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巴彦淖尔市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专题调研报告(市农工部)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
专题调研报告
一、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情况
目前,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加工能力:年加工小麦80万吨、玉米40万吨、油葵50万吨、番茄制品年加工能力40万吨、食用向日葵年加工能力15万吨、脱水蔬菜年加工能力2万吨、羊肉制品18万吨、乳制品设计加工能力80万吨,无毛绒加工9000吨、纺纱750吨的生产能力。
2014年,主导产业的基地建设情况:乳产业:全市奶牛存栏12.05万头;肉产业:全市肉羊存栏892万只;番茄产业:番茄种植面积16.6万亩;脱水蔬菜加工:脱水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油料加工:油葵种植面积预计25万亩。
尽管我市农畜产品资源丰富,但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还相对滞后,部分原料阶段性供求趋紧的矛盾日益突出。基地建设滞后、原料供应不稳定,是制约我市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1、原料紧缺,企业开工不足。以番茄为例,由于我市番茄绝大部分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农户科技意识、田间管理水平千差万别,加上农作物轮作倒茬比较困难,直接导致番茄病害呈现日趋严重的趋势。由于病害增多,农药使用比较频繁,并且也不够规范,又导致农药残留现象,再加上采摘不规范,直接导致番茄原料品质下降。2009年最高峰时年处理鲜果230万吨,生产番茄酱32万吨。2013年因原料不 足,全市41个加工厂22个开机生产,启动生产线24条,生产期一个月左右。许多工厂已连续停产两年以上,大量资产闲臵。其中中粮屯河、富源等十几个企业设备先进,投资均在亿元以上。一些企业之间距离过近,布局不太合理,也加剧了原料争夺。
2、基地建设分散,标准化程度低。目前全市1000亩以上种植规模经营面积35.6万亩,仅占种植面积的0.36%。多数农民仍然用种植的多样性来应对市场的多变性,把种植“花花田”作为应对市场的主要选择,集中连片少、集约化程度低。养殖方面,肉羊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63%。总体上种、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这种“小而全”的分散种植模式难以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土地和水资源浪费多、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在现有的基础上很难实现,也增加了农企有效对接的难度。
3、基地建设不稳定。大部分原料生产受当年市场价格影响,原料种植面积波动较大,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原料短缺或过剩现象。
4、订单履约较差。近年来,普遍采取的公司+合作社(或经纪人)+农户+订单的模式在利益的考验下多次失灵,各旗县区政府、协会、加工企业在原料收购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成效不太明显。以番茄为例,当番茄原料供大于求时,不能及时交售,农民排队等候好几天,鲜果成了烂番茄,既造成环境污染,又影响番茄制品质量,更影响茄农收入。农 民交售番茄很辛苦,遇上下雨停电,更是受罪,甚至还因为交售番茄出现过人员伤亡。企业压等压价,农民利益受损。当原料供小于求时,企业竞相抢购,农民唯价是论,造成双方互不信任,矛盾越积越深。许多企业在订单上下的功夫不够,订单约定不细,存在投机心理。多数农民在种植安排上仍是押宝式种植,存在侥幸心理。农企双方没有建立起互信、互利和风险共担的良好机制,种植基础不牢,订单对双方的约束力有限。
5、产业化经营层次低。一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二是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突出表现在订单履约较差。当原料供大于求时,企业压等压价,农民利益受损;当原料供小于求时,企业竟相抢购,农民唯价是论。许多企业在订单上下的功夫不够,没有与农民建立起互信、互利和风险共担的良好机制。三是缺乏统一品牌,产品种类少,品牌影响力有限,更缺乏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统一品牌。
二、龙头企业与原料基地、合作组织、农牧户利益分配现状
龙头企业与原料基地的联结方式主要有:企业自建规模化原料基地、开展订单、土地入股、反租倒包等多种形式。内蒙古圣牧高科奶业有限公司自筹资金建成有机饲草种植基地20万亩,年产有机牧草20万吨;建成牧场12座,现有优良荷斯坦奶牛28000多头,日产鲜奶量500多 吨,其中生产有机奶约2万吨。
云海秋林公司自筹资金建设有机饲草料种植基地30万亩,建设有机奶牛场18个,存栏奶牛3万头,年产有机鲜奶达到10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销售利润1.38亿元。
在农牧民合作组织建设上,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专业合作从单一的产前、产中等生产合作领域,逐步向流通、加工、基地建设等领域拓展,肉羊、粮油、瓜果、蔬菜等一些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实现了农资供应、质量标准、生产技术、品牌包装、市场营销、基地认证等统一服务,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发展,合作效益不断显现。目前,全市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770家,合作社成员5.5万户,占家庭承包经营总户数的20%。其中,种植业类191家,养殖业类408家,种养结合类 88家,流通类871家,工类12家。合作社成员达5万户,带动农牧户13万户。同时,我市共培育了60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其中市级示范社30个,自治区级示范社20个,国家级示范社10个。
杭后康尔徕绿色食品专业合作社,建成占地300多亩、建有温室大棚168座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了春提前、夏排开、秋延后、冬生产的“四季青”格局。合作社每年带动的基地面积达2.3万亩,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1.12万户。合作社内农户户均年纯收人在12万元以上,人均纯收人高出全旗农民平均纯收人3倍。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万联泰种养殖合作社投资650多万元建起了2600平方米的养殖园区,养殖红公鸡、大雁、贵妃鸡、野鸡、孔雀;建成肉羊养殖标准棚圈10套,基础母羊存栏达600只。目前,万联泰种养殖合作社的红公鸡存栏1万只,每月可出栏1000只左右,年存栏量将达5万只。仅红公鸡一项纯利润60多万元。
三、产业化中利益联结的类型和特点
1、市场交易型。这是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用较普遍的利益联结方式。如粮油、炒货、饲草料加工等行业。杭后和平面业公司采取“专业粮仓”的办法收购原料。“专业粮仓”是由粮食企业主导推行,粮食行业主管部门监管的一项为农民储存粮食的业务。每年新粮刚收获时,粮食价格相对较低,农民不愿意出售,先将粮食交给粮食加工企业,自己拥有粮食的所有权。企业向售粮农户发放一本类似银行存折的小本子,记载所售粮食的品种、数量、品质等信息,售粮农户可以随时在自己认为粮价满意的时候将全部或部分所售粮食折算成现金与粮食收购企业结算,粮食收购企业相当于农户的“粮食银行”。这就是典型的市场交易型。
2、订单契约型。我市番茄产业、乳产业多采取这种模式。番茄产业一般采取“企业+经纪人+农户”的模式。年初,各番茄加工企业根据自己的产能、市场行情、销售情况等综合考虑,确定订单种植面积,由经纪人落实到每个农户并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划定各番茄加工企业的原料收购半径。同 时,出台最低收购保护价。到加工期,企业按照合同优先收购订单内的番茄,订单以外的得不到保障。
乳产业也是采用这种办法收购原料。乳品加工企业与奶站、养殖户订立收购合同,约好收购价格、原奶质量、结算方式等,实行订单收购。
这种方式从表面上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农牧户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相对减少,能有效地调动农牧民发展优质农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较好地保护企业和农牧户的利益。但在实践中,随意性和非规范性特点比较突出,缺乏法律对双方的有效监督,双方都容易出现违约行为,由此引发了纠纷。
3、紧密联结型。这种方式有三种模式:一是最低保护价加二次结算。这种联结机制的最大特点是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较为紧密。企业收购原料后,如果原料价格上涨,企业将按照高出的市场价给农牧户二次结算,补齐差价,使农牧户不因早出售原料而受损失,双方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了。维信羊绒公司在原料收购上采取“最低保护价,二次结算,低补高不退”的收购方式,先后给牧民补贴收购资金达6800多万元,最大限度保护了牧民的经济利益,从而在国内羊绒生产经营企业中率先结成工牧直交、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解决了牧民卖绒难和企业原料收购难的问题。这种作法有利于稳定市场物价,避免羊绒大战和参杂使假。对于牧民来讲,产品以市场价找到了买主,不用担心卖绒难,不用担心上当受骗,避免了“绒贱伤牧”,确保牧民有稳定可靠的 收入。对于企业来讲,可以按计划收购到稳定优质的原料,保证正常生产。
二是组建合作社、行业协会或其他合作组织。农牧户通过组建合作社、行业协会或其他合作组织,以团体的形式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从而达到实现自身利益、提高谈判地位、增强市场影响力的目的。这种机制有利于农牧户和企业关系的沟通和协调。如乌拉特中旗“大众顺巴美肉羊育种专业合作社”,外挂靠企业,内联养殖户。对内为养殖户提供种羊鉴定和调剂、饲料补贴、防疫试验技术、管理服务,对外每年对园区内生产的种羊、肉羊、羊毛进行统一组织销售,具备了为农牧民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功能。但这一方式依然存在强势集团侵占弱势集团利益的现象。
三是股份合作型。是在劳动联合基础上的资本联合,农牧民既参加劳动,又集资入股,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农牧民不仅可以获得出售农畜产品的收入,而且可以分享联合体的利润,农牧户在合作型产业化经营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可以参与管理、决策和监督,使得利益机制朝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向迈了一大步。
我市土地流转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按照有利于农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目的积极稳妥地推进,主要以转包、出租、入股、互换、转让的方式进行流转。土地流转逐步成为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实现利益联结的重要方式。农户将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种植 能手,以入股分红或收取租金的形式获得基本的利润,然后以产业工人的身份优先进入企业务工,获取工资实现利润。
4、一体化型。即龙头企业自己建立原料基地或者有条件的基地自己创办加工企业。近几年,我市农牧业产业化为了可持续、健康发展,龙头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如肉产业草原宏宝、草原鑫河、蒙鑫伊族、蒙福肉业等先后建立了养殖基地;面粉加工业,兆丰公司、恒丰公司在前旗、杭后等地建立了原料基地;乳产业,最具代表性的是圣牧高科,公司成立了生态草业、牧业养殖、有机奶业三个公司,形成了种草、养殖、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一体化经营。
四、利益联结机制典型示范
(一)巴彦淖尔市圣牧高科打造全球有机奶产业龙头
1、基本情况
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1月成立了巴彦淖尔市圣牧高科有限公司,包括巴彦淖尔市圣牧生态草业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市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圣牧高科奶业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
公司主要从事牧场运营、有机饲草料种植及加工、有机畜牧养殖、有机原奶生产和销售。经过4年的时间,通过不断的建设和治理,现已经形成了良性绿色循环,把有机物 “过光转化,过腹转化,过设备转化,过市场转化”后,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按照这样循环发展,沙漠得到了不断的治理和改良,我们打造了一个全闭环的有机循环产业链。
2、产业化运行模式
公司通过养殖、种植、生态循环一体化运作,最大限度地将产业链与农民的就业链相融合。合作模式分两种:一是草业公司收购无法耕种的荒漠,通过牧场进行改良,改良后返租给当地农户;二是奶业公司及牧业公司雇佣当地农民,直接解决当地900人员的就业问题。
在产业化经营方面,农户返租公司流转土地实施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经营,主要种植的青贮、苜蓿等有机饲草料,公司订单收购,确保农户受益。牧场将奶牛粪便进行干湿分离,再利用好氧堆肥法进行堆肥处理后,用于租地农户的租种农田施肥。通过草→畜→肥→田→草的有机循环方式,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升级,实现养殖规模化、有机化,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公司成立至今利用这种封闭有机循环模式,不断在改造荒漠,改良土壤,为改善当地的气候环境、经济环境、解决当地就业压力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预计到2018年项目建设拟通过有偿带牛入场的方式将奶农吸收转变成为现代牧场、草场的员工。这些员工的待遇、福利及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都高于周边城市就业员工的平均水平。按照这种方式,项目第一步目标完成后可帮助3万农民转入现代牧业产业化员工体系中就业,第二步目标完成后可帮助10万农民转入新型的现代牧业产业化员工体系中就业,帮助农民实现长期稳定的富裕收入。
(二)内蒙古富川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农牧业产业化情况
1、企业简介
内蒙古富川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畜禽饲料、现代养殖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技术推广为一体的产、学、研综合型高科技民营企业。公司创始人陈怀森于1999年注册10万元创办了巴彦淖尔盟富川畜牧兽医实用技术研究所,于2004年先后注册2000万元创办了如今的内蒙古富川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注册2000万元、创办了内蒙古富川养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富川饲料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了肉羊产业化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区。上述三个实体总注册资本4010万元,企业总资产 2.05亿元。2013年销售额达26421.78亿元。银行信用等级为AA级。
2、实现科研、创新、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
(1)坚持科研、创新技术。公司现有科研人员60多人,先后与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套学院等多所科研院校合作,研发了羊、猪、牛、蛋鸡、肉鸡、鱼、兔7个系列、52个品种、182个规格的高科技饲料产品及高水平的配套技术。创新了现代肉羊养殖技术模式,为富川饲料公司、养殖公司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及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了科研在先、惠农为本、企业运作跟进的产学研良性循环。此外,富川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建立肉羊养殖技术培训中心,与河套学院建立肉羊养殖商学院,拟与蒙羊合作形成产业联盟加大对农牧民养羊的服务力度,促进增收。
(2)不断扩大饲料生产规模。内蒙古富川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畅销内蒙、山西、宁夏、陕西、河北、甘肃等地区,并出口蒙古国。拥有700多个经销商、500多个技术服务站点、20万农牧民用户,饲料产品供不应求。目前正在建设年产24万吨饲料生产线,预计2014年9月份投产,加原有的12万吨生产线,单厂生产能力达到36万吨。
(3)大力发展养殖业。内蒙古富川养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现代肉羊产业化科技示范园区,占地1018亩,集肉羊养殖、林下经济、机械化饲喂、有机肥生产、动物福利饲养为一体。该项目以生产高端羊肉,打造全国第一羊肉品牌为目标,以农牧林绿色生态效应为基点,以引领农牧民共同致富为抓手,以突出科技创新和实用科技普及为亮点,实现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的有机结合和良性循环。现已建成35栋高标准化羊舍、1万㎡青储干草库、道路硬化12万㎡、供水管网13公里、植树10万棵、进口TMR车4套、已具备自繁自育年出栏20万只育肥羊的条件。现存栏种羊、繁育母羊1万只,育肥羊2万只,其所产羊肉胆固醇低、不饱和脂肪酸和瘦肉率高。该园区为全国肉羊养殖现代化做出了示范,特别是在机械化作业、生态养羊、羊肉品质、动物 11 福利饲养、标准化圈舍建造等方面在全国乃至亚洲领先,为规模养殖场实现自繁自育闯出了新模式。
3、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富川公司以肉羊养殖科技示范园区为支撑,利用富川700多个经销商参股在巴彦淖尔市建立100个现代肉羊养殖合作社,每个合作社年出栏2.5万只,在合作方式上农户以土地入股、投资人以资金入股,流动资金以贷款解决,富川以提供全方位的科技、管理和统一品牌参与,实现统一标准的饲养模式,形成利益息息相关的产业联盟,共同打造品牌。通过市场杠杆,逐步扩大高端羊肉的比重,引导更多的农户加入养羊合作社,带动散养向现代规模养殖的转型。农民为养而种,不仅实现了以牧促农,以农带牧,农、牧共同发展。简言之,农民通过养羊联盟入股分红、种地增收、养羊挣钱。最终解决一家一户农民进市场难的问题,为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富川饲料公司、养殖公司与农户签订了建立了3.5万亩无公害玉米、苜蓿原料生产基地,全部现款结算,既保障了饲料原料的安全供给,又促进了1万多农户种植增收近600万元。
富川以优质饲料、养殖示范,技术推广为支撑,推动内蒙古西部及周边地区肉羊产业化进程,在两个方面带动农民致富。一是农村牧区散养户的科技推动;二是规模养殖场的示范引领和合作带动。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方式建立富川肉 羊高效养殖示范基地15处,集中签订技术服务承包合同(涉及2万农户),以保障农户最低收入方式,全程应用富川饲料和养殖技术,年养殖量达到20万只,出栏12万只,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还有以公司+公司+专业合作社的方式,派驻技术服务人员一对一指导养殖企业80家和专业合作社28个(涉及农户1800户以上,户均增收2000元),推动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富川饲料、养殖公司有力带动了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解决直接就业人员2000多名,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间接就业人员近万名,人均增收2000元;带动农户30万户,增收3亿元(户均增收1000元),年创造社会效益20亿元以上。
(三)维信公司抓基地、富牧民实现科牧工贸一体化
1、企业基本情况
维信(内蒙古)羊绒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维信羊绒集团)建立于1992年,是集科研、制造、贸易为
一、体的跨国企业集团。企业主要生产和经营羊绒系列制品,年生产能力羊绒2000吨,羊绒纱600吨,羊绒衫200万件,羊绒围巾、披肩200万条,羊绒粗纺面料50万米,高档羊绒服装8万件。企业被国家八部委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出口纺织品一类企业”。“维信”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2、建立种畜基地,把草原作为集团的第一车间 在乌拉特草原同和太牧场建立国家级二狼山白绒山羊 种畜基地,已形成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正在申报实施,为发展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做一件实事好事,积极打造巴彦淖尔羊绒成为世界知名民族品牌,成为世界的羊绒帝国。
维信羊绒集团从1994年与巴盟畜牧局组建二狼山白绒山羊研究中心,公司投资6200多万元在内蒙古乌拉特草原建立了一个年产50000吨颗粒饲草料加工厂;6个国家标准、国际水平的种羊场;2个饲草料种植基地,并在锡林郭勒大草原建设了一百平方公里的牧场,投资了2200多万元。共引进和培育了60000多只优质种羊,全部实现舍饲、半舍饲,实施种子工程。种公羊实行集中饲养管理,建立个体档案,在使用中注意群与群之间的调换,绝对避免近亲繁殖,防止逐代退化。并保证了企业有优质稳定的原料,为企业生产一流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2012年企业自建饲草料基地种植面积为2500亩,订单饲草料基地种植面积为7500亩,自建基地优质绒山羊的饲养量为42065只,订单基地优质绒山羊饲养量为20000只;2013年企业自建饲草料基地种植面积为2500亩,订单饲草料基地种植面积为7500亩,自建基地优质绒山羊的饲养量为48080只,订单基地优质绒山羊饲养量为20000只。
3、实行二次结算,密切与农牧户的联结机制 羊绒价格大贵大贱、大起大落的反复折腾,不但给牧民造成了极大损害,同时也给羊绒产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维信公司在原料收购上采取 了“最低保护价,二次结算,低补高不退”的收购方式,先后给牧民补贴收购资金达6800多万元,最大限度保护了牧民的经济利益,从而在国内羊绒生产经营企业中率先结成工牧直交、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解决了牧民卖绒难和企业原料收购难。这种作法有利于稳定市场物价,避免羊绒大战和参杂使假。对于牧民来讲,产品以市场价找到了买主,不用担心卖绒难,不用担心上当受骗,避免了“绒贱伤牧”,确保牧民有稳定可靠的收入。对于企业来讲,可以按计划收购到稳定优质的原料,保证正常生产。同时,理顺工牧直交关系后,还可以减少原料收购的工作量和中间费用,避免无谓的原料竞争。
2012年公司仅二次结算补牧民差价款就达4000万元,同内蒙古二狼山白山羊绒主产区的6个旗县、26个苏木、10000多家牧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赢得了广大牧民的信赖。2012年企业自建基地提供的主要原料货值为51000万元,通过订单采购主要原料的金额为43800万元,通过合同联结带动牧民户数为3000户,通过合作联结带动牧民户数为7000户;2013年企业自建基地提供的主要原料货值为56500万元;通过订单采购主要原料的金额为46800万元。自建基地提供的主要原料货值和通过订单采购主要原料金额合计为103100万元,超过了总收购资金的70%,通过合同联结带动牧民数超过了3000户;通过合作联结带动牧民户数超过了7000户。
4、加快品牌建设,打造完整产业链
维信公司在注重原料基地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加快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以管理现代化、产品名牌化、企业社会化为目标,打造“维信”品牌。目前,“维信”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维信”牌羊绒制品是“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原产地标记注册产品”、“中国环境标志绿色产品认证”,连续三年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被评为“中国十大女装品牌”。“维信”牌KVV01、BBC无毛绒在第六届国际山羊大会暨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维信公司品牌建设的定位是:集品牌规划、产品设计、市场运营为一体的世界知名民族品牌;收购和整合了法国著名的“CLERTEM”(克莱汀)品牌;同时还要利用巴彦淖尔市文化局唯一授权维信羊绒集团的阴山岩刻“LOGO”商标,扩大阴山岩刻和“维信”品牌的影响力。联手加快申遗步伐,共同打造“阴山岩刻”、“二狼山白绒山羊绒”、“维信”品牌、“CLERTEM”(克莱汀)品牌,使文化资源优势,产品品牌优势最终变成促进地区发展的经济优势。
2013年,维信公司主营的羊绒衫、羊剪绒制品、羊绒围巾、无毛绒等产品出品额13585万美元,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产品出口到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
五、存在的问题
1、龙头企业规模小。全市年销售10亿元以上的企业为数不多。由于整体水平低,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带动辐射能 力弱,在运行中往往忽视农牧户的利益,其联结也是较松散的。绝大多数企业只是从事农畜产品初级加工,与农户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二次结算”、建立自己稳定的原料基地,都需要企业自身做大做强,才有可能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2、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低。总体上存在经营规模小、服务层次低、管理不规范、自我发展能力较差、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一些专业合作社与社员联系松散,服务停留在技术培训、农资供应等方面,在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市场网络建设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的合作社为套取国家优惠政策、项目资金和贷款支持而设立,没有真正创建和运营,致使合作社有名无实。
3、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基地、农牧民和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产加销脱节,农牧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的实惠不多,可持续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发挥的不好,有的形同虚设,有名无实。
4、利益联结、实现共赢的观念淡薄。一方面企业的观念陈旧,以我为大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缺乏长期发展、合作共赢的意识,不愿与农户建立这种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农民思想守旧,没有意识到与企业深度联结的优越性,缺乏与企业同风雨共命运的意识。同时也有对企业经营能力的担 忧。订单遇到市场波动违约现象时有发生,缺乏有效约束。订单农业履约率不高,市场价格好时,农民不按照合同卖给企业,市场价格低迷时,企业提高质量标准、限量收购。
六、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措施及建议
(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龙头企业是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龙头企业要树立起双赢思想和共同致富、长远发展的利益取向,建立合理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使企业与农牧户之间结成互惠互利的关系。
1、做强做大龙头企业。这是实现企业与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的前提。鼓励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发展壮大重点龙头企业,集聚相关小微企业与之配套发展,逐步淘汰一批落后的小规模面粉、油脂、番茄加工厂。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从单一品种向多品类发展,从简单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化,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和企业转型升级。
2、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原料基地,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结合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整治项目,重点扶持集中连片种植和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采取土地入股、租赁等方式承租农民土地,变农民为农工,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种、养殖。
3、完善企农利益联接机制。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行业协会+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模 式,完善企农利益联接机制,真正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经营体系创新推动传统农业新型化
1、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能力。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农业科技人员从事农业创业,支持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返乡从事农业开发。
2、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符合登记条件的可以申领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支持引导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进行整理规划,发展标准化、专业化、有机化生产。
3、提升壮大专业合作社。深入开展“服务成员好、利益分配好、管理民主好、经济效益好、示范带动好”的“五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从组织形式、内部管理、经营机制、利益分配等方面规范提升现有的专业合作社。
4、不断强化农牧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牧户作为农村家庭生产经营单位,是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主体,也是市场主体和要素,是平等的竞争和合作伙伴,都享有各自的合法权益。因此,无论政府部门和企业,都要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以人为本,切实保证农牧民的市场主体地位,维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和应得利益,避免出现扶持龙头企业却损害农牧户利益的现象。
(三)大力优化外部环境
1、加大宣传力度。教育企业和农牧民要坚持依法守信经营,自觉运用法律规范企业行为,增强企业和农牧民的契约观念,提高订单农牧业的履约率,共同营造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促进形成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
2、要对利益联结机制好的企业和合作组织给予扶持。对实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以利益机制作为衡量考核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的主要指标,进行多方面的监督管理,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对利益联结机制好的、确实带动农牧户的龙头企业给予奖励,反之,取消其企业晋级或评奖以及项目资金扶持的资格。
3、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涉农项目、资金优先向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倾斜。对晋升为自治区级、国家级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新认定的中国弛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给予奖励。对于整合后的全市性农业产业化品牌宣传所需资金,可采取企业与合作组织筹一些、财政贴一些的方式筹集,鼓励其在主流媒体进行品牌营销。龙头企业要强化责任,不断密切与农牧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让农牧民共享产业化经营的成果,确保良性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产业化管理服务中心
2014年6月3日
第二篇:利益联结机制
(一)农民土地出租模式
以村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合作社作为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的桥梁,统一标准,统一协议,一个口子集中土地。合作社集中土地后,与公司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公司不面对一家一户。这样就避免了一家一户零星流转带来的诸多问题,消除了租地农民的担忧心理。
(二)企业资金、技术和农民土地、劳力入股模式
为了激活农村土地要素,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企业以资金、技术入股,农民以土地、劳力入股分红”方式,公司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共同受益。农民以拥有的土地、劳力折价入股,业主以投入的资金、技术折价入股,所得收益按入股比例分红(农户占收益的40%,企业占收益的60%)。
(三)企业建农业发展园区,农民参与管理模式
由企业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园区,农民到园区帮助“寄种”管理,实行“五统一”(即:由公司向农民统一供种供苗、统一农资供应、统一防疫防病、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服务),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由公司实行“五统一”。
(四)企业带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模式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积极探索公司带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共同打造养殖产业基地。具体就是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懂种养技术和有养殖意愿的群众以家庭为单位,利用自身实际劳动力,每户承包土地30-50亩不等,进行养殖适度规模经营,自主或与公司联结,由公司统一销售。
(五)企业带动农户经验模式
由公司出资建标准化园区,免费提供技术,包产品回收;农户租赁,自主生产管理,获取种植利润。
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市场主导、公司运作,政府引导、金融支持,协会组织、科技支撑”的原则,大力实施“公司+基地+协会+金融+保险+政府+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基地带园区、公司带农户、专合组织带成员、协会带会员”的四带形式,强化科技服务,实行订单种植,公司与农民签订种植协议,明确最低收购保护价,确保农民利益。
(六)企业带专合组织模式
组织农民成立了生态家禽养殖合作社。按照“合作社+企业+农户”经营模式,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红,并对会员按股金份额进行二次返利,合作社与会员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农业公司向合作社提供鸡种、供应农资和养殖技术,包产品回收;合作社组织会员自主生产、自行管理、统一销售,真正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会员按照项目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优先安排,力争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会员占到总会员的70%左右。
农民到企业就业领工资模式
实施扶贫产业项目的企业或者大户用工优先安排项目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项目所在村村委会负责协调轮流派工,力争贫困户用工量达企业全部用工量的70%以上,工人工资按照市场价格协商支
付,贫困农户务工收入总和不低于企业或者大户享受扶贫资金补贴的总和。
第三篇:XXX项目利益联结机制
XX镇XX项目联结机制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建设地点:XXXX镇
(二)项目投资:总投资为XX万元(XX万元整)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新建一加工厂房总面积为XX,且另外配备加工设备。
二、项目开竣工时间
开工时间20XX年X月X日,竣工时间20XX年X月X日
三、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已完工,采购的设备已经到位,已签订合同。
四、项目运营模式
项目为公开招租模式,预计租金X万元/年。
五、项目效益分配机制
项目成功招租后,租金的XX%全部用于政府购买服务性岗位或生活补贴,XX%用于设备的维护和后期管理,XX%用于发展镇扶贫产业开发。
六、项目后续管理
该项目建设完成后由承租人管理运营,镇政府统筹负责效益的均衡分配。
七、项目收益
XXX项目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补贴人员XX户XX人,实现户均增收XX元/年.附件:项目受益户人员花名册
松宗镇扶贫开发粮油加工厂项目
后续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巩固和发展扶贫产业项目建设成果,充分发挥项目效益,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后续管理包括资产管理、厂房设施维修加固、生产加工设备检查及磨损更换,生产、加工、销售渠道畅通、效益评估等内容。
第三条
按照“易于管理,有偿使用,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行责任制管理,镇政府负责后续管理及效益评估。
第四条
后续管理中行政推动措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且建档立卡户贫困户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向全面建成小康迈进的目标。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五条
在项目实施后成立镇后续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镇镇项目后续管理工作,联系县级有关部门及时提供技术服务,协调解决项目村后续管理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第六条
项目实施单位要在项目实施后,明确后续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对所实施的项目进行跟踪技术指导。
第七条
镇后续管理领导小组经常检查督促项目生产加工人员,解决后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评估项目效益,总结推广后续管理的经验,每年发一次督查通报。
第三章
后续管理
第八条
该项目镇政府统一管理,包括物资采购、生产过程、仓库、质量、安全和消防等管理。
第九条
实施项目的镇要加强产品推广力度。本着“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户的市场的桥梁纽
带作用,向农户提供市场信息,使项目户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十条
扶贫产业项目经济效益必须惠及扶贫建档立卡户,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贫困户享受项目成果。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一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本镇镇人民政府。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论文
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及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与实践
作者:李松岩
单位:科尔沁左翼后旗家和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 地址:科尔沁左翼后旗巴胡塔苏木伊胡塔嘎查
邮编:028123 内容摘要:建立和完善家和农牧(联合会)与农牧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切实维护广大农牧民切身利益,促使家和农牧(联合会)和农牧民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奋斗、创新三农”的利益共同体,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
关键词:科技兴农联结机制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科尔沁左翼后旗家和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为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转变,把农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衔接一体。通过家和农牧(联合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对农牧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和农牧民的可持续增收影响较大。建立和完善家和农牧(联合会)与农牧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切实维护广大农牧民切身利益,推动农牧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使家和农牧(联合会)和农牧民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奋斗、创新三农”的利益共同体,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充分调动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牧区社会生产力;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大家和农牧(联合会),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优化农畜产品生产力布局,提升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加快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家和农牧(联合会)与农牧民稳定紧密合作,使家和农牧(联合会)有稳定的生产原料来源,农牧民有稳定的农、畜产品销售渠道,有利于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同时结合科左后旗科协的大力扶持和科技下乡活动,向农牧民培训实用的农牧业技术,讲解与解读国家富民政策和扶持政策,帮助农牧民了解农牧业信息、品种、社会化服务等知识。
2017年联合会本着科技兴农、精准扶贫(庭院经济)的发展目标,一边抓紧建设科左后旗家和农牧的“菜篮子”工程,一边紧抓科技兴农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促进家和农牧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农牧民增收发展实施方案,家和农牧把(庭院经济)产业培育成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有效推动家和农牧的产业发展与(庭院经济)科技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并结合本区域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立足家和农牧(联合会)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坚持规模开发与重点推进相结合,坚持在旗政府、旗科协的指导下,以科普下乡宣传为主线,农牧实用技术培训为常态的方针。以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培育绿色蔬菜(特菜)、畜禽(高品质牛、羊、鸡等)、瓜果、中药材、大田科学种植、农牧民电子商务等富民产业为方向,以沿304、305国道;农场、牧场等;干旱、半干旱沙漠坨地三大区域为主,开发内蒙古大草原、大沙漠的科学规划布局,加快家和农牧(联合会)与合作社与农户与基层协会融合发展步伐,建立种、养、产供销协调推进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打造产业集群,把家和农牧(联合会)建成通辽地区最大的设施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和绿色畜禽饲养基地、全地区重要绿色瓜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以发展科技种养协会联合会工作站的科学管理模式,加强科技兴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庭院经济)群体建设,带动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提高农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逐步改输血为造血的深化扶贫模式,主要突出在(庭院经济)的规划与产业布局,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改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二、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家和农牧(联合会)的基地(1258亩)建设的示范作用和效应,带动一批有劳动能力和愿望的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把贫困农牧民就业、创业精准到人、到户,实实在在的帮扶。坚持科技推动原则,使贫困农牧民通过联合会的系统培训和学习,真正掌握(庭院经济)农牧业实用技术,彻底脱贫致富奔小康。
2016年开始,家和农牧(联合会)试验合作5各苏木镇,果蔬种植594.6亩、共180户,无偿发放茄子54181株、辣椒32355株、甘蓝6954株、番茄69230株、黄瓜11900株、豆角2700墩、旱黄瓜2700株、香瓜2625株、黑番茄4000株、秋葵10000株,蔬菜苗总价值20余万元。到7月份(庭院经济)共回收蔬菜13972.15斤,创收21764.96元。实验示范重点放在束力古台嘎查合作试验种植户26户,共7.86亩(庭院种植),家和农牧发放2.76万株菜苗,大葱3442斤。现共回收蔬菜3616斤,支付回收蔬菜款2895元种植合作示范户自用部分蔬菜平均年消耗180元,到秋后如果加上大葱回收,预计产值2.54万元,户均增加收入1080元。达到预期效果。2017年,总结16年经验,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春季结合后旗科协在全旗实施科普之春“科技下乡”在全旗15个苏木镇、原种场、胜利农场、孟根达坝牧场、乌旦塔拉林场等20余场庭院经济巡回演讲培训,努力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和实用农牧业技术,在庭院经济果树、中草药、养殖、种植、绿化花草树木、电商、手工加工等庭院经济的项目上给予解析,打开和开阔农牧民的思维和眼界。建立了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现合作7个苏木镇,15个贫困嘎查村,签订回收订单1206户农牧民,在建设庭院经济方面——在努古斯台帮助建设、改造设施大棚58个、帮助伊和淖尔设施大棚10个,并指导种植香瓜,开展香瓜采摘节,带动农牧民休闲农业的发展和伊和淖尔农业旅游经济的扩展。其它苏木嘎查种植秋葵、豆角、马铃薯、角瓜、鲜食玉米、胡萝卜、春白菜、黄瓜、辣椒、茄子、西红柿等共计1806亩。预计产值300万元。人均增收2246.27元。
2017年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经实地考察及与农牧民交流
1、农牧民的思想、素质、能力不够
2、农牧民长时间的懒散习惯和民族特点,对种植果树的认识不足;种植蔬菜技术的滞后或空白;牛、羊养殖原始,饲料配方不合理,生长、繁育、育肥等严重落后,大大的提升生产成本。
3、技术队伍及力量缺乏
4、农牧民培训次数少,不能及时辅导
5、农牧民资金缺乏严重
6、在产业发展及精准扶贫(庭院经济)的运营中,缺乏实地经验,配合不密切,引导不得力
7、土地沙化严重,急需土地改良。
家和农牧(联合会)将产业发展及精准扶贫(庭院经济)社会化服务放在重点。建立合作联合社,下设100个合作社(科技联合会分会或工作站),搞好社会化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能更有效的组织农牧民科技培训和种养技术的传播;能及时解决农牧民在种养过程中技术难题,销售农牧产品的难题,农牧民“传、帮、带”的问题。做好农户+合作社+联合会的工作,做好2017年春季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春耕准备,做好育苗、生态菌肥、生物药剂、机械等工作。吸纳更多的农业专家、技术员到联合会来,壮大科技队伍,服务于农牧民,使农牧民户均增加纯收入2000元以上,彻底使农牧民脱贫致富。
三、产业布局 家和农牧(联合会)按照通辽地区水资源及地理气候条件沿304、305国道区、农场区、干旱半干旱沙坨区三大区域进行产业合理布局:以科左后旗率先成立农牧业专业科技协会联合会的社会化服务总站,在各苏木乡镇嘎查发展100个农牧业科技协会服务站,重点以农牧业产业发展及农牧民利益机制——(庭院经济)精准扶贫为主,全面带动为辅的经营策略。沿304、305国道区适合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以绿色畜禽养殖、特色绿色果蔬、采摘观光园等庭院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结构及模式:以科尔沁左翼后旗家和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为主的设施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劳务、农技、农机培训基地;种苗供给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品牌产品(线上、线下)营销平台等基地建设,辐射各乡、镇、村、户完成联合会(庭院经济)精准扶贫目标和整体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坚持推进农牧业产业发展及农牧民利益机制,(庭院经济)精准扶贫与转变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方式深度融合,立足沿沿304、305国道区、农场区、干旱半干旱沙坨区三大区域,有效利用三大区域资源优势条件,根据产业布局结构,大力推进绿色蔬菜、畜禽、林果、中药材等特色富民产业。
1.蔬菜产业。统一规划,科学布局,集中连片开发.持续加强巴胡塔、吉日嘎朗、金宝屯等积极响应和优势产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蔬菜连片建设,家和农牧(联合会)庭院经济蔬菜年产量稳定在1200吨以上。
2.畜禽产业。科学制定畜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原则,采取“政策引导、项目带动、资金扶持、部门帮扶”等手段,实行区域布局、分类指导、多元养殖,真正把畜牧业做成富民强县的当家产业。积极推进“小区大户”战略。按照“重点发展小区,重视发展大户,兼顾千家万户”的养殖思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组方,科学的调整畜禽饲料配方,生产出高品质畜禽产品。坚持适度规模经营,抓好协会工作站示范场建设,以此辐射带动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如:蒙科肉羊——一胎多犊技术的培训,100天生长80斤,产肉40斤的高肉比,新品种期,一头基础母羊年产能5-6只优质羔羊,牛——高品质蒙牛(高产雪花牛肉)一胎多犊技术的专家传授等。使农牧民的养殖成本大大降低,品质大大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农牧民收入大大提高。3.林果产业。立足寒地红苹果、葡萄、李子、软枣、寒桃、草本咖啡等特色优势品牌建设,深入开展标准果园、标准枣园、标准李子园等创建,着力打造500亩寒地红苹果基地,打造500亩优质软枣基地,打造500亩咖啡、打造500亩寒桃种植基地。
4.中药材产业。推进实施家和农牧(联合会)“中药材生产”建设工程,实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结合蒙药基地建设,大力开发蒙黄芪、黄芩、桔梗、北沙参、麻黄、金莲花等蒙药种植,预开发8000亩蒙药基地。结合蒙药的开发将成为农牧民另一个致富产业。
(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
家和农牧(联合会)大力促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强化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销信息引导,推进订单生产和“农超对接”,加大电商业务支持力度,升级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发展冷链体系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体系。1.优化和加强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风调库500平方米,预建冷库500平方米,净菜加工车间200平方米,冷链运输车5辆,立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基础,着眼长远发展,制定全旗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粮食加工、油料加工、瓜菜加工、果品加工、畜禽产品加工等专业规划,合理布局农产品加工业产业体系,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产业聚集度。加强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将蒙科牛、蒙科羊产业扶贫养殖科技协会和草原牧鸡产业建设紧密结合,将农业、畜牧业、肉品加工、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信息物流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产业链。更好的促进与农牧民联结机制,建立家和农牧联合会+农牧民共赢的链条体系。2.积极培育骨干农牧民。围绕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加工能力,集中资源、集中投入、集中帮扶,尽快做大做强、做优、做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完成农牧业发展及农牧民利益机制的有机结合,促进农牧业(庭院经济)的链条发展。
参考文献:《农业产业化经营概论》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王玉斌 陈慧萍等
作者简介:李松岩 男 55岁 满族,从事农业26年,对设施农业、畜禽养殖兴趣浓厚,有在高等级农业基地工作经验,现已取得国际农业规划师资格,曾到多个国家地区交流和学习。现任科尔沁左翼后旗家和农牧业专业协会联合会副理事长、技术总监、总规划师。
科尔沁左翼后旗家和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 2017年03月29日
第五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助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河东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助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
2011-04-08
作者:张连辉 访问次数:11
近年来,临沂市河东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健全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利益联结共同体。积极引导产业相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产程分工、相互协作、关联经营、集群发展,打造紧密型产业链条。不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订单收购、最低价保护收购和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机设备等生产资料入股方式,打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助推河东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该区以临沂大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形成亚洲最大的脱水蔬菜加工集群,带动当地1.8万农民从事脱水蔬菜加工,年人均收入过万元,带动周边20多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
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搭建利益联结桥梁。充分发挥合作组织上连龙头企业、下连基地和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引导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组织,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入股龙头企业,融入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等产业链中,成为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形成真正利益共同体,使广大农民不仅获得出售农产品的直接收益,还能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山东三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起成立河东区众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83户,其中107户以土地入股,2家单位以货币形式入股,74户通过土地租赁的形式加入合作社,2010年社员分配盈余110万元,通过入股形式真正建立企业与农户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河东区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及农户的利益联结,采取多项举措,扎实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河东区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把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作为产业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督导考核,采取措施积极推进。二是强化政策引导。着重引导发展股份型专业合作组织参与产业化经营,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的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三是完善保障机制。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区财政每年设立50万元的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给予扶持,对农民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参与产业链基地建设等给予补助,鼓励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力促农企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