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2016

时间:2019-05-14 01:1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201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2016》。

第一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2016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1 题目:

1、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

2、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

3、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4、怎样识别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属于民族关系?当前我国民族关系主要有何特点。个人的讨论提纲。

1、什么是民族同化?所谓民族同化,是指一个民族(或民族中的一部分)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逐渐丧失本民族的特征,最后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这个变化过程,如果是用暴力或特权等强制手段实现的,叫强制同化。相反,如果这个变化过程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实现的,叫自然同化。自然同化是发展中的进步现象,而强制同化是建立在被同化民族的痛苦的基础上的,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是民族压迫的一种表现。

2、民族同化的特点是什么?

(1)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民族同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民族同化中人为和自然因素并存。强迫同化是认为因素造成的;自然同化是在一定条件下自然发生的现象,是自然的社会历史过程。

(3)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程度接近的形式。自然同化中的同化主体一定比被同化民族的发展程度高,其中经济力量、文化水平起决定性的作用。(4)民族同化首先涉及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如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5)民族同化是民族过程的局部现象。

3、什么是民族组合?民族组合是不同或有共性的两个或以上的民族组成的一个形式上的共同体,而民族融合就像中华56个民族共同融合的一个以中华民族为广义的大家庭„

4、什么是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是两个民族文化及血统等的相互交流,不是某一个民族变成另一个民族,就像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的合并,各自还保持自己独特的性质。民族同化是法西斯行为,是一个民族兼并另一个民族,使另一个民族完全丧失自己的民族特性

5、民族融合的特点是什么?

(1)融合的向心性 综观近万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其融合的腹地是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其融合的核心是华夏族,继而是汉族。

2.内容的深刻性华夏族最先是由黄河中下游以种稷等旱田作物为主的部落及部落联盟与长江中下游以种稻为主的部落及部落联盟融合而成的。华夏族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业。华夏族的西北部、北部是对立的戎、狄等游牧部落及部落联盟。农业生产方式是较游牧生产方式稳定和先进的。因此,华夏族战胜并融合戎、狄,并不奇怪。华夏族的西南部和南部,虽然也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部落(称为蛮、夷),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那里生产力水平也较低下,因而最终也被生产力水平相对发达的华夏族所战胜,并融合为华夏族的一部分。

3.历史的连续性 中华民族的融合经历了上万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4000年以上。在这么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华民族虽然在发展中也屡遭挫折,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强大的。

4.方式的交互性 中华民族的融合,是以汉化为主,但绝不是单纯的汉化,而是交互融合。正是这一点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2、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民族同化和民族组合的区别:

(1)民族同化是甲变成乙或乙变成甲,或者是甲乙的某一部分向对方的转化。但是,民族组合是甲、乙等民族或其一部分,组合成非甲非乙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我国少数民族发展中的异源同流就属于这种情况。(2)民族组合中也许会以某一民族的特征为主要部分,再吸收其他民族的特征部分的内容,它毕竟与一民族完全同类化于其他民族的现象是有所区别的。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的区别:

它们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范围、发生的结果上不同,实现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

(1)民族同化在民族的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它是个别民族的单方面的变化,结果只是个别民族的消失,民族数量的相对减少,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民族融合是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实现的,是全世界一切民族的变化,其结果是人类的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消失。民族作为客观实体自然消失,出现新的人类统一体。(2)民族强迫同化是凭借暴力和特权进行的。民族融合不是凭借暴力特权的认人为结果,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自然力量的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3)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2 题目:

1、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有何特点?

2、如何理解民族平等是权力、义务的统一?

3、如何理解国家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设立了多项专项资金和进行若干的政策倾斜;在计划生育方面适当放宽要求;对少数民族中人民代表的选举在名额上给予特别安排;对少数民族考生在招生时适当降分录取等线管政策?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体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这是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一、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交织。民族问题涉及到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的协调。民族发展是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民族关系协调包括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关系的协调。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属性,决定了民族问题往往是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阶段我国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问题,尤其是东部地区与西部民族地区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上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交织的最突出的表现,也是现阶段我国解决民族问题最重要的任务。在国家整体发展中,逐步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二、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交织。民族的存在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与民族存在相伴相生的民族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现阶段我国某些地区存在的民族分裂活动问题,这是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的最突出的表现。我国某些民族地区的地界、山林、草场纠纷,其中有些也是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历史上曾有过的纠纷和冲突,如因为所属行政区域变动、历史上区划界限和资源权属不明确等引起的问题未能很好得到解决,从而引起了现实的矛盾与纠纷。另外,影响我国民族的许多思想观念,如民族偏见、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等等,也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所谓的“西藏独立”问题、“东突厥斯坦”问题,都与20世纪初帝国主义策划、煽动和制造的分裂中国的活动有关联。这些都会影响我国的民族关系。

三、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交织。在我国这样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里,宗教问题有时会与民族问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虽然民族与宗教分属不同的范畴,但民族与宗教之间密切而特殊的关系,决定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相互交织。例如,现阶段我国民族地区在民族文化领域(包括民族风俗和民族宗教信仰)发生的民族问题就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一些民族宗教信仰差异会成为民族之间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领域产生的问题会间接导致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交织。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交织,不仅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表现出的一个特点,而且也是当今世界一个普遍性的现象。

四、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交织。一个国家的民族问题,本属该国内部事务,属于国内问题。但是,种种原因的存在决定了它与国际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同一民族跨境而居是国内民族问题与国际民族问题交织的原因之一。我国有30多个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这些民族与相邻国家的同一民族在血缘、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这些民族相关的国内民族问题会引起相邻国家的关注和反映,由此还可能影响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内民族分裂分子与国外敌对势力相勾结,进行分裂破坏活动;国际敌对势力把民族问题作为“分化”、“西化”中国的突破口,这是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交织的突出表现。另外,西方某些大国打着人权的幌子,企图干预中国的民族问题,甚至企图把我国国内的民族问题国际化,图谋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这也会促使国内民族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交织。总之,民族问题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全国各地方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对于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国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达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3 依据以下材料分析民族地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略)

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决定了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了解民族地区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我国,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全国实现了现代化,没有个民族的共同振兴就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纪之交,党中央在“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基础上,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关系全国发展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稳定,关系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战略任务。西部地区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地方,实施西部大开发,就是实施民族地区大开发;实现西部大发展,就是实现民族地区大发展。西部大开发明确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处理好民族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的民族问题必须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义的全局中来解决,解决好民族问题又有利于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民族地区困难和问题的关键。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各族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加强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我们党长期形成的关于X族问题、民族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始终坚持和全面贯彻,并结合新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要始终坚持和贯彻以下重要指导原则:其一,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多民族的国情和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和规律,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正确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其二,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其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坚持因地制宜、因族举措、分类指导,制定并实施符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的政策措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其四,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其五,坚持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各族人民利益,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在民族工作中,坚持“两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体现了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体现了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是科学发展观在民族工作上的具体应用和生动体现。在当代中国,抓住了这一主题,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正确处理X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就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两个共同”主题的实践要求,就是民族工作必须是发展和团结两手抓。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团结是硬任务,是第一职责。民族工作首先是做好协调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的工作。只有抓好了团结,使民族关系融洽和谐、社会稳定有序,才能服务好发展这项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另一方面,必须看到,当前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仍然是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是实现平等、团结、进步的最大障碍。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解决民族地区一切困难和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民族工作要通过推动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民族团结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4 题目:

1、如何正确理解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2、为什么我们要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怎样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如何理解“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

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即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一种权利体系,主要由信仰的自由、宗教活动自由、宗教仪式自由构成,在有些国家还包括传教自由。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历来是宪法和法律所保护的重要权利,但公民行使宗教信仰自由应遵循三原则,即合法性原则、宗教与国家教育制度的分离原则、独立办教原则。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方面要求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对不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错误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另一方面要求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义务。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宗教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信教群众的信仰,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放弃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弃在他们中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工作。

(1)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中国不论信仰宗教还是不信仰宗教的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在多数群众不信仰宗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信教群众,互相团结、和睦相处。在多数群众信仰宗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群众不信仰宗教的权利,使全体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各民族群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绝不允许强迫任何人,特别是18岁以下少年儿童入教、出家到寺庙学经,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3)保护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信徒活动场所内所进行的正常的宗教生活,按照宗教习惯自愿的布施、乜贴、献仪、奉献以及在自己家里进行修持、念经、祷告、守斋等,均受国家法律保护。同时,宗教团体按照宪法、法律和政策的有关规定,可以开办宗教院校,出版宗教书刊,销售宗教用品和宗教艺术品,开展宗教方面的国际友好往来,进行宗教学术文化交流等。公民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时候,必须履行自己的应尽义务。

(4)中国各种宗教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自养、自传的原则。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宗教的一个显著特色。各爱国宗教团体和爱国宗教界人士要自觉地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坚持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挫败其推行“和平演变”的图谋。同时,也要坚决抵制境外宗教团体和个人对中国宗教事务的干涉,不得在中国境内建立宗教组织或其他办事机构,建立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传教活动。

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坚持独立自主办教还必须要警惕和反对外来势力的渗透。要知道世界并不太平,国外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它们必然要利用各渠道,包括宗教的渠道对我实行渗透和干涉。这种渗透和反渗透,干涉和反干涉的斗争必将是复杂的、长期的。

第二篇:2016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

2016电大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任务1

1: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答: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彻 底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 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翻身解放;引导各族人民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 变革;确认五十六个民族成份,实现了 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了空前 的民族大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自治地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自主管理本地 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生产力,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 水平的历史性飞 跃; 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社会文化事业,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密切了党同少数民 族 群众的联系。新中国成立近六十年来,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风险和考验,我国始终保持了民族 团结、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党的民族政策,既全面考虑了我们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事实,又全面考虑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在发展水平和文化 风俗上存在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基本事实; 既深刻总结了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也积极借鉴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处理民族 问题的经验教训;既保持基本原 则、基本理念的稳定性、一贯性,又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 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充实、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因而具有历史和现实的科学依据,具有强 大生命力和感召 力。我们党的民族政策,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处理民族问题的智慧和 心血,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民族 工作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严格执行民族政策,直接关系到党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直接影响到党的民族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民族之间的信任和团结。历史经验证明,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只有在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前提下,才能得以真正搞好和切实加强; 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也只有在搞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凡是民族政策执行得好的时候,民族关系就健康发展,民族团结就不断巩固;凡是民族政策执行得不 好的时候,民族关系就遭遇波折,民族团结就受到破坏。

2: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

答:

一、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民族定义,是由斯大林 1913 年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二、经过长期的思索与实践,2005 年 5 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简述中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三、斯大林基于欧洲和俄国众多民族及其存在发 展为基础概况的民族四特征定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但并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实际; 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外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现阶段提出的关于民族六特征理论、继承了斯大林关于民族四特征定义中“共同语言、共同文化”两特征,同时明确提出了民族还具有“历史渊源”、“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心理认同” 的共同特征,并强调了宗教在有些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答:民族同化和民族组合的区别:(1)民族同化是甲变成乙或乙变成甲,或者是甲乙的某一部分向对方的转化。但是,民族组合是甲、乙等民族或其一部分,组合成非甲非乙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我国少数民族发展中的异源同流就属于这种情况。(2)民族组合中也许会以某一民族的特征为主要部分,再吸收其他民族的特征部分的内容,它毕竟与一民族完全同类化于其他民族的现象是有所区别的。

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的区别:它们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范围、发生的结果上不同,实现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1)民族同化在民族的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它是个别民族的单方面的变化,结果只是个别民族的消失,民族数量的相对减少,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

民族融合是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实现的,是全世界一切民族的变化,其结果是人类的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消失。民族作为客观实体自然消失,出现新的人类统一体。

(2)民族强迫同化是凭借暴力和特权进行的。民族融合不是凭借暴力特权的认人为结果,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自然力量的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3)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

4:怎样识别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属于民族关系?当前我国民族关系主要有何特点? 答: 民族关系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民族关系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是一种在人们的交往联系中,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具有民族性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涉及民族这个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地位和待遇,民族这个社会利益群体的权力和利益,民族及其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感情的社会关系。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是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制约的,也是与当时要解决的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方式和途径相联系着的。不同社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关系基本特征各有特点。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任务2

1: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有何特点?

答: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体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这是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一、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交织。民族问题涉及到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的协调。民族发展是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民族关系协调包括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关系的协调。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属性,决定了民族问题往往是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阶段我国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问题,尤其是东部地区与西部民族地区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上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交织的最突出的表现,也是现阶段我国解决民族问题最重要的任务。在国家整体发展中,逐步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二、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交织。民族的存在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与民族存在相伴相生的民族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现阶段我国某些地区存在的民族分裂活动问题,这是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的最突出的表现。我国某些民族地区的地界、山林、草场纠纷,其中有些也是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历史上曾有过的纠纷和冲突,如因为所属行政区域变动、历史上区划界限和资源权属不明确等引起的问题未能很好得到解决,从而引起了现实的矛盾与纠纷。另外,影响我国民族的许多思想观念,如民族偏见、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等等,也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所谓的“西藏独立”问题、“东突厥斯坦”问题,都与20世纪初帝国主义策划、煽动和制造的分裂中国的活动有关联。这些都会影响我国的民族关系。

三、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交织。在我国这样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里,宗教问题有时会与民族问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虽然民族与宗教分属不同的范畴,但民族与宗教之间密切而特殊的关系,决定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相互交织。例如,现阶段我国民族地区在民族文化领域(包括民族风俗和民族宗教信仰)发生的民族问题就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一些民族宗教信仰差异会成为民族之间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领域产生的问题会

间接导致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交织。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交织,不仅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表现出的一个特点,而且也是当今世界一个普遍性的现象。

四、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交织。一个国家的民族问题,本属该国内部事务,属于国内问题。但是,种种原因的存在决定了它与国际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同一民族跨境而居是国内民族问题与国际民族问题交织的原因之一。我国有30多个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这些民族与相邻国家的同一民族在血缘、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这些民族相关的国内民族问题会引起相邻国家的关注和反映,由此还可能影响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内民族分裂分子与国外敌对势力相勾结,进行分裂破坏活动;国际敌对势力把民族问题作为“分化”、“西化”中国的突破口,这是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交织的突出表现。另外,西方某些大国打着人权的幌子,企图干预中国的民族问题,甚至企图把我国国内的民族问题国际化,图谋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这也会促使国内民族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交织。

总之,民族问题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全国各地方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对于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国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达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如何理解民族平等是权利、义务的统一?(100分)

答: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平等不仅是一种政治思想,是党的一项重要政策,而且是由宪法和法律保障实施的政治制度。当前在民族理论的研究和宣传 中对民族平等的论述,往往只是限于思想或政策方面的一般分析,很少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加以论证,即使有的作者偶尔从法学的角度谈起,也主要是讲民族平等指 民族与民族之间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往往忽略了履行相同义务的内容,从而使这种研究和宣传缺乏全面性,实践性、使社会主义 的民族平等和资本主义的民族平等缺乏质的区别性,使理论研究和宣传的社会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要着重从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谈民族平等,才能使这种研究和宣传充分体现其全面性、社会主义的实践性和与资本主义民族平等具有质的区别性。

3:如何理解国家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设立了多项专项资金和进行若干的政策倾斜;在计划生育方面适当放宽要求;对少数民族中人民代表的选举在名额上给予特别安排;对少数民族考生在招生时适当降分录取等相关政策? 答:这体现了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特殊原则。

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证明:世界各国的民族的发展都具有不平衡性。在实现民族平等的过程中存在着社会目标与社会现实之间、形式上的平等与实际的平等之间的极大矛盾。因为“权利永远不可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的发展”。换言之,由于个人天赋的不同,家庭背景以及环境的不同,个人努力的不同,这些不同是客观存在的,决定着平等的实现程度。因此,在事实上的平等与作为原则的平等之间就存在着种种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得到平等的结果,就不能只停留和满足于形式的平等,有时需要采取不平等的手段实现平等,即平等的结果往往要求不平等的机会。

在实现民族平等方面也同样如此,要实现民族之间结果的平等并且保障和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益,就必须考虑各民族发展上的差距和文化上的差异,如果单纯强调“一把尺子量到底”,其结果只会是无法平等。对于少数民族权益特别保护的特殊原则,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具体表现为优惠政策和措施。现在,许多国家都有对于国内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和特殊措施,对少数民族给予基于社会差别之上的特别保护。

我国各民族之间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长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许多少数民族往往因为其人口数量、地域分布、自然环境、历史基础、社会发展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在一些方面还难以有效地依法享受法律赋予他们的各项平等权利,难以完全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

为此,我国通过立法、行政、政策等手段进行了引导和调整,在民族政策中形成了一系列对于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和特殊照顾原则。如材料所述。这些特殊性原则更多的是关注民族之间结果的平等。实践证明:这些特殊性原则具体化为政策和措施得以贯彻和实施之后,已经充分显示出促进各民族权利平等、共同发展的预期效果。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任务3 1:民族地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民族地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来解决。所以,我们处理民族地区的各种问题,都必须牢牢掌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千方百计地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民族之间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存在的差距,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原有基础薄弱,在一段时期内,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还可能有拉大的趋势。发展差距如果长期得不到缩小,就容易在民族关系上产生一些麻烦,甚至导致不稳定。前苏联和南斯拉夫民族分裂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过大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要加强研究,提出对策。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通过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使全国各族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只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富,而大部分地区大部分人仍然贫穷落后,那就不是社会主义。缩小发展差距要有一个过程,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我们要通过政策调节,加强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和帮助。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各种项目,都必须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发展、繁荣结合起来。同时,经济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口支援,积极有效地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少数民族地区要自力更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要通过共同努力使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上的体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民族地区地域广大,资源丰富,潜在市场广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要求,也是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要求。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任务4 1:如何正确理解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答: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政府执行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和风俗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我国现行宪法第36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该条款是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一般性规定。第36条第2款中又进一步具体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中国政府在致力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进步,提高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特别注意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对各民族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进行普查、收集、整理、研究和出版。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维修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寺庙和宗教设施。

第三篇:电大2014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

形成性考核

(一)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1.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民族发展有无影响?有哪些影响?

2.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

3.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形式:从以上题目任选一题,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个人的讨论提纲

2、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个人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无论自己是什么观点,都要结合本课程所学内容,联系你最了解的民族的历史或现实予以说明。

讨论提纲

一、民族利益时民族关系的焦点

民族利益,指的是法律赋予的正当的、合法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各种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式民族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公平合理的划分和享受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不合理或者有差别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在民族利益问题上,我们有必要重温列宁在1922年10月27日说过的一段话:“五年来,我们在一个举世罕见的多民族国家里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是我们完全相信,在类似的情况下,对待民族利益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就是创造条件来安排除在这一方面引起冲突的一切根源。

二、民族权力是民族关系的测量表

民族权力,指的是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方方面面的平等利益,民主权益,民族权益也是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民族平等,自由发展的民主权利和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驶的程度是民族发展关系程度的测量表。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其中包括受民族关系状况的制约,反过来民族权利享有和行使状况又直接影响民族关系。

三、民族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题

发展,永远是历史和社会的主题,发展,始终是民族和社会追求的目标。民族关系,既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又是各民族发展的客观环境与条件。因为民族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民族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个方面。因此,民族发展的权利和利益,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总之,在我国民族关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上三个方面,尽可能采取特殊、灵活和优惠的政策,创造有利于民族发展和有利于协调民族关系的环境和条件,尽可能满足或照顾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发展利益。形成性考核

(二)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五至第九章之后。

题目:运用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联系实际(这里所指的实际,不局限于身边发生的事例,也包括网络、报刊等报道的事例)撰写一篇小论文。(字数要求1500字左右)

内容:围绕主题任选一个角度撰写。例如为什么在中国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什么一个少数民族不仅可以在某一地方成立自治区,还可以分别在其他地方成立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如何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自治地方有何不同特色?等等。

民族区城自治: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伟大实践

[内容提要] 民族区城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它正确回答了民族地区什么是杜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杜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在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保障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了民族地区杜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关健词] 民族区域自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分类号] 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9)04-0091-0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共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建国60年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取得了伟大的实践成果民族区域自治。

一、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

(一)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中的民族问题,揭示出阶级压迫是民族压迫的主要根源,指明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基础和前提。列宁指出,民族自决权不是成立分散的小国家,只是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彻底表现,并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在帮助经济落后民族走上杜会主义发展道路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民族、民族地区的特点,实行广泛的区城自治。

(二)民族区域自治回答了民族地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在否定了什么不是民族地区杜会主义的基础上,最终回答了民族地区什么是杜会主义,在成立之初,党提出了解决民族地区社会主义问题的三种形式:建立独立的国家、采用苏维埃联邦制、成立自治区城。

(三)民族区域自治回答了民族地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民族地区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后,杜会主义建设就成为民族地区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首先进行杜会主义民主改革,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不同民族、不同民族地区以及同一民族地区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广泛发动群众,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先后顺利完成了各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消灭了各种剥削和压迫,建立了中央统一领导下的民族自治政权,确立了杜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

(一)实践探索:建国前后对民族区城自治的探索。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各少数民族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建立统一国家。这标志着民族区城自治成为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并在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实践。中共七大充分肯定了民族区城自治在解决中华民族问题中的作用,并在对内蒙古工作中明确提出实行区域自治,组织蒙古人地方性自治政府,于1947年建立了内蒙自治区,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从理论到实践的成熟。

(二)制度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城自治的发展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区域自治在制度上不断成熟,民族地区的杜会经济获得极大发展。

(三)科学发展:当代民族区城自治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国家杜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民族区城自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三、民族区域自治实践的主要经验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根本道路。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

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是民族区域自治得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根本指针。

(二)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基本保障。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区城自治实践中,始终将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作为首要原则,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和谐互助、共同发展。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全面发展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战略。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任务是加快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杜会经济文化需求

(四)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措施。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的民主实现途径。

形成性考核

(三)时间:学习完教材第十至第十四章之后。

形式:模拟测试

一、填充题(每题1分,共15分。写错别字不给分)

1.(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2.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3.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4.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5.民族发展的(利益,权益),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6.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7.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8.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1.9万)公里。

9.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1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民族社会要求(发展与进步)的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

A.政治发展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社会发展

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A.夷狄B.族类C.夷族D.蛮夷

3.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

4.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

5.2005年党中央在对我国当代民族问题特点和规律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

6.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A.自然因素B.文化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

7.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A.16个B.18个C.19个D.20个

8.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C)个国家接壤。A.7B.8C.10多D.20多

9.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B)。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民俗文化

10.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D)。

A.6千多万人B.7千多万人C.8千多万人D.1亿多人

三、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BDE)。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ABE)。

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渐进式发展D.突变式发展E.跳跃式发展

3.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ABD)。

A.普遍性B.国际性C.不定性D.敏感性E.连锁反应性

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ABCDE)。

A.民族结构B.民族素质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

5.下列省、自治区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为33%以上的是(ABCD)。

A.青海B.贵州C.云南D.宁夏E.内蒙古

6.我国散居少数民族因其历史、人口、分布、文化等原因,具有很多特点,其中有(ABCE)。

A.广B.多C.杂D.偏E.散

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有(ABCDE)。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8.少数民族干部所占比例少于少数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数的自治区有(BCE)。

A.广西B.宁夏C.新疆D.内蒙古E.西藏

9.在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要努力做到(ABCD)。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B.建立新型的生产关系C.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D.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E.发展乡镇企业

10.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ABCDE)。

A.民族性B.稳定性C.独特性D.发展性E.交融性

四、辨析题(请先答出对或错,再用简短文字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30分)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2.民族作为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

3.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错,其中团结字样删除

4.民族语言文字是历史的产物,最终将消亡。

错,民族语言文字具有稳定性

5.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

6.在我国现阶段,宗教信仰往往涉及政治问题。

错,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五、论述题(25分)

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答:

一、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1、民族问题是人民团结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影响因素

二、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1、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民族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三、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1.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2.民族团结是边防巩固的前提。

四、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民族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第四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形成作业1:

小组讨论问题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1、个人讨论观点:

民族关系中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民族权力和民族发展,这些是民族关系的、热点和主题

2、小组讨论提纲:

一、民族利益时民族关系的焦点

民族利益,指的是法律赋予的正当的、合法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各种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式民族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公平合理的划分和享受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不合理或者有差别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在民族利益问题上,我们有必要重温列宁在1922年10月27日说过的一段话:“五年来,我们在一个举世罕见的多民族国家里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是我们完全相信,在类似的情况下,对待民族利益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就是创造条件来安排除在这一方面引起冲突的一切根源。

二、民族权力是民族关系的测量表

民族权力,指的是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方方面面的平等利益,民主权益,民族权益也是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民族平等,自由发展的民主权利和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驶的程度是民族发展关系程度的测量表。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其中包括受民族关系状况的制约,反过来民族权利享有和行使状况又直接影响民族关系。

二、民族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题 发展,永远是历史和社会的主题,发展,始终是民族和社会追求的目标。民族关系,既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又是各民族发展的客观环境与条件。因为民族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民族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个方面。因此,民族发展的权利和利益,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总之,在我国民族关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上三个方面,尽可能采取特殊、灵活和优惠的政策,创造有利于民族发展和有利于协调 民族关系的环境和条件,尽可能满足或照顾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发展利益。

形成作业2: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它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

(一)从历史情况来说,我国在政治制度方面长期存在两大主要特点:一是它的统一性,二是中央集权。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国家统一则国力强盛、民族团结、人民生活安定;国家分裂则国家衰败、民族分争、人民困苦。我国在解放后建立民族区域自治,保持了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符合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从现实情况来说,第一,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多,少数民族人口少,这种情况决定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只有在统一国家内团结互助,通力合作,才能共同发展。第二,我国民族分布情况复杂,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特点显著,只有具有很大灵活性的民族区域自治才能适应。第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密切联系。只有在统一国家中采用民族区域自治这种形式,才能适应并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第四,各民族在长期的反帝反封建和革命斗争中,不但建立了工人阶级同农民以及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也使我国各民族人民进一步团结起来,结成了血肉不可分离的联系。这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实践和发展

(一)对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实践

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列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多民族民主国家的一般普遍原则。马列主义从社会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出发,坚持建立集中统一的大规模的国家的原则。同时认为,民族区域自治是建立现代真正民主国家的条件,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让各民族实施地方自治或区域自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纲领性原则。

(二)对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发展

我国不仅将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自治的论断由理论变成了现实,而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生命力。

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使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现,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三大形式。这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实现。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调动了各民族的积极性,有利于各民族自身及其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开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新阶段。少数民族可以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各项事业。这就能够最广泛的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使少数民族人民都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国家和地方的建设中。

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人的发展,是通过发展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来实现的。二是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法律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保障各民族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等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济功能首先表现为自治机关把管理经济、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管理本地方的自然资源,并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和国家的规划,优先合理的开发利用。

(三)民族区域自治有力于协调各民族间关系,达到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目的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边疆。边疆的稳定对国家的安定和统一至关重要。作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形式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有利于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有利于打击国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活动,从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形成作业三:

一、填充题

1、民族发展规律

2、民族属性、民族特征

3、血缘

4、社会、历史

5、权利和利益

6、阶级斗争

7、大分散、小聚居8、1.9万

9、提高民族素质、民主的组织形式

10、设立和建设,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11、发展与进步

二、单选题

1.B 2.A 3.D 4.B 5.D 6.C 7.B 8.C 9.B 10.D

三、多选题

1.ABDE.ABE 3.ABD 4.ABCDE 5.ABCD 6.ABCE 7.ABCDE 8.ABCE 9.ACD 10.ABDE

四、辨析题

1.错: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的问题。

2.错:民族作为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3.错: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的主要标志。

4.错:民族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最终结果是语言的整合和文字的统一。

5.对

6.错: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五、五、论述题

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答案: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众多民族生活、繁衍在中国这个统一国家内。多民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各民族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的发展相对后进一些,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由于多民族的存在和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存在等原因,我国一直存在着民族问题,而且始终是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间题又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间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各民族因为历史上造成的发展水平不一致而在享有各项平等权利等方面客观上受到不同程度了限制;特别严重少数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历史上遭受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的程度不同,导致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不同,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从而使其中较落后的民族在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平等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这是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在民族关系上的国情。新中国成立后,党根据这一国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是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齐步发展的重要原则。

第五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答案要点:

一、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 的特征, 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类型.二、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其往往是由民族迁 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隔离而造成的.三、民族组合是指部分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重新组合成新的民族的现象.四、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 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 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五、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民族融合 实现之日,就是民族最终消亡之时.作业2 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有何特点?

答案要点: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体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这是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一、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交织。民族问题涉及到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的协调。民族发展是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民族关系协调包括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关系的协调。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属性,决定了民族问题往往是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阶段我国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问题,尤其是东部地区与西部民族地区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上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交织的最突出的表现,也是现阶段我国解决民族问题最重要的任务。在国家整体发展中,逐步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二、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交织。民族的存在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与民族存在相伴相生的民族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现阶段我国某些地区存在的民族分裂活动问题,这是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的最突出的表现。我国某些民族地区的地界、山林、草场纠纷,其中有些也是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历史上曾有过的纠纷和冲突,如因为所属行政区域变动、历史上区划界限和资源权属不明确等引起的问题未能很好得到解决,从而引起了现实的矛盾与纠纷。另外,影响我国民族的许多思想观念,如民族偏见、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等等,也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所谓的“西藏独立”问题、“东突厥斯坦”问题,都与20世纪初帝国主义策划、煽动和制造的分裂中国的活动有关联。这些都会影响我国的民族关系。

三、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交织。在我国这样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里,宗教问题有时会与民族问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虽然民族与宗教分属不同的范畴,但民族与宗教之间密切而特殊的关系,决定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相互交织。例如,现阶段我国民族地区在民族文化领域(包括民族风俗和民族宗教信仰)发生的民族问题就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一些民族宗教信仰差异会成为民族之间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领域产生的问题会间接导致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交织。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交织,不仅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表现出的一个特点,而且也是当今世界一个普遍性的现象。

四、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交织。一个国家的民族问题,本属该国内部事务,属于国内问题。但是,种种原因的存在决定了它与国际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同一民族跨境而居是国内民族问题与国际民族问题交织的原因之一。我国有30多个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这些民族与相邻国家的同一民族在血缘、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这些民族相关的国内民族问题会引起相邻国家的关注和反映,由此还可能影响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内民族分裂分子与国外敌对势力相勾结,进行分裂破坏活动;国际敌对势力把民族问题作为“分化”、“西化”中国的突破口,这是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交织的突出表现。另外,西方某些大国打着人权的幌子,企图干预中国的民族问题,甚至企图把我国国内的民族问题国际化,图谋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这也会促使国内民族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交织。

总之,民族问题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全国各地方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对于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国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达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业3 民族地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案要点: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民族地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来解决。所以,我们处理民族地区的各种问题,都必须牢牢掌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千方百计地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民族之间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存在的差距,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原有基础薄弱,在一段时期内,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还可能有拉大的趋势。发展差距如果长期得不到缩小,就容易在民族关系上产生一些麻烦,甚至导致不稳定。前苏联和南斯拉夫民族分裂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过大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要加强研究,提出对策。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通过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使全国各族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只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富,而大部分地区大部分人仍然贫穷落后,那就不是社会主义。缩小发展差距要有一个过程,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我们要通过政策调节,加强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和帮助。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各种项目,都必须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发展、繁荣结合起来。同时,经济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口支援,积极有效地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少数民族地区要自力更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要通过共同努力使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上的体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民族地区地域广大,资源丰富,潜在市场广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要求,也是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要求。

作业4 如何正确理解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答案要点: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政府执行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和风俗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我国现行宪法第36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该条款是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一般性规定。第36条第2款中又进一步具体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中国政府在致力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进步,提高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特别注意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对各民族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进行普查、收集、整理、研究和出版。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维修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寺庙和宗教设施。

下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2016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201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推荐五篇]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1 题目:1. 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100分) 2.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

    2018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7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1(任选一题) 讨论1: 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 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开创了......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小编整理)

    2013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形成作业1: 小组讨论问题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个人讨论观点:民族关系中核心......

    2016年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

    2016年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 作业1 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答:一、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

    民族理论和科学无神论形成性考核册

    《民族理论和科学无神论》形考作业1答案 一、填空题 1、民族民族问题 2、荀子王充范缜柳宗元刘禹锡 3、社会主义社会 4、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5、1984 6、(自然、图腾、祖先崇拜......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治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3答案 一、 填充题(每题1分,共15分。写错别字不给分) 1.(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P2 2.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

    2014开卷单选期末考试 顺序整理资料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单选 (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 A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 民族平等团结 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一、 填充题 1.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2.我国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特别是(藏传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