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分级诊疗背景下的价值(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0:1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院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分级诊疗背景下的价值(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院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分级诊疗背景下的价值(共)》。

第一篇:医院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分级诊疗背景下的价值(共)

医院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分级诊疗背景下的价值

摘要:目前,在分级诊疗背景下,我国医院政治思想工作力度不够,经常出现医患纠纷事件,医院政治思想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改革的挑战。医院领导应重视医院政治思想工作,积极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

关键词:医院政治思想工作 以人为本 管理理念 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是指按照治疗难易程度以及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的疾病治疗,各自履行职能且各有所长。分级诊疗形成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格局。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政治思想管理是不可或缺的[1]。在医院政治工作实行高效管理,不仅提高了医护人员整体的素质,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医院整体的服务质量。在医院中改革政治思想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此管理思想与实践相结合,并贯彻落实于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2]。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医院的社会价值,在社会中塑造行业口碑和良好的形象。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狭义上,以人为本是指在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以人主观需求为出发点,注意个人利益得失,研究社会与个人的利益关系,使个人利益得到最大化,使管理目标和利益目标实现统一。广义上来说,在管理工作中,以人为中心和出发点指导思想,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人的主动性,保证人和利益组织管理共同发展[3]。

二、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重要意义

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贯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必然的。政治思想工作的主体是以人为本,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至工作始末,才能确保医护人员秉承合理引导方针,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自身的价值。

在开展政治思想工作中,不仅要满足医护人员的精神需求,还应注意尊重医护人员的个体差异性,使医护人员在精神和物质层面上都得到满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服务质量,坚持服务于人民的理念。

三、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一)以培养医护人员的信念和理想作为政治思想工作改革的中心

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医院,大部分医护人员均存在着“个人至上”或“金钱至上”的错误思想理念,造成医护人员信念和理想方面的缺失。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应当将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和行为准则。

(二)不断地强化医护人员的道德教育工作

道德教育可以约束医护人员自身行为,也是其拥有的基本道德素质。若思想道德观念较弱,则医护人员的道德底线坚守较难,在工作中也会发生违反道德观的失误行为。因此,只有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才能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防止走入误区,达到在工作中辨明是非的目的。

(三)注重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中,医护人员大部分直接与病患进行交流和沟通,为他们解决问题和消除负面情绪。病患往往会因为经济条件不好、疾病的困扰等,导致情绪不好、态度恶劣,将气愤、不满等情绪发泄到医护人员身上。因此,医护人员应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

(四)在政治思想工作中融入法律法规

在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道德水平和加强对理想信念追求的基础上,需将法律法规融入医院的政治思想工作中,这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法律法规可以约束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违法乱纪的行为,确保病患与医护人员的契约关系,维护两者的义务和权力。

四、政治思想工作中必须注重人文关怀

思想观念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人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的,在解决根本性问题时,与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相结合,提升医护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在医院工作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主动了解医护人员特性,营造学习环境,激励其进行实践和学习,并给予部分精神或者物质奖励[4]。与此同时,医院主管应了解医护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工作状态,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此平台上实现自我价值。此外,医院应根据整体的发展和需求,利用和调配人才,完善人才使用制度,最大可能地使医护人员人尽其用。

五、强调“以人为本”应注重方式上的巧妙和新颖

(一)营造气氛、引导、启迪有机结合

人的思想变化是需要引导和教育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在社会生活中必然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且需要结合社会主义经济的新需求、结合在思想工作中医护人员的定位、结合改革发展和形式建设、结合社会精神需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方式、内容、手段等方面协调调整,营造具有良好引导作用、时代思想风气、时代潮流的良好环境,确保医护人员在此环境下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5]。

(二)规范养成和正规教育相结合

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应科学地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就是将科学的发展观落实到政治思想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发展科学的学习教育理念。教育也并非唯一的学习手段,应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针对性地输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避免传统的工作模式带来的阻碍,将教育和管理完善成一个整体,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并树立正面的形象。

(三)强化鼓励和示范诱导相结合

工作人员精神离不开文化的陶冶,文化又是思想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需要牢牢地把握人的基础特点,致力于塑造和发现典型,联合利用鼓励制度,引导医护人员的思想动态,做好思想管理,鞭策和鼓励医护人员前进[6]。

(四)需处处以人为本

在处理医护人员和医院的关系上,需坚持以人为本,给予医护人员充分的信任和关心,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注重提高医护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做到有效率、有目的地开展思想工作。与此同时,医院领导应以人格魅力感染医护人员,需要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塑造自身形象达到强化政治思想工作说服力的目的。医院领导应在工作中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会换位思考,并不断摸索,以自身的魅力引导医护人员提高自身素质。

六、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如何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开展医院政治思想工作的改革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

人思想的变化,是需要慢慢改变的,循序渐进进行,也需要医院创造的良好政治思想氛围。在此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影响医护人员,不断完善和改变医护人员自身的整体素质,形成良好浑然天成的风气。在这种风气影响下,不断的正确引导医护人员,提高其各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也使得医护人员的政治思想理念赶上医院思想改革的步伐[7]。

(二)丰富教育的方法

采用何种教育方法在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只是简单的对医护人员进行知识宣教,不懂得变通和创新,打消了医护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因此,目前在改革过程中,应采用新颖大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三)树立典型形象

在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需注重树立典型的形象,引导和指导医护人员,扩大教育的层次和范围,促使医护人员不断完善自身和不断地学习,影响和督促他人一起进步,达到形成良好循环状态的目的。

(四)优化工作体系

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注意工作的方法,改变传统的生硬和单纯的说教方法,引入新的、创新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法,不断完善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体系。优化工作体系重点是创新,工作任务主要是解决矛盾、处理关系,并注重提升和培养医护人员自身素质,并树立公道正派、业务纯熟形象,并且注重启用和培养大胆年轻的人士,给工作体系中注入新的血液。与此同时,应选用先进的思维、创新的方案、科学的方法开展培训,匹配新任务以及新形势,在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彻底落实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8]。

(五)扩大思想工作的影响面

在医院工作领域全面地扩展政治思想工作,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传达和落实卫生政策,协调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应注重提升政治思想工作的层次,体现全面性和全局性,优先重点解决倾向性和关键性问题,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医院的运营和发展。

七、结束语

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政治思想工作中一种不可缺少的理念。以人为核心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可以提升医护人员的使命感和思想道德水平,发挥医护人员自身潜能,提升服务质量,不仅保障了国民的健康,而且实现了自身价值。在不久的将来,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会发挥更大功能,促使医院收获经济效益,也能保障社会获得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邢春利,彭明强.我国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5(2):9-13.[2] 李孔保.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应用分析[J].饮食保健,2015,2(8):193-194.[3] 杨静.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4(9):49.[4] 朱俊芳.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J].管理观察,2014(22):189-191.[5] 邸亚飞.探讨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J].东方企业文化,2014(13):197-198.[6] 廖艳苗.浅析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J].延边医学,2014(22):112-114.[7] 张永红.探讨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J].管理观察,2013(24):197-198.[8] 宋玉辉.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2,12(10):243-244.

第二篇: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的实践论文

在医院模式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显得尤为重要。医护人员作为医院活动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既要接收医院的管理,也需要发挥医疗服务主体的作用。所以在开展医院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服务患者和关心医护人员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着重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以人为本的理念的作用。以下通过分析以人为本的含义,对以人为本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的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以人为本的含义

在开展医疗活动的过程中,患者是活动的中心,以人为本就是将患者作为中心和根本。患者进入医院接受治疗的目的就是用较低的费用来接受优质的服务,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医疗服务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医疗技术的服务。也就是医院能够用最可靠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医疗经验来解决患者的疾病;另一方面是非医疗技术服务。主要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态度是否能够关怀患者,医院的医疗环境和其他条件是否卫生和有序,能否让患者在心理方面感到满意。由于受到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诊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诊疗的准确性,也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这些高科技的诊疗设备也会过多的吸引医务人员的目光,从而使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距离增加,使医生更加重视病情而忽视了病人。针对这一问题,医院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将患者作为管理的根本,医院和医护人员应该将患者作为尊重和关怀的重点对象,将医学技术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以人为本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的实践

2.1 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管理。在患者进入医院以后,最重要的就是对患者开展人文关怀。医护人员要从患者的立场出发,切实考虑患者的利益,尽量根据患者的情绪和条件来考虑,做好医院细节的管理工作,让患者增加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1.在医院中实行住院无陪伴的制度。大多数患者在住院的过程中,都需要家属进行陪护,也可能雇佣他人对患者进行照料。这些陪护人员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不懂的护理的基本常识,也不知道如何应对突发状况。这种情况就导致原本应该由医护人员来完成的工作,被家属或被雇佣人员所取代,从而使病人得不到有效的照料。针对各种不利于患者的因素,医院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患者住院无陪伴的制度。为了保证管理的质量,医院应该确保各病区的医护人员都能够按编制进行配备,并且建立康复制度,聘用具有相关经验的康复主力,协助医护人员来做好护理工作。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拉近患者和医院的距离,也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所处的休息环境,从而使患者和家属能够满意;

2.充分尊重患者。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应该让患者对医院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医院在对患者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除了应该注重医疗的技术性,还应该做好非技术性的服务。例如医疗人员在和患者对话的过程中,应该用目光注视患者,并利用关怀性的语言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仪表和动作来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尊重。医院将对病人采取的医疗措施或者需要使用的特殊药品,都应该得到患者家属同意之后方能使用。在患者家属探望的时间里,应该将医护人员护理的清单发给家属,让家属进行监督。患者在接受各类检查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好护送工作,并保证患者的安全。通过对细节方面的管理,能够让患者和家属感到满意;

3.让患者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应该根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修订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用药规范,提高使用抗生素的合格率。在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基础质量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治疗和诊断的水平。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摒弃原有的以职称和资历为标准的评价方式,改为竞选责任型医护人员,并由他们进行患者的管理,保证患者护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4.提高患者饮食和生活服务方面的质量。患者在住院的阶段,一定要保证其合理、健康的饮食,好的饮食状况能够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医院在开展饮食管理时,应该结合患者的病情,并聘请专业的营养医师,来调配患者的营养餐,并由营养技师做好饮食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医护人员还应该定期和患者进行沟通,做好订餐、送餐、清洗餐具和餐具消毒等工作,同时建立完善的饮食制度,这样才能使患者的饮食更加科学合理。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患者对饮食更加放心,也方便了患者的家属,同时也能使医院的秩序得到优化,从而达到多方满意的效果。

2.2 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医院在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应该提高对职工尊严、权利和个性的重视,并为职工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医疗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大部分医院的患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导致医护人员的岗位和工作量也在同比增加。在医护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医院应该通过竞聘和选聘等主要方式,来提拔医院中的骨干人员,并通过业绩考核等手段,让高水平的医护人员能够担当起学科带头人的重任。医院还应该定期给员工发放福利,时刻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及时帮助员工解决自身的问题,这样才能处理好医院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是员工的积极性被调动,共同为医院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总结:

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将以人为本作为其发展的口号,而应该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贯彻和落实到医院管理中。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同时还应该增加对员工的关心,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以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杨敏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转型,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管理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学生管理方法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从它提出的意义、实施现状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目的是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做好提出建议。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对策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学生管理工作在整个高校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转型,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管理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学生管理方法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同时充分贯彻了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用心去沟通和感化,营造浓浓的亲情氛围,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也能充分施展学生的才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概念及意义

1.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概念

以人为本就是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根本出发点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提出来的,即高校的学生管理者视管理为一种完全服务于人的手段,以促进管理对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管理方式。本的办学理念。高等教育中为“本“的“人”很多,应该包括学生、教师、员工、学生家长等等。但是核心应该是以学生为本。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包括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依靠学生、相信学生。[1]

2.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意义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胡锦涛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作为高等院校,根本任务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大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和谐大学是以人为本、拥有和谐融洽育人环境的大学,是由若干和谐班集体组成的大学;为创建和谐大学,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运用情感教育模式加强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真正达到创建和谐文化、和谐大学、和谐班集体的需要。

二、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分析

1.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工作是很讲究方式方法的,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级管理、集权式、有科室设置;二级管理、分权式、两处型;二级管理、分权式、单处型、有科室设置;二级管理、分杨敏(1986—),女,陕西商洛杨斜中学,研究生。E-mail:yangminspy@126.comTel:***

权式、合属型、无科室设置。各种体制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由于管理方法实施的不科学或是管理环境不协调,在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就出现一下问题:政治、工作不分,在开展活动中从策划、组织到实施,都是一手操办,无闲暇时间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使工作平庸无创新性可言[3]。另外,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缺乏锻炼,压抑了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锻炼,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自主能力的提高。管得过细、过死,一竿子插到底,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政工干部孤军作战,对学生不闻不问是高校学生管理现象中常见的问题。

2.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存在的缺陷

所谓管理理念就是指管理的指导思想或宗旨。在高等院校,教育和服务的对象是学生,高校管理的科学理念应该是为学生成才服务,高校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和服务于这个宗旨。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体制下种种观念的影响和现行体制的束缚,在我国高校中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主从关系,高校是主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学生则是被动的受教育者和管理客体,这种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学生工作中具体体现就是严格的“制度管理相统一”,过分强调“统一性”,过分依赖制度管理,而忽视大学生作为一个个体,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为了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他们强烈追求统一,追求一个步调、一种风格、一种色彩,从而使不同高等院校学生在思维方式,知识结构、水平能力等方面差异性太小。这种僵化的管理方式的弊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日益凸现,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3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理念影响心理咨询者观念相对滞后。多年来,大多数学生认为去心理咨询室的人都是有神经病或精神病,都是不正常的,他们以同情或歧视的目光看待那些访问者,结果是有心理障碍者障碍更重,无心理障碍但需心理帮助的同学也望而却步,最终使心理咨询活动无法开展。虽然咨询者和被咨询者都有建立联系的愿望,但是因观念相对滞后而形成一道推不开的门。

其次,学校及领导对心理咨询工作重视不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预防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更好应对新世纪的挑战,但目前还有很多学校及领导认为这项工作可有可无,得过且过,既不投入资金,也不计算工作量,心理咨询队伍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规范性,造成的结果是心理咨询的水平不高,许多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只是挂个招牌,并无实际意义。

三、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对策研究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高校的学生管理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多样性,在具体工作中要贴近学生生活、倾听学生呼声、了解学生要求、关心学生疾苦,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要以学生满不满意、喜不喜欢、接不接受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否收到了实效的唯一标准。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根据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条件及现状,对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提出下面对策:

1树立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学生管理工作的观念应该是为学生成才服务,应该紧紧围绕促进大学生成长来开展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大学里学习、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巨大的变迁给学生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冲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社会各方面需要关注的紧迫问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4]

首先,建立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配置专门人员,切实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正确地审视自己,客观地评价他人,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律能力。其次,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近几年,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忽视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用科学的方法帮助毕业生了解自我,以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帮助学生合理定位和正确择业。再者,建立大学生勤工助学指导中心,让贫困学生无忧无虑上学,拓宽他们的视野及社会适应能力。最后,建立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指导中心,使学生的课余活动不再单调,学生们寻找适合自己需求的“兴奋点“,追求个体差异性,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自我调整、自我约束和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2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专职队伍的素质

高校学生管理的服务和管理对象都是高层次的大学生,因此,学生管理队伍的稳定程度、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具有相应的文化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以及政治思想素质。另外,由于高校学生工作方位全,内容广泛,涉及部门多,要使学生管理队伍保持高效、有序、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需要各部门间理顺关系、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构建工作合力系统,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管理者要定期进行资格培训和认证,从而优化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岗位设置和聘任,积极发现人才利用人才,给学生锻炼机会。

3创设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

人既受环境影响,又能改变环境,只有在不断改造的新环境中,才能更好的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校园环境是学生施展才华开辟通道的基地,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作为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并且这种影响力还相当持久。如何创建校园环境使其发挥自身优势从而影响学生?

首先,这里的校园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学校的建筑设施、设备、绿化、美化等外显的东西;软环境包括学校的人际关系、校风学风、文化氛围、道德、信念等内在的东西。其次,在硬环境的建设中,要以人为本,为人创造环境。创设良好的硬环境,要求我们在校园建筑设计上,既注重实用性又注重观赏性,更注重人性化色彩,以学生使用便利、顺畅、愉悦为目的。最后,创设良好的软环境,是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中的主要部分,在校园中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软环境的重要内容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尊重学生合理的生活需要、工作需要、发展需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和爱护学生,对学生进行情感管理,营造优良的师生人际关系和浓厚的师生情谊。创设良好的校风环境,引导校园舆论,建立公平、民主、科学的激励机制,树立自由探讨、求实创新的学风,以达到育人环境的最大优化,是创设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的最终目的。4对学生进行情感管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代教育心理学家曾研究指出:情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有效的教育章程。因此,要增强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实效性,达到其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就要求我们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在工作方法上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运用情感教育模式,注重情的渗透与感化作用,运用多种方式把自己的爱传给学生,滋润他们的心田。以情感人是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要有深厚的感情,要用情感去影响、打动、感召学生,使双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相通,从而使学生顺利完成思想的转变和升华[5]。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实施情感教育模式是创建和谐文化、和谐大学、和谐班集体的必然需要。

5注重软性管理,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不否定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管理的重要作用,但这些管理只能是帮助和引导型的,而不能是强迫、压制型的。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即“参与管理”是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提倡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6]可以说,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另外,学生管理工作是针对学生的,管理机构直接作用者是学生。学校管理出现有些问题,不处在其中的管理者,是难以发现的。而学生生活在其中,学生感觉是最敏锐的,最能亲身体会到自己的需要。吸收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中,学校管理者直接听到他们的心声,是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自我锻炼、自我服务的价值趋向。

综上所述,学生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特别是作为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身处知识经济的时代,现代人的节奏意识就更要加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产生的,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但有其自身的优势是它得以拓展的主要原因。文章针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一点对策以供高校学生管理做个参考。因为,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在处理问题时认真地去思考,去分析,要不断的探索新的管理观念、策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方法,争取达到最优韵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帮胜.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理念[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12):123

[2]贺志燕.试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情感教育模式[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6):93

[3]孙宝舫,郭红,王宏利.关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思考 [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6):93

[4]张勇.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35

[5]胡广鹏.试论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创新[J].管理科学,2008(11):191

[6]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第四篇:“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含义

首先,人不但具有社会的属性,同时还具备自然的属性,自然属性主要是为了实现人的内在潜质的挖掘,促使人得到尊重和激励,而这种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其次,人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而主体性也是人在发展中的本质属性。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简单地把学生视为被管理、被塑造和被规定的对象,而是应该按照不同主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方法各异的管理,体现人的主体性特征;再次,人需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作为一个主体,在学校中不仅应该实现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还应该包括心理、精神、体质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不断完善,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从根本上说,社会的发展就应该被视为人的全面发展,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够在社会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缺失性表现

1.强调社会价值,忽视个人价值

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味片面强调社会和学校价值的实现,而忽略了学生个人价值的体现。事实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辩证统一体。只有兼顾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共同实现,不厚此薄彼,尤其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够真正实现人的发展层面上的目标。许多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视学生为工具,随意使唤学生,而不是从学生自身的发展来对其进行锻炼,这就是典型的忽视个人价值的表现。这种只强调社会和学校的价值,却忽视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的做法不仅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还阻碍了学生的进步。

2.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

传统的学生工作中,班主任教育学生个人利益要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有时候甚至要牺牲个人利益来实现整体利益。其实,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忽视学生个人的发展诉求是不对的,因为这样的教育往往会“使教育目标成为了一个远离受教育者自身发展实际与现实生活视域的空中楼阁”。换句话说,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素质背离了个体真实的内在要求,自身发展的诉求得不到真正的满足和实现,这种“大锅饭”方式培养的学生往往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根本原因在于班主任只看到了学生的共性,而忽视了个性,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积极主动性。因此,基于共性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和一系列的目标,对于本身素质比较高的学生来说是能够简单完成的任务,但是,如果把相同的任务交给素养相对较差的学生,他可能就会很难完成。另外,个人的生活背景、成长环境、社会氛围都存在着差别,所以,对待事物的看法也是有所差别的。用相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个体,就会导致对个体特色的抹杀,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3.重视政治教育,轻视思想、心理和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是管理中的全部内容,它可以作为实现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标前提,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不仅包括对其进行政治教育,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心理和道德方面的教育。政治、思想、心理和道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内容,只有这四部分之间形成有机的整合,才能形成合力,对管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但是,我国现在的学校管理只重视其中的政治教育,却忽视了思想、心理和道德的教育。

4.情感交流沟通缺乏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在社会上普遍流行,学生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功利化的影响,再加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匮乏。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实现了最低的需求之后,就要追求更高的层次,而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等级的需求就是人的情感需求。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情感上的满足,他们之间只是简单地实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并没有情感上的交往;以往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缺乏宽松、民主、平等、热烈的教学氛围,缺乏对受教育者人格发展的指导和激发情绪体验的方法,也是导致情感交流较少的原因之一。

三、“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1.以“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坚持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性

既然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辩证统一的整体,那么只有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在人的发展层面实现既定的目标。所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就应该实行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可见,实践能力是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集中体现。同时,“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就是以人去开发人,以人去影响人,以人去理解人,以人去对待人,特别是关心人的心理和精神层面上的需求。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要深入了解和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需求,并结合学校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实现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的有机融合和整合。

2.重视个性发展,体现“以人为本”

班主任在制定工作目标时,习惯从学生的共性特征出发,对于各自的差异性视而不见,或者重视不够,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激发和发挥,“一刀切”的方式是不能够实现管理的高效率,也是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的。所以,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必须重视个性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确定管理目标时,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能“遥不可及”,也不能脱离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并且一定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其个性化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办事作风,所以,当代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就应该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等方面出发,尊重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管理过程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发展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实现自我甚至超越自我。同时,要适当地原谅学生犯的错误,要允许学生存在缺点和不足,因为,每个人都有弱点和缺点,班主任应该在重视其缺点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实现自我的不断升华和人格的充分发展。

3.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强调“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优势主要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班主任在强调“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也不能为学生面面俱到地安排好日常生活和学习。显然,只有不断地锻炼学生的自立和自理能力,才能使学生全面地发展。素质教育包含的内容很多,不只是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班主任要适当地把握管理的尺度,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放任不管,应该给学生留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以人为本”

只有把理论内容上升为实践能力,才有可能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班主任应该重视以上管理弊端,让自己成为具有先进人本教育理念的人,要注意把理论付诸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真正重视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性特征,从根本上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 朱红文.人文精神与人文科学――人文科学方法论导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3] 陈士宏,王雅文.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4] 韩华.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5] 欧巧云.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责任编辑杨子)

第五篇: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始时期就是小学,所以小学的学习生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引路石,是指明灯,是习惯

养成、性格建立的关键时期。而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管理者,一定要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管理水平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在众多的管理理念中,“以人为本”则是位处核心的一环。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对此方面进行多层次的讲解阐述。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班主任;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以人为本,而轻利,事方可成。”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也要遵循这样的理念,将利益放到一边,把学生列于第一位,合理应用,则可以让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上一台阶,还可以有效地使班集体蒸蒸日上。而本文所讲解的,就是如何使小学班主任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班级中科学应用。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造欢快和睦的班级环境

虽然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始,但事实上有些小学生无法适应小学的生活。如果班主任可以和小学生形成一种良好默契的师生关系,协助小学生适应校园的生活,构建和睦的班级环境,便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和个性发展。而构建轻松班级环境的要点,应重视以下这三点:1.小学班主任应用负责体贴、亲切近人的态度来拉近与每一位学生的距离;2.积极并有效地解决小学生在学生和校园生活上的重点难点,富有耐心,发自内心地帮助每一位学生,让小学生切身感受到班主任对其足够多的人文关怀;3.积极开设班级校园活动,在小学这个压力很小的时期,应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不仅能够拉近师生的距离,促进班集体的和谐,还能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深远的意义。

例如当学生与他人发生冲突时,班主任在小学生的眼里则是像家长般的校园内重要的依靠,应想方法调解学生间的矛盾,寻找问题的根源,加以解决;而平时要多举办一些读书活动,“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小游戏,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彻底贯彻落实到班级管理的应用中来。

二、完善班级管理措施,科学民主师生平等

笔者从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总结了几点管理措施,如下:1.选班干部时,要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运用选举和聘任相结合的方式,让科学民主的观念深入学生心中;2.在班级生活中,要成立监察小组,每天向班主任督促反馈班干部工作中的不合理之处,提高班级服务质量;3.班干部需要将班级内的工作进行分工,使工作分配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促使班级内管理有序进行;4.班主任的身份应与学生平等,并亲身参与到班?工作之中,指出意见,进行督导和商议;5.班主任和班委要组织制作班级内的活动实施计划和工作计划,让同学们时常保持在一种活跃高产的运作中,提升学生对班级的自豪感。

例如学生班委在制作班级文化时,应把班主任加入到班级工作中,共同商榷,互补各自的优缺点,学生的优点是紧跟小学生的文化潮流,贴切学生生活;班主任的优点则是思考问题严谨,有条理性。在互补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极高的存在价值,这难道不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应用吗?

三、制定个性化评价制度,让成功常伴左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理念早已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非常注重制定小学生个性化的评价制度,倡导学生进行自由发展,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也是牢笼的枷锁”。我们不能把学生搁置在一处进行只入不出的讲授,而是应该做到把学生放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班主任则是每次活动中的指导人。教师在制定个性化评价制度时需要重视以下几点:1.班主任应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谈心,了解每个学生的想法和追求,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并及时帮助他们化解心中的芥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2.征询每个学生对班级工作的建议和异议,做到“人民当家做主人”的管理宗旨,增加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价值;3.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做一些好人好事,在体验社会的趣味时感悟生活,获得成功。

例如班主任可以每周开一节心理主题班会,了解学生近来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还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小小交警”活动,感受社会工作者的艰辛。了解询问学生的梦想,多加鼓励,使其对未来憧憬向往,并真正地构建个性化学生评价制度,让以人为本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四、总结

小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而这未来路途的指门人便是班主任,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应用,完善班级管理措施,在各种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其能够快乐成长,充实、有意义地过每一天,并成为我国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高泉山,郭耀山.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新课程:小学,2013(4).[2]郑清影.小学生班主任管理之我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编辑:郭恒)

下载医院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分级诊疗背景下的价值(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院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分级诊疗背景下的价值(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