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巾帼品牌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巾帼品牌
——在全市妇联工作推进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材料
上湾镇位于渭源县西北部,临渭高速和国道212线穿境而过,镇区距县城40公里,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692亩,中药材、劳务、旱作农业、养殖是全镇的主导产业。全镇共有11个村119个社21410人,其中妇女9206人。建有镇妇联组织1个,主席1名,副主席2名,妇联执委29名,村妇联组织11个,主席、副主席33名。
近年来,全镇妇联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巾帼(特色)示范乡镇”为抓手,把妇联工作与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共建、巾帼品牌共创、发展成果共享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一是坚持组织引领,在建设美丽乡村中打造巾帼品牌。我镇在依托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美丽乡村的初期,部分群众“穷家难舍”“故土难离”的思想观念非常牢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坚持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引领,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优势,采取分级负责、联点共创、妇女参与的模式,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组织妇女、凝聚妇女、服务妇女的堡垒作用,深入每家每户详细讲解搬迁优惠政策,及时了解群众想法顾虑,耐心疏导群众思想情绪,并组
场次1280多人,组织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实用技术培训7期,培训妇女630多人。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多元发展思路,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手工制品加工、智能联栋温室、家政服务等5个特色产业,通过“保姆式”全程代理,加大妇女小额信贷担保贷款力度,大力支持女科技致富带头人、种养业女能手牵头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成了南谷新村垂钓中心、常家坪手工编织等经济实体54家,建成东西协作扶贫车间2个,吸纳妇女就业185名,带动贫困户464户。通过不断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有力的推动了脱贫攻坚进程。
下一步,我们将以镇上成立的渭源县兴农产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和镇上实施的渭源县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为依托,紧抓福建晋安区对口帮扶机遇,围绕镇党委确定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目标,有针对性的加大妇女培训提升,有计划的搭建妇女创业就业平台,不断增强妇女参与全镇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共同建设美丽上湾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努力打造巾帼妇女特色品牌。
第二篇:打造精品小镇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精品小镇 建设美丽乡村
龙彦宾
“打造精品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实现这一蓝图,结合佘市桥镇实际,从突出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设澧南精品小镇出发,提出以下几点:
一、因地制宜,找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
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发挥区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一是加大招商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首位战略,实行全员招商,层层分解任务,形成“无人不招商、无处不招商、无时不招商”的工作局面。村级组织依托本地人力、技术、资源、传统产业等优势,采取独资经营、股份制、合作办厂、租赁经营、抵押承包等方式,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二是发展实体经济。围绕富民强村这一目标,引导村级组织利用本村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兴办企业等经济实体,培育强村支柱。三是大力争资引项。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农业投入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投入,为发展村级公益事业、改善村容村貌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优化服务,改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环境
以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为抓手,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保驾护航。一是营造兴业氛围。组织村(社区)党员干部对企业主承诺“围墙内的事不干预、围墙外的事不操心”,常年安排党员干部为企业发展
排忧解难,及时配套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确保企业“茁壮成长”。同时,大力实施“智力回流”工程,特别是吸收本镇本土能人、企业家回镇投资办厂,推动本地经济发展。二是提供代理服务。及时为企业主提供政策咨询、代办证照、传递信息、代招职工、畅通销售渠道等服务,确保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三是给予政策优惠。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在资金、项目、土地、税收和金融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如:对收取集体企业承包金实行“第一年全免、第二年对半、第三年80%”的政策;凡是用于兴办集体企业的土地,承包金优惠10%—30%,等等。通过一系列政策优惠,进一步优化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环境。
三、加强管理,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
在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种发展形式的同时,按照制度化、规范化要求,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一是规范财务管理。全面实行“村账镇代理”,减少非生产性开支,进一步优化村级财务支出结构,确保村级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盘活集体资产。在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通过租赁闲置校舍、集体门面、厂房、未发包机动地等资产增加集体收入。三是积极清理债务。引入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等现代管理制度,全面清理整顿各村债权债务,确保账目明晰,同时采取清偿增收、清欠还债等方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第三篇: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幸福家园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幸福家园
2013年7月以来,秀英区率先在海口市开展“美丽乡村、洁净家园”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把这项活动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提前实践,统筹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标准化配置,制度化管理,农村垃圾清运实现“户集、村收、镇转运、市区处理”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累计投入资金8820万元,使活动有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农村环卫管理标准化运行。在全市率先统一配备村级保洁员,按照各村(居)每5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和一辆环卫手推车,全区共配备村级保洁员503名和环卫手推车503辆,保洁员每月补贴600元由财政保障;统一为镇(街)配备垃圾清运车30辆,配发垃圾桶5200个。
推行垃圾收运“户集、村收、镇转运、市区处理”。在各村(居)按照10—15户设置1个垃圾收集点,各镇(街)设置垃圾中转站或临时垃圾中转点。各镇(街)、村(居)制定了相应的村规民约、卫生管理制度、保洁员管理制度等,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二、集中整治,全面覆盖,扭转垃圾“围田、围路、围村”现象
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各镇街、村居积极进行了集中清理,共清扫路面29000平方米,清运生活垃圾900多吨。
开展积存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区、镇、村三级密切配合,共投入了80万元,清理积存垃圾2.6万多吨。
三是加强“三无”小区管理。制定“三无”小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对全区68个“三无”小区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垃圾1500车次,建立了由各个小区配备专职人员自行清扫、区环卫局配置环卫设施保障清运的管理机制。
三、着眼当前,立足长远,建立“财政经费包干,环卫检查考评,镇社会化管理”的长效管理机制
出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全面建立“户集、村收、镇转运、市区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和村有保洁人员,镇有环卫队伍的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财政经费包干,环卫检查考评,镇社会化管理”的长效管理机制。政府“花钱购买服务”,实行“财政经费包干,环卫检查考评,镇社会化管理”:生活垃圾清运推行社会化管理清运经费878万元由区财政负责;各镇对清运公司和辖区村(居)环境卫生进行监督和管理;以镇为单位委托社会企业运营。目前,海秀镇、长流镇、石山镇和永兴镇已完成招投标工作,西秀镇和东山镇正在进行。
四、强化领导,常抓不懈,形成“全区上下齐动员,全民齐参与,多方扶持合力攻坚”的工作态势
区领导及区直部门发挥挂点帮扶作用。区级领导干部深入各村(居)进行挂点帮扶、一线指导,帮助协调解决有关
问题,57个部门与94个村(居)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镇(街)一线发挥推动作用。各镇(街)高标准、高效率地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各创建了1—2个示范村,全区共12个,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如石山镇把春藏村作为村级示范点,推动施茶村委会8个自然村连片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海秀镇率先在全区推行社会化管理,把全镇6个村的保洁和清运承包给企业,有效地改善了环境卫生。
村(居)干部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将整治活动作为基层组织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平台,村(居)干部以身作则,把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引导和带领群众改善环境、美化家园。
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区委、区政府定期召开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推进会和现场会7次;各镇(街)也根据本单位实际召开有关整治活动考核及动员会、点评会、座谈会等。
营造全民参与整治的浓厚氛围。每个村(居)建有宣传栏,全区共有宣传栏90多个。开展“三美”采风行动,邀请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围绕“美丽的人、美丽的景、美丽的家”多层次、多角度对区环境综合整治宣传报道164篇次,头版刊登21篇次。开展主题创建活动。开展“美丽乡村•排球赛”、“美丽乡村•文艺晚会”等共15场,开展“青年志愿者美化家园”和环境综合整治PPT制作大赛;举办“美丽乡村 幸福家园”摄影大赛,通过网络平台、宣传栏和编印《秀英印象画册》展示获奖作品,扩大“美丽乡村”的影响力。
加强督查考评。建立督查工作机制,每月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进行督查21次。建立考评工作制度,对
各单位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情况进行了专项考核。
五、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农民“增产、增效、增收”
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以石山镇火山口片区和永兴镇建群村片区为重点,结合市领导和市有关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工作,全力推进贫困村文明生态村创建,全区41个贫困村27个已经实现脱贫。截止目前,全区279个自然村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占全区自然村的85%,基本形成了三大片区,即:以海秀镇、长流镇、西秀镇为主的城郊型文明生态村片区;以永兴镇、石山镇为主的羊山生态型文明生态村片区;以东山镇为主的农业观光型文明生态村片区。
做大做优乡村旅游。整合石山和永兴两镇乡村旅游资源,通过绿道慢行系统和乡村农家乐,把美社村、美贯村、美孝村、美梅村等古村落串联起来,举办“走进羊山 感受秀英生态美”旅游月活动,提高秀英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引导调整产业结构。共完成22宗农村生产用水工程,切实解决生产用水问题。技术帮扶促增收,在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种植等方面进行技术帮扶,共举办29期农民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12631人次,帮助农民掌握1-2门生产实用新技术,增强科技致富本领。
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引领、帮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多种合作经营模式。东山镇统历岭村全村70户农户全部入股成立统历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建设常年蔬菜生产基地550亩,年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6000元提高
现在的11000元。全区共有4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
六、多策并举,协调推进,实现“基层党建”与“美丽乡村、洁净家园”两促进、双丰收
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形成合力。提高村党支部书记带头抓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突出村党支部书记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能力。
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召开村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大力宣传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意义,让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更加深入人心。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号召全体村民养成良好习惯,自觉保护环境。
党员率先垂范,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各村党员积极主动,率先垂范,石山镇施茶村委会党员干部带头主动让出自家宅基地支持环境整治工作,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在全区深入开展在职党员“三亮三服务”活动,735名在职党员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自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我区的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秀英美丽乡村将进一步散发魅力。
第四篇: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生态家园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生态家园
——向化镇北港村美丽乡村创建调研报告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对于农村地域和农村人口占了绝大部分的崇明来说,要实现十二五期间提出的生态岛建设的目标,就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加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10月初,趁国庆假期,根据本次青年干部培训班的要求,我到向化镇北港村就美丽乡村建设经验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成果作如下报告:
一、北港村美丽乡村创建的理论基础
(一)项目建设是继续推进向化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村庄改造工程是根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实现村庄“生态环境优美、民宅村容整洁、乡村特色浓郁、居住安全文明、设施配套完善”的目标,是推进向化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需求。
(二)项目建设是推进向化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
村庄改造工程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向化镇生态环境、村容村貌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风文明和谐美”的美丽乡村建设。
(三)项目建设是促进向化镇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契机 通过村庄改造工程,提升向化镇乡村旅游软硬件环境,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宣传力度,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发展内涵,推动向化镇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
二、北港村美丽乡村创建的成功经验
(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明确职责
向化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成立了由镇长汤学锋任组长、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镇长丁玲杰兼任办公室主任。创建村北港村同时成立工作小组,并根据创建要求,明确工作职责、人员分工,对照前期排摸出的问题逐项落实责任,确定整改时限,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宣传,深入发动,全民参与
为了确保向化镇北港村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工作的有效推进,镇政府及时召开北港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会议,镇相关责任部门参加,会议根据创建要求,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北港村两委班子把创建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专门召开了由全体村民代表、生产队长、全体党员参加的北港村美丽乡村创建动员大会,向与会人员宣传了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并要求大家在思想上与村委会保持高度统一,做到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参与,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三)对照申报要求,及时做好前期整改
向化镇紧紧围绕崇明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对照入围条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梳理,根据申报创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予以了及时整改,为创建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创建中基本符合条件的内容有:
1、基层组织建设方面
北港村2014年在全县党组织晋位升级中被评为“好”;2012、2013被评为市县级生态文明村。
在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方面,北港村经县农委检查考核已达到规范化的管理要求。
2、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
1)农村公路。经对北港村全村18km农村公路的、17km农村道路实地检查,农村道路路面比较整洁,对部分道路两侧堆放物和农作物,北港村近期发动全体村民进行清理,部分路肩有缺土和桥梁损坏的由专管部门及北港村加紧还土和维护。对道路破损的,经核实全村农村公路和道路有1445㎡需维修,作好标记并委托专业队伍做好维修工作。
2)农田水利。北港村已完成了农田水利规划,其中镇级河道6.4km,村级河道48.95km,圆涵φ60×8m28道,改造衬砌支渠3km,同时做好全镇农田水利规划及轮疏方案的调查摸底工作。对六滧渔业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委托专业公司社会化养护管理,对镇河道采取河道保洁专业化养护。
3)土地流转。根据县政府土地流转相关政策,北港村可耕地面积5800亩。该村截止至今年一季度为止,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共签订流转合同76份,流转面积4047.41亩。流转用途为粮食、蔬菜、瓜果以及生态林等,对原有二户土地流转不规范农户的流转合同进行整改。通过整改使全村的土地流转合同合法、规范。经核查,该村没有不规范的土地流转,均符合创建要求。
3、生态环境和“两违”整治方面
向化镇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和“两违”整治工作,把上述工作作为全镇工作的重点。
1)在拆违止违方面,镇政府多次召开拆违止违工作会议,并加强对该项工作的检查力度,形成镇、村二级巡查网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地遏制违法建筑的发生。由于镇村二级的重视,到目前为止北港村未出现违法用地行为,也无新增村民未批先建现场发生。
2)生态环境建设要求。为了美化北港村的生态环境,北港村与全体村民签订生态环境建设承诺书,北港村村民自觉参与到生态环境建设中,对部分存在的小粪坑污水乱排放、河平台农作物违章搭建和路肩农作物乱种植等现象,农户都表示自愿清除。同时镇、村做好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现有破坏生态环境现象要及时制止。
4、文明创建方面 2012、2013北港村已被评为市县级文明村,全村户籍家庭数1170户,实有家庭数1130户,参与创建家庭数1130户。创建率80%。
5、社会管理方面
近年来,向化镇对北港村加强社会管理,有关部门加强对北港村指导。为确保工作得到实效,特成立社会管理工作小组,村支书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通过全村共同努力,北港村未发生失控或工作不当而引发的群体性非正常上访事件和极端个访事件,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事件以及“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宣传煽动案件,也未出现食物中毒、重大动物疫情的环境污染等事件。在村实有人口登记准确率达90%以上,且实有人口管理工作考核排名在全县前列。村内重点人员居住登记信息准确率达100%,管控达100%,村内来沪人员所持有的居住证均符合办证要求。全村育龄妇女627人,已婚502人,2013年新生儿中报户口25人,其中当年新生儿16人,出生率9.8‰,计划生育率100%,外来育龄妇女出生87人,无计划外生育,计划生育率100%,符合创建条件。
6、村民自治方面
根据美丽乡村整改要求,为使北港村全体村民自觉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2014年3月20日北港村召开村民会议,对北港村村规民约采取表决的方式,表决通过了北港村村规民约,并于2014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综上所述,根据美丽乡村创建入围要求,向化镇对北港村在创建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使之基本达到创建要求。
(四)“一村一方案”主要内容
1、基础实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1)新建农村道路4.6km,拓宽农村公路9km(宽度1m左右),实施河道保塌3.6km,实施危旧房改造农户15户。
2)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其中镇级河道6.4km,村级河道48.95km,圆涵改造224m,衬砌支渠3km。改造全村生活污水处理改造,全村建15座污水处理站,受益农户1170户。
3)重点扶持百叶水仙花专业合作社、一亩田专业合作社以及百凤家禽专业合作社。
4)重点推进百叶水仙花基地发展,形成具有北港村特色的水仙花生产基地。
2、生态环境建设
实施村庄改造涉及全村近900户,改造金额约为900万元,主要内容包括:农宅体整修、拆除违章建筑、河道保塌、河道岸坡绿化及道路建设等。同时实施村办事处周边环境改造,在北港村委会周围建公共绿地4000㎡,规划北港村绿化建设2000m,进一步完善环卫基础设施。
重点开展拆违止违工作,特别是对村域范围内的主要道路两侧影响市容市貌的破旧房屋和简易棚舍加大力度重点拆除。
3、文明创建
继续做好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按照创建标准,认真抓好落实工作。
4、公共服务发展 利用原有存量资产,实施企业转型,开发具有北港特色的书画文化,吸引游客,形成北港村特色文化的新亮点。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美丽乡村、生态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北港实际,准备建一个标准的篮球场,继续完善北港村健身设施;建设一个科普之家,改造40㎡以上的办公用房,并添置各类硬件设施,项目建成运行后,每天参与人数不少于30人;建设一个占地200㎡,建筑面积400㎡的老年活动室,投资总额约为100万元。
5、社会管理类
进一步完善村级联动工作监督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联动工作的有效推进。
在信访工作中,充分发挥村级老娘舅作用,在完善信访接待的基础上,加强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6、村级组织
进一步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村干部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村务、党务公开;规范村级财务制度;加强村级档案管理,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做到各门类档案齐全,整改规范、制度建设实施到位,全面提升,北港村的档案工作水平。
三、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
改善农村面貌并不是政府投入资金就行,有了资金还需要村民配合,没有优秀的带头人事情肯定难办。而从目前的部分乡村现状来看,仍有一些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没能很好地发动群众,部分乡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因此,我们建议要继续加强村委班子建设,尤其是乡村带头人的培养,让他们在攻坚克难中做表率,充分发挥“政策宣传员”、“创业示范员”等作用,以开拓进取、务实奉献的精神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使村级党支部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坚强核心。
(二)整合资源,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
目前有些乡村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立面出新层面,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基础设施大多没能配套。如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
我们建议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一是注重整合各项资源。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农村水利、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农民创业增收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项目、成一个项目。二是建立多元化机制。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三)培育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建设美丽乡村一定要有经济支撑。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才能增收,村集体才有财力,才能有内生力推动美丽乡村规划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点作为基本思路: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招商引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鼓励农民创业,做好“休闲乡村游”;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工作。
(四)加强道德建设,培育和美乡风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注重自然环境美化等外在美,也要注重乡风文明等内在美。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洁净、文明的观念渗透到农村及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要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帮助农民提升综合素质。要积极开展村风评比、村级道德模范评选等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促进村风、民风整体的好转。
(五)认真倾听民声,体现村民意愿
农民是乡村的主人。美丽乡村建设,广大农民是受益者,也是推进主体。因此,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切不可以大包大揽取代群众的主体地位。
要倾听民声,体现民意,要在帮助群众明确建设理念,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下工夫。对此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在规划设计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充分考虑村民
合理诉求。二是要在建设项目与设施过程吸收村民参与。三是要让村民参与建设资金的有效监督。
(六)完善规划布局,稳妥推进建设
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最大的节约。建设美丽的乡村也离不开科学规划的指导。在当前的形势下,美丽乡村的工作不宜快速铺开,搞形式主义,而是要试点先行,稳妥推进。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应,避免社会财富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七)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总动员
从2013年提出建设美丽乡村至今,我县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形式,开展了美丽乡村宣传发动工作,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少干部、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仍不甚了解、知之不多。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在下一阶段建设中,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的宣传力度。
总之,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农耕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县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这既是落实县委关于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为崇明广大农村老百姓早日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一个重大民心工程,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因此我们要力戒只做表面文章,搞“一阵风”式的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事求是地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提升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崇明县经济社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岛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共促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样板河
**港
你变了!
**港位于**镇华一水库溢洪道下游,全长约1.87公里,水域岸线最宽的地方有200米,过去禽畜粪便、生活污水、垃圾全部汇入**港,以至于**港污水无法处理到位、水质混浊、臭气熏天。当地村民怨声载道,给村民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
为改善**港“黑臭”水体现状,自2017年开始争取到省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通过农田生态沟渠硬化工程、农田生态廊道工程、农田生态防治工程、水产养殖污染减排、地表径流污水处理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港水清澈透明……打造河畅、景美的样板河,提升群众生活环境获得感。
近年来,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港作为样板河重点打造对象,通过多次改造升级将其打造成**镇华一村乡村旅游必到之处。**港实行全天候水质在线监测,建立健全河道长效保洁与管护机制,实现河道保洁常态化;全面管护河道做到发现问题立行立改,聚力维护整治效果。
今年市水利局来**指导河长制工作中特别指出**港作为样板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建设乡村旅游的可取之处说:“**港打造措施实、河湖管护到位、配套设施完善、岸线整齐秀美,不过还需要进一步结合旅游文化打造旅游长廊”。
后段,我镇将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以及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强**港人文旅游气息,以**港为核心从农旅结合中寻找新机遇,利用良好的水域环境以及当地的旅游文化特色打造“吃喝玩乐”一条龙的农家乐旅游特色。使**港成为一条不仅是解决农村生活生产用水之处,更要成为乡村旅游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