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断提升涉诉矛盾纠纷集中化解工作成效4
凝聚各方合力 积极能动作为
不断提升涉诉矛盾纠纷集中化解工作成效
**市人民法院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全省法院涉诉矛盾纠纷集中化解工作深化年动员大会暨涉诉信访工作会议之后,我们及时召开了党组会贯彻会议精神,研究各项工作举措,明确以“社会管理创新”活动为抓手,以工作项目推进为载体,以矛盾纠纷源头防治为先导,以联动化解为依托,以清理积案为保障,努力实现“一保二升三降”工作目标,即保持重点涉诉信访案件化解率100%,一审服判息诉率、民事案件调撤率同比上升,初信初访总量、申诉申请再审率、民事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同比显著下降,全力推动涉诉矛盾纠纷集中化解工作上新台阶。
一、准确把势定位,切实增强集中化解工作的责任意识近年来,**法院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案件的审理周期过长,导致当事人诉求得不到及时回应;民事案件自动履行率不高,导致案结事不了;消解执行积案的长效机制尚未发挥应有作用,清积案工作任务艰巨。
六年来,**法院受理的案件总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且群体性、敏感性矛盾纠纷屡屡发生。与此同时,六年来有**名法官退休、离职,招录的新干警短期内尚不能形成战斗力,案多人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当前,**经济社会呈跨越式发 展态势,这必然会导致**进入一个新的矛盾纠纷多发期:劳动争议、建设工程合同、征地拆迁等纠纷数量进一步上升。**法院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对此,我们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落实上级法院各项工作要求,全力在涉诉矛盾纠纷集中化解工作的深化上下工夫、花气力、出成效。
二、立足审判职能,不断强化集中化解工作的各项举措 一是围绕信息研判,更加突出矛盾纠纷源头防治。进一步深化“和谐乡镇、和谐社区”共建活动。目前,我们已完成全市两区三园、12个乡镇、200余个村居的结对共建。我们将充分利用共建活动建强人民调解员网络,广泛收集重大涉诉矛盾纠纷的信息,确保法院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发生态势,指导镇、村等民调组织开展调处工作,切实把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强化群体性、敏感性矛盾纠纷的立案预警机制。加强立案研判,准确分析个案背后可能存在的群体性诉讼或司法难以解决的重大矛盾纠纷,切实做到矛盾性质、规模、处理难易程度等分得清、把得准、控得住、处得顺。进一步加强入企法律宣传力度。针对劳动争议、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多发难处理的现状,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以法院为主,与劳动保障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协作开展劳动、建设工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讲活动。我们将采取分片划区、巡回宣讲的方法,确保在5月底前完成首轮宣讲任务。同时与工商部门联动,将新设企业及时纳入宣传范围。通过上述宣传教育活动,力争使上述 两类纠纷明显减少。进一步强化司法建议工作。在涉及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谐稳定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领域,不断拓展司法建议的广度和深度,全力提升司法建议工作的实效性。当前,重点深入调研行政机关新拆迁条例的适用情况,为政府拆迁工作程序、补偿方案的制定建言献策,全力消解因政策因素等形成的拆迁纠纷。
二是围绕诉调对接,更加注重常态机制健全完善。进一步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充实审判力量、丰富工作内容、规范工作流程、扩张中心功能。强化诉前调解和速裁工作,进一步完善流程衔接,提升繁简分流的准确度,努力确保60%以上的简单民事案件能在诉前环节得到妥善处理。抓好调解志愿者库建设,依托老干部党支部,积极动员本院热心公益、富有余力的离退休老法官参加调解志愿者队伍,在各镇乡、园区、街道安排至少一名离退休老法官调解志愿者,与挂钩法官、街道居委会协调联动,做好矛盾纠纷的信息收集、调解工作,重点要在物业管理纠纷的调解工作上有重大突破。
三是围绕基层优势,更加彰显人民法庭职能发挥。进一步优化法庭布局,优化法庭审判资源配臵,增强法庭一线工作力量,进一步完善人民法庭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机制,确保70%以上的民事纠纷化解在法庭。挑选群众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法官组成巡回审判组,在全市**个镇乡、两区三园中分片开展巡回审判活动,切实做到巡回审判工作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惠及百姓。
四是围绕积案清理,更加确保审判态势良性运行。强势 推进长期未结案件清理工作,分类逐案建立积案台帐,一案一策,建立积案清理进度周、旬、月通报制度。继续清理执行积案,坚持领导包案、交叉换执、重大案件党委政府牵头协调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努力推动清积案工作更加深入开展。进一步深化信访制度建设,突出重点,加大力度,着力在实效上求突破。整合信访救助基金、执行救助基金和刑事被害人救助基金,增大基金规模、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切实发挥救助基金在解决群众困难、促使息诉罢访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组织领导,全力确保集中化解工作取得实效 深化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分解,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涉诉矛盾纠纷集中化解工作深化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一是进一步强化院庭长的审判管理职责。发挥审管部门的统筹扎口管理职能,在消减积案存量的同时,着力控制矛盾纠纷增量,形成新老案件审理的动态平衡。二是建立详细的目标责任制度。我们将对每项重点工作研究制定目标措施,提出工作要求,明确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三是严格执行考评规定。严格落实上级法院的考评制度,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奖励、问责范围,充分发挥考评的导向作用。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涉诉矛盾纠纷集中化解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目标一致、内容贯通,相互促进。因此,我们将凝聚更广的共识、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实做到两项工作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全力确保两项工作获得佳绩,为全市基本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第二篇:解读江苏法院化解涉诉矛盾纠纷工作
解读江苏法院化解涉诉矛盾纠纷工作
王明新 娄银生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上,对江苏提出了“六个着力推进”的殷切希望。其中“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着力推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如何运用司法职能,能动化解涉诉矛盾纠纷,“着力推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对于江苏法院而言,既是时代的命题、发展的难题,更是现实的能动司法的课题。
调研决策先行:强化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针对性
两会刚闭幕,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驱车200多公里,来到170万人口的大县沭阳,就深入推进涉诉矛盾纠纷化解等三项重点工作进行调研,听取了当地经济主管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此后,江苏高院党组成员带领四个工作组,分赴全省13个省辖市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各地法院开展三项重点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情况。在迅即形成四个调研报告后,江苏高院对涉诉矛盾纠纷工作的措施、成效以及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制定了“以抓源头、清积案、强基层、提能力、建机制为重点,打一场化解涉诉矛盾纠纷的攻坚战,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总方案。
省高院做表率,南京、无锡、盐城、宿迁、扬州、泰州等中院紧紧跟上,分别就涉及当地经济重大项目、涉房屋拆迁刑事、涉建设工程商事等纠纷案件的审理开展专题调研。常州中院《关于当前社会涉诉矛盾纠纷的排查分析报告》,市委书记范燕青的评价是“近年来所看到的最好的一份报告”。扬州中院关于社会上少数人借“民工荒”要挟企业的报告,受到中央领导***、张德江同志的关注。今年10月中旬,江苏高院又制定出台了《关于为促进我省中小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的22条司法措施,时任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均给予了高度肯定。
源头突出预防:抓住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主动权
2010年,被称为中国经济最复杂的一年。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前三季地区生产总值约29700亿元,增长14.1%左右,居全国第二;全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0亿元,发明专利申请量、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一。这组数据,不仅诠释了江苏正迎来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增长时代”,还验证了培育与发展新兴产业是基于省情特点的根本出路。
正是这一决策,江苏赢得了高速发展的产业集群与创新高地。记者岁末步入泰州“中国医药城”,生机勃发的景象令人振奋。“到„十二五‟末,这里1000个国际化成果落地,1000家企业入驻,1000名高端人才入户,1000亿人民币销售。”聊到这些,泰州海陵法院院长朱建华面露的不仅是自豪,还有责任的凝重。今年4月,海陵法院与行政机关共同调研的《关于泰州市经济开发区、医药城行政案件审理情况及解决司法难题的建议》报到市委;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苏州市委作出建设“三城三区”重大战略抉择后,苏州法院行政庭条线法官及时在“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和“苏州西部生态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地设立法律服务工作站(点),积极预防矛盾,掌握化解纠纷的时机。
看苏北、走苏中、访苏南,“能动化解,服务转型”、“风险评估,源头防范”,是记者连日来在各地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关键词:全省各级法院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牢牢抓住了源头预防这一工作重点的主动权。
共建共享,和谐可期。今年3月底,江苏高院召开了全省法院和谐共建现场推进会,《全省法院涉诉矛盾纠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为“正常、较高、严重”三个等级。各地法院普遍开展了和谐共建活动,组织广大法官及时了解涉诉矛盾新趋势、新特点,建立健全与地方党委、政府、企业等矛盾纠纷预防、发现、沟通、建议、调处、稳控等联动机制。南通法官参与《南通家纺版权保护情况的报告》获得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确认,将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运用。江苏各级法院组织广大法官深入企业了解司法需求,加强和改进司法应对工作,发送司法建议2278件。
改革创新推进:增添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驱动力
“要用司法改革的成果来推动和保障三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完成。”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部署今年工作时提出的要求。沿着这条路径,记者清晰记得今年以来采访过的:南京中院“执行联动威慑机制”,获江苏省政法工作创新奖;如皋法院化解行政争议“2+X”模式,获南通市政法工作创新奖;海陵法院“民事速裁程序”和“审前司法鉴定”,获泰州市政法工作创新奖;苏州金阊法院交通事故巡回审判方式获机关效能建设创新成果奖;徐州鼓楼法院“更生人”法企共建基地,被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批示为“全市重大司法创新成果”等。
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作为东部沿海地区,江苏发展速度快,司法遇到问题早,解放思想、攻坚克难意识尤为关键。江苏高院党组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围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加大了司法改革工作力度,将零散做法系统化,将有效措施规范化,将具体实践理性化。通过梳理总结、系统整合和深化提升,全省法院初步形成一套规范、完备的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体制与机制,在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诉讼程序、审判管理工作、司法为民机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审判管理工作机制、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量刑规范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等司法改革在全国法院产生积极广泛影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江苏高院在着力建立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审判管理新机制中,强化考核考评工作,形成了“1+7”的量化考评体系。常州、徐州、连云港、镇江等地法院结合实际,普遍制定了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淮安金湖、南通港闸、镇江润州、盐城盐都、苏州工业园区、连云港新浦、徐州鼓楼、无锡滨湖等基层法院在矛盾纠纷预防、沟通、调处、稳控等方面,建立健全责任分解和责任督查机制,形成了化解工作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的格局。
2010年,作为江苏高院确定的“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年”,全省法院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制度体系初步形成,成效凸显。据该院审管办提供的数据显示:1到11月,全省法院开展诉前调解案件116710件,成功率83.71%;新收民事一审案件数量同比减少6.85%,近五年来首次呈现负增长;化解涉诉信访案件8295件,化解率为98.67%,重点涉诉信访案件息诉率为99.06%;新收各类二审案件41053件,同比下降2.97%;全省法院涉诉信访数量同比下降17.21%。
第三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按照“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原则,全面掌握、解决本区域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把防范矛盾发生和维护群众利益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就是要突出“一个重点”——重点抓好经济领域矛盾纠纷或因金融危机引发的新型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实现“五个减少”——群体越级集体上访减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减少,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减少,民转刑特别是重大恶性案件减少,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纠纷减少。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几条策略:
一、要全方位提高群众素质。稳定社会秩序必须在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素质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国情和政策教育,使广大群众自觉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二是加强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使群众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能够比较理智地思考和处理问题,改变落后的观念和思维模式;三是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消除“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做到知法守法。
二、要努力增强工作超前性。各基层单位要坚持重大矛盾纠纷信息日报制,健全基层信息网络,确定责任人,做好记录,认真分析筛选,发现掌握矛盾苗头动向,及时上报并采取切实措施防止矛盾激化,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和建议。具体要做到“四个到位”:早动手,组织领导到位;早动员,宣传防控到位;早摸排,问题梳理排查到位;早安排,措施责任到位。
三、要全力打造排调长效机制。一是实行包案调处责任到人,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四定”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三包”即包调查、包处理、包结案,确保各类矛盾纠纷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二是充分发挥仲裁、监察和信访办职能作用和优势,建立“信访、仲裁、监察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处理机制。三是坚持排查和调处相结合的机制。在排查化解工作中,坚持排查和调处工作同步进行不脱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要不断创新调处化解方式。改革引发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信访工作方式、方法必须迅速转变,强化法律、思想政治工作在调处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提倡运用法律手段调解、疏导,消除不安定因素。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把情况摸清,把道理说透,把情绪理顺,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把矛盾彻底化解。同时,注意疏通民意表达渠道, 完善社会宣泄机制。
五、要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关系。解决矛盾的一个重要出路就是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群众增收,同时尽量缩小群体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等,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解决社会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存在的生存危机,避免因利益结构失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可能引起社会震动的改革,一定要有保障和缓冲机制,以减少改革的阵痛和负效应。必须严格按照“区分性质、把握时机、严格依法、冷静稳妥”的基本要求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对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多做疏导、化解、劝阻工作;对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反动分子以及严重违法犯罪分子要坚决、果断、适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发展是主题,稳定是前提,没有和谐民主的优良环境,建设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了根基。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维护社会安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每一个人都应当承担一份责任、尽一份义务。
第四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
一、定期对辖区内的各种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进行排查,村(队)每周排查一次,乡(镇)场每月排查一次。重大政治活动期间、重要节庆日等敏感时期开展集中排查。
二、坚持经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随时了解、发现,掌握各种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
三、对各村(队)上报的排查情况,要逐案登记造册,建立台账,进行汇总,定期报送市信访领导小组和有关领导。
四、对各村(队)、单位上报的信访信息要及时报乡(镇)场领导或向市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
五、定期对排查出对重大社会矛盾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等不稳定因素进行集中交办,并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化解处理。
六、矛盾纠纷排查处理要有文字纪录,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档案齐备、有据可查。
第五篇:关于2012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瓦发(2012)18号
中共劳山乡委员会
关于2012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安 排 意 见
各支部、调委会:
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疏导群众情绪,切实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全镇的和谐稳定,根据县镇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全镇2012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关注民生,疏导群众情绪,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作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工作,切实加强社
会管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和谐瓦子街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严格落实对重点人员和特殊人群的“五包责任”措施,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实现各类上访大幅下降,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发案大幅下降,防止暴力恶性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领导机构
为切实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把工作做实、做细。我镇成立了由分管司法行政工作领导为组长,司法所所长为副组长,公安、综治、信访、民政、妇联及各调委会主任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
四、工作要求
我镇实行分管领导主要抓,司法业务人员具体抓,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矛盾纠纷排查队调处化解的方法逐村进行全面排查化解,对群众因生活困难、邻里矛盾、经济纠纷、交通肇事、重复上访、涉法涉诉等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为重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排查,尤其是认真排查影响学校的突出问题和事故隐患。要把长期缠访闹访人员、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以及对社会不满人员、吸毒人员等高危人员坚登记造册,严格实行监控措施,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预警在前、调解优先,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深入基层、进村入户,特别是到困难群众多,矛盾问题复杂、工作难度大的地方,从群众最关注、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入手,认真细致的在全镇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时疏导群众情绪,化解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防止矛盾升级激化,特别是要对高危人群做好稳控工作。尽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对难以化解的及时上报主管领导。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