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倒数第一到第二名
孩子从全班倒数第一到第二名
我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全职妈妈,丈夫在国内非知名企业做“高管”,还有一个去年9月份考上市重点中学的儿子。邻居们都非常羡慕我有一个学霸儿子。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我的儿子以前每天只知道打游戏,对学习没有丝毫兴趣,成绩更是在全班垫底。“半期全班倒数第一,你这个妈是怎么当的?”
初二下学期月考后,我就接到了儿子班主任王老师的电话王老师说“你来一趟学校吧,你儿子月考班级倒数第一,还不思进取,你这个妈妈怎么当的?”
对我来说,这个消息就像晴天霹雳,我没有办法承受。儿子晚上回家还趴在床上玩手机,我气更不打一处来。
“你都考全班倒数第一,还有心情玩手机?”我对儿子说,“这些年来,我天天在家伺候你,你爸爸辛辛苦苦赚钱,我们为了谁啊?你还考这么点分数回报我们?”没想到儿子冷漠地看着我,一句话也没说摔门而去。
那一刻,我举得我是一个失败的妈妈,当了这么多年的全职妈妈,却仍没有教好儿子。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像疯了一样,想尽一切办法动员儿子的斗志,想要提高儿子的成绩。课时哦明白时间不等我,短时间提高孩子的成绩是当务之急。
儿子即将进入初三,如果成绩再没有提升,也就等于考不了好的高中,上不了好的大学,我不能毁了孩子的一生,我想:我一定要尽快想到办法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哪怕提高1分也好。
汤世生老师的《超级学习法》的出现,改变了儿子的命运
在寻找能短时间内提高我孩子学习成绩的过程中,偶然在网上看到了汤老师的《超级学习法》,在第一时间给儿子报了免费的网络试听课,并且还报名了后续的精英班课程。让我们欣慰的是,孩子每听完一节课,信心就会倍增,各科成绩也在逐渐提高。去年6月份中考,儿子竟然考了全班第二名,顺利进入了市重点高中。
第二篇:教育案例--从倒数第一到正数第一
从“第一”到“第一”
——教育案例分析
高一刚接班,就发现本届分校学生的分数较以往更低一些,从学生的基本信息上得知,我们班最高分550分,最低分343分,在一个普通班里,竟然有二百多分的差距。而考343分的同学正是小付,经过接触得知他初中三年是练田径的,靠体育进了附中。而正是这位体育生经历了从倒数第一到正数第一。
开学一个月后的运动会上,小付田径上拿了三个第一,在运动场上大家都很羡慕他,我也当面表扬了他,而他自己却说在学习上实在是太丢人了,我并没有很在意。之后的第二天下午放学后,他来找我,说想跟我商量个事,他说他不想练体育了,原因是自己的身高太矮(他身高1.68米),在专业上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他决定放弃,一心抓学习。听了这些之后,面对他这样的学生——中招考试数学33分,我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是否该鼓励。但是,学生有在学习上上进的想法,作为老师肯定是非常高兴的,因为不管他将来做什么,现在的高中学习基础都将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还是鼓励了他,列举了一些实例,告诉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所有的目标都可以达到。
过了一周,他来找我了,看似很痛苦,一脸迷茫的样子。原来是通过这一周的努力,尽管自己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可是还看不到希望,见到的题依然是不会解答,作业题依旧得向同桌寻求帮助才得以完成。这时候的他开始怀疑了,是不是自己的智商有问题,理解能力太差劲了?我立即制止他这样再想下去,我有一个念头,我必须让他重新找到自信,这是前进的原动力。于是,我帮他做了一个分析:对于中招35分的数学成绩而言,意味着初中数学几乎没学,要想把高一的数学学通,这样的难度非常大,也需要惊人的毅力,但作为体育生的你而言,毅力你是具备的,接着就是学习方法问题。我还帮他举了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试图让他觉得进步比他想象的要简单。他当时
还提出一个很头疼的问题,觉得学习太枯燥了,怕自己坚持不下去,我想了想,给他提了一个建议:利用同伴互助的方法,比如业余时间和班上的成绩较好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等等,他好像较有信心的走了。我立刻觉察到了孩子的认真劲,给他父母打了个电话,建议他们经常与孩子沟通,一同鼓励他,给他自信。
一个月过去了,经过了一次月考,让我震惊了,他从52名考到了27名,我在班里表扬了他,同学们的掌声更让他信心十足。成绩出来的当天下午,他就很兴奋的来找我,好像要与我一同分享。到这个时候我发现他已经很有自信,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学习中也尝到了甜头,而且劲头十足的样子。他把他自己的学习方法讲给我听,让我帮他分析如何更有效、高效的学习,我们有谈了一个多小时,他很高兴地走了。
这一学期期末考试,他考到了班级12名。过年的时候,他给我打电话拜年,说非常感谢老师,还告诉我寒假他在上一个补习班。我心里很高兴,为他的执着,为他的毅力。
第二学期一开学,我就利用一次班会让他做了一个学习经验报告会,同学们听的都很认真,他也很谦虚的感谢了好多同学。那时候,他哭了。我知道他取得这样成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看到了榜样的力量。在第二学期的期中考试,他取得了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数学也考到了134分。
通过这个学生的例子,我想说明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只要自己肯挖掘,就会不断进步!还要强调一点:学习不是苦差事,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就会发现“学习,是一块馍,越嚼就越能品出它的香味来。”这一切都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经验。同时,总结一下学习方法:
一、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目标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尤其如此。目的越明确,2
学习积极性就越高;目标越宏伟,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学习意志就越坚强。目标有大目标,小目标,有远期的,也有近期的,小到一节课,大到一生的志向都属于此范畴。小目标要从属于大目标,近期目标要为远期目标做铺垫。确定学习目标要根据一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不利于意志的培养,太高不仅不利于目标的实现,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二、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手段。首先要有来年搞好的记忆习惯。不论是哪门学科都有背诵的任务,要求背诵的必须背诵,以形成习惯。再就是根据遗忘规律去记忆,及时的重现,勤复习、多复习。当天的内容当天复习,本周的功课周复习,一月还有小复习,考前再做总复习,这样学习才记忆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三、抓好学习环节的关键
学习可分为四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每个环节都有其特点,也有其关键。预习:预习要养成习惯,习惯很重要,既然是习惯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预习要找难点,找难点的目的是就是要攻破它,这是预习的关键。这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一个人的能力,更会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听课:听课是学习时最重要的环节,会听课意味着会抓重点,能理解老师的意图。复习:复习要摸规律,复习的目的是把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掌握,以便摸清其内在规律,在运用中举一反三。作业:作业要独立完成,典型的内容要反复练习,这样才能形成技能技巧。
四、及时做好笔记与作业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好笔记不是全记,不是漏记,不能只听不记,更不能只记不听。可以记在课本上、教学内容附近,这样记录的内容不易丢失,又易和教学内容相联系,既实用,又利于今后复习。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习的知识。多数 3
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不复习就急于做作业,这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做作业前首先阅读一遍课本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对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这样做等于及时地复习了一遍,然后再做作业,既快速又能保证作业质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五、交叉学习效果好
不少同学在读书学习时,长时间单一的学习同一内容,表面上看时间用了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
脑卫生学者告诉我们,人的大脑皮层细胞是有分工的,学习不同学科的内容回引起不同部分的兴奋。大脑长久接受同一类信息刺激,使某一部位长久兴奋,就容易产生疲劳,降低学习效率。若及时转换学习内容,合理调节“兴奋灶”,就可以避免大脑某一兴奋区长时间过于紧张,使别的部位出现新的兴奋区。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可交叉阅读内容差别较大的不同书籍。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各门学科交替进行,特别是文理交替。学完语文做物理,读完政治写数学……学习之余,若做一些文体活动,或干点家务活,可以使大脑原有的兴奋区得到调节。这样,既能缓解疲劳,又能开阔知识视野,从而延长连续阅读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这是本人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不足之处,望各位批评指正。
第三篇: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
第一次看到《从一到无穷大》这本书,因为有趣的书名,我饶有兴趣地翻了一下,就敬而远之——直觉是一本高深枯燥的学术著作。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重新捧起这本书,在可笑的贵族故事吸引下,我津津有味地读了下去。尽管很多内容并没有读懂,但书中无处不在的思考依然让我感到震撼,引发了自己的一些反思。
《从一到无穷大》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乔治·伽莫夫的代表科普作品。这本书总共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做做数字游戏、空间、时间与爱因斯坦,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包括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学等多方面的当时最前沿、现在也不过时的知识。这部优秀的科普著作,乔治·伽莫夫不仅以通俗的语言、浅显有趣的例子准确清晰地讲述了科学真理以及真理之间的联系,更在轻松乐观的语调中从入门的“一”开始,引领着人向纵深的“无穷大”去努力,领略科学的“无穷大”、世界的“无穷大”的壮美和人类的方法与潜力“无穷大”,处处闪现着人文精神的光华。
“大数”这一部分最让我着迷。作者在一串真实的故事中,不断追问、思考、并阐释 “数有多大”“无穷大是什么”、“无穷大的数能比较大小吗”,让人豁然开朗:原来这些都不是可笑的问题!原来这些问题可以这样来分析和解决!在看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无穷大的数的大小时,我想起小学数学一年级中的“一一对应”,老师们已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体验这一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而在抽象这种思考方法的过程中站位仍需再高一些,做更多的引导,开阔学生们的思路,让学生们在体验、追问、探索中开始对这一方法的认识、理解、运用。
这种追问与思考在“质数与哥德巴赫猜想”一节中,除了更加明晰的知识阐释,也更多的显示出人文的气息:快乐而坚持的态度;时而循序渐进、时而又另辟蹊径的方法;严谨细致的风格以及“世界很大 我还渺小”的理念。
读及此处,想起了自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也是应该以快乐而坚持的态度,从最基础的小事做起,面对问题从不同角度着手看、想、做,摒弃自大,不安于现状止步不前,勇于追问与思考,敢于打破常规,在更大的空间去尝试,我们也会有自己的“无穷大”潜能!
第四篇:从一到无穷大读书笔记(范文)
从一到无穷大读书笔记
作者这本《从一到无穷大》被定义是“通才教育”的科普书。全书以生动的语言着重介绍了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收集的从一到无穷大个人读书笔记,仅供参考!
从一到无穷大读书笔记
前些天,和人讨论寒假读书的时候,她和我抱怨说,书中每个汉字都认识,但放在一起就是不懂什么意思。一朋友拍案说道,这不就是我读SCI文章的状态吗,每个英文单词都认识,但TMD就不知道文章在讲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其一是,英文书籍的中译本假如质量不佳,那么阅读体验就会糟糕得不想形容,其二是,现在的科学论文只能是该领域的研究者才能读懂,对于门外汉来说,与天书无异。然而我今天说的这本书,恰好这两点都不符合。
《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的作者是G·伽莫夫,是吴伯泽先生在原译者暴永宁先生1988年版本上校正付印的,吴伯泽从1956年开始从事翻译工作,共发表译作约500万字。这保证的中译本文字的质量。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提到的科学著作指的是类似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并不是指现在的各种期刊。当时的科学著作都是给门外汉写的,这类书籍既能给他们领域的专家阅读,也适合一般读者或门外汉。
如今的科学论文越来越专业,受众越来越窄。交流越来越专业,促进科学的进展,但这确实给想了解某一领域的人来说,提高了门槛。但《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便是这样一本属于“通才教育”的科普书。
书籍本身讨论了人类所认识的微观世界(比如基本粒子)和宏观世界(比如宇宙),用有趣的比喻阐述爱因斯坦的时空论和四维空间结构。在看到阐述四维空间结构的章节的时候,我想起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一些疯子的想法,他们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是也是由于读了这部书的原因呢?
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虽然这本书的很多内容在之前的教育中都有接触,很多的知识都在高中甚至初中的教育中被普及,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这本1946年出版的书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如今都充满生命力,即便都了解这些知识,但书本身幽默的语言风格也会让人爱不释手。
他告诉你什么是费马定理,告诉你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为什么说陈景润证明了“1+2”。他会向你展示1寸长的线段也好,1尺长的线段也好,1里长的线段也好,上面的点数都是相同的。甚至平面上所有的点数和线段上的点数都相同。在无穷大的世界里,部分可能等于全部。
这本书并不仅仅是数学,里面也有物理。里面有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谓的重力其实便是时空扭曲的产物,宇宙的边界是怎样的,时空的扭曲怎么证明。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怎么转化?光速不变的意义又是如何,^8这样一个常数怎么成为沟通时间和空间的桥梁。
不仅仅是在宏观的宇宙,四维的空间。在微观世界,原子的结构只是简单得像太阳系一样的吗?电子有着固定的轨道吗?基本粒子中除了质子、中子和电子之外,还有中微子,这个你知道吗?你会相信中微子我们无法捕捉它,只能通过能量的变化估计他的存在,也许他像一个子弹穿过你的身体,而你却没有任何的感知。
虽然我们都知道原子弹氢弹,知道核电。但是中子碰撞的链式反应,甚至核裂变的具体流程很难理解,但这本书却做到了。这是一本告诉你科学是什么的书,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的知识在更新换代,但人对自然的认识是阶梯状的,否定之否定的认识世界,在这本书上,你可以感知人们认识世界的历程。
虽然书是作者于1946年写的,距今也已经71年的时间,但是却始终保持着生命力,仍然是了解这个美丽世界的敲门砖。
从一到无穷大读书笔记
太太最近在家收拾书房,把老纪平时杂乱无章随处乱放的书归位,于是让老纪发现了很多过去读过又很长时间不见的老朋友,于是有了今天推荐的这本《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
这本书是对老纪影响最大的科普书,也是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普经典名著,1970年代末出中文版后基本上启蒙和影响了一代一代一代的中国人。
作者乔治·伽莫夫是世界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与勒梅特一起最早提出了天体物理学的“大爆炸”理论,还首先提出了生物学的“遗传密码”理论,对老纪来说最重要的他是很牛的科普作家,他正式出版的25部著作中有18部是科普作品。
这本书能让老纪读下去并且受益终生,是因为他的语言很生动(也许是翻译的功劳,这本书的翻译很牛的),把一件件很复杂很高级的事讲得很浅显易懂又有趣,真是大师就讲平常话。他在书中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包括数学知识、相对论、四维时空结构,以及微观和宏观世界。
说老实话,我一直认为这本书很容易读很容易懂,所以我经常推荐给一些上7-12年级的小朋友读,他们读后都说痛快,并痛恨其他书的作者,呵呵
老纪发起了“贰万书院”,也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文明的阅读与行走,欢迎大家加入:回复DS+姓名+居住地+学校+工作
从一到无穷大读书笔记
本月的读书推荐,是一本写给12岁以上小朋友的科普读物《从一到无穷大》。读这本书已经很久了,对我个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切实感受到枯燥的基础理论的美好,诚心诚意的觉得那些理论漂亮的很,尤其觉得那些公式美得一塌糊涂.....这本书是被我列为“必须给自己小孩反复看的书籍”之一,让我们一起看看别的读者的感受。
对于我这种伪的科学爱好者(一定要区别于伪科学的爱好者),公式啊数据啊统统不重要,看过就忘。甚至是那些被感叹过的理论本身,最终能够记下的也是异数。长存心中的,想要在书中寻找的,只是科学自己的美。我是诚心诚意的觉得那些理论漂亮的很,是真的让人惊叹的漂亮。(或者是,这就是真相的单纯的美?)(亦或者,我就是一买椟还珠叶公好龙的典型?)
一手拿书,一手拿笔。方便随时在书的空白处写在诸如“呃,扭曲的世界,扭扭”或者“果然是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之类要打上个人烙印的评语,不过后面的那句后来又划掉了,想想看还是有问题,应该是上天一天地上一年才对嘛。。这个动态是要突出滴。。呆在天上不动的话,时间也是不会变慢的吧。。划下大大小小的感叹号,以及就着原图画出奇怪的线条。似乎很久没有这样读过书了,看完一页想一想。
四维正方体在三维平面上的投影。。还有苹果变面包圈。。呃。。建议有老年痴呆趋势的各位可以参考一下,做做脑力练习。。
爱因斯坦,Einstein,哪里是一块石头,此乃神人也。。
宇宙的年龄,这本书上标注的才只有50亿岁,可现在大家承认的至少也有130亿岁了吧。果然,探索无极限。。
看到宇宙的形状的时候,很不满意那。一般大家都认为宇宙是有限而无边界的,这样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曲率为正,就好像球形或者银河系那样的扁平形状;另外一类的曲率则为负,比如说马鞍形。可是,为什么算出来的宇宙形状的曲率应该为正呢。。我多么多么的希望我们的大宇宙能够是个马鞍形阿。那么,我就可以想象一张巨大的飞毯,而我们就住在这张魔毯的内部。。如此以来,甚好甚好。
书的语言平实幽默,作者直白又可爱。好像前言说的,读起来好像侦探小说,是可以一口气读下去的书。涉及的范围很广(第一章是数论,第二章是相对论,第三章是微观世界,第四章是宏观世界),很好懂,绝不会拒人千里之外。重要的是,翻译好。天晓得我是一个多么讨厌读外国小说的人,翻译过来的的中文怎么读怎么不像中文。可是这本书不是,读起来很流畅。
自己觉得这本书若是能跟着想过来会比较有乐趣。原来学高数还是有点用的啊,帮助理解了很多,比如说虚数之类几何意义啥的,若是高中的时候看来,估计八成是理解不了的。看到评语里面很多人说是中学时候念到的这本书,然后影响颇大受益终生。呃,人和人果然还是有差距的。。不过我自己也好奇,如果是我中学的时候念到这样妙趣横生的书,或者是别闹了费曼先生,我会不会也心动的走上理科的光芒大道。。或者能更确切的说物理。。
吸引人的还有科学里的人文色彩。思辩的很。
重要的(也许是最重要的)还有阅读时候的快感。作为一个标准的文科生,边看边想,再研究研究图,居然就懂了,或者自以为懂了。觉得自己居然有点懂相对论,对于量子力学也可以发表发表点意见,这个感觉不错,被科普的感觉真好。(虽然能记得多久是个大问号。)
如果以后有个女儿,我是多么多么的想要她学理科啊(不过好像又舍不得让她那么辛苦。。)
要把这本书存留起来,毒害将来可能会有的小朋友。从一到无穷大读书笔记
大学时代的一个周末,在南昌市逛书店的时候,有一本叫《有用的0和1》的小册子吸引住我,在另一个书屋,我又看到了一本书,叫《从一到无穷大》。我觉得这两本书记录的东西有某种必然联系,所以就买了它们。伴随我在念大二的时候,一直用物理的方法思考计算机汇编语言和算法语言,认定0和1两个数字及其组合奥妙无穷,应用在计算领域,必然会对世界产深远的影响。我在思考,我们自身的一切和0、1又有什么关系……
读过《有用的0和1》这本小册子,我翻开了《从一到无穷大》这本书的目录,全书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做做数学游戏,空间、时间与爱因斯坦,微观世界,宏观世界。这个目录给我的感觉就是范围好大。它不仅要研究数学的问题,还有物理的,甚至是生物的知识。以前读《十万个为什么》,是给我们解读世界万物秘密的科普书。而读《从一到无穷大》这本书时,我觉得它是一本有点高深莫测的学术性科普著作,这本著作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称这本书启迪了无数年轻人的科学梦想。该书作者是俄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乔治.盖莫夫,一位卓越的理论物理学家、天体物理学家。他非常重视普及科学知识的工作,除了经常为《美国科学家》、《今日物理学》和《科学的美国人》等杂志撰稿外,还写下了二十多本出色的科普作品。
作者这本《从一到无穷大》被定义是“通才教育”的科普书。全书以生动的语言着重介绍了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如,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等)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同时也涉及了一些较为深奥的领域,例如虚数的概念与应用、“最纯粹的理论数学”数论等等,作者用详细而具体的解法向我们展示了数学的深邃与奇妙,并在无形中清楚呈现了虚数的实际运用时空相对性等等。看了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在这本书里面你学到的不只是数学知识或者物理知识,你在这本书所得到的知识是全方位的,你可以涉猎到天文学、地质学等等。这本书会让你全方位的知识面得到扩充。有的人觉得数学和物理是最难学的,也是最难懂的,但是当你阅读这本书时,就会发现原来这些讨厌的数学公式和难以理解的物理原理其实是那么有趣的故事。
《从一到无穷大》这本书被誉为是“影响一代人的一本书”,这句话并不夸张。一本科普书籍能到现在,这个知识充斥了的信息化世界还依然为人津津乐道,经久不衰,那肯定是有它的魅力所在的。它里面不仅有生活实际的例子,也有关于数学、物理等知识的解释,从中我们不仅能学到这些知识,而且还会发现原来这些知识都在我们的身边。它的魅力可能就在于这本书的内容不仅是知识的还是生活的,两者融洽的结合在一起就能更加吸引读者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第五篇:从一到无穷大 读后感
科学中的事实与臆测
——读《从1到∞》有感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两个贵族决定做计数游戏――谁说出的数字大谁赢。
“好”一个贵族说,“你先说吧!”
另一个绞尽脑汁想了好几分钟,最后说出了他所想到的最大数字:“三”。现在轮到第一个动脑筋了。苦思冥想了一刻钟以后,他表示弃权说:“你赢啦!”
这两个贵族的智力当然是不很发达的。再说,这很可能是一个挖苦人的故事而已。然而,如果上述对话是发生在原始部族中,这个故事大概就完全可信了。
以上是《从1到∞》这本科普书的开头,有趣吧?
该书作者是俄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乔治.盖莫夫,一位卓越的理论物理学家、天体物理学家。他非常重视普及科学知识的工作,除了经常为《美国科学家》、《今日物理学》和《科学的美国人》等杂志撰稿外,还写下了二十多本出色的科普作品。
这本书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书中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如,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等)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同时也涉及了一些较为深奥的领域,例如虚数的概念与应用、“最纯粹的理论数学”数论等等,作者用详细而具体的解法向我们展示了数学的深邃与奇妙,并在无形中清楚呈现了虚数的实际运用时空相对性等等。
本书谢雨1978年,有些理论稍显落后,例如宇宙的年龄等等概念的模糊,但是这并不是说本书不是经典,只要结合其他学术性较强的读物来阅读,读者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七年级八班
周千叶
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