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广场设计总说明
说 明 书
一、概述
本项目位于来县西部的北博农场内。北博农场现有土地总面积2500公顷,总人口1.5万人。农场以剑麻、水果为主导产业。北博农场属贫困农场,2007年以来农场积极利用国家扶贫政策,开发种植具有农垦特色的剑麻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加大对农场各项基础设施投入,道路、教育、小城镇、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农场开始步入新的发展期。本项目的建设将成为北博农场一个重要的公共设施,为北博农场人民群众的休闲、锻炼提供一个室外公共场所,对建设和谐社会起重要积极作用。
受北博农场东湖居委会的委托,揭阳市电力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编制完成本施工图设计。
二、设计内容
包括:文化广场平面布置及地埕结构设计;公共设施(包含厕所及排污)设计;文化广场绿化设计;文化广场照明设计;公共文体设施设计;其它工程(填土方)等。
三、设计依据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年版)》;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2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014-2006)2011 版;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绿化条例》(CJJ37-9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2012);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2008);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 建设方提供的规划图等。四.施工设计说明:
1、本文化广场主要面层材料为混凝土、花岗岩和水泥填缝卵石。其面层结构和各层厚度以大样图为准。
2、花岗岩表面拼接未注明处均为平缝对接,施工时可现场适当调整花岗岩石板的拼接形式,要求达到图形平顺、规则。
3、本广场中所有材料的拼接均要求色泽均匀、表面平整、拼缝整齐、圆面光滑、阳角挺拔、阴角简明,灌浆密实无空鼓、地面平展无起伏。
4、本广场设计铺装形式较多。施工时应严格对位,头尾相接,左右相齐。
5、地面土方施工前应进行挖除草根,清除表土。土方填筑按30cm每层控制,逐层压实并填至设计标高,压实度应达95%方能进行垫层和面层施工。
6、本项目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M10水泥砂浆采用强度等级32.5Mpa水泥,C20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水泥。
7、建筑物混凝土拆模时间及拆模后的保护要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保湿养护,防止收缩干裂,影响外观和质量。
8、苗木要求:发育正常,苗包等包装牢固。树冠要捆扎好,防止折断。
9、苗木栽植后要立即浇水,浇水要浇透,直至表面溢出泥浆为止。以后根据养护要求,定时浇水,直至成活。栽好的树苗要直立稳固,应剪除有病虫害或折断的树枝,并要适当剪枝。
10、本项目设计施工工期为90天。
11、在施工时如遇与本设计不符的不良地质地段,应及时联系设计单位。
12、其它未尽事宜,严格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五、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㈠ 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来县城西部约20公里。㈡地质与地震
根据附近建筑项目地质勘探结果,本区域地面以下的土质,多为灰褐色亚粘土、亚砂土或粘土质砂,地基土为亚粘土、粘土、中(粗)砂及残积亚粘土。根据广东省区域地震烈度区划图显示,项目所在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㈢ 气象
本项目位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域,年平均气温21.5℃,7月份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38℃,1月份平均气温13.1℃,极端最低气温-2.7℃,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每年5~9月份为雨季,多暴雨,6~9月份易受台风威胁。
六、筑路材料
沿线筑路材料丰富,储量大,多为经营性料场,能满足工程要求。㈠
石料
境内石料多为花岗岩,分布较多,可用于地面及建筑结构物。㈡
砂
沿线砂料分布广泛,主要有隆江河砂场、潮州韩江砂场等,料场内储量丰富,砂质为中粗砂,洁净,广泛用于当地各项工程,且运输方便,可通过汽车或船舶运输。
㈢
水泥
区域内水泥缺乏,主要靠外购解决,多来自梅州、南京等地,当地使用较多的“塔牌”、“五羊牌”,质量较好,可满足工程需要。
㈣ 水、电
沿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可满足工程需要。项目所在地区电网发达,电力较充足,可满足工程需要。
七、环境保护
1、施工现场垃圾渣土要及时清理出现场。
2、施工现场应指定专人定期洒水清扫,防止扬尘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3、对于细颗粒散体材料(如水泥、粉煤灰、白灰等)的运输、储存要注意遮盖、密封,防止和减少扬尘。
4、车辆开出工地要做到不带泥沙,基本做到不洒土、不扬尘,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
5、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树叶、枯草、各种包装物等废弃物品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6、挖除草根,清除表土应集中运至规划的弃土坑,严禁向农田、河流顷倒,造成环境污染。
7、施工现场搅拌站废水及其他污水必须经沉淀池沉淀合格后再排放,最好将沉淀水用于工地洒水降尘或采取措施回收利用。
8、在人口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时,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晚10点到次日早6点之间停止强噪声作业。确系特殊情况必须昼夜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声措施,并会同建设单位与当地居委会、村委会或当地居民协调,出施工影响告示,以取得施工影响区域内群众的谅解和支持。
第二篇:文化广场规划说明
西乡镇新城文化广场规划说明
一、规划背景
“城市的精华在于空”。这里的“空”主要是指城市形体环境的公共空间。这是城市中最易识别,最易记忆,最具活力的部分,是城市的魅力所在。但是,在目前大多数的城市建设中,我们看到的是鳞次栉比的广厦拔地而起。城市中的绿地则越来越少。于是居住在都市中的人们就越来越陌生,愈来愈想回归大自然。
现规划广场用地原属商业金融用地,拟建一大面积的高层商厦。但由于周边的两幢商厦销售情况不是太好,故现改为城市广场用地。这个决定无疑是明智和令人振奋的。因为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钢筋混凝土,我们更需要一片可以让身心放飞的天地。新城文化广场的建成不仅为市民提供一个休憩、娱乐的大型公共交往空间,更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空间环境质量,(藉此可令周边的商厦起死回生),确立了西乡镇富有特色、令人神往的行政、文化中心、增加城市的凝聚力最终为西乡镇的城市建设添上闪亮的一笔。
二、场地现状环境分析
规划用地位于107国道西乡镇路段一侧。正对着西乡镇人民政府办公用地。宝民路自东南向西北把规划用地划分为一大一小两部分,小的部分现为西乡镇政府办公楼前广场,较为空旷,只设置了部分停车场。小广场西北向有一片绿地。
大广场用地目前则为荒地,其西北向为体量较大的新城大厦。该大厦楼高二十米左右,外观设计采用大面积的绿玻幕墙与铝板,为现代主义风格。大厦的使用功能主要以商业销售为主。现规划用地把大厦主入口前的广场纳入规划范围。规划用地东南方向隔着流塘路则是目前尚未建成使用的河东大厦。该楼高四十多米,主体建筑由两个弧形构成。广场的设置无疑为这一片的商业活动提供了必要的集散、休憩的场所。必将大大改善两幢商厦的使用情况。规划用地的西南向穿过20米绿化带则到达107国道,该广场的建成将成 为107国道街道立面景观的一个视觉焦点。
规划用地场地基本平整。场内用地高差不足一米。
三、规划原则
1.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主体,组织为人所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
2.文化活动的休闲空间,充分满足广场空间的多样性及文化活动的兼容性。
3.适应地方风俗文化和生活方式,突出文化广场的文化特征及内涵,创造富有特色的主题空间,增强广场的凝聚力。
四、功能定位
城市公共空间即是体现局部城市形象的“窗口”,又是人们社会生活的舞台,其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促进社会生活事件发生的社会活动场所,对其特征的理解应以人、活动及场所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通过对广场现关条件及周边环境的分析。该广场应是一个多层次、多含义、多功能的共生系统,为市民提供小型集会、观演室外展示、宣传等文化活动及各类游憩、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是以展现西乡时代文化特征为主的城市文化广场。
五、规划构思
1.空间布局
该广场主要围绕着两条景观轴线和一个主题广场展开。宝发一路把广场分为两部分,按使用功能及性质的区别,分为中心文化广场(主广场)和市政广场(次广场)两部分。一条东北、西南向的主轴线自政府办公大楼一直延伸到广深公路绿化带,把主、次两广场联系起来。另一条自东北向南的弧形次轴线则强化了主次两场的主题空间的联系。主次两条轴线既强调了市民广场的公正、严谨、庄重的气氛,又不失灵巧、自由、活跃的个性。
主轴线上布置了大型喷水池及主题雕塑,起点始于市政广场中心的涌泉雕塑喷水池,通过铺地的强调走向文化中心广场,文化中心广场两端通过两个大型的喷水池,把人流动态引向广场中心,喷水池两侧布置挺拔的大王椰子树,树木基座设置花坛及坐椅,为人提供一个休憩和观赏的空间。次轴线上则通过随意、自由布置各种构筑物,把人引入主题空间。轴线一端设计简洁、轻巧的过街天桥加强了主次广场间的联系,也为文化广场提供了一处绝佳的观景平台,自己也在无意中融入文化广场之中,成为一个景点。
文化中心广场的核心由主题空间──水之剧场及主题雕塑──“飞翔之柱”组成。“飞翔之柱”由先进的材料和技术造成。体现了高度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大小不
一、造型轻巧、活泼的金属片、呈错落式上升,如一行昂首飞翔的大鸟,寓意西乡镇美好、光明的未来。雕塑底座及沿主轴线布置的两个小场地则设以旱式喷泉,既可以烘托主题雕塑的气氛,又可让人在其间行走、游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乐在其中的人性空间特色。
与“飞翔之柱”相对的是文化广场的核心空间──水之剧场。该广场取象征孕育着生命的卵形,既可保持了主题空间的向心性又不失活泼的动感。广场中心由一泓动静相宜的水池围绕着一个方形的舞台,周围设有台阶座椅。上面覆以白色的蓬布。水池一侧是象征“山川河流”的乱石叠落式水景,潺潺的流水声加上几片高低错落的矮墙、柱子及其倒影形成了中心表演舞台丰富多彩的背景。人们在云(白色蓬布)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或观看着舞台上多姿多彩的表演,必将产生强大的震憾力,彷惶中仿佛置身于高山流水之中,令人遐想无边。
中心广场一侧是呈放射性舒展开的绿地,与椭圆
*形广场一起构成一个光芒四射的绿色“太阳”,人们从四面八方都可通过放射性小道到达“水之剧场”,增强了主题空间的参与性及凝聚力。呈一定坡度设计、大面积的图案草地,既满足了人们对“绿地”的需求,又有利于改善广深公路上景观的可视角度。
草地的边缘是一条林荫步行道。是我们在设计中刻意营造的一 片宁静的“丛林”。树荫浓密的林间布置了各种休憩坐椅或步行健身设施。让人们享受到在喧闹的都市中弥足珍贵的宁静。在林中漫步时还可进行一些轻松的、富有娱乐性的健身活动,让全身心都得到彻底的放松。
此外,市政广场的设计也是本次规划的重点。考虑到行政部门所应有的稳重、清廉、严肃等特点。广场的设计应为了烘托这些特征而服务的,故采取对称构图、设计简洁明了、功能单纯的手法。大片明快的绿地和中心喷水池成为广场的主要构成要素。水池前的广场可作为一般行政性群众集会的场所。整个广场给感到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大度。
2.交通组织
广场规划用地的车流主要来自从中间穿过的宝民一路,市政广场为政府办公单位所穿行,但明确划分行车路线,广场不设停车场,来往车辆不得长时间停留,尽量减少车辆对人的干扰。文化中心广场则采取全封闭式管理,机动车除紧急状态外不得进入广场内部空间,避免人车相互干扰,保证了广场空间的完整性及安全性。
广场规划对人的步行流线进行了组织,以林荫步行道和地面铺装将文化广场与周边环境建立流畅、便捷的步行联系,便于市民到达。广场内部空间作为一个整体的步行空间,形成完整连续的步行空间,步行流线组织空间序列的展开,通过适当的地面铺装变化和标志性景观的设置,增强轴线的引导性及空间的连续性、趣味性。设置坡道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并可保障紧急状态下的消防要求。
3.环境绿化规划
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力求做到以人为本,精益求精,注重环境空间的组织和环境设施的安排。
广场设计主要以水景及硬质景观为主,采用大面积铺装,尽量增大游人活动场地,利用踏步形成高差,增加空间的变化,产生景观趣味,形成休闲空间。通过轴线空间组织主要景点,使广场环境富于整体感和系统性。
绿化是广场的重要元素。恰当的绿化设计可增加广场空间的活 力和空间渲染力。
绿化规划以大面积的呈图案布置的草地为图底,行列式种植大王椰子形成强烈引导性绿化空间,结合休息坐凳丛植,对植冠径较大的伞形大乔木,形成安静的林荫休息空间。
六、投资造价估算
广场面积约26409.4m2,按广场土建及设施(不包括雕塑)单价约1500元/m2,广场土建及设施总造价约3960万元。
第三篇:总 论 文化广场实施方案
杨店乡灵官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
实 施 方 案
杨店乡人民政府
目录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名称: 1.2项目主管部门:
1.3建设性质:
1.4建设地点:
1.5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7建设目标: 1.8项目执行单位:
1.9项目提出理由及过程: 第二章
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区村情概况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 建设内容及规划 3.1执行依据 3.2建设规模及内容 第四章
建设条件 4.1领导重视
4.2群众支持5 4.3业主单位条件 第五章
工程设计方案 5.1指导思想 5.2基本原则 5.3总平面布置方案 5.4主体建筑设计
第六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计划 6.1组织领导 6.2管理措施 6.3实施进度计划 第七章 项目效益分析
附件:
1、杨店乡灵官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工程示意图
2、杨店乡灵官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工程估算表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名称:杨店乡灵官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工程 1.2项目主管部门:杨店乡人民政府
1.3建设性质:新 建
1.4建设地点:杨店乡灵官村
1.5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杨店乡灵官村农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广场,建设面积约为1460㎡。
1.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文化活动广场预计总投资54.48万元。场地平整3.57万元,广场活动场地硬化11.55万元,宣传专栏4.10元,活动台10.00万元,文化体育休闲设施10.80万元,灯光照明4.15万元、农村文化书屋10.30万元。所需资金来源:市财政补助35.48万元、县财政匹配19.00万元。
1.7建设目标:
本项目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及相关技术规范组织实施,建成集文化、健身、群众性文化活动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广场。
1.8项目执行单位: 杨店乡灵官村村民委员会 1.9项目提出理由及过程: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乡的农村文化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基础设施还相当薄弱,群众性文体活动无法开展,满足不了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需求,这种现状与新农村建设要求极不协调,为此加强我乡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势在必行。
第二章
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区村情概况
杨店乡灵官村地处两当县东部,距离县城13公里处,是创建省市县“联村联户”的示范村,全村辖5个村民组,173户,547人,耕地面积2718亩。村党支部有党员24名。农村经济主要以小麦、玉米及其他小农作物为主。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在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大背景下,两年来全村在稳粮强烟的基础上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新建富民产业项目猕猴桃生产基地300亩;新建山羊、生猪等多元化畜牧示范养殖场3个,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烤烟科技示范园基地200亩;农民人均收入达4200元以上。两年来,杨店乡灵官村依靠联村单位的物资、资金及技术扶持,充分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在改变家家户户人居环境的同时,全方位对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先后完成了全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项目和通村路硬化工程建设项目及群众巷道及院落硬化工程项目建设、旧危房改造项目工程,全村群众个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和联村联户项目的实施、村庄面貌有了极大改变,“脏乱差”现象明显减少,农民群众思想意识极大提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得到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村容整洁、道路畅通,农民物质文化增强。可是灵官村群众休闲娱乐无基本的活动场所及文体活动设施,日常的文化管理业务工作都难于正常开展,其它各种集体性、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更是无法正常组织开展,一直以来大型的文体活动都是借助于学校进行开展,这就制约了灵官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适应不了新形式下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综合文化广场,各种文体活动设施配套完善齐全,对推动灵官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动灵官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章 建设内容及规划
3.1执行依据
本项目按照进新农村建设要求及相关技术规范,并结合实际进行确定,主要规划建设广场活动场地、宣传专栏、文化活动舞台、文化体育休闲健身、灯光照明及绿化美化等设施。
3.2建设规模及内容
杨店乡灵官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工程规模和标准如下:
(一)建设规模:建设面积为1460㎡。
(二)建设内容:水泥硬化的活动广场,场地内套建
1、一个活动广场;
2、宣传用文化墙20米;
3、配套健身器材休闲设施;
4、配备场地灯光照明、太阳能路灯、音响等设备;
5、巩固广场护坡。
6、演艺台84 m2(7米×12米)
7、绿化带
第四章 建设条件
4.1领导重视
多年来,杨店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本乡的文化体育事业工作,配备了文化体育事业管理人员,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有效的推动了杨店乡文化体育事业有序、健康发展。为建设好杨店乡灵官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杨店乡党委、政府带领村级班子全面论证考察,落实了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用地,并对该项目作出了规划设计,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前期基础。
4.2群众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四议五公开”的实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体育生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渴求良好的文化体育休闲娱乐氛围和场所,所以建设杨店乡灵官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项目工程是灵官村全体群众的迫切愿望,是一项民心工程,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4.3业主单位条件
杨店乡人民政府近年来通过实施新农村项目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项目建设实行监督管理制,通过强有力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能按质、按时、按量完成。
第五章
工程设计方案
5.1指导思想
本项目以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按照“以人为本、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建成集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文体活动广场。
5.2基本原则
总体把握设施完善,功能实用;环境宜人,体现特色;符合规范,科学合理;投资经济,节约环保四项原则。
5.3总平面布置方案
A、功能布局。结合建设规划要求,根据地块条件,为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并考虑总平面的协调性,主体建设沿地块左右两则布局,采用开放式布局,充分展现文体活动广场的群众性、公共服务性特点。
B、总平面布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广场面积为850㎡。
5.4主体建筑设计
A、一块水泥硬化的活动广场,场地内套建一个表演用活动舞台(14米×8米×0.9米);广场周边建设缓冲平整地,满足村民观看文体活动。
B、建设室外综合活动场地,宣传专栏、简易的水泥或石条桌凳。
C、配套设施:漫步机、塑料椅子、自重式划船器、双位坐推训练器、太极揉推器、自重拉力锻炼器、扭腰踏步器等
D、配备灯光照明、音响等设备。
E、新建绿化带60m²。
第六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计划
6.1组织领导
为加强和规范项目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本项目由杨店乡人民政府统一实施和管理,并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做好项目实施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
6.2管理措施
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监理制和工程承包合同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6.3实施进度计划
根据杨店乡灵官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工程管理实施意见,成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管理该项目建设管理工作,项目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度,项目建设由乡政府指派相关技术人员驻点负责监督管理,项目建设资金统一由镇财政所划拨;项目建设工期2个月。
第七章 项目效益分析
通过杨店乡灵官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工程的实施,将给杨店乡灵官村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平台;将会更大的推动杨店乡灵官村的文化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能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文化体育氛围。能有效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通过有组织的竞技运动和松散型的自由健身活动,培养群众的审美意识、运动情趣,增进人际交往,丰富文化生活,有效实现全乡群众身体素质的提高和精神面貌的改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全乡经济社会进步,因而具有良好的社会意义。
第四篇: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的定义
文化广场,含有较多文化内涵为主要建筑特色的较大型的场地,在城市区域开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与文化活动的场所。文化广场亦属于市民广场,是市民广场中体现更多文化特征的广场。有着更多文化内涵的市民广场被称为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的作用
一是向人们宣染文化内涵,二是提供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的场所。
一个城市的文化广场常被比作这个城市的“会客厅”,它不但是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也是吸引游人的一道风景。
文化广场的产生
90年代后,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一大批风格各异的大小广场也相继建成。广场是政府为老百姓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设施,其建设也是城市空间构图的需要,同时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缩影。各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围绕“洁化、绿化、亮化、序化”的总体要求,有意识地将广场作为“文化超市”来建设,便产生了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的利用
建成后的文化广场,景观、绿化、灯光、等一系列设施,构建成开放的公园,成为市民的文化活动中心,成为城市广场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和早晚、节假日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百姓的精神家园。许多城市将文化广场建成城市的文化品牌,为百姓提供了一道免费享用的 “文化大餐”。
文化广场如磁石般深深吸引着广大市民,茶余饭后来此散步、健身,休闲,自发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第五篇:广场文化
广场文化
广场文化,是指在城市广场中呈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以及在广场之中所展示出来的文化。广场文化中体现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广场建筑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如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品位的广场建筑、雕塑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广场上开展的文艺活动中所体现出的文化。比如在广场上进行的专业或业余的各种艺术性表演或展示;广场中群众性比较强的各种娱乐、体育等休闲活动等。
“广场文化”作为一个名词来讲是新时代的产物,即便是在权威的辞书——《辞海》中也难觅它的踪影,但若作为一种现象来讲,广场文化又有着十分悠远的历史。不过,现代意义上的“广场文化”与过去已有了很大区别。确切地讲,广场文化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广场建筑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广场上开展的文艺、讲演、科普、医疗、体育、庆典等活动体现出的文化,我们通常所说的广场文化就是专指后者。
虽然,各地修建的广场规模不等、风格各异,但总体来讲,都体现出了开放、宽容的建筑理念。因而,广场文化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多元化。在广场文化活动中,人们根据不同的爱好和需求,自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既有体育健身,又有艺术表演,既有高雅文化,又有大众娱乐,人们在广场文化中自娱自乐,得以陶冶情操、净化身心!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前往世界各地的广场,去看看那些有趣的故事吧~~ 悉尼:达令港广场
如果说达令港是悉尼最浪漫的地方,应该不会有人反对吧~~所以这里也被称作情人港,无论是阳光普照的白天,亦或是灯火辉煌的夜晚,达令港的迷人景色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令人沉醉……
但你知道吗?200年前的达令港其实是一个工业区,在后工业时代,这里又沦为了一个破落荒芜的死水港。直到20世纪80年代,作为澳大利亚城市复兴计划的重要一环,达令港才被当成庆典中心进行改造。逐渐的,水污染得到改善,悉尼会议中心、奥林匹克运动会展示中心、国家海事博物馆、全球最大的IMX影院、水族馆、Shopping Mall等等娱乐、艺术建筑拔地而起,共同构筑起达令港的繁华。
伦敦:白金汉宫广场
远远望去,胜利女神像站在高高的大理石台上,金光闪闪,她正对着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这里是英国的国家宫殿,同时也是女王办公的地方,每当女王在宫中时,宫殿上空便会飘扬起王室旗帜。整个白金汉宫的主建筑被铁栏杆围着,而在栏杆外的就是白金汉宫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维多利亚女王雕像纪念碑,而上面展翅欲飞的金色天使,代表皇室希望能再创造维多利亚时代的光辉。
首尔:清溪川广场
清溪川是一条流经首尔中心区,横贯城市东西的人工河道,全长10.84公里,起着重要的城市排水作用。在朝鲜时代(1392-1910年),清溪川不断受到污染,毫不夸张的说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排污沟。进入21世纪,清溪川的河道治理迫在眉睫,首尔政府不遗余力的对其进行复原工作。直到2005年底,清溪川才恢复到现在清澈见底的样子,而作为清溪川的源头——清溪川广场,现在已经成为市民们休闲活动的场地,也是游客们来到首尔的必看景点之一。
来到清溪川广场,瞬间就会被韩国特有的文化所感染,跳街舞的年轻人,挥舞双臂,轻盈的身姿,仿佛在与乐符触碰。他们动感的脚步,给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远处有电视节目正在此取景,伴随着河水的潺潺声,这里的美景也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
中国:成吉思汗广场
历史伟人成吉思汗与鄂尔多斯有着密不可分的眷恋。为纪念伟人而建立的成吉思汗广场位于康巴什新区市政大楼前,是康巴什新区景观中轴线的核心部分。广场上耸立的气势恢宏的四组群雕“海纳百川”、“一代天骄”、“闻名世界”、“草原母亲”,高达16米,全部用青铜浇筑而成,成为康巴什新区标志性雕塑群。群雕再现了成吉思汗戎马生涯与丰功伟绩,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为崛起的新城注入了深厚的内涵。
广场文化随着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而兴起,是群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应该说广场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已经有了很好的收获,取得一些经验,形成一定的特色。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站在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高度不断加强广场文化建设,使其达到更高的标准。
所以,我们要把握定位,将广场文化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广场文化建设应与一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协调,要把广场建设与整个城市建设规划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建设一些环境优美的广场,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空间;要面向大众,形式多样地发展主题广场文化。文化是大众的,发展广场文化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社会和部门都应当积极行动,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广场文化的发展繁荣做出贡献,在把握广场文化的发展方向上,在引导和培育上下功夫;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广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宣传文化部门要加强对广场文化活动的宏观指导与规范管理,探索广场文化市场化运作的新途径,促进广场文化活动的长远发展。
广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它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以及文化产业价值等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挖掘,使其能真正成为城市文化的新资源,体现出城市的个性与文化品格。
国际学院 软件工程 1602刘静怡
2016196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