的根本,也抓住了难得的机遇,实践证明是非常正确的。要在前期取得的成绩基础上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把“双城”建设成为长江国际生态创新科教城。一要加快大学城建设。在确保白酒学院二期、西华大学宜宾研究院、电子科大宜宾研究院今年建成招生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与已签约但未落地的高校的对接力度,尽快签订落地协议,力争今年新签约落地2所高校。二要加快科创城建设。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服务中心、科研项目孵化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统筹规划、集中布局,形成规模集聚效应、组织院士宜宾行活动,支持引导企业深化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合作,积极建设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快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三要大力引进高端人才。高端人才不足是制约我市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积极吸引高技能、高层次和创新型人才落户宜宾创新创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第七个问题:如何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建设全面创新改革先行市?

市委中伯书记强调,改革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改革而改革,解决问题才是目的。要坚持问题导向,善于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保持坚定执着的韧劲和锲而不舍的毅力,破除各方阻力,让“改革名市”焕发新的生机。一要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面对一些企业管理粗放、效率低下、资产闲置等突出问题。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坚持一企一策、一类一策,加快深化五粮液、丝丽雅、天原等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二要深化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目前,新兴产业、城交投,城交建,科教产业等投资公司,还不同程度存在运行不畅,效果不佳等问题,要专题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平台作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要深入推进金融改革。要争取更多金融机构在宜成立总部或分支机构。要尽快完成宣宾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工作。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载体,筹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等相关研发机构,争取设立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积极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促进军民融合发展,重点建设xx省军民融合核燃料元件产业基地等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着力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基地。

第八个问题:如何抓好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加快建设章福美丽城市?

市委中伯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找准切入点、聚焦发力点。一要抓好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发展产业。要加大农村人才招引培育及“三农”干部队伍的选育管用力度,引导大学毕业生、优秀青年人才向农业产业集聚。二要抓好产业振兴。重点要依托宜长兴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突出抓好酒、竹、茶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把宜宾建成我国六大白酒产区中,首个超越千亿元的白酒产区。落实竹种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成中国竹都、最美竹海。集中精力打造几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竞争力的茶叶品牌,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300亿元。同时,牛、猪、蚕、烟也要加快发展。三要抓好乡村治理。大力开展扫黑除恶,坚决依法打击乡村黑恶势力、黄赌毒、非法宗教活动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要广泛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院落、文明集市等创建活动,特别是要扎实抓好“厕所革命”,确保今年每个乡镇建好场镇公厕,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

市委中伯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民生改善。脱贫攻坚是改善困难群体最基本的民生。脱贫攻坚要高度重视,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要求,认真落实“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部暑,2019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

第九个问题:如何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法治和谐宜宾?

市委中伯书记强调,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要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和法治宜宾建设,努力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要严格按照十九大“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要求,把宜宾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一要坚持依法执政,健全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水平。要带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驶权利。二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建立完善和实施依法行政重大决策制度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制。三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四要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法律十二进”。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法律授助和司法救助机制,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五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和“大防控”工作体系,落实隐患排查、整改落实、督促检查“三个常态化”机制,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

第十个问题:如何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加快建设党建示范市?

市委中伯书记强调,市委作出的建设政治坚定战斗力强的党建示范市是正确的,切合实际的。在建设党建示范市的过程中,要继续深入开展“更新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宜宾新一轮大发展”大讨论、“实干争先、对标先进”活动、“双千”活动、掀起机关党建热潮、举行“阳光问廉”全媒体直播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党组织特别是一把手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有的主要领导不抓党建,弱化党建,有的部门党组(党委),抓党建形式化、表面化。二是党组织作用发挥还需要加强。有的基层组织停留在修房子、建阵地,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凝聚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三是专业人才匮乏。城市规划建设、新兴产业、金融、现代化服务业、企业高管等方面的人才还非常紧缺,干部能力素质与宜宾改革发展形势任务还不相适应。四是极少数干部担当落实不够。有的工作多次强调,但就是难以落实,特别是有的干部政治意识不强、不讲规矩,当“两面人”,随意议论,自己不干、还恶意中伤别人。五是从严治党任务还非常繁重。建设党建示范市,关键要解决示范什么、怎么示范,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要抓紧出台《加快建设党建示范市的意见》,邀请省内外专家和权威机构参与指导,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和模式。一要突出抓好政治建设。要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同向。二要突出抓好思想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三要突出抓好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大胆使用真抓实干的干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四要突出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党组织建设,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五要突出抓好作风建设问题。今年确定为“转作风抓落实年”,作风问题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上面松一尺、下面松一丈,一把手的作风直接影响一个单位的作风,作风建设要常抓不懈。六要突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这是一条红线和高压线,必须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高压态势、督查体系和社会氛围,把压倒性态势转化为压倒性胜利。

三、深入扎实开展“三大”活动,实现“四大目标”,推动学院党风校风教风学风持续向上向好

省委教育工委专门部署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市委已提出把“三大”作为当前全市上下一项管总的、紧迫的政治任务,结合学院实际,学院将深入开展“三大活动”,实现“四大目标”。

第一,认真组织,扎实开展“三大活动”。

(一)开展大学习。

要充分组织好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班、干部读书班、基层组织政治学习、思政课程教育改革学习以及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大学习。主要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xx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特别是对xx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要求。深入学习省委书记彭清华同志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对xx工作重要指示读书班”上的重要讲话和刘中伯书记在领导干部读书班上的讲话精神。一是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xx篇”核心内容的“十个指明”和xx“六个重大问题”开展大学习,深刻领会、精准把握精神实质和重要内涵。二是要围绕宜宾市“565”总体谋划、“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和“8+2”产业布局开展大学习,把自己置身于新时代改革发展浪潮之中、置身于宜宾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三是要围绕学院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办学开展大学习。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结合学院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开展学习,学习研究社会主义高等院校的建设发展,研究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劳动者和可靠接班人,继续加强对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理念研究、学院高质量发展目标、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学习。

通过大学习,使全院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对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办学、优质院校和百强院校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去,强化干事创业建设国家。

(二)开展大讨论。

各总支、直属支部、各部门要通过中心组学习会、专题讨论会、总支或支部大会、党小组会等方式,列出专题开展讨论。大讨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xx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是要围绕省委提出的如何把握新时代xx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如何推进xx高质量发展?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如何抓好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如何抓好“三大攻坚战”?如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等“六个重大问题”,学院应当怎样贯彻落实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贡献度开展讨论。二是要围绕市委提出的如何树牢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生态示范市?如何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省区域经济中心?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大城市?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建设全省开发开放新高地?如何打好三年交通大会战,加快建设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如何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建设区域科教强市?如何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建设全面创新改革先行市?如何抓好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加快建设幸福美丽城市?如何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法治和谐宜宾?如何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加快建设党建示范市?等十个问题,学院应当怎样贯彻落实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贡献度开展讨论。三是要紧密结合学院改革发展实际,围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五个方面,围绕学院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办学、改革创新、加快推进优质院校和百强院校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的讨论。

要统筹讨论内容,拟定贯彻中央精神、省市部署,推动学院发展方面的讨论主题。讨论既讲成绩又讲问题,既讲问题又做分析,既做分析又提措施。针对问题讨论,查找问题原因、发现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部门,确保讨论有结果,有措施、有落实、有成效。通过大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增进共识、凝聚力量。

(三)开展大调研。

调研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xx篇”,结合xx统一部署,宜宾市“565”总体谋划、“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和“8+2”产业布局,紧扣新时代学院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发展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优质院校和百强院校建设等方面的开展调研,调研要注重与国内和省内示范院校、优质院校做比较,把学院改革创新发展的做法成效、突出问题、形势挑战、发展机遇分析清楚透彻,提出着力方向和办法措施,推动新时代学院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新成效。调研要坚持着眼长远、尽力而为的原则,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师生、深入企业、深入实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查找差距、找出办法。要强化调研工作组织,既有总体调研又有专题调研、既有集体调研又有个人调研、既有理论调研又有实践调研。调研要注重定性定量相结合、宏观微观相结合、动态静态相结合,拿出实实在在的工作路径和工作举措。学院领导带头调研,由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牵头1个课题开展调研。各部门、分院、系(部)分别负责1个调研课题,题目自拟,课题与学院2018年下达的调研课题同步安排。全院上下要认真组织开展,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

(四)开展“转作风、抓落实、树形象、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

贯彻市委确定的“转作风抓落实年”部署,按照市委宣传部“转作风、抓落实、树形象、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安排,深入开展大自查、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大练兵、大落实、爱民为民做表率、清正廉洁做表率、勇争一流做表率活动,大兴学习讨论之风、调查研究之风、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攻坚克难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清正廉洁之风,不断增强狠抓落实本领,为市委“565”总体谋划落地落实和学院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办学提供有力思想舆论保障。

第二,同心同向,实现“四大目标”。

要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开展,推动实现“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合作大开放、质量大提高”“四大目标”。

一是思想大解放。

思想大解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问题。在思想大解放中,第一是要牢固树立新思想。用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院党员干部和党员头脑。第二是要认识新时代特征。充分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然是xx最大的省情,充分认识“人口多、基础弱、差距大、不平衡”的宜宾市市情。充分认识学院“底子薄、学生多、任务重、要求高”的校情。第三要勇于担当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五四讲话”中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提出了“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个重要要求,这就是我们教育者的新任务,使命担当,是我们今后努力发展的方向。第四是要落实新要求。这个新要求就是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第五是要创新攀高发展。牢固树立“发展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理念,紧紧围绕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xx“xx”战略和宜宾“565”总体谋划,树立“背靠宜宾紧贴宜宾、改革开发、内涵发展”的战略意识,用三大战略谋划学院未来的发展,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五个方面,推动学院向高水平发展。

二是作风大转变。

就是要切实提高干部教师的工作作风和师德师风,从严从紧从细从效,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要认真开展“转作风、抓落实、树形象、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把转作风抓落实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作为检验履职尽责的根本标尺,大兴学习讨论之风、调查研究之风、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攻坚克难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清正廉洁之风。要在学院内坚决整治学习不够、能力不足,妄自尊大、执行不力,不思进取、为官不为,标准不高、自甘落后,推诿扯皮、不敢担当,好人主义、明哲保身,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纪律松散、要求不严等八大突出问题,通过开展“六大活动、三大表率”,积极引导学院干部在坚定信念、提高站位、加强学习、增强本领、狠抓落实、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爱民为民、清正廉洁、团结奋进、勇争一流上树形象、做表率,以高效出彩的工作水平赢得组织期待与信任,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赢得社会认可与称赞,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坚定、务实创新、团结奋进、勇争一流”的党员干部队伍和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是合作大开放。

就是要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开放办学,切实提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工作成效;推动“校地合作、校行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校校合作”五大合作。校地合作就是要加强与宜宾市、(区)县合作,加大产业对接支撑力,加快科教成果推广转化,积极为地方建设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宜宾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校行合作就是与行业的合作,放眼区域全国开展合作,让专业在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校企合作,要继续加大合作深度广度,拓宽合作渠道,加强与世界五百强企业、国内五百强企业、国内川内名企的合作,继续加强与五粮液集团的合作,重视与高新中小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双赢。国际合作就是要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积极学习和吸收国际先进职教办学理念,吸收引进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经验,推动与德国职业院校开展合作。推动学院与德国爱科特职教集团、德国CDBB职业与教育培训有限公司深入合作,加快推进IHK认证考试、双元制师资培养合作项目。校校合作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向上与本科院校合作,开展合作科研、合作技术开发、合作技术服务、专升本、成人学历教育等合作;向下与中职学校合作,开展办学指导、集团化办学、中高职衔接等合作。

四是质量大提升。

要真正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办学,创建全国优质院校和百强院校,真正跨入全国一流高职院校行列。以“三高三建五合作”推进学院各项建设。“三高”就是“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率”完成工作。“三建”就是优美校园环境建设、优质教师团队建设、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五合作”就是推进“校地合作、校行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校校合作”。最终实现学院的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办学,建成全国优质院校和百强院校,实现“全国一流、世界水平”的发展目标。其中,“三高”是核心,是工作的定位和标准。“三建”是关键,是工作的思路和技术路线,“五合作”是重点,是实现的途径和举措。我们要高标准建设学院。要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牢牢把握“全国一流、世界水平”的办学目标、有为有位建设全国百强院校;我们要高水平建设学院。要高水平实现产教对接产教融合、要高水平呼应时代发展新技术、要高水平实现“校企一体、理实一体、学做一体、用培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我们要高质量建设学院。要实现建设工作高质量、项目完成高质量、人才培养高质量、服务地方高质量、办学基础高质量。

第五篇:实施人才战略的三大任务

实施人才战略的三大任务

人才是兴党兴国的希望。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关注人才,关心人才。2010年国家专门发布《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总体要求,指明了方向。人才战略有三个主要任务:一是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二是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三是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战略,科技型人才是主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需要科技推进。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实施人才战略,努力避免短板现象。木桶盛水的高度取决于最短板的高度。在各行各业中,专门人才是顶梁柱,必须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所需的紧缺型人才。制定急需的紧缺人才目录,加大培训力度,调整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最高限度的弥补短板高度。

实施人才战略,必须统筹推进。统筹推进,要兼顾各方。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全面推进人才建设,利用有限的资源,培养急需的重点人才。利用政策吸引,奖励激励等不同方式,鼓励人才加盟,通过引进海外高科技人才,抓好国家“千人计划”,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魄力、更广阔的胸怀,培养人才。

下载广西“三大定位”、实施“四大战略”“三大攻坚战”和实现“两个建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三大定位”、实施“四大战略”“三大攻坚战”和实现“两个建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