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巴彦淖尔市农牧业产业化主导产业调研报告--2013.10.16--小麦番茄脱水菜
全市农牧业产业化主导产业调研报告
一、面粉产业
(一)现状
我市河套地区历来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河套地区生产的春小麦是最优质的中筋粉原料,成为全市面粉企业多年来与国内同行业相比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2008年成功注册了“巴彦淖尔小麦”的全国地理标志。2013年,小麦播种面积138.8万亩,同比减少39.4万亩;亩产702斤,同比增加33斤;总产9.7亿斤,同比减少2.2亿斤。
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30多家,已形成年加工小麦100万吨的生产能力。这些企业遍布全市七个旗县区,形成了以内蒙古恒丰集团公司、杭后大后套面粉公司、五原双福面业公司等为代表的骨干面粉加工企业。其中内蒙古恒丰食品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三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意大利面粉生产线,日处理小麦1000吨,生产的河套牌雪花粉等系列产品畅销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产品还出口日本、俄罗斯等8个国家。“河套”牌商标成为面粉行业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2011年又荣获“中华老字号”荣誉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1、小麦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主要原因:一是利
二是巩固和稳定小麦三圃田建设,解决小麦品种退化和产量下降的问题。小麦种子三圃田建设属于公益事业,市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小麦种子三圃田建设,提高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
三是引导和鼓励企业自建原料基地。对企业自建基地方面,各级政府要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化等项目给予倾斜。调动企业实行规模化种植、农企一体化经营,解决企业原料短缺的问题。
四是主打“绿色”、“特色”牌,保护好、利用好“河套”雪花粉品牌。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帮助企业通过挖掘河套文化内涵和市场运作,建立严格的生产标准,进一步打响“巴彦淖尔小麦”商标和“河套”雪花粉品牌,牢牢占据全国面粉高端市场,体现优质优价高回报,推进小麦产业的发展。
2、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一是扶龙头企业。恒丰公司是我市的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市场规模及占有率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今后面粉加工业要以恒丰为龙头,鼓励和扶持恒丰公司不断创新,建立现代的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市场;推动恒丰集团公司尽快上市,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二是市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扶持和鼓励恒丰集团等企业向精深加工延伸,从单一品种向多品类发展,从简单
生产番茄酱能力58万吨。产能居新疆之后,位列全国第二。今年开机生产能力3.92万吨,占总能力的70%。从8月8日开机生产至9月15日结束,历时37天,比去年增加了14天。生产番茄酱5万吨。
在番茄产业发展历史上,最多时有6万多农户种植番茄,种植面积达到46万亩。番茄收购价格400-500元/吨,相对于其他大宗农作物收益较高,曾经是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今年番茄种植面积、鲜果产量、番茄酱产量均为近10年最低,但鲜果收购价格和亩收益达到历史最高。
(二)优势与潜力
1、优势条件
我市土地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降水少,空气相对湿度低,雨热同季,有利于番茄的生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番茄红素含量高达10毫克/100克以上,高于新疆的含量;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5 %以上,生产的番茄酱酸甜适度、口感好;番茄病虫害少,霉菌少,基本不使用农药,属于绿色食品;套区有黄河自流浇灌,旱涝保丰收,原料供给有保障;番茄制品主要销往国外市场,和新疆相比我们有交通区位优势。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地区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高。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改善为番茄产业扩张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和保障。河套地区农业基础好,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科技
元左右,大部分都赔本,农户积极性受挫。二是病害多,风险高。番茄在我市种植将近20年,连续的种植使番茄早晚疫病发生机会增多。同时雹灾、雨灾等自然灾害对番茄的影响也较大。三是劳动强度大,雇工成本高。种植番茄需开沟起垄,费工费时。成熟时间集中,人工采摘、装车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农村劳动力趋于老龄化,一旦雇人,成本很高。今年摘一吨番茄需140元左右,装一车150元左右,一亩番茄从采摘到装车雇工费用约850元左右,加上其他成本,番茄的亩成本达1200元左右。四是交售困难。番茄上市时间集中,保存时间短,必须及时采摘交售。由于农村青壮年大多数选择外出就业,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和妇女,交售番茄困难。
2、原料品质下降。过去番茄种植采用大田直播和育苗移栽相结合的种植方式,拉开成熟期。近几年农民为了省时省力,大田直播越来越少,育苗移栽面积占番茄种植总面积的97%以上,导致番茄成熟期集中。为了降低劳动强度,减少雇工费用,加上今年企业抢购原料,许多农民改变以往采摘两三次的做法,在番茄成熟70%以上进行一次性采摘,导致原料品质下降。
3、基地建设滞后,难以实现规模化种植。由于现行农村土地的经营制度制约,普遍存在“小而散”的经营现状,土地流转多数是农户之间的小规模转包和互换,千亩以上规模化经营的种养大户、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有86家,经
代补”的办法,提高番茄产品质量,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新引进的重点企业,在基础建设、土地供给等方面给予保障,在电力、运力、信贷等方面搞好跟踪服务。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基地农户,要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当前欧美市场基本饱和,竞争相对激,而非洲、俄罗斯、东南亚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有很大潜力。同时国内番茄制品消费增速也很快,消费形式趋于多样化,为番茄加工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番茄加工企业应当研究市场,培育品牌,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
2、强化基地建设。一是合理划分原料基地。为了规范行业行为,避免无序竞争,要围绕加工企业合理划分原料区,原料区划原则上以加工厂为中心,20公里为半径。对于交叉地带,可划到苏木镇、村一级。各加工企业要加大投入,实施标准化生产,搞好原料基地建设。二是推广先进技术,优化栽培结构。加大组装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标准化生产,提高番茄单产和品质。合理搭配早熟和中晚熟品种,加强对播期、密度、肥水运筹、病害防治、采摘等实用技术的研究,解决好番茄集中过量上市的矛盾。企业要通过订单约定分时段收购,采取不同价格,引导采取大田直播和育苗移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番茄种植,调整早、中、晚熟番茄种植结构,以缓解番茄原料集中上市和加工企业均衡生产的矛盾,延长
六、脱水菜产业
我国青红椒种植主要分布在北方五省区,即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面积最大的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1%和74%左右。其次为山西、甘肃。
1992年,我市开始脱水菜生产加工,经过十五年发展,达到最高峰,大大小小脱水菜加工企业有350多家,主要分布在磴口、杭后、临河、五原、中旗、后旗、农管局的100多个乡镇村。到2010年,有些小企业逐渐被淘汰,实际加工的企业约200家,其中4吨锅炉以上的企业有150家,其余都是2吨锅炉的小厂。具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有8家,产品直接出口国外。近两年,由于劳动力短缺,大的一些加工企业加快了设备更新步伐,工艺自动化水平提升。其余绝大多数企业加工设备简陋,基础条件比较差,生产规模每年维持在40—50吨左右,产品只能以初级产品销售到具有出口权的企业或国内的中间商。
加工的主要品种有青椒、红椒、豆角、芹菜、洋葱、红萝卜、圆菜、番茄和香菜等。2013年,我市开工企业180家(有些小企业加工时间很短),共加工青红椒1.2万吨,主要是红椒,青椒产量不足1000吨。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
尤其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耕地面积相对少,由于补贴减少,种植面积减少。造成欧洲的部分市场转向我国。前几年国际上向中国购货的最大采购商在美国,现在变成了德国。国际需求量每年以2%增长,国际市场空间有所增加。
第二篇:开展农牧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巴里坤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局开展农牧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一、巴里坤县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情况:
截至2011年底全县有乡镇企业2296个,其中(按行业分):农业企业2个、工业企业103个、建筑业11个、交通运输仓储业1572个、批发零售382个、住宿及餐饮业93个、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和娱乐95个、其他38个。
从业人员数7168人,实现增加值20123万元,实现总产值56018万元,完成营业收入54845万元,实现利润5057万元,上缴税金6072万元,劳动者报酬8155万元。
农产品加工业3个,主要是粮油及特色农业加工业。从业人员53人,实现增加值199万元,实现总产值1022万元,完成营业收入1044万元,实现利润53万元,劳动者报酬38万元。
二、调研情况:
巴里坤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局按照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局开展产业化大调研的要求,从3月7-8日对县域有关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合作社进行调研,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建设项目:2012年巴里坤县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建项目有5项(老油坊粮油商业有限公司2500吨“雪莲山老油坊”有机菜籽油深加工项目、丰收面粉厂“丰收”牌7200吨/年面粉加工改扩建项目、绿盛源休闲山庄休闲旅游建设项目、康士
野菜有限公司年产100吨脱水野蘑菇扩建加工项目、巴里坤县安达育肥养殖专业合作社2600只牛羊育肥养殖场改扩建项目)。随着巴里坤马铃薯在北疆市场占有率的持续攀升(目前已占北疆市场50%以上),极大促进农户种植和储存的积极性。截至目前新、改、扩建仓储库40余座。牛羊养殖合作社及肉食加工业在牛羊肉市场价格一路看好的情况下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出。2011年成立各类合作社29家。带动农户近5000余户。
老油坊粮油商业有限公司2500吨“雪莲山老油坊”有机菜籽油深加工项目总投资85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367万元、银行贷款483万元。丰收面粉厂“丰收”牌7200吨/年面粉加工改扩建项目总投资410万元,自筹资金250万元、申请贷款160万元。绿盛源休闲山庄休闲旅游建设项目、康士野菜有限公司年产100吨脱水野蘑菇扩建加工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自筹资金640万元、申请贷款440万元。其他项目资金60-80%自筹、40-20%银行贷款或私人借贷。历年申请的项目配套资金100%落实到位,为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2年初我县上报项目库项目共五项,由于合作社没有响应工作人员,各项资料短期内无法提供,导致相当一部分项目暂时无法入库。帮助各企业及合作社完善项目有关资料将是我们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经调研发现项目建设中项目建设还不够规范。资金筹措非常困难,银行信誉好的还能贷点,像刚成立的几乎全靠亲戚朋友借
贷才能艰难困苦的启动,还有一部分由于资金链断失就夭折了,很可惜。
建议
1、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配套资金多以补助、专项资金形式下拨,在企业支持上要有持续性,一个企业支持最多不超3年。
2、各类合作社由于成员较多,带动农户数量大,惠农富农最直接,对新农村建设贡献突出,应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推动合作社专业化、规模化。推动合作社的科技进步,促进科学跨越。实现富民强县战略。
(二)、企业民生建设:目前企农利益联结规模正在稳步推进。2011年泽西食品有限公司和康士野菜有限公司完成订单收购8万平米的蘑菇种植,带动农户1000余户。户均增收3000元。2012年还将进一步扩大收购规模。老油坊粮油商业有限公司与20余农户签订合同,完成订单农业7700亩油菜籽收购,户均增收2800元。2012年计划扩大订单3000亩,是油菜籽种植达到万亩。我县龙头企业俊业制麦有限责任公司、哈密兴隆淀粉有限公司因市场持续低迷,2011年都未能生产。
建议: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技、农业等涉农部门的各项政策,以村、组为试点,通过合理手段整合土地资源,组建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种植组织,(如小麦种植合作社、马铃薯种植合作社等)通过科技投入,逐步向农业生产现代化、专业化迈进。成熟后以点带面,全面促进产业化发展。
(三)、现代文化建设:
1、目前各农产品加工企业企业文化理念正在逐步建立。企业宗旨:为社会创造价值 让员工实现梦想
企业精神:创新 务实 拼搏 奉献
企业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 实现企业与员工价值最大化
企业愿景:建设效益领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企农和谐健康发展
企业道德:诚信为本 责任为先
企业作风:讲原则 讲奉献 讲效率
安全理念:预防为主 珍爱生命
发展理念:相关多元 创新发展
经营理念:诚信 合作 双赢
管理理念:团队精神 和谐发展
人才理念:每个人都有才能 每个人都有机会
产品宣传:绿色、无污染、纯天然、有机食品、放心产品。
2、企业党建: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党员数量较少,党员的组织关系大部分在当地村委会。目前康士野菜有限公司正在筹备成立工会组织。
3、企业员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目前各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不规范,大部分是口述基本操作要求,然后由老工人带领投入工作,没有经过系统的正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在2006年前后培训鉴
定过一批,在180人左右,以后就没有常规进行。随着人员流动,持证上岗的比率持续下降。
建议:在2006年前后乡镇企业局与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联合搞过一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我县参加培训的农牧民有180人,是免费培训的,跟踪调查后发现经过培训的农民工工作熟练程度、企业认可率较高、就业率达96%。效果很好,参加培训的农牧民非常欢迎。希望对农牧民的技能培训常态化(免费的农民更欢迎),促进农牧民转移就业,有输血到自我造血,最终实现富农目标。
巴里坤县乡镇企业局
巴里坤县农产品加工局
巴里坤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局
二0一二年三月九日。
第三篇:农牧业产业化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农牧业产业化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全市农牧业重点工作,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畜产品竞争力增强为目标,以乳、肉、粮油、饲草饲料、马铃薯、林产、特色七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加快主导产业基地和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势头良好。
一、农牧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
抓基地,上规模,着力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前提,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必须以基地为依托。**市的农牧业产业化工作坚持以实现农牧产业特色化、城镇建设品位化、工业经济规模化、新兴产业多元化为目标,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绿色“三品”农业和生态农业。截止目前,全市共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其中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呼伦贝尔市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
扶龙头,创品牌,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竞争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离不开品牌的带动效应。龙头企业在产业化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市将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来抓。一是出台一系列优惠 措施,在政策、税收、信贷、科技、人才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二是对龙头企业项目的引进和申报,坚持特事特办,全面提供优先办理手续,争取信贷资金等跟进性保障措施;三是通过定期上门走访,协助引入技术,解决实际困难,逐步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服务体系。
聚民资,搞嫁接,大力增强龙头企业发展活力。一是引进外资发展龙头企业。坚持内资外资一起抓,通过利用市外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优势,新建、改造和嫁接龙头企业,加快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外向型进程。二是激活民资发展龙头企业。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因势利导,鼓励农村能人、种养大户和民营企业独资或联户合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重引导,严规划,努力实行龙头企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涉及到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牙市根据本地资源和商品流向,在政策上进行引导和鼓励,集中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使其不断扩大规模。
工作中,牙市还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主动与种养大户签订契约,结对帮扶,预付定金,提供技术服务,实行保护收购等方式,确保了产销双方互惠互利,共 同发展。目前,全市已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销售、加工一条龙特色产业,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拓展了龙头企业自身发展领域。
二、取得成效
近年来,牙市农牧业产业化成效显著,特别是XX年农牧业产业化工作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量化指标均创新高。XX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户,同比增加1户。销售收入完成24900万元,年增加值达到6100万元,带动农牧户发展1580户。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完成165.4万亩,完成计划的110%,其中:小麦播种面积达68.8万亩,完成计划的103%;大麦播种面积达21.4万亩,完成计划的119%;马铃薯面积达18万亩,完成计划的120%;油菜播种面积达40.3万亩,完成计划的101%;豆类播种面积达2.9万亩,完成计划的290%;甜菜播种面积达1.1万亩,完成计划的110%;蔬菜播种面积达2万亩,完成计划的133%;饲草饲料播种面积达5.9万亩,完成计划的148%;其它作物播种5万亩,完成计划的200%。全市牧业牲畜总数完成65.2万头(匹、只),同比增长20%,完成责任指标的100%;奶牛头数完成7.07万头,同比增长16%,完成责任指标的109%;鲜奶产量完成16万吨,同比增长30%,完成责任指标的114%;肉类产量完成2.5万吨,完成责任指标的100%;人工种草完成6万亩,休牧完成30万亩,禁牧完成10万亩,均完 成责任指标的100%。全市农牧业经合组织有30个,农牧民经济人157人。
企业态势运行良好。一是金杨油脂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自治区级龙头企业,XX年共收购油菜籽2.22万吨,生产油菜籽3.17万吨,产出菜油1.26万吨,产出菜粕1.83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1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实现利税700万元。二是友谊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4163万元的日加工能力100吨的乳品加工生产线已开始生产。XX年鲜奶实际加工量1.87万吨,生产奶粉2155吨,实现销售收入2794万元,实现利税140万元。今年投资480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机械化挤奶站九个。三是茏丰大兴安岭绿色产业开发公司畜禽产品加工厂对屠宰车间及冷库进行部分改造,安装了屠宰牛羊生产线。全年屠宰牲畜总头数120万头匹只,实现销售收入3600万元,实现利税37万元。四是雪源白鹅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XX年也通过更新生产设备,重点发展出口肉类加工。全年屠宰牲畜总头数8万只,其中有400吨牛羊销往河北、天津等省市,实现销售收入7500万元,实现利税220万元。五是大兴安岭乾森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集农业生产服务、产品质量检验、化肥生产储备、亚麻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XX年通过农业订单的形式协调金融部门发放农用物资和资金达8000万元,解决了部份农场种地难的问题。该公司的坤祉制肥有限公司在试生产3个月就完成产值1100 万元,实现了当年建厂盈利的目标,也为全市测土配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该公司组建的国生亚麻公司,当年种植亚麻高达6万亩,同时投入400万资金对两个私营亚麻厂予以扶持,三个亚麻厂4条生产线实现产值5000万元。六是金福祥亚麻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0万元,年加工亚麻原茎1.2万吨,储存亚麻原茎5300吨,XX年种植亚麻1.7万亩,完成销售收入350万元,实现产值480万元。七是总资产630万元、固定资产达100万元的三江食品饮料厂为扩大生产规模,XX年投资520万元扩建了厂房和生产线,引进了压灌生产线、高效节能锅炉、自动负压罐装机等先进生产设备。八是蒙业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50万,建设粮食仓储库8个,储备粮食能力达5万吨。XX年收购农产品3.4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747万元,实现利润153万元,实现税金51万元。九是国生亚麻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原料4733吨,生产亚麻纤维490吨,产品销售收入177万元,带动亚麻种植业农户22户。
项目储备晋级升档。在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库建设上,牙市对现有项目进行细化、充实、完善,力求在大项目建设上有所突破,真正使项目库发挥应有的作用,项目库储存项目现已达到20个。XX年呼伦贝尔市分别对乾森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0万元粮油检验中心项目、蒙业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0万元绿色良种繁育基地项目、金福祥亚麻加工有 限责任公司8万元亚麻优良种子繁育基地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农业行业协会2万元等共计30万元的项目做了批复。
三、存在问题
优势资源尚未形成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地位不突出。虽然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提出了以“乳、肉、粮油、饲草饲料、马铃薯”、林产、特色七大主导产业为全市重点,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具有传统优势的产业缺乏规模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主导地位不突出,优势不明显。
基地建设分散、不稳定,与企业加工能力不相适应。一是基地建设分散,规模效益难以发挥,劳动生产率低,大规模、标准化农牧业生产难以推行。二是基地建设不稳定。由于龙头企业和农牧户间尚未完全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农牧户在生产中心存顾虑,不敢放手发展,加之大部分原料生产受市场价格影响,导致种植面积、养殖数量和品种波动较大。企业受自身经济实力的限制,没有自建稳定的原料基地,往往会产生部分企业原料短缺。
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不足。在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中,资金紧缺、投入不足、贷款难已成为制约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原料收购等方面,存在着大量资金缺口。使不少企业因资金短缺陷入困境。同时,企业在利用民间资本、盘活存量等方面手段不多,筹资渠道不广,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认真做好区域产业化发展规划。在认真实行《**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实施方案》的同时,按照“十一五”规划做好后几年的产业化发展工作。
继续扶持龙头企业,壮大基地。牙市将以扶持和扩大基地建设作为重点,扩大种养户规模,重点扶持原料基地建设,通过培育与扶持加工企业,逐步形成集群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
加大项目拉动力度。重点围绕牙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精心组织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的农牧业产业化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争取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项目资金。对于在建项目的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批复的投资规模和建设内容以及建设时限,合理安排工期组织施工建设。同时抓好项目的监管工作,不定期地对各类项目进行督查,确保项目按照建设内容和概算组织实施。
第四篇:焉耆县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焉耆县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农牧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我们组成调研组,深入乡村,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较为全面的掌握了全县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县域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截止目前,全县建立了以26万亩工业番茄、色素辣椒、甜菜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基地、以10万亩酿酒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基地、以1.65万头奶牛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基地。先后培育发展了中粮屯河食品、中粮屯河番茄、乡都酒业、红帆科技、三宇乳业、晨曦椒业、天湖鹅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19家,其中:规模企业13家,亿元规模企业2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区级4家;粮油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特色林果业加工企业1家,棉花加工企业1家,畜产品加工企业4家,流通企业1家。2011年实现总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32.2%;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63.5 %;实现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40%。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目前建成区面积达1.025平方公里,入住各类企业57家,企业用工9600人;2009年沙河工业园荣获自治区乡镇企业 创业园区称号。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7家,注册资金达1.62万元,合作社成员1746人,带动农户9800户。初步形成了“园区聚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焉耆县始终坚持把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县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健全机构,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予以保障。立足县情,科学布局,积极将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纳入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行领导责任制,强化效能建设,严格考核制度,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高度重视基地建设。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如何利用好农业优势资源,既是农民富裕的希望,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焉耆县坚持以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把农牧业产业化作为缝合工农“两张皮”的链接点来抓,在特色上下功夫,形成了工业与农业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一是加大特色种植业基地建设。以高效节水农业建设为平台,以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实现途径,整合土地等资源,大力实施特色优势作物集中连片种植,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全县建立以6万亩工业番茄、5万亩辣椒、4万亩甜菜、3万亩小茴香、3万亩打瓜、2万亩白葵等为主的26万亩特色种植业基地。二是举全县之力发展以酿酒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业。2008年以来,立足区位、气候、资源、政策和产业优势,焉耆县把葡萄产业作为强县突破口和自治县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工程,举全县之力发展。制定了《焉耆县葡萄产业发展规划》,先后成立了发展葡萄产业领导小组,组建东、西戈壁葡萄基地管理委员会(后设 为葡萄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关于自治县葡萄基地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自治县酿酒葡萄产业中、长期用工优惠办法》等优惠政策。投资542万元建成了集科技示范园区、苗圃区、品种区、种植示范区、生产区等五大功能区为一体的、全国规模最大的800亩葡萄科技示范园,共引进21 个葡萄品种、35个品系进行品性和种植模式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了赤霞珠、美乐等7个适宜优质品种。加强葡萄基地实地勘测、设计和“三通一平一完备”(通路、通电、通林带、平整土地、完备防洪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以来,共完成葡萄基地平整土地7.7万亩、建设防护林1万亩、新建道路170公里,打井70眼。目前,共引进酿酒葡萄种植企业(大户)29家,累计投入葡萄基地建设资金2.8亿元,建成10万亩葡萄种植基地——泰华葡萄庄园,取得有机食品种植基地认证,并成功承办了2011年全国葡萄酒(果酒)行业年会暨焉耆县首届葡萄酒节。三是大力发展以奶牛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全面落实鲜奶收购价外补贴、学生饮用奶计划、生鲜乳收购站规范化建设、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和奶业机械补贴等扶持措施,2011年,共拨付鲜奶收购补助款435.6万元。奶牛养殖业稳步发展,形成1.65万头奶牛养殖业基地,被确定为自治区两个之
一、自治州唯一的奶牛养殖基地县。大力发展家禽养殖。百万蛋鸡养殖小区建设进展顺利。全县形成30万羽蛋鸡养殖基地。
(三)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制定出台了《自治县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在土地划拨、基础设施建设、税收、户口办理、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企业极大优惠。通过农博会、西洽会、乌洽会等平台,大力实施内引外联战略,积极引进和发展壮大了中粮屯河食品、中粮 屯河番茄、乡都酒业、红帆科技、三宇乳业、晨曦椒业等19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效地延长了农业产业链。近年来,我们大力支持乡都酒业优化重组,提高生产能力,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参与我县葡萄种植、榨汁、酿酒等系列产品的开发,加快形成葡萄产业发展的强势集群。乡都酒业形成了年加工1万吨葡萄酒的生产规模,新疆海瑞盛生物公司葡萄酿酒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进展顺利,望中酒业2000吨葡萄酒堡开工建设。支持三宇乳业加快建设千头奶牛养殖基地,大力发展以奶粉为主,脱脂奶粉、无水黄油、液态奶等系列奶制品为辅的乳品加工业,形成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支持红帆生物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加快番茄籽油、膳食纤维等番茄下游产品开发,逐步将红帆生物培育成国内保健品知名品牌,最大限度延伸番茄加工产业链。加快发展小特优农副产品加工业,继续做好中粮糖业、晨曦椒业、君美辣椒、丁丁食品等企业服务协调工作。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帮助企业做好基地建设和原料订单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原料需求。2011年,主要农副产品订单面积达到26.44万亩,占全县总播面积的63%。积极做好企业项目对接和融资工作,2011年获得扶持资金702万元。
(四)大力加强流通体系建设。焉耆县立足县情和优越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快农副产品市场建设步伐,于2002年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占地360亩,集粮油、农资、果蔬、牲畜、屠宰、建材、运力于一体的光明路七大区域性专业市场,现已成为巴州乃至全疆最大的农贸专业批发市场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2004年10月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定点市场。目前,市场进驻经营业主5000多人,其中固定业主800余人。2011年实现交易额6.2亿元。其中,光明路农 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年上市交易量31.6万吨,交易额8442余万元,品种达到50多种。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专业流通中介组织,全县现有农产品专业流通中介组织25个,从事农副产品贩运的大户及经纪人200余名,专业化组织每年可带动1万余户农户参与市场流通。建立了及时、准确、系统的农业信息体系。依托巴州农村经济信息网,充分发挥“农信通”作用,积极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努力为农牧民群众提供了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
(五)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近年来,焉耆县不断强化品牌意识,通过采取政府“搭台”,企业、经销组织“唱戏”的有效形式,积极参与展示会、经销会等活动,不断把优质农产品推向区内外市场。1999年焉耆红辣椒在昆明农博会上获得银奖;2001年焉耆县开都牌小茴香、开运牌红辣椒、开强牌大白菜、开成牌白瓜籽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取得农产品原产地证明商标和商品商标;焉耆红辣椒、焉耆小茴香、焉耆白瓜籽被评为新疆农业品牌产品;焉耆县还被国家农业部特色经济委员会评为“中国甘草之乡”、“中国工业番茄之乡”和“中国小茴香之乡”。目前,“乡都”、“红帆”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乡都”、“红帆”、“三宇”获得新疆著名商标和新疆名牌产品;7家企业获得HACCP认证,5家企业获得ISO9001认证,2家企业获得ISO14000认证。这些品牌的树立,为焉耆县特色优势农产品走出巴州,走出新疆,走向国内外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工业园区和基本建设项目情况
我们按照 “科学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和“一区多园”的方针,综合考虑园区发展用地、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基础建设、路网布局、“三废”治理等因素,编制了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原规划总面积51.99平方公里,分沙河工业园、乡都工业园和紫泥泉工业园三园。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对园区建设进行了重新定位和科学分析,目前正在对园区规划作进一步调整充实,不断丰富园区建设内涵,抓紧建设酿酒葡萄产业园、农牧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新型能源产业园、石材加工产业园“一区四园”的特色工业强县支柱产业体系。2012年,我们将按照“做大一个园区,做强两大支柱,加速三化进程”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创建自治区级特色工业园区。一是全力发展酿酒葡萄产业。加快乡都酒业三期扩建和上市步伐,力促望中酒业、海瑞盛公司建成达产,年内引进1-2家规模化的大企业及2-3家小型酒庄、酒堡入驻园区,力争全县葡萄酒加工能力达2万吨以上。二是大力发展农牧产品精深加工业。以建设农牧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基地、合作组织、营销网络和驰名品牌为重点,扎实开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引进和服务工作,拓宽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红帆生物新建一条10吨/年96%叶黄素萃取生产线、光明保鲜有限责任公司3万吨保鲜冷库、晨曦椒业年产40吨番茄红素生产线建设步伐,确保年内完工达产。启动实施晨曦椒业年产2万吨辣椒颗粒技改项目和红帆生物亚临界萃取叶黄素新建项目。年内引进4-5家企业入驻产业园;三是大力发展以光伏发电为主的新型绿色能源产业。力促河北新奥集团新能源公司、中节能公司、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湖南长沙新日能公司光伏发电项目和河北新天能源公司、UPC亚洲风力公司风力发电项目落地建设;四是大力发展石材加工产业。依托霍拉山脉优质花岗岩资源,开展矿产资源普查和详勘工作,加快以花岗岩为主的 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确保年内引进3-5家企业入驻石材园区并力争试生产。五是认真做好自治区级工业园区申报工作,确保将酿酒葡萄产业园(原乡都工业园)、农牧产品精深加工业(原沙河工业园)申报成为自治区级特色工业园。以上涉及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基本建设项目有5个,所需资金32701万元,均通过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解决。
四、企业文化和民生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工共妇等群团组织建设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采取得力措施,狠抓落实和提高。县委于2010年8月组建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履行对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领导职能,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截至目前,全县单独建立党支部的非公有制企业14个,联合建立党支部的非公有制企业4个,行业统建4个,挂靠组建的企业109个,共有党员79人。在我县4个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即乡都酒业、红帆科技、三宇乳业、晨曦椒业)中,健立党组织的有3个,建立工会组织的有4个,建立共青团组织的有3个,建立妇女组织的有3个。各企业党组织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和密切联系职工的作用,全面参与企业管理和品牌塑造,形成了极具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比如,乡都酒业提出了“乡都,努力”的企业文化理念,红帆科技提出了“为人类更健康、更健美”的企业文化和“激活潜能、忠诚拚搏、创新高效、追求完美”的企业精神,晨曦椒业提出了“人与企业共发展”这一丰富的企业文化内涵。大力加强企业民生建设,各龙头企业认真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工资福 利、劳动合同制度,不断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企业职工工资收入不断增长,失业、养老、医疗参保率达100%,企业带动特色种植业、特色林果业、特色畜牧业的发展效果明显,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民稳步增收。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牧业产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加销一条龙经营模式较为粗放,高科技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多,多数以农产品粗加工出售,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二是企农利益联结机制还未真正形成。订单不规范、合同不履行、结款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企农双方信用建设力度均需进一步加大。
三是金融部门对发展农牧业产业化支持乏力。银行贷款门槛太高,限制太多,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本就贷不上款,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缺乏贷款支持。
四是农产品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抗风险能力差。农产品市场起伏不定,受市场和自然灾害影响,常出现价格低迷,市场疲软,效益低下等现象,致使产业发展受阻。但在市场效益较好的情况下,群众积极性又普遍高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结果造成集中上市、销售难的问题,农民种植信心受挫,致使下年群众不愿扩大种植面积。
六、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坚定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方向不动摇。农牧业产业化是农 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根本途径。全县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有机产业开发为主线条,科学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加快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要围绕主导优势产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扶持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要整合资源,联合企业,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中,打造优势产品和优势品牌,向品牌要效益,壮大企业实力。同时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现代企业集团,构建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
(三)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种植协会的作用,规范和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一村一品”和土地资源整合为切入点,实现“一村一品”向“一乡一业”的转变,实现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种植协会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在发挥作用、示范带动、促进增收上下功夫,既可协调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又可代表农牧民对企业在原料收购、履行合同、兑现料款等方面实施监督,不断规范和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的形成。
(四)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合力。农牧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需与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建议区级主管部门应从资金、技术、项 目等方面加大对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投入,范围应扩大到州级龙头企业、地方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前景好的工业园区(如焉耆县酿酒葡萄产业园)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龙头企业生产水平和工业园区承载能力,扩大特色产业规模,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县农技部门要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方向,全面推广应用关键增产增效实用技术,创办科技示范基地,突出主导产业、高新技术、特色产品,全力提高辐射带动作用和市场竞争力。工商、税务、电力、土管、水利等部门要按照自治区关于农牧业产业化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在税费减免和用电、用地、用水等方面的优惠条款。金融部门要降低贷款门槛,积极为农业产业化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牧民提供贷款支持。
(五)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价格。有机农业既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有机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把有机产业发展作为农业的主攻方向。一要以菜、果、畜、禽、粮等骨干产业为突破口,扩张规模,建立稳定的有机产业基地。二要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制定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认证工作。三要建立有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积极组建有机产业科技研发中心,聘请专家教授,组建专家组,加强培训,建成以农业技术干部为主的有机农业技术培训推广体系。四要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加工、销售企业,并鼓励和引导企业扩大有机品牌宣传,建立完善外销平台,积极推介品牌产品,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
第五篇:如何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如何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程新华
霍尔奇镇基本概况
霍尔奇镇位于大兴安岭南麓支脉白桦山下,301国道贯穿全境,嫩江支流阿伦河流经境内,是阿荣旗九个乡镇之一。东北与亚东镇接壤,西邻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北靠查巴奇鄂温克民族乡,南与新发朝鲜民族乡毗邻。全镇在东经123˙19ˊ——123˙31ˊ,北纬48˙21ˊ——48˙31ˊ之间,总面积1340、6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9、38%。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摄氏1.8度,年积温2100—2300℃,年平均降水59毫米,无霜期105-120天。全镇现有14695户,共54157人,其中农户13519户,非农1175户,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0、5人,全镇共辖29个村民委员会(其中2个鄂温克民族村)、3个居委会、179个自然屯,174个村民小组。1个部队农场、1个种畜场、镇直机关31个。
全镇交通十分便利,301国道 从南到北贯穿全镇,镇政府所在地驻霍尔奇村,在阿伦河左岸,301国道923公里处西侧。距全旗政府所在地那吉屯29公里,北距牙克石市296公里。
霍尔奇镇低山丘陵区,土质肥沃,宜林宜牧,有万亩草库伦1个。
全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壤由暗棕壤、黑土、沼泽构成,土质肥沃。在林间隙地和草地生长着天然野生药材,主要黄芹、防风、桔梗、龙胆草等。
全镇土地总面积90.6万亩,其中耕地89.4万亩、林地1.2万亩。全镇2005年农业总收入2.4亿元,2006年6月牧畜存栏已达77.6128万头(只)。有大型拖拉机37台,有小型拖拉机6897台,播种机6120台,有耕机6040台,喷溉设备405套,覆膜机25台,农用运输车72车,农副产品加工机械463台,脱粒机288台。近几年来,旗委大力号召发展畜牧业。然而,林草资源已严重超载,传统的放养方式已很难适应继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必须走农牧业产业化的路子。舍饲半舍饲,以农养牧、以牧促农。
农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霍尔奇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全镇90%以上的人口以农业为生,镇GTP70%靠农业拉动,然而全镇89.4万亩的耕地有35%的耕地属于坡度30度以上水土流失较重的低产田,98年洪水以后,腐质被冲走,沙石裸露,部分耕地已无法耕种。加之这两年的干旱,岗地、坡地亩产不足50公斤。畜牧业的发展也受到极大的挑战,以属严重超载,已无发展空间。舍饲、半舍饲势在必行。农牧业的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的路子,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四月初,霍尔奇镇政协活动小组全体成员先后到横道、立新、平顶山等村进行调研,面对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政协活动小组姜书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农牧业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的路子。农牧业产业化的思路
一、调整种植业结构。我镇传统的种植业以大豆为主,而大豆又属于喜水,不耐旱作物,近几年生态破坏日益严重,逐年的干旱以成趋势,避免单一的大豆种植局面,大力发展中草药、葵花、马铃薯、白瓜子,借鉴外地发展的特色格局,我镇也将在原那克塔大力发展中草药,原复兴发展马铃薯,原霍尔奇发展白瓜子,葵花,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种植格局。
二、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形成绿色产业。我镇是畜牧业大镇,有着得天独厚的农家肥资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食用绿色食品以成为人们的共识,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蔬菜同比价格高出普通食品蔬菜30%左右,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霍尔奇村为政府所在地,且邻301国道,种植无公害蔬菜水果有较好的条件,目前我镇已有无公害塑料大棚100亩,各种蔬菜水果除满足镇内需求外,还能销往旗内,到目前为止,我镇的无公害食品、蔬 菜、水果种植已达2000余亩。
三、成立协会的同时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带动种植业产业化。我镇的中
草药种植已形成规模,中草药种植经销协会成立,对全镇的中草药种植、经销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引导,实现了生产、加工、流通的有机统一,使农民由过去的单一经营转变为现在的产业化、集团化经销。2004年洁成淀粉厂加工土豆8000吨,有力的带动了马铃薯的生产(仅以2004年为例,每公顷土豆与大豆相比多收入2000-----3000元),有龙头企业的拉动,我镇今年马铃薯播种面积已达5250公顷。
四、畜牧业的发展必须走舍饲半舍饲的路子,如前所述,我镇的天然资源已无发展空间,舍饲半舍饲以成必然。我镇是农业大镇,大量的农作物秸杆经过青贮胺化之后,适口性好,牲畜喜食,蛋白质转化率高,青贮胺化饲料以成为我镇养畜户的首选,目前,我镇的青贮胺化能力为100公顷,基本能满足目前舍饲的需要,预计2005年青贮饲料播种面积280公顷,新建、扩建青贮窖1080立方米,以基本形成规模化。
五、畜牧业的发展必须走改良的路子,传统的畜牧业以本地牛羊为主,虽耐粗饲,但是产肉量少,肉质差,皮毛质量差,经济效益低。要引进优质种畜,改良品种(人工冷配),目前,我镇有人工冷配点五处,不能满足养殖户发展的需要,每村应有一个改良点,有条件的养殖大户自己应建立改良点。小尾寒羊产仔多,耐粗饲,适合舍饲,饲养成本低,肉质好,皮张价格高,非常适合农区舍饲圈养。2004年全镇共购进小尾寒羊2万只,改良大畜1785头,牲畜存栏以过20万余只,年出栏达13万只,产值达到1600万元,人均增加收入30%。目前养殖户以达1000户,占全镇总户的40%以上。“小规模、大群体”的格局以基本形成。
六、发展特色养殖
1、肉牛的育肥效益好,见效快,管理方便,省时省力,易形成规模化,2、生猪快速养殖法,四个月出栏,每头猪可获利200余元,适合发展庭院经济,目前全镇搞快速养猪的已超过百户,养猪大户超百头,收入达2万余元,已形成了
专业村组,群众养猪积极性很高,买仔猪、盖猪舍,已经形成规模。并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3、獭兔养殖在霍尔奇镇已有三年历史。目前已有养殖户360余户,户均养殖200只,獭兔属于投资小、见效快、回收市场好、效益有保障的项目。部分养殖户年均收入达5万余元,初步统计,我镇今年獭兔养殖将超200户。因此,我镇的移民扩镇工程首选獭兔养殖项目。到十月底,我镇獭兔养殖将超过500户。
4、大鹅养殖近几年也成为霍尔奇镇的主导产业,2005年养殖25万羽,大户于凤英(旗政协委员)养鹅1500羽、鸡1500只,其他100只以上90户。李艳春自2004年起开始养鹅,自筹3万元,盖起108平方米的大鹅孵化厂,修了50平方米鹅舍,购买了孵化机,每次可孵4000枚种蛋,加之手工孵化5000枚。粗略计算,每只小鹅成本4元,出售6元,纯收入2元,每年可孵化2万枚,纯收入4万元,加上自养1000只,收入可达5.5万元。在她们的带领下,霍尔奇镇养鹅规模不断扩大,至此霍尔奇镇养鹅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
经过几年的实践,霍尔奇镇农牧业产业化格局已基本形成,镇党委政府在不断完善政府服务职能的同时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让农民致富、农村发展、农业腾飞。
霍尔奇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