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2011学年辅导员工作交流发言稿—吴翠环
心怀大爱做小事,小事也能成大事
——2010—2011学年辅导员工作交流发言稿
基础学院 辅导员 吴翠环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要交流的主题是:师生之间如何架起爱的桥梁。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煽情,但是在杭州湾,对于基础学院的辅导员们,这句话具有特殊的意义。7月的回本部搬迁,让我们提前有了毕业师生分别的感觉,一声声招呼:老师,本部见,让我们心绪起伏不平,既有分别的不舍,又有送走他们之后的牵挂。临别时不少学生通过短信、电话或QQ的形式跟辅导员告别,情真意切,让所有辅导员都认为前期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他们是懂事的孩子。有的学生在自己的QQ空间里写道:我没有想到我竟然会留恋杭州湾,没有想到我也会对这个学校产生感情,这段话让我们感慨万千。这与他们报到之初的排斥和不适应反差多大啊。
作为我校大一的专职辅导员,在杭州湾这片希望的土地上,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打破了常规,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在称呼上,我们大一的孩子更愿意称呼自己的辅导员为哥哥姐姐,所以我们这里有凯哥、剑哥、安哥、康哥、张姐等,有时他们还别出心裁的“使坏”,喊出赵老板、康师傅、安锅的称呼,辅导员们喊学生,也很少直呼其名,或是省却他们的姓,或是称之为小马、小白等。我们何老师在这里有个人人耳熟能详的称呼:何妈妈,所以杭州湾的辅导员和学生们组合起来是一个充满浓浓亲情的大家庭。
基础学院的辅导员们都普遍非常年轻,与生俱来带有这个年纪的特性,比如有时我们也想偷懒、也会孩子气,有时也渴望安慰,所以在管理和教育这帮孩子们时,彼此理解,相互体谅显得很重要。在学生纠结的某一时刻,我们送去的一点安慰让他们觉得很温暖,而在我们心烦气躁的时候,来自他们的理解和尊重,给我们带来的欣喜和感动一点也不比前者少。
说了这么多,再重新回到我们的主题,师生之间究竟如何架起爱的桥梁呢?这座桥的架构肯定是不能强建强拆的,它必然是以沟通、理解为基石,以爱为混凝土精心打造和维护的。在即将过去的一年的辅导员生涯里,我们有过磕磕碰碰,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我们有过酸甜苦辣,但是,此刻回首过去,所有的辅导员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们在爱生、爱校这方面是称职的,在培养学生爱师、爱学校、爱国家方面是积极有效的。一直以来,我们秉承如下的工作原则:
一、设身处地,角色互换。
做学生思政工作,只有从学生角度出发,说出的话、作出的行为才可能为学生所真正接受。如果不顾90后大学生的个性心理,机械地执行规章制度管住的只能是学生的手脚,管不住他们的心,也易造成学生不服管理、抵触教师的现象。对此,尊重90后大学生的个性心理,遇有违纪,详细调查了解事情缘由,倾听学生的解释再做论断,对处理结果进行公示,坚持以理服人。对因自己工作失误给他们造成的麻烦,公开检讨,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营造平等的师生交流氛围。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有时他们提供的答案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二、将心比心,师生平等。
辅导员多数是在处理学生各种各样的日常事务,在这种工作框架下,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容易被误解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把管住学生、管好学生作为学生工作的指挥棒,所以易造成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紧张局面。因此我们需要机智避免学生管理中的正面冲突,树立学生管理者的正面形象,就事论事,既不摆家长式架子,也不因担心被投诉放纵迎合。
三、刚性制度,柔性管理。
林书记多次提出和倡导在学生思政教育中柔性化管理这一理念,基础学院一直严格贯彻,积极实践,并且开展立项了柔性化管理相关课题,柔性化管理的本质该是师生相互爱戴、相互尊重,一味的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老师无视学生被尊重的需要,其结果也必然是反面的回馈。在我校第七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论文评比中,我们何老师获得一等奖的一篇论文便是通过对我校大一新生的调研,发现公平对待学生和尊重学生人格是我校学生最为关注的两个师德师风评价指标。因此学生希望教师公平对待每位学生每件事情,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不管是否成绩优异或是违反纪律。在我院组织的学生座谈会上,不少学生对某些老师的侮辱性的话语印象深刻,有个女生甚至说她这一生都不会忘记某老师对她的歧视性话语,由此造成的后果是
四、相互学习,亦师亦友。教学相长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认可的道理,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欣赏既能形成民主的师生交流氛围,又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化。在与学生相处的一年下来,有的辅导员甚至发现自己带的学生身上有自己性格的影子或烙印。这个发现很有趣,也再次让我们相信日久不仅能够生情,还真能相互影响。在学生的身上,我们有时也能发现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优点和长处,比如有些同学精湛的PPT制作技术,有的同学非凡的舞文艺水平,有的学生很强的策划能力,他们中有一大批是辅导员们的得力小助手,有很多是去了本部之后让我们怀念的人。所以,看到这些优秀的学生离开自己,我们对本部的辅导员们是非常羡慕和嫉妒的。最后,我想不用我多说,所有在座辅导员都可能已经找到架构师生之间爱的桥梁的关键,那便是爱。在基础学院,辅导员之间流行过一句话,并且直到现在这句话依然成为不少辅导员们的座右铭,他们在QQ签名里更新、在博客里转播,这句话便是:心怀大爱做小事,小事也能成大事。
我的交流就到这里了,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感谢大家的聆听。
第二篇:2010—2011学年辅导员工作交流发言稿—吴翠环
心怀大爱做小事,小事也能成大事
——2010—2011学年辅导员工作交流发言稿
基础学院 辅导员吴翠环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要交流的主题是:师生之间如何架起爱的桥梁。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煽情,但是在杭州湾,对于基础学院的辅导员们,这句话具有特殊的意义。7月的回本部搬迁,让我们提前有了毕业师生分别的感觉,一声声招呼:老师,本部见,让我们心绪起伏不平,既有分别的不舍,又有送走他们之后的牵挂。临别时不少学生通过短信、电话或QQ的形式跟辅导员告别,情真意切,让所有辅导员都认为前期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他们是懂事的孩子。有的学生在自己的QQ空间里写道:我没有想到我竟然会留恋杭州湾,没有想到我也会对这个学校产生感情,这段话让我们感慨万千。这与他们报到之初的排斥和不适应反差多大啊。
作为我校大一的专职辅导员,在杭州湾这片希望的土地上,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打破了常规,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在称呼上,我们大一的孩子更愿意称呼自己的辅导员为哥哥姐姐,所以我们这里有凯哥、剑哥、安哥、康哥、张姐等,有时他们还别出心裁的“使坏”,喊出赵老板、康师傅、安锅的称呼,辅导员们喊学生,也很少直呼其名,或是省却他们的姓,或是称之为小马、小白等。我们何老师在这里有个人人耳熟能详的称呼:何妈妈,所以杭州湾的辅导员和学生们组合起来是一个充满浓浓亲情的大家庭。
基础学院的辅导员们都普遍非常年轻,与生俱来带有这个年纪的特性,比如有时我们也想偷懒、也会孩子气,有时也渴望安慰,所以在管理和教育这帮孩子们时,彼此理解,相互体谅显得很重要。在学生纠结的某一时刻,我们送去的一点安慰让他们觉得很温暖,而在我们心烦气躁的时候,来自他们的理解和尊重,给我们带来的欣喜和感动一点也不比前者少。
说了这么多,再重新回到我们的主题,师生之间究竟如何架起爱的桥梁呢?这座桥的架构肯定是不能强建强拆的,它必然是以沟通、理解为基石,以爱为混凝土精心打造和维护的。在即将过去的一年的辅导员生涯里,我们有过磕磕碰碰,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我们有过酸甜苦辣,但是,此刻回首过去,所有的辅导
员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们在爱生、爱校这方面是称职的,在培养学生爱师、爱学校、爱国家方面是积极有效的。一直以来,我们秉承如下的工作原则:
一、设身处地,角色互换。
做学生思政工作,只有从学生角度出发,说出的话、作出的行为才可能为学生所真正接受。如果不顾90后大学生的个性心理,机械地执行规章制度管住的只能是学生的手脚,管不住他们的心,也易造成学生不服管理、抵触教师的现象。对此,尊重90后大学生的个性心理,遇有违纪,详细调查了解事情缘由,倾听学生的解释再做论断,对处理结果进行公示,坚持以理服人。对因自己工作失误给他们造成的麻烦,公开检讨,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营造平等的师生交流氛围。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有时他们提供的答案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二、将心比心,师生平等。
辅导员多数是在处理学生各种各样的日常事务,在这种工作框架下,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容易被误解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把管住学生、管好学生作为学生工作的指挥棒,所以易造成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紧张局面。因此我们需要机智避免学生管理中的正面冲突,树立学生管理者的正面形象,就事论事,既不摆家长式架子,也不因担心被投诉放纵迎合。
三、刚性制度,柔性管理。
林书记多次提出和倡导在学生思政教育中柔性化管理这一理念,基础学院一直严格贯彻,积极实践,并且开展立项了柔性化管理相关课题,柔性化管理的本质该是师生相互爱戴、相互尊重,一味的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老师无视学生被尊重的需要,其结果也必然是反面的回馈。在我校第七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论文评比中,我们何老师获得一等奖的一篇论文便是通过对我校大一新生的调研,发现公平对待学生和尊重学生人格是我校学生最为关注的两个师德师风评价指标。因此学生希望教师公平对待每位学生每件事情,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不管是否成绩优异或是违反纪律。在我院组织的学生座谈会上,不少学生对某些老师的侮辱性的话语印象深刻,有个女生甚至说她这一生都不会忘记某老师对她的歧视性话语,由此造成的后果是
四、相互学习,亦师亦友。
教学相长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认可的道理,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欣赏既能形成民主的师生交流氛围,又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化。在与学生相处的一年下来,有的辅导员甚至发现自己带的学生身上有自己性格的影子或烙印。这个发现很有趣,也再次让我们相信日久不仅能够生情,还真能相互影响。在学生的身上,我们有时也能发现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优点和长处,比如有些同学精湛的PPT制作技术,有的同学非凡的舞文艺水平,有的学生很强的策划能力,他们中有一大批是辅导员们的得力小助手,有很多是去了本部之后让我们怀念的人。所以,看到这些优秀的学生离开自己,我们对本部的辅导员们是非常羡慕和嫉妒的。最后,我想不用我多说,所有在座辅导员都可能已经找到架构师生之间爱的桥梁的关键,那便是爱。在基础学院,辅导员之间流行过一句话,并且直到现在这句话依然成为不少辅导员们的座右铭,他们在QQ签名里更新、在博客里转播,这句话便是:心怀大爱做小事,小事也能成大事。
我的交流就到这里了,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感谢大家的聆听。
第三篇:高职辅导员工作交流发言稿
辅导员工作交流会发言稿
自2005年8月进校以来,我已在学院工作三年有余,带满了整整一届学生。2008年9月,根据系里工作的安排,我重新担任五个班级的新生班级的辅导员,带着我的204名学生,开始了新的征程。
在这里我把自己这两个月的辅导员工作向大家汇报交流一下:
一、热爱学生,给学生营造家的氛围。
学院今年的学生较往年不同,外地生的比重有大幅度的增加,目前,我所带的五个班级外地生人数为92人,占45.1%,外地同学的到来,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我们的学校看起来更像大学了,周末冷清的校园也逐渐热闹起来;但这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的难题,如地域差异带来的宿舍问题,外地学生家庭的经济问题。由于自己也曾在异乡求学,能体会到离开家那种思乡无助的心情,在这种心情的左右下,学习是没有效率的,因此,我主动关心同学,努力给他们营造一种家的氛围。中秋节前,我给班级的204名学生准备了月饼;寒流来临前,我一个个宿舍敲门提醒他们多加衣服;另外,我在办公室备有常用药箱,随时帮助同学解决一些小毛病。“儿行千里母担忧”,上海同学也好,外地同学也好,离家求学,如果能在新的环境中感受到家的温暖,不管对于学生个人,还是对于家长,都是一种欣慰,一种鼓励!
二、立足辅导员本职,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由于刚带完一届毕业生,我对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活情况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大致的了解,对于大一新生的日常管理也有了一定的方向性。三年的学生工作,让我明确了一点——学生的就业与学风建设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刚刚摆脱紧张枯燥的高中生活的新生而言,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正因如此,也特别容易在喧哗灿烂中迷失方向。学生的本职工作在于学,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我有意识的引导和推动下,班级的学习风气浓厚。早自习在班级助教的安排下进行晨读,晚自习学生自己复习,秩序井然。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我虽然不能在日语学习方面帮助他们,但我可以在英语学习上给他们一定的指导。我系大一没有安排英语课程,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参加了学校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大学英语四级辅导班的学习,私下里,我主动帮
助同学修改英语作文,讲解习题,推荐好的学习参考书和作文范文,尽我所能,让他们有所提高。
三、积极与任课老师沟通,共同推进班级建设。
辅导员与任课老师的沟通很重要。任课老师和同学们在课堂上长期接触,有时比辅导员更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和他们的沟通能够更好地了解班级的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更有利于班级工作。在两个月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某某老师和某某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小到某个同学的缺勤迟到、某个宿舍的上课表现,大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她们都会主动地和我联系沟通,使我及时地掌握到第一手的资料,加强做学生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以良好的学风带动班风,更好地推进班级建设。
开学到现在已经两个月了,这段时间里,班级的班风学风已经基本成型,学生们也从好奇懵懂的状态中逐渐成长,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当然,中间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遗憾,比如个别同学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学习上存在懒惰和畏难情绪,电脑没有被充分用来学习等。接下来,我会与我的204名同学们一道,不断努力,争取学有所成,笑到最后!
第四篇:辅导员交流发言稿
辅导员交流发言稿
关爱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成才,圆梦学生成功 以辅导员角度谈班级管理工作
班主任、辅导员是学生班级和学校之间联系的桥梁,同时也是整个班级管理的教育者和引导者,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要做好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辅导员,必须抓好班级管理工作。现结合个人的工作实际,围绕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总结如下:
一、立于本职,专心做好辅导员工作
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在班级日常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几点措施:
1、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我一直把思想政治工作置于班级工作的首要问题来抓。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讲究享受,而他们又大多数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生活,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生活,这个时候思想工作显得十分有必要。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有关学生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开展形式多样、实效显著、启发性强的主题教育,例如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找到目标树立理想,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斗志。
2、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现在的学生还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还不大成熟,当他们跨入大学以后,部分学生因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而引发心理障碍,如:有的学生是按照父母的意愿进入某个专业进行学习的,因此不欢喜所学专业;有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不适应大学的课堂教育;有的认为大学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而产生失望情绪。根据这一实际,我着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与引导,在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群体活动,例如: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心理小报设计大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交流思想、加深了解、开阔胸怀。同时,对少数有心理障碍或心理扭曲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予关心。1
3、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做好贫困生助学工作
贫困生由于家庭的原因,性格中或多或少的有些自卑,内向,自我封闭。针对这种情况,我逐一找这些贫困学生了解他们家里的具体情况,通过反复的做思想工作来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认真学习。在贫困生补助金、的评定过程中,我一方面听取班级的民主意见,另一方面深入学生中调查,其目的就是在学生中了解贫困学生的生活状况。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经过初评,复评,最后在开班会的时候向全班同学公示,保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争取将学校的每一项政策切实的落实到每一位贫困生身上,让学生在“经济”与“心理”同时脱贫。
4、经常性地深入学生宿舍,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与沟通。由于我们是寄宿制院校,宿舍是学生的“家”,经常性的深入学生宿舍,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情况。通过交流与交谈,及时发现他们中间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便于工作的有效开展。
5.创新工作载体,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网络的迅猛发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加密切,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在大学校园里,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传播知识、享受生活的最重要支持工具。网络在对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越来越重要影响的同时,其超时空、迅速、交互的特点也给高校的班级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冲击和挑战。网络时代的辅导员应该充分了解网络的特点,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能熟练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积极创新班级教育和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和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此外,我们还可以科学应用网络给师生交流建立的平台,实施合理的关注学生们的近况,比如通过加学生们为飞信群,班级QQ群,微博等方法。一方面把学校的信息及时准确地通知到每一位学生,进行网络化管理,另一方便搭建辅导员与学生平等对话和交流的有效平台,营造亦师亦友的师生氛围,师生共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和不经意中接受辅导员正确思想的熏陶和引导,最终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
6、加强与班主任之间配合与交流 2
在学生进入高校以后,班级管理出现了新角色分工,不再是原来高中时的班主任管理制,而出现了班主任、辅导员共同管理制。辅导员是学生思想工作的引导者,例如:社会活动的组织开展,集中开展学生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主题教育等等。班主任是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者。负责班级学生的日常管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定位就业方向。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主动配合班主任工作,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
在平时的工作开展过程中,我都主动与班主任配合交流,通报学生工作情况,将在日常管理中发现的问题相互支持和配合,做好学生的各项教育培养工作,避免因辅导员与班主任缺乏沟通产生班级管理失控现象。
2、主动对接班主任工作,将工作思路与方法保持一致
在班级管理中,我认为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对接十分重要,如失去工作的对接,将会使彼此的工作思路与方法无法保持一致,最终导致“表面有人管,实际无人管”的状态。所以,在服从学院大局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前提之下,我会定期将班级管理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与班主任进行对接,交流与沟通,防止出现彼此工作思路不一,出现管理的疏忽与漏洞。
3、主动补位班主任工作、使得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做到与班主任工作有互补,主动补位,将发现的班级问题与现象及时的进行处理,并及时向班主任通报。使得在工作过程中形成互补,相辅相成,在班级管理中形成合力,达到彼此配合的最佳效应。
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几点感悟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若能对某些细节问题进行适时、适度的给予关注,对班级管理工作将会起到很大的辅助、促进作用。1.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来感染学生
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是无字之书,也是无言之教。其中仪表仪态、语言形象和生活习惯是不能忽视的两个方面。仪表:辅导员的穿着打扮,是其内在美的外在表现,无声地向学生暗示着对其人生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认识,对生活的热爱;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少用批评用语、甚至是恶语中伤 3
学生;生活作风、习惯:作为班级的特殊一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师表形象,树立良好的威信,从而增强自身对班级教育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2.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共性特点
现在的学生存在着几种类型的差异,有因为高考失利的学生,有来学校拿文凭的学生,有来学校混日子的学生,所以,这就决定了我们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注重观察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共性特点,主要做好工作中的“四个勤”,一要勤用眼,注意观察学生集体和个体行为,既要观察静态行为又要观察动态行为;二要勤动脚,利用查课的时间到教室去了解同学们上课的情况,以及利用查寝室的时间了解同学们的在寝室的动态,三要勤用耳,多向任课老师了解学生集体和个体情况,或找学生个别谈心了解学生本人、同学和班集体情况,充分听取来自各方面的反映;四要勤动手,在工作过程中做到多留心、多记录,认真写好工作日志、学生谈话、家长联系时的记录。做到工作有迹可查,有据可依。
3、把握好处罚的尺度,做到刚柔并济
处罚是在班级管理教育学生时常使用的一种手段,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行为养成整体不高(例如:时间观念差、缺课、自控力弱等),特别是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其家长也是束手无策,我们在多数时候只好采用的“校规、班规”等“刚性”的政策来约束学生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如:处罚、批评、纪律处分、甚至开除学籍等)。其实,处罚只是教育的一种强制手段而已,不是学校教育者的最终目地。若一味只是“按规定”来执行,太多的使用和泛用,其结果只会让学生形成“见多不怪”的感觉,甚至对于初犯错误的学生失去了自我改正的信心。学生可能表面上是接受了,但心里不一定会接受,更有甚者可能还会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对此现象,辅导员应采取换位思考,鼓励学生战胜自我,同时对待这类学生能适度地采用“柔性”的方式来说服教育他们,如:使之在认识其不足的基础给予机会,不立即采用当众处罚、批评等手段,学生可能就会在辅导员对他的信任和暗示的眼光里感悟老师的用心,找回希望,找回自尊,努力去克服和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的教育效果可能比“处罚”要好得多。
4、加强个人工作总结及工作研究
我认为,辅导员工作不是单纯的忙于事务,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注重 4
对工作的总结,做到学期有总结,有总结,通过定期的自我总结,及时的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另一方面,注重对工作的研究,辅导员工作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认真的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有效的改善自己的工作不足,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变化,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会随之变化,所以,我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到善于思考,与时俱进。把辅导员工作真正做到有据可依,真心、真诚的关爱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5
扩展阅读:2010—2011学年辅导员工作交流发言稿—吴翠环 心怀大爱做小事,小事也能成大事 20102011学年辅导员工作交流发言稿 基础学院辅导员吴翠环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要交流的主题是:师生之间如何架起爱的桥梁。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煽情,但是在杭州湾,对于基础学院的辅导员们,这句话具有特殊的意义。7月的回本部搬迁,让我们提前有了毕业师生分别的感觉,一声声招呼:老师,本部见,让我们心绪起伏不平,既有分别的不舍,又有送走他们之后的牵挂。临别时不少学生通过短信、电话或QQ的形式跟辅导员告别,情真意切,让所有辅导员都认为前期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他们是懂事的孩子。有的学生在自己的QQ空间里写道:我没有想到我竟然会留恋杭州湾,没有想到我也会对这个学校产生感情,这段话让我们感慨万千。这与他们报到之初的排斥和不适应反差多大啊。
作为我校大一的专职辅导员,在杭州湾这片希望的土地上,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打破了常规,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在称呼上,我们大一的孩子更愿意称呼自己的辅导员为哥哥姐姐,所以我们这里有凯哥、剑哥、安哥、康哥、张姐等,有时他们还别出心裁的“使坏”,喊出赵老板、康师傅、安锅的称呼,辅导员们喊学生,也很少直呼其名,或是省却他们的姓,或是称之为小马、小白等。我们何老师在这里有个人人耳熟能详的称呼:何妈妈,所以杭州湾的辅导员和学生们组合起来是一个充满浓浓亲情的大家庭。
基础学院的辅导员们都普遍非常年轻,与生俱来带有这个年纪的特性,比如有时我们也想偷懒、也会孩子气,有时也渴望安慰,所以在管理和教育这帮孩子们时,彼此理解,相互体谅显得很重要。在学生纠结的某一时刻,我们送去的一点安慰让他们觉得很温暖,而在我们心烦气躁的时候,来自他们的理解和尊重,给我们带来的欣喜和感动一点也不比前者少。说了这么多,再重新回到我们的主题,师生之间究竟如何架起爱的桥梁呢?这座桥的架构肯定是不能强建强拆的,它必然是以沟通、理解为基石,以爱为混凝土精心打造和维护的。在即将过去的一年的辅导员生涯里,我们有过磕磕碰碰,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我们有过酸甜苦辣,但是,此刻回首过去,所有的辅导员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们在爱生、爱校这方面是称职的,在培养学生爱师、爱学校、爱国家方面是积极有效的。一直以来,我们秉承如下的工作原则:
一、设身处地,角色互换。
做学生思政工作,只有从学生角度出发,说出的话、作出的行为才可能为学生所真正接受。如果不顾90后大学生的个性心理,机械地执行规章制度管住的只能是学生的手脚,管不住他们的心,也易造成学生不服管理、抵触教师的现象。对此,尊重90后大学生的个性心理,遇有违纪,详细调查了解事情缘由,倾听学生的解释再做论断,对处理结果进行公示,坚持以理服人。对因自己工作失误给他们造成的麻烦,公开检讨,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营造平等的师生交流氛围。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有时他们提供的答案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二、将心比心,师生平等。
辅导员多数是在处理学生各种各样的日常事务,在这种工作框架下,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容易被误解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把管住学生、管好学生作为学生工作的指挥棒,所以易造成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紧张局面。因此我们需要机智避免学生管理中的正面冲突,树立学生管理者的正面形象,就事论事,既不摆家长式架子,也不因担心被投诉放纵迎合。
三、刚性制度,柔性管理。
林书记多次提出和倡导在学生思政教育中柔性化管理这一理念,基础学院一直严格贯彻,积极实践,并且开展立项了柔性化管理相关课题,柔性化管理的本质该是师生相互爱戴、相互尊重,一味的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老师无视学生被尊重的需要,其结果也必然是反面的回馈。在我校第七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论文评比中,我们何老师获得一等奖的一篇论文便是通过对我校大一新生的调研,发现公平对待学生和尊重学生人格是我校学生最为关注的两个师德师风评价指标。因此学生希望教师公平对待每位学生每件事情,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不管是否成绩优异或是违反纪律。在我院组织的学生座谈会上,不少学生对某些老师的侮辱性的话语印象深刻,有个女生甚至说她这一生都不会忘记某老师对她的歧视性话语,由此造成的后果是
四、相互学习,亦师亦友。教学相长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认可的道理,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欣赏既能形成民主的师生交流氛围,又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化。在与学生相处的一年下来,有的辅导员甚至发现自己带的学生身上有自己性格的影子或烙印。这个发现很有趣,也再次让我们相信日久不仅能够生情,还真能相互影响。在学生的身上,我们有时也能发现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优点和长处,比如有些同学精湛的PPT制作技术,有的同学非凡的舞文艺水平,有的学生很强的策划能力,他们中有一大批是辅导员们的得力小助手,有很多是去了本部之后让我们怀念的人。所以,看到这些优秀的学生离开自己,我们对本部的辅导员们是非常羡慕和嫉妒的。最后,我想不用我多说,所有在座辅导员都可能已经找到架构师生之间爱的桥梁的关键,那便是爱。在基础学院,辅导员之间流行过一句话,并且直到现在这句话依然成为不少辅导员们的座右铭,他们在QQ签名里更新、在博客里转播,这句话便是:心怀大爱做小事,小事也能成大事。
我的交流就到这里了,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感谢大家的聆听。
第五篇:辅导员工作交流会上的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首先,很感谢系部在开学初组织这样一次让辅导员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在此,我想向各位领导和同仁汇报自己担任学生辅导员一个多学期来的工作情况、认识和一些思考,恳请批评指正。
上个学期,我把自己的各方面工作总结为“三步曲”,即第一步“学习与提升”,第二步“实践与探索”,第三步“反思与研究”。
一、学习与提升: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我认为,一个不断学习与提升、实践与探索、反思与研究的辅导员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同样品质的学生。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什么样的将军带出什么样的兵”的理论吧!同时,一个缺乏思想和政治理论修养的辅导员是干不好辅导员工作的。因此,上个学期,我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相关品质,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经常性阅读党报党刊等,关注关心时政和社会热点话题,并把新的政策和好的思想及时传达给学生。
2.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锻炼。通过学习《包涵心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等系列书籍,我深刻体会到了“爱心”、“责任心”与“智慧”对于一个辅导员的重要性,也学到了一些做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并尝试着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上学期,我及时并妥善处理了突发事件两起,解决学生思想困惑近10次。评估期间,感谢学院领导和系领导的信任,给了我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作为院接待联络小组的成员,从评估资料的学习、接待联络工作的部署到陪同评估专家、参加评估晚会的演出直到评估工作结束,虽然只有短短近两周的时间,但紧张而有序的联络员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评估专家的优秀和我院全体师生的凝聚力,更看到了学院发展的希望。我想,对于我这个初到学院来的新人来说,是一次很好的爱校教育。同时,我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二、实践与探索:
自我学习与提升是为了给实践与探索打下理论和思想基础。在我看来,三年内要培养出预期目标的高素质的学生,大一学年是非常重要的,它将直接影响到三年后学生的状况。因此,第一学期的“养成教育”和第二学期的“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不同阶段的不同工作重点。
1.抓住工作要点,找准切入点。
新生军训工作、班级制度建设工作和班干部队伍建设是大一新生班级建设的突破口,这将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和辅导员工作是否有效。
2.突出工作重点,提升工作亮点。
上个学期,我班学生的“养成教育”主要从意识教育(即思想教育)、班级文化建设、学风建设和寝室建设等四个方面开展,并在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与提升工作亮点。①军训《成长集》,迈出学生大学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它是54位同学在跨入大学校门后参加军训过程中的成长的见证。②依据专业特点,打造班级特色。“快乐英语系列”、“英语答疑本”、“英语角”、“英语手抄报”、“英语模仿秀”、“英语早自习”等系列专业特色活动,在班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了班级特色。③活动“承办制”,人人能做主。在班级活动开展方面,为了锻炼给每一位同学锻炼的机会、并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一系列由寝室承办的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英语角”、“辩论赛”、“圣诞晚会”等,受到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反思与研究:
首先,我想汇报一下上个学期我对大三学生现状的观察、总结与思考。相信带过大三班级的辅导员多少会有些同感。通过调查,一些大三的学生,他们嫌为什么要听命学校的安排,嫌老师课讲的不好,嫌辅导员管的太多,嫌为什么要搞评估,嫌为什么要上课、要起床、要搞卫生,嫌自己为什么上这儿来念书了,嫌······他们除了不嫌自己太自以为是、只知道享用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以外,他们把一些作为“学生”、作为“大学生”、作为“人”的基本要求与准则都抛诸脑后了!一些人不上课、不搞卫生、不叠被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甚至跟老师“顶嘴”,找领导“理论”······一个人身上出现这样的现象倒不足为奇,如果是一个群体的大部分人都出现这种状况,就真的值得我们反思了!
通过与学生以及一些辅导员的交流,并进行总结,我有以下两点认识:第一,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这需要全院每个部门和每一位老师的共同努力。因为,有时候,辅导员的力量是单薄的,如果配套体制或管理跟不上来,对辅导员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将带来极大负面影响与困难。
第二,我建议学生工作(辅导员)工作可以采取目标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模式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而我说的辅导员工作目标管理模式,是指辅导员根据时代的要求,确定要对学生的培养总目标,即“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然后将总目标层层分解,逐步展开,也就是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阶段式培养其相应的品质与能力,即“什么时候培养”和“怎样培养”。辅导员工作的目标管理模式将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整合作用。因为目标一旦确定,辅导员及相关人员才会朝着共同的方向看,才会激励他们竭力发挥人、财、物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把各层次的学管者和被管理者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合力,将产生“1+1>2”的整合效应。
最后,我反思的是“怎样的辅导员才是一名合格的辅导员”的问题。有人说辅导员工作是一个很轻松的职业,比坐在办公室里搞研究或搞行政要轻松许多,可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辅导员的肩上有着一份更加直接的“责任”。如果从一个班级无人旷课、无人违纪来评判一名辅导员,显然是不够的,我们更多的应该用学生培养总体目标的成效来评价,也就是个层次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认为,探索一套更加公正、公开、有效和人性化的辅导员评价体系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上是我个人一学期来对自己工作的总结与一些肤浅认识,恳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