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主动 把握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时间:2019-05-14 00:3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力争主动 把握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力争主动 把握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第一篇:力争主动 把握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力争主动

把握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一、调整、充实、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组织领导机构和专职机构

一是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组织领导机构和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名称。鉴于各地经济责任审计组织领导机构名称各不相同,为便于统一管理,建议各地统一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对于已成立领导小组又成立联席会议的,联席会议可以继续保留;对于部分仅成立联席会议的市、县(区)要尽快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抓紧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应由各市、县(区)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即市长、县长担任,对于部分市、县(区)由常务副职分管审计工作的情况,建议领导小组组长仍然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对于因领导变动,需调整领导小组成员的市、县(区),应迅速请示当地党委、政府及时调整;对于需要充实、完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各地要及时提出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意见,报当地党委、政府审批。对没有按照要求配备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应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按照同级审计机关副职领导或者同职级领导职务,选好配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各级审计机关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尽快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对于专职机构名称不统一的问题,建议各级都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局,并努力协调,力争配好配强审计人员。对于部分市、县(区)成立的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处、科等与市、县(区)审计机关同级的机构,仍然保持现有做法。

二是完善机制和明确职责。各市、县(区)要健全完善领导小组和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运行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职机构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改进和完善组织协调方式,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工作规则等工作制度,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专职机构的职能、职责、分工和具体工作任务要求等,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和工作衔接,做到审计事项共商、审计信息共享、审计结果共用,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上下联通、规范有序、整体推进的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工作运行机制。

二、改进审计项目计划安排方式

一是根据《实施细则》第四十九条“审计机关应当向组织部门等提出下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的初步建议。组织部门等根据审计机关的初步建议,提出下一年度的委托审计建议”的规定和近年来我省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情况,省厅将与组织部门协商,从明年开始,先由审计机关提出初步建议,然后征求组织部、纪委、国资委等部门意见,再由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上报政府首长审批后,由组织部委托。这样以来,既与《实施细则》一致,同时审计机关也将相对掌握主动,能够根据自身力量,按照中长期规划,尽量科学合理地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便于组织实施和提高审计质量。各市、县(区)审计机关也要照此办理,争取解决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委托中存在的过量委托、过期委托、甚至委托与审计相“脱节”的问题。同时必须要注意,按照《实施细则》第五十条的规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必须由审计机关报本级行政首长批准后,才能纳入审计机关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是在审计项目数量安排上,要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项目安排力争科学合理,以保证足够的力量对每一个项目审深审透。要逐步加大任中审计、同步审计的比例,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要及时与审计机关常规审计项目计划相衔接。

三是对于省级以下垂直管理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审计,省厅将提出具体办法,商省委组织部,拟由省委组织部统一委托,省厅进行授权,避免出现审计“盲点”,力争做到“全覆盖”。

四是对于《实施细则》第五十六条“根据地方党委、政府的要求,审计机关可以对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要正确理解,要明确这一项审计是地方党委、政府有要求时,才“可以”进行审计,而不是必须开展这一项审计。

三、突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提高审计质量

一是在审计过程中,要按照中办、国办《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围绕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要求,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和效果,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国务院“约法三章”和廉洁从政相关要求作为重要审计内容,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重大失职渎职行为、重大决策失当和损失浪费、重大管理漏洞以及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事项。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促进各级领导干部结合本地实际,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各项任务要求。

二是对于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审计,在没有自然资源资产登记制度的情况下,各市、县(区)可积极进行探索,积累经验,然后再逐步规范和扩大范围。

三是对于机构设置、编制使用以及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的审计,各市、县(区)审计机关要商各级编办,探索研究这方面的具体审计内容、审计评价标准和审计方法等,要探索研究在哪些类型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必须关注机构设置和编制使用方面的审计。

四是同步审计工作。从明年开始,各市、县(区)对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职均在一年以上的,在制定计划时,都要考虑进行同步经济责任审计。要在往年审计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全面开展县乡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的同步审计。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审计,也要注重同步审计,比如医院与学校的书记、院(校)等。对于设区市的书记、市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省厅将商组织部,向省委、省政府请示,争取在明年开始实施。

四、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提升审计成果利用水平

一是要不断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各级应建立健全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负责此方面的领导同志应按照审计署的模版进行规范,基本要素必须齐全,要按照各级审计会议的决定对具体问题进行定性和表述。评价要注重“客观性、历史性、全面性”,要以事实为依据,客观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整体情况,使审计评价的依据“用得准”、结论“立得住”,既不能以现在的规定制度去查处以前的老问题,也不能用过时的制度规定来衡量当前的创新事项,做到不脱离特定条件,不孤立地看待问题、评价责任,要全面分析审计查证的各种情况,避免以偏概全,尤其是不能用单个事实或几项指标去评价整体情况。

第二篇:浅谈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的重点及难点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及难点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审计制度。经过十多年的积极探索与稳步推进,这项制度对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社会公认的效果。据统计,1998年到2003年,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共查出各种违规行为金额3301亿元,损失浪费金额255亿元,其中由于领导干部直接经济责任造成的违规行为金额219亿元,损失浪费金额43亿元。另外,审计还发现个人经济问题12.4亿元。今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制度,写入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由此可见这项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审计处自成立以来,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其中仅2004年就开展7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这些项目,具有财务收支金额较大、被审计人任职时间较长、审计工作量较大的特点。在审计中,我们严格按照有关法规的规定和委托方(人事部门)的要求开展工作。从反馈的信息看,有关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对我们的审计结果是非常满意的。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审计成果,也积累了一些审计经验,在此向各位领导和同行作简单的汇报和交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做好。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则 由于集团审计处人员少,任务重,不仅要完成西新工程等审计任务,还要随时接受人教司或人事部(以下简称人事部门)委托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而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时间比较集中,比如我们今年开展的7项审计任务中,就有6项集中在上半年的 3--6月份,这样对我们顺利开展这项工作从时间方面就捉出了挑战。面对较为繁重的审计任务,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特点,确定了“以我为主,借助外力,确定重点、客观评价”的审计思路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我为主”就是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任务,要以我为主,首先考虑由审计处自身完成;“借助外力”就是如果由于时间或人员等客观原因无法由本处人员完成,便将该项任务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但在方案制定、审计实施、报告撰写以及结果利用等方面,审计处必须亲自参与把关;“确定重点”就是在审计方案的制定时确定重点环节,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关注重点内容,在审计报告的撰写时披露重点问题;“客观评价”就是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与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被审计人作出一个与其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实际情况相吻合的审计评价。因此,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按照人事部门的委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人事部门没有委托的,我们就不做,这是最基本的,否则实施审计就缺乏制度依据,容易产生种种矛盾。使审计工作陷于被动;(二)根据被审计人任职期间较长、经济业务较复杂、审计工作量较大、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的客观情况,我们一般将审计时间范围定为最近三年,但是任职期间的重大事项要追溯至以前;

(三)区别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其他审计的特点,不拘泥于会计资料,采取实物盘点、向有关单位或个人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收集审计证据;

(四)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不能认为检查责任全部由对方负就放松审核标准,一定要核实基本数据、基本事实和基本结论;

(五)必须分清审计与人事(或组织)、纪检监察和财务等部门的职责权限,在审计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领导人员一般任职时间较长、所承担的经济责任范围较广、所在单位经济业务复杂、下属单位较多,加之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庞杂,还涉及到处理与人事、纪检监察、财务等部门的关系,审计人员一定要抓住重点开展工作。一般而言,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经营性质不同、经济业务不同、业务收支活动的性质不同,审计重点也不同。审计人员应按照经济责任内容,如财务责任(资金、资产管理)、会计责任(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经营责任(经营决策、有无重大资产流失事件)、管理责任(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管理方法是否先进、科学,人才培养)等,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把握审计重点。

(一)企业单位

1、国有资产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是第一审计重点。

首先,因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首要目的是要评价被审计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而履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是企业领导者最重要的经济责任。因此我们认为,对企业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该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完成情况为中心进行审计和评价。

其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是离接任领导都关心的指标,既可以用来评价被审计人任职期间国有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和任期内损益情况——这是被审计人最关心的,也可以反映被审计人离任时点的国有资产状况——这是接任领导最关心的。

再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审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计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就要核实任期内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的盘点、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盘点、应收款项的清理、对外投资的核实,账外资产、不良资产的确认等)、负债(应付款项的真实性检查、大额借款的手续合法性的确认)、所有者权益变动(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注册资本变化的合法性)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任期内损益(收入确认、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控制)的真实性等等。

2、其他重点内容包括任期其他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利润、主要财务比率、职工收入增长情况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务管理和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和执行情况、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单位遵守财经纪律情况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对上届任期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情况的审计;其他需要审计的内容(重大遗留问题、或有事项等)。

(二)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的真实、完整是审计评价事业单位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最重要内容。确认任期内国有资产真实、完整,需要审核任期内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盘点、存货和固定资产盘点、应收款项的清理、对外投资的核实,账外资产、不良资产的确认等)、负债(应付款项的清理、大额借款的手续是否合法)、净资产变动(事业基金、固定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其他基金、专项资金结余变化的合法性)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以判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或潜在的可能性;任期内财务收支情况的真实性(是否存在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收支、是否存在账外收支等)。

其他重点内容包括: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完成主要工作任务、获 奖情况、工作效果);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务管理和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和执行情况、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单位遵守财经纪律情况(财政性资金是否按照规定用途、范围、标准使用,专项资金有无挤占挪用现象,经费支出是否有超标准、超范围支出现象)、原始凭证的审核管理(填制不全、发票连号、凭证不全、非正规发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其他需要审计的内容(重大遗留问题、或有事项)。

三、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无论是《审计法》还是其他相关法规,对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尚无相关规定,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法律依据。

1、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被审计人的主管部门等没有明确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范围、被审计人没有履行经济责任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领导责任等,无法判断被审计人是否履行了经济责任、履行了哪些经济责任,使追究被审计人的直接责任尤其是主管责任无法落到实处,从而限制了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发挥。

2、多方关系人的经济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易划分,而有关的法律法规又没有明确的规定,如前任责任和继任责任人的责任划分,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的划分,法人代表和其他副手责任的划 分等等。

(二)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行业标准指标缺失。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曾发布国有大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评价指标,但是除此而外,针对企业单位或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形成。指标的对比分析缺乏参照物,比如与先进单位的对比分析、与同行业水平的对比分析都无从谈起,只能根据本单位历史数据对比分析,而这种对比分析的局限性太大且缺乏实际意义。

(三)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确认。

1、离任时点资产的真实性的确认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不良资产(三年以上应收账款、积压商品物资、不良投资等)的净值计量是一个难点,涉及被审计人的经营业绩,也涉及离任时点的资产数额,并可能影响继任者的经营业绩。

2、对外投资的可收回性和投资收益无法准确计量。例如,某公司截至到被审计人离任时点对外投资2,368万元。被审计人任职期内,实现投资净收益合计76万元,投资收益率仅为3%。据了解被投资公司多数没有效益甚至亏损,由于该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对外投资,对外投资的控股公司亏损形成的损失未在账上反映,这势必形成潜在的投资损失,进而影响离任时点的资产数额和资产质量。

3、资产存货计价方式对存货数额和盈亏的影响无法准确计量。经审计,某被审计单位的一个经营项目截止到审计日亏损520万元,由于这个项目还有一些账外存货,这些存货如果能够变现,就能弥补一部分亏损额,关键是无法准确计量变现额;同时,该项目售后服务还要形成暂时无法确定的支出,在这种情况下确认该项目的盈亏额就显得十分困难;其次,如果这些账外存货按照市场价评估,离任人肯定不会同意,因为价值太低影响业绩,同时继任者或许也会有异议,因为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售出价是否和评估价一致无法确定,况且还要支付一定数额的销售费用;如果按照账面价值计算,继任者肯定不同意。

4、应收账款的实际数额和可能的损失无法准确计量。根据某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显示,截止到被审计人离任时点,该单位三年以上应收款项合计1,513万元,占应收款项总额3,740万元的40%;三年以上应付款项合计5,030万元,占应付款项总额23,7207i元的21%。截止到审计日,该公司尚未对上述往来款项进行清理,也没有计提坏账准备金。三年以上的大额应收、应付款项,可能形成或有损失或收益,从而对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产生重大影响。

(四)审计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和评价涉及人事(或组织)、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责任和权限范围,只有各部门各 司其职、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任务。为了协调各部门的关系,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必须以法定形式固定下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只靠审计一个部门难以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五)审计的不确定性因素。

以集团审计处为例,今年上半年一共承办6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工作量的突然增大,使审计处无法按照既定审计工作计划开展工作。从这一点讲,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在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中加入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内容以及审计成果的综合运用就显得十分必要。

第三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座谈会发言提纲重点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座谈会发言提纲

2010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今年5月中内六部委下发了《贯彻实施意见》,《意见》强调了落实《规定》、推动经济责任审计深入开展的重要意义,对组织领导、计划实施、规范化建设、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学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下面,我结合学习两办《规定》和六部委的《意见》,就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予以批评指正。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伴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大力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干部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经济责任审计对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维护财经法纪,促使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以及自我约束能力,推动党风和廉政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具体审计工作中,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难点和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审计人员本身的失误或其他客观原因,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结论不实,对被审责任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作出不恰当评价的风险

1、经济责任审计要求时间紧、任务重和审计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增加了审计风险。党政领导干部调配使用一般比较集中,其经济责任审计通常由组织部门出具授权书,审计机关根据委托书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而领导干部从被组织部门确定调整到正式任职,时间一般都很短,基本上都是组织部门集中交办、审计部门突击审计。而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资源的严重不足与审计时间紧、任务重很不对称,增加了审计风险。

2、审计调查取证的局限性,减少了了解和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问题的可能性,增加了审计风险。《审计法》规定了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但实际审计过程中,无论是调查的范围、还是调查的深度都有局限性。主要表现:一是对于被审计单位配合不积极、提供的资料不真实或

不全面,欠缺相应的法律手段或强制措施;二是对于超出审计对象或管辖范围的相关单位,欠缺调查的权力。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中,仅仅局限于被审计单位已经基本趋于合法的会计资料,再加上调查取证受到限制,就很难把问题查深查透,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就很难保证,必然产生一定的审计风险。

3、审计机关接受双重领导,体制上导致审计独立性不够,审计评价难度较大,造成审计风险。一方面,审计机关受本级政府

—1—

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行政经费受财政部门的制约,审计监督需要政府部门的配合,审计人员在执行审查、进行判断与评价时容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这次《规定》虽然作了界定,但仍感到缺乏具体的、明确的评价标准(比如:多少金额属于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应该有具体的标准等等。这样,由于责任的界定而产生的审计风险,有时很难避免。

(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绝大多数是“先离后审”,领导干部调离岗位或转任升任后才进行审计,给离任审计工作带来了不便和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主要表现在:其一,被审单位配合不积极。离任事后审计,被审计的领导干部虽然愿意积极配合,但已经离任并不方便。而新任领导普遍存在避嫌心理,觉得前任离任审计与己关系不大,多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能避就避,能不发表意见就不发表意见,给审计部门的正常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其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落实。前任领导干部已经调离原单位,与原单位已经没有了经济联系,起不了监督领导干部廉政勤政的效果。

(三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一般的常规审计,而是从“审事”入手,对领导干部本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作出客观评价,达到“评人”目的。

目前,新的《规定》第五章对审计评价、责任界定进行了规范。但是,仍然是原则性比较强,比较粗放,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不强。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评价内容大部分还是对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进行评价,与领导干部本人联系的程度不高,如何客观、准确、具体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事项进行评价,一直困扰着审计人员,审计结果报告离达到党委、政府的要求,并得以利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四 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转化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将审计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组织部门选人、用人提供依据。目前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尚未建立相关制度,难以适应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的客观要求。影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主要因素有: 一方面,“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得不到有效贯彻落实。现阶段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由组织部门先下达调任通知,审计部门再实施审计。此种审计方式造成了审计机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明确,所起作用仅为新任领导摸清了家底,为被审计单位财务移交充当“公证人”,对离任者和新任领导的经济责任的界定及任职去留实际意义不大,审计成果的转化作用无从体现。

另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所评价的对象是领导干部,所鉴定的内容是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直接目的是为监督和管理干部提供重要依据,最终落脚点是“评人”,关系到被审计者的政治生命,政策性非常强,其中一个重要前提是审计评价必须客观公正、真

—3—

实可靠。但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缺乏体系和标准,评价难度大,难以根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任用干部。

二、几点建议

1、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和标准

《规定》的出台,使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建设取得很大进步,但可操作性仍不是很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必须通力协作,共同研究确定不同性质的部门其领导干部的评价标准,研究制定出类似《经济责任审计指南》这样指导性比较强的文件,用于指导和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特别是审计机关,也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制定与《规定》相配套的规章制度,研究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同步审计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审计对象管理、组织协调、计划管理、审计整改、结果运用、责任追究等制度,尽快出台既符合我市实际情况又便于操作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面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2、审计项目的确定要切实做到计划管理

目前,审计人员少和审计任务重的矛盾较为突出,组织部门提出下一经济责任审计委托建议、联席会议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时,要在统一协调,充分考虑审计机关实际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以及干部监督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有重点、有选择地确定审计对象,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不能过于集中,以免影响审计质量。

3、要有区别地实施“先审后离”和“先离后审” 要有区别地实施“先审后离” 先离后审” 一种情况,对拟提拔或拟调往重要领导岗位的领导干部,应 坚持“先审后离”,以增加干部的责任感,便于配合审计部门的工 作,便于及时下结论和处理,也便于给组织部门的干部使用提供 决策依据,提高组织威信。另一种情况,对离岗、离职、退休或 免职又不再安排新的领导岗位的领导干部,视情况可以采取“先离 后审”。这样,有利于分解工作量,避免突击性,从而使得审计部 门有充裕的时间来澄清问题,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4、要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书到用时方知少”这点我深有感触,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内 容很广,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 和综合分析能力。而目前,通晓预算、基建、金融、计算机等方 面专业知识的“多面手”还比较缺乏。比如:在经济

责任审计的单 位中,有一些单位有基建项目,不审计不行,审计了又审不透。因为基建项目涉及到项目的决策、选址、设计、招投标到施工管 理、完工验收、财务决算和交付使用全过程,审计范围广、内容 复杂、技术性强。还有计算机审计,财务、业务数据的处理、现 场审计系统的运用等,都有着诸多的困难。需要审计人员不断提 高自身素质,特别是政策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经 济责任审计的要求。—5—

第四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义或时代背景

一、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义或时代背景

大家都知道,自成立审计机关以来,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发展阶段,审计工作的侧重点、审计的范围和内容等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审计发展的历程分析,不难看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义或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八十年代初期即审计机关刚成立时,我们重点是搞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审计即企业审计,其主要是审查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我们就是从企业审计起家的,所以,企业审计也是我们审计人员的看家本领;

2.八十年代中末期,重点是搞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审计。

(1)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布《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工作条例》,对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作出了明确规定:“厂长离任前,企业主管机关(或会同干部管理机关)可以提请审计机关对厂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议”。同年12月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开展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改革初期,政府实行“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改革,为了维护国家财产安全与完整,确定和解除厂长(经理)的经济责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关系,而开展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以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2)1987年,国有企业的改革开始进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试点并逐步推广。1988年国务院颁发《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工作条例》,随即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审计的若干规定》,目的是加强对合同双方及其经营者的监督,保证承包经营合同的真正履行。(有无企业承包经营者考虑个人业绩和利益,盲目上项目,拼设备,搞短期行为)。

3.九十年代初,重点是搞金融审计和部门定期审计,; 4.九十年代中末期,重点是搞财政“同级审”或财政“上审下”以及基本建设投资审计;

5.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即从2000年以来, 财政“同级审”或财政“上审下”和基本建设投资审计仍然是我们审计工作的重点以外,大家即很清楚地想到正在开展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当前审计机关非常重要的一项审计工作任务;

所以,我们通过上面谈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发展阶段,审计工作的侧重点的分析,不难看出我们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在我国1983年恢复建立审计制度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开始我们搞的叫厂长(经理)的经济责任审计,而后来真正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起因是1988年中央五部委(中组部、人事部、监察部、国资委和审计署)联合转发山东荷泽地区开展的党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经验调查报告时,建议在全国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试点。山东荷泽地区1995年即开展这项工作,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政绩考核、奖惩兑现、选拔任用都必须将这项工作作为必经程序,山东的经验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1999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即下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办发[1999]20号)、江苏省也制定和颁发了《江苏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苏发[2001]19号),其实开展这项工作开始是中央几个部门发起的事情,没有上升到法律地位加以固定,也就是说开展这项工作开始是没有法律依据; 随后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中都提出要求审计发挥对权力制约的作用,审计的职能又进一步扩大;但一直到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的新修订的《审计法》第二十五条中才明确规定:“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这才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了法律依据,做到依法审计。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重点强调要加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前段时间,中央组织部又下发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该办法第二十七条把经济责任审计结论和评价意见列进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综合考察评价内容,说明这项工作进一步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最近两年来,国务院又组织有关部委研究、起草、讨论,准备出台《经济责任审计条例》,这项工作将不断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二、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总体情况

事实上,2001年以来,我市按照审计署提出的“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十六字指导方针,在市、县(区)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国资委(办)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经过全市各级审计机关的共同努力,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目前也已形成了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国资委与审计部门“六位一体”的监督机制,从而达到优势互补、齐抓共管、资源共享。

——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面展开。目前,各县、区对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都已形成制度,不少县、区已将其作为选人、用人和领导干部调任、离任、辞职的必经程序。灌南、灌云、海州等一些县、区对县级以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覆盖面达到60%以上。东海县在开展乡镇党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时,还延伸审计到村级。

——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逐步扩大。自2001年我市对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行试点后,审计的对象逐年增多,到2010年底共审计98人,其中县、区长9人(包括书记1人);部门领导干部89人次。

——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不断深入。市及各县、区对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坚持以搞清企业资产负债损益为基础,向企业管理、决策、效益延伸,全面了解企业法定代表人履行任期经济责任情况。2001年至2010年底,全市审计机关共对38名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得到扎实开展。这期间全市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共对254名企业领导人员实施了经济责任审计。市公安局、市港口集团公司等单位在其内部逐步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占审计项目总量的比重逐年递增,2002年平均达到21.89%,2003年平均达到46.15%,灌南等县区已经超过50%。(1)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占审计项目总量的比重逐年递增,2002年平均达到21.89%,2003年平均达到46.15%,2006年东海等县区已达60%以上,市本级也达三分之一左右;(2)同时,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得到普遍重视。近年来,我们一般采取任中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方式,以任中审计为主,逐步扩大任中审计的比例,前移监督关口,任中审计比例都在30%以上,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账不理旧账,现任领导不管前任事的矛盾。

——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效也十分明显。2001年至2010年底,市本级通过对136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共查出违法违规金额5.38亿元,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处理的其他涉案人员8人。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领导也越来越重视。这项工作,社会上关注经济责任审计的人也越来越多,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制度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法制环境。几年来,先后出台了有关经济责任审计规章制度,使这项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2003年由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连云港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连云港市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2009年12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又下发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连委办发„2009‟83号),重点从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突出审计重点,注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效;深化内涵,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强化运用,稳步推行审计结果公开;加强指导,推进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五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强调。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内容及其重点

从审计范围来看,要重点抓好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审计,在基本做到“逢离必审”的基础上,逐步做到“先审后离”;重点抓好对市、县一级财政财务收支数额较大的有权部门的领导干部的审计,基本做到“逢离必审”;市重点抓好对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市各部门领导干部的审计,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各县、区重点抓好对乡镇党委、政府和部门领导干部的审计,继续扩大审计覆盖面。

从审计对象来看,要把重点放在有财政资金分配权和行政审批权的部门的领导干部上;放在掌握资金量大或者有资金管理及审批分配权、有经济执法处罚权单位的领导干部上;放在任职超过三年的领导干部上;放在即将转任或退休离任的领导干部上;放在群众反映强烈、问题较多且线索比较具体的县、区和部门的领导干部上;放在拟提拔的领导干部上;放在重点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上。

从审计内容看,要按照“着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着力推进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着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坚持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突出检查评价领导干部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的情况,并根据不同类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特点,合理确定审计重点。对党委领导干部,重点检查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及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方面的情况;对政府领导干部,重点检查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政府财政资金管理,尤其是重要财政支出和工程建设管理、以及政府负债等方面的情况;对部门领导干部,重点检查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主要是预算执行情况、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以及为了履行部门职能所采取的有关经济措施情况;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重点检查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以及重要经营决策、重大投资项目的情况等。无论是对哪种类型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都要突出抓好对有无做假账、有无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损失浪费、有无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而造成严重负债、有无违法违纪和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有无管理上的重大漏洞等方面的审计。

另外,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问题源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而其解决又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因此完全有理由认为企业的环境保护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经济活动,与此相适应的环境保护责任也应是一种经济责任。同时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责任纳入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之中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生态与环境审计是对与生态和环境保护事业有关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鉴证、评价的行为,是集生态、环境政策法规执行、生态环境规划管理、生态环境项目决策、生态环境资金投入及效益、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环境项目情况的一项综合性的全方位的审计。重点是对生态建设、环保项目及资金的效益和效果,有关生态、环保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及效果,重大生态、环保项目或其配套项目的建设运行及效果情况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通过审计,促使领导干部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践和基本经验

我县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践和基本经验

微山县审计局

近几年来我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三年来,我县审计机关共完成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82个,累计审计县管领导干部97人,审计查出违纪违规金额34236.75万元。审计结果不仅为组织部门考核任用领导干部提供了参考依据,而且还促进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加强对财务管理和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预防和揭露了腐败,同时提高了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维护、整顿了财政经济秩序,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干部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对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干部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总结这几年的工作,我们的基本经验和做法是: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县领导重视、关心、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首先必须得了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多向县领导汇报,多和经济责任联席成员单位沟通,是领导了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要渠道。为此一方面,把审计发现的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及时向党政领导汇报;另一方面把面上存在的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进行综合、汇总,实现审计成果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引起县领导的重视;再就是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补救通道,针对经济责任审计时间短、任务重、人员少,难以取证、查深、查细、查透和定性,而又难防范风险的矛盾和问题。为真实地反映被审计单位领导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便于领导决策,采用“审计要情”的方式作为补救渠道。审计要情主要反映一些审计难查证、难定性、被审计单位领导人拒不承认,审计报告不宜披露,但对评价领导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2005年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意见》(微办发[2005]19号);2007年由县纪委牵头,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县审计局和县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重新确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人员,明确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职责;县委书记罗心光、县长程大志,多次在全县有关会议上运用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对领导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对有关单位进行了公开批评,根据审计结果和部分领导干部进行了谈话;由于离任领导干部的济责任审计结果不能充分利用,县领导亲自抓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的落实。2007年底县委书记罗心光、县长程大志要求,将3年以上未审计单位和专项资金较多的单位全部纳入2008年的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并承诺在人员和资金上给予支持。

二、加强了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系,协作配合,形成合力。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系统工程,纪检、组织、审计等职能部门只有加强协作,齐抓共管,才能形成整体合力,确保工作实效。2007年在对领导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我局采取和纪检、组织部门联合进点的方式,共同到被审计单位召开座谈会,介绍审计的目标、范围、内容及审计工作纪律,和部分人员单独座谈,广泛收集信息,同时将审计结果以座谈会和征求意见的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公布,通过审计结果的公布不仅提高了被审计单位全体人员依法行政意识,还促进了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收到了较好效果。审计中,我们及时沟通情况,遇到审计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视情况请纪检监察等部门提前介入。2007年我局在对县民营局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由于审计受职责权限所限对一些问题不好落实,县纪委及时介入,联合办公,使该单位领导人渎职和违规担保等问题及时查清定性移交。2008年我们采取对部分被审计单位(有群众举报或上访的单位)采取县纪委联合审计的方式,进一步加大了审计力度。

三、寓服务于监督之中,使社会各界进一步理解、配合、支持济责任审计。

对领导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同时也是宣传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经济责任审计的过,近几年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按照 “情系民生,文明审计,寓服务于监督之中” 的审计理念实施审计,实现监督的有机结合。例如:2007年在对原微山县劳动保险处主任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银行承兑汇票账实不符,我们往前延伸审计10年,查清了账实不符的原因,解脱了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并帮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审计使被审计单位改变了审计就是查账,查账就是找问题的认识;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和鉴定,不仅有利于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全面掌握干部情况,也有利于界定或解除自身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廉洁自律能力的提高;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使被审计单位,逐步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制度化的检查与监督,并不针对某人或某个问题而来,从而端正思想认识,自觉接受审计监督,并为审计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主动配合审计调查,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并防止了以权谋私,不负责任等行为的发生,增强被审计单位依法履行职责和反腐倡廉的自觉性。2008年县纪委、县党校、县政府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主动要求我局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四、提高质量,防范风险,不断规范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核心要求。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相比,要求更高,工作要做得更细致更扎实,经济责任审计能否真正在干部管理监督中发挥出制度约束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审计质量。我们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把提高质量的要求贯穿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过程。

1、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管理方面,多与委托部门的沟通协调,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以切实保证审计质量,例如:今年县组织部门已委托44个任中和22个离任审计项目,根据我们的审计力量,向组织部门提出在保证审计质量的情况,先完成离任审计项目同时,再有重点的完成任中审计项目;

2、把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及其他专项审计和调查结合起来,把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结合起来,实现审计成果互用、资料共享,以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起来,客观反映领导干部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全面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3、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要坚持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突出查处涉及经济责任的严重弄虚作假、严重违反财经纪律、重大经济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问题和个人经济犯罪问题等审计重点,集中力量审深审透;

4、要建立起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实行分级负责、相互牵制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把好审计复核关,建立健全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5进一步加大审计执法力度,要形成权力制衡机制。集中本局审计力量对一些有影响的项目,一查到底,发挥个案对其他领导干部的震慑作用;要采取多种方式事先对领导干部进行教育,告诉领导干部怎样正确履行职责;还要关注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制度。要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工作相互配合,整合资源,发挥合力,使有关制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4、切实加强审计队伍的自身建设。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具有特殊性,决定了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宏观经济知识和审计业务知识,还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具备从宏观、全局高度把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局从加强自身建设上下功夫,努力打造过硬的审计队伍,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通过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法律法规、审计工作相关知识以及其他综合知识的学习培训,加快自身人才的培养,更新知识,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合理搭配审计力量,发挥整体优势。调整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培养更多适合审计加快转型的复合型人才,形成技术创新团队,促进审计人员增强分析问题、创造性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实行对大审计项目打破科室界限,打破专业分工,集中调配力量,发挥规模效应,积极探索利用内审、社会审计力量资源和成果资源的路子,每年安排好审计项目计划,争取一年有一个以上的优秀审计项目被领导、上级审计机关及群众认可。

下载力争主动 把握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力争主动 把握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