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用菌制种与栽培 教案
食用菌制种与栽培 教案
实验一 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认识和掌握常见的栽培的食用菌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常见的栽培的食用菌主要是担子亚门层菌纲和腹纲的一些种类,它们由双核菌丝分化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是有性孢子着生的器官,其孢子外生在担子上,并聚集成一层子实层,但它们的子实体形状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是认识食用菌类别的主要标志。
三、实验器材
1、新鲜的食用菌,浸、干制标本。
2、解剖刀。
四、实验方法
识别香菇、双孢蘑菇、平菇、猴头、口蘑、木耳、竹荪、草菇、银耳、金针菇等形态特征。取平菇、香菇,首先观察其子实体的组成部分及其形态特征。再用解剖刀纵切子实体观察其菇盖组成。菌肉的颜色、质地、菌褶形状和着生情况(离生、延生、直生、弯生)。再观察其菌柄的组成,菌柄的质地,中空或中实。
五、作业
绘制香菇子实体形态及纵剖面简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实验二 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熟练掌握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培养基是按照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其中含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生长因子和水分等物质。由于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必须在适宜的酸碱条件下,才能表现最大的生活力。因此,对不同种类食用菌还须将培养基调节到一定的PH值范围。食用菌的培养基可分为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对于母种培养基一般多采用固体培养基,因此需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
三、实验器材
马铃薯(去皮)200g,琼脂16-18g,葡萄糖20g,大试管、棉塞、灭菌锅、漏斗、铁架台、胶管。
四、实验步骤
1、选好马铃薯洗净去皮(挖去芽眼),切成薄片,取200g放在铝锅中,加水1000mL,煮沸20分钟,双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并补足水至1000mL,加琼脂,小火加热,玻璃棒搅拌至琼脂全部溶解,再加入葡萄糖使其溶化。调节pH至5.5~6.5。
2、分装试管。装入量为试管总长度的1/5,塞好棉塞。
3、灭菌。把包好的试管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内,121℃,灭菌30min。灭菌结束,趁热摆斜面。
实验三 母种的分离与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食用菌组织分离法的方法步骤,制备出栽培用菌种。
二、实验原理
组织分离法是利用子实体组织来分离获得纯菌丝的方法。食用菌子实体组织,实际上就是菌丝体的扭结物,组织化了的纯菌丝,具有很强的再生和保持种性的能力。因此,只要在无菌的条件下切取一小块组织,移植到合适的培养基上,便能获得纯菌丝体。从生物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无性繁殖法。
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操作简便,取材广泛,只要新鲜,即使取其菌柄,也能分离培养成纯菌种。同时该方法的遗传性稳定,变异性小,是获得母种常用的一种方法。
三、实验器材
1、香菇子实体
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试管斜面、75%酒精、酒精棉球、无菌水、培养皿、超净工作台
四、实验步骤
1、菌种的选择:选择肉厚肥大、鲜嫩、出菇早、菇形整齐、菌柄短且无病害的做种。
2、将种菇表面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在无菌室内进行表面消毒。用镊子将种菇放在培养皿内,用另一镊子夹75%酒精棉球对种菇进行表面消毒,然后移入另一培养皿内再用无菌水反复洗涤三次,洗净残留的消毒剂。
3、用解剖刀或解剖剪蘸酒精进行火焰消毒,冷却后把已消毒的种菇纵切开,然后在菌盖与菌柄交界处,切取长宽约0.3~0.5cm的菌肉组织块,用接种针移到斜面培养基上,置24℃恒温箱中培养。
4、每天检查试管斜面菌落生长情况,如从分离的菌肉组织块上长出正常的白色菌丝,即分离成功,及时将生长出来的菌丝转移新的试管斜面。若在组织块附近或其他地方出现其他颜色杂菌生长应予以淘汰。
实验四 食用菌原种培养基的制备、灭菌、接种和培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食用菌原种常用培养基配方;
2、掌握食用菌原种制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母种接种到原种培养料上,经过适宜条件的培养,菌丝便可长满原种培养料袋(瓶)即成为原种。这利用了菌丝具有很强再生能力的特点,具有保持种性的能力。原种主要用于繁殖栽培种,以适应大面积生产的需要。
三、实验器材
1、三角瓶、广口瓶(250mL)
2、培养基
木屑78%、麸皮20%、蔗糖1%、生石膏2%、水115%
四、实验步骤
1、木屑拌料前先用1cm孔筛滤去木块和杂质,然后将麸皮、石膏倒入木屑中搅匀。
2、蔗糖用水溶化后,均匀加入拌料,料要拌匀,无生心现象。
3、检查含水量,以手握料成团落在地上散开,手用力握料指缝间应无水滴痕迹。
4、广口瓶装满料后,用小于瓶口的直弯头小铲压料,尽可能压实,料装至瓶颈部下方2cm处,然后用布擦瓶口内外残余木屑,塞上棉塞,放入灭菌锅中,1.5大气压条件下灭菌3h。
5、灭菌结束后,取出菌种瓶放入接种箱自然降温,瓶温低于30℃即可接种。
6、接种后的原种置于通风、干燥处,20~30℃环境下约40d发满瓶。
实验五 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灭菌、接种和培养
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并掌握栽培种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原种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接到栽培种培养料上,经适宜条件培养长满瓶(袋)后即成为栽培种。这利用了菌丝有很强的再生能力的特点,具有保持种性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
1、三角瓶、广口瓶(500mL)
2、培养基
木屑78%、麸皮20%、蔗糖1%、生石膏2%、水115%
四、实验步骤
(一)准备工作
将经过灭菌的栽培种培养料袋(瓶),接种用的器具、原种等放入接种箱中。一般将待接的栽培种培养料袋(瓶)置于接种箱一端,袋横卧、瓶立码。然后用甲醛和高锰绝不能钾熏蒸处理以灭菌。
(二)接种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若原种为瓶装,瓶口应用75%酒精棉球擦拭,进行瓶口消毒。然后用火焰灭菌的接种工具清理原种表面的菌被,再将长满菌丝的培养料挖碎成粒(块)状。在酒精灯火焰边进行,效果更好。一般要瓶(袋)原种可接20~30袋栽培种。
(三)接好种后,将料袋(瓶)置培养室发菌,其条件要求与其相应的原种制作方法相同。由于栽培种的数量一般比较大,多利用自然温度发菌,这就要根据各种菌类对温度的要求,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制种季节,并采取相应的发菌管理技术措施。
实验六平菇蜜饯加工技术
第二篇:食用菌栽培论文
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摘要:在全面调查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4大特点,分析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提出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食用菌;现状;商洛
商洛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属半湿润山地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赋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全市现有林地102.6万hm,木材蓄积量2 154万m,森林覆盖率达54%,为发展食用菌生产提供了得天独 厚的地理条件⋯。长期以来,商洛市食用菌产业作为优势主导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产量占陕西全省的23%,已成为促进商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特色产业和突出亮点。为进一步促进商洛食用菌产业发展,把食用菌产业培育成为真正的主导产业,作者对商洛市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和优势,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现状与特点 1.1 现状
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初,经历了段木栽培、袋料栽培2个阶段,主要栽培种类为香菇、木耳、平菇,零星栽培双孢菇、灰树花、金针菇等。据调查,2012年全市食用菌栽培规模突破1亿袋,预计鲜菇产量14万t,产值8.4亿元,纯收入5亿元,已成为陕西省食用菌生产第1大市。全市从事菌类生产经营的农户达到5万多户,从业农民达到l0万人,经纪人队伍1 100多人。全市有食用菌专业镇66个,专业村383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1个;菌种场66个,年产菌种130万kg;食用菌物资、机械专卖店23个。认证无公害食用菌产地13个,产品15个,柞水木耳已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商洛市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1.2 特点
1.2.1 经济效益显著
据调查结果,食用菌投入产出比大都在1:3以上,户栽5 000袋(18 cm×60 cm),以鲜菇销售产值和纯收入分别在5万元、3.5万元左右,以干菇销售产值和纯收入分别在4万元、2万元左右。商州区陈塬办事处蟒龙峪村菇农常年栽培平菇,单 袋产鲜菇2 kg以上,产值12元,纯收入8元,是大棚蔬菜效益的4倍以上,是大田作物效益的30倍以上,与养殖业相比,栽培1袋香菇的纯收入相当于饲养1只肉鸡的纯收入,栽培200袋香菇纯收入相当于饲养1头肉猪的纯收入,效益显著。1.2.2 科技水平提升
经过多年生产实践,以及农业等部门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主产区菇农基本熟练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新品种推广快。908、9608、839、937等香菇品种推广普及率达95% 以上,808、武香1号等反季节香菇品种推广普及率100% ;木耳代料品种杂交
19、高产1号、888等,平菇品种1900、生源1号、伏夏2000等,白灵菇品种天山2号、北农1号和高温718等,草菇品种
~238、"q34、V32等,已成为主栽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普遍。专用菇料、微量元素、生物制剂拌料等先进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特别是香菇免割袋栽培技
术推广普及率达到70%,单袋较常规降低生产成本0.20元,减少了出菇期的用工,商品率提高了77.2%。科技成果普及应用步伐明显加快,近几年商洛市各级农业推广机构先后获得省、市食用菌科技成果奖5项。1.2.3 生产设施改善 专业化立体、层架式钢架大棚成为主体栽培模式,传统单一的顺季栽培方式被打破,顺季、反季、周年栽培多种方式并存。如商州区牧护关镇、黑龙口镇、柞水县下梁镇、洛南县石门镇等地规模化反季节香菇生产,商州区陈塬办事处蟒龙峪村夏季栽培平菇等,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益。传统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半自动化、合作社化方向转变。1.2.4 循环发展路径探索前进
商洛各地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再利用试验示范,加快了食用菌生产由资源消耗型向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型转变。商州区牧护关镇开发利用苹果枝条栽培反季节香菇,年发展规模在200万袋以上;洛南县利用桑树修剪枝条栽培香菇;柞水县海林菌业有限公司利用栗苞栽培香菇;下梁镇菇农利用麦草发展双孢菇;商州区九鼎菌业公司利用中药渣栽培香菇等。上述可贵的探索代表了商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前景
2.1 发展前景好
据权威专家预计,我国食用菌年消费量以7%的速度持续增长,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拉动产业发展作用显著。预计到“十二五” 末商洛市食用菌生产将发展到1.5亿袋,总产量(鲜品)达到20万t,产值15亿元以上,实现纯收入l0亿元,产值、收入均较“十一五” 翻一番。届时食用菌将成为种植业中仅次于马铃薯的第2大产业,陕西全省菇类第1大市的地位将更加稳固。“十三五”将重点加快食用菌加工业发展,若能实现30% 的加工率,则全市食用菌年产值达到20亿~25亿元将成为现实。
2.2 符合人类追求健康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和营养。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兼有荤素两者之长的高档食品,被誉为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在国外被称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被世界营养学家推荐为世界1O大健康食品之一。2.3 自然条件优越
商洛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林木资源和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丰富,适宜大多数食用菌栽培,良好的生态优势更适宜生产高质量的食用菌产品。2.4 产业基础良好
商洛市食用菌总产量占全省23%,是陕西第1菌类栽培大市,产品畅销省内。在四大产业发展时期,市、县区培养了一支长期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推广队伍,尤其是商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食用菌菌种培育、扩繁及通用技术研究、推广方面具有一定优势。2.5 群众基础深厚
食用菌产业在商洛市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形成一批数量可观的职业菇农,比较熟练掌握了多种食用菌尤其是香菇的栽培技术。同时,与南方相比,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产品竞争力较强。3 建议
3.1 转变思想认识。明确产业定位现阶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
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菌类成了人们餐桌上的首选,食用菌已经成为农业朝阳产业。商洛市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而食用菌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的特点,是商洛市发展农业产业的最佳选择。陕西省农业厅、财政厅已于2011年起将食用菌产业作为陕南地区特色产业 予以支持。因此,应该确立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导 地位。
3.2 坚持循环理念,明晰发展思路初步估算,商洛市年产各类农林牧废弃物 172万t(麦草、玉米芯、玉米秆、豆杆、花生壳、烤烟杆60万t,板栗、桑修剪枝条和栗苞12万t,药渣1万t,木材加工边料和锯末9万t,可利用畜禽粪便90万t),如果利用10%,至少可以生产1亿袋食用菌,产干品12 500 t。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多生产食用菌干品1 250 t。只要政策引导,科学栽培,食用菌生产完全可以创立“种养业副产品一食用菌-有机肥、饲料一种养业” 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使“作物生产+动物生产” 二维传统农业经济加快向“作物生产+动物生产+食用菌生产” 的三维现代农业经济转变。3.3 坚持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按照突出特色、多菌类发展的原则,商洛市应稳定发展香菇,加快发展木耳、平菇、双孢菇、草菇、金针菇等品种,积极发展杏鲍菇、白灵菇、茶树菇、灰树花姬菇、大球盖菇等珍稀菌类。稳步发展木腐菌类,加快发展草腐菌类;稳步发展干菇,加快发展鲜食菇;稳步发展顺季生产,加快发展反季和周年生产。加快发展食用菌,兼顾发展药用菌,使全市食用菌生产品种结构更趋合理。3.4 创新生产模式。转变生产方式
食用菌生产要向工厂化发展,要大力推广“百万袋”生产模式。即以行政或较大的自然村为单元,依托一个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建设一条专业化菌包生产线,采取“工厂式菌包专业化生产+农户分散出菇管理” 的方式组织生产,实行“七统一分”(合作社或企业统一原料采购、统一优良菌种、统一菌包制作、统一接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回收,农户分散出菇管理),带动 100个农户,每户种植不少于10 000袋,实现年产值1 000万元,户均纯收入4万~6万元。
3.5 完善产业链条,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食用菌盐渍加工技术简便成熟,应加快发展。由于食用菌独特的营养和保健作用,开发其功能性食品也成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商洛市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广泛吸引各类资本投入开发生产以食用菌为主要原料的各类强化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辅助疗品、药品等。利用残次菇以及下脚料加工即食食品、休闲食品、调味品、汤包(料),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条件成熟时,可建立食用菌工业园区,聚集生产要素,有效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搭建食用菌生产资料、设备、产品交易和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打造品牌,提升商洛食用菌在本区域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3.6 加快人才培养。强化技术支撑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智力。尝试在商洛学院生物系、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食用菌课程,争取建设专业学科,为商洛市培养高素质食用菌专业人才。加强农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在县区职教中心举办学制灵活的各类食用菌技术培训班,重点培养职业菇农和有志于食用菌发展的农村青年。重视引导食用菌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发挥民间团体在产业发展中的人才培
养和技术研发推广作用。
第三篇:食用菌栽培实验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一 斜面制作
一、实验材料:马铃薯300g,琼脂20g,二、实验药品:葡萄糖20g,三、实验工具:水果刀、试管40支、漏斗
5、铁架台
5、止水夹
5、纱布三层、报纸若干、胶皮管
5、玻璃棒
1、锅、电炉、天平、1000ML量筒、PH试纸、棉花塞(皮棉非脱脂棉)、皮筋或长绳若干、高压锅(手提式)、干净毛巾、培养皿2个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二 母种接种
一、实验材料:实验一制作出的无污染的试管斜面、食用菌专业母种(平菇)、二、实验药品:75%酒精棉球
三、实验工具:镊子
5、棉花若干、接种针(接种锄)、酒精灯、火柴或火机、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冰箱 注:恒温培养一周左右待菌丝体长满斜面转入冰箱冷藏室内储存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三 食用菌菌丝体观察
一、实验材料:由实验二转管的母种
二、实验工具:显微镜12台、酒精灯、接种针、蒸馏水、载玻片
15、盖玻片20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四 食用菌栽培实验(出菇实验)一
一、实验材料:玉米芯6.8KG、棉籽壳1KG、麸皮2KG、石膏粉0.1KG、碳酸钙0.1KG
二、实验工具:水桶、胶皮手套
12、聚丙烯袋(15CM*15CM)、绳子若干、高压锅、《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四 食用菌栽培实验(出菇实验)二
一、实验材料:由出菇实验一所得高压消毒的料袋、实验二制作的母种、二、实验工具:无菌室、酒精灯、75%酒精棉球、透气的盖子(食用菌专用若干),干净的房子用作培养。定期进行观察,消过毒葡萄酒实验室的框子4个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四 食用菌栽培实验(出菇实验)三
待料袋菌丝长满后一周左右打开袋口进行浇水、观察处菇情况
第四篇:制种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制种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本规程制定了制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经济技术指标,必备条件和栽培技术。适用范围:适用于伊犁河谷西部玉米制种区。主要技术指标
2.1 产量指标:亩产500-900公斤。
2.2 产量构成:母本亩保苗6500--8500株(紧凑型7500-8500株,半紧凑型6500-7500株),亩收获穗数6000-8500穗,每穗粒数250粒以上,千粒重280-400克。
2.3 生育期指标:播种期3月底至4月上中旬;出苗期4月中下旬;拔节期5月底6月上旬;抽雄期6月底7月上旬;吐丝授粉期7月上中旬;灌浆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成熟期9月上中旬。必备条件
3.1 气候:≥10℃有效积温3200℃以上,无霜期155天以上。
3.2种子:选用抗病、抗倒、耐旱,叶片数18-22片,生育期140天以内。
3.3 施肥:中等肥力土壤,亩施氮、磷、钾总纯量35-40公斤(自然肥80-9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0.6:0.1-0.15。
3.4 田管:花期相遇,没有严重干旱、倒伏和病虫危害。4 栽培技术
4.1.1 制种组合选择:先进行小面积试验,摸清父母本在本区的生育进程、抗病性、耐旱能力、产量表现、父母本行比配置、花期调整等关键技术资料的基础上选择组合,制定技术要点。
4.1.2 隔离区设置:隔离区南北300米以上,东西500米以上,区域内同期不能种植非父本以外的任何玉米品种,隔离区内应连片种植。
4.1.3 选地与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含盐碱轻的壤土或轻粘土。实行秋翻冬灌,秋翻深度28厘米以上,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4.1.4 底肥:结合秋翻将氮肥的30%,磷肥的80%及全部钾肥进
行深施
4.1.5化除:结合第二遍整地,亩用90%禾耐斯乳油90-100毫升。
4.1.6 种子准备
4.1.6.1 种子选择:采用纯度98%、发芽率85%以上种子。
4.1.6.2 种子处理:晒种1-2天后机力、人工精选备用,并于
播前10-15天进行包衣。
4.2 播种
4.2.1播期:当5厘米地温稳定在8℃时即可播种,一般3月底4月
上旬开始,4月中旬结束.4.2.2 播种方式:,根据机收的要求采用90厘米宽地膜,三膜六
行,平均行距60厘米或70-80厘米四膜八行(平均行距50-55厘米)精
量或半精量膜上穴播机播种(滴灌地可采用播种时膜下或开沟时铺设滴
灌带),穴距10-13厘米。父母本行比一般1:5-8。根据父母本特性,父本选用2-3个播期人工分段分期播种。
4.2.3 播量、播深、种肥:播量2.8—4公斤,其中母本2.5-3.5公斤,父本0.4-0.5公斤。播种深度4厘米。播种时将氮肥的10%--20%和其余的磷肥做种肥。
4.2.4 播种质量:下籽准确、覆土良好、播种端直、连接行准确。
4.2.5 补种:每个条田播完后立即进行补种。
4.3 田间管理
4.3.1 定苗:三叶一心至五叶一心定苗,母本定苗时去病、去大、去小、去杂株,父本留大、小苗。
4.3.2 早中耕、深中耕、勤中耕:全生育期中耕4次,显行后头
次中耕深度13~15厘米,定苗后二次中耕深度18~20厘米,第三次揭膜后中耕深度20~22厘米,第四次结合开沟追肥进行深中耕高培
土。
4.3.3 叶面追肥:苗期至拔节期,结合防病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等
叶面肥2-3次。
4.3.4 病虫防治:苗期至拔节期用好立克每亩1-2克或速克灵等
提前预防病害。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亩用呋喃丹1公斤兑7-8公斤细沙或锐劲特灌心。
4.3.5 去杂、去劣:分别于三叶期、八叶期、抽雄前根据植株长
势、株形、叶色、花药颜色等特征,分三次进行去杂去劣。
4.3.6 开沟、揭膜、追肥:开沟前揭膜,残膜拾净率要达到90%以上。开沟、培土时将其余肥料一次施入,开沟沟深16-18厘米,培土垄高25厘米以上,(滴灌地在拔节期至灌浆期随水滴施肥料)。
4.3.7 早灌水、勤灌水:全生育期灌4-7水,第一次拔节期,第二水抽雄前,第三水扬花授粉期,第四水灌浆攻粒期,腊熟期停止灌水。灌水质量:及时、适量、不淹、不旱。要特别注意扬花授粉期不能旱,地表要保持湿润。(滴灌地根据苗情在拔节期5月底6月初开始全生育期滴7—9水)。
4.3.8 花期调整:一般母本比父本同一生育阶段要保持多1-2片叶,否则要进行花期调整。花期调控宜早不宜晚,在苗期就要及早预测,采取“促慢控快法”对生长慢的亲本早定苗、留大苗、早松土、早喷叶面肥等促其生长。
4.3.9 化调:对母本较高的品种,在头水前5—7天,叶龄指数60—70%,未展开叶7—8片时,根据亲本特性,自然条件对母本喷施玉米健壮素20—40克/亩,兑水20—30公斤,做到不重喷不漏喷,严禁对父本喷施,喷施的剂量宁小勿大;对母本高度较低、土层薄、灌溉条件无保障的不宜施用。
4.3.10 摸苞带叶去雄:去雄前先去一次小苗、弱苗。在母本雄穗打苞尚未出穗时,带1-2叶于雄穗一起拔掉,去雄要干净彻底,不留残枝。去雄结束后再一次彻底铲除晚苗、小苗。
4.3.11 砍父本:授粉结束十天内及时砍除父本。制种玉米生产应树立质量优先的生产理念,严格实行“定苗、去杂、去雄、砍父本、穗选”初检合格证等“五证”管理模式。收获
当果穗苞叶干枯发黄,籽粒失水变亮,用自走式联合玉米收割机收割。玉米棒上场后及时去苞叶、花丝,摊晒,剔杂穗、病虫穗、霉烂穗、勤翻勤晒。籽粒水分降到18%以内时进行机械脱粒。脱粒后再次翻晒或烘烤,当水分降至13%时清选机清选,定量包装。
第五篇:食用菌栽培实习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习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习报告1
一、学习目的与任务
(一) 学习目的
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的学科,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生产实际来加深理解和体会,真正的实现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本次食用菌的实习旨在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和学习食用菌栽培学的知识,熟悉湖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而且还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亲自加入生产食用菌的多个环节,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团队意识和沟通交流的品质。通过此次的课程实习,进一步脱框我们的视野以及对食用菌产业的理解,增长对这产业美好前景的信心。
(二) 实习任务
1、参加菌种制作的各项操作。
2、参加食用菌栽培的各项操作。
3、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
4、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
二、实习时间
20xx年10月28日至20xx年11月4日。
三、实习单位及地点
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
四、试验内容
1、华中农业大学黑木耳、香菇、平菇代料栽培生产实践
2、观看湖北菇菌产业发展三十年历史和香菇生产技术的视频
3、“中国香菇之乡”的随州三里岗以及新洲各工厂、公司参观学习
五、实习过程
具体工作时对集中食用菌的传统生产进行了解和实践;第二阶段是赶赴随州市以及新洲市的各大工厂公司进行参观学习;第三阶段是再次回到菌种试验中心进行平菇的最后装袋灭菌工作。 本次实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在菌种试验中心,
(一) 栽培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首先按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了菌种试验 中心的大致布局,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菌种场的布局方面,应该考虑各生产部门间的位置关系,从而更合理、更科学、更节省的进行安排。
然后我们再菌种试验中心的实习主要是学习香菇、黑木耳和平菇的栽培,历时四天,但基本流程一致。首先是按比例配样,棉籽壳、木屑、麦麸和石膏加水并加糖或营养液,但由于三种食用菌所需要的碳氮比不同,所以原料的比例存在着差异。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发酵熟料的制作方法,这与我们之前所熟悉的熟料制作有了很大的差别,对于黑木耳和平菇,由于它们对pH的特别要求,还要加石灰调节。
拌料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两种方法,香菇和黑木耳利用撞门的拌料机拌料,而平菇的拌料则采用原始的铁锹人工搅拌、翻堆。在我们亲自实践后便知道拌料机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传统方法不仅费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很多,例如平菇加料是稻草需要先湿润在拌入料中加水翻堆,最后应将料堆成长城状,使上部平整但不压实,以便料堆内部有足够的空气供给发酵,最后还需加一层薄膜利于升温使微生物生长。
之后的环节则是每次栽培最热闹的时刻——装袋。我们围着料堆,一人n多袋,揉搓、按压、踏实、套环、插棍、盖盖或是套绳,最后则是等待灭菌。
灭菌也是与试验室有所不同的,我们实习中采用土灶大锅炉灭菌,时间长,容积达,要同学们在灶旁看火。因为时间是晚上,所以会有很多人一起去菌种厂,并且买来了红薯、玉米等食品进行烤制,不仅灭了菌更是妹妹的饱餐了一顿。
待灭菌冷却后,剩下的工作就是接种了。接种箱较为原始,整个流程与试验室操作基本相似。需要注意的是要杜绝一切杂菌污染,严格进行消毒、搔菌等物均操作,以确保接种的成功。
最后,我们在真菌楼观看了湖北省蕈菌产业发证的纪录片,熟悉的名字和场景可以说是对这几天实习的一次回顾和总结,同时更直接的向我们展示了食用菌栽培产业光辉灿烂的明天,频频出现的“华中农业大学”,真菌楼,杨新美先生的铜像和边老师的身影更是让我对我校的食用菌栽培和育种专业充满信心。
(二) 参观学习
本次实习最大的亮点应该就是为期两天的校外实习了,自从暑假的大别山昆虫之行后,我们一直期待这样的一个机会。
1日清晨,我们整装待发启程奔赴素有“中国香菇之乡”之称得随州三里岗,作为首日上午的第一站,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向大家展示了这个现代化的金针菇生产,在工作人员代的带领下我第一次参观到规模如此巨大的食用菌的生产线,现代化的仪器,有条不紊的生产线,从技术到生育室,无不展示出我国食用菌加工企业的现代化、工厂化、产业化、规模化。这就大大地节省了人力资源。进入采收区域,现代化生产的金针菇尽收眼底,据介绍,这里每天都可以产出金针菇3-4吨,多是达到5-6吨,现代工厂化的生产技术不仅节省了劳动力,也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通过公司总裁的讲述,我们初步了解了当地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同时,也可以说,我们以此窥测到整个湖北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情况。
中午匆匆吃过饭后,我们又赶赴湖北省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以及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这些单位无一不向我们展示了食用菌产业的蓬勃生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早就了这样的一个香菇生产基地——地处大洪山怀抱,三里岗地形以低山、丘陵、岗地为主,山体以石灰岩为主,土壤深厚,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繁茂,其后适宜,栎木资源丰富,是人工栽培香菇的理想场所,也是全国食用菌生产的先进单位。
通过了解,我知道,三里岗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引入密不可分的,现如今,香菇已经是该镇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沿途随处可见的是香菇棚架,地面也常常被菌袋覆盖,不负“香菇之乡”的美誉。据老师说,三里岗的香菇一般是从前一年的9月份开始装袋一支可以出菇到次年的5月,春秋两季大多是普通的香菇,但是在冬季,低温和低湿度时可以产生有更高价值的花菇。
从农户经营的散户生产到大规模的集团产业生产,我们可以看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不仅引领农民走向小康的道路,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一个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当地公司,我们看到工厂化生产香菇的大致流程。在裕国公司的生产线上,我们也和师傅们进行了短暂的交流,之前一直以为农业是投入多产出少,经济利益小的行业,但是通过合理化的管理和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农业也可以搞得有声有色。
同时,三里岗政府还兴建了大规模的香菇交易市场,这就形成了生产、供应、销售、加工、储藏的产业链,更好的推进整个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对国内,甚至对整个亚洲的香菇产业都有巨大的帮助。
次日,我们分别参观了裕国菇业罐头加工厂、三优4食用菌研究所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以及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走在裕国菇业罐头加工厂全封闭式的参观通道,透过明亮的玻璃往下看去,整齐的制服,清洁的环境,繁忙的流水线,无不展示出公司的生产实力,我们看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食用菌公司。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的大型的灭菌锅不仅工作效率高,更使其走到了中国食用菌科技发展的前列。最后参观的两个单位便是生产基地了,在这里不仅见到了地栽双孢菇和平菇,还与从未谋面的猪肚菇有了接触。当然,旅途中的小插曲也是不少,误入黄陂收费站,高速路上走岔路也令为们的旅途增添了不少风味,伴随着夜色的降临,我们回到了学校也为此次的旅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 收尾工作
外出实习后,我们再次回到菌种试验中心进行最后翻堆、装袋灭菌工作。在大家重新翻堆后,使料堆能够含水量达到双手紧握挤出一至两滴水即含水量达到55%。大家围在一起再次进行装袋工作。此次封口无需盖盖,采用了活扣封装法,在师傅们的教导下,不少同学能够熟练的绑系活扣,有序的分工,使我们很快的完成了此次的工作。最后又例行了灭菌的工作,次日我们为期一周的食用菌实习就这样的结束了。
六、心得感悟
食用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种美食,以前只是单纯的认识,知道它的营养价值很高,但却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有一天可以亲临生产食用菌的生产基地,亲自动手去培养它,参与它的整个生产流程,甚至是去了解它的培养、生产还有发展等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这几天的实习,不仅实践了一把,还联系上学过的理论知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更好的理解了食用菌栽培学这个科目。同时,实践还培养了我们的团结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了,并且能够激发我们对食用菌的兴趣,亲身体验是培养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食用菌产业的工厂化生产,不仅带来了美味的食用菌,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它更是科技应用农业发展的一次成功,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条途径,发展高科技农业,工厂化大规模生产,合理化规模化管理 ,发展现代化农业,当然这些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感谢老师安排了这样的实习机会,这是大学期间一次很值得纪念的实习,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锻炼了自我,也让我更好的'了解食用菌的生产发展,对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食用菌栽培实习报告2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一)实习目的
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基础科学的学科,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生产实际来加深理解和体会,否则会脱离实际,无异于空中建楼阁。该课程理论与实(转 载 于: 厦门 培训 考试 网:实践报告食用菌)际应用结合十分紧密,实习是掌握有关理论的重要环节。所以本次食用菌实习旨在引导同学们在掌握了基本理论之后在生产实际问题中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意识与沟通交流的品质。通过参观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对于食用菌产业的理解,增长其对于这一产业美好前景的信心,对中国近当代甚至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二)实习任务
1.掌握菌种的制作、分离等制种工作。
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和各项操作。
3.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
4.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
二、实习时间
20xx年xx月28日至20xx年12月4日
三、实习地点
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
四、实习内容
1.华中农业大学黑木耳、香菇、平菇代料栽培生产实践
2.观看湖北菇菌产业发展三十年历史和香菇生产技术的视频
3. “中国香菇之乡”的随州三里岗以及新州各工厂、公司参观学习
五、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要是在菌种试验中心以及真菌楼亲身从事食用菌栽培的一系列环节操作实习。第二部分是对湖北食用菌大企业和随州食用菌行业进行参观学习。
(一)栽培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在老师带领下了解了菌种试验中心的大致布局,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菌种场的布局方面,还应考虑各生产部门间的位臵关系,从而更合理、更节省地进行安排。
然后我们在菌种试验中心的实习主要是学习香菇、黑木耳和平菇的栽培,历时四天,但基本流程一致。首先都是按比例配料。这次的三种食用菌都是采用的棉子壳、锯木屑、麦麸和石膏加水并加糖或营养液,但比例不同,以保证满足不同的碳氮比需求。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发酵熟料的制作方法,这与我们之前所熟悉的熟料制作有了很大差别。对于黑木耳和平菇,由于它们对pH的特别要求,还要加石灰以调节。
拌料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两种方法,香菇和黑木耳利用专门的拌料机拌料,而平菇的拌料则采用原始的铁锹人工搅拌、翻堆。在我们亲自实践后便知拌料机使工作效率效率大大提高,而传统方法不仅费时,需注意的事项也不少,例如平菇加料是稻草需先润湿在拌入料中加水翻堆,最后应将料堆成长城状,使上部平整但不能压实,以便料堆内部有足够的空气供给发酵,最后还需加一层薄膜利于升温使微生物生长。
之后的环节则是每次栽培最热闹的时刻——装袋。我们围着料堆坐成一圈,一人n多袋,揉搓、按压、踏实、套环、插棍、盖盖或是套绳。最后则是等待灭菌。
灭菌也是与实验室有所不同的。这里我们采用土灶大锅炉灭菌,时间长,容积大,要同学们在灶旁看火。待灭菌冷却后,剩下的工作就是接种了。接种箱较为原始,整个流程与实验室操作基本相似。需注意的是要杜绝一切杂菌污染,严格进行消毒、搔菌等无菌操作,以确保接种的成功。
最后,我们在真菌楼观看了湖北省蕈菌产业发展的纪录片,熟悉的名字和场景像是对于几天实习的一个回顾和总结,同时更直接的向我们展示了食用菌栽培产业光辉灿烂的明天。频频出现的“华中农业大学”、真菌楼、杨新美先生的铜像和边老师的身影更是让我对我校的食用菌栽培和育种专业充满信心。
(二)参观实习
本次实习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为期两天的校外实习。 1日清晨,我们整装待发启程奔赴素有“中国香菇之乡”之称的随州三里岗。作为首日上午的第一站,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向大家展示了这个现代化的金针菇生产。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第一次参观到规模如此巨大的食用菌的生产线,一台台先进的仪器、一条条繁忙的流水线,从技术部到生育室,无不展示出我国食用菌加工企业的现代化、工厂化、产业化、规模化。这就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真正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进入采收区域,一捆捆金针菇尽收眼底。据介绍,这里每天都可以产出金针菇3-4吨,多时达5-6吨,这着实令我吃了一惊。粗略算算,这所带来的价值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回到车上,通过身家亿万的公司总裁的讲述,我们初步了解到了当地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同时,也可以说,我们以此窥测到整个湖北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情况。
中午匆匆吃过饭后,我们又赶赴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以及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这些单位无一不向我们展示了食用菌产业的蓬勃生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造就了这样的一个香菇生产基地------地处大洪山怀抱,三里岗地形以低山、丘陵、岗地为主。山体以石灰岩为主,土壤深厚,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繁茂。气候适宜,栎木资源丰富,是人工栽培香菇的理想场所,也是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单位。
从农户经营的散户生产到大规模的集团产业生产,我们可以看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不仅引领农民走上小康道路,也带来的巨大商机。在一个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当地公司,我们看到工厂化生产香菇的大致流程。在裕国公司的生产线上,我们也和师傅们进行了短暂的交流。之前一直以为农业是一个投入多产出少,经济利益小的行业,但是通过合理化的管理和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我们可以看到,任何行业都是可以搞得有声有色。
同时,三里岗政府还兴建了大规模的香菇交易市场,这就形成了生产、供应、销售、加工、储藏的产业链,更好的推进整个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对国内,甚至对整个亚洲的香菇产业都有巨大的帮助。
次日,我们分别参观了裕国菇业罐头加工厂、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以及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走在裕国菇业罐头加工厂全封闭式的参观通道中透过明亮的玻璃往下望去,一片繁忙的景象展现在众人眼前。整齐的制服、清洁的流水线展示出裕国菇业罐头加工厂的生产实力。通过公司总裁的讲解以及公司播放的宣传视频我们看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食用菌公司,每年上亿的税款缴纳不仅展示了公司的实力更让众人看到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喜人业绩。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的大型的灭菌锅不仅工作效率高,更使其站在了中国科技发展领头羊的地位。最后参观的两个单位便是生产基地了,在这里不仅见到了地栽双孢菇、平菇还与从未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