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绿化建设指标规定[范文]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发布时间: 】2006年9月4日点击量:8910【字体:大 中 小】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11月4日建设部发布)
第一条 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九条的授权,为加强城市绿化规划管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城市绿化规划指标包括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
第三条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
计算公式: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城市非农业人口。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根据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而定:
(一)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不足75m2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00年应不少于5 m2;到2010年应不少于6 m2。
(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75~105 m2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00年应不少于6 m2;到2010年应不少于7 m2。
(三)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超过105 m2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00年应不少于7 m2;到2010年应不少于8 m2。
第四条 城市绿化覆盖率,是指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计算公式: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100%。
城市绿化覆盖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30%,到2010年应不少于35%。
第五条 城市绿地率,是指城市各类绿地(含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等六类)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城市绿地率(%)=(城市六类绿地面积之和÷城市总面积)×100%。
城市绿地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25%,到2010年应不少于30%。
为保证城市绿地率指标的实现,各类绿地单项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新建居住区经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
(二)城市道路均应根据实际情况搞好绿化。其中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
地比率不低于20%,次于道绿带面积占比率不低于15%。
(三)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应不少于30m。
(四)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其中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20%;产生有气体及污染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立不少于50m的防护林带;学校、医院、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因特殊民政部不能按上述标准,并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将所缺面积的建设资金交给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绿化建设作为补偿,补偿标准应根据所处地段绿地的综合价值由所在城市具体规定。
(五)生产绿地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比率不低于2%。
(六)公共绿地中绿化用地所占比率,应参照CJJ48-92《公园设计规范》执行。
属于旧城改造区的,可对本条(一)、(二)、(三)、(四)项规定的指标降低5个百分点。
第六条 各城市应根据自身的性质、规模、自然条件、基础情况等分别按上述规定具体确定指标,制定规划,确定发展速度,在规划的期限内达到规定指标。
城市绿化指标的确定应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报建设部备案。
第七条 各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按上述
标准审核及审批各类开发区、建设项目绿地规划,审定规划指标和建设计划,依法监督城市绿化各项规划指标的实施。
城市绿化现状的统计指标和数据以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发布或上报统计行政主管部门的数据为。
第八条 本规定由建设部负责解释。第九条 本规定自1994年1月1日起实施。
附:《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说明
一、城市绿化规划指标的统计口径
1.公共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的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公园,小游园、街道广场绿地,以及植物园、动物园、特种公园等。公共绿地面积系指城市各类公共绿地总面积之和。
2.城市建部区内绿化覆盖面积应包括各类绿地(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六类绿地)的实际绿化种植覆盖面积(含被绿化种植包围的水面)、街道绿化覆盖面积、屋顶绿化覆盖面积以及零散树木的覆盖面积。这些面积数据可以通过遥感、普查、抽样调查估算等办法来获得。
3.根据《城市绿化条例》规定,城市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六类,在计算城市绿地率时,应用全部六类地面积同城市总面积之比。
4.垂直绿化、阳台绿化室同内绿化不计入以上三项指标,可以作为工作成绩单独考核统计。
5.城市绿化指标的考核范围,对于绿化规划应为城市规划建成区;对于现状应为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均应以相应区域为依据。
二、制订城市绿化规划指标的依据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主要受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制约,根据测算,将城市人均建设用地为不足75平方米、75~105平方米和超地过105平方米三种情况。据此分别制定了三种指标。
考虑到城市绿化规划的三项指标都受到城市的性质、规模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应有所不同,在此只规定了指标的低限。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新开发城市和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等,都应有较高的指标。
本规定所定的三项指标既不是按照生态、卫生要求,也不是按照理想的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的,而是根据我国目前发展速度,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低水平标准。因此我国城市绿化指标距到满足生态需要的标准相差甚远。
三、城市绿化规划指标的质量要求
首先,由于本规定中三项指标是低水平标准,因此达到指标的城市还注意应该进一步提高绿地数量和绿化质量,不能因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使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其次,还要注意相关指标,如人均绿地,植树成活率、保存率,苗木自给率、绿化种植层次结构、垂直绿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逐步建立更加完善的城市绿化指标体系。第三,还要同时考虑绿地系统的合理布局、景观艺术特色、绿化植物群落合理性及污染、抗灾害、抗盐碱、抗风沙等特殊功能。
第二篇:佛山市城市绿化管理规定
关于印发佛山市城市绿化管理规定的通知
信息来源: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发布时间:2011-09-09 14:54:00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佛山市城市绿化管理规定》业经市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四月十一日
佛山市城市绿化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发展城市绿化事业,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城市绿化条例》、《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绿化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 佛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的城市绿化工作,并组织实施本规定。
各区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建制镇人民政府依照本规定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绿化建设、保护和管理。
城市规划、建设、市政公用、国土、计划、公安、交通、环保、工商、行政执法、电力、通信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本规定。
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林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等管理的绿化工作,依照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绿化的建设和维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城市建设中安排一定投资比例用于城市绿化,提高公众绿化和环境意识,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城市绿化科学研究,提高城市绿化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水平。
第五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单位和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应当依法履行植树或其他绿化义务以及爱护绿化设施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检举。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城市绿化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六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坚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丰富城市景观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保护城市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合理设置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和环城绿带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内容应当包括:概况及现状分析、规划总则、规划目标、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古树名木保护、环城绿带规划、分期建设规划和实施措施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报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各区和建制镇依据批准后的《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制定本辖区的城市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规划,由区人民政府审批,报市人民政府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土地用途管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各项建设指标包括配套绿化用地应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实行统一规划管理。
第七条 “2+5”组团城市的各组团以及上层次规划或上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指定须设置环城绿带的城镇和城镇密集地区,均应依照《广东省环城绿带规划指引》设置环城绿带。
第八条 全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按照近期、中长期分步实现。近期目标,应当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长期目标,应当达到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所确定的各项城市绿化指标。
各区人民政府和建制镇(中心镇)可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制定高于上述规定的绿化规划建设指标。
第九条 建设工程项目必须安排配套绿化用地,绿化用地面积占建设工程项目用地面积的比例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医院、休(疗)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低于40%;
(二)高等院校不得低于40%,其他学校、机关团体不得低于35%;
(三)经环保部门的鉴定属于有毒有害的重污染单位和危险品仓库,不得低于4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置宽度不得小于50米的防护林带;
(四)宾馆、商业、商住、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设施,应当进行环境设计,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不得低于35%;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下的,不得低于30%;
(五)居住区、居住小区和住宅组团不得低于30%,在旧城改造区的不得低于25%,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住区不得低于2.5平方米,居住小区不得低于1.5平方米,住宅组团不得低于1.0平方米;
(六)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站场和一般性仓库不得低于20%;
(七)其他建设工程项目不得低于25%;
(八)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在符合公共安全的要求下,应建造天台花园;
(九)鼓励投资者在新建的各类平顶建筑物进行天面绿化,发展立体绿化。
第十条 新建、改建的城市道路、铁路沿线两侧、江河两岸等绿化的规划建设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城市干道规划红线外两侧建筑的退缩地带和公路规划红线外两侧的不准建筑区,除按城市规划设置人流集散地外,均应设置景观绿化带。新建城市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得低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公路规划红线外两侧不准建筑区的隔离绿化带宽度,国道各20米,省道各15米,县(市)道各10米,乡(镇)道各5米。
(二)通过城市规划区的高速公路、城市交通快速干道两侧应当配置绿化,并满足防护和景观要求。
(三)城市江河两岸、铁路沿线两侧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30米,饮用水源地水体防护林带宽度各不少于100米;
(四)高压输电线走廊下安全隔离绿化带的宽度,按照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建设。
第十一条 城市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的建设,应当以植物造景为主,同时要展示植物的多样性,适当配置园林建筑和园林小品。
各类公园建设用地指标,应当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符合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
居住区配套绿化用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的绿化种植面积,不得低于其绿地总面积的75%。
第十二条 环城绿带内应严格控制一般性开发性项目进入,允许保留和进入与绿带功能不相冲突的用地类型和项目:
(一)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果园、湿地。
(二)公共开放性绿地:公园、游乐园、野营基地、野生动物园、名胜古迹等。
(三)体育运动设施:高尔夫球场、滑草场、赛车场、赛马场、马术表演场等。
(四)绿化比率高、绿色景观佳或旷地型用地: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大型公共设施、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村落等。
(五)生产性绿地:花圃、苗圃、植物园等。
(六)其它:纪念性林地、防护林等。
第十三条 环城绿带用地要确保其开敞性,保证一定的空地率及绿化面积:
(一)空地率应为90%以上;
(二)绿地率应达75%;
(三)除允许保留的建筑外,环城绿带内任何新增开发建设项目的建筑密度不得超过15%。
第十四条 城市生产绿地应当适应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需要,其用地面积不得低于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
第十五条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十六条 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以及环城绿带等城市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设计条件要求。
城市各类绿地的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设计条件。规划确定为全市性公园的设计方案,应进行公示,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并充分征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和经过专家评议。按上述合理意见修改完善至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后,经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他城市绿化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经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经批准的城市绿地规划和各类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绿化工程设计方案,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古典名园,其恢复保护规划和工程设计,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属于文物保护的古典名园,其恢复、保护规划和工程设计按国家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规定审批。第十八条 建设工程项目未包括绿化内容或绿化规划不符合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不得批准该项目。
第十九条 城市绿化建设按下列规定分工负责:
(一)由政府投资的公园绿地由各级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由政府投资的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由相对应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二)铁路、公路、管线防护绿化和经营性园林生产绿地由其经营单位实施建设和管养。
(三)旧城改建区、新开发区、居住区或住宅组团的配套绿地,厂区、庭院、宅旁绿化,由开发(产权)单位或个人负责建设。
第二十条 城市绿化建设应当兼顾管线安全使用和树木的正常生长,与地上地下各种管线及其他设施保持国家规范标准规定的安全间距。
第二十一条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建。绿化工程竣工后,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规划部门联合规划验收后方可进行其它竣工验收程序。
第二十二条 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配套绿化用地,确因条件限制达不到本规定第九条第(一)项至第(七)项要求的,经辖区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由建设单位承担补偿责任,可按所缺的绿化用地面积交纳异地绿化用地费和工程费(统称绿化补偿费),绿化补偿费收费标准由各区物价部门审批,由辖区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收取,交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并按规划专项用于易地绿化建设,其中包括用于兴建大中型绿地、环城绿带或进行城市环境整治中的绿化工程等项目。
第二十三条 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备案、同时交付使用。
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二十四条 城市绿地的保护和管理,按下列规定划分管理责任:
(一)政府投资的城市绿化项目,由所在地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管理,并按属地管理原则分级管理。
(二)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绿地,由物业所有权人出资,委托物业管理公司管理。没有实施物业管理的,仍由开发企业或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组织管理。
(三)单位自建的绿地由产权人或土地使用单位自行管理。
(四)生产绿地、经营性园林由其经营单位或个人管理。
(五)沿街的单位和个人有维护门前绿化的责任。
(六)铁路、公路沿线两侧,河涌两岸,山塘水库周围等的城市绿地,由法律、法规规定的主管部门或产权(经营)单位管理。
市、区和建制镇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对各管理责任单位和个人的绿化保护和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五条 城市树木所有权及其收益,按照下列规定确认:
(一)由政府投资或公民义务劳动在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范围内种植和管理的树木,属国家所有。
(二)经鉴定并由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古树名木属国家所有,收益归其生存地的单位或个人所有。
(三)单位自建绿地内的树木,属该单位所有。
(四)由集体或个人投资经营生产的绿地内的树木,属其集体或个人所有。
(五)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绿地内的树木,属土地使用权人所有。
(六)由个人投资在自住、自建庭院内种植的树木,属土地使用权人所有。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蚕食城市园林绿地和改变城市绿地性质、不得破坏绿化用地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以及其它生物。已占用的必须限期归还,并恢复原有绿地的功能和形态。
因建设确需占用城市少量绿地或改变城市绿地使用性质的,通过专家论证后,还应征求社会民众意见,并经所在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土管理部门同意后,报所在地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按权限办理相关批准手续,同时补划或补偿同等面积同等质量的绿化用地,并根据实际需要分步实施。
同一建设工程项目占用城市绿地7000平方米以上(含7000平方米)的,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再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占用城市绿地1500平方米以上(含1500平方米)7000平方米以下的,报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再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占用城市绿地100平方米以上(含100平方米)1500平方米以下的,由所在地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再报所在区人民政府批准;占用城市绿地100平方米以下的,由所在地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原因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必须经所在地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有关规定办理临时占用绿地手续。经批准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应按恢复绿地实际费用向区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交纳恢复绿化补偿费。对已占用的城市绿化用地,必须限期归还,恢复城市绿地使用功能。临时占用城市绿地造成相关设施破坏的,占用者必须承担赔偿责任。临时占用绿地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城市绿地内设置与绿地无关的设施。
在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设置商业服务设施或进行工商经营活动,必须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方可在指定地点从事经营活动,并应遵守城市绿地和工商行政管理规定。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城市绿化的,其建设单位必须在设计和施工前制定保护措施,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
单位或个人在城市道路绿化带开设机动车出入口的,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向市规划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并委托绿化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城市树木花草和绿化设施。
砍伐或迁移城市树木,不论其所有权权属,均必须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有关规定补植树木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同一建设工程项目因公益性市政建设需要,砍伐或迁移城市树木200株以上(含200株),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再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砍伐或迁移城市树木20株以上(含20株)200株以下或单株胸径80厘米及以上的,报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再报市人民政府批准;20株以下的,由所在地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九条 电力、市政、交通和电信等部门,因安全需要修剪、迁移、砍伐城市树木的,应报所在地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由城市绿化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所需费用由申请单位支付。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因紧急抢险救灾确需修剪、迁移或砍伐树木的,有关单位经本单位负责人同意,可先行实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在险情排除后24小时内按照第三十条规定补办审批手续。
第三十条 百年以上树木和稀有名贵树种,具有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由市城市绿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档案和设置标志,划定保护范围,确定养护管理技术规范,重点管理。位于公园绿地和道路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所在地城市绿化部门负责管理;古树名木生存地的所属单位或个人,是该古树名木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所在地城市绿化行政部门负责监督和技术指导。古树名木自然或意外死亡,分别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报所在地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严禁砍伐、迁移或买卖古树名木,因公益性市政建设确需迁移古树名木的,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一条 各级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树权单位要加强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城市各类绿地必须保持树木、花草繁茂,园容整洁、优美,设施安全完好。对影响交通、管线、路灯、房屋和个人安全的树木应及时修剪扶正,确需迁移或砍伐的,按照第二十八条规定办理手续。
第三十二条 在城市绿地内和在路树下,禁止下列行为:
(一)倾倒、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堆放、焚烧物料;
(二)损坏绿化的娱乐活动;
(三)攀、折、钉、栓树木、采摘花草、践踏地被,丢弃废弃物;
(四)在树木和公共设施上涂、写、刻画和悬挂重物;
(五)以树承重,就树搭建;
(六)在已种植的绿化地内停车;
(七)采石取土、建坟;
(八)其他破坏城市绿化及其设施行为。
第三十三条 各级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其委托单位按照本规定收取的绿化补偿费、恢复绿化补偿费,缴入财政专户,列入城市绿化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由财政和审计部门监督使用。绿化补偿费、恢复绿化补偿费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批准。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的行为,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三篇:乐山市城市绿化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乐山市城市绿化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二○○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第一条 为了促进乐山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规划管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精雕细刻乐山山水园林城市,结合乐山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制定本规定的依据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三)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
(四)《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国发[2000]31号);
(六)四川省交通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关于加强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的通知》(川交公路[2001]132号);
(七)《乐山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八)《乐山市城镇园林绿化管理办法》;
(九)《乐山市绿地系统规划》;
(十)《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50180-93.(十一)《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范围为乐山市规划委员会和乐山市规范管理局直管的城市规划区。
乐山市中心城区分旧城区和新城区,其他区、市、县、自治县所辖城市的新旧城区由当地城市规定行政主管部门划定。
乐山市中心城区早城区范围为:肖公嘴滨江路南段旧大桥滨江路中段长江市场嘉定北路牛耳桥嘉定中路凌云大厦青果山路市委党校人民西路新村广场人民南路新村游园海棠路乐山工业学校—乐山师院滨河路肖公嘴。其余范围为中心城区新区。
第四条 本规定有关术语含义为:
(一)城市绿化:城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
(二)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绿地包括: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化、风景林地;
(三)绿地率:城市一定地区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率;
(四)绿化覆盖率: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覆盖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率;
(五)城市绿地率;是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六)开敞式绿地:是指居住区绿地直接为当地居民享用的“福利型”绿地,并在居民视野高度内不能“隔断”;
(七)开放式空间:是指在建筑基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广场、绿地、通道、停车场(库)等公共使用的室内外空间。
第五条 乐山市规划管理局和各区、市、县、自治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乐山中心城区和各区、市、县、自治县的绿化规划管理、审批,负责划定“绿线”。乐山市风景园林局和各区、市、县、自治县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绿化规划的实施,绿地的建设、保护和管理。
第六条 城市绿化必须符合下列措施要求;
(一)乐山市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区11m2以上,城市绿地率38%以上;
(二)城市新建住宅区:旧城区绿地率应大于25%,新城区绿地率应大于30%.其中集中绿地面积不得小于建筑基地面积10%;
(三)城市道路:城市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道路总用地面积的比率不低于15%;
(四)快速通道:乐-峨、乐-沙、乐-
五、乐-夹、乐-井五条组团城市间快速通道上的绿带总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的比率不低于15%,且通道两侧设置不小于15米的绿化带(或防护林)。在快速通道两侧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其建筑设施边缘与通道的边沟外缘的间距不得小于50米;
(五)城市沿江、沿河及沿铁路旁的防护林宽度应不小于30米;
(六)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面积比率不低于30%,其中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20%;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立不少于50米的防护林带;学校、医院、疗养院、休养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门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第七条 第六条规定中第(二)、(六)款内绿地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降低5个百分点:
(一)建筑基地内设置开敞式绿地;
(二)基地内建筑向社会提供开放式空间;
(三)建筑场地内绿化覆盖率大于45%
第八条 项目业主在报批规划时,必须同时报批绿化平面图,绿化平面图的比例与总平面图比例、道路线型方案一致。大型建设项目必须报批绿化方案。其绿地指标必须符合规划设计条件,否则报批方案不予签批。
第九条 绿地率指标达不到第六条、第七条要求的,建设项目报批规划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规划可以审批:
(一)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办理异地绿化手续,异地绿化后绿地指标达到
第六条、第七条要求的建设项目,在审批时,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同时呈报异地绿化方案。
(二)确属城市功能需要的停车场(库)、市场、公共厕所、垃圾库、市政管线等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基地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下)项目;
(三)广告牌、宣传栏、各类岗、亭;
(四)经城市人民政府同意或城市规划委员会决定的可以降低绿地指标的特殊建设项目。
第十条 城市重要建设项目和重要地段的绿化建设用地,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绿线,予以严格控制。
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的绿化建设,必须与建设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绿化建设规划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予以验收。
对于城市建设项目分期实施的,分期验收的,在后期实施的建筑基地内,业主必须先期实施临时绿化,临时绿化与前期建设工程同步验收,验收合格后向社会开放。
经城市规划确定的各类绿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出让。城市规划确定的各类绿地上的各类违法建筑,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违法建筑业主必须原样恢复绿地。
第十一条 本规定适用以下计算方法:
(一)建筑基地面积的计算
1、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建筑在基地面积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划定的用地范围内面积。
2、建筑红线内基地面积小于5000平方米以下的建筑场地,基地面积算建筑红线的范围内面积。
3、单位用地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基地面积,算单位总用地面积。
(二)绿地面积(绿地率)的计算
1、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绿地面积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计算。
2、单位用地内新建、改建、扩建的绿地面积算单位用地范围内的总绿化面积。
3、建筑基地地内的水域面积算绿地面积。
4、出让、转让所得地块内因市政建设需要而无偿退让的部分面积,按该部分面积所占建筑基地面积比率,在规划要求的绿地率中扣减相应的百分点。
5、位于城市旧城区的建筑基地,确实难以达到规定绿化指标的,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将屋面地栽绿化面积(每块面积不得小于100平方米)折算成地面绿地面积。其折算公式如下:F=M×N,式中:F-地面绿地面积,M-屋面地栽绿化面积,N-有效系数(见下表)
屋面标高与基地地面的高差(单位:米)
有效系数(N)
小于、等于1.5 1.0
大于1.5,小于、等于5.0 0.70
大于5.0,小于、等于12.0 0.50
大于12.0,小于、等于18.0 0.30
大于18.0 垂直绿地不算绿化面积。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乐山市规划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建设首善之区 提升城市绿化管理水平
建设首善之区 提升城市绿化管理水平
绿地作为城市的“肺”,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吸收降解城市污染物、减轻或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净化大气环境、降低噪音等方面,具有其他城市基础设施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森林文化是城市文化和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审美意识、道德情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使城市森林成为城市文化品位与文明素养的标志。
世界各国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都十分重视城市绿地,把绿化作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部分。联合国生物圈与环境组织就首都城市提出了“城市绿化面积达到人均60平方米,为最佳居住环境”的标准后,不少国家的城市纷纷进行园林绿地建设,使人、建筑、城市、自然融为一体。新加坡城市规划要求绿地面积占城市住房面积的65%,基本上是“两分绿地,一分房屋”。日本东京采用大厦屋顶的现代庭园绿化,大楼间庭园绿化,通道、天台绿化,垂直绿化,室内绿化,形成具有独特风貌和艺术风格的空中花园。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发展较快,但是总体上看,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仍较少。而且城市绿化尚有误区:一是普遍重草轻树,一些城市热衷于大种草坪,尤其在新建的广场中草多树少。二是绿地设计贫乏,样式单调;重视外来树种,轻视本地树种,绿地失去特色。三是急于求成,有的城市不惜工本,大搞“大树进城”,到农村和山区购买大树,移植进城,结果死亡率超过70%,既没有增加城市绿色,又破坏了山区和农村的生态。
城市绿化必须摒弃那些“推山造山、填塘挖塘、砍树栽树”等大挖大填和斧凿痕迹,真正实现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
其一,找到经济、生态和居民生活三者共赢的平衡点。许多城市注重景观效果,偏重快速郁闭成型的造林绿化方法,树种单调、径级较大、规格近似,群落结构比较单一,稳定性和抗逆性较差,管护难度较大;草地和一些引进树种,投入成本高,管理维护费用大,还不能很好地凸显绿化的功能。笔者认为,城市绿化要注重生态适应性,确保树种的成活率和寿命;要注重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科学选择运用树种,发挥树木观花、遮阳、环保、引导行人和车辆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提高生活环境的舒适度;要重视发展乡土树种,充分体现一个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其二,提高绿化用地空间利用效率。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变“高”了,绿地却变“矮”了。一方面是造盆景式的所谓“精品”,另一方面许多树木被人为截干,甚至一些成片造林的空旷地树木也被习惯性地截冠修剪。结果不仅导致高额的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而且经常发生病虫害。有些地方绿化建设改善环境的功能没有提高,反而成为负担。事实上,我国适合城市绿化而又树体高大、冠形良好的乔木品种十分丰富。
其三,建设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我国绝大部分城市至今维持着城乡绿地“二元分治”的管理体制,随着国家对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实施越来越严格的控制政策,政府部门有必要将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地系统建设摆上日程。系统规划应该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完善统一,使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优化,建设具有持续发展活力的城乡一体化生态型城市。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
第五篇:滕州市城市绿化树木保护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滕州市城市绿化树木保护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提高城市绿化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山东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枣庄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以及有关法律、规章,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本规定适用于我市城市规划区内绿化树木的保护、管理和监督。
第二条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内的绿化管理工作,指导全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组织实施本管理规定。
第三条 城市规划区内公共地带绿化树木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保护管理,单位、小区、村居(社区)树木按权属保护管理。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重点保护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及其他区域胸径20厘米以上树木,并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
第四条 对纳入城建管养的公共绿地、绿化苗木应按照《山东省城市绿地养护服务规范》(DB37/T1174-2009)实行分级养护管理,对重点道路、公园、广场绿地实行二级及以上管理养护,其他绿地实行三级及以上管理养护。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城区内绿化树木进行砍伐、迁移。确需砍伐、迁移的,必须按照《山东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的规定审批;对重要节点部位或者面积较大的区域及树龄在20年以上(含20年)的,从严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