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紧扣一个中心 突出四大定位 实施五大战略 推进十大工程
紧扣一个中心 突出四大定位 实 施五大战略 推进十大工程
紧扣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生态金凤、宜居金凤、健康金凤、平安金凤、幸福金凤”。“五个金凤”建设突出了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抓住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不仅符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实质,而且更加切合金凤区发展的实际,是当前和今后金凤区发展的主要抓手和奋斗目标。突出四大定位:就是建设“两宜”城市核心区。牢固树立“两宜”城市核心区的品牌意识,按照银川市“两宜”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共识,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以更新的理念拓展发展空间,靠更实的举措提升发展层次,用更大的干劲谋求发展成就,真正把金凤区建设成为银川市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建设现代服务业新兴区。牢固树立“突破传统、错位竞争、高端服务、引领发展”的理念,依托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中阿经贸论坛永久性会址、金凤万达广场、亲水广场、颐和沙漠运动休闲公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保险、会展服务、精品商贸、文化创意、生态休闲等新兴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彰显城市特色;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区。借助工业集中区平台,加快推进银川科技园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院校及区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联系合作,通过设立科技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科研基地,吸引和聚集人才、技术、资本、项目,引进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孵化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快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促创新,创新促发展;建设现代化城市展示区。按照“现代、民本、生态、人文”的现代化城市目标,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加强城市管理,优化城市生态,打造先进文化,提高市民素质,展示现代化城市品位。强力推进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建设与发展,力争用5-10年时间,打造一个银川现代化城市新地标,再造一个城市发展新区。
实施五大战略:就是实施产业强区战略。深入开展“转型升级加速年”活动,充分发挥区位和环境优势,坚持以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为手段,突出发展新兴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切实把后发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产业优势,努力走出一条“三产高端服务、二产高新改造、一产高效生态”发展之路;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优先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加大科技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现、培养、使用、引进一批亟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区之路;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大城乡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实施文化活区战略。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一批文艺队伍,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努力走出一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之路;实施和谐稳区战略。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快发展教育、科技、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逐步提高城乡群众生活水平,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十大工程:
(一)强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加快“五个金凤”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要抓学习强素质,增强科学发展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大兴学习之风,少搞一些事务应酬,多挤一些时间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领导学、向群众学,在学习中吃透上情,掌握区情,了解民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以促用。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银川市党委全委会精神相结合,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个十年规划相结合,与科学谋划金凤区“十二五”规划相结合,不断用新知识、新理论来解放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进一步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成果,认真总结推广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要抓基层打基础,夯实科学发展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深化“开放式”党建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等活动,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巩固自治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创建成果。全面提升社区党建水平,积极探索社区共建联建新模式,优化社区干部队伍配备,增强社区服务居民能力。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加大“产业党组织”、“支部加协会”创建,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逐步消除“空壳村”,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发展、引领发展的能力。全力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加大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力度,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着力整顿一批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面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继续抓好机关党建工作,大力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提升各级党组织管理社会事务、服务发展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进一步壮大党员队伍,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建双向述职制度。要抓班子带队伍,提供科学发展保障。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决策机制和工作机制,增强各级领导班子谋划发展、推动发展、为民执政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本领。全面做好区、镇党委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配备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牢固树立想干就是德,会干就是能,多干就是勤,干成就是绩,干净就是廉的用人导向,改进和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激励奖惩机制,全面推行“两公开四差额”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选任机制,落实“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变“伯乐相马”为“公开赛马”,变“关门点将”为“赛场选将”,变“领导点头”为“群众点评”,变“任命制”为“聘任制”,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真正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多干事的人有待遇,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激励等机制,引进一批紧缺亟需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要抓作风树形象,凝聚科学发展力量。作风关乎党的形象,作风关乎事业成败。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作风,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加强年”活动,以一种“等不起”的使命感,“低不得”的目标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欠不起”的责任感,看不准的不动手,看准了的不松手,干不成不放手,靠实干加快发展,靠苦干赢得民心,靠大干树立形象,靠巧干促进科学发展;要大力弘扬攻坚克难的精神,以一种“拿着标准不降,扛着红旗不让,盯着第一不放”的硬作风,坚持深入一线,察实情、出实招、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千方百计攻难题,全力以赴地争一流;要大力弘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把群众冷暖疾苦时刻挂在心上,多做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切实增强为民的意识,升华爱民的情怀,提高为民谋利的能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要大力弘扬团结协作的主旋律,格外珍惜全区上下已经形成的干事创业大好局面,自觉增强党性修养和团结意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处事讲团结”,自觉服从大局、齐心协力、相互支持,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谋发展、抓落实上来。要抓机制促廉政,争做干净干事表率。党风廉政建设,关系人心向背。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执行年”活动,强化惩防体系建设,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深化廉政文化“七进”活动,教育各级干部强化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不断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大力实施“勤廉为民”工程,争创自治区“勤廉为民”工程先进县区。各级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守住自己的官德,管住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嘴,管严自己的腿,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官、干干净净干事。
(二)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工程
作为城市新区,金凤区城市发展空间相对较大,现代化气息浓厚,人口素质较高,发展现代服务业大有可为。按照“突破传统、错位竞争、高端服务、引领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金融保险、会展服务、商贸物流、生态旅游等新兴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大扩张,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要突出发展区域性总部经济。坚持把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举全区之力,集各界之智,汇四方之商,招八方之财,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配套,高效率推进项目,努力把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总部经济的聚集地,银川市金融中心、商贸中心、新兴现代服务业中心,打造成为宁夏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平台、银川现代化城市展示平台、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平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新兴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金凤万达广场、亲水商业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培育发展精品购物、金融保险、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新兴现代服务业。依托银川火车站改扩建,推进良田建材园等项目建设,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要加快发展文化运动休闲产业。抢抓中阿经贸论坛及配套项目建设机遇,大力发展中阿经贸文化产业。借助“三馆两中心”、宁夏软件园、银川文化城等城市资源,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发展会展广告、软件动漫、创作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发挥辖区湖泊湿地众多、园林景观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高标准配套完善颐和沙漠运动休闲公园、爱伊河生态休闲观光园、森林公园等景点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城市生态旅游产业。要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充分发挥宜居环境的优势,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加快推进华雁湖香溪美地70万平米商住区、阅海万家100万平米住宅区等大型房地产项目,全面完成盈南三期、银丰二期等康居安置区、廉租房和失地农民5平米营业房和20平米公寓房建设,以房地产业拉动投资,聚集人气,带活商气,增加财气。
(三)强力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工程
工业是实力,工业是财源。深入开展“工业集中区提升年”活动,用城市化的理念规划园区,用工业化的理念建设园区,用现代化的理念管理园区,用商业化的理念经营园区,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切实提高工业经济实力,全年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要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按照城市区域功能定位,优化园区环境,完善优惠政策,配套完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启动综合服务大楼、银川科技园项目建设,完成农民安置区、公共服务区公寓楼、宁夏高校科技园、创投大厦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集中区承载和服务能力。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联手区内外高校、大型企业合作办园,引进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努力把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环境服务一流、产业优势集聚、功能布局合理、规模效益显著”的高新技术研发示范园区。要扶持壮大现有企业。继续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和“铸龙”工程,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宁夏红枸杞保健酒、华盈矿业集团铝镁合金、长安福特、上海大众汽车4S店等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效。
(四)强力推进农业产业提效工程
按照“优质、高效、精品、集约、安全”的原则,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年力争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要用现代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良田镇“千亩万间”设施蔬菜园区和万亩露地经济作物、万亩青贮玉米基地项目建设,加快丰登适水产业基地建设,做精做特设施农业、适水产业、畜禽养殖等产业,打造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品牌,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要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提升产业化水平,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产业群。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破解农民贷款难题。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要用科技化的理念突破农业。深入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加大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争创农业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科技示范县区。
(五)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攻坚工程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措施。抓发展不抓项目就不得要领。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进一步加大项目谋划、争取、推进力度,以项目大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大发展。全年力争争取项目资金突破5亿元。要精心谋划项目。研究吃透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央、区市“十二五”规划及促进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深思远虑谋项目,聘请高手编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以大项目支撑经济大发展,用好项目提升发展高质量。要尽心争取项目。抓好项目的编制对接,做到手里干着一批,眼睛盯着一批,心里想着一批,积极加强沟通,捕捉信息,注重运作,力争更多的项目被列入中央和区市“大盘子”中,争取更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要用心推进项目。继续按照“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前期,前期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达产”的要求,采取领导分包、首席服务、现场办公、现场观摩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全力推进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效。
(六)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突破工程
招商引资关乎发展大局,人人有责,责无旁贷。要调整招商思路。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紧盯中东部产业转移、“呼包银”经济圈、鄂银榆能源“金三角”等产业配套,着重引进一些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实现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要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以商招商,狠抓以情招商,参与节会招商,实施网上招商,探索代理招商,不断丰富招商引资的手段,提高招商工作实效。全年力争招商到位资金达30亿元。要优化招商环境。树立“帮助招商是恩人,投资金凤是亲人,完成招商是能人,破坏招商是罪人”的理念,大力推行亲商、安商、富商的政策措施,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加大对引进项目和企业的跟踪、服务、协调,切实做到以诚信待人、以服务感人、以事业留人。
(七)强力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工程
统筹城乡一体化是破解“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金凤区城市发展基础好,农业面积小、农村人口少,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最具优势,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要统筹城乡规划一体化。严格执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全面完成两镇总体规划编制及报批工作,坚决杜绝乱搭乱建等违章违法行为,用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发展。要统筹城乡产业一体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认真落实区市各项政策措施,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城乡产业互补互促。要统筹城乡建设一体化。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承包地退出补偿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完成植物园村、西新村、新联村、五里台村、五里台新村等旧庄点拆迁,实施丰登集镇农贸市场二期扩建,启动良田集镇商业街改造项目,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动农民进城安家落户,促进农民与市民融合。要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力完成银川市下达的生态移民任务,创新安置方式,确保稳得住、能致富。深入推进县级领导和部门结对帮扶工作,着力解决移民地区农民生产生活困难,力争移民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7%以上,争创自治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和“生态移民示范区”。
(八)强力推进发展环境优化工程
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竞争力。当前,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只有更好地优化环境,才能赢得先机、掌握主动。要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扎实做好“五级联网服务”试点工作,实现镇村、街居、企业等多领域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优化政务中心大厅事项办理流程,积极推进网络审批服务,努力营造高效快捷、务实为民的政务环境。要不断优化人文环境。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和实践银川精神,积极培育塑造金凤品质,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全社会文明素养。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开展“唱红歌、学党史、诵经典”等系列庆祝活动,热情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大力宣传金凤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努力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人文环境。要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大力推进城乡生态绿化工程,重点推进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爱伊河生态产业园等景观绿化项目建设,努力营造景色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要不断优化城乡环境。大力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工程,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深化城乡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理,努力营造整洁有序、管理规范的城乡环境。
(九)强力推进民生改善和保障工程
民生是立党之基、执政之要,也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建设“幸福金凤”的重要内容。要牢固树立万事民为先的执政理念,不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要一心一意为民。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政策资金扶持,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加强创业就业培训,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全面提升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快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力争年内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5‰和7.5‰以内。加快发展文体事业,加强城乡基层文化设施配套,丰富活跃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要千方百计济民。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高度关注困难弱势群体,巩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成果,扎实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面工作。要全力以赴惠民。深入推进开展星级社区、和谐社区等示范性社区创建,配备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新建城乡社区阵地2个,鼓励引导发展社区经济,提升社区服务居民水平。积极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启动实施金凤区综合福利中心项目,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区。
(十)强力推进社会和谐工程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把维护稳定始终放在突出位置,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切实维护社会政治文明稳定,为加快科学发展提供重要保证。要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巩固和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民族团结,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争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区。积极发展党内民主,落实和完善党代表任期制,深化“四议两公开”、“民主议政日”等基层民主决策机制, 保障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加强和改进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工作,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把各界的力量凝聚到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上来。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争创自治区双拥模范县区“七连冠”。要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开展“平安金凤”建设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切实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抓好安全生产,有效防范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要深入推进依法治区。高标准落实“六五”普法规划,深入推进“依法治理示范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依法行政。狠抓政法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审判工作和检察机关监督机制,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司法公正,优化司法环境。
第二篇:实施“四大战略” 提升“五大能力”
近几年来,全市各级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扎实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放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农产品品质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始终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回顾多年来常州农业发展的历程,我感到有几条基本经验值得总结,并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并加以贯彻:一是坚持促进农民增收不动摇;二是坚持“三农”首要位置不动摇;三是坚持发展高效农业方向不动摇;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制度创新不动摇;五是坚持营造合力兴农的氛围不动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四大任务”,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其中后三条实际上就是我们过去所讲的“三农”问题,而第一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十六大总结几十年来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新思路、一个大战略。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统筹城乡投入,统筹城乡就业,统筹城镇与农村保障,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真正实现城乡一体、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新格局;最终目标就是要构筑新型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从农业产业内部来讲,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课题,不仅为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广大农业农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所谓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有这样几方面的特征:一是传统农业是自给自足、满足温饱的封闭型农业,而现代农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商品利润的效益型农业;二是传统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资源、靠劳动和经验为主要手段,而现代农业则是依靠科技、装备、资本和改革创新来推动发展;三是传统农业采用的是“条块分割、区域自求平衡”的管理方法,而现代农业必须采用适应市场和贸易自由化的现代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四是传统农业商品率低、农业运作空间狭窄、交易方式简单,现代农业则是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条件下的高商品率农业,要求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中介组织充分发育;五是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强项是劳动能力和经验积累,而从事现代农业的农民则必须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信息接受能力和市场经营水平;六是传统农业与其它产业关联度小,而现代农业与其它相关产业则必须结成“共生共赢”的产业体系。
因此,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在总体思路和工作定位上,要突破“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坚持“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经济思想指导农业、用现代市场经济组织来管理农业”,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市场的意识、科技的支撑、产业的思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按照这样的理念和思路,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应该加快实施“四大战略”,提升“五大能力”。
一是优势农产品主导战略。通过组织开展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和建设,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建立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产业基础强、区位优势明显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放大优势农产品的辐射带动能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益。
二是农业产业化带动战略。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通过产加销一体化,实现资源整合,促进了农业生产力,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必须紧紧依靠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是科教兴农推动战略。传统农业为什么弱?弱就弱在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弱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建设常州现代农业,最终要靠农业科技的支撑,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质量和竞争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的贡献。
四是绿色农产品行动战略。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的加快、大宗农产品数量的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加快开发绿色农产品,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而且对于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四大战略”当中,绿色农产品行动战略主要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和长远发展方向,优势农产品主导战略着重是解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带动战略主要是解决现代农业的实现形式和基本途径,科教兴农推动战略关键是解决现代农业的支撑和保障,它们都是影响常州现代农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围绕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实施“四大战略”,重点是提升五大能力:
第一,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提升常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总体上讲,就是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健全种子种苗引繁体系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等设施装备,完善重大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预测、预警和防控体系,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从农业产业内部来讲,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首先是要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必然规律,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这既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抓住了农业产业要素的跨区域整合,就是抓住了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和生产力优化的关键。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农业资源,优化区域布局,培植农业产业增长极,这是推进我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抓手,是农业现代化的必须要求,也是当前建设常州现代农业的一项首要任务。
一是要着眼于发挥比较优势。这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本出发点。要着眼于发挥比较优势,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综合运用传统工艺和先进技术,优先选择优势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规划建设资源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市场区位优、产业基础强、环境质量佳、集中连片的优势区域,明确主攻方向、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
二是实施差别竞争、错位发展的竞争策略。这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本原则,也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本落脚点。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决不能“四面出击”、“全面开花”,必须突出优势农产品,着眼于比较优势的发挥,致力于培育优势主导产业,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主动接轨上海,实行差别化的市场竞争策略。根据不同的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和主体定位,找准竞争的切入点,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重点扶持和建设。
三是要集中力量把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做出名。这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关键所在。要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资源整合、资本运作”等办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加快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主导产业进行综合开发。要根据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实行“规划引路、产业经营、基础配套、集中建设”的办法,一年一年排项目,一项一项搞配套,推动优势农产品向优势生产基地集中,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品牌响、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的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影响和带动全市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
第二,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经营能力
传统农业条件下指导农业生产,主要是考虑“怎么种、什么时候种”等“生产性问题”,而现代农业则要更多地考虑“种什么、种多少、能不能卖得出、市场如何进入”等“经营性问题”。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生产存在着“两个脱节”,一个是千家万户的家庭生产经营与千变万化的社会需求和市场相脱节;另一个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产、加、销等环节相互脱节。过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除了传统种养殖方式和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以外,主要原因还在于这“两个脱节”所造成的“农业产业链短”,农业的效益难以在农业内部得到充分体现。现代农业的发展,很突出的一条,就是通过产业的概念,把生产、加工、销售、科技等各类组织联结成为一体,通过产业链把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化带动把现代科学技术、先进营销理念吸纳进来,通过产业整合把农民组织起来,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强在生产、弱在加工、难在流通、低在效益”的状况,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提升了农业产业竞争力。
一是要突破加工。进一步确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加快发展“产业延伸、专业分工、培植基地、带动农户”的龙头企业,培育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立足主导产业,明确发展重点,坚持“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原则,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速度,重点扶持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和科技型、外向型龙头企业,扩张规模,增强实力,提升档次,做大做强。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和扶持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千方百计把资金和技术带进农业,把初级农产品转化为商品带进市场。
二是要培育主体。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快建设一批市场定位准、生产水平高、投入密度大、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成优势特色明显的园区农业。坚持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规模生产基地和种养大户为载体,以农业项目建设为着力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三资”开发农业,用工业的方法来培育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主体。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物流业态,通过建设专业特色市场、搭建物流平台、强化与上海市场对接等各种手段,促进产销紧密衔接,不断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
三是要不断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按照“民有、民营、民享”的原则,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技组织、基层供销社、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联合种养销大户,兴办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支持有能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把相关的加工营销企业、专业大户组织起来,努力发挥行业代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等方面的功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要善于发现能人,敢于引进能人,重点扶持能人,鼓励和支持他们带领更多农民闯市场、办基地、谋实业,增强千家万户农民的产业经营能力。
第三,着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农业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宗农产品已经形成了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农业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而是市场能否销售、竞争能否有优势和经济效益是否明显的问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除了价格因素以外,主要在于农产品本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于农产品是不是符合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随着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强调农产品质量、品质和安全。因此,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品质、维护农产品消费安全,已经成为提高农业经济综合效益、提高农产品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也是常州农业主动接轨上海农产品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必备条件。
一是要加快建立常州现代农业质量标准体系。立足于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坚持规范管理、扶优扶强、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等原则,建立以质监部门为主体的监督管理体系,以农林部门为主体的行业管理体系。横向突出专业优势,纵向衔接相互配套,加快构建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督管理、行业管理、检验测试分工明确,监督检测、受托检测和自我检测相结合的常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新体系。要围绕大宗农产品、名特优新产品、出口创汇农产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重点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采标、贯标以及企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
二是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应对“入世”挑战,农产品的安全性及品质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要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争取省和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重点抓好大宗农产品和区域特色农产品的无害化生产。要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和生产技术,作为农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现代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的绿色环保意识和水平。
三是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集中统一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要进一步完善检测手段,制定强制性措施,切实加强对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的控制。要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对于一些有害物严重超标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要坚决禁止其流入市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切实加强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监管,保证上市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安全。
第四,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在现代农业竞争中,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已经并将越来越成为确立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核心因素。生产成本要靠科技来降低,农产品品质要靠科技来提高,质量安全要靠科技来保证,市场品牌要靠科技来打造。因此,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发展常州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
一是要合理定位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着重加快农业科技工作的“五个转变”:一是从追求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二是从为农生产服务为主,向为生产、加工与生态协调发展服务转变;三是从以资源开发为主,向资源综合利用、集约利用转变;四是从主要面向农业内部,更多地向面向市场、超级市场转变。五是从侧重于单项技术、种子推广应用,向致力于农业综合技术和大面积推广、培育优势主导产业转变。既要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更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农业技术和经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要坚持“产学研”协同推进。要紧紧围绕常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产学研”联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制定好农业科技发展长期计划和分工作计划。围绕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坚持走 “产学研”联合的新路子,大力组织和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农技推广机构的合作。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优势农产品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引导科技力量向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集中,使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示范园真正成为农业科技攻关、科技示范、科技推广、科技培训的主战场。
三是要加快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要坚持“农科教”相结合,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农业科技带头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科技企业家、高素质农民和农业科技管理人才;进一步加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参与科技创新、吸纳先进技术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服务,增强科技应用和成果转化能力。通过专业培训、定向辅导、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专业素质,全面提升科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五,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治理生态环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必须具备的资源和环境保证。
一是要确立生态农业理念。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特征和方向。要牢固确立农业生态理念,加快建立“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生产新体系。既要追求高产高效,更要重视安全和生态。要以高新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充分利用我市农业生态资源,把优势农产品的生产纳入生态循环,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二是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合理利用、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切实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同时,积极改进资源利用方式,增加农业生态性投入,努力建设集约化经营和资源节约型农业。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土壤和水(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资源建设与保护,严格控制并禁止高毒、高残留、高污染生产,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三是要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随着“集市农业”向“超市农业”的转变,市场对农产品质量、保鲜和加工技术以及品牌都提出了越来越明确的要求。要按照绿色品牌的建设标准,加快建立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并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绿色农产品标准体系,逐步实现以绿色标准“组织生产、评价质量、规范流通、指导消费”的目标,进一步加强绿色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志管理。特别是充分利用上海农产品流通平台、展示平台、科技平台、信息平台,突出绿色主题,加快建设一批“绿色农业生态工程”,使常州真正成为我省绿色生态农业的新亮点。
第三篇:推进“四大工程”的实施意见
关于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深入 推进“四大工程”的实施意见
中央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基层组织建设年要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这一主题,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要求,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完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精神,结合今年我区开展的“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现就在基层组织建设年着力实施“四大工程”,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升级晋档工程
各镇街、各区级部门党组织要按照自身类型特点,科学制定评级标准,对所属每个基层党组织进行等次评定,提出晋级目标,采取得力措施,推动一批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切实提高全区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1、在村级党组织中,拓展深化“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各镇(街道)党(工)委要严格按照区委组织部《关于转发<全省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创先争优活动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阎组发„2011‟92号)中的评分标准和要求,在自查评定的基础上,查漏补缺,规范提升,通过活动的深入推进,在全区树立井家村、康村村、西相村等一批业绩好、产业强、思路清、机制全、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和谐的旗帜示范村级党组织,确保全区示范村比例达到25%以上;提升一批一类村级党组织,确保全区一类村比例达到60%以上;转化一批二类村党组织,力争把二类村比例下降到15%以内;在全区范围内消除三、四类村党组织。深入推进“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争创全市排头兵。继续落实“一定三有”,扎实开展“四议两公开”和双述双评等活动,充分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完善村级民主议事的程序和方式,不断提升全区村级党组织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2、在社区党组织中,继续深化“双评晋级、科学发展”活动。要严格执行“三有一化”工作一票否决制,在巩固提升现有9个社区党建“示范点”的基础上,确保年内新创建3个社区党建“示范点”、4个社区党建“标准点”,全面消除社区党建“普通点”。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工委制”,充分调动驻区各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统筹开展社区党建工作。要继续加大投入,加快社区办公场所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水平。要把 “解难题、惠民生”作为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社区居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把“双评晋级、科学发展”活动引向深入。
3、在“两新”组织党组织中,开展“两培养、两结合”活动。通过“两培养、两结合”活动的深入开展,着力把党组织建设与“两新”组织生产经营相结合,把党员队伍建设与“两新”组织管理后备队伍建设相结合,实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双促双提升,不断增强“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力。要探索建立“四有两促进”工作机制(四有:有健全的组织、有规范的阵地、有稳定的经费、有专门的人员;两促进:促进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促进非公经济组织生产发展),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规范化水平。要大胆探索和创新“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形式,按照“一企业(新社会组织)一对策”的原则,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统筹建”等形式,切实加大“两新”组织中党组织组建工作力度,力争到2012年底,下辖非公企业的各镇街、开发区、荆山开发区等都能组建1到2家非公企业党组织,全区非公企业规范化党组织达到全区非公企业总数的20%。
4、在部门机关党组织中,扎实开展“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要以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契机,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应好”的“五个好”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切实抓好机关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每个党支部要配备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保障党建工作经费,切实发挥机关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作用。
5、做好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做好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开展升级晋档工程的前提和基础。结合区情实际,重点是做好对村级党组织、社区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分类定级工作。一是调查摸底。各镇街、各部门要对所辖基层党组织进行一次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组织设置是否合理、领导班子是否健全、组织制度是否完善、经费场所是否落实、作用是否充分发挥,切实摸清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状况,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二是建立工作台账。每个基层党组织都要填写《阎良区基层党组织基本情况统计表》、《阎良区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情况统计表》(见附件6、7),以镇街和直属党组织为单位,汇总形成所辖每个基层党组织基本情况工作台账。三是分类定级。各镇街、直属党组织要对照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标准和“一个好的支部,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的要求,对所辖基层党组织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定级。分类定级按百分制评分方式进行,分设“党组织带头人、工作思路、工作制度、活动阵地、保障机制、工作业绩、群众评价”等七项指标分值,总分为100分,分类定级结果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90分以上为“好”,80-89分为“较好”,60-79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较差”。各镇街、直属党组织务于2012年3月26日前,将两个《统计表》一式三份(并附16K电子版),报送区委组织部。四是查找问题,制定方案。各基层党组织要认真查找自身建设存在问题,制定晋位升级方案,作出公开承诺。五是整改提高,晋位升级。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抓好整改落实。六是认真总结,表彰验收。各镇街、直属党组织对所辖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采取适当方式进行评比表彰。
二、结对帮扶工程
要进一步探索规范“经济指导组+专职副书记”的城乡党组织双线结对帮扶模式,拓展帮扶范围,深化帮扶内容。在拓展帮扶范围上,扩展至全区机关部门党组织和80个村级党组织,确保每个区级部门党组织结对帮扶一个村级党组织。在深化帮扶内容上,采取区级部门下派经济指导组帮扶村域经济发展和镇(街道)党(工)委下派专职副书记帮扶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模式,实现城乡党建资源互融、互促、共赢,加快农村发展。通过拓展深化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工作,努力转化一批“较差”村党组织,提升一批“一般”村党组织,巩固扩大一批“较好”村党组织,培树创建一批“示范”村党组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任务:一是帮助帮扶对象健全完善党组织工作制度,理顺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党组织规范化水平。二是抓好党组织建设,强化对长期不发展党员、党组织生活不正常、党建工作薄弱、工作推进不力的党组织指导,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三是帮助结对村理清工作思路,培育主导产业,落实增收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富民增收,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各镇街、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带头深入结对帮扶村党组织,与村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征集推进帮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有步骤实施帮扶工作。要深入了解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协调解决1—2件实际困难,党的十八大召开后,要向群众宣讲十八大精神一次以上。
三、实事惠民工程
各镇街、各部门要按照《关于开展以“三问三解”为主题的“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阎办发„2012‟2号)要求,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解决党员干部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办成一批顺民意得民心惠民生的实事好事,促进党员干部思想上为民谋利、工作上惠民富民、作风上亲民爱民。
在实事惠民工程中,要进一步转变机关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着力解决机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庸、懒、散、浮、奢”等问题;着力解决机关党员干部存在的不敢负责、不敢突破、不敢碰硬、不敢担当和纪律不严、作风不实、学风不浓、执行不力“八不”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各镇街、各部门在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方面存在的紧迫问题。要贯彻党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把解决问题的措施落到实处,使广大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看得见、摸得着、落得实的利益。
各镇街、各部门要按照“四个一”要求,即:进一个村或社区(两新组织、学校、医院),交一个朋友,解决一个突出问题,帮扶一户贫困群众,真正蹲下去、坐下来、沉到底,集中排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筛选确定一批群众反映突出、近期能够解决的问题,明确包抓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定责任、定时限、定标准,确保问题顺利解决。要认真做好考核评议工作,一方面组成考核评估组,对活动开展情况、问题解决成效进行评估考核;另一方面,通过网络评议、媒体评议、问卷评议等方式,邀请广大群众进行满意度测评。
四、品牌示范工程
打造产业链党建品牌。重点在关山镇甜瓜基地、武屯镇蔬菜基地、新兴街道养殖基地等主导产业基地,进一步健全产业链党组织,规范党组织生活,发挥党组织作用,推动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快速壮大,确保全区以甜瓜产业链党建品牌为龙头的产业链党建工作,在全市走在前、做表率、出经验。各镇街、各相关涉农部门要立足行业特点,积极服务,主动作为,做大做强全区专业合作社。要积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经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采取单独建、联合建的方式,合理设置合作社党组织,以党建资源的整合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为加快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打造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品牌。进一步巩固农村党员“创优争星”活动成果,提升党员队伍生机与活力。通过开展争创“五星”党员,争当优秀标兵,让广大党员在“认星承诺、评星亮诺、定星践诺”中,做到心里有目标,身上有担子,手上有活干,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
全区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把“四大工程”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研究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推进“四大工程”,落实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制度,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医疗卫生以及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与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交朋友,“三问”于民,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各镇街、各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全年到基层调研不少于90天。每名领导干部都要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户以上。
第四篇:实施五大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文章标题:实施五大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实施特色培植工程,发展新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要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有企业、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稳定的增收项目、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五有”标准,大力培植特色主导产业,推进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力争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0%以
上。
实施农民增收工程,开辟新途径。促进农民增收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一是强力推进扶贫开发,打牢增收基础。以解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困难为重点,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实行片区综合治理,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人口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增收渠道。紧紧抓住发达地区用工需求回升、国家加强对农民工保护和房县列入国家“阳光工程”试点县的机遇,广泛开展劳务协作,不断扩大劳务输出,力争年输出劳力10万人以上,创收6亿元以上。三是严格落实惠农政策,扫清增收障碍。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要求,严格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增收后劲。
实施素质提高工程,培育新农民。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通过更新观念,增长技能,健全体魄等多种途径,培育新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实施村庄美化工程,建设新村镇。一是搞好村庄规划。按照“因村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不搞简单的整齐划一,千房一面。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发展要求,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二是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因村因地制宜,筛选村庄整治的重点内容,采取党委政府引导整治,党员干部带动整治,农民群众自主整治,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三是加强能源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和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成果,全力管护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实施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项目,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争取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保护项目,建立堵河流域水源涵养区。加强小流域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每年支持农民建设沼气池5000口,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实施“绿色家园工程”,美化新农村田园风光。
实施民主建设工程,提供新保障。一是落实民主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群众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群众自主开展自身直接受益的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减少和杜绝乡村干部盲目决策,防止变相加重农民负担。二是搞好村民自治。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领导,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保证农村基层民主健康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引导农民群众增强民主意识,珍惜自身权利,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有序发展、农民基层组织积极发挥作用。三是加快乡村组织职能转变。引导乡村组织和农村基层干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尽快转变职能,把主要精力由过去征收税费、催粮催款转向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由习惯于依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转变为依靠说服教育、示范服务、民主法制的方法开展工作。推行乡镇和基层站所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实施五大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实施五大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五篇:建设五大工程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建设五大工程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市是一个生态脆弱地区,教你怎样强化生态保护,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同进化的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有利于保持全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拒风沙”的建设思路,加大水土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了“三北”四期防护林体系、绿色通道、重点风沙口治理、封沙育林育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初步构建了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体系。全市累计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100万亩,封滩育林草300万亩,累计森林面积达4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6%;全市168万亩有效耕地90%达到了农田林网化;完成草原“三化”治理86万亩,完成绿色通道1000公里;启动和实施了62个重点风沙口的综合治理;建立了两个国家级、十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国家级地质公园,保护区面积达到6675万亩。
二、面临的生态困境
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全市生态体系还比较脆弱,环境持续恶化趋势还没有完全得到遏制:一是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已达8.22万平方公里,土地沙化仍然以每年20万亩的速度扩大,风沙危害仍在持续加重,生物资源受到严重威胁,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全市人均森林面积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二是地质地理环境恶劣,区域内干旱少雨,而冰雹、霜冻、大风、沙尘暴,低温冷害、干热风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三是草原“三化”逐年增多,全市有3000万亩草地已发生严重的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约占草地面积的45%,草原生态进一步恶化。四是水资源相对短缺,每人每年拥有的可重复使用的淡水总量低于全国、全省标准,地表水的年蒸发量远大于自然补充量。五是自然资源消耗较大,环境污染的局面未能有效遏制,尤其是部分不可再生资源开采过度。六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影响未从根本上消除,一些传统企业生产工艺水平落后,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部分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不够,非法盗砍林木、滥采矿产资源的现象尚未能有效得以制止。
地质地理环境恶劣、植被稀少、风沙侵害严重、生态条件差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生态立市的思路
在“十一五”期间,要优先实施生态林业、生态水利、生态农业、生态家园和生态保障等有利于改善和治理生态环境的五大工程,通过生态工程建设,确保“生态立市”战略的实施。
(一)生态林业工程
重点建设“十大生态林业项目”;既:生态公益林建设、退牧还草、封滩育林、林木种苗基地、农田防护林体系、重点风沙口治理、绿色通道工程、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重大林业生态项目。以实施退牧还草、荒滩造林项目为重点,落实政策,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国道省道为重点,建设绿色通道工程;以重点风沙口治理为重点,使62个风沙口得到基本治理;以封滩育林育草为重点,提高绿洲内植被覆盖率;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力度,提高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好10万亩葡萄产业基地建设和改造现有26万亩果园,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加快林木种苗基地建设工程,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加快850万亩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实施荒漠草原区“三化”治理、封滩育草工程建设,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的保护和监管;对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已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实行生态移民,保持资源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水利工程
重点建设“十大生态水利项目”;既:疏勒河、黑河、讨勒河、党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水土流失保护与防治,农村安全饮水,“引哈济党”调水工程,洪水河水库和洪临灌区节水改造等重大水利项目。推广以节水灌溉为主的精确灌溉,全面实施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提高水利用系数,保证生态建设用水,实现节水农业建设目标。骨干工程方面,积极争取***水库、“*****”等工程的立项工作;完成全部小型水库加固处理,开工建设洪临灌区节水改造,全市改建衬砌干支渠道500公里。技术工程方面,运用经济的、科技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全面普及常规节水技术,实施低压管道灌溉和滴、渗灌等新技术节水措施。田间工程方面,抓好以斗农渠衬砌、田间地头口配套、大地改小、井渠配套为重点的田间工程配套,达到斗农毛渠完整、桥涵闸口齐全的标准,使田间工程全部实现配套改造。生物工程方面,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全面落实地膜覆盖、耙辖保墒、推广使用抗旱剂,减少无效耗水。管理工程方面,依据作物需水要求,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实行计划用水,科学灌溉,提高节水意识。继续建设水土保持生态项目和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确定重点治理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42万平方公里,重点监督区面积5.08万平方公里,重点预防区面积4.75平方公里。
(三)生态农业工程
重点
建设五大工程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来自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