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示范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示范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我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方案》和《项目建设任务书》中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加快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优化校企合作机制,完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积极创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环境,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以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专人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更好地发挥兼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师资队伍,为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十二五”规划任务的完成和办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二、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四种能力”,即“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国家级、省级、市级教学名师10名;培养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30名;培养市级以上骨干教师50名。
“双师型”教师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引导、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进行短期实践或不定期实习。学校每年投入专项资金选送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之比不低于20%。根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从生产一线聘请工程技术人员、专家、能工巧匠从事学校实践教学,保证每个专业都有3名以上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任务
实施人才强校工程,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专任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一支专任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能胜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一
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及满足中职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达到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教师队伍的目标要求。
(一)把企业实践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
鼓励教师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和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广泛开展新教师上岗培训、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重视公共基础课教师、班主任培训。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把企业实践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搭建实践平台,不断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积极参加国家和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及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加快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二)优化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
至2015年,专任教师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比例要达到80%;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比例要达到20%以上;每个专业和每门专业核心课程都有2名以上高级职称教师负责并形成合理团队。紧紧围绕专业发展需要,坚持以示范、特色和紧缺专业为主,大力培养一批中青年教师,实现新老交替和以老带新。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技能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教师队伍,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三)引进紧缺专业人才、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
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形成更加多元的教师供给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到我校从事职业教育。重点做好急需专业引进专业教师和聘请兼职教师工作,力争使专业人才、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不断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四)开展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双师”教师培养工程、技术能手培养工程、课改名师培养工程
要按照“普通教师——“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技术能手—— 专家、名师”的“五级递进”培养路径,建立以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教师成长机制,形成 “教师个人成长与学校事业发展”有机结合的良好态势。
四、实现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一)以师德建设为核心,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和研究氛围 1.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五星评比”、专题讲座、师德楷模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弘扬关爱学生、治学严谨、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师德师风,倡导教师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争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发掘典型,树立榜样,大力宣扬师德典范。加大对师德典型事
迹宣传力度,形成浓厚的师德建设舆论氛围。大力表彰师德标兵、学生喜爱的教师,鼓励广大教师学习身边的楷模,形成优良师德风范,推进师德水平的提升。
(二)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拓宽兼职教师来源渠道,实行专兼结合、开放式的教师聘用模式,选聘更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坚持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加强教学质量和任教能力的指导与考核,切实发挥兼职教师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在实践性教学中的作用。
(三)加大教师培训工作力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
1.抓好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工作。对新教师开展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和教育法规的学习,开展教学基本功培训;加强新教师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培养青年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勤奋务实的作风;实行导师制,指定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老教师担任新教师的导师,把导师制落到实处。帮助、指导新教师和年青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定位自己的成长成才目标。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模式,进一步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继续加强教师假期顶岗实践活动,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一线顶岗实践;采取岗位培训、挂职顶岗等形式,进行三个月至半年的专业实践锻炼;鼓励专业教师积极申报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鼓励专业科室与企业合作举办各类培训班,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3.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加强教师对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等方面的继续教育,资助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种高级研讨班、培训班以及全国学术交流会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前沿知识和发展态势。
(四)加强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梯队的建设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重点支持的专业、省示范专业及学校特色专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创造条件提高这些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推荐参加各类专业与学术交流活动。在“十二五”期间,分层次培养和确定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通过进修培训、访问考察、实践锻炼、技术攻关等形式加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经费投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经费和师资培训经费,使教师学习有条件,发展有空间,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构建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骨干教师事业发展和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平台。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层级管理机制
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一号工程常抓不懈。学校领导班子对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讨论,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学校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综合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各专业科室承担教师的培养、管理等具体工作,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
2013年11月
第二篇:特色项目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特色项目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学院示范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工作水平,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特色教师,打造精品学科,结合示范校特色项目建设要求,特制订如下师资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和学院《示范校建设项目任务书》精神,特色项目建设组将遵循“优化结构、争创先进、彰显特色、注重师德、提升水平”的原则,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外练内修”等途径,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专业团队建设为核心,逐步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以及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真正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加快学院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创造条件。
二、建设目标
(一)师德师风建设目标
师德的高尚与否,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办学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需要。我们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积极向上的优良团队。
(二)教学能力建设目标
通过培训,积极探索新课改理念下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技能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逐步实现教学过程优质化、学方法高效化,教学
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组建人才梯队,实现整体提升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给每个模块负责人配备一名课程助理,再由助理带动其他老师,组建教师团队,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有力地促进教师间交流互动,共同进步,开展集体备课、组内研讨课、优质课巡讲等多种教研活动,缩小教师间差距,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3.加强自修自练,促进自我反思
重视教师学习意识的培养,开展专项教学技能评比,对照典型找差距,对照先进找不足,撰写教学后记,促进教师反思、总结、提升。
4.深化继续教育,开展技能评比
定期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每学期开展“三个一”评比活动,即每人上交一篇优秀教案、一个有质量的教学课件、一篇优秀教学论文,部门评选,择优报送参加学院评选。
5.建立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
对新入校的青年新教师在上岗前要进行相关培训。主要内容涉及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基本功培训、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使教师都能顺利过渡,完成教学,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
(四)做好专业对接,贯彻“双核“培养理念,体现课程特色。定期组织模块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进行对接,了解专业需求;定期派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对接,通过职业体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企业在素质方面的用人需求,为核心职业素养养成课体系的建设寻找第一手素材,加快特色学科建设。
(五)以研促教,构建有效课堂。
第三篇:师资队伍建设考核办法
师资队伍建设考核办法
为了切实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双高”人才,实现学院“全国知名,全省领先,苏北一流”的省重点技师学院目标,根据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学院现有师资状况,现就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考核办法》修订如下。
一、对系部的考核(共70分)
1、课堂教学
(1)内,市级“两课”评比,系部不低于3人参加,其中取得相同学科(专业)“研究课”以上的(含)的不低于1人;(共10分,参加比赛少1人扣1分,没有取得“研究课”以上的,扣1分;取得的,每增加1人次加2分)。
(2)内,校级示范课,系部不低于8人参加(处室在系部任课的列入系部),其中各系部被评为优课的不低于2人(优课率按照参赛人数的40%确定);(共10分,参加比赛少1人扣1分,优课少1人扣1分;取得优课的每增加1人给系部考核加1分;市教育局组织的视导中被评为优课的,按照每人次1分给所在系部加分)。
(3)内,系部参加校级“班主任大赛”不低于5人,参加市级“班主任大赛”不低于1人,其中获得单项前六名的不少于1人次(共10分。参加校级大赛每少1人扣1分,没有参加市级的扣2分;参加市级大赛没有取得单项前六名的,扣1分,参加市级大赛每增加1人,给系部加0.5分,取得前六名每增加1人给系部考核加2分)。(4)以上根据获奖人次可以累积加分,不封顶。
2、技能大赛
系部教师按照市级和学院规定的参赛项目和参赛人数参加市级、院级技能大赛。少一项(人)次的,扣系部0.5分(共20分);完成学院规定的省、市级技能大赛获奖任务的,超额完成部分,按照省级一、二、三等奖,每项(次)分别给系部加10分、7分、5分,市级一、二、三等奖,每项(次)分别给系部5分、3分、1分(同一教师省市级比赛均获奖的,加分不重复计算,就高不就低)。大赛获奖按照学院技能大赛奖励办法执行)。
3、对口高考
(1)单招班在市级统测中,10所以上同类学校中,获前三名的,分别加5分、4分、3分;5-9所同类学校中,获前三名的,分别加3分、2分、1分;3-4所同类学校中,获第一名的加1分。
(2)综合高中部本科上线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每超1人加2分。
4、校内培训
(1)内,每个系部安排1次院级“大讲堂”主讲活动; “大讲堂”活动由院办统一安排,原则上每月组织一次,要求主题鲜明,演讲生动,课件精美。每次不低于1小时。年终集中考核。学院组织评比。(该项工作按照要求完成的,得10分。考核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次,优秀、良好的分别给系部考核加2分、1分)。
(2)按照学院统一要求,推行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内系部(综高部除外)要有30%以上专业教师不低于2周的下企业锻炼,完成锻炼任务的优良率在80%以上。(计10分,由教务处组织考核,教师下企业锻炼每少一人,扣系部1分;优良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系部0.2分,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加0.2分)
二、对个人的考核(30分)
1、所有教学岗人员(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下同),个人内至少完成下列教学科研任务之一:
(1)本人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篇,或者获得市级论文评选二等奖以上的;
(2)本人在院级技能大赛获一等奖或在市级及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或指导学生在市级及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的;
(3)参与企业技改项目取得一定成效,获市级主管部门及以上表彰的;
(4)本人参加市级及以上创新大赛获奖的;
(5)在院级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与上述第二款不重复)或在市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单项比赛中获奖的;
(6)主持或参与编写经学院论证且在学院内部推广使用的校本教材;
(7)出版与本专业对口的教材、教辅用书的;
(8)主持院级以上课题且结题的,或参与省级以上(前五人)课题研究的;或内个人主持市级以上课题被立项的;
(9)获市教育局或省人社厅“职教名师”“骨干双师”“学科(专业)带头人”或“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的;
(10)所带学科(专业)考试中学生一次合格率均在95%以上的,或对口单招科目在全市同类学校中排名在前40%以内的;
(11)所带班级本科上线超过1人的(含);
(12)内,取得高级教师资格或者取得相应任教专业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
(此项考核20分,没有完成的,每少一人次扣系部1分。每超额完成1人次,给系部加0.2分。系部内部对教师个人考核可以加大分值比例)
2、所有教学岗人员,每人每学期读至少一本教育教学论著,围绕教育教学管理,完成不少于1万字读书笔记(每学期不少于5000字,此项考核10分,每少1人次扣系部1分);
3、院级领导每人每年“大讲堂”活动主讲1次。具体要求与系部相同。(10分,考核及加扣分与系部相同)
三、考核办法及结果运用
1、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每年末组织考核小组,依据个人或部门提供的原始材料对个人和部门进行考核。
2、对照目标完成情况,评选各级各类先进或其他荣誉称号,兑现目标完成奖励。
(1)个人参评各类先进,必须完成个人发展目标(2)市级及以上级先进集体参评的,参评先进集体必须从系部完成发展目标中产生(都没有完成的,按照积分从高到底推荐)。
(3)学院年终评选先进部门的,部门必须完成系部发展目标及个人发展目标综合积分的80%以上。否则,部门不得评为先进单位,部门负责人不得评为先进个人。
(4)教学岗位人员(含各级教干)发展目标完成率低于80%的,年终目标考核奖按照应得奖的60%发放;低于50%的不予发放。在编教师连续两年个人目标完成率低于50%的,不予聘用在教师岗位,不享受教学质量考核奖;非在编教师连续两年个人目标完成率低于50%的,自行解聘。
3、信任各级教干的选拔,必须按照要求完成个人发展目标。
4、参照《事业单位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非在编人员实行合同管理,合同具体条款由学院结合《聘用合同》的规定及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另行制定。
四、其他
1、教学岗人员,包含全体在教学岗位任课的教师,以及享受教师岗位待遇没有任课人员,包括教师岗位从事其他工作人员、中层教干、校级领导。
2、凡属教学岗人员,必须服从学院教学工作安排,确因个人教学能力或学院教学工作规模限制不能从事教学工作的,必须服从学院的教学辅助工作安排。不服从的,调整到工勤岗位或予以解聘。
3、处室人员的师资队伍建设考核、三年发展规划考核、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工作考核全部由所在任教系部考核;绩效工资及目标奖总额的50%由系部考核发放,另外50%由所在处室考核发放。
4、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14年3月10日
第四篇:示范校建设交流材料
一、扎实实施“双百示范校”建设工程
从*年起,吕梁市委、市政府决定拿出专项经费1000万元,作为奖励资金在全市开展“双百示范校”建设工程。按现行乡镇建制每个乡镇设置一所规范化、标准化的初中,以撤并前的乡镇区域划分,每个乡镇基本完善一所寄宿制小学的标准进行建设,由此促进全市学校的办学水平全面提高。“双百示范校”建设的要求是:一是学校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标准以及课程改革要求建设校舍和配置设备。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齐教师和教辅、后勤人员。三是巩固普及程度。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四是加强后勤和安全管理,建立起具体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及科学的考核、评估和奖惩办法。五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堂教学、校本研训、综合实践和校本课程、评价制度等方面不断引深。六是规范办学行为。从招生、收费、师德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七是丰富校园文化。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德育和体育工作,绿化、美化校园,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八是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双百”示范校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发挥示范作用,成为区域内学校的教科研中心,信息咨询中心和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基地。
二、孝义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实
*年以来,孝义市教育体育局提出“四化、三改、两提高”的教育发展战略,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强化工作措施,不断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具体做法:一是明确责任,确保教育投入到位。近年来,孝义市政府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次召开会议,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市乡村三级办学责任,保证教育经费落实到位。*年,全市各项教育经费全部按时足额到位,农村寄宿制学校每生增加公用经费30-50元,同时,市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扩大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范围,实施“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每天一颗蛋”工程。二是优化配置,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按照“农村坚持撤点并校,城区坚持扩大规模”和“农村初中集中乡镇所在地、小学集中乡镇寄宿制学校”的工作思路,稳中求进实施布局调整。截止目前,全市农村小学减少到147所,初中减少到26所。城区范围内小学增加至7所,教学班增加到236个;初中增加至4所,教学班增加到166个。同时,严格执行就近、免试、划片原则,有效缓解了城区学校班容量过大问题。加强教育装备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实现了农远工程覆盖全市所有农村学校,高中、初中、城区小学班班配备多媒体,农村小学至少每校一套多媒体的目标。三是强化措施,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坚持“凡进必考”原则,积极补充农村师资。严格落实《城区教师支教乡村的实施意见》,按学校所处边远贫困不同类型分别给予农村教师40-200元的补助。加大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特别是远教工程设备和多媒体使用的培训。加强城乡学校合作联系,扎实组织基层学校工作大调研。明确规定进城择校学生一律不转学籍和将孝义中学、孝义二中统招生的140名指标分别定向分配到各农村初中等办法,努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提升。
三、*县多举措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近年来,*县在不断巩固“两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三抓三落实”,着力推动全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具体做法:一是抓教育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落实普及指标。县教育局印发了《*县高中阶段指标任务的通知》,将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招生指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各初中学校。连续三年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了85%以上。二是抓“资金、基建、师资”关键环节,落实保障条件。首先,在资金上确保县委、政府足额拨付教育专项资金,同时指导*一中依托校企合作,全面推行免费普及高中教育。从2006年至今,中钢累计投资3300万元全面支持*一中,全县12000余名高中学生受益。其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保障,2002年以来累计投资近2亿元完成了*一中基础设施建设和*职中的餐厅建设和教学楼加层工程。第三是在师资配备方面给予保障,连续六年为学校招聘师范类本科生173名、外聘名师15名,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了90%。三是抓规模办学,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速度与效益。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持续扩增,“校企联手,互利双赢”,成为*普通高中教育的独有模式。近五年来,全县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6%以上,职高毕业和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
第五篇:建设专业师资队伍的几点构想
建设专业师资队伍的几点构想
章翾
随着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近二十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其成绩主要体现在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办学模式的不断丰富,也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还很不适应现代化进程的要求,无论是办学机制、质量,还是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然,制约中等职教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看,有体制、经济、社会认可度等方面的;从内部看,有观念、设施、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在内外部诸多制约因素中,我认为专业师资队伍是制约中等职业教育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如何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数量充足、质量上乘”的专业师资队伍,这不仅关系着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也是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内部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地区职业教育总体发展规划和办学现状,本人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有如下构想。
一、准确把握现状,敢于承认差距
一是数量不足问题。目前的职业学校中,包括国家级重点,专业课师资多数不足,区县级职高尤为突出,有些专业只能是勉强“凑合”开课,要么相近专业的老师代课,要么聘请社会相关人员兼任。中等职业学校继2005年扩招100万人之后,2006年还要继续扩大招生规模100万人,至到2010年达到800万人。姑且按照1:20的比例,2006年再增招100万学生,就需要50000个专业课教师。如果淮北市再增招2000名学生,那就意味着必须再增加100个专业课教师。连续两年所需的200名专业课教师,靠接受大学毕业生不可能,因为受编制限制;全部从社会上聘请,也有困难。如果按照1:15的比例,专业课教师还得增加很多。这种算法只是新增的,原来不足的还不在内。专业师资数量不足不仅制约规模,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质量。
二是结构不合理问题。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结构比较复杂。①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师比例失调。文化课教师多,专业课教师少(学校变迁原因所致);②学历结构不合理。符合本专业学历要求的专业课教师为数甚少,半路出家的、学历不达标的大有人在;③专业结构不合理。有的专业缺少教师,有的专业,老师闲着没课带。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导致市场变化的不可预测性;市场变化的不可预测性又导致职业学校专业的不稳定性,选配专业课教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④职称结构不合理。按职称评定文件,职业高中参加中小学系列,专业课教师在职称评定中处于劣势。目前职业高中中,专业课教师大部分没有本专业职称,高级职称的专业课教师凤毛麟角。⑤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数量不足,绝大多数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没有老、中、青比例,更形不成上梯队建设。
三是质量不高问题。由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相对较短,先天不足,有关措施相对滞后,专业课教师队伍规模和质量相对薄弱多是历史和社会原因所致。薄弱主要体现在专业课教师“不专业”上。①理论和技能不能统一。教课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滔滔不绝,但对专业技能可能一窍不通;也有技能过硬,但说起理论又很困难的。理论技能不统一,造成多数专业课教师“单打一”的低效能。②整体上技能偏低。虽是专业课教师,但技能不到位。譬如教“钳工工艺”的,做不出符合要求的工件;教“服装设计”的,自己也很能设计出像样的服装。技能偏低,是专业课教师“不专业”的突出特点。③综合素质不高。现有专业课教师队伍中科班出身的是少数,多数是七拼八凑而来的。第一学历低,缺少师范教育经历,职业道德、教学能力长短不一,总体上很难适应专业课教学的需要。
四是稳定问题。①专业思想不稳定。由于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很长时间以来得不到广泛承认,专业课教师都羞于承认自己是专业课教师。在很多人眼里,专业课教师和工人是划等号的。谁愿意当专业课老师,累、脏、苦,是专业课老师的工作特点。文化课老师“教书”,专业课老师教“技能”,从岗位看,就不是好活,有能耐的多是想着跳槽换岗。②工作岗位不稳定。由于专业设置直接受制于市场需求,现在很难说哪些专业久胜不衰,红火两三年的专业有时忽然萎缩,专业课教师没课了,文化课又不能带,这给专业课教师带来了精神压力。③进修提高不稳定。由于技术更新日新月异,专业课教师的技能适应赶不上变化。拿电子专业来说,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就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变化;专业课老师对生产技术工艺、技术水平、材料的使用、国内外市场及需求状况等知识很能全面跟上,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远远落后于应用。
二、关于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构想
(一)解决数量问题。不管是整体还是局部,首先要保证所开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数量。①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职业学校的发展需要,每年按计划从高校接受一批,不能因编制问题不进专业课教师。②从企业引进一批。通过考核、试用,教育主管部门支持学校吸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当“师傅”、“技能教练”。③聘任社会人员兼任专业课教师。退休、离岗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量不饱满的在职技术骨干,都是充实数量的具体办法。
在数量问题上,多年来已经实践了多渠道,但根据多数学校办学经验,聘任教师不宜超过30%。如果职业学校没有自己固定的专业课教师队伍,一是很难形成社会信誉,二是教学很难稳定,三是经费压力太大。解决专业课师资数量,应该由政府统筹规划,畅通来源,学校只能是做好用人选择的工作。
(二)解决质量问题。从管理部门到具体学校,大家都知道当前专业课教师队伍的质量现状问题,但解决的力度远远不够。多数情况下,关注校舍、设备的多,关注师资质量的少,因为质量是软件,看不到,摸不着。发展职业教育,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应该是师资,这一点多年来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解决师资队伍质量问题,应该分步实施。①提高现有的师资质量。要敢于投入经费,切实把现有的专业课教师分门别类,该提高理论的,该送到技能岗位上提高操作能力的,该补充教育原理的,分期分批培训,直到合格。②严把入门质量关,新进的专业课教师必须合格。③不断更新观念。观念虽不是师资队伍的质量硬件,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特点的理解,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对技术发展迅速变化的感受,都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念,观念落后,就很难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现有专业课师资队伍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指动手操作能力。这一点最好是创造条件改变“师生制”,实行“师徒制”。先让老师去当“徒弟”,学成以后回来当“师父”,强化专业性,突出技能性。学生要成为高级工,首先老师要成为高工。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学生质量同样是职业学校的生命;产品质量是通过销售量体现,学生质量是通过就业量体现。培养高质量的中职生,在师资和设施上,师资起决定性作用。
(三)解决结构问题
现有专业课教师结构不合理,主要是结构问题变数大,用工市场对职业教育的反作用,使职业教育只能是适应和服务,不能脱离市场造成的。①在区域范围内,教育主管部门要协调专业的平衡性,不能“一窝蜂”的争抢一个专业。新开专业,必须以师资条件为前提。②建立专业课教师流动制度。技术人才流动,有利于经济发展;专业课教师流动,也应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譬如工艺美术、服装缝制专业曾经出现过区域性热潮,现在局部萎缩了,美术教师没课带。能不能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协调,流动到需要的区域去,让专业课教师跟着专业走,而不是固定在某一个学校。③改造职业学校现有教师队伍。部分文化课教师可调往普通中学,腾出位置进专业课教师;相近学科的通过培训培养改为专业课教师。让专业课教师成为职业学校的教师主体,而不是目前以文化课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④在拥有数量的基础上,加快技术职称建设。自己学校开设的专业,有没有自己的高工或中级职称的专业师资,决定着办学质量的高低。在职提高、委托培养、企业调进,全方位的打造专业课教师队伍,让专业课教师适应专业课教学需要。
专业课教师结构失调,是目前职业学校的一个“头疼问题”,它既和产业结构变化、用工市场有着密切关系,也和当前的人事制度改革滞后相关,改变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队伍结构,不是学校的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四)解决稳定问题。专业课教师队伍稳定。首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稳定、专业建设的稳定、相应待遇的稳定。①确立专业课教师的“专业地位”。专业课教师(包括实操教师),都是老师,不是工人,不能轻视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一般都有一项突出的技能,同等条件下,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应该优先于其他学科老师才对。②优势吸引。专业开设的规模、质量、持久性、影响性,直接影响专业课教师的稳定性。实践证明,“优势吸引”的效果,有时比政策的硬性规定还要好。创造条件,办好专业,是稳定专业课教师的最佳途径。③给专业课教师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都是具体的,每一项技能都和技术进步相连,学校一是要给他们创造接受新技术的机会。二是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搞点创造发明,尝试事业成果的甘甜。④扩大宣传,继续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不同分类,不是低等教育,更不是劣等教育。可这样的道理社会上还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都误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劣质教育,职业教育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社会作用,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只有全社会意识到职业教育的不可缺少和极其重要性,职业学校的老师才会真正的扎下根来,很好的开花、结果。
职业学校的老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要有突出的技能,还要有相当的综合实践能力,还要懂经济和市场,这些都是职业教育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的需要。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课师资队伍,是历史赋予职业教育的艰巨任务,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上四个方面的构想,是自己根据多年的办学实践,积累的浅薄认识,很难代表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