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重预防体系宣贯题库

时间:2019-05-14 00:3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双重预防体系宣贯题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双重预防体系宣贯题库》。

第一篇:1双重预防体系宣贯题库

双重预防体系”学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A)的组合。A.可能性和严重性 B.频率和后果

C.可能性和后果

D.概率和和后果的严重性

2、隐患分级是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B)

事故隐患。

A.一般、较大、重大 B.一般、重大

C.红、橙、黄、蓝

D.简单、复杂

3、可接受风险是指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C)的风险。A.较小 B.蓝色

C.可容许程度

D.可接受程度

4、企业应建立由(C)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

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A.法人代表 B.安全总监

C.主要负责人

D.实际控制人

5、按照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要求,隐患分类是(B)。A.生产类和管理类 C.设备类和工艺类

B.生产现场类和基础管理类

D.人的不安全行为类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类

6、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依次用(A)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A.红橙黄蓝 B.红黄蓝绿 C.红橙黄绿 D.红黄橙蓝

7、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的是单位的(A)。A.主要负责人 B.安全管理负责人

C.技术管理负责人

D.设备管理负责人

8、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B),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

重要内容。A.中心 B.核心

C.要素

D.因素

9、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A)可称为危

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A.危险源 B.危险点

C.风险

D.风险点

10、(C)是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A.危险源 B.危险点

C.风险

D.风险点

11、(A)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

组合。A.危险源

B.危险点 C.风险

D.风险点

C.班组、岗位

39、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B)标准和清单。

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领导带班

40、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

控制措施是(C)的核心

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 D.隐患排查治理

41、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A)

A.物理实体 B.车间

C.班组 D.机械设备

42、危险源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B)A.危险源 B.作业行为

C.隐患

D.精神行为

43、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A)两个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 B.高空作业

C.动火作业

D.人的行为

44、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C)评价法。A.班前会 B.班后会

C.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45、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其中有:(A)。A.红色 B.黑色

C.白色

D.绿色

46、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B)。A.班前会教育 B.消除或减弱危害

C.操作规程

47、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A)。

A.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B.班前会 C.班后会 D.进行风险分析

48、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A)A.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C.安全性、必要性、可靠性

B.必要性、实用性、安全性 D.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

49、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D)。A.安全措施 B.消防措施

C.卫生防护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

50、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和(C)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A.基层单位、责任人 B.所在单位、责任人 C.责任单位、责任人 D.各级单位、责任人

51、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风险控制、(B)。

A.效果验证

B.效果验证与更新 C.效果评价

D.效果验证与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

1、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职业健康(B)和(C)相关要求的深化。

D.安全生产责任制 A.目标管理体系 B.安全管理体系 C.安全生产标准化

2、重大风险是发生事故(AC)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A.可能性 B.严重性

C.后果

D.结果

3、危险源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ABCD)四类。A.人的因素 B.物的因素

C.环境因素

D.管理因素

E.管理因素

4、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BD)的过程。A.位置 B.分布

C.特征

D.特性

5、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应包括(ABC)三个层级。A.通则 B.细则

C.实施指南

D.实施导则

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应包括(BCD)。

A.总则 B.通则

C.细则

D.实施指南

7、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辨识,形成风险点(ABCD)等内容的基本信息。A.名称 B.所在位置

C.可能导致事故类型

D.风险等级

8、风险点划分原则包括(ABCD)。

A.大小适中 B.功能独立

C.直接判定

D.范围清晰

9、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应包括(ABCD)。

A.原则要求 B.任务目标

C.基本程序

D.建设内容

10、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应包括(ABC)。

A.具体任务目标 B.具体要求

C.常用的方法

D.具体措施

11、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ABCDE)。A.工程技术措施 B.管理措施

C.培训教育措施

D.个体防护措施E.应急处置措施

12、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ABC)A.可行性 B.安全性

C.可靠性

D.人的因素

13、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ABCD)A.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C.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B.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D.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14、涉及重大风险时,其(ABCD),应单独建档管理。

A.辨识

D.改进记录

B.评价过程记录 C.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

二、多项选择题

1、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职业健康(B)和(C)相关要求的深化。

D.安全生产责任制 A.目标管理体系 B.安全管理体系 C.安全生产标准化

2、重大风险是发生事故(AC)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A.可能性 B.严重性

C.后果

D.结果

3、危险源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ABCD)四类。A.人的因素 B.物的因素

C.环境因素

D.管理因素

E.管理因素

4、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BD)的过程。A.位置 B.分布

C.特征

D.特性

5、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应包括(ABC)三个层级。A.通则 B.细则

C.实施指南

D.实施导则

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应包括(BCD)。

A.总则 B.通则

C.细则

D.实施指南

7、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辨识,形成风险点(ABCD)等内容的基本信息。A.名称 B.所在位置

C.可能导致事故类型

D.风险等级

8、风险点划分原则包括(ABCD)。

A.大小适中 B.功能独立

C.直接判定

D.范围清晰

9、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应包括(ABCD)。

A.原则要求 B.任务目标

C.基本程序

D.建设内容

10、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应包括(ABC)。

A.具体任务目标 B.具体要求

C.常用的方法

D.具体措施

11、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ABCDE)。A.工程技术措施 B.管理措施

C.培训教育措施

D.个体防护措施E.应急处置措施

12、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ABC)A.可行性 B.安全性

C.可靠性

D.人的因素

13、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ABCD)A.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C.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B.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D.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14、涉及重大风险时,其(ABCD),应单独建档管理。

A.辨识

D.改进记录

B.评价过程记录 C.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

15、企业应主动根据(ABCDE)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A.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B.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C.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D.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E.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16、企业应明确(ABD)的主管部门,明确其组织及成员职责、目标与任务。

A.危险源辨识

B.风险评价 C.风险管控 D.分级管控

17、企业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成员应包括(ABCDE)、仪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及岗位人员。A.安全 B.生产

C.设备

D.工艺

E.电气

18、对化工装置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按照(ABCD)等功能分区进行。A.生产装置 B.储存罐区

C.装卸站台

D.作业场所

E.设备设施

19、化工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BCD)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为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A.危险源名称 B.风险点名称

C.区域位置

可能导致事故类型

20、依据 GB/T 13861 的规定,对潜在的(ABCD)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环境缺陷

D.管理缺陷

E.设备缺陷

21、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登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登记台账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BD)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A.橙色 B.红色 C.绿色 D.灰色

2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细则或导则附录 A.6,包括全部风险点和风险信息),逐级(ABCD)、发布、培训、实现信息有效传递。A.汇总

B.评审 C.修订 D.审核

23、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时,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CD)A.实用性

B.真实性 C.可行性 D.有效性

24、化工企业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 5 级:1、2、3、4、5 或 A、B、C、D、E。其中,1 级或 A 级为最高风险,(B)级或(D)级为最低风险。A.4 B.5

C.A

D.E

25、根据化工企业生产特点,除 5.5.2 中分析判定的风险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ABCD)

A.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C.根据 GB 18218 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D.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 10 人及以上的26、工作危害分析法的步骤包括(ABD)

A.作业活动划分 B.选定 C.评价 D.危险源辨识

27、常用的风险分级方法有(ABCD)。A.JHA B.SCL

C.LS

D.LEC

28、编制安全检查表包括以下哪些步骤(ABCD)A.确定编制人员 B.熟悉系统

C.收集资料

D.编制表格

29、作业活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中风险等级分为(ABCD)A.重大风险

D.低风险 B.较大风险 C.一般风险

30、风险矩阵法的判定依据是(AD)A.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B.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D.事故后果严重性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3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A)、精准监管、(B)、科学预防。A.关口前移 B.源头治理

C.本质安全

D.过程监督

32、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A),将风险分为 1、2、3、4 级其中(C)级最危险。A.严重性

B.可能性 C.1 D.4

33、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CD)的组合。A.结果

B.后果 C.可能性 D.严重性

34、(A)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和财产损失的(D)、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A.危险源

B.风险 C.结果 D.根源

35、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ABC)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A.危险危害因素 B.后果

C.事故预防

D.管控措施

36、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B)、场所、(C)、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D)、作业等总称。A.地点 B.设施

C.区域

D.作业过程

37、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A)或(C)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A.定性 B.识别

C.定量

D.半定量

38、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ABCD)。

A.人

B.机 C.物 D.环境

39、一般事故隐患是指(AB)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A.危害

B.整改难度 C.风险 D.漏点

40、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A),应当全部或者局部(B),并经过一定时间(C)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D)的隐患。A.较大 B.停产停业

C.整改治理

D.难以排除

41、隐患治理就是指(A)或(B)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C)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D),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A.消除 B.控制

C.等级

D.信息档案

42、隐患排查是指企业组织(A)人员、(C)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A.安全生产管理

B.管理 C.工程技术 D.操作

43、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很多,公司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常用的方法分别是:(ABC)。A.工作危害分析

B.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C.危险与可操作分析法 D.矩阵分析法

44、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分为(AB)A.一般事故隐患 B.重大事故隐患

C.较小事故隐患

D.特大事故隐患

45、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A)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作业步骤中的(D)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

A.任务 B.工作 C.风险 D.危险源

46、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ABC)等。

A.岗位纠正 B.部门治理

C.公司治理

D.厂级治理

47、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ABCD)。A.下发隐患整改通知 B.验收等环节

C.治理情况反馈

D.实施隐患治理

48、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ABD)。A.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隐患排查治理过程

B.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D.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等内容的文件成果

49、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ABCD)。

A.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B.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C.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D.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50、化工企业应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隐患(ABCD)的管理机制,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A.自查 B.自改 C.自报 D.考核

三、判断题

1、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可以不再管控。(×)

2、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不必及时向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主要负责人报告。(×)

3、企业在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时,应单独建立一套文本,以区别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文件。(×)

4、完成风险分析不只是辨识出工厂中的危险,还需要确定事故发生的概率。这常称为频率分析,因为概率常表示为事故发生的频率。现在有许多频率分析办法。一方面,有对事件发生频率的定性评定(例如,很可能、可能、不可能和极不可能)。另一方面,有对某一事件概率的定量描述。(√)

5、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6、“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过程中,岗位人员可以不参加,但是“双重预防体系”运行后,岗位人员应参加。(×)

7、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风险管控体系配套制度,确保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8、企业应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则,明确每一个岗位辨识分析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的责任,并通过评审、更新,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9、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是规范山东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全过程,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10、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11、企业应建立由中层管理干部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12、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隐患排查体系配套制度,确保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13、风险信息是指: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14、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 10 人以上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15、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6、风险等级判定应按从低到高原则。(×)

17、企业应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不需考虑环境带来的影响。(×)

18、操作及作业活动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19、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接受风险,不需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但需要制定新的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或修订原来的文件,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种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措施。(√)

20、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也可以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21、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2、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新辨识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23、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24、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25、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26、危险源辨识中对于作业活动,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 SCL)进行辨识。(×)

27、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 JHA))进行辨识。(×)

28、风险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识别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

29、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登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登记台账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红色、橙色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30、化工企业应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方。不需要对企业内员工应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记录和管控措施的培训,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包含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对相关方的培训应包括风险点位置、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等。(×)

31、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属于重大风险。(√)

32、化工企业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 5 级:1、2、3、4、5 或 A、B、C、D、E。其中,5 级或 A 级为最高风险,1 级或 E 级为最低风险。(×)

33、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改进措施,降低风险。(√)

34、检查表法首先要识别厂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设备设施布置、内部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

35、风险矩阵法中 L 是事故后果严重性;S 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6、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就是我们常说的 LEC 法。(√)

37、安全检查表编制过程中不能依靠分析人员的经验。(×)

38、识别现有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39、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4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41、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42、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43、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 I、II、III 级。(×)

44、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可以不负责管控。(×)

45、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控制、个体防护控制、管理(行政)控制、工程控制四个方面。(√)

46、应急控制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47、以生产工艺过程为主线进行危险源识别可选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48、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49、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50、风险矩阵分析法(LS)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均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

5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 D 值越小,说明被评价系统的危险性越大。(×)

52、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第二篇:双重预防体系宣贯题库1

“双重预防体系”学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A)的组合。A.可能性和严重性

B.频率和后果 C.可能性和后果 D.概率和和后果的严重性

2、隐患分级是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B)事故隐患。A.一般、较大、重大

B.一般、重大 C.红、橙、黄、蓝 D.简单、复杂

3、可接受风险是指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C)的风险。A.较小

B.蓝色 C.可容许程度 D.可接受程度

4、企业应建立由(C)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A.法人代表

B.安全总监 C.主要负责人 D.实际控制人

5、按照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要求,隐患分类是(B)。A.生产类和管理类 C.设备类和工艺类

B.生产现场类和基础管理类

D.人的不安全行为类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类

6、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依次用(A)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A.红橙黄蓝 B.红黄蓝绿

C.红橙黄绿

D.红黄橙蓝

7、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的是单位的(A)。A.主要负责人 B.安全管理负责人

C.技术管理负责人

D.设备管理负责人

8、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B),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A.中心 B.核心

C.要素

D.因素

9、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A)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A.危险源 B.危险点

C.风险

D.风险点

10、(C)是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A.危险源 B.危险点

C.风险

D.风险点

11、(A)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A.危险源 B.危险点

C.风险

D.风险点

12、(D)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A.危险源 B.危险点

C.风险

D.风险点

13、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应采用(A)进行危险源辨识。A.SCL B.JHA

C.HAZOP

D.LEC

14、复杂的工艺应采用(C)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A.SCL B.JHA

C.HAZOP D.LEC

15、企业在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时,还要考虑(D)带来的影响。A.时间 B.地点

C.人物

D.环境

16、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B)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A.SCL B.JHA

C.HAZOP

D.LEC

17、不能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的是(D)A.违反法律、法规的 C.作业人员在 10 人以上的

B.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D.有重大环境影响的

18、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进行划分,并分别用“红、橙、黄、蓝”表示,其对应的风险等级为(A)。

A.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B.重大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和低风险 C.较大风险、重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D.较大风险、重大风险、低风险和一般风险

19、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A),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A.合并 B.减少

C.分离

D.合并和分离

20、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D)监护制度; A.一人 B.兼职

C.两人

D.专人

21、企业(B)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A.每月 B.每年

C.每季度

D.每周

22、企业应建立(A)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A.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 B.相同职能和层级间的

C.高层之间

D.全员

23、(B)应全面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A.安全负责人 B.主要负责人

C.生产负责人

A)等方法进行辨识。

D.风险矩阵分析法 D.公司法人

24、对于复杂的化工工艺,应采用(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

B.工作危害分析法 C.安全检查表法

25、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C)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A.一种 B.两种

C.一种或多种

D.多种

26、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D)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A.设备设施 B.作业活动 C.生产活动

D.生产经营

27、(A)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

A.风险控制措施 B.风险评价 C.危险源辨识 D.风险分级管控

28、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时,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A)、有效性。A.可行性 B.持续性

C.真实性

D.实用性

29、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B)措施,降低风险。A.有效 B.改进

C.安全

D.防护

30、化工企业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D)级 A.2 B.3

C.4

D.5

31、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 10 人及以上的属于(C)A.一般风险 B.轻度风险

C.重大风险

D.稍有风险

32、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登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登记台账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B)、橙色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A.黄色 B.红色

C.绿色

D.白色

33、工作危害分析法是通过对工作(C)的逐步分析,找出具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

A.内 容 B.步 骤 C.过程

D.危害

34、造成人员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对应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为(C)。A.1 级 B.2 级 C.3 级

D.4 级

35、用LS 法判定风险数值为 11,则对应风险等级为(B)。A.高度危险 B.显著危险 C.轻度危险 D.稍有危险

36、作业活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中一般风险为(C)。A.红 B.黄

C.橙

D.蓝

37、设备设施风险分级控制清单中较大风险(B)。A.红 B.黄

C.橙

D.蓝

38、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A)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C.班组、岗位

39、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B)标准和清单。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领导带班

40、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C)的核心 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

D.隐患排查治理

41、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A)A.物理实体 B.车间

C.班组

D.机械设备

42、危险源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B)A.危险源 B.作业行为

C.隐患

D.精神行为

43、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A)两个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 B.高空作业

C.动火作业

D.人的行为

44、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C)评价法。A.班前会 B.班后会 C.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45、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其中有:(A)。A.红色 B.黑色 C.白色

D.绿色

46、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B)。A.班前会教育 B.消除或减弱危害

C.操作规程

47、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A)。

A.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B.班前会 C.班后会 D.进行风险分析

48、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A)A.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C.安全性、必要性、可靠性

B.必要性、实用性、安全性 D.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

49、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D)。A.安全措施 B.消防措施

C.卫生防护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

50、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和(C)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A.基层单位、责任人

B.所在单位、责任人 C.责任单位、责任人 D.各级单位、责任人

51、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风险控制、(B)。A.效果验证

B.效果验证与更新 C.效果评价

D.效果验证与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

1、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职业健康(A.目标管理体系

B)和(C)相关要求的深化。

D.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管理体系 C.安全生产标准化

2、重大风险是发生事故(AC)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A.可能性 B.严重性

C.后果

D.结果

3、危险源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ABCD)四类。A.人的因素 B.物的因素

C.环境因素

D.管理因素

E.管理因素

4、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BD)的过程。A.位置 B.分布

C.特征

D.特性

5、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应包括(ABC)三个层级。A.通则 B.细则

C.实施指南

D.实施导则

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应包括(BCD)。A.总则 B.通则

C.细则

D.实施指南

7、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辨识,形成风险点(ABCD)等内容的基本信息。A.名称 B.所在位置

C.可能导致事故类型

D.风险等级

8、风险点划分原则包括(ABCD)。A.大小适中 B.功能独立

C.直接判定

D.范围清晰

9、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应包括(ABCD)。A.原则要求 B.任务目标

C.基本程序

D.建设内容

10、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应包括(ABC)。A.具体任务目标 B.具体要求

C.常用的方法

D.具体措施

11、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ABCDE)。A.工程技术措施 B.管理措施

C.培训教育措施

D.个体防护措施

E.应急处置措施

12、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ABC)A.可行性 B.安全性

C.可靠性

D.人的因素

13、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ABCD)A.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C.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B.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D.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14、涉及重大风险时,其(ABCD),应单独建档管理。A.辨识

B.评价过程记录 C.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

D.改进记录

第三篇:双重预防体系宣贯题库2

15、企业应主动根据(ABCDE)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A.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B.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C.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D.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E.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16、企业应明确(ABD)的主管部门,明确其组织及成员职责、目标与任务。A.危险源辨识 B.风险评价

C.风险管控

D.分级管控

17、企业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成员应包括(ABCDE)、仪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及岗位人员。A.安全 B.生产

C.设备

D.工艺

E.电气

18、对化工装置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按照(ABCD)等功能分区进行。A.生产装置 B.储存罐区

C.装卸站台

D.作业场所

E.设备设施

19、化工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BCD)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为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A.危险源名称 B.风险点名称

C.区域位置

可能导致事故类型

20、依据GB/T 13861 的规定,对潜在的(ABCD)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环境缺陷

D.管理缺陷

E.设备缺陷

21、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登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登记台账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BD)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A.橙色 B.红色

C.绿色

D.灰色

2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细则或导则附录 A.6,包括全部风险点和风险信息),逐级(ABCD)、发布、培训、实现信息有效传递。A.汇总 B.评审

C.修订

D.审核

23、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时,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CD)A.实用性 B.真实性

C.可行性

D.有效性

24、化工企业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 5 级:1、2、3、4、5 或A、B、C、D、E。其中,1 级或A 级为最高风险,(B)级或(D)级为最低风险。A.4 B.5

C.A

D.E

25、根据化工企业生产特点,除 5.5.2 中分析判定的风险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ABCD)

A.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C.根据GB 18218 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

D.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 10 人及以上的

26、工作危害分析法的步骤包括(ABD)A.作业活动划分 B.选定

C.评价

D.危险源辨识

27、常用的风险分级方法有(ABCD)。A.JHA B.SCL

C.LS

D.LEC

28、编制安全检查表包括以下哪些步骤(ABCD)A.确定编制人员 B.熟悉系统

C.收集资料

D.编制表格

29、作业活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中风险等级分为(ABCD)A.重大风险 B.较大风险

C.一般风险

D.低风险

30、风险矩阵法的判定依据是(AD)A.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B.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D.事故后果严重性

3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A)、精准监管、(B)、科学预防。A.关口前移 B.源头治理

C.本质安全

D.过程监督

32、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A),将风险分为 1、2、3、4 级其中(C)级最危险。A.严重性 B.可能性

C.1

D.4

33、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CD)的组合。A.结果 B.后果

C.可能性

D.严重性

34、(A)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和财产损失的(D)、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A.危险源 B.风险

C.结果

D.根源

35、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ABC)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A.危险危害因素 B.后果

C.事故预防

D.管控措施

36、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B)、场所、(C)、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D)、作业等总称。A.地点 B.设施

C.区域

D.作业过程

37、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A)或(C)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A.定性 B.识别

C.定量

D.半定量

38、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ABCD)。A.人 B.机

C.物

D.环境

39、一般事故隐患是指(AB)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A.危害 B.整改难度

C.风险

D.漏点

40、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A),应当全部或者局部(B),并经过一定时间(C)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D)的隐患。A.较大 B.停产停业

C.整改治理

D.难以排除

41、隐患治理就是指(A)或(B)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C)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D),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A.消除 B.控制

C.等级

D.信息档案

42、隐患排查是指企业组织(A)人员、(C)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A.安全生产管理 B.管理

C.工程技术

D.操作

43、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很多,公司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常用的方法分别是:(ABC)。A.工作危害分析 B.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C.危险与可操作分析法

D.矩阵分析法

44、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分为(AB)A.一般事故隐患 B.重大事故隐患

C.较小事故隐患

D.特大事故隐患

45、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A)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作业步骤中的(D)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A.任务 B.工作

C.风险

D.危险源

46、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ABC)等。A.岗位纠正 B.部门治理

C.公司治理

D.厂级治理

47、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ABCD)。A.下发隐患整改通知 B.验收等环节

C.治理情况反馈

D.实施隐患治理

48、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ABD)。A.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隐患排查治理过程

B.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D.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等内容的文件成果

49、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ABCD)。A.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B.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C.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D.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50、化工企业应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隐患(ABCD)的管理机制,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A.自查

B.自改 C.自报

D.考核

三、判断题

1、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可以不再管控。(×)

2、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不必及时向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主要负责人报告。(×)

3、企业在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时,应单独建立一套文本,以区别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文件。(×)

4、完成风险分析不只是辨识出工厂中的危险,还需要确定事故发生的概率。这常称为频率分析,因为概率常表示为事故发生的频率。现在有许多频率分析办法。一方面,有对事件发生频率的定性评定(例如,很可能、可能、不可能和极不可能)。另一方面,有对某一事件概率的定量描述。(√)

5、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6、“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过程中,岗位人员可以不参加,但是“双重预防体系”运行后,岗位人员应参加。(×)

7、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风险管控体系配套制度,确保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8、企业应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则,明确每一个岗位辨识分析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的责任,并通过评审、更新,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9、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是规范山东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全过程,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10、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11、企业应建立由中层管理干部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12、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隐患排查体系配套制度,确保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13、风险信息是指: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14、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 10 人以上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15、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16、风险等级判定应按从低到高原则。(×)

17、企业应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不需考虑环境带来的影响。(×)

18、操作及作业活动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19、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接受风险,不需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但需要制定新的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或修订原来的文件,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种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措施。(√)

20、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也可以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21、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2、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新辨识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23、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24、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25、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26、危险源辨识中对于作业活动,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

27、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 JHA))进行辨识。(×)

28、风险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识别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

29、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登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登记台账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红色、橙色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30、化工企业应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方。不需要对企业内员工应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记录和管控措施的培训,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包含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对相关方的培训应包括风险点位置、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等。(×)

第四篇:双重预防体系题库

一、填空题

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精准监管、()、科学预防。

2、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将风险分为1、2、3、4级其中()级最危险。

3、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和()的组合。

4、()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5、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6、“()”和“()”这两个工作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的两个子环节。

7、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将风险分为1、2、3、4级其中()级最危险。8、2017年1月18日公布,5月1日正式实施的《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制度,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

9、风险伴随的()、()、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10、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11.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场所、()、以及在特定部位、()、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部位等总称。

12.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或()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13.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和()。

14、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1、2、3、4级其中()级最危险。

15、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和严重性 的组合。

16、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17、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18、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和(或)()和(或)()的组合。

19、风险辨识是识别()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20、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

21、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的目的是为()。

22、风险暂定为“红、橙、黄、蓝”四级,()级别最高,企业原5级划分标准可参照进行调整。

23、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⑶()。

24、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和()。

25、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治理和()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一般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26、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治理目标、()、()、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企业对事故隐患信息应建档管理。

27、根据《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03号)第三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整顿,可处以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28、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场所、()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等总称。

29、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或()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30、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和()。

3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3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应当全部或局部(),并经过一定时间()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的隐患。

二、选择题

1、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C.班组、岗位

2、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标准和清单。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C.领导带班

3、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的核心。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

4、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A.物理实体 B.车间 C.班组

危险源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A.危险源B.作业行为C.隐患

6、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二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B.高空作业C.动火作业

7、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评价法。A.班前会B.班后会C.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8、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A.红色 B.黑色C.白色

9、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A.班前会教育B.消除或减弱危害C.操作规程

10、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A.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B.班前会C.班后会

11.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A.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B.必要性、实用性、安全性C.安全性、必要性、可靠性 D.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

12.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

A.安全措施 B.消防措施 C.卫生防护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

13.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和()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A.基层单位、责任人 B.所在单位、责任人 C.责任单位、责任人 D.各级单位、责任人

14.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风险控制、()

A.效果验证 B.效果验证与更新 C.效果评价 D.效果验证与评价

15.制定风险评价准则,可以不考虑的因素为:()A.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B.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底蕴C.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标准 D.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16、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C.班组、岗位

17、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的核心。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

18、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二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B.高空作业C.动火作业

19、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评价法。

A.班前会B.班后会C.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20、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A.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B.班前会C.班后会

21、()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A)风险分析(B)风险评价(C)排查风险点(D)风险分级

22、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以下几种。()

(A)人的因素、物的因素(B)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C)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因素(D)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23、()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

(A)企业(B)中介机构(C)安监部门(D)主要负责人 24、1级风险(红色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

(A)无需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B)必须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

(C)制定整改计划后,可以继续作业。(D)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25、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内容应。()(A)统一(B)同行业应统一(C)由各部门自己确定,无需统一(D)与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关

26、山东省省风险分级暂定为“()”四级 A、红、橙、黄、蓝 B、红、橙、黄、绿 C、红、黄、蓝、绿 D、红、黄、蓝、绿

27、()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A)事故控制(B)风险管理(C)隐患排查(D)安全培训

28、工作危害分析法能够全面地分析出()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A)作业活动(B)设备设施(C)安全设施(D)工艺操作

29、当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得出企业风险的危险性分值大于()时,属于显著危险,需要整改。()(A)70(B)160(C)320(D)50 30、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属于()机制。(A)职业健康安全管理(B)双重预防(C)标准化运行(D)安全管理

31、公司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C、班组、岗位

32、公司针对各科风险点制定()标准和清单。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领导带班制度

33、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两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

B、高空作业

C、动火作业

34、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评价法。

A、班前会 B、班后会 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或风险矩阵法

35制定风险评价准则,可以不考虑的因素为()。A、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B、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底蕴 C、本单位安全管理标准

36、公司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A、安全措施 B、消防措施 C、卫生防护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

37、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A、物理实体 B、车间 C、班组

三、判断题

1、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

策。

()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3、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

者的组

合。

()

4、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5、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I、II、III级。()

6、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可以不负责管控。()

7、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控制、个体防护控制、管理(行政)控制、工程控制四个方面。()

8、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9、应急控制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10、以生产工艺过程为主线进行危险源识别可选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1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12.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13.风险矩阵分析法(LS)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均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

1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D值越小,说明被评价系统的危险性越大。()

15.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1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17、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18、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19、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I、II、III级。()

20、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小,而后果严重,则风险很小。()。

21、危险源一定会演变成事故隐患。()

22、企业应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23、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由以风险为重点向以事故为重点的转变。()

24、企业了解自身存在的风险即可,无须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

25、属地监管部门要将企业备案的“一企一册”中的1、2级风险点作为重大风险点进行管控()26、5级风险(蓝色风险):绝对安全。()27、3级风险(黄色风险):中度(显著)危险,无需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

28、企业通过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自认为可以,无需验证。()

29、“两体系”建设属于企业安全科的职责,与企业其他人员无关。()

30、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31、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个行业、企业事故案例、经验教训。()

3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D值越少,说明被评价系统危险性越大。()

33、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

34、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不必管控,但必须落实具体措施。()

35、公布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36、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等。()

37、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时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Ⅰ、Ⅱ、Ⅲ级。()

四、问答题:(10

分)

风险分级管控中工程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答:

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危险源?

企业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哪些措施?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程序和内容主要分哪几步?

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第五篇:“三集五大”体系宣贯培训题库

一、单选题(104道)

1.“大运行” 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提升电网运行绩效为目标,坚持(C)方向,整合公司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相关业务,调整调度体系功能结构,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构筑公司电网新型运行体系。附件四P69 A、扁平化、专业化、自动化 B、集约化、专业化、智能化 C、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 D、集约化、智能化、专业化

2.在“大运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对国调的功能定位:(B)附件四P70

A、负责省级电网调控运行

B、依法对公司电网实施统一调度管理 C、负责地区电网调控运行

D、负责县级(城区)电网调控运行

3.在“大运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对地调的功能定位:(D)附件四P71

A、负责省级电网调控运行

B、负责县级(城区)电网调控运行 C、依法对公司电网实施统一调度管理

D、负责地区电网调控运行

4.在“大运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对省调的功能定位:(A)附件四P70 A、负责省级电网调控运行

B、负责县级(城区)电网调控运行 C、依法对公司电网实施统一调度管理 D、负责地区电网调控运行

5.省调的调度管辖是省域内(B)千伏电网和终端500(330)千伏系统,直调所辖电厂。附件四P70 A、110 B、220 C、330 D、750 6.省调承担省域内±660千伏及以下直流和750千伏(重要枢纽站除外)、500千伏、(D)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分析业务。附件四P70

A、220千伏终端站 B、330千伏终端站 C、330千伏集控站 D、330千伏枢纽站

7.地调承担(C)调度运行、设备监控、系统运行、调度计划、继电保护、自

动化、水电及新能源等各专业管理职责。附件四P71 A、区域电网 B、县级电网 C、地区电网

D、省级电网

8.省调主要由(D)提供系统运行、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分析等技术服务。附件四P72 A、中国电科院 B、国网电科院 C、省经研院

D、省电科院

9.(A)为各省电网调控运行提供通信业务支撑。附件四P72 A、省信通公司 B、省电科院 C、国网信通公司

D、地市信通公司

10.根据省调的组织架构,改组的业务有:(A)附件四P72 A、调度控制业务 B、系统运行业务 C、自动化业务 D、综合技术业务

11.提高(C)可控性和变电站综自覆盖率,为“大运行”体系建设创造必要条件。附件四P76 A、监控设备 B、二次设备 C、一次设备

D、以上都不对

12.根据地调的组织架构,新增的业务有:(B)附件四P73 A、调度业务 B、集中监控业务 C、配网调控业务 D、继电保护业务

13.县调根据所辖电网调控的需要,设置相应运行(D)班组和技术管理岗位。附件四P73 A、调度 B、监控 C、集控 D、调控

14.根据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分析工作界面,检修公司负责:(A)附件四P74

A、在线监测现场装置运维

B、提供相应技术支撑,开展设备状态定期监视和异常设备诊断分析 C、主站系统的运维 D、设备状态归口管理

15.电网调控流程在传统调度运行值班业务基础上,增加(B)功能。附件四P74

A、在线安全分析预警 B、设备运行集中监控 C、实时计划优化调整 D、新能源实时预测控制

16.调度计划流程重点保障(A)的统筹安排。附件四P75

A、调度运行计划 B、电网运行方式 C、调度控制

D、电网运行结构

17.安全内控流程重点是指:(D)附件四P75

A、开展过渡期系统校核计算

B、实现从规划电网到运行电网的全发展周期安全校核 C、提高各级调度计划精益化水平及安全风险预控能力

D、健全调度控制中心安全内控机制

18.建立与“大运行” 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标准,制定(A)以上调度的机构设置和定员标准,调整供电企业劳动定员标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附件四P76 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区域级

19.(B)年在公司系统全面推进“大运行”体系建设。附件四P77

A、2011 B、2012 C、2013 D、2014 20.根据公司“三集五大” 体系建设总体要求,用(B)年时间完成“大运行”各项建设任务。附件四P77 A、1-2 B、2-3

C、3-4 D、4-5 21.开展特高压、跨省交直流电网项目可研和前期工作,负责330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管理由(A)负责。附件二P19 A、公司总部发展部

B、省级公司发展部

C、地(市)公司发展部

D、县(区)公司发展建设部

22.对接入110(66)~220千伏的电源(用户)接入系统设计(方案)开展评审,审批220千伏及以下电源接入系统设计和110(66)~220千伏用户接入系统方案由(B)负责。附件二P21 A、公司总部发展部

B、省级公司发展部

C、地(市)公司发展部

D、县(区)公司发展建设部

23.220千伏及以下电网项目可研及前期工作由(C)负责。附件二PA、公司总部发展部

B、省级公司发展部

C、地(市)公司发展部

D、县(区)公司发展建设部

24.协助地(市)公司提出电网发展需求,开展负荷调查及预测,配合规划落实工作由(D)负责。附件二P22 A、公司总部发展部

B、省级公司发展部

C、地(市)公司发展部

D、县(区)公司发展建设部

25.35千伏及以下用户接入系统方案审批工作由(C)负责。附件二P22 A、公司总部发展部

B、省级公司发展部

C、地(市)公司发展部

D、县(区)公司发展建设部

26.开展330~750千伏电网项目可研及前期工作,220千伏及以下交流电网项目前期工作由(B)负责。附件二P21 A、公司总部发展部

B、省级公司发展部

C、地(市)公司发展部

D、县(区)公司发展建设部

27.对75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跨省交直流电网规划提出发展需求,对110

(66)~500千伏电网规划初审工作由(B)负责。附件二P21 A、公司总部发展部

B、省级公司发展部

C、地(市)公司发展部

D、县(区)公司发展建设部

28.组织国网经研院对接入330千伏及以上电网的电源(用户)接入系统设计(方案)开展内审,统一组织外部评审工作由(A)负责。附件二P20 A、公司总部发展部

B、省级公司发展部

C、地(市)公司发展部

D、县(区)公司发展建设部

29.75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跨省交直流电网规划工作由(A)负责。附件二P19

A、公司总部发展部

B、省级公司发展部

C、地(市)公司发展部

D、县(区)公司发展建设部

30.国家电网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电网发展规划研究与编制,统筹研究编制主网架规划、配电网规划、通信网规划、电网智能化规划由(A)负责。附件二P24

A、国网经研院

B、国网能源院

C、中国电科院

D、省经研院

31.开展公司发展规划研究与编制由(B)负责。附件二P24 A、国网经研院

B、国网能源院

C、中国电科院

D、省经研院

32.75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跨省交直流电网规划的研究与编制由(A)负责。附件二P24 A、国网经研院

B、国网能源院

C、中国电科院

D、省经研院

33.能源电力规划专题研究、电力供需平衡分析、智能电网发展政策与策略研究由(B)负责。附件二P24

A、国网经研院

B、国网能源院

C、中国电科院

D、省经研院

34.评审省级电网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由(A)负责。附件二P24 A、国网经研院

B、国网能源院

C、中国电科院

D、省经研院

35.开展输配电网、智能化技术研究和仿真分析,统一规划与调度的分析方法、计算工具、基础数据和边界条件,开展2~3年过渡期电网安全分析校核由(C)负责。附件二P24 A、国网经研院

B、国网能源院

C、中国电科院

D、省经研院

36.对特高压交流和跨省交直流等重大电网项目开展方案论证和预可研,并提出技术方案由(A)负责。附件二P24 A、国网经研院

B、国网能源院

C、中国电科院

D、省经研院

37.220~500千伏电网规划研究与编制,指导地(市)经研所具体编制110(66)千伏及以下电网规划由(D)负责。附件二P25 A、国网经研院

B、国网能源院

C、中国电科院

D、省经研院

38.地区电网规划和工程设计技术管理,地区110(66)千伏及以下电网规划具体编制,开展相应电网前期专题研究,编制电网项目核准报告由(B)负责。附件二P25

A、国网经研院

B、地市经研院

C、中国电科院

D、省经研院

39.评审110(66)~220千伏电网项目可研、电源(用户)接入系统设计(方案),评审35~220千伏(规模以下)电网项目初步设计、结算监督、工程质量监督及定额管理由(D)负责。附件二P25 A、国网经研院

B、国网能源院

C、中国电科院

D、省经研院

40.地区35千伏及以下电网项目工程可研、电源接入系统设计评审,负责本地区10千伏及以下电网项目初步设计评审及结算监督由(B)负责。附件二P25

A、国网经研院

B、地市经研院

C、中国电科院

D、省经研院

41.以下不是“大建设”总体思路中“三统一”的是(C)。附件三-45

A、统一管理流程

B、统一建设标准 C、统一建设职能

D、统一技术规范

42.“大建设”总体目标是明确建设职能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参建队伍管理定位,压缩管理层级,优化机构设置,实现建设管理组织架构的(B)。附件三-45 A、集约化 B、扁平化

C、标准化

D、专业化

43.“大建设”中管理定位是公司电网建设管理工作分为建设职能管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和(B)管理。附件三-46 A、安全质量 B、参建队伍 C、总体验收

D、生产技术

44.“大建设”架构设置要求在省经研院设立规划评审中心、技经中心、(A),建立集中管理操作平台,加强建设关键环节管理。3-47 A、工程质监中心 B、工程安监中心 C、工程技监中心 D、以上皆不对

45.“大建设”架构设置要求加强(D)建设,掌握核心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社会施工资源,引导其向施工管理、运维检修、应急抢修等综合型企业发展。附件三-47 A、省电力设计院 B、省监理公司 C、省公司 D、省送变电公司

46.“大建设”架构设置要求县公司层面组建发展建设部,作为地(市)公司基建部建设职能管理的补充;加强所辖(A)千伏及以下电网项目的建设过程管理,提升项目建设管理专业化水平。同时协助各级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开展属地协调工作。附件三-47 A、35 B、110 C、220 D、330 47.“大建设”职责划分要求公司总部层面的基建部门负责(C)千伏规模及以上电网项目初设审批和工程结算监督。附件三-50 A、35 B、110 C、220 D、330 48.“大建设”职责划分要求公司总部层面的基建部门负责(D)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参建队伍选择。附件三-50 A、110

B、220 C、330 D、500 49.“大建设”职责划分要求公司总部直属科研咨询单位:加强总部建设集中管理操作平台建设,根据总部委托,具体承担(B)千伏规模以上电网项目初步设计评审、工程结算监督,依托工程新技术研究,以及定额站、质监站日常工作。附件三-50 A、110 B、220 C、330 D、500 50.“大建设”职责划分要求省公司层面基建部负责(C)千伏(规模以下)电网项目初设审批和工程结算监督。附件三-51 A、35~66 B、35~110 C、35~220 C、35~330 51.“大建设”职责划分要求省公司层面基建部负责(D)千伏及以下电网项目的参建队伍选择。附件三-51 A、110 B、220 C、35~220 D、330 52.“大建设”职责划分要求省公司层面基建部负责对所辖(B)千伏及以下直流和500(33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网项目进行建设过程管理。附件三-51 A、±500 B、±660 C、±800 D、以上皆不对

53.“大建设”职责划分要求地(市)公司层面基建部负责(A)千伏及以下电网建设项目初设审批和工程结算监督。附件三-51 A、10 B、35 C、66 D、110 54.“大建设”职责划分要求地(市)送变电公司通过市场竞争,主要承接(C)千伏及以下电网工程施工。附件三-52 A、35

B、110 C、220 D、330 55.公司工程项目管理机构,以(B)为执行主体,以合同要约为依据,对参建单位进行管控,确保参建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落实业主要求。附件三-54 A、基建处 B、业主项目部 C、技经处 D、资金处

56.每个(B)拥有1支二级资质及以上的施工队伍,每个省公司范围内拥有1~2支乙级及以上资质的监理队伍。附件三-54 A、设计公司 B、地(市)公司 C、县公司 D、送变电公司

57.“大建设”从加强公司建设队伍专业管理角度要求建立常态管理机制,以(A)建设为主线,加强专业能力建设,积极推进队伍专业对标,着力提升队伍素质和能力。附件三-55 A、标准化 B、扁平化 C、专业化

D、集约化

58.(D)负责初步设计评审管理工作,负责初步设计批复;发展、生技、物资等相关部门参加初步设计评审并提出专业意见与建议;设计评审机构具体承担初步设计评审工作。设计单位按合同提交设计文件并参加评审会议。附件三-60 A、技经处 B、业主项目部 C、资金处 D、基建部

59.-55 优化整合施工队伍要求公司送变电施工队伍资源向省公司、地(市)公司两级优化整合,每个省公司保留(A)具备一级资质的省送变电公司。附件三A、一家 B、两家 C、三家

C、以上皆不对

60.2012年开始,在公司系统全面推进大建设体系建设,有序组织开展大建设体系建设,用(B)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附件三-68

A、1~2 B、2~3 C、3~5 D、5~10 61.适应特高压大电网安全运行要求,“大检修”体系建设构建总部(C)的生产组织架构。附件五P79 A、“一部一公司一中心” B、“一部一公司两中心” C、“一部两公司一中心” D、“一部一公司”

62.国网运行分公司直接负责(C)特高压直流换流站运维。附件五P81 A、±660千伏及以上 B、±500千伏及以上 C、±800千伏及以上 D、±800千伏及以下

63.“大检修”体系建设在总部层面,国网运行分公司设立(B)的生产组织架构。附件五P81 A、“一部两中心” B、“三部三中心” C、“两部两中心” D、“一部一公司”

64.“大检修”体系建设构建省公司层面(C)的生产组织架构。附件五P84 A、“一部两公司一中心” B、“一部一公司两中心” C、“一部一公司一中心” D、“一部一公司”

65.省公司生产组织架构中,检修公司实施(A)输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和检修专业化。附件五P85 A、500(330)千伏及以上 B、220(110)千伏及以上 C、220千伏及以下 D、110(66)千伏及以上

66.对承担(A)座及以上直流换流站运检任务的省公司,可在省检修公司增设直流运检管理部门,负责直流输变电设备运检管理工作。附件五P87 A、2 B、3 C、4 D、5

67.“大检修”体系建设整合地(市)公司变电设备技改大修和高压试验业务及相应的专业人员成立(B)。附件五P95 A、输电运检工区 B、检修试验工区 C、配电运检工区 D、变电运维工区

68.“大检修”体系建设构建地(市)公司层面(D)的生产组织架构。附件五P92 A、“一部两公司一中心” B、“一部一公司两中心” C、“一部一公司一中心” D、“一部一公司”

69.组建地(市)检修公司,实施(C)电网设备检修专业化和运维一体化。附件五P93 A、500(330)千伏及以下 B、220(110)千伏及以上 C、220千伏及以下 D、110(66)千伏及以下

70.A、1 B、2 C、3 D、4 B级检修基地原则上每省设立(A)个。附件五P99 71.按生产业务流程及专业化要求,重组省公司生产技术部,成立运维检修部(简称运检部),直接负责省内(D)输变电设备等生产性实物资产管理。附件五P90

A、35千伏及以上 B、110千伏及以上 C、220千伏及以上

D、500千伏及以上

72.整合直供直管县公司相关资源,成立安全运检部,组建县检修(建设)工区,构建县公司(C)的生产组织架构。附件五P96 A、“一部两工区” B、“两部一工区” C、“一部一工区”

D、“两部两工区”

73.有条件的省公司以及直辖市公司可按照更加集约、专业、高效的要求,将(B)电网设备运检业务进一步向上集约,由省(市)检修公司直接负责。附

件五P87 A、110千伏 B、220千伏 C、330千伏

D、500千伏

74.为提高500(33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设备的运检效率,必要时可分区设立检修分部。原则上东部地区车程在2小时以内、中西部地区车程在3小时以内的可考虑设一个分部,总数不超过(D)个。附件五P88 A、2 B、3 C、4 D、5 75.在公司经营区域内合理设置A级检修基地,为一定区域内的省(市)公司提供(B)变压器、断路器、GIS等设备的工厂化检修和主要备品备件集中储备等服务。附件五P98 A、35千伏及以上

B、110(66)千伏及以上 C、220千伏及以上

D、500(330)千伏及以上

76.利用各省公司专业检修资源、集体企业以及公司内外部设备制造、检修等资源,建设B级检修基地,为全省提供(B)隔离开关、35千伏及以下变压器的工厂化检修和主要备品备件集中储备等服务。附件五P99 A、35千伏及以上 B、110(66)千伏及以上 C、220千伏及以上

D、500(330)千伏及以上

77.为提高输变电设备运检效率,可将500(33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电线路的综合检修、事故抢修、杆塔迁改、导地线更换、集中调爬等工作委托(A)承担。附件五P89 A、省送变电公司 B、地(市)公司 C、国网建设检修公司 D、相关制造企业

78.省检修公司内设变电检修中心,其主要职责之一是负责(D)设备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等定期校验工作。附件五P88 A、35千伏及以上 B、110(66)千伏及以上

C、220千伏及以上

D、500(330)千伏及以上

79.变电站变压器、断路器、GIS等主设备A、B类检修、技术改造和应急抢修工作可委托(B)承担。附件五P89 A、省送变电公司

B、国网建设检修公司及相关制造企业 C、地(市)公司

D、电科院

80.将原各城区供电分公司配电业务及相应的人员整合成立配电运检工区,实施城(郊)区(B)配网运维、检修、技术改造和应急抢修一体化管理。附件五P95

A、6千伏及以下 B、10千伏及以下 C、20千伏及以下 D、35千伏及以下

81.(A)是“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运行的保障。附件一P8

A、制度体系 B、标准体系 C、统一的企业文化 D、确保安全

82.(B)是“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基础。附件一P8

A、制度体系 B、标准体系 C、统一的企业文化

D、确保安全

83.(C)是引领和保障“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附件一P9 A、制度体系 B、标准体系 C、统一的企业文化

D、确保安全

84.(D)是建设“三集五大”体系的基本要求。附件一P9 A、制度体系 B、标准体系

C、统一的企业文化 D、确保安全

85.“大营销”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利用(A)年左右时间,建成“一型五化”大营销体系。大营销方案-P122

A.1~2 B.2~3 C.3~4

86.营销组织机构、业务流程按照细分客户群体设计,差异化服务、市场拓展功能凸显,实现由“业务导向”向(B)转变。大营销方案-P122 A.管理导向 B.客户导向 C.服务导向

87.(A)指的是同质性强、技术标准化程度高的业务分

层向上集约,实现业务跨区域整合、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大营销方案-P122 A.业务集约化 B.管理专业化 C.服务协同化

88.(B)指的是全网不同区域,城市、农村营销管理模式、标准制度、业务流程全面统一,实现作业规范、执行一致。大营销方案-P122 A.机构扁平化 B.管理专业化 C.管控实时化

89.(C)指的是省、地市、县公司营销组织设置规范、功能统一、层级简约,实现指挥通畅、运作高效大营销。大营销方案-P123 A.业务集约化 B.管理专业化 C.机构扁平化

90.(B)指的是营销关键业务在线监控,用电信息实时采集分析,工作管控由事后向全过程转变,实现管理精益高效、风险可控在控。大营销方案-P123 A.业务集约化 B.管控实时化 C.管理专业化

91.(A)指的是营销与规划、建设、生产、调度等部门信息共享、分工协作,市场和服务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实现客户服务“一口对外”、响应迅速大营销。大营销方案-P123 A.服务协同化 B.管理专业化 C.业务集约化

92.依据大营销体系分层功能定位,建成公司总部“一部”,省(直辖市)公司(B),地市公司“一部一中心”、县(区)公司“一中心”的营销组织架构。大营销方案-P127

A.“一部一中心” B.“一部二中心” C.“一部三中心”

93.公司总部组织架构包括总部营销部、(A)、国网能源研究院。大营销方案-P128 A.中国电科院 B.国家电监会 C.国网智能电网研究 94.有序用电管理、能效管理、大用户直接交易属于省公司营销部的(A)大营销方案-P129

A.市场业务 B.营业业务 C.计量业务

95.省供电服务中心负责95598电话及网络服务、营销自动化系统业务应用及稽查监控业务分析与挖掘、有序用电相关业务支撑、(C)业扩报装以及110(66)千伏供电方案审查等省级集中业务执行。大营销方案-P130 A.35千伏及以上 B.110千伏及以上 C.220千伏及以上

96.直辖市公司营销部负责(B)业扩报装供电方案审批。大营销方案-P131 A.35千伏以下 B.35千伏及以上 C.110千伏以下 D.110千伏及以上

97.市计量中心负责(A)等市级集中业务执行。大营销方案-P132

A.计量器具检定配送 B.计量器具分类 C.计量器具验收

98.省公司所属直供直管县公司电费业务包括辖区内电价政策执行,(B)客户、城区低压客户抄表、收费等。大营销方案-P137

A.10千伏以下 B.10~35千伏 C.35千伏以上

99.在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确保“大营销”体系建设过程中管理体系转变协调有序,杜绝发生因业务调整引发的(C)问题。大营销方案-P150

A.管理失调 B.职工投诉 C.客户投诉 100.按照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总体安排部署,考虑

“大营销”体系建设特点和各单位实际情况,在确保(C)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大营销”体系建设。大营销方案-P151

A.安全高效 B.高效稳定 C.安全稳定

101.“大营销”体系建设计划2012年,在各省(直辖市)

公司全面推进“大营销”体系建设,用(B)时间完成建设任务。大营销方案-P151 A.1年之内 B.1-2年 C.2-3年

102.2012年完成各级营销组织架构调整,实现(C)业务省(直辖市)、地市(区县)两级集约运作,基本建成省(直辖市)供电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大营销方案-P151 A.营销 B.所有 C.核心

103.具备条件的省(直辖市)公司(B)年全面完成“大营销”体系建设。大营销方案-P151 A.2011 B.2012 C.2013 104.考虑个别省公司计量中心场地尚未落实且计量配送半径较大,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延至(A)年完成省计量中心建设。大营销方案-P152

A.2013 B.2014 C.2015

总体目录

一、公共类试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大规划”部分试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大建设”部分试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大运行”部分试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大检修”部分试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大营销”部分试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综合类试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公共类试题

第一讲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概况

(一)判断题

1.“三集五大”中的“三集”是指人力资源、财务、物资的集约化管理。(对)

2.“三集五大”中的“五大”是指大规划、大建设、大调度、大检修、大营销。(错 大调度改为:大运行)

3.2012年1月2日,国家电网公司以国家电网办[2012]1号文正式下发《关于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意见》。

(对)

4.国家电网已成为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系统规模最大、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的交流电网。

(错,交流电网改为:交直流混合电网)

5.安全稳定是检验“三集五大” 体系建设成效的关键。(对)

(二)单选题

1.2011年初,启动(A)、重庆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试点。(A)江苏;(B)上海;(C)山东;(D)天津。

(三)多选题

1.国网公司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意义:(A、B、C)

(A)是电网发展的迫切需要;(B)是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C)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D)是电网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选择。2.“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总体建设方向是“(A、B、D)”。(A)集约化;(B)扁平化;(C)一体化;(D)专业化。3.“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基本原则是(A、B)、安全稳定、与时俱进。(A)总体设计;(B)效率优先;(C)资源优化;(D)以人为本。4.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的“三定”是指(A、B、C)。(A)定编;(B)定员;(C)定岗;(D)定级。5.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的 “三考”是指(B、C、D)。(A)考证;(B)考核;(C)考试;(D)考勤。

第二讲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判断题

1.集约化就是公司要统筹内部资源,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大幅提高公司运营效率、经济效益、服务水平。(对)

2.服务最优化,就是要更加关注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推动供电服务由“客户导向”向“业务导向”转变。

(错,由“客户导向”向“业务导向”转变改为:由“业务导向”向“客户导向”转变)

3.省公司层面“三集五大”业务支撑和实施机构 “两院、四公司、两中心”,“两院”是指省经研院和省电科院。

(对)

4.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按照“一年基本建成,两年突显亮点”的要求,到2012年底基本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对)

(二)单选题

1.“三集五大”体系总体建设方向中的(B)就是要通过变革组织机构,创新管理模式,压缩公司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做实省公司,做优地(市)局。(A)一体化;(B)扁平化;(C)集约化;(D)专业化。2.(C)是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A)人财物集约化方案;(B)保障支撑方案;(C)总方案;(D)专业方案。3.根据“大规划”体系各层面职责分工,地(市)局层面(B)。(A)负责编制220-500千伏电网规划;(B)负责编制110千伏及以下电网规划,评审35千伏及以下电网可研;(C)评审110-220千伏电网可研;(D)批复35千伏及以下电网规划。

4.根据“大建设”体系各层面职责分工,县公司层面负责(D)电网建设。(A)500千伏及以上;(B)110-220千伏;(C)35-110千伏;(D)35千伏及以下。

5.根据“大运行”体系各层面职责分工,地调负责(D)变电设备集中监控。(A)500千伏直流及以上;(B)500千伏交流110-220千伏;(C)110千伏(含城郊区35及以下);(D)110-220千伏(含城郊区35千伏及以下)。6.根据“大检修”体系各层面职责分工,县公司层面负责(A)电网设备的运维检修。

(A)35千伏及以下;(B)110千伏及以下;(C)110-220千伏;(D)220千伏及以下。

7.根据“大营销”体系各层面职责分工,95598电话及网络服务的业务受理与督办由(C)层面负责。

(A)县公司;(B)地(市)局;(C)省公司;(D)国网公司。

第八讲 机构人员配置及深化人力资源集约管理方案

(一)判断题

1.省公司层面“三集五大”业务支撑和实施机构设置“两院、四公司、两中心”。(对)

2.县供电企业本部职能部门设置不超过8个,职能部门不设置内设机构。(错,8个改为:6个)

3.《国家电网公司“五大”体系劳动定员标准》覆盖的用工是与业务相对应的各类用工,包括长期职工、劳务派遣用工、农电工、集体工和其他社会化用工。(对)

4.按照管理职能与执行操作单元分离的原则,分层设立职能管理部门与支撑实施机构。(对)

5.省公司层面的管理定员是指各单位本部人员和下属中心(分部、分公司)直接从事专业管理的人员。

(错,下属中心(分部、分公司)改为:下属中心(分部、分公司)领导)6.本次“五大”体系实施范围不包括农村供电所业务,定员标准中不涉及乡镇及农村配电与营业业务,定员测算和人员现状统计均不包含农电工。(对)

7.业务定员包括“三集五大”业务支撑和实施定员、管理定员。(错,管理定员改为:生产辅助定员)

(二)单选题

1.省检修公司生产人员按生产定员测算人数的(C)确定。(A)65%;(B)75%;(C)85%;(D)95%。

2.地市供电企业本部职能部门名录中不包括(D)。

(A)运维检修部;(B)安全监察质量部;(C)财务资产部;(D)农电工作部。3.地市供电企业本部职能部门设置不超过(A)个。(A)11;(B)12;(C)13;(D)16。4.在省公司层面,电网工程监理由(B)负责。

(A)省电科院;(B)省经研院;(C)省送变电工程公司;(D)省检修公司。5.生产班组测算定员不足(D)人的,不独立设置班组。(A)4;(B)5;(C)6;(D)7。

(三)多选题

1.省公司层面“三集五大”业务支撑和实施机构设置中的“两中心”是指(B、D)。

(A)省计量中心;(B)省培训中心;(C)省供电服务中心;(D)省综合服务中心。

2.省公司层面“三集五大”业务支撑和实施机构设置中的“四公司”是指省检修公司、(A、B、D)。

(A)省信通公司;(B)省物资供应公司;(C)省监理公司;(D)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3.在省公司层面,“三集五大”业务以外的其他机构保留(A、C、D)。(A)紧水滩水力发电厂;(B)舟山电力局海洋输电技术研究中心;(C)国家电网公司职业病防治院;(D)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所。4.地市供电企业层面“三集五大”业务支撑和实施机构统一设置中的“两中心”是指(B、C 8-32)。

(A)市电力调度控制中心;(B)培训中心;(C)市客户服务中心;(D)市综合服务中心。

5.地市供电企业层面“三集五大”业务支撑和实施机构统一设置中的“三公司”是指(A、B、C 8讲32)

(A)市物资供应公司;(B)市检修公司;(C)市信通公司;(D)监理公司。6.浙江省电力公司人力资源工作坚持控总量、(A、B、C、D)的原则。(A)保质量;(B)调结构;(C)防风险;(D)强基础。

7.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统一人才培养和使用,开辟公司、(A、B、C、D 3讲10)人才发展通道,开展各级人才选拔,提升人才密度。(A)管理;(B)技术;(C)技能;(D)劳模。

8.(B、C、D)不设助理、副总师。(A)省电科院;(B)省培训中心;(C)省综合服务中心;(D)省物资供应公司。9.按照(B、C、D)的原则招聘高校毕业生。

(A)高学历优先;(B)紧缺专业优先;(C)重点院校优先;(D)主干专业优先。10.县供电企业业务实施机构设置县(A、C)。(A)检修(建设)工区;(B)经研所;(C)客户服务中心;(D)变电工区。

第九讲 深化财务集约化管理方案

(一)判断题

1.按照压缩产权级次、减少税收成本的原则,依法合规办理新设检修公司、信通公司、电科院、经研院等单位的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对)

2.为深化财务风险在线监控,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事前预警预防、事中在线稽核、事后检查整改”三道防线。(对)

3.加强财务集约化管理组织保障的原则是“纵向压缩管理层级,横向归并会计主

体”。(对)

(二)多选题

1.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核心思想是(A、B、C、D)。(A)标准化;(B)信息化;(C)集中化;(D)集成化。

2.公司财务集约化工作的“五集中”是指会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管理、(A、B)和风险在线监控。(A)资本集中运作;(B)预算集约调控;(C)数据集中处理;(D)资金集中支付。

3.财务政策标准体系中的“六统一”是指(B、C、D)、统一成本标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组织体系。

(A)统一数据平台;(B)统一会计政策;(C)、统一会计科目;(D)统一信息标准。

第十讲 深化物资集约化管理方案

(一)判断题

1.统一的物资标准体系是实现物资集约化管理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对)

2.2012年国网公司全面修订物资管理同业对标指标体系,减轻了对物资管理过程的考核。

(错,减轻改为:加重)

(二)单选题

1.物资部内设机构在原有3个处的基础上,增设(D)。

(A)招投标管理处;(B)计划合同处;(C)采购供应处;(D)物资督察处。

(三)多选题

1.打造“五大”体系下物资管理新模式,要牢牢抓住(A、C、D)这三个关键环节。(A)组织架构完善;(B)加强风险管控;(C)业务流程再造;(D)管理制度健全。

二、“大规划”部分试题

第三讲 “大规划”体系建设方案

(一)判断题

1.大规划建设目标是实现“三强化、三提升、三个一”。(错,三个一改为:四个一)

2.“计划一条线”是指各专业计划、各层级计划要以综合计划为主线,统一编制上报,综合平衡、下达实施和优化调整。(对)

3.“管理一个口”是指各类、各级、各专业规划和计划要纳入总体规划和综合计划,实现发展部门归口管理和综合协调,专业部门协同配合和业务指导。(对)

4.“信息一平台”是指建立统一的规划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和规划设计一体化信息平台,统一归集和管理公司规划计划数据信息。

(对)

5.“大规划”组织体系中,省公司层面建立发展部统筹,各专业部门协同配合,省经研院(国网经研院浙江分院、中心设计院)技术支撑的规划计划组织体系。(对)6.“大规划”组织体系中,地(市)公司层面建立发展部门统筹,其它专业部门协同配合,各县公司参与,经研所(设计院所)技术支撑的规划计划组织体系。(错,规划计划组织体系改为:规划计划工作体系)

7.“大规划”体系在管理上将重点规范的业务工作三流程是指规划编制、前期工作、计划编制。

(对)

8.管理职能调整后,项目前期工作将由省公司发展部组织,超高压建设分公司、地区局分层负责,市县局属地化管理。

(错,超高压建设分公司改为:省经研院)

9.规划编制流程将形成“三级编制、三级审批”体系。

(错,三级审批改为:两级审批)

10.计划编制流程将形成“一级决策、两级管控、三级实施”体系,强化计划管控。

(对)

11.计划编制流程中的“两级管控”是指由总部、浙江公司编制和管理。(对)

12.计划编制流程中的“三级实施”是指由浙江公司、地市公司、县公司执行和落实。

(错,浙江公司、地市公司、县公司改为:总部、浙江公司、地市公司)

13.省经研院争取经过2~3年具备工程咨询乙级和工程设计甲级资质。(错,工程咨询乙级改为:工程咨询甲级)

14.实施“大规划”后,专项技改项目的可研由省公司发展部管理调整为生产部管理。

(对)

15.要加快推进“大规划”体系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纵向贯通总部和浙江省电网规划设计信息平台,实现各级规划信息有机衔接。

(对)

16.管理职能调整后,110、220千伏电网项目的可研审批由国家电网公司审批调整为省公司发展部审批。(对)

(二)单选题

1.“大规划”体系建设目标中的“三强化”不含(C)。

(A)强化规划统筹;(B)强化计划管控;(C)强化标准实施;(D)强化技术支撑。

2.“大规划”体系建设目标中的“三提升”的不含(D)。

(A)提升发展质量;(B)提升管理效率;(C)提升综合效益;(D)提升人员素质。

3.“规划要做到各类、各级规划的有机衔接,实现全公司、全网‘一盘棋’,统筹协调一体化规划。”是指(A)。

(A)规划一个本;(B)计划一条线;(C)管理一个口;(D)信息一平台。4.对电网项目可研,地(市)公司发展部不负责(C)。(A)220千伏及以下电网项目可研及前期工作;(B)落实规划通道、站址等前期条件;(C)组织省经研院开展项目可研评审;

(D)配合取得辖区内各电压等级电网项目支持性文件。5.下列电压等级的电网规划中,可由省公司批复的是(A)。(A)35千伏;(B)110千伏;(C)220千伏;(D)500千伏。

6.“部分单位规划和调度部门采用不同的短路电流计算程序和方法,导致计算结果存在差异。”是(B)带来的问题。(A)规划计划管理流程不顺畅;(B)专业之间执行标准有差异;(C)规划计划职责交叉重叠;(D)规划信息不全面。

7.地(市)经研所(设计院所)要求2~3年具备工程设计(B)资质。(A)甲级;(B)乙级;(C)丙级;(D)丁级。

8.计划编制流程中的“一级决策”是指(A)。(A)总部审批并下达;(B)省公司审批并下达;(C)地(市)审批并下达;(D)县公司审批并下达。

(三)多选题

1.除了规划计划职责交叉重叠,原有规划体系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A、B、C、D)。(A)规划机构不够健全;(B)规划计划管理流程不顺畅;(C)专业之间执行标准有差异;(D)规划信息不全面。

2.“大规划”体系建设目标中的“四个一”是指(A、B、C、D)。

(A)规划一个本;(B)计划一条线;(C)管理一个口;(D)信息一平台。3.规划内容中的项目前期包括(A、B、C、D)。(A)项目可研;(B)项目申报核准;(C)电源接入系统;(D)用户接入系统。4.“大规划”体系在组织架构上,要建立(A、B、C、D)的一体化规划计划组织体系。

(A)总部决策和管控;(B)省公司管理和实施;

(C)地(市)县公司执行和落实;(D)科研单位技术支撑。

5.下列电压等级的电源接入系统设计中,属于由总部批复的是(A、C、D)。

(A)特高压交流、跨省交直流;(B)220千伏;(C)500千伏;(D)750千伏。6.为确保电网项目安排和建设科学合理与可控在控,(A、B、C、D)。

(A)规划审定后建立规划项目库,没有进入规划库的项目不能开展前期工作;(B)前期工作不落实的项目不能进入投资项目储备库;(C)未进入储备库的项目不安排计划;

(D)未列入计划的项目不能开展招标,不能开工建设。7.“大规划”体系的项目数据三个库是指(A、C、D)。

(A)规划项目库;(B)招标项目库;(C)规划数据库;(D)投资项目储备库。8.“大规划”体系在管理上将重点强化的过程管控三环节是指(A、B、C)。(A)发展规划审批;(B)前期计划审批;(C)综合计划审批;(D)开工计划审批。

三、“大建设”部分试题

第四讲 “大建设”体系建设方案(一)判断题

1.220千伏(规模以上)~500千伏工程设计评审工作由省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承担。

(错,评审改为:内审)

2.省监理公司纳入省经研院统一管理,调整工作重心,大幅提升电厂工程监理业务比例。

(错,电厂工程改为:电网工程)

3.省送变电工程公司纳入省公司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作为专业队伍,承担电网应急抢修任务。

(对)

4.建立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巡查和稽查机制,组建安全质量监察大队,加大工程现场监督检查和管控力度以确保安全稳定。

(对)

5.公司工程项目管理机构以业主项目部为执行主体,以合同要约为依据,对参建单位进行管控,确保参建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落实业主要求。

(对)

6.设计队伍应积极应用“三通一标”、“两型一化”、“两型三新”等基建标准化成果。

(对)

7.“大建设”体系建设涉及ERP和基建管控等信息系统中的流程变更、业务交接等工作,不会出现不能同步推进情况。

(错,不会改为:可能)

8.省公司基建部的技术经济处归口基建同业对标、业绩考核、综合评价等管理工作。

(错,技术经济处改为:计划评价处)

9.主辅分离后,公司所属建设队伍发展定位明确,但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错,发展定位明确改为:发展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10.省经研院设立规划评审中心、技经中心(定额站办公室、质监站办公室),作为电网建设技术支撑机构。

(对)

11.省经研院设计中心协助省公司基建部开展通用设计深化推广及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应用。

(对)

12.“大建设”体系的地市局层面设立项目管理中心,项目管理人员按实际所管项目数量确定。

(对)

13.县检修(建设)工区应将所属配网项目划分为1~5个项目包,每5人组建一个业主项目部,负责项目包的建设过程管理。(错,每5人改为:每3人)

14.“大建设”体系中,县局层面无须承担关键环节集中管控职能。(对)

15.建设管理部门根据前期可研、核准批复文件,配合营销部门做好用户工程委托建设管理工作。(对)

(二)单选题

1.“大建设”体系建设总体思路中的“三加强”不包括(C)。

(A)加强建设职能管理;(B)加强工程项目管理;(C)加强建设标准管理;(D)加强参建队伍管理。

2.省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属于(C)。

(A)建设职能管理机构;(B)工程项目管理机构;(C)技术支撑机构;(D)所属建设队伍。

3.省公司基建部归口管理110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和35千伏及以下配网建设的处室是(A)。(A)建设处;(B)安全质量处;(C)计划评价处;(D)项目管理处。4.省经研院设计中心承接(B)千伏及以上电网工程设计任务。

(A)500;(B)220;(C)110;(D)35。

5.对500千伏及以上项目建设管理总体流程的主要关键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B)。

(A)业主项目部在省公司层面成立;(B)非物资招标利用省公司招标平台实施;(C)设计评审由国网公司委托评审机构具体承担;(D)地(市)局协助省公司开展建设过程管理。

6.落实工程现场“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责任的要求是针对(A)的。(A)省监理公司;(B)省经研院设计中心;(C)省经研院技经中心;(D)省送变电公司。7.“大建设”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适应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要求的“大建设”体系,实现电网建设(A)。

(A)“国际同行业领先、国内各行业领先”;(B)“国际同行业领先、国内同行业领先”;(C)“国际各行业领先、国内同行业领先”;(D)“国际各行业领先、国内各行业领先”。

8.“大建设”体系的技术支撑机构中不含(B)。(A)市经研所;(B)省经研院设计中心;(C)省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D)省经研院技经中心。

(三)多选题

1.“大建设”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中的“三统一”是指(A、C、D)。

(A)统一管理流程;(B)统一业务流程;(C)统一技术规范;(D)统一建设标准。

2.构建“大建设”体系的必要性在于(A、C、D)。(A)是适应建设管理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B)是电网发展进入以特高压和智能化为重要特征的新阶段的必然选择;(C)是进一步夯实建设管理基础的客观需要;(D)是提升电网建设效率与效益的必然举措。

3.公司电网建设管理工作分为(A、B、D)。(A)建设职能管理;(B)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管理;(C)建设标准管理;(D)参建队伍管理。

4.参建队伍的选择要遵循(A、B、C)的原则。(A)公平;(B)公开;(C)公正;(D)公允。

5.“大建设“体系建设的预期成效为(A、B、C、D)。(A)进一步提升建设管理集约化水平;(B)进一步提升建设队伍能力与水平;(C)进一步提高建设管理专业化效率;(D)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安全质量水平。6.优化整合公司参建队伍的原则是(A、B、C、D)。(A)优化布局;(B)整合资源;(C)培养扶持;(D)提升能力。7.“大建设”体系在地市局层面设置的机构有(A、B、D)和市监理公司。(A)市基建部(项目管理中心);(B)市经研所(市设计院);(C)市发展建设部;(D)市送变电公司。8.“大建设”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风险是(B、C、D)。

(A)技术力量不足带来的风险;(B)人员变动带来的风险;(C)机构调整带来的风险;(D)信息系统调整带来的风险。

四、“大运行”部分试题

第五讲 “大运行”体系建设方案

(一)判断题

1.调度管辖范围调整后,地调管辖整个地区的220千伏终端和110千伏输电网、城区配网、直调电厂。

(对)

2.2012年3月底前,在省调主调SG-OSS系统的基础上部署500千伏变电站集中监控功能,通过远程终端延伸至省调调度大厅的方式实现500千伏变电站集中监控功能。

(错,省调主调SG-OSS系统改为:省调备调SG-OSS系统)

3.配网工作界面属于“大运行”与其他“四大”的工作界面中的核心工作界面之一。(对)

4.为应对值班场所改造搬迁带来的风险,必须细化编制每次搬迁的实施方案和交接方案,搬迁前后不应出现双轨运行状态,以确保万无一失。

(错,搬迁前后不应出现双轨运行状态改为:搬迁前后应设置一定时间的双轨运行状态)

5.地调增设调度数据网第二汇聚节点,建设备调自动化系统,实现地调为省调集中备用的目标。

(错,地调为省调集中备用改为:省调为地调集中备用)

6.大力推广基于IEC61870标准的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建设。(错,IEC61870改为:IEC61850)

7.现场视频信息仅作为调度控制中心了解现场情况,以及故障和事故等情况下分析、判断的辅助手段。

(对)

8.设备监控流程应重点保障电网调控与变电运维的业务协同。(对)

9.依据国调颁布的“大运行”相关标准,按照省、地、县三级标准制度“横向合并、纵向统一”的原则,细化编制、修定适应“大运行”的标准制度体系。(错,横向合并、纵向统一改为:纵向合并、横向统一)

10.杭州、宁波、金华和嘉兴等4个地区已建立500千伏监控中心,所辖16座500千伏站实行无人值班模式。(错,无人值班改为:少人值班)

11.调度控制中心负责监视的运行信息的范围为接入技术支持系统的运行设备状态量、相关告警信息和事故信息。(对)

12.调度控制中心负责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维管理。

(错,负责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维管理改为:负责在线监测信息的集中实时监视与分析,及时处理告警信息)

13.值班场所改造应满足调度、监控运行人员每人一个席位的基本要求。

(错,每人一个席位改为:当值人员每人一个席位)14.调度计划流程应重点保障调度运行计划安排的统筹。(对)

15.实施调控一体化以后,省、地两级调度的电力调度和电网监控两种不同业务的人员将在一起工作,内部管理难度减小。

(错,内部管理难度减小改为:有一个互相适应、互相熟悉、互相磨合的过程,内部管理难度加大)

16.调度控制中心负责不需要运维人员到现场的远方遥控单一操作。

(对)

17.优化各级调度功能结构,推进省、地、县三级电网调度业务转型。(对)

(二)单选题

1.组织架构调整后,省调设置的7个处室中属于新增的处室是(D)。

(A)调度计划处;(B)继电保护处;(C)自动化处;(D)设备监控管理处。2.省、地、配调合计需选配(C)名左右的各级变电集中监控人员。(A)200;(B)300;(C)400;(D)500。

3.省调调控一体化建设中的调度大厅改造、500千伏集中监控系统建设、监控人员选拔计划于(A)月底前完成。

(A)2012年6月;(B)2012年9月;(C)2012年12月;(D)2013年3月。4.截止2011年12月底,浙江电网共有110千伏变电站(C)座,(A)32;(B)243;(C)1021;(D)1440。

5.在省公司层面组织架构调整方案中,省级通信专业管理职能归属到(A)。(A)公司本部科技信通部;(B)省调;(C)省信通公司;(D)运维检修部。6.在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分析工作界面,(D)负责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各级主站系统运维。(A)运维检修部;(B)检修公司;(C)电科院;(D)省、市信通公司。7.“新系统未经受多重事故、故障的考验,存在信息堵塞甚至系统崩溃的风险”属于(C)带来的风险。(A)机构变革、人员调整;(B)制度标准流程调整;(C)技术支持系统新架构、新功能

;(D)各类业务调整交接。

8.地级通信专业管理职能归属到(B)。

(A)地调;(B)地(市)局运维检修部;(C)市信通公司;(D)省信通公司。

(三)多选题

1.大运行”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以及值班场所改造。(A)组织架构调整;(B)人员选配和培训;(C)技术支持系统建设改造;(D)标准制度修编;

2.2011年11月,调通中心正式成立浙江电网“大运行”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场所改造、(A、C、D)等5个专项工作小组。

(A)标准制度修编;(B)业务交接;(C)人员选拔培训;(D)技术支持。3.可由调度控制中心监控(调控)值班员遥控操作的项目包括:(A、B、C、D)

(A)拉合开关的单一操作;(B)调节变压器分接开关(遥调);(C)远方投切电容器、电抗器;(D)省调允许的其它遥控操作。4.下列内容中,(A、C、D)属于省电科院为“大运行”提供技术支撑的范畴。(A)协助省调开展2~3年电网规划滚动计算工作;(B)提供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的告警阈值;(C)承担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及设备性能分析和评估;(D)为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分析提供相应技术支撑。

5.组织架构调整后,地调将设置调度控制组、方式计划组、(A、B、C)。(A)综合技术组(B)、二次管理组;(C)二次运行组;(D)综合技术组。6.应对技术支持系统新架构、新功能带来的风险的措施包括(A、B、C、D)。(A)坚持标准规范先行原则,以满足调控功能要求为前提,开发改造完善相应的调度自动化系统,满足调控一体化的功能需求;

(B)切实加强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全面提升系统运行和功能应用的可靠性;(C)逐步升级或建设与各级主调相一致的备用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满足系统的冗余和容灾要求;

(D)定期做好系统正常条件下的性能测试以及模拟事故情况下的“雪崩”测试,完善各类自动化系统的应急预案。7.为适应“大运行”,需要细化编制、修定的标准制度体系包括(B、C、D)。(A)“大运行”生产标准体系;(B)“大运行”管理标准体系;(C)“大运行”技术标准体系;(D)“大运行”工作标准体系。8.通过“大运行”建设,要全面构建“(A、B、C、D)”的浙江电网“大运行”体系。

(A)集中统一;(B)责权明晰;(C)工作协同;(D)规范高效。

五、“大检修”部分试题

第六讲 “大检修”体系建设方案

(一)判断题

1.县域内35千伏及以下电网设备运维检修业务集中到县局检修工区。(对)

2.在1~2年内,500千伏变电站紧急、重要缺陷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油化取样工作委托地市局完成。(对)

3.省检修分公司不设置区域分部。

(对)

4.省检修分公司负责全省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检修专业化和运维一体化运作。

(错,220千伏及以上改为:500千伏及以上)

5.若条件不满足,运维站生产用房可暂时利用500千伏变电站现有生产用房。(对)

6.输电运检中心的带电作业类生产装备从各地市局现有装备中调配。(错,各地市局改为:金华局)

7.市检修公司层面不再设置生产技术管理岗位。(对)

8.市电力(业)局层面的配电运检工区负责市本级10(20)千伏配网运检工作及郊区0.4千伏配网(户表前)运检工作和配网改造工作。(错,郊区改为:城区)

9.县供电局(公司)层面组建安全运检部,负责所辖电网安全管理、电网建设、生产技术管理和所辖设备运检业务组织、检修业务外包等工作。(对)

10.技改转基建的大型技改项目(整站、整线)和与规划密切相关的改造项目(如线路路径改变等)的立项、可研等前期工作由“大检修”体系负责。(错,“大检修”改为:“大规划”)

11.“大检修”体系负责在线监测系统的归口管理、系统建设和综合分析。(对)

12.50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一次设备A、B级检修、技术改造、应急抢险等工作可采用外委的方式开展。(对)

13.衢州、丽水、舟山不设变电运维站。

(对)

14.输电运检中心设置带电作业班,人员从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及各地市局输电运检人员中调配。

(错,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及各地市局输电运检人员改为:金华电业局输电带电作业人员)

15.省电科院内设立的设备状态评价中心在省公司运维检修部指导下开展工作。(对)

16.电网设备招标技术专家资格的初审不再由“大检修”体系负责。(错,不再由“大检修”体系负责改为:由“大检修”体系负责)

(二)单选题

1.在市电力(业)局层面构建(B)的生产组织架构。

(A)“一部一公司一中心”;(B)“一部一公司”;(C)“一部一公司一工区”;(D)“一部一工区”。

2.变电运维中心设置变电运维站,管辖变电站至班组驻地距离原则上不超过(D)分钟车程。(A)20;(B)60;(C)90;(D)120。

3.省公司已在嘉兴局和绍兴局(B)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开展运维一体化的试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A)35;(B)110;(C)220;(D)500。

4.(B)不属于省检修分公司内设置的专业机构。

(A)专业化检修基地;(B)运维检修部;(C)输电检修中心;(D)变电运维中心。

5.下列地区中,(D)只设置1个变电运维站。

(A)杭州;(B)宁波;(C)绍兴;(D)嘉兴。

6.公司将大力推行50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班技术改造工作,(B)年内所有500千伏变电站具备无人值班技术条件。

(A)1;(B)2;(C)3;(D)5。7.50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设备A、B、C级检修、技术改造、故障抢修等工作由(C)负责。

(A)运维检修部;(B)输电检修中心;(C)专业化检修基地;(D)变电运维中心。

(三)多选题

1.“大检修”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原则:(A、B、C、D)

(A)业务集中的原则;(B)检修专业化的原则;(C)减少人员跨地区调动原则;(D)安全与效益最大化原则。

2.为提高设备运检效率,除(A、B、C、D)等生产核心业务不能外包外,原则上其他运检业务可委托系统内外满足资质要求的单位实施。(A)变电站运维;(B)状态检测评价;(C)保护校验;(D)带电作业。3.省公司层面在生产技术部基础上成立运维检修部,设置(B、C、D)、检修管理

一处、检修管理二处等5个处室。

(A)综合管理处;(B)技术管理处;(C)设备管理处;(D)运行管理处。4.省检修分公司的专业化检修基地下设有(A、C、D)等三类班组。(A)变电检修班;(B)带电作业班;(C)电气检测班;(D)二次检修班。5.市电力(业)局层面的变电运维工区负责管辖范围内35~220千伏变电站设备的(A、B、D)等工作。

(A)运行巡检;(B)倒闸操作;(C)状态分析评价;(D)维护性检修。6.配电线路(A、B、C)等工作可委托具有资质的内部集体企业或社会检修施工队伍承担。

(A)综合检修;(B)导线更换;(C)低压故障抢修;(D)高压故障抢修。7.为保障“大检修”体系的顺利运转,将进一步完善构建的“三个体系”是(A、C、D)。(A)基于设备全过程管理的装备技术管理体系;(B)输变配一体化管理体系;(C)基于不停电检测为主的状态检修体系;(D)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和快速反应的协同作战系统。

8.市检修公司内设置(A、B、C、D)。

(A)输电运检工区;(B)变电运维工区;(C)配电运检工区;(D)检修试验工区。

六、“大营销”部分试题

第七讲 “大营销”体系建设方案

(一)判断题

1.“客户导向型”营销系统是指营销组织机构、业务流程按照细分客户群体设计,实行差异化服务。(对)

2.“大营销”体系建设在营销稽查监控方面,将健全省、地市两级营销稽查监控体系,依托营销信息化系统建立营销全业务、全过程实时在线监控,(错,省、地市两级改为:省、地市、县三级)

3.在地市局和县局设立抢修调度机构负责7×24小时接收并处理省供电服务中心95598下发的抢修工单。

(对)

4.供电所业务将实行专业业务垂直管理。(对)

5.省供电服务中心为省经研院的下属机构。(错,省经研院改为:省电科院)

6.按照实施方案,2012年10月省计量中心人员全部到位,实现所有地市的省级集中检定配送。

(错,2012年10月改为:2012年11月)

7.按照实施方案,2012年11月完成市、县营销组织机构调整,人员到岗到位,业务开始运转,流程基本顺畅。

(错,2012年11月改为:2012年10月)

8.对于业扩报装业务,将由营销部门负责业扩报装归口管理。

(对)

9.城郊供电所将负责辖区内业务受理,低压客户业扩报装、反窃电、抄表收费、计量装拆、优质服务。

(错,缺少“用电检查”一项)

10.按照实施方案,地市公司营销部与客户服务中心合署,下设“二室二部”。(错,“二室二部”改为:“二室三部”)

11.电能计量器具物流配送工作将整体纳入省公司统一物流服务管理。(对)

12.在营销组织架构调整中,对部分地市划县并区或偏远区域,可设置客户服务分中心。(对)

13.电费抄核收业务流程调整后,实行电费解款确认、到账确认分离,强化资金安全监控,压缩在途时间。(对)

14.地市城区用电信息全采集全覆盖后,全部实行“集抄集收”新模式。(对)

15.当前营销组织按照业务导向设计,对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关注不够,以客户为导向的运作机制还未建立。

(对)

16.实施“大营销“后,县局层面的营销服务将在“一个中心”内统一调配,减少了原各中心之间业务衔接的瓶颈,营销整体运作效率明显提升。(错,县局层面改为:市局层面)

(二)单选题

1.对年售电量大于(C)亿千瓦时、客户数大于20万户的县公司,可参照地市局模式设置营销组织机构。

(A)20;(B)25;(C)30;(D)35。2.实施“大营销”后,地市局层面主要负责直供区及所辖县公司的营销职能管理,负责城(郊)区所有客户以及所辖县公司(A)千伏及以上客户的营销业务执行。

(A)110;(B)220;(C)10;(D)35。

3.实施“大营销”后,直供直管县公司层面设立客户服务中心(营销部),负责辖区内(B)千伏及以下客户的营销业务执行。(A)110;(B)35;(C)10;(D)220。

4.“大营销”体系建设主要目标中的(C)是指同质性强、技术标准化程度高的业务分层向上集约,实现业务跨区域整合,资源大范围配置。(A)管控实时化;(B)管理专业化;(C)业务集约化;(D)机构扁平化。5.“大营销”体系建设主要目标中的(C)是指省、地市、县公司营销组织设置规范、功能统一、层级简约,实现指挥通畅、运作高效。(A)管控实时化;(B)管理专业化;(C)机构扁平化;(D)服务协同化。6.事故抢修业务将由(D)负责客户故障报修的受理、工单派发、跟踪督办和回访。

(A)运检部门;(B)计量中心;(C)客户服务中心;(D)省供电服务中心。7.“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前景广阔,智能楼宇、智能家居、客户侧分布式电源等迅速发展,‘三网融合’战略要求电力光纤到户。”,这样的发展前景迫切需要公司(D)。

(A)提高公司在终端用能市场的竞争力;(B)持续提升公司供电服务水平;(C)进一步创新营销管理体制机制;(D)提高营销新型业务运营能力。8.“大营销”体系建设总体思路中的“四强化”不包括(D)。(A)强化营销政策技术研究功能;(B)强化全过程稽查监控功能;(C)强化客户服务功能;(D)强化营销人员业务培训功能。

(三)多选题

1.属于“大营销”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四集中”范畴的是(A、B、D)。(A)集中计量表计检定配送;(B)集中95598电话服务;(C)集中稽查监控;(D)集中电费账务处理。

2.“大营销”体系建设总体思路中提出要推行“三运作”,其内容是(B、C、D)(A)推行内外协同运作;(B)推行“大中心”运作;(C)深化城乡一体运作;(D)推行内部协同运作。

3.优化调整公司现有营销组织架构及功能定位的原则是(B、C、D)。(A)机构最简化;(B)人员最精化;(C)效益最大化;(D)服务最优化。4.“大营销”体系建设总体思路是围绕(A、B、C),全面整合营销资源,创新管理模式,建设“大营销”体系。(A)“四集中”;(B)“四强化”;(C)“三运作”;(D)“五突破”。

5.营销组织架构调整后,省公司层面设立(A、B、D)。(A)营销部;(B)农电服务中心;(C)客户服务中心;(D)计量中心。6.营销组织架构调整后,地市局层面设立(A、C)。

(A)营销部;(B)供电服务中心;(C)客户服务中心;(D)计量中心。7.“大营销”体系建设将取得的成效将有(A、B、C)、管控能力显著增强、优质服务更加规范、新型业务保障有力。

(A)营销机构有效压缩;(B)资源配置更加高效;(C)专业管理得到加强;(D)营销技术含量大幅提升。

8.“大营销”体系建设中将体现浙江公司的营销管理特色和亮点,即实现“五突破”:采集信息应用的突破、计量检定模式的突破、(B、C、D)。(A)电费缴纳渠道的突破;(B)电动汽车服务的突破;(C)智能客户服务的突破;(D)营销GIS业务应用的突破。

七、综合类试题

第十一讲 信息通信支撑系统建设方案

(一)判断题

1.“五大”核心业务数据、流程、工作节点几乎全部依赖于信息通信在线运作。(对)

2.根据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总体安排,信息系统适应性调整从2011年10月开始前期准备工作,计划于2012年中完成适应性调整工作。(错,2012年中改为:2012年底)

3.信息系统调整分信息系统适应性调整阶段和功能性改造与提升阶段等两个阶段进行。(对)

4.信息系统适应性调整切换工作需以保障业务开展、系统稳定运行、业务数据影响最小为前提。(对)

5.为提升公司管理的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促进企业级业务应用的全面整合、完善、集中,并对信息通信架构的全局性与刚性适应提出了更高要求。

(错,刚性适应改为:柔性适应)

(二)单选题

1.适应性调整工作原则不包括(B)。(A)需求主导,支撑发展;(B)完善提升,突出亮点;(C)突出重点,分布实施;(D)全程管控,先立后破。2.掌控信息通信建设项目群总体建设方向的是(B)。(A)信息通信建设领导组;(B)信息通信建设工作组;(C)信息通信建设项目群管控组;(D)平台组。

(三)多选题

1.按省集中部署模式,基于集约统一的一体化平台,以ERP和自主统一研发软件为核心构建的企业级信息系统,已实现了(A、C、D)的深度覆盖应用。(A)全口径;(B)全过程;(C)全业务;(D)全人员。

2.通信支撑工作内容包括(A、B、C)。

(A)完善各级变电站通信覆盖,提升接入安全可靠性;(B)省、地、县通信网容灾建设;(C)通信运行管理;(D)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运维机制。

第十二讲 制度体系建设方案

(一)判断题

1.制度体系建设结构目标中的“上下一致”是要使上下级单位、单位内部规章制度之间,不矛盾不遗漏,保证协调一致。(对)

2.没有法人资格的下属单位,规章制度管理比照总部对省公司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错,没有法人资格改为:有法人资格)

3.程序性规定(条款)是指法律法规、部委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中规定的在时间上存在先后顺序、在流程中不能擅自逾越、在工作时需要严格遵守的程序性条款或规定。(对)

4.新的规章制度代替原有规章制度应在草案中写明自本规章制度生效后废止的原规章制度名称及文号,也可使用“其他规章制度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及其相近含义表述。

(错,也可使用改为:不得使用)

5.在规章制度编写过程中,要把前期收集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中的有关强制性条款和程序性条款特别辑录,做成“法律风险防控要点”,作为规章制度附录。(对)

(二)单选题

1.重要规章制度草案的审定由(C)负责。

(A)人力资源部;(B)单位分管领导;(C)各单位党政联席会议;(D)单位总经理(局长)。

2.试行、暂行(B)年以上的规章制度,此次应根据实践情况作出修订。(A)2;(B)3;(C)4;(D)5。

3.主要职责所对应的制度属于(B)。(A)核心制度;(B)重要制度;(C)专业制度;(D)一般制度。

(三)多选题

1.制度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体现在(A、B、C、D)

(A)巩固成果;(B)规范管理;(C)防范风险;(D)保障发展。2.制度体系建设的结构目标是实现制度体系(A、B、D)。(A)全面覆盖;(B)上下一致;(C)高效协同;(D)层级清晰。

第十三讲 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一)判断题

1.管理标准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错,工作事项改为:管理事项)

2.电网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一个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系统工程。(对)

3.标准化建设成功的关键是注重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的梳理。

(对)

4.只有把公司系统业务流程梳理透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流程,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框架和平台,ERP建设才能得以顺利的实施。

(错,管理体系框架改为:工作体系框架)

5.标准体系是“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对推进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对)

(二)单选题

1.负责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决策、标准化工作计划审批、标准发布的机构是(C)。

(A)工作标准分委会;(B)管理标准分委会;(C)公司标准化委员会;(D)技术标准分委会。

2.作为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目标之一,要实现技术标准(A)。

(A)全业务覆盖;(B)全流程覆盖;(C)全岗位覆盖;(D)全系统覆盖。

(三)多选题

1.公司标准化委员会下设分委会,分别是(B、C、D)。(A)企业标准分委会;(B)技术标准分委会;(C)管理标准分委会;(D)工作标准分委会。

2.标准化体系建设基本原则是(A、C)。(A)整体规划,分步实施;(B)协调统一、功能合理;(C)整合优化,精简实用;(D)流程顺畅、管理高效。

3.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实施工作的主要阶段为(A、B、C、D)

(A)流程梳理优化;(B)建立标准体系;(C)建立运行机制;(D)体系运行完善。

4.符合集团化运作要求的企业标准体系是以(A、B、C、D)而建立起来的。(A)以技术标准为核心;(B)以管理标准为支撑;(C)以工作标准为保障;(D)基于流程和风险控制。

第十四讲 统一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一)判断题

1.统一公司品牌就是要塑造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构建公司内外基于价值认同的信任关系,将优秀的企业品质转化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

(对)

2.“成就共同的事业,建设共同的家园”是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企业理念的精神动力。(对)

3.“领导干部101%,党员作榜样,员工精气神”是国家电网公司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错,核心价值观改为:企业精神)

4.“尽善尽美、无可挑剔”是实现国家电网公司科学发展思路的重要手段。(对)

(二)单选题

1.国家电网公司的使命是(D)。

(A)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B)努力超越、追求卓越;(C)诚信、责任、创新、奉献;(D)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2.“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是统一发展战略中的(B)。(A)战略途径;(B)战略目标;(C)工作思路;(D)工作方针。

(三)多选题

1.目前企业文化建设上存在的不足表现为(A、B、C、D)。

(A)习惯本位主义,存在“自转”现象;(B)结合不够紧密,存在“空转”现象 ;(C)没有全员参与,存在“小转”现象;(D)生搬硬套明显,存在“呆转”现象。

2.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的主要措施有(A、B、C、D)。

(A)实施企业文化传播工程;(B)实施企业文化落地工程;(C)开展企业文化评价工程;(D)全面强化统一的企业文化管理,推进基层企业文化工作规范化。

第十五讲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一)判断题

1.安全保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少发生影响“五大”体系建设的安全事件,确保完成公司安全工作目标。(错,少发生改为:不发生)

2.“五大”体系建设将对现行的组织架构和人员进行重组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容易造成管理缺位。(对)

3.在组织架构调整和人员变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现场工作,以保证平稳过渡。

(对)

4.为应对调度监控模式变革带来的安全风险,在“大运行”试点初期采取“现场无人值班+远方调控操作”运行模式。

(错,“现场无人值班+远方调控操作”改为:“现场值班操作+远方监视调控”)5.所有在“五大”体系建设过程中新组建或调整的单位、部门、班组,在试运行之初,要组织所有干部员工开展为期三天的专题安全学习活动。(错,为期三天改为:为期一周)

(二)单选题

1.“坚持电网统一调度,严肃调度纪律”是预控(B)的主要方法之一。

(A)电网检修现场作业风险;(B)电网调度运行安全风险;(C)信息系统调整和重构带来的风险;(D)调度监控模式变革的安全风险。2.对公司新组建单位实施为期(C)的“重点安全监控”,加大安全督查力度和频度。

(A)一个月;(B)三个月;(C)六个月;(D)九个月。

(三)多选题

1.安全保障工作必须坚持的方针是(A、B、D)。

(A)安全第一;(B)预防为主;(C)统筹考虑;(D)综合治理。

2.为健全安全责任体系,防范安全责任缺失,应及时修订安全职责规范,并遵循(B、C、D)的原则。

(A)谁提出、谁负责;(B)谁主管、谁负责;(C)谁组织、谁负责;(D)谁实施、谁负责。

第十六讲 政治保障方案

(一)判断题

1.要按照政治保障工程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同步推进的总体要求,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错,重要目标改为:重要前提)

2.要以文化的力量感召人、凝聚人、鼓舞人。(对)

3.要把宣传“三集五大”作为一项硬任务,做到认识不清楚不决策、思想不统一不实施。(对)

4.要加强思想引导,对内主要是积极反映工作动态、典型经验和阶段成效。(错 积极反映工作动态、典型经验和阶段成效改为:做好动态报道、政策解释和宣传引导)

5.要以“严细实新”的作风,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出亮点。(对)

(二)单选题

1.在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方面,(B)要深化开展“强管理、控风险、增效益”活动。

(A)供电企业;(B)直属单位;(C)机关部门;(D)全公司系统。

2.对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更好、更精、更稳”的要求理解不准确的是(B)。(A)建设质量上更好;(B)建设内容上更精;(C)建设策略上更精;(D)建设步子上更稳。

(三)多选题

1.要切实做到政治保障工程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A、B、C、D),确保公司系统“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顺利推进。

(A)同布置;(B)同落实;(C)同检查;(D)同考核。

2.政治保障工程工作要求中的“三先”精神是指(A、B、C)。(A)争先精神;(B)领先精神;(C)率先精神;(D)抢先精神。

第十七讲 审计监督保障方案

(一)判断题

1.监督保障工作要突出“以防为主”工作思路,立足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

2.对“五大”体系建设中涉及的干部调整,及时组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

3.所有输变电建设项目应用全过程跟踪审计和效益审计,及时发现项目在质量、造价和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促进项目如期建设。(错,所有输变电建设项目改为:输变电建设重点项目)

4.“现有审计信息系统的适应性调整与优化整合”属于监督保障工作配套措施中的资源保障措施。

(错,资源保障改为:技术保障)

5.审计制度体系包括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实务指南等三个层面。(对)

(二)单选题

1.监督保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B)、精益高效、突出重点、监督到位。(A)集中力量;(B)资源统筹;(C)统一布置;(D)分级落实。2.“及时梳理重要问题、事项,评价分析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并反馈,40

确保审计成果运用落到实处。”是(C)阶段监督保障工作的内容。(A)筹划准备;(B)组织实施;(C)评价完善;(D)总结验收。

(三)多选题

1.监督保障工作基本原则中的突出重点是指要突出对(B、C、D)的监督检查。

(A)重点项目;(B)重点业务;(C)重点领域;(D)重点资金。2.审计监督保障工作包括(A、B、C、D)和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等审计监督。(A)经济责任审计监督;(B)输变电建设项目审计监督;(C)小型基建项目审计监督;(D)营销管理审计监督。3.廉政风险防控和协同监督的风险重点是(B、C)。

(A)事前论证机制不够健全;(B)职能部门专业监督的力度不够;(C)各类专业监督资源整合不够;(D)决策程序不够完整。

第十八讲 新闻宣传保障方案

(一)判断题

1.新闻宣传保障工作应按照“事前防范、事中应对、事后化解”的要求,做好舆情监测和新闻应急处置工作,维护企业形象安全。

(对)

2.新闻宣传保障工作实施的四个阶段是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持续提升、检查评比。

(错,检查评比改为:检查验收)

3.利用公司舆情监测系统对省市县主要网站、论坛和全国重点论坛、帖吧进行监测,将“三集五大”作为关键词进行扫描。

(对)

4.舆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舆情监测范围广,特别是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媒体,无法实现全面监测的目标。(对)

5.在持续提升阶段,新闻宣传工作主要是围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进展情况、具体措施、创新做法、工作亮点进行宣传报道。(错,持续提升阶段改为:组织实施阶段)

(二)单选题

1.在新闻宣传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四个工作组中,“指导基层单位开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在公司媒体上的宣传”是(B)的职责。

(A)对外宣传工作组;(B)对内宣传工作组;(C)舆情监测与处置工作组;(D)综合组。

2.在新闻宣传保障方案中,(D)属于对外宣传工作的重点媒体。

(A)《电力系统自动化》;(B)《浙江电力报》;(C)《浙江电业》;(D)《国家电网报》。

(三)多选题

1.在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新闻宣传保障工作能够发挥(A、B、C)的作用。

(A)服务;(B)支撑;(C)舆论保障;(D)监督。

2.新闻宣传保障工作要遵循(B、D)等两项原则。(A)服务原则;(B)保密原则;(C)实事求是原则;(D)组织纪律原则。3.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要重点抓好(B、C、D)等方面的工作:

(A)加强舆情风险预防;(B)加强新闻策划;(C)加强对外联络;(D)加强上下联动。

第十九讲 后勤保障方案

(一)判断题 1.“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带来了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的变化, 缩小了后勤管理的对象与范围。

(错, 缩小改为:扩大)

2.车辆配置原则上分为公务车、生产车辆和特种生产车辆。(对)

3.公司“五大”体系单位按规定配置的车辆,坚持“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落实相关责任。

(错,“谁使用,谁管理”改为:“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4.公司本部公务用车,委托综合服务公司统一管理。(对)

5.深入研究后勤管理各专业的特点,促进周期性、基础性、事务性工作向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转变,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办公要求的后勤服务标准。(对)

(二)单选题

1.对后勤管理工作的本质要求是(D)。

(A)管理规范,服务优质;(B)安全可靠,环境和谐;(C)立足长效,着眼当前;(D)以人为本、科学发展。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后勤保障工作基本原则的是(B)。

(A)整合资源,统筹安排;(B)及时周到,精益求精;(C)合理配置,有效使用;(D)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三)多选题

1.后勤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建设与公司“三集五大”体系相适应的,(A、B、C、D)的后勤保障新体系。

(A)科学合理;(B)保障有力;(C)服务优质;(D)节约高效。

2.对后勤保障工作的要求是(A、C、D)。(A)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B)以保证生产为重点;(C)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D)采取统筹兼顾的方法。

第二十讲

(一)判断题

1.维护稳定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做好应急处置为主。

(错,以做好应急处置为主改为:坚持以防为主)

2.各单位可通过不定期召开专题信访稳定工作联席会议等方式,对热点、难点信访稳定问题进行动态评估,落实预防应对措施。

(错,不定期改为:定期)

3.在维护稳定保障工作中,对突发事件,应第一时间妥善处理,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对)

4.对可能发生进京赴省的上访事件,由责任单位牵头,实施劝退工作。(错,责任单位改为: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

5.按照公司“三集五大”体系的新模式和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及时调整公司信访管理工作的制度和流程,并按程序逐步固化为标准。(对)

(二)单选题

1.在维护稳定保障工作中应切实保障员工合法利益,不得(D)。(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属地优先原则,尽量减少人员的跨区域调动;(C)合理采取相应配套措施努力减小待遇变动影响;(D)“让一个人失去岗位”。2.在维护稳定保障工作中,当出现影响较大的稳定事件时,不正确做法是(C)。(A)立即启动应急预案;(B)明确责任,限时处理;(C)静观其变;(D)防止事态扩大。

(三)多选题

1.维护稳定保障工作的主要目标有(A、B、C、D),保障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A)不发生员工越级上访事件;(B)不发生员工集体上访事件;(C)不发生员工异常上访及其它影响企业稳定的事件;(D)不发生影响企业形象的负面事件。

2.维护稳定保障工作的“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是指要确保(A、B、C)。(A)小事不出班组;(B)大事不出单位;(C)矛盾不上交;(D)经常开展矛盾排查。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五大”体系是指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

2、国家电网公司 2009 年提出加强人财物集约化管理,2010 年底形成“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和五个专业子方案。

3、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以 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 为方向。

4、建设大规划体系要求以标准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支撑,建立包含各专业、贯穿各层级、覆盖 全经营区域 的大规划体系。

5、建设大营销体系要求建立市场营销、客户服务 和 计量检定配送 省级集约、24小时面向客户的大营销体系。

6、电力调控中心的建设任务是在总部(分部)、省、地(市)、县公司层面建设电力调控中心,融合电网调度和 设备监控 职能,推进调度转型升级。

7、大规划体系管理要突出规划计划的“ 龙头 ”和“ 综合 ”作用。

8、大运行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实施 各级调控一体化 和实施调度功能结构调整。

9、220 千伏及以下电网设备检修专业化和运维一体化管理由地(市)检修公司实施。

10、在大营销体系建设的功能定位中,国家电网公司总部为管理决策主体,省、直辖市公司(地市公司)为管理执行主体,地市、县(区)公司为业务执行单元。

11、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六统一”是指统一会计政策、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信息标准、统一 成本标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组织体系。

12、省公司业务支撑和实施机构包括两院、四偶给你公司、两中心。

13、标准体系包括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

14、建设和弘扬统一的企业文化的主要措施是实施企业文化传播工程、落地工程、评价工程。

15、“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安全保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不发生影响“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 安全事件,确保完成公司安全工作目标。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用 B 年时间全面建成“三集五大”体系。A、1-2 B、2-3 C、2-4 D、3-5

2、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就是要做强国家电网公司总部、A 省公司、做优地(市)公司

A、做实 B、做精 C、做大 D、做好

3、深化“三集”管理要以提高 C 能力和经营管理绩效为目标。

A、风险管控 B、资源配置 C、价值创造 D、市场竞争

4、建设大建设体系要求建立总部、省公司、地(市)县公司科学分工、D 承担电网建设任务的大建设体系。

A、共同 B、各自 C、分级 D、分层

5、建设大检修体系要求建立检修专业化和运维一体化、按 A 等级运维检修电网设备的大检修体系。

A、电压 B、电网 C、企业 D、规模

6、建设运营监测(控)中心的目标是实现对公司主要经营活动的全方位、全天候、B 监测(控)。

A、全过程 B、全流程 C、全角度 D、全领域

7、在大营销体系建设中,地(市)公司层面负责 C 千伏(含城郊区10千伏及以下)客户供电方案审批。

A、220 B、110 C、35 D、10

8、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中的“三考”是指考勤、D、考试。A、考核 B、考评 C、考查 D、考绩

9、纳入“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县公司本部职能部门设置不超过 A 个。A、6 B、7 C、8 D、9

10、根据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总体安排,B 月底完成新模式导入。

A、5 B、6 C、7 D、8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坚持总体设计、效益优先、安全稳定、与时俱进的原则。(√)

2、建设大运行体系要求建立国调分调一体化,输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与电网调度高度融合的大运行体系。(√)

3、大建设体系建设要实现电网建设“国际同行业领先、国内各行业领先”目标。(√)

4、深化物资集约化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国家电网公司物资一级集中采购率达到85%以上。(×)

5、对于县公司以代管模式为主且代管县供电企业8个及以上的地市公司,可单独设置农电工作部。(√)

6、市电力经济技术研究所(设计院/所)、运维检修部(市检修公司)、市信通公司、营销部(市客户服务中心)、市物资供应公司、市培训中心均属地市公司业务支撑和实施机构。(√)

7、“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配套机制包括统一的组织领导体系、统一的公司制度体系、统一的公司标准体系、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统一的企业文化。(×)

8、制度体系建设要实现的结构目标是指制度体系“全面覆盖”、“上下一体”、“层级清晰”。(×)

9、信息系统是支撑“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与运行的平台。(√)

10、企业文化“五统一”是指统一企业精神、统一发展战略、统一企业标准、统一行为规范、统一公司品牌。(×)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统筹人财物核心资源,优化五大业务模式,压缩管理层级,缩短业务链条,实现协同高效运作,建立电力调控中心和运营监测(控)中心,实施电网运行核心业务集约运作,实现公司运营重要指标实时监测,加快建成适应“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深化“三集”管理的要求是什么?

答:以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和经营管理绩效为目标,对人、财、物以及科研、信息、品牌、法律、媒体等资源实施集中管控、统一运作、优化配置,发挥规模和协同效应,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3、“三集五大”体系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做强公司总部、做实省公司、做优地(市)公司。按照精简高效、从严从紧的原则,统筹优化、统一规范“三集五大”体系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按照管理职能与执行操作单元分离的原则,分层设立职能管理部门与支撑实施机构。完善劳动定员标准,优化用工策略,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劳动定员水平和人员配置效率。

4、标准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答:梳理优化公司“三集五大”和管理体系流程,建设与业务体系高度融合、有机统一的标准体系,编制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实现技术标准全业务覆盖、管理标准全流程覆盖、工作标准全岗位覆盖。健全标准化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保证标准体系顺利建设和有效运行。

5、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新模式导入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答:1.公司批复各单位“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操作方案。2.完成标准体系、制度体系建设。3.信息系统适应性调整具备新模式运作的基本条件。4.明确专业间、专业内各类业务界面,并具备移交条件。5.完成新模式导入所必需的技术支撑系统建设。6.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机制,制定并落实各级安全应急预案,明确新模式导入过程中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职责。7.建立舆情监测制度,完善信访预案,落实突发事故报告制度。8.完成方案培训和岗位适应性培训。

下载1双重预防体系宣贯题库word格式文档
下载1双重预防体系宣贯题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考核奖惩制度 一、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对风险点的管控,保证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全面落实,科学控制作业场所的潜在危险因素,切实保障员工的身......

    双重预防体系组织机构及职责

    关于成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推进工作组织机构的通知 各部门、各项目部: 为适应新形势下公司的安全生产发展需要,并提高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加快安......

    双重预防体系分阶段考试题

    “两个体系”风险分级管控知识考试题 车间(部门):姓名:考试时间分数: 1、公司共计有多少个风险点,其中“红、橙、黄、蓝”各多少个?(40分)2、“红、橙、黄、蓝”风险点的管控级别分别......

    双重预防体系名次解释

    双重预防体系名称解释 1、 风险 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

    双重预防体系考试3

    双重预防体系基础知识试题(C卷) 部门: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双重预防机制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 、 。 2、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 、功能......

    双重预防体系基础知识问答

    聊城钢花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双重预防体系基础知识问答 1、 双重预防体系含有哪几个体系的内容? 答: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就是双重预防体系。 2、 什么是......

    双重预防体系材料明细5篇范文

    双重预防体系材料明细 (红色为否决项内容) 1“两个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构(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两个体系”建设职责) 2“两个体系”建设实......

    仓库双重预防体系考试试卷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试题(仓库) 职务: 姓名: 时间: 成绩: 一、 填空题(每空2.5分,共计40分) 1.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