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课改资讯 第二期
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2012年10月
目 录
课改动态
1.刘希平在温州调研教育工作时强调注重“四抓” 2.韩平到安吉高级中学调研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 3.《中国教育报》连续专版报道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4.在差异交流中探求共同发展
5.我省高校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发开设大学先修课程 6.我省第二批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征集工作正式启动
7.教育部调研组来我省调研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施情况 8.省教研室继续组织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调研 9.我省加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研究
各地快讯
10.宁波市公布15所“宁波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 11.温州市召开普通高中学分管理经验交流会 12.嘉兴市开展“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题巡查工作 13.衢州市力推“中职+普高”合作的普高课改新模式
学校风采
14.温岭中学在新生中尝试按学程选班跑课 15.天台中学高一年级学生进行第一轮选课 16.青田船寮高中加强2012级新生选课指导 17.普陀三中教师全员参与选修课开发开设
典型经验
18.行动才能带来完美
选修课堂
19.深化普通高中课改:五花八门选修课 带动高中新课改迈步走
规律;要加大课程改革探索力度,让学生能多学些自己想学、自己有能力学、自己学得好且对实现自己志向有用的东西,把“选择”的理念真正贯彻到位;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舍得把钱花到教师培训上,真正落实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把培训选择权交给老师;要认真抓好教育制度规范和学校管理规范,只有制度和管理规范了,教育公平才有保证。
韩平到安吉高级中学调研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
11月5日,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在相关人员陪同下,到安吉高级中学调研。韩平副厅长在调研中指出,课改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作,安吉高级中学要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转变育人模式;以课堂改革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素质,要积极行动起来,有规划、有举措地推进深化课改工作。
湖州市教育局金毅伟副局长、县教育局宋焕新局长等领导也陪同参加。
《中国教育报》连续专版报道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今年9月,中国教育报连续专版报道我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情况,9月11日《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特别以专版深入报道《樊欣军:一位农村普高校长的课改思考与探索》。该报道从对奉化武岭中学校长课改思考与实践的访谈切入,真实地记载了深化课改对“一所生源、师资都不是太理想的农村普高”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同一篇报道中,省教育厅刘希平厅长从决策者的角度对浙江省以“交给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为特征的普通高中课改方案作了解读,提出这次课改是我省在普及十五年教育后“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的主动出击,它的根本出发点是“有效减少必修,全面加强选修,把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选择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选择权交给学校。在这三个选择权中,尤以学生学习选择权最为根本”。希望“通过这次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浙江
教育厅教研室主任和北中心高中校长分别代表中方与美方作大会主旨报告。中方主旨题为“增强教育选择性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着重介绍了浙江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改革的现状与思考,并从适当减少必修、切实加强选修,分类建设选修课程,选课制与弹性学制,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高考招生改革,利用社会资源开发课程等七个期待突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阐析。北中心高中校长、学监Evans Branigan先生,以他任职的北中心高中为例,从学校的组织机构、教师配置、经费来源与分配、学制设计与课程建设、学生生涯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学校与社区的合作机制、升学考试与评价等方面,整体前面介绍美国高中学校的运作情况,并就美国高中课程如何强调选择性,并提供给每个学生有差异的、个性化的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方式进行了重点介绍。
随后的分论坛围绕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学生指导三个中心议题,两地教育同仁以观点报告、互动交流的形式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在美方代表的“美国高中教育管理体系”、“美国科学课程的发展”、“引导学生实践与研究的项目式课程”、“GPA体系及其应用:美国高中的学业评价”、“学生选课指导”、“开展生涯规划指导的经验与做法”等主题报告中,他们以印地安纳州高中学校的生动案例,立体细致地呈现了课程建设、学业评价、选课指导、生涯规划等方面实践思路。我省代表的“学校课程建设的建议”、“美国高中教学安排的特点与启示”、“从大学招生视角分析美国高中学业评价”、“尊重学生:加快建立选课指导制度”、“美国高中学生指导工作的启示”等观点报告,结合我省乃至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理性分析美国高中教育的经验,从比较研究的视角,给出了进一步实践的思考与建议。在热烈的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同志更是就两国高中学校课程管理体系、教师培养机制、课程计划制订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互换经验、分享智慧,相互启迪。
2012年,时值浙江省和印地安纳州建立友省州友好关系25周年。本次交流活动是继今年5月,省教育厅派遣了一批优秀校长到美国印地安纳州考察后,我省为进一步学习借鉴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我省教育质量和水平而策划举办的。通过论坛,以专家讲座、座谈研讨等更直观的形式,让我省更多的高中教育
次学校的相同专业。随着先修课程建设的推进,将逐步建立全省性的课程审核和学分认定制度。
我省第二批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征集工作正式启动
10月上旬,为增加教育选择性,加快推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进程,丰富普通高中选修课程资源,省教研室正式启动全省第二批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征集活动。本次征集活动由学校自主申报,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初审,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复审,省教研室在各市推荐基础上,组织专家评审,并统一送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我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输送更多高质量的课程资源。
本次征集活动截止于12月10日,要求各级教研部门认真做好精品选修课程申报的动员、初审和推荐工作,相关材料报送到省教研室课程部(联系人:葛炳芳,电话:0571-56870069,邮箱:zjybxx@126.com.)。
教育部调研组来我省调研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施情况 10月22-25日,教育部调研组华东师范大学潘苏东教授一行来浙江省调研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施情况。调研组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通用技术教研员的陪同下,到杭州、金华、衢州三市,通过与市、县通用技术教研员、名师以及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深入调研。
调研组对浙江省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情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浙江省的实施经验对于教育部深化通用技术课程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调研中提出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教育部下一步修订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省教研室继续组织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调研 继9月到杭州、宁波和嘉兴三市调研以后,10月中旬省教研室组织相关人员继续到义乌、绍兴、台州、丽水调研,共调研了义乌中学、义亭中学、义乌六中、绍兴一中、绍兴柯桥中学、台州中学、临海市杜桥中学、三门县三门中学、三门县亭旁中学、遂昌中学、庆元中学、龙泉市第一中学等12所普通高中。到目前为止,省教研室共现场调研了23所普通高中,采用网络形式调研了18所试点学校。
从调研情况看,全省普通高中都已积极行动起来了,各个学校已制定课程规划,积极开发各类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开设情况好于预期。但也发现一些学校存在着文理分班提前、周课堂教学时间超过26小时的倾向以及必修、选修课程安排与学业水平考试安排不尽合理的问题,10月底,调研组已初步形成调研报告。
我省加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研究
在总结2006年浙江省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我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精神,经过大量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工作,10月底,省教研室组织相关专家起草完成了《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同时,省教研室还组织学科专家开展了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导引研究制定工作。
加强校际合作;四是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衢州市力推“中职+普高”合作的普高课改新模式 10月中旬,衢州二中与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教学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衢州二中是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是全国重点中职学校。两校为加快推进普通高中选修课尤其是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建设,加强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对接,加快育人模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携手共进的原则,两校就教学合作项目,达成正式协议。协议具体事宜包括领导机构职能确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文化课教学帮带、合作交流等事项。
此前,衢州高级中学与衢州中专签订教学合作协议,衢州中专将为高级中学学生选修职业技能类选修课提供课程、教师、场地和设施,高级中学为学校提供文化课支持教学。通过合作,衢州中专将成为高级中学的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学生开展相关选修课程的学习培训活动提供师资、设备。目前,已有彩绘乐园、走进理财、旅游部落、计算机实用技巧等19门选修课可供学生选择。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文化课的教学工作一直是他们薄弱的一个环节,今后衢州高级中学将为衢州中专的文化课教学提供支持,选派老师任教,现已有3名老师在衢州中专任教。此外,双方还将开展教学、科研、课程改革方面的定期合作交流。
0 类选修课、兴趣特长类和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的开设情况,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老师。并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堂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今后的努力方向。会后,学校还将分班分组对学生加强选课指导。
普陀三中教师全员参与选修课开发开设 为深入实施深化高中课改,舟山市普陀三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稳妥地开始高中多样化选修课程职业技能类试点学校的实践探索。在完善课程规划,组织全面培训的基础上,学校要求高一段全体教师(40周岁以下),包括体育组、艺术组、现代科技组等人手开发一门有关兴趣类或职业技能类课程,以9课时或18课时为基准,上交课程纲要与教案,由学校课程学术委员会进行审核。在原有开发了44门选修课程基础上,增加到了80门以上,课程的丰富性与特色化能进一步得到保证。同时分步实践,尝试走班走学。目前在在高一段年段,开设了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四大学科知识拓展类课程的开设,每门课每周开设二节。高一段462个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兴趣进行自主选课。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将11个行政班重新编为10个选修班,实行走班上课。计划从11月期中考试后增开职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类课程。
真正地体现了现代高中教育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是我们应该追求与坚持的方向。
走访中,记者也发现在软硬件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硬件建设上,教学设施、教室还不能完全满足“选课走班”的要求;软件建设上,教师们还不能完全适应“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同时,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制定有利于“选课走班”的配套制度,且执行力度和检查监督力度还不够。
如现在一般都实行大班额的教学,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甚至更多。因为有固定的教室,固定的班主任,这样的班额在管理上的矛盾还不是很突出。但是,从实施走班教学的情况来看,要确保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管理,走班教学的班额一般要控制在30人以下,考察芬兰、美国等国的高中,他们实行的是完全走班制教学,班额都控制在28人以下。按这样的要求,目前学校的教室非常紧张。而且,学校采取的是不完全走班制,学生还有固定的年级教室,管理“两条线”带来了具体困难。
教师观念、心态的改变,是决定选修制度落实与否的关键。特别是选修制度的实施,改变了班级成员组成的固定方式,冲击到原有班级运作与校园秩序维持的基本模式,不免会引起学校行政人员、教师与家长的诸多担忧,如行政班常规打乱、班级凝聚力下降、学生管理困难等问题。
“选课走班”也对教师们提出了较高要求,逼得教师们不断地学习。“我们压力也大的。选修课花费了我们很多精力,怕影响必修课。”“我们开选修课没有额外的报酬,全凭我们的奉献精神。”一些教师这么告诉记者。确实,教师既要平衡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又要满足提高拓展学生知识的选修课程要求,还要面对高考的压力,确实不容易。同时,考核和评价也是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好的制度设计,激发学校和教师投身课改的内在动力,保证改革的可持续性,这值得教育行政部门关注。
所以,开出选修课,让学生“走”起来只是第一步,怎么保证这样的走班教学质量才是关键。
者渔利。”通过科学的制度设置,使改革者不成为心寒的独行者,观望者不会成为投机的得利人。
不少教师表示,走班教学与现行的教学组织方式有很大的变化,当然会出现很多的情况和问题,只要我们认准走班教学是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也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组织方式,就值得我们去做,并努力把它做好。只要我们抱定改革的信念,在行动中研究,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实现美好的愿景。
确实,没有完美的计划,只有行动,并在实践中科学调整,才会带来完美!
征稿启事
《课改资讯》由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面向全省各级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及所有普通高中发放。旨在建立良好的课改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各地课改新进展,总结推广改革优秀经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改推进提供参谋,为一线学校教师的教改实践提供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资讯的质量,能够全面反映我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现状,现长期征集各地深化课改方面的新闻稿件,欢迎各级部门、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踊跃供稿。
联系人:李荆(电话:0571-56870087,邮箱:li56870087@163.com)。
类选修课,有近九成学生报名,现有360名学生将分10个班级开课,“这门课之所以受欢迎,在于它提供知识的系统性和基础性,原先是高考的模块之一,在取消后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希望对学生高中阶段化学知识的学习有所帮助。”徐丹青说。
职业技能类无疑是二十一中的特色。该校教科处副主任张文静告诉记者,学校共开出22门职业技能类课程,其中18门为学校自行开发,3门课程由职业中专老师来校授课,还有工艺品数控加工这门课则是学生到市职业中专走读。戏剧课堂、电影课堂……不少学校开出的课程被学生评价为“很潮”。
职教老师成了外援
刚刚兴起的选修课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教具设施能否跟得上?家长郑祥军对学校开设的选修课还是有点担忧,“就怕必修、选修两手都抓不住。”
“一般班级人数确定在40人以内,但也有例外,以我校开设的《金庸小说十三讲》为例,报名人数达到80人,但目前配备的讲课老师仅一人,因此前期班级人数可能会‘超标’。”温二高有关老师告诉记者,在班级人数上会尽量控制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样的,不少学校都在选修课上限制人数,“尤其是操作类课程一般人数在20人左右,以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接受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市区一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说。
五花八门的课程开发,可费了各校不少心思,“力求能巩固知识、促进发展又兼具趣味性的课程。”张文静以该校《工艺品数控加工》课程制作金属小陀螺为例告诉记者,“涉及数学的图纸设计、物理的力学原理、化学的金属反应等内容,与学科知识进行了紧密结合,对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应用书本知识有积极影响。” 另外,市第二十一中还通过找“外援”来开课,“苹果造型小音箱制作”、“小飞机及动画设计制作”等课程就依托于市职业中专开发。记者了解到,学校正计划采用服务购买方式引进课程,聘请社会上的专业人员进校教学,并购买由该教师开发的课程;聘请专业人员来校上课,累积形成校本课程。
第二篇:2012年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内容
2012年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内容
坚持实现“普通高中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改革方向,提出“调结构、减总量、优方针、改评价、创条件”的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总体思路。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调整优化课程结构,适当减少必修,切实加强选修。调整优化课程的结构,减少必修学分,必修学分从116分减到96分,选修分从28分增至48分。
第二,凸显个性,加强选修课程的建设与实施。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四类,学校可根据本校本区实际,建设满足本校学生发展需要的选修课程。
第三,发展特长,全面实施选课制和弹性学制。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鼓励学生制定个人修习计划。实施弹性学制,学生应在3年内完成学业,同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
第四,培育特色,进一步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规定在确保每学期开设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必修课程,每周在校课堂教学时间不得超过26小时的前提下,学校可自主制定学校课程开设计划。
第五,改革评价,建立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高中会考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11门必修课程,每年开考一次,分别在1月、6月施考。学生参加同一科目考试次数最多2次,以最好成绩录入。
第六,强化保障,逐步实行普通高中学分制收费。将学费分为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实行学分制收费。在2012——2013学年选择若干普通高中进行试点。2014年秋季,争取在全省全面执行普通高中学分制收费制度。
课改Q&A:
Q1:高校对本次普高课程改革的衔接上是否有举措?
A1:本次普高课改主要是致力于学生打破应试、个性发展的目的,所以暂时与高校并不对接。
Q2:本次课改是否表示将会取消会考,换而言之学生不用参加会考考试?
A2:课改的目的是向着学业水平考试逐步取代统一会考,目前是过渡阶段。主要改变有
⒈一年中11门科目全部设考;
⒉目前的会考还需要参加,所有学生可以考2次,学生自主选择那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记录,记录入案。
Q3:如何评估本次教改的成效,or是否有评估的标准?
A3:12课改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课程的选择性,所以需要对06课改的成果进行扬弃:
⒈坚持06课改新课程的方向;
⒉坚持新课程设定的目标;
⒊坚持让孩子终生必备的只是;
⒋坚持教学改进;
Q4:选修课开多了,如何保证选修课质量?
A4:
1、发展学生选课指导机制,及早去思考自己将来大学想学那个专业,确定未来发展的问题;
2、校长领导课程、老师开发课程能力的提升;
⒈组织培训如何开发教科书;
⒉不断尝试,做中提高;
⒊征集优秀选修课,作为模板给大家参考;
帖子标签 : 教育时讯
第三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实 施 方 案
(讨论稿)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改革,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整体安排部署,经自治区课改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从2008年秋季开始全疆各语种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将全部实施高中新课程。为了保证全疆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把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作为深化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立足自治区实际,吸取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高中学校成为学习性组织,为培养与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1.制定和实施自治区及各高中学校《普通高中课程计划》,探索在不同条件下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为新课程在自治区的适应和推进创造经验、提供示范。
2.制定自治区高中课程管理制度,形成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工作机制,建设独具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高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高中学校建设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
3.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创建学校新的课程文化。
4.探索服务新课程目标、适应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建立新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探索建立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6.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7.实现普通高中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快普通高中发展步伐。
三、工作原则
鉴于普通高中学校办学基础和条件的差异,对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学校,提出三种不同层次的要求:(一)第一层次要求(基本要求)
1.高一年级不少于4个教学班,班额在50人左右;
2.能够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全部必修课和40%的选修 I模块,能满足学生3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和在选修I中获得22个学分;
3.学校开设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能满足学生在选修Ⅱ中获得6个学分;
4.具有从高二年级开始的学生跨班级选课学习的条件; 5.任课教师全部参加新课程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能够承担高中新课程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和选修模块的教学工作; 6.学校的教学设施及设备能保证新课程开设的需要; 7.学校要建立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能够正常开展;
8.建立并全面实施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学生综合评价制度。
(二)第二层次要求(较高要求)1.达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第一层次要求;
2.能够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60%的选修I模块;学生3年在选修I中获得的学分高于22个学分;
3.能够开设地方课程和若干门类的学校课程,能满足学生在选修Ⅱ中获得6个以上的学分;
4.学生选课最低开班人数可少到40人;
5.重视和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并能对教师教学提供有效帮助;教师教学方式能服务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性学习;
6.学校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取得成效,教师普遍重视自我反思和 同伴互助。
(三)第三层次的要求(高水平要求)1.达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第二层次要求;
2.能够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80%的选修I模块;学生3年中获得的选修学分高于36个学分(其中在选修I中获得的学分高于28个学分,在选修Ⅱ中获得的学分高于8个学分);
3.能够按照学生选课要求开设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并形成学校的特色课程或优势研究性学习项目;
4.学生选课最低开班人数可少到30人,并能允许部分学生跨年级选课;
5.教师能正确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学生普遍能够自主学习和选择性的学习;
6.新课程所需要的条件性资源完备,学校拥有能不断更新和服务便捷的课程资源;
7.学校校本教学研究成效显著,教师合作探究、反思教学已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
以上三个层次要求,是自治区对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水平等级评估的依据。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对每一所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学校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目前还达不到第一层次要求的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在2008年秋季招生前达到第一层次要求。对能够达到第一层次要求的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
各普通高中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对照三个层次的要求对学校进 行准确定位,做好三年实施规划和提高新课程实施等级水平的计划,努力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不断提高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层次水平。自治区将在能够达到第三层次要求的学校中,评选自治区级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示范学校;在能够达到第一、二层次要求的学校中,择优评选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特色学校。
四、组织领导
1.自治区及各地州(市)要成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课改办)和专家工作组(以下简称专家组),整合各方面力量,系统高效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2.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高中新课程实施做出正确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施过程监控。为了加强领导,做好协调统筹,领导小组要由教育、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自治区及各地州(市)课改领导小组要由政府主管领导担任组长。3.课改办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决策执行和日常管理。课改办设在教育行政部门,课改办人员配备要精干,以提高决策执行和办事的效率。
4.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为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决策、执行、监控提供咨询服务和专业支持。其成员由自治区及各地州(市)教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专家、高中优秀校长和教师组成。专家组要通过高中新课程实施项目研究和对样本校的工作指导,研究和解决实施推进 工作中重点和难点问题。
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是新课程实施的基地,校长是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第一责任人,广大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参与者。要通过权责下移,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也要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6.自治区及各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分别建立样本学校联系制度,形成在学校层面上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并组织好对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过程评估,及时反馈情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通过实施新课程使每一所学校逐步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
五、重点工作(一)新课程培训工作
1.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各级教育行政人员、教研员以及师范院校的相关人员、普通高中学校校长、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
2.高中新课程培训由自治区领导小组制定全疆统一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任务,规定培训内容、学时,制定检查评估标准。通过各级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高中校长、教师才能承担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任务。
(二)教材管理与课程资源建设 1.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教材选用采取由自治区教育厅公布教材目录。各地州(市)由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及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成立教材选用委员会选择本地州(市)的高中教材,教材选定后报自治区课改办,由自治区课改办适当平衡后确定。
2.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各高中学校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和校际间资源互惠共享,加强普通高中与大专院校、教科研部门和职业学校在师资、设备、场所、信息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探索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三)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和新课程的实施
1.自治区教育厅将出台《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方案实施指导意见》,各高中学校要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及自治区的指导意见,结合本校的基础条件和优势、特色,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形成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制定出反映学生个性差异、有利于学生特长潜能发挥的课程计划表。
2.自治区教育厅将出台《普通高中学校学生选课指导意见》,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选课制度,在选课程序上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在科目设置和课时安排上要讲究效率和操作便捷,在选课管理上要有利于保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高中学校要积极探索行政班、教学班相结合的组织管理形式。要以行政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管理,开展班团活动,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扬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并解决好学生选课给学校常规 管理带来的新问题,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4.普通高中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及时解决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探索适应学生选择、基于课程模块的教学模式,并为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与反思、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获得多种形式的专业支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职业习惯,形成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环境,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四)建立科学的高中教育评价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1.要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自治区教育厅将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学分认定指导意见》,普通高中要按照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中的内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2.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为契机,尽快建立“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学校自主发展”相结合的普通高中学校评估制度,形成学校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的互动与促进的机制,使普通高中评估成为保障新课程实施顺利进行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引导学校以及家长和社会对高中教育性质正确定位,逐步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利于学校不断进步的良 好环境条件。
3.自治区教育厅将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前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方案》,建立有利于高中新课程顺利实施、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合格新生的考试评价制度。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三个到位”
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是一场触及基础教育深层次矛盾的深刻变革,是基础教育领域实践“三个代表”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人才基础的具体体现。全疆教育系统的各级领导要把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作为全区教育工作,特别是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责任要到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承担其主要责任;分管领导要聚精会神抓高中课程改革;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形成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合力。
二是政策要到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保障和促进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政策制订好、落实好。
三是经费要到位。各级政府在今后五年内每年要安排必要的经费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专项经费,用于高中新课程培训、项目研究、实施推进等各项工作。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中学校也要多渠道筹措经费专项用于本地、本校的教师培训、办学条件改善等实施推进 工作。
(二)坚持科研先行,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对实施工作的指导 1.高中新课程实施正确的决策、有效的培训、有序的实施都有赖于科学研究。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重视和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项目的研究工作,为项目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自治区将设立项目研究成果奖,激励项目研究人员快出成果、出好成果。2.自治区项目研究组要认真学习《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结合自治区实际及时转化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为全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决策提供优质服务,做好新课程的各项培训工作,加强对高中学校实施工作的指导,努力解决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3.各级教研、师训部门和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中的应有作用。各级教研部门都要以学校为基地、以课改研究项目为中心,统筹安排各学科的教研活动,特别要重视抓好校本研修基地和项目样本校。高等院校、师训部门要积极投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教研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新课程实施的师资培训、项目研究和实施指导工作。
(三)加强跟进管理,做好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的督导评估
自治区将制订《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评估方案》,在全疆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示范校和特色校评估工作。各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好对本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专项调研和阶段性评 估。自治区每年将召开一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研讨会,各学校要认真做好对本校的自我评估,努力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水平。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工作的良好氛围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向学生及其家长和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重大意义,宣传普通高中新课改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争取广泛的理解与支持,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篇:2009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2009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精神,为指导各地科学有序地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先期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省份及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核心,全面、准确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管理体系和课程资源体系,努力提高全省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一)构建河北特色课程体系。结合河北省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二)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认真落实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开阔国际视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三)提高课程行政管理能力。在国家课程方案框架下,构建我省高中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提高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建设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四)努力实现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索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创建学校新的课程文化,形成学校特色。通过选修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修习,形成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品质。
(五)改革完善评价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程理念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水平监控体系,建立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的评价制度,探索建立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六)促进教师成长与教研制度建设。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促进全省普通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全省普通高中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重点工作
(一)成立机构,全面部署。
1.成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领导机构。省教育厅成立由刘教民厅长为组长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省高中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杨勇副厅长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负责统筹、协调全省高中课程改革工作。
2.制定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及配套文件。如:学分管理办法、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学校课程指导意见等。
(二)加强统筹,科学管理。以高中课改为契机,全面加强我省普通高中管理工作。建立全省普通高中网络平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改革和完善普通高中管理工作,实现全省普通高中学籍管理、教育科研、教师培训、教育资源共享等工作信息化和网络化。
(三)强化培训,精心准备。全面改革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全力实现全员培训。广泛、持久地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工作,既有通识培训,也有学科培训;既有行政管理人员培训,也有专任教师和教研人员培训。坚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整体培训工作分三个阶段渐进安排,即:课改实施前的准备性培训;课改实施中的研究性培训;课改实施后的反思性培训。
(四)全面理解国家课程方案。
1.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3个层次构成。
①学习领域。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8个学习领域。
②科目。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8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或13)个科目。其中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
③模块。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
2.课程设置。普通高中学制为3年。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具体设置见下表)。
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
(共116学分)选修学分Ⅰ选修学分Ⅱ
语言与
文学语文10学科选修课程。即: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学习。学校课程。即: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学习。
外语10
数学数学10
人文与
社会思想政治8
历史6
地理6
科学
物理6
化学6
生物6
技术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8
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6
体育与
健康体育与健康1
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1
5社区服务
2社会实践6
3.课程管理。
①学时安排。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 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一般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每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学校也可以结合师资和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按学期安排各模块课程。
②学分管理。学生每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应获得一定的学分,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 18学时,相当于 1学分)。三年中获得 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选修学分在28学分以上,其中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的选修课,获得更多学分。通常情况下,三年内总学分不超过180学分。
③课程安排。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加选修课程。学校应保证高三学年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
(五)合理构建学校新课程体系。
1.学校制定课程方案。各普通高中学校要成立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统筹学校的课程实施、管理与评估。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下设各学科课程小组,各学科课程小组根据国家的课程方案和省里的指导意见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的学科、模块、时间、任课教师,课程说明,以及选修课注意事项等),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审定后实施。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编制学生选课指南,指导和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科学、合理地选课。
2.努力开好选修课程。严格按照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要求实施课程,学校在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计划,逐步开好各类选修课程。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满足学生选课需求。严格按照“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开设选修I课程。省级示范性高中选修Ⅰ的课程内容不少于课程标准模块要求的四分之三;市级示范性高中不少于三分之二;一般高中学校不少于二分之一。学校要为学生提供选修Ⅱ课程的选择空间,至少应当提供6学分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3.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认识,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设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实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及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在保证课程开设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安全、有效,防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化、课堂化的倾向,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
4.认真落实通用技术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结合地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落实好师资、场地、仪器设备,保证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
5.积极探索开发学校课程。紧密结合国内外新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以及学校所在地经济社会、人文地理、历史沿革等方面实际和特点,组织开发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
(六)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进完善教学制度。
1.突出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切实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探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2.建立学分管理制度。学校要根据课程方案的学分要求形成学年学分分配表。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程序,规范操作过程,严禁学分认定中的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行
为。
3.逐步建立选课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制度。做好学生选课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课和制订课程修习计划,使学生适应新课程的学习。要给学生提供课程设置和选课指导意见,对各门课程简介、选课基本程序及模式、选课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不同发展需求的选课模式、学分计算方法、成绩考核方式、普通高中毕业要求、高校招生等进行说明和指导,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保障。学校要指导家长正确地配合学生选课。学生在老师及家长的指导下初步制订三年课程修习计划,报学校归档。
4.教科研建设与重组。加强学校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组织的建设与重组,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健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进修体系。组织并引导教师及时解决新课程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5.校长负总责。校长是学校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应全面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根据新课程实施的需要,进行教师、场地、设备等学校现有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优化重组,充分发挥其效益,建立适应模块化教学特点的、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新机制。
(七)积极利用、努力开发课程资源。
1.合理使用教学材料。发挥好教科书的课程资源载体作用。鼓励提倡学校教师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有效整合教材资源,摒弃学校教师对辅导、练习资料的滥编、滥印、滥征订行为。
2.优化校内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场地和设施设备,利用好图书、报刊、杂志、电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样性课程资源。
3.开发社会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努力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工厂、农村、部队、社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通过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融合与渗透,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
4.建立网络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积极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努力建构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体系。建立省、市、县、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网络平台,形成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八)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
1.学生评价。探索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制定《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办法》、《普通高中学分管理办法》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构建发展性的评价制度和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2.教师评价。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提高实施、开发课程的能力,发挥评价对实施新课程的促进作用,努力营造实施新课程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3.学校评价。不断完善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学校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普通高中学校评估机制,使普通高中评估成为保障新课程实验顺利进行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修订我省普通高中分类分级评估标准和认定办法。
4.高考改革。组织力量开展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研究,逐步探索把高考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制定《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构,保障经费。
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成立由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任组长的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统筹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和协调工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成立由主要责任同志任组长的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小组,对高中课程改革进行规划、组织、督导和评估;各级教研部门要成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学指导小组,具体负责高中课程改革的教学研究、管理和指导实施工作;各高中学校要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课改机构,确定工作目标,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对课改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服务。
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点解决新设课程实施过程中校舍、设施、器材等短缺问题。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安排重点经费用于普通高中网络平台建设和系统的师资培训。
(二)努力学习,提高认识。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对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科学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涉及内容广泛,参与人员众多的系统工程。受到传统观念、技术手段、人力资源和条件保障上等诸多方面因素的禁锢和制约,必须通过认真的学习讨论,全面系统的培训,从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和国际发展趋势的角度,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提高课程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专业引领,加强指导。
成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项目研究组,组织力量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的各项工作开展专题研究,为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服务。
全省选择50个不同层次的普通高中,建立省、市共管的省级高中课程改革样本学校,为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成功经验。
(四)密切配合,通力合作。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工厂企业、政府机关、村镇社区、福利机构等都应成为高中课改的实习基地,高中学校要主动与这些单位和部门建立联系,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学校和社会建立固定的互动关系,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开放办学。
(五)建立机制,强化督导。
建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评估监控机制和专项督导制度,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纳入政府对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和对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的评估。设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好对本地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调研和阶段评估,监控各地、各学校新课程实验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确保每一所学校新课程实验都能积极、稳妥、有序地进行。
(六)搞好宣传,积极引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要积极运用各种宣传手段,为高中课程改革营造良好氛围。努力发挥舆论宣传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的传播优势,向全社会尽可能多地传递课程改革信息,征得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广泛理解与支持。
附件:
1.河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2.河北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3.河北省普通高中学籍管理规定(试行)
4.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5.河北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选修课程Ⅱ)指导意见
6.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装备工作指导意见
二OO九年六月
第五篇: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7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教育技术03级 曹晓鸽王东娜)
【摘要】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主要涉及目前形式下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作用:改革应依人为本,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对课程改革的建议:有关课程改革的结构和内容:课程评价的新提法,并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 初步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 普通高中改革课程改革“依人为本”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世纪 90 年代以来北美,欧洲,东亚等国和地区为适应新世纪新时代的发展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其中也包括了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认识到未来各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国首脑都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并把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最近,美国现在总统布市发表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报告,表示本界政府要狠抓教育。我国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也曾提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但无论就其中那一方面的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地位”。
那么,如何抓教育?教育抓什么?怎样抓?我们知道,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学。教学以“人”为主,学校教育则应把人的培养教育质量的提高归根落实到教学上,落实到学生上。因高中阶段对一个国家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应重视普通高中阶段课程改革。
二、普通高中结构与学校类型
自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大力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等口号以后,我国普通高中院校如雨后春寻,今天正在走向镯步完善状态。椐调查,目前我国普通高中结构主要有三个类型:
(一)综合性高中,它开设语、数、外政等多项基础课程,重视提高学生素质,扩大知识面:
(二)艺术性高中,她主要是针对部分特长生,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张扬:
(三)文理性高中,它相对于综合性高中来讲,主要是在语.数.外为基础学科的前提下,偏重于文或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我国的国情决定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教育还不可能。截止现在,我国普通高中主要有职业高中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
三、改革的使命
新世纪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具有新的使命:使每一所学校都成功,使每一位学生都成功。也就是:(1)使每一位学生综合素质都得到提升:(2)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发展:(3)使每一位学生都学会研究性学习,具有强的创新意识。
四、关于课程结构于内容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格齐说过“在课堂上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教学的关键是课程问题。因为“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育活动最主要依据。综观中外教高改革,无不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地位”因此教育改革从课程改革入手。
(1)强调保证共同基础,提倡多样化和选择性
中国进行的课程改革是在培养人才,而并非选拔人才。人是独立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爱好。我们希望在同一地点同样的时间内,每个学生根据爱好,未来发展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最终达到同样的结果――都是卓越的人才。因此,普通高中应在抓好基础性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增开多种选修性课程,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主选择。
(2)强调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与基础性
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普通高中教育要以‘四力’为中心。跟上时代步伐,培养全新人才。”因此,课程内容应以“四力”为本。这“四力”则是自我能力
(selbstkowpetenz),社会能力(solzialkompetenz)业务能力(sachkompetenz)方法能力(methodenkompetenz)自我能力:自信心、责任心、成就心、持久心等等。社会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集体感、助人为乐与同情心等;方法能力:表达能力.技能.调查方法、自我探索与文本分析、业务能力:智慧、理解力、判断力、教育为社会培育人才,相信,只有这样的人才可推动社会进步。所以,课程改革应以时代需要为参照物。
(3)增设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部 2000 年 1 月颁布的《全日制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在我国,它的实施主要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在校内.校外进行自主.合作于探究的学习。这门课的价值在于参与各项活动所经历的过程,而并非结果。从我国国情出发,它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应作为一门必修课,在普通高中全面开设,每周应保证 2―3 课时,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有专科指导老师。
五、关于课程实施与管理
美国教育家赖格卢特教授接受盛放力访谈时说:“中国把选拔人为目标的教育体制改造成真正培养人为目标的教育体制,那救应该把焦点放在学习者身上,允许学习者根据自己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来达到相同的结果。” [1] 中国的学校应是“汽车”,而并非“火车”。的确,我国以往的课程改革,决策者十分重视对教师宣传教育理念,培养教育技术,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改革的前期宣传。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是主角,学生即使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也是课程改革的体验者,没有“诚意加盟”,课程改革无从谈起。(2)全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资源是充分的宝藏。课程改革也是思考:怎样利用资源?远程教育可取吗?教育设计能提高课程改革的质量吗?“科技为时代服务”,同样,“教育技术为教育服务”。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学具有革命性的作用。网络为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跟上时代的步伐,让他为己服务。
(4)赋予学校更多的主动权
课程管理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自主权越大,办学主动性与积极性越大,教学质量便越高。中国地大物博,众多远因导致了中.东.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普通高中也适应中国特色(以地区经济为主)。把自主权归还学校,让决策者根据本地实情来发展教育,让普通高中具有特色,而并非循规蹈矩。总之,就整体而言: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同学校所享有的课程管理权大小成正比。
(5)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高度重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与物质“,”物质第一位“。同样”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知识终归是为生产服务,学校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人才则是促进国家发展。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名优秀的高中生具有创新意识,具有自我探索自我实践的能力。而学校作为中介,则应多开展社会活动.社会调查,让高中生学有所用,思可去做,一切以动手实践为目的。
(6)学分制管理
学分制管理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较为常见,但在普通高中还未能实现。我觉得高中课程的也可不以学年制进行,升级认定也棵不以学年顺序,毕业时间于资格按学分确定。其做法是:除必修棵严格按照国家统一考试执行,其余课程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适应性..爱好个性.未来发展等作出取舍,依据自己的学习计划自主进行学习,只要修够
毕业时的学分,毕业资格便可确定。然后,可自主选择参加国家春.夏.等高考,进入高一级学府进深造。
六、关于课程评价
以“成绩“定”好坏“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天,课程改革.课程评价、也应改革。我们可才采用”综合生活记录本“来评价高中生,而它主要记载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名次.学习能力.兴趣.课外活动情况,以及学科竞赛成绩与获奖情况.出勤情况。素质教育得今天,评价应顾及全面,而并发依旧”分数“定所有。
中国的课程改革还仅是处于起步阶段,而浓村普通高中在中国仍占 65% 的比例,它们的师资力量.教学观念.教学技术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想在短时间内让课程改革在中国神州大地遍地开花取得成效,那的确有一定的困难。但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课程不改不行。因此,我相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她会促进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提高,会培育出全新人才。
索引: [1]Thum Referat-----BAUSTEINE Zn Lehrplan---curriculun―Arbeit.in shanghai.2001.4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2002.4
[3]http : //
[4] 查尔斯 M.赖格卢特教授在 2003 年 2 月接受记者盛放力访谈
没有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