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教案标准

时间:2019-05-12 23:2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用菌教案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用菌教案标准》。

第一篇:食用菌教案标准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教案、讲稿编写规范

教案和讲稿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编写教案和讲稿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为规范教案和讲稿的编写工作,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授课水平,特制定本编写规范。

一、教案、讲稿和讲义的内涵

(一)教案

1、教案即教学方案,它是教师以课时或章节为单位,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要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为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对每一个知识点或知识群进行周密设计编写的供教学使用的教学实施方案(即教学方案,简称教案)。

2、教学方案是落实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考试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是指导具体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

3、教案编写水平反映了教师研究教学大纲、研究教材以及准确把握教学方式、方法的程度,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

(二)讲稿

1、讲稿是教师根据教案内容展开编写的讲课稿(简称讲稿)。它是对教案内容的进一步分解、细化、组织和发挥,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描述和表达。

2、讲稿要求尽可能详细、全面,它可以摘录教材,但不能是教材的翻版。教师在编写讲稿时,可根据学生的层次、专业、知识面、知识的连续性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同时应增加学科前沿的知识。

3、讲稿编写水平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领会、掌握、消化、吸收、提炼、综合、加工和再创造程度,也反映了教师对本学科研究进展和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了解及应用程度,是教师个性、风格、学术特色和创造性劳动的具体体现。

(三)讲义

讲义是讲课教师自己编写的未正式出版的、供学生使用的内部教材。

(四)教案与讲稿的区别

1、教案记载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信息,讲稿记载的是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信息;即教案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讲稿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

2、教案形成思路受教学过程的管理逻辑支配;讲稿形成思路受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支配。

3、教案与讲稿二者之间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4、教案涉及的是组织性项目,讲稿涉及的是知识性项目。教案侧重于教学方法、教学安排、教学效果方面的设想与构思,讲稿侧重于教学内容方面的筛选、提炼、综合、加工与撰写。

5、在表现形式上,教案则是几百字或千余字即可,讲稿篇幅则较长。

6、需要注意的是:讲稿和教案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一定的教学内容,必须通过恰当的方法和形式,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既要有讲稿,又要有教案。

二、教案的编写

(一)教案的构成要素

1、封面

教案封面包括教案编号、教师姓名、教学单位、编写时间等。教案编号:一般说来,每2学时为1次课,按教学顺序编排,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2、正文

正文包括课程名称、授课内容、授课对象、授课日期和地点、授课学时数、教学目标(目的)与要求概述、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具与媒体使用安排、教学方法确定、教学过程安排等。编写要求如下:

(1)授课内容:填写本次课教学内容的标题,按以下要求填写:一次课讲一章时,写章名;一次课讲一节时,写节名;一次课讲几节内容,将每节的节名按顺序列出;一节内容需讲2次或3次课时,仍写原节名,但要在节名后面注上序号。

(2)教学目的与要求:简要注明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熟悉、理解、了解的内容。目的要明确,层次要分明。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和难点是相对而言的。每次课的教学内容都有相对比较重要和较难理解的问题,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及教学的难易程度确定重点和难点。一般来说,重点是教学大纲要求熟悉和掌握的内容;难点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

(4)教具与媒体使用:包括实物、标本、挂图、模型、投影、幻灯、录像、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5)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等综合因素来选择。教师授课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课)、案例法、读书指导法等。既可以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是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要注重体现启发式教学。

(6)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体部分,应详细列出节以下的一级标题及时间分配,要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如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重点和难点内容讲解、作业布臵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进行设计,并制定出具体时间。编写要求如下:

以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为线索,辅以课堂活动的安排,教法、教具的运用,板书、板图的布臵,新旧知识和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等说明,并按教学步骤作出时间安排。要求做到层次分明,过渡巧妙自然,重点突出,难点化简,方法灵活多样,时间安排合理,教具运用得当,板书设计恰当,教学环节齐全,语言精练。

教学过程大致由导言、教学内容安排和课堂小结三个教学环节组成。①第一个教学环节为导言部分,导言是引入新课的过渡语,导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认真思考,做到精、巧、准。

②第二个教学环节为中心环节,即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需详细列出节以下的一级标题及时间分配),对于本次课的教学内容顺序、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板书的内容、何时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何时采用什么教具等进行设计。

③第三个教学环节也是最后一个环节是留出一定时间进行课堂小结,将本次课所讲授的内容,尤其是教学的重点概括地加以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并抓住重点。有时小结后紧跟着布臵作业。

3、课后分析

课后分析是教师对教案实施后的课堂教学成败的分析。主要是对教学程序的设计情况和时间掌握情况的分析、教法及重点难点解决的分析、各项教学内容之间的过渡情况及板书、板图的布臵情况等。这也是教师授课后的心得总结,全面

总结自己课前估计与讲课现实有哪些差异,为什么?哪些地方讲得好,有什么经验?哪些地方讲得不好,原因何在?课堂上出现了什么意外问题,应注意些什么?新授课方法的运用效果以及学生的反映如何等等。

(二)教案编写的原则

1、教案的编写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对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等作出具体的设计。特别是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要设计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解决方案。

2、编写教案时,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具体章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了解课程体系、课程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其次要注意广泛阅读本门课程的相关资料,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对课程有关内容作必要的补充。第三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对讲授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

3、教案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一般以一次课(2学时)为基准编制一个教案,也可根据课程情况按章(节)进行编制。并与教学进度表(日历)对应,在章节表述、学时安排、授课内容等方面与教学进度表(日历)一致。

4、教案编写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应认真分析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适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教案,以确保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同一授课内容,如专业不同,则授课内容的侧重点就不一样,要根据专业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及重点;同一授课内容而授课层次不同,应在讲授内容的深度、广度有适当差别。

5、教案编写要体现“授人予渔”观念。要对教学内容认真进行梳理,对哪些内容详细阐述,哪些内容点到为止要合理设计,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问题,留下一些“缺口”,给予学生思考、联想、探求的空间,启迪学生的思维。

6、教案编写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理念。要注意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多样化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师生的双向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7、教案编写要体现“与时俱进”的思想。要合理安排时间介绍学科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要通过推荐参考书、参考文献等扩充性学习资料,扩充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视野。

8、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内容,参照教案参考格式编写教案。

(三)教案编写的基本步骤

1、教研室组织集体备课,统一标准要求

教研室统一组织集体备课,统一教学内容和教案编写要求、科学安排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等。

2、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智能、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才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订教学目的要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广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

3、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要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编写教案时须考虑:(1)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2)思维定式带来的负迁移。(3)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4)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阐述的知识。(5)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6)其他相关知识运用到学科中而造成困难的知识。

4、组织教材,选择教法

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学校设备条件来组织教材,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教材的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不论是那一种结构都必须围绕中心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贯穿重点,确定讲解的层次和步骤。同时,在选择教法上,还必须充分考虑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5、设计教学程序及时间安排

上课时如何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新授课的内容如何展开,强调哪些重点内容,如何讲解难点,巩固小结应如何进行,各部分所用的时间,都应在编写教案前予以充分的考虑。

6、设计好板书、板图,制作好电子教案或课件

板书、板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板书的设计可以从钻研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电子教案或课件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制作好。

(四)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是教案的关键,因为在这一部分,要写出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时间分配,还要写出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尤其对如何突出重点,分解难点,都应有一定的说明和交待;另外,对板书布臵、例子选择、教具展示、作业数量,以及如何引导、教育学生等等,都要作出考虑。

2、编写教案要处理好应该教什么和学什么(目标),如何教和如何学(策略),教的怎样和学的怎样(评价)的关系。

3、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研析后确定的。通常重点是教学大纲要求熟悉和掌握的内容;难点一般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

4、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是教案的主体部分。教师应将课程内容及其结构与教学对象的认识结构有机对应,构建教学内容的逻辑程序,设计讲述策略。要根据教学目标,既设计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如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提问、课堂讨论、作业布臵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并考虑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和辅助手段(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板书的协调等,充分反应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

5、课后总结与分析。教师应重点对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三、讲稿的编写

1、讲稿是以教学大纲确定的教材为基本线索,按篇、章、节逐一书写,但它决不是教材本身的翻版,而是根据教学对象、教学时数、经过提炼、加工形成的基本教学内容。讲稿在教学内容的取舍、讲法、编排顺序上也不一定完全拘泥

于原教材的格局。

2、讲稿作为教师按教学大纲和指定教材备课的成果,应能反映教师阅读大量参考文献资料、科学梳理教学提纲、体现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适应科技进步和实际教学对象变化的需要。

4、讲稿不要求统一格式,但必须与教案相符。

5、讲稿每个章(节)应留有思考题或作业。

6、讲稿(每章)后要列出参考书目。

四、教案和讲稿的管理

1、教案和讲稿是基本的教学文件,纳入统一教学管理之中。

2、任课教师必须在上课前写出讲授课程的教案和讲稿,开学初由各学院统一组织检查。

3、任教时间不足5年的青年教师,其教案和讲稿须经系(教研室)主任审核通过后使用。

4、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实施的教学单元(或内容)须有书面教案和讲稿。

5、教师授课时要携带教案和讲稿,以备随堂检查。

6、电子教案、CAI课件和网络课件等不能代替书面教案和讲稿。

7、教案和讲稿应不断更新,要体现出使用情况的年度变化。

8、教师应注意教案、讲稿的积累和保存,以备教学检查、教师业务考核之用。

附件:

1、中国农业大学(烟台)《 》教案(参考格式)

2、《遗传学》教案示例(仅供参考)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教务处

二〇〇九年五月八日

附件1 NO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 》教案

(参考格式)

教师姓名:

学 院:

编写日期:

一、课程名称:

二、授课内容:

三、授课对象、时间、地点:

四、授课学时:

五、教学(目标)目的与要求:

六、教学重点:

七、教学难点:

八、教具和媒体使用:

九、教学方法:

十、教学过程(进程):

(一)导言部分

(二)主体部分

(三)课堂小结、布臵作业部分

十一、课后分析:

附件2

NO 1 《遗传学》教案示例

(仅供参考)

教师姓名:学 院: 编写日期:

张三

农学院

年5月11日 2009

一、课程名称:遗传学

二、授课内容: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遗传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遗传学在人类和工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三、授课对象:农学072

四、授课学时:2学时

五、教学目标(目的)与要求: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掌握遗传学的研究内容;了解遗传学的发展历史;了解遗传学的应用。

六、教学重点:遗传学的定义(概念)、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七、教学难点:使学生接受科学的重大发现对遗传学发展所起的作用。

八、教具和媒体使用:黑板板书,辅以多媒体。

九、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十、教学过程(进程):

板书部分:

1.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5分钟)1.1遗传学的定义(概念)1.2 遗传学研究的对象 1.3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 2.遗传学发展简史(50分钟)

2.1 遗传学诞生前期(1900年以前)2.2 经典遗传学发展时期(1900~1953年)2.3 现代遗传学的诞生与发展(1953~至今)3.遗传学在人类和工农业生产上的作用(30分钟)3.1 在人类和医学上的作用 3.2 在农业生产上作用 3.3 在工业生产上作用 小结、布臵作业(5分钟):

作业:思考科技发展与遗传学研究的关系。

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2)教学参考书:

十一、课后分析:

第二篇:3食用菌教案

《食用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能通过实物、互联网资源及其它信息源,认识更多的食用菌。②能通过实物观察、互联网资源,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2.过程方法目标:

①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食用菌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基本形态特征。

②亲身经历科学调查、观察、查阅和整理资源等科学探究的过程。③能对网络信息、其它信息源的信息进行有效获取与加工,进而建构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②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③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了解食用菌的种类,能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课堂环境下蘑菇等菌类实物资源的局限性,使学生从感官上对食用菌进行观察与了解受到限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之前,同学们已经通过访问、上网等方式了解到一些有关食用菌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共同来梳理一下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

二、探究过程

1、活动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摆放、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每个同学在整理资料的同时,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

2、组织交流

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交流主要内容: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 学生:(1)下雨后的粪堆旁边(2)下雨后的草丛中

(3)在腐败的木头上泼上水后也能长出不少伞状的蘑菇(4)长期遮阴的地方容易长出蘑菇 … …

教师出示课件,向学生呈现真实的蘑菇生长环境。小结:蘑菇生长在潮湿、阴凉的地方。

3、组织观察,认识蘑菇的结构,认识蘑菇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蘑菇的外部结构,然后观察蘑菇各部分的特点及内部结构。(特别注意:最好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蘑菇,特别是从野外采到的蘑菇。观察完毕,必须要洗手。)

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准备好的几种蘑菇。

学生讨论交流一段时间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观察结果。生:蘑菇的上面长着盖。下面长着长长的柄。在盖的下面长有很多褶。

有的盖是圆的,有的盖是半圆形的。… …

教师指导学生将菌柄用镊子剥开,观察菌柄内部结构,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观察结果。生:撕开后,能看到很多丝状的东西。顺着撕开比较容易。… …

教师:大家看到的菌柄中的丝状物就是菌丝,顺着菌丝就能很容易的把蘑菇剥开。请同学们交流并总结蘑菇的结构特点。

生:蘑菇上面长着盖、下面有柄、里面长着菌丝。… …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蘑菇外部结构。

教师小结:成熟的蘑菇包括菌盖、菌褶、菌柄、菌丝以及地下菌丝。教师提出问题:蘑菇是靠哪个部分吸收养料进而生长的? 生: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

教师小结: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水分和有机物进行生活的。

4、指导学生了解蘑菇的繁殖方式

教师指导学生将采集到的成熟的蘑菇放在白纸上,轻轻敲一敲,有什么发现?(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口鼻尽量远离白纸,以防蘑菇孢子吸入口鼻)学生:有很多微小的颗粒落到纸上。很小,必须用放大镜看。… …

教师:它像不像植物的种子? 学生:像。

教师:这就是孢子,蘑菇依靠孢子进行繁殖。还可以利用菌丝进行繁殖,就像有的植物既能用种子繁殖,也能用植物体的其它部位繁殖一样。

用多媒体展示蘑菇的孢子生殖过程。

5、指导学生识别有毒蘑菇。

教师提问: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食用菌》,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叫做食用菌呢? 生:不能。教师:请举例说明。

生:在粪堆旁边长出来的蘑菇脏,不能吃。不是买来的蘑菇不能吃。不能随便从野外采集蘑菇。… …

教师告诉学生,食用菌顾名思义是能够食用的真菌,能不能食用和它生长的地方以及是否购买和从何地采集没有很大的关系。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几种有毒蘑菇的图片,教给学生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

教师让学生观察以上图片,结合课本资料卡教授给学生辨别有毒蘑菇的方法。

一看颜色

有毒蘑菇颜色鲜艳,有红、绿、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二看形状

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有毒蘑菇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盖厚实,菌柄上有菌轮,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三看分泌物

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柄,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后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四闻气味

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设计意图:利用资料卡,结合实景画面科学明了的优势,进一步增长学生识别有毒蘑菇的知识和经验。

6、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蘑菇的结构特点、繁殖方式、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及很多的食用菌,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

第三篇:食用菌教案1

《食用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亲身经历科学调查、观察、查阅和整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过程。

2、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

3、通过查阅书刊等信息源了解食用菌的种类;能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食用菌的种类;知道蘑菇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向学生说明有的蘑菇有毒,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采集时要用镊子将采集的蘑菇及时装入塑料袋中,采集完后要及时洗手。不要食用采集的蘑菇,以免中毒。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食用菌的资料;搜集平菇、香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等食用菌,了解其生活环境;放大镜、镊子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一些有关食用菌的资料并采集到了部分食用菌,下面请各小组整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学生整理、布置自己的展区,并进行交流。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并进行适时指导。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

谈话:通过课前的搜集和采集活动,我们已经对食用菌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刚才的整理和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大家的收获都不少,下面同学们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对食用菌的认识。学生分组汇报。

通过相互交流、汇报,使学生了解到:蘑菇的种类很多,蘑菇在下雨以后最容采到,新鲜蘑菇里的水分很大等等。

教师总结: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看来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

活动二:

教师谈话:今天大家带来了很多的食用菌,我们各小组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构成怎样。学生借助老师提供的观察工具进行观察。

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发现蘑菇像一把伞,有褶皱,有一个柄,用镊子撕开柄里面有一些小丝等。)

教师:课本第10页的资料卡上面有蘑菇的构成,我们看一看是否与我们的发现一致。学生学习资料卡、汇报。教师简要板书。

教师:把成熟的蘑菇放在白纸上,轻轻敲一敲,你还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动手并观察现象。学生汇报。

教师指出:散落在白纸上的是孢子,蘑菇依靠它来繁殖。活动三

1、教师谈话:其实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食用菌,它们已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了。你了解的食用菌有哪些?给大家说一说。

通过学生的交流,使学生了解到食用菌的种类很多,如:平菇、双胞蘑菇、环柄香菇、金针菇、深凹杯伞、银耳、木耳、猴头、灵芝等。

2、阅读课本第11页的“如何识别有毒蘑菇”的资料卡,然后各小组分辨一下采来的蘑菇里有没有毒蘑菇。

(三)课堂练习

1.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___________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___________进行腐生生活的。2.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有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属于食用菌。4.蘑菇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

四、课堂总结 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老师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

参观当地的蘑菇养殖场,了解蘑菇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条件。设计一个养蘑菇的方案,自己试着养蘑菇。

六、板书设计:

4、食用菌

蘑菇的结构: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食用菌种类多:如平菇、环柄香菇、金针菇、深凹杯伞、双胞蘑菇、银耳、木耳灵芝、猴头等

第四篇:《食用菌栽培技术》教案

一、概论

(一)品种分类 根据商品特性,分为鲜品和干品两大类 1.鲜品类

(1)野生鲜品类:姬松茸、鸡枞菌

(2)人工栽培鲜品类:平菇、猴头菇、香菇,茶树菇、草菇、双孢蘑菇,滑菇、金针菇、鸡腿菇

姬松茸

鸡枞菌 枞菌 枞菌 枞菌 枞菌 枞菌

平菇

平菇

平菇

猴头菇

猴头菇

香菇

香菇

茶树菇 茶树菇

草菇

草菇

双孢蘑菇

滑菇

金针菇

金针菇

鸡腿菇

鸡腿菇

2.干品类

(1)野生干品类:松乳菇、红椎菌、肚菌

(2)人工栽培干品类:姬松茸、香菇、竹荪、茯苓、银耳、木耳、灵芝

松乳菇

红 椎 菌

红椎菌

肚菌

肚菌

竹荪

竹荪

竹荪

茯苓

茯苓

银耳

银耳

木耳

木耳

灵芝

(二)生物学特性(P1)

1.形态学特征:食用菌虽然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但不管是什么食用菌,都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2.影响食用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p4-5):

温度、水分、光照、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酸碱度(pH值)

(三)市场前景(p6)1.营养价值

(1)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特点;(2)富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多糖等营养成分。

(三)市场前景(p6)2.医疗保健价值: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人体健康。

二、食用菌的制种技术(P9)

菌种:在生产实践中,常将经过人工培养并进一步繁殖的食用菌的纯菌丝连同培养基质一同叫做菌种。根据菌种来源、繁殖代数及生产目的的不同,把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

(二)消毒与灭菌(P12)1.食用菌制种和栽培的中心工作就是如何防止和控制各种杂菌的污染,以获得菌丝体或栽培体的纯培养。

2.消毒与灭菌的方法(P12):物理消毒灭菌、化学消毒灭菌。3.常见的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法和紫外线杀菌法。

4.常见的化学消毒灭菌法:(1)气雾消毒灭菌法(2)液体消毒灭菌法

(三)接种与培养(P16)1.接种:将菌种移至新的培养基的过程。2.菌种培养

(四)菌种质量鉴定(P18)优良菌种的共性:“纯、正、壮、润、香”

三、食用菌的常规生产技术(P24)

四、几种地方特色食用菌栽培(P34)

(一)香菇栽培 1.营养; 2.温度; 3.湿度;4.空气;5.光线;6.酸碱度(pH值)

5(最适)

五、常见食用菌病虫害防治(P70)(一)常见杂菌种类与防治(P70)食用菌最常见和为害较严重的杂菌主要有:木霉、曲霉、链孢霉、青霉、毛霉

(二)真菌性病害的种类与防治(p77)

(三)食用菌害虫的种类与防治(p78)1.食用菌常见害虫种类(p78):

瘿蚊类 菇蚊类 跳虫类 线虫

2.食用菌常见害虫的防治方法:

(p79-80)

(1)科学合理选择和设计食用菌生产场所;

(2)培养室和出菇场的门窗安装纱门(3)灯光诱杀(4)生物防治

(5)施用植物杀虫剂(6)菇潮间隔期,用溴氰菊酯等喷洒空间、墙壁、床架。

六.(生产实例)香菇代料栽培管理技术(p36-41)

1.培养料配制:木屑78%、麸皮18%、蔗糖1%、石膏粉2%,过磷酸钙0.5%、尿素0.3%、硫酸镁0.2%。先将麸皮、石膏粉及其它辅料按比例称好,充分搅拌,然后再添加到木屑中,干翻搅2-3次,然后加水,含水量达到55-60%,再搅拌2-3遍,建堆闷2-3小时即可装袋。2.菌筒制作与培养:(1)制作菌袋(2)装料(3)消毒、灭菌(4)接种、培养 3.脱袋转色 4.催蕾、出菇

第五篇: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教案

食用菌栽培技术

一、培训内容

食用菌栽培技术概述。

二、授课教师:

王天忠

三、学时安排

1学时。

四、培训时间:

****年**月**日

五、培训地点:龙江村

六、教学目标

1.掌握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2.掌握食用菌的药用保健价值。

3.了解食用菌栽培的发展方向。

七、培训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食用菌栽培发展方向。

难点:

食用菌栽培新技术以及产业化发展方向。

八、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教学视频、一些食用菌实物。

九、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

十、教学过程

Ⅰ.导入

本次课的学习要介绍的是食用菌栽培方面的一些综合知识。

II新课

(一)食用菌的基本情况

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有记载的不少于850种,著名的有150种,进行人工栽培的已超过60种,有一定生产规模的30种左右,除了已商业性栽培的常见菇类,如平菇、香菇、金针菇、滑菇、银耳、黑木耳、猴头菇等的生产得到巩固外,各种新开发或新引进的珍稀食用菌,如姬松茸、真姬菇、杏鲍菇、灵芝、阿魏菇、白灵菇、茶薪菇、杨树菇、大球盖菇等也引起各地菇农的重视,成为继常见品种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栽培品种。

(二)营养价值

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是重要的生命物质和营养物质。新鲜的食用菌含蛋白质15~40%。以1㎏干蘑菇计含蛋白质相当于2㎏瘦肉或3㎏鸡蛋或12㎏牛奶,并且食用菌蛋白质更优,它富含20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齐备,尤其富含赖氨酸,能促进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

食用菌富含人体极易缺乏的VB1、VB12等,且比肉类含量高。草菇VC含量是辣(青)椒的1.2~2.8倍,是柚橙的2~5倍,西红柿的17倍。而小麦、玉米、小米、黄豆、黑豆等作物不含VC。香菇中含VD高达128个国际单位(1个国际单位VD相当于0.025ug维生素D3),是紫菜的8倍,甘薯的7倍,大豆的21倍。食用菌是低脂食品,其脂肪含量(干品)仅为0.2~0.3%,其中73~84%为不饱和脂肪酸。许多发达国家视餐桌上的食用菌为生活(或待客)高标准的象征,称食用菌是“保健食品”,“美容食品”、“宜智食品”、“上帝的食品”和“植物蛋白质之顶峰”。

(三)保健和药用价值

食用菌的保健和药用价值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机体综合免疫水平

长期食用食用菌,能增强机体综合免疫水平。食用菌的多种药用作用都是通过这些免疫水平的提高达到的。食用菌成了我国传统的中药,在古代多种农书医书中都有固本、益气、补中、解毒等功用的记载。例如在香菇采收季节采菇工人不患感冒。

2.抗肿瘤

研究表明,众多的高等真菌是抗癌新药的重要来源之一。栽培种香菇、平菇、双孢蘑菇、木耳、毛木耳、金针菇、滑菇、灵芝、灰树花、猴头、蜜环菌、假蜜环菌等,野生菌松茸、苦白蹄、香栓菌、树舌、云芝等都有抗肿瘤作用,香菇、金针菇、滑菇和松茸的抗肿瘤活性分别达80.7%,81.1%,86.5%和91.8%。食用菌中抗肿瘤的活性成分主要是多糖、多糖肽等。

3.预防和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等。长期食用食用菌,能有效预防这些疾病,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有较好的辅助疗效。长期食用香菇、平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可以降低人体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木耳和毛木耳含有破坏血小板凝聚的物质,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凤尾菇通过降低肾小球滤速起降血压作用,对肾型高血压有较好的食疗效果;灵芝可有效地降低人体的血液粘稠度。因此,食用菌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理想食品,起作用的主要是食用菌中的各种不饱和脂肪酸、有机酸、核酸和多糖类等物质。

4.抗菌消炎作用

食用菌产生多种抗生素,可消炎去痛,现已知的抗生素已达近百种,如假蜜环菌产生的假蜜环菌甲素和假蜜环菌乙素,可以治疗胆囊炎和慢性肝炎,猴头菌素对消化系统的炎症有特效。

5.其他

除上述药用功能外,食用菌尚有抗病毒、调节内分泌、保肝护肝、清热解表、镇静安神、化淤理气、润肺祛痰、利尿祛湿等功效,如香菇能产生干扰素诱导物质,抑制流感病毒的繁殖,鸡腿菇和蛹虫草有降血糖作用,灵芝和猴头菇有保肝护肝作用,双孢菇和虎皮香菇有清热解表作用,蜜环菌有镇静安神作用,灵芝、金耳、银耳有润肺止咳化痰作用,灵芝还有利尿祛风湿作用等。

(四)食用菌生产的现状和趋势

面对国内外消费市场的变化及食用菌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食用菌的生产和发展,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品种结构,发展珍稀菇类

近年来,珍稀食用菌因其独特的风味、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在国内外市场不但备受欢迎,而且经济价值极高。我国已有部分珍稀菇种,经过不断驯化栽培试验,已选育出适于商品化生产的菌株,例如:四川绵阳食用菌研究所的羊肚菌;山西原平农校真菌研究所的真姬菇;浙江庆元食用菌研究所的灰树花等。

2.加快食用菌规模化生产进程

规模化生产是我国食用菌行业由大变强的标志。规模化生产既有利于我国食用菌产业保证产品的质量、数量与供货期,又增强企业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能力。

3.发展加工品种,提高产品深加工层次

积极开发各种菇类罐头、肉松、蜜饯、快餐、饮料以及各种深加工的保健品,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说深加工是食用菌增值的根本出路。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5.大力发展药用菌生产

药用真菌的有效成分非常丰富,如灵芝多糖、虫草多糖等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灵芝破壁孢子粉、灵芝蜂王浆和一些菌类多糖保健品的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我国药用菌品种很多,但是发展的较少,市场前景广阔。

(五)食用菌栽培新技术

1.菌种选育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对食用菌菌种的选育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菌种选育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主要有基因工程育种和菌种脱毒两个方面。

(1)基因工程育种

尽管食用菌转基因研究起步较晚,但多种主要栽培食用菌已建立了遗传转化体系,如双孢蘑菇、糙皮侧耳、杨树菇、草菇等,其所利用的选择标记或为抗药性标记基因、或为营养缺陷型标记基因。外源抗药性基因导入香菇体内的研究,初步建立了香菇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定向培育抗病虫、高产、优质的香菇新品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基因工程应用于食用菌育种的技术将会得到更大应用和推广。

(2)菌种脱毒

食用菌菌种脱毒技术,丰富了菌种的选育手段,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脱毒”的菌种能够减慢菌株的“退化”。菌种脱毒的原理是采用先进的尖端分离技术,配合对成熟菌丝体不同阶段、不同形态自然生成物的分离技术,选用不同基质,使接入菌种有条件进行选择性生长,并经2~4个循环后,使该菌种彻底摆脱其携带的病毒、病菌,恢复其原本的生物学特性。目前,“脱毒”菌种的品种尚少、菌种脱毒的数量太少,要适应产业化大生产还需不断开展菌种的脱毒研究工作。

2.栽培料的研究和选用

目前,食用菌栽培料选用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仅限于传统的栽培料,工农业废料也得到了广泛利用,而且食用菌生产下脚废料也可以用于生产。经济、来源广泛的栽培料,不仅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加速食用菌大规模生产,而且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1)以工农业废料作为栽培料

(2)食用菌废料重复利用研究

食用菌废料重复利用就是用食用菌废料重新栽培食用菌。

3.食用菌栽培模式

(1)周年栽培

食用菌周年生产模式,实现了生产供应淡季不淡,达到周年供应的目的,增强了我国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满足国内外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对新鲜食用菌的需求。如:塑料大棚周年栽培、室内周年栽培等,均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仿野生栽培

仿野生栽培是一种人工配料播种、半保护栽培条件下的近野生栽培方式。通过与自然界紧密接触,开放式生产,子实体可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温热及风吹,在保证产品的外观质量前提下,大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内在质量。大田仿野生栽培平菇、鸡腿菇技术已较完善,尚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温度控制,要适应周年化、规模型、大生产的要求,该技术仍须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3)液体菌种应用于栽培

第二节

种植食用菌助脱贫攻坚

一、培训内容:

视频:种植食用菌助脱贫攻坚

二、授课教师:

王天忠

三、学时安排

1学时。

四、培训时间:

****年**月**日

五、培训地点:龙江村

六、教学目标

1.了解食用菌的研究价值。

2.了解食用菌的社会价值。

3.了解食用菌栽培的实用技术和发展方向。

七、培训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食用菌栽培发展方向。

难点:

食用菌栽培新技术以及产业化发展方向。

八、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教学视频、一些食用菌实物。

九、教学方法

视频教学法

十、教学过程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全体参培人员共同观看视频。

第三节

食用菌菌种的来源与培育

一、培训内容:

食用菌菌种的来源与培育

二、授课教师:

王天忠

三、学时安排

1学时。

四、培训时间:

****年**月**日

五、培训地点:龙江村

六、教学目标

1.掌握食用菌菌种的分类。

2.掌握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分离、培育方法。

3.掌握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类型与制作。

4.了解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判断方法。

七、培训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分离、培育方法。

2.母种、原种和栽培种质量判断的方法。

难点:

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制种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与培育过程中条件的控制。

八、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实物。

九、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十、教学过程

Ⅰ导入

复习旧课:食用菌发展的前景与意义。

本次课的学习要介绍的是食用菌菌种的来源与培育方面的知识,也是食用菌栽培的重要前提。

II新课

(一)食用菌菌种的分类与制作流程

制种是食用菌生产最重要的环节。常言道:“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可见菌种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菌种好坏,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培育优良菌种,是提高食用菌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人工培养的菌种,根据菌种培养的不同阶段,可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类。

★制作菌种的具体操作工艺流程:

母种培养基制备→高压灭菌→接种→筛选提纯→原始种→中试后确定母种

↓   ↓

———  转管扩接←保贮

原种培养基制备→高压或常压灭菌→接种→培养→原种

栽培种培养基制备→常压或高压灭菌→接种→培养→栽培种

(二)母种的分离与培育

一般把从自然界中,首次通过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而得到的纯菌丝体称为母种,或称一级种。它是菌种类型的原始种。原始母种通过移接(转管)成数支试管(斜面)种,这些移接的试管种,亦可称为母种。

1.母种常用培养基的分类

常用的食用菌母种培养基有三种: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AS培养基)和马铃薯综合培养基。

2.培养基的制作步骤

首先,将马铃薯洗净,削去皮与芽眼,切成薄片,加水1000mL,在锅内煮沸后保持20min,用4~8层纱布过滤。

其次,继续用小火加热,并准确称量其余药品,加到马铃薯汁中搅匀,琼脂粉最后加入(如果用琼脂条,需要边加热边搅拌,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再加其余药品),加热使其完全溶化,补足水量至1000mL。

再次,分装试管。将培养基趁热倒入漏斗中或分装器中,分装试管。试管的装量大约为1∕5,各支试管装量一致。然后5~10只捆成一捆,准备灭菌。

第四,把捆好的试管塞上棉塞,放进灭菌锅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打开灭菌锅取出试管,在干净的房间里把试管摆成斜面,斜面一般是试管长度的1∕2左右,不得超过3∕5,然后放入培养箱35~37℃培养一天,检查无污染后保存待用。

3、种菇的选择与种菇分离

★种菇子实体的选择首先要考虑选取符合本品种典型特征的个体;其次要在出菇早、出菇均匀、生长旺盛的菇木和菇床上挑选;第三要求朵型正常,菌盖肥厚,菌柄短壮,无病虫害。野生菇木的选择应选出菇多而无杂菌生长的幼龄菇木。

★选择好种菇以后,要进行菌种的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有:组织分离法、孢子分离法和菇木分离法等。

(1)组织分离法

选菇型正常、发育健壮、中等成熟的平菇子实体,表面消毒后,在接菌箱内掰开。用接种针在菌盖和菌柄交界部位中间挑取一小块组织放在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在25℃的恒温箱中培养,即可萌发形成菌丝,再经提纯移接于新的斜面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即成母种。

(2)孢子分离法

此法为直接挑取担孢子培养或者通过孢子收集器收集孢子,然后在培养基上培养,获得母种。

(3)菇木分离法

将菇木(已长菇的木段)截取带回实验室,风干或晾干,因为野生平菇多发生在近地枯木朽桩上,菇木的含水量较高,表面带有一层湿土,风干处理会减少以后分离物的污染。表面风干后再轻轻敲掉沾附的土和杂物。然后剥掉树皮,削去表层木质部。选取菌丝洁白、浓密的部位切取菇木的中间部位,然后锯成3cm厚的薄片。带有菌丝的木块即为分离材料,带进无菌室进行分离。取选好的菇木小薄片,用75%酒精擦洗表面消毒,之后放入0.1%的升汞内消毒1~2min,再用无菌水洗去升汞残液。随后将其截成如火柴梗大小的小木条,移接在斜面培养基中央。经25~27℃恒温培养,待菌丝生长后,再行转管培养。

3.母种的培养与选择

将分离得到的菌种接入试管后,放入25℃的培养箱中培养。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菇木分离法,2~3d即看到菌丝生长,孢子分离法须一周左右才能用肉眼看到孢子萌发。此时即应检查菌丝生长情况,淘汰污染的及未萌发菌丝的试管,挑选菌丝发育健壮的试管分离扩大培养。

培养好母种后,除用肉眼观察菌丝长势强弱外,还应做好瓶栽出菇试验。将母种接到装有灭菌棉子皮或木屑培养基的菌种瓶内,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菌丝长满瓶子后,置于15~18℃有光亮的地方培养。观察子实体生长情况,选择长势旺、出菇快而多的株系扩大制种。

(三)原种和栽培种的分离与培育

把母种移接到木屑、谷粒、棉子壳、粪草等瓶(袋)培养基上培养而成的菌种称为原种,或称二级种。它是母种和栽培种之间的过渡种。把原种扩接到相同或类似的材料上,进行培养直接用于生产的菌种称栽培种,或称三级种。

1.培养基的种类

原种和栽培种生产,常用的培养基有棉子壳培养基、木屑麸皮培养基、麦粒菌种培养基和种木培养基。

2.培养基的灭菌和接种

培养基制好后,采用湿热灭菌的方法,杀死培养料内杂菌及孢子。

灭菌后的瓶装培养基,在无菌室或接种箱内及时进行接种,每个母种斜面试管,可接种5~8瓶原种,将母种菌丝块放入原种培养基瓶后,塞上棉塞,置于25℃的温室内培养,约经20d左右,菌丝长满全瓶就可作栽培种接种之用,不宜久置。

3.栽培种的生产

得到原种后,再把原种转接到栽培种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获得栽培种。一瓶原种可接40瓶栽培种。具体制法是:在接种箱中将原种瓶用5%的来苏儿擦洗瓶壁,然后用消毒的镊子从原种瓶中夹取1小块菌种,放在栽培瓶料中央,塞上棉塞,置于培养室内(25℃)培养30d,菌丝发满瓶,无杂菌污染,即可做栽培种使用。

4.菌种质量判断

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生产的成败,优良的菌种应具备:种性优良,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菌丝的生活力强、纯度高、适宜的菌龄、无病虫害等特征。

III小结

表1

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分离培养情况汇总表

种类

来源

培养基种类

培养条件

质量判断

培养地点

母种

自然界种菇或孢子分离

(PDA培养基、PAS培养基和铃薯综合培养基

25℃的培养箱中培养2~7天

菌丝发育健壮、出菇实验中长势旺、出菇快而多的株系

室内培养箱

原种

母种接种培养

棉子壳培养基、木屑麸皮培养基、麦粒菌种培养基和种木培养基

25℃的温室内培养,约经20d左右

菌丝长满全瓶,长势良好,无杂菌污染

室内培养箱

栽培种

原种接种培养

棉子壳培养基、木屑麸皮培养基

25℃培养箱中培养30天左右

菌丝发满瓶,长势良好,无杂菌污染

室内培养箱

下载食用菌教案标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用菌教案标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用菌制种与栽培 教案

    食用菌制种与栽培 教案 实验一 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认识和掌握常见的栽培的食用菌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常见的栽培的食用菌主要是担子亚门层菌纲和腹纲的......

    食用菌自查报告

    滔政发„2012‟40号滔河镇2012年食用菌产业建设 半年自查报告县委农工部: 2012年,在镇委、镇政府的关心下,农业站针对我镇今年的食用菌产业建设发展做了精心的部署和有效的管理......

    食用菌论文

    食用菌生产课程论文 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摘要:食用菌生产的环节很多,包括菌种制作、播种、栽培、生产管理、成品采收、产品贮藏等。在这诸多环节中,防污染始终是......

    食用菌工作总结

    2011年双井办事处食用菌工作总结 2011年是我省食用菌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年,众所周知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国内食用菌消费量以18—2......

    食用菌现状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现状;发展对策;甘肃庄浪食用菌具有食药两用优点,具有降脂、降糖、抗癌、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改善胃肠功能、延缓衰老、增强记忆力、改善骨质疏松、美容......

    食用菌论文

    金针菇的栽培技术 摘要:金针姑是备受人们青睐的食用菌之一。它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键功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3大食用菌。通过科学家和广大菇农多......

    食用菌论文

    XXX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 经济学院 班 级:投资1班 姓 名: XXXX 学 号:XXX 课程论文题目: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 课程名称:食用菌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2012 年......

    食用菌的种植与管理教案

    食用菌的种植和管理教案 第一节平菇栽培 一、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有多种栽培方式。 1.依栽培原料处理方式不同,可分为①生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直接装袋接种;②发酵料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