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款PM10智能监测仪的研发与应用
一款PM10智能监测仪的研发与应用
张楠
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于2016年1月颁布实施了经过第二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不仅在法条数量上几近翻一倍,内容上也基本对所有现行法条作出修改,其中第二十九条要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通过现场检查监测、自动监测、遥感监测、远红外摄像等方式,对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随着在建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工地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传统人力巡查存在检查结果主要靠估测,难以量化和分析,导致相应处罚科学依据不充分等缺点,通过建立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就可对建筑工地扬尘排放状况进行全天24小时的实时跟踪监控,系统对回传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对超过预定排放值的建设工地进行实时报警,及时自动发送短信告知工地负责人做相应整治工作。
一、项目背景
PM10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对其监测和治理已经刻不容缓。PM10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烟囱与车辆。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硫的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它们的化学和物理组成依地点、气候、一年中的季节不同而变化很大。PM10通常来自在未铺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土。
越细小的颗粒物对人体危害越大,粒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可被鼻毛阻留,也可通过咳嗽排出人体,而粒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可随人的呼吸沉积到肺部,甚至可以进入肺泡、血液。
PM10的前身为飘尘,指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物质。由于它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易将污染物带到很远的地方,导致污染范围扩大,在大气中还可为化学反应提供反应床。由于PM10的粒径相对较大,因此PM10是沉降的,近地面的浓度最高,随着高度增加,浓度会减轻。
PM10能被人直接吸入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不过PM10对于能见度和温度的影响非常明显。
光的散射是能见度降低的最主要因素。PM10通过光的散射,降低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从而降低能见度。另一方面,PM10对光的吸收效应也是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例如,煤烟的总消光系数是透明颗粒的3倍,少量的煤烟颗粒就可以导致光强降低很多。由于PM10的存在直接阻挡太阳光抵达地球表面,使可见光的光学厚度增大,抵达地面的太阳能通量剧烈下降,从而使地面温度降低,高空温度升高。有数据表明,当PM10浓度达到600微克每立方米时,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42.7%,当达到1000毫克每立方米时,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60%。
二、项目简介
南阳中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于2016年10月1日成功面市的最新产品——中衡公司的PM10智能监测仪。
中衡公司的PM10智能监测仪,是一套可以全天候扬尘智能监测系统,进行不同环境功能区、扬尘重点监控区、监测点的连续自动监测,且具有完善功能的监测设备。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自动监测数据,并通过GPRS/CDMA移动公网、专线网络(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传输数据。主要用于城市功能区监测、工业企业厂界监测、施工场界监测。
中衡公司的PM10检测仪可以检测空气质量的六项指标:PM10,PM2.5,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具有快速、灵敏、稳定性好、体积小、重量轻、无噪音、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适用于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PM10)浓度的现场检测。
三、系统组成与功能
(一)系统组成
“扬尘污染自动监控系统”由传感器、数据处理采集器、电源管理、信息传输与监控管理平台共四部分组成。系统集成了物联网、大数据技术,通过光散射在线监测仪、小型气象参数采集设备和数据传输等设备,实现了实时、远程、自动监控颗粒物浓度;数据通过采用GPRS网络传输,可以在智能移动平台、桌面PC机等多终端访问;监控平台还具有高浓度报警功能,与除尘喷雾装置进行联动。可对建筑工地进行实时监控。
(二)功能特点
监测终端系统系统集成了总悬浮颗粒物、PM10、PM2.5、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等多个环境参数,24小时在线连续监测,全天候提供工地的空气质量数据,超过报警值时还能自动启动监控设备,具有多参数、实时性、智能化等特性。主要功能特点:
1.系统集成专用: 内置工控行业成熟稳定的嵌入式控制技术,专业配套系统集成商成套系统;
2.系统配套接入: 独有的自动化控制,数据采集优化算法; 3.全天候全自动: 24小时365天全时工作,故障提示报警功能; 4.通信方式可选: 工业级RS485通信,可选GPRS/CDMA/3G、Internet网支持;气象参数扩展:温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信号的接入,可进一步扩展,实现环境全面监控;
5.全铝合金外壳: 全铝合金外壳封装,坚固、防尘、防锈、防潮,适合各种恶劣工业环境,防护等级为IP65;
6.实时方便的无线传输方式,在移动公网覆盖的区域内都可以工作;
7.可靠的硬件系统,保证系统稳定工作;
8.高配置嵌入式系统;采用了ARM控制器搭载实时操作系统和看门狗电路,保证系统采集速度和精度;
四、工程应用
通过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及时有效地获取建筑工地扬尘排放状况,为现场处理和行政执法提供定量的数据支持。
建设工地内安装在线监控系统后,将对工地进行连续不间断监测,主要监测的项目为可吸入颗粒物,并配套噪声监控系统、气象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通信系统等,与各级环保局污染源监控中心无缝对接,实现互联互通。
在线扬尘噪声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用于建筑扬尘、沙石场、堆煤场、桔杆焚烧等无组织烟尘污染源排放及居民区、商业区、道路交通、施工区域等的环境空气质量的在线实时的自动监控,所得数据均能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及时传递到数据平台便于管控。
目前,为有效遏制建设工程施工和城市道路扬尘污染突出问题, 加强对扬尘治理的综合管控,提高治理的科学化和技术化水平,全国各省市已经行动起来,陆续建立扬尘在线监测系统。
例如: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立全省工程施工及城市道路扬尘防治综合监控平台,并要求各地监控平台实现与全省监控平台的互联互通。为加强信息融合减少重复建设,实现全省信息的互通互联,使监控数据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省级平台将于2016年9月底前全面建设完成,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平台应在此前建成并完成与省级平台的联调、对接,各县平台应在年底前完成与省辖市级平台的数据共享,实现全省工程施工及城市道路扬尘防治监控平台的互联互通。
上海市、福州市已经开展了扬尘在线监测工作:《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行动计划2016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榕政办[2016]74号)要求,现决定在本市符合要求的房建工地开展扬尘在线监测工作。《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本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现决定在本市符合要求的建筑工地开展噪声扬尘在线监测工作。
(作者简介:张楠,工程师,南阳中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联系电话***)
第二篇:复合材料的最新应用与研发动态2011
复合材料的最新应用与研发动态
时间:2011-11-6
点击率:178 编者按: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关于“复合材料的最新应用与研发动态”的报告,不仅全面介绍了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的最新动态,而且从国家未来发展的视角提出了推进复合材料研发、制备与应用的建议,是一篇难得的美文。感谢杜院士提供文本在《力学园地》发表,以飨读者。杜善义院士的简介附于文后。
杜善义院士
复合材料的最新应用与研发
动态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杜善义 引言
材料作为工业基础,是工业革命的推动力,而具有优异性能与功能的新材料本身就是一种高新技术,是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技术。新材料是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作为现代工业和装备的共性关键技术,决定着一个国家的装备发展水平,可以说:“一代材料、一代装备、一代产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发展日益向着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制备与使用的绿色化、材料全寿命的低成本化、材料的复合化方向发展,特别是材料的复合化已经成为21世纪新材料技术发展最为重要的方向之一。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复合而成的,组分材料间具有明显界面,能够充分发挥组分材料的各自优势,并能获得各组分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能。它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人工材料之一,成为继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之后的第四类材料。从“二战”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应用开始,到目前以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各种先进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越性能和可设计性等突出优点,备受关注。复合材料的发展大都以国防、航空航天需求为牵引,通过材料研发与应用水平的提高,不断的更新换代,现已被推广到航空航天、船舰、交通、能源、建筑、桥梁以及休闲等领域。
复合材料的主要优势体现三个方面:(1)提高结构效率: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高比模等突出优点,它的应用可显著减轻装备结构重量,从而增加有效载荷,节约能量消耗或提高效率;(2)结构/功能一体化:可实现特殊功能,提高抗极端环境能力,进一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功能性;(3)智能化:可提高材料对服役环境的感知和适应能力,并产生革命性的效果。图1给出了军用运输机和战斗机中复合材料用量的变化情况,事实证明,目前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水平和用量成为衡量新一代装备先进性的重要标志。
图1. 复合材料在军机民机中用量的变化情况
1.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与趋势
从材料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近几十年来复合材料受重视程度一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1世纪以来尤为明显,复合材料得到了国内外的充分重视。2003年美国国防部委托国家科学院调研的“面向21世纪国防需求的材料研究”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只有复合材料才有潜力获得20-25%的性能提升”,得到国际上广泛认同。胡锦涛主席在2010年院士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科学技术,„„积极发展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2011年3月,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的“技术创新工程”中重点提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从应用态势看,有下述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1.1作用越来越大
先进复合材料在新型或现代装备中的战略作用越来越大,显著提升了装备性能和效能,在某些关键结构部位的作用呈现“不可替代”的趋势。
2010年4月、2011年3月X-37B的两次发射引起巨大轰动和广泛关注,有可能在“太空军事化”上产生革命性影响,其中先进复合材料功不可没。在X-37B中使用了韧化单片纤维增强抗氧化复合材料(TURFOC)作为新型高温热防护系统,其最高温度不低于1700℃,并且首次应用C/SiC复合材料作为热结构,使用碳纤维/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作为主结构。大幅提升了飞行器的气动性能、机动能力、有效载荷能力、可重复使用性能和结构可靠性。
图2. X-37中所用的耐高温TURFOC和碳纤维/双马复合材料主结构
2010年4月美国首次发射了HTV-2,在实现“全球快速到达”FALCON 新型战略威慑和战术打击武器装备的发展中迈出了最为重要的一步,HTV-2对热防护要求极其苛刻,其中C/C复合材料结构的工程化应用是其重要的物质保障。在该飞行器中使用了1650℃的C/C复合材料、2000 ℃以上超高温复合材料、多层高效隔热复合材料技术和大面积复合材料热防护结构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C/C复合材料结构,也是整体承力热防护结构的首次工程化应用,大幅度提升了美国国防和工业界C/C研制及生产水平。
2011年,航天飞机将全部退役,“Orion”飞船将成为美国载人航天的重要手段,该飞船的热防护和主结构复合材料技术取得了关键的技术突破,大幅度提高了载人飞船的可靠性和有效载荷能力。在“Orion”飞船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复合材料热防护结构;其主承力结构采用新型树脂基复合材料,大大减轻了结构重量,令隔热层更薄,结构效率更高。其有效载荷能搭乘6名飞行员,返回舱可重复使用10次,其返回舱结构尺寸直径达5米,成本降到1000万美元。
无人机在情报、监视、侦察等信息化作战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纵观无人机的发展,从全球鹰到全球观察者,再到西风和秃鹰,超轻超大复合材料结构技术是提高其持续能力、生存能力、可靠性和有效载荷能力革命性跃升的关键。
图3. 几种无人机复合材料用量和续航能力比较
上述几个无人机大量使用复合材料,提高了覆盖范围和生存能力;大展弦比机翼不断增大,增长了驻留时间;全复合材料无人机是主流发展方向;超大和超轻结构复合材料是其发展趋势。
1.2范围越来越广
先进复合材料在装备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在航空航天领域进一步扩大,逐步拓展到陆地、海洋、信息等各个领域。
近年来,耐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一些热端部件的应用取得进展,如F-35 发动机(F136)的第三级涡轮导向叶片,耐温可达1200℃,但是重量比传统材料部件明显减轻(大约只有镍合金的1/3和钛合金的1/2),这是陶瓷基复合材料在喷气式发动机热端部件的首次工程化应用。
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的较低温区应用效果明显,大幅减重和降低成本,如发动机风扇叶片和风扇机匣等位置,比如GE公司的F404发动机外涵机匣重量和成本均降30%,普惠公司的PW4084和PW4168发动机风扇叶片重量和成本均降30%以上。
现代信息化海战对船舰的高隐身、高机动和长寿命提出更高要求,复合材料船舰结构技术将为提升装备生存能力和寿命期可承受成本作出重要贡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Robert Asaro说: “同一个多世纪以前在船舶结构中用钢铁代替木材一样,这也将是一场技术革命”。比如美国朱姆沃尔特(Zumwalt)驱逐舰舰体和舱室使用碳纤维夹层复合材料,大幅提高了其隐身性能;美国新概念海军舰艇M80主要结构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时速可达92 km/h,再如世界最先进的全复合材料隐身战斗舰艇——瑞典的“维斯比”。复合材料的应用在抗腐蚀、轻量化、隐身和降低成本等方面效果明显。
复合材料的应用在陆基装备中同样取得大量应用,包括战术导弹结构、发射平台、坦克装甲以及桥梁等技术领域。比如战术导弹的弹体、发射筒就大量采用了复合材料。在21世纪,复合装甲已经成为主战坦克的主要标志,如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编织复合材料等。美国正在研究轻型复合材料便携桥,20-40米,可承受100吨重量,在快速保障,提高生存能力、机动能力、作战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透波和隐身技术是电子信息战的重要技术领域。隐身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已成为决定隐身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既能隐身又能承载的多功能复合材料是一个重点研究领域。美国的空对地stanf-off远射导弹(JASSM)开始应用,它主要配备给B-52,它的隐身功能的弹身难于被敌发现。JASSM由美国洛马公司开发,进行了纤维创新应用、复合材料弹体由编织复合材料构成,利用RTM工艺制备。美国B-2隐身轰炸机和F/A-22隐身多用途战斗机均在不同部位大量使用了结构型吸波材料,隐身复合材料成为先进隐身飞机、舰船、导弹及其它隐身武器的首选技术之一,大幅提高了生存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
1.3用量越来越大
先进复合材料在装备中从非承力、次承力结构向主承力结构和全复合材料结构方向发展迅速,其用量越来越大,得益于TANGO ACT CAI等计划,与原材料和复合材料制备工业界的关系也愈发密切
图4给出了几种战斗机的复合材料用量对比图,从F16到F22,从F35再到B-2,复合材料用量越来越大,F-35主要用在了机翼、机身、垂尾、平尾、进气道等位置,而B-2采用翼身融合,广泛应用了层压板、蜂窝夹层结构、混杂,用量达到了50%。
图4. 几种战斗机复合材料用量对比
欧洲A400M军用运输机在制造过程中广泛使用了复合材料(英国GKN宇航公司负责为A400M制造复杂的炭合成翼梁),其有效载荷大大超过现有的美制C-160和C-130大型运输机。该机拥有高悬浮起落装置,可以在短距离内完成起飞和降落;在执行空投和战术飞行过程中,该机拥有很好的低速运行稳定性;该机还具备远距离高速巡航的能力,可以执行长距离机动运输任务。欧洲A400M运输机可以进行空中加油,完成长距续航;同时在两小时内,该机可改装作为空中加油机使用。其复合材料用量达35-40%,其碳纤维复合材料机翼占翼结构重量的85%,减重20-25%,开创了大型复合材料运输机机翼的先例
美国空军实验室和洛马公司的先进复合材料运输机(ACCA,现称X-55A)计划,主要验证快速设计与低成本制造大型结构件的可行性。ACCA(X-55)减少零部件(从3000到300)和紧固件(从40000到4000),机身全长19.8米全为碳纤维蒙皮和夹层结构,采用非热压罐成型(2010年1月完成了全尺寸的技术验证机)。
1.4需求越来越强烈
随着装备向小型化、高性能化、高可靠性发展,其服役环境越来越恶劣、要求越来越苛刻,许多新技术和创新思想受限于材料技术,军用复合材料成为大幅度提高性能、拓展服役条件最为重要的技术途径,需求越来越强烈。
美国的SHARP、德国的SHEFEX、意大利的USV等一系列计划都将UHTCC(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重点发展材料,未来滑翔式机动战略弹头、天对地精确打击再入飞行器以及演示验证飞行器上都有巨大应用潜力。2000℃以上长时间非烧蚀的特性要求,使得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重视发展UHTCC。
长时间超高温结构完整性要求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关键部位热防护系统设计首先必须解决的技术瓶颈问题,陶瓷基复合材料体系是最有望成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技术途径。美国军方认为超高温陶瓷技术的突破,给飞行器设计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目前UHTC材料作为锐型前缘不影响气动性能的使用温度可达到2830℃,可重复使用温度超过2300 ℃。
图5. 超高温区材料的发展趋势
美国DARPA的“综合传感器即是结构”(ISIS:Integrated Sensor is Structure,ISIS)是高分辨率持久信息、监视和侦查能力的创新概念,是一个续航性能极高的战场监视平台,目前来看其艇身材料需求与现状相差较大,大型轻质和多功能复合材料结构是其关键技术瓶颈之一。
2.复合材料技术发展动态
复合材料的原材料、制造和工艺设计与新型复合材料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发展。
随着复合材料在新一代装备中应用需求不断增加,主导复合材料性能的增强体向高性能、低成本方向跨越性发展。以最具有代表性的增强体碳纤维为例来看,未来几年碳纤维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010年,碳纤维在工业领域的需求占到50%,宇航领域占25%,其它领域占25%。而且继T800、T1000之后,Zylon、HS、M65J、M5等PAN基高强、高模碳纤维以及无机(陶瓷)、有机(PBO、芳纶等)纤维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发展。不仅如此,研究也表明纤维缺陷尺度和石墨片层的有序度是决定纤维性能的两大要素,提高小丝束性能,研发性价比更高的大丝束碳纤维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而基体材料则强调强韧性、功能性和工艺性的协调发展方向。
图6. 碳纤维的需求趋势
随着装备需求的不断扩大,对于树脂基复合材料提出了更多、更高的发展需求,一些双马(BMI)和聚酰亚胺(PI)类树脂韧性、耐温性不断提高,工艺和成本不断降低。B-2轰炸机尾部使用了新型耐高温聚酰亚胺树脂AFR-PE-4,提高耐温能力和抗声振能力,降低维修成本和时间。
复合材料制造工艺非常重要,占复合材料成本比例很大,且对其性能影响很大。自动化、新工艺以及无损检测技术是先进复合材料制备的重点发展方向,以自动铺带技术(ATL)和自动铺丝技术(AFP)为代表的自动化制造装备在大型主承力结欧洲A400M飞机就采用了以铺带技术为主的自动铺放技术。
图7. A400M 大型军用运输机翼梁
以非热压釜工艺和液体成型为代表的低成本工艺技术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有望成为降低复合材料成本的关键技术。利用新工艺使装备的零件数减少一个数量级,更易制造复杂构型结构。比如美国陆军CH-47运输直升机,利用新工艺后,其发动机吊架结构元件总数从277减少到72,这些元件使用的紧固件也从2526减少到845。仅上甲板的元件数就从100个下降到5个。
复合材料的设计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其应用水平,应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优越性能,科学设计,减轻重量,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不能简单用“好材料”,而是要“用好”材料。
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材料,随着材料科学、技术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复合材料,如纳米复合材料,智能复合材料以及仿生复合材料不断出现,这也是其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3.我国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于我国而言,复合材料的用量和水平将是制约我国攻防对抗体系的综合能力的主导因素之一,鉴于我们目前的发展现状,应考虑在以下几个进行加强和深化。
(1)、高性能增强体的研发,特别是高性能碳纤维的研发非常重要,应进一步加强T300级碳纤维性能稳定性和工程化研究和开发;加强T800、T1000级等中高端国产碳纤维的预先研究,重要装备的发展应立足于国产碳纤维。
(2)、从长远发展来看,应在国家层面上继续推动新装备、新工艺发展的重大研究计划,提高我国复合材料的制备能力。国外复合材料在F-
22、F-35和B-2等装备上的成功应用,主要依赖于其先进的复合材料工艺和生产装备;虽然Boeing、AirBus都在中国建厂合作生产部件,但装备和工艺方面的核心技术仍受其控制,军用方面的技术更是进行了严格的技术封锁。
(3)、进一步加强设计、分析、检测和评价技术研究,提高复合材料应用技术成熟度;准确把握我国复合材料技术现状和趋势,“用好”材料,而不简单是用“好材料”。设计理念上从全寿命周期考虑性能和成本问题,发挥一体化设计优势;不能把压力完全转加给材料,需要认清材料,敢用材料,善用材料。
(4)、重视和加强新型复合材料与技术的研发进程,推动概念验证-技术突破-验证转化,与国外同步发展的有潜力的新兴技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支持范围和力度,包括一些有潜力但暂时还不能产生明显军事效益的技术;建立“概念验证-技术突破-验证转化”的良好机制和加速发展策略!
杜善义院士简介:
杜善义(1938—),辽宁省大连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力学和复合材料学家,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第十一届)。
现主要兼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委委员,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等职。
解决了热防护材料与结构中的若干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突破了材料超高温力学性能测试技术,提出“非烧蚀”防热材料概念;将细观力学推广到先进复合材料力学分析中,提出了“设计/分析/评价”一体化研究方法;发展了随机夹杂理论,在压电、铁电与功能梯度材料等的多场耦合分析和力学性能预报方面做出贡献;开展了智能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为推动其在航空航天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应用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重视和善于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20余人次获国家级人才奖励,团队获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国防科技和教育部创新团队资助;在国家多项重大工程与研究计划中担任专家,在论证和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和三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并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航天奖和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了《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智能材料系统及结构》等著作10部,已培养了71名博士。
第三篇:PM与UG优缺点
PM与UG优缺点
据本人至操机到接触powermill 2010和NX 7.5这两个软件以来,在加工模块对两款软件做一个对比,总结自己的一些心得和体会,由以下几点做一个明显的对比:
1.刀具路径优化程度:
PM:最短的加工刀路路径,加工时间短,效率高。
UG:刀路有规律,下刀点集中,但刀具路径长,加工时间长,模仁越大,则越明显。2.安全程度:
PM:连接方式为“直”时,后处理时是以G01剪切的F值输出,即和进退刀的速度一致。
UG:选“直接”移刀,则以G00快速移动指令输出,易撞刀,为了使移刀为G01指令输出,UG选择“前一平面”为连接方式,同时必须设置“移刀”的F值,一般为5000—9000mm/min.3.碰撞检查,确定最短刀长: PM:快速检测是否过切和碰撞
A.可自由设置刀柄间隙和夹持间隙 B.准确输出安全段和不安全段 C.可自动调整刀具的长度
UG:刀轨—报告最短刀长,通常这个数不准确,一般不用,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同使用“分析”菜单中的“几何属性”大致分析,确定刀长。4.刀具路径的修改: PM:A.毛坯,边界,平面(X,Y.Z)和多边形自由的修剪,且不需要重新计算刀路。
B.进退刀,连接移刀方式,安全高度,开始点和结束点都可在刀路生成之后进行修改。
C.可以单独的修改某一条刀路的进退刀方式,连接方式等。D.通过重排,改变方向和改变顺序,由单独的顺铣或逆铣改为混合铣,提高效率,可以对某一部分刀路进行修改。
UG:重新修改,则需重新设置层和选定的加工区域,切削参数和非切削移动,重新计算。5.边界控制:
PM:残留边界的准确计算,则不用偏置残留加工的方式清角,直接等高,且计算速度快。
UG:清角一般不用3D和基于层的方式,选参考刀具和重叠距离,没有关联性,但计算速度慢,且有比较多的碎刀。6.二次或多次开粗:
PM:第一次“过滤”,第二次参考刀具路径,第三次残留模型+残留边界,PM开粗绝对安全,当然看你如何设置了!!
UG:最小斜面长度控制+参考刀具+重叠距离,一般参考刀具刀大1-2mm左右,但有时要更大,特别是飞刀,否则
oooO↘┏━┓↙Oooo(踩)→┃你┃←(死)(→┃√┃←)/ _)↗┗━┛↖(_/ 7.等高刀路的区别:
PM:A.残留边界的确定,用等高开粗和中光,小厂赶时间,省掉开粗工序,直接中光,余量0.1—0.15,之后直接光刀。
B.额外毛坯的合理设定,有些地方走层,有些走深度,大大提高加工效率,改变其他CAM软件只能选其一的走法。
C.走螺旋时,封闭区域可一直螺旋下刀,不会出现切削量突然增大的情况,且不提刀。
D.三轴可倒扣加工,UG软件有倒扣的地方不会计算加工刀路,除非3轴以上的加工策略.UG:等高连接方式:A.开放区域:混合—传递方式(提刀多)和直接
对部件进刀(踩刀过渡,易损刀)
B.封闭区域:顺铣—沿部件斜进刀和沿部件交叉斜进刀,都会出现切削量突然增大的情况,损刀。
8.平行+等高光曲面:
PM:A.交叉等高,通过设定角度分界值和重叠距离,浅滩和陡峭的地方可用一个刀路走,改变传统的走法,分两个刀路走。
B.因有分界角的控制,会有明显的接刀痕。
C.交叉等高会先走陡峭的地方,之后走浅滩,不会出现撞刀杆的,12度以下的陡峭区域因中光余量0.1—0.15mm和R刀有效切削范围,若先切削浅滩区域,会有撞刀杆的情况出现。
UG:浅滩—曲面轮廓 陡峭—等高
9.A.单就CAM方面讲,POERMILL 2010在刀路策略选择的多样性、简便性以及刀路的优化程度,优先选用这款软件编程。
B.单就模具设计和拆铜公方面讲,加工模块所用的辅助体,辅助面,辅助线等,因PM没有绘图能力,则必须将UG和PM这两款顶级的软件结合使用,各取所长,相互弥补,提高效率!
以上几点即为我个人的一些见解,如有不妥或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够踊跃的提出意见和建议,相互交流和学习!
制作人:王林春
2013.10.28
第四篇:化学自制教具的研发与应用
化学自制教具的研发与应用
化学新课程中的实验与传统课程中的实验相比,在内容的选择、设计和呈现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出了生活化、趣味化、探究化的新特点,这给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现今中学理科实验配备中,能适应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教学用具并不多。因此,贯彻执行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理念,钻研教材教法、研制实用教具成为一种教学需要。
一、化学自制教具的涵义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1、自制教具的涵义
教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具有教学特点、体现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实物、模型等辅助课堂教学的直观教学用具。自制教具,顾名思义,则是指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易得物品,采用简单可行的方法,自己设计、制作的教具。它是教师在把握了深入理解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三者联系后的产物,是满足教学需要的工具,是教学效果的有效支撑和补充。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化学自制教具的范围非常宽泛,它可以是传统的粉笔、黑板擦等,也可以是先进的传感器等电教设备。
2、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1)自制教具,展示了教师的教学独创性
自制教具是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创新的一项活动。它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设计制作,融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于一体。这种设计制作改变了以往平铺直叙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补充了教材资源、优化了教学结构,教师教得轻松而愉快,学生学得扎实而透彻。这都充分地展示出了教师的教学独创性。
(2)自制教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特别关注学生的求知欲望。而自制教具贴近生活,有较强的针对性与趣味性,用它来呈现科学现象,探索科学规律,学生感到亲切,感到好奇,感到兴奋。因此在教学中,利用自制教具适时适度地进行演示,有意识的创设出好奇情景,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其作用是一般的现成教具所无法比拟的。
(3)自制教具,提升了化学教与学的广度和深度 对同一教材的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可能在教学中有不同的处理。而即使是同一教师教同一内容,面对的教学对象不同,需要采取的教法也可能不同。因此,在研究不同教学方法的同时,就伴随着研制适应教学要求的不同的教具。而不同教具的研制成功,也就带来了不同教法的成熟。进而言之,新教具的成功和新教法的成熟,又提升了化学教与学的广度和深度。
二、基于需要的化学自制教具研发源泉
1、研发源于学生观察的需要
演示实验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将实验现象的变化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最有效、最直观的教学手段。然而在目前以45~50人为主的班级组织中,教师在讲台上演示的实验现象并不能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晰的观察到,尤其是座位较后的学生。基于这种需要,就应自制教具,以放大实验情景。
教具1:多功能实验仪器篮
【制作背景】
传统的实验仪器篮功能单一,只用来盛放上课演示实验用的仪器药品等(如图1a),对于一些不能拿在手中边做边讲的演示实验,如反应非常剧烈的实验或成套的物质制备实验,其只能放在讲台上演示,这就局限了学生的观察视野(如图1b,坐在第二排的同学就已经看不清讲台上的演示实验了)。因此想到我们每次实验必带的实验提篮,可在(如图1a)基础上进行改造(如图1c),以充分挖掘它的另一功能——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视性。
图1a
图1b
图1c
图1d 【使用方法】
如图1d,拿出实验用品后,将其倒置在讲台上,便可在上面进行演示实验,即使最后排的学生,也能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教具特点】
本教具在不增加其它辅助用具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出了演示实验提篮的双重功能,既可盛放演示实验所需用品,又可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和直观性。
2、研发源于教学设计的需要
设计并使用自制教具是为了辅助教学。教师在对教材中的工业流程图、化学发展的历史等进行教学设计时,若能适应教学需要自制出教材中所没有的形象教具,则将有助于学生的观察、理解和记忆,并为他们尽快地掌握知识而创造条件。
教具2:硫酸的制备流程示教板
【制作材料】
大瓶空饮料瓶(2.5 L)3个、软塑料管、泡沫塑料 【制作方法】
利用3个大瓶空饮料瓶(如图2a),依次制作好硫酸制备流程中的三个重要装置模型: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如图2b)。
图2a
图2b 【教具特点】
本自制教具的使用,给了学生感性的、形象而具体的知识,增强了教学效果。同样,利用此想法,还可制作出工业制备硝酸的流程示教板、炼铁高炉模型等。
3、研发源于学生理解的需要
在化学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教学需求:宏观知识缩微描述,微观知识放大描述,抽象概念形象描述。但每遇此类教学需要,却常感无现成教具之苦。教师教得困难,学生学得吃力。而自制教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它应教学中遇到的学生知识理解上的难点而设计。如在讲解盐的双水解原理时,教材无现成实验辅助说明,学生理解起来有如空中楼阁。而自制的简易泡沫灭火器,有效地减轻了学生学习该抽象原理时的困难,并为他们尽快地掌握概念和规律创造了条件。
教具3:自制泡沫灭火器
【制作材料】
矿泉水瓶(550 mL)1瓶、棒棒冰1个 【制作方法】
(1)去除棒棒冰内部的棒冰,配制饱和的Al2(SO4)3溶液(如图3a)。(2)在空矿泉水瓶的上部用针扎几个小孔,并在瓶中加入适量小苏打固体;在棒棒冰里面加满饱和的Al2(SO4)3溶液(加少许洗涤剂),并将其置于装有小苏打固体的空矿泉水瓶中,拧紧瓶盖,正放于桌上(如图3b)。
(3)用手指堵牢第(2)步制好的矿泉水瓶上的小孔,并将矿泉水瓶倒置(使Al2(SO4)3与NaHCO3接触),上下振荡几次,对准酒精灯火焰,松开堵小孔的手指(如图3c),反应产生大量的白色泡沫,并很快将火焰扑灭(如图3d)。
图3a
图3b
图3c
图3d 【教具特点】
通过该教具的使用,加深了学生对Al3+与HCO3-水解相互促进而产生Al(OH)3和CO2的理解,同时还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研发源于示错教学的需要
在进行课堂演示实验时,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将正确的实验操作示范给学生,但学生在进行分组实验时,操作却往往规范不起来。究其原因是学生不知道操作不规范到底会有怎么样的后果。因而,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示范教学的同时,也要适当地运用一些示错教学法。
教具4:浓硫酸稀释操作示错教学仪
【制作材料】
具支试管(25 mm×200 mm)、单孔橡皮塞、直角玻璃导管、乳胶管、医用注射器、小气球、双面胶 【制作方法】
(1)在具支试管的支管口系一小气球,在直角玻璃导管的上端用双面胶粘一张pH试纸,将吸有少量水的注射器通过乳胶管与直角玻璃导管连接起来(如图4a)。小心地往试管中缓缓注入约为试管容积1/4的浓硫酸,然后,立即将单孔橡皮塞塞到试管口上,并旋紧。
图4a
图4b
(2)轻推注射器的活塞,并将水缓缓注入到浓硫酸中。浓硫酸遇水释放出大量的热,气球快速鼓起,同时注入浓硫酸的水立即沸腾,夹带着酸液向四周飞溅,粘在导管上的pH试纸遇到溅起的酸液而出现很多红色的斑点(如图4b)。【教具特点】
学生通过气球膨胀,直观地体会到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事实,同时pH试纸上的红色斑点直观地显示了酸液溅起的高度,从而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把水加入到浓硫酸中进行稀释是一种错误的实验操作,它极易酿成安全事故”。通过这种示错性教具的使用,学生知道了规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5、研发源于实验方法的需要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具为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帮助。然而随着新材料和新方法的出现,原有的教具不再适应教学的需要,这时就需在原有教具的基础上,或调整、或改造、或更新、或创制新的教具。
教具5:吊针式吸气装置
【制作材料】
大瓶空饮料瓶(2.5 L)1个、乳胶管、具支试管(25 mm×200 mm)、玻璃导管、橡胶塞(单孔、双孔各1个)、止水夹 【制作方法】
(1)在饮料瓶的瓶盖上打两个孔,将带有导管的双孔橡皮塞的导管从瓶塞上穿过,在饮料瓶中装满水,拧紧瓶盖,将饮料瓶倒立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另一空瓶放在其下面用于待接水,此时,上瓶中的水不能流下(如图5a)。
图5a
图5b
(2)缓缓打开止水夹,上瓶中的水受重力作用将流下进入到下面空瓶中,上瓶内形成负压,将反应产生的气体吸入具支试管中并形成连续的气泡(如图5b)。吸气的速率可由止水夹闭合的大小来控制。【教具特点】
原有教具的最大缺点是产生的气体不能很快地被试剂所吸收,而此教具通过负压 原理将气体很快地汇集起来,并通入到具支试管内的试剂中,从而使得实验效果更加的明显。此外,该教具还可用作检验可燃物(如木炭、甲烷等)在空气中燃烧后是否有CO2生成,以及火柴头中是否含有硫元素等。
6、研发源于分组实验的需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化学分组实验越来越多。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学校来说,往往一次实验准备的液体药品只够几个班级使用,后续班级的实验要能顺利进行,就必需及时、快速地添加液体药品,但像H2SO4、NaOH溶液等液体药品是盛放于细口试剂瓶中,而实验时常用的细口试剂瓶的规格有60 mL、125 mL、250 mL,它们的瓶口直径均约为2 cm,瓶口太小。因此如果直接向细口试剂瓶中添加溶液,溶液就很可能洒落到试剂瓶外而造成药品的浪费。如果通过漏斗向细口试剂瓶中添加溶液,尽管可以避免溶液洒落到试剂瓶外,但由于添加液体时试剂瓶中的气体无法顺利导出,而致使液体不能快速地进入到试剂瓶中。因此,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就需自制出适应学生分组实验要求的教具。
教具6:PVC三通管式快速加液器
【制作材料】
普通漏斗1个,PVC三通管(管口直径3.2 cm,长度7 cm)1个。【制作方法】
(1)取一PVC三通管(管口直径3.2 cm,长度7 cm),如图6a所示;将普通漏斗置于PVC三通管上,如图6b所示。
图6a
图6b
(2)将该教具置于待加溶液的细口试剂瓶上,通过漏斗添加试剂,如图5c所示。
图6c 【使用方法】
按图6c所示装置向细口试剂瓶中添加溶液。【教具特点及用途】
(1)特点:本教具将PVC三通管与普通漏斗结合在一起,既解决了添加液体时试剂瓶中的气体不能顺利导出的问题,又解决了添加液体时溶液易洒落到试剂瓶外的问题。
(2)用途:本教具既可实现细口试剂瓶中液体药品的快速添加,也可实现酒精灯中酒精的快速添加。
7、研发源于教育技术的需要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自制教具应不断地突破传统的实验技术,较快地将现代科技融入其中,以提升现有教具的功能。比如在进行中和滴定实验时,传统的操作只能进行最简单的酸碱滴定,而对滴定过程中突跃现象的展现却无能为力。但若在现有教具的基础上结合传感器技术,则可非常清晰地将滴定的全过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滴定的实质。
教具7:原电池放电效果演示器
【制作材料】
电流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塑料小盒(1个)、锌片、铜片、1.0 mol·L-1 CuSO4溶液
【制作方法】
(1)将电流传感器的两极分别与Zn、Cu相连,并将Zn、Cu置于1.0 mol·L-1 CuSO4溶液中,再将数据采集器分别与电脑和电流传感器相连(如图7a)。
图7a(2)打开朗威DIS Lab实验软件,点击“通用软件”,再进行校正工作后,点击“系统控制”的“开始”按钮。将两电极间的间距先减小后增大,系统显示出如图7b所示的图形,说明减小电极间的间距可提高原电池的放电效果。同样的方法,利用该教具还可进一步做如下实验:①探究不同电极对电流的影响;②探究不同溶液对电流的影响;③探究电极面积对电流的影响。
图7b 【教具特点】
定量研究是在定性研究基础上进行的更高层次,通过该教具的使用,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影响原电池放点效果的几种因素。
8、研发源于增强兴趣的需要
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制的教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利用学生对实验的热爱,组织好实验教学。根据教材的要求和特点,精心自制一些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演示实验教具,努力使化学课节节有收获,节节有兴趣。如学生在学习原电池原理后,通过自制水果电池,不但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更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教具8:易拉罐(铝)—空气燃料电池
【制作材料】
铝制易拉罐、枯木炭、导线、海绵、二极管(或小功率风扇)、活性MnO2粉末、饱和食盐水(或浓NaOH溶液)、H2O2溶液 【制作方法】
(1)制作燃料电池正极:取一枯木炭(市场上有售或用火烧过的也可),在海绵上平铺一些活性MnO2粉末(如图8a),并用此海绵将枯木炭包裹好(如图8b左图);制作燃料电池负极:取一铝制易拉罐,用剪刀去除易拉罐的罐盖(如图8b右图)。
图8a
图8b
(2)将制作好的燃料电池正极放入易拉罐中,并在其中加入半罐的饱和食盐水(为增加O2的量,可在饱和食盐水中加入少许H2O2溶液),分别用导线将两电极与二极管的正负极相连(如图8c),或分别用导线将两电极与小功率风扇的正负极相连(如图8d)。
图8c
图8d 【教具特点】
该教具制作简单,可由学生自己动手实现,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电化学知识的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科技的魅力。同时该教具的制作材料均来源于日常生活,极大地拉近了化学与学生的距离。
三、关于化学自制教具研发的几点思考
1、教师应多参加一些自制教具相关的活动
大力开展自制教具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为目的,以原有实验不足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突破口,而更加深入地挖掘教材,并钻研实验教学的规律。因此,教研部门要广泛开展一些自制教具相关类的活动,并制定奖励政策,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
这种活动可以以教具评展的形式进行。如国家教育部为促使自制教具活动健康发展,在各地自制教具评展活动的基础上,每隔三年举办一次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由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负责,该活动每次都能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自制教具。依据这种全国性的活动,浙江省每次也相应的举办全省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省属的县市区同样也相应的举办了地区性的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通过这种自下而上的活动,每次都能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自制教具能手,并带动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积极参与。这种活动还可以以教具自制培训的形式进行。如学校可以将教具制作纳入学校校本培训计划之内,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收集有关教具制作的文章作为培训的内容,或结合教材内容,邀请有经验的教师示范指导,讲授教具制作的方法和手工技能。所以,不管教师以哪种形式参与了自制教具活动,其自制教具的能力一定能得到极大程度的开发,因为看看别人的构思与制作,见得多了,想得多了,视野也就自然而然的开阔了。
2、教师应多参阅一些学科相关类的期刊
教具制作活动是一种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加工组装成新产品,并且加以运用,进而获取新知识的综合性探究实践活动。这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实验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师在平时应多参阅一些学科相关类的期刊杂志,如北京师大杂志《化学教育》“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栏目,华东师大杂志《化学教学》“实验研究”栏目,陕西师大杂志《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实验园地”栏目,南京师大杂志《化学教与学》“实验教学研究”栏目,长沙理工大学杂志《实验教学与仪器》“自制教具”栏目,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杂志《教学仪器与实验》“仪器自制与改进”等栏目中的大量文章均介绍了化学实验教学及教具研制方面的新鲜经验和成果。如果教师经常翻阅这些杂志,那么,一定会从杂志中寻找到新鲜的教具设计与制作的灵感。
3、教师应多关注一些身边的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随手可得的东西:一个饮料瓶,一只鸡蛋,一张纸,一个气球……,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具的来源。如在实验中用废针筒和废输液壶或者矿泉水瓶和气球等做成简易的气体发生装置,用输液管来代替导气管,用输液管上的开关来代替止水夹,用废输液袋来收集气体等等。所以生活中并不缺少可利用的教具,而是缺少发现教具的眼睛。只要我们平常超市购物、医院看病时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多留个“心眼”。那么生活中很多器具和废旧材料都可用来做教具,我们可以直接来用,也可以简单组装后再用,正如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
总之,要制作大量适合教学的教具,平时必须做到“四留心”:留心学生:知道学生急欲解决什么样的共性问题,对哪些问题感兴趣;留心教具:知道现有的教具有什么特点,还需要补充改进或制作什么样的教具;留心材料:知道有哪些新材料的应用,这些新材料用起来如何得心应手;留心技术和方法:知道怎样应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去研制教具。
第五篇:一款关于美业的智能微信小程序
作为美容美发行业的一线工作者,你可能开始意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众的生活水平也明显的提高,对自身的健康和外在美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走在街头的你会发现,尤其是现代女性来说,无论是青年女性还是中年女性,外在的打扮也是越来越好看了。新颖的服饰,流行的发型和发色,精致的妆容,这些也开始成为现在社会街头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此,美容美发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商机。也许在生活中你会发现,无论是大型美容院还是中小型美容院,一个个都纷纷出现。美发店在你的住宅附近也开始出现很多很多。
对于美容美发行业一线工作者,你是否发现,虽然新的商机出现,但是随之很快面临的就是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每个行业每年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对于美容美发行业,现在面临的变化有哪些呢?
1.新业态的出现,传统门店受到影响
写字楼作为一种新业态,由于成本低,价格优势明显并且顾客的满意度高,已经广泛的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相比于传统街边门店,现在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前往写字楼当中的个人工作室消费
2.招人问题一直在加剧
尤其是美发行业,招人难,人员流动性大一直是困扰很多店面老板的问题,即使是经营相对稳定的店面,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3.消费者更加注重消费体验
美容美发行业之所以近几年发展呈上升趋势,是因为大众对自身美的要求提高,既然追求美,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就提高了。但是,一半的女性消费者表示对自己在消费过程中碰到的发型师并不满意,发型师的技术水平不过关,满足不了其自身个性化的追求,其实归其原因,还是因为发型师的自身审美能力不过关。
4.行业TI化是必然趋势 美发行业面临的一个现状,就是大量的一线工作者教育程度并不高,所以对于而言弊端就是工作效率,个性化审美程度和经营管理存在一个弊端。大多数店面都存在低水平的工作效率,店面宣传仅仅依靠员工发传单或者被动等待客户。IT化对于美发店来说已经是必然的趋势,现在有很多企业针对美发店的现状,通过将其融入互联网的技术手段解决很多问题,通过移动互联网连接门店与客户,通过IT技术手段,解决客源问题,同时给予一线从业者更加高效率的工作指导。
针对这些现状,美助理只能店铺管理系统出现在了行业视野中。一款智能软件,解决了很多老板的困惑。将移动互联网融入行业之内,功能强大,操作简单便捷。解决了很多老板面临的经营问题,智能的拓客系统,让每一个老板都享受到店铺营业额剧增的喜悦心情。强大的分红功能,让美容美发行业摆脱了单打独斗的时代,实现了行业的多元化和共赢。智能的店铺管理系统,连接了门店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让彼此的关系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