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思想汇报:历史在眼前 革命在心中

时间:2019-05-14 01:4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8月思想汇报:历史在眼前 革命在心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8月思想汇报:历史在眼前 革命在心中》。

第一篇:8月思想汇报:历史在眼前 革命在心中

8月思想汇报范文:历史在眼前 革命在心中

昙华林依城墙而展开,一湖三山的自然景观与武昌老城相得益彰,构成了集自然、历史、人文、艺术等特征于一体的“湖·山·城·街巷·建筑”的街区结构。让我们来看看这篇8月思想汇报范文吧!

敬爱的党组织:

昙华林历史街区位于武昌老城区东北部。主要指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包括昙华林、戈甲营、太平试馆、马道门、三义村以及花园山和螃蟹甲的两山在内的狭。昙华林历史街区北临沙湖,为花园山、凤凰山、螃蟹甲三山环抱。武昌老城沿螃蟹甲山脊而建,昙华林依城墙而展开,一湖三山的自然景观与武昌老城相得益彰,构成了集自然、历史、人文、艺术等特征于一体的“湖·山·城·街巷·建筑”的街区结构。

昙华林街呈东西走向,全长l,220m,宽3-5m。抗日战争前,这里包括三条街,从得胜桥到马道门,叫游家巷,从马道门到戈甲营,叫正卫街,正卫街以东叫昙华林,l946年,将游家巷,正卫街,昙华林合并,统称为昙华林。l966年改名为反帝—街,l972年恢复为昙华林,沿用至今。昙华林是一条偏离闹市的街区,它的南面是花园山,东北面螃蟹甲,两山排□,昙华林穿过其间,两侧的房屋,有的建筑在山麓,有的依山建筑,因此可以看到房屋的重叠,楼阁的参差,山麓房屋,梧桐小院,条石台阶,多处可见,形成昙华林历史街区的特色。

昙华林历史街区作为武昌老城区的一条老街区历史底蕴丰厚,一百多年的搓拓岁月,纪录了辛亥革命、**建党建团、抗日战争三个时期历史风云。昙华林聚集了数十处百年以上的近代历史建筑。而这些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涵盖了武汉近代众多历史事件: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科诞生于此, 武昌首义的火种在这里孕育,抗战时期“政治部第三厅”在此掀起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潮, 这些建筑虽经百年风雨,但基本风貌未有大的改变,林则徐、张之洞、刘静庵、陈独秀、郭沫若、贺龙等一大批历史人物都在昙华林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更有邵伯昌、徐源泉、夏斗寅等的公馆保存至今,它们以实物的历史标本形式,显示着城市厚重的历史文脉。昙华林街区它们以实物的、活生生的历史标本形式伫立在那里,形象地展示着中国近代革命史、教育卫生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建筑史、宗教文化史和武昌城邑文明史,内涵如此深厚且密集,资源如此丰富又集中,这不仅为武汉其它城区所没有,在全国也属罕见。

解放前昙华林曾有“租界”之称,自近代汉口开埠后,美国圣公会、英国伦敦会、瑞典行道会、意大利圣方济各会等各国势力强大的宗教组织,都曾选择这里修建教堂,传布教义。如今,这其中的有些教堂仍在发挥功能,有些教堂则遗迹犹在。从戈甲营44号有一座基督教崇真堂,这是基督教英国伦敦会的杨格非牧师于1865年主持兴建的,它是产生在武昌的第一座基督教堂。1924年维修改造后保存至今,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了。穿过昙华林街一个完全中式的门牌坊,一组北欧风情的建筑,这就是基督教瑞典行道会于1890年建在武昌的传教基地。现在的这个大院,仍然保存着当年的大门楼、主教楼、领事馆和神职人员用房等,武昌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外国领事馆--瑞典领事馆也依然得以保存。在湖北中医学院内,有一幢希腊神庙式的建筑,这是基督教美国圣公会于1871年在这里兴建的圣诞堂。在花园山上,至今还保存有四座西式建筑,1928年由武昌主教艾原道创设的“育婴堂”大楼。屹立在花园山上的万婴墓碑,是帝国主义虐杀中国儿童见证;1880年主教江成德设计修建的主教公署大楼;1891年建成的花园山天主堂,教内称为圣家堂;1888年天主教嘉诺撒仁爱修女会建的一座小教堂。

帝国主义还在这里进行文化渗透,早在清代同治十年(18xx年)教会在今昙华林东头的湖北中医学院所在地,就是原基督教美国圣公会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它是外国教会在武汉最早开办的学校。19xx年,文华书院形成小学、中学、大学三部,19xx年正式成立文华大学及附设文华中学。1924年,在文华大学的基础上,这里建成了华中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华中大学成为现在的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文华中学迁到粮道街演变为武汉市第33中学。除了学校。国外教会组织还在这里创办了近代早期医院。现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即是原基督教英国伦敦会所办的仁济医院和意大利圣方济各会所办的圣约瑟医院合并而成。现在修建于1895年的老仁济医院是武汉乃至在全国都少见的近代早期医院建筑群。在仁济医院之前,1878年,这里同时创办了武昌仁济男医院和武昌仁济护校,1880年,武昌仁济女医院也在这里创办。昙华林历史街区又是一条富有革命意义的街。昙华林一带是辛亥革命的摇篮之一。今昙华林小学隔壁曾是熊十力先生创办的反清革命团体“黄冈军学社”的遗址,花园山南麓有革命先驱吴禄贞先生领导的“花园山聚会”遗址和刘静庵先生领导的日知会旧址。昙华林32号早年曾是共进会领导人刘公在正卫街的公馆,就在这幢老房子里,刘公领导赵师梅等湖北工业中学堂的三位青 青年学生,成功地设计制作了辛亥革命军旗“九角十八星旗”。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军歌也产生在湖北工业中学堂的校园内。在今花园山南麓的“圣约瑟学堂”旧址上,是19xx年刘静庵领导的反清革命团体日知会的所在地。现在,日知会当年的大门、水井和韦棣华女士创办的我国第一所图书馆专业学校的老校舍都还保留完好。南昌起义前夕,贺龙的军部曾设于此,周恩来代表***与贺龙在这里进行了历史性会谈后,贺龙遂率部到南昌,与周恩来一起发动了南昌起义。“文革”结束后,贺龙的夫人及子女曾到这里凭吊,并说,这里是贺龙革命生涯的重大转折点。昙华林的文华老校园还是陈独秀在武汉最早传播****革命火种的地方。1920年2月4日,陈独秀应文华大学聘请,从南京到武汉,下榻在文华大学文学院,第二天他在公书林礼堂发表演讲,题目是《社会改造的方法与信仰》。第三天,陈独秀又在同一地点作了《知识教育和感情教育问题》的演讲。

在武汉市第14中学校园中遗存有一幢民国早期建的小楼,1938年曾被用作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机关的办公场所,见证了以郭沫若、阳翰笙、胡愈之、田汉、洪深、冼星海等为首的全国文化界名流云集于此团结抗战的历史。如今,昙华林一带还保留有几处辛亥名人故居的痕迹。昙华林141号大院中,从东头算起,一是邵伯昌的老房子(可惜这排房子被毁),二是徐源泉公馆,三是夏斗寅公馆。仁济医院旧址的两边,曾是老同盟会员陈时先生的故居,他既是辛亥革命的名人又是著名的教育家。在昙华林小学的背后,号称“湖北三怪”之一的辛亥名人石瑛先生的公馆,当年董必武和陶铸同志就是在这座院子里,与石瑛先生一起商订了国共两党开办汤池训练班的事宜。从昙华林走出去的革命前辈,曾在这里慷慨激昂,曾在这里精心谋划,也曾在这里定居生活。他们的名字,个个让今人仰慕,个个令史册生辉。

或许现在的昙华林只看得到道,又或许被各种各样的艺术馆美术馆图上了一层艺术的颜色;或许那些老建筑都经过大翻新,又或许那些名人故居被用做了各种店面,但是无论它怎样改变,历史的风尘却是真真实实地在那里存在过,历史的印记也保留到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昙华林呈现给我们的历史,更应该从中体会的是这些历史背后的那份深深的革命情怀。

汇报人:xxx

上文就是给您带来的8月思想汇报范文,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第二篇:2012年思想汇报:历史在眼前,革命在心中

好范文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这一份非常不错的2012年思想汇报——历史在眼前,革命在心中,请大家欣赏:

敬爱的党组织:

昙华林历史街区位于武昌老城区东北部。主要指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包括昙华林、戈甲营、太平试馆、马道门、三义村以及花园山和螃蟹甲的两山在内的狭。昙华林历史街区北临沙湖,为花园山、凤凰山、螃蟹甲三山环抱。武昌老城沿螃蟹甲山脊而建,昙华林依城墙而展开,一湖三山的自然景观与武昌老城相得益彰,构成了集自然、历史、人文、艺术等特征于一体的“湖·山·城·街巷·建筑”的街区结构。

昙华林街呈东西走向,全长l,220m,宽3-5m。抗日战争前,这里包括三条街,从得胜桥到马道门,叫游家巷,从马道门到戈甲营,叫正卫街,正卫街以东叫昙华林,l946年,将游家巷,正卫街,昙华林合并,统称为昙华林。l966年改名为反帝—街,l972年恢复为昙华林,沿用至今。昙华林是一条偏离闹市的街区,它的南面是花园山,东北面螃蟹甲,两山排□,昙华林穿过其间,两侧的房屋,有的建筑在山麓,有的依山建筑,因此可以看到房屋的重叠,楼阁的参差,山麓房屋,梧桐小院,条石台阶,多处可见,形成昙华林历史街区的特色。

昙华林历史街区作为武昌老城区的一条老街区历史底蕴丰厚,一百多年的搓拓岁月,纪录了辛亥革命、**建党建团、抗日战争三个时期历史风云。昙华林聚集了数十处百年以上的近代历史建筑。而这些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涵盖了武汉近代众多历史事件: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科诞生于此, 武昌首义的火种在这里孕育,抗战时期“政治部第三厅”在此掀起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潮, 这些建筑虽经百年风雨,但基本风貌未有大的改变,林则徐、张之洞、刘静庵、陈独秀、郭沫若、贺龙等一大批历史人物都在昙华林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更有邵伯昌、徐源泉、夏斗寅等的公馆保存至今,它们以实物的历史标本形式,显示着城市厚重的历史文脉。昙华林街区它们以实物的、活生生的历史标本形式伫立在那里,形象地展示着中国近代革命史、教育卫生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建筑史、宗教文化史和武昌城邑文明史,内涵如此深厚且密集,资源如此丰富又集中,这不仅为武汉其它城区所没有,在全国也属罕见。

解放前昙华林曾有“租界”之称,自近代汉口开埠后,美国圣公会、英国伦敦会、瑞典行道会、意大利圣方济各会等各国势力强大的宗教组织,都曾选择这里修建教堂,传布教义。如今,这其中的有些教堂仍在发挥功能,有些教堂则遗迹犹在。从戈甲营44号有一座基督教崇真堂,这是基督教英国伦敦会的杨格非牧师于1865年主持兴建的,它是产生在武昌的第一座基督教堂。1924年维修改造后保存至今,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了。穿过昙华林街一个完全中式的门牌坊,一组北欧风情的建筑,这就是基督教瑞典行道会于1890年建在武昌的传教基地。现在的这个大院,仍然保存着当年的大门楼、主教楼、领事馆和神职人员用房等,武昌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外国领事馆--瑞典领事馆也依然得以保存。在湖北中医学院内,有一幢希腊神庙式的建筑,这是基督教美国圣公会于1871年在这里兴建的圣诞堂。在花园山上,至今还保存有四座西式建筑,1928年由武昌主教艾原道创设的“育婴堂”大楼。屹立在花园山上的万婴墓碑,是帝国主义虐杀中国儿童见证;1880年主教江成德设计修建的主教公署大楼; 1891年建成的花园山天主堂,教内称为圣家堂;1888年天主教嘉诺撒仁爱修女会建的一座小教堂。

帝国主义还在这里进行文化渗透,早在清代同治十年(1811年)教会在今昙华林东头的湖北中医学院所在地,就是原基督教美国圣公会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它是外国教会在武汉最早开办的学校。1903年,文华书院形成小学、中学、大学三部,1909年正式成立文华大学及附设文华中学。1924年,在文华大学的基础上,这里建成了华中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华中大学成为现在的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文华中学迁到粮道街演变为武汉市第33中学。除了学校。国外教会组织还在这里创办了近代早期医院。现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即是原基督教英国伦敦会所办的仁济医院和意大利圣方济各会所办的圣约瑟医院合并而成。现在修建于1895年的老仁济医院是武汉乃至在全国都少见的近代早期医院建筑群。在仁济医院之前,1878年,这里同时创办了武昌仁济男医院和武昌仁济护校,1880年,武昌仁济女医院也在这里创办。

昙华林历史街区又是一条富有革命意义的街。昙华林一带是辛亥革命的摇篮之一。今昙华林小学隔壁曾是熊十力先生创办的反清革命团体“黄冈军学社”的遗址,花园山南麓有革命先驱吴禄贞先生领导的“花园山聚会”遗址和刘静庵先生领导的日知会旧址。昙华林32号早年曾是共进会领导人刘公在正卫街的公馆,就在这幢老房子里,刘公领导赵师梅等湖北工业中学堂的三位青年学生,成功地设计制作了辛亥革命军旗“九角十八星旗”。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军歌也产生在湖北工业中学堂的校园内。在今花园山南麓的“圣约瑟学堂”旧址上,是1906年刘静庵领导的反清革命团体日知会的所在地。现在,日知会当年的大门、水井和韦棣华女士创办的我国第一所图书馆专业学校的老校舍都还保留完好。南昌起义前夕,贺龙的军部曾设于此,周恩来代表***与贺龙在这里进行了历史性会谈后,贺龙遂率部到南昌,与周恩来一起发动了南昌起义。“文革”结束后,贺龙的夫人及子女曾到这里凭吊,并说,这里是贺龙革命生涯的重大转折点。昙华林的文华老校园还是陈独秀在武汉最早传播****革命火种的地方。1920年2月4日,陈独秀应文华大学聘请,从南京到武汉,下榻在文华大学文学院,第二天他在公书林礼堂发表演讲,题目是《社会改造的方法与信仰》。第三天,陈独秀又在同一地点作了《知识教育和感情教育问题》的演讲。

在武汉市第14中学校园中遗存有一幢民国早期建的小楼,1938年曾被用作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机关的办公场所,见证了以郭沫若、阳翰笙、胡愈之、田汉、洪深、冼星海等为首的全国文化界名流云集于此团结抗战的历史。如今,昙华林一带还保留有几处辛亥名人故居的痕迹。昙华林141号大院中,从东头算起,一是邵伯昌的老房子(可惜这排房子被毁),二是徐源泉公馆,三是夏斗寅公馆。仁济医院旧址的两边,曾是老同盟会员陈时先生的故居,他既是辛亥革命的名人又是著名的教育家。在昙华林小学的背后,号称“湖北三怪”之一的辛亥名人石瑛先生的公馆,当年董必武和陶铸同志就是在这座院子里,与石瑛先生一起商订了国共两党开办汤池训练班的事宜。从昙华林走出去的革命前辈,曾在这里慷慨激昂,曾在这里精心谋划,也曾在这里定居生活。他们的名字,个个让今人仰慕,个个令史册生辉。

或许现在的昙华林只看得到道,又或许被各种各样的艺术馆美术馆图上了一层艺术的颜色;或许那些老建筑都经过大翻新,又或许那些名人故居被用做了各种店面,但是无论它怎样改变,历史的风尘却是真真实实地在那里存在过,历史的印记也保留到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昙华林呈现给我们的历史,更应该从中体会的是这些历史背后的那份深深的革命情怀。

汇报人:好范文

2012年5月16日

第三篇:大学生思想汇报:历史在眼前,革命在心中[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至今。现昙华林街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

今天,我们小组一起到昙华林去参观历史建筑,各流派建筑于此,中西文化交汇,风雨不变百年古街,令人叹为观止。我们流连其中,体味革命,感受颇深。

仁济医院是西式教会医院,是最早为英国基督教伦敦会慈善机构杨格非和中华基督教会创建的医院,也是近代西方医院传入武汉后保存完好的医院。文华书院由美国圣公会创办于1871年10月20日武昌,初为男童寄宿学校,中文校名为文华书院。校址在武昌昙华林街111号,现址湖北中医学院,校内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圣诞堂为省内独有,且是鄂校园中兴建最早和使用时间最长的礼拜堂。辛亥革命期间,日知会成员刘静庵、胡兰亭、余日章等在此宣传反清革命思想。1906年,由张统一作词、余日章作曲的《学生军军歌》在此诞生。

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位于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内,系国初年的学校建筑。1938年,国共合作,政治部迁入武汉,三厅在此成立,郭沫若任厅长,属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直接领导,在此荟萃了文化界精英300多人。三厅当时的用房大多已毁,仅存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一幢,为当年工作人员住房。翁守谦故居,翁守谦,福建人。曾是北洋水师官员。甲午战争中兄弟多人战死。作为幸存的翁公,后来弃官隐居于此,潜心修佛,大概是为了寻求心灵的一份长久的安宁。

古代的昙华林就是因为佛教、道教的兴盛而得名,到了近代的1861年,外国宗教渗入昙华林,开始文化殖民,逐步形成了以花园山为主的意大利教区,以戈甲营为主的英国教区,以螃蟹岬为主的瑞典教区和以昙华林正街为主的美国教区。众多的教会(主要是天主教和基督教),传至昙华林,留下了具有明显“中西交融”特征的宗教建筑,是当时中国社会进程的历史见证。

昔指此地多有小型庭院,并善植昙华,因古时花、华2字相通,故名。明清时期,这里曾是湖北全省各县秀才下榻与此、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衙门的所在地,并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代逐渐形成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先后又意大利、英国、美国和瑞士的传教士在此传教、办学、施医。受西方文化及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学科在此建立;一批民主战士在此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团体。吴禄贞领导的“花园山聚会”,刘静庵领导的“日知会”,熊十力领导的“黄冈军学会”,梁耀汉领导的“群学社”相继在这里诞生。这些团体催生了一大批辛亥武昌起义的仁人志士。

1920年2月,陈独秀应邀来昙华林演讲,标志着****学说正式登陆湖北。1921年,在街区的私立武汉中学,走出了董必武、陈潭秋和李汉俊3位**一大代表。

中国近代教育发端于此,中国的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科诞生于此;武昌首义的火种在这里孕育;武汉人第一次在这里听到传播****思想的演讲;南昌起义前发生在这里的一次有重大意义的会谈;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全国的“文化首都”;还有林立的教堂,早期的医院,异域风情的西洋小楼,独具特色的江夏民居,阅尽沧桑的武昌老城墙…… 难得的是这些建筑虽经百年风雨,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基本风貌未有大的改变,有些还显示出相当优良的建筑品质。

它们以实物的、活生生的历史标本形式伫立在那里,形象地展示着中国近代革命史、教育卫生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建筑史、宗教文化史和武昌城邑文明史,内涵如此深厚且密集,资源如此丰富又集中,这不仅为武汉其它城区所没有,在全国也属罕见。历史就在我们眼前,而革命早已深入心中。

汇报人:好范文

第四篇:2019年5月党员思想汇报《历史在眼前,革命在心中》-

2019年5月党员思想汇报《历史在眼前,革命在心中》-范文汇编

敬爱的党组织:

昙华林历史街区位于武昌老城区东北部。主要指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包括昙华林、戈甲营、太平试馆、马道门、三义村以及花园山和螃蟹甲的两山在内的狭。昙华林历史街区北临沙湖,为花园山、凤凰山、螃蟹甲三山环抱。武昌老城沿螃蟹甲山脊而建,昙华林依城墙而展开,一湖三山的自然景观与武昌老城相得益彰,构成了集自然、历史、人文、艺术等特征于一体的“湖·山·城·街巷·建筑”的街区结构。

昙华林街呈东西走向,全长l,220m,宽3-5m。抗日战争前,这里包括三条街,从得胜桥到马道门,叫游家巷,从马道门到戈甲营,叫正卫街,正卫街以东叫昙华林,l946年,将游家巷,正卫街,昙华林合并,统称为昙华林。l966年改名为反帝—街,l972年恢复为昙华林,沿用至今。昙华林是一条偏离闹市的街区,它的南面是花园山,东北面螃蟹甲,两山排□,昙华林穿过其间,两侧的房屋,有的建筑在山麓,有的依山建筑,因此可以看到房屋的重叠,楼阁的参差,山麓房屋,梧桐小院,条石台阶,多处可见,形成昙华林历史街区的特色。

昙华林历史街区作为武昌老城区的一条老街区历史底蕴丰厚,一百多年的搓拓岁月,纪录了辛亥革命、**建党建团、抗日战争三个时期历史风云。昙华林聚集了数十处百年以上的近代历史建筑。而这些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涵盖了武汉近代众多历史事件: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科诞生于此, 武昌首义的火种在这里孕育,抗战时期“政治部第三厅”在此掀起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潮, 这些建筑虽经百年风雨,但基本风貌未有大的改变,林则徐、张之洞、刘静庵、陈独秀、郭沫若、贺龙等一大批历史人物都在昙华林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更有邵伯昌、徐源泉、夏斗寅等的公馆保存至今,它们以实物的历史标本形式,显示着城市厚重的历史文脉。昙华林街区它们以实物的、活生生的历史标本形式伫立在那里,形象地展示着中国近代革命史、教育卫生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建筑史、宗教文化史和武昌城邑文明史,内涵如此深厚且密集,资源如此丰富又集中,这不仅为武汉其它城区所没有,在全国也属罕见。帝国主义还在这里进行文化渗透,早在清代同治十年(1811年)教会在今昙华林东头的湖北中医学院所在地,就是原基督教美国圣公会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它是外国教会在武汉最早开办的学校。1903年,文华书院形成小学、中学、大学三部,1909年正式成立文华大学及附设文华中学。1924年,在文华大学的基础上,这里建成了华中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华中大学成为现在的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文华中学迁到粮道街演变为武汉市第33中学。除了学校。国外教会组织还在这里创办了近代早期医院。现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即是原基督教英国伦敦会所办的仁济医院和意大利圣方济各会所办的圣约瑟医院合并而成。现在修建于1895年的老仁济医院是武汉乃至在全国都少见的近代早期医院建筑群。在仁济医院之前,1878年,这里同时创办了武昌仁济男医院和武昌仁济护校,1880年,武昌仁济女医院也在这里创办。[1] 在武汉市第14中学校园中遗存有一幢民国早期建的小楼,1938年曾被用作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机关的办公场所,见证了以郭沫若、阳翰笙、胡愈之、田汉、洪深、冼星海等为首的全国文化界名流云集于此团结抗战的历史。如今,昙华林一带还保留有几处辛亥名人故居的痕迹。昙华林141号大院中,从东头算起,一是邵伯昌的老房子(可惜这排房子被毁),二是徐源泉公馆,三是夏斗寅公馆。仁济医院旧址的两边,曾是老同盟会员陈时先生的故居,他既是辛亥革命的名人又是著名的教育家。在昙华林小学的背后,号称“湖北三怪”之一的辛亥名人石瑛先生的公馆,当年董必武和陶铸同志就是在这座院子里,与石瑛先生一起商订了国共两党开办汤池训练班的事宜。从昙华林走出去的革命前辈,曾在这里慷慨激昂,曾在这里精心谋划,也曾在这里定居生活。他们的名字,个个让今人仰慕,个个令史册生辉。

或许现在的昙华林只看得到道,又或许被各种各样的艺术馆美术馆图上了一层艺术的颜色;或许那些老建筑都经过大翻新,又或许那些名人故居被用做了各种店面,但是无论它怎样改变,历史的风尘却是真真实实地在那里存在过,历史的印记也保留到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昙华林呈现给我们的历史,更应该从中体会的是这些历史背后的那份深深的革命情怀。汇报人:资料库网 2012年5月2日

第五篇:思想汇报 历史在眼前

历史在眼前,革命在心中

(思想汇报2013年6月中国梦)

敬爱的党组织:

古朴的街道,绵延曲折;古朴的建筑,静静矗立。历史的韵味,弥漫在空气中,荡漾在心头。脚步踏在青石板的道路上,坚实的声音,敲打在历史的尘封上,仿佛历史的闸门缓缓打开,那些尘封的故事就沿着这条道路娓娓道来。

青砖灰瓦的建筑,承载的不仅是一代一代的百姓生活,还是一圈一圈的历史年轮。也许住在这栋房子里的早已不是当年见证这段历史的人,也或许是不知道已经是第几代子孙了,可是唯一不变的是这位自从矗立在这里就见证历史变迁的建筑还在这里,它们眼见着中华民族的屈辱悲惨,它们眼见着中华儿女的不屈抗争,它们眼见着炎黄子孙的奋发图强,它们眼见着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日新月异,今天它们又眼见着我们重又走进这条街道,重又体味历史的回忆,它们用自己无言的方式向我们讲述它们眼见的百年历史,向我们倾诉民族的伟大顽强。

看着依然古朴的建筑,走在仍旧坚实街道上,突然领会到,其实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不就想这些古朴的建筑一样,自从1921年建党以来,就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就见证了我们民族的屈辱和悲惨,就把领导我们的民族同胞为争取民

族的独立作为自己的历史重任,从此走上了坚实的抗争道路。

这条道路的曲折和蜿蜒也超出了每个共产党人的想象,遇到的艰难困苦也使我们的党经历了屡屡的挫折,然而这些所有的困难都没有击退我们党前进的脚步,都没有压垮我们党坚强的脊梁,并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抗争道路,雪洗了百年的民族耻辱,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现在,看着眼前的这些古朴的建筑,虽然历经沧桑,可是却仍不失勃勃生机,外体还残损着斑驳的历史痕迹,可是内部却是心事宜居的格局,就像我们的党虽然历经历史的风雨的洗礼,却仍旧保持着时代的先进性,仍然不忘时时刻刻的增强自己的内部建设,时刻走在时代的前列,时时引领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向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稳步前进。

汇报人:

下载8月思想汇报:历史在眼前 革命在心中word格式文档
下载8月思想汇报:历史在眼前 革命在心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0月预备党员思想总结:革命在心中,历史在眼前5篇

    10月预备党员思想总结:革命在心中,历史在眼前 敬爱的党组织: 昙华林--一条蕴着历史的老街,一条充满记忆的老街,一条经过革命心情洗历的老街。而这一天,我终于踏上了这一条老街,怀......

    当历史回顾在眼前

    当历史回顾在眼前 鸦片战争打响的第一枪 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时 我们要记得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当历史回顾在眼前 壮丽的圆明园化为废墟 无数财宝被掠夺一空时 >我们要记得......

    安全生产月演讲稿:安全在心中(模版)

    安全生产月演讲稿:安全在心中 安全生产月演讲稿:安全在心中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生命得到保障,身体免于伤害,财产免于损......

    让党旗在心中永远飘扬思想汇报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让党旗在心中永远飘扬思想汇报 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一个人,一个民族,他所信仰的不应该是束缚自己手脚的桎梏,更不应该是绞杀自己的绳索,而应当是一面......

    思想汇报:党在我们心中绽放

    尊敬的党组织:邓**说过:“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就不可能安宁的发展经济。”为了能给人民一个安宁的发展经济的环境,中国人民经过了长期艰苦的努力,在曲......

    爱因为在心中

    爱因为在心中 当我睁开双眼每一天 都会记得大家的笑脸 明白心中勇敢又多了一点 曾经哭泣也会看不见 未来总会有别的喜悦 就让时间翻开崭新的一页 你的音符你的脸 有种无声的......

    在我们心中

    在我们心中, 你是一个神话。 漫漫的长路上,你独挡一面;运动场上,你是颗冲刺的流星。看台上, 千百只眼睛充满希望的望着你。人生拼搏的机会能有几何? 把握机会,一定成功!!!!!!!! 自信就是希......

    消防安全在心中

    消防安全在心中 香江路第三小学 604班 王岚 联系方式:***指导老师:薛淑云火是温暖的,在大雪纷飞的寒冬深夜,它给人们的心中带来春天般的温暖。 火是美丽的,它能使人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