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强滇”战略实施意见汇报

时间:2019-05-14 05:3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兴水强滇”战略实施意见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兴水强滇”战略实施意见汇报》。

第一篇:“兴水强滇”战略实施意见汇报

“兴水强滇”战略实施意见汇报

各位领导:

关于我市“兴水强滇”战略实施意见,各位领导每人手里都有一份,由于时间关系,有关重要意义等,我在这里就不再汇报。在我市“兴水强滇”战略实施意见中,作为市委要确定认可的几个方面的内容,我在这里作个简要汇报。

今后五至十年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十次全委会的部署,以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契机,加快实施“兴水强滇”战略,把水利建设作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千方百计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为推进绿色经济强市、民族文化强市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目标任务是:通过加快实施“兴水强滇”战略,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到2020年,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以及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2015年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

――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水平明显提高。新增蓄水库容3000万立方米,年供水能力达到1.6亿立方米以上;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9.5%;水库干支渠配套基本完善,重要城镇供水保障和应急供水能力得到提高,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水利化程度达到55%左右,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明显提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

――防洪抗旱减灾综合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区和重点乡镇防洪能力明显提高,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基本完成,现有病险水库和中型病险水闸隐患基本消除,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基本建立,干旱易发区、重要城市、粮食主产区应急供水能力逐步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初步建立,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0平方公里;生态脆弱地区水生态修复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江河水库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水功能区主要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5%以上;逐步建立起水资源和水生态补偿机制。

――初步建立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水法规体系基本形成,水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稳定增长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基本形成,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初步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基本健全,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初步建立;水利应急管理体系、安全监督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总体要求是:坚持政府主导、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围绕兴农田水利强农业基础、治江河湖库防水旱灾害、优水源配置保供水安全、严管理制度促合理利用等工作重点,强化投入保障机制、科技支撑能力、水利队伍建设和法律法规体系等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分类指导、明确责任,举全市之力掀起水利建设热潮,从根本上提高抗御洪旱灾害能力和水利基础保障水平,推动全市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市“兴水强滇”战略实施意见中,第5页的第三部分,关于强化增加水利投入四大措施。

(七)加大财政预算对水利的投入。按照中央加大水利投入的重大决策,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积极调整财政预算支出结构,大幅度增加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切实加大地方财政用于水利建设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中水利基本建设的比重。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支持的同时,建立健全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做到财政预算对水利的投入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同步,确保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八)足额提取财政专项水利资金和征收水利建设基金。为贯彻落实中央大幅度增加财政专项水利资金的要求,决定按土地出让总收入的5%计提专项水利资金,确保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的专项水利资金不低于土地出让收益的10%的要求。该项资金由市级统筹重点用于水源工程、“五小水利”等建设,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市水务局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报市政府审定。切实加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专项用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认真执行国家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制定出台我市实施细则,从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支付资金等方面拓宽我市水利建设基金来源,增加收入规模,征收年限延长到2020年,并纳入水利部门预算。从征收的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15%的资金专项用于城市防洪和水源工程建设。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各级财政分成的水资源费全部用于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补偿费等水利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做到应收尽收。

(九)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和税费支持。鼓励政策性银行加大中长期贷款对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财政对政策性贷款给予贴息。建立健全水利融资担保机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水利贷款提供担保。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增加农田水利建设信贷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各项税费扶持政策。从水利建设工程收取的森林植被恢复费,要用于农村河渠绿化、小流域植树造林和水源区植被恢复。从水利工程收取的建安营业税重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以防洪、供水(含灌溉)效益为主的水利工程库区淹没耕地,耕地开垦费按规定下限标准的70%收取。

(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和社会融资为补充的水利投融资体制。采取转让、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盘活变现国有水利资产,吸引社会资本,促进水利国有资本滚动发展。建立健全市级水利投融资平台,通过政府注入资本金、划拨优良资产等方式做大国有水利投融资公司,提高投融资能力。完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机制,吸引社会各界、企业投资水利建设。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我市“兴水强滇”战略实施意见中,第7页的第四部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十二)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市级财政要大幅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我市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万元资金用于五小水利建设。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形式,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优先支持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支持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完成1200件以上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统筹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土地整治、以工代赈等农田水利项目,继续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

(十三)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坚持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民生水利的重中之重来抓。到“十二五”末,完成14.7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基本解决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发展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落实国家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用地政策和对建设、运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排灌用电价格。

(十四)加快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十二五”期间,推进我市1个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及4个一般中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到2020年,全面完成我市的重点中型及一般中型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干支渠防渗工程建设。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集雨补灌等技术,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节水型设施农业和旱作农业,推进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

(十五)加快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继续巩固我市的中型和小㈠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推进小㈡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库容,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十二五”期间,完成我市规划内的9座小㈠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完成47座小㈡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统筹安排6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

(十六)加快推进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我市将加强重点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防洪能力。中小河流治理要优先安排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加固堤岸、与此同时,积极开展边境地区重要跨界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工程建设,抓好跨界河流整治工程。山洪灾害防治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抓紧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实施防灾避让和重点治理。

(十七)加快推进水土保持工程。继续抓好“长治”、“珠治”工程和水源涵养林及防护林建设。加快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监测评价工作。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减少2%,降到33%以下。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强化水能资源管理,规范开发许可。

我市“兴水强滇”战略实施意见中第16页,关于强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强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健全完善乡(镇)水利服务机构,“十二五”期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实施乡(镇)水利站和水库管理所等基层水管单位建设,着力改善其办公、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自建、自管、自用小型水利工程的作用。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防汛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着力推进市、乡(镇)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健全防汛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

我市“兴水强滇”战略实施意见中第17页中,关于强化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

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市级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资金用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前期工作经费要建立滚动使用的良性运行机制,实行“先期补助支持,后期返还滚动使用”,以促进水利各项前期工作良性开展。

我市“兴水强滇”战略实施意见中,有关今后五至十年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关于强化增加水利投入四大措施、关于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关于强化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以及强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我就汇报到这里。

谢谢。

第二篇:实施“强乡兴村战略”,强乡兴村培训心得

“强乡兴村”培训心得

尊敬的各位领导:

针对我州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基础薄弱等突出问题,结合中央、省委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中抓班子带队伍促转化提升的工作要求,州委把加强乡镇党委书记建设作为推进“强乡兴村”战略、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和分类定级结果,对全州25名后进乡镇党委书记和13名先进、26名一般乡镇党委书记集中进行示范培训,作为九寨沟县安乐乡党委书记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学习,这次培训突破以往较为单一的教学培训形式,采取了专家领导讲和实际工作者讲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州内观摩与州外考察有机结合、学员互动交流与学员直面讨论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实地观摩、互动讨论、交流发言、座谈交流“五位一体”的交叉培训模式,使我比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我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学习考察心得

通过示范培训,使我在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强组织等方面学习积累了一些科学思想、先进理念、实效措施,拓展了立足本职抓党建、促发展的新思路,认清了乡镇党委书记的职责定位,明确了“强乡兴村”战略“抓什么、怎么抓”的基本方法,奠定了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在交流发言中,围绕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暨“强乡兴村”战略核心工作任务,共确定“当好乡镇党委书记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农增收的思考”、“激发乡村干部队伍活力的办法与举措”等8个讨论主题,明确了讨论活动的主线和基层组织建设暨“强乡兴村”战略推进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大家各抒己见,把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强乡兴村”战略各项

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坦诚地进行交流,相互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履职尽责、农村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及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干部工作作风转变与提升、新时期党的藏区群众工作等16个课堂教学专题在4天的实地观摩中,通过充分比较、好中选优,确定了19个实地观摩点,涉及州内农区、牧区、半农半牧5个县和州外2个市,重点对“文建明工作法”推广运用、“六三”工作法、农户档案、专合组织等内容进行观摩学习。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为主题,分别安排了2天互动讨论、1天的交流发言及座谈交流,通过科学计划、合理安排,进一步激发参训成员浓厚的学习兴趣,确保学习效果和质量,大力提升作为一个乡镇党委书记的素质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州内观摩与州外考察的有机结合,使我们对乡镇党委书记的履职尽责有了更深的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乡镇党委班子工作应该做到:

一、抓党建工作思路必须清晰。清晰的工作思路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定期的总结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

二、抓党建工作措施必须有效。党建工作必须做到多效并举,长效结合。

三、抓党建工作成效必须显著。结合“三升级三分类”活动的开展,乡镇党建工作必须及时进行自查和纠错,不断提升党委班子的工作能力,配强村党支部建设,带动农户致富增收。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安乐乡基本情况

安乐乡辖11村,834户3332人。共有党支部13个,其中村党支部11个,共有党员207名。2011年实现全乡人均纯收入3929元。

(二)“强乡”打算

1、坚持“党建为基”,加强乡党委党建工作。确保实现乡党政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勤政廉洁、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好;优化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转作风、促发展、惠民生。广大党员干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

助村寨选强、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并积极发展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注重从大学生村官、“9+3”学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中发展新党员。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另外,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制度健全,有创新、有特色、有成效,农牧民群众满意度高。

2、坚持“稳定为重”,提高乡党委管理水平。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对已建立的制度规范进行归类整理,需修订的要及时修订,需完善的要及时完善,形成规范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把稳定工作作为乡党委政府的头等要事来抓,以“四防五加强”为着力点全面构筑群防群治网络,合理分工,落实责任。稳步提升处置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乡内治安状况良好,社会稳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

3、坚持“民生为本”,加强乡党委服务能力。坚持以会代训的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每周一召开工作安排会,组织学习上级党委、政府文件精神和安排一周工作,周五召开工作总结会,总结督查一周工作,查漏补缺。会上,对近期上级党委、政府下发的重要文件精神进行传达学习,让每一位党员干部及时了解中央、省、州、县关于各个时期的工作要求,统一思想,为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工作安排部署垫定思想基础。

4、坚持“团结为根”,提高乡党委决策落实。各项制度健全落实,工作方法科学有效,亲民政务、阳光政务、效能政务建设进一步加强,乡内民生工程强力推进,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使乡党委政府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使干部作风正派,形象良好,群众诉求有效解决,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三)兴村工作打算

1、以“强乡兴村”为机遇,加强村支部建设。广大党员干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助村寨选强、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并积极发展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加强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加强队伍建设管理,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形成长效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以“建设国际旅游名城”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针对安乐乡区域的特殊条件。我们将因地制宜,围绕旅游业做文章,以种养殖业及乡村旅游业为主带动全乡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河谷地带,大力发展有机蔬菜和水果的种植。目前。建立以下安乐村、中安乐村、上安乐村等为主的有机蔬菜基地959亩。近年来我乡逐渐形成了以欧洲甜樱桃、青脆李等为主的小杂果新布局,桃、杏、李、葡萄、石榴等杂果200余亩。另外,我乡将全力推进全乡的小家禽、家畜的养殖,结合政府补贴,发展肉兔、土鸡、野猪养殖地,为群众的增收致富广开渠道。

3、以“幸福美丽家园”建设为基础,培植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此次培训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强组织的先进理念。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乡将在灾后重建及“三百示范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在培植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各村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因村施策,科学规划,量力而行。二是坚持多元发展。依靠政策支撑,坚持走养殖业、种植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多措并举的多元化发展,深挖高半山资源潜力。三是坚持科学管理。建立一套管用、实用的高效管理制度和机制,以制度的形式明确管理主体,管理责任和奖惩办法,并严格执行,保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四是坚持民主公开。村集体经济从培育到发展壮大,都要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广大群众受益,尤其对于村集体资金的受益和分配,要及时公开,做到民主决策、阳光廉洁。

第三篇:实施科教兴镇战略

实施科教兴镇战略

全力创建教育强镇

——端州区睦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一、基本概况(略)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党政高度重视,履行政府职责

在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镇委镇政府倾力为学校排忧解难,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每年我镇党政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两次以上专门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每逢节假日,镇领导关心慰问教师,经常深入学校调研指导,解决问题;每年为教育办几件实事。如2009年出资为原逸夫小学教师临时宿舍因南广铁路建设拆迁而重建;协调镇人大及有关部门解决睦岗中心小学和市八中路口交通安全问题。特别是在创强期间,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的领导更是经常深入学校,解决创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深入睦岗中心小学调研解决运动场建设问题;到百花园小学调研解决与周边木材市场合作扩建校舍问题;到地质中学调研解决学校改建后的场室配臵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多次到学校了解教学硬件设施情况、校园安全情况,优先投入资金进行学校安保建设。

(二)保障教育投入,推动教育发展

我镇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始终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发展全镇教育为己任,把发展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统筹教育与经济及其他社

会事业发展中,切实把发展教育作为社会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

1、确保义务教育“三个增长”。随着端州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区财政坚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近3年我镇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分别为2185.79元、2649.45元、2916.55元;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393.49元、437.71元、483.76元;我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分别为2221.23万元、2564.77万元、2932.91万元,分别增长了15.47%、14.35%,切实做到了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的“三个增长”。我镇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教育补助金全部用于农村学校建设,确保免费对象都能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同时,我镇每年对农村困难家庭学生的生活补助达两万多元。

我镇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健全,账目清楚,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没有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行为,没有向学校非法收取或乱摊派现象;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实施阳光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乱收费现象,学校的财务管理依法、规范。

2、大力推进校舍新建扩建。我镇为适应城市化建设的发展,2006年扩建了睦岗中心小学教学楼;2009年,把破旧简陋、仅有12个教学班的地质中学进行彻底拆建改造,建成了可容纳36个教学班、1800名学生的规范化学校。目前正在兴建的百花中学,2011年9月将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该校是按36个教学班规模建设的一所设备先进的完全中学。此外,2010年投入了830多万元对其他公办学校进行了维修改造。目前仍在努力推进市八中、铁路学校、百花园小学、市八小的校舍改造和扩建工程。

优秀教育工作者及先进学校。我镇各个村委会对教育大力支持,如大龙和兰龙村委会一同建立了“双龙奖学金”,每个学期表彰品德兼优的学生。各村委会也分别设立了奖教奖学机制。

2、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我镇教师工资纳入我区财政统一发放保障体系,按时足额发放;每年增拨专项资金,增加教师岗位津贴及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对全镇农村学校教师实行郊区补贴制度,每人每月补贴50—400元。全镇教师实施了绩效工资机制;全镇教师与公务员一样享受节日津贴。2007—2009年教师人均年收入分别是39964元、44692元、48453元,实现了教师工资福利“两相当”。教师的社保、医保和住房公积金等“五险一金”落实有保障,2007—2009年分别为67.8万、88.3万、97.08万。我们协同区教育局为46名教师做好“代转公”工作,全部解决了代课教师“代转公”问题。

3、加强队伍师德建设。根据端州区的统一部署,我镇大力实施强师振教工程。配合区教育系统大力开展每年一主题师德师风建设,倡导笃学善教、敬业爱生的高尚师德。2007年,城区学校的一位教师主动申请调到我镇睦岗中心小学工作,区教育局为此组织全区老师开展了“对一份调动申请书的大讨论”师德活动,带动了大批农村学校的老师安教乐教。为稳定教师队伍,除了对在农村学校任教教师实行郊区补贴外,还对到我镇支教的老师每年给予交通、生活补贴500元。多项举措稳定了我镇教师队伍。

4、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我镇大力协同区教育局鼓励和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区本”、“校本”、“师本”三级培训,形成了三维立体培训网络,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平台。每年有900多人次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全镇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经过了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公办中小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摆摊、违章占用及售卖非法低俗刊物和音像制品等现象,依法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加大力度对全镇中小学校园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治学校周边安全隐患;为各学校配备了安保器械,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及110报警系统;要求学校和幼儿园配臵安保设施和人员;各村委治安联防队组织专人到学校门口护送学生安全往返。广泛开展安全应急演练活动,百花园小学成为全区安全应急演练的示范单位。各项措施有效地确保了校园安全、文明、有序,全镇学校没有发生任何重大责任事故。

3、全面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我们鼓励和支持校长积极参加市、区教育部门组织的校长岗位培训学习,促校长更新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我们把百花园小学、睦岗中心小学等先进管理经验在全镇学校推广;大力推广市八中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及监管的成功经验。我镇各校都有明确的办学方向、明晰的发展思路,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我们协同区教育局实施中小学校综合评价方案,有效地增强了学校的质量意识。全镇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学生勤奋好学,老师安教乐教。

4、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镇各学校认真抓好教学工作,促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近3年,我镇小学毕业考试合格率均在96%以上;初中毕业考试全科合格率均在90%以上。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我镇有教师153人次和学生275人次获全国和省级各学科奖。大龙学校、铁路中学在2008—2009年连续两年获区中考教学成绩达标一等奖;市八中获2009年区中考教学成绩达标二等奖。市八中老师麦少雄是广东省优秀辅导员;另有7人获2010年省“五羊杯”数学竞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1人获市青年教师优秀课件竞赛二等奖;百花园小学张叶老师获得省第一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二等奖。

“两基”、落实“两全”工作中,我镇结合本地实际,把巩固和提升普九成果作为重点,其中以“防流控辍”为难点狠抓落实。我镇实施学籍规范管理,设立了流动生月报制度,掌握、跟踪学生的流动情况,指导学校及时做好控流工作。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我镇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也不断增加,我们妥善安臵流动人口子女4874人在我镇学校就读,其中有3000多人安排到我镇公办学校,与本地学生享有平等教育机会。

切实有效的“防流控辍”措施攻克了“普九”工作的难点,使我镇“普九”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2010年我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年辍学率为0;15周岁完成率为99.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42.6%,年辍学率为0.32%,17周岁完成率为99.2%,毕业率为98.95%;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6.3%。

我镇还积极做好普高送生工作,把高中阶段招生任务分解到学校、班级、个人,层层抓落实,有效提高了我镇初中毕业生报考率,也有效提高了初中学校向高中送生的数量,为端州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出了贡献。

2、加强规范管理,扶持民办教育。我镇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抓管理促规范、抓质量促提升等方面着手,把民校纳入公办学校统一管理,建立年审、收费公示、招生广告监督和备案等制度,使民办学校得到生存和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我镇领导经常深入辖区民办学校,为民校帮助解决办学中的困难,如多次到肇庆加美学校调研指导,使该校不断发展壮大,教学成绩连年攀升,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我镇17所幼儿园均为民办幼儿园,在市、区教育局的指导下,民办幼儿教育不断发展壮大。目前,符合优质幼儿园

第四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

赣府发〔2010〕33号 发文日期: 2010年11月05日

---------------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我省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主线,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进一步创新质量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着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质量总体水平,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到“十二五”期末,行业性、区域性质量达到预定目标,主要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节能减排达到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到2020年,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质量水平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一)产品质量目标。经过5至10年的努力,主要工业产品85%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主导产业整体素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序进入中西部前列。出口产品质量检验检疫合格率达到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一般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培育出口免验商品3-5个,国内知名品牌产品45个。

——金属材料产品。到“十二五”末,高精铜材、硬质合金工具及硬面材料、稀土深加工产品、中厚钢板、弹簧钢等产品质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重点培育江铜阴极铜、新钢中厚板、钢绞线、方大特钢弹簧扁钢、萍钢螺纹钢、江钨硬质合金等5-7个国内知名品牌产品。建成2-3个金属材料国家质检中心或国家重点检测实验室和8-10个金属新材料开发及应用企业技术中心。到2020年,主要产品90%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生产,国内知名品牌产品达到10个。

省政府文件

——新能源产品。到“十二五”末,光伏、锂电等新能源产品生产技术和实物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生产。建成1-2个光伏等新能源产品国家质检中心或国家重点检测实验室和3-5个新能源产品开发及应用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培育赛维LDK、晶科、江锂等2-3个国内知名品牌产品。到2020年,主要产品85%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生产,国内知名品牌产品达到5个。

——装备制造产品。到“十二五”末,汽车、电工电器等领域重点产品的设计水平、成套能力、整机装配合格率、可靠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培育江铃、昌河汽车及泰豪中小型发电机等3-5个国内知名品牌产品。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中小型发电机组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知名品牌产品达到8个。

——石化产品。到“十二五”末,化肥、农药、石油、盐化工、精细化工等重点产品实物质量接近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培育景德镇开门子复混肥、九石化汽油、蓝星星火有机硅等3-5个国内知名品牌产品。到2020年,主要产品实物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知名品牌产品达到7个。

——电子信息产品。到“十二五”末,主导产品90%采用国际标准生产。重点培育联创LED、晶能LED芯片等2-3个国内知名品牌产品。到2020年,主要产品实物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知名品牌产品达到5个。

——非金属材料产品。到“十二五”末,高技术陶瓷材料、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建筑陶瓷、水泥等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培育景德镇陶瓷、万年青水泥等2-3个国内知名品牌产品。建成1-2个非金属材料国家质检中心或国家重点检测实验室和3-5个非金属新材料开发及应用企业技术中心。到2020年,高技术陶瓷、玻璃、无机纳米材料全部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生产,主要产品实物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知名品牌 产品达到5个。

——食品、药品。到“十二五”末,大米及其副产品、白酒、茶叶、山茶油等主要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内食品市场占有率达3%以上。龙头企业加工的食用农产品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重点食品企业通过HACCP认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重点培育金佳、四特等2-3个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绿色食品品牌。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评价性抽验合格率分别达到98%、95%、90%,医疗器械监督抽验合格率达到90%。到2020年,国内食品市场占有率达5%以上,争创3-5个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绿色食品品牌,培育江中、汇仁、仁和等2-5个具有国内影响的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品牌。

——农产品。到“十二五”末,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制性指标合格率达到98%,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500个,新增绿色(有机)食品原料基地25个,新增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400万亩,新增绿色(有机)食品750个,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0个。到2020年,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率达到30%,制定农业地方标准100项,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2000万亩。

(二)工程质量目标。经过5至10年的努力,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工程和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50%,其他工程 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国家、部委、省级优质工程逐年递增,力争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建筑工程。到“十二五”末,城市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新建工业项目一次试车成功率均达到100%,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实施50%节能标准率达到100%。争创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5项,省优良工程奖300项。到2020年,争创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0项以上。

——公路工程。到“十二五”末,全省高速公路平均优等路率达到95%,干线公路平均好路率达到90%,县城、农村公路平均好路率达到80%。高速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优良率分别达到100%、90%,干线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优良率分别达到100%、85%,农村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优良率分别达到100%、60%。到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竣工验收优良率分别达到95%、90%、70%。

——水利工程。到“十二五”末,单元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力争达到70%。大中型水库全部建立水雨情信息采集、传输、洪水预报和河道防洪决策支持系统。到2020年,水利工程质量优良率力争达到80%。

(三)服务质量目标。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建立覆盖旅游、商贸、交通、电信、金融、保险、医疗卫生等主要服务行业的标准体系,主要服务行业顾客满意率达90%,培育20个服务业省级名牌企业。

——旅游业。到“十二五”末,旅游景区(点)50%达到A级景区,旅游者集中入住的饭店80%达到星级饭店。旅游、酒店、购物、客运、娱乐等服务业标准覆盖率达到90%,游客满意率达到80%,投诉率低于2%。到2020年,旅游服务业50%推行国际标准,游客满意率达到90%,投诉率低于1%。

——商贸物流业。到“十二五”末,商贸企业60%建立质量诚信档案,重点培育15-20家连锁龙头企业,力争2-4家进入全国连锁企业100强,形成3-5个物流服务国内知名品牌。到2020年,3-5家商贸企业进入全国连锁企业100强,形成5-10个物流服务国内知名品牌。

——交通运输业。到“十二五”末,公路长途客运正点率达到80%,铁路客运发送、到达正点率分别达到98%、95%,民航航班正点率达到70%,乘客满意率达到85%,投诉处理及时率达到99%。到2020年,公路长途客运、铁路客运、民航航班正点率均达到85%,乘客满意率达到90%。

——电信业。到“十二五”末,电信计时收费等民生计量问题实现有效监控,顾客满意率达到90%,投诉处理及时率达到99%。到2020年,顾客满意率达到95%。

——金融保险业。到“十二五”末,顾客满意率达到90%,投诉处理及时率达到99%。到2020年,顾客满意率达到95%。

(四)环境质量目标。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全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好中趋优。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 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大气环境质量。到“十二五”末,城市(含县城)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南昌、九江等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00天,到2020年,力争达到320天。

——水环境质量。到“十二五”末,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主要江河湖泊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85%,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人口饮水基本达到安全标准。到2020年,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

——生态环境质量。到“十二五”末,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以上,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重达到9%左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到2020年,建成10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生态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质量安全工程。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不断完善打假责任制度、奖励举报制度、专项检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运用生产许可、强制认证、监督抽查、注册备案等手段,对涉及健康安全的食品、药品、化妆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产品,严把 市场准入关。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加快建立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推进名牌带动工程。围绕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制定名牌培育规划。完善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评价为基础的名牌产生机制,着力打造江西工业产品名牌、农产品名牌和优势特色服务业品牌,不断提高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质量效益。着力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壮大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鼓励和引导企业发挥名牌带动优势,实施规模扩张,促使各类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集聚。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名牌的违法行为,积极营造有利于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发展壮大的市场环境。

(三)推进标准提升工程。及时跟踪和掌握国内外先进标准情况,制定并实施全省标准化发展规划,全面提升标准水平。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行ISO9000、ISO14000、HACCP和GAP技术标准。支持企业制定 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差距,以先进的技术标准提升发展质量。鼓励扶持各类组织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促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抢占行业制高点,掌握行业话语权,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推进技术基础工程。从政策、经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以国家级和省级技术机构为龙头,市级技术机构为骨干,县级技术机构为补充的全省技术机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检测资源,建立全省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提升高端技术设备共享水平,实现优势互补。鼓励大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引导中小企业联合建立检测实验室。完善计量溯源体系建设,切实做好能源计量和民生计量工作。大力推进安全卫生、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强制性产品认证,促进企业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等体系认证,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

(五)推进安居畅行工程。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严把项目开工和工程竣工验收关,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质量终身负责制度,形成从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到验收的工程建设监管链条。严格落实国家节能技术标准,加强室内装饰装潢质量监管和检测,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抓好交通工程建设特别是特 大桥梁、特长隧道等制约性工程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建立道路客运和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运行评价制度,强化对客(货)运车辆和驾驶员的规范管理,加强场站安检设施建设和公路安全设施建设,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六)推进顾客满意工程。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服务质量,使服务业尽快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富民兴赣的重要渠道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酒店广泛开展服务标准化和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形成设施完善、服务规范、游客满意的良好旅游环境。严格执行国家电信服务标准,提高通信质量,做到计量准确、服务至上、顾客满意。从建立服务标准化体系入手,增加产品种类,提升服务水平,扩大金融保险业市场。统一规划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推行统一的物流服务标准。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入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引导企业开展“购物放心一条街”、“百城万店无假货”和“中华老字号”活动,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七)推进生态保护工程。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重点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改善空气、水质、土壤质量。加强节能减排监管体系建设,限制高消耗、重污染行业准入,关停一批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企业,淘汰不符合国家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 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继续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建立健全林业技术标准体系,建立一批林业标准化示范区,继续抓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以及生态公益林保护、重点防护林建设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加强重点水源监控,治理源头和支流的水土流失。深入开展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的清理整顿,抓好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工作。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控制扬尘污染,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大力推进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和处置环境污染事故。

(八)推进净化市场工程。扎实开展以食品、农资、建材、汽车配件、“黑心棉”等为重点产品,以小企业、小作坊、“黑窝点”为重点对象,以农村、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地区的专项执法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实施商业欺诈和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以涉及安全、卫生、环保、健康、反欺诈等敏感商品为重点,严把进口检验检疫关,严厉打击进出口商品逃漏检和非法出口行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厉查处建筑工程领域规避招标、假招标和转包行为,大力推行按质论价、优质优价。加快构建市场监管信息化网络,建立群众举报、质量申诉以及市场价格变化等综合信息分析系统。

(九)推进质量诚信工程。加快整合质量信用信息资源,构建全省质量诚信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以企业质量档案 为基础,与合同履约、经营纳税、金融信贷等诚信制度互为依托,逐步建立科学、公正的质量信用评价体系。整合质监、工商、税务、食品药品监管、金融、检验检疫等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构建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实现行业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严格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诚信经营、质量过硬的企业,加强宣传,提供优质服务和便利;对管理薄弱的企业,加大监管和巡查力度;对制假售假的企业,依法曝光并处理。督促企业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和投保产品责任保险制度,自觉抵制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做到合法生产、守法经营。

(十)推进质量文化工程。坚持把质量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质量教育和培训活动,在全社会普及质量知识,培育“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广泛宣传质量兴省战略,深入开展质量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增强全民质量意识,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关心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以落实“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为主要内容,采取有效手段,督促和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制意识。组织企业开展“质量兴企”、“质量提升”、“质量赶超”等活动,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引导企业培育质量文化,使企业负责人、经营管理人员及生产人员牢固树立生产经销优质产品光荣、生产经销假冒伪劣产品可耻的观念。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质量兴省工作,将质量兴省工作目标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质量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省质量振兴领导小组负责全省质量兴省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部署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承担质量兴省日常工作。建立并实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质量工作形势,通报质量兴省工作进展情况。市、县政府也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把质量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县、区)、质量兴园、质量兴企、质量兴业活动。省直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认真组织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切实抓好质量监管工作。

(二)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质量工作的投入。省政府设立江西省井冈(省长)质量奖,对在质量兴省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省财政要统筹安排质量工作经费并列入预算,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质量监督抽查、技术标准体系和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点支持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建设,对获得省级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奖励,对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的企业给予扶持。积极引导公共资源向质量诚信企业和名优企业流动。鼓励银行、保险和担保机构加大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企业要加大对质量改进、新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三)加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加快制定和出台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性质量法规、规章。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执法监督机制,提升执法装备水平,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保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和廉洁执法。加大质量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质量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加强质量普法工作,将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教育规划,着力增强全社会质量管理的法制意识。

(四)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建设一支高层次、高技能、满足不同需求的质量专业人才队伍。加强质量领域对外合作与人才交流,着力培养一批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认证、卫生学评价和风险评估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专家。加强岗位职业培训,不断提高各级政府质量管理人员和质量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加快推行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执)业资格制度,对直接从事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检验人员,实行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师职业准入制度。

第五篇:滕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

主题分类: 法规公文法规;法规公

文公文

发布机构: 市政府发文日期: 2009年02月25日

名称: 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索 引 号:

滕政发[2007]140号

滕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推动全市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鲁政发[2007]40号)和《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枣政发[2007]75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重大意义

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质量水平是经济、科技、教育、环境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是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在更高层面和更深层次上实现质量振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全市综合竞争实力,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富民强市目标,促进我市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进一步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的通知》(国发〔1996〕51号)精神,深入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业、质量兴企活动,全面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工作,质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目前我市质量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社会的质量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相对滞后,促进质量振兴的措施和体系还不健全,还难以有效地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区域竞争压力等。因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着力解决好当前质量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质量兴市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战略,着力抓好质量法制建设、质量技术基础建设、质量信用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质量工作体系,切实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总体要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好字当头、好中求快、质量第一的观念,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做强做大制造业,繁荣发展服务业。全面落实国家、省和市确定的各项质量目标,努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支柱产业及大企业集团,使主要产业的质量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努力满足全社会多层次、高水平的质量需求。

(三)基本原则。

1.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作为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根本宗旨。

2.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的原则。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和质量责任,加快技术进步,推进自主创新。通过制定鼓励和扶持政策,为全面提高质量水平营造良好环境。

3.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把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质量问题、全面增强我市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努力提高社会整体质量水平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

4.全民动员、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共筑质量大堤、共享和谐生活”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大力提升产品质量。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标准更新与应用,重点完善农产品、食品标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进质量认证工作,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培育知名品牌,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到2010年,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农产品、食品、医药产品等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80%以上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争创中国名牌产品2个以上,国家免检产品5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2个以上,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扩大出口免验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居全国前列,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序进入全省县级前10名。

(二)着力抓好工程质量。完善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环节上严格实施工程项目法人质量责任终身制。推行重大工程设备监理制度。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并重的原则,以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为基础,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到2010年,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

工程建设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争创建设工程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2个以上。

(三)引导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建立完善服务质量监管机制,促进计量诚信建设,引进现代经营方式和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和国内、国际影响力的精品服务项目和现代服务企业,带动整体服务质量向国际水平跃进。到2010年,服务质量基本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培育1个以上省级服务名牌企业。商贸、交通、电信、金融、旅游、物流等主要服务行业顾客满意率达90%以上。

(四)优化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监管体制,建立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全面改善城市与农村的环境质量,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建立完善环境监测体系,严格执行污染物减排标准,实施清洁生产。到2010年,工业污染源实现全面达标排放,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四、工作重点

(一)着力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在全社会普及质量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教育。把质量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和劳动者技能的重要内容,列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实施不同层次的质量教育与培训。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质量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积极培育以“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核心的枣庄质量文化。要畅通公众质量投诉和维权渠道,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突出发挥名牌战略的带动作用。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质监局关于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4〕62号)和《山东省名牌发展规划(2005-2010)》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名牌、服务业名牌、农产品名牌的培育、扶持和宣传力度。要培育一批特色品牌,不断提高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质量效益。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品牌价值和竞争实力。要积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集聚,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将已经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积聚功能及辐射效应、经济带动能力强的生产区域发展为“名优产品生产基地”,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区域性品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强市建设。

(三)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提升与发展,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农产品、食品安全为重点,建立健全我市科学、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要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工作新模式,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搭建全市标准化技术服务平台,完善标准信息服务系统,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为质量兴市提供标准技术保障。

(四)注重提高质量检验检测水平和实验室建设。要进一步加强计量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市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重视能源计量和民生计量,充分发挥计量在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增加效益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要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的提升和发展,着重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农用产品、节能环保产品和食品、药品等涉及安全产品的监督检验和应急技术保障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水平和实验室建设水平。要建立完善统一的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和国际通行的实验室评价制度,在重点领域实现检测结果的国际互认,为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检验检测技术保障。

(五)不断完善质量信用体系。按照国家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搭建质量信用信息化平台。逐步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质量信用制度,构建全市质量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推动诚信滕州建设。

(六)切实加强质量平安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质量监管职能,全面落实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突出抓好涉及健康、安全、环保等重点产品的监督检查。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质量和品牌的乱评比活动和虚假广告。要大力规范进出口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进出口商品逃漏检行为和非法出口。大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检验合格率。着力提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商品检出率成本。确保资源开采、工程建设、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的质量安全,努力营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全面构建预防质量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指挥和救援体系,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质量法制建设。针对质量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加大质量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质量违法犯罪行为。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质量法律、法规、规章,不断加强质量普法工作,形成知法、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为质量兴市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管理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切实推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努力建设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符合我市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法行政能力强、公共服务水平高的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和服务政府,为质量兴市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质量人才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加强质量人才梯队建设,重点培养高层次、高技能、满足不同需求的质量专业人才。着力培养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中青年专家和质量学科带头人。加快推进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执)业资格制度,落实有关政策。工业企业的关键岗位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质量工程师和具有质量职(执)业资格的技术人员。

(四)加大质量工作的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保证具备国家级资质的质检中心建设、标准体系建设、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组织重点质量问题攻关和质量改进等所必需的经费。积极引导企业增加投入,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五)建立政府奖励和扶持机制。完善质量奖励制度,对当年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50万元、50万元;对当年新获得山东省名牌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当年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山东省质量管理奖、山东省服务名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万元。以上奖项经企业申报,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初审,市财政部门复审后报市政府审批,奖金由同级财政承担。省级和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及国家免检产品要优先列入各级政府采购目录,实行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鼓励银行、保险和担保机构加大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质量兴市目标的实现。市政府成立市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深入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企、质量兴业活动。市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质量兴市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由市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按组织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各镇街和有关部门政绩考核体系,并定期向全市通报。

二○○七年十一月十五日

主题词:质量意见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纪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市人武部。

滕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7年11月15日印发

下载“兴水强滇”战略实施意见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兴水强滇”战略实施意见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黄......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在按照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中,房建系统作为辅业,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才......

    威海市委关于实施兴港强市战略加快港口发展的意见(合集五篇)

    威海市委关于实施兴港强市战略加快港口发展的意见 多年来,我市积极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港口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形势要求和沿海一些城市相比,我市港口还存在建设速度慢、......

    煤炭企业实施科技兴煤战略探讨

    煤炭企业实施科技兴煤战略探讨 当前,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原来简单的资源、规模、资金和产品的竞争,更重要的是煤炭企业......

    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

    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 推进全市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要牢固树立“人才是兴市之本”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

    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范文)

    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 菏政发〔2007〕3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为贯彻《山东省人民省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

    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意见(精选五篇)

    红河 自治州人民政府文件 红政发〔2010〕92号 哈尼族 彝族 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 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意见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大全5篇)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 陕政发 〔2009〕54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切实提高我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