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文化示范校方案
彭水县职业教育中心 民族文化建设示范校
实 施 方 案
彭水职业教育中心民族文化建设示范校
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共同传承和创新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学校个性特征的标志。校园文化建设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与办学特色的综合平台,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校园建设营造了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了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了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了文明美,民族文化营造了艺术美。彭水职教中心校园文化建设,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怎样才能进一步深入扎实推进呢?经过不断反思并结合地域和辖区特点,现依据《重庆市民族文化进校园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标准》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实际,特拟定本方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邵瑞明
副组长:赵学斌、陈家彬、张建华
成 员:黄胜利、吴成亮、张浩、赵君
一、刘春林、吴永强、黄单
下设办公室,黄胜利任办公室主任并主持日常工作事务。
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弘扬民族文化为目标,以打造“民
族文化特色学校”、推动民族经济发展为出发点,挖掘、保护、发展、创新为宗旨,将民族文化引入课堂,在全校持续进行民族文化知识学习和民族民间技艺实践学习,不断培养大批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和民族文化素质的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传承人才、表演人才和经营人才,不断发展和弘扬我地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为打造“民族文化建设示范校”服务,为促进我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工作目标
1、基本情况:
彭水县居民60余万人,聚居有汉族、苗族、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约占全县总人口的61.7%。
彭水职业教育中心创建于1952年,共占地面积200多亩,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各功能室基本齐全,图书、仪器搭配。我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2%。
2、工作目标:
(1)、构建书香校园,弘扬民族文化 A、组建民族艺术表演队
B、收集民族歌谣,学习民族文化知识
C、开设民族书画课程 D、开设民族刺绣课外活动 E、开设民族剪纸课外活动 F、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E、如果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组织教师及相关人员外出学习
(2)、校园环境
加大硬件投资力度,全面做好校园美化绿化设计,美化绿化要求标准化、有档次,逐步到位,按照“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干净整洁、美观有序”的原则,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合理设计,优化布局,努力使校园内一片草、一棵树、一面墙、一块石都能体现育人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3、具体措施:
构建书香校园,弘扬民族文化(一)、创建民族文化艺术表演队;
1、组建苗族文化艺术表演队
晏妮老师负责组队、编排苗族歌舞。
2、组建民族刺绣班
赵君一老师负责组队
3、组建苗族文化艺术表演队 刘有娟老师负责组队。
(二)、收集民族歌谣,学习民族文化知识
吴成亮、付明亮老师负责收集民族歌谣,指导民族文化知识的教学
(三)、开设民族书画课程
张浩老师负责民族绘画艺术的教学工作,并组织开展学生书画作品展
(四)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各班主任负责列出班级诗文朗诵目录,在每天早读课后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诗文朗诵活动。
(五)开展具有我有独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广泛开展陀螺、射弩、秋千、民族健身操等体育项目。
(六)校园建设
1、路灯杆美化建设工作;
建设成为具有独特效果、并能体现职业教育的视觉效果。
2、建成校园文化长廊;
(1)拟建校园全景写真或喷绘
(2)拟建学校简介文化墙。
(3)拟建校园民族特色文化展示专栏
(4)校园绿化、美化、净化。
(5)功能室美化
A.各功能室用房有统一标识,布置有特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性。有固定的室训,有相适应的警句名言。
B.各室物品摆放整齐,干净卫生。C.各室规章制度装裱上墙。D.拟建多媒体教室文化
(六)教室美化
①教室布置及班训、班风、学风(教室设有卫生角、图书角等,教室前黑板上方有国旗,国旗两边配上富有本班个性特色的班训、班风、学风)。重点突出各专业特色。
②班级制度(《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职学生守则》等张贴上墙。)③教室内环境(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教室无杂物,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张贴规范)。
④充分利用学习园地,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七)办公室美化。
①办公室布置(总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各项规章制度装裱上墙)。
②师训(墙壁上统一张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类的激励语)。③师表形象(安装仪容镜一面,以方便教师上课前可以直观自己外在形象)。
四、加强校园静态文化建设
校园标识清晰明了,橱窗板块管理规范,管理制度装框上墙,宣传内容健康文明。
(一)校园标识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健全。
①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进一步提炼、升华我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让“三风一训”展现我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在校园内醒目位置要展示校风、校训;在办公楼或办公室适当位置张贴或悬挂教风;在教室内要在黑板上方张贴学风);
②校旗、校徽(对我校的校旗、校徽等学校标识系统、视觉识别系统进行提炼设计);
③校歌(校歌谱词作曲,做到全校师生人人会唱);
④加大校刊力度(让具彭水职业教育校园民族文化特色的刊物走向家庭、走向社会);
⑤宣传效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具有职业教育标识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等走入千家万户;)
⑥师生形象(拟统一学生、教师形象,学生统一校服,教师学校活动统一服装达到师表形象)
⑦拟组建一支民族文艺表演团队(打造我校及民族文化特色); ⑧加强广播站宣传力度(宣传我校民族特色艺术,绿色文化校园)。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法规,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规章
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时时有章可依。通过依法治校,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真正把规章制度的有形约束转化为师生的无形自律,发挥制度管理的最大效能。
(三)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
校园文化阵地建设要区域分明,要将整个校园文化分为院墙文化区、走廊文化区、教室内文化区、食堂文化区、厕所文化区等几大板块。
①校园文化区(充分利用楼房、墙壁、树木、草坪、等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字、图画和造型结构多方位、多角度体现育人氛围
②走廊文化(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性格差异上,设计出不同的内容); ③教室内文化(在学校统一要求的基础上还要体现班级特色,体现职业教育风采);
④食堂文化(内容以爱惜粮食、讲究卫生为主); ⑤厕所文化(张贴简画、标语、漫画等)。
五、加强校园动态文化建设 工作目标: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鲜活校园文化生活,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
(一)教学教研活动
①教研课改(举办青年教师说课竞赛、课件评比、人人赛课、专题讲座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定期开展好校园共同体教研活动。定期开展以“教师教学展示”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开放周活动);
②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民艺”工程,进一步抓好学校名教师、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
③实验课题研究(强化校本教研,抓好市级课题研究和国家级重点课题的
申报)。
(二)班级文化活动
①班级建设(班主任是班级文化的指导员,负责全面指导建设本班文化,师生共同设计适合本班的班级规章制度、班训、班风、学风等);
②班级活动(结合传统节日或纪念日,坚持与时俱进开展主题教育班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③班刊板报(组织学生办好班级板报和宣传栏,利用教室各块专栏开展班务工作);
④班级文明(争创文明班集体、养成教育示范班评比活动,树立良好班风、学风);
⑤班级文化(建好图书角,认真开展读书活动,努力提高班集体文化内涵,开展“读名著、看名篇、背名诗、唱校歌”活动)。
(三)专题文化活动
①安全法制教育(认真开展好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禁毒宣传等专题法制教育活动,活动有计划有方案,有记录;)
②校园文化(利用校报、校刊、墙报、橱窗、广播站、数字化教室等多种媒介,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开展好“感恩教育”、“感动教育”、“绿色文明教育”、“责任教育”、“理想教育”等主题教育;)
③校园活动(充分利用“元旦”、“清明”、“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九十”、“一二五”等重大节日,以及“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纪念日,利用入学毕业、入团等有特殊纪念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让学生在节庆与主题教育中接受教育,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④家校互动(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开放家长学校,开展学校、家庭、社
区三结合教育活动)。
(四)特色文化活动建设
①德育教育(继续开展德育实践教育)
②民生教育(深入开展冬季阳光体育活动、迎新春艺术节活动、学雷锋精神月活动、民族精神月活动等特色活动,要求活动有方案,有计划,内容要求丰富,活动主题要求每年有变,学生参与面要求越来越广,积极性要求越来越高,最终形成我校亮丽的风景线。)
③资源开发(全力开辟校外基地,进一步与火车站周边建设吻合,全方位的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地方)。
④民族文化(将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融入校园建设)。
六、实施步骤 1、2014年9月-11月。宣传发动、分析校情、制定规划;挖掘、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全面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侧重于环境文化建设、静态文化建设。2、2014年12月-2015年1月。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侧重于校园动态文化建设,内部管理科学、高效,人际氛围更加和谐,对外声誉越来越好,师生行为习惯成为自然。3、2015年3月-2016年9月。总结提高,建立民族文化校园文化特色、彰显学校品牌效应。
七、保障机制。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民族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宣传学习,使全校教职工提高对加强民族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思想自觉统一到学校民族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上来。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民族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民族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长期共同的努力,更需要全体师生社会的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因此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民族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三)以人为本,发挥师生在民族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真正达到“求真务实,以乐醒人,以美育人”的积极效果。
(四)加大对学校民族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把民族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每学期不低于公用经费的30%。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同时与学校其他建设结合起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附:领导小组
组 长:邵瑞明
副组长:赵学斌、李小林、陈家彬、方彦学、张建华、黄玮
成 员:黄胜利、吴永强、向勇、吴成亮、张浩、赵君
一、汪莉、付明亮、任永胜、苟宇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艺体中心,由黄胜利负责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与落实。
第二篇:民族文化进校园方案
正钰中学推行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
实施方案
为了继承、发展和繁荣我校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素质,丰富民族生活,促进民族团结,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培养和提高青少年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我校决定在全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根据省民委、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实施意见》、《关于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和我校“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根据黔教发(2002)16号文件《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和州民宗法[2006]1号《州民宗委关于做好民族文化进校园方案的通知》精神,市教育局有关文件要求,以及在市民宗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为继承和弘扬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推行素质教育,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优秀艺术人才,我校于2012年开始把当地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教学活动中,举办民族民间文化教学班,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剑河作为根本要求,弘扬民族文化为目标,以打造“原生态民族旅游大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挖掘、保护、发展、创新为宗旨,通过将民族文化引入课堂,逐步在全校持续进行民族文化理论教育和民族民间文化技艺实践学习,不断培养大批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和民族文化素质的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传承人才、表演人才和经营人才,不断发展和弘扬我校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为打造“原生态民族旅游大市”服务,为促进我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
二、工作目标
1、首期目标:2012年至2015年培养一批民族歌舞演唱人才,一批木叶,板凳舞演奏人才。
2、中期目标:2015年至2020年为扩大范围阶段,目标是:培养更多、更全面的各类人才。
三、工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为切实加强对推行民族民间文化进校
园活动的组织领导,我校决定成立推行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王贵勋(校长)
副组长:王焕龙(副校长)张全钊(工会主席)
成员: 黄润富王学圣袁波曾祥文吕阳辉王泽刚
张会忠张炳前王刚王大琴张绍虎皮明华胡蓝及音体美组全体教师。
2、编制教材:编制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民族民间文化教
材,具体有:民歌演唱教材、民族服饰制作及表演教材、民族器乐制作及表演教材、民间体育教材、民间美术教材、民族历史教材、民族文学教材、民族风俗教材等。
3、落实教师:由我校专任教师具体负责。同时,聘请民族民间艺人为学生授课,作为本活动的补充师资力量。
4、经费保障:学校将争取各级主管部门经费支持,同时,每年提2000余元作为专项资金,保证经费到位,并做好经费使用监督。
四、活动内容及形式
(一)主要内容
学校文艺特长班术科主要由音体美组老师进行培训,王刚负责音乐,张会忠负责美术。学校成立板凳舞队,具体由皮明华书记和团委王泽刚负责。板凳舞队主要由学生杨琼和杨亚兰
带领排练,张绍虎负责传授家酒歌、情歌、芦笙吹奏、芦笙舞、棍术等方面的编排,杨亚兰负责传授苗族酒歌、情歌、古歌、飞歌、芦笙舞、铜鼓舞、板凳舞等方面的编排,排练时间为每天的下午放学之后至上晚自习之前。
学校诚邀民间艺人进行培训班,打造品牌,并为各级艺术团输送人才做准备。具体安排如下:
由皮明华老师任培训班班主任。培训时间为:每天下午5点至6点,星期
六、星期天每天下午2点。对培训班的管理要求:
1、培训班班主任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加强管理。
2、班主任对教学管理工作要拟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落实。
3、培训完后组织一次汇报演出活动。
五、器材配备
根据我校在组建三个兴趣小组的规模计划,需购置各种教学设备,如歌舞道具、服饰、参考作品、乐器、教材等等,预计需要投入经费1万元。其中,苗族诗歌教材60套、苗族服饰(盛装)50套、革族服饰(盛装)50套、参考服饰10套、参考银饰10套、参考绘画作品30幅、参考挑花作品10幅、参考织锦作品10幅、牛角50只、芦笙50只、唢呐160只、铜鼓1架、板凳100根、蜡刀300把,直尺、圆规等工具3套、挑花针60根、箫60根、笛60只、参考泥哨100个,另需配置蓝靛、蜡液等。
由于近几年来我校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经费有限,但举办民族民间文化教学班又势在必行,为此,学校自筹10万元,以解决我校举办民族民间文化教学班所需设备添置的经费问题。
六、评估办法
我校每学期将在校园内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让民族民间文化教学班的同学在文娱体育活动中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我校由民族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进行评估,具体评估办法拟定如下:
一、学校每学期的“五四”活动上的文艺演出,必须有民族民间艺术特长班的同学作表演,领导小组在此时给予评估。
二、在学校开展的大型运动会开幕式上的文艺演出时给予评估。
三、在各学校、各部门来我校作工作检查的汇报演出时给予评估。
四、在参加当地每年举办的各种民间活动(如芦笙会等)中进行评估。
五、在全市乃至全州全省举行的各种文艺体育活动的开幕式或邀请赛中进行评估。
在以上各种活动中,除本校民族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必须参加外,同时还邀请各位指导老师、民间艺人领导前来评估打分,以期形成对民族民间文化教学班全面而规范标准的评估体系,让同学们既看到成绩,又要及时找到差距,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向文化艺术特长的最高境界不断迈进。
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
2012年4月10日
第三篇:2018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凤栖小学2018年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实 施 方 案
中华文明五千年,作为渝东南边锤的秀山,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同胞在这里怡然生活,和睦相处,创造了独特而优秀的民族文化,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依托本县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土家、苗族文化活动这一载体,发挥资深民族文化艺人的引领作用,开展校本教研,努力推动并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陶冶师生情操,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培养有民族技艺特长的学生。
一、组织机构
成立“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和项目小组: 组 长:冉胜
副组长:陈勇 唐春花
成员:全体行政成员、徐梅、熊超、陈宗群、熊健
二、活动目标
1、建成“陶之夭夭”民族农耕文化艺术馆。
2、打造民族教育文化长廊。
3、创建民族书法艺术工作室。
4、创作以本土民族元素为题材的优秀陶艺作品。
5、编印《陶趣》和《“乡趣”童音》乡土民族文化校本教材。
6、将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有民族技艺特长的学生。
三、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内容
1、建成“陶之夭夭”民族农耕文化艺术馆。
2、收集、编印秀山乡土民歌、民俗校本教材,制成《陶趣》《“乡趣”童音》校本教材。
3、保护、传唱《黄杨扁担》《一把菜籽》等本地特色民歌,创编土家苗舞《铜铃舞》作为学校民族保留歌舞节目。
4、开展《秀山传统“陶”艺演变进程的课题研究》。
5、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聘请专业人士创编苗鼓舞曲。
6、开展民族主题班、团队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编好土家金钱杆与跳绳结合的民族特色课间运动项目。
四、活动项目小组及人员职责
组长:负责统筹整个活动的开展、资金协调及安排 副组长:落实各项目的开展及推进工作。
1、陈勇、彭重新、姚元斌、杨正伟、陈宗群:负责“陶之夭夭”民族农耕文化艺术馆的设计与修建。
2、陈宗群、熊健、石凯、徐梅、熊超:收集、编印秀山乡土民歌、民俗校本教材,制成《陶趣》《“乡趣”童音》校本教材。
3、屈军宜、徐梅、熊超:保护、传唱《黄杨扁担》《一把菜籽》等本地特色民歌,让本地民歌走进校园。聘请专业人士创编土家苗舞《铜铃舞》作为学校保留歌舞节目。
4、冉胜、陈宗群、熊健、唐春花、田甜等开展《秀山传统“陶”艺演变进程的课题研究》。
5、姚元斌、石凯、谢红:指导创编苗鼓。
6、陈宗群、姚元斌:开设陶艺课程,将土家、苗族生活场景进行创作。
7、陈勇、唐春花、屈军宜:组织开展民族教育主题班会课、团队活动、手抄报。
8、冉胜、陈勇、彭重新、陈宗群:负责民族文化长廊建设。
五、经费筹措及项目预计分配
1、向县民宗委争取专项资金30万元,自筹资金2万元,专款专用。
2、“陶之夭夭”民族农耕文化艺术馆修建经费9万元,民族书法艺术工作室创建8万元,民族教育文化长廊5万元,民族元素外显文化3万元,印制《“乡音”童趣》《陶趣》等校本教材预计经费3万元,课题研究、苗舞、苗鼓创编预计4万元。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提高民族文化进校园意义的认识,把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纳入教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精心组织,统一谋划,做出特色。
2、认真组织,务实求真。要把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课程来抓,不搞形式,谦虚好学,落在实处。
3、要统筹兼顾,有序开展,稳步推进,确保工作抓出实效。
第四篇:民族文化进社区活动方案
上海市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活动浦东培训点
“民族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为主题的上海市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活动已开展近两个学期。为展示学员们刻苦学习、努力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优异成果;充分展示学生在艺术实践中锻炼能力、磨炼意志,把民族艺术深深扎根在社会之中,特组织“民族文化进社区”宣传周活动。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把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艺术素质教育紧紧结合起来,培养和造就一批合格的民族文化骨干和后备人才。
二、活动主题:民族文化进社区
三、机构组织:
主办:中共上海科技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委
承办:上海市艺术教育中心、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浦东新区少年宫及相关单位
四、活动安排:
1、《同在阳光下》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专场。
时间:2005年12月10日(周六)
主题:建立民族文化宣传基地。同复旦大学志愿者、少儿白血病患者联欢,用精彩的民族艺术搭建同广大患者儿童心理、精神健康的桥梁。
(专家名师同台演出)。
2、《温馨联洋》联洋社区专场
时间:2005年12月17日(周六)
主题:向社区中外居民传送民族文化艺术,缔造和谐、温馨的社区文化。向
外籍青少年传授武术、民乐技艺。
3、《走向阳光》浦东新区看守所专场
时间:2005年12月24日(周六)
主题:用民族艺术的纯静文雅,洗涤看守对象的心灵。用民族精神的刚毅不
屈,感化扭曲的灵魂,揭示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缺失,警示五千年文化
传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七彩晚霞红似火》浦东新区敬老院
时间:2005年12月31日(周六)
主题:用民族艺术给老人带去党和政府的关爱。孩子们用生龙活虎的武术、优雅的音乐带给老人无限的欢乐和追忆,更体现全社会对老人的尊
重和关爱。
5、《小康之路宽又广》张江社区专场
时间:2006年1月7日(周六)
主题:给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民们送去致富的祝福,新春的问候。
6、《军民一家亲》驻浦东部队专场
时间:2005年1月7日(周六)
主题:慰问子弟兵、联欢在军营,军民一家人、共建新浦东。使学生们认识
战士的责任,学习战士的精神,增强对战士的情感。
五、演出节目:
每场演出拟定60——70分钟,每场活动中穿插部分社区节目。
1、民乐合奏《曲江谣》《将军合》
2、民乐五重奏《欢乐的夜晚》
3、古筝齐奏《战台风》《山彤彤花开艳艳》
4、古筝二重奏《出水莲》
5、柳琴独奏《节日的拉萨》
6、二胡齐奏《赛马》
7、舞蹈《扎西德勒》《嬉戏的牧童》《茉莉花》
8、武术《中国龙》《自古英雄出少年》《套路》
六、经费来源:
活动经费使用本着节约的原则,所产生的一切经费由上海市民族文化系列活动专项经费中支出。
第五篇:示范校创建方案
乐 至 县 城 西 小 学 创 建 市 “示 范 小 学” 方 案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在巩固“两基”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我校认真规划,全面落实,在已经成功创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市级教育科研示范校、县窗口示范校的基础上,组织全校师生积极开展市级示范小学的创建活动,力争我校各项工作更具特色,再上新台阶。
一、指导思想
学校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省素质教育的八条规定的精神以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加强学校常规管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入总结和推广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发挥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和市素质教育示范校的优势,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质量和办学效益,保持我校“市级校风示范学校”和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县窗口示范校”、“县级文明单位”、“县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等荣誉,发挥示范、窗口作用。按照“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围绕“一个目标”——创建市级示范小学,实施“六大工程”——安全教育,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的内部管理,主题鲜明的学生养成教育,努力建构合作型学习型教师团队,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努力实现“创建三优、突出二特色、实现一服务 ”的总体办学目标。
二、创建目标
1、继续完善学校管理机构,细化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促进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师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特长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巩固“两基”成果,继续保持并发展“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市级教育科研示范校”、“市先进职工之家”、“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地区卫生先进单位”、“地区校风示范校”和“档案管理达省三级标准”的成果。
2、进一步完善学校电教硬件设施,力争年内对学校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进行改造。加大学校网站建设力度,使我校网站成为学生、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成为我校对外宣传的窗口。
3、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把校园集体舞纳入课间操,保证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力争在艺术、科技、体育、英语等项目上有新突破。
4、力争年内完成资阳市示范小学的创建活动。
三、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创建市级示范小学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为了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创建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成立由党政工队教代会等各部门代表组成的市级示范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齐抓共管、确保圆满完成创建任务。
组长:廖福正(校长)负责创建工作的规划与协调,创建经费的筹集与落实。主持学校全面工作。
副组长:张成元(党支部书记)负责创建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分管党群队等方面的工作。
副组长:杨光隆(副校长)协助校长做好政工人事、财务后勤工作,分管支部纪检、学校安全工作。
副组长:李云强(副校长)负责创建工作中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的管理与督促和创建工作总结报告的撰写。协助校长做好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招生、教育宣传工作,分管办公室和三年级工作。
成员:
张秋莲:(工会主席、女工委主任)负责工会全面工作,分管六年级工作。
李烁:(办公室主任、工会副主席)负责办公室工作,协助工会工作,分管德育、艺术、科技、文明单位建设、计划生育、信访、档案管理和艺体组工作。
唐树君:(教导主任)负责教导处工作,分管四年级工作。龚全球:(总务主任)负责安全、后勤工作,分管综治、卫生、学籍管理和二年级工作。
张应辉:(教导副主任)协助教导处工作,分管体育、继续教育和一年级工作。
陈晓霞:(教科室副主任)负责教科室日常工作,协助教导处工作,分管五年级工作。
刘翼:(大队辅导员)负责大队部工作。
2、强化管理、全面建设
(1)继续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主持学校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学校工作和创建活动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积极参与并带头搞好创建活动,把年轻党员逐步培养成为科研教研能手。
(2)坚持依法执教、依法治校,依法管理学校各项事务。学校根据章程和严格的制度来统领各项工作,规范办学行为,使学校进入依法管理和科学运行的轨道。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健全民主制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校务公开实施细则》,扩大教职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渠道,促进学校改革稳定发展。
(3)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4)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教师工作考核细则》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引导教师构建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5)多形式、多渠道的开展教学研究,认真落实教师“四个一”工程,组织开展新教师汇报课,一年级教师上岗课,中青年教师优质课,优秀教师示范课活动,努力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6)全面推进教育科研,提高教师认识,更新教师观念,不断增强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实验型”向“科研型”转化。加强对已经开题的一个市级课题、两个县级课题和三个校级课题的研究和管理。继续保持市级科研示范校荣誉称号,积极推广已结题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开放的思品教育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为思品课增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质量与效率》(获省三等奖、市一等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强化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获省二等奖)等科研成果。
(7)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开展养成教育、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红领巾小社团、法制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加强教育。
(8)充分利用我校教师资源优势,高度重视、快速发展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作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使之与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良好习惯、提升综合素质。
(9)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继续保持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和美化,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10)加强安全教育,巩固平安校园创建成果。
3、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1)巩固“四校合作”成果。
(2)继续与佛星、蟠龙、宝林开展教学研讨。(3)到宝林小学开展学生养成教育研讨活动。
(4)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扩大合作领域,努力形成资源共享和优势资源互补。
乐至县城西小学 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