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自学材料:卢展工在省九次党代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00:2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1月:自学材料:卢展工在省九次党代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1月:自学材料:卢展工在省九次党代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2012年1月:自学材料:卢展工在省九次党代会上的讲话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年10月26日)卢展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而努力奋斗。

一、全省人民砥砺奋进,迈上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征程 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七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目标任务,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预计2011年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是2006年的2倍,人均生产总值由1600多美元增加到4000多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800亿元、翻了一番。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2011年突破1100亿斤。新兴工业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4万亿元,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城镇化处于较快发展时期,中原城市群实力增强,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基础设施支撑更加有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保持全国第一。生态建设成效比较明显,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效推进。结合河南实际,围绕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学习交流和创新实践不断深入,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工作作风持续转变,学习之风、创新之风、务实之风、为民之风日益浓厚,有力推动了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加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严肃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解决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党风政风有所好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在实践中体现出谋求发展的意识、执政为民的宗旨、忠诚履职的责任、求实求效的运作、围绕全局的合力、攻坚克难的精神,这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的宝贵财富。

谋划中原崛起战略有所突破。我们系统梳理历届省委确立的发展思路,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战略,集中全省干部群众智慧,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制定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推进中原经济区发展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国务院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为标志,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气势正在形成、效应逐步显现,一个自强不息、务实发展的河南,一个开放包容、和谐文明的河南,一个日新月异、充满生机的河南,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同志们,五年来的成就,是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省委辛勤工作的基础上,全省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央各部门及其驻豫机构、驻豫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热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八届省委,向所有为河南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奋力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宏伟事业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们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战略定位是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原经济区,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标是富民强省,核心是“三化”协调,活力是解放思想,动力是改革开放,方法是统筹兼顾,关键是实干实效。

综上所述,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既面临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必须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在把握大势、顺应趋势、发挥优势中牢牢抓住机遇,在应对挑战、突破风险、破解难题中不断创造机遇。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发展和转变的双重任务,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目标,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切实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务实发展、建设务实河南,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建设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的中原经济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

——重在持续。坚持把持续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持续科学发展意识,持续科学发展思路,持续科学发展举措,持续科学发展进程;把持续作为党性人品和从政品格,始终保持锲而不舍的韧劲,不动摇、不懈怠、不刮风、不呼隆、不折腾。

——重在提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规律,提升发展理念;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拓展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发展层次和质量;实施项目带动、创新带动、品牌带动、服务带动,着力基层基础,提升领导水平和运作能力。

——重在统筹。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形成共同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良好局面;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围绕大局、团结合作,形成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大合力。

——重在为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谋划发展、推动发展;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共同奋斗;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城镇化率接近50%。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建成。

——“三化”发展协调性明显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互动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破解“三农”问题取得重大进展,“三化”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品更加丰富,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教育质量整体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上升。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提高,就学、就业、就医、养老、住房等问题得到更好解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更加完善,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撑作用明显提升。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要经济总量指标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成为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走在中部地区崛起前列。

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目标,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包括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优化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努力构建放射状、网络化、板块式发展格局。增强郑州龙头作用和重心作用,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建设郑洛三工业走廊,促进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板块,提高区域发展的整体带动能力。强化洛阳、三门峡、济源、焦作协同发展,巩固在陕晋豫毗邻地区的领先地位,发挥在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太原城市群对接互动中的中坚作用。促进安阳、鹤壁、濮阳联动发展,凸显在晋冀鲁豫毗邻地区的优势,成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联系的前沿。推动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南阳合作发展,增强在豫皖鄂陕毗邻地区和淮海经济协作区中的影响力,发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前锋作用和对接沿长江中游经济带的骨干作用。各地要准确定位、主动融入,互动联动、协力推进,形成各自优势充分发挥、板块优势充分彰显的良好局面。

建设中原经济区,国之大事,省之大计,民之大业。只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立足于学、立足于转、立足于做、立足于实,中原经济区的宏伟蓝图才能够成为美好现实。

三、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持续探索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路子 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从根本上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走好这条路子,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

(一)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从我省实际看,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三农”问题突出是制约“三化”协调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是制约“三化”发展的最现实问题,城镇化水平低是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最突出的聚焦点,这一状况对城镇化模式转变形成倒逼压力,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城镇化发展思路和路径。实践证明,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拓宽农村人口转移渠道,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亟待转移与城镇承载能力不强的矛盾;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解决城乡差距大、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问题;有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和组织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解决建设用地刚性需求与保护耕地硬性约束的矛盾;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我们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构建符合河南实际、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

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把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农民进城的就业、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逐步使符合条件进城落户的农民真正转为城镇居民,享有平等权益。

(二)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支撑能力。以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盖广、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主要内涵的新型工业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力支撑“三化”协调发展。

以做大做强为方向争创工业新优势。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企业关联由散到聚。以龙头带动、基地支撑、高端突破为着力点,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型建材等高成长性产业;以精深加工、节能降耗、重组整合为着力点,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化工、有色、钢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以核心关键技术研发、自主技术产业化为着力点,培育壮大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先导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食品工业关联工业、农业、服务业,要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食品工业强省。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质量,提高工业项目投资在重点项目投资中的比重,发挥重点项目在产业升级中的带动作用。深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壮大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强分工协作和产业配套能力。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以拓展提升为重点发展壮大服务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拓宽领域、提升层次、优化环境,推动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一批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加快发展金融业,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发展创业投资基金;积极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服务外包和会展等业态。拓展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积极发展家政、养老、健身、社区服务等行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建设一批精品景区、精品线路,打造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认真落实价格监管措施。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动集聚发展。把新增建设用地和环境总量指标优先向产业集聚区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有序转移,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中的承载作用。培育和引进龙头型、基地型企业,促进同类企业、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集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三)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要坚定不移地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扎实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夯实城乡共同繁荣的基础。

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上实现新突破。解决好近亿人口吃饭问题,同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是我们必须担负的责任。要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建立粮食稳产增产长效机制,力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200亿斤的阶段性目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加大高产创建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粮食生产政策和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主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奖励补助力度。

(四)强化“三化”协调的保障能力,增强发展后劲、推动持续发展。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人才队伍、质量建设事关全局和未来,是“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性因素。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构筑功能完善、协调配套的基础设施保障,高效利用、承载能力强的资源环境保障,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的人才队伍保障,标准严格、管理精细的质量保障。

适度超前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先发展民航业,推进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加快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网和大能力运输通道建设,完善公路网络和城际快速连接通道,发展内河航运和管道运输,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覆盖城乡、连通内外、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及受水城市配套工程,推进大中型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构建水资源保障体系。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打造“数字河南”。

建设绿色中原生态中原。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生态省建设,努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突出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全面推进节地、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统筹安排矿产资源开发和保护,增加资源战略性储备。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着力解决好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重金属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固碳能力,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伏牛山、桐柏大别山、太行山山地生态区和平原生态涵养区建设,构建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努力形成完善的区域生态网络。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生态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一定要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之中。

(五)强化“三化”协调的驱动力量,破解发展难题、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三化”进程、推进“三化”协调,有许多矛盾问题亟待解决,有许多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有许多薄弱环节亟待加强。

扩大开放增强带动力。开放是带动全局的战略性举措,不仅能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而且能够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促进结构调整、改革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开放,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规模、高层次承接产业转移,深化与央企战略合作,推动国内外大型企业在河南建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生产基地。加大社会事业、城乡建设等领域开放力度。完善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好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打造内陆无水港。引进和培育出口型企业,促进对外贸易加快发展。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内外能源资源和劳务合作。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培育对外开放的环境优势。

推进科技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不断提升科技研发能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科技创新运用能力和科技人才集聚能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新动力,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努力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推出更多的“河南创造”。支持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展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快建设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推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完善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全社会的创新能量能够充分释放、创新源泉能够充分涌流。

中原崛起,“三化”为途。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我们走过了辉煌的昨天。沿着这条路子持续前行,我们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四、以人为本着力为民,推动中原经济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全省人民合力推进的事业,也是造福全省人民的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更好地改善民生,更好地凝聚民心,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形成中原经济区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一)切实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要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着眼,从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具体利益着手,办好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医教保等民生大事。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要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促进职业教育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发展。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大“211工程”和省部共建高校建设力度,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大学,提升省内其他高校整体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学科、专业进入国内先进行列,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进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发展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二)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塑造中原人文精神,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创新文化繁荣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鼓励有实力、有优势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和重组,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建好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和表现形式,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相融合,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竞争力。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生活在有活力、有秩序、有安全感的社会环境中,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更加注重服务为先、依法管理、源头治理、社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深化平安河南建设。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坚持畅通渠道、着力疏导、依法依规、协调合力,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都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保障群众利益。加快构建公共安全体系,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事件的预知、预警、预防、应急处置能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强民主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五、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肩负起带领全省人民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历史使命 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党。要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把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命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加快领导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着力固本强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党的基层组织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组织基础。要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带动力和基层党组织内部的合力、活力、运作力,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加强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整合利用区域党建资源,积极探索区域化党建模式;坚持机关党建要先行、走前头,把围绕中心、建设队伍贯穿机关党组织活动始终;切实做好国有企业、高等学校、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外出务工人员等领域的党建工作。广泛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加大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力度,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基层干部长期工作在一线,处于推动发展、促进和谐、解决矛盾、破解困难的前沿,对他们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多理解、多帮助、多支持,努力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进一步做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依托党校等干部培训机构大规模开展干部培训,强化干部实践锻炼,鼓励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复杂环境锻炼成长,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管理,重点配备、重点管理好市县乡党政正职等关键岗位的干部。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力量,要认真负责,带着感情做好老干部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三)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增强执政的科学性。要把转变体现在增强宗旨意识上,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始终把群众当作亲人,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要把转变体现在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上,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建立健全决策、执行、评价、监督、激励机制,构建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要把转变体现在改进工作作风上,着力于“实”,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在抓具体求突破求深入求落实上下功夫,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下功夫,在实施项目带动上下功夫;着力于“正”,作风正派、维护正义、弘扬正气,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完善和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坚决查处严重腐败案件,不论什么时间发生,不论涉及到什么人,不论担任什么职务,都要一查到底、坚决惩处,决不姑息,绝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要严格掌握政策界限,区别对待工作上的失误与失职渎职行为,注意保护那些敢于坚持原则、工作上敢抓敢管敢试敢干并取得实绩的同志。

中原崛起,风鹏正举;华夏祖地,理应先行。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卢展工在省九次党代会开幕式上的工作报告

卢展工在省九次党代会开幕式上的工作报告

一、省八次党代会以来工作回顾与总结

(一)五年来工作回顾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预计2011年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是2006年的2倍,人均生产总值由1600多美元增加到4000多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800亿元、翻了一番。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2011年突破1100亿斤。新兴工业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4万亿元,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城镇化处于较快发展时期,中原城市群实力增强,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基础设施支撑更加有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保持全国第一。生态建设成效比较明显,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改革开放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重点领域改革逐步深化,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矿产资源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果,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达60%以上、成为河南发展的强大支撑,要素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科技、教育、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富有成效。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预计实际利用省外境外资金累计达到1.4万亿元,超过1979年到2006年的总和,2011年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是2006年的3倍,建立了中部地区首个综合保税区。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发明专利授权量翻两番,共有9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快增长,预计分别达到18000元和6000元。集中财力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增长,高校毕业生就业、‚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突破2500万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大幅增加。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保障范围逐年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开展更高标准的扶贫开发,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文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取得成效,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新时期‚三平‛精神发扬光大,李文祥等一批先进模范的事迹影响广泛,河南形象不断提升。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普及,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竞技体育取得新的成绩,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进一步活跃;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富有成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基层民主活力增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和对台工作水平逐步提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得到加强;依法治省深入推进。平安河南建设扎实开展,信访稳定、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工作普遍加强,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省。

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集中搬迁工作提前完成。援疆援藏工作扎实有效,对口支援四川江油灾后重建任务圆满完成。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工作成绩显著,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效推进。结合河南实际,围绕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学习交流和创新实践不断深入,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工作作风持续转变,学习之风、创新之风、务实之风、为民之风日益浓厚,有力推动了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加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严肃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解决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党风政风有所好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在实践中体现出谋求发展的意识、执政为民的宗旨、忠诚履职的责任、求实求效的运作、围绕全局的合力、攻坚克难的精神,这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的宝贵财富。谋划中原崛起战略有所突破

我们系统梳理历届省委确立的发展思路,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战略,集中全省干部群众智慧,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制定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推进中原经济区发展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国务院制

定下发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为标志,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气势正在形成、效应逐步显现,一个自强不息、务实发展的河南,一个开放包容、和谐文明的河南,一个日新月异、充满生机的河南,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1、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过去的五年,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古老中原华丽转身,从传统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转变为新兴工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

从2006年至今,河南全省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人均生产总值等几个关键经济指标均实现了至少翻一番。从2006年起,河南粮食产量超过1000亿斤,此后连续五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在保证粮食增产的同时,河南还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转变,全省工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6070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11950亿元。全省规划建设了180个产业集聚区,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成长性产业快速发展,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企业迅速崛起,双汇集团、金龙铜管、栾川钼业、平煤集团、宇通客车、风神轮胎等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全省上市公司数量从2006年底的36家上升到目前的95家。

2、大招商、招大商,引资频创新纪录

2010年6月,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来到郑州,一个占地10平方公里的代工帝国在郑州经济开发区横空出世。

2010年7月,福建安踏、利郎、雅客、七匹狼等知名企业的100多位老总乘坐包机飞抵河南,赶赴临颍商谈合作意向。

2010年8月,1000多名港澳深地区闽籍企业家云集郑州,共同演绎了一场项目与资本联姻的盛宴。

从去年至今,河南天天门庭若市,闽商、浙商、粤商,拿着大把钞票的老板们成群结队来河南串门、找项目。这两年举办的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巨头落户河南,成为我省历史上招商规模最大、合同金额最多、招商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今年前9个月,我省实际利用外资67.9亿美元,同比增长56.1%,居中西部第一位,首次领先中西部。河南今年预计实际到位省外资金4000亿元,进出口预计完成300亿美元左右。这分别是我省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3、民生改善,劳动力省内转移首次超省外

过去一提到河南,就想到成千上万的外出打工农民。现在不一样了,2010年以来,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历史性转折,省内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省外。去年至今转移的2455万农村劳动力中,省内转移达到1360万人,超过省外就业人数265万人。

作为人口大省,我省每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一直是全国第一位,农民超过40%的收入来自劳务收入。从外出打工到家门口就业,说明 5

河南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意味着河南在承接产业转移、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不但有了量的突破,而且有了质的提升。

过去五年,各级政府努力增加就业渠道,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稳定在110万人以上,每年均有15万名以上的‚4050‛等困难人员实现上岗再就业。

按照重在为民的要求,我省集中财力实施民生工程。医保范围拓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村开展养老保险试点,农民像城里人一样按月领取养老金;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4、文化强省,河南形象持续提升

新时期‚三平精神‛与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交相辉映,成为河南人民的新名片。五年来,中原大地英模涌现,李文祥、李灵、李隆、武文斌、谢延信、李剑英、王百姓等一个个河南人感动中国。

五年来,河南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展,河南文化产业增加值连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文化产业开始有了‚大块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不断做大做强。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确立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地位。河南实现了由文化资源大省向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大省跨越。

5、党风政风转变,执政能力提高

河南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开启了思想大解放,抢抓发展‚机遇‛,尊重客观‚规律‛,注重整体‚大局‛,提升‚创新‛能力,讲求‚责任‛意识,强化‚求实‛和‚为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 ‚转‛出了境界、‚转‛出了实绩。不动摇、不懈怠、不刮风、不呼隆、不折腾已成为河南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行动,‚务实河南‛的形象日渐清晰。

在干部人事改革中,把坚持‚五重五不简单‛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围绕干部提名、推荐、考核评价,建立起一系列制度。今年,‚五重五不简单‛的思路和办法在市、县、乡换届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社区党建‚三有一化‛、机关党建和远程教育等工作经验都在全国推广。

五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反腐倡廉工作持续深入。调查结果显示,五年来,人民群众对我省党风廉政状况满意度稳步提升。

6、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卢展工站在河南发展的战略高度‚点题中原‛,中原经济区概念由此提出。随后,省委省政府中原经济区课题组成立,并编制《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此后,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研讨、论证,河南全省人民群策群力,中原经济区形成全国共识。2011年1月,中原经济区进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年9月29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河南发展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五年来的工作经验

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办好河南的事情,最根本的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央精神与河南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在探索发展路子上求提升。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发展作为首要责任、首要任务、首要工作,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持续探索提升‚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改善民生上求实效。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始终着力民生着力民心,把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各项工作的最高标准,集中力量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以改善民生赢得民心、以民心凝聚民力、以民力推动发展。

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上求突破。

解放思想是推动改革发展的金钥匙,我省改革开放的每一次突破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先行先试,不断增强体制机制活力,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一定要坚持把稳定作为硬任务,在社会管理上求创新。

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定要坚持科学运作,在务实发展上求作为。

推进工作,贵在实干,贵在运作。必须遵循规律运作、结合实际运作、求实求效运作、依法依规运作,以务实重干推动河南发展。

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在党的建设上求先行。

党的建设关乎事业兴衰成败。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形成团结干事的浓厚氛围、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回首过去,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瞻望未来,前景催人奋进、征程任重道远,必须倍加努力。科学发展之城镇化的带动效应

新乡市农民盖房也能贷款。去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在全国首次推出‚新农村民居建设贷款‛,用于农户建房或购房的专项贷款。

新乡市率先在我省启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新乡都市区建设‚三位一体‛为发展载体,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实现就业结构、住宅环境、公共服务、消费方式等城市化的城乡统筹发展思路。这种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事实上,‚十一五‛期间,河南城镇化发展跨上新台阶。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572平方公里增加到2000平方公里以上,城镇化率预计达到39.5%,比‚十五‛末提高9个百分点,是历史上城镇化进程最快的时期。

农业大省要发展成农业强省,要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我们的贡献。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才是务实的选择。河南就要在这条道路上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李鸿昌改善民生之农村低保跨出三大步

2006年至今,河南低保发展历经建章立制阶段、提标扩面阶段、完善充实阶段,农村低保对象达到369.21万人,补助金从最初的0.368亿元到2010年的28.07亿元。政府在农村低保上的投入连年‚提标扩面‛,基本保障了农村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自2005年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以‚每年承诺为民办实事‛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连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河南财政筹措用于民生工程的资金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长200亿元以上。

当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已经成为时代话语,成为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向。

——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牛苏林对外开放之两年利用省外资金近8千亿

10月19日,河南(郑州)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首批入驻项目开工。该国际物流产业园是继富士康项目之后又一落户我省的重大项目,标志着我省招商引资又取得了重大突破。

近年来,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省体制政策差异在缩小,综合优势在上升,比较优势越发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对外形象不断改善,产业承接能力和对外商的吸引力不断增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愿望非常强烈。同时我省也具备了接纳国际国内产业战略性、大规模转移的条件和能力。另外,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2009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178亿美元,比前20年的总和还要多;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累计达7958多亿元,超过此前10年的总和;全省外贸进出口额完成520亿美元,约等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总和。

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先导,思想解放的力度,决定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省社科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林宪斋和谐社会之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ZZIC,即郑州市媒体网络事项督办中心,是郑州市委、市政府的网络新闻发言人。ZZIC分别在市政府网站、大河网、中原网、商都网开设网络民意直通车,受理网民诉求,传播政府声音,有效提升了社会管理的成效。

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舆论监督,提升执政能力,日益成为政府部门的创新之举。资料显示,从去年7月至2011年3月底,ZZIC共受理网络媒体反映事项8136件,办结回复7876件,办结回复率高达96.8%。

像ZZIC一样,省内多家政府机关开办了微博、网站等,积极主动和人民群众沟通对话,及时解决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来自新浪网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省有团省委、省公安厅、省委省直工委、省政府法制办等政府部门以及官员微博总数接近5000个。

加强对微博客等新兴媒体的运用,推进网络文化建设,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创新社会管理,是新时期加强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时代重任。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外宣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任 王 晨务实发展之大旱之年夏粮丰收

在去冬今春的4个月时间里,一场特大旱灾持续袭击了‚产粮重镇‛河南和山东大部分地区,此次旱情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甚至已经超过了2010年时中原50年一遇大旱。然而,河南省克服了种种困难,今年夏粮再次夺得丰产和丰收,夏粮产量位居全国首位。

各方分析认为,播种面积增加,科学技术指导,以及采取了有力措施和政策是河南夏粮丰收的主要因素。专家认为,务实的作风,科学的运作,不仅保证了良好的效果,夏粮再获丰收,也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实际上,2010年6月,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人民日报》发表《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文章,引起强烈反响之后,河南省各地纷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狠抓具体、狠抓落实,务实发展成了河南的主旋律。

对当今河南来说,坚持务实发展,就是准确把握省情,遵循客观规律,顺应历史趋势,尊重民众意愿,注重求实求效,一切都要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 喻新安党的建设之多地开展干部问责活动

今年7月15日以来,河南漯河市郾城区积极开展‚双提升‛活动。通过专门治理‚庸、懒、散、软‛等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行为,以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加强党的队伍建设。

商丘开展‚治庸、治懒、治散、提质、提速、提效‛活动,让公职人员‚听到老百姓的埋怨、指责就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郑州市委规定‚十个不允许‛,要求各级干部主动‚下访‛。

其实,河南多地开展的干部问责活动,是全省加强党的队伍建设活动的一部分。

省八次党代会以来,河南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省情的新变化,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提出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此,河南省确定大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教育,坚持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加快领导方式的转变;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加快河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我们各级党组织,党要适应新的形势的发展,就必须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 的建设,不断地增强党的创造力、应急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先进性,不断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河南省委党校教授 牛安生

二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与要求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目标,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切实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务实发展、建设务实河南,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建设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的中原经济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

——重在持续。坚持把持续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持续科学发展意识,持续科学发展思路,持续科学发展举措,持续科学发展进程;把持续作为党性人品和从政品格,始终保持锲而不舍的韧劲,不动摇、不懈怠、不刮风、不呼隆、不折腾。

——重在提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规律,提升发展理念;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拓展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发展层次和质量;实施项目带动、创新带动、品牌带动、服务带动,着力基层基础,提升领导水平和运作能力。

——重在统筹。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形成共同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良好局面;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围绕大局、团结合作,形成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大合力。

——重在为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谋划发展、推动发展;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共同奋斗;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持续‛成为常态

国家竞技体育战略的一次调整,改变了全国无数支篮、足、排球队的命运。当不少省纷纷放弃既‚费钱费力‛,又难拿金牌的三大球项目时,经济并不富裕的河南选择了全部保留三大球,而这一保留,就是20年,使得河南‚三大球‛成绩在近几年引人注目。在河南,类似于体育项目坚持持续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河南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今后五年是建设中原经 15

济区、加快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建设中原经济区,主题是科学发展,而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今后五年,要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目标,树立牢固的持续发展意识,一条红线穿到底,把这些年我省在发展中形成的、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发展思路和举措,比如‚一高一低‛、‚三化‛方针和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等中原崛起的总体战略,整合起来,持续地做下去。在大思路上不摇摆,不半途而废。河南这些年取得的显著成就,都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结果。特别是在发展大潮波澜壮阔,发展形势催人奋进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慢了不行,不发展更不行,这是河南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最可宝贵的经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

安阳市提出把文化力的开发与利用作为转变方式的重要内容去破解;南阳市提出‚四个着力‛,打造中原经济区‚连南启西‛的前锋和桥梁;周口市目标定位从‚不拖全省发展后腿‛转为‚发挥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濮阳市提出打破‚边缘化‛的观念,努力成为中原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延伸、衔接、融合的急先锋……

今后五年,建设中原经济区,主线是坚持‚重在提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提高认识,提升发展理念,努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过去许多不合时宜的观念中转变出来,以领导方式转变促发展方式转变,寻找破题之策。

其次,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与科学技术创新,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内在动力活力与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有机结合。真正使科学技术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优势和作用,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使各项思路和措施更加符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

尤为重要的是,实施‚四个带动‛战略,组织大招商,引入大项目。实施项目带动、创新带动、品牌带动、服务带动,着力基层基础,提升领导水平和运作能力。推行‚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深入具体,突出实效。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架构提升发展载体。要注重运作,立足于学,学习好中央精神,学习好新经验新知识;立足于做,说到做到、说好做好;立足于实,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效,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既注重生产经营效率又注重工作管理效率。统筹发展形成合力是根本

2010年,富士康来豫引起震动。在激烈竞争中,从协议草签到首条生产线投产,我省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厂房改造、机电设备配套和生产设备安装调试,从省到市,从各级领导到工作人员,各部门、跨地域精诚合作,创造了富士康投资项目的‚河南速度‛。大招商、招大商,我省随后举办了港澳深地区闽籍企业家访豫、河南省与央企合作洽谈会等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成为历年来招商规模最大、来豫客商和签约项目最多、合同金额最大的一年。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统筹工业和农业发展,统筹推进‚三化‛进程,统筹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农村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长远与近期等关系,把上级要求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要统筹各项事业发展,正确把握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各项事业协调推进、相辅相成,形成共同支撑发展的良好局面。

要统筹各方面力量,把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力量统筹起来,把干部队伍的力量统筹起来,把各个部门的力量统筹起来,把全社会的力量统筹起来,围绕大局,形成齐心协力推动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大合力。坚持‚以人为本‛是核心

从去年夏天到今年秋天,一年多来,郑州公交大变样。去年8月1日,为了落实省委书记卢展工‚要舍得在公交上花钱‛的批示精神,郑州公交降低了空调车票价,更大让利于民。今年空调车新增近一倍,超过2000辆,每天收入减少100万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所在。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换位思考,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重,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把自己作为

普通老百姓、作为困难群体的一员,经常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来看待问题、理解问题。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科学发展的主体和主力,推动发展必须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花更多的心思、想更多的办法,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实际利益、具体利益着手,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最大程度地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和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在注重人民群众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具体利益。当前,要着力做好三件事:一是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坚持雪中送炭,着力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三是集中财力办大事,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坚持下去、持续下去,使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使民生不断得到改善。让公共财政、公共服务的阳光覆盖到更广范围,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

延伸解读

‚四个重在‛与河南发展

历史的长河,不经意间往往风平浪静;蓦然回首,就能体会到它的波澜壮阔。

2009年,注定是河南发展波澜壮阔的一年。

这一年大事频现,罕见大旱考验河南,国际金融危机呼啸而来,区域经济格局调整风生水起……‚底子薄、基础弱‛的现状如重石压头,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发展格局,变与不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更为关键的是,这一年走到了一个攸关未来的路口:攻坚‚十一五‛,规划‚十二五‛。

急管繁弦,战鼓催人。在河南发展的关键时期,指导思想至关重要,关键之时的关键之策,无疑承载着更多的关注和厚重的期待。

基层调研、专家问策、分析求证、科学判断。始终遵循一个理念——把多年以来河南快速发展的好做法、好思路、好举措,总结出来、延续下去,丰富完善。基于此,省委领导开始结合当下河南自身实际,着眼中原崛起长远大计,梳理历届省委、省政府发展思路,规划未来发展战略。

就在这一年年末,省委给一亿中原儿女交出了答卷。

2009年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要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就要坚持在实践中做到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

在2010年1月下旬召开的全省‚两会‛上,坚持‚四个重在‛正式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四个重在‛既相互独立,又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持续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提升是在持续基础上的不断超越,统筹是实现持续发展、全面提升的重要方法,为民是一切发展的根本目的。

无疑,‚四个重在‛的提出是基于对河南省情的正确判断,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四个重在‛科学系统地回答了河南发展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在河南的生动实践,是统领河南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发展之要。

春风化雨,‚四个重在‛ 甫一提出,旋即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普遍意识到,‚四个重在‛是省委主要领导对河南发展现状深思熟虑后提出的重要工作实践要领。‚四个重在‛思想内涵迅速被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所熟知、认同。

润雨无声,省直各部门、各单位、各地市迅速掀起了宣传、学习‚四个重在‛的热潮,各自结合实际,在学习过程中迅速制定出具体的贯彻措施。

影响深远,‚四个重在‛迅速成为统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为河南当时和之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前行方向。

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城镇化率接近50%。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建成。

——‚三化‛发展协调性明显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21

产城互动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破解‚三农‛问题取得重大进展,‚三化‛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品更加丰富,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教育质量整体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上升。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提高,就学、就业、就医、养老、住房等问题得到更好解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更加完善,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撑作用明显提升。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要经济总量指标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成为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走在中部地区崛起前列。

中原经济区区域发展布局

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目标,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包括区域经济规律,优化发展布局。

●增强郑州龙头作用和重心作用,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建设郑洛三工业走廊。

●强化洛阳、三门峡、济源、焦作协同发展,提升在陕晋豫毗邻地区的主导地位。

●促进安阳、鹤壁、濮阳联动发展,凸显在晋冀鲁豫毗邻地区的优势。

●推动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南阳合作发展,增强在豫皖鄂陕毗邻地区和淮海经济协作区中的影响力。

【幸福五年】 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翻一番,又一个翻一番!

‚十一五‛期间,河南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人均生产总值都翻了一番,经济总量跨越2万亿元大关,继续保持全国第五的位次。但是,河南经济总量全国靠前而人均落后的状况仍未改变,人口多、底子薄、粮食增产难度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滞后等问题,始终是制约河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问题。

在发展的大道上走得更好,走得更快,是缩小河南与全国差距的要求,是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要求。未来5年,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城镇化率接近50%。

同时,作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还要打造成内陆开放高地、人力资源高地,成为引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幸福五年】 ‚三化‛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省情决定选择,发展决定路径!

当今的河南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期,到‚十二五‛末,我省将转化1000万农民为城镇人口,可带动1万亿固定资产投资,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持久、强劲的内生动力。

如何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不仅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任务,对全国也具有示范意义。

在‚三化‛协调发展过程中,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恰恰体现在我省工业生产不断提升、粮食产量屡创新高的喜人收获中。随着新型城镇化体系逐步构建,将在更大范围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的优化配臵,既为工业项目的支撑腾出更多土地资源,加速工业化进程,也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

我们也正在打造着一个个成功的样本。舞钢市构建的‚一城四镇十七个中心社区‛体系,农民不出社区就可满足就医、就学、购物等生活需求。鹤壁市以产业集聚区推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2万多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幸福五年】 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

文化兴,民族兴!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也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河南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的文化传承和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新,抓住‚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这一核心,河南正在以改革为动力,以产业为支撑,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面提高公民素质为目的,向优势彰显、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目标大步迈进。未来5年,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将取得新进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品更加丰富,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

同时,我省将继续高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大旗,使教育质量整体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充分发挥。

【幸福五年】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幸福在哪里?就在老百姓的笑容里!

相比生产总值4万亿元的宏大目标,老百姓更关心的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为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未来5年,收入能增加吗?住房问题能解决吗?看病难、上学难能缓解吗?

我们欣喜地回首:过去5年,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我省加大了对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安居工程等民生问题的解决力度,正让越来越多的河南人弱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我们激情地远眺:未来5年,我省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提高,就学、就业、就医、养老、住房等问题得到更好解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更加完善,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河南未来5年的发展令人憧憬,河南人更加灿烂的笑容令人向往。【幸福五年】 走在中部地区崛起前列

走在最前列,要靠硬实力!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河南大步疾行的5年:河南经济总量从突破1万亿元到跨越2万亿元。这一数据的背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河南在中部崛起的行列中,更加雄赳赳、气昂昂。

近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是推动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中原经济区所特有的‚六大优势‛:区位优势、基础优势、文化优势、人口优势、粮食优势和后发优势,必将成为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强大动力。

我们有理由畅想灿烂的前景。未来5年,我省将在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成为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这是1亿河南人民的心愿,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河南的期许。

三 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从我省实际看,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三农‛问题突出是制约‚三化‛协调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是制约‚三化‛发展的最现实问题,城镇化水平低是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最突出的聚焦点,这一状况对城镇化模式转变形成倒逼压力,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城镇化发展思路和路径。实践证明,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拓宽农村人口转移渠道,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亟待转移与城镇承载能力不强的矛盾;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解决城乡差距大、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问题;有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和组织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解决建设用地刚性需求与保护耕地硬性约束的矛盾;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我们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构建符合河南实际、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

着力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中心城市是实现依城促产、以城带乡的主导力量。完善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机制,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优化中心城市布局和形态,促进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城、功能区组团式发展,培育整体竞争优势。加快

郑州都市区建设,提升交通枢纽、商务、物流、金融等服务功能,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强城市新区建设,强化产业复合与经济、生态、人居功能复合,支持城市新区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发展城区经济,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着力增强县域城镇承载承接作用

县级市、县城和中心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要用现代城市的理念和标准来规划建设城镇,注重内涵式发展,突出特色、提高品位,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公共服务,把有条件的县(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把基础较好的中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提高承接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和带动农村发展能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依托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主导产业,壮大产业规模,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深化县域经济体制改革,做好省直管县和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着力增强新型农村社区战略基点作用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要坚持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积极稳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生活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健全,加快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把新型 28

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镇体系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纳入重点项目,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把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农民进城的就业、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逐步使符合条件进城落户的农民真正转为城镇居民,享有平等权益。中心城市,组团发展着眼辐射带动

有经济学家断言,21世纪,国际经济竞争的真正焦点是城市群的竞争力。

有报告显示,珠三角、京津环渤海和长三角三大城市群创造了全国4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直接带动了东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成为中国参与世界竞争最重要的核心区域。

《2008中国城市竞争力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原城市群最大的不足,是缺乏特大城市。在一个经济区里面,首位城市的地位决定着经济区的成败。

着力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化郑州等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进而提升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带动能力,成为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

目前,以郑州为中心,以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为纽带,规划通达洛阳等8个地市的‚半小时交通圈‛和通达南阳等9个地市的‚一小时交通圈‛正在稳步推进。

未来5年,我省将推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在距省辖市中心城区30公里范围内,选择发展基础较好、与中心城市联系紧密的县城、县级市和特定功能区,发展成为城市组团,通过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工和快速便捷的交通联系,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城市集群,共同带动区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中心城市,将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要素集聚区和经济辐射源泉,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小城镇,内涵发展着力承载承接

相对于大型中心城市而言,县城和中小城镇显然有着不容忽视的独特优势:天然的与农民更接近,进入的门槛也较低,具有一定的城建规模,可以在不需要很大投入的基础上迅速进入城市高速膨胀期。

这些优势,使中小城镇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

这一点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同。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协会顾问陈栋生认为,‚河南有20多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县(市),所以河南必须要两手抓,‛既抓大城市增长极的培育壮大,又要抓县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

人口向城镇转移。我省县城和县级市数量多、分布广,县域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0%左右,中小城镇是吸纳农村人口就近转移的重要载体。未来5年,用现代城市的理念和标准建设城镇,通过优化城市结构,集约紧凑建设,突出内涵特色,提升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可以有效促进农村人口集聚。

产业向城镇集聚。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就会缺失活力、缺少张力、缺乏竞争力。2008年以来,在全省18个地市,180个产业集聚区异军突起。2010年,全省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已经扩大到1099.88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30.8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4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4.3%。

未来5年,中小城镇将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强承载承接作用的主要力量。

安阳滑县暴庄村的老李最近的日子很是开心,全村328户居民住上了锦和新城的独院别墅。锦和新城是我省最大的一个省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规划建设涉及33个行政村,新城占地2600亩,全部建成后,可容纳2万人居住,城内医院、学校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农民迈进了文明现代的生活!‛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河南考察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河南的新型农村社区着力于实现集聚式发展,整合村庄、土地、人口、产业等区域空间资源要素,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人口集中居住、功能集合构建。

仅在今年,我省就已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扶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内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健身广场、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规划先行、就业为本、群众自愿、量力而行,未来5年,河南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引导企业吸纳安臵当地农民转移就业,实现就地市民化,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为城镇居民,使新型城镇化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农村和农民。

即使到2020年,我省仍有一半人口为农村居民。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认为,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扶持新型农村社区,‚农民是直接受益者‛。通过产业集聚区与新农村社区建设,农民实现了就地转移,就地上班,就地城镇化,过上了既‚安居‛又‚乐业‛的理想生活。

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构建新型格局

来自省卫生厅的消息:2011年,我省新农合参合农民达到7804.46万人,参合率达到96.96%。全省新农合累计补偿医疗费用278.6亿元,享受合作医疗补偿的参合农民2.9亿人次,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回望过去的几年,我省农村实现了村村通柏油(水泥)路,支农惠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我省销售家电下乡产品近1600万台(件),发放补贴近40亿元,使1000多万农户受益;全省累计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臵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等四项惠农补贴380.8亿元;2010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2.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到2361万人,居全国第一。

未来5年,我省将继续加大城乡一体化建设力度,继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推进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运行机制。

未来5年,我省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限制,逐步实现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住房购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促进农民工有序融入城镇。

未来可期,未来不远。相对于昨天的辛劳和收获,明天的责任不容我们片刻停歇。新型城镇化之路已在脚下,面向中原大地新的城市梦想,我们重任在肩!

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支撑能力。以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盖广、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主要内涵的新型工业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力支撑‚三化‛协调发展。

以做大做强为方向争创工业新优势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企业关联由散到聚。以龙头带动、基地支撑、高端突破为着力点,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型建材等高成长性产业;以精深加工、节能降耗、重组整合为着力

点,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化工、有色、钢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以核心关键技术研发、自主技术产业化为着力点,培育壮大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先导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食品工业关联工业、农业、服务业,要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食品工业强省。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质量,提高工业项目投资在重点项目投资中的比重,发挥重点项目在产业升级中的带动作用。

深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壮大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强分工协作和产业配套能力。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以拓展提升为重点发展壮大服务业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拓宽领域、提升层次、优化环境,推动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一批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加快发展金融业,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发展创业投资基金;积极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服务外包和会展业。

拓展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积极发展家政、养老、健身、社区服务等行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建设一批精品景区、精品线

路,打造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动集聚发展

把新增建设用地和环境总量指标优先保障产业集聚区,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有序转移,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中的承载作用。培育和引进龙头型、基地型企业,促进同类企业、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集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工业主导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全国第一粮食大省,但人均指标、效益指标还不高,人均生产总值和城镇化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导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来得晚、影响深、走得迟‛。当前,全省发展不仅面临‚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等‚老四难‛,‚土地哪里来、减排哪里去、要素怎么保、物价怎么办‛等‚新四难‛也越发突出。

打破新老‚四难‛并存的局面,核心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省委书记卢展工高屋建瓴地指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实践中,工业的发展首当其冲,工业化上不去,其他‚化‛都很难上去。所以,还是要坚持工业为主导的思想。卢展工书记关于工业主导的论述,站位全局,切中肯綮,顺应了发展规律,指明了发展方向。因此,必须

坚持把工业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主战场,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着力推动能源原材料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由过多地依赖传统产业向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加快走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盖广、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全省工业发展的基本目标:201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形成10个以上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和100家以上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解读《报告》,更坚定了全省人民实现宏伟蓝图的信心和决心。做大做强是提升工业新优势的必由之路

如何让新型工业化在支撑‚三化‛协调发展过程中更给力?《报告》指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企业关联由散到聚。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未来五年,我省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方向,着眼于抢占未来制高点与增强产业竞争力,突出自主创新、承接转移、集约集聚、改造提升和龙头带动,抓增量、调结构、增后劲,发展壮大高成长性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先导产业,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原材料工业竞争力显著提高的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食品工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也是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全省食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实现利润524.7亿元,同比增长36.5%。因此,做大做强食品工业在争创工业新优势中不可或缺。未来五年,我省将强化原料基地、产品开发、冷链物流、安全检测等关键环节建设,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推动食品工业和现代物流业互动融合,促进优质原材料基地和加工制造一体化发展。通过引导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在农产品主产区集中布局,形成一批超500亿元的食品产业集群。

服务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发展和壮大服务业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报告》指出,要‚拓宽领域、提升层次、优化环境,推动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报告》中的服务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狭隘的服务行业,而是涵盖了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旅游、现代消费等新兴服务业。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对现代服务业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作用和实现路径进行了明确: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以重点项目、龙头企业、特色园区为抓手,以改善政策和体制环境为保障,促进服务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水平提升,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

集聚发展是提升工业新优势的重要抓手

《报告》明确指出,要‚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动集聚发展‛。如何实现集聚发展?《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如是描述:依托中心城市和县城,促进二、三产业高度集聚,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建设沿陇海产业带、沿京广产业带,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目前,我省已规划产业集聚区180个,其中,县域内的集聚区有122个,省辖市域内的集聚区有58个。2010年,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5330.8亿元,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8.3%;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24万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超过3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153.9万人,占全省比重超过33.6%。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的集聚区达到4个,超过100亿元的集聚区达到34个。

作为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重要的抓手和平台,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对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也至关重要:发挥区位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完善产业配套条件,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健全产业转移推进机制,全方位、多层次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支持中心城市重点承接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县城重点发展各具特色、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形成有序承接、集中布局、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格局。

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力争2015年全省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达到240万人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万亿元,建成一批功 38

能定位明晰、竞争优势突出、资源高效利用、产城互动发展的产业集聚区。

延伸解读

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力量和‚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杨盛道认为,新型工业化主要‚新‛在四个方面:

首先‚新‛在带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目前,内需扩大动力不足、第三产业发展迟缓等现状,严重影响了我省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把农业的发展放在国民经济的循环中,把农村的进步放在整个社会的进步之中,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机制。

其次‚新‛在协调三次产业健康发展。新型工业化的突出特点是在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中实现工业化,它更关注产业融合、产业联动和产业链建设。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以工业的发展,带动科技、教育、能源、信息等资源、要素的合理分配和聚集,充分发挥第三产业的吸收就业主渠道作用,积极全面地发展服务业,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再次‚新‛在坚持‚两个不牺牲‛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走的是可持续发展道路。

坚持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在注重低能耗、少污染和实现工业发展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强调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是河南破解‚土地哪里来、减排哪里去‛的关键,是确保‚两个不牺牲‛的总抓手。

最后‚新‛在和信息化的有机融合。‚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灵魂。信息化是‚三化‛催化剂,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素质;有利于管理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有利于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要坚定不移地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臵,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扎实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夯实城乡共同繁荣的基础。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解决好近亿人口吃饭问题,同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是我们必须担负的责任。要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建立粮食稳产增产长效机制,力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200亿斤的阶段性目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

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加大高产创建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粮食生产政策和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主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奖励补助力度。

在提高农业效益上取得新进展

在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前提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探索多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坚持内部挖潜与外部拓展相结合,创新农民增收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迈出新步伐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和危房改造,加强农村道路、饮水安全、清洁能源、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积极发展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加强农村‚六大员‛队伍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移民安臵区加快发展。

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中国粮仓】

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2006年以来,粮食生产能力逐年跨上新台阶,2010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543.7亿公斤,连续5年稳定在500亿公斤以上,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5年来我省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完成中低产田改造885万亩,建成高产稳产田207万亩。

【现状】

我省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全省仍有6490万亩中低产田需要改造,近3000万亩耕地不能得到有效灌溉,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情况严重,农业减灾抗灾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同时,全省农区内生发展能力不足,农业大县财力紧张,粮食生产核心区的95个县(市、区)人均财政支出水平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0%左右,传统农区发展难度仍然较大。

【发展目标】

报告指出,要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必须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贯彻落实《全国新增50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组织实施《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2008—2020年)》,进一步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培育涵盖良种开发、粮食生产、42

粮食收储、粮食加工、食品加工、物流销售、循环利用等环节的完整粮食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通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5亿亩以上。在粮食主产区的95个县(市、区),实施水利设施、基本农田、防灾减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态、粮食物流、农业机械化等八大工程,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改造中低产田1000万亩,建设高产稳产田1000万亩,实施土地整理1000万亩,建设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100万亩,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850万亩。以建设‚吨粮田‛为目标,力争每个县(市、区)建设1—2个万亩高产示范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秋粮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50%,实现粮食耕种收一体化、标准化作业。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探索建立有利于粮食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农业效益获得大幅提升

【国人厨房】

5年来,我省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迅速,2010年底全省各级龙头企业达到6248家,12家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省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0758家,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的农产品总值148.6亿元,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农产品加工能力和加工效益显著提高,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1万家,面粉、肉类、乳品加工能力分别达355多亿公斤、70多亿公斤和30多亿公斤,火腿肠、味精、面粉、方便面、挂面、面制速冻食品等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现状】

一方面,我省农业经营管理体制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农业经营主体缺位,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我省农业外向度低,出口创汇型企业少,农产品生产与国际市场对接能力弱,与东部省份出口额度的差距扩大。

【发展目标】

报告指出,要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必须在提高农业效益上取得新进展。

推动规模经营发展。优化农业经营组织模式,根据畜禽养殖、经济林果、花卉苗木、水产养殖、休闲观光等不同农业形态的特点,重点推广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联动发展、龙头企业主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三类农业经营组织模式,逐步形成适应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格局。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本地龙头企业,大力推动农业企业优化组合、兼并重组,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驻我省,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在我省建立总部或区域性总部,将我省建设成为国内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营销策划中心,推进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到2015年,培育年营业收入超1亿元的龙头企业600家、超10亿元的50家、超100亿元的5家、超500亿元的2家、超1000亿元的1家,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4000亿元。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先导示范区。依托已批准建设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聚区,围绕十大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建设50个左右现代农业先导示范区。在先导示范区内,通过整合投资和产业融合,建立以规模化生产基地、精深加工基地和物流节点为主的全链条、全循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并结合城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产业、人口、土地、村镇逐步集聚,到2015年,力争使先导示范区的产业规模均达200亿元左右,成为我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先导试验区和示范区。新农村建设让家园富而美

【幸福生活】

5年来,我省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大幅度稳定增长,2006—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由3261.03元增长至5523.73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0%,超过‚十一五‛期间确定的年均增长6%的预期目标。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45.4%下降到2010年的37.2%。农村社会服务和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在21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2%,全面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解决了173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发展农村户用沼气244万户,完成42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现状】

总体来看,我省农村整体面貌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村的水电路气等基本生活设施还不完善,农民人均 45

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46元,城乡差距大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

【发展目标】

报告指出,要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必须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迈出新步伐。

分类指导新农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就业为本、农民自愿、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乡镇村庄规划管理,合理安排乡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统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重点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健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统筹农村便民服务设施建设。

延伸解读

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

【重中之重】

200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农业农村工作不放松,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启动国家粮

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现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面临机遇】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即: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要在国内率先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这是在全国区域经济竞争大格局中对河南基本省情的清醒认识,是对中原地区比较优势的准确把握,也是对国家和民族长远根本利益的高度负责。

【发展思路】

《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战略,把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基础和重要任务,坚持以粮为基、统筹‚三农‛、推动全局,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构建集良种繁育、规模生产、精深加工、物流销售和循环利用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现代农业发展布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努力探索一条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推进的发展道路。

强化‚三化‛协调的保障能力,增强发展后劲、推动持续发展。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人才队伍、质量建设事关全局和未来,是‚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性因素。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构筑功能

完善、协调配套的基础设施保障,高效利用、承载能力强的资源环境保障,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的人才队伍保障,标准严格、管理精细的质量保障。

适度超前发展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先发展民航业,推进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加快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网和大能力运输通道建设,完善公路网络和城际快速连接通道,发展内河航运和管道运输,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覆盖城乡、连通内外、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及受水城市配套工程,推进大中型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构建水资源保障体系。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打造‚数字河南‛。

建设绿色中原生态中原

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生态省建设,努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突出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全面推进节地、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统筹安排矿产资源开发和保护,增加资源战略性储备。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着力解决好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重金属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固碳能力,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伏牛山、桐

柏大别山、太行山山地生态区和平原生态涵养区建设,构建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努力形成完善的区域生态网络。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生态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一定要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之中。

积极推进人才大省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抓紧开发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着力造就高层次文化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大力培养青年英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人才政策,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让更多人才增辉河南。

大力实施质量立省战略

质量是发展大事、民生大事、立省大事。要牢固树立以质取胜的理念,完善质量体系,加强质量管理,营造诚信环境,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效益、以质量求安全、以质量求形象。要严把包括食品在内的所有河南产品质量安全关,让广大群众用上放心产品。品牌是质量的结晶。要加大品牌培育和保护力度,打造一批优势明显的产品品牌、工作品牌、科技品牌和服务品牌,发挥品牌对产业提升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基础设施升级提速

10月19日,即将召开的省九次党代会收到一份‚厚礼‛:我省几代水利工作者期盼了半个多世纪的河口村水库工程成功截流。该水库建成后,不仅可将沁河下游防洪标准由目前不足25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还能完善黄河防洪工程体系。

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是我省加快‚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后几年,我省将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并保持适度超前的规模,为未来预留发展空间。

‚要想富,先修路‛,百姓口中这朴素的话语包含着真理。如今,我省正在全力构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按照规划,我省高速公路通车未来总里程将达到6600公里,全部建成通车后,我省所有县(市)可实现半小时上高速的目标。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的建设,将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城际铁路和快速通道为支撑的‚半小时‛通勤圈,并将建设通达其他中心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

大力推进陆路交通建设的同时,‚天路‛和‚水路‛的建设也如火如荼。未来几年,我省将推进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把郑州机场建成重要的国内航线中转换乘中心和货运区域集散中心等。我省将加快淮河、沙颍河、涡河、沱浍河航运开发,重点实施沙颍河周口至省界通航工程,形成四条通江达海的水上通道。

水利建设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期间,我省水利规划投资将达到1497亿元。到2015年,我省防汛抗旱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主要河道防洪除涝标准显著提高,101条中小河流防洪能力明显增强;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将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3%。

第三篇:......在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抢抓机遇 奋发有为 奋力开创全市工商工作新局面

——在全市工商系统学习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1月4日)

……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局党组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传达贯彻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特别是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动员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把思想统一到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上来,进一步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凝神聚力,开拓进取,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创造发展新优势,开拓发展新境界,为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加快率先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下面,我就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上来

10月26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卢展工同志代表八届省委作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五个部分:

一、全省人民砥砺奋进,迈上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征程;

二、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奋力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宏伟事业;

三、推进“三化”协

调发展,持续探索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路子;

四、以人为本着力为民,推动中原经济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五、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肩负起带领全省人民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历史使命。

卢展工首先回顾了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他指出,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七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目标任务,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过去五年,我省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谋划中原崛起战略有所突破,一个自强不息、务实发展的河南,一个开放包容、和谐文明的河南,一个日新月异、充满生机的河南,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卢展工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需要破解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社会发展和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依然不足,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任务依然繁重,党的建设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卢展工指出,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办好河南的事情,最根本的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央精神与河南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在探索发展路子上求提升;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改善民生上求实效;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上求突破;一定要坚持把稳定作为硬任务,在社会管理上求创新;一定要坚持科学运作,在务实发展上求作为;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在党的建设上求先行。

卢展工指出,前不久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此为标志,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他强调,《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们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建设中原经济区,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标是富民强省,核心是“三化”协调,活力是解放思想,动力是改革开放,方法是统筹兼顾,关键是实干实效。

今后五年,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发展空间明显拓展与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并存,发展优势凸显与区域竞争压力加大并存,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态势持续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迫切并存,改革

向纵深推进与利益关系调整难度加大并存,民生改善步伐加快与群众诉求增多并存。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既面临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必须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在把握大势、顺应趋势、发挥优势中牢牢抓住机遇,在应对挑战、突破风险、破解难题中不断创造机遇。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发展和转变的双重任务,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卢展工强调,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目标,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切实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务实发展、建设务实河南,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建设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的中原经济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工作中要牢牢把握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

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三化”发展协调性明显提升,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明显提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撑作用明显提升。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目标,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包括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优化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努力构建放射状、网络化、板块式发展格局。各地要准确定位、主动融入,互动联动、协力推进,形成各自优势充分发挥、板块优势充分彰显的良好局面。

卢展工强调,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从根本上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走好这条路子,一是要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二是要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支撑能力。三是要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四是要强化“三化”协调的保障能力,增强发展后劲、推动持续发展。五是要强化“三化”协调的驱动力量,破解发展难题、拓展发展空间。

卢展工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全省人民合力推进的事业,也是造福全省人民的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更好地改善民生,更好地凝聚民心,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形成中原经济区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一是要切实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二是要推进文化改革发

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三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四是要加强民主法治,保障人民权益。

卢展工强调,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党。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把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命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加快领导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肩负起带领全省人民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历史使命。一是要着力固本强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二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三是要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增强执政的科学性。四是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卢展工强调,党的形象关系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从自身做起,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树立起对人民负责的形象,能够对人民负责的形象,能够忠诚履职对人民负责的形象;树立起推动工作的形象,能够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工作的形象,人民群众愿意跟着你去推动工作的形象;树立起清正廉洁的形象,能够以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起党员干部包括党员队伍清正廉洁的形象,能够以及时清除腐败的体制机制和取信于民的反腐实效树立起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形象。

卢展工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必须始终坚持务实发展。务实发展,就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遵循规

律、勇于创新;务实发展,就是忠诚履职、尽心尽责,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务实发展,就是注重持续、锲而不舍、保持韧劲、勇于担当;务实发展,就是关键在做,科学运作、有效运作,说到做到、说好做好,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把务实发展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种品格、作为一种责任,以务实发展树立起务实河南的形象。

卢展工最后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全省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而努力奋斗!

二、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迅速掀起学习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热潮

各级工商机关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省九次党代会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切实把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列入重要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使会议精神深入人心,使广大干部职工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

第一,要充分认识重大意义。省九次党代会是我省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中原

经济区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次鼓舞斗志、振奋精神的大会,是一次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大会,是一次凝聚力量、团结鼓劲的大会,是一次共谋发展、振兴河南的大会,必将对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卢展工同志代表中共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作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切合实际,判断形势深刻透彻,谋划发展思路清晰,部署工作措施有力,体现了中央要求,体现了河南实际,体现了全省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意愿,是一个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报告,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是一个务实发展、着力为民的报告,是指导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文件。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委,为全省人民完成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广泛宣传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把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对于领导和动员全省各族人民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准确把握精神实质。一要准确把握巨大成就,就是要看到五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

体有效,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必须倍加珍惜成绩,认真总结经验,增强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二要准确把握总体战略,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特别强调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国之大事、省之大计、民之大业,每一篇章都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来展开,对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三要准确把握形势问题,报告深刻分析了河南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用“五个并存”概括出了所处阶段的特征,展示了省委驾驭全局的能力与水平,也体现了省委的清醒与忧患意识。四要准确把握核心任务,报告明确指出,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从根本上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如何走好这条路子,报告还强调要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强化“三化”协调的保障能力,强化“三化”协调的驱动力量,这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是必须深刻理解的重点内容。五要准确把握“金钥匙”,报告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标”是富民强省,“核心”是“三化”协调,“活力”是解放思想,“动力”是改革开放,“方法”是统筹兼顾,“关键”是实干实效,这“八个词”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金钥匙”,必须时刻牢记于心,有效运用于实践,切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现实动力。

第三,要务实求效。省九次党代会把务实发展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提了出来,强调要把务实发展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品格、一种责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理解把握落实这一要求,以良好的作风和高昂的斗志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要注重实际、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唯书、不唯上,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吃透把准发展大势和本地、本单位情况,使作出的决策和推进的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单位的实际,更能反映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意愿。要注重实干,按照“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和“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把各项任务都落实到具体项目、工程或实事上,把各项工作都体现在行动和落实上,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要锲而不舍、保持韧劲,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科学运作、有效运作,说到做到、说好做好,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基层基础做起,从能够做的事做起,把饱满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始终保持那么一种精神、一种韧劲、一种气势,以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努力,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推动省第九次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要注重实效,始终把精力和落脚点放在“实效”上,以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各项工作,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四,要认真组织学习。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日程,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切实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要原原本本、认认真真、不折不扣地学习省九次党代会报告,全面准确领会报告精神,吃透内涵,抓住重点,把握本质,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过程,变成思考问题、研究工作的过程,增强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学习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与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结合起来,增强学习的全面性、系统性。要切实加强对学习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的组织领导,结合本单位实际提出具体要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不断把学习推向深入;各级中心组要把党代会精神特别是工作报告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学习重点,集中安排时间进行深入学习;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步,积极发挥表率作用;要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载体,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辅导、集体研讨、个人自学等形式,确保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加强宣传报道,及时宣传报道系统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学习贯彻情况及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取得的明显成效,营造浓厚学习贯彻氛围。

三、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在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历史征程中实现新的作为

学习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关键在做、关键在实、关键在效。各级各单位务必把学习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狠抓落实、推动工作上,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实干与实效上,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以“服务、监管、建设”六字方针为指导,按照“五个工商”建设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责,扎实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促进工商事业全面进步,为我市

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再做新贡献。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抓好《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学习贯彻。9月28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河南振兴、中原崛起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指导意见》共分10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着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保障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保障措施等。《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河南持续探索、实干实效的充分肯定,也是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和成果的积累、提升,还是省委、省政府抓住机遇善于运作、有效运作的结果。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市政府制定下发文件,对《指导意见》中三十六个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解,明确了落实意见及责任单位。工商部门虽然不是直接的责任落实单位,但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服务发展大局我们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同时在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中,我们具有独特优势

和作用,一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全市工商系统要把学习《指导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认真抓紧办好。要吃透精神实质,掌握政策规定,深入研究工商部门在《指导意见》实施中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承担的主要任务,找准定位,主动融入;要结合我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总体定位、目标定位、功能定位,研究制定具体的落实意见,并以此为抓手,更好地支持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要向全市所有市场主体发出一个《告知》,告知法定职责、监管措施、工商服务等信息,营造遵规守法、诚信经营的市场氛围和发展环境;要加强市场主体信息分析,以全市工商信息化为基础平台,发布市场主体深度分析报告和投资信息参考,形成企业信用指数,建立服务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综合业务平台;要深入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密切跟踪服务“永优”商标注册工作,力争早日通过。

第二,扎实开展市场监管执法工作。越临近年底,各类市场监管的任务就越繁重,这是市场监管的一个基本规律。各级要把食品安全监管作为市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执行《食品安全量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量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要求,强化责任,严把食品流通准入关,认真开展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要时段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行为。要按照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年中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扎实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打击传销、虚假违法广告整治、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规范投资担保行业等各项工作,确保市场安全稳定。特别是

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和打击传销工作,年底省里要进行综治考评,得分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我们的荣誉,还直接影响到全市的整体形象。各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起来,严格对照考评标准,查漏补缺,在细节上下功夫,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在年终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要认真抓好消费维权工作,着重叫响网上消费维权品牌,大力推进“一会两站”建设和12315“五进”工程,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提升维权水平,切实维护好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三,继续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全市各级工商机关立即行动、真抓实干、有序推进,全系统“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呈现出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良好态势,得到了上级机关的肯定和好评。在前不久我市开展的创先争优金牌窗口和服务标兵评比活动中,市行政服务中心工商局窗口被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评为创先争优金牌窗口,这是“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市工商系统扎实有效开展的最直接、最生动、最具体的体现。全市工商系统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精心组织实施,突出工商特色,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贯彻工商工作的始终,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要扎实开展好 “一窗口、三满意、四能手”创争活动,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业务水平,深化为民服务能力;要注重宣传引导,选树典型、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努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

良好氛围,推进全市工商系统“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发展。总之,就是要通过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实现“四个明显变化”,即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效能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推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见实效,服务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见成果。

第四,切实做好系统的和谐稳定工作。临近年底,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突发期,系统各单位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预防和制约机制,对重点岗位和焦点环节要进行重点盯防,坚持早发现、早分析、早介入、早处理的“四早”原则,强化对倾向性、苗头性、潜在性信访问题的提前预防,促进各项工作稳定、有序、规范进行。要认真做好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正确对待改革与发展问题,反复、细致、深入地化解广大干部职工心中疑虑,安定浮躁情绪,确保干部队伍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强化工作纪律,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维护机关形象,打造工商队伍良好形象。要继续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好“红盾讲坛”活动,推动干部队伍能力素质逐步提高。

第五,认真做好今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谋划。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份,各项工作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各单位一定要立即行动起来,抓住最后一两个月时间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确保圆满完成目标任务。要对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进行认真梳理,对各项工作进行回头看,看哪些工作已经落实了,哪

些正在进行,哪些需要更大努力。对已经完成的工作,抓巩固完善提高;对尚未完成的,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倒排时间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要认真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对于开展良好的工作,要认真提炼归纳,科学总结主要做法和经验,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对于做得不好的工作,要深刻分析原因,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要认真研究、提早谋划明年各项工作,在全面分析当前形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反复探讨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积极思考做好明年和今后工作的好思路和新举措,拟定明年工作目标和计划,做到思想上有新转变、方法上有新创造、作风上有新改进、业绩上有新突破,力争使明年的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同志们,崛起正当时,发展乘东风。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以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乘着《国务院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出台的东风,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忠诚履职,埋头苦干,为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加快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在传达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在传达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我们传达贯彻了省九次党代会精神。这次大会是我省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新山西进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可以说,这是一次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大会,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是一次

鼓舞斗志、振奋人心、抓住机遇、加快山西崛起的大会,必将对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现在,目标已明,大计已定,把这次大会精神学习好、传达好、贯彻好、系统的落实好,就成为摆在我们当前的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经过多年发展,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省发展的“第一梯队”。省第九次党代会的召开,为我们加快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更严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会议提出的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发展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把**的各项工作做好。具体讲:

一、致力于争先发展,力争在全省率先跨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省九次党代会的召开,拉开了全省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序幕。张宝顺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把发展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县乡财源结合起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鼓励和支持经济强县(市、区)进入全国百强县,条件好的县(市、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扶贫开发重点县早日摘掉贫困帽子”。我们**县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1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试点县之一。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在2010年要基本全面小康社会。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就是要围绕县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全面小康冲刺全国百强”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巩固完善我们的“153”发展战略,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如期把我们的宏伟蓝图变成生动的现实,继续在全省当好“排头兵”。

首先是要进一步强化争先发展意识。张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我省仍处于坚苦创业、奋力爬坡的时期,同时又是抢抓机遇、负重赶超的时期”。我觉得这几句话非常符合我们**县实际。实事求是地讲,当前我们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去年,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控,我县一百立方小高炉全部被取缔,多年形成的冶炼产业受到严重挑战;今年以来,由于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开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财税增长和农民增收。可以说煤炭是把“双刃剑”的矛盾已经初步体现,长期不能靠,近期不能丢。煤炭企业一旦风吹草动,**经济就会伤筋动骨。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该怎么办?是悲观失望遇难而退呢?还是自加压力迎难而进呢?这是摆在我们全县干部群众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仅我们今年的任务无法完成,建设全面小康冲刺全国百强的目标无法实现,而且将拉大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特别是与周边县市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咱们现在与高平、阳城的差距已经不小,沁水也紧随我们的“脚后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就要求我们全县党员干部要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抓住机遇,负重赶超,积极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把心思和精力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上来,在全县形成一个与时俱进、争先发展的浓厚氛围。有人说,当前**经济处在这样一个困难时期,我们提出冲刺全国百强的目标是不是高了?老实说确实有点高,但这样一个目标是经过我们努力完全能够实现的,是我们跳高一步完全能够摘到的果子。冲刺有不同的理念,比如说刘翔在100米跨栏时,从一开始就要冲刺。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依靠坚忍不拔的毅力,最后百米发起冲刺。对于我们**县冲刺百强,尽管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自始至终,都要有百米冲刺的劲头。更何况,煤铁支柱产业受到影响,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加快发展的机遇。我们**经济社会为什么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困难局面?“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煤铁为我们经济发展曾经创造过辉煌,现在对我们反而成为了制约。从一定程度上讲,煤铁经济已经左右了我们干部群众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加快发展的严重桎梏。煤铁兴,百业兴;煤铁不兴,百业不旺。这也就是告诉我们,摆脱煤炭的束缚,**发展将迎来新的春天。事实上,经过我们这几年的谋划,特别是今年的大手笔,形势喜人。在“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有一大批项目在**落户开工,今年底将有一大批项目投产。现在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些项目的达产达效,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不断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一句话,当前的困难是暂时的,是完全能够克服的,闯过去、跨过去,我们将迎来**发展的艳阳天。

其次是要着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按照报告中提出的“沿着三个路径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优势产业”的要求,按照我们提出的“四产八业”、“四大园区”、“三大方阵”的调产目标,积极推动我县支柱产业多元化。一是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把煤铁的文章做好。煤炭方面,要继续关小改中建大,通过资源整合,重组或新上一

批30万吨以上矿井,提高全县煤炭产业的集中度。要重点抓好王坡二期扩建和车山井田建设。冶炼方面,要切实加快冶炼向冶铸的转化步伐,建设百万吨中高档铸件基地。在这方面,我们南村新上了春晨管业、世纪管业等一批新项目,巴公新建了清慧制造等项目,为全县带了好头。今年以来,大阳的几个炉主在小高炉被关停的情况下,联合投资2000万元,新上了年产2万

吨的铸造项目,为传统冶炼大镇闯出了一条新路。今后,我们的东沟、下村等乡镇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同时,要充分发挥福盛轧钢的龙头作用,抓好三期200万吨钢材项目建设,确保我县的冶炼产业优势。二是发展新型产业。就是要结合我县实际,大力发展煤化工、电力、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新型产业,力争尽快使之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支柱产业多元化。尤其是要抓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切实加快煤炭生产大县向煤化工大县转变。这次省党代会把发展煤化工业作为今后全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市里在传达会议精神时又对此做了进一步安排部署。就全市目前来看,建设煤化工基地,高平走在前列,这几年陆续有一批煤化工项目建成投产。我县发展势头也不错,先后有兰花1501项目、晋煤2510项目开工建设,二化183010项目、郭台铭先生投资的聚甲醛项目等也在我县完成项目选址。我们就是要力争经过几年努力,使煤化工成为我县新产业的重头戏。三是开发高新产业。要结合郭台铭晋城工业园区的扩建,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深化各项改革。要紧紧围绕国有企业产权转换和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这两个关键,在深化国有企业和其他改革上下功夫,除煤炭企业之外的国有、集体地面企业,国有(集体)资本要逐步退出,改造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并对原有职工进行身份置换。继续坚持政策上放开、发展上放手、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服务、引导和管理,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要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今年我们做得不错,沪洽会、港洽会、中博会三次去招商,引进了不少项目。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的落实力度。同时我们年初三干会提出的“515”发展项目,多数乡镇落实得不错,少数乡镇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大家抓紧落实。

第四是抓好项目建设。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就没有经济建设。我们要按照省党代会的要求,结合我县产业实际,通过招商引资、启动民间等方式,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积极引进项目,努力在全县形成“大项目强县,小项目富民”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致力于统筹发展,确保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省市领跑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全省发展大局,是这次党代会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就是要按照这一要求,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措施,真正使新农村建设象当年小康建设一样,成为展示我县整体形象的一个品牌。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建设新产业、新风尚、新村镇、新农民、新机制“五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和创建城市拉动型、村矿结合型、产业带动型、生态文明型、文化旅游型、移民新村型和城乡统筹型7种类型新农村建设模式,以及规划是先导、发展是核心、村镇是突破、农民素质是关键、社会事业是基础、党建是保证的“六条原则”,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确保我县新农村建设在省市领跑。

一是要切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农民收入的增长;没有农民收入的增长,就没有新农村。要加快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经营模式,发展各类专业组织,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当前,在抓好我县原有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要出台优惠政策,把蚕桑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点产业来抓。要加大劳务输出,让农民走出农村,走出农业,走进城市经商务工。要搞好农民的培训,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的能力。

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新农村,资金投入是保障。我们要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元投资”的要求,积极建立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结合我县煤炭大县的实际,要全面实施好“百矿百村”工程,积极探索以煤补农的新机制,通过加快全县煤炭产业的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要以项目补农。就是鼓励煤矿企业以结对帮扶的形式,通过项目建设,帮扶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以及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要以产业发展补农。结合全县“一矿一业”发展规划,积极鼓励煤矿企业投资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以及能够大量解决农村劳动力的经营性产业,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拓展企业发展空间。要以环境建设补农。充分发挥煤矿企业自身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参与农村“四改四化”(改水、改灶、改厕、改圈,街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移民并村建设,参与通班车、通网络、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河道清理整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参与沼气秸秆气开发、煤层气利用、垃圾处理、休闲娱乐等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要以社会事业发展补农。就是鼓励煤矿企业参与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养老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以增加就业补农。就是鼓励煤矿企业在农村建立长期稳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劳动力资源配送渠道。同时,还要实施好“百家帮扶”工程,就是全县近100个县直单位结队帮扶100个农村。

三是要狠抓社会事业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是新农村的基础,这也是农民和市民、农村和城市的差别。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具体讲就是全面实施“六进村”、“六入户”工程。“六进村”就是规划、绿化、路网、卫生所、文体场所、农技场所“六进农村”,“六入户”沼气、远程教育、宽带网络、综合管网、文明新风、和谐“六入农户”。

四是坚持整体推进。就是要注重全县新农村的全面发展,典型带动,示范引导,抓两头,带中间,既要抓好我县北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也要抓好东南部经济欠发达山区的新农村建设。当前,尤其要抓好100个经济较发达农村的“百村示范”,和100个经济条件差的“百村整治”,以此来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三、致力于和谐发展,用更多的发展成果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活福祉

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着力点,认真解决改革发展、制度建设、保障救助、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层面的问题,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使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效真正体现到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来,体现到实现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来,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进一步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加快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的率先实践。

一是要改善民生。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把扩大就业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要切实理顺分配关系,认真落实调资增资政策,建立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保障的长效机制,为进城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就业和生活环境。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法律援助和慈善事业相互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力度。当前,天气马上变凉,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抓好群众的烧煤取暖问题。同时,要切实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实实在在为他们解决具体问题。

二是要促进民和。进一步完善政务、村务、厂务、财务公开,有序推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以公开透明促和谐。切实抓好科教文卫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等各项事业,以事业发展促和谐。进一步加强先进文化建设,要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继续开展以争创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为主要内容的“四创活动”,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以共同理想凝聚人心促和谐。

三是确保民安。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要求,创新理念,完善机制,改进方法,做好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工作。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矛盾纠纷排查,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的发生。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着力疏导和缓解矛盾,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司法解释、行政调解相结合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全力化解社会矛盾。经过“百日信访大会战”,近期我县的信访工作做得不错,特别在省党代会期间实现了“零上访”。这是我们全下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信访问题解决好。同时,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决杜绝各类重大事故特别是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当前马上进入年终岁尾,要每时每刻把矿山安全、矿工安危以及其它各项安全生产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确保实现第五个安全生产年。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党的建设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按照这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各项要求,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着眼于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提高全县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能力,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建设全面小康冲刺全国百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尤其是当前,要通过学习贯彻省九次会议精神,努力在全县形成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良好风气。要明确工作的步骤,细化落实任务的措施,把工作的规划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把工作的成效体现在加快**发展上。特别是从现在起到年底的两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县里原则上不开大会。县四大班子及成员要结合百日大调研活动,深入所包乡镇,就税收、稳定、所包项目进展情况、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等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调研的过程中了解民情、完善思路、解决问题。

五、加强组织领导,迅速掀起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

深入学习省九次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县各级党组织要按照省、市、县委的要求,结合学习贯彻《江泽民文选》,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本乡镇、本部门的实际,切实加强对学习的领导,作出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抓实、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要把学习会议精神纳入党员干部培训计划,特别是要和当前我县开展的县委中心组成员、新任科级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和新农村建设村级干部四个培训班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多层面、多层次的学习,努力使广大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和能力得到新的提高。要加大对学习活动的宣传力度,各单位要利用宣传栏、互联网等宣传阵地,开展有声势、有深度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氛围,在全县掀起学习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

同志们,当前我县正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让我们以高昂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求实的态度,认真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真正把会议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全面实施“153”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冲刺全国百强进程而奋斗!

《在传达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在传达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第五篇:传达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传达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我们传达贯彻了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传达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这次大会是我省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新山西进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可以说,这是一次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大会,本网,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是一次鼓舞斗志、振奋人心、抓住机遇、加快山西崛起的大会,必将对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现在,目标已明,大计已定,把这次大会精神学习好、传达好、贯彻好、系统的落实好,就成为摆在我们当前的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经过多年发展,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省发展的“第一梯队”。省第九次党代会的召开,为我们加快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更严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会议提出的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发展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把××的各项工作做好。具体讲:

一、致力于争先发展,力争在全省率先跨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省九次党代会的召开,拉开了全省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序幕。张宝顺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把发展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县乡财源结合起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鼓励和支持经济强县(市、区)进入全国百强县,条件好的县(市、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扶贫开发重点县早日摘掉贫困帽子”。我们××县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1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试点县之一。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在2010年要基本全面小康社会。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就是要围绕县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全面小康冲刺全国百强”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巩固完善我们的“153”发展战略,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如期把我们的宏伟蓝图变成生动的现实,继续在全省当好“排头兵”。

首先是要进一步强化争先发展意识。张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我省仍处于坚苦创业、奋力爬坡的时期,同时又是抢抓机遇、负重赶超的时期”。我觉得这几句话非常符合我们××县实际。实事求是地讲,当前我们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去年,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控,我县一百立方小高炉全部被取缔,多年形成的冶炼产业受到严重挑战;今年以来,由于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开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财税增长和农民增收。可以说煤炭是把“双刃剑”的矛盾已经初步体现,长期不能靠,近期不能丢。煤炭企业一旦风吹草动,××经济就会伤筋动骨。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该怎么办?是悲观失望遇难而退呢?还是自加压力迎难而进呢?这是摆在我们全县干部群众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仅我们今年的任务无法完成,建设全面小康冲刺全国百强的目标无法实现,而且将拉大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特别是与周边县市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咱们现在与高平、阳城的差距已经不小,沁水也紧随我们的“脚后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就要求我们全县党员干部要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抓住机遇,负重赶超,积极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把心思和精力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上来,在全县形成一个与时俱进、争先发展的浓厚氛围。有人说,当前××经济处在这样一个困难时期,我们提出冲刺全国百强的目标是不是高了?老实说确实有点高,但这样一个目标是经过我们努力完全能够实现的,是我们跳高一步完全能够摘到的果子。冲刺有不同的理念,比如说刘翔在100米跨栏时,从一开始就要冲刺。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依靠坚忍不拔的毅力,最后百米发起冲刺。对于我们××县冲刺百强,尽管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自始至终,都要有百米冲刺的劲头。更何况,煤铁支柱产业受到影响,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加快发展的机遇。我们××经济社会为什么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困难局面?“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煤铁为我们经济发展曾经创造过辉煌,现在对我们反而成为了制约。从一定程度上讲,煤铁经济已经左右了我们干部群众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加快发展的严重桎梏。煤铁兴,百业兴;煤铁不兴,百业不旺。这也就是告诉我们,摆脱煤炭的束缚,××发展将迎来新的春天。事实上,经过我们这几年的谋划,特别是今年的大手笔,形势喜人。在“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有一大批项目在××落户开工,今年底将有一大批项目投产。现在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些项目的达产达效,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不断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一句话,当前的困难是暂时的,是完全能够克服的,闯过去、跨过去,我们将迎来××发展的艳阳天。

其次是要着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按照报告中提出的“沿着三个路径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优势产业”的要求,按照我们提出的“四产八业”、“四大园区”、“三大方阵”的调产目标,积极推动我县支柱产业多元化。一是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把煤铁的文章做好。

·煤炭方面,要继续关小改中建大,通过资源整合,重组或新上一批30万吨以上矿井,提高全县煤炭产业的集中度。要重点抓好王坡二期扩建和车山井田建设。冶炼方面,要切实加快冶炼向冶铸的转化步伐,建设百万吨中高档铸件基地。在这方面,我们南村新上了春晨管业、世纪管业等一批新项目,巴公新建了清慧制造等项目,为全县带了好头。今年以来,大阳的几个炉主在小高炉被关停的情况下,联合投资2000万元,新上了年产2万吨的铸造项目,为传统冶炼大镇闯出了一条新路。今后,我们的东沟、下村等乡镇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同时,要充分发挥福盛轧钢的龙头作用,抓好三期200万吨钢材项目建设,确保我县的冶炼产业优势。二是发展新型产业。就是要结合我县实际,大力发展煤化工、电力、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新型产业,力争尽快使之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支柱产业多元化。尤其是要抓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切实加快煤炭生产大县向煤化工大县转变。这次省党代会把发展煤化工业作为今后全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市里在传达会议精神时又对此做了进一步安排部署。就全市目前来看,建设煤化工基地,高平走在前列,这几年陆续有一批煤化工项目建成投产。我县发展势头也不错,先后有兰花1501项目、晋煤2510项目开工建设,二化183010项目、郭台铭先生投资的聚甲醛项目等也在我县完成项目选址。我们就是要力争经过几年努力,使煤化工成为我县新产业的重头戏。三是开发高新产业。要结合郭台铭晋城工业园区的扩建,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深化各项改革。要紧紧围绕国有企业产权转换和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这两个关键,在深化国有企业和其他改革上下功夫,除煤炭企业之外的国有、集体地面企业,国有(集体)资本要逐步退出,改造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并对原有职工进行身份置换,发言稿《传达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继续坚持政策上放开、发展上放手、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服务、引导和管理,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要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今年我们做得不错,沪洽会、港洽会、中博会三次去招商,引进了不少项目。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的落实力度。同时我们年初三干会提出的“515”发展项目,多数乡镇落实得不错,少数乡镇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大家抓紧落实。

第四是抓好项目建设。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就没有经济建设。我们要按照省党代会的要求,结合我县产业实际,通过招商引资、启动民间等方式,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积极引进项目,努力在全县形成“大项目强县,小项目富民”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致力于统筹发展,确保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省市领跑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全省发展大局,是这次党代会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就是要按照这一要求,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措施,真正使新农村建设象当年小康建设一样,成为展示我县整体形象的一个品牌。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建设新产业、新风尚、新村镇、新农民、新机制“五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和创建城市拉动型、村矿结合型、产业带动型、生态文明型、文化旅游型、移民新村型和城乡统筹型7种类型新农村建设模式,以及规划是先导、发展是核心、村镇是突破、农民素质是关键、社会事业是基础、党建是保证的“六条原则”,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确保我县新农村建设在省市领跑。

一是要切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农民收入的增长;没有农民收入的增长,就没有新农村。要加快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经营模式,发展各类专业组织,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当前,在抓好我县原有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要出台优惠政策,把蚕桑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点产业来抓。要加大劳务输出,让农民走出农村,走出农业,走进城市经商务工。要搞好农民的培训,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的能力。

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新农村,资金投入是保障。我们要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元投资”的要求,积极建立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结合我县煤炭大县的实际,要全面实施好“百矿百村”工程,积极探索以煤补农的新机制,通过加快全县煤炭产业的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要以项目补农。就是鼓励煤矿企业以结对帮扶的形式,通过项目建设,帮扶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以及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要以产业发展补农。结合全县“一矿一业”发展规划,积极鼓励煤矿企业投资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以及能够大量解决农村劳动力的经营性产业,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拓展企业发展空间。要以环境建设补农。充分发挥煤矿企业自身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参与农村“四改四化”(改水、改灶、改厕、改圈,街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移民并村建设,参与通班车、通网络、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河道清理整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参与沼气秸秆气开发、煤层气利用、垃圾处理、休闲娱乐等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要以社会事业发展补农。就是鼓励煤矿企业参与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养老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以增加就业补农。就是鼓励煤矿企业在农村建立长期稳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劳动力资源配送渠道。同时,还要实施好“百家帮扶”工程,就是全县近100个县直单位结队帮扶100个农村。本网,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三是要狠抓社会事业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是新农村的基础,这也是农民和市民、农村和城市的差别。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具体讲就是全面实施“六进村”、“六入户”工程。“六进村”就是规划、绿化、路网、卫生所、文体场所、农技场所“六进农村”,“六入户”沼气、远程教育、宽带网络、综合管网、文明新风、和谐“六入农户”。

四是坚持整体推进。就是要注重全县新农村的全面发展,典型带动,示范引导,抓两头,带中间,既要抓好我县北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也要抓好东南部经济欠发达山区的新农村建设。当前,尤其要抓好100个经济较发达农村的“百村示范”,和100个经济条件差的“百村整治”,以此来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三、致力于和谐发展,用更多的发展成果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活福祉

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着力点,认真解决改革发展、制度建设、保障救助、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层面的问题,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使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效真正体现到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来,体现到实现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来,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进一步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加快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的率先实践。

一是要改善民生。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把扩大就业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要切实理顺分配关系,认真落实调资增资政策,建立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保障的长效机制,为进城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就业和生活环境。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法律援助和慈善事业相互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力度。当前,天气马上变凉,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抓好群众的烧煤取暖问题。同时,要切实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实实在在为他们解决具体问题。

二是要促进民和。进一步完善政务、村务、厂务、财务公开,有序推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以公开透明促和谐。切实抓好科教文卫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等各项事业,以事业发展促和谐。进一步加强先进文化建设,要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继续开展以争创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为主要内容的“四创活动”,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以共同理想凝聚人心促和谐。

三是确保民安。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要求,创新理念,完善机制,改进方法,做好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工作。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矛盾纠纷排查,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的发生。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着力疏导和缓解矛盾,完善信访工作责任 《传达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下载2012年1月:自学材料:卢展工在省九次党代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1月:自学材料:卢展工在省九次党代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达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五篇

    传达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刚才,我们传达贯彻了省九次党代会精神。这次大会是我省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新山......

    学习省九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

    学习省九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 根据部集中学习的安排,我们办公室认真学习了省第九次党代会的报告全文,并且反复学习了几遍,卢展工同志在省九次党代会所作的报告,主题鲜明,目标明......

    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大全五篇)

    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 会议概况 召开省第九次党代会,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省委对这次大会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工作班子,负责大会的筹备工作,从今年3月下旬就开始......

    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宣讲提纲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把全省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省委决定组建宣讲团,在全省集中开展宣讲活动,我很高兴来到 市和大家一起学习。 10......

    传达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党建党委

    align=left>传达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刚才,我们传达贯彻了省九次党代会精神。这次大会是我省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充满活力×××文明和谐稳......

    在部署党的十七大代表和省九次党代会代表选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决定,明年×月召开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月××日,省委召开了代表选举工作......

    林业局省九次党代会学习汇报123

    xx县林业局关于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汇报按照县委宣传部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宣讲提纲》的通知(?„2011‟1号)要求,局党委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

    中牟县水务局落实省九次党代会情况汇报

    中牟县水务局 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情况汇报 省第九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后,中牟县水务局及时组织收看了实况转播,并组织全系统职工认真学习了卢展工书记工作报告,现将贯彻学习情况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