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5篇

时间:2019-05-14 01:2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

第一篇: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

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14-5-5 21:58:52 发布人:tanzhe(经学会第九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

为了奖励在电子信息领域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调动广大电子信息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经国家奖励办批准(国科奖社准字[2002]03-0053号),中国电子学会设立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原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学会科技奖)。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科学技术部《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结合电子信息领域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会科技奖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鼓励自主创新和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第三条 学会科技奖面向全国电子信息行业,主要奖励在电子信息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实现产业化方面取得卓著成绩或者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第四条 学会科技奖的奖励范围包括: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二)重大技术发明与创新

(三)重大技术开发项目及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

(四)重大工程组织实施

(五)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与制定

(六)重要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优秀科技专著

第五条学会科技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六条 中国电子学会设立“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励专家评审委员会”(简称评审委)和“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简称奖励办)。

第七条 中国电子学会建立学会科技奖评审专家库。入库专家经学会分支机构、省区市电子学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组织推荐,或由院士专家个人推荐,由热衷于学会工作、经审核符合条件的业内知名专家构成。入库专家原则上要求为具有副高级以上(含副高级)电子信息及有关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工作者,或具有丰富行业管理经验的政府领导。专家库每两年更新一次。

第八条 年度评审委组成与主要职责

学会科技奖每年度评审工作开始之前,由奖励办从专家库中按照申报项目的专业分布情况随机抽取专家组成评审委。评审委依照本办法规定,在奖励办的组织和协助下,负责学会科技奖的评审工作。

评审委设主任1人,副主任1至3人,委员若干人。评审委主任、副主任须由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评审委由初评组和终评组构成。

初评组主要职责:

(一)负责向终评组推荐获奖项目及获奖等级。终评组主要职责:

(一)评定获奖项目及其等级;

(二)对评审过程中的争议作出裁决;

(三)研究处理评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九条 奖励办组成与主要职责

奖励办设在中国电子学会总部。奖励办主任由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兼任,成员由学会总部现职人员担任。奖励办主要职责:

(一)奖项的征集、受理工作,及评审相关的组织工作;

(二)申报项目的形式审查工作;

(三)专家库的更新与维护;

(四)根据申报项目专业分布情况从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组成年度评审委,并负责初评工作的项目分组和专家分组;

(五)负责根据评审结果择优向相关部门推荐参评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

(六)负责对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协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等单位的科技奖励与评价工作。

第十条 评审委及奖励办成员必须严守评审秘密,不得泄露评审及申报项目情况。评审委及奖励办成员为被评项目主要完成人或主要完成人直系亲属时,须回避本年度评审工作。第三章 奖励等级及评审标准 第十一条 学会科技奖分为自然科学类、技术发明类和科技进步类3个类别(同一项目的技术内容不得在同一年度重复参加不同类别的评审)。三类奖项分别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奖励等级。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取得重大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项目,可视情况评为特等奖。奖励数量根据每年申报情况确定,原则上每年度自然科学类一等奖不超过2个,技术发明类一等奖不超过6个,科技进步类一等奖不超过8个。二等奖数量不超过一等奖2倍。三等奖数量不超过二等奖2倍。质量第一,宁缺勿滥。

第十二条 学会科技奖按以下条件进行综合评定:

(一)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难度;

(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和意义;

(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十三条 各类、各等级评审条件参考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条件。

第十四条 优秀获奖项目通过相关部门推荐,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

第四章 项目申报

第十五条 学会科技奖采取单位和个人推荐的办法申报。奖励办接受以下单位和个人的推荐。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子学会;

(二)中国电子学会分支机构;

(三)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对本单位项目的推荐;

(四)国家大型科学研究院所对本单位项目的推荐;

(五)国家大型企业集团对本单位项目的推荐;

(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单位及单位会员对本单位项目的推荐;

(七)两院院士3人或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5人以上的推荐。推荐单位及推荐专家要对推荐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对科研规范的符合性进行审查,并确保符合保密规定。第十六条 申报条件

(一)申报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内首创或本行业先进的技术研究成果,并且经过鉴定、验收、检测等相应评价及实际应用,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新方法等;

2.采用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大应用成果、重大工程,并经过验收、评价,证明其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3.研究成果理论上有一定创新和发展,学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为同行所公认,并被相关部门采用,对科研开发、产业发展有重大支撑和指导作用。

(二)不存在成果权属、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及其排序方面的争议。

(三)为适应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申报学会科技奖的项目应当是近三年之内完成的项目。申报科技进步奖的成果,要求规模应用两年以上。

(四)学会科技奖不接受涉密项目申报。

第十七条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由项目完成单位或个人填写《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书》,并按照第十五条规定的申报途径,于申报截止期前报奖励办。截止日期以及申报方式以每年学会网站发布的通知为准。

第十八条 主要完成人。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作为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一)提出和确定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二)在研制过程中直接参与解决技术关键和疑难问题;

(三)直接参与并解决在投产、应用或推广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难点。获奖项目主要完成人限额: 自然科学类,不多于5人; 技术发明类,不多于6人;

科技进步类,一等奖不多于15人,二等奖不多于10人,三等奖不多于5人。

主要完成人应依据贡献大小排序。

第十九条 主要完成单位是指项目主要完成人所在的基层单位,是在科技成果研制、推广应用过程中给予物质、经费、技术支持,对该项目的完成起到重要作用的单位。

获奖项目主要完成单位限额:一等奖不多于10个,二等奖不多于7个,三等奖不多于3个。

主要完成单位应依据贡献大小排序。第五章项目评审

第二十条 学会科技奖每年评选一次。

第二十一条 评审程序如下:

(一)奖励办在每年度申报奖励截止期后,成立材料审查小组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如需补报材料,应及时通知申报单位或个人;申报单位或个人须在规定期前补齐材料,方可参加本年度评审。

(二)经形式审查后,符合条件的申报项目按专业分组,由初评组分组评审。

(三)终评组参考初评组意见进行评审,审定获奖项目和奖励等级。终评组对初评组推荐项目逐项评议,最后以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确定获奖项目和奖励等级。投票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一、二等奖须到会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三等奖须到会成员总数的二分之一(不含二分之一)以上通过。

第二十二条 评审结果经公示无异议,或者虽有异议但已在规定时间内处理的,由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批准发布公报,并颁发获奖荣誉证书。第六章 异议处理

第二十三条 终评结束后,奖励办在中国电子学会网站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自公示发布之日起,10天内为异议期。如有异议,需在异议期内向奖励办提出意见,过期不予受理。

第二十四条 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应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诉具体的理由和意见,并附上有关证明材料及有效联系方式,否则不予受理。第二十五条 异议分为实质性异议与非实质性异议。实质性异议是指对项目关键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申报不实的意见;非实质性异议是指对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主要完成单位的意见。对项目是否获奖以及获奖等级的异议,不予受理。

第二十六条 实质性异议由奖励办负责协调解决,项目推荐者有义务协助处理。

(一)推荐者接到异议通知后,应及时通知被异议方回复异议内容,并进行调查、核实,形成书面意见报奖励办。奖励办须及时将审核、裁决结果通知双方。

(二)必要时,奖励办可组织相关专家调查处理异议,形成意见后报评审委主任审定,并将审定结果及时通知双方。

第二十七条 非实质性异议一般由推荐者负责处理,处理意见报奖励办备案。

第二十八条指定日期内异议项目未有处理结果的,取消奖励,待异议处理完毕后可在下一年度重新参加评审。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项目主要完成人和主要完成单位应认真填写申报书。推荐者应严格遴选推荐项目,仔细审查主要完成人和主要完成单位的资格及排序,根据项目的技术水平、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如实、准确地写明推荐意见,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作出承诺。

第三十条 申报、推荐奖励项目应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恪守科研规范和学术诚信。若发现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奖励办有权撤销其奖励,追回荣誉证书,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建议所属主管部门给予处分。

第三十一条申报材料一律不予退回,保存一年后,由奖励办统一销毁。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中国电子学会负责解释。

第二篇:中国电子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电子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电子学会在中国科协和信息产业部的领导下,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求真务实,改革创新。通过学会工作者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按照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积极开展各种活动,2007年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荣获第六届中国科协先进学会综合奖。

一、学术交流工作

2007年共举办学术活动105项,发表论文7224篇,共有14412人次参加。其中国内学术交流活动85项,发表论文5104篇,有11261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20项,发表论文2120篇,有3151人次参加。

(一)国际学术交流

举办了2007国际网格计算与高性能计算技术研讨会,国内外专家160人参加会议。举办了以“创新数字媒体、传播奥运高清”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国际广播电视技术研讨会(ISBT2007)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07),近千人参加。主办了国际微波与毫米波技术会议(ICMMT2007),有13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交流论文253篇。举办了第八届国际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术会议(ICEMI’2007)国内外共有3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录用论文900篇。举办了第七届中国国际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学术会议(ICRMS’2007),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组织了国际医学影像与信息学学术会议(MIMI 2007),来自国内外的7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主办了第八届电子封装技术国际会议(ICEPT2007),1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其中国外代表80余名。举办了第二届智能系统与知识工程国际会议(ISKE2007),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举办了第四届国际电磁兼容学术会议,交流论文130多篇。协助国际LXI联盟召开了2007LXI联盟会员大会暨高级技术论坛。协办了2007计量与测试国际学术会议,200多人出席。召开了绿色焊接材料的设计与应用国际研讨会,与会代表260余人。主办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合成孔径雷达会议(APSAR2007),254位代表参会,交流论文126篇。

组织参加了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庆祝IEEE EMC-S成立50周年的国际电磁兼容学术会议,电磁兼容分会主任委员高攸纲教授应邀作了报告。组团参加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2007世界通信大会(ICC 2007)、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2007全球通信大会(Globecom 2007)、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国际电磁兼容学术会议、亚洲国际广播与多媒体科技展览及研讨会、国际洁净室认证委员会全体会议、第9届中日韩医药信息学会议(CJKMI’07)和第十二届世界医药信息学大会(Medinfo’2007)。元件分会章继高教授参加第五十三届IEEE 霍姆电接触学术年会,作华人首次获奖学术报告。真空电子学分会邀请美英等国著名研究中心和大学的学者作学术报告。

(二)国内学术交流

各专业分会召开的学术年会是学会的一种重要学术活动形式。主要年会活动有:情报分会2007学术年会,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CBME’07),电子线路与系统分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暨2007年港澳内地电子信息学术研讨会,四川省电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超导电子学分会2007学术年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暨军用微波管研讨会,2007年第十七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第九届全国电波传播学术讨论会,遥感遥测遥控分会2007年全委会暨学术研讨会,电压敏专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元件分会召开的中国MLCC第十九届年会,第十四届信息论学术年会等。2007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100多人与会,收集了论文80多篇。电子机械工程分会七届二次全委会暨2007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70名代表出席会议,收到论文143篇,录用84篇。天线分会2007全国天线年会收录论文231篇,2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著名雷达专家贲德院士作了题为“天基监视雷达”的特邀报告。2007第九届全国消费电子技术年会暨数字电视研讨会。电子对抗分会计算机网络对抗专委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共征文216篇,录用了139篇。电子系统工程分会召开了以“军队信息化理论创新与技术发展”为主题的第六届学术年会,收集论文581篇,录用235篇。导航分会召开了2007导航工作会议及学术年会。广播电视技术分会召开了第七届广播电视覆盖网专业年会。

除学术年会之外,各分会、地方学会还召开了所属专业以及各种专题学术会议。例如,以“通信与信息技术”为主题的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为主题第22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152人出席,征集论文138篇。以“助力医药信息化,推动全民健康行”为主题的第二届环太平洋医药卫生信息化峰会,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药信息学会和组织的负责人、专家学者、医院信息化主管人员约150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天津)第四届国际绿色电子制造(表面安装)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200多人参加了会议。第三届电子信息系统质量与可靠性学术研讨会。第十七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会议(CCSP-2007),110多人参加了会议。2007年中国数字电视与网络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学术研讨会(CCNS 2007)。第二届航天电子信息配套发展战略论坛,近200人参加了会议。2007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主管(CIO)峰会暨军地共建医疗卫生信息化新局面研讨会,290余人参加会议。2007第十二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STC2007),收到论文195篇,250名代表参加会议。主办2007’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同期还举行了2007’微波毫米波科技成果及产品展。第十三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全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硅材料学术会议,参会代表120余人。第七届全国信息隐藏暨多媒体信息安全学术大会。主办第五届京、津、沪、渝暨全国城市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400余人参加。2007年中国西部企业融资论坛(2007CEFF),与会代表300多人,10多个民营企业参会。主办了2007’信息电子与控制技术学术会议,与会代表200多人。召开了主题为“和谐发展、信息集成、西部崛起、创新蓉城”的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庆祝《电声技术》创刊30周年暨DSPPA公共广播技术论坛。大型体育赛事环绕声同期音频制作技术研讨会,300多位专家参会。空间电子学分会举办了2007年卫星有效载荷技术学术研讨会,收到91篇论文。元件分会举办了2007压电晶体技术交流会、中国PXI技术和应用论坛、第十五届全国混合集成电路学术等会议。通信学分会召开了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OFCIO 2007)学术会议,350人出席了会议,收到论文200余篇。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会召开第五届全国核反应堆用核仪器学术会议、第9届全国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核仪器应用等学术会议。北京电子学会举办2007国际电子器件与半导体技术会议,10余个国家和地区200余人出席会议。射电天文分会参与协办了在杭州举行的射电天文前沿论坛,与会代表约百人。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分会召开2007年红外探测器及其在系统中应用技术交流会和第十八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应用磁学分会召开稀土永磁材料学术交流会,参加人数150余人。导航分会主办的全国航海导航学术会议。中国手机市场新风险与新机遇高峰论坛。2007第五届RFID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广播电视技术分会召开了第九届全国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NCTC〃2007),300余人参加。

为了纪念中国电子学会成立45周年,同时回顾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50年来的发展,承载历史、总结经验、展望未来,举行了以“技术推动产业”为主题的2007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暨中国电子学会成立45周年庆典活动。300多人出席了会议。中国电子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胡启立,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吴基传,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等出席会议。会上颁发了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奖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邬贺铨就“互联网的创新发展”,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俞忠钰就“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委高级顾问章之俭就“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概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怀进鹏就“面向互联网的软件技术与系统”,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王建章就“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等作了主题报告。

为了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官、产、学、研结合,学会专门策划举行了以行业关注的热门话题为内容的交流活动。如:中国电子学会节能工作推进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07中国电子节能峰会,由中国电子学会联合13家骨干机构向全国信息产业界发出了“中国电子节能倡议书”,号召各电子信息企业深化和落实节能减排国策,大力研发、采用和推广电子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并且利用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提供有针对性的节能技术解决方案,帮助传统产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来自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企业界高层及相关媒体共200余人出席了此次峰会。2007第二届中国电子信息创新技术年会,行业领导、行业代表,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的院士和专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参加了会议。大会还进行了两个主题的分论坛:安全技术发展趋势和融合通信发展趋势。首届中美CIO峰会,主题是“分享全球信息化智慧,推重业务创新实践”,推选出7名中国最具影响力CIO和50名2007CIO,来自美国7家著名跨国企业的CIO和来自国内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的200多名优秀CIO参加。中国电子学会嵌入式系统专家论坛峰会,主题是“加快嵌入式系统教育改革,打造嵌入式技术人才资源平台”。2007年第三届中国高校IT院长论坛,代表近300人,在“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推动产业发展”的主题下,深入探讨交流了IT院校创新能力提升、IT创新与产业发展、产学研联动、科研管理与学术交流的创新等热点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嵌入式系统教学研讨会,全国百余所高校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以“课程体系及人才认证”为主题,就高校嵌入式课程设置、嵌入式与计算机系统的衔接、嵌入式实践课程以及中国电子学会嵌入式人才培训及认证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期举行了第三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颁奖仪式。首次新徽商IT产业发展论坛,旨在促进IT产业的企业家加强联系、增进友谊、扩大合作、共求发展。第二届全国职教电子信息类就业及实训校企合作论坛以探讨社会需求、教师培训、专业设置、实际训练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容,为院校、实训基地、企业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200多人参加了会议。全国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学术、产业、人才论坛。智能卡、防伪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实务专题研讨会。联合举办第十届中国Java技术及应用大会,研究讨论Java及相关技术、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召开了2008年世界通信大会(ICC2008)新闻发布会,49家媒体和部分企业界的代表出席。ICC2008大会组委会共同主席,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汝林介绍了ICC2008的筹备情况。ICC2008已征集论文3200多篇,论文评审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音响行业论坛,探讨专业灯光音响行业的发展和技术发展形势,200多人与会。重庆市电子学会承办了软件及信息服务专题论坛,围绕“合作、共赢、发展”这一主题吸引了近300中外来宾参会;召开题为“开放、合作、成就未来”软件企业合作发展研讨会,邀请行业资深专家与参会的60多家企业共同分享 IT 行业的发展趋势,为本土 IT 企业共同发展营造健康的合作环境,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承担和协助中国科协举办学术活动:如:中国科技协青年科学家论坛第153次会议。中国科协年会第一分会场中“电子与节能”单元会议。主题为“加快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2007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家论坛。参与支持2007第三届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CEO沙龙。

总的来看,2007年开展的国内学术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适应新形势下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开拓全新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使产业与技术更为密切地结合,为官、产、学、研搭建了相互沟通、支持、共赢的平台。

2、注重社会发展需要开展活动,使学会学术活动更贴近实际、注重实效,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3、青年科技人员参加学术活动的比例显著增加。

4、针对新领域、新技术和学科前沿问题召开学术会议,使学会始终活跃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邀请院士、学科带头人、知名专家、国外专家做综述报告或拓导报告,介绍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或本领域的最新进展,开阔代表的视野,提升学术活动的水平。

二、编辑出版工作

学会主办科技期刊15种,其中学术期刊5种;科普期刊3种;技术期刊6种;科技报纸1种。全年共发行期刊3674420册,发表论文2305篇。发行报纸4080000份。编著科技图书2种,8600册。学会全年编辑出版论文集47种,发表论文2718篇。

学会高度重视编辑出版工作,学会主办的报刊各编辑部都认真遵守和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改进和提高。如:《电子学报》全年增刊2期,《信号处理》、《网友世界》、《微波学报》、《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各增刊1期;为了规范管理,完成了《电子商务》杂志的法人代表变更工作;应读者的要求,《数据采集与处理》杂志2008年将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为了适应市场变化,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每周电脑报》变更了开本。为了把《半导体学报》办成国际化刊物,从今年开始优先发表英文文章并对封面进行全新改版,预计在2008年7月发展为全英文刊。

学会对期刊加强监管力度,主办的15种刊物全部通过了年检。全年未出现广告经营问题。

学会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工作,主要有:根据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期刊出版形式规范》,组织各刊物编辑部进行逐条自查并及时纠正;积极配合完成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审读工作和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状况问卷调查工作;做好申报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资助项目工作,2种期刊申报;积极组织参加第五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4种学术性期刊推荐了11篇论文;做好期刊基本情况调查表的上报工作;组织各期刊配合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征集期刊发展大事的活动,共上报发展大事71条;各学术类期刊积极向会员定期赠送刊物。

期刊获得的项目资助和奖项有:《电子学报》获2007年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B类项目资助。《电子学报》编辑部推荐的“关于信息-知识-智能转换律的研究”、《电子元件与材料》编辑部推荐的“铁电/铁磁复合材料的磁性能和介电性能研究”和“Sn-Ag-Cu系无铅焊锡成分的优化研究”3篇论文获中国科协第四届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电子元件与材料》获信息产业部精品期刊奖。四川省出版期刊二等奖等。

学会主办的各期刊完成了本的出版发行工作,并积极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电子学报》第八届第二次编委全会,《CJE》工作会议暨“电子与信息科技发展论坛”于2007年11月12日在深圳和香港召开,7位院士和60多位专家参会。《电子学报》全年完成14期,700万字,英文刊《CJE》刊出4期,200万字。《电波科学学报》,全年出版6期,144万字,刊登论文层次及水平显著提高。《信号处理》严格审稿和编校,从来稿400余篇中筛选出200余篇发表。《电子元件与材料》共出版12期,刊出论文259篇,期均发行量10000份。

学会还进行了其他编辑出版活动,启动了《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卷(3)的编辑工作,召开了两次《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卷编纂委员会会议,研究了第三卷的编纂工作,确定入传人的条件及推荐办法,并初步确定第三卷的编纂出版工作于2009年完成。组织编写的《电子信息学科发展研究报告》于2007年6月编撰完成,并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会的《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按原定计划出版了6期,敏感技术分会编辑出版了《2006/2007传感器与执行器大全》。电子机械工程分会召开了《电子机械工程丛书》编委会和编写工作会议。《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召开了编委会会议。学会总部编辑出版了《中国电子学会成立45周年纪念册》。学会总部编辑了11期简报,印发给会员及相关单位。江苏省电子学会编印下发了4期《江苏省电子学会通讯》。遥感遥测遥控分会的会刊《无线电工程》,严把期刊技术关和保密关,坚持稿件终审制,努力提高期刊的稿件、编辑及出版质量,争创中文核心精品期刊。天线分会的会刊《天线学报》以全新面貌与读者见面。山东省电子学会2007年出版《信息技术与信息化》刊物6期、12000册,发表论文360多篇。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分会和有关单位联合主办了《激光与红外》、《光盘多媒体技术》等。导航分会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0所合办的《导航》杂志,是我国导航领域唯一的一份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的学术刊物,颇受导航界专家学者的欢迎,发行量不断增加。无线电定位技术分会会刊《雷达科学与技术》全年出版6期,发表论文103篇。新疆电子学会协助编辑、出版《新疆机械电子》杂志2期,刊登学术论文近50篇,发行《新疆电子学会情况通报》2期。《连接器与开关信息》(双月刊)发行600余份;编辑出版《机电元件》4期(季刊);编辑出版《继电器信息》6期(双月刊);《压电晶体技术》(技术类期刊2期)发行 800册;《固体继电器技术与应用》一书已编辑完成待印刷出版。生命电子学分会组织和协调国家863项目“现代数字医疗核心装备与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系列丛书中二本专著一本译作的出版工作。

三、科普教育工作

学会全年举办科普讲座30次,听讲人数3237人次。举办科普展览3次,参观人数18940人次。开展科技咨询29次。电子工程师进修大学全年招生3600人。学会全年举办培训班16个,参加培训人数达1785人次。

学会组织的电子教育培训已涉足我国电子应用技术的主流专业培训,处于电子应用技术领域培训中的领先地位,在国内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学会总部举办了12个专业技术培训班,共培训学员1500余人次,如:举办了基于FPGA的DSP系统设计技术高级研修班等。内蒙古电子学会培训中心现已开展了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和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江苏省电子学会举办了2007 SMT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8期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培训班。天津市电子学会举办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产品质量管理与营销等培训班。吉林省电子学会举办了全省性社会团体负责人培训班。广播电视技术分会举办了卫星广播电视数字传输培训班等。元件分会举办混合动力车及其电机、驱动系统高级研修班和无刷直流与永磁同步电动机技术培训班、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技术高级研修班。新疆电子学会举办四期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培训班,有130多人参加培训。无线电定位技术分会举办天线、微波毫米波技术高级研讨班,63人参加。

继续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工作,为了推广中国电子学会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EDP)工作,总部举办了2期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师资暨考评员培训班。目前,电子信息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工作中已有的专业认证项目包括电磁兼容、洁净室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磁性材料、电子设备抗恶劣环境设计、嵌入式系统工程师等,2007年重点是对嵌入式系统工程师、电子设计工程师、电子签名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作进一步的拓展工作,有250余人通过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声频工程技术资格证书的工作目前已经连续开展了7年。洁净技术分会开展了国内洁净室技术基础培训和工程师资格认证培训6次,共有90人参加,获得了洁净室工程师资格的有33人;开展了洁净室技术国际认证培训工作,到目前为止,洁净技术分会按照国际洁净室教育委员会通过的教学大纲已组织了4批培训,有84位学员通过了国际认证课程。四川省电子学会开展SMT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工作等。

参与科普宣传和科技下乡活动,学会主办了面向大学生的“SYNOPSYS杯”中国第六届研究生电子设计(EDA)竞赛。天津市电子学会积极配合天津市二十一届科技周活动,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科普讲座和科普咨询服务等活动。江苏省电子学会组织科技下乡3次,参与科技下乡人员60多人次,组织主题科普活动,举办科普讲座、科普宣传展览。如组织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在尧林仙居社区为居民提供家电使用和保养知识的咨询和家电现场维修;积极参与省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青少年电子技师认定”活动,参加科技竞赛活动的青少年达3000人次;举办了卫星通信产业民族化发展研讨会暨331卫星通信日倡议和纪念等活动。声频工程分会在多个城市举办了公共广播新标准征求意见和新技术巡回讲座科普活动。元件分会组织参加陕西省电子学会举办的2007年科技宣传活动。电波传播分会组织电波知识科普活动3次,参加人数60人。为配合第13届北京科技周活动,组织各专业委员会开展各种形式生动活泼的科普活动,宣传科技奥运,自主创新等观念和科技知识。重庆市电子学会以主城区各电子产品交易市场和维修行业重点单位为对象,组织召开了电子市场座谈会。四川省电子学会举办了主题为“迎奥运、梦想北京”21届曙光少年电子夏令营,开展了各有特色的科普讲座达40多次。新疆电子学会实施科普惠农项目和科技咨询服务活动,从IT企业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参加了区科协开展的“科技石河子”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咨询展览工作

为国家和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咨询。学会高度重视政府决策支撑工作,加大对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撑力度,积极推进对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部门的支撑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积极开展为中国科协的决策支撑服务,分别在决策咨询、改革创新、继续教育、专业资格认证、科协年会等方面,通过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准备、项目申报、项目答辩、专家评审、中国科协审批,有5个项目获得了中国科协的经费支持;积极开展为有关地方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工作支撑,争取如北京市新媒体产业园区、上海市信息委和其他地区的项目。电子产业战略研究分会联合江苏省电子学会、南京电子学会向江苏省科协申报了四项软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生命电子学分会承接并与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合作,承担了“在用医用设备的监督管理”软课题的研究工作。江苏省电子学会配合信息产业厅有关部门完成了对30家企业的系统集成资质和3家企业的监理资质的评审。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分会针对中国音视频产业的需求,组织相关国际机构和企业,按照国际开放式规则,提出了自主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其编码效率比传统的MPEG-2国际标准提高了一倍,代表了当前的国际先进水平。主持参与了“SEP文档库系统”的技术鉴定工作。敏感技术分会完成了《电子设备用压敏电阻器安全要求》行业标准编制和《低压系统中浪涌保护器(SPD)用压敏电阻器(MOV)技术规范》的联合企业标准的编制工作;声频工程分会与企业联合主编的《公共广播系统规范》国家标准,已经编制出初稿,在建设部网站上公示;山东省电子学会完成了全省出版的大型科普读物《自然科学向导丛书》其中《电子信息技术》卷的编写任务,承担了山东省科协2007年学术活动重点项目《关于加快我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研究》的调研和编写任务;声频工程分会的“奥体场馆的扩声系统应优先使用性能质量优秀的民族品牌产品,给中国的民族工业一个发展机会的建议”得到国家领导人和有关方面的重视,得以在奥体场馆的扩声系统设计与建设中实施,例如鸟巢的扩声系统、奥林匹克中心公园的公共广播系统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公共广播系统等。电子元件分会参加6项继电器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参加信息产业部“生产发展基金项目”的专家评审和参加光华工程科技奖评审。为企业和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学会开拓了针对企业的管理咨询服务业务。浙江省电子学会开拓了杭州市场,实施三个软件过程改进与能力成熟度提高企业咨询评估项目。洁净技术分会组建了洁净室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开展了“洁净室技术贡献奖”的评选活动,开展了行业内洁净室示范工程的评定活动。声频工程分会对企业扩声工程按有关标准进行测量和评估,提出测量报告。天津市电子学会学会完成各种咨询24项,服务于天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元件分会进行射频和微波继电器设计与测量、EMI/EMP电磁干扰滤波器专题报告、电子行业产排污系数论证、为数家民营企业提供最新版IEC继电器标准。北京电子学会为北京时代集团公司的变频器产品进行的可靠性咨询、为2家企业做了ISO9000认证工作和3C认证工作、在北京无线电厂联合举办新技术项目推介(合作)发布会。吉林省电子学会与大专院校合作,以电子政务、微软dot net为培训内容,申报了技术人才培训项目,努力创立新的继续教育模式,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感应式数码防盗系统、开发利用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资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垃圾型煤”项目等,为城市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开发新能源起到积极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和北京创新伟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设计并组织实施的校园网群和“校校通”工程在千厂千会协作行动活动中获中国科协优秀项目成果、先进组织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奖励。重庆市电子学会组织编写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及常见问题解答资料汇编》,使相关企业进一步明白了这部绿色法规的意义。今年下半年学会开展了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通知,鉴定了三个项目顺利通过鉴定。四川省电子学会为长虹虹欧“PDP”一期工程项目招评标提供专家咨询,为会员单位推荐电子、仪器、检测专家,与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合作就“四川烟草网络规划和优化”课题进行了调研。新疆电子学会接受有关部门的委托,组织召开新产品鉴定会,为多项新产品和科研成果进行了鉴定。

学会全年举办国内技贸展览7次,其中展览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5次。成功组织了埃及国际电力能源展览会,为境外展览业务打开了新的局面,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举办了2007年中国国际视听集成设备与技术展(IS China),展出面积达1.36万平方米。同期举办InfoComm中国峰会、中国显示行业峰会、IS China2007教育研讨会,就下一代高清电视图像处理技术、视听设备在智能建筑设计与指挥监控中心的应用、大屏幕拼接系统信号处理和传送技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举办了中国国际数字化医院与电子病历应用研讨会暨展览会;举办了第十四届北京国际音响大展,不同档次与特点的各类HIFI和AV器材使参观者全面了解了现代音响的发展潮流;2007第六届中国苏州国际电子工业展览会来自内地和香港、台湾,以及美、德、法、英的186家企业参展,展出面积4000多平方米,参观人数1.5万;2007年意大利Butterfly专业音响和台湾XENPOW专业灯光技术交流暨产品演示会;2007年德国CODA专业音频产品技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工业电子产品及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展览会,50多家厂商参展,近万人参观;中国(天津)电子展览会,80多家企业参展,近4000人参观;第十届西部(成都)电子工业展,200家厂商参加;2007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小电机技术展览会,360家厂商参加,展览面积12000平米;2007年第六届华东国际电子工业制造展览会,500家厂商10000平米;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电子工业博览会;内蒙古电子学会组织以“科技推动制造业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主题的博览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示自治区装备制造业产品,并向所有专业采购单位展示具有一定水准的各类机床、模具、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测试仪器等,约有11000多人参观了展会;第十六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400余人参观了展会。应用磁学分会支持国际磁性材料及电机博览会的工作。

五、与国际和地区的交流、合作

学会全年共接待国外来访10个团组,24人次。港澳地区来访2个团组,6人次。台湾省来访3个团组,12人次。派往国外5个团组,72人次。派往台湾省1个团组,8人次。如: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主席、国际计算机和系统病毒防护专家Klaus教授访问学会总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AUSTAFE协会代表团一行13人访问了中国电子学会,双方在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表达了希望进一步开展合作的意向;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与日本富士电机访问南京电子学会就OLED技术发展进行交流;中国电子学会考察团赴台湾参观考察,加强两岸电子企事业单位的相互了解;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元件分会名誉委员、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我国电接触学科著名专家章继高教授获得2007年IEEE霍姆科学成就奖Ragnar Holm Scientific Achievement Award,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华人科学家;信息系统集成分会积极与国际软件服务业联盟(SSI)香港及台湾地区信息系统集成行业开展交流活动;重庆市电子学会代表团出访印度,参加在印度班加罗尔策划组织的“扁平世界的合作与创新”的高层论坛和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吸引了中外IT企业的代表150余人参会,并达成了上亿元的项目合作意向等。

六、组织建设工作

按时召开了学会八届二次、三次常务理事会和学会八届二次全体理事会,讨论审议学会工作。召开了2007分会秘书长,学会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新春座谈会,通报了学会工作,向理事单位和常务理事单位颁发了铜牌和证书。

学会积极做好会员发展、会费收缴、会员服务工作。按照中国科协《关于规范全国性学会个人会员登记号的通知》,目前已换发新《会员证》4419个;2007年共收取个人会费217805.04 元,召开2007年高级会员评定会,全年评定发展高级会员576名,召开了2007年会士评定会。2007年团体会员共有449个,学会总部收取团体会员会费(的15%)61825元(其余的85%留在有关分会,用于会员服务和活动)。

加强学会信息化工作,学会申报的 “会员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获得中国科协资助,重新搭建学会网站和学会会员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学会网站www.xiexiebang.com的信息发布,信息更新和维护,建设会员信息化平台,重新设计会员管理系统等;按时向交纳会费的会员寄发学会《简报》和由会员选择赠阅的18种(类)科技期刊,全年向会员、理事、组织机构和兄弟单位发放信件资料30000多件。很多分会、地方学会积极做好会员发展和服务工作。

按照学会组织管理的有关要求,2007年有12个分会完成了分会委员会的换届改选工作,有7个分会进行了委员会委员增补或调整,经初审已提交学会常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

七、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工作

在今年召开的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暨中国电子学会成立四十五周年的大会上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和中国科协的领导向获得2006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的项目颁发奖牌和证书。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7项。向信息产业部推荐8个荣获2006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的优秀项目,参加2007国家科技奖的评选。

2007年学会向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寄发了《关于申报2007年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的通知》,目前共收到93个申报项目。经专家初评,学会将近日召开终评会,审定获奖项目和奖励等级。

八、综合性的工作 2007年完成的综合性工作有:向中国科协、民政部报送学会理事会换届工作报告。向中国科协、民政部报送并通过了学会2006年检。向中国科协推荐创新技术群体。完成中国科协对全国学会从业人员构成情况统计调查。推荐参加2007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专家论坛的专家。向中国科协报送第六届中国科协先进学会综合奖、先进学会学术交流奖、先进学会会员工作奖三个奖项的申报材料。按中国科协要求进行了科技工作调查站点工作和科技工作者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问卷调查。推荐重庆山外山和海信集团公司的两个项目参加2007年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的评选。完成中国科协布置的学会综合统计工作、期刊管理工作和《年鉴》编辑工作,并积极向中国科协《学会工作动态》投稿,宣传学会活动,扩大学会影响,共投稿65篇,有30篇被录用,并刊登于中国科协网站。在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组织的学会之星评选活动中,天津市电子学会、四川省电子学会入围“首届全国学会之星20强”,安徽省电子学会当选“省级学会之星”。

九、总部工作

学会总部进行了党委换届改选工作。并按照信息产业部党组的部署,开展了以“迎接十七大胜利召开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题的党日活动;选举参加十七大的代表候选人、中央国家机关党代会代表和信息产业部第二届党代会代表;通过发放文件、观看录像和板报宣传等形式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组织学会职工积极参加社会捐款捐物活动,按时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办公室为部分办公用房办理了产权证,增加了学会的固定资产。为了整合学会资源,加强学会工作,完成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06考核,准备了学会总部岗位设置方案。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税政策和法规,做好学会的财务工作。根据财政部要求,对学会固定资产和2006年收入、支出、节余分配进行了清查审计;对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电子信息科技文献库及检索系统》进行了财务审计和项目验收;进行了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自查并推行整改措施;完成了国家发改委的财务年鉴和收据发票的工作;完成了财政部对学会总部和18个分会财务账户的清理年检工作。

第三篇: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奖励在矿山及相关的技术服务行业(简称“行业”)的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工作中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促进行业科学技术进步,规范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简称“科技奖”)的组织申报以及配套奖励。

第三条 联盟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每年开展科技奖评审活动。第四条 联盟鼓励联盟成员自行通过联盟以外渠道申报国家科技奖、省部级科技奖和行业科技奖。

第五条 联盟科技管理部负责科技奖励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 联盟设立奖励领导小组,负责科技奖授奖项目奖励的审批。联盟奖励领导小组由联盟相关的主要领导组成。

第七条 联盟科技管理部负责科技奖的评审与授奖的日常工作。

第八条 联盟奖励评审委员会负责科技奖的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专家根据当年科技奖项目申报情况从联盟科技专家库中选取,包括联盟内外部专家。

第三章 科技奖的申报、评审与授奖

第九条 科技奖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3个奖励等级。第十条 申报条件

已取得社会经济效益并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科研开发成果以及标准、规范等成果可以申报联盟技术进步奖,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新产品、新材料类

结构新颖,有新型功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能环保,主要技术指标先进,经批量生产,证明性能可靠;有行业、团体或企业标准,并符合相关规范,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类

技术水平先进,实践证明在降低成本,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原材料、降低能耗,促进产业改造升级等方面有很大作用;技术成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重大工程项目类

在省级以上重大工程建设、绿色矿山建设、绿色勘察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等大型工程,大型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大型绿色矿井建设工程的科技创新活动建设中,采用新工艺、新模式、新技术,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达到生产或使用的要求,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对推动产业改造升级等具有示范作用。

第十一条 凡申报科技奖的项目,必须已得到实际应用一年,由使用单位出具应用证明,证明其功能和性能可靠。申报技术进步奖的成果需要通过相关单位组织的鉴定或验收;申报技术发明奖的成果需要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第十二条 同一技术内容不得同时推荐参加联盟技术发明奖、技术进步和特殊行业创新奖的评审。已申报或获得同级或同级以上奖励的项目,不再受理。

第十三条 科技奖的评定将根据成果符合国家技术产业政策情况、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形成新兴产业程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对提高联盟技术水平、核心竞争力及经济效益的贡献等条件进行综合评定。

第十四条

评审标准

一等奖:技术难度大、有重大创新,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技术/产品的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推动行业或联盟科技进步的作用大,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二等奖:技术难度大、有较大创新,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推动行业或联盟科技进步的作用较大,并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等奖:有一定技术难度、有创新,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国内同类技术/产品的先进水平,对行业或联盟科技进步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第十五条

科技奖对授奖项目中的完成人员数实行限额:一等奖:15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5人。

第十六条

联盟确定科技奖的组织申报单位,组织申报单位按行业或者区域来划分,每年在申报文件会明确,对于没有明确的行业或区域,直接上报到联盟,对于已经明确的组织单位的行业或区域,先上报到组织单位。

第十七条

申报程序:

(一)材料送审

成果完成单位按照《科技奖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填写说明的要求填写《申报书》,并提供相关附件材料,胶装成册,盖章后报送组织单位或直接报送联盟;

(二)组织申报单位对申报项目进行下列审查

1.是否符合科技奖的申报范围和条件; 2.提供的资料及其附件是否齐全和合格; 3.技术内容是否真实

(三)材料审查

审查通过的项目,由组织申报单位提出推荐意见并对申报项目进行汇总;对于直接报送的到联盟的材料由联盟科技部负责审查。

(四)正式材料受理

推荐单位每年按规定时间将审查合格、签署意见并盖章后的《申报书》及有关附件一式3份、电子版一份,报送联盟,逾期不予受理。第十八条

申报材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报书》;

(二)相关附件

1.技术评价证明:

⑴成果评价(或鉴定)证书; ⑵成果验收专家意见和专家名单; ⑶技术、产品检测报告和证明;

⑷产品的技术标准、特种行业的行业许可证、产品登记证或注册证书; ⑸专利证书、专利权要求书或著作权、版权证书。2.应用证明:

⑴已获经济效益证明、社会效益证明; ⑵用户使用证明;

(如果成果在同一法人企业内部使用,则需由企业主管单位出具证明予以确认。)

3.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包括项目立项批准文件以及支持项目科技创新、完成人贡献的其他相关证明。

第十九条

评审程序

(一)受理

联盟可以受理组织申报单位报送的推荐材料,也可以受理成果完成单位直接报送的推荐材料。

(二)形式审查

组织申报单位对提交的推荐材料进行复核。

联盟科技部负责对直报的材料进行复核。对不符合规定的推荐材料,通知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补正,逾期不补正或者经补正仍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提交评审。

(三)评审

1.联盟按要求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评审时采取回避制度。

2.评审分为初评和复评两个阶段

⑴初评。经形式审查合格的材料,可以参加初评。初评由评审委员会对申报项目以函审或会议形式进行。

⑵复评。经初评入围一二等奖的项目,可以参加复评。复评由评审委员会对申报项目以答辩形式进行。

(四)公示

科技奖实行公示制度,公示期自公布之日起一周。复评结果在联盟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监督,以保证科技奖励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五)异议处理 1.对拟获奖项目持有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公示期内向联盟科技管理部提供书面异议材料,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逾期不予受理。

2.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加盖本单位公章或签署真实姓名。

3.联盟科技管理部接到异议材料,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将进行异议调查。

4.成果完成单位接到异议调查通知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答复意见,否则将撤销本次评审资格。

5.联盟组织专家对异议的奖项进行复议,由复议专家提出处理意见。联盟科技管理部处理意见报请联盟奖励领导小组审定。

(六)审批

经公示无异议或异议已经解决的评审结果,报请联盟奖励领导小组批准后正式公布。

第二十条

获得科技奖的成果,由联盟授予获奖证书和奖金;获奖证书可作为对科技人员的评价依据,但不作为确定科技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获奖单位可以结合本单位情况在联盟奖励基础上,酌情进行配套奖励。

第四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在申报、评审过程中,接触申报项目文件的单位和个人对项目内容负有保密责任。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联盟科技管理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意见填写

科学技术奖申报推荐意见格式: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xx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该项目依托XXXXXXX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共获得XX项发明专利授权和XX项其它知识产权,其核心专利有“XXXX”等。该技术创新,涵盖了XXXXXXXX。

其关键技术创新有:

1、XXXXXXX;

2、XXXXXX;

3、XXXXXXXX;

4、XXXXXXXX;┅(按创新点写)该技术创新成果纳入了标准XX项,并先后在XXXXXX等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技术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XXXXXX的空白。由于该技术创新的公开,促进了我国xx建设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xx行业的技术进步。

经专家鉴定(评审),技术创新达到XXXXX水平。

对照xx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xxxx科学技术奖X等奖。

第五篇:关于做好2011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

关于做好2011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

学技术奖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

冀中会奖[2011]3号

各有关单位: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是面向全省中医药行业唯一代表行业行使奖励权力的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将从已获得奖项中,推荐河北省科学技术奖。2010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在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已顺利完成。为做好2011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推荐、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推荐、申报须知及材料要求:

(一)2011年底前完成课题鉴定的项目,均可申报。

(二)申报渠道

1.各市中医药学会推荐。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推荐。

3.省中医药管理局、各有关单位、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省针灸学会等推荐。

(三)申报材料要求

1.书面材料

(1)《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及其附件、所报候选人次序必须与成果完成证书一致、cxb专利证书(有即报)、查新报告、技术资料(复印件)等装订成册(按次序依次装订),共3册。其中包括全红章材料2册;

(2)《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1-15页用A4纸打印20份。

2.注明申报等级。申报一等奖的同时准备PPT(多媒体)答辩材料(3-5分钟)。答辩当日不参加者,视为自动放弃申报一等奖。

3.《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空白表格可在河北省卫生厅网站下载。

4.材料的装订严格按照《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的顺序及要求完成,未按要求申报的项目,一律不予受理。

二、申报方式:所需申报项目材料由推荐部门收齐后统一交至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将推荐书(电子版)和答辩所用PPT通过电子邮件发至河北省中医药学会邮箱(同时电话告知)。

三、申报时间:截止2012年2月10日,逾期不予受理。

四、申报地点: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

地址:石家庄市槐安东路97号 邮编:050021

电话:0311-85804846 邮箱:hbzyyxh@163.com

附件: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二Ο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附件列表:

1:

下载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试行) (2003年1月9日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充分调动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繁荣中医药学术,推动......

    2005年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

    2005年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 推荐、申报工作正式启动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准《国科奖字〔2004〕87号》设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该奖授予在中......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012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其中,国......

    《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写写帮整理)

    《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 填 写 说 明 《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04年第9号令、关于《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

    201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201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10项 201001-01 JC-18 脾瘅相关理论研究及其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仝小林李敏甄仲常......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实施细则(精)

    附件6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保证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质量,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科......

    2015年山东省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合集5篇)

    附件: 2015年山东省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明细 一 等 奖 1. 气雾剂品种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方法建立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完成人:史国生、谢元超、徐玉文、郑静、聂延君......

    科学技术管理办法

    **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管理办法 (2013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科学技术工作,建立健全科技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