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者节揭秘:一张报纸是这样“出炉”的
记者节揭秘:一张报纸是这样“出炉”的
发行员送报到户
本报记者 刘晓燕 冀文龙 文/图
每天早上,当你手捧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报纸细细阅读时,你是否知道一份报纸的到来,白天的奔波属于记者,前半夜的忙碌属于编辑校对,后半夜劳累的是默默无闻的印刷工人,清晨则是走街串巷的投递员。一天24小时,新闻工作者不曾停歇,用他们的辛劳与汗水,发出邢台好声音,树起邢台好形象。
6时 到哪都带着相机
11月5日早上6点半,天刚蒙蒙亮,踏着深秋时节的丝丝寒意,摄影部记者苗伟跨上相机包,来到森林公园。从事新闻摄影20多年了,苗伟早已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也养成了不管去哪里都带着相机的习惯。
在一片树林前,苗伟左手托住镜头,右手紧握机身。喀喀喀……随着单反相机几声清脆的声音,记录下一幅幅美丽的秋景。“晚报最近在搞寻找最美秋景的活动,为老百姓搜罗牛城美轮美奂的秋景。”苗伟说,这需要很多图片素材,平时看到了随手拍上,还要专门赶在清晨和傍晚拍些。8时 时刻关注民生
上午8时,新闻部记者李博来到桥东区羊市道南巷居民区。9月份,本报曾报道这里一棵树干被虫蛀成“马蜂窝”的椿树随时可能倒下来,周围居民很担心,之后园林部门前往查看,决定在树木进入“冬眠期”后,开始救治。经过一上午时间,枯死的树杈全部被修剪掉,树干也被塞上了药丸熏虫卵。
“大妈,我帮你抬吧。”看到王桂兰大妈往垃圾点搬树杈,李博快步上前帮忙。“妮儿,谢谢你。要不是晚报关注,这棵树弄不好就枯死了。”王桂兰笑着说。13时 奔走在采访路上
吃过午饭,热线部记者张婵娟急匆匆赶到东关二社区制革厂家属院。牛城晚报、家乐园集团“寻找好儿女”之好儿子邱志远就住在这里。张婵娟和邱志远约好的采访时间是下午1点半,她提前5分钟赶到,在楼下等到约定时间后,上楼敲响邱志远的家门。进屋几句寒暄过后,张婵娟拿出采访本,仔细采访认真记录。虽然邱志远话不多,但回答记者问题时不假思索,采访进行得顺利而愉快。
秋日的达活泉公园美不胜收。不少游园市民被公园湖心石桥台阶下现场作画的一位画师所吸引。新闻部记者靳普接到线索后,找到这位57岁的民间画师老杨。1个小时后,天色渐渐暗淡。“过几年,等我到了退休年龄,可能出来的机会就少了。”夕阳西下,老杨的背影很快消失在记者的视线里。“这不就是中央倡导的极简生活主义的代表吗?”靳普回到单位,40分钟后,一篇千余字《身背画板游走东西南北,一支画笔描绘人生百态》的新闻稿件在电脑上完成。16时 新媒体锻炼新技能
下午16时,新闻部记者高亮和摄影部记者郝德明,全程记录鸡蛋在沸水里煮20分钟以上是否会产生有“毒”物质,为市民答疑解惑。这是晚报最新推出的《新闻实验室》栏目。纸质媒体有一定的局限,如何让实验过程更加直观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困扰晚报编辑部的记者编辑们。
一个大胆的想法被“逼出来”——在晚报微博微信上同步直播实验过程,全方位展示新闻采访过程。既能够让报纸的信息不仅停留在纸质上,也满足了读者对内容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虽然我们采访没有固定时间和场合,但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发生新闻,准能看到记者的身影。”这是全体晚报编辑部记者的真实写照。今后,在广大读者的支持下,这份报纸的分量会越来越重。17时 编前会雷打不动
下午5点,临近下班,邢台日报社3楼的人却多了起来。出版部里,包括总编辑在内的所有编辑、记者正围坐在一起,雷打不动的《牛城晚报》编前会开始了。这是一天中,新闻采编人员最全的时候。
办公室正中,放着一台投影仪,将记者们采写的稿件投影到南侧的墙面上,每一篇稿子都要“过筛子”。
“社区帮扶,要多描述现场,少用评论、叙述式的语言。这样才能更准确,更生动。”有着丰富经验的总编辑段田恩,手把手教记者怎么改稿子。
两个小时过去,编前会结束,明日见报的重点稿件,哪些要做主打稿以及如何处理更好,此时大部分稿件都已基本定盘。
19时 吃上几口接着上班
需要修改的稿件退回到记者的手中,进行二次加工的时候,出版部的编辑们赶紧吃晚饭。“买饭、吃饭,半小时得搞定。今天稿子多,得提速。”说完,编辑林晓东跑了出去。记者传来的稿子,如有疑问,编辑们会立即与记者进行沟通核实。改稿中,编辑们常常要为如何起一个好标题而绞尽脑汁。
编辑王莉对电脑上一篇窃贼到医院偷窃的稿件看得入神。几分钟后,只见她眉头突然舒展,接着运指如飞,在键盘上啪啪敲着。记者轻轻走上前,看到“窃贼自称‘富家子’,医院偷窃寻快感”的标题已经修改完成。
随后,技术编辑王保花将主稿放在最上方,正文分了三栏,两个稍小些的稿件放到右边,余下的面积放限行的稿件正合适。“每天做版,一看就知道大概字数。”她说。21时 文字校对火眼金睛 技术编辑组版完毕之后,第一张版面大样从打印机中徐徐而出。版面编辑检查一遍之后,便将大样送往校对。而在此之前,专刊、副刊的编辑已经完成选稿、排版工作,也一并送往校对。
“校对就是不能让报纸‘出错’,必须要有责任心,要踏实认真,仔细挑出受阅读习惯影响容易忽略的错误。”校对王海青向记者介绍,他们的工作不仅仅要修改错别字,每篇文章的逻辑语法错误也都要一一纠正。
每天的报纸,从日期到标题,再到每篇文章,他们都要仔细检查3遍到4遍。
版面经过校对修改后的“成版”陆续送往值班总编案头。值班总编开始认真审查,对一些版面提出意见,编辑改版。大部分版面完成后,编辑杨明哲会根据编辑及值班总编辑的意见,把重要的提示性消息选出来,设计成报纸的第一版。“这可是报纸的脸面,为了做好它,浏览各大晚报早就成了我每天必做的事儿。”他说,所有版面完成后,如果没有重大新闻发生,将在24时前交签发大样,传送印刷厂。23时 激光照排制印版
夜晚时分,当大多数人卸下一天的疲累,报社印刷工人却悄然走上工作岗位。
当日23时许,记者前往位于开发区江东一路的印刷厂。这里有印前车间和印刷车间。在印前车间,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接收报社编辑部传来的电子版样,然后通过CTP直接制版系统制作成PS印版,最后一步就是对印版进行弯折,使它能够扣在印刷机的滚筒上进行印刷。
记者看到,所谓的PS印版,是一个类似于金属材质的薄板。印前车间主任陆云告诉记者,由于的印板是感光材料,激光照排制作时不能见白光,会在暗室操作。现在采用的CTP直接制版技术省去了过去胶片制作环节,工作起来更加快捷、高效。
“每天的第一份报纸是通过数码打样系统打印出来的。”在另一个工作间,陆云指着一台大型打印机给记者介绍,过会儿,印刷机进行批量印刷时,工人师傅们要以它为标准来调整色彩、墨量等。
次日零时 调色期间出的全是废报
走进印刷车间,一股油墨味迎面扑来,和平时书中的油墨味相比,这里的味道显得更加浓烈。
第二日零时刚过,“轰轰轰!”伴随着巨大的噪音,印刷机开始运转起来,工人将一卷巨大的空白新闻纸放入印刷机中,通过机器的转动让空白的纸张铺在流水线上,随着工人的操作,印有新闻的纸张从印刷机一头输送出来。
“印刷报纸所用的油墨有红、黄、黑、蓝四种颜色,印刷时都必须通过调试,才能出现版面所要达到的效果。”印刷车间主任刘家珍介绍说,一开始出来的报纸,都是废报,印刷工人们不停地抽检废报,根据上面的颜色和污渍以及位置不停地调墨。一般情况下,整个试版的过程不超过5分钟,不然就会造成纸张的过多浪费。
几分钟后,印刷机的调试基本完成,整个印刷机全速运转,一张张报纸从印刷机一头快速涌出来,一旁的整理工人加快了手上的工作,将报纸快速叠放好。3时 为报纸质量护航
凌晨3时,一卷巨大的新闻纸,经过纸杆平整,进入印刷,然后由折报机自动剪裁,到了出报口就成了一份份图文并茂的报纸。记者捧起一份新鲜出炉的报纸,明显感觉纸张仍有余温,油墨尚未完全干燥。此时,工人们各自又忙碌起来,他们从报纸中抽出几份,将纸张逐一翻开察看,然后又各自到各机组摆弄按键。
“必须随时观察报纸色彩的状况。”工人小徐告诉记者,在印刷过程中,大家要时时盯住刚印制好的报纸,一旦发现任何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调试,直至版面影印效果达到阅读需要为止。
据介绍,一台机器一小时可以印刷4万份报纸。不过,尽管速度如此之快,由于工作程序繁琐,他们每天工作至凌晨五、六点也是常事。
“印刷机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需要细心照顾和保养。”采访中,刘家珍告诉记者,由于工作时间日夜颠倒,对家里照顾的不够。所以,对于家人,他总有一份深深的愧疚。不过,刘家珍说,从事这一行业,虽然很忙很累,但每天能让读者及时看上报纸,就是他们最大的欣慰。5时 起床不用闹钟叫
11月6日凌晨五点,不用闹钟,46岁的赵先芬就醒来了。“10年了,习惯了,不管睡得多晚,到这个时候就醒了。”经过一番简单的洗漱,就穿上工作服准备出门。
走出家门,天还黑着,丝丝凉意扑面而来。她裹紧工作服,骑着电动车消失在夜里。二十分钟后,她来到牛城晚报发行公司建设站,打水、整理报兜,做好了接报纸的准备。“今天的报纸量大,因为周四有邢周报,订户也不少。”赵先芬说,“所以今天咱们得赶紧抓紧时间,不能耽误订户的时间。”
7时 手指经常被报纸划伤
六点半左右报纸到了,十几名发行员也陆陆续续来到站里。大家领到自己要送的报纸,将它们分类码放,清点数量,整理页面。发行站里,地上、桌子上铺满了报纸,只见发行员们全部站立整报,他们动作熟练,十指翻飞。
“码报纸看起来容易,做起来不简单。”赵先芬说。她才开始干这个工作时,总是笨手笨脚,有时候手指常被报纸夹层的广告页划伤。几百份报纸都要整理半个多小时。而现在,她总是干得又快又好。七点半左右,赵先芬的一千多份报纸分叠完成,码起来足足有半人高。赵先芬先将报纸固定在电动车上,把最前派送的报纸放在了车篓前。
她的第一站是胜利小学。“订报单位一般很好发,一下子就能出去几份,一会咱们往小区送,那边的人多,跑的地儿也多。”赵先芬大姐说。
建设站的郝站长对记者说:“我们的发行员都有两个大脑。他们能清楚地记得自己所送客户的所有订报需求。哪一家订的哪种报纸都装在他们心中,投递及时准确是发行员的基本功。”
9时 渴望得到理解
七点四十五分,赵先芬载着报纸来到金宫花园小区的第一个单元,刚到门口就碰到一位老人在小区锻炼身体回来,“大娘,早啊。”赵先芬打着招呼,将送到报箱的报纸又递回到老人手中,“送报时间长了,大家都是老熟人,见了面习惯问候一声。”
只在金宫花园的小区里,赵先芬就先后足足跑了四十几个单元,常常是几个单元下来,汗水就湿了衣服。
十二点半,赵先芬完成了一天报纸的投递工作。顾不上歇息的她,还得赶回家给女儿做饭。“每天早上顾不了女儿,中午、晚上,我尽量赶回家,多管管孩子。”赵先芬说,发行员无论严寒酷暑,风雨无阻,只为一个承诺——能早一刻将报纸送到每一位订户手中。
第二篇:“信阳红”红茶是这样出炉的
“信阳红”红茶是这样出炉的 名茶博览
2010-9-15 9:39:14
【大河报】
一次政治点题,4个月后,即让中国知名的绿茶产区诞生了“信阳红”。这种超乎寻常的速度,几乎没有为河南人乃至当地信阳百姓,对“绿茶产区制作红茶的可行性”,留有足够的议论与思考时间。
同时,一场意图在10月份“惊讶中国”的“信阳红风暴”,已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据说政府将投入1000万元推介资金,好几家实力茶企深度参与。”知情人士表示。近日的信阳,一场场政企互动和沟通频繁上演,目的只有一个:用中国最好的营销策划案,以郑州为起点、向京沪广,全面传递“信阳红”的魅力。
在国人茶消费渐入佳境的背景下,“信阳红”的突袭传奇,随着“市场化”开拓的深入,获得持续放大。而它为重塑信阳茶产区形象乃至河南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灵感,或将成为此次点题与解题的另一种收获。
点题与解题
“信阳红”的故事,源于2009年12月省委书记卢展工的一次“红茶点题”。
为了这道题目,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夏秋茶原料综合利用和农民增收问题,信阳当地政府与一批知名茶企激情投入,迅速行动。浉河区是当地最大的产业主产区,“冲泡”信阳红,浉河区当仁不让。
“迅速行动、百日攻坚”。是该区一位官员,对于当时“解题”紧迫性的概括。
据其透露,接到市里的指令后,该区政府随即派出人手,在当地农业院校、茶场、茶农之中,地毯式检索一切有关红茶生产的信息。“但效果很不理想。从技术层面看,都处于不成熟的研究阶段,更不成工艺系统”。
于是在今年1月中下旬,一哨人马“两赴安徽、三下福建”,在“祁红”、“闽红”两大流派之中反复推敲,最终敲定以“闽红”工艺为基础,改造出信阳红茶的标准。而判断的关键点,则是信阳茶与福建茶的茶种较为近似。
敲定了方向,即要实现红茶出产。“找本地企业去学技术、再实现加工,时间是不允许的。”该人士如是表述。因而,让有能力红茶厂家,到信阳出红茶,即成了不二之选。
今年春节之后,浉河区政府将目光锁定在了福建九拓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九拓)。据悉,该公司是福建省主打生产红茶的大型企业,生产的红茶远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春节刚过,浉河区领导们带着福建九拓总经理郑亦生,踏着雪、挨个翻山头,考察信阳茶园的基本情况,商议可行性方案。
促成信阳红茶准时诞生的第二个关键点,即是成功抢到了“福建茶王”郑展明。之所以要“抢”,是因郑展明不仅掌握“坦洋工夫”派红茶生产技术,并在日本有 着13年“高北纬度地区制茶”经验。更为重要的是,郑展明已经答应四川、湖北的茶企前去“调茶”邀约。因而,此番他来研发信阳红茶的薪金,信阳开价十万 元。
3月20日,赶在春茶采摘之前,由浉河区政府提供前期厂房及配备几位区茶办最精锐的“茶学”研究生,让信阳红茶研发中心一蹴而就。但试制信阳红茶的难度,却仍旧超出了所有人想象。
“信阳原茶的内质很好,但最大的麻烦是茶种出现过基因变异,很难控制原料的稳定性”。郑展明称,远远超过了四川、湖北茶的调制难度,曾让他几次心生退意。
4月13日,数十次的实验之后,信阳红茶诞生了。需要说明的是,首批信阳红茶也非绝对意义上本土化,而是输送到福建九拓总部进行精加工,再返回河南。
4月26日,信阳茶叶节前夕,卢书记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刘枫一行,访问信阳。浉河区的红茶在当晚8点沏好,接受出题人的检验。
“领导们品茶都很开心,直至午夜一点。”浉河区一官员称,当时信阳领导希望卢书记为信阳红茶题词,卢书记将此机会,却不失时机让给了刘枫这位中国茶界泰斗。刘枫提笔书写:信阳红,健康之宝,致富之源。
4月28日,“信阳红”借信阳茶叶节正式面世。信阳市着手申报“信阳红”公用商标。
另据信阳市茶办介绍,截至目前,信阳全市已有20多家茶企,在全力生产信阳红茶。
绿变红,看准新风向
“信阳红茶跟福建的正山小种差不多,比福建的坦洋工夫要好。(注:正山小种和坦洋工夫是福建著名的两个红茶品种)”。9月1日,《卢展工书记点拨 毛尖绿了又红》见诸省内各大媒体。
河南人惊呆了。千年传承绿茶毛尖种植与生产的信阳,真的可以造红茶么?省委书记又为何会对红茶“代言”,而不是河南引以骄傲的信阳毛尖?„„坊间的新奇 与疑惑,林林总总。却在顷刻间,顺势转化为消费洪流。致使尚处于上市测试期的“信阳红”,随即陷入全省脱销。包括信阳当地在内。
对于上述状况,信阳当地政府与制茶企业同样始料不及。一些官员与企业负责人的感受是:领导点题了,能不能干好?心里真没底。因为搞好“信阳红”不仅有赖于政府推动,更离不开市场持续有力的滋养。
“信阳红显然不是被随意点题的,是基于对茶以及那些可左右中国茶消费风向的闽籍茶商的深度了解。”信阳陆羽国际茶城总经理欧阳道坤分析,“从2007年 普洱泡沫挤破之后,铁观音在国内消费市场一骑绝尘。而福建茶商,则由此迅速控制了国内一二线城市的主流消费渠道。但要控制好国内市场,福建茶商就要不断调 剂消费者的口味,加速膨化国内茶消费氛围。”
不断制造新鲜感,关系茶商能否有持续的高利润率。于是,2008年之后,以坦洋工夫、正山小种为代表的红茶茶商,以大红袍为代表岩茶茶商,继而发力。
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河南区域负责人姜勇,对此说法表示赞同。他称,国内各主要茶类都已经火了一把,红茶是唯一没有经历大红大紫的茶种。“因而,轮也该轮到红茶了”。
事实上,在福建人炒热红茶之后,诸如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等茶叶产区,“绿变红”工程早已拉开了序幕。来自信阳市茶办的一份调研报告中称,国内去年红茶品牌数量近百种,甚至连山东也开发生产了“日照红”。
对于“信阳红”未来的市场表现,信阳的自信心很强。这不仅是因有卢书记的广告,更是基于他们精心设计了一场“信阳红风暴”。目前所披露的细节是,用中国 最好的营销策划方案进行推广,政府投入1000万元推介资金,圈定2~3个企业为主力,以郑州为起点,向京沪广全面渗透“信阳红”魅力。
“福建的好红茶上半年就卖干净了,在闹‘茶荒’。信阳红口感一流,风味独特,没有卖不好的理由。”郑展明笑称,如果“信阳红”在国内市场卖不上价,两万多斤茶叶他愿意全收。
绿红并行
信阳茶产区的红茶项目,眼下呈现出一派大干快上的景象,信阳坊间则是悄然传播着新的疑虑:“信阳红”是否将顶替掉信阳毛尖,成为信阳茶新的发展方向?
这种疑虑并非空穴来风。一方面,近些年不断有一些所谓的中国十大名茶评选,将信阳毛尖直接踢出局。另一方面,关于信阳毛尖在全国覆盖率,信阳人自己也有个经典的段子,“出不了国、走不出省、守不住家、保不全产区”。
近两年在珠三角一带,欧阳道坤通过走访闯出门的信阳茶商惊奇发现,他们几乎个个不卖信阳茶。“知名度缺失、假茶多,导致渠道没有利润。卖一斤信阳毛尖的利润,与铁观音相差十倍。”
而在省内,信阳毛尖被全国各类名茶淹没的迹象,越发明显。
信阳市茶办副主任夏国宗称,不否认上述这些问题存在。但需要说明的是,弱化信阳毛尖,完全是一种外界的误读。依照信阳茶办数据,2006年,信阳毛尖的 产量是1.6万吨,产值10亿元。当年,信阳毛尖开采面积仅50万~60万亩。时至2009年,信阳茶园开采面积达到90万亩,今后还要增加。2009 年,信阳毛尖产量达到了3万吨,产值达到26亿元。
“产量扶摇直上,信阳毛尖依旧罕见。”夏国宗的解释是,一方面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整体向好,近些年茶产品消费增量高得惊人。同时,信阳毛尖由于独特工艺要求,不仅制约了机械化生产,而且对原茶采摘浪费太多。
“福建茶农一年可以多次采收,茶叶品种多元化、产业链长。而信阳只有毛尖,就决定了只收春茶。夏秋茶制作毛尖苦涩,几乎荒废了。”夏国宗称,卢展工书记为信阳点题“红茶”的实质,是依托信阳茶中下游链条丰满与延伸,反哺茶田,从根本上解决夏秋茶原料综合利用问题。每亩茶田增收400斤夏秋鲜叶,全年就多收入五六千块钱。
业内人士黄一行亦认为,这场红茶政治点题,其实是为信阳政府与茶商,提供了一条逆向思维发展的思路。“信阳毛尖产能既 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那么依靠大量红茶填充空白渠道,重塑信阳茶产区形象是必要的。这也为今后的信阳毛尖逐步向奢侈品靠拢创造了条件。”红绿搭配、并行不悖。
既然多元化、长链条发展茶产业思路如此清晰,信阳茶缘何非要等省委书记点题?这是外界对信阳茶产业发展整体滞后由来已久的不满与疑惑。
信阳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文新,对此质疑并不认同。他称,文新与五云等信阳龙头茶企,数年前已经对普洱、铁观音、茶点心、茶类蜜饯,有了产品多元化丰富实践。同时,茶企近年来流转农民土地,纷纷建立标准化茶园生产区。很多企业的自有茶园,是以万亩为单位规划的,而其他省份标榜的自有茶园却是以千 亩为单位。拉长产业链条需要时机,更需要完备发展的过程。
浉河区一官员则是站在行业高度,对此有着别具一格的解析:小富即安、满足市场现状,是信阳茶商的整体现状。龙头企业的规模冲不进产业前30强,决定了不可能与福建茶商站在同样的高度看市场。
同时他认为,从河南区域经济结构上看,信阳茶产业的现状又是一种必然。信阳是一个农业大市,2008年全市的财政收入40多亿元,但当年支出是120多 亿元。靠一市财政之力支撑一个产业变局,太过牵强。而茶产业在福建则是一省农业经济支柱,在河南只是农业经济作物的一个分支,全省也仅有信阳有“茶办”。因而在河南保粮增产的历史命题下,信阳茶也没有资格与小麦、玉米对政府的支持争风吃醋。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信阳红”被点题,是河南建设大中原经济区,从省一级政府主导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倾力支持涉农现代化产业落地所释放出的积极信号。
头脑精明的信阳人这样认为,外省茶商群体同样这样看。同时,外省人已经在行动了。
据当地报纸几日前报道,在9月8日厦门举行的河南省情况说明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信阳市与福建九拓签订的“信阳红”红茶产业发展项目,投资额度为1.5亿元。
对于介入河南茶产业想法,郑亦生的解释很简单,这是一块儿处女地。以郑州为中心辐射600公里,可以覆盖4亿消费人口。而签约项目只是首批投资的内容,九拓设计核心内容是茶产业科技园。简单地说,毛尖的附属品,归根结底是一只玻璃杯。而福建茶是一套茶具、一套文化,连泡茶的水都开发。预期总投资为5个亿。
姜勇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如果不是九拓先行一步,第一个生产“信阳红”的企业,就应该是武夷星。“老板与河南省一些领导有过沟通,但公司对战略重心摇摆不定,动作迟疑,机会就这样溜走”。
姜勇同时透露,公司正在商讨介入信阳产区的新方案。当前设定的方向,是通过10月18~22日中国第八届农产品国际交易会,与文新茶叶在产品与渠道方面同时对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外埠企业对河南的进入,使信阳当地企业走出的态度,更加坚决。
据了解,五云与文新两大龙头企业,在今年都希望将销售业绩做到亿元以上,在国内一线城市高端消费区域,架构更为丰富的门店网络。另一方面,京广沪的各路风投资本,早已在关注信阳茶的动态。五云、文新在近两年接到的“融资合作”邀约,亦是越发密集。
汇总种种动向,显出中国茶产业前进的主脉:中国经济的整体向好,决定了国民对茶消费,会有孜孜不倦的尝新热情。然而,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客观上仍旧处 于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初期,没有完全强势的全国性品牌。这就为资本介入各路名茶、区域性茶企向全国性品牌迈进提供了良机。
“国内制药企业天时力,投资30亿元高调宣布进入茶产业。足以将所谓的信阳茶企,统统收编。”黄一行称,信阳毛尖被国内强势茶企吞噬资源,不是没有潜在的风险。
福建茶商对于前些年由于“信阳毛尖”的乱战,信阳茶商陷入的发展困惑,是有关注的。
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福建茶商说,信阳毛尖突出问题,在于缺失统一品类的标准与定价体系。公共品牌使用混乱,打假不力。大家都只为“既得利益”争得你死我 活,不是枪口一致对外,就不可能有好的发展。但希望在“信阳红”的标准统一化与品牌使用监控方面,政府能真正负起责任,为信阳茶创造一个新的开始。
本篇文章来源于名茶博览 原文链接:http://www.xiexiebang.com/news/news_show.asp?id=1624
第三篇:揭秘一张高考试卷的一生
揭秘一张高考试卷的一生
诞生·试卷诞生“最”字诀
最严格:连眉笔都不可以带进去
高考试卷由各省(市)有关部门委托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参与命题的有各省高中教师,也有大学教授,其中以大学教授为主。由于高考试卷属绝密材料,命题者在被抽调之前通常不会被提前告知,所有命题者均需签订保密协议,因此命题者的身份也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高考命题一般在4月底或5月初开始,时间并不固定,命题的地点虽不是外界所传的监狱,但确实是在封闭建筑物内,里面有警戒线,警戒线外是电网。楼里有安检通道,还有专人站岗,安检十分严格。能写字的东西都要留下,电子产品也都要留下,就连眉笔都不可以带进去。
为了防止命题者与外界联系,命题期间不能使用任何通讯工具,即使有手机,信号也会被屏蔽。
最严密:草纸上有编号全部收回
在房间里,招考办为参与出题的老师准备了洗漱用品,除了换洗的衣服外,其他任何的个人物品均不许带入。
考试内容完全依照大纲的要求的,教师们在命题前会重温一下教材,最后,参与出题的老师再几个人分成一组,承担各个不同的部分。
而在整个命题过程中,老师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在摄像头的严密监控下,所有用来写字的所谓的草稿纸,都是带编号的,每个人发多少,最后都要收回去多少,这些必须都要对上。
最严谨:有一个人不签字题目就不能入试卷
高考考题的制定,既要兼顾不同地区、享受不同教育资源的考生,又要分清楚层次,有梯度地选拔出尖子生,试卷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要进行反复推敲。
经过30多天的时间,试卷才能初步成形,这时候,招考办会请来没有参与命题的高中语文老师,到隔离区进行实考。参加实考的教师们此刻的角色就是“挑刺儿的”,几乎是在想办法挑毛病,提出可行性建议,然后教师们再一起研究,一起来调整。最后,所有的东西必须要达成一致,有一个人不签字这道题都不能用。再次经过修改后,高考试卷才能够正式敲定。
印制·涉密计算机须移除上网、蓝牙等通讯功能
命题完成后,就到印制阶段了,这个过程同样需要严格保密。高考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清样,试卷由各省考试局负责印制。按照程序,印刷试卷时,省考试局会选派熟悉业务、经验丰富的中层(含)以上干部带队入闱监印,并对试卷监印等涉密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由省考试局一把手审签,政审建档,签订《保密承诺书》,人员名单还要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
试卷印刷入闱时,所有入闱人员都必须进行违禁物品检查并全程录像。而印刷厂将严格进行无线电和手机信号屏蔽,确保入闱区域全面覆盖、无死角。
入闱区域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等电子设备和通讯工具的管理同样十分严格,不仅不允许配备笔记本电脑,所有涉密计算机还必须移除上网、蓝牙等通讯功能,有条件的还要求增设中间机用于涉密材料的交换。
在印刷厂分卷的过程中,实施全程视频监控并录像备查。高考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清样,在印制过程中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动,如需变更,必须经教育部考试中心批准。保管·全程录像,安排公安武警昼夜值守
试卷印刷完成后,要运到各地专门设置的保密室,这项工作同样由考试局负责。
运送试卷时,所有运送车辆都加装试卷视频监控设备或GPS/GPRS或RFID等技术手段,能够随时监控试卷运送情况。高考试卷运抵相应市县保密室后,无论接收、整理还是分发,都会在监控录像下进行,这些监控录像设备直接与省考试局的考务指挥中心相连。
高考试卷运抵市县保密室后,需要进行整理。参与整理的人员由教育、纪检、监察、考试机构的正式在编人员组成。整理期间,他们不得单独离开现场,进出要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以确保高考试卷的绝对安全。此外,各地还会安排含公安、武警在内的4名以上工作人员昼夜值守在保密室,并保证任何时候不少于2人。试卷保密室的巡查系统会全程监控并实时录像。每班值班人员在值守同时,会全程回放检查前一班监控录像的情况,并记录、上报。每场考试前,考区会向考点运送高考试卷,使用的车辆都是专用密封车辆,由公安(武警)在内的3名(含)以上工作人员随车押送,直达考点保管室或试卷分发室。运送车辆上同样加装了视频监控设备。
分发·监考员通过“封闭式”专用通道直达考场
高考试卷从考区运送到考点后,会再次进行清点,确认无误后放入专门的铁柜中并上锁,钥匙由考点主考掌握。考点保管室或试卷分发室内,至少有包括公安、武警在内的3名以上工作人员值守,并保证任何时候不少于2人,网上巡查系统也会全程监控并实时录像。试卷在考点的分发、回收、清点工作都在考点试卷分发(回收)室进行,期间至少有3人值班,并保证任何时候不少于2人,同样全程监控。
试卷在考点内领取、护送、启封、答卷回收、清点、封装过程中,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少于2人,每个环节还必须履行经手人签名交接手续。在语文和英语科目开考前1个小时和其他科目开考前50分钟,同场2名监考员会到考点试卷分发室共同签字领取相应科目的试卷、答题卡、草稿纸等,并由副主考统一带领从考点设置的“封闭式”专用通道直达考场,途中不得停留或离开规定路线。专用通道上,还会安排专门人员值守。回收·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均要回收,送指定地点保管
试卷抵达考场后的情况,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开考前,监考员会向全场考生展示试卷袋密封情况,并当众启封和清点试卷,考前五分钟分发。考试结束后,考生手上的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由监考员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清点、回收,按规定封装并送至指定地点保管。当科全部答卷回收后,考点主考会指定专人再次清点所有答卷及备用试卷等材料,由主考签字确认后封装,送市县试卷保密室保管,等待评卷。
为确保高考万无一失,每个考点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备用试卷,当出现试卷不完整、字迹模糊、错装等原因须启封备用试卷时,按规定须经考点主考批准,由主考、保密员及领用监考员签字确认后,方可启封备用试卷,同时要报省考试局备案。虽然只是备用试卷,但它的领取、护送、使用要求与正常的高考试卷管理要求完全相同,拆封全过程要在视频监控下进行,考试结束后由省考试局收回并验封。阅卷·电脑阅卷,不用担心老师算错分数
阅卷现场虽然不许用手机,也不允许拍照等,场地内所有有的监控摄像头、全程录像备案。阅卷现场有警戒线,有保安。
阅卷老师主要由高校教师,博士、硕士和中学教师构成。阅卷工作会采用网上阅卷的方式,阅卷老师是接触不到试卷的,试卷在之前全部被扫描。网上评卷系统可以把写分、加分、登分的误差减少到最小,而且评卷员看到的试卷总是新的,有利于进行独立判断、评分,确保评卷公平。此外,实行网上评卷取消了试卷流通的人工管理,组长可以通过网上评卷系统对每个评卷员实施动态监控,对评卷质量进行追踪监控。
非选择题评卷将采取多评模式,即网上评卷系统将考生的答题图片随机分发到两位评阅相应题目的评卷教师计算机上。当评阅同一考生同一题目的两位评卷教师所给的分数差小于事先规定的差值阈限时,计算机自动取两人的平均分作为该考生该题目的最终得分。如果分数之差大于事先规定的差值阈限的情况,计算机自动将该考生该题目的图片发给该题目的题 长,由题长进行三评。三评结束后,计算机自动对三位评卷教师所给的分数进行两两对比,如果某两位评卷教师所给的分数之差小于事先规定的差值阈限,计算机自动求取平均分;如果都大于规定的差值阈限,计算机会将该考生题目图片发给学科评卷领导小组,由学科组长组织评卷专家给出最终得分。
揭秘·关于高考命题那些“内幕”
内幕一:高考题主要是大学老师出的,同时也会抽调一部分中学教师参与。内幕二:高考题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但是通常各地的“模拟卷”基本上押不到真题,因为高考命题组有“反押题”措施。
内幕三:高考题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更不回避“必考点”,但却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
内幕四:高考题通过“攻击”学生群体性“软肋”来突出“选拔性”,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内幕五:高考题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在读博士、硕士和一部分中学老师阅卷
全身都是国家机密,一出生便被重重保护,走到哪儿都有“重兵把守”,这就是一份高考试卷的人生。虽然它的生命只有区区20多天,但却被赋予了重要的使命:进入高考考场,为大学选拔人才,以及改变学子的命运。
第四篇:10办一张自己的报纸教案
10、办一张自己的报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体会报刊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合作办小报,提高收集社会生活中的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合作中感受快乐,分享活动成果。
一、课前准备:
1.让学生调查了解父母常看的报纸和最喜欢的栏目,并将自己和父母喜欢的报纸带
一、两份进课堂。
2.有关道具。
二、教学过程:
(一)联系前课,引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媒体连着我和你》后,你平时最喜欢通过什么媒体获取信息?
2.学生交流汇报。
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出“报纸”,板书。
4.下面,老师来做两项关于“报纸”调查:课件
①家里每天都有订或买报的同学请举手。形色色的报纸,谈对报纸的感觉。
2、询问自己家庭里的报纸种类。各是谁征订的?各有什么作用?
(二)、报纸的作用。
1、同学们,你喜欢看报纸吗?我们可以在里面看到什么呢?学生交流。
2、学生间进行报纸的推荐,重点要介绍出推荐的理由。
3、你知道一张报纸三怎样产生的吗?报社的叔叔阿姨三怎样办报的呢?讨论后明确办报的大致程序。师;汇报:办报的程序大致上这样的:记者采访—组稿—编辑—发排—出样—校对—制版—印刷。看来我们看到的这一张张小小的报纸凝聚着报社叔叔阿姨们的多少劳动啊!老师希望大家以后看报的时候要认真,爱惜报纸。
4、你知道中国最早的报纸三什么样的吗?请认真阅读66页小资料,阅读后你对中国最早的报纸了解了多少?请讲给你的同学听听。
(三)、关于报纸的知识我们了解了这么多,你想自己动手办张自己的报纸吗?办报前
我们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1、说说怎样当一个好记者?
2、你留心过身边以及国内外发生的事情吗?请把你知道的用笔头记录下来写成一篇稿子。
3、你准备采访一些什么?
4、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关于小记者郑子愚的几个故事,说说他的故事。郑子愚的出色表现反映了什么?
5、欣赏文中的一份小报,你想办报吗?知道怎样编辑一份小报?看了这份报纸,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6、阅读69的小资料,你知道中国第一张儿童报纸三怎样的?
7、学生动手编辑小报。(小组合作)
8、小报展评。(学生办的报纸可以在教室,或学校橱窗,或送给地年纪小同学看。)9,办一张自己的报纸。办报程序:记者(采访,写稿)编辑(讨论样报,人员分工)一)了解报纸的类型和作用。
1、同学们,你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报纸)你看过报纸吗?你看过什么报纸?你是经常看的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栏目?你能上台来介绍一下吗?(实物展示)
2、你父母亲经常看报纸吗?看什么报纸?你父母亲喜欢其中的哪个栏目?你能上台说说吗?
3、你想了解老师最常看的报纸吗?老师介绍你听。(老师平时看的报纸有“盐城晚报”、“新华日报”、“都市快报”、“成才导报”。这些报纸老师是详看的。还有 “文汇报”“光明日报”等老师是浏览的。)(实物展示)通过这些报纸,我可以增长知识,了解国家大事,了解教育上的情况。把工作做得更好。
4、从你、你父母和老师的读报经历来看,你说说读报有什么好处?(小组讨论、交流)
5、老师小结:是啊!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报刊这一现代传媒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利用报纸我们可以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板书)(获取信息)
6、学习对联:(课件展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你知道谁写的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不能做井底之蛙,要做一个胸有大志的人,关心社会、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二)了解办报。
1、让我们来看一下报社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课件展示:记者采访、写稿——编辑审定、排版——印刷出版)编辑特别指出 可以是采用记者写的稿子 也可
以是查找到的资料也可以是投来的稿子。我们太仓日报样稿编好以后,通过电脑传过去,连夜排版印刷,一大早卡车送过来,由邮递员送到各单位、各家庭。
2、老师小结:一张报纸凝聚着报社叔叔阿姨多少劳动啊!我们要珍惜粮食,有一句古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拿在手里的报纸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应该把报纸都整理好。
第二课时(我们也来办一张自己的报纸)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收集社会生活中的有效信息,2、学会合作办小报,在合作中感受快乐,分享活动成果。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关于小记者郑子愚的几个故事,说说他的故事。郑子愚的出色表现反映了什么?
2、说说怎样当好一个记者?
3、看了小资料,你知道中国第一张儿童报纸是怎样的?
你留心过身边以及国内外发生的事情吗?请把你知道的用笔头记录下来写成一篇稿子。
4、欣赏文中的一份小报,你想办报吗?你来说说一份好的报纸要注意哪些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内容有价值,对人们有启发教育作用;语言简洁通顺正确;清晰美观重点突出。)
5、分工。先看一下书上67至69页上,你看看书上,选选你当什么?小组内分好工。填写 记者是谁、编辑是谁)
6、学生动手编辑小报。我来当编辑,一起来办报小组合作,可用粘贴等方法现场制作小报(材料课前准备好)
7、小报展评。学生展示,全班评比,每组一幅,先评比出最佳小报,让该小组成员说说能获得最佳的心情和原因。
8、课堂小结
通过办一张自己的报纸,我们感受到了一张报纸来之不易,同时也体验到了办报成功给我们带来的喜悦,相信你们今后不断努力,一定会办出更好报纸。说不定,你也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名记者或名编辑,祝愿你们能取得成功。
第五篇:《政府工作报告》是怎样出炉的
《政府工作报告》是怎样出炉的从起草至通过,历时3个多月,经多次修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成立以国务院研究室为主,邀请有关部门、地方同志和专家参加的起草组。总理对报告指导思想、框架结构、重点内容和表述方法等提出明确要求。3 起草组深入学习中央精神、领导讲话,明确起草思路。经过认真分析形势、反复研究讨论,报告逐渐成形。初稿形成后,总理将对完善报告提出指导意见,直接修改报告。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起草组根据这次会议讨论意见修改,并报请国务院领导同志审改,形成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的送审稿。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此后,根据常委领导同志意见,起草组进一步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国务院召开全体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决定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发往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总理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教科文卫体和基层群众代表意见。经过充分征求意见,起草组再修改报告,形成提交中央政治局审议的送审稿。11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稿。全国两会召开,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对修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起草组工作人员到每一个代表团认真听取意见。起草组逐条研究代表、委员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国务院进一步修改《政府工作报告》。人大会议闭幕会上,代表对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进行表决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