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的技术措施
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的技术措施
仔猪应包括哺乳仔猪与断奶仔猪,仔猪具有生长发育快、可塑性大、饲料利用效率高等特点,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重、断奶窝重、缩短仔猪体重达25kg的时间是养猪生产中重要技术环节,现将哺乳仔猪有关内容做以下论述。1 新生仔猪的环境变化与特点 1.1新生仔猪的环境变化
仔猪出生是生命进程中的重大转折时期,所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胎儿在母体内靠母体血液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供给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摄取营养,排出废物。出生后即刻转变为自行呼吸、采食(即哺乳)、排泄。在母体子宫内温度恒定(特殊情况例外)、环境稳定,出生后转变为直接与复杂的外界环境接触。在子宫内处于安全环境,并受母体保护,出生后处于有害菌的袭击,因抵抗力低,易患病死亡。1.2新生仔猪的特点
新生仔猪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的不成熟,导致易病难养,增重慢,死亡率高,其主要特点:
1.2.1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仔猪出生重一般为1.2 kg左右,不到成年猪体重的1%,但生长发育迅速,10日龄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3倍,30日龄达5~6倍。仔猪的强烈生长,是以旺盛的物质代谢为基础,20日龄的仔猪,每千克体重需沉积蛋白质9~14 g,相当于成年猪的30多倍,每千克体重所需代谢净能为成年猪的3倍左右,矿物质代谢也高于成年猪。可见,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相当高,对营养不全极为敏感。1.2.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全。新生仔猪消化器官的重量和容积都小,但增长很快,出生时胃重4~8 g,容纳乳汁25~50 mL,20日龄的仔猪胃重35 g左右,容积扩大3~4倍。新生仔猪食物进入胃内到排空(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的速度快,10日龄的仔猪排空时间约为1.5 h,30日龄的仔猪为3~5 h。新生仔猪缺乏反射性的胃液分泌,食物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才能分泌胃液,5日龄左右才能形成反射性的胃液分泌。仔猪的消化酶随日龄增长其活性逐渐增强,新生仔猪唾液中淀粉酶活性很低,由于胃内酸性较弱,唾液淀粉酶在胃内仍能进行作用。胃液中的消化酶主要是凝乳酶和胃蛋白酶,凝乳酶可起到凝固乳汁和改善乳蛋白的消化作用。胃蛋白酶是以胃蛋白酶原状态存在,由于新生仔猪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的盐酸,不能将其激活为胃蛋白酶,不能消化蛋白质。仔猪胃内有乳酸存在,在5日龄内可水解部分动物蛋白。仔猪胃内的消化作用很小,主要在小肠内靠肠液和胰液进行消化,仔猪的肠腺和胰腺发育较完全,乳糖酶、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都有一定活性,新生仔猪主要靠胰蛋白酶消化蛋白质,21日龄后胰淀粉酶的活性增强。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很低,新生仔猪可充分利用乳糖,对果糖、蔗糖、木糖等消化率很低。1.2.3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全,对寒冷的应激力差。猪是恒温动物,在正常情况下,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经一系列的应激反应,维持正常体温。新生仔猪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全,垂体和下丘脑的反应能力以及为下丘脑所必须的传导结构机能尚低,特别是5日龄以内的仔猪对寒冷的应激力差。由于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少,保温隔热的能力差,又由于新生仔猪大脑皮层调节体温的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地进行化学性调节,同时,新生仔猪体内能源贮备有限,每100 mL血液中含血糖100 mg左右,吮食初乳后虽得到营养物质的补充,但脂肪尚不能作为能源直接利用。刚出生的仔猪处于13~24℃的环境中,1 h后体温下降3℃左右,尤其在生后20 min内,由于羊水的蒸发,体温下降更多,吃上初乳的健壮仔猪,约2 d以后方可恢复到正常体温,如将刚出生的仔猪裸露在1℃的环境中,2 h可冻昏、冻死。
1.2.4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死亡。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结构的球蛋白,由于母体血管和胎儿脐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抗体通过血液转移给胎儿,使新生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抗病能力低,易患各种疾病。初乳中含免疫抗体,其含量变化很大,母猪分娩24 h以后明显下降,新生仔猪对初乳中抗体的最大吸收是在24h以内,因此,让新生仔猪尽快吃到初乳是保健的重要措施。仔猪一般在10日龄以后自体产生抗体,至21日龄仍属免疫球蛋白青黄不接阶段,35~45日龄的仔猪自体产生抗体逐步达到成熟水平。再加上新生仔猪胃液中游离的盐酸很少,抑菌作用很低,故易患病。2 哺乳仔猪的死亡分析 2.1死亡损失
仔猪从出生至断奶死亡率20%左右,严重影响猪群的发展,造成经济损失重大。据报道,出生时死亡1头仔猪约损失63 kg饲料,10周龄死亡1头约损失110 kg饲料。一头母猪年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越多,每头断奶仔猪应负担的饲料越少。因此,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2.2死亡原因
仔猪出生后,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又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如饲养不当,护理不周,就会引起患病和死亡。
2.2.1出生死亡:有些胎儿因脐带围绕颈部,造成死胎或生后即死;有些胎儿在产道内因粘膜破裂过早,缺氧窒息而死;近亲交配易造成先天不足或畸形,导致死亡;或因感染猪瘟、细小病毒等,造成死胎或生后死亡。
2.2.2代谢失常:仔猪生后表现正常,24 h后发生颤抖、萎靡、发出微弱的尖叫声、停止哺乳、转入昏迷而死亡,大多由于低血糖而致。经血糖测定,正常仔猪每100 mL液中血糖含量为100~130 mg,低于60 mg,易造成死亡。正常仔猪每100 mL血液中乳酸为32~40 mg,死胎猪高达159 mg,据报道,每100 mL血液中乳酸超过70 mg,就会因乳酸浓度过高而使仔猪死亡。另外环境温度偏低或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活动,仔猪释放胰岛素的数量增加,体液失去平衡或造成甲状腺机能亢进,也常会造成仔猪死亡。
2.2.3仔猪下痢:因母猪奶水不足或过浓,乳质突变或品质差,易造成下痢而死亡;新生仔猪铁的贮存量很少,乳汁中铁的含量很低,仔猪常因缺铁造成食欲减退、贫血、抵抗力下降、生长停滞,致下痢死亡。舍内卫生状况差,天气骤变或舍内潮湿,场内有传染性致痢的病史,没有严格消毒,仔猪易下痢死亡。仔猪补饲具有重要作用,不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和特殊要求进行补饲,常引起仔猪下痢。2.2.4仔猪水肿:新生仔猪常因皮下水肿或浆 液过多造成死亡,可能是溶血性大肠杆菌所致或因缺碘、血液中蛋白质过低而引起的。2.3死亡分析 2.3.1病因和非病因死亡:据赵式文分析,病因死亡占仔猪死亡总数的24.1%,其中下痢死亡占死亡总数的13.7%,肺炎占3.3%,其他占7.1%;非病因死亡占死亡总数的75.9%,其中压死、踩死的占死亡总数的33.1%,弱小或先天不足占17.3%,缺奶占5.7%,淹死占2.7%,冻死占2.8%,咬死占5.3%,其他占9.0%。随着产房环境温度的改善,非病因死亡可能减少,如忽视防疫消毒,可能加大仔猪的因病死亡。
2.3.2死亡时间:据王清兰分析,体大膘肥的母猪易造成临产时胎儿死亡,死亡占出生仔猪总数的9.2%,占哺乳仔猪死亡总数的69.2%。又据河南正阳猪场的分析,3日龄以内死亡的仔猪占死亡总数的26.63%,4~7日龄占29.27%,8~15日龄占20.21%,16~20日龄占9.92%,21~25日龄占7.27%,26~35日龄占2.17%,36~45日龄占1.15%,46~60日龄占3.02%。加拿大对6 890头仔猪的分析,从出生到20日龄,仔猪死亡率为25.6%,其中分娩时死亡占死亡总数的15.3%,7日龄以内死亡占43.7%。可见,仔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2.3.3死亡体重:据笔者的资料分析,仔猪初生重0.5 kg以下,哺乳期间死亡占死亡总数的80%以上,0.6~1.0kg占13%,1.1 kg以上占6%。可见,仔猪初生重越小,死亡率越高。
3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的途径
根据仔猪的特点和死亡原因分析,抓住初生、补料和断奶三个关键时期,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仔猪死亡,加快仔猪增重。3.1安全接产提高存活率
安全接产是减少出生死亡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有效措施,前文已述及。3.2保温防压
新生仔猪怕冷,常被母猪压死或冻死,适宜于新生仔猪的环境温度是35℃,生后至3日龄可控制在32℃,4~7日龄30~28℃,15~30日龄26~22℃,对新生仔猪的保温是提高哺育率的重要措施。将7日龄的仔猪分别置于环境8.3℃和7.2℃,前者日耗奶量为854 g,后者974 g,环境温度降低,耗奶量增加,代谢效率降低,影响了仔猪的增重。
采用全年分娩制的猪场,宜用封闭式产房,以火炉、火坑、暖气供暖。适合母猪的环境温度,并不符合仔猪的要求,为此,应给仔猪增加保暖设施,如保温灯、暖床、电热板等。3.3吃足初乳
在正常情况下,仔猪生后靠触觉寻找乳头吮乳,并具有固定奶头吮乳习性,自行固定需时较长,弱小仔猪常被健壮仔猪挤掉,母猪的乳房没有乳池,不能随时排乳,且放乳时间很短,仔猪因争斗而影响哺乳,宜于仔猪出生后自选并加以人工辅助,尽快固定奶头吃奶。初乳中含有免疫抗体,母猪分娩后24h以内乳汁中免疫抗体和抗蛋白分解酶含量最高,人工辅助固定奶头,让仔猪尽快吃到初乳,得到免疫抗体,提高抵抗力,摄取营养,补充水分,增强体力,恢复体温。3.4及时补铁
铁是造血和防止营养性贫血的营养物质,新生仔猪体内铁的贮存量一般为50 mg,每日生长代谢约需消耗7 mg,从100 mL的母乳中仅得到0.2 mg左右的铁,可见,仔猪得不到铁的补充,可于7日龄左右出现缺铁性贫血,生长发育受阻,食欲减退,抵抗力下降,易患白痢。广西西江农场对2日龄的仔猪注射培亚铁针剂(主要成分为葡聚糖铁)1 mL(含铁100 mg),10日龄再注射2 mL,与对照组相比,成活率提高7.62个百分点,增重提高37个百分点。广西农垦畜牧研究所对3~5日龄的仔猪肌注牲血素每头1 mL,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0.99%,成活率提高15.78%。亦应注意铜和钴的补充。
硒是仔猪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仔猪缺硒时突然发病,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关节肿大,瘫痪,严重者突然死亡,剖检时可见肝坏死,肌肉苍白、萎缩,心包积水等病变。发病特点是营养状况良好、生长发育快的仔猪最先发病。仔猪3~5日龄肌注亚硒酸钠0.5 mL,断奶时再注射1 mL。3.5重视补水
水是动物血液和体液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消化、吸收、运送养分、排出废物的溶剂,对调节体温和调节体液电解质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新生仔猪体温高、呼吸快、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母猪乳汁浓(乳脂率8%左右),故仔猪需水量大,如得不到水的补充会造成食欲下降,失水,消化作用减缓,常因口渴而饮污水或尿液,损害健康,引起下痢,为保证仔猪饮水,最好采用自动饮水。
第二篇:初生断奶仔猪体重小的原因以及对策
初生断奶仔猪体重小的原因以及相应对策
断奶体重偏小是国内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猪场28天断奶体重6.5—7.5千克,管理好的猪场28天断奶体重可达到8—9.3千克以上。断奶体重小也给养猪场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断奶过渡难度大、保育期死亡率增加、育肥期增重速度慢、饲料效率变差,也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造成断奶体重小的重要原因:初生体重小造成断奶体重小,是不争的事实之一,原因有:
1、母猪日进食营养总量直接影响母乳好坏,28天断奶时母乳对仔猪断奶体重的影响高达(90%),而母乳在很大程度上受母猪日进食营养总量的影响;哺乳母猪料能量不足,是国内猪场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
2、日喂饲次数少导致日进食总量不够,日进食总的营养不足而影响了母猪产奶量。
提高断奶体重的技术措施
1、关注母猪日进食代谢能总量,母猪日进食代谢能总量最好不低于16兆卡,哺乳仔猪增重速度最快。
2、为了使哺乳母猪日粮的代谢能达到3150千卡/千克,配方中必须添加油脂而且必须含高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因为饱和脂肪酸母猪很难利用。仔猪在断奶前生产性能的表现,与母乳分泌情况有很强的相关关系(r2=0.87—0.90)。
脂肪是仔猪的主要能量来源,通常占初乳的30—40%、常乳的55—60%,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乳的主要组成成分受母猪日粮影响较大。所以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使初乳和常乳中具有较高的脂肪含量。猪e网网友介绍,哺乳仔猪另外的40%能量来源主要是靠乳糖,而乳糖和乳蛋白含量与采食量的关系较大,高采食量的母猪乳糖分泌量大。
仔猪的生长潜力受母乳蛋白成分和含量的影响,而仔猪的蛋白储备随能量的摄入呈线性增加。现代的研究表明,仔猪的哺乳期脂肪储备对生长猪的生长影响很大。
3、饲喂次数少,影响了母猪日进食总量。目前很多猪场哺乳母猪日喂2—3次,以3次的居多;而哺乳母猪最好日喂4次,特别是夏天高温季节日喂4次,每天可以提高采食量1千克,对改善母猪产奶量,提高断奶体重意义重大。
4、高度注意哺乳母猪饮水量的问题。哺乳母猪采食量与饮水量的关系很大,Gill(1989)哺乳母猪饮水量增加对采食量增加有明显影响,饮水量与采食量间存在线性相关,饮水量=4.2+2.52x采食量(kg/d)。
因此,在哺乳期内保证母猪的饮水至关重要。在热环境和限位栏的情况下,母猪的活动减少会导致饮水量的减少。饮水减少的后果之一是粪便中的干物质增加,引起便秘,便秘又可以使母猪患子宫炎、乳腺炎、无乳综合症,哺乳期奶量下降。
第三篇:浅谈提高绿化大苗移栽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提高绿化大苗移栽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摘要:本文从绿化大苗移栽前的准备工作、整地、移栽时间、具体移栽方法、栽后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提高绿化大苗移栽成活率的技术措施,为提高绿化大苗移栽成活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化大苗;成活率;措施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在城镇风貌的物质环境中,城镇绿化以其对人类长期的、巨大的影响,而跃升为当代城镇风貌的核心标志之一。移植大苗对绿化城镇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加速城镇绿化速度,及时发挥园林树木的绿化功能和生态效果,特别是某些亟待绿化的重要场地可迅速展现绿化效果。而绿化大苗经常因为在移植过程中,由于根系受伤、树体失水、管理粗放,特别是城镇绿化中的大苗移植,加之热岛效应和人为环境的破坏致使移植树木成活率不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提高绿化大苗移栽成活率,笔者对移栽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总结,为绿化大苗移栽工作提供参考。
1移栽前的准备工作
在开始进行苗木的移栽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进行严格的规划设计,确定苗木的移栽时间、方式、数量等基本问题,同时做好移栽地的准备工作,有利于苗木运输到达后能及时的定植,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另外在苗木选择、开挖、运输、定植养护的每个环节任务都落实到人,提高移栽施工人员的素质,提前做好相关培训。
1.1苗木的准备
大苗通常指胸径在10厘米以上,高4米以上,或冠幅2.5米以上的树木。移植的大苗,其绿化装饰的效果如何,栽植后生长发育状况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移植大苗的选择是否恰当。一般应照下列原则选择移植大苗:一是树种,要能适应栽植地点的生态环境条件,做到适地适树。二是选择形态特征合乎绿化要求的树种,做到树冠丰满,观赏价值高。三是要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和未受机械损伤的树木。
1.2苗木的处理
开始挖掘前,在保证苗木树形的前提下,剪除过密枝、徒长枝、下垂枝、交叉枝。在装车后栽植前进行修剪,修剪要领为:(1)剪去顶枝,顶枝部分如嫩枝则需要全部修剪,长度约为30㎝。(2)若在生长期移植还需要将80﹪的老叶去掉,枝端嫩芽及整株嫩叶去掉95﹪以上,这样利于新陈代谢,便宜调节地下和地上水分及营养物质的供应与消耗的平衡,提高成活率,常绿树种在休眠期移植也应去掉部分树叶。行道树要按定杆要求进行截剪,剪口封漆。
1.3整地处理
根据设计的标高平整土地,清除移栽地内瓦砾、砖石、残根、断茎以及其它建筑垃圾,保证土壤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和渗水能力。通常至少要保证土层深度在40cm以内地土壤都必须要符合苗木栽植要求。为了能够消除土壤中的病害,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抄入土中或通过太阳照射消毒,考虑到苗木对土壤酸碱度喜好不同,因此在整地时还要根据所移栽苗木的生物特性来对土壤的酸碱度进行处理。如可用硫酸亚铁增加土壤酸性,用生石灰增加土壤碱性。
1.4移植时间的选择
树木是有生命的机体,移栽要“因地制宜”,“因树制宜”就是要掌握植物在不同发育阶段的三基点:最适点、最低点和最高点[4]。
树木可分为落叶树与常绿树两类。落叶树的种植时间一般可安排在落叶到萌芽前这段时间里,只要避开严寒的天气(如冰冻)均可种植;常绿树种植时间一般可安排在冬季较温暖的天气里。
2移植大苗的具体方法
2.1苗木的起挖
移栽绿化大苗带土球起苗,是影响苗木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根据树木的生物学特性,确定树木的根系、根幅及土球的大小,挖掘土球大小的基本标准可定为:土球直径(横向)应为树木胸径的8—10倍,大规格苗木土球直径(横向)与土球高度(纵向)的比例大于1,另外,可以根据树木根系生长实际情况确定主球高度(纵向)。起苗时必须保证土球大小适宜不易破裂,最大限度地保护根系。如遇干旱天气,起苗前1-2d适量浇水,以防挖掘时土球松散,挖至土球底部主根时,应先固定树体,用锋利的铲刀快速切断主根,以便形成完整的土球。
土球挖好后,要根据土球的大小、运输的距离、运输的方式等综合因素选择科学合理材料、方式及时进行包装。
2.2苗木的运输
在进行装车时,先在车厢底部垫一层20cm厚的(稻草等)缓冲层,然后将树体按土球向前,树冠向外放置于车内。然后用厚木板或砂袋垫牢土球,拴牢树身,避免滑动,以防土球散裂和损伤树身。
在运输过程中,应在树木顶部盖一层湿草席,同时加盖蓬布,保湿和减少风吹造成树木枝叶失水萎蔫。要与司机密切配合,开车速度不宜过快,特别是道路转弯,颠簸处应减速慢行,尽量减少破撞,确保不散球。
2.3 栽植
大苗运到目的地后就应及时卸车栽植,但往往因为工程进度或其他原因有时不能及时种植,则需进行假植,假植时应注意株行距,保持树枝叶与其他树枝叶不交叉就行。
树木的栽植应本着“深挖浅种”的原则,坑的规格需比土球大,加宽60—100cm,加深30—50cm。栽植前应在底部垫肥土混合层,树木入坑放稳后去除包装草绳或不去除(原土质差时应换肥土),撒上生根粉,然后进行回填,回填时应分层踩实,栽植好后,就需及时浇水,第一次必需浇透,一般在栽后两、三天内完成第二遍水,一周内完成第三遍水,此两遍水量要足,以后根据天气确定
浇水次数,每次浇水后要注意整堰,填土堵漏。然后用水浸的草绳缠绷住主干,进行树干的保湿,减少水分挥发。同时应设支架,支撑树干,防止倾倒和摇动影响成活。一般采用三柱支撑固定法,将树木牢固支撑,确保大树的稳固,一般一年后,大树根系恢复好方可撤除。
3移栽后的管理技术
3.1 水分管理
新移植的大苗,由于根系吸收能力下降,而树冠蒸腾作用仍在进行,因此树体
失水较严重,保护树体的水分平稳是树木成活的关键。栽植浇透水后,过大约5天后浇第一次水,然后每隔10—15d浇1次透水。但具体时间要根据天气情况及土壤质地而定。每次浇水都要培土,处理裂缝和做保护圈。长期阴雨天气要注意排水。另外栽植常绿树种或反季节栽植时,进行树冠喷水,喷水时间上午10时以前,下午4时以后。
3.2 合理施肥
栽植时,回填的土壤中,配有农家肥时,一般不进行土壤施肥,如回填土未配农家肥时,可在根系萌发后,进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伤根。
第四篇:猪场仔猪断奶技术要点及操作
猪场仔猪断奶技术要点及操作仔猪早期断奶技术早期断奶是相对于传统的8—12周龄以上自然断奶而言的断奶方式,达到自然断奶期母猪的产奶量降人低谷,而仔猪采食固体饲料的能力较强,因此不会对母猪和仔猪造成不良影响。早期断奶又可分为超早期断奶和一般的早期断奶,前者多指0~2周龄断奶.后者一般是指3~5周龄或3-6周龄断奶。超早期断奶一般是出于特殊需要,如培育SPF猪等。需要创造特殊的条件.否则难于成功,因为它超越了母、仔双方的“断奶生理限度”。从仔猪的生理角度看,在仔猪体重4~5千克以上或3~5周龄时断奶较为适宜。从理论上讲.此时断奶.母猪泌乳的高峰期已过,已充分地利用了母乳;另一方面,断奶时间每提前7天.母猪的年产仔数就会提高一头左右,但仔猪断奶时间越提前,仔猪的发育越不成熟.其免疫系统越不发达.对营养和环境条件要求越苛刻。再者仔猪断奶时间早于21天,母猪的断奶至配种的时间会延长.下胎的受胎率和产仔数会降低。因此,最佳断奶 H龄是28~3O天。早期断奶仔猪养育的技术措施:早期断奶仔猪和传统方法断奶的仔猪比较,首先是身体体温调节机能差、消化机能不健全、胃肠道消化酶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抗病力较低;其次是运动协调能力较差、尚未完全适应固体饲料或尚不能食用固体饲料等。针对这样的特点.早期断奶仔猪的培育应注意饲料、保温、抗病防病、看护管理等方面的精心饲养管理。从饲料的配制上.要提高易消化性和适口性,添加促进消化和采食的特殊因子,如益生素、有机酸、消化酶制剂、各种微量元素等。而且应当对饲料进行熟化处理:从环境方面,应保持地面的清洁干燥和舍内温度、湿度、风速适宜。仔猪躺卧区域一般应有木板、橡胶、塑料及各类导热性较低的材料做成的垫子.必要时应设置保温箱或直接提供热源;另外,要严防贼风的侵袭,加强对仔猪的看护,严格遵守防疫卫生制度,搞好预防接种和清洁消毒工作。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由于实施了仔猪断奶后留原圈饲养1周的管理方法,仔猪已在哺乳舍逐渐适应了保育期的饲料,转群到保育舍后.必须做到原饲养制度不变和原饲料不变,以减少环境变化引起的应激。也就是说饲料不变,每天仍然饲喂4~6次,每天投放不能太多,尽量保持饲料新鲜。本规程采取一窝仔猪一栏的饲养制度,进一步确保仔猪进入保育舍后受到的应激达到最小(如仔猪占用圈栏面积0.3平方米/头,则保育舍单栏面积为:0.3米2/头xlO头=3.0米2/头.于是可将其设计为2.0米×1.5米的单栏)。仔猪刚转群到保育舍时,最好供给温开水.并加入葡萄糖、钾盐、钠盐等电解质或维生素、抗生素等药物,对提高仔猪抗应激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仔猪进人保育舍3~5天后,由于已进人旺食期,可能会开始出现抢食现象,这时应增加饲喂量和饲喂次数,但也应注意暴食出现消化不良。仔猪转群到保育舍后,保育栏内的温度在2~3 天内升高到28~3O℃,3天后即调到26℃,以后按每周2℃降幅逐渐降低到1O周龄的21℃
(这样有利于减轻转群的应激)。栏内应有温暖的睡床,以防小猪躺卧时腹部受凉。同时要注意防止贼风(舍内风速应小于O.25米/秒),保持舍内干燥(湿度应在5O% ~ 75%)、温暖和空气新鲜(NH3浓度低于26毫升/升)。保育舍猪栏原则上不提倡做太多的冲洗,对粪便按从小龄猪到大龄猪猪栏,从健康猪猪栏到病猪猪栏的顺序直接干清扫,而且每个饲养单元清洁工具不能混用。做好保育仔猪的免疫工作。各种疫苗的免疫注射是保育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注射过程中,一定要先固定好仔猪,才在准确的部位注射,不同类的疫苗同时注射时要分左右两边注射,不可打飞针;每栏仔猪要挂上免疫卡,记录转栏日期、注射疫苗情况,免疫卡随猪群移动而移动。此外,不同日龄的猪群间不能随意调换.以防引起免疫工作混乱。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对于大部分的传染病来说.保育猪是个非常敏感的环节,所以留心猪群的状态,及时发现病猪相当重要。一群猪中个别猪只离群、精神呆滞,多为有疾病发生,如测量发现其体温升高的话,则可能感染上了病菌,应立即肌注抗生素和退烧针,严重的应向上报告。突然死亡的猪只应进行解剖诊断。早期断奶仔猪的饲粮特点目前早期断奶一般是在3~5周。由于仔猪消化道机能对体温的调节能力和对疾病抵抗能力的特点,早期断奶后.其饲养比哺乳期还困难.通常有1周的生长停顿期,常称为断奶关。为减轻断奶应激的影响,一定要注意饲粮的配合。根据仔猪消化道发育的情况和容易产生对植物蛋白过敏的特点,早期断奶仔猪饲粮配合不只是按标准保证满足对各种养分的需要,还要考虑仔猪对植物性饲料的适应能力。在我国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早期断奶仔猪应激饲粮的配合。3 1 添加合成赖氨酸可以改善饲粮氨基酸平衡.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从而减少植物蛋白的用量,减轻消化道的负担,避免或减轻植物蛋白引起的过敏和蛋白质消化不良在后肠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3.2 尽可能多用乳制品及淀粉,有条件的可用血浆蛋白粉血浆蛋白粉的添加量一般为5%,只用于6周龄前。乳制品在仔猪3~5千克体重时可用到25%~ 50%,5~10千克为5%~20%。血浆蛋白粉和乳制品对断奶越早的仔猪,效果越明显。乳制品中的乳糖在消化道易转变为乳酶,从而降低胃的pH值,刺激乳酸杆菌的生长,抑制大肠杆菌的增殖。3.3 添加酶制剂可弥补早期断奶仔猪消化道酶活力较低的不足。主要是补充胃、胰蛋白酶及淀粉酶。可选用市场销售的酶制剂产品。3 4 加酸化剂可弥补仔猪胃酸分泌不足和诱导刺激、肠盐酸及消化酶的分泌.并可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有利于乳酸杆菌的增殖.从而促进仔猪对饲料的消化和减少腹泻。3.5 用膨化大豆代替豆粕膨化大豆较豆粕有利于仔猪消化。大量的试验表明.用膨化大豆代替豆粕.可减少早期断奶仔猪的腹泻率,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对于断奶早和较小的猪,膨化大豆取代豆粕的量可达100%,断奶晚和较大的仔猪少用膨化大豆以降低饲料成本,但不影响仔猪生长。不论用哪种断奶的方法都要做到移母不移仔断奶法,尽量做到饲料、环境、管理三不变,以防仔猪发生应激反应,以后的饲料、环境、管理都要逐步改善,使仔猪有一个适应过程。断奶是养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掌握好仔猪的断奶技术,对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提高猪场的养殖效益至
关重要。
第五篇:如何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
如何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地靠小苗栽植来绿化城市的方法已不能满足目前城市建设的需要,特别是重点工程,往往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要体现出其绿化美观的效果,因而需要移栽想当数量的大树。新建的公园、小游园、饭店、宾馆以及一些重点大工厂等,无不考虑采用移栽大树的方法,以尽快使绿化得以见效。
一、大树的选择
1.选择大树时,应考虑到树木原生长条件应和定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例如,土壤性质、湿度、光照等条件,树种不同,其生物学特性也有所不同,移植后的环境条件就应尽量地和该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相符。如在近水的地方,柳树、乌桕等都能生长良好,而若移植合欢,则可能会很快死亡;又如背阴地方移植云杉则生长良好,而移植油松,则树的长势非常衰弱
2.应选择生长正常的树木以及没有感染病虫害和未曾受机械损伤的树木。
3.选树时还必须考虑移植地点的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移植地的地形应平坦或坡度不大,过陡的山坡,根系分布不正,不仅操作困难且容易伤根,不易起出完整的土球,进而影响大树移栽的成活率。
4.如在森林内选择树木时,必须选疏密度不大的林分中的最近5至10年生长在阳光充足下的树,过密的林分中的树木移植到城市后不易成活,且树形不美观,装饰效果欠佳。
二、大树移植的时间 最佳移植大树的时间是早春,因为这时树液开始流动并开始发芽、生长,挖掘时损伤的根系容易愈合和再生。移植后,经过从早春到晚秋的正常的生长以后,树木移植时受伤的部分已复原,给树木顺利越冬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春季树木开始发芽而树叶还没有全部长成以前,树木的蒸腾还未达到最旺盛时期,这时候,进行带土球的移植,缩短土球暴露在空气里的时间,栽植后进行精心的养护管理也能确保大树的存活。盛夏季节,由于树木的蒸腾量大,此时移植对大树的成活不利,在必要时可加大土球,加强修剪、遮荫,尽量减少树木的蒸腾量,也可以成活。深秋及冬季,从树木开始落叶到气温不低于-15℃的一段时间,也可移植大树,这个期间,树木虽处于休眠状态,但是地下部分尚未完全停止活动,故移植时被切断的根系能在这段时间进行愈合,给来年春季发芽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上)
三、大树移植前的技术处理
为了保证树木移植后能很好地成活,可在移植前采取一些措施,促进树木的须根生长,这样也可以为施工提供方便条件,常用下列方法:
1.多次移植
此法适用于专门培养大树的苗圃中,速生树种的苗木可以在头几年每隔1至2年移植一次;待胸径达6厘米以上时,可每隔3至4年移一次;长到6厘米以上时,则每隔5至8年移植一次;这样树苗经过多次移植后,大部分的须根聚生在一定的范围,因而再移植时可缩小土球的尺寸和减少对根部的损伤。
2.预先断根 在移植前1至3年的春季或秋季,以树干为中心,2.5至3倍胸径为或以较小于移植时土球尽寸为半径划一外圆或方形,再在相对的两面向外挖30至40厘米宽的沟,对较粗的根应用锋利的锯或剪,齐平内壁切断,然后用沃土填平,分层踩实,定期浇水,这样便会在沟中长出许多须根。到第二年的春季或秋季再以同样的方法挖掘另外相对的两面,到第三年,四周沟中均长满了须根,这时便可移走。
3.根部环状剥皮法
同上法挖沟,但不切断大根,而采取环状剥皮的方法,剥皮的宽度为10至15厘米,这样也能促进须根的生长,这种方法由于大根未断,树身稳固,可不加支柱。
四、大树移植方法
当前常用的在树移植挖掘和包装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软材包装移植法:适用于挖掘圆形土球,树木的胸径10至15厘米或稍大一些的常绿乔木。树木选好后,可根据树木胸径的大小来确定挖掘土球的直径和高度,一般来说,土球直径为树木胸径的7至10倍。土球过大,容易散球且会增加运输困难;土球过小,又会伤害过多的根系以影响成活。
2.木箱包装移植法:树木胸径超过15厘米,土球直径超过1.3 以上的大树,由于土球体积、重量较大。如用软材料包装移植时,较难保证安全吊运,宜采用木箱包装移植法。这种方法一般用来移植胸径达15至25厘米的大树,少量的用于胸径30厘米以上的,其土台规格可达2.2米×2.2米×0.8米,土方量为3.2立方米。
五、移植后的养护 1.修剪:凡病枯枝、过密交叉徒长枝、干扰枝均应剪去,并适当疏剪,尽量减少大树的蒸腾量。
2.定期检查:主要是为了解树木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对检查出的问题如病虫害、生长不良等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浇水:勤浇水,保证移植大树的成活。
4.为了降低树木的蒸腾量,在夏季太热的时候,可在树冠周围搭荫棚或挂草帘。
5.摘除花序。
6.施肥移植后的大树为防止早衰和枯黄,以至于遭受病虫害侵袭。因而需2至3年施肥一次,在秋季或春季进行。(下)
如何提高大树移栽成活率
因移栽不成功而枯死的大树会使城市景观受到影响,同时还浪费大量资源。那么,如何提高大树的移栽成活率?
1.选择在恰当的季节移栽大树可有效提高移栽成活率。最好选择在生长季节移栽,因为此时根系再生速度快,树木易成活。南方以早春最佳,深秋次之,深冬最差;北方以大地解冻后的仲春为最佳。
2.选择质量好、植株健壮的大树。树龄短的树木根系再生能力强,树体恢复快,易成活。
3.移栽前要准备充分。(1)挖掘前2天灌足水,使大树的根系、树干贮存足够水分,以弥补移栽造成的根系吸水不足。而且,根系周围的土壤吸收充足的水分后容易挖掘,土球在运输过程中不易裂开。
(2)在挖掘前1天,用稻草绳一圈紧挨一圈自基部包扎树干至第一分枝处,以起保湿作用,防止树干过度散发水分。同时,稻草绳可保护大树在挖掘、运输、栽植过程中免受机械损伤。
(3)疏枝除叶。为减少蒸腾量,人们常用截干法代替疏枝,实践证明这不利于移栽大树的成活。因为没有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大树的根系得不到养分而无法生长。同时,没有叶片就无法进行蒸腾作用,根系缺乏从土壤中汲取养分的动力,造成新叶片无法生长。有些大树的隐芽寿命短,截干后无法抽枝会自然枯死;隐芽寿命长的苗木截干后树形失去美感。所以,对隐芽寿命长的苗木,疏枝除叶量应控制在70%至75%;对隐芽寿命短的苗木,疏枝除叶量应控制在20%至3 0%之间。因疏枝造成的直径在4厘米以上的伤口,应用融化的石蜡封口后包扎黑色的薄膜。
4.挖掘时,土球直径应为大树近地端直径的5倍,如果经济允许,土球直径可增大到6至7倍,可有效提高大树移栽的成活率。用锐刀或枝剪把受伤的根修剪平整并涂上生根粉,使受伤根容易愈合。
5.大树要随挖随运随栽,尽可能缩短根系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减少根系水分的损失,这也是提高大树移栽成活率的必要途径之一。
6.移栽大树时遇到酷夏、初秋等高温季节,应在上述技术基础上使用全光喷雾。即在大树中心上方支起喷雾装置,喷头的高度和数量的选择以喷出的水雾能遮盖树冠的80%以上为宜。应用全光喷雾时要注意排水,防止种植穴积水。7.大树移栽后的管理并无特殊要求,只要注意在给大树浇水的同时,应给树干上的稻草绳浇水。大树抽枝生叶后,也不要立刻除去稻草绳,应待来年越夏后再去除。
关于大树移植的几点意见
现代城市的发展对绿化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采取大树进城,能够及早成形,较快体现城市绿化规模,如何更好地保证移植大树的成活,是广大园林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笔者曾经移植了3株银杏(一株胸径D40cm,另两株胸径12cm)和17株香樟(4株D40cm,13株D12cm),取得了仅死2棵香樟(D12cm)1棵银杏(D12cm)的成绩,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心得,供大家讨论:
一、深挖冻垡
由于城市大都基建结束后未能认真清理现场,土壤中杂物较多,特别是建筑所留的重碱性物质-石灰,是移植苗木的最主要的杀手。及早挖坑清杂,为移植打下良好的基础,考虑大树移植,所带土球要求较大,栽植坑至少要挖到直径2米的规格,前年挖土冻垡,坑底施基肥发酵,来年栽植。
二、实时移植
针对苗木根系生长特性,在根系萌动前1-2周挖苗,有条件的可在前年盘根(即先沿根围1.5-2米处挖一圈切断大根系后,回填土促须根系生长)。笔者认为银杏在3月中旬起挖,香樟在3月下旬起挖较适宜,挖好捆扎后尽量缩短裸露在空气中的时间。
三、保水措施
由于新移植树木根系受到损伤,其吸收水分功能较差,如何保证树体不失水是保证成活的关键。目前通行的保水措施有两种:一是树干包裹草绳等物,喷水保湿;二是减少蒸发量,主要是采取截除部分枝干,减少蒸腾。为了保证树木栽后美观,笔者建议采用平头截干法和疏枝法,主要大枝干较多时,如银杏,可采用平头截干法,新枝发出来后,能够在一个面上生长,从而能较快形成美观的树冠;大枝干较少时,可以交错疏枝,这样可以保持树形,如广玉兰等。
四、栽植处理
栽植时要保证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防止“气泡”生成,栽时要边填土,边踩实,最好是在栽植前“打浆”,即在栽植坑内回填小部分土后灌水,充分搅匀成浆糊状,大树进坑后能较好地挤压“气泡”,使土球与土壤充分接触。栽后要及时灌足水,并在根围成10-20cm高的镘头状,防土树体下沉形成凹塘,造成积水死亡。
五、排水降渍
在大树移植后,及时浇水是非常重要的,排水降渍同样重要。苗木不同,对水分需求不同。如银杏渍,一定要及时排水,笔者移植的银杏中死亡的一株就是因为雨季根系浸泡水中时间过长,而另一棵银杏边开挖了一条深2米的沟,其长势较旺,如实生树一般。而香樟则喜水,要时常保持土壤湿润,大风或日照强的时候,1-2日要灌一次水,平常一周要灌2-3次水。
另外,在大树移植时还有很多更好的经验,如树体固定,栽植方向性等,本人不一一详述,希望这些做法能给大家在移植大树时作为参考,共同研究。大树移植
在大树移植中树坑的宽度、深度及刨面是否竖直都会影响树木的栽植难易程度和成活率。特别不能挖出“锅底坑”!大树移植尽量选在树木尚未萌动或已经休眠的时间进行,这是树液及树皮未活动在移植时不会出现脱皮现象,而且可以控制蒸腾。
行道树种植要注意选择树型较规整的,分枝点高且抗性强的品种。移植中需要对树木施一定的腐叶土和生根粉,增加成活率。刚移植的大树在浇水后会有一定沉降和偏移所以后期还需进行调整。大树移植 树干保湿三法
任何形式的移植都会损伤树木的根系,为保证大树体内收支平衡,人们常采取提前断根、截干缩枝、包封截面等技术措施。如果在移栽过程中对树干进行保湿处理,减少其水分蒸发,将更有利于提高树木移栽的成活率。根据实践经验,树干保湿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要视具体情况再作适当选择:
一、裹草绑膜 先用草帘或直接用稻草将树干包好,然后用细草绳将其固定在树干上。接着用水管或喷雾器将稻草喷湿,也可先将草帘或稻草浸湿后再包裹。继之用塑料薄膜包于草帘或稻草外,最后将薄膜捆扎在树干上。树干下部靠近土球处让薄膜铺展开来,在将基部覆土浇透水后,连同干兜一并覆盖地膜。地膜周边用土压好,这样可利用土壤温度的调节作用,保证被包裹树干空间内有足够的温度和湿度,省去补充浇水之劳作。
二、缠绳绑膜 先将树干用粗草绳捆紧,并将草绳浇透水,外绑塑料薄膜保湿。基部地面覆膜压土方法同方法一,保湿调温效果明显,同样有利于成活。
三、捆草绑膜缠布 在一些景观非常优美的环境里,因裹草绑膜会影响景观的效果,可在裹草绑膜完成后,再在主干和大树的外面缠绕一层粗白麻布条。这样既可与环境相协调,防止夏季薄膜内温度太高,也有利于树干的保湿成活。
四、以上三种大树保湿方法的原理相同,只是在材料选择上有所差别,将树干用塑料薄膜封闭,强制性保温保湿,比传统的人工喷水养护更稳定、更均匀,能将不良天气对大树的影响和伤害降到最低限度。因此在“三九”天和“三伏”天,切不可拆卸薄膜。必须经过1至2年的生长周期,树木生长稳定后,方可卸下薄膜。上述的树干保湿操作也可在大树种植前进行,这样更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