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高中课程改革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13 10:4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嫩江高中课程改革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嫩江高中课程改革事迹材料》。

第一篇:嫩江高中课程改革事迹材料

嫩江高中课程改革事迹材料

2007年秋季高中新课程实验在我省各中学的高中全面铺开,我校在冯锐校长的率领下按《黑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进行了为时三年的实验。回顾三年来的高中课程实验,无论学校的管理层,还是第一线的实验教师都经历了一场教育大变革的洗礼,每位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管理能力也得到磨练与提升。在此,就我校三年来的实验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总结成功经验,寻找不足之处,为今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

一、高度重视,准备充分,为新课程实施奠基

(一)高度重视,组织有力

我国高中新课程方案出台以后,早在2004年上半年,我校领导班子在冯锐校长的率领下就开始了准备工作,先后多次召开了专题部署会议,在会议上组织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与教育部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统一了思想认识。

(二)机构健全,分工明确 1、2007年上半年,成立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校本课程研发及校本培训委员会、学分认定监督委员会等课程改革机构,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程指导、管理、开发和落实。

2、改革管理模式,运行适于课改的新机制

(1)年级管理。重心下移,层层落实,把年级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中层单位。由副校长主抓,年级主任(主抓教学)、政教处副主任负责具体工作。

(2)班级管理。采取一级多元制,建立教学班与行政班相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3)教科研管理。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备课组,集体办公备课,学科组统筹本学科的教育科研、教研活动、教学活动和教师培训,制定学科新课程计划并付诸实施,在上好必修课的基础上开好选修课,研发校本课程。

(三)理念先行,全员培训

为使高中新课程得到有效实施,把广大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作为前期准备的重要内容来抓,从2005年下半年就开始陆续安排了校级领导与各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全省的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回来后在各学科教研组开展了针对本学科的通识培训,引导教师认识新课程,关注新课程、把握新课程。到了2007年6月后规模更大的市级一线教师岗前培训也拉开帷幕,基本做到秋季参加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教师100%参加过市级以上培训,达到预先提出的“不培训、不上岗”的目标。

(四)设施齐备,保障到位 学校投入专项资金,着手高中新课程实施所必需的软硬件设施的扩充与建设,先后购入与高中新课程有关的学习材料、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资源库、高中新课程保障系统、校园网络设备、电子备课室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五)规划具体,制度完备

随着《黑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出台和黑河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到位,2007年6月学校开始着手建立学校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构架,在此基础上首先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精神和《黑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方案》的要求,结合校情、学情,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了《嫩江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在《方案》中确立了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工作目标、实验的基本原则,确立了工作的重难点,建立了新课程实施的各个层次的领导组织,安排了工作的进程。依照学校《方案》的要求,教学主管部门先后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嫩江高中新课程预设制度汇编》,为高中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基本上形成了学校新课程实验的框架。

二、有序工作,勇于创新,为新课程实施助推

1、执行课程计划,探索课程方案

①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按照省教育厅《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课程改革实验区的经验和我校教学实际,开足开齐国家课程15门,以必修课程为主。

②积极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根据《嫩江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整体规划,我们对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整合,给学生编印《嫩江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档案手册》,及时记录、评价课题研究成果和活动情况。

③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各学科教师能针对学科特色来开发校本课程,其中语文科的《走近鲁迅》、数学科的《数学美学》、体育科的《形体与健美操》等受到学生的欢迎。

2、规范学分管理,推行多元评价

我校严格按照省市教育部门规定的有关学分认定的基本要求和程序,结合我校实际,学校专门成立了学分认定领导机构,制定了《嫩江高中学分认定办法》。学分认定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模块成绩由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模块考试的方式多样化,如实验考查,上机操作、提交作品、口试、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

学校还成立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制定《嫩江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细则》,严格按照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指标进行自评、互评、家长评价、小组初评和学分认定小组评定,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过程。通过多元评价,力求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使评价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3、强化校本教研,保证教学质量

我校修订了《嫩江高中校本教研制度》,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反思、听课评课等各种校本教研活动。学校指导和督促教研组、备课组认真组织本组教师开展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实际的校本科研,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实践探索、总结交流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变问题为课题,解决在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促进和加快教师专业发展。体育组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全面落实《嫩江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新课程实施方案》,根据体育教师特长,进行教师教学分工和课程设置;根据北方天气等实际情况,每学年度分夏季和冬季项目学段;结合课改精神,制定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成长评定方案》,建立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成长档案。通用技术组刘忠昌老师潜心学习,深入研究,开设了机器人选修课,所带学生在“上海广茂达杯智能机器人大赛”获得中小学创新组金牌。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教研室依据学校的发展需要,申报针对新课程的教育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其中《关于反思性教学实践的研究》、《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这两个省级课题的研究,对学校教育教学有一定的提升,目前两项课题已经顺利通过验收。我们以报刊为载体,进一步完善了科研网络,继续办好《课间快餐报》、《教师品读》,编辑教师论文集、学生习作集,营造出浓厚的科研氛围。近三年来我校教师论文获国家级奖励28篇,省级奖励123篇;教师赛课,获国家级奖励8节,省级奖励46节,市级奖励60节。

4、完善学生管理,增强育人实效

(1)实施校本教育,提高育人工作的有效性。实行政教学年制管理,按照不同年级的特点,实行学年管理,任务分解,化整为零,统分结合;实行联合检查,政教处坚持每天至少一次联合检查,把扣分与纪律处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扣分的重视程度。

(2)编写德育校本教材、班主任工作手册。德育校本教材涵盖27项内容,是新生入学教育的必备教材,是三年高中学习生活的言行标准。班主任工作手册,增加盯人记实、过程评价记事。

(3)班级实施精细化管理。每个班级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班级精细化管理计划,每个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4)规范操作,把综合素质评价落到实处。学生入学就建立成长记录袋,军训、“野营拉练”为社会实践主要内容,寒暑假进行社区服务。开展体育文化艺术节,既是学生个性才艺的彰显,更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载体。学校通过参加综合素质评价会议,规范评价行为,按照要求把综合素质评价落到实处。

5、创新教学模式,追求优质高效 在探索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校先后学习了洋思中学、衡水中学、伊春友好三中等省内外名校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嫩江高中特色的教学模式,即“学案导学”。该模式,是根据学情设定学习目标,链接学生已有的和搜集的知识(材料),对教材进行校本化的改造,在这个预设过程中考虑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和他们的生活,使他们通过做导学案,提前参与和体验课程,在教师给予的范例、典型的知识和习题的理解及演练过程中,形成学习一道题,能解一类题的能力。该模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学习,从被动的一味迷信教师和书本,不会质疑,不会探索,思想僵化的怪圈中解脱出来,将使学生们终身受用,也将为嫩江高中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6、打造窗口教师,增强示范效应

近三年,我校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打造了一批窗口教师,也通过他们,展示了嫩江高中的教学模式,使得嫩江高中这所县域高中在省内外小有名气,周边学校纷至沓来,到我校参观取经。在2009年12月由我校主办的黑河市第二届普通高中教育论坛上,冯锐校长的发言和刘忠昌、聂立君等教师的展示课,赢得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认同。

今年是我省课改后首批学生参加高考,我校在诸多不利的情况下,再一次向嫩江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全校一表上线97人,二表上线326人,艺体生上线61人,二表以上上线384人,二表上线比例为50.59%,历史上首次突破50%大,高出全市提出的到2012年高考二表上线率30%的目标20个百分点。曹曦、张雁辉同学分别以初升高位于全县第26名和第24名的成绩,在今年高考中获得嫩江县高考文理状元,分别位于黑河市的第二名和第三名。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第一轮课程改革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第二轮课程改革又拉开了帷幕。我们深知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前瞻性、创新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课改之路,任重而道远。我校将紧紧抓住高中新课程实验这个机遇,不断接受新课程实验的挑战,继续关注课程实验动态,跟踪课程实验前沿信息,把准工作方向,抓住工作重点,加强学习研究,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地做好高中新课程实验各阶段工作。在新课程改革中释放智慧、追求卓越,为促进我校教育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实 施 方 案

(讨论稿)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改革,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整体安排部署,经自治区课改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从2008年秋季开始全疆各语种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将全部实施高中新课程。为了保证全疆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把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作为深化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立足自治区实际,吸取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高中学校成为学习性组织,为培养与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1.制定和实施自治区及各高中学校《普通高中课程计划》,探索在不同条件下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为新课程在自治区的适应和推进创造经验、提供示范。

2.制定自治区高中课程管理制度,形成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工作机制,建设独具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高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高中学校建设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

3.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创建学校新的课程文化。

4.探索服务新课程目标、适应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建立新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探索建立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6.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7.实现普通高中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快普通高中发展步伐。

三、工作原则

鉴于普通高中学校办学基础和条件的差异,对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学校,提出三种不同层次的要求:(一)第一层次要求(基本要求)

1.高一年级不少于4个教学班,班额在50人左右;

2.能够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全部必修课和40%的选修 I模块,能满足学生3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和在选修I中获得22个学分;

3.学校开设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能满足学生在选修Ⅱ中获得6个学分;

4.具有从高二年级开始的学生跨班级选课学习的条件; 5.任课教师全部参加新课程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能够承担高中新课程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和选修模块的教学工作; 6.学校的教学设施及设备能保证新课程开设的需要; 7.学校要建立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能够正常开展;

8.建立并全面实施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学生综合评价制度。

(二)第二层次要求(较高要求)1.达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第一层次要求;

2.能够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60%的选修I模块;学生3年在选修I中获得的学分高于22个学分;

3.能够开设地方课程和若干门类的学校课程,能满足学生在选修Ⅱ中获得6个以上的学分;

4.学生选课最低开班人数可少到40人;

5.重视和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并能对教师教学提供有效帮助;教师教学方式能服务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性学习;

6.学校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取得成效,教师普遍重视自我反思和 同伴互助。

(三)第三层次的要求(高水平要求)1.达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第二层次要求;

2.能够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80%的选修I模块;学生3年中获得的选修学分高于36个学分(其中在选修I中获得的学分高于28个学分,在选修Ⅱ中获得的学分高于8个学分);

3.能够按照学生选课要求开设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并形成学校的特色课程或优势研究性学习项目;

4.学生选课最低开班人数可少到30人,并能允许部分学生跨年级选课;

5.教师能正确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学生普遍能够自主学习和选择性的学习;

6.新课程所需要的条件性资源完备,学校拥有能不断更新和服务便捷的课程资源;

7.学校校本教学研究成效显著,教师合作探究、反思教学已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

以上三个层次要求,是自治区对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水平等级评估的依据。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对每一所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学校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目前还达不到第一层次要求的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在2008年秋季招生前达到第一层次要求。对能够达到第一层次要求的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

各普通高中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对照三个层次的要求对学校进 行准确定位,做好三年实施规划和提高新课程实施等级水平的计划,努力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不断提高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层次水平。自治区将在能够达到第三层次要求的学校中,评选自治区级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示范学校;在能够达到第一、二层次要求的学校中,择优评选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特色学校。

四、组织领导

1.自治区及各地州(市)要成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课改办)和专家工作组(以下简称专家组),整合各方面力量,系统高效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2.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高中新课程实施做出正确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施过程监控。为了加强领导,做好协调统筹,领导小组要由教育、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自治区及各地州(市)课改领导小组要由政府主管领导担任组长。3.课改办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决策执行和日常管理。课改办设在教育行政部门,课改办人员配备要精干,以提高决策执行和办事的效率。

4.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为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决策、执行、监控提供咨询服务和专业支持。其成员由自治区及各地州(市)教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专家、高中优秀校长和教师组成。专家组要通过高中新课程实施项目研究和对样本校的工作指导,研究和解决实施推进 工作中重点和难点问题。

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是新课程实施的基地,校长是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第一责任人,广大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参与者。要通过权责下移,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也要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6.自治区及各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分别建立样本学校联系制度,形成在学校层面上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并组织好对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过程评估,及时反馈情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通过实施新课程使每一所学校逐步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

五、重点工作(一)新课程培训工作

1.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各级教育行政人员、教研员以及师范院校的相关人员、普通高中学校校长、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

2.高中新课程培训由自治区领导小组制定全疆统一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任务,规定培训内容、学时,制定检查评估标准。通过各级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高中校长、教师才能承担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任务。

(二)教材管理与课程资源建设 1.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教材选用采取由自治区教育厅公布教材目录。各地州(市)由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及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成立教材选用委员会选择本地州(市)的高中教材,教材选定后报自治区课改办,由自治区课改办适当平衡后确定。

2.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各高中学校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和校际间资源互惠共享,加强普通高中与大专院校、教科研部门和职业学校在师资、设备、场所、信息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探索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三)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和新课程的实施

1.自治区教育厅将出台《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方案实施指导意见》,各高中学校要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及自治区的指导意见,结合本校的基础条件和优势、特色,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形成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制定出反映学生个性差异、有利于学生特长潜能发挥的课程计划表。

2.自治区教育厅将出台《普通高中学校学生选课指导意见》,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选课制度,在选课程序上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在科目设置和课时安排上要讲究效率和操作便捷,在选课管理上要有利于保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高中学校要积极探索行政班、教学班相结合的组织管理形式。要以行政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管理,开展班团活动,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扬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并解决好学生选课给学校常规 管理带来的新问题,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4.普通高中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及时解决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探索适应学生选择、基于课程模块的教学模式,并为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与反思、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获得多种形式的专业支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职业习惯,形成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环境,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四)建立科学的高中教育评价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1.要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自治区教育厅将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学分认定指导意见》,普通高中要按照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中的内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2.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为契机,尽快建立“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学校自主发展”相结合的普通高中学校评估制度,形成学校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的互动与促进的机制,使普通高中评估成为保障新课程实施顺利进行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引导学校以及家长和社会对高中教育性质正确定位,逐步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利于学校不断进步的良 好环境条件。

3.自治区教育厅将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前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方案》,建立有利于高中新课程顺利实施、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合格新生的考试评价制度。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三个到位”

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是一场触及基础教育深层次矛盾的深刻变革,是基础教育领域实践“三个代表”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人才基础的具体体现。全疆教育系统的各级领导要把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作为全区教育工作,特别是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责任要到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承担其主要责任;分管领导要聚精会神抓高中课程改革;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形成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合力。

二是政策要到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保障和促进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政策制订好、落实好。

三是经费要到位。各级政府在今后五年内每年要安排必要的经费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专项经费,用于高中新课程培训、项目研究、实施推进等各项工作。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中学校也要多渠道筹措经费专项用于本地、本校的教师培训、办学条件改善等实施推进 工作。

(二)坚持科研先行,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对实施工作的指导 1.高中新课程实施正确的决策、有效的培训、有序的实施都有赖于科学研究。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重视和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项目的研究工作,为项目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自治区将设立项目研究成果奖,激励项目研究人员快出成果、出好成果。2.自治区项目研究组要认真学习《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结合自治区实际及时转化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为全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决策提供优质服务,做好新课程的各项培训工作,加强对高中学校实施工作的指导,努力解决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3.各级教研、师训部门和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中的应有作用。各级教研部门都要以学校为基地、以课改研究项目为中心,统筹安排各学科的教研活动,特别要重视抓好校本研修基地和项目样本校。高等院校、师训部门要积极投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教研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新课程实施的师资培训、项目研究和实施指导工作。

(三)加强跟进管理,做好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的督导评估

自治区将制订《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评估方案》,在全疆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示范校和特色校评估工作。各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好对本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专项调研和阶段性评 估。自治区每年将召开一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研讨会,各学校要认真做好对本校的自我评估,努力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水平。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工作的良好氛围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向学生及其家长和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重大意义,宣传普通高中新课改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争取广泛的理解与支持,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篇:2009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2009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精神,为指导各地科学有序地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先期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省份及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核心,全面、准确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管理体系和课程资源体系,努力提高全省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一)构建河北特色课程体系。结合河北省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二)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认真落实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开阔国际视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三)提高课程行政管理能力。在国家课程方案框架下,构建我省高中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提高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建设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四)努力实现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索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创建学校新的课程文化,形成学校特色。通过选修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修习,形成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品质。

(五)改革完善评价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程理念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水平监控体系,建立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的评价制度,探索建立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六)促进教师成长与教研制度建设。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促进全省普通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全省普通高中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重点工作

(一)成立机构,全面部署。

1.成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领导机构。省教育厅成立由刘教民厅长为组长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省高中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杨勇副厅长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负责统筹、协调全省高中课程改革工作。

2.制定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及配套文件。如:学分管理办法、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学校课程指导意见等。

(二)加强统筹,科学管理。以高中课改为契机,全面加强我省普通高中管理工作。建立全省普通高中网络平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改革和完善普通高中管理工作,实现全省普通高中学籍管理、教育科研、教师培训、教育资源共享等工作信息化和网络化。

(三)强化培训,精心准备。全面改革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全力实现全员培训。广泛、持久地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工作,既有通识培训,也有学科培训;既有行政管理人员培训,也有专任教师和教研人员培训。坚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整体培训工作分三个阶段渐进安排,即:课改实施前的准备性培训;课改实施中的研究性培训;课改实施后的反思性培训。

(四)全面理解国家课程方案。

1.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3个层次构成。

①学习领域。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8个学习领域。

②科目。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8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或13)个科目。其中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

③模块。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

2.课程设置。普通高中学制为3年。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具体设置见下表)。

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

(共116学分)选修学分Ⅰ选修学分Ⅱ

语言与

文学语文10学科选修课程。即: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学习。学校课程。即: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学习。

外语10

数学数学10

人文与

社会思想政治8

历史6

地理6

科学

物理6

化学6

生物6

技术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8

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6

体育与

健康体育与健康1

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1

5社区服务

2社会实践6

3.课程管理。

①学时安排。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 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一般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每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学校也可以结合师资和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按学期安排各模块课程。

②学分管理。学生每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应获得一定的学分,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 18学时,相当于 1学分)。三年中获得 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选修学分在28学分以上,其中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的选修课,获得更多学分。通常情况下,三年内总学分不超过180学分。

③课程安排。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加选修课程。学校应保证高三学年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

(五)合理构建学校新课程体系。

1.学校制定课程方案。各普通高中学校要成立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统筹学校的课程实施、管理与评估。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下设各学科课程小组,各学科课程小组根据国家的课程方案和省里的指导意见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的学科、模块、时间、任课教师,课程说明,以及选修课注意事项等),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审定后实施。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编制学生选课指南,指导和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科学、合理地选课。

2.努力开好选修课程。严格按照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要求实施课程,学校在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计划,逐步开好各类选修课程。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满足学生选课需求。严格按照“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开设选修I课程。省级示范性高中选修Ⅰ的课程内容不少于课程标准模块要求的四分之三;市级示范性高中不少于三分之二;一般高中学校不少于二分之一。学校要为学生提供选修Ⅱ课程的选择空间,至少应当提供6学分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3.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认识,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设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实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及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在保证课程开设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安全、有效,防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化、课堂化的倾向,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

4.认真落实通用技术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结合地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落实好师资、场地、仪器设备,保证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

5.积极探索开发学校课程。紧密结合国内外新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以及学校所在地经济社会、人文地理、历史沿革等方面实际和特点,组织开发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

(六)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进完善教学制度。

1.突出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切实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探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2.建立学分管理制度。学校要根据课程方案的学分要求形成学年学分分配表。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程序,规范操作过程,严禁学分认定中的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行

为。

3.逐步建立选课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制度。做好学生选课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课和制订课程修习计划,使学生适应新课程的学习。要给学生提供课程设置和选课指导意见,对各门课程简介、选课基本程序及模式、选课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不同发展需求的选课模式、学分计算方法、成绩考核方式、普通高中毕业要求、高校招生等进行说明和指导,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保障。学校要指导家长正确地配合学生选课。学生在老师及家长的指导下初步制订三年课程修习计划,报学校归档。

4.教科研建设与重组。加强学校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组织的建设与重组,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健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进修体系。组织并引导教师及时解决新课程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5.校长负总责。校长是学校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应全面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根据新课程实施的需要,进行教师、场地、设备等学校现有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优化重组,充分发挥其效益,建立适应模块化教学特点的、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新机制。

(七)积极利用、努力开发课程资源。

1.合理使用教学材料。发挥好教科书的课程资源载体作用。鼓励提倡学校教师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有效整合教材资源,摒弃学校教师对辅导、练习资料的滥编、滥印、滥征订行为。

2.优化校内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场地和设施设备,利用好图书、报刊、杂志、电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样性课程资源。

3.开发社会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努力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工厂、农村、部队、社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通过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融合与渗透,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

4.建立网络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积极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努力建构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体系。建立省、市、县、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网络平台,形成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八)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

1.学生评价。探索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制定《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办法》、《普通高中学分管理办法》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构建发展性的评价制度和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2.教师评价。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提高实施、开发课程的能力,发挥评价对实施新课程的促进作用,努力营造实施新课程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3.学校评价。不断完善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学校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普通高中学校评估机制,使普通高中评估成为保障新课程实验顺利进行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修订我省普通高中分类分级评估标准和认定办法。

4.高考改革。组织力量开展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研究,逐步探索把高考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制定《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构,保障经费。

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成立由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任组长的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统筹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和协调工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成立由主要责任同志任组长的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小组,对高中课程改革进行规划、组织、督导和评估;各级教研部门要成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学指导小组,具体负责高中课程改革的教学研究、管理和指导实施工作;各高中学校要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课改机构,确定工作目标,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对课改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服务。

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点解决新设课程实施过程中校舍、设施、器材等短缺问题。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安排重点经费用于普通高中网络平台建设和系统的师资培训。

(二)努力学习,提高认识。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对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科学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涉及内容广泛,参与人员众多的系统工程。受到传统观念、技术手段、人力资源和条件保障上等诸多方面因素的禁锢和制约,必须通过认真的学习讨论,全面系统的培训,从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和国际发展趋势的角度,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提高课程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专业引领,加强指导。

成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项目研究组,组织力量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的各项工作开展专题研究,为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服务。

全省选择50个不同层次的普通高中,建立省、市共管的省级高中课程改革样本学校,为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成功经验。

(四)密切配合,通力合作。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工厂企业、政府机关、村镇社区、福利机构等都应成为高中课改的实习基地,高中学校要主动与这些单位和部门建立联系,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学校和社会建立固定的互动关系,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开放办学。

(五)建立机制,强化督导。

建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评估监控机制和专项督导制度,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纳入政府对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和对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的评估。设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好对本地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调研和阶段评估,监控各地、各学校新课程实验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确保每一所学校新课程实验都能积极、稳妥、有序地进行。

(六)搞好宣传,积极引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要积极运用各种宣传手段,为高中课程改革营造良好氛围。努力发挥舆论宣传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的传播优势,向全社会尽可能多地传递课程改革信息,征得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广泛理解与支持。

附件:

1.河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2.河北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3.河北省普通高中学籍管理规定(试行)

4.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5.河北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选修课程Ⅱ)指导意见

6.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装备工作指导意见

二OO九年六月

第四篇: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汇报材料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坚持 “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的办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办学的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2003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xx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被省评为xx省文明单位、xx省体育后备人才示范校和xx省红十字示范校,2006年被评为xx省“十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和xx省纠风治乱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2008年被评为全国红十字模范校;2009年被评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xx省“十一五”教科研先进单位、xx省中小学美育研究基地、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三年来获得xx市名校、xx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市级荣誉称号30余项。我们的的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体系,完善规章制度

1.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小组,由校长挂帅,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专门协调新课程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各职能处室具体组织新课程各项工作的开展,这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2.学校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xx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xx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及我校《三年发展规划》《五年发展规划》等,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新课程实施方案》《“十一五”教科研工作发展规划》《校本培训实施方案》《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学分认定实施方案》《学生成长记录袋实施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管理与评价办法》《校本课程(选修课Ⅱ)管理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转变教学理念,打造教师团队

1、为了使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1)每年暑期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省、市两级新课程培训,先后选派4名骨干教师参加东北三省培训。几年来,我校教师100%参加了新课程培训。

(2)学校依据《新课程校本培训方案》开展校本培训,印发《新课程知识问答》等资料,学校统一订购《走进高中新课程》书籍,教师人手一本;为全体骨干教师订购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合作学习——一种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性学习——设计操作评价》、《新课程怎样听课评课》等书籍:为学校全体干部订购了《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法》、《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怎样引导学生习得新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等书籍;还为各教研组订购了《走进课堂——高中(各科)新课程案例与评析》、《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等书籍。利用暑期学习和集体备课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并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新课改体会论文或新课改反思,纳入教研处考核。

这一系列举措,增强了教师的新课程意识,全面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还利用《襄平书院》报、校园广播、主题班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2、走内涵发展之路,教师队伍建设是着力点。

(1)创新听课管理。我们把听课作为培训青年教师的有效方法,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全力打造有效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把听课当着上课来管理,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强年级组教师听课管理的有关规定》。根据学校总体要求,规定每人每周至少3节听课量,由相关年级组编制听课安排表,纳入正常考核,奖惩分明,以此促进全体教师共同进步,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后劲。

(2)实施“青蓝工程”。对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学校建立“拜师结对”的制度,配合学校在各教研组常年坚持的“青蓝工程”以及学校政教处实施的青年教师“见习跟班”制度等,努力把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重点,确立“一年入门,三年成型,五年成才”的师资培训目标,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才铺平道路。

(3)发挥专家引领。学校先后邀请了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专家和xx省实验中学副校长张桂琴、xx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李世奇等来我校讲学,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4)学习外地经验。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每年分期分批选派干部和骨干教师去课改实验区学习课改经验,先后派出干部和教师100余人,去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重点学校参观考察,去河北衡水中学、山东实验中学、青岛二中、宁夏第一中学、大连育明高中、鞍山一中、本溪高中等参观学习,与一线老师面对面交流,回校后撰写学习考察体会,通过“教师论坛”向全体教师宣讲。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教师队伍建设有了质的飞跃,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一大批教师成为教学骨干。

三、全面实施课程计划,确保“三级”课程落实

1、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严格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xx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规定,开足开全所有课程。将研究性学习课程纳入课表,保证每周三课时,有专任教师上课。每年在高一年级成立100多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涉及20多个学科共100多个课题的研究,每学期加强研究过程的跟踪、监测、指导,在高三毕业时累计达到15学分。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共同提高”的做法,结合本地本校及生活实际,选取了《韩寒现象》、《有关高中生信件问题的讨论》、《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怎样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等18个课题为示范课题。定期举办“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展示会”,收到研究性课题报告300余份,研究学习论文300余份,光盘、软件、照片等200余件。我校被市教育局列为研究性学习试点单位,市教育局和市教育科研所联合在我校召开了研究性学习现场会,我校展示的《我市空气污染情况调查研究》、《关于上网的利与弊》、《怎样看待校门口露天食品的经营》、《襄平书院历史的研究》等7个课题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2、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为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在广泛调查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我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增设选修课程,逐步开发学科拓展性课程和实践探索性课程,如校园广播站、校园记者站、校报采编、襄平书院校史探究等。开设文学写作、书画入门、演讲与口才、乐理基础、形体训练、健美操等课程,使学生不断发现、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每年学校都对全校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并进行军训会操比赛。每年一届的田径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等活动,既是全校师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又是素质教育成果的检验。我校还在校外建立了烈士陵园、市博物馆、武警三中队、炮旅二营六连、文圣消防大队、永乐社区、东三义社区等14个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利用寒暑假,布置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并对学生的社会调查小论文进行评比。

3、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办有特色的学校教育。为推进课程改革,我校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建立了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和开发组,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组织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编写了心理健康类《我知你心》、体育武术类《教你太极》、艺术鉴赏类《走进音乐》、历史文化类《襄平书院》等教材,安排专任教师上《健美操》课和《剪纸》课。这些教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校本特色,融教育性、地方性、科学性、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开辟了清新、多彩的新天地,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爱校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建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有效教学开展

1、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级情况,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承认学生的认知和人格因素上存在的差异,实施动态管理,改变“齐步走”的做法,分类推进、分层提高,使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快的、最优的发展。

2、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变以往每节课45分钟的上课模式为每节课40分钟,并实行“121”管理办法,每节课开始10分钟交给学生自学,然后教师讲课20分钟,最后10分钟留给学生自主练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建立健全了教务处、教研组和备课组三级教研网络。坚持每周四的教研活动,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及校本培训活动。实施骨干教师带动工程和“人人上一堂精品课工程”,“写一篇好论文”“撰写一堂典型课例”“研究一个课题”为内容的“四个一”工程。各教研组确立了教研课题,组成攻关小组,边实践、边总结,初步形成了英语组“探究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物理组“物理知识结构教学模式”、化学组“自学与交流教学模式”、语文组“课本剧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等教学模式。

4、学校以《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为标准指导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重结构,看程序的评价思路,凸现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教学效果,以此促进教师的角色转变,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面向全体,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从压抑状态中释放出来,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追求、探索、创新的过程。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能手公开课周,教师可跨科听课,优势互补,增强学科综合意识。

5、学校建立了听课评课制度,规定了学校各级领导及教师应完成的听课节数,并把完成情况纳入考核,与评优晋级挂钩。

五、强化教研管理,提升教科研质量和水平

1、夯实校本教研。为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保证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评价的落实,学校依靠教师的力量,开展了以集体备课为主的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做到“一个结合,两个发挥,三定四统一”,“一个结合”即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两个发挥”即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特长;“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四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练习题,统一单元测试。个人备课做到“五要五备”,即要研究教学目标,注意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相结合;要研究教学规律,积极开展师生对话;要研究重点难点突破,做到胸中有数;要研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2、开展教学竞赛活动。学校坚持组织“两级”公开课,即备课组研究课和校级展示课。校级展示课一般分为党员干部示范课、骨干教师观摩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三种课型。2006年,学校举行了“全校教师新课程说课大赛”,参加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在我校历史上尚属首次。2008年举行了39名骨干教师全参与的贯穿全学期的骨干教师观摩课,同时还举行了分四个阶段进行的47名青年教师参加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我校从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历时近一年时间,顺利完成了全体党员参加的示范课的评比活动,并召开了党员示范课表彰大会,表彰了黄艳等25名获奖党员,为他们颁发了奖状和奖品,此项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了党员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力和人格魅力,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

3、教科研成果显著。近年来,学校以课堂研究、案例研究、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了积极的实践。一是研究课堂,转变教学方式。学校构建了层次性和阶段性,示范型和研讨型相结合的系列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推出了课改达标课、课改评优课、课改示范课和课改辐射课等系列活动,为各个层面的教师提供登台献艺、切磋交流的机会。二是做好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碰撞。变做案例研究为做案例,强化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引领作用,充实了课堂教学设计的底气。三是科研推进,教研科研双赢。在每次教研活动,特别是公开教学活动中,教务处、教研处相互配合,商定教学内容、研究专题,丰富了教研活动的内涵。课题研究扎根于日常教研,学校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十一五”期间,学校立项的国家级课题3个、省级课题5个,市级课题2个,现在已经全部结题,其中有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重点课题《建立校本教研基地,推进人教版教材改革的实验研究》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等5个课题获得一等奖。三年来,学校有5人在东北三省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有13人在省级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有28人在市评优课中获一等奖。有3名教师在省教学软件大赛中获一等奖。教师撰写新课改研究论文1000余篇,有30余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六、完善评价机制,确保新课程顺利实施

1、学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了《教师教学考核方案》,细化了教师教研、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实验操作等教学活动的常规要求,注重过程管理,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强日常考核评估工作,科学地制定《教学研究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和《教师百分量化考核细则》,教育教学管理的日趋规范与科学,促进了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2、学分管理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课改的配套措施。学校积极推进学分管理进程,高起点、精管理、细操作,扎扎实实做好学分管理实验工作,根据省、市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制定了xx市xx高中学分管理试行方案,建立了学分管理委员会和学分认定小组,以学分管理的研究与实验为重要抓手和有利契机,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寻求学校内部教学管理机制和模式改革的新突破。

3、学校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制度建设,保障评价工作的全面、客观、科学出发,探究试行指标体系制定合理、目标多元、方式多样、简便直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学校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小组,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xx市第二高级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学生有成长记录,学生档案、教学档案有专人专柜管理。学校编制了《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表》、《学生综合素质同伴互评表》、《学生综合素质任课教师评价表》、《学生综合素质班主任评价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班级总表

(一)(二)》、《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表》(学期表、总表),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适时收录学生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的描述与实证材料,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客观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第五篇: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汇报材料

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坚持 “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的办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办学的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2003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xx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被省评为xx省文明单位、xx省体育后备人才示范校和xx省红十字示范校,2006年被评为xx省“十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和xx省纠风治乱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2008年被评为全国红十字模范校;2009年被评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被评为xx省“十一五”教科研先进单位、xx省中小学美育研究基地、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三年来获得xx市名校、xx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市级荣誉称号30余项。我们的的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体系,完善规章制度

1.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小组,由校长挂帅,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专门协调新课程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各职能处室具体组织新课程各项工作的开展,这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2.学校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xx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xx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及我校《三年发展规划》《五年发展规划》等,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新课程实施方案》《“十一五”教科研工作发展规划》《校本培训实施方案》《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学分认定实施方案》《学生成长记录袋实施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管理与评价办法》《校本课程(选修课Ⅱ)管理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转变教学理念,打造教师团队

1、为了使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1)每年暑期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省、市两级新课程培训,先后选派4名骨干教师参加东北三省培训。几年来,我校教师100%参加了新课程培训。

(2)学校依据《新课程校本培训方案》开展校本培训,印发《新课程知识问答》等资料,学校统一订购《走进高中新课程》书籍,教师人手一本;为全体骨干教师订购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合作学习——一种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性学习——设计操作评价》、《新课程怎样听课评课》等书籍:为学校全体干部订购了《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法》、《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怎样引导学生习得新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等书籍;还为各教研组订购了《走进课堂——高中(各科)新课程案例与评析》、《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等书籍。利用暑期学习和集体备课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并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新课改体会论文或新课改反思,纳入教研处考核。

这一系列举措,增强了教师的新课程意识,全面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还利用《襄平书院》报、校园广播、主题班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2、走内涵发展之路,教师队伍建设是着力点。

(1)创新听课管理。我们把听课作为培训青年教师的有效方法,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全力打造有效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把听课当着上课来管理,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强年级组教师听课管理的有关规定》。根据学校总体要求,规定每人每周至少3节听课量,由相关年级组编制听课安排表,纳入正常考核,奖惩分明,以此促进全体教师共同进步,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后劲。

(2)实施“青蓝工程”。对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学校建立“拜师结对”的制度,配合学校在各教研组常年坚持的“青蓝工程”以及学校政教处实施的青年教师“见习跟班”制度等,努力把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重点,确立“一年入门,三年成型,五年成才”的师资培训目标,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才铺平道路。

(3)发挥专家引领。学校先后邀请了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专家和xx省实验中学副校长张桂琴、xx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李世奇等来我校讲学,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4)学习外地经验。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每年分期分批选派干部和骨干教师去课改实验区学习课改经验,先后派出干部和教师100余人,去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重点学校参观考察,去河北衡水中学、山东实验中学、青岛二中、宁夏第一中学、大连育明高中、鞍山一中、本溪高中等参观学习,与一线老师面对面交流,回校后撰写学习考察体会,通过“教师论坛”向全体教师宣讲。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教师队伍建设有了质的飞跃,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一大批教师成为教学骨干。

三、全面实施课程计划,确保“三级”课程落实

2、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为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在广泛调查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我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增设选修课程,逐步开发学科拓展性课程和实践探索性课程,如校园广播站、校园记者站、校报采编、襄平书院校史探究等。开设文学写作、书画入门、演讲与口才、乐理基础、形体训练、健美操等课程,使学生不断发现、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每年学校都对全校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并进行军训会操比赛。每年一届的田径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等活动,既是全校师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又是素质教育成果的检验。我校还在校外建立了烈士陵园、市博物馆、武警三中队、炮旅二营六连、文圣消防大队、永乐社区、东三义社区等14个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利用寒暑假,布置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并对学生的社会调查小论文进行评比。

3、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办有特色的学校教育。为推进课程改革,我校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建立了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和开发组,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组织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编写了心理健康类《我知你心》、体育武术类《教你太极》、艺术鉴赏类《走进音乐》、历史文化类《襄平书院》等教材,安排专任教师上《健美操》课和《剪纸》课。这些教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校本特色,融教育性、地方性、科学性、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开辟了清新、多彩的新天地,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爱校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建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有效教学开展

1、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级情况,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承认学生的认知和人格因素上存在的差异,实施动态管理,改变“齐步走”的做法,分类推进、分层提高,使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快的、最优的发展。

3、建立健全了教务处、教研组和备课组三级教研网络。坚持每周四的教研活动,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及校本培训活动。实施骨干教师带动工程和“人人上一堂精品课工程”,“写一篇好论文”“撰写一堂典型课例”“研究一个课题”为内容的“四个一”工程。各教研组确立了教研课题,组成攻关小组,边实践、边总结,初步形成了英语组“探究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物理组“物理知识结构教学模式”、化学组“自学与交流教学模式”、语文组“课本剧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等教学模式。

4、学校以《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为标准指导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重结构,看程序的评价思路,凸现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教学效果,以此促进教师的角色转变,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面向全体,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从压抑状态中释放出来,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追求、探索、创新的过程。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能手公开课周,教师可跨科听课,优势互补,增强学科综合意识。

5、学校建立了听课评课制度,规定了学校各级领导及教师应完成的听课节数,并把完成情况纳入考核,与评优晋级挂钩。

五、强化教研管理,提升教科研质量和水平

1、夯实校本教研。为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保证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评价的落实,学校依靠教师的力量,开展了以集体备课为主的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做到“一个结合,两个发挥,三定四统一”,“一个结合”即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两个发挥”即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特长;“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四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练习题,统一单元测试。个人备课做到“五要五备”,即要研究教学目标,注意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相结合;要研究教学规律,积极开展师生对话;要研究重点难点突破,做到胸中有数;要研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六、完善评价机制,确保新课程顺利实施

1、学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了《教师教学考核方案》,细化了教师教研、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实验操作等教学活动的常规要求,注重过程管理,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强日常考核评估工作,科学地制定《教学研究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和《教师百分量化考核细则》,教育教学管理的日趋规范与科学,促进了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2、学分管理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课改的配套措施。学校积极推进学分管理进程,高起点、精管理、细操作,扎扎实实做好学分管理实验工作,根据省、市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制定了xx市xx高中学分管理试行方案,建立了学分管理委员会和学分认定小组,以学分管理的研究与实验为重要抓手和有利契机,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寻求学校内部教学管理机制和模式改革的新突破。

3、学校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制度建设,保障评价工作的全面、客观、科学出发,探究试行指标体系制定合理、目标多元、方式多样、简便直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学校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小组,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xx市第二高级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学生有成长记录,学生档案、教学档案有专人专柜管理。学校编制了《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表》、《学生综合素质同伴互评表》、《学生综合素质任课教师评价表》、《学生综合素质班主任评价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班级总表

(一)(二)》、《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表》(学期表、总表),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适时收录学生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的描述与实证材料,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客观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

下载嫩江高中课程改革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嫩江高中课程改革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篇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文章

    三篇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文章 2001年秋季,在义务教育新课程开始实验时,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高中课......

    张华高中课程改革的问题[模版]

    张华:高中课程改革的问题、理念与目标 不论“单一任务”说,还是“双重任务”说,都存在把高中教育工具化的倾向。惟有把高中教育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素养,才能确立......

    高中课程改革教学课题参考指南

    附件2 2008年甘肃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及教学研究 参考课题指南 一、课程理念与课程管理 1.新课程实施的背景条件、实施办法及策略研究 2.新课程教学管理与评价研究 3.新课程实验......

    对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_179

    【对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摘要:本文对高中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改革目标、高考改革与高中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建设性及可操作性的探讨,对现实问题进行了较为本质、客观......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课改资讯 第二期 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2012年10月 目 录 课改动态 1.刘希平在温州调研教育工作时强调......

    高中课程改革社会实践工作总结(精简版)

    高中课程改革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高中课程改革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在高中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我校的实际,不断开发和完善综合活动的内容,并取得一定成效,按要求完成 活动内......

    高中课程改革社会实践工作总结(推荐5篇)

    高中课程改革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在高中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我校的实际,不断开发和完善综合活动的内容,并取得一定成效,按要求完成 活动内容的同学可获6个学分。 一、认真......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7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育技术03级 曹晓鸽王东娜)【摘要】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主要涉及目前形式下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作用:改革应依人为本,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对课程改革的建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