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意见(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5:3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意见》。

第一篇: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意见

红河

自治州人民政府文件

红政发〔2010〕92号

哈尼族 彝

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 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意见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全州质量总体水平,加快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保持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省政府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统一部署,现就实施我州质量兴州战略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重要意义

质量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质量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问题。落实质量振兴纲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对推动红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实施质量兴州战略,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是增

— 1 — 强综合经济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加快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经济强州、民族文化大州的重要保障;是确保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要求。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积极推进质量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大力实施标准化和名牌战略等,我州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质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目前仍存在全社会质量意识不强、质量监管机制不健全、知名品牌较少、服务质量整体水平不高、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等突出问题,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实施质量兴州战略。

二、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红河崛起为目标,以开展“质量兴县(市)”、“质量兴业”、“质量兴企”、“质量兴品”为载体,构建政府推动、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全面提高总体质量水平,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实施质量兴州战略坚持宏观经济运行质量与微观产品质量相结 — — 2 合的原则;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质量管理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事前源头治理与事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全球化先进管理与本土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三)主要目标

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州社会质量意识明显增强,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州质量总体水平和产业、企业整体实力基本适应市场竞争需要,质量工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努力实现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工程质量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显著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促进全州宏观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全州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的质量需求基本满足。

1.产品质量稳步提高。2012年,重要工业产品、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全州重要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85%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通过有机产品、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数达到100个,申报中国驰名商标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云南名牌产品20个、云南省著名商标60个。

到“十二五”末,重要工业产品、农产品、食品、药品等产品质量合格率持续上升。全州重要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通过有机产品、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的产品数突破200个;申报中国驰名商标8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云南名牌产品30个、云南省著名商标100个。

2.工程质量全面提高。2012年,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健全有

— 3 — 效,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勘察、设计、施工质量明显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抗震设防得到有效保证,建筑节能减排全面达标,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绿色施工、绿色建筑全面推行;住宅性能明显改善,优良工程、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比率逐年提高。

到“十二五”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成效显著,普遍采用绿色施工,竣工建筑、道路、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卫生指标100%达标,新开工建设工程100%执行节能环保标准,施工企业综合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国家、部、省级优质工程比率逐年递增,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3.服务质量显著提高。2012年,服务业领域进一步拓宽,服务功能有所增强,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和试点建设工作初见成效,示范、试点不少于25个,全州服务业社会满意度普遍提升。

到“十二五”末,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和试点建设成效显著,示范试点数量不少于50个。面向生产、面向民生、面向农村的新兴服务业基本形成规模,能较好地满足提高经济发展、增加城乡就业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服务业整体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

4.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2年,生态示范和绿色创建活动见成效,全民环保意识普遍提高。“七彩云南、生态红河”保护行动成果显现,污染减排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县市城区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稳定在95%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0%以上。

到“十二五”末,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和环保产业比重明显增加,— — 4 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效果。主要城市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稳定在97%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5%以上。节能减排、能源再生、生态保护标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工作重点

(一)政府推动,广泛开展“质量兴县(市)”工作

各级政府对当地质量工作负总责。要以提高质量、振兴经济、促进发展为核心,将宏观质量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充分发挥规划、监督、引导、服务职能,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布局,突出重点,合理规划,建立绩效考核、奖惩和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宏观质量分析和发展质量社会评价机制,全面提升区域整体质量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质量兴州奠定坚实的基础。

1.全面启动。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全面开展“质量兴县(市)”工作。抓紧制定当地质量发展工作规划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

2.典型带动。各级政府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重点建立一批质量工作示范县、示范行业和示范企业,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工业要以巩固发展主导产品为重点,通过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提高标准制(修)订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积极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县(市);种植、养殖业要围绕优势农产品资源,加快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积极打造农业经济示范县(市);旅游业要围绕旅游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制定完善服务标准

— 5 — 体系,提升旅游服务、文化产品质量,积极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县(市)。

3.监管推动。各级政府要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抓实各项质量工作。要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确保区域性资源开采、工程建设、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质量安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集中整治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最大限度避免区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部门协作,整体推进“质量兴业”工作

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质量发展负主责。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坚持从源头抓质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科学技术等手段,促进产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行业振兴。

1.制定行业质量发展规划。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围绕全州经济发展目标,突出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产业特点,以政策支持、标准制定、品牌培育、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为重点,制定行业质量发展规划,建立行业质量发展状况分析和评价制度,努力推动行业质量工作发展。

2.加强行业质量安全监督。要充分运用生产许可、认证认可、注册备案等手段,构建以准入、追溯、召回、退出、监督抽查制度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行政管理、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理机制,切实防范系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确保行业质量安全。

3.提升行业质量整体水平。要以质量提升、品牌创建和服务改 — — 6 善为工作重点,以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核心,加强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树立工艺控制、技术研发、节能减排、生产管理等行业标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努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全面提高行业整体发展实力和发展质量,推动行业加快发展,使各个行业成为质量兴州的重要力量。

(三)企业为主,深入开展“质量兴企”工作

企业是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和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落实企业质量责任,加强对产品质量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控制,确保质量安全。

1.严格标准生产。企业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坚持“有标贯标、无标制标、低标升标”,逐步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标准化生产,杜绝无标生产,积极推进生产的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国家现行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凡生产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产品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

2.提高管理水平。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广泛开展质量工作岗位技能培训、质量管理小组、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活动,探索采用卓越绩效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标准化管理体系,积极开展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建立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示范点,提升企业形象和核心竞争力。

3.广泛开展“两提升、两争创”活动。要深入开展以提升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质量控制能力,争创质量管理先进企业、争创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两提升、两争创”活动。各类企业要结合实际,— 7 — 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树立“提高质量,科技先行”的观念,围绕提升技术水平、改善品种、保护环境、保障安全、降低消耗、综合利用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速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形成科技推动质量、质量促进科技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练内功、提质量、增效益的目标。

(四)社会参与,大力推进“质量兴品”工作

围绕实施品牌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产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引领特色优势产业健康发展。

1.坚持以质取胜。强化市场观念,增强产品质量意识,加强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全过程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红河产品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顾客满意度。加强规划引导,严格市场准入,抑制低水平产品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2.健全创新机制。围绕国家产业政策,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 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集中,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促进自主品牌发展。

3.争创品牌产品。加大品牌的培育、引进、推介、保护和奖励力度,建立和完善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评价为基础的品牌产生机制,与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管理创新紧密结合,运用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加快品牌建设,在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云南名牌、云南省著名商标等方面有新突破,形成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使名牌产品的带动力明显 — — 8 提升。

(五)强基固本,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工作

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要重视和加强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信用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为质量工作稳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深入推进标准体系建设。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为重点,建立健全我州先进的企业技术、农业、环境保护、食品、服务业等标准体系。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活动,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努力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及时跟踪和掌握国内外先进标准情况,鼓励各行各业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建立适应经济建设和技术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推进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以政府宏观政策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中介服务机构为桥梁的技术标准研究、制定、推广、实施体系。

2.加快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的原则,加强技术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科研中心的资质认定和能力确认,加快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参与的公共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有效提升检验检测手段和能力,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科学、准确、高效的检测及技术服务。建立一个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立一个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红河州综合技术检测中心,建设和完善一

— 9 — 批州级质检站,重点加强县级技术机构民生计量、食品等常规检验和快速检测项目建设,形成与全州产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技术支撑平台,为质量提升提供技术保障。

3.积极推动质量信用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把质量作为衡量企业信用等级的重要指标。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方法,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建立体系完整、责任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质量信用体系管理机制。加强质监、检验检疫、工商、税务、公安、安监、银行等部门合作,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共同推进全州各行业的质量信用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构建企业质量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完善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打造诚实守信的经济发展环境。

4.拓宽渠道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我州吸引质量管理优秀人才的措施和办法,把质量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和劳动者技能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质量管理人员和质量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全州质量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各行业标准化、计量、质量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重点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技能、满足不同需求的质量专业人才,为全州质量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四、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把质量兴州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内容,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州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实施质量兴州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质量兴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 — 10 — 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承担日常工作。由经委、农业、建设、商务、环境保护等部门分别牵头设立工业产品、农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五个工作组,负责质量兴州战略各项主体工作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和检查考核。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密切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层层落实目标责任,严格绩效考核,对推进质量兴州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行政问责。

(二)加大投入,创新激励机制

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投入力度,将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安排必要的经费支持开展质量兴州工作。逐步加大标准体系建设、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品牌建设等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名优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保证品牌战略推进、质量管理奖励、质量管理基础研究等专项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激励机制,制定鼓励和扶持企业优化管理、科技创新、技术改进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州人民政府设立“红河州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对在全州质量振兴和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进行表彰奖励。

(三)健全法制,完善监管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质量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质量执法监督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基层执法能力,加强质量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保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和廉洁执法。将质量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教育规划,开展全民质量法制教育,着力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法制意识,营造质量发

— 11 — 展的良好法制环境。

(四)注重宣传,营造社会氛围

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要畅通公众质量投诉和维权渠道,建立统一、科学、权威、高效的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监督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资源,开辟专刊、专栏、专题,宣传质量兴州工作亮点,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曝光质量违法行为。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积极培育“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在全社会普及质量知识,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人人 参与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主题词:经济管理

质量兴州△

意见

二○一○年十一月五日

抄送:州委各部门,州人大常委会,州政协,州法院,州检察

院,蒙自军分区。

(共印129份)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11月5日印发

第二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

赣府发〔2010〕33号 发文日期: 2010年11月05日

---------------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我省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主线,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进一步创新质量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着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质量总体水平,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到“十二五”期末,行业性、区域性质量达到预定目标,主要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节能减排达到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到2020年,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质量水平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一)产品质量目标。经过5至10年的努力,主要工业产品85%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主导产业整体素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序进入中西部前列。出口产品质量检验检疫合格率达到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一般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培育出口免验商品3-5个,国内知名品牌产品45个。

——金属材料产品。到“十二五”末,高精铜材、硬质合金工具及硬面材料、稀土深加工产品、中厚钢板、弹簧钢等产品质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重点培育江铜阴极铜、新钢中厚板、钢绞线、方大特钢弹簧扁钢、萍钢螺纹钢、江钨硬质合金等5-7个国内知名品牌产品。建成2-3个金属材料国家质检中心或国家重点检测实验室和8-10个金属新材料开发及应用企业技术中心。到2020年,主要产品90%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生产,国内知名品牌产品达到10个。

省政府文件

——新能源产品。到“十二五”末,光伏、锂电等新能源产品生产技术和实物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生产。建成1-2个光伏等新能源产品国家质检中心或国家重点检测实验室和3-5个新能源产品开发及应用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培育赛维LDK、晶科、江锂等2-3个国内知名品牌产品。到2020年,主要产品85%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生产,国内知名品牌产品达到5个。

——装备制造产品。到“十二五”末,汽车、电工电器等领域重点产品的设计水平、成套能力、整机装配合格率、可靠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培育江铃、昌河汽车及泰豪中小型发电机等3-5个国内知名品牌产品。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中小型发电机组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知名品牌产品达到8个。

——石化产品。到“十二五”末,化肥、农药、石油、盐化工、精细化工等重点产品实物质量接近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培育景德镇开门子复混肥、九石化汽油、蓝星星火有机硅等3-5个国内知名品牌产品。到2020年,主要产品实物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知名品牌产品达到7个。

——电子信息产品。到“十二五”末,主导产品90%采用国际标准生产。重点培育联创LED、晶能LED芯片等2-3个国内知名品牌产品。到2020年,主要产品实物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知名品牌产品达到5个。

——非金属材料产品。到“十二五”末,高技术陶瓷材料、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建筑陶瓷、水泥等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培育景德镇陶瓷、万年青水泥等2-3个国内知名品牌产品。建成1-2个非金属材料国家质检中心或国家重点检测实验室和3-5个非金属新材料开发及应用企业技术中心。到2020年,高技术陶瓷、玻璃、无机纳米材料全部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生产,主要产品实物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知名品牌 产品达到5个。

——食品、药品。到“十二五”末,大米及其副产品、白酒、茶叶、山茶油等主要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内食品市场占有率达3%以上。龙头企业加工的食用农产品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重点食品企业通过HACCP认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重点培育金佳、四特等2-3个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绿色食品品牌。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评价性抽验合格率分别达到98%、95%、90%,医疗器械监督抽验合格率达到90%。到2020年,国内食品市场占有率达5%以上,争创3-5个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绿色食品品牌,培育江中、汇仁、仁和等2-5个具有国内影响的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品牌。

——农产品。到“十二五”末,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制性指标合格率达到98%,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500个,新增绿色(有机)食品原料基地25个,新增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400万亩,新增绿色(有机)食品750个,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0个。到2020年,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率达到30%,制定农业地方标准100项,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2000万亩。

(二)工程质量目标。经过5至10年的努力,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工程和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50%,其他工程 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国家、部委、省级优质工程逐年递增,力争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建筑工程。到“十二五”末,城市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新建工业项目一次试车成功率均达到100%,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实施50%节能标准率达到100%。争创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5项,省优良工程奖300项。到2020年,争创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0项以上。

——公路工程。到“十二五”末,全省高速公路平均优等路率达到95%,干线公路平均好路率达到90%,县城、农村公路平均好路率达到80%。高速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优良率分别达到100%、90%,干线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优良率分别达到100%、85%,农村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优良率分别达到100%、60%。到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竣工验收优良率分别达到95%、90%、70%。

——水利工程。到“十二五”末,单元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力争达到70%。大中型水库全部建立水雨情信息采集、传输、洪水预报和河道防洪决策支持系统。到2020年,水利工程质量优良率力争达到80%。

(三)服务质量目标。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建立覆盖旅游、商贸、交通、电信、金融、保险、医疗卫生等主要服务行业的标准体系,主要服务行业顾客满意率达90%,培育20个服务业省级名牌企业。

——旅游业。到“十二五”末,旅游景区(点)50%达到A级景区,旅游者集中入住的饭店80%达到星级饭店。旅游、酒店、购物、客运、娱乐等服务业标准覆盖率达到90%,游客满意率达到80%,投诉率低于2%。到2020年,旅游服务业50%推行国际标准,游客满意率达到90%,投诉率低于1%。

——商贸物流业。到“十二五”末,商贸企业60%建立质量诚信档案,重点培育15-20家连锁龙头企业,力争2-4家进入全国连锁企业100强,形成3-5个物流服务国内知名品牌。到2020年,3-5家商贸企业进入全国连锁企业100强,形成5-10个物流服务国内知名品牌。

——交通运输业。到“十二五”末,公路长途客运正点率达到80%,铁路客运发送、到达正点率分别达到98%、95%,民航航班正点率达到70%,乘客满意率达到85%,投诉处理及时率达到99%。到2020年,公路长途客运、铁路客运、民航航班正点率均达到85%,乘客满意率达到90%。

——电信业。到“十二五”末,电信计时收费等民生计量问题实现有效监控,顾客满意率达到90%,投诉处理及时率达到99%。到2020年,顾客满意率达到95%。

——金融保险业。到“十二五”末,顾客满意率达到90%,投诉处理及时率达到99%。到2020年,顾客满意率达到95%。

(四)环境质量目标。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全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好中趋优。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 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大气环境质量。到“十二五”末,城市(含县城)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南昌、九江等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00天,到2020年,力争达到320天。

——水环境质量。到“十二五”末,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主要江河湖泊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85%,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人口饮水基本达到安全标准。到2020年,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

——生态环境质量。到“十二五”末,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以上,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重达到9%左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到2020年,建成10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生态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质量安全工程。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不断完善打假责任制度、奖励举报制度、专项检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运用生产许可、强制认证、监督抽查、注册备案等手段,对涉及健康安全的食品、药品、化妆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产品,严把 市场准入关。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加快建立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推进名牌带动工程。围绕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制定名牌培育规划。完善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评价为基础的名牌产生机制,着力打造江西工业产品名牌、农产品名牌和优势特色服务业品牌,不断提高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质量效益。着力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壮大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鼓励和引导企业发挥名牌带动优势,实施规模扩张,促使各类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集聚。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名牌的违法行为,积极营造有利于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发展壮大的市场环境。

(三)推进标准提升工程。及时跟踪和掌握国内外先进标准情况,制定并实施全省标准化发展规划,全面提升标准水平。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行ISO9000、ISO14000、HACCP和GAP技术标准。支持企业制定 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差距,以先进的技术标准提升发展质量。鼓励扶持各类组织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促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抢占行业制高点,掌握行业话语权,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推进技术基础工程。从政策、经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以国家级和省级技术机构为龙头,市级技术机构为骨干,县级技术机构为补充的全省技术机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检测资源,建立全省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提升高端技术设备共享水平,实现优势互补。鼓励大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引导中小企业联合建立检测实验室。完善计量溯源体系建设,切实做好能源计量和民生计量工作。大力推进安全卫生、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强制性产品认证,促进企业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等体系认证,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

(五)推进安居畅行工程。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严把项目开工和工程竣工验收关,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质量终身负责制度,形成从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到验收的工程建设监管链条。严格落实国家节能技术标准,加强室内装饰装潢质量监管和检测,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抓好交通工程建设特别是特 大桥梁、特长隧道等制约性工程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建立道路客运和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运行评价制度,强化对客(货)运车辆和驾驶员的规范管理,加强场站安检设施建设和公路安全设施建设,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六)推进顾客满意工程。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服务质量,使服务业尽快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富民兴赣的重要渠道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酒店广泛开展服务标准化和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形成设施完善、服务规范、游客满意的良好旅游环境。严格执行国家电信服务标准,提高通信质量,做到计量准确、服务至上、顾客满意。从建立服务标准化体系入手,增加产品种类,提升服务水平,扩大金融保险业市场。统一规划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推行统一的物流服务标准。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入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引导企业开展“购物放心一条街”、“百城万店无假货”和“中华老字号”活动,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七)推进生态保护工程。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重点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改善空气、水质、土壤质量。加强节能减排监管体系建设,限制高消耗、重污染行业准入,关停一批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企业,淘汰不符合国家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 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继续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建立健全林业技术标准体系,建立一批林业标准化示范区,继续抓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以及生态公益林保护、重点防护林建设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加强重点水源监控,治理源头和支流的水土流失。深入开展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的清理整顿,抓好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工作。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控制扬尘污染,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大力推进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和处置环境污染事故。

(八)推进净化市场工程。扎实开展以食品、农资、建材、汽车配件、“黑心棉”等为重点产品,以小企业、小作坊、“黑窝点”为重点对象,以农村、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地区的专项执法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实施商业欺诈和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以涉及安全、卫生、环保、健康、反欺诈等敏感商品为重点,严把进口检验检疫关,严厉打击进出口商品逃漏检和非法出口行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厉查处建筑工程领域规避招标、假招标和转包行为,大力推行按质论价、优质优价。加快构建市场监管信息化网络,建立群众举报、质量申诉以及市场价格变化等综合信息分析系统。

(九)推进质量诚信工程。加快整合质量信用信息资源,构建全省质量诚信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以企业质量档案 为基础,与合同履约、经营纳税、金融信贷等诚信制度互为依托,逐步建立科学、公正的质量信用评价体系。整合质监、工商、税务、食品药品监管、金融、检验检疫等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构建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实现行业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严格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诚信经营、质量过硬的企业,加强宣传,提供优质服务和便利;对管理薄弱的企业,加大监管和巡查力度;对制假售假的企业,依法曝光并处理。督促企业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和投保产品责任保险制度,自觉抵制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做到合法生产、守法经营。

(十)推进质量文化工程。坚持把质量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质量教育和培训活动,在全社会普及质量知识,培育“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广泛宣传质量兴省战略,深入开展质量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增强全民质量意识,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关心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以落实“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为主要内容,采取有效手段,督促和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制意识。组织企业开展“质量兴企”、“质量提升”、“质量赶超”等活动,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引导企业培育质量文化,使企业负责人、经营管理人员及生产人员牢固树立生产经销优质产品光荣、生产经销假冒伪劣产品可耻的观念。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质量兴省工作,将质量兴省工作目标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质量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省质量振兴领导小组负责全省质量兴省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部署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承担质量兴省日常工作。建立并实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质量工作形势,通报质量兴省工作进展情况。市、县政府也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把质量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县、区)、质量兴园、质量兴企、质量兴业活动。省直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认真组织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切实抓好质量监管工作。

(二)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质量工作的投入。省政府设立江西省井冈(省长)质量奖,对在质量兴省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省财政要统筹安排质量工作经费并列入预算,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质量监督抽查、技术标准体系和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点支持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建设,对获得省级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奖励,对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的企业给予扶持。积极引导公共资源向质量诚信企业和名优企业流动。鼓励银行、保险和担保机构加大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企业要加大对质量改进、新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三)加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加快制定和出台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性质量法规、规章。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执法监督机制,提升执法装备水平,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保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和廉洁执法。加大质量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质量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加强质量普法工作,将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教育规划,着力增强全社会质量管理的法制意识。

(四)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建设一支高层次、高技能、满足不同需求的质量专业人才队伍。加强质量领域对外合作与人才交流,着力培养一批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认证、卫生学评价和风险评估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专家。加强岗位职业培训,不断提高各级政府质量管理人员和质量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加快推行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执)业资格制度,对直接从事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检验人员,实行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师职业准入制度。

第三篇:滕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

主题分类: 法规公文法规;法规公

文公文

发布机构: 市政府发文日期: 2009年02月25日

名称: 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索 引 号:

滕政发[2007]140号

滕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推动全市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鲁政发[2007]40号)和《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枣政发[2007]75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重大意义

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质量水平是经济、科技、教育、环境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是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在更高层面和更深层次上实现质量振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全市综合竞争实力,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富民强市目标,促进我市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进一步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的通知》(国发〔1996〕51号)精神,深入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业、质量兴企活动,全面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工作,质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目前我市质量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社会的质量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相对滞后,促进质量振兴的措施和体系还不健全,还难以有效地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区域竞争压力等。因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着力解决好当前质量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质量兴市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战略,着力抓好质量法制建设、质量技术基础建设、质量信用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质量工作体系,切实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总体要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好字当头、好中求快、质量第一的观念,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做强做大制造业,繁荣发展服务业。全面落实国家、省和市确定的各项质量目标,努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支柱产业及大企业集团,使主要产业的质量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努力满足全社会多层次、高水平的质量需求。

(三)基本原则。

1.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作为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根本宗旨。

2.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的原则。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和质量责任,加快技术进步,推进自主创新。通过制定鼓励和扶持政策,为全面提高质量水平营造良好环境。

3.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把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质量问题、全面增强我市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努力提高社会整体质量水平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

4.全民动员、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共筑质量大堤、共享和谐生活”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大力提升产品质量。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标准更新与应用,重点完善农产品、食品标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进质量认证工作,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培育知名品牌,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到2010年,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农产品、食品、医药产品等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80%以上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争创中国名牌产品2个以上,国家免检产品5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2个以上,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扩大出口免验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居全国前列,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序进入全省县级前10名。

(二)着力抓好工程质量。完善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环节上严格实施工程项目法人质量责任终身制。推行重大工程设备监理制度。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并重的原则,以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为基础,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到2010年,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

工程建设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争创建设工程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2个以上。

(三)引导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建立完善服务质量监管机制,促进计量诚信建设,引进现代经营方式和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和国内、国际影响力的精品服务项目和现代服务企业,带动整体服务质量向国际水平跃进。到2010年,服务质量基本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培育1个以上省级服务名牌企业。商贸、交通、电信、金融、旅游、物流等主要服务行业顾客满意率达90%以上。

(四)优化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监管体制,建立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全面改善城市与农村的环境质量,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建立完善环境监测体系,严格执行污染物减排标准,实施清洁生产。到2010年,工业污染源实现全面达标排放,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四、工作重点

(一)着力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在全社会普及质量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教育。把质量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和劳动者技能的重要内容,列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实施不同层次的质量教育与培训。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质量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积极培育以“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核心的枣庄质量文化。要畅通公众质量投诉和维权渠道,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突出发挥名牌战略的带动作用。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质监局关于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4〕62号)和《山东省名牌发展规划(2005-2010)》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名牌、服务业名牌、农产品名牌的培育、扶持和宣传力度。要培育一批特色品牌,不断提高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质量效益。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品牌价值和竞争实力。要积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集聚,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将已经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积聚功能及辐射效应、经济带动能力强的生产区域发展为“名优产品生产基地”,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区域性品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强市建设。

(三)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提升与发展,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农产品、食品安全为重点,建立健全我市科学、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要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工作新模式,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搭建全市标准化技术服务平台,完善标准信息服务系统,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为质量兴市提供标准技术保障。

(四)注重提高质量检验检测水平和实验室建设。要进一步加强计量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市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重视能源计量和民生计量,充分发挥计量在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增加效益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要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的提升和发展,着重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农用产品、节能环保产品和食品、药品等涉及安全产品的监督检验和应急技术保障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水平和实验室建设水平。要建立完善统一的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和国际通行的实验室评价制度,在重点领域实现检测结果的国际互认,为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检验检测技术保障。

(五)不断完善质量信用体系。按照国家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搭建质量信用信息化平台。逐步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质量信用制度,构建全市质量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推动诚信滕州建设。

(六)切实加强质量平安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质量监管职能,全面落实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突出抓好涉及健康、安全、环保等重点产品的监督检查。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质量和品牌的乱评比活动和虚假广告。要大力规范进出口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进出口商品逃漏检行为和非法出口。大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检验合格率。着力提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商品检出率成本。确保资源开采、工程建设、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的质量安全,努力营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全面构建预防质量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指挥和救援体系,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质量法制建设。针对质量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加大质量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质量违法犯罪行为。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质量法律、法规、规章,不断加强质量普法工作,形成知法、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为质量兴市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管理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切实推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努力建设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符合我市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法行政能力强、公共服务水平高的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和服务政府,为质量兴市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质量人才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加强质量人才梯队建设,重点培养高层次、高技能、满足不同需求的质量专业人才。着力培养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中青年专家和质量学科带头人。加快推进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执)业资格制度,落实有关政策。工业企业的关键岗位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质量工程师和具有质量职(执)业资格的技术人员。

(四)加大质量工作的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保证具备国家级资质的质检中心建设、标准体系建设、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组织重点质量问题攻关和质量改进等所必需的经费。积极引导企业增加投入,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五)建立政府奖励和扶持机制。完善质量奖励制度,对当年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50万元、50万元;对当年新获得山东省名牌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当年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山东省质量管理奖、山东省服务名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万元。以上奖项经企业申报,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初审,市财政部门复审后报市政府审批,奖金由同级财政承担。省级和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及国家免检产品要优先列入各级政府采购目录,实行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鼓励银行、保险和担保机构加大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质量兴市目标的实现。市政府成立市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深入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企、质量兴业活动。市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质量兴市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由市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按组织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各镇街和有关部门政绩考核体系,并定期向全市通报。

二○○七年十一月十五日

主题词:质量意见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纪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市人武部。

滕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7年11月15日印发

第四篇: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范文)

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

菏政发〔2007〕3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为贯彻《山东省人民省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鲁政发〔2007〕40号)精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现就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重大意义

质量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个战略问题,质量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质量水平是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从2002年我市正式实施质量兴市战略以来,全市认真贯彻实施《质量振兴纲要》精神,深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全面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工作,质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我市质量工作还存在整体质量水平不高、质量意识不强、品牌经济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质量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提高我市综合竞争实力,有效应对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必然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切实把质量兴市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来抓,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后劲相统一,全面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着力抓好质量技术基础建设、质量信用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围绕我市六大主导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标准更新与应用,重点完善农产品、食品标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提高食品总体质量水平;积极推进质量认证工作,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培育知名品牌,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

到今年年底,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农产品、食品、医药产品等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全市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乡镇以上政府所在地的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检测范围,基本解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违禁农药、兽药、鱼药、饲料添加剂的问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100%签定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乡镇政府所在地以上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社区的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帐制度;解决县区政府所在地餐饮经营单位无证经营问题,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县区城市定点屠宰率实现100%,县区政府所在地城区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关于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生产经营100%建立质量档案;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废物100%退货或销毁,出口原料基地100%得到清查,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

到2010年,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志达到150个以上,地理标志产品3个以上。90%以上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企业标准覆盖率达到98%以上,定检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争创中国名牌产品3个以上,山东名牌产品30个以上,国家免检产品10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5件以上,山东著名商标100件以上。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居全国前列,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着力抓好工程质量。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推行重大工程设备监理制度,加强建设市场产品质量监督,遏止质量低劣产品进入建设工地。

到2010年,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70%以上,争创建设工程鲁班奖2个以上。

(三)引导提升服务质量。以5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业及物流、科技服务、金融保险、信息中介、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质量监管体制。建立健全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促进计量诚信建设,引进现代经营方式和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和国内较高影响力的精品服务项目和现代服务企业。

到2010年,服务质量基本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参与制(修)订5项以上地方服务标准,培育10个以上省级服务名牌企业。

(四)优化改善生态与环境质量。深入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加强小流域污染、大气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建立完善环境监测体系,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清洁生产。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

到2010年,工业污染源实现全面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15%以上,三条主要河流的出境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标准,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2%以上。

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工作重点

(一)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着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围绕培育六大产业、建设三大基地和发展服务业,大力培植骨干企业,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提高质量意识,全面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售后服务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研发经费,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突出发挥名牌战略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名牌、服务业名牌、农产品名牌的培育、扶持和宣传力度。建立较为完善的名牌支持、培育、振兴、引进和保护机制,积极推进“四个一批”工程,即支持壮大一批现有国家级、省级名牌(含国家免检、驰名、著名商标),培育发展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名牌,振兴一批老品牌、老字号,引进聚集一批省内外知名名牌。进一步增强名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品牌价值和竞争实力。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区域性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紧紧围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提升与发展,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农产品、食品安全为重点,建立健全我市科学、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要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工作新模式,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注重加强质量检验检测平台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实验室建设。要进一步加强计量基础建设,重视能源计量和民生计量,充分发挥计量在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增加效益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要围绕我市六大主导产业的提升和发展,着重抓好涉及产品安全的监督检验和应急技术保障能力,提高检测检验水平,建立技术装备精、检测水平高、支撑能力强的区域公共检测平台,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科学、准确、高效的检测服务。

(五)不断完善质量信用体系。按照国家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搭建质量信用信息化平台。引导企业增强诚信意识,提高信用等级,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

(六)切实加强质量平安建设。各县区、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质量监管职能,全面落实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通过开展农产品、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药品、肉禽质量、消费品、进出口产品等专项整治,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健全进出口商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全面构建安全事故的预防和突发事件预警应急指挥和救援体系,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要确保资源开采、工程建设、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的质量安全,努力营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经济安全运行。

五、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质量法制建设。要加大质量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尤其是制售伪劣食品、伪劣农资等与人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违法行为,制止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公正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质量法律、法规、规章,不断加强质量普法工作,形成知法、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推进责任政府、诚信政府、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机制,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质量人才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加强质量人才梯队建设,重点培养高层次、高技能、满足不同需求的质量专业人才,提高质量工作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快推进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执)业资格制度,落实有关政策,鼓励工业企业关键岗位技术人员参加全国统一的质量工程师考试。

(四)加大质量工作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实施质量兴市、质检机构建设、标准体系建设、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组织重点质量问题攻关和质量改进等所必需的经费。积极引导支持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研发经费,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建立政府奖励和扶持机制。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获得省政府质量奖、省级及省级以上名牌、著名商标、免检产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的企业给予一定扶持;对在招商引资中吸引外地知名品牌落户的给予奖励。各县区应相应进行配套奖励。鼓励银行、保险和担保机构加大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确保质量兴市目标的实现。市政府成立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定期调度各县区、各部门实施质量兴市工作情况;向市政府提出提高质量水平的政策建议;协调解决质量兴市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制定质量兴市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组织实施对各县区、各部门质量兴市工作的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分工,明确责任,加强配合,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各县区要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把质量工作纳入本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定期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开展质量兴县区、兴企、兴业活动;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人。市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质量兴市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由市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按组织考核。

附件:菏泽市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略)

二○○七年九月十七日

第五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

陕政发 〔2009〕54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切实提高我省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省政府决定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西部强省为目标,以提高质量和产业水平为重点,切实强化质量工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市场竞争、推动自主创新、节约资源能源、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宏观调控和基础保障功能。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加强标准化和计量基础工作,不断提升质量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有效性,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质量工作机制,全面提高我省质量总体水平,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使全省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部分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业和企业产品的整体水平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竞争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的质量需求得到普遍满足。

(一)全社会质量意识普遍提高。通过实施不同层次的质量教育与培训,使质量知识在全社会得到普及,先进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得到推广应用;质量文化和质量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公众质量投诉和维权渠道畅通,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得到遏制,基本清除区域性质量问题和造假现象。形成关心质量、重视质量、参与质量、监督质量、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品牌经济规模不断壮大。通过以质取胜战略的实施,推进全省品牌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自主品牌,打造省级名牌产品400个以上,使全省名牌产品企业产值达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

(三)主要产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支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食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医药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服装等八大支柱产业发展;加快钢铁、汽车、能源、装备制造、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物流、航空、光伏等12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振兴;形成石油天然气及化工等20个产业集群。着力培育形成5个以上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10个以上销售收入过500亿元,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核心企业。

(四)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质量损失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重点领域的产品质量特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基本得以杜绝,食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优质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

(五)工程质量稳步提升。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功能完备、环境友好、安全可靠、节能减排等综合满意指标不断提高。力争平均每年创建国优工程“鲁班奖”3个,省优工程“长安杯”40个。

(六)服务质量明显改进。在铁路、交通、民航、邮电、商业、旅游、医疗卫生、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服务行业,全面制订并推行服务业质量标准,完善服务业质量标准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精品服务项目和大型现代服务企业;着力培育壮大旅游、文化、现代物流三大产业,使其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整体服务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七)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国家级质检中心20个,组建1至3个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检验检测集团;制订、修订地方农业标准476项,建立20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企业采用国际标准700项;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带头示范作用,使先进适用的国际与国家标准、清洁生产标准、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环境保护技术和生态保护标准得到普遍推广;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以上,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计量检测体系日趋完善,中小型企业计量体系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基本形成社会化的计量校准服务体系。

三、工作重点

各级政府及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以质量振兴为己任,调动和组织各行各业持续推进以提高质量、振兴经济、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兴市(县、区)”和“质量兴业”活动,推进质量振兴事业全面、协调和健康发展。各企业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积极开展“质量兴企”活动,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一)突出发挥名牌战略的带动作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名牌产品认定办法》(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93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陕政发〔2007〕69号)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工业产品名牌、农产品名牌的培育、扶持和宣传力度,着力打造陕西的优势服务和特色品牌,不断提高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质量效益。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品牌价值和竞争实力。发挥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作用,促使各类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集聚,加强名牌产品、知名企业与著名流通企业的合作,促进名牌产品的销售,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二)广泛开展争创“质量兴省先进市(县、区)”活动。为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增强我省城市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的综合竞争力,在全省广泛开展争创质量兴省先进市(县、区)活动。对重视和关心质量、质量管理水平高、产品质量稳定、质量工作突出的城市,由省政府授予“陕西省质量兴省先进市(县、区)”荣誉称号。

(三)积极开展“陕西省质量管理奖”评价工作。为鼓励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引导全省企业质量管理向更高水平提升,进一步增强我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设立“陕西省质量管理奖”,作为我省质量领域最高奖励。今后每年将评选1到3个质量工作卓有成效的企业,由省政府授予其“陕西省质量管理奖”荣誉称号并给予奖励,引导和激励企业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打造更多高端领域的领先品牌。

(四)着力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紧紧围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提升与发展,大力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以发展绿色经济为前提,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农产品、食品安全为重点,建立健全我省科学、规范的标准体系。加快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步伐。搭建全省标准化技术服务平台,完善标准信息服务系统,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为“质量兴省”提供标准技术保障。要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五)推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把产品质量作为衡量企业诚信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质量信用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质量诚信档案,开展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对守法经营、质量过硬的企业加强宣传和扶持;对管理薄弱的企业,加大监管和巡查力度;对制假售假的企业依法查处并予以曝光。加强质监、检验检疫、工商、税务、公安、安监、银行等单位之间的合作,加快整合企业诚信信息资源,建立规范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探索建立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严厉惩处企业失信行为。积极发挥有关社会组织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六)加强质量保障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对质量科学的研究与试点工作,加大对质量安全风险的分析与评估,强化各类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和能力验证,提高机构的技术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的要求,抓紧国家石油天然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延安)等4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建设,积极做好争取新建国家质检中心的审批立项,打造技术装备精良,检测水平高、支撑能力强的国家级区域公共检测平台。在全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在企业中大力推广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企业和计量检定机构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受检率。不断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应急反应和安全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应对特种设备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着力提升农产品、食品、药品等产品的监督检验和应急技术保障能力。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以及良好农业行为规范认证和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加快推进质量工程师和设备监理师职业资格制度,为质量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七)构筑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坚持从源头抓质量,运用生产许可、认证认可、注册备案等手段,对涉及健康安全的产品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对重要工业品和农产品、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要领域的全过程监管,扩大监督抽查的覆盖面,构建以准入、追溯、召回、退出制度为核心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完善动植物疫情疫病和农兽药检测监控体系,着力规范进出口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进出口商品逃漏检行为和非法出口,坚决杜绝有问题商品出入境;不断完善打假责任制度、奖励举报制度和专项检查制度,形成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负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行业协会和群众广泛参与的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新局面。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承担质量兴省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

(二)加强质量法制建设。针对我省质量工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法制监督工作新机制,严格依法行政。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质量法律、法规、规章,将质量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纳入全省普法规划,增强全民质量法制意识,营造知法、守

法、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质量监管部门机构及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根据质量监管部门承担的监管职能和工作性质,合理配置机构和编制,确保质量监管工作落实到位。要加强质量人才的梯队建设,重点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质量专业人才;按照从严治政的要求,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管理强的质量工作队伍。质量监管部门要重视加强基层单位的基础能力建设,选择能力强、业务精、作风好的人员充实基层质量监管部门。

(四)加大质量建设投入。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要引导企业增加质量建设投入,切实加强新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工作,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五)广泛开展质量宣传活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世界计量日”、“质量月”、“世界标准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实施不同层次的质量教育与培训,普及质量知识,全面提高全民质量意识;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实事求是地宣传报道质量工作的现状和先进典型,及时曝光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质量监管部门要建立统一、科学、权威、高效的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并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发布质量信息。

二○○九年九月九日

下载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意见(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意见(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决定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决定鄂政发〔2008〕30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立足以质取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

    琼质技监标函„2010‟12号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征求《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各有关单位: 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服务国际旅游......

    关于大力实施质量兴市和名牌带动战略的意见

    关于大力实施质量兴市和名牌带动战略的意见为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和质量法制观念,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关于大力实施质量兴市和名牌带动战略的意见

    关于大力实施质量兴市和sO100名牌带动战略的意见为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和质量法制观念,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

    关于大力实施质量兴市和名牌带动战略的意见

    关于大力实施质量兴市和名牌带动战略的意见为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和质量法制观念,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工商局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工作方案

    工商局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工作方案为全面推进“质量兴市”战略,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决定》(*政〔____〕__号)和全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

    2009济源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工作方案

    济源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工作方案为了认真贯彻河南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济源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

    关于大力实施质量兴市和名牌带动战略的意见工作计划

    关于大力实施质量兴市和名牌带动战略的意见为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和质量法制观念,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