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高中课程改革的问题[模版]

时间:2019-05-14 01:5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华高中课程改革的问题[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华高中课程改革的问题[模版]》。

第一篇:张华高中课程改革的问题[模版]

张华:高中课程改革的问题、理念与目标

不论“单一任务”说,还是“双重任务”说,都存在把高中教育工具化的倾向。惟有把高中教育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素养,才能确立高中教育的内在价值,使高中教育走出工具化的泥沼。

高考制度的恢复在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中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伴随着26年的高考实践,我国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面异化。当下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文化是“考试文化”,这种文化以高考为核心。它既是对具有现代功利主义性格的市场文化的复制,又是对具有古代功利主义性格的科举文化的复演。它把校长、教师与学生机器般组织起来,并使之日夜加速运转。它使学校、家庭与社会在功利面前“熙熙攘攘”万头攒动。在“考试文化”中,唯见考试,不见教育。

难道这是因为我国大学建得太少、或者高考升学率太低吗?不是。在一项对高考落榜生的大规模抽样调查中,当初因为想考大学而上普通高中的高考落榜生,在77年以前的落榜生中占50%,在77-84年的落榜生中占69.9%,在85-91年的落榜生中占79.5%,在92年及其以后的落榜生则高达85.3%。让我们再看不同时期普通高中和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的比例:1962年,普通高中在校生与普通高校在校生的比例是:1.61∶1(133.9万/83.0万);1980年,普通高中在校生与普通高校在校生的比例是:8.48∶1(969.8万/114.4万);1990年。普通高中在校生与普通高校在校生的比例是:3.48:1(717.3万/206.3万);2000年,普通高中在校生与普通高校在校生的比例是:2.16∶1(1201.3万/556.1万)。由此观之,“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现象非但没有随高考升学率的提高而缓解,反而愈演愈烈,二者呈反比关系。“考试文化”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是教育价值观全面扭曲和异化的过程。由此所建立的课程体系,只能是应试教育的课程体系。

应试教育课程体系在高中阶段的基本表现是:(1)以知识技能的熟练化为课程目标,由此必然导致把知识技能视为外在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2)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脱离学生的经验和火热的现实生活;(3)课程结构“分科主义”倾向严重,简单、划

一、拒斥学生的选择;(4)课程实施过于倚重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5)“一切为了高考”的选拔取向的课程评价;(6)高度集权化的课程管理。总之,这种课程体系是排斥教师、排斥学生、排斥学校的。

改变“考试文化”,改变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中课程体系并不反对考试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但却旗帜鲜明地反对“考试文化”和应试教育的价值观。新的高中课程体系承认一个朴素的真理:考试,永远是这个学生在考试。它不把考试置于课程的核心,而把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置于核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我国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这意味着教育民主是本次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民主意味着:(1)使社会经济处境不利的群体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2)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关注并保证其实现;(3)不仅从数量上,而且要从质量上考虑教育民主,使高中教育达到卓越。

《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高中教育是追求卓越的大众教育,这是本次课程改革对普通高中性质的基本认定。

超越“单一任务”或“双重任务”的主张,把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又一基本理念。高中教育为升学做准备?为就业做准备?抑或二者兼而有之?我国现行的普通高中教育事实上是单一的为升学作准备的教育。这种工具论的教育价值观又蔓延至整个基础教育,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每一阶段教育的任务都是为下一阶段作准备,并最终为升大学作准备。241年前,卢梭曾把只为将来作准备的教育愤怒地斥为“野蛮的教育”。我认为正是工具论的教育价值观为这种“野蛮的教育”铺平了道路。

不论“单一任务”说,还是“双重任务”说,都存在把高中教育工具化的倾向。惟有把高中教育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素养,才能确立高中教育的内在价值,使高中教育走出工具化的泥沼。

为实现上述普通高中教育价值观的转型,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1)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重建高中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2)增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课程领域或课程门类,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以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理想的课程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发展功能。(3)建立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分制管理制度,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提供制度保障。(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5)完善校本评价,优化外部评价,合理处理高中课程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关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高中课程评价体系。(6)赋予每一所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自主权,使课程改革建基于每一所学校的成功、每一个学生的成功。

第二篇:高中课程改革的问题与问题的解决

高中课程改革的问题与问题的解决》(暂定)——南京市高中历史课改的总结与反思

征稿通知

各区(县)历史教研员、各中学历史教研组长:

南京市高中历史课改已历经三年。为了巩固新课程改革成果,大力提升历史学科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顺应今秋在南京举办的“全国八城市高中课改协作体研讨会”上与全国同仁共同回顾和展望高中历史新课改的过去和未来。根据市教研室统一部署,围绕“问题与问题的解决”这一主题,历史学科拟组织全市所有高中历史教师,立足课改实践,从理念、教法、学法和评价四个层面,以文字形式,总结三年课改。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题:“问题与问题的解决”

“问题”,是指三年课改实践过程中,自己曾遇到的且经过不断学习与探索己经基本得以解决的历史教学基本环节中的具体困惑或难题。“问题”一般以日常教学情节为背景引入,要小而精,实而在,紧贴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实际。杜绝假、大、空和根本无法解决之问题。“问题的解决”,即自己探索出来的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思路、方法和效果。要求以一定的理论认识,统领一个或几个鲜活的成功的教学案例、教学片断的形式呈现。务求其“对策” 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特点。示例:

情节:《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一课的两次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次:设计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跟着老师走,结果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第二次:讲学案设计,在老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自主研讨5个问题,结果不理想。

问题:一个课题,两次公开课——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策:略

效果:略

二、稿件内容范围

侧重于理念、教法、学法和评价四个层面。

为启发思路,现提供以下部分“问题”。各位教师可从备选“问题”中选题,也可以围绕主题,结合教学中的体会,自定题目。⒈理念篇

⑴、如何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如何理解“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⑵、怎样才能有效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怎样才能有效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⑶、以新史观引领历史教学

⑷、教育无痕,润人无声——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⑸、怎样使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中不被淡化?

⑹、给乡土史一个用武之地——谈南京优势资源在历史课堂的运用 ⑺、课程资源开发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⑻、如何实现“教导式”与“培养式”教学方式的双赢? ⒉教法篇

⑴、如何体现高中历史专题式教学的时序性和整体性? ⑵、高中新课程背景下问题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⑶、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必修一导言课应涉及的几个问题 ⑷、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⑸、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设最佳的情境课堂? ⑹、新课程背景下基于史料教学的思考

⑺、怎样设置问题让历史课充满理性, 迸发出智慧火花? ⑻、新课程背景下文史结合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⑼、画中的历史,历史中的画——《美术的辉煌》教学体会 ⑽、走进教材与走出教材——以《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为例 ⑾、新的思路,新的尝试——现代化理论与《工业革命》教学 ⑿、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历史复习的教学方法研究

⒀、新课程背景下网络教学环境下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 ⒁、如何整体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

⒂、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新的教材观在实践中的运用 ⒃、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发挥教师历史课堂教学的语言魅力? ⒄、历史教师要全材吗?——谈怎样教好历史课中的“百科知识” 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设计在新课改实施中的变化 ⒆、由《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公开课的教学设计说开去…… 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 ⒊学法篇

⑴、接受式学习过时了吗?(如何正确认识接受式学习?)⑵、如何变机械接受式学习为意义接受式学习?(如何走出机械接受式学习的误区?)⑶、自主学习中如何“自主”? ⑷、发现学习中“发现”什么? ⑸、探究学习中怎样“探究”?

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学生体验历史学习过程? ⑺、新课程背景下导读自学模式之探讨 ⑻、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⒋评价篇

⑴、如何发挥评价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 ⑵、如何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开卷考试的尝试

⑷、新课程下历史试卷命题的技巧——从08年江苏历史高考试卷所想到的 ⑸、从哪些角度透视教学效果? ⑹、新课程高考命题的趋向谈 ⑺、如何有效实施过程性评价? ⑻、一次历史期末考试改革的尝试

三、征稿对象:

1、全体高中历史教师(至少参加高中课改教学一年以上),各区、县历史教研员(每人只交1篇)。

2、历史教研组长再交1篇。要求是本组三年高中课改中最闪光、最值得总结、最值得推广的做法、事迹或案例。(谢绝流水账目和一般总结)

四、截稿时间: 2008年7月10日(过期算自动放弃)

五、稿件要求:

1、主题突出,宜小不宜大。观点鲜明,一篇文章只切实解决一个问题。

2、内容充实,可操作性强。(1)内容必须来自教学实践,所举材料、案例应具备典型性或真实性特点,特别倡导实证性的研究成果。(2)注意“三不选”:①与高中历史新课程无 2 关的内容;②目前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关于课标、教材、高考方案等等;③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永远存在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3、条理清晰,可读性强。并在首页左上方注明该文是“理念篇”或“学法篇”或“教研组案例”。

4、格式:A4纸,页边距:上下2.2CM,左右2CM。

5、字数:每篇稿件以3000——5000字以内,一律交电子稿。

六、交稿方式: 请在规定的时间内,按学校所在的区、县属(包括五所市直属学校及其分校,其它民办学校)用电子稿发送到下列相关联系人邮箱:

1、高淳县、江宁区、雨花区——

请交:孙进(雨花台中学)mantiankuangyue @163.com(邮)***(手)

2、溧水县、白下区、建邺区、秦淮区——

请交:王兵(中华中学)jswb81523 @126.com(邮)***(手)

3、玄武区、下关区、浦口区、栖霞区——

请交:邵长峰(南京九中)(邮)njjzscf @163.com(邮)***(手)

4、鼓楼区、六合区、沿江开发区——

请交:王惟(田家炳高中)(邮)1967wangwei @163.com(邮)***(手)

说明: 电子稿截稿后,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将组织专家组进行认真筛选、评比,择其佳作,汇集为《高中课程改革的问题与问题的解决——南京市高中历史课改的总结与反思》(暂定)正式出版。

请各区(县)历史教研员、各中学历史教研组长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各校高中历史教师,按照本通知精神要求,认真开好高中历史课改的总结与反思工作会议,部署征稿工作,并督促按时保质交稿。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历史学科 2008年6月6日

第三篇:高中课程改革应该注意的问题

(1)在学习与实施高中数学课程目标时,要从整体上认识:数学在人认识自然中的重要作用,数 学在人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应当引导学生自 觉地探索自然,改造自然,使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他们运用数学去探索自然的欲望。数学教育应当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陶冶 学生的性情,使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品质。数学教育应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人类文明、文化 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同时应当自觉地为人类文化、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2)在学习与理解高中数学课程具体目标时,应当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制定具体教学目标,在具 体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使学生的发展目标逐步达成。数学的基础知识与 基本技能只是载体,应当通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使学生逐步认识、领会数学的价值, 并自觉地应用到他们的生活与实践中去。

(3)在进行高中数学活动时,同样要真正体现数学的各种价值,不是为知识、技能的传授而进 行教学,而是为使学生获得数学价值而进行数学活动。数学活动的开展,应当使学生感悟到数 学与自然的联系,数学思维的作用与数学的美及数学文化的作用。

(4)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评价时,同样应注重学生的真正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获得程 度与复现水平。知识技能是载体,不是目标。关键是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学生个体 的各种发展与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内隐的,不便于检测的,但这却是他们终身发展所必需 的素质。

为此,在进行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时,应当注意:

第一,必须认真学习《标准》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认真学习一些有关 数学价值研究的文献,深刻领会《标准》关于数学认识的阐述。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将《标准 》的认识进行细化,不要将数学价值作为空洞的说教。

第二,在具体教学时,要通过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过程中感悟,体验,自觉地形成对数学价 值的认识,而不是简单地讲授。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以知识与技能作为最终目标,而应当通过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认识,体会数学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避免仅使用简单的讲授、记忆、机械训练等方式,避免追逐技巧与 枝节内容。应通过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的本质与价值,应组织学生参与更多的实 践活动、探究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提高认识。

第四篇:高中课程改革的问题、理念与目标

高中课程改革的问题、理念与目标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课程中心教授 张华

高考制度的恢复在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中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伴随着26年的高考实践,我国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面异化。当下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文化是“考试文化”,这种文化以高考为核心。它既是对具有现代功利主义性格的市场文化的复制,又是对具有古代功利主义性格的科举文化的复演。它把校长、教师与学生机器般组织起来,并使之日夜加速运转。它使学校、家庭与社会在功利面前“熙熙攘攘”万头攒动。在“考试文化”中,唯见考试,不见教育。

难道这是因为我国大学建得太少、或者高考升学率太低吗?不是。在一项对高考落榜生的大规模抽样调查中,当初因为想考大学而上普通高中的高考落榜生,在77年以前的落榜生中占50%,在77-84年的落榜生中占69.9%,在85-91年的落榜生中占79.5%,在92年及其以后的落榜生则高达85.3%。让我们再看不同时期普通高中和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的比例:1962年,普通高中在校生与普通高校在校生的比例是:1.61∶1(133.9万/83.0万);1980年,普通高中在校生与普通高校在校生的比例是:8.48∶1(969.8万/114.4万);1990年。普通高中在校生与普通高校在校生的比例是:3.48:1(717.3万/206.3万);2000年,普通高中在校生与普通高校在校生的比例是:2.16∶1(1201.3万/556.1万)。由此观之,“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现象非但没有随高考升学率的提高而缓解,反而愈演愈烈,二者呈反比关系。“考试文化”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是教育价值观全面扭曲和异化的过程。由此所建立的课程体系,只能是应试教育的课程体系。

应试教育课程体系在高中阶段的基本表现是:(1)以知识技能的熟练化为课程目标,由此必然导致把知识技能视为外在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2)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脱离学生的经验和火热的现实生活;(3)课程结构“分科主义”倾向严重,简单、划

一、拒斥学生的选择;(4)课程实施过于倚重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5)“一切为了高考”的选拔取向的课程评价;(6)高度集权化的课程管理。总之,这种课程体系是排斥教师、排斥学生、排斥学校的。

改变“考试文化”,改变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中课程体系并不反对考试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但却旗帜鲜明地反对“考试文化”和应试教育的价值观。新的高中课程体系承认一个朴素的真理:考试,永远是这个学生在考试。它不把考试置于课程的核心,而把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置于核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我国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这意味着教育民主是本次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民主意味着:(1)使社会经济处境不利的群体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2)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关注并保证其实现;(3)不仅从数量上,而且要从质量上考虑教育民主,使高中教育达到卓越。《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高中教育是追求卓越的大众教育,这是本次课程改革对普通高中性质的基本认定。

超越“单一任务”或“双重任务”的主张,把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又一基本理念。高中教育为升学做准备?为就业做准备?抑或二者兼而有之?我国现行的普通高中教育事实上是单一的为升学作准备的教育。这种工具论的教育价值观又蔓延至整个基础教育,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每一阶段教育的任务都是为下一阶段作准备,并最终为升大学作准备。241年前,卢梭曾把只为将来作准备的教育愤怒地斥为“野蛮的教育”。我认为正是工具论的教育价值观为这种“野蛮的教育”铺平了道路。

不论“单一任务”说,还是“双重任务”说,都存在把高中教育工具化的倾向。惟有把高中教育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素养,才能确立高中教育的内在价值,使高中教育走出工具化的泥沼。

为实现上述普通高中教育价值观的转型,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1)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重建高中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2)增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课程领域或课程门类,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以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理想的课程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发展功能。(3)建立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分制管理制度,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提供制度保障。(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5)完善校本评价,优化外部评价,合理处理高中课程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关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高中课程评价体系。(6)赋予每一所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自主权,使课程改革建基于每一所学校的成功、每一个学生的成功。《全球教育展望》

第五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实 施 方 案

(讨论稿)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改革,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整体安排部署,经自治区课改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从2008年秋季开始全疆各语种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将全部实施高中新课程。为了保证全疆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把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作为深化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立足自治区实际,吸取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高中学校成为学习性组织,为培养与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1.制定和实施自治区及各高中学校《普通高中课程计划》,探索在不同条件下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为新课程在自治区的适应和推进创造经验、提供示范。

2.制定自治区高中课程管理制度,形成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工作机制,建设独具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高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高中学校建设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

3.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创建学校新的课程文化。

4.探索服务新课程目标、适应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建立新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探索建立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6.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7.实现普通高中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快普通高中发展步伐。

三、工作原则

鉴于普通高中学校办学基础和条件的差异,对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学校,提出三种不同层次的要求:(一)第一层次要求(基本要求)

1.高一年级不少于4个教学班,班额在50人左右;

2.能够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全部必修课和40%的选修 I模块,能满足学生3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和在选修I中获得22个学分;

3.学校开设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能满足学生在选修Ⅱ中获得6个学分;

4.具有从高二年级开始的学生跨班级选课学习的条件; 5.任课教师全部参加新课程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能够承担高中新课程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和选修模块的教学工作; 6.学校的教学设施及设备能保证新课程开设的需要; 7.学校要建立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能够正常开展;

8.建立并全面实施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学生综合评价制度。

(二)第二层次要求(较高要求)1.达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第一层次要求;

2.能够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60%的选修I模块;学生3年在选修I中获得的学分高于22个学分;

3.能够开设地方课程和若干门类的学校课程,能满足学生在选修Ⅱ中获得6个以上的学分;

4.学生选课最低开班人数可少到40人;

5.重视和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并能对教师教学提供有效帮助;教师教学方式能服务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性学习;

6.学校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取得成效,教师普遍重视自我反思和 同伴互助。

(三)第三层次的要求(高水平要求)1.达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第二层次要求;

2.能够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80%的选修I模块;学生3年中获得的选修学分高于36个学分(其中在选修I中获得的学分高于28个学分,在选修Ⅱ中获得的学分高于8个学分);

3.能够按照学生选课要求开设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并形成学校的特色课程或优势研究性学习项目;

4.学生选课最低开班人数可少到30人,并能允许部分学生跨年级选课;

5.教师能正确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学生普遍能够自主学习和选择性的学习;

6.新课程所需要的条件性资源完备,学校拥有能不断更新和服务便捷的课程资源;

7.学校校本教学研究成效显著,教师合作探究、反思教学已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

以上三个层次要求,是自治区对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水平等级评估的依据。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对每一所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学校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目前还达不到第一层次要求的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在2008年秋季招生前达到第一层次要求。对能够达到第一层次要求的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

各普通高中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对照三个层次的要求对学校进 行准确定位,做好三年实施规划和提高新课程实施等级水平的计划,努力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不断提高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层次水平。自治区将在能够达到第三层次要求的学校中,评选自治区级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示范学校;在能够达到第一、二层次要求的学校中,择优评选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特色学校。

四、组织领导

1.自治区及各地州(市)要成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课改办)和专家工作组(以下简称专家组),整合各方面力量,系统高效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2.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高中新课程实施做出正确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施过程监控。为了加强领导,做好协调统筹,领导小组要由教育、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自治区及各地州(市)课改领导小组要由政府主管领导担任组长。3.课改办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决策执行和日常管理。课改办设在教育行政部门,课改办人员配备要精干,以提高决策执行和办事的效率。

4.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为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决策、执行、监控提供咨询服务和专业支持。其成员由自治区及各地州(市)教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专家、高中优秀校长和教师组成。专家组要通过高中新课程实施项目研究和对样本校的工作指导,研究和解决实施推进 工作中重点和难点问题。

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是新课程实施的基地,校长是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第一责任人,广大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参与者。要通过权责下移,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也要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6.自治区及各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分别建立样本学校联系制度,形成在学校层面上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并组织好对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过程评估,及时反馈情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通过实施新课程使每一所学校逐步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

五、重点工作(一)新课程培训工作

1.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各级教育行政人员、教研员以及师范院校的相关人员、普通高中学校校长、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

2.高中新课程培训由自治区领导小组制定全疆统一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任务,规定培训内容、学时,制定检查评估标准。通过各级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高中校长、教师才能承担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任务。

(二)教材管理与课程资源建设 1.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教材选用采取由自治区教育厅公布教材目录。各地州(市)由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及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成立教材选用委员会选择本地州(市)的高中教材,教材选定后报自治区课改办,由自治区课改办适当平衡后确定。

2.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各高中学校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和校际间资源互惠共享,加强普通高中与大专院校、教科研部门和职业学校在师资、设备、场所、信息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探索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三)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和新课程的实施

1.自治区教育厅将出台《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方案实施指导意见》,各高中学校要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及自治区的指导意见,结合本校的基础条件和优势、特色,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形成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制定出反映学生个性差异、有利于学生特长潜能发挥的课程计划表。

2.自治区教育厅将出台《普通高中学校学生选课指导意见》,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选课制度,在选课程序上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在科目设置和课时安排上要讲究效率和操作便捷,在选课管理上要有利于保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高中学校要积极探索行政班、教学班相结合的组织管理形式。要以行政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管理,开展班团活动,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扬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并解决好学生选课给学校常规 管理带来的新问题,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4.普通高中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及时解决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探索适应学生选择、基于课程模块的教学模式,并为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与反思、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获得多种形式的专业支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职业习惯,形成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环境,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四)建立科学的高中教育评价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1.要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自治区教育厅将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学分认定指导意见》,普通高中要按照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中的内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2.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为契机,尽快建立“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学校自主发展”相结合的普通高中学校评估制度,形成学校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的互动与促进的机制,使普通高中评估成为保障新课程实施顺利进行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引导学校以及家长和社会对高中教育性质正确定位,逐步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利于学校不断进步的良 好环境条件。

3.自治区教育厅将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前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方案》,建立有利于高中新课程顺利实施、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合格新生的考试评价制度。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三个到位”

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是一场触及基础教育深层次矛盾的深刻变革,是基础教育领域实践“三个代表”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人才基础的具体体现。全疆教育系统的各级领导要把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作为全区教育工作,特别是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责任要到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承担其主要责任;分管领导要聚精会神抓高中课程改革;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形成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合力。

二是政策要到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保障和促进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政策制订好、落实好。

三是经费要到位。各级政府在今后五年内每年要安排必要的经费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专项经费,用于高中新课程培训、项目研究、实施推进等各项工作。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中学校也要多渠道筹措经费专项用于本地、本校的教师培训、办学条件改善等实施推进 工作。

(二)坚持科研先行,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对实施工作的指导 1.高中新课程实施正确的决策、有效的培训、有序的实施都有赖于科学研究。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重视和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项目的研究工作,为项目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自治区将设立项目研究成果奖,激励项目研究人员快出成果、出好成果。2.自治区项目研究组要认真学习《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结合自治区实际及时转化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为全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决策提供优质服务,做好新课程的各项培训工作,加强对高中学校实施工作的指导,努力解决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3.各级教研、师训部门和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中的应有作用。各级教研部门都要以学校为基地、以课改研究项目为中心,统筹安排各学科的教研活动,特别要重视抓好校本研修基地和项目样本校。高等院校、师训部门要积极投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教研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新课程实施的师资培训、项目研究和实施指导工作。

(三)加强跟进管理,做好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的督导评估

自治区将制订《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评估方案》,在全疆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示范校和特色校评估工作。各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好对本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专项调研和阶段性评 估。自治区每年将召开一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研讨会,各学校要认真做好对本校的自我评估,努力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水平。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工作的良好氛围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向学生及其家长和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重大意义,宣传普通高中新课改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争取广泛的理解与支持,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载张华高中课程改革的问题[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华高中课程改革的问题[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嫩江高中课程改革事迹材料

    嫩江高中课程改革事迹材料 2007年秋季高中新课程实验在我省各中学的高中全面铺开,我校在冯锐校长的率领下按《黑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进行了为时三年的实验。回顾三年......

    2009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2009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

    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汇报材料

    文章来 源 w ww.5 Y K J.Com 1 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汇报材料近年来,我校坚持 “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

    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汇报材料

    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汇报材料近年来,我校坚持 “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

    三篇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文章

    三篇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文章 2001年秋季,在义务教育新课程开始实验时,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高中课......

    高中课程改革教学课题参考指南

    附件2 2008年甘肃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及教学研究 参考课题指南 一、课程理念与课程管理 1.新课程实施的背景条件、实施办法及策略研究 2.新课程教学管理与评价研究 3.新课程实验......

    对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_179

    【对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摘要:本文对高中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改革目标、高考改革与高中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建设性及可操作性的探讨,对现实问题进行了较为本质、客观......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课改资讯 第二期 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2012年10月 目 录 课改动态 1.刘希平在温州调研教育工作时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