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语文课前阅读背诵材料8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前阅读背诵材料
(八)成语积累
81、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美玉。比喻精美的物品,美好的文章或有用的人才很多。【顺口溜总结】琳琅满目物品美、佳作多、良才众。
82、付之梨枣: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指刻板刊印书籍。【顺口溜总结】付之梨枣印书籍。
83、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顺口溜总结】宵衣旰食忙政务。
84、去天尺五:比喻离宫廷极近。天,指宫廷。【顺口溜总结】去天尺五到宫廷。85、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顺口溜总结】期期艾艾人口吃。86、对床夜雨:风雨之夜,两人对床共语。形容亲友或兄弟久别相聚,倾心交谈。【顺口溜总结】对床夜雨亲友逢。
87、莘莘学子:莘莘,众多。不能指一人。【顺口溜总结】莘莘学子学子多。
88、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顺口溜总结】改弦更张改制度、更方针、变政策。
89、颐指气使: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态。【顺口溜总结】颐指气使权贵傲。
90、苦心孤诣:苦心是指费尽心思。孤诣指独到之处,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费尽心思,刻苦钻研,在学问技艺等方面达到别人所不及的境地。【顺口溜总结】苦心孤诣言学问、说技艺。
文言文实词积累
14.除,chú(1)名词,台阶
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跟随皇帝到了雍棫阳宫,扶着御辇下台阶。(2)动词
①去掉,除去。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您)应当在天下纵横驰骋,替汉朝除去奸佞贼臣。②修治,清理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就清理了魏忠贤的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③拜官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15.辞,cí(1)名词
①诉讼的供词
狱辞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狱中杂记》)
--讼词中没有写明是预谋杀人或故意杀人的,经过秋审归入“矜疑”一类,就可以免去死罪。
②言辞,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可是侯生竟然没有一句话送我。③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④命令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近来奉了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向南一指,刘琮就投降了。⑤一种文体
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谭嗣同》)
--并且带来他自己所撰写的书和诗文辞赋的稿件数册,一小箱家信托付给我。(2)动词 ①告别,辞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现在出来,没有告辞,怎么办呢? ②推辞,不接受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陵君窃符救赵》)--如姬想为公子出力,就是献出生命也不会推辞。③计较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14.除
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之除〔台阶)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太子除(授予官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荆轲曰:“除(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 15.辞
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辞(文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除之。屈原曰:“死且不辞(推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辞别)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写作指导
让步思维和转折思维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作文要“深刻”“丰富”“有创意”。考生通过文章的观点和论证中的说理来提升文章的深刻度。“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也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重点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特点。高考作文评卷也从欣赏抒情、文采转而注重理性思辨。“强调作文的思辨性”“培养思辨力”是中国教育理念的进步,也是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如何表现自己的思辨品质
思辨思维要求学习者勇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做到思慎、辨明。恰当地运用在议论文中就是使用让步思维和转折思维。
让步思维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思维,即承认自己的观点存在一定的缺陷或是对方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让步思维在写作中运用的意义在于体现思维的周全性,表明自己考虑到了对方的想法,这有利于增强自己观点的可接受性和说服力。但让步不是目的,肯定对方观点的部分合理性是为了引出己方观点,让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说理更有力度。所以让步思维和转折思维往往配套使用。下面用几位高三学生的习作来说明让步思维和转折思维在议论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意思是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而徐锡麟却说:“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鲜明地表达出战死沙场只为国家未来的决心。
对于以上材料,你赞同哪一方的观点?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学生K的文章《失之气节,丧之命魂》是这样开头的:“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确,在绝大多数的东西面前,生命确是重于泰山。但在我看来,徐锡麟马革裹尸的气节更深得我心。”“的确„„,确是„„”就运用了让步思维,肯定对方观点存在的部分合理性,让步之后以“但„„”转折,引出自己的观点:“徐锡麟马革裹尸的气节更深得我心。”如果没有先前的让步,直接说“马革裹尸的气节更深得我心”就容易受到读者的抨击,认为你虚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你还会珍惜什么?所以让步思维与转折思维合用,让人很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不会让人极力反对,让自己的说理更有说服力。
本文第二段作者又连用让步思维和转折思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正如我方才之言,生命在多数人眼中重于一切。”让步部分肯定对方观点。“可我不得不说,气节重于生命,可以说,人活在世,连气节都丧失了,那与行尸走肉再无两样!”一个“可„„”就是转折思维,在肯定对方观点部分合理后,话题一转,指出其不合理。然后,作者承接这一段的阐释,用了三个段落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又如学生Z的文章《为国,百年不绝的铿锵之声》,在前面三段的正面论证之后,有这样的文字:“诚然,生命是重要的,人生只有一次,谁也不愿轻易放弃。或许有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不敢否认古人之谏言。但倘若„„”作者先让步肯定对方观点,一个“但倘若„„”话题一转,又对对方观点举例层层批驳,在批驳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观点,论证自己的观点。
而学生L的《比重泰山之死》一文的让步则是承认自己的观点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如“当然,若死,只是为逞一时之勇,死亡,便只是对生命的轻视与践踏„„”此处“当然„„”引出的让步内容是说这样死就不是与泰山比重的死了,是承认自己观点的部分不足,然后在批驳中立自己的观点,让人更加信服,让说理更深入更有力。
让步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让后面的转折说理更周全,因此,让步说理的内容不宜过多。不能削弱自己的观点。因此,表述时在语气、程度、数量和范围等方面要适度。也就是对让步内容的拓展要适度,如果拓展过多,将反方观点证明得很充分,就削弱了自己中心论点的说服力。
再如针对作文材料:“小王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每逢节假日,长辈们都会召集家族成员聚会,而小王对此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长辈们很不高兴,小王也很苦恼。”学生Z写了题为《传统,该传承而不能固守》一文。中心论点是肯定家族聚会这个传统,但又认为应该与时俱进地传承,不能固守。但她在引材料提观点后运用让步思维花了三百多字从家族聚会让人反感不愿参等
方面进行拓展论证。然后才说“面对这样的尴尬,我们难道不应该考虑应如何改变吗”开始转折写作。这样导致让步内容太多,容易让人误解你的观点。
因此,适度让步写作之后,必需进行转折写作,对让步内容进行有理有据的削弱和反驳,最终证明自己的观点更加合理,从而回到中心论点。
二、运用转折思维批驳让步思维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利用辩证法利弊转化,即对方的好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能是坏处,自己一方观点的坏处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能是好处。如此辩证思考,有理有据地削弱和反驳前面让步的内容,就能充分合理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如2016年高考作文《教育不应只看分数,更不应苛求分数》一文有这样的段落:
但有人可能会说:“不是也有孩子一直很好,而且几乎每次都考满分,做事也很认真。”但是在家长不断苛求下成长,在过分的压力下成长,学习的目的就是取得高分,他们的内心容易扭曲,最终可能变成“危险品”。„„苛求满分的爱是畸形的爱,苛求满分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
“苛求满分”可以让孩子“几乎每次都考满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弊是“在家长不断苛求下成长,在过分的压力下成长,学习的目的就是取得高分,他们的内心容易扭曲,最终可能变成‘危险品。”“苛求满分的爱是畸形的爱,苛求满分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这样一分析论证,让人很自然认可“教育不应只看分数,更不应苛求分数”。
第二种方法:优缺点比较,即自己一方的优点多于缺点,或己方的优点比对方的优点多。
如前面有关“生”“死”一题,学生C的《好死不如赖活着》一文这样写道:“固然,如古之谏臣冒死谏君,实令人佩服赞叹;良将阵前不惜死,马革裹尸还,国士风范。取义而死,君子本色。但是,如此壮烈一死了之,何其惜哉,不如潜心经营,退而求全,保存实力,待后而发之,有时候,退一步不是怕死,而是更好地谋发展,保全局。”“固然„„本色”让步思维肯定对方的观点。“但是,如此壮烈一死了之,何其惜哉„„”话题一转分析己方观点不死比对方观点死更有价值,也就是己方观点的优点比对方观点的优点多。
第三种方法:解决方案法,即承认自己支持的观点虽然有缺陷,但是这些缺陷能够有效解决,所以不是大问题。
第四种方法:局部和整体思维,即承认问题的确存在,但只是局部现象,总体还是好的。
总之,在议论文的论证过程中,运用好让步思维和转折思维可以让自己的觀点论证更周全,让更深入、合理,有说服力。
中国老话积累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不磨不炼,不成好汉。
◆木尺虽短,能量千丈。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第二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前阅读背诵材料16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前阅读背诵材料(十六)
易错成语
121.豕突狼奔:猪和狼东奔西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122.矢志不移:发誓立志,永不改变。
123.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要冲。
124.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125.韬(tāo)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弓或剑的套子,比喻隐藏。
12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的花和果实会把人吸引过去,树下踩出小路来。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127.天网恢恢:天道像一个广阔的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也就是逃不出天道的惩罚。恢恢,形容非常广大。
128.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醍醐,旧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
129.投鼠忌器:要打老鼠又怕打坏了它旁边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130.玩物丧志:沉迷于玩赏所喜好的东西而消磨掉志气。
131.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32.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133.为虎傅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势力。傅,添加。
134.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水獭想捉鱼吃,却把鱼赶到深渊去了;鹞鹰想捉麻雀吃,却把麻雀赶到丛林中去了。后来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135.未雨绸缪:天还没下雨,就先修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古典诗词鉴赏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译文】
晚风中的红叶萧萧落下,长亭里痛饮下别酒一瓢。天上残云飞回太华山上,稀疏的细雨越过中条岭。苍莽的树色随城关远去,黄河呼啸流进遥远海洋。明日里就要抵达都城中,我仍在做那渔人樵夫梦。【注释】
⑴阙:指唐都城长安。潼关:关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⑵红叶晚萧萧:一作“南北断蓬飘”。
⑶长亭:古时道路每十里设长亭,供行旅停息。⑷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
⑸过:一作“落”。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⑹山:一作“关”。迥:远。⑺海:一作“塞”。⑻帝乡:京都,指长安。
⑼梦:向往。末两句一作“劳歌此分手,风急马萧萧”。【创作背景】
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部,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是从洛阳进入长安必经的咽喉重镇,形势险要,景色宜人,地位特殊。历代诗人路经此地,往往要题诗纪胜。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途经潼关,也为其山川形势和自然景色所深深吸引,兴致淋漓,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作。【作品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诗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此诗另一版本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个材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诗人何以在长亭送别、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
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滚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诗人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把场景描写得绘声绘色,使读者有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这里,诗人连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鳌的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其中三、四两句,又出现在他的另一首作品《秋霁潼关驿亭》诗的颔联,完全相同,是诗人偏爱的得意之笔。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本来,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诗人却出人意外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有力地显出了诗人的身份。【作者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新华视点】
2017,不遗憾;2018,不辜负!
【导读:你可以爱一个人到尘埃里,但没有人爱尘埃里的你。你只有到达了自己想去的地方,才会遇到想遇到的人„„】
01 有人说一年很快,有人说一年很慢,而我说,一年很扎实。
是的,2017这一年,我很累,很累,但却是我行年至此最充实的一年。每一个清晨,我都带着期待醒来,每一个夜晚,我都带着微笑睡去。
有人说,当把兴趣变成工作的时候,你很快就会厌倦,就像,把情人变成了妻子,失去了最初的激情。并没有。我日日与文字缠绵,总是沉溺其中,每每忘了身在何处,己为何物。这一生,有许多美好的事物供我们去追求,但唯热爱,才值得终其一生。
我无比狂热地爱文字,它带给我太多太多的快乐,牵引着我的手,让我,看到满天星辰、满园芬芳。
02 最近,特别流行一个词:佛系。
还有朋友专门来找我探讨这个词,说现在的九零后心态很好啊,有佛性,无欲无求,不争不抢。我笑,这算哪门子无欲无求,是不求上进好吗?佛是智慧的意思,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他们所谓的佛,只指不为。
就像我们部门的小李,两年前我从学校的招聘会上把她招来,她的初试复试都没有问题,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原来以为是她脾气好,性格随和,后来发现是什么都无所谓。
就连谈恋爱都是这样的态度,谈也行,不谈也行。
她本来有男朋友,是她大学同学,她本科毕业来了我市,她男朋友考上了研究生。开始的时候,经常听到两个人煲电话粥,后来就没有声音了,问她,才知道两个人已经分了。
小李说她男友整天给她灌鸡汤,让她考研什么的,她说自己就想平平淡淡地活着,三观不同,两个人谈着谈着就走不下去了。
我问她,你爱他吗?
小李叹了口气:当然爱了,我们在一起好几年了,感情很深,分手后我哭过很多次,可我俩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活法不一样,只能分道扬镳了。我找对象,不能找嫌弃我的人吧,哪怕我再爱他。
我没再说话。
想起电视剧《离婚律师》里的一句话:我认真做人,努力工作,为的就是当站在我爱的人身边,不管他富甲一方,还是一无所有,我都可以张开手坦然拥抱他。他富有,我不用觉得自己高攀;他贫穷,我们也不至于落魄。
是的,你可以爱一个人到尘埃里,但没有人爱尘埃里的你。你只有到达了自己想去的地方,才会遇到想遇到的人。
曾经有人做过一项调查,等人老了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排在第一位的是:这一生没有为喜欢的事去努力。
我想,这个喜欢的事,不仅仅是指事业,还指追求自己爱的人。
如果,心底的那个最爱从来都没有得到,那么,便会埋下一颗“爱而不得”的种子,让多少个午夜梦回,心心念念,辗转难眠。
03 人生最痛苦的事,不就是“我本可以,但却没有”吗?
青春年少时,我并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当我错过了学习的黄金时期,年过而立才明白,自己曾经豪情万丈的梦想,恐怕今生都只能是一声叹息了。
可,我想拼一把。
只是,我当时的工作非常非常忙,在公司担任高层,每天一睁眼就有无数件工作等着我去落实。我是那种做事行动力强的人,一旦决定的事,就是再难,也要实现。
只要有空隙,我就写写写,那几年,我为文字付出和承受了很多,不仅仅是时间,还有冷嘲热讽和明枪暗箭。
小报告一个个打到总经理那里,再开明的领导也不愿下属工作分心,我被一次次警告。而我,只能装作无感,还不能辞职,因为彼时,文字还养活不了我。
那段时间,是我最受煎熬的阶段,真的是,一边不想活,一边又告诉自己要拼尽全力。只顾耕耘,不问收获。
上个月,有读者专门截了两个图给我,一张是我公众号跻身全网公号情感类文章转载量top10,一张是我的新书销量打入当当新书榜前十强。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想起小时候唱过的一首歌:孤独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
万水千山走过,曾以为走不出的日子,不知不觉中也熬过来了。感恩岁月的眷顾,感恩每一位读者的喜欢,我跋山涉水一路跌跌撞撞而来,终于,与你们遇见。
04 2017,有欢笑,有泪水,有收获,有喜悦,但无论多么好,也已是过去式,已渐行渐远,成为我身后一抹浓浓的底色。
虽然,我内心很平静温和,却从不推崇所谓的佛系。
最美好的生活方式,不是躺在床上睡到自然醒,也不是坐在家里什么都不做,更不是拿着卡随便买买买,而是:在奔赴梦想的路上,回头,有一路的汗水;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
只有经历过淬炼的人生,才能轻舟走过万重山。
从前,每到年末岁尾我都会焦灼不安,主要是因为我荒废了光阴,却良知未泯,每每看到自己又长一岁,便生出无限恐慌。而现在,我再也没有那种心境了,因为,这一年,每一天我都不曾虚度,也没有什么遗憾。
每一个踏踏实实的现在,都预示一个明媚耀眼的未来。2017,已经远去,2018,我们,会更好!【美文欣赏】
美好是美好者的通行证
【导读:我相信美好是通行证,我不相信丑恶是通行证。那些相信丑恶是通行证的人,他们必定是践踏道德和法律的人。他们践踏道德和法律,可以一时得逞,但也可能会永世不得翻身。】
北岛有句著名的诗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句诗曾产生非常广泛的社会影响。篡改著名诗人的诗句,真感觉有点对不住这位大诗人。我这样做,是否也有借助名人效应的动机在呢?也许吧。但似乎更有点故意与名人唱反调的意思吧。无论怎样,我尊重北岛,也热爱他,但我还是想说自己的话,只不过借了他的一个说话的模子,对不起。
我们之所以活得美好,是因为我们认为生活是美好的。这并不意味着,生活中的丑陋我们可以視而不见。但问题是,如果我们认为生活是丑陋的,那么在我们的眼中,生活无一不丑。我们将看见的一切都印上丑陋的印章,哪怕是那些本来应该是美好的东西。视角一旦扭曲,则所见无一不丑。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人,或者在一个人的人生中的某一个阶段。
的确是这样,将看见的一切统统视为丑陋而大加挞伐,似乎生活已经毫无美感可言。说老实话,我自己就经历过这样的人生阶段。那时候,我的确将北岛的那句诗奉为神明,仿佛只有丑恶才能大行其道,善良永远只能把人引向死胡同。但事实证明,这种人生观让我非常不快乐。
经历了好多挫折和屈辱后,我开始明白,其实丑恶永远就在那里,但丑恶不是生活的全部。换个角度,善不是生活的填充物,而是生活的底色和基调。孔子说:“绘事后素。”其实,善就是那匹素绢,那么清白,那么纯净,铺在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让我们拿起画笔,去描绘。在如此具有广度和深度的这匹素绢上面,如果我们描绘出的,全是涂鸦般的丑恶,那只能说,我们的心态出了问题。
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不会对恶视而不见,但可贵的是,他始终对这个世界怀抱善念。怀抱善念的人,也许打不败恶,但绝对可以让恶绕道而行。这是我这些年形成的基本信念。我觉得,我应该怀抱这种信念去生活。
相信美好是美好者的通行证,就意味着你必须用自己的美好去打开世界的大门,而不是用恶,用蛮横、冲动和暴力。这个世界上,蛮横、冲动、暴力,只能把世界的大门砸碎,不可能把它打开。这个世界的铁律是,只有你展示了你全部的美好,这个世界的大门才会自动为你开启。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有钱,有文凭,有人脉资源,有家庭背景,有超越常人的智商或者情商,这个世界就会自动青睐我们,把最美好的机会送给我们,但其实我们想错了。
重要的是展示我们全部的美好,把灵魂深处的每一个皱褶中的美好都翻出来,展示给人们,我们才是无冕之王。就这个意义上,我们也才能说:“仁者无敌。”问题是,我们有勇气把我们的灵魂翻出来给人看吗,更别说灵魂深处的那些隐秘的皱褶了。老实说,我自己根本没有这样的勇气。
我虽没有这样的勇气,但我还是要试着去尝试,像卢梭写《忏悔录》,像巴金写《随想录》,打开自己的美好,连带丑恶。让丑恶在打开的过程中,自然净化。丑恶只有打开,才能有向美好转化的可能。我相信美好是通行证,我不相信丑恶是通行证。那些相信丑恶是通行证的人,他们必定是践踏道德和法律的人。他们践踏道德和法律,可以一时得逞,但也可能会永世不得翻身。
就像我们在泥泞的大地上鋪上一条碎石小路,大家都会沿着这条小路前行。美好就是这样的一条碎石小路,让我们在上面走,不再惧怕泥泞。用武力夺取的土地,必须用心去坚守。善引导善,善开拓善的领地。记住:美好是美好者的通行证。很多时候,我们感觉此路不通,不是我们心中的善不对,而是这个世界不对。如果我们觉得是善不对,而走向恶,那么,我们就与这个世界的恶沆瀣一气。沆瀣一气的结果是,路看起来通了,但是,有两点我们一定要记牢:
(一)那条看起来畅通无阻的路,最终会把我们引向死地。
(二)在那条看起来畅通无阻的路上走得越远,就意味着我们返回到正路的可能性越小。
第三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前阅读背诵材料21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前阅读背诵材料(二十一)
成语误用
31.目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条分缕析,教师过分的讲解,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语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
(条分缕析,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褒义。不是弊端。)
32.声名不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不能表示“心里安稳”。)
33.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一文不名,同“不名一钱”“不名一文”,意思是一个钱都没有。名,占有。这里宜改为“一文不值”。)34.写事件,不写其来龙去脉,只取其涉笔成趣的地方加以渲染,片言只语,含蓄浓缩。
(涉笔成趣,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常用来表示创作者水平高。这里“涉笔成趣的地方”指的不是创作人,而是故事情节。/片言只语,零零碎碎的话。强调零碎,不表示浓缩。)35.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看似正确,但习惯上“水落石出”从积极的角度比喻真相终于大白,不表示消极的担忧。/补充:“半夜敲门不吃惊”或“半夜敲门心不惊”,比喻没有做过亏心事,这里使用是正确的。)
36.他以疯狂的热情投身于政界,很快地成为本土上的头面人物,一举而实现了衣锦还乡的世代农民的梦。(衣锦还乡,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此人是“本土上的头面人物”,无须回乡。)37.石景山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招收了126名新生,但这对8万多名打工子弟来说,实在是不足挂齿。
(不足挂齿,表示不值得一提,含轻视或自谦之意。这里是感叹数量太少,应换为“杯水车薪”。)38.在眼前出现一位纳西族老太太,那张脸上已有不少皱纹,一身纳西族的装束却装戴得一尘不染。(一尘不染,泛指人品纯正,丝毫没有沾染坏习气;也指环境非常清洁。)
39.在这次打击赌博的行动中,该市几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一举端掉了十几个窝点,缴获了一大批赌具赌资。
(倾巢出动,比喻全部出动,贬义,不能用于公安干警。)
40.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得不佩服蔡振华。(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诗词鉴赏
满庭芳·蜗角虚名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译文】
微小的虚名薄利,有什么值得为之忙碌不停呢?名利得失之事自由因缘,得者未必强,失者未必弱。赶紧趁着闲散之身未老之时,抛开束缚,放纵自我,逍遥自在。即使只有一百年的时光,我也愿大醉它三万六千场。
沉思算来,一生中有一半日子是被忧愁风雨干扰。又有什么必要一天到晚说长说短呢?不如面对这清风皓月,以苍苔为褥席,以高云为帷帐,宁静地生活。江南的生活多好,一千钟美酒,一曲优雅的《满庭芳》。
【注释】
⑴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清真集》入“中吕调”。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过片二字,亦有不叶韵连下为五言句者。
⑵蜗角:蜗牛角。比喻极其微小。《庄子·则阳》谓在蜗之左角的触氏与右角的蛮氏,两簇常为争地而战。
⑶蝇头:本指小字,此取微小之义。⑷些子:一点儿。
⑸“百年里”三句:语本李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浑:整个儿,全部。
⑹“能几许”三句:意谓计算下来,一生中日子有一半是被忧愁风雨干扰。[1] ⑺“苔茵”两句:以青苔为褥席铺展,把白云当帐幕高张。
【创作背景】
这首《满庭芳》词作于何时已不可考,但从词中表现的内容和抒发的感情看,须是苏轼受到重大挫折后,大致可断为写于贬于黄州之后,当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三年)之后几年内所作。
【赏析】
严羽讥弹宋人“以议论为诗”,有一定道理,苏轼就好在诗词里发议论。但是他多数作品能作到情景并行,而不是一味叫噪怒骂。这首词就是以议论为主的典型例子。其实,看词主要不是看是否议论,而是看议论得好不好。这首词议论得很好,胜过读一篇议论文。
此词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同时也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从词中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它的写作年代当为苏轼谪贬黄州之后。词人以议论发端,用形象的艺术概括对世俗热衷的名利作了无情嘲讽。
他一开始就引用《庄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以蔑视的眼光,称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着甚干忙”揭示了功名利禄的虚幻,并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被伤害后的自身处境,叹道:“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谓此事自有因缘,不可与争;但得者岂必强,而失者岂必弱,因此也无须过分介意。
以上几句,既是对营营苟苟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政治派系内部倾轧的厌倦和批判,大有洞悉人生之慨。东坡感到人世间名利场的角逐如同梦幻,所以,“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试图在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一“浑”字抒发了以沉醉替换痛苦的悲愤,一个愤世嫉俗而又渴求摆脱尘世羁绊的文人形象呼之欲出。
过片“思量、能几许”,承上“百年里”说来,谓人生能几;而“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宦海浮沉,辗转流迁,命运多舛,饱经忧患。这几句是作者的人生自叙,隐含着身受惨祸、壮志难酬的沉痛哀叹。“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是因“忧愁风雨”而彻悟之语。此句愤激地表达了词人对于忧患人生的失望和怅惘,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下面笔锋一转,以“幸、无际的绿茵、高张的云幕,与浩大无穷的宇宙合而为一,求得了内心的宁静。结尾“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一句,情绪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至乐之情,表明作者终于摆脱了世俗功名的苦海,获得了精神的超脱与解放。正如有人所说,诗词固然以“主性情”为主,但是“主议论”的诗词如能做到“带情韵以行”,同样可以收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东坡这首《满庭芳》词的成功便说明了这一点。
称这首词是一篇抒情的人生哲理议论,应当是恰如其分的。东坡写此词时,大约也是经历了乌台诗案、谪居黄州的众多坎坷,因而大有退避之心。此词全篇援情入理,情理交融,现身说法,真抒胸臆,既充满 饱经沧桑、愤世嫉俗的沉重哀伤,又洋溢着对于精神解脱和圣洁理想的追求与向往,表达了词人在人生矛盾的困惑中寻求超脱的出世意念,可谓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的觉醒和呼唤。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热点速评
“雨雪天不点外卖”别拿善良说事
作者:司马童
这两天杭州下雪,许多人开始纠结:外面这么冷,不想出门吃饭,要不要点个外卖?对此,有人表示“好饿啊!需要外卖小哥拯救我饥肠辘辘的肚子”,也有人认为“不能叫,这种天气叫外卖是一种罪恶,外卖小哥太辛苦了”。为此,很多点外卖达人陷入了矛盾的心理斗争中。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想到恶劣天气里,外卖小哥顶风冒雪的送餐之路太辛苦,出于不忍心让他们多遭这样的罪,提出这时候就尽量不去点外卖,以期合力减少他们的跑腿次数。这样的说法,听似颇显善心、挺有道理。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我看未必。甚至于,所谓“雪天点外卖是罪恶”的内心纠结,其本身也跟善不善良没什么大的关联。
恶劣天气里究竟能不能像往常一样下单点外卖?网上稍作检索,同样的话题已经不止一次被公众热议过。外卖小哥确实很辛苦,但选择了这份职业,“风里来雨里去”就是他们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事。一些人认为下雨天不叫外卖是一种体恤和善良,但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事实:外卖提升了就业率,很多人因此才有了收入相对不错的就业机会。换言之,很多人正是靠这种辛苦付出撑起了整个家庭,你为了“同情体贴”,让他们变得少单或无单可接,这对其来讲,是不是比恶劣天气更糟糕呢?毕竟,江南的梅雨季节一来,半个多月都是雨。
“雨雪天不点外卖”别拿善良说事。外卖小哥的工资一般是由“底薪+提成”构成的。底薪是多少呢?根据一些外卖员的自述,结合现实说法,一般是一线城市2000-3000元,二线城市1000-2000元的水平,之后的提成是按照自己每天的接单量来算,而恶劣天气里的每单提成还会有所上浮。所以,报道中记者也提到,为了保持收入,对部分顾客“少点或不点外卖”的想法,受访的外卖小哥大多不愿领情。事实上,在天气状况实在恶劣时,外卖小哥出于自身承受力,可以选择不再继续配送;商家面对更高的配送费支出,也可以出于成本考虑随时关闭接单通道。而这些,都不是应该由消费者来担忧的情况。
大雪天送外卖只关分工、无关添累。从来都是商场如战场,现下各行各业的很多生意,除了需要经营头脑,更需付出超常辛劳,想要站稳脚跟,必须紧抓机遇。况且换个角度来看,送外卖是辛苦,那么环卫工扫大街扫到“秒睡”不辛苦吗?做护士连续加班累趴在长椅上不辛苦吗?做科学家没日没夜研究各种高科技不辛苦吗?“干一行怨一行”并非牢骚话,而是行行都有自己的难处——社会分工不同,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而打拼。动辄谈“同情”,即便不是幼稚,也是一种矫情了。
人字的结构是互相支撑,人与人之间的最好关照,其实是互相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说,雨雪天气点外卖的“负罪感”真的不需要有,但考虑到外卖小哥的送餐辛苦和不易,最好是能多一点耐心宽容,少颐指气使地随意给个“迟到差评”。现实中,已经有人做出了暖心的榜样:或是在下单备注里明确提示,“天气恶劣,路上小心,多候无妨”;或是在外卖送达时不忘道声“辛苦了”,还递上一碗暖暖的姜汤表达谢意„„如此真诚之举,岂不比矫情的纠结更能熨帖人心?
(2018-01-30 17:05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美文赏读
本性就是你的天堂
韩青
【导读: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性,就像花一样,你是什么花就老老实实地开什么花。如果你本是玫瑰,却非要开牡丹花,不但是空想一场,而且白白浪费自己的大好时光和精力,甚至连自己的花期都错过了。所以,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顺乎自己的本性。
对此,林语堂先生有过切身的感受。当年,他曾被邀请到武汉革命政府当外交部秘书长,当了半年后,他死活不当了,这也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一次官场生涯。之后,他的确再也没有参过政。他说:“顺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看来,他的本性就是适合做一个文人。
一个人也只有守住自己的本性,才能有所为。当年,狄德罗的父亲希望他成为天主教士,学法律或学医,但他没有屈从于父亲的安排,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文学,最终成为法国启蒙文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并且,他对绘画、雕刻、音乐、喜剧等都有创造性的见解。如果当初他没有守住自己的本性,那么他也无非就成了一个普通的教士、律师或医生,世界文学史上就会少了一位文化巨匠。
可是,很多人却不能始终如一地将本性持守到底。开始时,本性盎然,生机勃勃,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那本性就枯萎了。明朝的宰相严嵩就属于这种情况。当年,他参加京师殿试,中二甲第二名,因此被选为翰林庶吉士。几年后,他因母亲去世而辞职回家守孝三年。但守孝期过后,他并没有回朝,理由是“奸人当道,在下不堪与之为伍!”他口中的奸人指的是当时皇帝的红人——钱宁和江彬。显然,在那时,他还是一个正直、善良的才子。后来他进京任国子监祭酒。渐渐地,一点点地失去了自己的本性,成为一个奸臣。如果他能守住自己的本性,也就不会祸国殃民,为后人所不齿。
当然,一个人的本性能不能守得住,取决于他的定力。哲学家西塞罗说:“我们用软弱、逸乐、闲适、怠惰、懒散腐蚀了我们的心灵。”如果我们不为其所动,那么我们的定力就会击败这些家伙,同时,也不会让自己成为别人的影子或俘虏。画家朱德庸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橱窗人”——这样的人,衣食住行都是为了让别人看的,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以别人的眼光为唯一标准。说白了,这样的人,已经失去了自我,当然,也失去了自己的本性。
而要想保持定力,就必須超然物外,对外在的东西淡泊待之。《祖堂集》中记载:慧明很容易受世俗观念影响,师父慧能发现这一点之后,就告诉他学佛的秘密在于要尊重自己的本来面目,不要因为外在的东西而改变自己。而本来面目在佛教中就是本性的意思。其实,不仅学佛这样,做人也是如此。要知道,那些花花绿绿再迷人,也不是你生命的构成部分。
我很喜欢《离骚》中的一句话:“用君之心,行君之事。”意思是说,一个人要依从自己的本性做事,只有这样,才能把该做的事做到极致,否则只能勉强完成甚至会把它搞砸。要知道,乱来从来就没有未来。这让我想到伊索笔下的那头驴,它想和狗一样得到主人的宠爱,可是当它把前腿搁在主人的肩膀上时,得到的却是一顿棍打,而狗却得到了主人的爱抚。这就告诉我们:依从自己的本性,做适合自己做的事,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
再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这有规律可循。张潮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只有以我们的本性来照应它们的本性,才会两情相悦。这也是我们与万物之间的默契。多么美好呀!
可见,本性在,天堂就在。因为,本性就是你的天堂。我们常说,境由心造。不错,一切外在的美好,其源头往往都是我们的本性。
第四篇: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背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背诵——课外名句
编辑人:邱为将使用时间:9.27-10.3
班级学号姓名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6.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7.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唐代诗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8.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 刘安《淮南子》,9.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0.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3.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出处:《左氏传》
1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因身在最高层”出处:《登飞来峰》——王安石
15.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
16.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17.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出自:《子刘子自传》
18.落下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9.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腾王阁序》)2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2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水》)
2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2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适而》)
28、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2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3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3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3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集注》)
34、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3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之四)
3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3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39、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4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4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4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4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
4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4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4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4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48、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4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50、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5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5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5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
5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5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5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5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5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5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60、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6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
6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6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6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6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6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蜀书〃先生传》)
67、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6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6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
7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7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
77、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
78、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
79.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8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8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8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8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的《劝学解》。
8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8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86.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8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8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8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9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9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92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93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9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9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9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五绝》)
9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9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夜读书示子聿》)
99、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10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10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韩婴《韩诗外传》)
10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语出自鲁迅的《题三义塔》。103.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杜审言的《春日京中有怀》。
10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05.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10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107.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下》)
108.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
109.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礼记大学》)
11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11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四十五章)
11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11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11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11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11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11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118.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119.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120..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12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12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2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24.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125.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1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2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28.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129.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130.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3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32.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13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3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3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13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3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3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13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14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4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14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14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第五篇:高三语文课前三分钟 小时间 大作为
高三语文课前三分钟小时间大作为
内容摘要:课前三分钟开展背诵默写、精讲精练、朗诵演讲等活动不仅对于高三学生增强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提高语文成绩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对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影响,在实施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同时,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只要师生持之以恒,定会取得很大效果。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良好习惯点拨者持之以恒
高三其实是人生旅途中风景旖旎的一段过程,它充实、紧张、让人压抑又令人兴奋。不过,期待归期待,人生的大考还没有来临,莘莘学子辛勤地准备着。各种学科中,尤其让他们不安或者容易掉以轻心的就是语文了。
许多学生把语文和数学、英语拿来比较,认为语文拉分的差距比不上理科,他们认为理科只要强攻猛打一段时间,效果就出来了,可是语文付出了一段时间却没有什么效果,于是在语文上付出的很少,有的甚至觉得语文学不学无所谓。不仅课后不做语文作业,就是课堂上也是漫不经心,常常是上课铃已经响了半天,教室里还是处于一种混乱的无政府状态,有的学生在四处走动,有的站在座位四处张望,有的在做其他科目,有的还在嘻嘻哈哈,这时候教师直接进入上课状态,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教师往往很愤怒,有的甚至就放任自流了。也许“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够好的老师”说的很对。虽说语文学习可能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在高三一年的时间里,如果方法得当,语文还是可以增加很多分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建立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养成良好习惯,教师就要有效的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的注意进行唤起和调控,调动学生的认知注意和情绪注意。小时间,大作为,富于创意的活动,具有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课堂,沉静思考。
理想的课前三分钟活动好比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愤悱状态。经过长期实践和与其他优秀教师研讨,笔者认为有效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还有以下意义:
二、课前三分钟实施的意义。
1、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角色,集中注意力12、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兴趣,持之以恒的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让人终身受用
3、积少成多,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
4、培养学生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同时,针对具体的各项活动,又会有其他意想不到的收获。经过十几年的学习,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高考那张卷,而高三的语文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对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考点进行复习,所以要因材施教,方能收到良好效果。那么,课前三分钟具体应该开展哪些活动?背诵默写、精炼习题、朗读演讲是笔者通过实践证明的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课前三分钟,应该开展的活动
1、背诵默写
名人名言、诗词名句、谚语俗语,对于作文有很大帮助,课前三分钟学生尝试有计划的背诵。而名句名篇或富含深刻哲理,或表达高尚情感,或体现传统美德,或抒发深沉感慨,往往蕴含丰富,简洁凝练,易诵易记,令人回味。名句名篇默写部分分值还不低,对于这些死知识,大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可是不少学生时间花了,也能背诵下来,但考试失分不少。因为常出现错别字。对于这部分,只是背诵还不行,还应该落实到笔头上。老师在课前准备小纸条,写上名篇名句让学生在课前三分钟默写,注意常见错别字,给予提醒。比如学生常把“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幽”写成“忧”,教师只要解释“幽”为淡淡的,轻轻的,来自心灵深处似有似无的一种带着惆怅的感情,而“忧”,直接表达的是伤心,并不能替代“幽”的作用,这样学生下次就不会写错。再比如①寄浮游(蜉蝣)于天地,渺苍(沧)海之一粟。②暖暖(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③两情若是长久(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各句中括号内的为正确字)①句中是同音字相混的错误,②句中是形似字相混的错误,③句没有注意原作语序,受一般印象影响等等,教师适时点拨,学生下次默写就不会犯错了。
2、精炼习题
在进行专题复习完之后,像成语、病句、漫画、诗歌等每天都可以训练三分钟,防止大家遗忘。例如近年来考试对诗歌的分值比重有所增加,所以不能不重视。在复习完古诗文鉴赏这一章节一段时间后,学生可能会忘记,做起题来不会
得心应手,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三分钟出示一首诗歌,针对一个考点进行练习。比如是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思想内容的等等,也可以根据题材,边塞诗,怀古诗,田园诗等等,这些题型在短时间内容易驾驭,不会影响课堂时间。
3、朗读演讲
阅读和作文是语文卷的重头戏,而这两项如果只靠做试卷和作文课上的写作很难提高,多读,多写,是秘诀。高三学业重,如果学生或老师准备好在课前三分钟朗读,就是把资料用到了最有价值的地步了,每个学生都可以运用,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朗读内容可以是经典美文,脍炙人口的句子,可以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但常被忽视的细节,但这些例子都必须是能给我们启发的,能震撼我们心灵的。朗读内容,应尽可能地涉及不同领域,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要注意它的新颖、别致。
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在阅读进行一段时间后可以试着让学生演讲,演讲的内容由老师规定,每周一个话题,话题主要切合高考,同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比如第一周是“面对压力”,第二周是“寂寞与辉煌”,从第三周是“梦想”,以后是 “美好的回忆”“借口”“捡石子须弯腰”“等待”“给父母的一封信”以及“阳光总在风雨之后”等等。
课前三分钟活动,一言以蔽之,就是“听说读写悟”。俗话说,重复是记忆之母,大家不可小看这课前三分钟的训练。久而久之,效果就出来了。
四、教师在课前三分钟中的角色扮演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生命即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高三学生处在临高考的紧张时期,一定要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所以在课前三分钟的各种活动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从始至终参与,尽量为学生创造宽松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各显其能。
是鼓励者。
德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Adolf Diesterweg)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专心倾听学生的讲话,同时始终要以尊敬、鼓励、欣赏的目光去看待所有发言的学生,哪怕学生讲的再差,做的太烂,都不要讽刺,挖苦,教师要坚持在激励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不断完善,提高自我。
是欣赏者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活动中的闪光点。学生在进行活动中,做老师的要“进入角色”做一个高明的欣赏者,他不需要有多少言语上的看法,但在学生讲得精彩的时候,如果有相应的表情,有时仅仅是开怀大笑的样子,或者会心一笑的眼神,或者击节赞赏的状态都会让学生信心斗增,踌躇满志。
是点拨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思想郁结,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当学生有了独特感悟,冒出思维火花的时候,教师因利势导适时点拨,找准奏点,定能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奏出一首心灵的妙曲。
五、课前三分钟的注意事项
课前三分钟不管如何有效,然而就像吃大席之前的开胃小菜,所以,不可主次颠倒,占用课堂阵地,活动准备应该有序。同时还应注意到持之以恒,方能积土成山。
毛泽东说 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类似的,三分钟时间很短,人人似乎都能做到,不过时间一长,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审美疲劳和倦怠。大家应该听说过这个例子。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骄傲的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有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人就是柏拉图。
同样如何有效进行每天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呢? 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然而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很大收获。柏拉图或许不是几十名同学中最聪明的,但只有他日后成为与苏格拉底比肩的智者。中国这样的名言也不少,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等等。所以,在活动成立之初,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持之以恒。所谓小课堂,大作为,课前三分钟只要方法科学,操作得当,长期坚持,不断总结和改进就一定能够使学生受益匪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人说生命之美不在于最后的结果,而在于跋涉的过程,珍惜高三吧,让青春无悔,人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