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综合保税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兵地深度融合发展
以综合保税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兵地深度融合发展
7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面、兵团十二师三坪农场区域,规划面积2.41平方公里,实行封闭式管理。为共同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兵地双方经充分沟通协商、认真研究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快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座谈会,明确乌鲁木齐市和十二师将共同组建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全面负责综合保税区的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工作,形成支持综合保税区建设的合力,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做好综合保税区及其配套区的规划建设,努力将综合保税区打造成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口岸作业和综合服务等功能为一体,推进向西开放特色鲜明、运转高效、辐射带动强的创新型新区和兵地融合示范先行先试区。
座谈会上,双方共同签署了《全面推进乌鲁木齐市与兵团第十二师深度合作的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明确了兵地深度合作的基本原则、体制机制和重大事宜。根据《框架协议》,兵地双方要坚持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统一建设、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统一标准、统一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创新协调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机制,健全建设开发机制,强化政策保障支持机制,在干部互派交流、基础设施接驳、交界区域管辖权等重大事宜上相互合作支持,扩大深度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朱海仑主持座谈会并指出,乌鲁木齐市和兵团第十二师有着良好的合作传统、坚实的合作基础,特别是十二师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创新兵地融合发展的体制和模式,共同开发建设了开发区十二师分区、头屯河区工业园等兵地合作区,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近年来随着首府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兵地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布局、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更全面的合作,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下一步推进包括综合保税区建设在内的兵地融合,是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兵地融合发展要求的需要,是维护首府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要,是推进乌鲁木齐市和十二师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是乌鲁木齐市和十二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需要,对乌鲁木齐市和十二师都具有重要意义。
乌鲁木齐市委常委、兵团第十二师党委书记、政委鲁旭平表示,实现兵地融合发展是十二师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增进群众福祉的需要。十二师将始终着眼于维护乌鲁木齐社会大局稳定,增进兵地团结、民族团结大局;重点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五大中心”建设,积极融入乌鲁木齐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与乌鲁木齐城市规划相衔接,力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面落实好《实施意见》和《框架协议》;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把兵地融合发展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实绩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检查,抓好跟踪督办,确保融合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乌鲁木齐市委副书记、市长伊力哈木?沙比尔,兵团第十二师党委副书记、师长宋骏在会上作表态发言,表示将认真贯彻此次座谈会精神,切实履行好《框架协议》和《实施意见》,共同开创兵地融合发展新局面。
第二篇: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
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
2012-05-28 14:07:37来源: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打印】【关闭】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方式由农业向工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宝清县七星泡镇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百镇建设工程”首批启动的48个试点之一(全市唯一省级试点)。两年来,我县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分类建设、分批推进、突出重点”的发展原则,立专组、定专人、争专项,严把关、把紧关,建精品、提功能,形成了“领导围着项目建、部门围着企业建、上级围着基层建、一切围着群众建”的工作思路,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省小城镇建设试点中排名前例。
一、做好“规划”:突出整体布局、突出统筹协调、突出长远发展
结合七星泡镇的区位、地缘、资源、人文等优势和实际,在经过反复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高起点定位,前瞻性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确定了建设“规模适中,交通顺畅,设施完善,服务齐全,特点突出,具有较强凝聚力和辐射力的龙江东部商贸重镇、工业强镇”的发展定位,为七星泡小城镇建设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一是合理规划每一处细节。根据地理位置、经济特点及未来发展潜力,宏观综合统筹安排,委托省城市规划勘察设计院,在处理好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关系;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关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关系;处理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关系;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关系的基础上,完成了《七星泡镇镇区2011年至2030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在小城镇建设中,坚持走外延发展、内部挖潜的路子,节约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一方面,尽量利用荒地、非耕种地,严格限制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特别是需占用大面积土地的市场、小区,更要注意这一点。另一方面,尽量利用闲置土地,对小城镇规划区内的一些个人、单位闲置的土地资产进行盘活,统一使用。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老城镇改造,使之内部结构合理,寸土生金,防止无序无度扩张漫延。三是合理提高规划执行力。小城镇建设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建一个街也好,或一个小区也好,都要花费一定投入,建好了尽量不拆、不换。一方面,立足长远。树立超前意识,按照“三十年不落后”的思路,做到高起点、大手笔规划,防止拆了建、建了拆,避免重复建设。在实施中,合理规划小城镇的未来蓝图,做到内部结构完善,充分体现小城镇的功能和特色。另一方面,立足当前。严格按照规划的要求实施项目建设,既要避免无序、粗放建设,又要做到“不凑合”,确保标准,集中力量,条件成熟一个就高标准建设一个,建设一个确保成功一个,稳固实现目标蓝图。
二、筹好“资金”:盘活现有资本、聚合民间资本、发挥区位资本
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七星泡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探索建立了政府投资、民间资金和外资三轮驱动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为小城镇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一是将“散”钱聚“整”。面对资金紧缺的困难,勇于探索,大胆实践,采取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市场筹资为手段、群众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资机制,在坚持公共事业整体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按照“放开经营、公平竞争、有偿使用”的原则,多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重点实施了云鹏希望小学建设;积极推进3万平方米的棚户区项目。同时,为鼓励先富起来的农民进镇成为小城镇居民,制订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农民进镇购房居住,使之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主体。二是将“死”钱盘“活”。小城镇所在地往往是集镇的中心地带,较为繁华的商业
区。根据七星泡小城镇总体规划,通过出让、租赁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资源,盘活原有黄金地段,加快小城镇建设。对小城镇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开发,以开发促建设,以建设促开发,实行以地生财,以房带路,滚动发展,自求平衡。重点实施了永胜、鑫家园等住宅小区建设,使小城镇面貌得到改观,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三是将“小”钱放“大”。为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整合各方面资源,集合各方面资金,真正起到“小钱办大事”的良好效果。新建了长700米的七星步行街和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的七星广场;通过以建引建的方式,在七星大街两侧共开发6.4万平方米的临街商住楼,进一步繁荣了小城镇商业区。
三、搞好“建设”:严于质量标准、善于破旧出新、精于维护管理
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积极吸收、借鉴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经验、做法,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力度。一是高质量建设。按照“建精品、塑典型、造亮点”的工作要求,两年来全镇共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项,重点完成了洪峰路施工设计和工程概算、洪峰绿地休闲园绿地主体建筑、七星广场等基础建设。在七星大街两侧栽植了绿化树木、绿化带,整治了排水干渠,设置了垃圾桶,安装了景观路灯,安排了专职清扫工人,规范了富盛小区牌匾风格和样式,这些市政设施的投入使用,极大提升了七星泡镇的品位和档次,改善了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二是高水平管理。为实现示范小城镇城镇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提高示范小城镇管理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七星泡镇实际,制定了《七星泡小城镇实施精细化城镇管理办法》,城镇管理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履行小城镇管理职责,为小城镇管理提供了长效机制保障。三是高力度治理。为保护好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在全镇开展了严厉打击非法采矿、采砂、采石等破坏生态资源行为的联合行动,强力推进了荒山荒地造林、超坡地退耕还林和农田、河岸、村屯绿化工作,三年来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5000亩。同时,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对环评不合格的企业坚决拒之门外,对污染不达标企业坚决停产整改。
四、把好“定位”:打响项目会战、打造精品园区、增强社会福祉
支柱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生命线,需要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强化小城镇建设的产业支撑力度。一是扩大招商,落实项目。通过大力挖掘城镇资源潜力,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彻底改造,进一步健全了功能,优化了环境,增加了吸引力。吸引外地资本,使“外”资产变成“内”资产。几年来,共累计完成招商引资项目8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3个,招商项目总投资达4.38亿元。成功辟建了永胜工业园区,目前褐煤提质、永胜红成砖业、隆鑫饲料三个项目已入驻园区。同时,与县一建公司达成协议,开发约3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批大项目的落户,为加快七星泡小城镇建设提供强大的税收资金来源,也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带来契机,为七星泡镇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二是产业支撑,园区引领。创建了以巨宝为首的13万亩国家级大豆高产示范园区;以洪峰村为首的4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扩建了洪峰千亩葡萄示范区、东太千亩白瓜科技示范园、德兴千亩玉米高产示范区和民主千亩烤烟示范基地。2011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42万亩,粮食总产达19万吨;新扩建了永发肉羊、永丰生猪、双北生猪和永胜生猪养殖小区,全镇畜牧小区达30个,全年畜牧业产值实现3.6亿元。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600万元。三是夯实基础,做强农业。在巩固烤烟、玉米、大豆、水稻和甜菜种植面积的同时,大力发展白瓜、葡萄、花生、马铃薯等特色产业。积极争取政策,新建了新丰果树园区,扩大了红峰千亩葡萄园区、胜利果树种植园区,建设了民主村省级烤烟示范村,建
设了3万亩的旱田节水灌溉示范区,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四是为民谋利,普惠共享。2011年,七星泡小城镇共发放低保金270余万元,享受低保农民达2179人;共发放救助资金113万元,下发生活物资32吨,实施大病救助232户;新农合参合农民达到5.5万人,参合率达达到96%。成功合并了凉水、双北、胜利、新丰和西太学校为凉水学校,顺利通过了“省级标准化合格学校”验收;完善村级文化图书室13个,建立村级卫生服务室23个,组织开展了全镇妇女和60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活动,七星泡小城镇的社会各项事业同步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建设用地难题,如置换用地较少、建设预留地少、小城镇拆迁难等;硬件薄弱难题,功能弱化、整体水平较低、管理效果不佳等;经济制约难题,支撑项目较少、建设资金不足等。
小城镇建设应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切实解决各类问题及困难因素,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小城镇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一是科学制定总体规划。按照“生态、文化、和谐、精致”的要求,根据地域特色、经济要素和人口规模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突出特色、适度超前地制定小城镇行政区域总体发展规划。摒弃遍地开花、整体推进的做法,重点发展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地理位置优越和对周边农村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小城镇,使其成为联结农村和县城的纽带。同时,维护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做到“一张蓝图画到底”。二是创新投资融资机制。财力不足是小城镇建设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应研究探索建立政府、民间和外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开辟出一条“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新路子。鼓励民间投资者投资小城镇收益性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允许投资者以一定方式收回投资成本,把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引向市场。三是积极培育支柱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小城镇的规模、结构、功能和层次,决定着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应建立完善引进大项目的激励机制,调动全民招商引资的积极性;积极创建工业园区,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来项目和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等向园区聚集;同时,要营造有利于项目引进和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外来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四是激活繁荣农村经济。根据本地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小城镇聚集人口、技术和信息等功能优势,辐射带动当地经济结构向二、三产业转移。发展和培植农产品加工企业、中介组织等多种类型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中心、农业产业化的信息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五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应切实抓好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在师资力量、教学环境、教育经费等方面按照县城的标准进行匹配,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整合全县职业教育资源和社会力量,举办农民素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外出务工的劳动技能。突出抓好农民道德素质教育,转变农民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形成文明的民风民俗。
第三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面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面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张福山
阿荣旗新发乡东光村做为全区北疆文明生态村创建试点村和阿荣旗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6年春天以来,该村以其飞快的建设速度,优美的自然环境,浓郁的民俗风情,特有的餐饮美食赢得了各级领导和来宾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示了东光村在两个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一、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形成建设合力
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40名工作人员,成立了9个新农村建项目推进工作小组,驻村解决各种实际困难。为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党政班子会议,完善推进工作方案,层层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明确标准和完成时限。从今年5月份开始,在新农村建设主战场--东光村,乡政府干部放弃“五一”长假和所有的双休日和农民群众一道挖边沟、修道路、清垃圾、植树种草、栽花浇水、美化环境。建设工作中,干部和群众共计挖边沟2600延长米,修整村路2000延长米,植树6000余株,栽花4000余株,清理垃圾5吨。建设工作中,我们克服了建设时间短、建设资金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诸多困难,党政班子成员亲临劳动一线做农民的思想工作并带头劳动,带领干部和群众战寒风、斗酷暑,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感动了有关部门领导和全乡的农民群众。自治区文明办投入创建资金25万元修建了建筑面积302平方米的村部综合楼和文化活动室;旗委、旗政府争取项目资金650万元修建了东光村通往301国道的水泥环路和东光灌区衬砌工程;旗直各部门和旗森警大队组织干部、战士到东光村义务修路和植树,其它村群众也纷纷参加支援,形成了领导重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氛围。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建思路
为确保在迎会期间东光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真正起到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展示阿荣旗新农村建设成果,我们聘请辽宁省沈阳市城市建筑设计院专家对东光村进行了中长期规划。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节约资源、完善功能、永续发展”。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制订了《东光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东光村2006年建设项目和今后五年发展规划。目前已建成的项目有东光村通往301水泥环路建设项目、3500亩水稻灌渠衬砌项目、村部综合楼和民俗馆建设项目、民族广场建设项目、餐饮一条街建设项目;正在实施的有破旧茅草房改造项目、沼气池建设项目、敬老院建设项目。这些项目仅用了85天就全部完工,每个项目责任人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晒黑了、累瘦了,但大家都感到非常的欣慰,因为通过85天的奋战、85天的汗水、85天的努力,新发人终于创造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了一个涣然一新的农村。东光村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但改善了东光村人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而且提升了建设品位,增加了新农村建设内涵。
三、加强管理,美化环境,建设和谐家园
为了美化生活环境,在东光村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在道路两侧和水稻灌区两侧植树6000余株;在村路口设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永久性宣传牌;在水泥路右侧及广场安装了20盏路灯;修建木栅栏围墙3200延长米;水泥硬化路面2050米,平整村路2000米;出台了《东光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成立了村卫生队,负责水泥环路卫生和村内垃圾清运;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处理,定点堆放、定时收集,在环路边设置了17个垃圾箱,方便村民投放垃圾,同时与村民签定了门前三包协议书。利用会议、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加强对村民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村民的文明意识明显提高。
四、传承文化,提升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我们充分发挥朝鲜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朝鲜族“歌舞文化”和“餐饮文化”
为特色品牌,打造民俗旅游文化精品。一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东光村建起了1200平方米的民族小广场和综合文化活动室,为村民提供了理想的休闲和活动场所,不断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二是组建新发朝鲜族艺术协会和民间歌舞团,投资10万元购置了服装、乐器和道具,围绕新农村建设编排了一批文艺节目,经常开展演出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把建设家乡变成了自觉行动;三是强化科技培训,增强村民科技致富本领。组织村民积极参加劳动就业部门组织的“阳光工程”培训,促进了村民现代生活方式的养成和生产技能的提高;四是引导村民逐步建立起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开展“五清”、“五改”、“五进”活动,教育村民摒弃不良习惯;五是文明竞赛引导,以“一户三会”(十星级文明户、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为载体,开展文明评比活动,引导村民向文明户看齐。目前,东光村朝鲜族餐饮文化、歌舞文化和旅游文化蓬勃发展,一朵朵健康向上的文明之花竞相开放,吸引了市电视台、自治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前来宣传报道。
五、培育新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带动经济发展
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寻找增长点,培育新产业。一是以水稻基地建设为龙头,打好绿色品牌。为了做大做强水稻这篇文章,旗开发办投资500万元对东光村3500亩水稻灌区进行了整治,修建了水渠;乡里组织种植大户到黑龙江考察并引进了优良水稻新品种,注册了“阿伦新米”商标;除此还提升了加工水平和包装档次,使“阿伦新米”远销到牙克石、海拉尔、满洲里,并出口到俄罗斯,仅此一项就增收200余万元;二是以劳务输出为突破口,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在新农村建中加强对农民工知识和技能培训,逐步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脑力型输出转变。今年上半年劳务输出65人,其中到韩国和日本的45人,创汇400多万元。朝鲜族老乡在外赚回大量的“外汇”,回乡后积极参与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村民赵荣浩在韩国务工3年,回村后,投资10万元建起了120亩葡萄园,今年试种的3亩葡萄长势良好,韩国和国内外地客商纷纷前来考察,部分客商还达成了投资意向;三是以民俗餐饮旅游为特色,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乡结合自身优势,努力挖掘“民俗游”和“乡村游”等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朝鲜人家”民族民俗园和占地面积8150平方米的朝鲜族特色餐饮一条街;通过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对20户破旧的茅草房和2栋民俗村寨按农家旅游的形式改造,吸引了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和周边地区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截至目前,全村已建成民族特色餐饮饭店15家。广大村民真正逐步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是以东光村为试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其它村的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彻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继续加强水稻基地建设,扩大劳务输出范围,发展民俗生态旅游业,对全乡的茅草房逐步进行改善;三是以文化活动场所为平台,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利用民族广场和综合活动室,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求知求乐的需求,打造民族歌舞、民族餐饮、民族旅游文化精品;四是深入开展“北疆文明大通道文明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积极争取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2007年计划采取各农户自建、政府补助的形式在东光村推开沼气池建设。2007年—2009年计划建一个5000平方米的葡萄园。2008—2010年计划建一个5万平方米集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朝鲜人家民俗风情园。
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新发乡党委政府在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但我们深知工作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承借着全旗两个文明盛会和文明生态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创新争先、扎实苦干,把新发乡建设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发朝鲜族乡党委政府
第四篇:以课程建设为契机,构建牧医专业发展架构
以课程建设为契机,构建牧医专业发展架构
畜牧兽医教研室孙洪山
2007年11月28日,牧医专业这株小草,顺利的移植到工商学院这片沃野良田。在这个平台上,牧医专业该如何发展,这是摆在我们牧医专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中专部领导的支持下,我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专业调查和研究,调查了田园、三丰、科技、福星、弘大等8家饲料厂,外贸程戈庄、小栗园、吴家楼、乔庄等6家大型自属鸡场,曹强种兔场,得利斯种猪场。走访了畜牧局生产科、动物检疫所和市兽医总站的领导同志,他们都非常关注和热切期望着我们的发展。
牧医专业该如何发展呢?学院领导高瞻远瞩提出了实施课程建设的伟大工程,给牧医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一、行业分析:我市是当之无愧的畜牧大市,中国的养鸡看山东,山东的养鸡看潍坊,潍坊的养鸡看诸城,这是业内人士常说的句话。我市现有大规模养鸡场56处,饲料厂83处。养殖小区1026个,各类规模饲养专业户7200余家。07年市委市政府扶植建设32个年出栏千头猪场,平均每场发放国家专项资金20万元。为104个养猪大户平均发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基金5万元。我市也是特种养殖大市,计有规模化特种养殖场840余个。农村人均收入的40%来自畜牧产业。畜牧业要高效快速的发展,走和国际接轨的路子,离不开专业人才。单就饲料行业来说,最近迎接的省部级每5年一次的验收标准中明确规定:每场必须配备一名牧医专业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技术职称的饲料化验员,并根据生产规模配备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技术职称的饲料化验员。于是我们近几年的毕业生便立即成了各个饲料老板争相招聘的对象,其中有个老板亲自驾车拉上我们的老师去寻聘其中一个毕业生。凡是具有一定行业工作经验的同学应聘后均获得了高薪。高薪酬说明了社会对牧医专业知识和人才的认可。也是对我们教学工作的认可。
二、教学现状:我们现在的高职班开设两大门专业课程,即专业理论(解剖生理、营养学和兽医基础)专业实践(养鸡学、养猪学、养牛学和养羊学、疫病防治学),这套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它和农业出版社的教材显著的不同点是将某些彼此联系的问题孤立了起来,譬如,各种动物的肾脏,在形态、构造上是有区别的,联系起来讲可以相互比较,便于记忆,两个课时就可解决问题,分开讲六个课时也难完成教学任务。而高职升学又是以高教版为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无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两次拜访了山东牧院参入高教版编篡的周其虎处长和李兆富教授,并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讨论,他们非常重视来自基层教学一线的反馈,并赞同我们对教材某些知识点的灵活处理,支持就业班视当地情况灵活选用其他教材和乡土教材。
三、学生情况:牧医专业现在共有三个教学班,其中一个班的人数达到46人,情况喜人,但是这些学生毕业后将大部分升入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习,近3年从我校考入高专的牧医专业学生,毕业后回诸城的工作的仅占36.2%,这远远不能满足诸城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四、课程建设:在畜牧兽医这个大概念下,与之相关的专业如养殖业、饲料业、兽药、环境卫生、生物技术等等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2004年11月施行,国务院404号文公布的兽药管理条例,2003年12月农业部第318号公告,公布了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目录等等。我们书本上有很多处与这些内容相违背。这些内容若不了解,在课堂上讲了,就是教着学生在违法!因此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建设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进行好基础理论课程改革和教学的基础上,必须注重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并为之进行积极的探索。在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的框架下,形成一套灵活的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的教学体系。
五、分层教学:伴随着学院的发展,牧医专业学生的增多,随之会出现很多矛盾,升学的高职班、注重实践和理论技能的就业班,企业职工的短训班,学历教育班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改革的框架下,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经过
我们几年来的积累和逐步完善,在山东牧院同仁的指导下,在中专部领导的大力帮助下,牧医高职升学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复习材料已基本形成系列,材料业已上报,待专家审定后将在全省高职复习考试小学科资料中,争的一席之地。针对就业班的教学,我们要立足于服务诸城市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大政方针,走以需定教,因地制宜,定单培养,面向未来的培养方式。原山东牧院院长,济南海洋畜牧兽医学院名誉院长的王典进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诸城养鸡就讲鸡,济宁养羊就讲羊,全山东不见水牛你何必将精力放在水牛上”山东牧院辉煌的今天和海洋畜牧兽医学院的成功。就是他前瞻性教学思想的最好见证。
六、内强外联:内强就是内强素质,以课程建设为契机,强化教学水平,造就双师型教师,从理论上从实践上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社会急需的,走出校门很快能被社会承认的过硬牧医专业人才。外联就是牧医专业教学工作与社会和本行业的联系,我们“借鸡生蛋”在本行业建立多门类的实验实习基地,用合同的方式规定彼此的权利和义务,这是外联;我们的专业教师到生产第一线劳动锻炼、考察走访、接受兼职,运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社会,从中掌握第一手资料,随时触摸牧医专业发展的脉搏,这是外联;我们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输送给社会,接受社会和行业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作为专业教师有义务扶上马再送一程,不断的走访指导、探讨学习这也是外联。外联促进了教学知识的更新,是造就双师型教师的基础。内强和外联为专业办学注入新的活力。
第五篇:以“三基”建设为契机 努力开创浏阳地税发展新局面
以“三基”建设为契机 努力开创浏阳地税发展新局面
www.xiexiebang.com
2010-12-21 来源:政工处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 | 【纠错】 | 【关闭】
近年来,我局在长沙市局和浏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三基”建设为契机,围绕“实力、法制、和谐、高效”工作主线,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强基固本,提质增效,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可喜成绩。
一、保增长,突出中心组织税收收入
我们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增收作为第一中心,紧绷组织收入这根主弦,立足税源调研,加强计划管理,强化均衡入库,确保了收入结构的合理和收入的高质量。2008年共组织税收收入71943万元,为长沙市局计划69864万元的102.98%,同比增收6728万元,增长10.32%。2009年共组织税收收入89058万元,为长沙市局计划80870万元的110.12%,同比增收17115万元,增长23.79%。2010年1-11月组织税收收入84441万元,占省局计划98666万元的85.58%,同比增收19388万元,增长 29.8%。我们主要从加强税源调研、建立两级税收分析体制、加强重点税源监控、严格收入工作考核、扎实开展汇算清缴、认真组织征收方式鉴定、积极开展税款核定等七个方面抓好收入组织工作。
二、破难题,创新建立发展长效机制
一是创建主动服务经济发展的机制。我局以积极稳妥的态度投入到“大投资大建设年”活动中,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对浏阳计划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专题调查,科学预测收入形势,撰写了翔实的预测报告报送浏阳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等部门,赢得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以长浏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四个重大项目预计实现的税收12000万元被单列税收计划,单独进行考核,极大地缓解了收入压力。
二是建立科学的税收执法工作管理机制。出台了《浏阳市税收保障办法》,成功搭建以信息共享为核心,以“政府主导、地税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共享各项涉税数据,采集信息8000余条,补办税务登记295户。加强与人民银行浏阳支行、国税、法院及信贷银行等单位联系,将税务违章行为录入个人与企业不良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多方位限制不良信誉纳税人。
三是建立科学的征管考评机制。引进“以考促改、以考促管、以考促收”的征管理念,建立以征管质量为核心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严格各级征管人员工作制度,执行各岗位标准化的操作规范,提高执行力。《评价体系》指标分12个部分,60个小项,努力实现考核工作全自动化。目前《征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已进入软件开发阶段。2009年该项工作获长沙市局唯一一项工作创新奖。
四是切实规范私有经营性房屋税收管理。对全市房屋税收征管情况开展了扎实的专题调查。召开了全市私有经营性房屋核定征收标准意见征求会,出台了私有经营性房屋税收管理办法。2009年至今入库房产税5996万元,其中私有经营性房屋税收信息采集12293户。
五是突出了征管基础管理。制定了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办法,引进开发电子档案管理软件,推行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强力推进“五比五看强征管”活动,推行征管工作评价制度,开展部门、单位及税收管理员三级征管工作评价。全面规范税源巡查工作,制定税源巡查实施方案,对税源巡查的目的、范围、内容、重点和具体要求进行规范,明确了考核办法。深化纳税评估工作,重点抓好医药行业、内销花炮企业等行业的纳税评估。切实规范发票管理,累计安装税控收款机752台。
六是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对5万元以上的1493户纳税户实行重点监控和动态跟踪管理,强化数据采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同时运用重点税源户监控分析业务软件,对37户企业实行长沙市局、浏阳市局、税务分局三级税源监控。2009年至今,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177户企业入库86377万元,占收入总额的49.79%。
三、提效能,全面提升地税工作水平
一是加强效能建设。先后出台《机关车辆管理办法》、《驾驶员考核制度》、《公务接待办法》和《物业管理操作规程》,确保了机关管理的有序和规范。实施行政效能评价制度,组织行政效能剖析。不定期组织税务行政管理工作专项督查,确保政令畅通和工作的有效落实。开展百元税收成本分析,完善内控机制,严格执行经费限额管理。
二是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制定了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严格规范性文件发文流程,细化自由裁量权幅度,加大经常性处罚力度,实施执法责任追究。推出“一案双查”,对查补税款在50万元以上的案例,外查纳税人偷漏税问题、内查征管漏洞,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充分发挥稽查职能作用,选定房地产与建筑安装、交通运输、汽车销售等行业开展了专项检查和整治。近两年,受理查处举报案件9起,入库税款212万元。查处花炮违章运输案件292起,入库税款49万元,罚款147万元。
三是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推行纳税服务工作从前台走出,相继推出科所长值班、纳税辅导培训日、局长接待日等制度。应对纳税申报高峰期,实行双休日值班,缩减午间休息时间,推出不间断办税服务。全面推行税务公告制,先后对办税日历、个体工商户税收核定等90个税务事项进行了公告。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新闻发布常态化建设。建立纳税服务短信平台,提供短信提醒服务31600人次。推出涉税事项同城通办,受理办结事项652起。建立纳税人学校,组织新办企业等专题涉税课程37期,参培人数超过4000人次,组织编印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税收优惠三十条等宣传手册。建立长沙市地税系统首个纳税人之家,组织纳税人论坛,编印“纳税人之家报”。积极开展“两帮两促”活动。认真落实重点税源户联系走访制度,完善局领导、机关科室、税务分局三级联动机制。
四是全面加强税收宣传。组织开展了十佳诚信纳税人评比表彰、税法进课堂、邮送税法、“同饮浏河水,共建浏阳城——税收与环保”等系列宣传活动,构建了税收宣传新格局。组织编印拓展训练画册、《晚霞飞绮》、《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等画册,汇编《浪花飞溅——浏阳地税外宣新闻集锦》和《脸谱》,制作年会光碟,全面推介了全局工作。加强税收工作日常宣传报道,2010年在各级媒体上刊发专题报道200余篇,在浏阳电视台播发专题新闻近30条。
四、“强三基”,地税文化建设活力彰显
全局上下围绕抓队伍、强“三基”,大力加强地税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税务文化与税收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文化兴税”之路。
一是以班子建设为主题。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和局机关政治学习制度。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以民主集中制、领导以身作则、抓好廉政建设、如何当好班长等为主要内容的争先创优活动,对干部选拔、任用、交流、考核进行全面规范。完善人才储备制度,分层次搭建局领导班子、中层正职、中层副职后备人才库。
二是以制度完善为核心。按年整理汇编《工作部署》,推行工作计划制度。出台《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及实施细则、《经费管理办法》,完善岗位考核办法,加强执行力建设。明确了12万元个税申报、私房税收申报、税收资料归档管理、税控收款机管理、一站式服务等操作流程和工作规范,实行工作周报、月报及专项通报制度。建立局长办公会议制度,不定期组织部门会议,推动工作开展。建立机关与基层的联动机制,实行工作落实督查制,按月编发《工作计划要点》和《工作情况通报》,分季开展督查,促进工作交流。
三是以廉政教育为主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先后组织开展“树正气、扬清风、税徽闪闪耀浏阳”、“在蓝色感召下”主题教育,搭建廉政文化长廊,汇编《廉政手册》,举行廉政宣誓,开展“网络评廉”和“双述双评”活动,开展浏阳市名人廉政文化书法笔会,精心组织建国六十周年暨地税成立十五周年系列庆典活动,鼓舞士气、凝聚人心。
四是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完善从市局到分局到征收组的思想政治工作三级管理网络,推行领导干部走访谈心制度、重点对象诫免谈话制度、一般干部参加局务会议制度。推出党员过集体“政治生日”活动。制作《辉煌十五年》幻灯片、先进人物等专题宣传片,讴歌地税辉煌业绩,倡树爱岗敬业典型。加快基层建设步伐,推行一线工作法,组织“机关干部基层体验日”活动,开展干部思想状况问卷调查,启动了三分局办公大楼新建工作。扎实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稽查专业知识等培训,组织全员综合业务知识考试和抽考。与湖北省咸宁市地税局联手建立干部岗位异地交流学习制度,两局先后派出27名干部进行岗位交流。鼓励干部人人当主讲,先后有70多名干部走上讲坛,培训在职干部200余人次。干部队伍素质得到了整体提升,涌现了“浏阳市劳动模范”和省、市局“十佳文秘”、“优秀办税服务员”、“优秀税收管理员”和“稽查能手”等先进人物和业务精英。
五是以群团活动为载体。大力倡导“快乐工作、优质生活”理念,充分发挥工、青、妇、团各级组织作用,举行“熔炼团队、挑战自我”素质拓展训练,举办浏阳市“地税杯”羽毛球赛,举办“魅力浏阳,多彩地税”盛会暨颁奖典礼,举行老干部联谊活动,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感恩父母”征文和书画摄影比赛活动,开展“在蓝色感召下”征文活动,组织获奖征文朗诵会。成立业余兴趣爱好小组,组织部门联谊活动,营造朝气蓬勃的工作氛围。对三口乡东赢村、社港镇龙华村、丹霞村和高坪社区进行联村帮扶,组织无偿献血、抗震救灾、“圆梦大学”、“天天慈善一元捐”和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活动。
地税文化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近三年来,共荣获全国、省、市级各类荣誉30多项,市局被授予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被长沙市委、市政府授予“长沙市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被评为浏阳市“十佳书香机关”,连年被评为“浏阳市民主评议行风政风满意单位”、“浏阳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二分局被授予“湖南省模范职工小家”和“浏阳市民最满意的青年文明号”,办税服务厅被评为长沙市“工人先锋号”和“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五分局被评为“长沙市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一分局、五分局被评为“浏阳市文明单位”,一分局和五分局党支部被评为“浏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局团委被评为“浏阳市五四红旗团委标兵”。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七日
供
稿:袁华
责任编辑:梁青
阅读次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