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通五中校级联动“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大通五中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为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推动有效课堂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全面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我校与西宁山川学校联合开展此次“同课异构”校际联动活动。为确保本次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为了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借鉴“同课异构”这种特殊形式,加强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为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储备思想认知和研究案例。
二、活动目的
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实现高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活动形式
同课异构。“同课异构”要求教师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精心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展示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为其他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经验。
四、活动时间 2013年5月16日
五、活动地点 大通五中
六、参与学科 中小学语文、数学
在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时,要求各教研组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全员参与听课,并认真记录,反馈信息。同时,要求主管领导积极听课,并对学科同课异构活动进行小结。
七、组织领导 1.机构设置
组 长:赵文福 王仁新(山川学校校长)副组长:文国福 高海东
组 员:沈德华 张继芳 李双姐 史朝萍 2.成员分工
(1)校长赵文福、王仁新(山川学校校长)负责“同课异构”活动的宏观指导;(2)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文国福、教务主任沈德华负责同课异构活动的全面统筹安排与协调;
(3)张继芳、史朝萍负责语文同课异构活动的整体工作;李双姐负责数学同课异构活动的整体工作。
(4)各学科教研组组长负责本学科具体活动的协调工作。
八、活动程序
1.5月初制定下发活动方案;
2.5月10日前各校各教研组教研组组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并将教学设计上交各学校;(注:教学设计含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
3.5月16日“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
4.各教研组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后,分教研组开展“同课异构”评课、议课活动(做好研讨记录),研讨活动次日将研讨纪录上交学校;(注:研讨活动纪录含主持人导语、授课教师反思、教师发言、主管领导总结)
八、活动要求
1.我校全体教师应尽可能全程参与本学科所属组别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欢迎跨组听课,若遇课程冲突可自行调课;
2.各教研组活动由教研组长全程负责;
3.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研讨等环节都必须以此为核心;
4.所有教学设计要求精心设计,仔细校对,以便学校存档。
大通五中教务处
2013.5.6
大通五中校级联动“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2013.5.6
第二篇: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荣程中学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体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探究、合作性,有力推动我校“1+2+1”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展示教师风采,学校决定期中考试后在全校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现安排如下:
一、参加对象:全校各年级任课教师
二、活动内容及形式:各年级现行教材下册,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按规定的教学进度安排一个课时(40分钟)。
三、组织形式:
本次活动共安排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本周至下周,准备阶段。
宣传队员并学习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同课异构示范课活动要求、意义和实施方案。人数比较多的备课组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可先安排3人讲课,余下的老师下学期同课异构周活动时再安排。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和总结阶段。
同课异构活动在一周内按时完成,各备课组长做好组织安排和上课记录及评课总结工作。
四、活动要求:
1、各年级备课组长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严格程序,做好听课、评课及总结工作,按时完成此项工作。
2、各参加教师应提前协调,统一内容,从不同侧面进行授课,充分展示个人教学艺术,体现同课异构的精神内涵。
3、各备课组长在网上公布当天上课老师,学校领导进行推门看课。
二○一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职田镇中心小学 “同课异构”赛课活动方案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土壤,本学期我校深入开展赛课比教学活动,其中“比教学”即是从教师的基本素养、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比学习、重研究;比历练、提素养;比师能、促提高。为深入落实“比教学”活动,我校以“同课异构”为主要活动形式。为了把活动开展好,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板书方式等,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同一年级教师“选定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活动步骤
1、选定同一课题。年级组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协同该年级教师共同选定同一课题。
2、个人教学设计。教师潜心研读教材,广泛收集资料,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及学生特点设计可行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实践阶段。以上课、听课、评课、议课形式进行。
4、课后评议。课上完后,由校领导该年级组教师进行集体评议和个体反思,对课的特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5、总结与反思。这一环节由执教教师写教学反思或整理课堂实录,目的是让教师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固定下来,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参与形式
1、本年级组该学科教师全体参与。
2、学科领导力争参与全过程。
四、活动时间:
2015年11月30日---2015年12月7日
五、具体安排:
自2015年11月30日开始。学校将提前一天公示各年级组授课科目、时间、地点。
授课教师课前上交所授课题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后补充教学反思,供评课所用。
听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认真记录听课内容,积极参与评议。
第四篇: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白依拉嘎中学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一、活动思想
“同课异构” 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此次活动旨在提高教学教研水平,促进共同进步,指导教师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及时发现问题、研讨策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研的质量,为创设高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目的
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板书方式等,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同年级教师“选定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活动内容
语文、数学、英语。
四、活动组织
组 长:侯彦波 副组长:陈瑞勋 韩雪松 王江
成 员:潘立学 管庆云 王昌宝
具体负责人:王江
五、活动步骤
1.各学科组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协同该年级教师共同选定同一课题。(教研组长负责)。
2.个人教学设计。执教教师潜心研读教材,广泛收集资料,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及学生特点设计可行的教学设计。3.上课、听课。
4.课后集体评议。课上完后,由教教导处组织集体评议,对课的特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两位教师的课可以分环节对比进行评价)。
5.总结与反思。这一环节由执教教师写教学反思,目的是让教师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案、反思一周内完成电子稿上交教导处)。
六、活动安排
1.时间:5月7日--5月17日无特殊情况讲课节数后当日下午为评课时间。2.评课活动程序:上课教师说课(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等)--听课教师评课(评优点、说不足、谈感想等)--总结。
3.上课教师课前写出课堂教学详案,听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认真记录听课内容,听课后完善听评记录。课堂教学详案、说课材料、评课记录在评课活动结束后立即上交教导处。4.教研组长组织好听课、评课,(同学科的教师必须听课)听课实行签名制,活动效果记录教研组考核。5.其它年级无课教师的必须参加。
白依拉嘎中学 二〇一三年五月
第五篇:同课异构活动方案文档
二年级数学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为了使二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更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推动“高效课堂”范式的构建。数学组2013年第一学期开展教研主题“同课异构”校本研修活动。活动形式如下:
一、开展校内“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1、本学期十月将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2、选定上课年级和上课老师。
3、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构思,并将教学设计送教导处,以便老师集体研课。
4、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后开展“同课异构”研讨活动。课后,每位授课老师要写出教后反思
二、活动要求
1、没有特殊原因,原则上要求全体教师参与本学科的观课和评课。
2、教研组长要积极发动学科教师协助上课教师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工作,如:收集资源、打印教学设计等。
三、安排年级段授课教师。
课后全体数学教师“同课异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