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辽宁省博物馆调研报告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主
题社会实践活动之
辽宁省博物馆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学院:信息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班
学号:111405211
姓名:
任课教师:
选课班序号:
2014年4月28日
序言
调研地点:辽宁省博物馆
调研对象:辽宁省博物馆的相关工作人员、参展的游客、部分周边居民 调研目的:探究辽宁省博物馆的利用情况
调研方法:调查问卷、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宣传手册 调研时间:2014年4月15日---2014年4月21日
辽宁省博物馆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本人与一名室友自发组成两人小分组前往辽宁省博物馆进行调研。本人就辽宁省博物馆的利用情况做此调研报告,报告涉及辽宁省博物馆的基本建设情况、发展现状、游客结构、功能效应、未来发展目标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辽省博物馆的基本建设情况和历史回顾
(一)历史回顾
辽宁省博物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之一。也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原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6号,现位于沈阳市中心沈河区市府大路363号。
馆舍原为奉系军阀热河都统汤玉麟之子汤佐荣的住宅。1931年“
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辟为伪“国立博物馆”。1939年伪满政府改为“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日本投降后,1946年改称为“国立沈阳博物馆”。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对该馆进行整修,于1949年7月7日正式开馆,称“东北博物馆”。1959年改名为“辽宁省博物馆”。
(二)基本建设情况
辽宁省博物馆素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精品荟萃而享誉海内外。辽博新馆是辽宁“九五”规划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展示服务功能齐全,硬件设施达到国内一流。“ 辽宁博物馆新馆文物专题展”荣获第六届(2003--200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评选精品奖。
通过实地调研,结合辽宁省博物馆的宣传手册,辽宁省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总量近120000件(套),收藏范围以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文物和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体,藏品分为考古、书画、陶瓷、丝绣、铜器、碑志等17个门类,其中尤以晋唐宋元书画精品、宋元明清刻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辽代陶瓷、古地图等最具特色和影响。
辽宁省博物馆展楼展厅总面积8531平方米,设12个展厅。按展示功能分为“基本陈设”厅、“专题陈设”厅和“特别展厅”。其中“专题陈设”厅定期展出碑志、货币、玉器等馆藏精品;“特别展厅”不定期展出国内及海外文物精品。基本陈列《辽河文明展》集合辽宁省内近五十年的考古发现,详尽介绍了辽河流域的文明发展。
辽宁省博物馆在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并于3月1日起免费为公众开放。2009年被列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共有三层,其中第一层又分为3个部分,2个特别展厅一个中国古代碑志展;第二层由5个部分组成,2个特别展厅,1个明清玉器展,1个中国古代货币展,1个未成年人课外教育基地;第三层“辽河文明展”有5个部分,1个文明曙光馆,1个商周北土馆,1个华夏统一馆,1个契丹王朝馆,1个满族崛起馆。
二、辽省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与宏观比较
(一)宏观比较
通过调研与查阅相关资料,我们了解到截至2012年底,全国通过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年检登记的博物馆为3866座,比“十一五”末期增加614个,目前仍以每年二三百座的速度增长。可见近些年,我国博物馆数量正快速增长。
通过与其它省市和地区的博物馆进行比较,辽宁省博物馆十分重视陈列展览,《辽宁历史文物专题陈列》以中国通史为经,以地方历史为纬,依辽宁地区重要考古资料为据,采取重点文物专题组合的形式,以突出“辽宁地方特色”为宗旨。以旧石器时代的营口金牛山人,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以及商周至秦汉以后各时期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匈奴、鲜卑、高丽、契丹、女真等诸民族的文化遗存为内容,构成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点和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陈列体系,得到了专家学者及广大游客的欣赏和好评。
(二)发展现状
辽宁省博物馆有着较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进一步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九五”重点建设项目中,将辽宁省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工程纳入规划,于1998年在市政府广场内破土施工,作为世纪性的形象工程,辽博新馆于2003年建成后对推进辽宁文博事业的发展,扩大对外的文化交流,丰富和繁荣全省人民的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当时间迈入2013年,为了响应时代的号召及传播辽文化的需要,辽宁省博物馆再次扩建,此次辽宁省博物馆、档案馆等公共设施搬迁扩建到浑南新区,按照规划,未来的大浑南,将建设成为沈阳的科技文化中心,而辽宁省博物馆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届时浑南将与当今世界发达城市格局相似,形成城市行政、文化中心浑然一体的布局。
可见辽宁省博物馆无时无刻不在引领着辽文化,无时无刻不在贯彻执行着党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方针与政策。
同时新馆的建筑面积将达到10万,在全国省级博物馆中规模最大。
新的省博物馆的展览面积是老馆的3倍大,拥有22个大型展厅,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并且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古代辽宁”在现馆址基本陈列“辽河文明展”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展览以辽宁地区的考古出土文物为依托,以辽宁古代历史发展演变为主线,概述了辽宁古 代历史及其特色。展厅面积为6000余平方米,是目前“辽河文明展”的两倍,除了实物展示外,还增加了塑像、大型半景画、场景复原、微缩景观、电子触摸屏、投影、电动图表、幻影成像、电子翻书等辅助展品,以便让观众更系统、更直观、更生动地看懂展览。
对此,辽宁省博物馆的馆长马宝杰表示:“新馆展示辽宁文化的面积将是老馆的3倍。展示的内容也将涵盖辽宁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比如,在新馆中继续丰富辽河文明展,观众能看到辽河流域的先人们在远古时代是怎样生活的,是怎样创造了辽宁文明。同时我们还会针对辽宁的少数民族发展做出展示,了解契丹、满族的发展进程。”
同时,老馆将进行几个大型的引进型的展览,包括美国博物馆的印第安文化展、日本的石器展览。
三、辽省博物馆的特色馆藏简要介绍及游客结构
(一)特色馆藏简介
通过对辽宁省博物馆的实地调研,我发现辽宁省博物馆本身正在不断的国际化,就在本人调研期间,辽省博物馆正在举办关于“欧洲瓷器”、“黄凯油画”、“清宫典籍书画”的“临时特展”。
① “东风西渐---欧洲瓷器展”
通过询问相关工作人员发现,此次“欧洲瓷器展”由辽宁省博物馆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将近200件展品,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杯碟、哺婴勺,到家庭装饰用的座钟玩偶,以及首饰盒、烟盒,全面地展现了16世纪——19世纪欧洲贵族的生活图景。“欧洲瓷器展”还将展出一个多月,共计展示两个月左右。
欧洲瓷器的生产始于18世纪,本次展览将以欧洲瓷器发展的历史为主线,分“传播”、“融合”、“创新”、“发展”四个单元向广大观众集中展示欧洲瓷器从最初仿造中国瓷器到逐渐融合西方文化元素、革新生产技术、不断研发新产品的历史。22日该展览将与辽沈观众近距离见面,随后辽博也将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开启欧洲瓷器的文化之旅。“东风西渐——欧洲瓷器展”曾经在国内多地展出,引起当地观众浓厚兴趣和热烈反响。本次展览将持续到5月25日。“东风西渐——欧洲瓷器展”是上海、沈阳两地城市博物馆友好协作的见证,也是中西瓷文化 交融发展的见证,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欧洲瓷器史“和而不同”的演变——丰富、完整了对中国瓷器的认识,进而感悟到中国文化无远弗届的影响力。
② “黄凯油画展”
此次“黄凯油画展”由辽宁省博物馆、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辽宁省艺术学校、辽宁省文化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共展出黄凯先生近年的油画作品59件,作品描绘了自然风景、动物、人物等,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让观众更近距离的走进画家的笔墨生涯。
黄凯,1954年生,研究员,现任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理事、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辽宁省世界民族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本次展览是黄凯先生绘画事业的一次集中回顾,希望本次展览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清的感受,在春天的季节里与油画进行深层的心灵碰撞。
③ 清宫遗珍—“天禄琳琅”、“石渠宝笈”典籍书画展
调研过程中发现清宫的典籍书画最受观众欢迎,人数颇多,而此次展出将持续一个月左右。展出由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文化厅共同主办,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博物馆共同承办。本次展览展出“天禄琳琅”收藏典籍45部,《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手卷12件。展览同时得到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鼎力支持,提供有“天禄琳琅”中收藏的典籍《资治通鉴》、《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学易记》、《易小传》等五部珍藏参展,辽宁省博物馆亦有三部古籍参与展出。“石渠宝笈”展区的书画展品则全部为辽宁省博物馆提供,其中有《宋拓开皇刻兰亭诗序》《弘历书命馆臣重订契丹国志谕卷》等,近半数作品从未公开展出。现场的工作人员说此次展览是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通过馆际合作,以联展形式,力争多视角、多元化地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省首次举办的清宫内府书画联展,展览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分为“天禄琳琅”、“石渠宝笈”两个展区。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而辽宁省博物馆作为省博物馆,正在努力贯彻执行着其中文化建设的标准。
(二)游客结构
通过对辽宁省博物馆的实地调研与参观,我发现观众的喜好情况很明显。对于《辽河文明展》主线下的1个文明曙光馆,1个商周北土馆,1个华夏统一馆,1个契丹王朝馆,1个满族崛起馆。的参观游客较少,而且每个部分的参观游客有着明显的年龄阶段。满族崛起馆的观众主要为年轻人以及成年人,而其它的馆观平均年龄较大。专题陈列下的明清玉器展和中国古代货币展的参观民众也有着年龄分歧,年龄较大的偏好于中国古代货币展,年轻人喜爱参观明清玉器展。然而此次调研期间辽宁省博物馆推出的临时特展,观众较多,并且各个年龄段的观众皆有,而其中的字画展厅的游客最多。而通过对现场的观众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观众整体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而当观众观看完后,问其对展厅的印象时,大都数游客回答没什么印象。
四、辽省博物馆的功能效应及未来展望
(一)功能效应
辽宁省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有着重要的社会影响力。通过询问相关管理人员,他们说“将文物知识普及于社会民众,向来是辽宁省博物馆的工作宗旨。”同时他们还透露博物馆还特地为此安排了各种为配合展览而进行的教育及推广活动,希望借此加深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为了进一步提高文化影响力,辽宁省博物馆推出了语音导览服务于定时讲解服务;其中语音导览服务辑录了展厅内精选展品的图像和语音讲解介绍,设有中、英文版本;而定时讲解服务则有博物馆专业讲解员为观众详细介绍展览。
(二)未来展望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从辽宁省博物馆实践出发,提出新博物馆理想的选址应在城市主城区的中心区域;新馆理想的建筑形式应是园林式建筑群;规模要符合藏品数量、观众流量、业务职能与规模等要素;建筑造型应体现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功能分区与布局可规划多组建筑等发展方向。并且明确表示要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
同时与其他省级博物馆的交流之后,辽宁省博物馆表示将从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三方面着手,提高博物馆核心竞争力,促进博物馆跨越式发展;同时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提升特色、空间和展览本质的核心功能,五、调研后的启示与结语
通过对辽宁省博物馆的调研,结合在校期间所学的相关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我得到一些感悟与启示。通过调研,我们主要希望了解到辽宁省博物馆的利用情况,为此我们通过实地调研,询问相关工作人员,游客以及周边居民来获得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将辽宁省博物馆与其它省级博物馆进行对比,我们最终得出辽宁省博物馆利用较好,辽宁省博物馆很好的履行着其文化传播的功能,不仅积极响应党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号召,同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深入实践,以及与辽宁省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观众的交流中,不难发现辽宁省博物馆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我总结如下:
(一)深入群众,了解观众喜好
当我们步入辽宁省博物馆的各个展厅时,我们会发现每个展厅入口都摆有群众留言簿,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为了实时了解观众的需要,并将根据群众的需要实时调整博物馆的相关展示方法、展示内容、展示手段。正是这种以群众为优先,使辽省博物馆深入人心,也就为其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推出特色展厅,凸显地方特色
辽宁省博物馆始终凸显地方特色,以旧石器时代的营口金牛山人,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以及商周至秦汉以后各时期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匈奴、鲜卑、高丽、契丹、女真等诸民族的文化遗存为内容,构成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点和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陈列体系,正是这种地方特色使辽宁省博物馆独树一帜,进而吸引广大市民与游客前来参观,这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不定时的临时展出,与时俱进
辽宁省博物馆实时了解户外信息,争取与时代发展相融合。调研期间,辽宁省博物馆推出的“欧洲陶瓷展”,“黄凯油画展”,“清宫典籍书画展”都是其与时俱进的突出表现,同时为了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辽宁省博物馆积极探索馆际合作,以联展形式,以多视角、多元化地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奋斗目标。也正是因为这种不断追求的与时俱进精神与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使辽宁省博物馆最终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但同时辽宁省博物馆的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宣传力度不够,文化影响力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第二点,重领导意志,轻科学论证;但是辽宁省博物馆的利用优势仍是很明显的,并且最近几年发展很快。
通过此次调研,我加深了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如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全面的看待问题等。同时对辽宁省博物馆的未来建设及部分现有问题,我总结了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首先,加大宣传力度,除了宣传手册外,博物馆应进一步加强馆间合作,制作宣传片,积极打造旅游文化,扩大影响力;第二点,通过调研发现,青少年,甚至许多大学生都很少去博物馆参观,而大学里的学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因此博物馆可以加大与沈阳高校间的互动合作,积极传播辽文化,让外省的学生了解辽文化,并主动传播辽文化,扩大辽宁省博物馆全国的影响力,同时让辽文化走向全国。
第二篇:博物馆调研报告(模版)
安徽新华学院
调研报告
专业班级 建设《3》班
姓名
指导教师马自翔
所在学院
2012年 5月
大河博物馆调研报告
一、调研题目:博物馆设计
二、调研目的:
1.进一步了解博物馆内的空间功能布局,实地的体验其内部的空间感受,了解博物馆内部功能的布置方法。
2.加强了解多重空间与复杂功能之间的关系,学习和借鉴他
们的设计方法和原理。
3.加深了解周边环境对博物馆的影响和关系。
4.了解认知防火消防在博物馆建筑中的作用和处理。
5.对基地和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和拍摄。
三、调研对象:
1、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展示博物馆。
2、基地及其周边环境。
3、关于博物馆的资料及规范图书等。
4、河南省博物馆。
四、调研成果:
1、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
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北12公里处,面积约30万平方米。从历次发掘的大量墓葬、房基等遗迹看来,这个遗址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文化层深达4-7米。引人注目的是残存的房屋。目前已发掘出房基30多座,建筑方式各异,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一号房基的墙壁高达1米,距今约有5000年,属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晚期建筑,为目前国内该时期仅存的房基。出土的文物主要
有红陶黑彩、白衣彩陶。彩陶片上绘有各种天文图像如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日珥纹等。发掘表明,先民们曾在此延续居住长达3300多年,经历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父系氏族阶段和奴隶社会的夏、商时期,大河村遗址是郑州地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历史缩影。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占地17亩,建筑面积为2600平方米,馆内建有仰韶文化房基保护房、陈列室、陶艺馆、办公楼(兼文物库房)等。保护房为砖木结构的传统建筑,四面坡瓦顶,面积400平方米;陈列室为砖混结构的现代建筑,平面呈亚字形,面积800平方米;陶艺馆为砖混结构的仿古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办公楼为砖混结构的两层小楼,面积650平方米。
大河博物馆给我的感受就是尽管此处的交通便利,但是没有好好的利用,可能是由于基金不够得原因,只有一条后来修建的水泥路可以到达博物馆,其后面的一条田间小道没有利用。其西面的仓库还有一些建筑可以说是把整个博物馆挡在了后面,在107国道上还有在其北边的路上很难发现这一个建筑,这就显得其价值一般。博物馆的路标也不明显,我们几个调研的问了周围的住户,他们很多的人竟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博物馆,问路找到这个博物馆的我们竟然发现我们是在博物馆绕了一圈才找到得,当我们走在那条博物馆后面的小路上的时候还不确定我们看见的四坡屋顶是博物馆的,太不可思议了。
由于我们几个没有能进到博物馆里面,就算是馆的环境布置也没有办法看到,所以···太可悲了!
2、基地及其周边环境
基地位于现在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的西边,临近老107国道和连霍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现在是农田,基地的西边是一些公司的仓库,很多的货车等在此过,就我感觉而言可以说是噪声污染很实严重,而且很多粉尘污染,再加上老107国道上的交通状况后,在这里,我的感觉简直太乱了。基地的南边是几户农家和大面积的农田还有一条泥泞的田间小道,我们就是在这条小路上来到基地的。基地的北边是高速公路的缓冲带,绿化带,整体上感觉还行在我们累的时候我们几个还在这个绿化带的草地上好好的休息了一番。如果在这里建成了博物馆的话,我感觉这个缓冲带是可以好好利用的。在缓冲带的东边是一个倒闭了的娱乐场所,我们进去了,里面可以进行钓鱼等娱乐活动。这个地方我感觉也是可以好好利用的。如果博物馆建成开放,一定会给这里带来很多的经济效益的。基地的东边是现在的大河博物馆,已经7年的时间没有对外开放了,对基地的影响可以说是很大的,因为我们是在老馆基础上设计的,在望东边是几个墓地和一大片的树林,树种单一。
3、河南省博物馆
河南博物院是我国历史上创建较早的博物馆之一。现在位于郑州市农业路8号,占地10 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历时5年建成。主体展馆位于院区中央,呈金字塔形,后为文物库房,四隅分布有电教楼、综合服务楼、办公楼、培训楼等。整体建筑结构严谨、气势宏伟,造型古朴典 雅,具
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特点。按照国家级现代化博物馆的要求,新馆内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内有自动消防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文物保护系统、电教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等设施。
4、资料整理
阅读了博物馆设计规范图书,和查阅了设计资料集的博物馆部分,做了部分的记录和整理。了解了博物馆的功能分布,及其空间布局,加深了对博物馆设计特殊方面的要求,如防火疏散,安全等问题。
五、调研总结:
1、深刻了解了基地周边的环境,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2、通过对河南博物馆的调研了解到了展览空间、大厅空间等的功能布局以及空间体验和防火疏散的要求布置等。
3、了解了历史文化对博物馆造型等的影响。
4、规范对博物馆设计的特殊要求。
第三篇:博物馆调研报告
博物馆调研报告
调研地点:中国三峡博物馆 多彩贵州城
海关大厦附近(设计地块)
调研目的:通过对民俗类博物馆的调研,了解其功能分区,流线组织,集散和大空间的空间处理,考察博物馆对地域性元素的应用,以及外环境,怎样对周围建筑的映衬与融入,给此次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调研方式:实地参观及问询记录
调研人员:陈余
重庆三峡博物馆的总布局以东西走向的人民大礼堂对称轴为轴线,并用有引导性的铺地及台阶深化轴线,形成一个放射性同心圆广场。经过我使用卫星地图测试了建筑尺寸,长边达到了147米,体量比较大。
三峡博物馆的弧墙和对外面大礼堂的圆形建筑形成一种里应外合的接引关系,同时大厅顶也是圆形,形成日月同在的效果。蓝色玻璃代表水,外墙的花岗岩代表山,形成独特的山水之城的寓意,两者形成虚实对比,同时联系着放射性的人民广场,形成三位一体的效果,外部用大阶梯来处理高台地形,居高临下,和大礼堂遥遥相望。总体来说博物馆与主题十分贴切,在造型上利用各种象征表意来烘托整个博物馆的人文氛围,给我各种美好的想象空间
一进入大厅,就有一种大气雄伟的感觉,内部全用光滑的大理石装饰,结合上部的蓝色顶盖。空间却通透轻盈,利用剪刀楼梯与环状走廊连接上下空间,给人丰富的视觉冲击,同时利用楼梯下空间做成小景观小书吧,巧妙的利用了起来。月牙下面是清新的休息空间和储物空间,而且整个服务全是免费的,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下面的关于各层的介绍
一层:壮丽三峡厅,环幕电影放映厅,值得一提的是其实环形放映厅外部是一个方形空间,利用圆与矩的交接处做了一些储物室和疏散,有效地解决了空间利用。从一层总体上看,博物馆采用的是放射性布局,局部加上串联流线,利用环形空间过渡
二层平面是远古巴渝厅,临时展厅,和关于当地的城市之路展厅,布局相较于一层也是利用中庭形成节点过渡,后勤部分位于背部
三层平面是重庆轰炸展厅,古钱币展厅,西南民族风情展厅,汉代雕刻展厅,有直接对外的安全出口,属于外部的楼梯,连通到室外,针对这种大空间来说能疏散人流,也可到二楼空间。值得一提的是三楼的空间可以直接到达外部的山体,在背部有路直接到达外部的后花园,这种处理在博物馆中也是比较少见的其实整个建筑也是一个山地建筑
四层平面是私人捐献的展厅,及一些书画家的藏品。
虚拟空间,因为空间比较大,整个建筑多半使用人工的感应灯光照明,色调变化顺应场景,所以感觉比较丰富。
调研总结:三峡博物馆的总体布局是用的放射性布局,局部采用串联,馆有四楼,其中展厅是串联式设计,加强了个厅间的联系,使得参观者不需要走重复的路,浏览性很强,而展厅从一楼到四楼的重要性和内容逐步减少,并且在二三楼都设有临时展厅,机动性很强,而一层大厅幕墙上的元素也反映了巴渝的民俗地域文化。内部共有4部电梯,设在中庭两侧,浏览方式选择性很强,总体来说,从流线,结构,寓意构思,疏散上都考虑严谨,给我们此次设计有很多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地方。
但是个人感觉也有不足之处,就是立面构成过于简单,如果加一些地域性的元素进去就好了,还有比较大的缺憾就是厕所设计偏少不满足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多彩贵州城调研
为了深入了解多彩贵州的含义,此次调研也专访了多彩贵州城。
多彩贵州城位于龙洞堡机场,小碧附近,是外地下飞机的贵阳第一站。根据自然景观和设施来进行建设。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立足于当地的建材、树种和地质的特征,创造出有鲜明本土特色传统建筑现代表达的人居模式。
建筑看起来是由一堆民族建筑构成,实际上是一个大的综合体,聚集了贵州风物馆,贵州奇石馆,主题展示区,非物质文化展区。然后又把商业元素加入其中。
多彩贵州城在贵州独特的文化元素基础上,以多彩贵州为主题,发展民族产业。涵盖贵州多彩的歌文化、舞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和红色文化等文化元素,运用先进设计理念和高科技手段打造具有浓郁贵州特色的小镇整个建筑由一个圆形的风雨桥环廊连接,形成环形交通,周围附属有几个楼梯连接上下,中间是一个大的跨度空间结构,因为是新项目,还有一部分在建设。整个建筑很直观的反应了贵州的多彩多样的文化,通过雕刻,手工,蜡染,民族元素。显示了贵州地域文化,还有项目的LOGO。
图为综合体大门
多彩贵州雕塑及多彩民族大道
风雨环廊及展馆
从外部的小细节也可以看出来浓厚的民族风,体现了丰厚的民族文化韵味,彩色的大厅也反映了贵州的多彩,红色旅游,绿色生态,蓝天白云。大厅用的死一个大跨度钢架结构,四周这是展品的主题区
大厅及入口
贵州特色商品临销售区
建筑一层平面
这不仅仅是个建筑,更代表贵州文化,周围也有多彩大道,包括一些灯饰,柱子也是带有独特的贵州符号的。位于入口的多彩贵州的彩带雕塑在夕阳下漂着,引导着客人。海关大厦附近(设计地块)
这是设计为博物馆,为了能够和周围建筑相应村,结合实地的外环境。避免格格不入,所以这次设计实地调研了设计地块。
分析:经实地调研,该地位于贵阳市城区的几何中心。交通便利,且位于南明河风光带,紧邻筑城广场,景观优势突出。所以这次方案初步考虑吧该地打造成贵州的城市客厅,附带少许商业元素
结合附近建筑,有甲秀楼,贵州民族文化宫,黔明古寺,喜来登酒店。该地现状为一片树林,比较平整。
项目地块鸟瞰图:
经过分析,结合地块周围建筑,因地处古寺附近,该地块不能设计的太突兀,应该结合环境,交通布局。同时融入多彩贵州的主题,增加贵州的地域文化元素,做一个带有贵州地域性特色的现代博物馆。
姓名:陈余
学号:201315010007
班级:建筑2班
第四篇:博物馆调研报告
博物馆调研报告
调研人员:xxx 调研时间:2011 年4月20日上午8点30分 调研地点:益阳市博物馆
调研目的:一)了解博物馆的空间组合方式及其如何在建筑风格上体现博物馆的特性。
二)了解各个展区的布局,如何解决室内空间,交通流线及其采光问题。
三)学会思考博览建筑与其他公共建筑的特异性;在处理博览建筑的各功能分区时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最后就是陈列区特殊的采光问题如何避免眩光。有关博物馆的调研的注意事项:
从功能上看博物馆采用了什么方式将平面组合到一块;如何解决客流货流不同的功能流线?如何处理建筑的主次入口与城市道路的关系?服务设施的处理及各个陈列区人流的引导问题?特殊的采光问题。
(一)对任务书的分析
该设计是某一历史文化古城,我们假定为“笔砚之城”,异地新建一博物馆,专门展开城市各个历史年代有关笔砚的出土文物。新馆规模控制在3800平方米(正负5%)。该项目地处该市规划的文化中心区中心广场西侧,南面为城市绿化带,北面隔路为规划中的图书馆,西面为办公建筑,地势平坦。总平面应充分考虑博物馆不同出入口与城市环境的有机关系,布局应与中心广场协调。室外场地应组织好人流以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停放。(地形图详见任务书)。
(二)实地调研 调研基地概述:
基地概况:益阳市博物馆坐落在中心城区康富南路的益阳市政府广场西侧。附近有奥林匹克公园、益阳市大剧院、益阳市规划馆等。虽不是市中心,但是风景优雅,交通便利,在喧嚣日甚的都市内,不失为优雅宁静的文化休闲去处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益阳市博物馆:益阳市博物馆总占地面积为50亩,建筑面积为10200平方米,设有基本陈列展览厅、专题陈列厅、临时展览厅、多功能演播厅、文物库房、贵宾接待室、文物研究室、文物摄影室、文物修复室、安全监控室、观众服务部等设施,是一座规模较大,功能设施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博物馆
空间组合及交通流线:由一层平面图可以看出,主入口与出口在同一方向,设在圆形门厅的西侧。门厅处有值班室、售票处、及贵宾接待室,在贵宾接待室的旁边有一疏散楼梯。门厅设有3层高,门厅内有两个电梯,直通三楼。继续前进,有一疏散楼梯。我们以该楼梯为主线,在它的右侧有一古代石雕石刻展示区和观众休息区;左侧是竹艺之美展示馆,上方为益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其中以茶艺为主。继续前进,则是服务部、监控室、卫生间和疏散通道以及电梯。交通流线安排合理,有一引导趋势。
我们是由中间的楼梯,即上面我们做主题的楼梯上到二楼的,二楼的主题是“国际正义人何凤山博士生命签证展厅”,旁边有一临时展馆。观众休息区的旁边是一个中庭,可供游客观赏歇息。也起到了一定的视觉休息效果,让游客们有一个缓冲的过程。但是,它的走廊过长,右侧是墙体,相对比较单一,个人以为,可以适当的在墙壁上加一些照片之类的东西,供游客观赏。在临时展厅的附近,是讲解员值班室、卫生间、和疏散楼道。三楼在“何凤山博士生命签证”的位置是益阳历史文物展厅,其余不变。
四至六层为业务办公区
建筑特征:建筑的门厅为一圆柱形,视野开阔,采用玻璃幕墙,因其不做展厅,所以可以采用大面积的自然采光。其余则为长方体,外立面相对而言比较整齐,因其功能要求,即要做展馆,所以其基本采用侧开窗。整体而言比较现代。
照明和采光:照明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以天然采光为主,人工照明为辅的,这种类型占较大的比例;二是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的;三是全部采用人工照明的,这种类型所占比例较少。天然采光的方式有四种:一是高侧窗采光;二是侧窗采光;三是高侧窗和侧窗并存;四是天窗采光。人工照明的方式有五种:一是一般照明;二是区域照明结合一般照明;三是定向区域照明;四是定向区域照明结合一般照明;五是展柜照明。益阳市博物馆则是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其中运用侧窗采光的方式采取天然光。缺点:
1.卫生间:益阳市博物馆每层有三个卫生间,即:男女卫生间、残疾人卫生间;其中男女卫生间投入正常使用,但残疾人卫生间已成了堆放墩布、扫把的地方,未得到正常的使用;而且,它把残疾人卫生间单列出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可以在男女卫生间各设一个,供残疾人使用。
2.立柱:博物馆主里面的南侧,柱子的位置未处理好,柱子立在正中间,影响了开门的方式,从而影响了整体布局。
3.开窗:博物馆基本上采用侧开窗的形式,但在其东立面的右侧,因其主要为讲解员值班室、卫生间及垂直交通区,因此采用直接开窗的方式,但是,从外面看,建筑的这个位置的开窗比较杂乱无章,有勃于整体的整齐划一。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注重整体,同时还要考虑周边的环境,让建筑与周边环境也融为一体,不突兀,有一种和谐美。4.无障碍通道的设计:该建筑共有两个无障碍通道,一个在南侧,一个在北侧。南侧的设计相对比较合理,基本上为一条直线,而北立面的则不合理,设计采用的是折线,可能是出于怕人滑下来的目的,但是采用折线,在拐角处则增加了上去的难度。因此,在我们设计的时候,尽可能的采用直线,并降低坡度,缩短路程。
经典案例:犹太人博物馆
我觉得做建筑就应该向犹太人博物馆一样,当你看到它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建筑本身,就是一部辛酸史,因为当它存在着,便向你默默倾诉着犹太人的伤痕,让你不得不深思,不得不为之倾倒。而这样的效果,主要是来自于博物馆表现曲折、满腹痛苦的伤痕,也就是犹太人博物馆最为吸引力的地方。而实际上犹太人博物馆这个建筑承载了众多犹太人的辛酸和血泪,它潜藏的不仅有最深的伤痕、最大的残忍,还有一个古老而命运多舛的民族、从诞生而始的大段故事和回忆。而这样的裂缝的灵感来自于市政府给他送去了两大捆档案,里面有柏林犹太人的名字、出生日期、驱逐日期及地址。他亲自考察了这些历史遗迹,并在城市图上描绘出来,相互之间还连上线,得到了他称之为“一个非理性的原型”:一系列三角形,看上去有点像纳粹时期强迫犹太人带上的六角的大卫之星的标志。
它为600万冤魂而立,它收藏的故事发端于数千年前,它的每一片砖墙、每一条纹路都蕴含深意,它的一切指向一个古老而悲壮的民族。他们聪慧、却噩运缠身;他们渴求家园、却颠沛流离。
新馆在地面上没有入口,入口在旧馆里,两个馆地下是连通的。从旧馆到新馆是往楼下走的。从入口开始,就有不规则地似梁非梁的横柱错列。整个通道就像黑白电影一样,这里没有色彩,甚至没有充足的阳光,而且在通往地下室的通道中,有三条岔道,其中两条是死胡同,象征着那些犹太人残酷而现实的命运。两条岔路通道里没有展品,空白,让人心头压抑得难过,并且在博物馆里所有东西都是有角度的,天花板,墙面,墙面上不规则的缝隙,乃至整个空间都给人一种扭曲而倾斜的错觉,也许对于那时无助的犹太人来说,这个世界没有色彩,只有这种撕心裂肺的绝望。
不得不提的是犹太人博物馆对空间的运用以及不同的空间或构件对人心理感官的影响把握得非常到位。如:那条长长的通往新馆的走廊里,有一个房间,里面是艺术品,满地的面具,面具很简洁,但所有面具都张着嘴,仿佛在拼命呐喊,向这个世界呐喊,向自由呐喊,安静而干净得可怕的博物馆里仿佛回荡着无数逝者无声而执着的呐喊。
我觉得做建筑就应该向犹太人博物馆一样,当你看到它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建筑本身,就是一部辛酸史,因为当它存在着,便向你默默倾诉着犹太人的伤痕,让你不得不深思,不得不为之倾倒。而这样的效果,主要是来自于博物馆表现曲折、满腹痛苦的伤痕,也就是犹太人博物馆最为吸引力的地方。而实际上犹太人博物馆这个建筑承载了众多犹太人的辛酸和血泪,它潜藏的不仅有最深的伤痕、最大的残忍,还有一个古老而命运多舛的民族、从诞生而始的大段故事和回忆。而这样的裂缝的灵感来自于市政府给他送去了两大捆档案,里面有柏林犹太人的名字、出生日期、驱逐日期及地址。他亲自考察了这些历史遗迹,并在城市图上描绘出来,相互之间还连上线,得到了他称之为“一个非理性的原型”:一系列三角形,看上去有点像纳粹时期强迫犹太人带上的六角的大卫之星的标志。新馆在地面上没有入口,入口在旧馆里,两个馆地下是连通的。从旧馆到新馆是往楼下走的。从入口开始,就有不规则地似梁非梁的横柱错列。整个通道就像黑白电影一样,这里没有色彩,甚至没有充足的阳光,而且在通往地下室的通道中,有三条岔道,其中两条是死胡同,象征着那些犹太人残酷而现实的命运。两条岔路通道里没有展品,空白,让人心头压抑得难过,并且在博物馆里所有东西都是有角度的,天花板,墙面,墙面上不规则的缝隙,乃至整个空间都给人一种扭曲而倾斜的错觉,也许对于那时无助的犹太人来说,这个世界没有色彩,只有这种撕心裂肺的绝望。不得不提的是犹太人博物馆对空间的运用以及不同的空间或构件对人心理感官的影响把握得非常到位。如:那条长长的通往新馆的走廊里,有一个房间,里面是艺术品,满地的面具,面具很简洁,但所有面具都张着嘴,仿佛在拼命呐喊,向这个世界呐喊,向自由呐喊,安静而干净得可怕的博物馆里仿佛回荡着无数逝者无声而执着的呐喊。
第五篇:博物馆调研报告
博 物 馆 调 研 报 告
姓名:舒洪波 杨艳
学号:0801404-15
0801404-24
导师:王胜斌 博物馆设计前期调研报告
一. 个人认识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在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博物馆如同历史长河,源源地将过去的故事输送。
二. 实地调研
调研目的:通过实地调研,主要把握博物馆建筑设计的主要特征及设计要素,功能分区功能,切身了解空间要素对于博物馆这类公共建筑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对空间的赶住,流线组织,构思创意,对于博物馆设计灵感的启发。
调研时间:2011年4月14号 调研地点:益阳市博物馆
调研方法:根据布局大致的画出博物馆的平面图和流线组织分析图,用相机拍下建筑的立面以及特色的设计。
调研内容:
1,分析博物馆建筑平面的特点以及采用的方式。2,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以及建筑的特征。3,合理解决客流,货流等几种不同的功能流线。4,正确处理建筑主次入口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5,建筑公共休息空间是否体现对人的关怀?人流引导﹑空间环境﹑服务设施等是如何进行处理的?
6,各个陈列室如何进行组合?人流是否顺畅?有否走回头路?在流线上是否能全部欣赏到展品?
7,陈列室的室内空间环境怎样?采光口如何处理?如何避免发生眩光现象? 8,找出1-2个你认为设计精彩的地方,说出理由并画出草图? 9,找出1-2个你认为设计精彩的地方,说出理由
益阳博物馆概况
益阳市博物馆坐落在中心城区康富南路的益阳市政府广场西侧。益阳市博物馆属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创建于1984年,馆藏珍贵文物2万余件,包括石器、玉器、陶瓷器、青铜器、书法、绘画、竹木漆器、钱币、近现代文物等十多个门类,其中商周青铜器、宋元至明清益阳窑瓷器以及“中国的辛德勒—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博士生命签证文物史料”为馆藏特色。益阳市博物馆总占地面积为50亩,建筑面积为10200平方米,设有基本陈列展览厅、专题陈列厅、临时展览厅、多功能演播厅、文物库房、贵宾接待室、文物研究室、文物摄影室、文物修复室、安全监控室、观众服务部等设施,是一座规模较大,功能设施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博物馆。
基地环境
益阳市博物馆位于康富南路的益阳市政府广场西侧。交通便利,使参观者能够方便的达到。博物馆的左侧环境 优美,使人心旷神怡。
建筑造型
益阳市博物馆可分为三大块,通过一些过度结构组合而成。建筑的中间部分为单独设计的椭圆形大厅,也可说为门厅,空间宽敞,能容纳不少的游客。椭圆形的大厅,给人以容易亲近,易于接受的柔和感,置身在大厅中,更是凉爽惬意。其余部分为L的造型,虽然简单,但功能组织流利。
平面布局
博物馆的平面布置是很清晰的,通过观察,我发现,一层为大厅,贵宾接待及展示馆。二层,三层为展示馆,四层五层为业务办,区。且在每层的西北面的拐角处设有卫生间及独立的货运电梯,客流和服务流线互不穿插影响,组织清晰。
1.结合实例分析博览建筑平面组合有什么特点,采取什么方式?
益阳博物馆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分主体和大厅,两个部分用一些走廊连接成一个整体。所以他的平面布局也分为两个部分,以大厅为起点向两边放射,主次明确,空能分区清晰。且从上面的两个平面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博览建筑平面组合的一些特点。2.建筑风格如何体现博览建筑特性?
回顾古代的博览建筑,给人的感觉通常是一种古板和冷冰冰的印象,仅仅象是一个装了物品的方盒子,同时也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让人感觉这是少数人才能享有的特权。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封闭的格局逐渐被打破,开放的公共空间吸引了普通民众的目光,博览建筑的功能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按传统的思维方式理解,博览建筑应该以展品为主,但是如果忽略了人的感受和反应,展示就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这也违背了博览建筑设立的初衷。既然关注的是人,就首先要清楚人的尺度,然后根据人体工程学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
3.如何合理解决客流﹑货流等几种不同的功能流线?
从平面图中可看出,益阳博物馆除主入口外还另设有次入口,且设有单独的货运入口,和货运楼梯﹑电梯。空能流线清晰合理﹑互不交叉。
4.了如何处理建筑主次入口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如何创造优美的室外环境?
益阳市博物馆坐落在中心城区康富南路的益阳市政府广场西侧。主入口正对着康复南路。次入口分别布置在建筑的东面和北面。其中东面的次入口通向一个小的休息庭院。庭院中设有供休息的石桌石凳,以及木座椅,旁边也有供游客参观的一些石碑等物品。庭院的设计不仅可做疏散的一个大空间,又能使环境别出风味,更是创造了室外的优美环境。
5.建筑公共休息空间是否体现对人的关怀?人流引导﹑空间环境﹑服务设施等是如何进行处理的?
益阳博物馆在大厅中设有一些观众休息坐席,且在博物馆的东面设有专门的观众休息区,体现了一种人文的关怀。而且,在博物馆的右侧,通向东入口的走廊,是用柱子围和和成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显的很有空间感,且也可以充当人流的引导作用。6.各个陈列室如何进行组合?人流是否顺畅?有否走回头路?在流线上是否能全部欣赏到展品?
博物馆从进出大厅开始,应该有一条清晰的参观流线,方便游客参观到所有的展馆和展品,且应尽量避免走回头路。在这一点上益阳市博物馆还是做的比较到位的,我在参观时第一次是跟着导游走的,过后我又自己走了一次,并仔细琢磨了下他了参观流线和人流引导。发现从进出博物馆大厅到第一个展馆以致后面的逐个展馆最后上到楼梯,基本上都是走的不同的的路线。
7. 陈列室内部陈列怎样布置?是否方便观看欣赏?
陈列室内部的陈列基本上都有陈列框,且每个陈列框都是靠墙布置,围和着陈列框是参观道路,参观路两侧都展示着不同的展品,这样,就不会出现因参观人数过多而使得人多拥挤,能够更好的分散人流,更方便游客的观看。
8.陈列室的室内空间环境怎样?采光口如何处理?如何避免发生眩光现象? 总的来说,陈列室的室内是很宽敞的,游客参观过道也很宽敞。陈列室内部摆放的不同的展品,通过灯光效果,使得室内环境让人感觉很舒适,雅致。
通过观察,我发现,陈列室的室内全部都是人工采光,没有自然采光。室内灯光的布置基本上都是光源照射在墙壁的展示品上,而且灯光很柔和,不会造成反光或者眩光的现象。这一点,也是人性化设计的一个重要体现。
9.找出1-2个你认为设计精彩的地方,说出理由并画出草图?
参观益阳博物馆后,给我印象最深的货真说是我认为设计最精彩的地方有如下几个。1,大厅的设计。大厅是用一个倾斜的椭圆形设计而成,层高大致有十几米,大厅的上空是用玻璃覆盖的,类似于中庭的形式,采光效果非常好。大厅的四周都是用玻璃幕墙,框架全部都显露在外面,给人一种稳重,现代化的感觉。而且,透过大厅的玻璃幕墙,还可以看到室外的环境,这也是一设计的优点所在。
2,博物馆柱廊的设计。柱廊位于大厅右拐处,通往楼梯和次入口。通过用柱子将一面大的玻璃幕墙均等的分隔成很多长条形的窗户形式,给
人一种垂直空间的延伸感。而且,在光线的照耀下,长条形的窗户,在不同的时间所形成额投影有规律的倒在走廊上,形成一种空间的向导,也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的对比。很好的体现的光影效果在建筑中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10.找出你任务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说出理由?
陈列室没有自然采光,完全是人工采光。各类文物都同存一室,无法分类、分库保管,不利于文物的保护管理。库房面积太小,安全、保管设施简陋,已达不到文物保护的基本要求。现有库房条件差,设备设施简陋,藏品保管条件不完善,自然受损。
柏林犹太纪念馆
柏林犹太博物馆,也称柏林犹太(人)纪念馆、柏林犹太(人)历史博物馆等,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第五大道和92街交界处,现在已经成为柏林的代表性建筑物。
柏林犹太博物馆是欧洲最大的犹太人历史博物馆,其目的是要记录与展示犹太人在德国前后共约两千年的历史,包括德国纳粹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历史,而后者是展览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包括对于大屠杀
(Holocaust)的追念,其展品以历史文物与生活记录为主,多达3900件,其中1600多件是原件。博物馆多边、曲折的锯齿造型像是建筑形式的匕首,为人们打开了时光隧道,全面展示了德国犹太人两千年的生活历程,他们对德国艺术、政治、科学和商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及在20世纪经历的那段悲惨历史。
规模
该博物馆占地3000平方米,投资1.2亿马克,设计者为丹尼尔·里柏斯金(Daniel Libeskind,不同译名较多,例如被译为利伯斯基、李布斯金、里伯斯金德、利伯斯肯特等等),初建于1992年11月9日,1998年底竣工,全部设施到2000年10月才安装完毕,2001年9月9日正式开馆。
灵感来源
激发里柏斯金构思的是犹太人与柏林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历史。柏林市政府给他送去了两大捆档案,里面有柏林犹太人的名字、出生日期、驱逐日期及地址。他亲自考察了这些历史遗迹,并在城市图上描绘出来,相互之间还连上线,得到了他称之为“一个非理性的原型”:一系列三角形,看上去有点像纳粹时期强迫犹太人带上的六角的大卫之星的标志。他的另一灵感来源于现代音乐史上一位著名作曲家阿·舜勒贝格。当年,由于希特勒的上台,他未能完成自己创作的唯一一部歌剧。他的前两个乐章“华丽辉煌”,第三乐章只是重复演奏,然后是持续的停顿。这部歌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未完成”,里柏斯金深深地为这种“空缺”所打动。里柏斯金越来越强烈地感到,柏林犹太人的悲惨历史远非艺术所能容纳,这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他决心将这些令人沉重的东西转变成一座历史性的建筑。
建筑特色
建筑平面呈曲折蜿蜒状,走势则极具爆炸性,墙体倾斜,就像是把“六角星”立体化后又破开的样子,将犹太人在柏林所受的痛苦、曲折,表现于以六角的大卫之星切割后、解构后再重组的结果,展现在建筑上,使建筑形体呈现极度乖张、扭曲而卷伏的线条。但是建筑中依然潜伏着与思想、组织关系有关的二条脉络,即充满无数的破碎断片的直线脉络和无限连续的曲折脉络。建筑折叠多次、连贯的锯齿形平面线条被一组排列成直线的空白空间打断,航空俯视照片让人清楚地看到锯齿状的建筑平面和与之交切的、由空白空间组成的直线,这些空白空间代表了真空,不仅仅是在隐喻大屠杀中消失的不计其数的犹太生命,也意喻犹太人民及
文化在德国和欧洲被摧残后留下的、永远无法消亡的空白。陈列着犹太人档案的展廊沿着像锯齿型的建筑展开下去,而穿过展廊的空空的、混凝土原色的 空间没有任何装饰,只是从裂缝似的窗户和天窗透出模糊的光亮。
博物馆外墙以镀锌铁皮构成不规则的形状,带有棱角尖的透光缝,由表及里,所有的线条、面和空间都是破碎而不规则的,人一走进去,便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了一个扭曲的时空,馆内几乎找不到任何水平和垂直的结构,所有通道、墙壁、窗户都带有一定的角度,可以说没有一处是平直的。设计者以此隐喻出犹太人在德国不同寻常的历史和所遭受的苦难,展品中虽然没有直观的犹太人遭受迫害的展品或场景,但馆内曲折的通道、沉重的色调和灯光无不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和心灵上的撞击。
调研总结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了解了关于博物馆建筑的一些基本情况,对博物馆的功能以及建筑分区、建筑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将要开始的博物馆设计做好了知识储备。对益阳博物馆的调研让我对博物馆的平面布局以及展厅所使用的材质,内部空间的搭配,灯光照明等系统的使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日后学习本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的帮助,并且指导我们以后更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