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商标强企战略_推进品牌兴县工程
实施商标强企战略_推进品牌兴县工程
分析商标品牌面临的形势,提出开展商标战略的思路与构
想,既是对国家和省、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深入落实,又是制定地方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依据,也是地方政府服务科学发展、拓宽职能空间、提升区域经济含金量的理论研究需要,从实行商标强企、品牌兴县大的时代背景出发,紧密结合区域现状,通过调查和思考对中心思想进行有力的论证,县区域经济得到进一步优化,推动我县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商标是指经营者用在其生产、加工、经销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上,能够与他人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商标既是经营者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质量象征,又是经营者独特个性、文化品位、商业信誉等因素的综合载体,是为经营者创造财富的无形资产。商标战略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商标本身所拥有的功能和它为商标所有人开拓市场所具备的作用,使其服务于经济发展。
一、实施商标战略对县域经济的重要性
商标战略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之一。实施商标战略有利于树立产品和服务的良好声誉和信誉,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有利于将产品的品质和性能优势、服务的质量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增强产品和服务开拓、占领、巩固市场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名牌企业聚集。
当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又是知识经济和品牌经济。商标战略平台无疑是以深遂的眼光,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和认识商标品牌经济的重要性,进而推进商标品牌的创立、培育和发展。商标作为商品的固有标识,它是市场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是知识产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无形资产和巨大财富。它与当今市场的存在而存在、与当今市场的发展而发展。无论从国际看,还是从国内、全省看,构建商标战略平台,对于地方经济发展颇有重要意义。
实施商标战略是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所趋。现代市场具有两个重要特征:随着国际贸易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不断削弱区域贸易壁垒,市场供应能力超过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条件下,商标和品牌的竞争已成为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齐驱并驾的竞争手段。当今的国际贸易,主要以商标品牌来支撑,美国是一个世界性驰名商标最多的国家,全球500 强,美国就占有153 家。没有自己的驰名商标,就没有办法提取自己知识产权的价值,队伍就没有向心力,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实施商标战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体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可以在不需要对商品使用价值作了解的情况下,即能够在统一的分配原则下得到商品;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消费由市场支配,消费者不了解商品,就不可能主动得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商品经济相对过剩阶段,消
费市场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时,消费者对商品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和生产者不得不从追求产品数量转向追求产品质量,从而进行商标品牌经营,以之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于是商标品牌意识就是市场意识,就是竞争意识,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商标品牌意识愈强烈,说明这个地区、这个企业市场和竞争的能力愈强,就能拥有市场,拥有更大的产品价值,就能促进消费者在你的服务区域光顾和接受你的服务,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发展自身经济。
二、我县在实施商标战略行动中存在以下问题:
品牌因循守旧,商标创意不够新颖,内涵不够丰富。目前,多数企业的产品处于有品无牌的状况,企业即使申请注册了商标,设计也比较粗糙,商标创意不够新颖,内涵不够丰富,真正富有内涵、有创意,使人过目不忘,留下深刻印象的商标却很少,很大程度影响了商标使用效果。其原因是:企业主不舍得投资聘请专家为企业量身设计商标,自认为商标仅仅是一个名字而已,自行设计就行了,对商标的使用和运用商标战略发展企业,缺乏长远的远景规划。一些企业对优势资源的挖掘力度不够,忽视品牌商标在市场开拓中的重要作用,致使部分产品处于“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尴尬地位。
内力不足,借用他人品牌求生存,自身缺乏市场竞争力。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主要以贴牌加工为主,这种“借船出海”、“借鸡下蛋”的做法,看似“捷径”,结果却导致大部分利润被
持有商标权的委托方赚取,企业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为他人做嫁衣,产品几乎都是微利。这些以“借”品牌为生的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丧失殆尽,形成了一个低投入、低效益的恶性循环。体制机制未建立,商标创建氛围不浓,商标战略工作机制不完善。目前从事商标品牌工作的县级部门质检和工商部门较为积极,其他部门参与商标创建的较少,中介机构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社会民众对县内商标企业和产品关注不够,商标创建的参与意识不强。就实施商标战略面言,此项工作缺乏必要的引导、协调、培育和服务,具体的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及技术支撑保障等制度有待完善。
政府主导乏力,对名优商标品牌的奖励不落实,商标战略的激励机制亟待加强。各级政府支持商标发展力度不够,政策不落实。近年来,实施品牌战略普遍被各级党委、政府列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但往往都停留在宏观部署上,缺乏相应的具体指导意见和倾斜政策。即便上级现有的一些政策落实较难。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商标保护有待加强,侵权、被侵权、反向假冒时有发生。行政执法部门不断加大商标监管工作力度,查处的商标违法案件逐年增长。但面对商标被侵权假冒,有的企业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有的企业缺乏法律知识,对侵权假冒束手无策;有的企业不办理备案手续,擅自许可他人使用,结果吃亏上当;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三、实施商标战略对我县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商标是企业在商战中的名片,也是区域对外宣传中的一张名片,是企业的“金子招牌”,是走向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实施商标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声誉,而且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开发、占领和巩固市场的能力,更有利于发展地方支柱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平衡较快发展。
品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企业的生命力,也是一个地方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象征。综合以上,实施商标战略对我县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有以下六方面作用:
有利于提升全县综合实力。一个地区商标数量的多少,特别是驰名、著名商标数量的多少,标志着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象征和标志,也是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对外宣传的一张“城市名片”。因此,实施商标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地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县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提升我县综合竞争力,提升城市形象;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标战略将更加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市场主体运用商标品牌的能力明显提升。企业商标品牌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对名优商标的争创、管理和维护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商标密集型商品比重显著提高,运用商标品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熟练运用商标专用权制度的优势企业。
商标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商标保护的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执法体系基本健全,形成明确的商标保护政策导向,商标管理制度与配套政策协调运行。
商标战略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形成完整的县、乡二级商标战略行政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完善,执法队伍健全,管理保护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
服务商标工作能力大幅增强。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帮扶,建成集商标品牌信息传播与利用、展示与交易、孵化与转化、咨询与评估为一体的商标工作综合服务平台。
为实施商标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品牌产品也好,驰名企业也好,都是要靠人去努力实现的。要通过政府出资、企业参与、专业教育等形式,着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懂得现代化管理的企业家和企业商标管理人才,使企业在商标战略中具有长远眼光和准确预见未来商标品牌发展趋势的决策能力。要着力培养一批商标中介人才,使其在我县商标战略中外引内联、上荐下转、促进商标产权交易,活跃商标专用权无形市场。要着力培养一批商标行政管理执法人员,使他们在我县实施商标战略中,科学决策,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有力帮扶,不断开创商标监督管理工作新局面,为我县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打造品牌职工队伍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打造品牌职工队伍
人才,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徐矿集团庞庄煤矿党委科学把握人才工作和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致力于加快建设人才强企,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发展大局中谋划,形成和发展了“想干事就有机会、能干事就有舞台、干成事就有地位”的人才理念和体制机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敢想敢为、齐志齐力、创新创优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技术进步、和谐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较好地促进了企业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自2006年以来,企业共生产原煤1300多万吨,实现营业收入66亿元,实现利润近20亿元;工伤事故年均递减42.5%,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企业先后获得“全国煤炭工业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省属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等50多项荣誉称号。
一、想干事就有机会
理念导航,让人人都想成才。事业发展,人才先行。企业是职工实现价值的载体,只有坚定不移走企业与职工协调发展之路,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抢占先机。庞庄煤矿党委始终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打造行业一流煤企的重要方略,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为职工成才创造了良好政策和舆论环境。在庞庄煤矿,资历高低和年龄大小并不重要,评价职工的核心标准是能力与业绩。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矿党政通过薪酬分配、评先表彰、提拔任用等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倾斜,努力让创出业绩、干出成绩的优秀职工包里有钱、脸上有光,在矿区形成了人人尊重人才、人人渴望成才、人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培训教育,让人人都能成才。以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为主要手段,让不同层面的人才学习更科学的管理理论、掌握更先进的
过搭建平台、创新形式、扩大范围,努力让人才发挥最大潜能。定期组织开展群众性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技能竞赛等竞技活动,让技术尖兵、一流人才脱颖而出;通过电视、网络、广播强势宣传经验和典型,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向先进看齐、向一流攀登,在矿区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给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良好广阔空间,对标一流、进位争先蔚然成风。先后开展了“管理创新年”、“管理提升年”等活动,实施管理创新项目41项,完善规章制度150多个,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闭合管理”、“缺陷管理”等管控模式。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奖励,推行科研项目目标责任制。尊重职工首创精神,凡经职工自主研发被推广使用的创新项目,均以职工本人姓名命名。近年来,完成自主科研项目120多个,20多项被徐矿集团推广应用,16项获得徐矿集团以上科技进步奖,矿用正压柔性风筒分流器、大倾角工作面防滚矸装置等多项科研成果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性专利证书。大力推行降本增效工程,鼓励广大职工参与生产系统和设备升级改造,2006年以来完成节能改造项目达30余项,节电800多万千瓦时,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三、干成事就有地位
待遇上倾斜,激发人才竞争意识。有激励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发展。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矿党政通过在感情上倾注、待遇上倾斜,营造和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定期对符合条件的优秀职工进行技能鉴定、职称评定,根据不同岗位、工种的技能水平和职称级别发放特别津贴和补助。设立了特殊贡献奖,每季度对安全、生产、技术、经营、政工六条工作线的主要管理干部进行业绩考评,选拔出一批作风务实、能力突出、成绩优秀的典型人物给予特殊嘉奖;开展了优强科室和分线领军人物评比活动,定期对机关职能科室及各单位党政主管进行评比,对在一定时间内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定期开展最优区(队)长评比、学习“白国周班组管理法”争当“六好”班组长竞赛等活动,努力让各个层面的优秀人才都能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得到实惠。为让各类人才实现物质和精神双
第三篇: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在按照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中,房建系统作为辅业,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为此,房建系统必须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实施
人才强企战略,为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目前房建企业主要需要三类人才:第一类是熟练的技术操作型人才。他们一般经过系统的专业技术学习和严格的岗位培训,能熟练地单独操作,并能独立处理操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因为,无论多么先进的企业,多么好的产品设计,不管使用多么现代化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都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经过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精心策划、组织和操作,才有可能把它从图纸变成产品,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能熟练操作的工人队伍,企业的正常运营就难以保证:第二类是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较强管理技能和组织协调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与之相配套的还要有一支熟悉本企业历史,献身于企业发展,精通本企业主导产品的生产技术,受过专门训练,并经多年的实践锻练而积累了丰富的领导才干的中层管理人才:第三类则是最高层决策人才。他们—般是企业的领导干部,或是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大都具有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毅力,眼界开阔,思维超前,以自己卓越的胆识和智慧领导企业,他们能以自身的优秀品质及人格魅力赢得企业内外人员的尊敬和爱戴,并逐步成为企业的灵魂和核心。
以上所需人才应通过三个阶段进行开发与培养。
一是知识技能培训。即通过开办培训班,让有差距和不足的员工和管理人员增长知识,热练掌握岗位所必备的技术和技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二是职业教育。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仅仅对员工进行技术和岗位技能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要使企业员工和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真正成为企业的核心力量,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团队精神,除技术、技能培训外,还应对其加强职业道德、价值观、企业文
化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这种培训也被认为是“软培训”。
三是终身学习。人力资源开发应突出人的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学习和培训,使企业的同级之间、上下级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断地提升企业职工的知识水平,并且把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企业职工的创造力。重视人才培养,不能停留在形式土,企业必须要在人力资源开发上舍得投资,应把对人力资源领域的投资视为“一本万利”的事业。只有这样,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才有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培训经费、场地、设备、教师、教材等问题才容易解决。这里,企业一把手的观念和胆识是至关重要的,他不仅是培训工作的倡导者、支持者,而且应以身作则,带头学习,亲自关心培训工作,作学习型企业的优秀楷模。—个企业在这样—把手的带领下,—定会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一定会创造一个“人人在学习、天天在进步”,不断提高,不断变革的人才管理制度,陈旧落后的用人观念是影响人事制度改革的最大障碍,为此,企业必须
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才能达到合理使用人才的目的。
一是破除“求全责备”的旧观念,树立“用其所长”的新观念。“人无完人”,若一味“求全责备”,就无人可用了,所以企业选用人才最主要的是要考虑这个人的长处是什么,让他做什么工作最能发挥他的长处,善于用其一技之长。
二是破除“论资排辈”的旧观念,树立“唯才是举”的新观念。青年是整个社会最积极、最有生气的一部分,他们思路敏捷,锐意进取,肯学习,少保守思想,开拓创新始终离不开他们。为此,企业用人要坚持以业绩为标准,不搞平衡照顾,谁德才兼备就用谁,真正做到唯贤是举,唯才是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使企业更加兴旺发
达。
三是破除“唯文凭论”的旧观念,树立“注重实绩”的新观念。学历或文凭是选拔使用人才应考虑的一项基本条件,但是只看学历或文凭,即认为文凭就是才能和知识水平的标志,这是不全面的,由于每个人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及实践经验的多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文凭而没有水平,有学历而没有能力的人也不少见。为此,企业在选拔任用人才时,既要重视
文凭,更要重视实际水平,切忌“唯文凭论”。
四是破除“可迟可缓”的旧观念,树立“讲求效率"的新观念。人一生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如不能好好把握,便会留下极大遗憾。企业对人才的使用要讲求效率,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益,也是对人才的一种负责态度。“可迟可缓”的旧观念,是对人才使用的—种极大浪费,同时给企业也会造成一种很大的损失。为此,企业要采取上下交流,横向交流、党政交流,岗位互换等形式,把优秀的人才放到机关、基层、技术、党群等多层次、多
岗位上,经受全面锻炼,丰富工作阅历,从而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在建立吸引人才的机制方面,重点耍解决人才待遇问题,解决人才待遇问题也是建立留人机制的关键问题。一是建立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在薪酬待遇上必须合理公正,突出关键岗位薪酬的竞争性,要适度领先,对中层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及高风险、高难度工种要与普通岗位大胆拉开差距。这样既突出了市场竞争力,体现了激励作用,又有效地控制了人工成本;二是为人才搭建发展平台。优秀的人才不仅看重物质待遇,而且还更为看重个人发展的空间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为此企业必须为人才搭建发展平台,为人才创造有利的条件,人才进入企业后,在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基础上,配合企业发展目标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和锻炼,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而且在职务晋升方面,也要及时给予考虑。另外,必须
给人才委以重任,让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并且给予相应的权利,只有责、权、利相统一,才能使人能有作为,安心工作;三是实行情感化管理。企业必须贯彻“以德治企”的方针,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如果具有忠诚坦荡的人格魅力,学识渊博的知识魅力,高人一筹的智慧魅力,就能感召凝聚企业人才。企业领导应以宽容的心胸来对待不同人才,工作和生活是动态的,复杂的,难免有不同的意见或是产生矛盾,作为领导者更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善于理解和谅解,并积极创造条件,使每个人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而使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四是实行企业文化激励。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的改革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待的独特作用。它包括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企业形象等内容。企业员工各有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要统一全体员工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企业文化,是以团队感情和工作氛围吸引人,可以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保持职工队伍的良好形象,促使他们更加理解企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是实行经营战略激励。实质上是以高尚的事业鼓舞人,企业领导应巧妙地利用战略目标和规划,描绘企业的光明前景和宏伟蓝图,让员工充分感受到本企
业是有前途、有发展的,能在这里工作是一种自毫和骄傲。
总之,跨越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主辅分离已成必然之势,房建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与发展,首先需要大批的优秀人才做支撑,作为领导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企业培养人才如同经营生产一样,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经营生产要讲究成本核算,同样,培养人才也要进行成本核算,企业不能光计算人才报酬提高后经营成本的增加,更应该计算出管理人员被激发出的热情和干劲将会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影响。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以长足发展,从而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要紧紧围绕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的实施,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抓紧、抓实、抓好,为公司“十二五”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刘振亚提出了加强公司干部队伍建设的五点要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强化“四好”领导班子建设;以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目标为引领,进一步加快干部培养步伐;以培养引进紧缺人才为着力点,大力实施人
才强企战略;以关键岗位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干部监督。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十分复杂,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退,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这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虽然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在这次危机中遭受重创,但经过危机考验后,未来的竞争力将会更强。中央企业要在未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必须靠人才来引领。
中央提出把中央企业调整到80-100家,培育5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目的就是希望我们尽快成长为能够全球配置资源的“国际巨星”,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在紧要关头、关键时刻发挥顶梁柱作用。中央企业要真正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也必须把人才工作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培育造就一大批优秀人才。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一定要把人才资源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到2020年,中央企业人才发展总的目标是:培养造就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人才、党群工作者、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人才规模合理增长,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重点培养造就100名左右战略企业家,复合型党群工作者达到95%以上,国家级和集团公司级科技人才从目前的3.4万人增加到8万人以上,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人才的比例从目前的5.4%提高到9%以上;国际化人才在目前0.75万人的基础上翻两番;人才使用效能显著增强,对企业发展贡献度大幅提高,实现人均营业收入翻一番、累计有效专利翻两番;人才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第四篇:着力推进商标兴战略情况汇报
着力推进商标兴战略情况汇报
着力推进商标兴战略情况汇报
为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和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坚持大项目引领、大工业支撑、大农业提升、大旅游带动、大开放促进之决策,加快推进自主品牌建设,集中力量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标企业,带动全县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
为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县委县政府不断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依托现有的资源,发挥青阳优势,全力打造非金属矿加工、机械加工、有色金属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产业化、旅游服务业六大主导产业经济板块。紧紧围绕这六大板块,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全面实施商标规划、培育、推荐、保护和市场拓展工作。
(一)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培育和发展工业商标。利用本地丰富的非金属矿资源,做大做强非金属矿加工业,根据县委县政府不断拉长钙业产业链的决策布置,大力发展油漆、涂料、塑料、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纳米材料以及环保产品、医药、造纸等注册商标。围绕钨钼矿、铜钼矿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加大有色金属的开发及深加工和商标注册工作;依托现有机械制造业,在大力推进汽车、摩托车、航空零部件制造的同时,注册一批有自主产权的品牌商标,为全县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二)围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商标。把农产品商标战略的重点放在促进发展
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旅游休闲和我县特色农业上,增强商标对农业的支撑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兴旺。围绕茧丝绸、××土鸡、优质米三大主导产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推进无公害蔬菜、禽畜产品、茶饮料、中药材等生态农产品的开发。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手工业户,积极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广运用“公司+商标+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商标拓市场,以市场带生产,以生产富农户。
(三)围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服务商标。引导服务行业及企业建立、实施服务标准和规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水平,为争创优质服务商标夯实质量基础。围绕××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打造青阳的旅游服务业,综合开发××景区、××色、××风光、××谷景区。发展“生态庄园”、“农家乐”等特色旅游。不断开发“佛”字特色的旅游工艺
品。加快建设高档宾馆和“游、购、乐”旅游接待服务中心。重点培育餐饮、旅游等行业,逐步形成一批有经营有特色,服务质量高,辐射范围广,树立行业典范的服务品牌。
第五篇:推进商标战略打造区域品牌
推进商标战略打造区域品牌
品牌是生产经营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和市场化的集中体现。一个有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的品牌,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实施品牌战略,发展品牌富农,对于**这样一个拥有15.45万人口的山区农业县,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富农”创建工作,围绕“立足自身资源、抓好商标注册、带动特色品牌”的商标助农思路,立足于优良的生态和气候环境,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把打造品牌富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来抓,以品牌促规模,以品牌拓市场,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使新农村建设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回顾近几年来我县的商标注册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整合资源,培育品牌
为促进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做大做精,我县针对长期以来不注重产品品牌打造,产品不形成整体优势,市场份额不多,入市的优质农产品因无名无姓,叫好不叫座的特点,高度重视“商标富农”品牌创建工作,积极整合资源,把培植本地农产品品牌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引导农民和涉农企业创品牌,工商部门把商标工作职能向农村延伸,为涉农企业提供设计、查询、申请注册商标的一条龙服务。经过发展,目前我县共有注册商标43件,注册类别共14个大类。其中,农产品商标13件,注册类别为第30类,核定用于茶、冰茶、茶饮料、茶叶代用品、食用糖果、鱼皮花生、豆浆、魔芋粉、蜂蜜、玉米片等商品。仅-1-
茶叶产业,我县就有注册商标11件。截止2010年底,我县茶叶面积达6.5万亩,受益农户达6200余户,每个农户年收入3000余元。仅2010年,全县茶青产量达3175吨,干茶产量为756吨,实现茶产品价值9072万元;茶产品销售731吨,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775万元,上交利税101.8万元,全县茶叶综合产值达到了1500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沈阳、长春、深圳、广州、贵阳等省内外大中小城市。二是指导和推进新商标注册,着力培育一批有影响、有规模的涉农商标。近年来,我县加大挖掘培育,指导服务力度,形成扶持一批,申请一批,争取核准一批的品牌培育梯队,引导龙头企业和农产品企业培育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坚持每年利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深入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对全县农产品资源状况、数量、类型、分布、品质特征、生产、加工、流通、管理和规范化运作等进行全面普查和重点调研,对全县的农产品商标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措施。经长期的培育发展,“**茶”等农产品商标于2007年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2010年,我县的“***”和“**”商标又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现我县共有**省著名商标5个,其中茶叶类著名商标4个。计划到2014年,争创7个以上品牌,其中省级6个、国家级1个,形成1—2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主导产品。三是突出发展重点,加大帮扶力度。我县茶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加工工艺独特,茶质好,销路广阔,大力发展茶产业种植和打造茶叶品牌是我县历年来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按照“基地建大、龙头扶强、市场搞活”的经营运作思路,充分发挥龙头企
业带动作用,培育了以“*****茶”为主的系列名优品茶,茶叶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使茶叶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先后创立了“**茶”等7个茶叶品牌,产品多次在国际国内名茶评比中获奖; *****绿茶厂、**茶叶厂、大龙茶厂、**茶叶厂、**茶叶公司等9家茶叶企业获得QS认证,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2000年,****茶被指定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和省级几大机关的办公专用茶。
二、扩大宣传,打造品牌
近几年来,我县积极引导农民、龙头企业树立起“好酒也怕巷子深”、“皇帝女儿也愁嫁”的观念,充分利用各类节庆为涉农企业搭建展示平台,强化品牌富农的意识。一是积极推进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和农产品销售,带动全县各涉农企业和广大农民不断规范产品种植、包装及销售,增强竞争力,以典型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县广大农民重视自己的品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农民增收致富。通过举办“**节”、“游**·品***茶”等节日活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广大农民、涉农企业和消费者架起一座市场沟通的桥梁,把我县有较高知名度、品质优良、富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推荐给广大投资商和客户,以此提高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和促进企业树立品牌富农意识,让更多更好的农副产品进入市场、走进千家万户。据统计,仅2010年“五一”期间的“游** 品***茶”活动,吸引海内外游客5.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38.7万元,其中涉农产品类达成销售协议近300万元。二是加强商标法律宣传,促进产品商标化。近年来,我县针对涉农企业经营者商标品牌意识淡薄,不注重创立自己商品的品牌,农
产品往往是高质贱卖,农民增收不明显的现状,强化“注册一件商标、带动一项产业、拉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意识,大力推广运用“公司+农户+商标”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中的积极作用,将宣传重点由过去的仅仅局限于生产企业,转向服务性企业、农副土特产品加工企业和自然人,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为农民带来最直接的实惠。如我县的特色蔬菜**村示范基地建设,采取“公司+农户+商标”的发展模式,带动贫困山区农民种植冷凉蔬菜,种植的红珊瑚、绿珊瑚、罗维菜、红杂等30多个特色蔬菜远销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时,又在**地区发展基地,带动了我县广大农民群众另辟发家致富新捷径。通过宣传,帮助涉农企业和果农转变观念,树立品牌意识,创立属于自己的商标品牌。
三、加强领导,硬化保障
近年来,我县把推进品牌富农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县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把发展富农品牌商标注册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还研究制定了有关扶持发展品牌农业的政策,对从事品牌农业生产的企业、农户给予金融信贷扶持,申请国家有关项目资金及种苗补贴的予以一定的优惠。部门也形成了全力配合促发展的格局,在商标富农战略实施过程中,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发展靠合力”的思想,齐心协力扶持企业发展,对企业做到政治上释疑解难,工作上撑腰壮胆,舆论上驱寒送暖,多理解、多支持、多服务。如2008年初县政府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规定每年从县财政划拔100万元以上设立茶叶发展基金,对申报获国家、省、州龙头企业的,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20万元、10万元、1万元,对获得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分别给30万元、10万元的奖励。2007年,我县对获得“**省著名商标”的**茶叶公司和**两家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的奖励,2011年4月2日,我县又对获2010-2013“**省著名商标”的**县**和**县**茶叶厂分别给予10万元的奖励。通过奖励,有力地促进我县产品商标知名度的提升,拓宽了产业发展的空间。
四、加强培育,重点打造
“***”茶和“**茶”两个农产品商标是我县重点打造的茶叶商标,自2008年以来,**县政府就如何打造“***”茶和“**茶” 多次召开了专题会议,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宣传。通过多年来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茶和“**茶”两个产品的产值均逐年在递增,从2009年的干茶产量为450吨,到2010年的590吨;茶产品总销售从2009年的490吨到2010年的616吨。在2010年的茶产品总销售为731吨中,“***”茶和“**茶”就占了百分之九十,在实现产品销售收入的8775万元中,“***”茶和“**茶”就占了百分之九十二点五。这就是政府重视,工商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目前我县正在积极申报“***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筹备组建***茶业集团,争取把我县“***”茶叶做大做强。
虽然,商标富农工作,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但今后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从战略角度考虑,立足长远,制订目标,加大宣传和工作力度,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构筑**县产业品牌体系,积极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能,加大商标保护力度,营造“商标富农”的浓厚氛围,提高农民自觉参与市场,自觉提高农产品质量和运用注册商标提升产品影响力的意识,逐步实现“龙头企业﹢商标﹢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让商标兴农富农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广阔。
**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