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减省农生产的调研报告c

时间:2019-05-14 00:1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减省农生产的调研报告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减省农生产的调研报告c》。

第一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减省农生产的调研报告c

武山县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减少农业生产对土壤环境污染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膜、化肥及农药等农资使用量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蔬菜尾菜、生物秸杆废弃物不断增大,的确给农业面源污染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大量废旧农膜和蔬菜尾菜等有机质随意弃臵,不仅破坏自然景观,影响农村环境卫生,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污染土壤影响作物生长,导致作物减产。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和不合理使用,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部分劣质磷肥的使用造成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急需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目前我县的现状和主要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废旧农膜的污染现状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随着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农膜的使用量明显增大,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每年产生的废旧农膜约1840多吨。部分废旧农膜随意弃臵,破坏自然景观,影响农村环境,造成资源浪费,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膜污染土壤,影响作物生长,导致作物减产。加强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市场化回收利用体系,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搞好节能减排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现状

2013年我县农膜覆盖面积达61.3万亩,其中:玉米12.13万亩,地膜小麦3万亩,地膜洋芋4万亩,蔬菜31万亩,其它11.17万亩,其中地膜覆盖面积49.3万亩,棚膜12万亩,棚膜使用量8400吨;地膜使用量1380吨,回收利用960吨,回收利用率67.0%;2013年全县地膜使用量1380吨,产生废旧地膜1250吨,原膜二次利用130吨,二年回收一次。

2、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中主要采取的措施

为治理农用废旧塑料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农牧厅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9〕117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采取了如下有效措施:

第一、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的学习和宣传,使全社会都意识到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农膜加工企业、回收网点及地膜覆盖面积较大的区域制作固定宣传标语,在人员流通量大的区域通过印传单和录音宣传、现场咨询等方式大搞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在全县巡回进行宣传,树立环保意识。

第二、发展回收网点。2013年,在全县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点9个。第三、采取的方法。围绕加工、收购、捡拾三个关键环节,建立以加企业为龙头、以收购为纽带、以捡拾为基础的市场运作体系,提高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2013年,农田残膜捡拾率达到75%以上。

第四、扶持培育加工企业。废旧农膜加工利用企业是转化废旧农膜的终端环节,只有培育加工企业,才能最终解决废旧农膜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对带动能力强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努力提高企业加工利用废旧农膜的能力,更好地发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2014年又在马力镇付门村发展新建企业一个,马上将投入生产运营。

第五、积极申报项目,支持引导企业发展。2013年组织2家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积极申报省级财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补助资金,争取到省财政补助资金20万元用于废旧地膜回收补助,提高了废旧地膜回收价格,增强了农户交售地膜的积极性。同时,监督企业对回收产品进行加工,增加企业的经济收入。

第六、整合力量,加大回收残膜力度。一是积极组织群众进行回收。利用秋收、秋种集中揭膜的关键时期,组织群众从田间地头回收后集中存放,回收到企业后监督企业进行无污染加工成半成品、成品或颗粒剂。二是和企业签订回收协议,并在各村贴出企业联系人电话及地址,以便交售,确保回收区域内的废旧地膜全部回收。三是从源头上根治。工商局、质量监督局、农技站、农环站等单位组成工作组,对经营农膜的企业和门店进行全面清理,没收厚度小于0.008 毫米的农用地膜,并追溯到生产厂家,从源头上进行彻底治理。

二、畜禽的污染现状和治理措施

1、现状

2013年,全县各类畜禽饲养总量达215.6万头(只),各类畜禽存栏总量达132.62万头(只),其中猪22.87万头、鸡91.87万只、牛5.01万头、羊7.83万只;各类畜禽出栏总量达82.98万头(只),其中猪21.94万头、鸡55.78万只、牛0.95万头、羊2.4万只。全县规模养殖场达到243个(其中养猪场104个、养鸡场52个、养牛场23个、养羊场44个、其它养殖场20个)、饲养各类畜禽39.9万头只(其中:猪10.04万头、鸡28.7万只、牛0.22万头、羊0.84万只)。按照现在各类畜禽饲养情况,全年产生粪便119.12吨。全县畜禽粪便年处理量73.8万吨,占总生产量的61.9%。各类畜禽粪便的率98.6%。

2、主要采取的有效措施

当地在畜禽粪便处理中主要采取的措施:一是粪便处理。通过配套建设的粪污无害化处理池经过封闭发酵处理,可消除其有害病菌作为农业生产的优质有机肥得到充分利用;二是粪尿及污水处理措施。通过配套建设的粪污处理调节池经过二级沉淀处理后,其固体物质经发酵后作为有机肥供应种植户用于农业生产,而液体经消毒后无偿供应周边农田、蔬菜生产。

三、尾菜的污染现状和治理措施 1.现状

2013年武山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5万亩,其中大棚菜9万亩,地膜菜8.27万亩,日光温室3万亩。蔬菜总产量92万吨。产生尾菜的主要作物有几十种,其中面积较大的有:水萝卜产生尾菜0.21万吨,胡萝卜产生尾菜0.28万吨,大白菜产生尾菜0.11万吨,菜花产生尾菜0.15万吨,包菜产生尾菜0.25万吨,菜瓜产生尾菜1.11万吨,韭菜产生尾菜1.25万吨。南河流域的莴笋产生尾菜叶达到0.12万吨,蔬菜批发市场日产生尾菜叶达到4.5万吨。此外直接在村头等处进行的蔬菜交易,也产生一部分尾菜。大约产生尾菜16万吨,其中回收利用2万多吨,有14万吨随意弃臵。全县大约产生尾菜16万吨,其中回收利用2万多吨,有11.2万吨随意弃臵,回收利用率为70%。

2.尾菜处理中主要采取的有效措施

第一、从蔬菜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入手,以尾菜肥料化、饲料化等资源化利用为主要方向,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当地的方法,做好尾菜处理利用工作。对长期以来弃臵于村庄周围、公路沿线、田间地头、沟渠旁边等地方的尾菜,开展专项治理,切实解决好尾菜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积极动员广大农户把尾菜及时进行青贮,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第二、积极引导蔬菜主产区农民采取田间堆肥、挖简易坑沤肥和直接还田等方式,在田间地头就地消化尾菜。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培训,大力推广简单、实用、高效的尾菜处理利用技术,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尾菜处理利用成为广大农民和农业经营组织的自觉行动。在蔬菜主产区建立尾菜处理池,每100亩的区域内建立一个处理池,将尾菜及时回收分类放入,对不易转化的加入化学药剂,加速转化,变成有机肥料及时归田。

第三、要积极争取资金对分散农户田间堆肥、沤肥所需防渗材料、腐解菌剂、包覆材料,采取定额补助的方式集中采购,免费发放;对蔬菜集散市场、仓储及购销加工企业尾菜处理利用设施建设,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实行以奖代补。在各蔬菜园区大力发展沼气,将大量尾菜发酵成有机肥料,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2012至2013年共投入价值11.8万元的腐解剂,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腐化蔬菜尾菜的积极性。

第四、强化宣传教育。认真总结尾菜处理利用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运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宣传标语等多种媒介,大力宣传尾菜污染的危害和资源化利用的好处,积极倡导清洁生产方式,做到家喻户晓。适时组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充分调动和激发蔬菜主产区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四、农药和化肥有效利用现状及对策 1.现状

我县常用的农药主要有杀虫剂乐果、吡虫啉、灭多威、毒死蜱、氯氰菊酯、烟碱、异味、丙威、克百威、敌百虫、阿维菌素、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抗蚜威;杀虫剂有三唑酮、百菌清、三唑醇、代森锰锌、福美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井冈霉素、乙磷铝、甲基硫菌硫菌灵、农用链霉素;除草剂主要有百草枯、草甘膦、丁草胺、莠吉津、2.4-滴丁酯等。常用的肥料种类有氮、磷、钾肥和复合肥等。主要有磷酸二铵,尿素,硫酸钾,氯化钾,各种复合肥。我县农药大约使用量为140多吨,有效利用率仅为70%,30%的部分由于过量施用或使用方法不当损失掉了;化肥使用量为40多万吨,有效利用率为80%,20%的由于使用不当挥发流失。对环境影响主要对大气污染和土壤结构的破坏。

3.主要采取的措施

在农药方面主要采取了限制农药的使用范围,进行对症下药,严格按生产厂家规定的剂量进行使用,严禁超量施用,严格按农药使用操作规程进行;在化肥使用上坚持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和氮肥后移技术。2013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0.5万亩。其中完成按方施肥面积35.45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25.05万亩,施用配方肥10020吨。总增产量6.06万吨,总减不合理施肥量(纯量)123.67吨,增加施肥量(纯量)247.7吨,总增收节支5585万元。推广玉米氮肥后移技术5万亩,节约尿素肥料250吨,进一步提高了化肥利用率。

五、土壤肥料现状及采取的措施

1、现状

我县山川不同区域化肥平均每亩施用纯量13-16公斤,折合实物量28.6-35.2公斤,氮肥平均每亩施用20-28公斤公斤,属于无污染和轻度污染。化肥利用率,氮为21.5—35%,磷为17—28%,钾为34—53%。肥料利用率低,养分损失较大。造成化肥面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一是施肥比例不合理,农民习惯于偏施氮肥,轻施磷肥和钾肥,氮磷钾比例不合理,为1:0.3:0.1,低于1:0.5:0.3的较合理水平;二是施肥方式不太合理,川区灌溉条件差,大多是大水漫灌,机井灌溉、滴灌等高效模式应用率低,导致大部分化肥随灌溉水渗入地下,肥料利用率低。养分浪费严重,山区集中施肥少,大多是撒施方式。近年来,虽然高效节水农业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大面积推广,但群众习惯短期内没有完全改变。

2、采取的主要措施

1.强化施肥技术培训,大力宣传,不要长期施用同一种肥料,要掌握好施肥时间、次数和用量,采用分层施肥、深施肥等方法减少化肥散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2.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增强土壤保肥能力和化肥利用率,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使土质疏松,防止土壤板结。

3.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加磷肥、钾肥和微肥的用量,通过土壤中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作用,降低农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

4.制定防止化肥污染的无公害农产品施肥技术规范,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肥料的使用有章可循,有效控制化肥对土壤、水源和农产品产生的污染。

六、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

1、现状

2013年,全县有16万吨的各类农作物秸秆,被利用的为7.712万吨,利用率为48.2%,其中秸秆作饲料用的占25%,作为燃料用的占65%,作为秸秆还田利用的占10%,另外的51.8%作物秸秆则被乱堆乱放,田间焚烧,或者作为废弃物没有利用。用作燃料的秸秆和作为废弃物的秸秆总量非常大,这些资源白白的浪费而没有充分利用。因此,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潜能有较大空间。

2、主要采取的措施

一是通过旱作农业等项目,实施秸秆整体还田和秸秆粉碎还田,同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二是通过玉米秸秆青贮创办大规模养殖场,发展畜牧业,减少秸秆污染。

针对全县各类农作物秸秆可推广以下几种综合利用技术:在我县主要推广农作物秸秆饲料加工机械技术,该技术的利用以玉米秸秆为主原料,有塑料袋存放和窖式青贮两种,将玉米秸秆铡碎至1—2厘米长,用水喷洒,含水量不超过75%,装入塑料袋或窖中,压实排除空气以防霉菌繁殖,40-50天左右即可饲喂,该技术可以防止饲料的营养物质不受损失,并使饲料保持青鲜多汁的特点,牲畜比较爱吃,贮存时间也较长,另外也可用粉碎机粉碎作为饲料。其次秸秆还田利用技术。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根据植物学课本上的统计,豆科作物秸秆含氮最多,禾本科作物秸秆含钾较丰富,作物秸秆提供的养分约占我国有机肥总养分的13%-19%,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有机肥源。从我县现有的秸秆产量计算,16万吨秸秆中氮磷钾养分含量相当于1000多吨尿素,1800多吨过磷酸钙,1600多吨硫酸钾。在生产中秸秆还田有多种方式,有机械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集中沤肥还田以及留在地表覆盖还田等。实践证明,在土壤天体板结有机质含量很低的土壤中,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通透性和保水保墒能力也逐渐增强,一方面可促进农作物增产,同时也避免了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使秸秆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再次是农作物秸秆气化技术。将小麦、玉米等秸秆粉碎后作为原料,经过沼气池、气化炉等设备进行热发酵、热解、氧化和还原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经净化,加压储存,再通过输配系统送往用户,这是秸秆高效、高档次利用的重要途径。秸秆气化设备有大、中、小型等设备,大型设备适用于许多农户集中供气,小型设备使用于一家一户使用。另外还有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技术。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是栽培食用菌的优质原料,秸秆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大量增加料食用菌生产的来源。这项技术的应用推广,使农业资源多级增值,又可增加农民收益。

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废旧农膜回收方面

1.申请政府对地膜的补助资金。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地膜的投资补助力度,使合格产品的价位低于或持平劣质膜,让群众自觉抵制劣质膜的使用;同时加大地膜回收价格的补助,转移一部分劳动力从事地膜回收。

2.积极推广生物地膜。要不断地引进新型生物地膜,并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用引进的新型易降解的生物地膜逐渐替代普通地膜,彻底根除地膜污染,优化耕作制度。

3.扩大流动回收人员。通过广泛宣传动员,让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人人参与,彻底解决白色污染。

4、建议县政府在财力上加大扶持,建立地膜以旧换新机制,从源头上彻底解决废旧地膜的回收。

(二)蔬菜尾菜处理方面

1、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扶持或建立尾菜处理加工企业或尾菜处理加工厂,提高尾菜的利用率。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种——养——沼气;秸秆还田、生物发酵等就地处理模式,提高利用率。(三)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方面

1、因此制宜,分类发展

武山县自然条件错综复杂,地域差别大,而农作物秸秆的利用途径较多,因此,要结合当地生产条件,选择不同的利用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推广,这样既解决了养畜的饲料问题,又解决了综合利用问题,实现了生态良性循环;在牧区则应着力于发展秸秆转化饲料技术。、深化农作物秸秆是宝贵资源的认识

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农作物秸秆存在认识误区,在全县大火焚烧秸秆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强化人们对生物质资源的认识,提高对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价值的认识势在必行。

3、开发农作物秸秆多元化利用方式。

搞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和研究,重点解决秸秆转化中的技术问题,同时针对全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不高、利用途径不广的现状,寻求农作物秸秆多元化利用的方式,并解决其技术难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在秸秆还田机具购臵补贴的基础上加大补贴力度,引导农民、养殖大户对农作物秸秆加工机具的投入,同时扶持、培育、引导和鼓励农机专业户、秸秆加工企业积极参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

5、政府要重视采取行政推动措施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社会生态效益高、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要采取科技、政策、法律等多部门联手协作的措施,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加大投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扶持发展秸秆资源利用型企业,因地制宜,加大对各项技术的推广支持力度。

6、通过旱作农业等项目,实施秸秆整体还田和秸秆粉碎还田,同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7、通过玉米秸秆青贮创办大规模养殖场,发展畜牧业,减少秸秆污染。

(三)在农药使用方面: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力度,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继续引进、示范、推广生物农药,确保我县真正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同时,争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经费,购臵设备,全面开展农产品药残留检测,对主要鲜食农产品农药残留实施全程监控。

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环保意识淡薄,重生产管理,轻环境保护,农民对农理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认识不足。

二是市场监管和投放品管理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主要是执法力度不严,违法经营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大。

三是质量检测体系还不健全。虽然通过项目建设配备了检测设备,但由于缺少足够的经费保障,正常的检测工作不能经常化。

四是由于面源污染工作经费财政没有纳入预算,没有专项资金保障,受资金的限制,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措施仍然存在落实不到位,不深入的地方。

第二篇:农业面源污染调研

关于XX县农业面源污染的

调研报告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化肥、农药、禽畜养殖粪便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土壤、水层、河道、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但面源污染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几年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县以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及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和养殖污染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突出,使农村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绿色XX”发展,进一步治理我县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打好自然禀赋牌,我们通过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形式,对我县面源污染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调研。

一、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目前,我县农业面源污染源主要集中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及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污染五个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化肥使用现状

我县农业生产以小麦、棉花、果树为主,其中,粮食播

第三篇:农业面源污染报告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概念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危害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主要工作 三峡水库淹没区范围

面源污染概念

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农业面源污染,也叫农业自身污染,它主要指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农膜、畜禽粪便等造成的污染,由于这类农用生产资料长期大剂量或单一使用,污染具有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危害规模大,监测、管理控制非常困难,其治理难度远远超过点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已引起高度重视,在我国,由于太湖、滇池的水质污染,也开始关注。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发电,随着水位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三峡库区水环境构成威胁。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大,利用率低,流失量大。2004年全市化肥施用总量按纯量计算为79.80万t,化肥单位施用量为411.7kg/hm2;农药折纯用量

16369.2t,单位施用水平8.44kg/hm2;农膜使用量为23483.7t,平均使用水平为48.76kg/ hm2,平均残留量为25.93kg/hm2。化学投入品利用率低,大量的N、P通过农田径流流入江河,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二、畜禽养殖量大,粪便处理率低,直接排放量大。2004年全市39个区县(市)畜禽养殖总量为32616.1万头(只、羽),产粪总量为15650.7万吨,粪便利用率为75.5%,尿液利用率为66.3%。规模化的养殖场除少部分建有粪污处理设施外,大部分养殖场的粪便采用水冲洗圈舍直接排放或长期堆放,形成农业面源污染。

三、作物秸杆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率低。2004年,全市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为1677.90万吨,但是被利用的比例却不高,大部分都被直接焚烧或丢弃,是造成农田秸秆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四、水产养殖面积大,投饵量高。2004年重庆市水产养殖总面积221.0万亩,投饵量最多的草鱼高达2000-3000kg/亩,鲢鱼投饵量最少。一些地区受传统的水产养殖习惯影响,利用各种废弃料和畜禽粪便作水产饲料,对水体水质造成严重威胁。

五、生活垃圾处理率低,生活污水无序排放。2004年重庆市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排放总量为6.04万t/d,生活污水排放排放总量为49.92万t/d。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0%左右,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10%,是农村面源污染的生活污染源。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危害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主要有:

一、土壤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据重庆市农地污染与作物健康品质关联规律与综合控制技术研究表明,库区土壤中的汞、隔、砷、铅和锌五种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累积现象,特别是镉和铅累积现象十分突出,较20年前

增加一倍以上。稻田土壤,重金属平均污染综合指数为0.85,达到警戒级水平,其中轻污染的有5个区县占23.81%,主要污染物为镉;旱地土壤,重金属平均污染综合指数为1.46,达到轻污染级水平,其中重污染、中污染、轻污染、警戒的区县分别有1个、1个、5个、8个和6个,分别占4.76%、4.76%、23.81%、38.09%和28.57%,主要污染物也是镉。

2004年对三峡库区的8个基本农田片区土壤监测,有3个片区已达到警戒级水平,占37.5%。对20个蔬菜基地监测,部分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部分农田土壤板结,耕性下降,宜种性降低,已逐渐出现退化现象。

二、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安全降低。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污染两个方面,据环境水质监测部门的测评,目前长江干流部分江段和不少支流水质均未完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质,有56%的监测断面的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其中N、P含量超标,BOD5、大肠杆菌超标率、超标倍数惊人。重庆区域内的70条次级河流有23条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占23.3%。26个断面中,水质呈中度富营养、轻度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的断面分别占7.7%、38.5%、和50.0%和3.8%。其中万州区苎溪河2个断面呈中度富营养,忠县汝溪河、黄金河、丰都县渠溪河和龙河、云阳县澎溪河5条河流10个断面呈轻度富营养。

三峡库区主要污染源是农田径流,库区水体中90%的悬浮物来自农田径流,在库区水体污染源中,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率达60%以上,这种农业面源污染对三峡水库水质构成巨大威胁。

三、农产品质量下降,食物链和经济链受到影响。2003年对库区主要农产品市场抽样监测,大米重金属样本超样率48.3%,玉米重金属样本超标率33.9%,蔬菜农残样本超标率26.5%,茶叶样本超标率27.8%。农产品质量下降,对食物链带来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也直接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而

影响经济链。

四、村落卫生环境差,危害人体健康。农户典型调查表明,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仅为10%,生活污水处理率不足10%,部分村落卫生环境差,加之畜禽粪污的直接排放、作物秸秆随意堆放,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受到影响。根据重庆市水利局的抽样调查,目前重庆市2423万农村人口中,有1341万人引水不安全。对全市2380处集中供水水源地的调查表明,水质不合格的有1952处,多为Ⅳ类或Ⅴ水质,少部分地方氟、汞、可溶性固体等毒理学指标和化学指标超标。同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畜禽粪污等,在高温下可能产生异臭,滋生病菌、寄生虫和蚊蝇,导致流行病发生,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五、污染事故发生频率增加,损失增大。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2004年重庆市发生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总起数247起,总损失金额高达3300万元,获得赔偿金额492.2万元。其中:

2000年因污染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500余万元,仅重庆市级有关部门查处的污染案件就有68起,赔偿经济损失95.21万元。

2001年48起,因污染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400余万元,赔偿经济损失80多万元。

2002年发生较大农业污染事故55起,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757.5万元,赔偿经济损失201万元。

2003年发生较大农业污染事故18起,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365万元,赔偿经济损失96万元。

2004年发生较大农业污染事故58起,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1277.5万元,赔偿经济损失19.996万元。

重庆市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主要工作

一、开展了重庆市和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

在重庆市除渝中区以外的39个区县(自治县、市)内,以县为单位,开展了重庆市和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初步摸清重庆市和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危害、成因和防治方向,编制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报告》和《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报告》。

二、编制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规划》;

结合三峡库区的实际,按照点面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生活污染、种植污染、养殖污染、径流污染以及全程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合理布局养殖规模、粪污综合治理、消减农用化学品的使用等11项工程措施,分三期实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操作实用性。项目的实施,能有效地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提高库区水体水质,削减入库泥沙淤积,保障三峡大坝运行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人体健康,对三峡库区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共分9章53节,涉及渝、鄂两省25个区(市、县),其中重庆21个区县、湖北4个区县。目前《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

三、开展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战略决策及关键控制技术研究; 内容包括七个方面:1.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源调查分析及过程评价;

2.重庆市主要农地土壤Cd、Pb分布与环境容量研究;3.重庆市人及畜禽粪便与秸秆年排放量估算研究;4.面源污染数据库建立与应用;5.三峡库区流域降雨径流数字模拟研究;6.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磷释放特征及环境风险;

7.全面启动库区农业面源研究的建议。

四、实施了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开展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重庆市在渝北区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立足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农业资源的高效、循环、再生利用,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开展了农业面源污染事故鉴定工作。

三峡水库淹没区范围

水库淹没区涉及重庆市、湖北省的26个区(市、县)。重庆库区包括江津市、巴南区、渝北区、长寿区、涪陵区、武隆县、丰都县、忠县、石柱县、万州区、云阳县、开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以及渝中区、南岸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北碚区等;湖北库区包括巴东县、秭归县、兴山县、夷陵区等4个区县(图1.1)。

图1.1三峡库区范围

第四篇: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促进我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6月中旬,区人大常委会农资环保工委组织区农办、农业林业局、建设规划分局、环保分局、水利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区人大代表,先后到我区各街道办事处、区农业林业局进行了座谈调研,并实地察看走访了部分畜禽养殖场所和种植户。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我区农业面源污染

整治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及其相关活动中产生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有两方面:一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薄膜等投入物使用;二是畜禽饲养排泄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化、工业化不断推进,我区大量耕地退出,农家肥施用量大大减少,而化肥、农药、薄膜使用量大大增加。同时,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出现相当数量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所,对我区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据农业部门统计,我区2007化肥用量为5527吨,农药255吨,农用薄膜228吨;生猪存栏5万余头,奶牛存栏1800头,鸡鸭398000羽,其中规模上养猪场60户,养牛场45户,畜禽的排泄物基本上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或露天堆放,成为当前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在城区实行畜禽“禁养区”。区政府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结合生态区建设,狠抓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建立组织机构,制订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区政府和各街道相应成立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有领导、有组织地实施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治理工作。去年5月底,区政府发布城区畜禽“禁养区”通告,对城区东至二条路、南至高闸浦、西至永宁河、北至**南岸江堤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整治,责令其搬迁或关闭。去年8月底,区政府还出台了全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实施方案,把此项工作作为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落实相应工作措施,并把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纳入各街道、农场的“两个社会”考核内容。

(二)突出重点,明确责任,把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各种矛盾与利益交叉在一起。区政府在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过程中,一方面把它同“811”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结合起来,纳入生态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来抓;另一方面把城区“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搬迁作为重点,实施政策扶持,限期搬迁;同时,投入1000多万元,在三甲八塘盐田地块建造占地面积89亩、总栏舍面积为11466平方米、可饲养生猪6000多头的生猪养殖园区,为“禁养区”规模上养殖户搬迁提供养殖场所。此外,区政府与各街道、部门签订了责任状,明确具体的职责和整治任务,建立以街道为单位、农林部门主抓的工作责任体系。为鼓励畜禽养殖户搬迁和关停,区政府还出台了相应的补助政策,规模上的养殖户,如搬迁给予每一头猪补助40元,每一头牛补助400元,自行关闭的,每头猪补助140元,每头牛补助800元,确保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技术指导,做好服务工作,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整治效果。为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效果,农业部门对畜禽养殖户加强技术指导,做好服务工作,强化疾病防治以及粪便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薄膜的使用,区政府从2006年开始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通过采取宣传、培训、示范方建设、统防统治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2006年至2007年,累计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11.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8.3亩,全区亩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10%以上,大大降低了化肥、农药使用对环境污染的程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区政府虽然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从实地了解情况来看,整治工作任务还很重,离市、区两级政府提出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有的街道仅仅搬迁了几个规模上养殖大户,面上的整治及对小规模的养殖户、散养户的处置基本上还未实施,全区“禁养区”需整治的养殖户30家,现只有2家搬迁,葭沚街道的任务尤其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全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的宣传不够,群众思想认识有偏差,抵触情绪较大。通过这次调研和座谈,发现有些单位对农业面源污染概念不清楚,整治工作内容不明确,仅把河道整治作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来抓,认为完成河道整治工作就完成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而广大养殖户认为,当前发展畜禽养殖业符合中央政策,是各级政府大力提倡、鼓励、支持的,现在实施整治,在城区设立“禁养区”与现有政策不相符,同时搬迁或关停涉及到养殖户自身的经济利益,且政府补偿标准偏低,小规模的养殖户搬到园区养殖根本无利可图,甚至可能亏空,因而对整治

工作配合不够,抵触情绪较大。同时,此项工作仅仅局限于农业部门抓管,其他相关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对此重视不够,认识也不够到位,有些街道认为抓经济工作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既看不到工作成绩,又要得罪当地老百姓,因而有等待观望思想,导致整治工作推进缓慢。加上上半年实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难以落实,工作中缺乏配合协调,进展不

平衡。

(二)两个养殖园区建设进度滞后,且管理上存在问题。经区政府帮助包装项目,2003年,由**市国士特殊乳制品开发有限公司申报在三甲租用73亩盐田,建造奶牛养殖园区,并得到了省、市的大力支持,补助了86万元资金,其中省补助60万元,市补助10万元,区里补助16万元。但在建设过程中因受“云娜”、“麦莎”两次台风的袭击,给该园区造成了很大损失,导致建设进度缓慢。去年,区政府为了配合“禁养区”奶牛搬迁,又拿出120万元给该公司用于环保设施建设,但该公司因资金紧缺而挪用了该款项,目前,该园区已有部分奶牛搬迁入园饲养,由于粪便处理不当,出现大量的奶牛粪便露天堆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群众反映强烈。同时,养猪园区按要求在6月份完工,但目前来看,工程建设仍在进行过程中,因此“禁养区”生猪养殖户要限期搬迁也有困难。此外,这两个养殖园区在管理体制上也没有理顺。

(三)责任不够落实,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虽然区、街道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签订了整治工作责任状,但实际工作中没有按责任状要求来实施,有些街道主要领导重视,工作开展好些;有的街道仅仅由农办工作人员出面,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从部门来说,虽然农业部门牵头开展整治,但是缺乏统筹协调能力、违法处置能力,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工作难度很大。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只有两家养牛户搬至园区,其他养殖户均未采取任何措施,粪便仍直排河道,对这些违章养殖户缺乏执法力度。如葭沚街道富强村所谓的养猪场,均是外来人员租用该村的标准农田建造简易猪舍饲养,代表们进去视察时臭不可闻,无法进场,而且污水直排河塘,当地群众反映强烈。这样的情况很普遍。另外,农用废旧薄膜缺乏回收利用,形成了“白色”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粪便也基本直排河道。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搞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是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大事,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区政府和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全面的生态环境观念和全面的治污观念,把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作为生态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下大决心,提高对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涉及到全区千家万户,面广量大。区政府要针对全区农业面源污染实际情况,统一开展集中整治,对重点污染源要重点整治。从地域整治角度看,重点是城区“禁养区”的规模上养殖户应在规定时间内搬迁或关闭;同时,对小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以就地予以关闭为主,可适当提高补偿标准,以补助在整治中给养殖户造成的损失;对沿河、公路两旁、集镇及人口密集地也都要加大集中整治力度。要重视农药、化肥的使用管理,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基地建设。区农业、农资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全区农药、化肥销售情况的监管,防止高浓度、高剧毒物品流入市场。对“白色”污染物要求谁使用谁清理,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要进一步规范规模化养殖场建设,防止新的污染源出现。我区畜禽养殖已渐成规模,畜禽集中养殖带来的粪便等新的污染源也逐渐开始影响环境。随着新一轮农业生产鼓励政策出台,有些原从事家庭式工业企业主想在畜禽规模化养殖中增加投入,大力发展畜牧业,如前所眼镜模具厂转产为规模上的养猪场,另有一家眼镜加工厂转产为规模上的雉鸡养殖场。为防止因盲目发展而产生新的农业面源污染,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制订畜禽业发展规划,正确处理好畜牧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引导养殖户走规模化养殖、无害化处理的道路,决不能以影响生态环境来发展畜牧业。农业、环保等有关部门要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积极引进新型技术,对畜禽粪便等污染物进行处理,做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对新建的养殖大户,区政府应帮助其落实好养殖场所,规范审批及相关手续,场地必须做到标准、环保,防止新的污染源产生。

(三)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形成整治工作合力。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的思想认识。要统一部署,以街道为单位明确责任,把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任务落实到每村每户;各相关部门要树立为基层服务的理念,密切配合,大力支持整治工作。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严格执法,对“钉子户”和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养殖场、养殖户,加大依法整治和打击力度。要认真研究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和畜禽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第五篇:农业面源污染251

目录

1.定义......................................................1 2.污染现状..................................................1 3.污染类型及危害............................................2

3.1化肥污染及危害......................................2 3.2农药污染及危害......................................2 3.3农膜污染及危害......................................3 3.4禽畜粪便污染及危害..................................3 4.治理措施..................................................4

4.1生物治理............................................4 4.2化学治理............................................4 4.3推行循环利用........................................4 4.4积极进行宣传教育....................................5

I

1.定义

广义的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污染,它是一种常见的面源污染。随着人口数量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农业中施肥量的不断增加,最终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日益加剧。为了缓解农业面源污染的不断恶化,许多有效的措施被应用。为了更好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有必要对目前治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污染现状

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都存在很多问题,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落后很多。所以,在农业生产中,造成的污染很严重,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农业面源污染现在的情况,总体上叫不容乐观,但是污染种类多、分布广,各种类型在不同地区差异是比较大的。在西北干旱地区,由于农膜的大量使用,农膜污染问题、白色污染问题就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而在中东部地区,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再加上特殊的生活气候条件,农药化肥面源污染的问题相对就比较突出;在南方地区,由于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比较高,规模也比较大,相对来讲农业畜禽粪污污染问题就比较突出。

现在我国的化肥农药用量居世界第一,但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5%-20%。而若化肥过量使用就会造成土壤酸化,进而会诱发土壤重金属离子活性的提高。土壤pH值每下降一个单位,重金属镉的活性就会提升100倍,增加骨痛病等疑难病症的患病风险。

另外由于工矿业和城乡生活污染向农业转移排放,导致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下降也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污染类型及危害 3.1化肥污染及危害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分析,近年来世界粮食翻了一番,化肥起了50%的作用。我国在1965~1988年间,化肥施用对农业总产出增长的贡献达4.17%,对土地生产率提高的贡献达41.43%,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达53.89%。而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化肥使用量第一的国家。由于其增产作用明显、使用方便,所以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广泛而又大量的使用化肥,化肥用量不断上升,有机肥用量则随之锐减;而且我国生产力较低,化肥施用不够合理,利用率偏低,大量流失迁移,不仅不利于培肥土壤肥力,还使土壤肥力下降,增加农业成本,而且严重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降低了产品质量。

氮肥的利用率为30%~40%,磷肥的利用率只有10%~15%,钾肥的利用率为40%~60%。化肥的大量使用,特别是氮肥用量过高,使部分化肥随降雨、灌溉和地表径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氮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不仅对大气造成污染,而且对臭氧层起到破坏作用。同时,化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农产品的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尤以化学污染为重。特别是过量施氮,造成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类的食物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

3.2农药污染及危害

据对农药的使用及污染情况调查,当前农药使用品种较多、乱、杂,约有30余个品种,许多被禁止的农药依然在使用,不仅对环境造成损害,而且导致了在食品中的有害残留。我国对农药的依赖性还特别强,其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十分严重。

农药的利用率普遍偏低,绝大部分都低于30%,所以70%以上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中,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喷洒于农作物上,其中只有10%左右药剂附着在作物体上,而大部分喷洒于空气中,施药时部分农药落入土中,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也因风吹雨打渗入土中,大气中农药又降至土壤中,使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及衍生物含量增加,严重污染土壤。土壤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污染了水源。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一定时间内或多或少都有部分残留或超量残留在农作物上,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加,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出口贸易。

3.3农膜污染及危害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地发展,农业种植水平的提高,塑料地膜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农膜污染已成为农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据统计,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吨,残膜率达42%,有近一半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覆膜5年的农田每公顷农膜残留量可达78公斤,目前我国有670万公顷覆盖地膜的农田污染状况日趋严重,成为农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农膜属高分子有机化学聚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而且降解之后产生有害物质,逐年积累,污染土壤,进而对农作物也产生污染。农膜中所含的联苯酚、邻苯二甲酸酯等微量环境荷尔蒙物质也会对农产品带来污染,进而危害人类的健康。绝大部分使用不可降解地膜,在地膜残留严重的地方,农作物减产20%~30%,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残存的农膜碎片日益积累,又没人收集处理,在农村地区随风飘扬,严重污染农村环境。

3.4禽畜粪便污染及危害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各种产业也随之发展壮大。尤其是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但是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环境问题,畜禽粪便及粪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成为当前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根据国家环保部畜禽养殖污染调查显示,全国畜禽粪便排放量逐年增多,其排放的固体废物数量也十分庞大,已经超过了工业的产生量,粪便污水的COD大大超过工业废水鱼生活污水的COD排放量之和。畜禽粪便不经任何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这些畜禽粪便携带大量的大肠杆菌、寄生虫卵等病源微生物和大量的氮、磷等进入江河湖泊,不仅污染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而且导致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更是我国江河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

4.治理措施 4.1生物治理

在农村建立稳定塘,稳定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总称,主要通过菌藻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而且该方法投入少,运行成本低,适合在农村地区开发运用,并且对当地的环境也有一定的美化作用。

4.2化学治理

该方法主要通过向土壤中施加土壤改良剂的方式减少土壤中N、P的流失。改良剂主要包括硫酸亚铁、聚丙烯酰胺(PAM)和生物碳(biochar)等。但是化学措施是否会造成另外的污染还有待研究。

另外就是通过化学研究改善化肥的配方,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多渠开辟有机肥料;改善施肥技术。

4.3推行循环利用

国家应该加强管理,大力推行新型绿色种植,养殖模式;比如桑基鱼塘的养殖模式,“农田水微循环利用”、“稻田养鱼(鸭)”、“猪-沼-果(菜)”等新的模式,还可以技术推进规模经营,以便于对废弃物进行统一的收集处理。这样做既

可以增加产量,还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数量。

4.4积极进行宣传教育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尤其强调对人体的危害,使之认识到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性,从而自发的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另外,现在网络较为发达,可以多选取一些农业面源污染的真实实例进行宣传,让人们有切身的感受;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宣传教育,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农业面源污染

下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减省农生产的调研报告c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减省农生产的调研报告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面源污染

    控制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建议 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确立和认真......

    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

    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 关键词:农业污染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2011年 第3期 发布时间:2011-08-10 许 静1 陈永快1 曹志全1 邹 晖2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干部培训......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定稿)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阜新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张巾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大气等生态......

    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荐)

    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是目前导致水源地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的分析,回顾了模型研究进展,总结了通过调整景观格局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新技术2011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新技术 北京金凌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黄祥雯 2011-08-20 一、中国农业对环境面源污染的现状 “中国使用农业化肥的强度是独一无二的” 多位中外著名专家、学......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建议

    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建议材料之二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产业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县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农药、化肥尤其是氮......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相关建议

    关于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相关建议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农膜残留,造成土壤污染;畜禽养殖业粪便、尿液、污水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水产养殖业鱼类粪便和防治药物......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方案

    XX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方案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扎实打好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战役,改善我乡农村环境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