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

时间:2019-05-14 00:0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

第一篇:浅谈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

摘 要: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当地的城镇化进程。本文分析了推进旅游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在遵循其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小城镇;发展模式;规划编制

旅游小城镇,是指那些具有丰富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的小城镇,旅游小城镇建设,是要把旅游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前提下,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旅游业和相关服务行业,积极促进旅游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把小城镇建成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生活方便的旅游小城镇,充分发挥旅游对促进城镇化进程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促进小城镇旅游产业迅速发展 我国很多小城镇都具有自然景观独特、人文资源丰富的优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意识日益增强,旅游小城镇建设既符合旅游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进一步开拓和培育新的旅游市场;又可以充分利用小城镇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游客接待能力,拓展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

(二)有利于创新小城镇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小城镇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人口集聚效应不强等问题,通过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促进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有效集聚,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协调、充满活力的城镇体系,能够促进旅游小城镇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彻底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政府和行政手段搞城镇建设的思维定式和发展模式。(三)有利于保护小城镇历史文化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许多小城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特色鲜明,是展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提高社会各界保护小城镇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把单

一、消极的文化遗产保护变为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整合各方面力量参与旅游小城镇建设,使小城镇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挖掘、整理,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四)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积极推进旅游小城镇建设,可以扩大小城镇的投资需求并吸引大量民间投资,带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消费的商品化程度;可以带动小城镇旅游、文化、商贸等服务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还可以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村群众增加收入。

二、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的基本原则(一)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在旅游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保护是前提、建设是关键、发展是目的。一是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建设服从保护,强化各级政府对自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责任,强化参与开发的企业的保护责任。二是要克服把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发展对立起来,把人居环境建设和土地开发利用对立起来,注意突出旅游小城镇的风貌特色。努力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城镇环境,使旅游小城镇建设不仅符合现代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也要对子孙后代负责,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通过加大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可以调动群众支持和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使小城镇的自然环境条件得到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引导小城镇居民和农民参与旅游项目开发,从事旅游服务和相关服务,逐步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改善小城镇生存条件,美化生活环境,提升小城镇的旅游吸引力,招徕更多的游客到小城镇游览观赏、休闲度假,促进小城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旅游小城镇建设的指导和管理,通过制定政策、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和做好服务等措施,走出一条“以镇建镇”、“以镇养镇”、“以镇兴镇”的城镇化发展新路子;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旅游小城镇建设,用市场机制来推进各项工作,还可通过资本运作来创新旅游小城镇建设方式,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积极参与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和建设。

三、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的对策措施(一)加强对旅游小城镇建设的规划编制

为避免旅游小城镇在定位、开发建设中出现雷同,必须高度重视旅游小城镇建设规划工作,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编制好旅游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通过规划来引导和凸显旅游小城镇各自的特色,使旅游小城镇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旅游卖点。

首先,做好小城镇的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了解各种资源的位置、规模、特色、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等,正确评价其在同类旅游资源中的地位、在周边地区中的地位和价值等。其次,确定旅游小城镇及各旅游景区的功能定位、旅游线路组织、旅游接待设施的布置,以及旅游小城镇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等。第三,正确划定旅游小城镇及其旅游景区的保护范围和重点,研究对旅游开发商、景区内企业及居民的政策,提出旅游资源保护措施和开发重点、建设项目等。第四,编制旅游小城镇和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详规、控制性详规和建设方案等,科学地指导好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二)多渠道筹措旅游小城镇建设资金

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各级政府分别从城镇规划建设、旅游发展、项目贴息等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额度,专门用于旅游小城镇建设的规划补助、公共项目建设、经营项目贴息、城镇形象宣传、旅游市场营销等,调动社会资金投资建设旅游小城镇的积极性。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按照“你发财,我发展”的思路,用足、用活、用好各种优惠政策,不断改善投资环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扩大旅游小城镇建设的投入。(三)处理好旅游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旅游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农村和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城乡环境保护中重要的环节。因此,发展旅游小城镇,首要任务就是要妥善处理好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牢固树立 “环境兴旅”的观念,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原则,走一条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促进保护的旅游业发展之路,将生态环境的保护贯穿于发展旅游小城镇工作的始终。

(四)切实保护旅游小城镇的文化内涵。

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民俗文化,是绝大多数小城镇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潜力所在。在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大潮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和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大城市由于建设,大批文化传承的有形载体消亡了,这既是历史的遗憾,也是旅游的遗憾。从丽江、大理,乌镇到江南各大水乡古镇、皖南古村镇等地的发展实践看,发展旅游小城镇,是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民族民俗文化的有效途径。旅游开发促进了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又促进了旅游的发展。(五)加强旅游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全国一部分旅游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得到改善。但是制约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因素还是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的水、电、路、燃料、通讯、广播电视,还包括小城镇的环卫设施等等,也包括旅游者必需的厕所、接待中心、预订网络等等,这些都成为了制约旅游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硬件设施不足的同时,旅游服务水平等软件差距更大,旅游服务质量跟不上广大游客和旅游市场的需求,这是我国旅游业和旅游小城镇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和强化旅游服务功能,要加强技术标准的建设,加强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树立良好的旅游小城镇形象,不断提高竞争力,关键在于加快旅游小城镇建设人才的培养步伐,加大人才引进与交流力度,为旅游小城镇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参考文献: [1]王玉琼,王立新,小城镇与乡村旅游互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小城镇建设, 2007,(12).[2]周莉,试论旅游业发展对农村城镇化的驱动[J].职业圈, 2007,(03).作者简介:曾艳(1981--),女,甘肃兰州人,讲师,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方向的研究。

第二篇:旅游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建设示范汇报

XX镇地处XX省XX市XX区西南郊区,距平凉城约7公里,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全镇辖14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81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588人,总耕地面积60422亩,现有行政事业单位37个,镇村企业7户,个体工商户221户。境内森林密布,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崆峒山、2A级太统森林公园、龙隐寺以及齐家、仰韶文化遗址多处。境内交通道路四通八达,有平泾公路、崆峒风情大道、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的银(川)武(汉)高速公路横穿全境,电力、通讯、医疗卫生、教育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备,文化底蕴深厚,一大批旅游产业项目相继落户。XX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技术交流中心、国务院体改办、国家计委列为UNDp中国小城镇发展政策改革——规划与发展示范镇。以此为契机,崆峒镇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实施城镇建设带动战略,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增强城镇综合功能,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小城镇开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根据国家加快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建设的政策措施,我们坚持把小城镇改革与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一是完善了建设领导机制。各级都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加快城镇化、旅游产业化的中心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协调、研究和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跟踪督查小城镇建设项目的实施,多次召开小城镇建设现场会、研讨会,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干部外出参观学习,使广大干部解放了思想,学习到了有价值的经验,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实行领导目标责任制。将小城镇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领导干部的考核结合起来,严格考核,重奖重罚,从而使各项任务都落到了实处,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小城镇建设管理网络和齐抓共管的良好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

(二)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小城镇功能。在小城镇发展思路上,我们牢牢抓住崆峒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的特色,围绕平凉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崆峒山旅游景区建设规划和太统——崆峒自然保护区规划,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以旅游产业开发为重点,把崆峒镇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配套、辐射带动力强、产业人口聚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的园林式生态旅游小城镇,在小城镇的规划上,坚持“富规划,穷建设”的原则,按照高档次、高标准、超前规划的总体思路,委托陕西长安大学、同济大学、平凉市规划设计院对东起平凉城区西环路、西至崆峒山境内的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公里的11平方公里的城镇建设区规划进行了修编。突出了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的特点,集旅游服务、休闲娱乐、商贸流通于一体;突出了现代农村都市和体现崆峒文化的特点,按照城在园中建,人在林中行的要求,三点组团,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勾画出了“两纵、三横、一环、十三区”的小城镇建设蓝图,即以寨子街街道、崆峒大道为依托的东西两条道路、西环路、西泾路、玄武路三条南北路以及环城路,崆峒山下的旅游娱乐区、寨子街综合区、西环路两侧的休闲渡假区等十三个区。

(三)着力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把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积蓄发展后劲作为小城镇建设主要任务,全力以赴改善城镇环境。一是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投资624万元建成了60米宽1000米长的玄武路,打通了崆峒镇与平凉旅游风情线的对接,成为提升崆峒旅游小城镇综合功能的中心工程;投资397万元,建成了占地21亩的崆峒镇人民广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198.6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3384.13平方米的旅游购物中心;投资184.84万元,完成了1307.5平方米街道彩砖铺设;投资8.37万元,铺设排水管道270米;投资25万元,完成了崆峒镇文化中心的维修。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小城镇赖以发展的硬环境。同时加大了小康住宅建设力度,建成小康住宅面积6300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村镇人居环境。二是着力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在鸭儿沟东西塬建成了千亩黄金梨、千亩水果、千亩蔬菜基地,地梗边配套栽植速生杨10万株,完成退耕还林6030亩,荒山造林3000亩;完成景区道路绿化工程5.5公里,栽植桧柏、侧柏、金丝柳4万株。三是突出软环境建设。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就小城镇的管理体制、资金、土地、户籍等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鼓励外地客商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进一步强化亲商、双赢、诚信、公正和人人都是环境的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环境的改善,引来了项目和资金,止目前共引进生态旅游项目11项,引进资金2.44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崆峒镇的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

(四)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努力建设小城镇建设资金“瓶颈”。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外商、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建设,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初步建立起了政府、企业、个人多元化投融资体制,较好地解决了小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了小城镇建设速度。一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按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小城镇特色和优势,想方设法争取国家的扶持,争取城镇建设资金,共争取小城镇专项扶持资金200万元。二是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和联系。邀请金融部门参与论证小城镇建设的重大项目,最大限度的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筹措建设资金。三是采取宣传促动、行政协调、政策带动、农民自建、商户联建和投资者开发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

(五)深化改革,为小城镇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崆峒小城镇能在短期内发生巨大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通过改革,敢于打破一切不利于小城镇发展的束缚,运用市场手段,逐步建立起适应小城镇发展需要的新机制新制度。一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建立高效快捷的办事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走“小政府、大实体、小政府、大服务”的路子,推行“政务公开”,实施“阳光行政”,简化办事程序。二是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放开农民、外来人口的落户限制,引导农村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吸引各种能人参加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进程。三是改革财税制度。建立健全镇财税机构,设立镇级金库,将预算外收入统一纳入镇财政管理,支出统一按预算拨款。贯彻属地征收管理原则,城镇内所有项目建设及各种税源收入全部入镇级金库,对于超收部分,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四是改革小城镇建设用地制度。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实行规划、征地、开发、出让、管理五统一,土地按不同地段确定出售价格,以增加小城镇的投入。

二、小城镇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效

(一)城镇经济实力稳步提高。小城镇的建设在为农业、乡镇企业发展创造基础条件的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拉动了城镇经济的增长,全镇社会总产值XX年达到18056万元,较项目实施前的XX年增加2494万元,增长16%;乡镇企业总产值XX年达到17066万元,较XX年增加3455万元,增长25%;农业增加值XX年达到5181万元,较XX年增加1030万元,增长24%;财政收入XX年243万元,较XX年增加81万元,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XX年的2199元,较XX年增加277元,增长14%。通过抓城镇化建设,拉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全镇的城镇化水平由XX年的10.1%增长到XX年36.1%,提高了26个百分点。

(二)小城镇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城镇综合功能明显增强。通过崆峒风情大道、玄武路的建设,镇区道路宽敞整洁,交通方便;投资40万元建成日供水300立方的水厂,使镇区实现了饮水安全和自来水化,污水达标排放,电力设施完备,生产生活用电充足;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大力提升”。同时,新建了文化中心、公共绿地等设施,达到了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占地6660平方米的市场建设,商贸流通日趋活跃,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非农业人口由XX年3613人增长到XX年8588人。

(三)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稳固了旅游产业龙头地位。通过小城镇的综合开发建设,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发生了质的变化,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加快,使旅游产业成为该镇的龙头和优势,形成了游在“崆峒山”,玩在“弹筝湖”,住在“广成山庄”,吃在“农家乐”的旅游产业格局,延长了旅游产业链条。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崆峒旅游小城镇示范建设是成功的,效益是显著的,但是国家的扶持资金有限,吸纳民间投资还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大量的建设资金是政府通过银行贷款、借款等形式举债筹集的,对进一步开发建设小城镇,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压力和问题。建议国家能在小城镇专向建设资金上继续给予一定的扶持,使试点小城镇建设全面完成,加大其示范带动作用的有效发挥。

第三篇:建设旅游型小城镇思考

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农村走向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农村的城镇化,而农村的城镇化又依赖于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她不仅是农村商品经济运行的枢纽和中心,也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在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条件下,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推进器”,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新形势下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促进我国的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小城镇的类型多种多样,选择什么类型的小城镇进行重点发展,也是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准确定位,根据目前小城镇发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目前所处的时代特点、涉旅乡镇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及**镇近年来旅游小城镇建设的经验,我们认为旅游小城镇是涉旅乡镇小城镇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建设旅游型小城镇的历史必然性

从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小城镇发展急需注入新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小城镇发展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问题较为突出的是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主要推动力的小城镇。改革之初,乡镇企业的大量发展促进了乡村城镇化的进程。然而,由于乡镇企业技术落后、乡镇企业过于分散化、信息不灵等问题,使得乡镇企业的生存空间日益减少,一大批在经济上严重依赖乡镇企业发展的小城镇失去了活力,甚至出现了城镇的衰落。因此单纯主要依赖工业推动小城镇发展的模式就显的过时,在这种情况下小城镇要发展就需要在自己所在区域内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产业选择,寻找更多的小城镇发展的推动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通过开发旅游资源来发展。大力发展旅游型小城镇历史性地成为了小城镇发展走多样化道路的一种新的选择。

从旅游产业发展来看,旅游业作为推动城镇发展的动力已显示出巨大作用。当信息时代、休闲时代到来时,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对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已成为共识,旅游业作为城镇化的一种动力已显示出其巨大的作用。在国外,旅游对经济增长及城镇发展的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并利用,旅游对城镇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已受到政府的注意。旅游作为城镇化的一种动力,既可以在城镇化中、后期发生作用,使城镇经济转型或城镇功能多元化,也可以作为城镇化的原动力,使城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使其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即使处于城镇化的初始阶段,如果小城镇有发展旅游的良好条件,用旅游业作为小城镇发展的推动力就是合理的;旅游业是内涵深、外延宽、关联性强、牵涉面广的经济产业,依托小城镇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导致小城镇的产业结构、文化结构、市场结构、居民居住结构、居民收入结构、消费结构等发生变化,使旅游经济成为小城镇的支柱经济。旅游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是旅游小城镇产业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它的发展能积极推动其它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乘数效应”,因此,发展旅游型小城镇已成为以旅游为主要产业的地方小城镇的主要推动力。

从**旅游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来看,建设旅游小城镇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镇位于**县西部山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脚下,因河道落差大,水声如雷鸣狮吼而得名。镇内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6%,境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潜河、割肚河、横冲河在境内交汇,形成了天蓝、地绿、山青、水碧的景色。旅游资源尤为丰富,已开发**景区、**文化产业园、**农业生态观光园、**山庄等主要旅游景点。拥有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4家四星级农家乐,1家五星级农家乐。**镇继获首批全国农业生态观光示范点之后,2009、2010年先后获得“**省最佳旅游乡镇”、“**省红色旅游乡镇”称号,2011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亿元,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数达千余人。旅游景点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亟需为旅游者提供食、宿、行、游、购、娱等方面所必需的条件,为此必需加快旅游小城镇建设。以旅游业的发展商业、饭店餐饮业、旅行社业、住宿、娱乐业的发展,带动农副产品的生产、促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小城镇的金融、通讯等都有积极意义。近年来,**镇启动了老镇区改造和新区工程建设,集镇建设和中心村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何将集镇和中心村的功能定位的问题,如何解决在集镇和中心村居住的居民的就业问题等需要破解,建设旅游集镇恰恰是解决这些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着力发展好、建设好旅游小城镇

围绕旅游做好规划。编制好小城镇的规划,是建设好管理好小城镇的前提,既有利于协调发展和统筹兼顾,也有利于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有利于合理用地、科学布局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近年来,**镇投入近200万元,聘请规划专家,围绕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小城镇的要求,先后修编了总体规划、控制详规、小区修建性详规。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们做到四个坚持:坚持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相结合,坚持建筑风貌,统一和保留地方特色相结合,坚持住房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相结合,坚持小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结合,从而达到了“居住成点、商业成街、街道成行”和“宜居、宜游、宜业”的效果。多渠道融资推动旅游小城镇建设。凡是小城镇发展快的都得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推行投资体制和建设方式改革。**镇是个偏远的山区集镇,财政收入较低,以前专门依靠政府大包大揽,既财政承受不起,集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又跟不上。近年来,**镇积极探索小城镇建设资金来源的新路子。首先是鼓励个人、集体、外商带资进镇,参加小城镇建设与开发,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打破以镇为投资主体的旧体制。二是坚持盘活土地资源,以地生财,以地换路,以地换楼。三是按照“推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坚持把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推向市场,使得我镇的小城镇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坚持生态立镇发展战略推动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与建设工作,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镇是山区大镇,由于人们经济落后、意识薄弱等原因,生态环境一度破坏较为严重,造成生态环境脆弱,压力大。同时也制约了小城镇形象与发展。近年来,**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一些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改善。首先是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的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编制了全镇及十个村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同时加大生态破坏案件的查处力度,让生态环境在制度上得到应有保障。二是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投入,确保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让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三是开展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开展生态科普教育,提高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二0一二年,**镇以及所属的10个村被**市评为市级生态乡镇和市级生态村。通过不懈努力,通过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从而促进旅游小城镇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培育龙头旅游企业推动旅游小城镇建设。一个集镇要有一个集镇的正确定位,一个镇要有一个镇的支撑产业。什么是主导产业,什么是龙头企业,找准了才能更好地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村,才能更好地发挥小城镇的整体效益,反过来又促进小城镇的发展。**镇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5a级**就在境内。另外还有4a级景区二处,3a级景区多处。**镇党委政府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将旅游业定为主导产业,提出了“旅游兴镇”的发展思路,按照“潜水明珠,天柱情侣”的规划定位,不断建设**、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镇发展的旅游之路。旅游型小城镇的建设工作跟着旅游发展的步伐,功能逐步齐全,品位逐步得到提升。

城乡统筹、全面发展推动整体形象上台阶。一个城镇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小城镇建设不可能一枝独秀,只有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才能相得益彰,才能锦上添花。近年来,**镇不仅将**集镇按照别具特色的风情小镇来精心打造,投入亿元资金建设和发展集镇,同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在各级住建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累计完成14个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和所有公路沿线的改造任务,累计完成近千户的农房危房改造任务,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旅游、农家乐、林下经济应运而生,镇域经济飞速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小城镇的建设步伐,相辅相成,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现正朝着“生态净土、投资热土、旅游乐土”的方向良性发展。

三、建设旅游小城镇的几点建议 旅游小城镇建设要有鲜明的特色。“特色”是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首选条件,这里包括对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的特色,保持特色是发展旅游小城镇的关键。法国、英国等地的小城镇依据自己的特色发展享誉世界。我国的**等热点旅游城市带动的系列文化旅游村镇、**六大古镇为代表的系列旅游村镇、**系列古镇,无一不体现了特色化发展。发展旅游小城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宜旅则旅”、“宜农则农”、“宜商则商”,防止一哄而上。“品牌”、“特色”是我们打造旅游小城镇的目的,也是旅游小城镇能否成功的关键。要做好“特色”文章,一要在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上下功夫。二要发展特色产业,尤其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开发。要注重和谐自然景观保护,浓郁乡情民风开发。发展农家乐的小城镇要注重休闲乡村游。具有民族特色的才是世界的,才能持久长远,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旅游小城镇建设要有明确的定位。旅游小城镇的类型大体分为:民族民俗型、文化古迹型、生态环境型、特色经济型和旅游复合型等多元化的农村旅游小城镇建设模式。各地应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经济结构、旅游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和城镇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布局,把区域规划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防止无序、重复建设。

旅游小城镇建设应找准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的最佳结合点。在旅游产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着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隔离的局面。整合城乡旅游资源,形成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区域旅游市场,发挥旅游产业在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消除这种隔离,实现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必须把农村旅游小城镇建设作为工作的突破口,以构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旅游产业链条。

第四篇:旅游推动小城镇建设发展步伐

旅游推动小城镇建设发展步伐

2012年是泉庄镇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关键一年,泉庄镇继续牢固树立“大旅游”观念和旅游品牌意识,围绕建设特色旅游小城镇这一目标,进一步修改完善泉庄旅游总体规划,重点抓好乡村旅游工作。本着“突出特色、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旅游组织保障、产品提升发展、旅游服务配套、人文生态环境建设四大体系,努力将泉庄镇打造成 “生态镇”、“休闲镇”、“旅游镇”。

泉庄镇以 “努力做精王城景区观光产品,尽快启动王城周边度假产品,大力发展和谐文明乡村旅游休闲产品”的指导思想抓好重点项目的建设提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多彩泉庄桃花季,千古王城魅力游”为主题的首届“天上王城杯”桃花节活动。“赏泉庄桃花,住崮上人家,吃绿色食品,做快活神仙”,沂水泉庄天上王城景区将是游客踏青观花,领略崮韵王风的绝佳去处。桃花节期间,将举办首届桃文化节开幕式庆典及文艺演出、情系泉庄、共商大计、共谋发展、谏言献策恳谈会、工艺制品展览会、农副产品展销会、“赏万亩桃花园,游天上王城”、“相约桃花盛开时,情侣桃园乐翻天”活动、“寻桃花运”百车自驾游、“天上王城杯”泉庄首届桃花节摄影大赛等活动。踏青、赏花、走进如画美景,聚朋、会友、采撷精彩瞬间。崮韵王风,花果之乡,生态泉庄与您共同见证万亩桃花的绽放,一起拥抱自然。以天上王城创建5A级景区为目标,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抓好王城景区提升改造。天上王城景区计划投资2000万元

新上激流勇进水上项目、御鸟园项目、市井街项目及供水项目。二是服务设施建设。天上王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计划投资20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风格设计及项目招投标。三是旅游主干道景观大道的建设,计划投资150万元对旅游线路两侧、小城镇驻地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打造沿线特色景观。四是旅游小城镇建设项目。聘请山东大学做小城镇建设规划,充分融入元素,完成沿街商铺及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五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重修建泉庄至沂源西昌旺沿河6.3公里的旅游道路。对镇驻地进行立面改造及绿化、美化、亮化建设,积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配套服务功能,着力推进旅游小镇建设,做活旅游文章。泉庄镇重点抓好乡村旅游工作,整合林果资源,体现山区特色,开发建设了生态农业旅游。把林果生产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统一规划,建设了万亩山桃、葡萄农业示范园,并通过了省旅游局的验收,又进一步推进了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建设,将全镇建成了一个大的景区,增加了旅游的内涵,提升了旅游地整体水平,将整个的泉庄建成了一个3A级生态景区。按照不同季节,推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项目,打造以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果、冬休闲为主的踏春赏花、游览采摘、休闲度假产业链。重点搞好卫生院前的旅游配套项目及农家乐等建设项目,积极探索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经营体制、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经验,为我镇其他旅游服务业发展积累经验。今年着重打造佃坪桃花观光园、杨家洼、三庄葡萄苹果采摘园,同时规划建设三处水果驿站,延长旅游消费链条。泉庄镇现实版的“QQ开心

农场”正在火爆招租,推出“我的地 你来种 体验农事 快乐劳动”,“我的树 你认领 享受田园乐趣 品尝绿色果品”乡村体验游活动。清新的空气、碧绿的花草树木、鸣啭的鸟鸣声、绿油油的菜地、花果飘香的果园无时无刻让人有融入自然,回归自然的感觉,让市民享受原生态开心农场的快乐。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泉庄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大旅游、大环境”发展思路,按照“政府主导、整体联动”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和管理,以积极主动的服务保障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高标准高要求提升软环境,着力打造生态、便捷、整洁、文明、安定、舒适的旅游环境。泉庄镇上下联动、借助网格化管理,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对旅游主干道进行景观化改造提升。计划投资150万元对旅游线路两侧、小城镇驻地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打造沿线特色景观。加快城镇建设的改造步伐,提升旅游业发展的景观环境建设水平。

泉庄镇的旅游发展正大踏步的向春天迈进,着眼大旅游,围绕大产业,整合资源,做大做活生态旅游文章,打造省级旅游特色小城镇,泉庄镇旅游产业即将驶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以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城镇的开发建设提升旅游的配套服务水平,提升城镇的旅游景观效果,真正将泉庄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城镇。

泉庄镇乡建办赵倩

第五篇:中都镇小城镇开发建设现场会发言材料

中都镇小城镇开发建设现场会发言材料

尊敬的余主任、清才县长、县局和兄弟乡镇领导: 大家上午好!

中都镇史称“夷都”,有远近闻名的“九庄十八坝”之古建筑及特殊地形,还有楞严寺、五谷庙、丹霞洞、龙虎洞、“永赖同功”石刻、天宝寨等名胜古迹。我镇位于屏山县西北边陲,东与乐山市沐川县相邻,南与太平乡相接,西与新市镇接壤,北与乐山市马边县相连,距县城112公里。海拔400~1500米,属金沙江下游河谷气候。全镇辐员面积145.8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670公顷(其中田581公顷),有效灌面619公顷,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经济作物以白魔芋、烤烟、干水果、茶叶和金银花为主。有丰富的林竹资源,森林覆盖率40%以上。辖24个行政村,1个社区,170个村民小组(其中1个彝族组),4个居民小组。2012年末总人口2935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29 户1475人;彝族17 户103人。城镇规划面积为84公顷,城镇人口5600人,城镇化率19%,是一座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商贸重镇,素有“小成都”之称。2006年7月,原安全乡与中都镇实现“两府合一”,中都镇整体综合实力极大增强,为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几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抢抓机遇,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性环节,进一步加大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力度,全面实施“城镇拉动”战略,城镇基础设施得到完善,1城镇功能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一、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三年来,我们积极筹措资金3860万元,主要实施了八项工程:

(一)实施市场开发建设工程。引进江安长鸿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3000万元进行综合农贸市场建设,占地面积11.15亩,建筑面积14000多平方米。实行市场分区:即鲜肉区、干鲜区、农副产品自由交易区等,使进入市场的商品安全有序。

(二)实施自来水改造工程。投资200万元,对场镇的自来水供应系统设施进行了更新和改造,新铺设自来水主管网8000米,从大田村老鸦坪山上引入山泉水,彻底解决了居民长期以来饮水矿物质和微生物严重超标以及供水严重不足的问题,日供水量由200吨增至600吨。

(三)实施街道暗排水工程。投资60多万元,在改造主街道时全部铺装了暗排水管线,实现雨污分离,结束了中都场镇主街无下排水的历史。

(四)实施街道改造工程。投资60多万元,将街面破烂的中都新市街进行了彻底改造硬化,将马新路场镇段破烂处进行了维修。

(五)实施人行道硬化工程。投资20余万元,对主街人行道全部规范,既美化了环境,又方便了行人。

(六)实施美化、亮化工程。投资70余万元,新建地埋式垃圾库1个,垃圾处理场1个,植树250株,在主街(路)上安装路灯50盏。

(七)实施地下通讯电缆工程。争取投资50万元,将主街(路)地上的通讯设施全部移至地下。

(八)实施场镇防洪堤工程。争取投资400余万元,实施场镇防洪堤1.94公里,为中都场镇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

以上实施八项工程建设资金除镇里自筹外,我们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加快小城镇和规范市场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建设资金。我们深信,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对重点镇建设的扶持力度会越来越大,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全面完成重点镇建设任务而努力奋斗。

二、关于城镇管理工作。

主要抓了三个管理:一是环境卫生管理。不断完善充实环保队伍,全镇专业环保队伍34人,健全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实施严管重罚。强化监督检查,主街实施全天保洁,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二是镇容镇貌管理。充分发挥工商、城管和社区职能作用,加大执法工作力度,强化城镇管理。

1、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坚决取缔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行为。

2、规范整顿户外牌匾,做到一店一牌,取缔乱写乱挂、不规范牌匾;三是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充分发挥住建、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坚决取

3缔各类非法建筑。对我镇现有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了全面清理,维护集镇建设正常秩序。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大规模实施和城镇管理不断深化,不仅改变了中都百年老镇的面貌,也带动了其他各业的整体推进,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一是镇级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12年,全镇地方税收实现120万元,财政收入实现944万元,比上年增长34.8%;二是拉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起到了筑巢引凤的作用。三是小城镇的吸引力和幅射力明显增强。中都镇客观上己成为屏山西部区域经济中心。

通过近年的努力工作,全镇小城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好的作风,扎实工作,争取小城镇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存在的问题:

(一)国土政策与集镇发展不同步。用地指标很难争取,集镇开发建设难以按规划实施。

(二)规划编制不全。集镇控制性详规未及时编制,导致无序建设和无依据控制的局面。缺乏地方风貌设计。

(三)开发建设投资不足。因资金短缺,补偿安置方案难以落实,主干道涉及拆迁难以解决,场镇主体框架无法形成。

(四)产业支撑不足。产城一体、产村(城)相融缺乏深度,两化互动引擎动力不强。

(五)管理部门职责不很明确,综合执法的氛围未真正形成。

四、对策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狠抓规划编制和风貌设计,突出风格,打造精品,努力建设特色小城镇。在小城镇建设上,我们应立足长远,追求品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质量,建精品”的指导思想。首先对集镇进行一次高起点的规划修编,绘制出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方案,镇区骨架全面形成。其次突出风格,建设精品。政府对镇区所有建筑进行统一设计,严格标准进行施工。使镇区建设最终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在建筑风格上,既要注重实用,又要追求美观,突出小城镇的主流特色。组织力量挖掘“夷都文化”和“皇城文化”,打造中都独特的乡镇文化特色。

(二)狠抓基础,完善功能,构筑小城镇发展框架。积极加大对外招商和对上争取力度,同时加大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建设。通过进一步加大综合执法力度,规范村(居)民建房行为,并通过统筹规划,整体安排基础设施建设。

(三)创新机制,市场运作,增强小城镇发展后劲。一要以地生财。随着镇区街道、水、电通讯等基础建设的逐步改善,镇区土地成倍增值,特别是沿街门面房用地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镇区土地,特别是商业用地,镇政府应采取统一征地,实行公开招标,现场拍卖,为小城镇建设筹集资金。二要政民共建。在集镇街道的硬化和人行道建设工作中,应积极发动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群众筹一点,政府拿一点的筹资办法,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三要以商养城。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当地或周边商户,到小城镇投资从事商业活动,挖掘大量的民间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作为开发小城镇建设资金的又一个重点来源。

(四)突出重点,全面规划,扎实开展镇容镇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根据市、县要求,为使全镇新农村建设做到有的放失,将

5分别以镇和各村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层层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农村各方面能人新农村建设献策会,在广大农民群众中产生共鸣,激发全镇广大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使群众和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共同发挥作用。深入开展集镇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活动,整治占道经营和乱设摊点等违章行为,规范市场秩序,更新和增加垃圾收集和清扫工具,狠抓农户房前屋后的绿化、净化,促进集镇及沿线村庄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还要实施通村水泥路建设,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五)建管并重,稳步推进,保持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一要围绕商贸重镇做文章。发挥中都镇区位优势和传统优势,全力推出小城镇建设精品,扩大集镇规模,增加市场容量,实现二产经济上规模和三产经济的迅速膨胀。打通新市街与民主街到滨河路的出口,规范街道秩序,使小城镇与商业密集相结合,充分发挥小城镇在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二是建管并举,强化管理。加强小城镇建设管理,按照集镇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审批手续,规范建筑物管理,严禁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对现有市场进行划行归市,鲜肉市场定点屠宰,规范管理。规划区内严格控制用地,所有建设都按规划入位。同时加强对镇容镇貌的管理,健全综合管理队伍,保证小城镇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六)产城一体、“两化”互动,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的深度融合。突出抓好中太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特色农产品工业园,做大做强做深做精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真正做到两化互动、产村相融,切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旅游产业化。二〇一三年四月二日6

下载浅谈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 1991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且日益重视。洛南县按照中央的部署和......

    小城镇建设

    所谓“三置换”:就是在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一是以农业用地区内的农户宅基地面积及住宅面积置换城镇商品房。具体按照“规划先行,总量平衡,统筹兼顾,分......

    浅谈小城镇建设

    浅谈小城镇建设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各类矛盾凸现。为有效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增加城镇人口,扩大农副产品......

    小城镇建设

    津政令第 18 号 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管理办法 《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管理办法》已于2009年5月31日经市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 目前,作为有战略意义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性......

    小城镇建设

    3.小城镇是城市化的“推进剂” 4.小城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有利于居民的素质提高。在小城镇建设具有一定......

    浅谈小城镇建设

    浅谈小城镇建设姓名:倪文涛班级:2012年秋专业:农村行政管理【摘要】:协调城乡是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当前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摘要: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条件下,小城镇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城市与农村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 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伴随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