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课程改革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高中课程改革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在高中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我校的实际,不断开发和完善综合活动的内容,并取得一定成效,按要求完成 活动内容的同学可获6个学分。
一、认真做好校内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学校把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并在不同阶段制定活动项目。每班每周安排两节劳动课,每学年安排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完成每一次活动且累计满36课时者可获2个学分,安排在高二年级进行。
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我们密切与家长配合,活动前向家长通知活动内容,事后向家长进行调查反馈。使这一活动得到了落实,而不流于形式。
在校为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劳动过程学校有意识安排了教劳技、植物的老师领队,并不失时机的结合课本知识向学生讲解平整土地、挖排灌渠等知识,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不仅掌握了劳动技巧,还培养了环保意识。
还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和主题班会。组织各班参加文明监督岗和班级量化评比活动。班主任抓好学生考勤,累计课时做为考核内容之一,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学分。
二、认真组织校外实践活动。我们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劳动与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接解实际、接触工农、了解现实、认识国情。定期组织学生到街道、社区等地帮助服务,参加打扫公共卫生等公益活动。有目的组织学生帮助农民收摘香蕉,劳动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及艰苦奋斗的作风,同时也使学生亲自目睹了本地丰富的物产资源,激发了爱我家乡,开发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我们还组织学生参观了江南糖厂,并分组参观进行调查。有参观污水处理为主,有参观制糖的流程为主,有参加酒精制作厂为主等小组。参观活动,学生不仅从直观上进一步感悟了物理、化学、劳技等学科的课本知识,而且使他们开阔了眼界,使他们认识了国情、社情,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责任感。参加活动的同学须填写表格并写心得体会,活动时间为一周,参加并完成相关内容经考核合格者,可获2个学分,主要安排在高三年级进行。
三、组织新生军训活动。高一新生接受军训是每一名新生必须参加的一项集体教育活动,也是新生入学的必备条件之一。学生参加军训不仅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加强组织纪律性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是学习军人艰苦朴素,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作风和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生命财产,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难得的机会。
根据有关规定及教学计划,我校组织了新生军事训练,每次训练为期10天;以提高同学们的国防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作风为目的,按照《中学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施训。参加军训全体学员在这短短的10天时间内接受了军事训练,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军事常识,观看了军事录相,了解了一些国防常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校广场举行了汇演大会。参加军训的学生还参加了国防知识考核,按要求写心得体会,学校学分认定小组进行了学分认定。按要求完成10天的军训活动,各项考核内容及格者给予记2学分。高二年级未参加军训的学生要进行补军训,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2个学分。
军训活动的主要特点:①领导重视,周密计划。②严格训练,保证质量。③训管结合,培养作风。④班主任责任心强,学生训练热情高。⑤保障到位,扎实有效。
通过军训,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一周的军训,同学们学习和掌握了有关军事知识和技能,增强了国防意识。同学们亲身体验了军人生活,真切地感受到军人的深刻内涵和神圣责任。从而从小就树立起“祖国安危在我心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庄严使命感,认识到新一代高中生不仅要认真学习,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还要努力拼搏,肩负起保卫祖国的重任。同时,同学们还了解了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学会了队列等军事技能。
通过军训,同学们普遍增强了体质,磨练了坚强的意志,锻炼了抗挫品质,培养了同学们的良好作风。军训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求同学们通过军训,磨练自己。通过一周艰苦的训练,逐步培养了同学们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困难,如何用坚忍不拔的意志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的目标。
通过军训,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形成了良好纪律观念,学会了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用修养来规范自己。学生们懂得了齐心协力,才会取得成功;要团结友爱互助,要有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才能把自己磨练成一个有用的人。通过军训,我们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情感的沟通,较快地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和班级凝聚力。
第二篇:高中课程改革社会实践工作总结(精简版)
高中课程改革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高中课程改革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在高中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我校的实际,不断开发和完善综合活动的内容,并取得一定成效,按要求完成 活动内容的同学可获6个学分。
一、认真做好校内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学校把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并在不同阶段制定活动项目。每班每周安排两节劳动课,每学年安排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完成每一次活动且累计满36课时者可获2个学分,安排在高二年级进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我们密切与家长配合,活动前向家长通知活动内容,事后向家长进行调查反馈。使这一活动得到了落实,而不流于形式。在校为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劳动过程学校有意识安排了教劳技、植物的老师领队,并不失时机的结合课本知识向学生讲解平整土地、挖排灌渠等知识,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不仅掌握了劳动技巧,还培养了环保意识。还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和主题班会。组织各班参加文明监督岗和班级量化评比活动。班主任抓好学生考勤,累计课时做为考核内容之一,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学分。
二、认真组织校外实践活动。我们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劳动与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接解实际、接触工农、了解现实、认识国情。定期组织学生到街道、社区等地帮助服务,参加打扫公共卫生等公益活动。有目的组织学生帮助农民收摘香蕉,劳动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及艰苦奋斗的作风,同时也使学生亲自目睹了本地丰富的物产资源,激发了爱我家乡,开发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我们还组织学生参观了江南糖厂,并分组参观进行调查。有参观污水处理为主,有参观制糖的流程为主,有参加酒精制作厂为主等小组。参观活动,学生不仅从直观上进一步感悟了物理、化学、劳技等学科的课本知识,而且使他们开阔了眼界,使他们认识了国情、社情,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责任感。参加活动的同学须填写表格并写心得体会,活动时间为一周,参加并完成相关内容经考核合格者,可获2个学分,主要安排在高三年级进行。
三、组织新生军训活动。高一新生接受军训是每一名新生必须参加的一项集体教育活动,也是新生入学的必备条件之一。学生参加军训不仅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加强组织纪律性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是学习军人艰苦朴素,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作风和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生命财产,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难得的机会。2尾页
第三篇:高中课程改革网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操作步骤
高中课程改革网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操作步骤
一、研究性学习(每学年一个课题,学时54、108课时可选,每课题为5学分)
1、各课题组老师上“高中教师教学与培训系统”,更新自己的任教学科、年级、班级信息。
2、课题组老师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管理平台”,以教师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公布在校网内)。
3、选定相应年级后,选择“研究性学习”。
4、选择“进入我的主题”。
5、点击“添加”,开始录入自己开设的课题,起止时间,选定课时,返回上一级目录。
6、点击“小组管理”,开始添加小组成员名单(每小组选定学生不得超过10人),指定组长,启动课题。
7、通知课题组组长上网填写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方法、任务分工等内容,然后申请开题。
8、课题组老师上网“同意开题”。(只有老师同意开题后,学生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填写工作)
9、组长及组员上网填写过程研究记录,课题组老师及时给予点评。
10、小组成员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自评和互评工作。
11、小组长填写研究报告及论文、上传研究成果附件等,并申请结题。
12、课题组老师对小组成员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小组成员上传的研究成果,同意结题,并赋予相应的学分。(每课题为5个学分)
13、将学分提交给学校进行认定。
14、管理员根据课题组老师上传的学分,审核无误后给予认定。
二、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一个课题,学时不得少于一周)
1、班主任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管理平台”,以教师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公布在校网内)。
2、选定相应年级后,选择“社会实践活动”。
3、选择“进入我的主题”。
4、点击“添加”,开始录入自己开设的课题,起止时间,返回上一级目录。
社会实践活动的课题以政教处的通知为准,每学年政教处将根据学生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提供几个课题以及具体的活动开展时间,由班主任自行选择1—2个课题进行。
5、点击“小组管理”,开始添加小组成员名单。班主任可将本班学生分为3—4个小组,每组15个人左右,指定组长,启动课题。
6、通知各课题组组长上网填写活动的目的、位置、内容、参与人员、过程报告等内容,然后申请开题。
7、班主任上网“同意开题”。(只有老师同意开题后,学生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填写工作)
8、组长及组员上网填写社会实践报告,班主任及时给予点评。
9、小组成员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自评和互评工作。
10、班主任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赋予学分,并提交给学校。
11、管理员根据班主任上传的学分,审核无误后给予认定。
三、社区服务(三个学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社会区服务的操作步骤与社会实践活动相同。
第四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实 施 方 案
(讨论稿)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改革,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整体安排部署,经自治区课改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从2008年秋季开始全疆各语种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将全部实施高中新课程。为了保证全疆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把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作为深化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立足自治区实际,吸取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高中学校成为学习性组织,为培养与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1.制定和实施自治区及各高中学校《普通高中课程计划》,探索在不同条件下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为新课程在自治区的适应和推进创造经验、提供示范。
2.制定自治区高中课程管理制度,形成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工作机制,建设独具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高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高中学校建设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
3.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创建学校新的课程文化。
4.探索服务新课程目标、适应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建立新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探索建立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6.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7.实现普通高中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快普通高中发展步伐。
三、工作原则
鉴于普通高中学校办学基础和条件的差异,对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学校,提出三种不同层次的要求:(一)第一层次要求(基本要求)
1.高一年级不少于4个教学班,班额在50人左右;
2.能够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全部必修课和40%的选修 I模块,能满足学生3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和在选修I中获得22个学分;
3.学校开设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能满足学生在选修Ⅱ中获得6个学分;
4.具有从高二年级开始的学生跨班级选课学习的条件; 5.任课教师全部参加新课程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能够承担高中新课程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和选修模块的教学工作; 6.学校的教学设施及设备能保证新课程开设的需要; 7.学校要建立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能够正常开展;
8.建立并全面实施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学生综合评价制度。
(二)第二层次要求(较高要求)1.达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第一层次要求;
2.能够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60%的选修I模块;学生3年在选修I中获得的学分高于22个学分;
3.能够开设地方课程和若干门类的学校课程,能满足学生在选修Ⅱ中获得6个以上的学分;
4.学生选课最低开班人数可少到40人;
5.重视和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并能对教师教学提供有效帮助;教师教学方式能服务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性学习;
6.学校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取得成效,教师普遍重视自我反思和 同伴互助。
(三)第三层次的要求(高水平要求)1.达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第二层次要求;
2.能够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80%的选修I模块;学生3年中获得的选修学分高于36个学分(其中在选修I中获得的学分高于28个学分,在选修Ⅱ中获得的学分高于8个学分);
3.能够按照学生选课要求开设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并形成学校的特色课程或优势研究性学习项目;
4.学生选课最低开班人数可少到30人,并能允许部分学生跨年级选课;
5.教师能正确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学生普遍能够自主学习和选择性的学习;
6.新课程所需要的条件性资源完备,学校拥有能不断更新和服务便捷的课程资源;
7.学校校本教学研究成效显著,教师合作探究、反思教学已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
以上三个层次要求,是自治区对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水平等级评估的依据。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对每一所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学校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目前还达不到第一层次要求的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在2008年秋季招生前达到第一层次要求。对能够达到第一层次要求的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
各普通高中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对照三个层次的要求对学校进 行准确定位,做好三年实施规划和提高新课程实施等级水平的计划,努力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不断提高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层次水平。自治区将在能够达到第三层次要求的学校中,评选自治区级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示范学校;在能够达到第一、二层次要求的学校中,择优评选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特色学校。
四、组织领导
1.自治区及各地州(市)要成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课改办)和专家工作组(以下简称专家组),整合各方面力量,系统高效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2.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高中新课程实施做出正确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施过程监控。为了加强领导,做好协调统筹,领导小组要由教育、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自治区及各地州(市)课改领导小组要由政府主管领导担任组长。3.课改办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决策执行和日常管理。课改办设在教育行政部门,课改办人员配备要精干,以提高决策执行和办事的效率。
4.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为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决策、执行、监控提供咨询服务和专业支持。其成员由自治区及各地州(市)教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专家、高中优秀校长和教师组成。专家组要通过高中新课程实施项目研究和对样本校的工作指导,研究和解决实施推进 工作中重点和难点问题。
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是新课程实施的基地,校长是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第一责任人,广大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参与者。要通过权责下移,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也要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6.自治区及各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分别建立样本学校联系制度,形成在学校层面上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并组织好对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过程评估,及时反馈情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通过实施新课程使每一所学校逐步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
五、重点工作(一)新课程培训工作
1.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各级教育行政人员、教研员以及师范院校的相关人员、普通高中学校校长、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
2.高中新课程培训由自治区领导小组制定全疆统一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任务,规定培训内容、学时,制定检查评估标准。通过各级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高中校长、教师才能承担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任务。
(二)教材管理与课程资源建设 1.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教材选用采取由自治区教育厅公布教材目录。各地州(市)由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及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成立教材选用委员会选择本地州(市)的高中教材,教材选定后报自治区课改办,由自治区课改办适当平衡后确定。
2.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各高中学校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和校际间资源互惠共享,加强普通高中与大专院校、教科研部门和职业学校在师资、设备、场所、信息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探索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三)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和新课程的实施
1.自治区教育厅将出台《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方案实施指导意见》,各高中学校要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及自治区的指导意见,结合本校的基础条件和优势、特色,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形成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制定出反映学生个性差异、有利于学生特长潜能发挥的课程计划表。
2.自治区教育厅将出台《普通高中学校学生选课指导意见》,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选课制度,在选课程序上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在科目设置和课时安排上要讲究效率和操作便捷,在选课管理上要有利于保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高中学校要积极探索行政班、教学班相结合的组织管理形式。要以行政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管理,开展班团活动,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扬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并解决好学生选课给学校常规 管理带来的新问题,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4.普通高中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及时解决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探索适应学生选择、基于课程模块的教学模式,并为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与反思、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获得多种形式的专业支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职业习惯,形成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环境,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四)建立科学的高中教育评价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1.要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自治区教育厅将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学分认定指导意见》,普通高中要按照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中的内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2.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为契机,尽快建立“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学校自主发展”相结合的普通高中学校评估制度,形成学校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的互动与促进的机制,使普通高中评估成为保障新课程实施顺利进行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引导学校以及家长和社会对高中教育性质正确定位,逐步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利于学校不断进步的良 好环境条件。
3.自治区教育厅将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前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方案》,建立有利于高中新课程顺利实施、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合格新生的考试评价制度。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三个到位”
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是一场触及基础教育深层次矛盾的深刻变革,是基础教育领域实践“三个代表”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人才基础的具体体现。全疆教育系统的各级领导要把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作为全区教育工作,特别是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责任要到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承担其主要责任;分管领导要聚精会神抓高中课程改革;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形成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合力。
二是政策要到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保障和促进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政策制订好、落实好。
三是经费要到位。各级政府在今后五年内每年要安排必要的经费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专项经费,用于高中新课程培训、项目研究、实施推进等各项工作。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中学校也要多渠道筹措经费专项用于本地、本校的教师培训、办学条件改善等实施推进 工作。
(二)坚持科研先行,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对实施工作的指导 1.高中新课程实施正确的决策、有效的培训、有序的实施都有赖于科学研究。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重视和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项目的研究工作,为项目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自治区将设立项目研究成果奖,激励项目研究人员快出成果、出好成果。2.自治区项目研究组要认真学习《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结合自治区实际及时转化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为全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决策提供优质服务,做好新课程的各项培训工作,加强对高中学校实施工作的指导,努力解决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3.各级教研、师训部门和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中的应有作用。各级教研部门都要以学校为基地、以课改研究项目为中心,统筹安排各学科的教研活动,特别要重视抓好校本研修基地和项目样本校。高等院校、师训部门要积极投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教研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新课程实施的师资培训、项目研究和实施指导工作。
(三)加强跟进管理,做好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的督导评估
自治区将制订《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评估方案》,在全疆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示范校和特色校评估工作。各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好对本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专项调研和阶段性评 估。自治区每年将召开一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研讨会,各学校要认真做好对本校的自我评估,努力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水平。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工作的良好氛围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向学生及其家长和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重大意义,宣传普通高中新课改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争取广泛的理解与支持,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五篇:嫩江高中课程改革事迹材料
嫩江高中课程改革事迹材料
2007年秋季高中新课程实验在我省各中学的高中全面铺开,我校在冯锐校长的率领下按《黑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进行了为时三年的实验。回顾三年来的高中课程实验,无论学校的管理层,还是第一线的实验教师都经历了一场教育大变革的洗礼,每位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管理能力也得到磨练与提升。在此,就我校三年来的实验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总结成功经验,寻找不足之处,为今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
一、高度重视,准备充分,为新课程实施奠基
(一)高度重视,组织有力
我国高中新课程方案出台以后,早在2004年上半年,我校领导班子在冯锐校长的率领下就开始了准备工作,先后多次召开了专题部署会议,在会议上组织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与教育部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统一了思想认识。
(二)机构健全,分工明确 1、2007年上半年,成立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校本课程研发及校本培训委员会、学分认定监督委员会等课程改革机构,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程指导、管理、开发和落实。
2、改革管理模式,运行适于课改的新机制
(1)年级管理。重心下移,层层落实,把年级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中层单位。由副校长主抓,年级主任(主抓教学)、政教处副主任负责具体工作。
(2)班级管理。采取一级多元制,建立教学班与行政班相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3)教科研管理。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备课组,集体办公备课,学科组统筹本学科的教育科研、教研活动、教学活动和教师培训,制定学科新课程计划并付诸实施,在上好必修课的基础上开好选修课,研发校本课程。
(三)理念先行,全员培训
为使高中新课程得到有效实施,把广大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作为前期准备的重要内容来抓,从2005年下半年就开始陆续安排了校级领导与各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全省的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回来后在各学科教研组开展了针对本学科的通识培训,引导教师认识新课程,关注新课程、把握新课程。到了2007年6月后规模更大的市级一线教师岗前培训也拉开帷幕,基本做到秋季参加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教师100%参加过市级以上培训,达到预先提出的“不培训、不上岗”的目标。
(四)设施齐备,保障到位 学校投入专项资金,着手高中新课程实施所必需的软硬件设施的扩充与建设,先后购入与高中新课程有关的学习材料、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资源库、高中新课程保障系统、校园网络设备、电子备课室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五)规划具体,制度完备
随着《黑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出台和黑河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到位,2007年6月学校开始着手建立学校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构架,在此基础上首先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精神和《黑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方案》的要求,结合校情、学情,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了《嫩江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在《方案》中确立了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工作目标、实验的基本原则,确立了工作的重难点,建立了新课程实施的各个层次的领导组织,安排了工作的进程。依照学校《方案》的要求,教学主管部门先后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嫩江高中新课程预设制度汇编》,为高中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基本上形成了学校新课程实验的框架。
二、有序工作,勇于创新,为新课程实施助推
1、执行课程计划,探索课程方案
①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按照省教育厅《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课程改革实验区的经验和我校教学实际,开足开齐国家课程15门,以必修课程为主。
②积极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根据《嫩江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整体规划,我们对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整合,给学生编印《嫩江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档案手册》,及时记录、评价课题研究成果和活动情况。
③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各学科教师能针对学科特色来开发校本课程,其中语文科的《走近鲁迅》、数学科的《数学美学》、体育科的《形体与健美操》等受到学生的欢迎。
2、规范学分管理,推行多元评价
我校严格按照省市教育部门规定的有关学分认定的基本要求和程序,结合我校实际,学校专门成立了学分认定领导机构,制定了《嫩江高中学分认定办法》。学分认定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模块成绩由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模块考试的方式多样化,如实验考查,上机操作、提交作品、口试、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
学校还成立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制定《嫩江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细则》,严格按照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指标进行自评、互评、家长评价、小组初评和学分认定小组评定,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过程。通过多元评价,力求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使评价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3、强化校本教研,保证教学质量
我校修订了《嫩江高中校本教研制度》,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反思、听课评课等各种校本教研活动。学校指导和督促教研组、备课组认真组织本组教师开展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实际的校本科研,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实践探索、总结交流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变问题为课题,解决在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促进和加快教师专业发展。体育组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全面落实《嫩江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新课程实施方案》,根据体育教师特长,进行教师教学分工和课程设置;根据北方天气等实际情况,每学分夏季和冬季项目学段;结合课改精神,制定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成长评定方案》,建立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成长档案。通用技术组刘忠昌老师潜心学习,深入研究,开设了机器人选修课,所带学生在“上海广茂达杯智能机器人大赛”获得中小学创新组金牌。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教研室依据学校的发展需要,申报针对新课程的教育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其中《关于反思性教学实践的研究》、《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这两个省级课题的研究,对学校教育教学有一定的提升,目前两项课题已经顺利通过验收。我们以报刊为载体,进一步完善了科研网络,继续办好《课间快餐报》、《教师品读》,编辑教师论文集、学生习作集,营造出浓厚的科研氛围。近三年来我校教师论文获国家级奖励28篇,省级奖励123篇;教师赛课,获国家级奖励8节,省级奖励46节,市级奖励60节。
4、完善学生管理,增强育人实效
(1)实施校本教育,提高育人工作的有效性。实行政教学年制管理,按照不同年级的特点,实行学年管理,任务分解,化整为零,统分结合;实行联合检查,政教处坚持每天至少一次联合检查,把扣分与纪律处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扣分的重视程度。
(2)编写德育校本教材、班主任工作手册。德育校本教材涵盖27项内容,是新生入学教育的必备教材,是三年高中学习生活的言行标准。班主任工作手册,增加盯人记实、过程评价记事。
(3)班级实施精细化管理。每个班级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班级精细化管理计划,每个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4)规范操作,把综合素质评价落到实处。学生入学就建立成长记录袋,军训、“野营拉练”为社会实践主要内容,寒暑假进行社区服务。开展体育文化艺术节,既是学生个性才艺的彰显,更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载体。学校通过参加综合素质评价会议,规范评价行为,按照要求把综合素质评价落到实处。
5、创新教学模式,追求优质高效 在探索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校先后学习了洋思中学、衡水中学、伊春友好三中等省内外名校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嫩江高中特色的教学模式,即“学案导学”。该模式,是根据学情设定学习目标,链接学生已有的和搜集的知识(材料),对教材进行校本化的改造,在这个预设过程中考虑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和他们的生活,使他们通过做导学案,提前参与和体验课程,在教师给予的范例、典型的知识和习题的理解及演练过程中,形成学习一道题,能解一类题的能力。该模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学习,从被动的一味迷信教师和书本,不会质疑,不会探索,思想僵化的怪圈中解脱出来,将使学生们终身受用,也将为嫩江高中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6、打造窗口教师,增强示范效应
近三年,我校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打造了一批窗口教师,也通过他们,展示了嫩江高中的教学模式,使得嫩江高中这所县域高中在省内外小有名气,周边学校纷至沓来,到我校参观取经。在2009年12月由我校主办的黑河市第二届普通高中教育论坛上,冯锐校长的发言和刘忠昌、聂立君等教师的展示课,赢得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认同。
今年是我省课改后首批学生参加高考,我校在诸多不利的情况下,再一次向嫩江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全校一表上线97人,二表上线326人,艺体生上线61人,二表以上上线384人,二表上线比例为50.59%,历史上首次突破50%大,高出全市提出的到2012年高考二表上线率30%的目标20个百分点。曹曦、张雁辉同学分别以初升高位于全县第26名和第24名的成绩,在今年高考中获得嫩江县高考文理状元,分别位于黑河市的第二名和第三名。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第一轮课程改革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第二轮课程改革又拉开了帷幕。我们深知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前瞻性、创新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课改之路,任重而道远。我校将紧紧抓住高中新课程实验这个机遇,不断接受新课程实验的挑战,继续关注课程实验动态,跟踪课程实验前沿信息,把准工作方向,抓住工作重点,加强学习研究,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地做好高中新课程实验各阶段工作。在新课程改革中释放智慧、追求卓越,为促进我校教育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