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时间:2019-05-14 01:1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第一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二〇一五年七月八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六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形势任务,对全面贯彻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进行了研究部署,作出如下决定。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握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全局性任务来部署推进,启动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着力抓好“五大扶贫工程”,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750万人减少到497.6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7.7%,扶贫开发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但是,四川农村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特点仍然突出,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通信难、增收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因病、因残、因灾致贫返贫现象突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集中力量推进扶贫开发攻坚,是践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具体行动,是促进协调发展、推动民生改善、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在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中处于特殊地位,在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作用,对于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扶贫开发总体思路,认真实施《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深入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五大扶贫工程”和“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贯彻《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严格领导责任,强化社会合力,加强基层基础,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三)目标任务。按照“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要求,以县为单位分年度制定到村到户的扶贫脱贫计划,确保全省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万左右。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省497.6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和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乡乡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有便民服务中心,村村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户户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让贫困地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四)基本要求。扶贫开发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做到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扶持对象精准。聚焦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做到底数清、任务清、责任清。

——扶贫项目精准。结合实际编制扶贫项目规划,确定实施内容、投资规模、进度安排、受益对象、责任分解等内容,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

——资金使用精准。以县为主体,加大资金整合使用力度,把资金精准投放到村到户,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扶贫措施精准。根据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需求,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贫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

——驻村帮扶精准。因村派人、强化责任,按需选派各级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组,针对扶贫工作薄弱环节强化支持、落实举措。

——脱贫成效精准。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县、村、户减贫档案,分年度逐级验收脱贫成效,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二、聚焦贫困人口,精准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

(五)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因地制宜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扩大转移就业培训和就业对接服务,通过发展生产和务工实现稳定脱贫。

发展特色农业促增收。以贫困县为单位制定规划,统筹谋划和大力推动生态、绿色、安全的特色农业发展,培育粮油、畜牧、茶叶、药材、果蔬、林竹、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加快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发展贫困户有能力经营的产业项目。以放活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突破口,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发展乡村旅游促增收。编制“十三五”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和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推动文旅、农旅、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建立完善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增收脱贫的富民产业。大力推进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创建藏区全域旅游试验区和“四大片区”旅游扶贫示范区,支持创建特色旅游示范村和民宿旅游达标户,发挥旅游产业对增收脱贫的带动作用。

发展商贸流通促增收。健全乡村商品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支持电商企业发展农村网点,培育一批知名“互联网+特色农业”品牌,实现贫困地区农村商业网点线上线下全覆盖。

发展县域工业促增收。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选准主导产业,注重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民族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科学合理有序开发水电、矿产资源,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生态能源。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骨干企业。鼓励民族地区与省内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对接,共建“飞地产业园区”、合作园区。鼓励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

发展劳务经济促增收。办好贫困县职业学校,提升职业培训能力。落实免费职业教育政策,在中职助学金的基础上,再给予贫困家庭学生一定的生活补助。加大对劳务培训的投入。支持用人单位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搞好定向、订单培训。对具备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免费创业培训。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领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六)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在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方,以及居住过于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难的地方,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做到实施一个项目、安置一方群众、实现一方脱贫。对接国家移民搬迁规划,制定全省移民搬迁专项规划,结合新型城镇化、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合理安排搬迁地点、搬迁资金、搬迁进度,到2020年实现具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应搬尽搬。

制定特殊政策,通过调拨、转让或集中进行土地开发等方式,解决搬迁贫困户宅基地、口粮田。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土地整治政策、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政策、生态移民政策等,解决部分搬迁资金。提高易地搬迁补助标准,给予搬迁建房贷款贴息。统一规划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实施。对一些地方出现的“自主搬迁”现象,要合理引导、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研究解决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问题,帮助他们融入当地生活。

(七)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研究贫困地区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实施办法,逐步把低保线提高到扶贫线标准。率先对残疾人扶贫对象实行生活费补贴,核定其年收入与国定贫困线标准差额,据实发放差额补助,使其年收入达到国定贫困线标准。

加快养老设施建设,在供养对象自愿的前提下,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扶养人的特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将贫困地区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人人有社保,并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标准差距,编织兜住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

(八)医疗救助扶持一批。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新农合筹资标准。加强新农合定点医院监管,严格控制目录外费用占比。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重点将区域内住院疾病排名、费用占比前十位的病种纳入支付方式改革,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费用支出。

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资助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等重点救助对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探索财政支持贫困户购买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办法。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加强贫困户、残疾人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发生在定点医疗机构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除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外,对需要个人负担的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给予补助。

开展地方病特殊救助,继续对大骨节病患者实施救助,开展藏区包虫病、地氟病等地方病综合防治,加强大小凉山禁毒防艾工作。

(九)灾后重建帮扶一批。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帮扶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区贫困人口脱贫,有效解决因灾致贫返贫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推进住房重建,对个别建不起房的特困家庭实行政府兜底。加快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重建。支持灾区迅速恢复生产,在重建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灾区群众增收。自然灾害频发地区要有计划地开展生态移民、避灾搬迁。

三、采取过硬举措,精准解决贫困地区突出问题

(十)优先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资金安排向贫困地区倾斜,扎实推进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乌蒙新村建设。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五大行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机制,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新村建设带动农村全面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全面实施危房改造。在新村建设中给予贫困户特殊帮扶,同步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确保住有所居、住得安全。全省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向贫困县倾斜,整合使用危房改造、抗震设防、灾损农房恢复重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等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户危房改造。开展农村危房改造信贷贴息试点。提高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标准。

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实行政府主导,村集体组织实施,为建不起、改不起房的特困户提供保障性住房。注重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增加廉租房源。鼓励社会捐赠资金用于农村廉租房建设。

(十一)加强贫困地区交通建设。优先支持贫困地区重大交通项目,加快高速公路向贫困地区延伸,实现民族地区州府所在地都有高速公路连接,其他贫困地区高速公路基本覆盖到县。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国省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实现市到县有二级及以上、州到县有三级及以上公路连接,每个贫困县有两个以上对外公路通道,构建对外畅通、路况良好、抗灾能力强的国省干线公路网络。今后5年,省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投向贫困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分类区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加快推进通乡油路、通村硬化路、县乡道改善、村道完善、溜索改桥、渡改桥工程建设,实现所有乡镇通油路,建制村、新村聚居点通硬化路,根本改变群众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状况。

(十二)加快建立供水保障体系。积极推动贫困地区重大水利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水利规划,符合条件的优先列入年度投资计划,加大投资倾斜力度。加快大中型骨干防洪控制性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等建设,支持贫困地区通过挖潜配套与新建水源相结合,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牧区水利、“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任务,启动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强化水源保护,发展适度规模集中供水,大力提高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水质合格率,构建精准到户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支持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颁证,充分调动用水合作组织和农户建设、管理、维护水利设施的积极性。

(十三)推进电力和信息网络全覆盖。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和光伏工程,重点解决贫困村供电设施落后、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全面提升配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采取多种方式全面消除无电户。尽快实现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全覆盖,逐步实现县域电网同网同价、供电服务均等化。

推进信息网络全覆盖。加快推动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和资源共享,统筹有线、无线和卫星三种覆盖方式,推进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和宽带乡村建设,实施藏区州县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基本实现行政村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全覆盖。采取政府补贴、企业减免、社会支持等方式,鼓励农村贫困户使用信息网络,提高宽带家庭普及率。

(十四)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坚持扶贫先扶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实施基础教育巩固提升计划。健全学前教育资助政策,逐步提高贫困地区幼儿保教费减免比例,对贫困家庭子女免收保教费。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巩固和提升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办好或恢复确需保留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大力发展寄宿制教育,保证学生就地就近上学。支持贫困地区办好综合高中,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通过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范围,逐步实现贫困地区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实施民族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支持民族自治州和自治县稳步推进15年免费教育,在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基础上,全面免除3年幼儿园教育保教费,全面免除3年普通高中教育学生学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继续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面向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实施乡村教师专项支持计划。拓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积极争取扩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规模。将四川省免费师范生计划培养规模增加至每年3000名,重点面向“四大片区”。建立“四大片区”农村中小学校直接招聘本科及以上学历急需紧缺专业人员制度。加强贫困地区教师培训,制定实施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计划。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教师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鼓励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建立贫困地区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给予激励。

实施藏区千人支教十年计划。由对口支援藏区的县(市、区)选派优秀教师到受援藏区县支教两年,安排藏区教师到对口县(市、区)学校学习交流。同时,每年选派优秀中小学及幼儿教师到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支教一年。

(十五)加快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和保障水平。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远程医疗为核心,推进贫困县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改善基层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实现所有贫困县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水平,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

深化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帮助贫困县县级医院全部建立三级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开展网络医疗服务。实行三甲医院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县级医院,二级医院对口支援贫困地区中心乡镇医院。省、市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中级、副高级职称前,须到贫困县医疗卫生机构支援6个月;晋升高级职称前,须到贫困县医疗卫生机构支援3个月,让贫困地区患者就近就地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完善招聘方式,多渠道培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2017年基本补足配齐人员,实现每万人口有2名全科医生。推进乡村卫生计生人员一体化管理,卫生计生人员“乡聘村用”覆盖90%以上地方,每千人口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组织贫困县医生到对口支援城市二甲以上医院免费进修。将贫困县二甲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纳入基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聘范围。

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切实把责任落实到县、乡、村,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优先扶持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脱贫。

(十六)实施文化惠民扶贫行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通过“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活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习惯。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专项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快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等文化场所建设,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推进“视听乡村”、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牧民定居点和彝家新寨文化惠民工程。注重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工作,加强对农村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维修。采取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直接委托等方式,支持文艺院团增加到贫困地区演出场次,扶持发展农民演艺团体和乌兰牧骑式演出队。省、市宣传文化单位结对帮扶贫困地区文化单位,帮助培养文艺骨干,指导开展文艺活动。

(十七)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加快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示范户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作用,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政策咨询。继续选派科技扶贫团、科技特派员、科技副县长、科技副乡长到贫困地区工作。鼓励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领办创办产业项目。广泛开展科技人员一对一到户帮扶指导。加强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突出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合作社骨干的培训。

(十八)持续推进生态扶贫工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投入,加快治理突出生态问题,筑牢贫困地区持续发展的生态本底。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湿地补偿范围,适度提高补助标准,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快生态脆弱地区治理步伐,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土地沙化及石漠化治理和水环境治理。加强防灾减灾避灾,加大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力度,重点抓好灾害监测预警、工程治理等综合防治措施。支持贫困地区群众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增加其生态建设管护收入。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促进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本和经济效益。建立和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严肃追责。

四、创新体制机制,显著提升扶贫开发攻坚实效

(十九)建立目标责任机制。建立“省负总责,市(州)、县(市、区)、乡镇抓落实”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省级主要做好牵头抓总、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社会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市(州)主要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资金管理、推动实施等工作;县(市、区)是扶贫开发攻坚的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管理主体,主要做好扶贫力量组织调配、项目资金运行管理、帮扶措施督促落实、建档立卡信息统计等工作;乡镇、村(社区)主要做好组织和带领群众推进扶贫项目实施、登记造册、监督管理、信息反馈等工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重大问题,对扶贫开发攻坚工作作出总体评估和年度安排。认真落实省级领导、省直部门联系指导贫困县工作制度。市(州)、县(市、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扶贫开发第一责任人,要与上级党委、政府签订脱贫责任书,每年向上级专题报告扶贫开发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制定扶贫开发攻坚项目台账,每年对市(州)、县(市、区)和相关部门下达减贫任务,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完成一项销号一项。下放扶贫项目审批权限,全面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

(二十)健全投入增长机制。整合民生资源,重点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对同一区域同步投入、集中使用,项目资金尽可能由县级统筹。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提高扶贫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省级财政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省直有关部门每年投向贫困县的项目资金,原则上达到50%以上。用好财政增量,贫困地区新增财力重点用于扶贫开发,“四大片区”外也要加大扶贫投入。深入推进普惠金融,贫困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信贷投放,确保贫困县每年各项贷款规模高于上年。用好两大扶贫特惠金融产品,即按照每个贫困户3年5万元标准,实行免抵押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县建风险金补偿的小额信贷政策,以及国家农业发展银行移民搬迁发债和贷款政策。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探索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贫困地区。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支持农村发展资金互助合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优先向贫困县倾斜。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公开制度,定期开展全面审计,支持社会舆论监督,防止挤占、挪用、贪污浪费和虚报冒领,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做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二十一)构建资产扶贫机制。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村将集体资产、贫困户将承包土地和个人财产入股,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确保贫困村和贫困户多渠道增收。探索投资收益扶贫模式,将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量化给贫困户,将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到村或农民合作社形成的资产划出一部分,采取优先股的方式量化到贫困户,实行贫困户收益保底、按股分红。探索理财收益扶贫模式,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将无指定用途的扶贫捐资或安排到户的扶贫资金,采取委托经营方式,帮助其获得理财收益、分红收入。

(二十二)创新社会扶贫机制。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充分对接在川定点扶贫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继续做好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创新广东省、浙江省对口支援我省藏区、珠海市扶贫协作我省凉山彝区的工作方式,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推进共同发展。做好省内定点帮扶工作,积极筹措资金,落实帮扶规划,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贫困县、贫困村挂职和蹲点扶贫。深入开展省内发达地区对贫困地区的对口帮扶,引导鼓励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扶贫开发任务。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驻川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鼓励、支持、帮助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采取定向、包干等方式参与扶贫,增强扶贫开发攻坚社会合力。搭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信息平台,探索社会扶贫参与机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培育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力量自发自愿参与扶贫。

(二十三)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制定减贫验收办法,明确贫困户脱贫标准、贫困村和贫困县“摘帽”标准,完善扶贫开发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落实取消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地区生产总值考核的规定,完善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把扶贫成效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目标。对完不成扶贫开发攻坚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加强对行业扶贫工作的考核和定点帮扶工作的督查,对每年完成目标任务情况进行通报。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对“摘帽”的贫困县,保持扶贫政策不变、扶贫投入不减,巩固扩大扶贫成果。

五、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担负起扶贫开发攻坚重大历史责任

(二十四)建强领导班子。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把扶贫开发攻坚作为中心任务,作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实际行动。配强贫困地区各级领导班子,注重从扶贫开发工作一线选拔干部,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一心为民、干在实处的干部担任县(市、区)、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有针对性地配备熟悉现代农业、旅游发展、村镇建设、农村金融、群众工作等方面的领导干部。对扶贫实绩突出的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对扶贫开发攻坚措施不力、成效不佳的党政领导要及时调整。对扶贫帮扶和驻村帮扶重视不够、工作不实的部门领导要严格问责。

(二十五)夯实基层基础。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好、能力强、真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认真落实向贫困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举措,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建立联合党组织,推行驻村帮扶单位、帮扶企业与村支部联建党支部。加强基层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扶持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解决贫困户特殊困难的实力。认真落实“四大片区”急需紧缺人才选拔培育实施计划,培养引进一批教育、卫生、农技、文化、旅游等专业技术人才。

(二十六)落实驻村帮扶。提高县以上机关派出干部的比例,从省、市、县三级抽调了解农村、能力较强的优秀干部,组建驻村帮扶工作组,确保全省11501个贫困村每个村至少有1个驻村帮扶工作组、1个联系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加大对驻村帮扶工作组和驻村干部的考核力度,推动加强基层基础、推进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四项任务落实。驻村干部可以轮换,驻村帮扶工作组要长年驻扎、包干完成脱贫任务,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工作组就不撤出。

(二十七)突出群众主体。坚持扶贫先扶志,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其转变思想观念,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过上美好生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正确引导群众预期,切忌好高骛远,影响扶贫开发工作持续性。根据贫困群众需求制定扶贫措施,认真落实一事一议、村民自建、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群众监督和群众评价,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二十八)加强乡村治理。坚持整合资源、重心下移,健全基层组织和公共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健全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利益协调、治安防控、民主自治等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等的作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关爱帮扶服务,深化残疾人量化服务。推进村民自治,加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引导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深入推广“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规范村“两委”职责和村务决策管理程序。培育农村专业协会类、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创新农村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大力开展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十九)强化法治保障。强化《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刚性约束,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农村扶贫开发的法定责任,各级扶贫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切实行使规划、协调、指导、监督、管理的法定职责,落实好扶贫开发措施、社会扶贫、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等法定工作,把扶贫开发攻坚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第二篇: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这就是我们的初心。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希望全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习近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让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庄严的承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明确提出到2020年的时候,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要全部摘帽,要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我们党提出的一个庄严承诺。一诺千金,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到时候是一定要完成的。

脱贫攻坚事关党的执政安危和人心向背。“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为民造福,而只有做到为民造福,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政治上说,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大规模的反贫困工作,巩固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国际风云激烈变幻的过程中,我们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岿然不动,就是因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好处。老百姓拥护支持我们,拥护支持社会主义制度。

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共享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

二、实施精准帮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四十年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在,我国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中等收入群体,也出现了高收入群体,但还存在大量低收入群众。真正要帮助的,还是低收入群众。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到二O二O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

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是中央确定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首先是要解决好“扶持谁”扶真贫的问题。做好调研工作,摸清情况,盘清家底。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解决好“谁来扶”落实责任的问题。要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三是要解决好“怎么扶”精准发力的问题。要按照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贫措施精准到户到人。四是要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要加快建立反映客观实际的贫困县、贫困户退出机制,做到精准脱贫。

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构建大扶贫格局。凝聚各方面力量来扶贫,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的作用,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的氛围和格局。一是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力量,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二是发挥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力量。这是很重要的政治任务,也必须从政治的高度来担负起这样的政治责任;三是发挥民营企业投身扶贫攻坚的社会力量扶贫。

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志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改进帮扶的方式方法,引导困难群众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摆脱贫困,实现脱贫致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于渔,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技能,能找到脱贫致富比较好的方式和途径。

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能到了时候我们说还实现不了,再干几年。也不能到了时候我们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如果

是那样,必然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满意度和国际社会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也必然会影响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我们必须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二O二O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进全面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若不能打任何折扣。

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问题,满足贫困人口追求幸福的基本要求,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庄严承若,是国内外皆知的庄严承若。我们一定要如期兑现承若。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我国扶贫开发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也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三篇: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这就是我们的初心。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希望全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习近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让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庄严的承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明确提出到2020年的时候,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要全部摘帽,要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我们党提出的一个庄严承诺。一诺千金,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到时候是一定要完成的。

脱贫攻坚事关党的执政安危和人心向背。“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为民造福,而只有做到为民造福,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政治上说,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大规模的反贫困工作,巩固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国际风云激烈变幻的过程中,我们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岿然不动,就是因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好处。老百姓拥护支持我们,拥护支持社会主义制度。

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共享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

二、实施精准帮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四十年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在,我国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中等收入群体,也出现了高收入群体,但还存在大量低收入群众。真正要帮助的,还是低收入群众。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到二O二O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是中央确定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首先是要解决好“扶持谁”扶真贫的问题。做好调研工作,摸清情况,盘清家底。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解决好“谁来扶”落实责任的问题。要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三是要解决好“怎么扶”精准发力的问题。要按照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贫措施精准到户到人。四是要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要加快建立反映客观实际的贫困县、贫困户退出机制,做到精准脱贫。

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构建大扶贫格局。凝聚各方面力量来扶贫,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的作用,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的氛围和格局。一是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力量,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二是发挥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力量。这是很重要的政治任务,也必须从政治的高度来担负起这样的政治责任;三是发挥民营企业投身扶贫攻坚的社会力量扶贫。

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志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改进帮扶的方式方法,引导困难群众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摆脱贫困,实现脱贫致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于渔,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技能,能找到脱贫致富比较好的方式和途径。

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能到了时候我们说还实现不了,再干几年。也不能到了时候我们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如果是那样,必然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满意度和国际社会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也必然会影响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我们必须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二O二O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进全面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若不能打任何折扣。

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问题,满足贫困人口追求幸福的基本要求,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庄严承若,是国内外皆知的庄严承若。我们一定要如期兑现承若。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我国扶贫开发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也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四篇: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2020年经济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在2020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就要既增强忧患意识、看到风险挑战,又要坚定必胜信心、看到有利条件,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充分把握我国经济拥有的巨大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实现明年预期目标,并不轻松。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加强各部门和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同时要积极进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明年,要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要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是对全国而言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也是对全国而言的,并不要求每个地区都翻番,也不意味着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根据自身实际完成既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不要在数字上层层算账、层层报账,更不要弄虚作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中国人民将书写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是明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一鼓作气、决战决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第五篇: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观后感心得体会最新

对有劳动能力的,主要通过帮助其安排就业或新上农业生产项目等产业扶贫办法;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主要还是要通过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解决。一起来看看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观后感心得体会最新精选5篇,欢迎查阅!

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观后感心得体会1

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扶贫攻坚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这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后,党中央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需要看到,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精准扶贫,需要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确保留守儿童和老人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更加精准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老年人的关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各地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观后感心得体会2

x月22日上午,全省脱贫攻坚总结推进会在成都召开。省委书记王东明出席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主持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

会上,省委副书记邓小刚宣读省委、省政府《关于表扬2017年脱贫攻坚先进市、县的决定》,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建发宣读省委、省政府《关于表扬2017年脱贫攻坚五个一驻村帮扶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南部县、江油市、阿坝州、凉山州、成都市党委书记先后作交流发言。

王东明在讲话中代表省委、省政府,向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来抓,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坚决有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减少到272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4.3%。成绩来之不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中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上下扎实工作、奋力拼搏特别是基层一线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结果,也是省内外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

王东明指出,回顾这几年的历程,我们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形成了许多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进一步深化了对做好四川扶贫开发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一是突出思想引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统揽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二是突出顶层设计,始终从实际出发确立和完善脱贫攻坚思路部署。三是突出精准要求,始终坚持识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四是突出问题导向,始终聚焦重点难点创造性开展工作。五是突出力量整合,始终注重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六是突出组织保障,始终层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四川的具体化,是全省上下脱贫攻坚实践探索的结晶,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王东明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现在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3年多时间,全省还有272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同时前几年脱贫人口的巩固脱贫、稳定脱贫、防止返贫任务也很重。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牢固树立脱贫攻坚年年都要打硬仗、年年都要啃硬骨头、年年都是攻坚战的意识,不折不扣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继续打好3+10+N组合拳,坚持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定力,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王东明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是我们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系统把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全省脱贫攻坚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再立新功。

王东明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牢牢把握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原则。必须始终紧扣攻坚目标,锁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对症下药、分类施策,确保坚决完成军令状。必须始终压紧压实责任,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层层传导压力,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精准方略,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完善五个一驻村帮扶、对口帮扶、定点扶贫等机制,做到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必须始终注重工作统筹,处理好制度安排和力量下沉、突出重点和整体推进、外部输血和自身造血、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继续攻坚和防止返贫的关系,确保高水平高质量脱贫。

王东明强调,要聚焦脱贫对象脱贫目标,下足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围绕实现两不愁,扎实抓好产业扶贫和就业增收,结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增收致富;同时抓好社保兜底和救济救助,实现两线合一。围绕实现三保障,扎实抓好住房建设和教育医疗扶贫,重点解决好住房政策匹配、质量进度等问题,解决好义务教育政策落地、学校软硬件提升、教育与就业衔接等问题,解决好看得起病、医疗机构软硬件提升等问题。围绕实现四个好,扎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和四好村创建活动。围绕发挥资金效益,扎实抓好财政涉农资金、四项扶贫基金和扶贫贷款等各项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既解决实际问题又确保不出问题。围绕增强脱贫攻坚合力,扎实抓好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对口帮扶、推进社会扶贫等工作,统筹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

王东明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三严三实精神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要坚持领导带头、求真务实,坚决防止形式主义,严禁弄虚作假,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要不断完善考核工作,把考核结果作为市、县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领导班子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要坚持重心下移抓实基层基础,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一线力量,更加重视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励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干事创业。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省领导范锐平、王宁、曲木史哈、甘霖、陈光志、刘作明、杨兴平、叶壮、朱鹤新、王铭晖、张作哈、高烽,各市(州)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88个贫困县定点扶贫牵头单位、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市(州)、有脱贫攻坚任务的160个县(市、区)设分会场。

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观后感心得体会3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目标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部贫困县摘帽,贫困村要实现脱贫,贫困人口要迈入全面小康。扶贫攻坚目前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也是一项政治工作。

目前,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关系十八大确定的战略目标的能否实现。同时,脱贫攻坚战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民心工程,是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平台,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传递给贫困群众,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在扶贫帮困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新宁县地处湘西南山区,自然资源贫乏,经济水平差,产业薄弱,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扶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新宁县召开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部署会,吹响了扶贫攻坚的号角,详细分解了工作安排,分配了具体任务,细致了每一项工作目标,真正做到了精细管理、准扶贫。

脱贫攻坚要敢打硬仗更要做好细活,在扶贫工作中突出精准,做好做细就是为了保质,就是要求我们干部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做到认真细致,认真做好“一对一”帮扶。每一个村屯、每一个农户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并且往往会因时而变,稍不注意,我们干部进村入户取得的数据就会与实际情况存偏差,就会影响到我们对贫困户的情况作出误判,影响到人们对整个村整个乡镇的扶贫工作形势作出错误判断,进而对我们整扶贫攻坚工作带来影响。这就需要我们的干部要会做细活,能做好细活。依靠自身的优势力量,真正为民找到致贫根源,找出脱贫致富门路,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短板,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观后感心得体会4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各项工作中一直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在扶贫攻坚中也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积极响应,不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湖南省宜章县坦山村是一个贫困村,在全村1700多口人中,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的贫困人口还有217人。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村支部书记肖圣云请来了当地养鹅能人黄建军,向他请教村里正在建设的养鹅合作社场地建设问题。村干部们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召开动员会、上门劝说,并带着村民们到委托帮扶的企业去参观,终于打消了村里69户贫困户的疑虑,办理了小额贷款,一共70多万元的扶贫资金注入到了坦山村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养鹅。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乎群众的根本利益。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的执政根基,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必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组织建成一支具有坚强战斗堡垒作用的队伍。因此,要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扶贫开发中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一是要发挥表率作用,带领群众致富。农村党员干部要在发展种养项目上下功夫,学用科技上做文章,成为致富带头人。通过先富的实践,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激发困难群众的致富愿望,增强他们加快发展的信心;通过项目带动、生产帮助、资金扶持等方式,帮助和支持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二是要发挥引导作用,寻找发展门路。当前,一些农村地方,千条路,万条路,苦于没有致富新路。基层党组织要集中党员干部的智慧和资源优势,利用“致富带头人”的影响力积极向群众宣传其致富经验,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新方法、新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对策,引导群众走上富裕之路。

三是要发挥协调作用,促进共同富裕。现阶段是改革的深水区,也是扶贫攻坚的关键期,但在基层依然面临各种问题和矛盾,比如有的群众目光短浅、斤斤计较,在集体占用自己的土地时不顾大局,漫天要价;有的群众有“红眼病”,见不得别人好,工作不配合,等等。基层党组织要敢于直面问题,及时协调和处理好各种矛盾、纠纷,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来推动发展。

四是要发挥阵地作用,树立先进典型。基层党组织要利用好党组织活动场所对党员和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解决思想和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等,传授技术知识,宣讲致富能手的好经验、好做法,让大家受益。同时,要把农村中创业致富、积极扶持贫困户的党员作为带富典型进行宣传,使之成为党员学习的榜样;也要把积极转变观念、依靠一技之长增加收入的贫困户作为致富典型进行宣传,使之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

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观后感心得体会5

一个地区、一个家庭的贫困,必然有其形成的长期原因。除了历史的、区域的等客观原因外,主要的还是主观上的原因。如经济薄弱村主要的还是村支两委的软弱涣散,贫困家庭主要还是没有勤劳致富的吃苦精神。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借助外力的帮扶是必须的,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很多地方戴上扶贫的帽子就不想脱,扶贫的项目上了不少,但资金使用绩效不高,老百姓不满意。归根到底,还是脱贫致富主体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内因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所以精准扶贫很重要,在工作中一定要精确划分扶贫对象的类型,采取按户分策的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主要通过帮助其安排就业或新上农业生产项目等产业扶贫办法;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主要还是要通过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解决。

开展扶贫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结合我们挂钩帮扶的薄弱村来说,要解决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收入两大问题,首先是要解决好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只有村集体经济发展了,集体有钱了,村干部才能为村民做事,才能取得村民信任;有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才能解决村民的就业,才能解决村民的困难。

所以我们在制定挂村帮扶工作方案时,一定要将发展村集体经济放在首位。要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支两委和村组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所以在帮扶方案的制定、项目的选择、方案的实施等具体工作过程中,我们都必须紧紧团结和依靠村支两委和村组干部,坚持做到“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

在考虑村体经济发展时,还要坚持做到规划引领,凡事都要在镇村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的框架下实施。发展项目选择注重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三个方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由于脱贫攻坚任务的时限性,我们还要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的收益时间。除了上一些打基础、长远发展的项目外,还要注重选择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收益稳的短频快项目,确保能按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观后感心得体会最新精选5篇

下载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