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用菌教学反思
食用菌教学反思
教师为学生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在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宽松气氛下,充分发挥想象力,特别在选择提问的问题时,教师侧重发散聚合思维的调控,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思考问题,并使学生之间能容忍不同看法,不及笑他人的意见,形成宽松的和谐的同学关系。
第二篇:4、食用菌学教学设计 (
科目: 科学 年级:六 教学设计 :崔万美 审核: 刘春美 时间:2014.9 编号: 4
4《食用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事物,提出自己的新思路,培养创新精神。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能体会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3.了解食用菌的种类;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教学准备】学案、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谈话导入
过渡语:你认识那些食用菌?你了解有关食用菌的哪些知识? 板书课题: 4.食用菌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过渡语:为了能更好的完成这节课的目标,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我们的自学指导:
二、先学环节(15分)
(一)自学指导
自主探究课本10-11页内容,边看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划出答案。思考:
1.夏秋季节在什么地方容易采集到蘑菇? 2.蘑菇包括哪几部分?蘑菇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 3.你认识那些食用菌?你是怎样认识的它们的? 4.如何识别有毒蘑菇? 要求:
1.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自学指导中问题,将小组困惑记录下来准备小组交流。3.老师指定小组成员回答问题,其他同学点评、补充、反馈。
(二)自学检测
学生回答自学指导中问题,其他同学点评、补充、反馈。
(三)我们小组的困惑
三、后教环节(10分)
(一)师生交流探讨
师根据检测题和困惑适当点拨。
1.蘑菇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采摘蘑菇时,不能 用手直接采摘,要用 镊子 夹取。科目: 科学 年级:六 教学设计 :崔万美 审核: 刘春美 时间:2014.9 编号: 4
2.识别毒蘑菇的方法:一看颜色,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二)合作探究
把成熟的蘑菇放在白纸上,轻轻一敲,你有什么发现?(会掉落“孢子”,也就是蘑菇的种子,呈深褐色。如果是伞形的蘑菇,你会看到一个像车轮一样的痕迹。)要求:
1.认真观察,作好记录
2.小组互评选出最佳观察小组,准备全班汇报交流。过渡语:下面我们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
四.训练环节(10分)
1.填一填
(1)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 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 进行腐生生活的。(2)蘑菇生活在 的环境中,采摘蘑菇时,不能 直接采摘,要用 夹取。
(3)蘑菇包括、、、地下菌丝五部分。2.答一答
如何识别毒蘑菇?
【板书设计】
4.食 用 菌
结构: 菌盖 菌褶 菌柄 菌丝 地下菌丝
习性: 腐生生活
识别: 三看 一闻
【教学反思】
第三篇:青岛版《食用菌》教学设计
《食用菌》教案
沙沟镇茶棚小学
韩青松
教材分析
《食用菌》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中的一课。
本课是按照“探究蘑菇的生长环境,观察蘑菇的生长环境——交流有关食用菌的资料——了解蘑菇的繁殖特点,识别有毒蘑菇”的思路编写的。这是在学生对真菌世界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搜集和整理资料以及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不断扩大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为他们后续的科学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了解食用菌的种类,能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课堂环境下蘑菇等菌类实物资源的局限性,使学生从感官上对食用菌进行观察与了解受到限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措施:重点是进行充分、有效的课前准备。一是要学生尽量利用好身边资源,从市场等地方搜集种类尽可能多的食用菌;二是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突破课堂活动中观察类资源的局限性,从多角度、多场景中进行观察认知;三是在教学形式上,以活动为主线,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达成课堂教学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能通过实物、互联网资源及其它信息源,认识更多的食用菌。②能通过实物观察、互联网资源,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2.过程方法目标:
①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食用菌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基本形态特征。
②亲身经历科学调查、观察、查阅和整理资源等科学探究的过程。③能对网络信息、其它信息源的信息进行有效获取与加工,进而建构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②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③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教学方法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活动为主线”的原则,本课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并辅助以讲授法、谈话、讨论法。
此外,在每个活动环节,充分发挥互联网搜索的大信息量、即时查寻、媒体形式多样等优势,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活动中的技术支持作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活动准备:师生利用“百度搜索”、图书查阅等形式搜集尽可能丰富的教学资料;收集平菇等一种或几种食用菌,准备放大镜和镊子等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之前,同学们已经通过访问、上网等方式了解到一些有关食用菌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共同来梳理一下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
二、探究过程
1、活动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摆放、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每个同学在整理资料的同时,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本课必须依靠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动。课前准备活动是否充分、有效直接决定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否能够得以突破。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生成。
2、组织交流
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交流主要内容: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 学生:(1)下雨后的粪堆旁边(2)下雨后的草丛中
(3)在腐败的木头上泼上水后也能长出不少伞状的蘑菇(4)长期遮阴的地方容易长出蘑菇 „ „
教师出示课件,向学生呈现真实的蘑菇生长环境。
小结:蘑菇生长在潮湿、阴凉的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前搜集整理资料,将零散的信息经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梳理,使学生对蘑菇的生长环境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3、组织观察,认识蘑菇的结构,认识蘑菇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蘑菇的外部结构,然后观察蘑菇各部分的特点及内部结构。(特别注意:最好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蘑菇,特别是从野外采到的蘑菇。观察完毕,必须要洗手。)
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准备好的几种蘑菇。
学生讨论交流一段时间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观察结果。生:蘑菇的上面长着盖。下面长着长长的柄。在盖的下面长有很多褶。
有的盖是圆的,有的盖是半圆形的。„ „
教师指导学生将菌柄用镊子剥开,观察菌柄内部结构,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观察结果。生:撕开后,能看到很多丝状的东西。顺着撕开比较容易。„ „
教师:大家看到的菌柄中的丝状物就是菌丝,顺着菌丝就能很容易的把蘑菇剥开。请同 学们交流并总结蘑菇的结构特点。
生:蘑菇上面长着盖、下面有柄、里面长着菌丝。„ „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蘑菇外部结构。
教师小结:成熟的蘑菇包括菌盖、菌褶、菌柄、菌丝以及地下菌丝。教师提出问题:蘑菇是靠哪个部分吸收养料进而生长的? 生: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
教师小结: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水分和有机物进行生活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于简单工具,学生对常见的、容易收集到的几种食用菌进行观察,借助于课本资料及教师提供的课件图片,认识并说出蘑菇的外部结构名称。从感性认识过度到对蘑菇的一般性结构特点的认识,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4、指导学生了解蘑菇的繁殖方式
教师指导学生将采集到的成熟的蘑菇放在白纸上,轻轻敲一敲,有什么发现?(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口鼻尽量远离白纸,以防蘑菇孢子吸入口鼻)学生:有很多微小的颗粒落到纸上。很小,必须用放大镜看。„ „
教师:它像不像植物的种子? 学生:像。
教师:这就是孢子,蘑菇依靠孢子进行繁殖。还可以利用菌丝进行繁殖,就像有的植物既能用种子繁殖,也能用植物体的其它部位繁殖一样。
用多媒体展示蘑菇的孢子生殖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由动手实验观察,通过课前查阅互联网,更进一步了解蘑菇的特点——蘑菇是靠“孢子”繁殖的。
5、指导学生识别有毒蘑菇。
教师提问: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食用菌》,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叫做食用菌呢? 生:不能。教师:请举例说明。
生:在粪堆旁边长出来的蘑菇脏,不能吃。不是买来的蘑菇不能吃。不能随便从野外采集蘑菇。„ „
教师告诉学生,食用菌顾名思义是能够食用的真菌,能不能食用和它生长的地方以及是否购买和从何地采集没有很大的关系。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几种有毒蘑菇的图片,教给学生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
白毒鹅膏菌
白黄粘盖牛肝菌
大鹿花菌
毒鹅膏菌
粪锈伞
毛头鬼伞
教师让学生观察以上图片,结合课本资料卡教授给学生辨别有毒蘑菇的方法。
一看颜色
有毒蘑菇颜色鲜艳,有红、绿、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二看形状
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有毒蘑菇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盖厚实,菌柄上有菌轮,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三看分泌物
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柄,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后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四闻气味
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设计意图:利用资料卡,结合实景画面科学明了的优势,进一步增长学生识别有毒蘑菇的知识和经验。
6、认识各种各样的食用菌
在学生进行实物观察之后,教师给学生展示蘑菇的图片资料,丰富学生的观察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部分食用菌图片,让学生抢答,说出名称。双胞蘑菇
香菇
金针菇
平菇
羊肚菌
蒙古口蘑
设计意图:利用多幅彩图,让学生充分感受每种常用食用菌的外表形态,体验食用菌的丰富多彩,了解食用菌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生抢答,实现师生间基于信息的交流互动。
7、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蘑菇的结构特点、繁殖方式、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及很多的食用菌,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
三、拓展活动
拓展活动一:到菇农家里采访,了解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试着学习养殖少量蘑菇。(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菇农,根据菇农要求进行采访和学习)
拓展活动二:在雨后寻找蘑菇,有条件的可以拍下照片(附以说明,如名称、采集地、采集时间、环境条件等)或进行脱水后制成标本。(教师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防止引起中毒及其他不安全事件)
设计意图:学校所在地是农村,有农民利用玉米芯进行平菇养殖。其中有的学生家里就有平菇、香菇、金针菇等养殖项目。学生可利用以上条件,进一步了解食用菌的生长、繁殖条件,以此锻炼学生的观察、交流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反思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本节课的每一教学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表现机会、自主的参与和充足的活动时间。关注到每个学生个体,交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关注了学生的理解与体验。开展活动时,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只做引导者,充分发挥体现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支持,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本节课中,多媒体的应用,对于概念建构,对于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开展思考、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效应明显。
作为一节科学课,课堂上面对现实的资源相对较少,本节课教师和学生充分运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弥补了这一不足和局限,有利于教材内容之外的拓展,有利用学生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知识构建和能力训练。
3.课堂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整节课,学生都在“动”,都在“做中学”,在观察实验、交流汇报、知识拓展等形式中学习,在自主、互助、合作的方式中完成学习任务。没有死记硬背的知识灌输,完全是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开展的一种更重视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
4.联系生活经验,思路明了,教学设计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本课是按照“探究蘑菇的生长环境,观察蘑菇的生长环境——交流有关食用菌的资料——了解蘑菇的繁殖特点,识别有毒蘑菇”的思路编写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局限于课本内容,及时关注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梳理,让学生面对一个个实际问题,在强大的信息源中构建知识网络,便于学生认知和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有待研究的地方。一是受时间关系,对学生知识的拓展做得不够,信息内容的筛选有待注意;二是互联网应用手段的作为科学课的有效补充,在处理实验与拓展性资源时,时间分配上尚需进一步探索。12
第四篇:食用菌工作总结
2011年双井办事处食用菌工作总结
2011年是我省食用菌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年,众所周知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国内食用菌消费量以18—20%比例增长,可见生产食用菌市场潜力巨大,因此蘑菇种植产业,符合农业产业化有关政策,对进一步优化我办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办事处香菇产业处于起步阶段,2011引入食用菌种植户两户,产量约为7万吨,产值达到四十万,即便如此,我办食用菌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一交通便利,通讯便捷我办毗邻107国道,距离市区约12公里;全办所涉及的村部皆达到了村村通,交通运输方便,通讯设施齐全。二劳动力资源丰富
食用菌发展劳动强度小,老人、妇女、小孩均可从事生产,我办事处拥有丰厚的人力资源作保障。
三政策倾斜,给予扶持
办事处领导将食用菌发展放到工作的重要议程里,对食用菌的发展进行规划,试用食用菌专项补贴政策。
争取在2012紧跟全省食用菌发展进度,为双井办事处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双井办事处
2011年11月16日
第五篇:食用菌现状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现状;发展对策;甘肃庄浪
食用菌具有食药两用优点,具有降脂、降糖、抗癌、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改善胃肠功能、延缓衰老、增强记忆力、改善骨质疏松、美容减肥等功能[1]。食用菌是新时代保健食品,发展食用菌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近20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快,已成为仅次于粮、棉、油、菜、果传统农业的新型优势产业。
庄浪县于20世纪80年代就有零星的食用菌栽培点,自1993年引进日光温室技术后,食用菌产业有了突破性发展,产量和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0年上半年,庄浪县食用菌生产大户有110户,从业人员600人,总产量1700t,总产值330万元,户均纯收入1.5万元。发展龙头产业,不仅振兴庄浪经济,而且活跃了周边县、市经济。但庄浪县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与邻近天水地区差距较大。现将庄浪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状况总结如下。
一.庄浪县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
1.生产规模小,品种单一
庄浪县食用菌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川农业示范园区,其他乡镇零星种植,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劳动生产效率低,经营方式以户为单位,且以手工生产为主,生产条件参差不齐,户均年生产菌袋在0.5万~8.0万袋之间,年纯收入1万~8万元。全县种植大户有30户,户均年产值4万~24万元,户均纯收入2万~10万元,为庄浪县食用菌产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但因只供庄浪县销售,在县内市场基本达到饱和,限制了新户发展,造成资源和劳动力浪费,综合效益较低。该县食用菌生产品种单一,品种少而老,技术和技术设备落后,主要以生产平菇为主,鸡腿菇、白灵菇、香菇、金针菇有少量生产,质量低,当地销售量少,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由于缺乏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政策支持,庄浪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2.科研力量不足,经费缺乏
由于食用菌生产未列入产业发展规划,申报课题难,严重制约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庄浪县自1994年以来的15年间的试验示范种植,对品种、配方、消毒设施不断地改进,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保证了食用菌的初步需求。但该县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并没有明显的起色,总结其原因有以下2点:一是没有成立专门的食用菌研究小组,没有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技术力量严重不足。二是食用菌生产属自发性,没有咨询、供种、试验示范场所、完善的服务体系,菇农自作主张由外地(天水、平凉、陕西)购种,没有经过试验盲目生产,一旦引进有问题的菌种进行生产,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3.技术、设备落后
虽然庄浪县每年都进行技术改进,但与我国食用菌总体发展水平仍不能同步,没有统一部署,设备简陋,周转资金少,管理粗放,防病防虫意识淡薄。目前,液体菌种生产尚属空白,无法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
4.缺乏生产合作组织,产业链条短
菇农各自为伍,没有统一的合作组织,产业链条短,不能组织贮运,只能就地销售,价格极不稳定。由于没有项目资助,无法组织学习培训,对我国食用菌发展动向缺乏了解,无法掌握近期发展的新技术、新经验,仅凭经验生产,缺乏交流,部分菇农以失败而告终;由于是自发性发展,规模小,分布零散,不能收购,就地销售经常出现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现象,导致其社会效益降低2%-3%
二.庄浪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气候差异较大,自然条件优越
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中东部,地处东经105°46′15″~106°23′45″,北纬35°03′23″~35°28′26″,辖区跨经度37′30″,跨纬度25′03″,年平均气温7.9℃,生态分类属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半湿润偏旱区的草原灌丛带,十分适宜食用菌生产。
2.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劳动力价格低廉
庄浪县农业人口41.65万,是甘肃省第二人口密度大县。该县具有发展食用菌产业所需的手工劳动力,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4],建设农村短、平、快的优势项目。
3.原材料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优势突出
全县总面积1553.14km2,总耕地面积6.10万hm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07万hm2,以小麦、玉米、洋芋、胡麻为主栽作物,其秸秆都是栽培食用菌的原料。加强食用菌生产,促进秸秆转化利用,变废为宝,使废料能培肥地力,发展循环经济。此外,邻近的华停县盛产煤,可就近为庄浪县食用菌生产供煤源,节约运输成本。邻近的天水市昌盛有限公司从事食用菌加工产业,为庄浪县食用菌产业链条的就近延伸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吕承义.食用菌防治现代病[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2]詹萍,刘巧燕.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73-76.[3]陈秀娟,阮海东.加快福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考[J].福建农业科技,2010(2):90-92.[4]雷百战,林伟君,万忠,等.2009年广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4):285-288.[5]潘春彩,石朝民,袁建生,等.许昌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4(6):71-72.[6]康源春.抓标准化生产,实现食用菌生产大省向强省跨越的目标——2003年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化研讨暨新产品展示会纪要[J].河南农业科学,2003(12):32.[7]方芳.食用菌生产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刁治民,张文静.青海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J].青海草业,2003(1):24-28.参考资料: http://
三.我国食用菌生产的有利因素及限制因素
我国食用菌生产的有利因素有土地资源丰富。原料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量比较大。限制因素主要有,行业管理混乱。市场无序竞争。各地市场发展不均衡。
食用菌是我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出口国,2002年中国食用菌产量876万吨,产值408亿元,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的40%。但是,毁灭性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破坏、食用菌产业化低、产量下降、质量不高等众多的制约因素一直影响着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使得食用菌产业走向国际大市场之路屡屡受阻。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基本上还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我国食用菌生产单位是家庭,生产方式是手工,消耗最多的是廉价的劳动力,内含最低的是科技,这种千家万户作坊式的小农生产,分散无序、靠天吃饭、抵御风险能力差,同时菌种种源方面市场也比较混乱,菌种老化、退化和低劣问题严重,形成了“摘桃人多,种树人少”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