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建设规划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1:1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建设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建设规划》。

第一篇: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建设规划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建设规划

一项目概况

二总体规划

将工业厂房改建成影视制作基地,这在国内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园区规划充分将原有工业遗产元素与现代影视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项目场地内的老厂房的主体结构以及河岸码头保存基本完整,建筑布局清晰,依旧保留着浓厚的工业气息,承载着无锡的历史和文化脉络,所以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中心平台区因势利导,以此为载体,赋予其现代影视产业的文化内涵,使之重新焕发生机。在规划上,中心平台区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厂房的建筑格局,按照影视制作基地的工艺流程,重新组合调整功能分区,梳理交通组织,植入景观架构,通过现场的结构检测,确定保存大部分老厂房的主体框架,在此基础上根据新的建筑功能要求,对于原有结构进行加固改造,并配置新的结构体系。中心平台区的总占地面积为34.1万平方米(512亩),总建筑面积达18.2万平方米,其建设规划分为四大板块即影视后期制作功能区(A区)5.5万平方米、湖光水景功能区(B区)、商业开发区(C区)7.3万平方米和影视前期拍摄功能区(D区)5.4万平方米,各区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构成影视制作产业链相对完整的空间布局。总体规划在保护并强化场地原有建筑格局的前提下,将场地内原有工业厂房遗址与周边的湖泊、水系进行统一考量,力求最大程度实现园区规划与场地景观的融合与互动,并促使其与周边科教产业园内的制作集聚区、预留发展区和产业配套区的各项功能完成对接。园区总体规划具有以下特点。1.开放性

考虑到现代影视园区应该满足公众的观赏需求,本项目外部广场和一部分室内建筑空间对外完全开放,摄影棚、演播室等一些影视节目制作场所,有条件地对外开放,允许公众参观和参与某些影片的拍摄。主要技术用房也设置有专用的对外参观路线,专用的参观流线设有独立的出入口和专用参观走廊。2.生态性

本项目通过景观设计将建筑空间融入到周围环境中,作为生态性建筑植根于自然环境。在规划布局及建筑空间设计上,本项目注意提升环境品质和环保档次,使人们置身于一个生态、宜人、绿色的空间环境之中。

本项目还对B区的水体进行了整治处理,翻修河岸与清淤河道,恢复并提升B区水体的生态效果。对于D区,本项目以水乡园林的手法建设D区停车场,在屋顶增设太阳能集热板,部分建筑外墙采用垂直绿化系统,既可以改善园区内环境效果,也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3.标志性

由于产业园独特的影视文化属性,因此具备造型现代、观感独特的建筑形象是十分必要的。本项目的建筑造型和建筑风格融合工业遗产和影视文化元素,通过强调国际化的欧式立面处理手法,彰显鲜明的独特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建成后将成为无锡市一个标志性景观建筑群。

建筑的景观照明采用LED光带与泛光灯相结合的外观照明方式,立面采用朴实肌理的建筑装饰材料,配以灯箱海报,结合场区的园林景观照明、河面的水舞秀照明,使空间环境的夜景更加绚丽多彩、充满活力,突显出影视建筑的文化底蕴和数字园区超强的科技感。三 功能构成 1.总体功能定位

(1)影视室内拍摄录制功能

在中心平台区内改造(A区)和新建(D区)10个高科技内景制作棚,构成国际上最先进的摄影棚群。利用现代化隔声减振技术和高科技置景手段,在内景棚区完善各类(数字、特技)摄影棚的布局,摄影棚附属的化妆、备演、剧务、换装、调光、布景等功能配套齐全,并能满足同期录音的摄制要求。在摄影棚组群中,设置了化妆室、道具库、灯具器材库、服装库以及大型置景车间等功能性建筑,使得影视前期拍摄流程高效便捷。这些拍摄设施将面向国内和国际影视制作市场,适合于各类剧组的多层级拍摄需求。(2)影视外景拍摄功能

工业园在规划上将整个园区看成是一个大舞台,除了专门设计的园林、庭院、堤岸、水面等景观外,建筑立面构成采用欧美街区的建筑风格,使得各种功能的建筑物、市政设施都是独具特色的室外拍摄场景,将拍摄场景附于功能之中是本项目的一大特色。在D区建筑规划中,通过“先剧后景”的建设模式,选择制片有影响力的影视剧组,分期建设专门的拍摄外景区,让拍摄外景地在建设之初就有很强的目的性。摄制完成后,承载着电影故事情节的景区就留在了项目园区,随着电影投入放映市场后的知名度提升,其拍摄景观更具有了观赏性。室外拍摄场地内将建设永久的拍摄用电源、信息传输通道等基础设施,配置一定数量的化妆室、休息室、新闻发布室,明星见面室等,并规划出合理的拍摄工作流线与观众、游客交通分流的总平面布局。

(3)影视数字后期制作功能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中心平台区将建设全流程的数字化、文件化、网络化影视后期制作系统,并充分考虑影视制作的兼容性和必要的保密性。子系统管理平台及网络管理平台可全流程监控,对于制作设备、任务流程、网络状况、应用与服务、信号、系统资源实时监控,实现集中的系统控制管理,并可实现2k、4k电影制作。同时,统架构可以满足未来生产量增加的需求。

后期制作工艺系统配置有转录及采集系统;录剪及配套网络系统;对白、动效、音乐录音、混录系统;调色、特技、修复、3D捕捉及渲染系统;胶片记录、数字母版、DVD刻录、高清母带等输出系统以及电影制作专用网络等。通过规划建设,该项目将吸引国内外大量具有较强后期制作实力、专业化的影视制作公司入驻园区,使园区成为音效数字加工、3D动画制作、图像画面编辑、合成拷贝输出等后期制作服务的高端集散地,并将与人才培训形成联动效应,吸引和培养大批优秀的数字影视后期制作高级人才,作为地区乃至全国影视产业发展的人才输送地。2.影视前期拍摄设施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中心平台区的影视前期拍摄设施主要包括外景拍摄地和内景拍摄棚两大类设施。其中有:

(1)占地面积14.2万平方米的影视前期拍摄功能区(D区),其中还包括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的欧美街区,可用于影视剧室外拍摄;(2)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的湖光水景功能区(B区),可用于影视剧室外拍摄及水下拍摄;(3)D区建设1套6000平方米的摄影棚,可用于影视剧建筑街景、模拟自然景观等特大型场景拍摄;

(4)D区建设2套2000和2套3000平方米的摄影棚,可用于影视剧室内及建筑街景等大中型场景拍摄;(5)A区电影数字制作设施中改造建设5套1000平方米的摄影棚,作为影视剧室内固定景、广告、特技等的拍摄,也可用于影视剧室内小型场景的拍摄;(6)A区改造建设1套600平方米的演播室,用于电影数字制作的剧场类镜头的拍摄场所;(7)配套建设一定数量的附属技术用房,用于影视前期拍摄过程中的布景道具制作,道具灯光器材的存储,化妆、休息、剧务、会议及接待功能使用。3.数字后期制作设施

在园区的数字后期制作设施中,布局影视生产技术用房及编辑用房等,按功能划分为以下若干区域:

(1)节目素材上/下载区域;(2)录剪制作区域;(3)精编制作区域;(4)

动漫制作区域;(5)成片输出区域;(6)

中心机房;(7)

放映厅。4.影视商业开发设施

影视商业开发设施布局在C区,主要包括影城、影视商业综合体两大类。(1)建设1座建筑面积为3.1万平方米的10厅影城,主要用于电影放映,举办首映式等,同时具备餐饮、零售、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两层的地上停车库,可停放机动车260辆。(2)建设1座建筑面积为4.2万平方米的影视商业综合体,布局有影视科技体验、影视文化展示、影视后产品销售、影视服务接待设施等。四 产业形态

按照构建影视产业集群的规划理念,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遵循“和谐、创新、集约”发展原则,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抓住影视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突出数字影视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后期特效制作,依托无锡数字技术优势和动漫产业优势,打造新一代高科技的影视制作平台。产业园将通过“筑巢引凤”形成影视企业聚集和影视产业辐射效应,逐步完善规模化、专业化的各类影视产业形态,以产业园为支点,立足区域资源,辐射周边的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唐城、三国城、水浒城)、吴江同里影视基地,带动太湖影视圈的腾飞,全面提升区域时尚和文化软实力,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从而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功能聚合型国家级影视基地。后记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项目的建设将形成影视内容生产、影视人才培养、影视交易发行、影视科技体验、影视旅游消费、城市公共文化集聚区的综合能力。产业园以强调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推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突出了节约资源理念,保护历史文化与地方特色,强调绿色园区的概念。项目规划着力彰显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特征与强烈动感;具有超越项目本身,站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透视未来;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广阔胸怀和全局观念,建成后将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第二篇: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简介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简介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成立于2010年,是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由国家广电总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数字电影产业园区。2012年5月29日,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正式揭牌。

园区总规划占地约6平方公里,分为中心平台区、制作集聚区、产业配套区和预留发展区。先期启动的中心平台区由4部分组成(A区:影视制作区,B区:湖光水景区,C区:影视配套区,D区:影视拍摄区)。

一期工程:已建成A、B、C三大功能区域并全面投入使用,占地300亩,主要利用原工业老厂房改造扩建12万平方米载体。A区(影视制作区)已入驻影视企业生产办公,6个影棚全部开拍影视剧项目;B区(湖光水景区)音乐喷泉开始常态化运行;C区(产业配套区)华莱坞时尚街正式开放,已有主题餐饮、特色商店等商业项目20余家开业。二期工程:于2013年10月28日正式开工,占地约230亩,规划建筑总面积20万平方米。分为影视拍摄区、街景娱乐区和服务配套区三个功能区域。影视拍摄区,计划建设5座摄影棚及置景中心、仓储中心等配套附属用房,其中包括一座亚洲最大的面积为6000平方米的大型摄影棚,一座国内最大的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特效制作棚。街景娱乐区,计划建设5条风格各异,兼具影视拍摄、商业、旅游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文化街区。服务配套区,主要为影视剧组、影视企业、影视制作人才和游客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园区主要吸引国内外一流的影视公司入驻,以数字电影拍摄为龙头,以后期制作为支撑,着力打造集电影申报、拍

摄、制作、发行、交易等功能于一体,具备完善的电影人才创新创业、工作培训体系,融入全球电影工业产业链的知名数字电影产业基地,努力打造成中国数字电影产业的标杆园区。

截至目前,园区签约落户企业达100余家,如美国Base FX、澳洲泓雅集、灵动力量等一批代表性实力品牌企业,影视后期制作产业链基本形成,一批前期影业公司、影视基金及名人工作室也相继落户。自去年揭牌以来,园区企业参与拍摄制作的影视剧项目达到108部。

2013年以来,由园区企业参与投资或拍摄制作的影片纷纷登陆大银幕,如功夫大片《金刚王》、美国大片《环太平洋》、爱情片《非常幸运》以及纪录片《习仲勋》等一批热映影视作品均由园区企业投资或拍摄制作。2014年已承接《美国队长2》、《变形金刚4》、《忍者神龟》等影片的拍摄制作业务。

第三篇: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

“443万元”扶持资金落户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

近日从区发改局获悉,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今年连续获得省级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的青睐,共获443万元资金扶持。其中,影视制作核心区项目获得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220万元;数字影视制作公共服务平台一期项目获得了233万元的服务业贴息补助。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影视制作核心区项目总投资5.6亿元,建设内容为各类摄影棚、后期制作中心、专业配套用房以及相关商业、娱乐、餐饮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填补国内数字电影后期制作的空白,降低电影后期制作成本,加速中国数字电影产业的发展。数字影视制作公共服务平台一期项目总投资15亿元,整合了一批来自国际影视策划、制作行业一线的媒体内容制作传播专家,将成为国内提供视觉、音效数字加工,三维、二维动画处理、录音、画面剪辑、合成拷贝,数字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存储系统,数据库的容量达到100个T)等后期制作服务的高端集散地。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是经济发展重要的产业支柱。此次电影产业园能够不断获得省扶持资金,充分代表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日趋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信未来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为我区经济增长带来强大助推作用。

(区发改局)

2013-09-1401:04:25

第四篇:数字卫生建设规划样本

数字卫生建设规划(2008-2010)

一、规划背景

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近20年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应用系统从单机版、网络化,发展到如今的面向区域集成化;对业务流程的支持从手工操作计算机起步,演变为追求不同功能或部门业务流程之间的无缝集成和实时互操作;应用开发模式从单一客户手工流程的定制,转向追求可满足一定需要的模块化、构建式的开发,以实现“项目成本效益”与“个性化实施”的平衡;最重要的进展则在于,医疗卫生机构对信息化的认知和期望已从业务层面转向战略层面:一些机构开始将发展战略与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化规划融合,一些机构信息化重点已从业务自动化转向决策自动化,信息化实践从“数据采集”转向“数据利用”。

随着宁波市通用就诊卡一期项目的顺利实施,区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被提升到了区域集成化的历史新高度。如何在历史新时期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医疗业务流程,采集利用病人数据,方便群众就医成为当前卫生管理决策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区卫生局经过多方考察,吸取成功经验,并按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相关规范特制定本规划,以保障区域卫生信息化能够在三年里面有条不紊地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缓解“病人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二、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卫生信息化的深入应用,鄞州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都纷纷采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日常业务,初步实现了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卫生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长足进步。

2.1 取得成果

全区所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包括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全面使用医院信息系统(HIS)的以财务管理为主线的部分子系统,包括经济管理子系统(门诊挂号、门诊收费、出入院管理、医保管理、农保管理、财务管理等)、药品管 理子系统(门诊药房管理、药库管理、住院药房管理等)及病区医嘱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等系统,实现了医疗机构的药品流、现金流和医/农保结算的计算机管理。一些单位还实施了“以病人为中心、以建立电子病历为目标”的临床管理子系统建设,建立起了门诊医生电子处方、住院医生电子病案、住院护士管理系统等HIS系统临床管理子系统的部分模块。

区卫生局下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4年开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乡镇区域居民健康档案数据中心,中心下属的服务站使用电信宽带网络连接到中心,通过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CMIS)采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并集中存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据库。同时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其下属的部分服务站之间使用了HIS系统的多药房管理及分院管理子系统,实现了中心对服务站的药 品统一采购、配送、销售的一体化管理。

已初步建成以鄞州二院为中心,以十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节点的区域医疗放射信息网络,通过部署农村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系统(TDS)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放射质控中心的放射医学资源共享和诊断信息互通。

另外,卫生部的传染病直报系统、市卫生局的妇幼保健系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计划免疫系统、区卫生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区妇保所的生育电子健康检测系统和生育关怀系统都已在全区全面应用。

2.2 存在问题

区内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没有配置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CMIS)软件,因此在服务站还无法对健康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立了其服务范围内的大部分社区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对农保参保人员还建立了电子体检档案。但目前的电子健康档案还仅仅是把采集来的健康档案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统计、分析和查询,仍无法在居民就诊过程中实时动态采集和记录居民健康信息。只有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CMIS)软件与医院HIS系统进行实时数据交换才能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实现在居民就诊过程中居民健康信息的实时动态采集、记录与调阅。目前来看,全区仅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咸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这一点。

鄞州二院与鄞州人民医院的放射科已建设了放射管理系统/医学图象存储与传输系统(RIS/PACS),实现了放射科内部放射图像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诊断报告交换共享和无胶片运行。但RIS/PACS统没有与HIS系统建立起有效的数据交换通道,没有实现院内临床检查工作流管理,医院的门诊医系生、住院医生、护士、手术室、麻醉室、医技科室等都无法与放射科进行实时信息交换。

除5家卫生院外,其余都已经实施了医院临床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LIS)。但LIS系统没有与HIS系统建立起有效的数据交换通道,没有实现临床检验工作流管理,门诊医生、住院医生、护士、手术室、麻醉室、医技科室等都无法与临床实验室进行实时信息交换。

特检(超声、心电、内镜等)系统建设还处于特检设备配单机版特检报告系统阶段,都没有形成特检数据的网络化采集、存储与诊断报告的交换共享。

三、制约因素

通过现状分析,我区卫生信息化领域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1、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作为疾病和健康信息主要来源的社区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不高,大部分HIS建设停留在“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财务与医/农保、药品、物资管理的层面,没有深入到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电子病历、电子检验、电子检查等“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无法实施对居民健康信息的动态管理。

2、信息化基础硬件设备投入仍然不足,许多设备及网络都在带病运行。

3、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信息化建设滞后,影响了医/农保系统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实施,影响了医疗卫生基础数据的准确、及时采集。

4、医疗卫生信息流通基础平台建设尚需完善。区卫生局办公网络与各医疗机构业务管理系统之间缺乏安全可靠的网络连接,政府在对医疗机构的宏观控制与指导缺乏快速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科医生首诊制、病人双向转诊政策、医院资源合理分配等政策的实施,都从客观上提出了以区域为中心,将居民健康信息数据、医疗资源与业务信息数据、公共卫生信息数据等医疗信息数据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协调使用的迫切需求。因此,在区卫生局下属各医疗机构建设“以病人为中心”、“以建立病人电子病历为主线”的临床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起覆盖卫生局和全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鄞州区区域数字化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鄞州区区域范围医疗卫生管理的数字化,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选择。

四、规划内容

根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鄞州区数字卫生建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鄞州区卫生信息网络建设:构建一个以卫生局信息中心为中心,连接省/市卫生局、药监局、疾病控制中心、医/农保中心和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信息网络。为各单位信息的互连互通建立一条安全可靠的信息高速公路。

2、医疗机构的数字化管理:实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保所等机构业务运行的数字化。

3、区域医疗的数字化:实现区域范围内各医疗机构之间医疗业务的协同开展的数字化管理。

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管理的数字化:如计划免疫管理、慢性病管理、传染病管理、实验室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

5、卫生监督业务管理的数字化:如网上申报系统等。

6、卫生行政管理的数字化:实现卫生局对全区医疗机构的办公、财务、人事、医政、公共卫生、设备等业务管理的数字化。

4.1 医院的数字化建设

鄞州区数字卫生建设核心内容是医院管理的数字化,医院管理信息是其他卫生管理信息的源头。因此建设数字卫生,首先必须先进行医院的数字化建设。

根据各医院的职能定位把区内医疗机构分为二大类: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1.1综合性医院的数字化建设内容

综合性医院以临床治疗为主要职能,公共卫生监测与预防保健为辅助职能。信息化建设主要围绕这些业务职能来进行。

1.HIS系统

门诊子系统:门急诊挂号管理系统、门急诊收费管理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门诊注射室皮试管理、门诊注射室输液登记管理等。

门诊医生工作站:门诊医生电子处方系统、电子治疗单、门诊电子检验工作流系统、门诊电子检查工作流系统、传染病慢性病报卡等。

住院子系统:出入院管理系统、住院护士医嘱管理、护理文书管理、床边护理系统、病区呼叫系统、住院药房管理、病区膳食管理系统、手术麻醉计费管理、医技计费管理系统等。

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电子医嘱、住院电子病历、住院电子检验工作流系统、住院电子检查工作流系统、医生移动查房系统、传染病慢性病报卡等。

电子病历系统:门急诊电子病历、住院电子病历、护理电子病历、病历质控、护理质控等。

后勤保障子系统:中西药库管理、用血管理系统、供应室管理、总务材料管理、医用材料管理、设备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

财务管理子系统:财务核算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医保管理系统、农保管理系统、票据管理系统等。

综合管理子系统:全院综合查询分析系统、病案统计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管理系统、防保管理系统、院感管理系统、医务管理系统、护理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医教管理、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备份与应急处理子系统:门诊应急收费与发药系统、数据库实时在线备份系统等。

外部接口子系统:与卫生局统计信息系统接口、与疾病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系统接口、社区医疗系统接口、医保系统接口、农保系统接口、通用就诊卡系统接口等。

2.病人服务系统

用数字化技术为方便病人就医而建设的各类软件系统。包括:门诊导医台管理系统、多媒体病人查询服务系统、门诊排队呼叫系统、药房排队呼叫系统、自助挂号收费系统、检查报告自助取单系统、电子支付系统、病人回访系统、双向转诊系统、病人综合咨询服务系统、居民医疗服务网站等。

3.临床检验管理子系统(LIS)

检验科内网络化检验管理系统、全院条码管理系统、网络报告发布系统、与HIS的病人基本信息交换接口、与HIS的检验医嘱电子申请单接口、与HIS的检验医嘱电子报告单接口、与PACS系统接口等。

4.放射管理系统(RIS)

放射科内网络化工作流管理系统、与HIS的病人基本信息交换接口、与HIS的检查医嘱电子申请单接口、与HIS的检查医嘱电子报告单接口、与LIS系统的数据接口、与UIS系统的数据接口等。

5.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

放射科内PACS系统、全院PACS系统、远程放射诊断系统等。

6.特检(超声、病理、心电、内镜等)管理系统(UIS)

特检科内网络化工作流管理系统、与HIS的病人基本信息交换接口、与HIS的检查医嘱电子申请单接口、与HIS的检查医嘱电子报告单接口、与LIS系统的数据接口、与RIS系统的数据接口等。

7.特殊临床科室管理系统

分娩室管理、血透室管理、麻醉管理、ICU室管理、病理管理、输液配置中心管理等。

8.公共卫生服务的数字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死亡病例监测、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与上报,慢性病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与上报等。

4.1.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字化建设内容

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是:健康保健、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数字化建设主要围绕这三大职能的数字化来展开。

4.1.2.1健康保健服务的数字化

居民健康档案数字化:全面、动态、实时记录居民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如过敏史、慢性病史、传染病史、手术/外伤史、精神创伤史、残疾史、免疫史等;病情录、诊断、医嘱、处方、检验检查报告等文字信息;X光、CT、超声、心电图等医疗图像信息。

慢性病管理的数字化:各类慢病患者信息的自动获取,慢病患者的动态跟踪、回访,慢病健康干预的评估,慢病管理信息的动态记录等。

儿童免疫管理的数字化:受控儿童动态预测,受控儿童信息自动获取,免疫计划自动生成,免疫接种儿童自动通知,疫苗接种管理与免疫质控管理等。

妇幼保健管理的数字化:育龄妇女的动态跟踪,受控妇女及婴儿信息自动获取,妇幼保健、体检自动通知,妇幼保健、体检信息的动态记录,产后访视的电子化,孕产妇与婴幼儿保健的规范化与质控管理等。

计划生育管理的数字化:育龄妇女的动态跟踪,受控妇女信息自动获取,节育、避孕及流产过程动态管理。

残疾康复管理的数字化:各类残疾患者信息的自动获取,残疾患者的动态跟踪、回访,残疾康复干预的评估,残疾康复管理信息的动态记录等。

健康体检管理数字化:包括居民日常体检、学生体检、农/医保体检、老年人体检等体检结果的数字化记录。

健康教育管理数字化:网络平台、语音平台、短信平台等多渠道、多形式(电子文档、录像、FLASH动画等)辅助开展健康教育。

4.1.2.2基本医疗服务的数字化

1、HIS系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HIS系统建设内容与综合性医院的HIS系统其功能模块组成一样,但在具体实施时每个功能模块由于医院规模和业务环节管理模式的不同而不一样,需要根据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个性化需求来建设。

2、病人服务系统

用数字化技术为方便病人就医而建设的各类软件系统。包括:门诊导医台管理系统、多媒体病人查询服务系统、门诊排队呼叫系统、药房排队呼叫系统、自助挂号收费系统、检查报告自助取单系统、电子支付系统、病人回访系统、双向转诊系统、病人综合咨询服务系统、居民医疗服务网站等。

3、临床检验管理子系统(LIS)

检验科内网络化检验管理系统、全院条码管理系统、网络报告发布系统、与HIS的病人基本信息交换接口、与HIS的检验医嘱电子申请单接口、与HIS的检验医嘱电子报告单接口、与PACS系统接口等。

4、放射与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RIS/PACS)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放射科设备配置相对简单,但其工作与管理模式是与综合性医院一样的,放射科需要配置与综合性医院一样的(RIS/PACS)系统,包括放射科内网络化工作流管理系统、放射科内PACS系统、与HIS的病人基本信息交换接口、与HIS的检查医嘱电子申请单接口、与HIS的检查医嘱电子报告单接口、与LIS系统的数据接口、与UIS系统的数据接口等。

5、特检(超声、心电等)管理系统(UIS)

特检科内网络化工作流管理系统、与HIS的病人基本信息交换接口、与HIS的检查医嘱电子申请单接口、与HIS的检查医嘱电子报告单接口、与LIS系统的数据接口、与RIS系统的数据接口等。

4.1.2.3公共卫生服务的数字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死亡病例监测、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与上报,慢性病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与上报等。

4.2区域医疗的数字化

区域医疗的数字化包括以下系统:区域药品采购流通监管系统,区域放射影像诊断系统,双向转诊系统,检验检查报告交换与授权共享系统,居民医疗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传染病、慢性病动态监测与管理系统等。

4.3卫生行政管理的数字化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提供领导决策,逐步规划、建设、完善卫生局办公自动化系统、社区卫生行政管理系统、卫生财务管理系统、卫生统计信息系统、卫生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妇幼保健系统、卫生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等应用。

五、规划实施

根据区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区政府的卫生事业发展意见、IT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医疗体制改革方向,现就未来三年数字卫生系统建设分阶段规划如下:

5.1第一阶段:基础建设阶段

5.1.1目标

1、建设完善鄞州区卫生信息网络。

2、实现医疗机构临床业务管理的数字化。

3、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建设,实现鄞州区居民医疗健康档案信息的动态采集、存储与管理。

4、实现卫生系统办公自动化。

5.1.2实施步骤

1、在2008年建设完成区卫生信息中心与卫生信息网络

在2008年结合区公卫大楼的落成,完成区卫生信息中心与区卫生信息网络的建设。区卫生信息中心建设包括中心机房建设、中心计算机设备与网络设备建设。

2、在2010年前各医疗机构完成临床业务管理的数字化建设

在2010年区内所有还未实施HIS系统医院临床管理子系统的14家医疗机构都要完成该子系统的建设,初步实现居民门诊诊断、门诊处方、住院医嘱、住院病历等信息的实时数字化采集、存储。

3、在2010年前完成新建40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HIS系统建设

在2008年选择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医院临床实验室管理系统(LIS)”条码化改造,完成HIS系统的临床检验工作流管理子系统建设。通过与医院已在使用的LIS系统建立有效的数据交换通道,医生(门诊、住院)只需在医生工作站下电子检验医嘱(检验申请),软件系统自动处理医嘱与收费项目的对应关系,自动计费,自动生成打印检验条码,自动发送检验申请到相应的检验科室,检验科室的检验结果自动回到医生工作站,医生在医生工作站桌面上就可以查阅病人的检验结果。实现医生检验申请单(医嘱)、检验费用记帐、检验报告、检验结果查阅等实验室检验业务在医生桌面工作站一站完成。同时,把检验报告记录到居民的健康档案中,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

试点成功之后,在2009、2010两年时间内将HIS系统的临床检验工作流管理子系统全面推广到区内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2008年完成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放射科接入到区放射数据中心,在2009年完成区内全部医疗机构的放射科接入到区放射数据中心,实现区内放射影像的远程诊断。

2008年完成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院内PACS系统(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建设,实现无胶片运作。到2010年完成全区所有医疗机构的院内PACS系统的建设。

2008年完成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检(超声、心电等)管理系统建设,实现特检(超声、心电等)工作流的无纸化运作。到2010年完成全区所有医疗机构的特检(超声、心电等)科室的业务管理的数字化。

2008年,在完成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PACS系统与特检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完成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HIS系统临床检查工作流管理子系统建设,通过与PACS系统、特检管理系统建立有效的数据交换通道,医生只需在医生工作站写电子检查医嘱(检查申请),由系统自动处理医嘱与收费项目的对应关系,自动计费,自动发送检查申请到相应的检查科室,检查科室的检查报告自动回到医生工作站,医生在工作站桌面上就可以查阅病人的检查报告与影像图片。实现医生检查申请单(医嘱)、检查费用记帐、检查报告、影像浏览等业务在医生桌面工作站一站完成,并把影像检查报告记录到居民的健康档案中,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

试点成功之后,在2009、2010两年时间内将HIS系统临床检查工作流管理子系统建设全面推广到区内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在2010年前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

2008年,医疗机构全面实施HIS系统与CMIS系统的数据交换系统,完成HIS系统与CMIS系统的数据整合,实现居民在就诊过程中产生的门诊用药记录、门诊诊断信息、出入院日期、住院诊断等就诊信息实时记录到居民健康档案中,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化管理。

2009年,争取市卫生局的支持,实现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与市妇幼保健系统、市计划免疫系统的数据整合,真正达到“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数字化管理。

在2008年选择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慢性病动态管理的试点,2009年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应用,实现慢性病发现、建档、诊断治疗、随访、康复评估等全过程的计算机动态管理。

5.1.3在2008年实现卫生系统办公自动化

在卫生局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功能,实现全区卫生系统内部通知公告、文件分发、计划报告、申请审批等办公业务的数字化。

5.2第二阶段:区域卫生数字化建设

在各医疗机构的HIS系统与CMIS系统建设到一定程度后,根据情况建设区域化的卫生管理数字化建设。

5.2.1鄞州区居民社区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在HIS系统与CMIS系统的基础上,在区卫生局建立“鄞州区居民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建设鄞州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及鄞州区社区卫生行政管理系统。

居民医疗健康信息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居民基本信息,如就诊卡号、病历号、病人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地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监护入、身份证号、医保卡号、农保卡号、血型、过敏史、户口地址、所在社区、婚姻状况、民族等。这些信息通过HIS系统的门诊挂号系统采集。

第二层次是居民医疗健康信息,包括:

1、社区健康档案信息:如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信息、家族史、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体检记录、就诊记录、主要问题记录、长期用药记录、妇幼保健史、主要慢性病史、手术外伤史、传染病史、精神创伤史、职业病史、伤残史、转诊、会诊记录等,这些信息通过CMIS系统进行数字化。

2、就诊病历信息:如门诊病历、门诊用药记录、门诊诊断信息、住院医嘱、住院病历、体检情况、检验情况、检查情况、手术情况等,这些信息在HIS系统临床信息系统中采集。

在2008年,将通过 HIS系统与CMIS系统之间的动态数据交换通道,先实时采集医/农保参保人在就诊过程中产生的门诊用药记录、门诊诊断信息、出入院日期、出入院院诊断等就诊信息整合到 CMIS系统的“社区健康档案信息”中,再汇总到卫生局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初步建立鄞州区医/农保参保人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鄞州区社区卫生行政管理系统,实现鄞州区居民社区健康档案信息在全区医疗机构的授权交换与共享,实现鄞州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数字化。

2009年,宁波市通用就诊卡在鄞州区实施后,把就诊卡持有人的健康档案信息纳入到卫生局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以后,随着信息化的深入,逐步把门诊病历、住院病历、体检情况、检验情况、检查情况、手术情况等医院就诊病历信息纳入到卫生局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5.2.2鄞州区居民医疗咨询公共服务平台

在建立鄞州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在卫生局建设鄞州区居民医疗咨询公共服务平台,以网站的形式向居民提供在线导医、网上挂号、专家门诊、网上医疗、居民个人信息查询、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医疗收费监督等医疗咨询服务。

5.2.3鄞州区医疗机构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建设

在建立鄞州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建设鄞州区医疗机构双向转诊信息平台,规范双向转诊工作流程,实现病人在鄞州区各医院之间双向转诊时病人的医疗健康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跟着病人流转。

5.2.4鄞州区慢性病传染病监测管理平台建设

在全面实现HIS系统临床管理子系统(门诊医生、住院医生、LIS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与HIS系统、CMIS系统紧密结合,从临床科室实时动态采集疾病诊断信息、慢性病、传染病信息到卫生局信息中心,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及时发现、上报处理慢性病、传染病,实现对慢性病、传染病的动态监测管理。

主要目的:

1、实现传染病、慢性病报卡的第一发现人实时报送。

2、控制传染病、慢性病报卡的漏报、迟报、重复报。

3、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实时的传染病、慢性病的预警与发生信息。

4、结合门诊诊断信息与住院诊断信息,实现公共卫生信息的智能采集、实时监测、动态分析与疫情预测。

5、为卫生局疾病统计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

5.2.5区域药品流通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建立鄞州区基本药品目录、鄞州区药品集中采购管理系统、鄞州区药品统一配送管理系统。实现把药品供应商、药品使用部门(医疗机构)、药品监管部门(卫生局、药监局)等药品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通过软件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药品信息的实时互通。

5.2.6鄞州区医疗卫生资源信息的综合管理平台

在鄞州区居民医疗健康信息数据中心建设成功的基础上,通过HIS、CMIS系统动态采集各医疗机构的医生配备情况、医疗专家信息、护理人员配备情况、科室信息、医疗设备配置情况、床位配置与使用情况、药品库存情况、医用材料库存情况、医院的财务收支情况、医疗机构营业情况等医疗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建立鄞州区医疗综合资源数据库,并通过对数据库的挖掘,建设鄞州区医疗卫生资源信息的综合管理平台。

第五篇:国家数字卫生建设情况汇报

台州市仙居县“数字卫生”建设情况汇报

“数字卫生”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县于2009年7月与浙江数字卫生研究院签订了《国家数字卫生项目课题合作研发任务书》,成为国家级数字卫生示范县(市、区)之一,共同参与“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的研究与应用。在仙居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多方筹集资金,积极开展了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区域数据中心、区域医疗、双向转诊、电子病历系统、临床路径及远程教育等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数字卫生项目建设情况

1、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我县于2006年开始自行研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电子化率达95%。2007年,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等多家国家级、省、市媒体对仙居的农民健康工程专门作了采访报道,其中电子健康档案也是亮点之一。根据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的要求,我们于2009年底开始对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进行了升级,于2010年5月已完成软硬件升级、数据迁移及应用培训。目前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项目组统一研发的电子健康档案软件。截止2010年年底,我县共建立家庭电子健康档案148108户,个人电子健康档案495742份。我县电子健康档案有以下几个特点:

(1)建档率高。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495742份,建档率达100.7%(其中约2%为死亡人口),93%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已上传至省 卫生厅数据库。

(2)建档质量高,数据翔实。①慢病管理到位。我县自2010年开始对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进行一人一册的专案管理,此举在台州市领先,其中98%以上的慢病信息已录入电脑进行管理。②体检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两年一度的免费健康体检,80%以上已录入电脑。③妇幼保健实现电子化管理。2010年对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电脑化管理开展了试点,约50%的保健对象资料录入了电脑,今年将加大力度,力争妇幼保健电子化管理率达80%以上。④传染病专项档案电子化管理。仙居县是国家重点传染病防治项目示范县,按照要求,2010年开展基线调查25万份,其中已22万多份已录入电脑,此外,8000多人次的体检结果也已全部录入电脑。

(3)采用了虚拟机技术。上传至省卫生厅的服务器采用的是UNIX系统,需要配置专门的服务器。由于我县经济落后,我们经多方请教,反复试验,成功应用了虚拟机技术,在电子健康档案应用服务器上搭建一个虚拟服务器,用来上传电子健康档案,有效节约了费用开支。

2、双向转诊平台。我县于2010年初建立了双向转诊平台和视频会议系统。为更好地实施双向转诊系统,局里专门下发了《仙居县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实施方案》,对诊断不明或没有能力医治的病人,中心、乡镇卫生院通过双向转诊网络平台,直接上转至县级医院作进一步治疗;县级医院对确诊的慢病患者和术后康复期的患者,同样通过双向转诊网络平台,转到乡镇卫生院继续康复治疗,提高县级医院病床使用效率;对出院患者,通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安排人员随访,并通过双向转诊平台及时反馈随访信息。2010年在县人民医院和下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双向转诊试点,至春节前已下转病人103人,上转151人,既提高了县人民医院住院病床的周转率,也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011年将逐步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

3、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系统。我县于2010年初建立了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在我县各部门尚属首次应用。2010年通过该系统召开了8次全县卫生系统视频会议,有效节省了会议时间和费用。此外,我们还将该系统延伸到远程培训、健康教育俱乐部的应用。通过该系统举办了6期健康知识讲座,花费少量的成本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均反映良好。

4、区域诊断平台建设。根据医改要求,结合我县地域广、乡镇多、城乡差距大、基层卫生基础薄弱的实际,借助 “国家数字卫生”技术,提出了以整合全县医疗卫生资源改革为重点的发展模式,即“城乡联体、乡村连片”一体化发展模式(郑继伟副省长对此专门予以肯定并作了指示)。通过建立县域诊断平台,由诊断(会诊)中心负责全县范围内的各种诊断工作,实现诊断技术城乡共享,使全县医疗质量全面提高。目前已建成全县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并投入试运行,已在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以及横溪、白塔、下各三家装有CR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医学影像联网,基层社区服务中心对患者所做的X线和CT检查,将疑难病例可以通过该系统上传到影像诊断中心,由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医师进行把关,目前已审核400多人次。此举既提高了基层医疗单位的业务水平,又方便了群众,使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也能享受到县级 医疗的医疗技术,实现了医疗技术城乡共享。心电诊断中心正在安装调试中,预计近期可投入试运行。

5、网上办公(OA)系统。我县于2007年初建成了网上办公(OA)系统并投入运行。通过OA系统,实现了无纸化电子公文。除了人事任免和保密的文件,局里所有公文都通过该系统下发,公文的发布和阅读都非常方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有效节省了纸张和印刷费用,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

6、数字图书馆系统。数字图书馆也称电子图书馆或者网络图书馆,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网上远程学习教育,向读者提供信息的检索、阅读、下载等功能。为提高医疗质量,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我局于2010年建设了数字图书馆,目前全系统已有800多名干部职工已注册使用该系统。数字图书馆的建成,为全系统干部职工构建第二学习教室,满足大家学习、工作等方面的需求,对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大有裨益。

此外,区域HIS、医生工作站、数据中心、电子病历系统、临床路径等项目建设也正在积极筹备中。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县数字卫生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离 “数字卫生”建设的要求,达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是思想认识滞后。少数领导和职工对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信息化建设不赚钱,是一种烧钱的行为,信息 化建设存在不平衡性和滞后问题。

二是资金存在缺口。仙居县为全省欠发达县之一,财政困难,虽然现在各级领导对卫生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都比较高,对信息技术也寄托了较高的希望,但由于投资费用较大,在资金上还存在较大的缺口,难以跟上形势发展的需求。

三是人员力量不足。一是专业人才的缺乏,卫生系统专业人员基本以卫技人员为主,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基本没有储备,上级也没有与信息化建设有关的科室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的政策支持。二是卫生技术人员对计算机知识还比较缺乏,特别是基层的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卫技人员,在使用过程还有较大的困难,阻碍了卫生信息化的正常应用和健康发展。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在整个卫生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建议上级出台相应政策,设立专门的科室和人员编制。同时,还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是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由于规范标准严重滞后,各家公司的标准不统一,系统与系统之间各自为营,信息资源无法共享,阻碍了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下一步打算

根据“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组的统一要求,我们要做好现有系统的应用和维护,并逐步开展数据中心、电子病历、区域HIS的建设。

1、开展机房改造。今年计划对原有的机房按标准进行改造扩容,使机房管理更科学、更规范,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2、进一步完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①进一步充实内容,规范电子 健康档案的项目;②与临床诊疗系统对接,进一步用活档案。③在合适的条件下开放居民个人档案自助查询管理。

3、大力推进区域诊断平台建设。全县计划建设6个诊断中心,分别是影像、心电、检验、病理、超声及内镜诊断中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初步建立医学影像、心电诊断中心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卫生技术,逐步建立病理、超声、检验、内镜等诊断(会诊)中心,进一步有效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

4、充分运用双向转诊和视频会议系统。要充分发挥双向转诊平台的作用,达到县级医院和社区的优势互补;同时运用视频会议系统,开展远程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5、开展医生工作站建设和数据中心建设。一是逐步在全县各医疗单位开展医生工作站建设,实现无纸化处方。二是通过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医生工作站与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对接,使医生在看病时也能了解到病人的基础情况和体检情况,同时病人的相关信息也能自动转入到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6、开展区域HIS建设。结合医改工作,建立全县医疗业务综合管理平台和药品配送管理平台。

7、进一步做好与省、市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更高层面上的互联互通,使信息的管理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院的决策层能更及时地掌握医疗信息、利用医疗信息进行科学分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以及整个卫生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下载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建设规划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建设规划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辽宁规划数字卫生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辽宁规划数字卫生建设 作者: 来源:《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4年第03期 2014年,辽宁省将围绕卫生计生中心工作,加强规划信息的引领牵动作用,强化五项工程,打......

    无锡市滨湖区委书记朱渭平2012年5月29日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揭牌活动上的致辞

    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揭牌活动上的致辞无锡市滨湖区委书记朱渭平(2012年5月29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春夏之交,万物生机盎然;太湖之滨,八方嘉宾云集。今......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建设简要汇报(范文模版)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建设简要汇报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建设简要汇报 区新能源轿车产业园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领导和同志们: 根据党委会议要求,现将区新能源轿车产业园规划建......

    农业产业园规划(精选合集)

    农业产业园规划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0日 【字体: 大 中 小】 概念: 农业生态园也称农业休闲园,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 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

    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

    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 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概述 生态农业规划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调控为保障,以政策为引导,科技驱动,应用生态系统的......

    总体产业园规划大全

    天津创意产业园总述 2007 年 9 月 28 日,天津市首家正式挂牌的由老工业厂房改造而成的现代创意产业园区——红桥区意库创意产业园正式成立,开启了天津产业建筑发展创意产业正......

    无锡地铁规划

    无锡轨道交通主干线简介 1145602135 孙明磊 无锡地处苏锡常都市圈的地域中心,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重要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名旅游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

    浅析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

    浅析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上突出地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是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转变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