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2010年修改)
浙江省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
(2010年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有关规定,表彰在质量和管理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组织,引导和激励组织追求卓越的质量经营,提高组织综合质量和竞争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用户,推进质量振兴事业,特设立浙江省质量奖(以下简称省质量奖)。为科学、公正、客观地开展省质量奖评审工作,参照《全国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省质量奖是我省授予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并取得显著质量、经济、社会效益的组织,在质量领域的崇高荣誉。
第三条 省质量奖评审遵循为组织服务的宗旨,坚持组织自愿申报和“高标准、严要求、少而精,优中选优”的原则,根据省质量奖评审标准对组织实事求是的评审。
第四条 省质量奖每年评审一次,由浙江省质量协会(以下简称省质协)按照评审原则、评审标准和我省质量管理实际水平,适当考虑组织所属行业和规模,确定授奖名额。每年从获奖组织中择优推荐评选全国质量奖。省质量奖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按当年评审管理办法和评审标准重报重评。
第二章 评审范围
第五条 省质量奖评审范围为工业、工程建设、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及商业、贸易、旅游等行业的国有、股份、集体(乡镇)、民营和 中外合资及外资独资组织。
第六条 目前质量奖奖项设置有: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今后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调整和增加奖项。非紧密性集团不在评审范围之内。
第三章 机构和职责
第七条 设立浙江省质量奖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定委员会)作为省质量奖的评审机构,由政府、行业主管质量工作的负责人和社会团体负责人及质量专家组成。负责研究、确定省质量奖评审工作的方针、政策,批准省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和评审标准,审定获奖组织名单。
第八条 省质量奖审定委员会常设机构为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设在省质协秘书处,其主要工作是:拟订、修改省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和评审标准;培训、评聘评审人员;受理省质量奖的申报和资格审查;组织实施省质量奖资料评审和现场评审;对通过省质量奖现场评审和用户评价的组织进行综合评价,并向省质量奖审定委员会报告工作、提出候选获奖组织名单;对获奖组织进行监督、帮促和管理;其它有关日常工作。
第四章 评审人员
第九条 省质量奖的评审人员应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1、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熟悉国家有关质量、经济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2、接受过全面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和省质量奖评审标准系统培训,掌握质量管理新知识和方法;
3、具有五年以上的质量管理、技术或专业工作经历,有丰富的质量管理实践经验;
4、掌握评审的方法和技巧,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快速的反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
5、认真履行评审人员职责,严格遵守评审人员纪律,公正严明。第十条 对符合评审员资格条件的人员,由办公室组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聘为省质量奖评审员。对取得资格的评审人员,要根据省质量奖评审标准与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再培训。
第五章 评审标准
第十一条 省质量奖评审标准采用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Z19579-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作为评价体系要求,并跟踪国家标准的修订和更新,适时采用最新版本的国家标准。
第十二条 省质量奖评审标准采用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反映了现代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融合了世界发达国家最有影响的卓越质量奖标准的基本内容和众多成功组织的经验结晶,与我国质量管理实际相结合,为组织提供了追求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是省质量奖评审和组织自我评价的依据。
第十三条 省质量奖评审标准注重组织从领导作用、战略策划与实施、顾客和市场、资源和过程管理,直至售后服务的全过程控制,更注重组织运作绩效、满足顾客需要、持续改进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组织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和发展潜能。
第六章 组织申报条件
第十四条 组织争创省质量奖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有一定的基础,成为领导和员工的自觉行动。组织应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前提下,对照评审标准,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提出申报。第十五条
申报组织必须是合法生产及经营的组织,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组织经营符合诚信准则等道德规范,遵守法律法规要求;
2、已获“浙江名牌”产品称号或其他省级(含)以上质量方面有关荣誉称号;
3、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是国内行业和省内公认的质量管理先进组织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成效显著组织;
4、认真贯彻实施GB/T 19000-ISO9000族标准,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已通过认证注册并持续有效运行;行业有相关认证要求的,应通过其认证;有强制性要求认证的产品已获认证注册;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关先进标准要求;国家和有关部门监督抽查合格;
5、认真贯彻实施GB/T24001-ISO14001标准,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组织“三废”治理达标;运营过程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组织,环境管理体系应通过认证注册;
6、认真贯彻实施GB/T28001标准,建立、实施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组织连续三年无重大质量、设备、伤亡、火灾等爆炸事故(按行业规定)及重大用户投诉;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较高的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通过认证注册;
7、由所在市质协和(或)所属省行业(或协会)对申报组织进行推荐,提出对该组织质量管理和在地区或行业中地位的评价意见。评审中将优先考虑地区和行业双推荐组织。外资独资组织可以不经推荐,直接申报。
第七章 评审程序
第十六条
组织申报。凡符合省质量奖基本条件的组织,根据自愿的原则,填写《浙江省质量奖申报表》,按照评审标准和填报要求,从采用方法、工作展开和实施结果三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将申报表、自我评价报告和必要的证实性材料一并寄送省质量奖审定委员会办公 室。
第十七条 资料审查。办公室对申报组织的基本条件、自评报告和材料的完整性进行资格审查,并组织评审专家对资格审查合格的组织进行资料评审,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确定现场评审组织名单。
第十八条 用户评价。资料审查通过的组织,需由第三方中介机构对主导产品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提供用户评价报告。
第十九条 现场评审。办公室组织评审组按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和GB/Z19579-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要求,对组织进行现场评审。评审组织结合自身实际的规定要求和实施方法是否符合评审标准要求;组织是否按规定要求和实施方法认真贯彻执行;贯彻执行是否有实际成效;组织的持续改进能力、应变能力和发展潜能;作出现场评价意见,提出存在问题,形成现场评审报告。
第二十条 提供改进报告。组织对现场评审提出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取得实效后,提供改进报告和必要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一条 综合评价。办公室对申报组织的申报材料、现场评审报告、改进报告、用户评价报告等全面审查、综合分析,择优推荐,提出候选获奖组织名单。
第二十二条 社会公示。质量奖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将省质量奖候选组织名单在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政务网(网址:www.xiexiebang.com)上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时间为一周)。对有反映和举报的组织,审定委员会办公室进行调查核实并将结果报告审定委员会。
第二十三条 审定批准。审定委员会听取办公室评审工作报告,进行评议和审定,以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确定拟授奖组织名单(需1/2以上审定委员会委员参加会议,并需参加会议的2/3以上委员同意)。
第八章 评审费用
第二十四条 申报组织需交纳一定费用,以支付资料审查、用户评价和现场评审费。
第九章 获奖管理
第二十五条 获奖组织应从本组织实际出发,制订提高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的新目标,不断追求卓越,应用质量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创造出具有本组织特色的实践和经验。
第二十六条 获奖组织有义务宣传、交流质量管理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先进经验。
第二十七条 办公室、行业主管部门和地市质协对获奖组织进行必要的监督和帮促,并在省质量奖有效期内,建立获奖组织信息反馈制度。每年一季度由省质量奖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发放“浙江省质量奖获奖组织信息反馈表”,调查了解获奖组织保持荣誉和持续发展的基本情况。
第二十八条 获奖组织有效期满后,仍符合基本条件的组织可自愿提出申请,重新申报。
第二十九条 办公室对重新申报组织的申报材料按规定的评审程序和当年的评审标准进行评审确认。对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始终保持国内行业和省内先进、用户满意的组织,给予再次授奖。
第三十条
鼓励我省企业争创全国质量奖,对荣获省质量奖后又获得全国质量奖有关荣誉的企业,在规定年限内能继续保持荣誉、未发生异常情况的,如申报(重新申报)省质量奖一般按如下规定执行:
(1)获得全国质量奖企业,三年内免资料评审和现场评审;(2)获得全国质量奖提名奖企业,二年内免资料评审和现场评审;(3)获得全国质量奖鼓励奖企业,一年内免资料评审和现场评审。第三十一条 获奖组织如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一个月内书面报告办公室:
1、发生重大质量、设备、伤亡、火灾和爆炸事故,或有重大违纪违规行为;
2、国家或省、市(地)级监督抽查产品(或服务)不合格;
3、用户对质量问题反映强烈,有顾客、员工、供应商、股东、社会等相关方的重大投诉,质量水平明显下降,或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办公室根据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后,根据严重程度分别给予批评、警告、直至撤消省质量奖荣誉称号并予以公布。对有意延误报告或隐瞒不报,一经查出,严肃处理。
第十章 评审纪律
第三十二条 省质量奖评审要坚持“科学、公正、客观”的原则,做到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透明度,接受政府、新闻界、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第三十三条 评审人员要公正廉明,实事求是,团结协作,讲求效率,工作认真,保守机密,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对违反评审纪律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直至撤销评审员资格。涉及法律责任的由司法部门处理。
第三十四条 申报组织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对违反纪律的组织,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直至撤销申报、评审资格。
第三十五条 建立评审和接受评审单位双向监督反馈制度。接受评审组织要对评审员工作质量和守纪情况作出评价,反馈给省质协。评审员要对接受评审组织的守纪情况作出评价,反馈给省质协。
第十一章 奖 励
第三十六条 对获奖组织授予浙江省质量奖奖牌和证书,并在全省性媒体上公布表彰;在全省宣传、推广获奖组织的先进经验,引导广大组织向先进的质量管理经营模式学习,推进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三十七条 为促进和鼓励组织贯彻实施省质量奖评审标准、持续改进、提高竞争能力,设立浙江省质量奖提名奖和浙江省质量奖鼓励奖。提名奖择优授予进入现场评审但未获奖组织,鼓励奖择优授予通过资格审查、在资料评审中落选未进入现场评审的组织。对获提名奖、鼓励奖组织予以通报表彰。
第三十八条 获奖组织在有效期内可以在组织的广告、产品包装上进行宣传,并注明获奖时间。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二O一O年五月起实行,其解释权属浙江省质量协会。
第二篇:安徽省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
安徽省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
(2005年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和《安徽省质量振兴计划》,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鼓励企业深化全面质量管理,加快推进宣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进度,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不断提高质量水平和竞争能力,满足用户需求,坚持走卓越绩效模式道路,根据“全国质量奖评审办法”,表彰我省质量经营取得突出成效的企业,特设立安徽省质量奖(以下简称质量奖)。为“科学、公正、客观”地开展质量奖评审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质量奖是组织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开展质量创新并取得显著的质量效益而被授予的最高奖励。在评审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和“优中选优”的原则。
第三条 质量奖评审工作要遵循为组织服务的宗旨,充分体现帮促精神,坚持公平、公开、公正,从企业实际出发,运用数据和事实,量化分析,综合评价。
第四条 质量奖每年评审一次。授奖有效期为四年,期满后按当年评审标准重报重评。重评企业不占当年名额。
第二章
评审范围
第五条 质量奖评审范围为工业(含国防工业)、工程建设、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及商业、贸易、旅游、服务等国有、集体、私营、合资、外资股份制及其它企业(法人实体)。第六条 非紧密型组织集团不在评审范围之内。
第三章 机构职责
第七条 质量奖评审管理机构,是省质量奖审定委员会。其日常评审管理工作由省质协秘书处负责。
第八条 省质量奖审定委员会在安徽省经委领导下,由省直有关质量工作的部门、社会团体的负责同志及有关权威的质量管理专家、国家注册审核员组成。负责研究、确定质量奖评审工作的政策,批准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和评审标准,审定获奖企业名单。
第九条 省质协秘书处是质量奖评审管理的日常办事机构,其主要工作是:负责拟订、修改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和评审标准;培训、评聘评审人员;组织、检查评审工作;监督、帮促获奖企业。
第四章
评审人员
第十条
实施评审质量奖的评审人员应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一、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熟悉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二、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较广的管理知识,有丰富的质量管理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或同行所认可;
三、经过较高层次质量管理的培训,能熟练掌握评审方法和技巧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及技能,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经考核合格;
四、认真履行评审人员职责,严格遵守评审人员纪律。第十一条 每年在实施评审前对符合资格条件拟聘的评审人员进行质量奖评审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才能确认为正式评审人员,并颁发证书。
第五章
标准原则
第十二条 从2005年起省质量奖评审标准采用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标准吸收和借鉴了国外质量奖评价标准,注重组织从领导作用、战略要求、顾客和市场调查、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管理、直至售后服务的全过程控制,更注重组织运作绩效。满足顾客需要和持续改进能力,以及外部环境变化时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发展潜能。
第六章
申报条件
第十三条 组织应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前提下,对照评审标准,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提出申报。
第十四条 申报企业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近四年有为社会广泛认可的名优新产品或用户满意产品;
二、是所属行业或所在市公认的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和经济效益显著企业;
三、认真贯彻实施ISO9000族标准,建立、健全了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对行业有强制性要求的产品和体系认证已获注册;
四、组织环境保护治理达标并连续两年无重大质量、设备、伤亡、火灾和爆炸事故(按行业规定);
五、有所属行业或所在市能反映申报组织质量体系及其有效运 行、产品质量水平、安全、环保、质量成效等方面的评价意见。
第七章
评审程序
第十五条
组织申报。凡符合质量奖基本条件,在自愿的基础上,填写“质量奖申报表”。按照评审标准和填报要求,对本组织经营质量管理业绩进行自我评价和说明。将申报表、自我评价报告及经所属行业或所在市按照评审标准签署的评价意见,并详细开列主要用户(或服务对象)和供应商名单,连同必要的证实材料一并送省质协。
第十六条
资格审查。省质协秘书处对申报组织的基本情况、评价意见和材料的完整性进行评审。
第十七条
用户评价。省质协用户委员会主要以函调等形式广泛征询申报组织用户评价意见,并向省质协和申报组织提供用户评价报告。
第十八条
材料审查。省质协秘书处组织评审人员对组织申报材料进行详细审查、综合分析和系统评估。严格控制并确定现场审查组织名单。
第十九条
现场审查。评审人员对受检组织进行现场审查。审查申报组织结合自身实际的质量活动和实施方法是否符合评审标准;组织是否按其规定要求和实施方法认真贯彻执行;贯彻执行结果是否有实际成效,经综合评价后写出评审报告。
第二十条
评审。省质协审议评审报告和用户评价报告,择优提出获奖组织推荐名单。
第二十一条 审定批准。审定委员会听取省质协报告评审工作,审核获奖组织推荐名单后报省经委和省质协联合公布表彰。
第八章
获奖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二条
获奖组织在现场审查的基础上,制订质量改进计划,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完成进度,并验证改进的有效性。
第二十三条
获奖组织在有效期内应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要求和结构调整,在管理上有所创新,制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从本企业实际出发,更加深入有效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不断深化内部改革,研究质量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把思考的焦点集中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创新活动上,创造出具有本组织特色的质量管理实践和经验。
第二十四条
获奖组织每年必须按规定如实向省质协填报《质量管理奖企业年报表》并抄送主管部门或所在市质协。省质协要健全获奖组织的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十五条
省质协、部门和所在市要加强对获奖组织的管理与监督,每年至少对五分之一的获奖组织进行监督审查和针对问题预以帮促。根据监督审查结果适时组织获奖组织进行交流以总结经验。
第二十六条
获奖组织有效期满后,仍符合基本条件的组织自愿提出申报,填写申报表,开列主要用户名单,并附获奖四年来的组织自我评价报告,经所属行业或所在市签署意见后送省质协。
第十七条
省质协秘书处对有效期满重报组织的审报材料,必要的证实材料,历年年报和平时监督审查情况,按当年评审标准审查分析、系统评估并开展用户评价。对在四年中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并始终 保持省内行业先进水平的组织可免于现场审查;对未提出申报或已充分证实未能保持获奖时质量水平的组织不予现场审查。进入现场审查的企业执行第七章评审程序。继续获奖组织,重发证书和奖牌,有效期仍为四年。未能再次获奖组织,则奖牌和证书自行失效,不再享受质量奖荣誉称号,省质协将在获奖组织名单中予以除名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八条 获奖组织如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一个月内书面报告省质协。
一、发生重大质量、设备、伤亡、火灾和爆炸事故;
二、国家或行业、省级监督抽查产品(或服务)不合格;
三、用户对质量问题反映强烈,质量水平明显下降。
经核查后,根据其严重程度对获奖组织分别给予批评警告、通报批评,直至撤销质量奖荣誉称号,并予以公布。对有意延误报告和隐瞒不报,一经查出严肃处理。
第九章 评审纪律
第二十九条
质量奖评审要坚持“科学、公正、客观”的原则,做到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评审透明度,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
第三十条 评审人员要公正廉明,实事求是,团结协作,讲求效率,工作认真,保守机密,严格遵守各级政府有关规定,自觉抵制一切不正之风。对违反评审纪律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撤销评审人员资格,直至建议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 申报、受检组织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行贿送礼,不托人情,不搞超规格接待。对违反评审纪律组织,视情节轻 重,给予批评警告、撤销申报受检资格,直至建议组织主管部门通报批评。
第三十二条 部门、所在市管理部门,组织主管上级单位不干予评审工作,不迎送,不派人陪同评审和住宿。
第三十三条 建立评审和受检双向监督反馈制度。受检组织和评审小组都要向省质协书面反馈对方执行评审纪律情况。受检组织还要对评审人员工作质量作出评价。并由省质协存入评审人员档案。
第十章 评审经费
第三十四条
质量奖评审经费来源由设立的质量基金和组织申报费两部分组成。评审经费用于支付评审人员评审津贴和日常评审管理费用。评审经费使用要单独立帐,做到列支清楚,使用合理,帐目受控。
第三十五条
凡申报质量奖的组织需交纳资料审查费和用户评价费;确定为接受现场评审的组织要负责评审人员的往返差旅和住宿费用;获奖组织需交纳奖牌证书制作费。
第十一章
获奖奖励
第三十六条
对获奖组织由省经委和省质协授予标有获奖年号的质量奖奖牌和注明获奖有效期的质量奖证书。获奖组织名单在全省性报刊上公布表彰,并择优推荐申报全国质量奖。
第三十七条
建议获奖组织在行业和所在市上级主管部门可给予获奖企业一次性奖励,并在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的技术创新立项及信贷等方面从优考虑。获奖组织可在组织的宣传广告、产品外包装上注明获奖时间。
第十二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起实行。有关条款将制订具体实施指南,其解释权属省质协。
第三篇:瑞安市市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
www.xiexiebang.com提供文章来源
瑞安市市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市之路,引导和激励广大企业(组织)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的质量管理模式,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水平,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借鉴国内外开展质量奖活动的成功经验,结合瑞安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市长质量奖是瑞安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主要授予我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施卓越绩效质量管理模式,在工业(含农产品加工业)、工程建设、服务等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企业或组织。
第三条 市长质量奖的评审工作遵循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企业或组织自愿提出申请的基础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好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
第四条
市长质量奖每年评定一次,原则上每年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总数不超过3家。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市政府成立市长质量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由市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管理专家和质量专家组成。评委会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主任由市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担任。
更多文章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提供文章来源
评委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评审办”)和评审组。评审办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评审办主任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担任;评审组由具备资质的评审员组成。
第六条 评委会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指导和监督市长质量奖评审活动的开展,决定市长质量奖评审过程出现的重大事项;
(二)审定市长质量奖评审实施细则、评审工作程序等重要工作规范;
(三)审查、公示评审结果,确保评审结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向市政府提请审定市长质量奖拟奖企业或组织名单;
(四)邀请市监察部门参与市长质量奖评审的监督工作。
第七条 评审办负责市长质量奖的日常监督与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修)订市长质量奖评审实施细则、评审工作程序等;
(二)组织制(修)订评审员资质标准和管理制度,开展对评审员的选拔、培训、考核并建立评审员库,建立评审员绩效考评的优胜劣汰机制。根据评审需要,按行业组建若干评审组;
(三)制定市长质量奖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市长质量奖申报工作,受理市长质量奖申请;
(四)对申报企业或组织的资料进行审查,确定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或组织名单。
(五)组织评审组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或组织进行现场评审,考核、监督评审员履行职责情况;
(六)向评委会报告市长质量奖评审结果,提请审议候选授奖企业或组织名单。
更多文章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提供文章来源
(七)负责社会各界反映问题的调查核实工作;
(八)宣传、推广获奖企业或组织的质量管理先进经验和方法,组织开展国际先进质量奖评审标准的跟踪研究;
(九)监督获奖企业或组织持续实施卓越绩效模式,规范使用获奖荣誉。
第八条 评审组由3名(含3名)以上评审员(包括行业专家)组成,实行组长负责制。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订现场评审实施计划,对企业或组织实施现场评审;
(二)提出建议授奖的企业或组织名单。第九条 评审员应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一)能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熟悉国家有关质量和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五年以上从事质量管理或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有丰富的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熟悉企业质量工作情况;
(三)接受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法和技巧, 熟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职责,严格遵守评审纪律。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十条 申报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我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合法经营三年以上;
更多文章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提供文章来源
(二)产品、服务和运营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取得国家规定应取得的相关证照;
(三)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并取得卓越经营绩效,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有效运行,主要经济、技术和质量指标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四)在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或组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施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进节能减排等方面,走在国内同行业或市内前列;
(五)主导产品的质量水平达到或超过国内外先进水平,产品质量长期稳定并能持续改进;
(六)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诚信记录和社会信誉;
(七)无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十一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市长质量奖:
(一)不符合国家产业、环保、安全生产、质量政策的;
(二)列入国家强制管理范围的产品未获得相关证照的;
(三)近三年产品监督抽查不合格或出现重大质量安全、环境污染、安全生产、公共卫生事故及重大质量投诉的;
(四)有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四章 评审标准
第十二条 市长质量奖的评审标准应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更多文章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提供文章来源
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质量奖的评审标准。评审标准是市长质量奖评审的基础,也是企业或组织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参考依据。
第十三条 市长质量奖的评审标准采用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Z19579-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评审标准包括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等七部分,各部分的每个条款都有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分值,标准总分为1000分。
第十四条 为保证市长质量奖评审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在不同行业评审工作中的一致性,在同一标准要求下,可按制造业、供应业和服务业等分别制订评审实施细则,以保证市长质量奖的代表性和权威性。评审实施细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实践的发展要求,适时进行修订。
第十五条 根据宁缺毋滥的原则,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总评分不得低于600分(含600分)。若当年申报企业或组织的总评分低于600分,该奖项将空缺。
第五章 评审程序
第十六条
每年由评审办发出申报市长质量奖通知,并在规定时间内受理当市长质量奖的申请。
第十七条
凡符合市长质量奖申报条件的企业或组织,在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市长质量奖评审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形成自我评价报告,填写《瑞安市市长质量奖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申报表中的有关内容需经相关部门验证确认并提供证明材料,经行业协会签署推荐意见后,在规定时间内报送评审办。
第十八条
评审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资料审查。评审办对申报企业或组织的基本条件、申报表、自
更多文章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提供文章来源
我评价报告及相关的证实性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查,评审办确定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或组织名单。对未获现场评审资格的,评审办应书面通知企业或组织。
(二)现场评审。评审办组织评审组按照评审标准和评审实施细则,对资料审查合格的企业或组织进行现场评审。现场评审的时间一般为2-4天。现场评审应形成现场评审报告,并由企业或组织确认。现场评审结束后,评审组应在规定时间内将现场评审报告提交评审办,并提出建议授奖的企业或组织名单。
(三)综合审查。评审办综合各评审组的建议后,提出提请审议的候选授奖企业或组织名单,并将企业或组织的申报材料、现场评审报告等提交评委会。评委会审议表决后,确定初选授奖的企业或组织名单。
(四)初选公示。评委会在市级主要新闻媒体上对初选授奖的企业或组织进行公示,限期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对公示期间反馈的意见,由评审办进行调查核实,并形成调查核实情况报告,提交评委会审查。
(五)审定批准。经初选公示和异议处理后,评委会确定拟授企业或组织名单,报市人民政府审定批准。
第六章 表彰、奖励及经费
第十九条 对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由市政府进行表彰和奖励,并由市长颁发奖杯、证书和奖金。奖金金额为每个企业或组织20万元。
第二十条 市长质量奖奖励经费和评审工作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
第七章 监督管理
更多文章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提供文章来源
第二十一条 申报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应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对发现采用不正当手段骗取市长质量奖的,由评委会提请市政府批准撤销其市长质量奖称号,收回奖杯、证书,追缴奖金,并在市级主要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
第二十二条 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应持续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其采用质量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并不断创新,持续提升组织卓越绩效水平,获奖企业或组织应在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分享成功经验,努力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十三条 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可在企业或组织形象宣传中使用该称号,并注明获奖年份,但不得用于其产品宣传。违反上述规定的,由评审办责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四条 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出现下列情形之一,且情节严重,经评审办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由评委会提请市政府批准撤销其市长质量奖称号,收回奖杯和证书,并予公告:
(一)质量管理水平明显下降的;
(二)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境污染、公共卫生等事故的;
(三)产品在国家、省和市级质量监督抽查中出现严重不合格的;
(四)顾客、员工、合作伙伴和社会对其有重大投诉且情况属实的;
(五)经济效益下滑, 连续两年出现亏损的。
第二十五条 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有义务配合评审办宣传和推广其质量管理先进经验和方法,与其他企业或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并在每年2月底前向评审办书面报告上持续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情况。
第二十六条 参与市长质量奖评审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公正廉洁,团
更多文章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提供文章来源
结协作,讲求效率,工作认真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真实、准确、公正地参与评审工作;
(二)不得参加与评审员本人有利害关系的企业的评审工作;
(三)禁止向申报企业提供有偿和无偿的咨询服务;
(四)禁止收受申报企业任何礼物、佣金或有价证券;
(五)保守企业或组织的商业和技术秘密,不得泄漏有关申报企业的信息,不得泄漏有关评审的信息;
(六)严格遵守评审的有关规定和程序。
违反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由评委会给予批评、警告或取消评审员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评定的市长质量奖有效期为3年。期满后,经复评合格继续有效(复评视同重新申报),并颁发市长质量奖奖杯、证书,但不再重复颁发奖金,不占当年授奖名额。
第二十八条 被撤销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5年内不予受理市长质量奖申报。
第二十九条 市长质量奖奖杯、证书由瑞安市人民政府授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市长质量奖标志、奖杯和证书,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瑞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更多文章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花都区区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
花都区区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落实十九大“质量强国、质量第一”精神,完善政府质量奖励制度,规范区长质量奖评审工作,树立质量先进标杆,弘扬工匠精神,推动质量发展,建设质量强区,增强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花都区区长质量奖(以下简称区长质量奖)是花都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奖项,由区政府表彰和奖励,设置区长质量奖单位奖(以下简称单位奖)和区长质量奖班组奖(以下简称班组奖)。
单位奖授予在质量管理和运营绩效上成绩突出,产品、服务、工程质量以及环保治污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具有显著的行业示范带动作用,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企业或组织。
班组奖授予在组织中秉持工匠精神、提炼创新质量管理经验方法、取得了优秀生产经营效益的一线班组或班组。
第三条 区长质量奖评审以“好中选优、树立标杆”为宗旨,遵循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向企业或组织、班组收取任何费用。在企业或组织、班组自愿申请的基础上,
第五篇:瑞安市市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
瑞安市市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市之路,引导和激励广大企业(组织)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的质量管理模式,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水平,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借鉴国内外开展质量奖活动的成功经验,结合瑞安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市长质量奖是瑞安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主要授予我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施卓越绩效质量管理模式,在工业(含农产品加工业)、工程建设、服务等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企业或组织。
第三条 市长质量奖的评审工作遵循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企业或组织自愿提出申请的基础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好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
第四条
市长质量奖每年评定一次,原则上每年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总数不超过3家。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市政府成立市长质量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由市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管理专家和质量专家组成。评委会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主任由市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担任。
评委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评审办”)和评审组。评审办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评审办主任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担任;评审组由具备资质的评审员组成。
第六条 评委会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指导和监督市长质量奖评审活动的开展,决定市长质量奖评审过程出现的重大事项;
(二)审定市长质量奖评审实施细则、评审工作程序等重要工作规范;
(三)审查、公示评审结果,确保评审结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向市政府提请审定市长质量奖拟奖企业或组织名单;
(四)邀请市监察部门参与市长质量奖评审的监督工作。
第七条 评审办负责市长质量奖的日常监督与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修)订市长质量奖评审实施细则、评审工作程序等;
(二)组织制(修)订评审员资质标准和管理制度,开展对评审员的选拔、培训、考核并建立评审员库,建立评审员绩效考评的优胜劣汰机制。根据评审需要,按行业组建若干评审组;
(三)制定市长质量奖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市长质量奖申报工作,受理市长质量奖申请;
(四)对申报企业或组织的资料进行审查,确定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或组织名单。
(五)组织评审组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或组织进行现场评审,考核、监督评审员履行职责情况;
(六)向评委会报告市长质量奖评审结果,提请审议候选授奖企业或组织名单。
(七)负责社会各界反映问题的调查核实工作;
(八)宣传、推广获奖企业或组织的质量管理先进经验和方法,组织开展国际先进质量奖评审标准的跟踪研究;
(九)监督获奖企业或组织持续实施卓越绩效模式,规范使用获奖荣誉。
第八条 评审组由3名(含3名)以上评审员(包括行业专家)组成,实行组长负责制。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订现场评审实施计划,对企业或组织实施现场评审;
(二)提出建议授奖的企业或组织名单。第九条 评审员应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一)能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熟悉国家有关质量和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五年以上从事质量管理或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有丰富的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熟悉企业质量工作情况;
(三)接受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法和技巧, 熟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职责,严格遵守评审纪律。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十条 申报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我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合法经营三年以上;
(二)产品、服务和运营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取得国家规定应取得的相关证照;
(三)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并取得卓越经营绩效,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有效运行,主要经济、技术和质量指标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四)在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或组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施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进节能减排等方面,走在国内同行业或市内前列;
(五)主导产品的质量水平达到或超过国内外先进水平,产品质量长期稳定并能持续改进;
(六)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诚信记录和社会信誉;
(七)无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十一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市长质量奖:
(一)不符合国家产业、环保、安全生产、质量政策的;
(二)列入国家强制管理范围的产品未获得相关证照的;
(三)近三年产品监督抽查不合格或出现重大质量安全、环境污染、安全生产、公共卫生事故及重大质量投诉的;
(四)有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四章 评审标准
第十二条 市长质量奖的评审标准应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质量奖的评审标准。评审标准是市长质量奖评审的基础,也是企业或组织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参考依据。
第十三条 市长质量奖的评审标准采用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Z19579-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评审标准包括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等七部分,各部分的每个条款都有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分值,标准总分为1000分。
第十四条 为保证市长质量奖评审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在不同行业评审工作中的一致性,在同一标准要求下,可按制造业、供应业和服务业等分别制订评审实施细则,以保证市长质量奖的代表性和权威性。评审实施细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实践的发展要求,适时进行修订。
第十五条 根据宁缺毋滥的原则,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总评分不得低于600分(含600分)。若当年申报企业或组织的总评分低于600分,该奖项将空缺。
第五章 评审程序
第十六条
每年由评审办发出申报市长质量奖通知,并在规定时间内受理当市长质量奖的申请。
第十七条
凡符合市长质量奖申报条件的企业或组织,在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市长质量奖评审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形成自我评价报告,填写《瑞安市市长质量奖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申报表中的有关内容需经相关部门验证确认并提供证明材料,经行业协会签署推荐意见后,在规定时间内报送评审办。
第十八条
评审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资料审查。评审办对申报企业或组织的基本条件、申报表、自 我评价报告及相关的证实性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查,评审办确定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或组织名单。对未获现场评审资格的,评审办应书面通知企业或组织。
(二)现场评审。评审办组织评审组按照评审标准和评审实施细则,对资料审查合格的企业或组织进行现场评审。现场评审的时间一般为2-4天。现场评审应形成现场评审报告,并由企业或组织确认。现场评审结束后,评审组应在规定时间内将现场评审报告提交评审办,并提出建议授奖的企业或组织名单。
(三)综合审查。评审办综合各评审组的建议后,提出提请审议的候选授奖企业或组织名单,并将企业或组织的申报材料、现场评审报告等提交评委会。评委会审议表决后,确定初选授奖的企业或组织名单。
(四)初选公示。评委会在市级主要新闻媒体上对初选授奖的企业或组织进行公示,限期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对公示期间反馈的意见,由评审办进行调查核实,并形成调查核实情况报告,提交评委会审查。
(五)审定批准。经初选公示和异议处理后,评委会确定拟授企业或组织名单,报市人民政府审定批准。
第六章 表彰、奖励及经费
第十九条 对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由市政府进行表彰和奖励,并由市长颁发奖杯、证书和奖金。奖金金额为每个企业或组织20万元。
第二十条 市长质量奖奖励经费和评审工作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申报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应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对发现采用不正当手段骗取市长质量奖的,由评委会提请市政府批准撤销其市长质量奖称号,收回奖杯、证书,追缴奖金,并在市级主要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
第二十二条 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应持续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其采用质量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并不断创新,持续提升组织卓越绩效水平,获奖企业或组织应在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分享成功经验,努力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十三条 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可在企业或组织形象宣传中使用该称号,并注明获奖年份,但不得用于其产品宣传。违反上述规定的,由评审办责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四条 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出现下列情形之一,且情节严重,经评审办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由评委会提请市政府批准撤销其市长质量奖称号,收回奖杯和证书,并予公告:
(一)质量管理水平明显下降的;
(二)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境污染、公共卫生等事故的;
(三)产品在国家、省和市级质量监督抽查中出现严重不合格的;
(四)顾客、员工、合作伙伴和社会对其有重大投诉且情况属实的;
(五)经济效益下滑, 连续两年出现亏损的。
第二十五条 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有义务配合评审办宣传和推广其质量管理先进经验和方法,与其他企业或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并在每年2月底前向评审办书面报告上持续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情况。
第二十六条 参与市长质量奖评审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公正廉洁,团 结协作,讲求效率,工作认真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真实、准确、公正地参与评审工作;
(二)不得参加与评审员本人有利害关系的企业的评审工作;
(三)禁止向申报企业提供有偿和无偿的咨询服务;
(四)禁止收受申报企业任何礼物、佣金或有价证券;
(五)保守企业或组织的商业和技术秘密,不得泄漏有关申报企业的信息,不得泄漏有关评审的信息;
(六)严格遵守评审的有关规定和程序。
违反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由评委会给予批评、警告或取消评审员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评定的市长质量奖有效期为3年。期满后,经复评合格继续有效(复评视同重新申报),并颁发市长质量奖奖杯、证书,但不再重复颁发奖金,不占当年授奖名额。
第二十八条 被撤销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5年内不予受理市长质量奖申报。
第二十九条 市长质量奖奖杯、证书由瑞安市人民政府授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市长质量奖标志、奖杯和证书,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瑞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