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文化广场说明(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10:2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湖文化广场说明(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湖文化广场说明(共)》。

第一篇:西湖文化广场说明(共)

西湖文化广场 中国杭州

项目业主:浙江省/杭州市建设厅,西湖文化广场建设指挥部 项目投资:14亿元人民币

项目性质:2001年3月国际竞赛 项目规模:

总用地面积: 166665 m2 总建筑面积: 252915 m2

地上部分: 152241 m2 地下部分: 100674 m2 总计: 252915 m2

其中计入容积率部分:200075 m2

建筑高度: 市民文化娱乐中心为4层(24m)

商业办公综合体(269m)容积率: 1.20

绿化率: 49%(含水面)

设计背景

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正在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和适度超前的要求,建造一批特色鲜明、风格各异、布局合理、品位较高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更好地发挥全省文化中心的作用。西湖文化广场建设项目是集科技、文化、娱乐、演出、展览、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面向人民大众的公益性事业项目,是这些项目中的重中之重。基地位于京杭大运河末端,与杭州市中心武林广场隔河相望,基地西、南面是京杭大运河,视野开阔,运河西岸、南岸的绿地景观已初步形成。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如何挖掘项目本身所具有的深层次多角度内涵,解读并传达城市特有信息,再现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风华,在设计中我们做出了规划,建筑和景观层面的应答。

设计目的

    

展现杭州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强调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在视觉上将整个城市的标志点联为一体 将该项目与其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揭示杭州未来的发展趋势

总体规划

以西湖与宝淑塔为原型,参照小瀛洲的形式,在圆形的平台上建造一座岛屿。同时将基地的界限向北、东两方向推伸,营造大片水域,重新勾勒运河的转角,形成一座方圆相济的运河之岛。

以小岛作为平台,构筑一个直径258米,高24.5米的大型碟状物:一座形式独特,体现文化功能的四层建筑。高270米的塔楼便矗立在其东西方位。

一条南北走向的轴线与两条东西走向的轴线对小岛进行了划分,并界定了各个区域的功能。东部区域为长方形广场,东北部区域为展览馆、培训中心与工艺品专卖店,西北部区域为商用与办公综合用途,西部为歌剧院,南部则是电影院与娱乐中心。

小岛与河岸均由多座步行桥连接。在西面,横跨运河的步行桥连接了新开发的港口;北面步行桥位于通往文晖路的中轴线上,可引导北区居民和消防车;东侧的一系列步行桥连接了东岸与广场;在密渡桥路中轴线上的斜坡入口可引导车辆经过地下通道通过运河,并连接了地下停车场。最后的一座步行桥纵贯整个小岛,支撑商业区,连接运河南北两岸,沟通西湖文化广场与即将改建的武林广场(位于延安路中轴线上)。

将南面沿岸进行重新规划;基地的东北角结合不同地势变化作了相应标高的景观处理。

立面设计手法

  

整个建筑群落的材料选择铝合金和表现力丰富的玻璃。

圆型裙房二至四层立面被三条带型窗贯通,纵向分成四层。

广场四周的建筑立面延续外侧的处理方法,顺理成章地形成相对独立的五个功能分区。

建筑首层层高6米,在层高相对较高的前提下,支柱与围护结构相互剥离的作法 使建筑物的轻盈感更加强烈。

商业办公综合体依靠三段圆柱体造型,获得强烈的高耸感,并吸收西湖灯笼的造 型 特征,体现了杭州特有的人文历史景观。

塔楼纵向一分为三,其中下面两段为办公用房,上部一段为酒店,顶部为可俯瞰杭州城市全貌的餐厅和观光层。

在塔楼的底部依靠少量的透空空间直接与周边的商业用房相连。

广场与地下室

岛下二、三层为车库和机房,整个基地依靠三条河底隧道顺利地解决人车分流,减轻了基地现有的交通负担。

基地中部东侧有一下陷式广场,广场底标高与地下室一层地标高相同。既为商业、杂技、健身,展览中心提供主要通道,又为机动车与自行车提供了主要安全出口。

广场两侧舒缓的坡道与台阶为露天音乐会和表演提供了可能

机动车通道

 

专为机动车辆设置的地下车库,使步行系统得到最大限度的地表空间。

地下二、三层便捷的机动车入口,规则的车行通道,大面积的停车空间共同组成了利用率极高的地下交通系统,同时预留了消防车道。

景观设计要点

 

东北部沿岸新建带状景观区,基地南侧的环北公园在设计中被改造。

在展览中心顶层预留一个空中花园。

(附)设计师名单

建筑师: 冯越强/Frederic EDME 主要设计师: Thierry GORE 项目经理: 白羽西

主要设计组成员:杨光伟/李桃/彭鸿/汤淼 景观建筑师: Pierre Alain/康永生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大大地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提高了城市景观质量。但是,当我们为一个城市的新建筑总量相当于建设了几个旧城、为“××建设速度”而自豪,或者津津乐道于某些优秀的建筑时,回过头,会突然发现,许多有浓郁特色的城市被大量单调寡味的规划设计所代替,许多曾被赞誉过的工程由于前期工作被决策者或者建筑师忽略,最终转为他用,或者闲置,甚至荒废。因此,如何在工程建设前期系统分析各种约束因素,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前期操作问题,日益受到决策者和建筑师的关注。

西湖文化广场是由浙江省和杭州市政府组织、通过市场化运作,在杭州市中心区建设的公益性城市综合体。建筑面积22万 m2,主楼控制高度170m;基地西、南两面是京杭大运河,东侧是中山北路,北面是文晖路;划定面积约16.7 hm2,其中科技展览、娱乐健身、演出和电影用地约10 hm2,配套商业用地3.3 hm2,预留用地3.3 hm2(图1,2)。一 四种价值准则

价值观念是一切文化的核心,但是对于项目的开发意向,“通常在各种不同业主之间存在着矛盾,在未来的用户与为专业服务出资的人之间也可能存在尖锐的差别”[1]。因而,在项目前期必须首先分析与项目相关各类人的价值准则,才能准确确定项目的意图和方向。西湖文化广场受到政府、业主、使用者和专家等四方面价值准则的影响。1 政府

政府的目标是 “建设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解决文化建设中各自为政、结构雷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同时期望以该项目整合城市空间环境,扩展和美化运河沿岸景观。业主

该项目的业主有三家:省文化厅、省文联和耀江集团(房地产公司)。前两者较多关注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后者则期望更多的经济回报。3 使用者

使用者主要包括市民和旅游者。他们和建筑发生最密切的联系,是城市的主体。保证全民共享、社会公正是这一主体的价值准则。使用者的另一个层面是管理者,他们更关注项目的有效运行。4 专家

专家系统总是以理想化模式表达自己的价值准则,他们从整体出发,把一个庞大的项目纳入多学科体系进行思考和分析。如何体现“文化”内涵和风景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如何保证经济良性运行,如何整合项目与周边交通的关系等,成为专家的关注内容。二 效益约束与对策 1 环境效益约束

滨水环境特点决定于环境的约束。该项目是对城市滨水区的再开发工程,工程不仅局限于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提高城市滨水空间环境的整体品质。

(1)景观约束 滨水带的城市中心区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空间,是人们聚集的中心,也是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图3)。

西湖文化广场兼具城市滨水带和城市中心双重景观意义,被定位为“城市中心商贸区的滨河自然生态和游乐空间”[2]。项目主楼高度与规模,决定了它将成为一个制高点和景观构图中心。它必须承担比一般建筑更多的城市景观职责。

对策:①以西湖为基点,处理主楼位置与高度以整合城市空间环境,使其形成有机整体,减少对西湖景观影响;②借西湖文化广场的建设,完成经吴山广场、武林广场的杭州城市中轴线,保证城市南北主轴线的完整性;③改善运河北岸、东岸的景观,使运河南北两岸景观连成一体,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弥漫历史气息和充满生机的运河岸边风景。

(2)交通约束 西湖文化广场位于杭州市中心的位置,其规模与性质,决定了它对该地区交通负荷的影响。项目的建筑高峰人流特征明显,预测高峰小时人流量为8 000人。但是周边道路的交通适应能力、停车状况短期内大幅提高的可能性不大,由此形成对项目容量的约束。

对策:①近期交通对策,主要调整现有公交系统,利用东、北主要道路组织人、车、物流系统,控制对城市道路的不利影响;②远期交通方面,2010年前后建成过运河地下通道与城市轨道交通联接(图4);③重组步行系统,使环境与人流相适应,保证区块使用达到理想状态。

(3)生态约束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工业类历史地段,由于工艺流程和交通流线的特殊要求,其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往往更加严重。此类地区的再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设计就更为重要。

西湖文化广场基地作为工业用地被三家工厂和一家农贸市场所占有。废水、废气、废渣,甚至有毒、有害重金属的排放,严重影响运河水质和沿岸生态环境质量。该项目建设改变了基地不合理的用地性质,削弱了三废排放对周边环境和运河水质的破坏。但是,项目的性质和规模非比寻常,会聚集大量的人流、车流和物流,同样要产生有害气体、污水污物和噪声;高层主楼会复杂地块风力环境,对局部小气候产生影响。决策者必须在前期给予考

虑,最大程度消除负面影响。

对策:①保护基地内原有的香樟、白玉兰、大叶黄杨等高大乔木,保护运河水体水质不被破坏;②绿化系统以乔木为主,结合草坪、硬地,既可以吸附粉尘、降低噪音,又可以在夏季遮阳降温,改善小环境气候;③使用洁净能源,科学组织废物处理,减少废物排放。2 经济效益约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建设项目都应该争得市场,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所以在项目前期必须做好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市场运营、资金回收和财务效益评估,分析项目的经济效益,预测将来的市场份额是否会实现。

西湖文化广场项目内容包括展览、观演、娱乐健身和商业办公,资金筹措是由政府牵头,通过业主投资、贷款和预售其中商业建筑面积来完成。全省良好的经济运行状况、市民对文化娱乐和休闲健身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萧山和余杭并入杭州市后市场消费总量的扩大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资金的筹措和回收。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固定资产投入、营运收入、营运成本的变化都会影响到项目内部收益率。固定资产投入和营运成本的提高会降低项目内部收益率。营运收入的提高则会提高项目内部收益率,例如固定资产投入上升10%,项目内部收益率会减少1.7%;而营运收入提高10%,项目内部收益率会提高0.26%。

对策:①项目性质与内容符合市场发展需求;②控制项目资产投入,保证资金及时到位;③科学营运与管理,降低营运成本,提高营运收入;④灵活使用预留用地以平衡资金。3 社会效益约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投资主体是提高城市效率和活力的源泉。但是,仅仅追逐经济利益的狭隘效益观会破坏社会公正,浪费社会资源。而“以提供人类活动场所为目的的建筑,其成败与否的关键首先就是能不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合社会生活的方式”[3]。所以,城市建设的成功不只表现在经济收益上,更体现在项目开发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每个美好的城市都应该充满活力,给人们提供最佳生活环境。

西湖文化广场是由政府组织建设的公益性文化项目,项目的文化性是第一位的。其设计、造型和空间都应该从文化性的角度出发,以优化浙江省文化设施资源、繁荣和发展浙江文化产业,为杭州市民提供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空间,服务社会为目的。对策:①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开发原则;②合理设置项目的功能,以文化娱乐为主,设计面向使用者,保证项目的可达性;③以项目的建设促进区块的更新改造,改善城市环境。三 准则与约束的矛盾 及引发的问题

城市建设和更新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基础之上的,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矛盾和转化矛盾的过程。西湖文化广场的政府决策、市场化运作模式,使这种矛盾和引发的问题更具有代表性。价值准则与效益约束的矛盾

经济效益约束常常是矛盾的中心,不仅它和其他因素之间存在矛盾,而且不同的价值准则也常是因为对待经济效益的不同态度而产生。项目的业主总是偏重于经济效益追求,认为开发效益等同于高容积率;忽视使用者对环境效益的要求,使得项目超出基地的交通和环境承受力。专家对项目约束的综合思考常会超越现实,理想化模式可能会限制项目的进行。决策者必须正确选择才

能既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又保证项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社会效益应该是政府建设该项目的最终目标。然而投资利益是市场化资金的驱动性动机,资金的来源往往对项目有着决定性影响。政府作为决策者要维护使用者的利益,最大程度地保护社会公正、保证社会效益,必须在前期缜密分析项目的投资收益,确定出资准则,选择可靠的出资者。2 准则与效益矛盾引发的问题

(1)交通 吸引人流是项目能够正常运作、保持活力和生机的前提。但是该项目基地近期的主要交通出口道路中山北路平均宽度只有16 m左右。项目只有尽可能减少人的聚集,才能保证交通的通畅。在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前,能否保证项目周边的交通,尤其在高峰时段,人流、车流的顺利集散,成为必须慎重考虑的首要问题。

(2)功能的选择 杭州存在许多在建、或者将建的展览和观演建筑(如49万 m2国际会展中心)。很多建成的该类建筑,有的勉强维持运营,有的改为他用,运转良好的寥寥。在此背景之下,项目功能与市场需求之间可能会存在差别。项目如何保证良好的运作,或者怎么运作才能保证项目的生存,不被转为他用,成为决策者急需解决的矛盾。

(3)基地的使用 专家与决策者、业主在对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上经常存在矛盾。如何使基地产生最大效益,国外对类似地段的再开发为我们提供了经验。保留基地中的部分历史信息,才能丰富城市的记忆,为不同经济文化背景的人群提供共同喜爱的公共空间。那么,现在全部拆迁的做法是否值得考虑?

(4)成功案例 纽约甘特里广场州立公园滨水区功能重组改造中,设计师保留了基地昔日的工业构筑物及设施(如建于1876年的门式起重构台),丰富了景观的文化内涵,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西湖文化广场建设前期工作(如组织各方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与环境、景观等评估,邀请国内外著名设计单位进行方案征集,以及多轮的评选等)的核心,是解决价值准则和效益约束这一对主要矛盾。矛盾产生的内在因素是价值主体对不同效益约束的理解和关注程度。这对矛盾的解决应该也必须在项目的前期操作中完成。□

第二篇:西湖文化广场

西湖文化广场环境景观创意分析

西湖文化广场位于杭州市区中心武林广场运河段北岸、中山北路西侧,文晖路南地块,占地面积为12.9平方千米,环境景观设计面积为12.4平方千米。西湖文化广场是古运河生态链和历史文脉的重要节点,是文化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林广场的延伸,并且它作为城市中轴的北端开放空间,与南端的吴山自然风景区形成了呼应。在这一及其重要与敏感的区域进行景观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又由于广场的底下土建部分已经完成了设计,正在施工,整个环艺景观设计要求在保持原总体设计、建筑设计、设备管线设计系统的合理性,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整个广场的景观设计要有所创新有极大的难度

西湖文化广场景观设计方案始终以“广场文化”为契合点,通过多维创新的景观设计理念,使景观空间与场所精神完美契合。创造一个极具时代气息和文化特色的新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使西湖文化广场成为面向新世纪的高品位城市文化活动场所,形成以古运河历史文化为基础的特色城市广场。

“广场文化”有两层内涵。第一层内涵:从景观视觉信息传达的层面上看,广场中的各景点与景观要素要“有所指”,而且“有所指”必须是地域文化,这是城市风格构成内容之一。第二层内涵:从景观空间弹性使用的层面杀昂看,广场应拥有各种尺度,高质量,几集的交往空间,为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提供适宜的条件。第二层内涵是广场景观设计的功能与活动载体,广场空间只有被注入活动功能,才能激活城市的生命力,体现场所精神;如果只有第一层内涵,那么城市文化广场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两层内涵缺一不可。

因此,本方案的设计目标是:

(1)创造一个具有区域性特色的成就文化广场,并从分利用古运河文化作为广场的景观线索,创造一个与古运河文化息息相关的城市亲水休闲空间。

(2)通过独特的景观设计手法,创造具有新现代风格的景观空间、使人们能够在其中进行各种不同的文化活动与空间体验活动,并使西湖文化广场与原有发的武林广场成为一个整体。

方案总体布局充分利用基地的形状特质,挖掘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塑造“一中心一轴一带”的景观格局。从而使整个地块成为一个整体。“一中心”代表物为“琥珀”寓意文化的凝聚、情感的凝结,是基地文脉所在;“一轴”的代表物为“玉簪”,由古至今,穿越时空,是基地文脉与光脉所在;“一带”的代表物为“水袖”,绿浪起伏,是基地的绿脉。文脉的凝结、水脉的涌动,绿脉的环绕。,三脉在广场上融合,一起构筑现代风格的西湖文化华广场。

1、景观视觉层面

方案的设计主题为“文化虎魄”,从良渚文化到农耕文化,有水运文化到现代科技文化再到信息文化,层层递进,层层积累,就如同琥珀的形成过程一样,是整个西湖文化广场蕴涵这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时间维度度上看,“文化琥珀”积淀了古运河多个阶段的历史文明。整个广场的设计由外至内依次表古运河的每个文化阶段。第一文化层:远古良渚时代(石之时代);第二文化层:古典农耕时代(土之时代);第三文化层:近代水运时代(水之时代);第四文化层:现代科技时代(金之时代);第五文化层:信息宇宙时代(光之时代)

从空间维度上看,“文化琥珀”再现了杭州现今城市景观的文化肌理,即提炼杭州城市的景观要素,如城市的理性,钱塘江的情怀,运河的古韵,西湖的宁静,山的起伏,借用杭州丝绸编织的原理,把城、江、河、湖、山的肌理引入西湖文化广场的设计之中。

景点

(1)未来信息“文化层”的景点主要有琥珀广场。景观雕塑球环绕着整个琥珀广场,球体上有夔龙雕刻纹,营造出夔龙争珠的景观意向,这是这个广场充满了勃勃生机。琥珀广场的中心为景观早喷泉。整个琥珀广场也可以作为大型活动的庆典表演舞台。广场东侧陈列盆景桂花树,这是考虑到一方面可以杭州市花来点题,另一方面桂花的色、香、味、姿、韵多为古往今来的诗人墨客所赞咏,可营造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

(2)现代科技“文化层”的景点主要有“科技历程”。将景观钢球整齐地排列在广场上,使人感受到科技的简约之美。景观钢球就如同一波波脉冲,承载着科技的信号和人类文明的信号。

(3)良渚“文化层”的景点主要有“飞雾夕照”。这一景点的空间平面构图灵感来自良渚文化的原始图腾,再现了杭州的原始自然景观。(4)玉簪玻璃光带。这一光带强化了吴山文化轴线,加强了广场的气势。“玉簪水带”从金水桥上的叠水到广场上的特殊质材地面,就如同一根熠熠生辉的玉簪一般,串起广场上的一个个景点。“玉簪水带”在金水桥段为景观水带,底面为玻璃,既为主体建筑提供了倒影景观面,又强化了轴线。金水桥面两侧铺装着代表良渚文化的神人兽面图案,向后人展示着先人的智慧和东方古文化的神奇魅力。在桥上还设置了与主题建筑形态相呼应的雕塑灯柱,并点缀着四季花卉,设置了休息座椅。“玉簪水带”景观是“文化琥珀”主题中水运文化层的集中体现。

(5)“水袖绿脉”即古运河滨水沿岸30M的生态景观带。在浙江越剧表演中,水袖的一打一甩,一扬一挑,在寄托任务思想感情的同时,又突出了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空灵含蓄,虚拟相生。动感见长等特点。在设计中,绿脉的构思正是来源于灵动的水袖。整条绿脉就如同水袖一般环绕着整个广场,赋予了广场动感,美感和韵律,而这样的寓意又使得整个广场的设计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6)细部设计,硬铺而集中区设置在靠近主建筑,中心广场和轴线的地方,铺装设计这重体现文脉肌理和现代良渚文化,广场文化还体现在通风口的设计中。设计师在通风口设计中将文化、艺术、功能相结合,使之成为广场上的景观小品。

视线走廊

以上是各个景点,开放活动空间通过一系列视线走廊被组织在一起,并且视线走廊还合理地引导了人流。

(1)穿过桥到琥珀广场再到主体建筑,形成了一个主要的视线走廊。

借用自然馆和剧院电影馆之间的通道,形成从东广场的主入

(2)口延伸到琥珀广场的视线廊道,使得东入口上的“三脉合一”雕塑和琥珀广场上的喷泉互为对景。

(3)从长生廊桥,喷泉到科技历程广场上显示屏,形成第三条视线走廊。

(4)从古运河边的“情探追鱼”景观道丹陛桥、旱喷泉,形成第四条视线走廊,将水、绿、季风(东南风)引入广场。景观视线组织设计终点考虑人们在各种位置观看广场与主体建筑的肯呢过,以及广场与城市的对景、借景关系和内部视线的组织。设计师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处充分考虑对景和层次关系;在基地边界主要的观景处设置景观开放窗口,形成从武林广场看对岸主体建筑和视狂;在中山北路,通过绿化形成两个开放窗口,引导视线,引导人流;在古运河上,利用台阶形成从睡眠上看主体建筑的开放窗口。同时,本方案结合建筑和周边节点空间,设计若干条向心的景观视线。如在东南侧绿化中地留出许多向心的廊道,目的是创造从不同视线、不同角度(如在运河水上、桥上、岸上等)观看建筑的可能性;在主轴上(如在观景月台、亲水栈桥等上)设置观景点,使人能借助古运河的天然水面欣赏主体建筑,并在关键点上设置观景树、景观雕塑等。方案还通过地形变化和竖向设计,创造多层次的空间,如通过做一些地形缓坡处理,形成若干个局部景观的变化,使视点的切换、视线的变化成为可能。

灯光设计

灯光设计是使各景点组成一个整体的另一要素,是景观视觉艺术的重要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文化琥珀”夜景的主角。本方案结合全方位、多角度的广场景观视线要求,强调“一中心一轴线一水带”,视线一层层向内收敛的效果,使广场宛如古运河一块流光溢彩的琥珀。“玉簪水带”景点上设置特殊地面光带照明;在琥珀广场上设置发光球体,创造一种与众不同的具有现代感的艺术效果。

地面铺装

铺装景观从功能角度讲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功能。物质功能是满足人们在城市活动中的具体使用要求,如散步和交通的要求、功能分区要求、休闲和交往的要求;精神功能是满足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使用中的美学、心理学要求,进而满足

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等深层的文化和社会方面的要求,这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的:(1)主入口铺装图案采用水波纹造型,突出“水”的文化主题。

(2)最大面积的铺装采用了不同类型而又相互呼应的图案组合,用以强化“西湖文化”的中心主题。

(3)利用铺装景观为人们的活动提供运动的轨迹和停留的焦点,并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形成多

姿多彩的变化,有时还赋予空间某种寓意和神奇色彩,使空间饶有兴趣,耐人寻味。

节点介绍

科技活动主题广场设置在科技馆主入口对景处。四面电子显示屏可以全方位地向人们提供活动节目安排,天气预报,重大新闻报道等信息,也可以成为广场上举行各类活动时的大型现场直播显示屏,有利于烘托各类活动时的大型现场气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电子显示屏本身就是一2具有科技特色的雕塑。

文化活动主题广场设置在剧院电影馆主入口对景处,为举行各类中型文化主题活动提供场所。广场中设置舞台与背景设施。

丹青画廊仿佛是古运河边一道炫丽的彩桥,掐死从武林广场看对岸西湖文化广场的画框。同时丰富了轴线的空间层次,在各类节日庆典活动中,可以在廊架处布置盆花,吊花等。此处是观赏整个西湖文化广场的最佳角度。

越剧浮雕园内的景观草坡地势起伏,像是一个大型的越剧表演舞台。这一滨水景观草坡为戏剧迷举办自发性的娱乐活动提供了场所。

在驳岸滨水边界的处理上,设计通过各种景观要素(如涉水、台阶、踏步、平台、码头、亭廊)来创造丰富的亲水、赏水、戏水的空间。

景观空间设计还创造了多种步行体验,设置了残疾人步道、盲人游步道;在不同的步行区域,设置了多种材质的步道,如木栈道,木与钢相结合的步道,青石板和卵石步道等;在古运河两岸设置了摆摊码头,为水上活动提供条件。

结合各景观空间要求和各区功能特点,广场的绿化设计在滨水沿岸30m的绿化带内形成阳光、草坡、密林的生态效果;在东南侧的越剧浮雕园中,利用乔木形成通风廊道,引导古运河水面上的风和夏季的东南风深入到广场中;在基地的西北侧,种植常绿的植物。

结语

通过西湖文化广场设计,笔者认为文化广场的设计只有结合各类弹性空间设计,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才能使城市广场避免千篇一律,才能避免只求气势而忘了“以人为本”;只有注入文化信息与交往活动才能使我国的城市广场具有意义,强化场所特征,塑造广场新景观,构筑都市风格。

第三篇:文化广场规划说明

西乡镇新城文化广场规划说明

一、规划背景

“城市的精华在于空”。这里的“空”主要是指城市形体环境的公共空间。这是城市中最易识别,最易记忆,最具活力的部分,是城市的魅力所在。但是,在目前大多数的城市建设中,我们看到的是鳞次栉比的广厦拔地而起。城市中的绿地则越来越少。于是居住在都市中的人们就越来越陌生,愈来愈想回归大自然。

现规划广场用地原属商业金融用地,拟建一大面积的高层商厦。但由于周边的两幢商厦销售情况不是太好,故现改为城市广场用地。这个决定无疑是明智和令人振奋的。因为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钢筋混凝土,我们更需要一片可以让身心放飞的天地。新城文化广场的建成不仅为市民提供一个休憩、娱乐的大型公共交往空间,更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空间环境质量,(藉此可令周边的商厦起死回生),确立了西乡镇富有特色、令人神往的行政、文化中心、增加城市的凝聚力最终为西乡镇的城市建设添上闪亮的一笔。

二、场地现状环境分析

规划用地位于107国道西乡镇路段一侧。正对着西乡镇人民政府办公用地。宝民路自东南向西北把规划用地划分为一大一小两部分,小的部分现为西乡镇政府办公楼前广场,较为空旷,只设置了部分停车场。小广场西北向有一片绿地。

大广场用地目前则为荒地,其西北向为体量较大的新城大厦。该大厦楼高二十米左右,外观设计采用大面积的绿玻幕墙与铝板,为现代主义风格。大厦的使用功能主要以商业销售为主。现规划用地把大厦主入口前的广场纳入规划范围。规划用地东南方向隔着流塘路则是目前尚未建成使用的河东大厦。该楼高四十多米,主体建筑由两个弧形构成。广场的设置无疑为这一片的商业活动提供了必要的集散、休憩的场所。必将大大改善两幢商厦的使用情况。规划用地的西南向穿过20米绿化带则到达107国道,该广场的建成将成 为107国道街道立面景观的一个视觉焦点。

规划用地场地基本平整。场内用地高差不足一米。

三、规划原则

1.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主体,组织为人所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

2.文化活动的休闲空间,充分满足广场空间的多样性及文化活动的兼容性。

3.适应地方风俗文化和生活方式,突出文化广场的文化特征及内涵,创造富有特色的主题空间,增强广场的凝聚力。

四、功能定位

城市公共空间即是体现局部城市形象的“窗口”,又是人们社会生活的舞台,其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促进社会生活事件发生的社会活动场所,对其特征的理解应以人、活动及场所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通过对广场现关条件及周边环境的分析。该广场应是一个多层次、多含义、多功能的共生系统,为市民提供小型集会、观演室外展示、宣传等文化活动及各类游憩、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是以展现西乡时代文化特征为主的城市文化广场。

五、规划构思

1.空间布局

该广场主要围绕着两条景观轴线和一个主题广场展开。宝发一路把广场分为两部分,按使用功能及性质的区别,分为中心文化广场(主广场)和市政广场(次广场)两部分。一条东北、西南向的主轴线自政府办公大楼一直延伸到广深公路绿化带,把主、次两广场联系起来。另一条自东北向南的弧形次轴线则强化了主次两场的主题空间的联系。主次两条轴线既强调了市民广场的公正、严谨、庄重的气氛,又不失灵巧、自由、活跃的个性。

主轴线上布置了大型喷水池及主题雕塑,起点始于市政广场中心的涌泉雕塑喷水池,通过铺地的强调走向文化中心广场,文化中心广场两端通过两个大型的喷水池,把人流动态引向广场中心,喷水池两侧布置挺拔的大王椰子树,树木基座设置花坛及坐椅,为人提供一个休憩和观赏的空间。次轴线上则通过随意、自由布置各种构筑物,把人引入主题空间。轴线一端设计简洁、轻巧的过街天桥加强了主次广场间的联系,也为文化广场提供了一处绝佳的观景平台,自己也在无意中融入文化广场之中,成为一个景点。

文化中心广场的核心由主题空间──水之剧场及主题雕塑──“飞翔之柱”组成。“飞翔之柱”由先进的材料和技术造成。体现了高度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大小不

一、造型轻巧、活泼的金属片、呈错落式上升,如一行昂首飞翔的大鸟,寓意西乡镇美好、光明的未来。雕塑底座及沿主轴线布置的两个小场地则设以旱式喷泉,既可以烘托主题雕塑的气氛,又可让人在其间行走、游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乐在其中的人性空间特色。

与“飞翔之柱”相对的是文化广场的核心空间──水之剧场。该广场取象征孕育着生命的卵形,既可保持了主题空间的向心性又不失活泼的动感。广场中心由一泓动静相宜的水池围绕着一个方形的舞台,周围设有台阶座椅。上面覆以白色的蓬布。水池一侧是象征“山川河流”的乱石叠落式水景,潺潺的流水声加上几片高低错落的矮墙、柱子及其倒影形成了中心表演舞台丰富多彩的背景。人们在云(白色蓬布)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或观看着舞台上多姿多彩的表演,必将产生强大的震憾力,彷惶中仿佛置身于高山流水之中,令人遐想无边。

中心广场一侧是呈放射性舒展开的绿地,与椭圆

*形广场一起构成一个光芒四射的绿色“太阳”,人们从四面八方都可通过放射性小道到达“水之剧场”,增强了主题空间的参与性及凝聚力。呈一定坡度设计、大面积的图案草地,既满足了人们对“绿地”的需求,又有利于改善广深公路上景观的可视角度。

草地的边缘是一条林荫步行道。是我们在设计中刻意营造的一 片宁静的“丛林”。树荫浓密的林间布置了各种休憩坐椅或步行健身设施。让人们享受到在喧闹的都市中弥足珍贵的宁静。在林中漫步时还可进行一些轻松的、富有娱乐性的健身活动,让全身心都得到彻底的放松。

此外,市政广场的设计也是本次规划的重点。考虑到行政部门所应有的稳重、清廉、严肃等特点。广场的设计应为了烘托这些特征而服务的,故采取对称构图、设计简洁明了、功能单纯的手法。大片明快的绿地和中心喷水池成为广场的主要构成要素。水池前的广场可作为一般行政性群众集会的场所。整个广场给感到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大度。

2.交通组织

广场规划用地的车流主要来自从中间穿过的宝民一路,市政广场为政府办公单位所穿行,但明确划分行车路线,广场不设停车场,来往车辆不得长时间停留,尽量减少车辆对人的干扰。文化中心广场则采取全封闭式管理,机动车除紧急状态外不得进入广场内部空间,避免人车相互干扰,保证了广场空间的完整性及安全性。

广场规划对人的步行流线进行了组织,以林荫步行道和地面铺装将文化广场与周边环境建立流畅、便捷的步行联系,便于市民到达。广场内部空间作为一个整体的步行空间,形成完整连续的步行空间,步行流线组织空间序列的展开,通过适当的地面铺装变化和标志性景观的设置,增强轴线的引导性及空间的连续性、趣味性。设置坡道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并可保障紧急状态下的消防要求。

3.环境绿化规划

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力求做到以人为本,精益求精,注重环境空间的组织和环境设施的安排。

广场设计主要以水景及硬质景观为主,采用大面积铺装,尽量增大游人活动场地,利用踏步形成高差,增加空间的变化,产生景观趣味,形成休闲空间。通过轴线空间组织主要景点,使广场环境富于整体感和系统性。

绿化是广场的重要元素。恰当的绿化设计可增加广场空间的活 力和空间渲染力。

绿化规划以大面积的呈图案布置的草地为图底,行列式种植大王椰子形成强烈引导性绿化空间,结合休息坐凳丛植,对植冠径较大的伞形大乔木,形成安静的林荫休息空间。

六、投资造价估算

广场面积约26409.4m2,按广场土建及设施(不包括雕塑)单价约1500元/m2,广场土建及设施总造价约3960万元。

第四篇:文化广场设计总说明

说 明 书

一、概述

本项目位于来县西部的北博农场内。北博农场现有土地总面积2500公顷,总人口1.5万人。农场以剑麻、水果为主导产业。北博农场属贫困农场,2007年以来农场积极利用国家扶贫政策,开发种植具有农垦特色的剑麻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加大对农场各项基础设施投入,道路、教育、小城镇、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农场开始步入新的发展期。本项目的建设将成为北博农场一个重要的公共设施,为北博农场人民群众的休闲、锻炼提供一个室外公共场所,对建设和谐社会起重要积极作用。

受北博农场东湖居委会的委托,揭阳市电力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编制完成本施工图设计。

二、设计内容

包括:文化广场平面布置及地埕结构设计;公共设施(包含厕所及排污)设计;文化广场绿化设计;文化广场照明设计;公共文体设施设计;其它工程(填土方)等。

三、设计依据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年版)》;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2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014-2006)2011 版;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绿化条例》(CJJ37-9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2012);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2008);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 建设方提供的规划图等。四.施工设计说明:

1、本文化广场主要面层材料为混凝土、花岗岩和水泥填缝卵石。其面层结构和各层厚度以大样图为准。

2、花岗岩表面拼接未注明处均为平缝对接,施工时可现场适当调整花岗岩石板的拼接形式,要求达到图形平顺、规则。

3、本广场中所有材料的拼接均要求色泽均匀、表面平整、拼缝整齐、圆面光滑、阳角挺拔、阴角简明,灌浆密实无空鼓、地面平展无起伏。

4、本广场设计铺装形式较多。施工时应严格对位,头尾相接,左右相齐。

5、地面土方施工前应进行挖除草根,清除表土。土方填筑按30cm每层控制,逐层压实并填至设计标高,压实度应达95%方能进行垫层和面层施工。

6、本项目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M10水泥砂浆采用强度等级32.5Mpa水泥,C20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水泥。

7、建筑物混凝土拆模时间及拆模后的保护要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保湿养护,防止收缩干裂,影响外观和质量。

8、苗木要求:发育正常,苗包等包装牢固。树冠要捆扎好,防止折断。

9、苗木栽植后要立即浇水,浇水要浇透,直至表面溢出泥浆为止。以后根据养护要求,定时浇水,直至成活。栽好的树苗要直立稳固,应剪除有病虫害或折断的树枝,并要适当剪枝。

10、本项目设计施工工期为90天。

11、在施工时如遇与本设计不符的不良地质地段,应及时联系设计单位。

12、其它未尽事宜,严格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五、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㈠ 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来县城西部约20公里。㈡地质与地震

根据附近建筑项目地质勘探结果,本区域地面以下的土质,多为灰褐色亚粘土、亚砂土或粘土质砂,地基土为亚粘土、粘土、中(粗)砂及残积亚粘土。根据广东省区域地震烈度区划图显示,项目所在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㈢ 气象

本项目位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域,年平均气温21.5℃,7月份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38℃,1月份平均气温13.1℃,极端最低气温-2.7℃,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每年5~9月份为雨季,多暴雨,6~9月份易受台风威胁。

六、筑路材料

沿线筑路材料丰富,储量大,多为经营性料场,能满足工程要求。㈠

石料

境内石料多为花岗岩,分布较多,可用于地面及建筑结构物。㈡

沿线砂料分布广泛,主要有隆江河砂场、潮州韩江砂场等,料场内储量丰富,砂质为中粗砂,洁净,广泛用于当地各项工程,且运输方便,可通过汽车或船舶运输。

水泥

区域内水泥缺乏,主要靠外购解决,多来自梅州、南京等地,当地使用较多的“塔牌”、“五羊牌”,质量较好,可满足工程需要。

㈣ 水、电

沿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可满足工程需要。项目所在地区电网发达,电力较充足,可满足工程需要。

七、环境保护

1、施工现场垃圾渣土要及时清理出现场。

2、施工现场应指定专人定期洒水清扫,防止扬尘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3、对于细颗粒散体材料(如水泥、粉煤灰、白灰等)的运输、储存要注意遮盖、密封,防止和减少扬尘。

4、车辆开出工地要做到不带泥沙,基本做到不洒土、不扬尘,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

5、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树叶、枯草、各种包装物等废弃物品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6、挖除草根,清除表土应集中运至规划的弃土坑,严禁向农田、河流顷倒,造成环境污染。

7、施工现场搅拌站废水及其他污水必须经沉淀池沉淀合格后再排放,最好将沉淀水用于工地洒水降尘或采取措施回收利用。

8、在人口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时,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晚10点到次日早6点之间停止强噪声作业。确系特殊情况必须昼夜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声措施,并会同建设单位与当地居委会、村委会或当地居民协调,出施工影响告示,以取得施工影响区域内群众的谅解和支持。

第五篇: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的定义

文化广场,含有较多文化内涵为主要建筑特色的较大型的场地,在城市区域开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与文化活动的场所。文化广场亦属于市民广场,是市民广场中体现更多文化特征的广场。有着更多文化内涵的市民广场被称为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的作用

一是向人们宣染文化内涵,二是提供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的场所。

一个城市的文化广场常被比作这个城市的“会客厅”,它不但是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也是吸引游人的一道风景。

文化广场的产生

90年代后,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一大批风格各异的大小广场也相继建成。广场是政府为老百姓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设施,其建设也是城市空间构图的需要,同时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缩影。各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围绕“洁化、绿化、亮化、序化”的总体要求,有意识地将广场作为“文化超市”来建设,便产生了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的利用

建成后的文化广场,景观、绿化、灯光、等一系列设施,构建成开放的公园,成为市民的文化活动中心,成为城市广场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和早晚、节假日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百姓的精神家园。许多城市将文化广场建成城市的文化品牌,为百姓提供了一道免费享用的 “文化大餐”。

文化广场如磁石般深深吸引着广大市民,茶余饭后来此散步、健身,休闲,自发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下载西湖文化广场说明(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湖文化广场说明(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场文化

    广场文化 广场文化,是指在城市广场中呈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以及在广场之中所展示出来的文化。广场文化中体现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广场建筑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如具有浓郁的地......

    广场管理说明

    《泾县高铁站站前广场管理办法》制定说明 为加强高铁站前广场综合管理,根据泾县高铁站前广场综合管理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制定了《泾县高铁站站前广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

    企业广场文化

    实施商标战略〃跨越发展经济2013中国(孝感)第十届孝文化节企业文化展演展示活动周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孝感建市20周年为契机,大力传承、弘扬和创新孝文化,推进......

    法治文化广场

    **镇建立法治文化广场 为将普法工作推向深入,**镇不断探索新方法,镇政府专项拨款 数十万元,在位于**镇人民政府前的绿地广场的建成为**镇法治文化 广场。兴仁镇法治文化广场位......

    广场文化总结

    广场文化活动总结 2009年2月 广场文化活动总结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各处室、年级的精心组织、密切配合下,我校的广场文化活动已落下了帷幕。本届广场文化活动以丰富多......

    广场文化实施方案

    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实施方案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城市品味,宣传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风貌,根据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广新局对今年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作出的安排部署,我委拟......

    文化广场施工组织设计

    一、项目简介 第一节、编制说明 首先十分感谢业主提供的这次投标机会,我们公司以对业主真诚负责的态度和对工程尽善尽美的追求,经过认真的现场踏勘,标书评审等工作,针对工程实际......

    文化广场设计说明

    1.主体规划思想与设计理念该设计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目的在于为学生、老师提供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的学习工作环境和优美的居住、生活、休息、活动场所。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