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医改工作会区医院发言2
找准定位
锁定目标
推动医院跨越式发展
2012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的开局之年。医院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工作要点,以“系统提升管理效能,深入改进医院服务”为主题,以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为重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核心,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系统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与医疗服务质量,落实工作责任,巩固扩大医改成果,持续深入推进医改,使医院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把握医改精髓,提高认识,实现突破发展
(一)探索城市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的创新模式。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和具体指导下,2012年4月17日为了更加深化区域有影响的重点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区政府与省人民医院签订协议,由×××医院医院,×××医院增挂“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分院”,按照协议,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正式托管×××人民医院。托管后,不仅从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给予医院运行支持,也着力围绕深化医疗改革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好医疗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温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升我院品牌效应。托管后,医院为深入贯彻人才战略,医院在前期个别专业专家特聘工作的基础上,在全面各个专业全面开展专家特聘工作,医院借助省人民医院强大的技术人才实力,通过人才流动的方式,加快高层次人才聚集,充分带动医院一批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提升学术能力、加強学科建设、增强创新能力,目前医院特聘省人民医院在国内、外知名专家专家9人定期到医院各科室(病房)指导医疗业务工作。
(二)医院等级评审工作
2012年国务院医疗改革工作安排中,支持以县级医院改革为重点,加快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并要求县级医院的管理从过去的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
随着温江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也不断增长。医院现有的办院规模已经无法满足区域内外人民群众增长的健康需求。我院通过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的创建,将会推进我院现代化管理进程向前跨越一大步。医院紧紧盯住“等级评审”这个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的突破口,在2010年末顺利通过了“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复评审,今年按照医院既定的发展目标,又申报了“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医院将通过医院上等级来推动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院职工正厉兵秣马,将全力以赴地打好这场攻坚之战。可见,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不仅仅是推进我院现代化管理进程的重要手段,也是医院落实医改工作的必经之路。
(三)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
1.全面实施综合绩效考核,保证公益性质的同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改善其待遇。
为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推行精细化管理和质量创新,2010年医院在全院全面实行绩效考核工作,医院内全面实行岗位零缺陷管理,全院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双向选择,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一年一聘。在绩效奖金实行上适当封顶,下不保底,分配上向临床一线倾斜,向关键岗位和业务骨干倾斜。并要求各科室按照医院综合绩效考核的总体要求,由科室管理小组集体讨论制定包含职工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考核要素的具体方案,既要打破“平均主义”,又要兼顾公平,通过此些工作的开展,全体职工在服务意识、行政效率与协调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医院职工福利待遇每年是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其中2009年增长22.14%;2010年增长22.54%,2011年同比增长27.6%。
2.“大质控”的理念、做法与成效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我院创新了管理理念,经过探讨医疗质量形成的特点、规律以及影响质量的制约因素,我们结合医院的实际,对原有的质量管理组织重新进行了调整充实,建立了一个由院长负责领导、职能科室参与全面监控,科主任、护士长实施管理,全员个个参与的三级质量监控体系。为使这一监控体系发挥有效的作用,医院调整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充实了业务骨干和管理专家;为了全面落实各项质控工作,医院在临床科室实施医疗组长负责制,在全院任命医疗组长25名,制定和完善各项医疗制度50余项,组织全院性医疗质量培训会10余次。今年医院更是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与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医院按照三级乙等医院的有关标准,结合质量考核方案,对受检科室的工作质量标准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检查。如临床科室重点查住院病历、门诊病历、处方、技术操作规程、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等;医技科室重点检查技术工作质量,与临床诊断符合率等,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科室。每月进行一次质量考评,考评结果每月汇报一次,把医疗考核质量与奖惩挂钩。这样,有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医疗质量管理起到了保证的作用。经过一年半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我院甲级病案率由2010年90.49%上升到91.35%;术前与术后诊断符合率由2010年的93.40%上升到99.70%;一类切口甲级愈合率由2010年的98.78 %上升到99.70%;住院患者总死亡率从2010年1.04%下降到0.66%;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由2010年87.96%上升到94.00%。
3.以效能建设推动管理水平快速提高
为了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各职能部门服务于患者和临床一线的意识,2011年医院在职能科室实行效能建设和考核管理,同时为便于全院各临床、医药技科室对职能部门效能建设情况进行民主监督,医院将每月按比例随机抽取一线科室干部和职工代表,组织他们对职能部门办事效率、部门协调、主动服务、工作态度等方面考评,同时收集一线干部职工对职能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并测评结果将与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绩效分配挂钩,同时作为对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期内履职情况的评价依据。通过一年的效能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全院上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工作,职工充分行使手中的权利积极有力地开展了行政效能建设监督,部门协调和办事效率、科室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四)积极探索建立与基层医院分工协作机制,实现社区首诊与双向转诊。
由我院主导初步建立起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2011年与区外4家卫生院(青羊文家乡、双流九江镇、崇州羊马镇、郫县德源乡)与区内4家基层医疗机构(和盛、金马、寿安、万春)签署共建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的框架协议,实现社区首诊与双向转诊。全年共完成双向转诊364人次,并先后选派了6名医护人员对口支援阿坝县三个乡镇卫生院,向基层共派出医务人员54人次,参与诊疗患者2768人次,开展管理及业务培训459人次。免费接收协同医疗体系兄弟单位医务人员进修12名,参加我院组织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8次(参加人员 290人次)。
二、积极探索,加快转变,提升服务能力
(一)千方百计改善就医和住院条件
经过几代医院人的辛勤耕耘,×××人民医院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正逐步走向成熟和壮大。2010年医院创造条件新增编制床位192张,目前编制床位393张,实际开放床位达458张,初步缓解了群众“住院难”问题。2012年医院启动原卫生局办公区域改造为第二住院部工作,预计投入使用后医院开放床位将超过600张。今年4月,医院更是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医院在涌泉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空闲房屋成功开办×××人民医院光华院区,前期设置中医康复科和体检分中心,该院区的投入使用,不仅仅初步解决了医院发展的瓶颈问题,更是解决了光华片区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同时医院通过逐步增加办院规模,进一步完善了学科专业建设,改善了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增强了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深入改进医院服务。
以服务为导向,方便群众看病就医。自2011年医院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来,医院通过前期问卷调查、现场体验等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医院挂号、收费、药房、门诊、医技检查等窗口服务流程,开展“先诊疗、后结算”医疗模式,并积极推进区域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建设,开展了窗口预约、网上与电话预约挂号等服务模式,普遍实行预约诊疗。窗口科室提前到7:30上班,主要医技科室安装记账系统避免患者往返等措施进一步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窗口等候时间普遍不超过10分钟。在就医环境方面,门诊广场种植3棵黄桷树、安置座椅、遮阳蓬,候诊大厅增设降温设备、饮水机、报架和电视,进一步规范各种标识和指示牌等措施美化就医环境、方面群众。部分急危重症、年老体弱和残疾患者需要穿过马路的,医院“护卫队”主动担当志愿者,承担起温馨的护送任务。通过上述服务流程的优化,门诊患者就医体验得到显著改善。
住院部各病房提前到7:30上班,7:45交接班,医师查房、晨间基础护理和输液治疗等均提前;并对上级医师查房时间做出调整,由以前上午查房改为全天查房,上午以危重病人和新入院病人为主,将更多时间留给医师用于观察并处置病情变化和加强医患沟通、医疗文书书写。另外,全院实行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2012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加强临床路径和单病种限额付费管理、优质护理病房等等措施,结合医疗核心制度的规范执行,医疗质量和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
医院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加强医患沟通。全院统一实行出院患者电话随访、部分门诊患者电话随访、积极开展“医院是我家,病人是我家人”活动、大力改进服务态度、建立护患沟通本、专科护士每天下午利用健康教育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谈心等等措施,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今年1—5月医院共收到患者锦旗53面,拒收红包8110元,感谢信32封。
医院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为群众提供医疗机构科室布局、科室特色、专家信息和出诊时间、诊疗流程等医疗服务信息,方便群众就医选择。2011年医院顺利通过中国医院协会组织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创建工作,并在市卫生局开展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专项检查工作中,医院经第三方民意调查测评,在65家二级医院中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
医院为了深入改进医院服务,在去年四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基础上新增两个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使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增加到了六个,覆盖面达60%以上。2011年3月23日和9月28日医院两次接受成都市卫生局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专项检查与督导,对我院开展此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认可,此次检查医院位于全市六十五家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中排名第九,位于第一队列。同时在对示范病房病员进行了走访与调查,病员满意度达98%。
(三)以强化学科专业建设为抓手,大力提升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2011在原普通外科和消化内科基础上探索了学科整合的创新模式,组建“微创消化病区”,并正式启动创建省市级重点专科的工作。2012年医院通过重点专科建设打造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支持微创消化病区创建市级医学重点专科,加快推进区级重点专科(骨科)的提档升级。并加强建设一批支柱性学科专业,如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为医疗工作提供广泛支撑,并鼓励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科专业通过加快发展成为医院的优势学科或特色专科。
通过以上措施,在区域乃至成都市内初步树立起医院品牌形象,2010年非×××内患者占全部住院患者的13.5%,2011年此比例上升至其中外地患者比例上升到15.7%。
四、落实制度,全面监督,规范合理用药
一是医院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与 “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活动相结合,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将抗菌药物品种数由原来的75种调整为现有35种,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将35种抗菌药物进行分类,明确了各级医师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同时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每季度对使用前十名的抗菌药物通过药事委员会进行分析,定期对常用抗生素进行细菌培养实验,及时淘汰不适宜抗生素。2011年成功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原来的100%降至48.1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0.6%下降至68.8%。全院药品比例由2009年的44.35%逐步下降到39.93%。二是医院积极响应并认真贯彻落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患者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医院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加强合理用药管理,确保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品采购工作严格按照药品阳光采购工作中关于基本药物相关要求执行,截至2011年医院今年采购上网药品的金额占采购药品总金额的比例为96.90%,现药物品种数共867种,其中基本药物品种数304种,基本药物品种占医院药物品种比例达35%,符合相关要求。
五、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做到合理诊疗并降低群众医药费用。
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医院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并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各实施临床路径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自 2010年5月底启动路径实施工作,共完成临床路径200多例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入住率为100%,入住后完成率不低于70%。通过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平均住院日病种死亡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率、在住院率、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前下降或持平;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治愈及好转率较前升高或持平。2011年在医院在去年5个病种、14例临床路径病例试点的基础上,新完成临床路径病种9个,进入临床路径的病种已达14个,全年共计完成临床路径病例近188例,医院按照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卫生局《关于部分疾病实行医疗保险按病种定额付费的通知》,开展10个单病种定额付费方式改革试点,到目前已完成单病种付费病例5例。通过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控费等管理工作,城镇职工的均次费用平均降低 23 %,为此在2011年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管理年终表彰总结会上,我院被区医保局评为二等奖。2012年医院又新增24个病种,达到38个病种、一季度共完成106例临床路径病例。
六、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开展科研教学工作,增强医院发展的后劲。
医院以加强人才、技术、重点专科建设为核心工作,医院人事管理工作始终坚持四个“公开”即公开职位、公开报名、公开竞争、公开程序的原则,并坚持 “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后备人才、重视拔尖人才、稳定骨干人才、引进紧缺人才”,重点加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完善用人机制与分配机制,让人才引得进、用得活、留得住。
近两年来,医院在科研项目立项、学术论文发表、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临床教学、专家团队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截止目前已获得国家级继教项目1项、省卫生厅项目4项、市科技局重大项目1项、区科技局项目5项,获得市医学科技进步奖1项、区科技进步奖2项;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项;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8项,其中一般新技术41项,重大新技术17项。接收本、专科见习生共4437人次、实习生327人、进修生20人。目前,医院拥有硕士生导师1人,兼职教授、副教授8人,讲师3人;有11位专家在市级以上专业学术机构担任职务,有省级学术带头人1名,市级拔尖人才1名,区级优秀人才示范岗2名,医院培养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名、后备人选6名;近两年送到全国各大医院进修培训的业务骨干人才达51名,政策的支持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实施科技兴院战略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今年医院已经顺利召开医院第四届科技大会医院,现正在积极筹备国家级继教项目“基层医院开展科研的难点与对策”的大型学术活动及成都市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学基地建设工作。
六、2012年医改工作思路与相关工作建议
(一)关于医院的发展规划问题。医院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即在2012年申报“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到“十二五”末期,医院将在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光华新区规划建设开放床位达到800张以上,硬件设施条件达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的医院,目前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的目标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政府并成立创建“三级乙等”医院领导小组,但是目前医院硬件设施还比较落后,希望政府加大对医院投入,并争取能早日迁建新院。
(二)主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加快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服务合作体)的建设,初步形成区人民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层次分明、分工合理和协作紧密的格局。
(三)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建议上级部门研究引进人才的灵活机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允许医院探索实行对部分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实行年薪制来增加对人才吸引力;另外医院将加大对院内中青年骨干的培养力度,提升培养层次,进一步完善人才梯队。
(四)进一步深化医疗业务“调结构、优内涵”战略,注重医疗质量与安全、注重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发挥与体现区域基本医疗服务三级网络的龙头作用。
(五)健全学科专业设置,加快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力争今年内建设至少一个省级医学重点专科,打造诸如中西医结合烧伤创疡治疗中心、骨质疏松诊疗中心等特色专科,以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为引擎带动全院医疗技术的进步,初步实现各学科专业的协调发展。
(六)以效能建设为抓手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以医院服务为突破口改进医院业务工作。
(七)进一步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持续推进文化建设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推动文化建设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转化,形成医院建设发展推进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和文化建设成果反过来促进医院建设发展不断获得新动力的良好互动局面。
(八)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技术建设,信息技术已日益成为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院改革、促进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篇:医改发言材料
认真履行财政职能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服务保障工作
红寺堡区财政局
(2011年5月1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我局将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增加医疗公共服务支出,全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一、吃透精神、及早部署。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政策性强,情况复杂,财政部门负担着重要职责。我们要加强医改政策学习,深刻领会上级精神,吃透学通,着重把握收支核定、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绩效考核等政策内容;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市县医改实施中取得的经验和成熟做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和解决,确保在实施过程中少走弯路,不走错路。及时召开财政部门座谈会,积极探讨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和难点,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2011年财政部门医改工作实施方案。
二、加强调研、搞好测算。联合相关成员单位,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结构、收入来源、支出水平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摸底。为制订红寺堡区财政投入补助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三、把握政策、抓住关键。在改革中始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立足于公益性方向,以投入促改革、以投入换机制,紧紧把握医改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一是做好收支核定工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中三个“核”字的要求,认真做好收支核定工作。二是强调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具体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三是注重收支差额补助的合理性。对绩效考核好的可以获得奖励,绩效考核差的将扣减资金,并非对所有收支缺口无论产出结果如何都给予补助。四是注重资金拨付进度,加快资金支出。建立财政补助资金预拨结算机制,决不能因资金不到位影响医改进程。
四、加大投入、不留缺口。充分考虑今年提高医改各项财政补助标准的调整因素,并提前预留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所需资金,足额予以安排,不留资金硬缺口,确保医改工作实施所需资金。2011年,已在预算中安排了专项资金,确保全面落实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等提标政策。
五、加强沟通配合,全力推进。加强沟通配合。主动配合,与发改、卫生、人事、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一道,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工作,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及时沟通,准确把握政策制定情况和实施中发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收集和整理医改工作进展情况,对现出的问题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
六、强化监管、提高效益。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规范资金管理,强化监管。一是做好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培训。二是建立资金长效监督机制。对医改资金安排、分配、使用、追踪问效等全过程进行监督,严防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问题,确保医改资金真正用于医改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医保基金监管制度,建立动态监控机制,确保基金收支平衡和平稳运行。
总之,财政部门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按照区委、政府的部署,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履行公共财政的职责,全力支持红寺堡区医改总体方案的实施,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第三篇:医改发言定稿范文
靖远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进展情况汇报材料
靖远县发展和改革局
(2012年1月9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靖远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作以汇报。
我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在市医改办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文件、政策,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主要思路,精心组织,协同配合,有序推进,全县医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工作进展及取得的成效
(一)组织机构建设不断加强。成立了靖远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在发改局设立了医改办公室,在县财政局设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核算中心,安排专人负责具体工作。
(二)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一是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参保率进一步提高。截止2011年12月底,全县参加城 1
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8487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8790人,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参保率分别达到98.5%和98%。城镇居民人均筹资标准为153元,政府人均补助标准为110元,其中县财政补助12元,人均个人缴费43元。2011年县财政兑现补助资金50万元。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8%、68%。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年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18万元和15万元,均超过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门诊统筹仅针对癌症、器管移植、糖尿病、肝炎等特殊病种开展。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人数达到1769人,其中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1557人,关闭破产企业集体参保212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用得到即时结算,参保人员在我县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只支付由本人自费部分,报销部分由医院和人社局进行结算。
二是新农合参合率进一步提高。2011年全县参合农民40.8441万人,参合率95.55%,筹资参合资金9394.72万元,补偿参合住院患者24400例,补偿6552.43万元,实际补偿比62%。县内即时结报率100%、报销率100%;开展农村重大疾病提高保障工作,0-14周岁患先天性心脏病2例次,总费用24421元,补偿17094元,实际补偿比70%;0-14周岁患急性白血病8例次,总费用100674.13元,补偿70472元,实际补偿比70%;
实施新农合“一卡通”工作,现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宽带网络已建成,电脑、打印机已配备到位,各乡镇正在收集参合户主身份证复印件和户口本复印件,准备制卡。
(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巩固。2011年元月将《甘肃省国家基本药物增补目录(2011年版●基层部分)》中206种基本药物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管理范畴,使国家基本药物总数达到513种,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使用国家基本药物达100%。2011年9月20日县级医疗保健机构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2011年11月1日,县内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网上采购;加强药品质量监管,扎实开展基本药物询价制度,根据市场变化,对临床常用的359种中药饮片进价进行了最高限价。2011年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共零差率销售国家基本药物2356.08万元,为群众让利400.54万元。
(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健全。一是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11年年初,通过考试和考核统一招聘村卫生室工作人员619名。在岗培训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19人次,加强了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为了提高基层在岗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水平,2011年安排21名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两家县级医院长期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4所。县级医疗机构培训基层专技、卫生管理人员47人,培训时间3个月。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县人民医院住院部综合楼建设项目已完工;在北滩、平堡、大芦、北湾、三滩等5乡镇新建19所标准化村卫生室,现已全部完工,完成投资114万元。
三是人事制度和绩效工资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县从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体制入手,以22项管理制度为核心,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稳步推进各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全面推行乡镇卫生院任期内目标责任考核和员工岗位考核管理制度,严格目标考核管理,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民主建设,成立院务会管理制度,凡是医院的重大事情,须经院务会研究讨论后方可实施。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了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激励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持续发展。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卫生院长公开竞聘制、人事代理制等综合改革。2011年共招录医学毕业生49名,全部安置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依据《靖远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靖政发[2010]109号)开始在全县各乡镇卫生院推行绩效工资,工资总额70%作为基础工资每月按时发放,30%和部分业务收入作为绩效工资,根据半年一次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配。
(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显现。截止2011年
12月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共到位资金1157.66万元,省、市县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拨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922.71万元,资金拨付率达到80%。累计完成城乡居民健康档案32.22万份,其中城镇居民4.201万份、农村居民28.019万份,建档率达68%,电子化率66%;管理高血压患者26414例、2型糖尿病患者11139例、65岁以上老年人33264人、孕产妇3514人和儿童24998人。免疫规划接种率达到99%以上;传染病报告率和处置率均达到100%。累计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658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举办健康讲座91场次,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12次、乡镇卫生院举办79次,提高了我县居民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
(六)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推进。县级医院推行电子病历和远程会诊,落实了“四八排队”及医德医风考核等22项制度。9月20日起全部实施所有药物零差率销售,打破“以药养医”格局,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过度医疗。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全面推行人事代理制度,注重解决临时聘用护士的待遇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提高护理人员待遇,稳定护理队伍。县人民医院设立职业病科,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优质护理服务及5个病种临床路径试点,优质护理病房占病房总数50%。使用统一门诊病历制度,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修制度。2011年安排外出进修培训72人。全县
医疗卫生机构采取一对一结对辅导学习的方法,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积极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师带徒工作,指导老师16人、徒弟44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卫生人力资源不足,结构不合理。
二是基层卫生技术队伍薄弱,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有限。
三是新农合管理难度大,督导工作滞后。
四是办公条件简陋,乡村一体化管理水平仍较低。全县175个村卫生室,41所为统一建设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剩余134所为租用商业用房,办公条件简陋,与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建设标准差距较大。
三、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压力大,建议在资金方面给予倾斜。
二是加大对村卫生室投入力度。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减轻村卫生室租房费用负担,保障村卫生室正常运转,确保“网底”不破。
三是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给乡、村两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免费培训机会,提高乡、村两级医务人员服务水平。
第四篇:医院召开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
医院召开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
按照医院工作安排,6月24日下午,院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办公室、监察室、财务科、人事科、医务科、药剂科、新农合及信息科召开医改工作推进会议,进一步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会上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朱书记主持会议,并带领大家学习了《鄢陵县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鄢陵县卫计委关于扎实做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各项工作的通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台账》,针对《鄢陵县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基本指标及分值》台账进行相关科室责任分工,严格根据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分值,对考核基本指标逐项进行自查,通过各相关科室研究讨论及时出台整改台账。
第五篇:医院医改工作报告
医改工作报告
卫计局:
根据《关于印发2015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医改办函[2016]55号)文件精神,结合提纲,对照近年医院医改工作实际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总体思路
坚持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特色,推进体制和机制上创新。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调动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终达到人民群众“能够看得起病、能够看得了病、能够看得好病”的要求,保障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1.明确医院职责,完善管理制度
本着医院是国家的公益事业单位,承担着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的原则。医院应该由政府全部管理起来,明确其社会责任。否则,医院的职能作用无从发挥,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社会责任将是一句空话。因此,只有将医院的公益性还给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才可以顺利实施。政府确定医院责任之后,医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医院在管理体制上和运行机制上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依赖于管理体制的完善,医院的 核心管理制度是执行程序的保障措施,进而促进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医院的核心内容是“医疗质量、医疗安全”。2.用足用好国家基本医疗保障政策
随着国家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的逐步完善,极大地提高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的健康意识和保健能力,这就给我们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我们中医医院,人民群众对现代医疗和中医药诊疗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国发[2009]22号《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医药预防保健作用独特,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因此,在医改过程中,我院充分迎合人民群众的需求,百姓需要的就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把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慢性病等确立病种分类项目,制定相应的诊疗用药方案及临床路径,真正让百姓得到实惠;力足把中医诊疗技术运用到疾病预防保健上来,更好的为全县人民服务。3.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我院的一些技术骨干和老专家相继退休,新上岗的一批大学生临床经验不足,因此,我院在医改过程中重点加强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引进优秀毕业生,加强人才队伍,促进临床工作; 二是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进行技能培训,特别是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采取“师带徒”等多种方式进行中医药人才技术培训,并且在中医药康复和预防疾病上搞突破。4.开展专科特色建设 在医改过程中,我院重点加强一批特色专科建设,按照“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组建和做大做强一批特色科室,发挥现代医疗的诊断优势,发掘祖国中医药学的治疗效果。一是把我院针灸科、按摩科组建成适合百姓需要的中医康复保健科室;二是贯彻中西医结合的原则,把医院的糖尿病科、骨伤外科、肛肠科、老年病科等特色专科做大做强,确立专科诊疗项目,制定专病治疗方案。
5.提高医疗质量,开展优质服务
医疗质量即是医院的核心,又是医院的第一生命线,只有保证医疗质量,才能保证医疗安全,医疗安全又是医院最大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优质的医疗服务,才能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因此,在医改的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公约,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考评细则,以保证医院的各项工作良性开展。6.实行绩效工资考核管理办法
医院所有员工都是绩效管理的对象,都要接受工作绩效的考核。绩效考核管理实行双层次管理原则,由医院管理委员会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确定各科室的项目目标,确认考核、奖惩方案,全面指导,监督检查,协调考核工作。由各科室进行二次分配。将工作目标责任到人。各科科主任及护士长为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者,各科室要制定、季度、月度工作计划和时间进度表,通过有效激励机制和改进措施,按岗位职责、目标、计划的要求开展考核工作。7.加强财务和信息化管理
首先,要规范和健全财务制度,对医院的每个科室和每个人进行 成本核算,掌握各科室的经济运行状态并加以分析,为院委会提供详实可行的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控制支出,增加工作效率,为医院决策提供依据。
8、全面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在省级部门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后,引入价格谈判机制,发挥规模采购优势,降低采购价格,减少流通费用。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目前我院常用西药和中成药品种数为762个品种均实行零差率销售。
县中医医院 2016-4-1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