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 古诗词背诵复习教案(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22:1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语文复习 古诗词背诵复习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语文复习 古诗词背诵复习教案》。

第一篇:高三语文复习 古诗词背诵复习教案

《古诗词背诵复习》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1.学生完成古诗文复习试卷。

2.背诵复习试卷。

教学重点:学生完成古诗文复习试卷。教学难点:背诵复习试卷。疑难预设:背诵。

模式与方法: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流程:

1.下发复习试卷,学生自主完成。

语文重点古诗文默写强化训练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2.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3.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4.三岁为妇,____________。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诗经·氓》)5.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7.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8.凭谁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9.绕树三匝,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10.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12.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13.遥襟甫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纤歌凝而白云遏。(王勃《滕王阁序》)14.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15.盘盘焉,囷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16.________________,上出重霄;________________,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17.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18.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19.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20.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2.小组合作,补充试卷内容。3.以小组为单位,背诵。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提问,给全过关的小组加分。4.黑板默写

给学生五分钟准备时间

教师随机抽取每组一名学生,黑板写,师生共同批改,加分。作业:背诵

第二篇:高三古诗词复习

高三古诗词复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估客:贩货的行商。②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注解】

①晚次:指晚上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鄂州市。

②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

③估客:商人。舟人:船夫。夜语:晚上说话。舟人夜语觉潮生: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④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愁鬓逢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

⑤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征战:指安史之乱。江:指长江。鼓鼙: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题解]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作者安史之乱时,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 “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这首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是动中写静,静中写动的名句。

[译诗] 云开雾散,可以望见远远的汉阳城;估计起来,这孤舟还须一日的路程。商贾们白日睡觉,是知道风平浪静;船夫们夜里呼喊,才发觉水涨潮生。鬓发衰白,与三湘的秋色交相辉映;离家万里,一片归心伴着明月前行。我想起家业,早已随战争荡然无存;那堪再在江上,听到频繁的军鼓声? 第二联描绘入微,试简述其情景,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四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诗人简笔勾勒出船舱中的所见所闻:白天风平浪静,单调的行旅生活使人昏昏欲睡;夜间江潮看涨,船家絮语,更觉长夜难眠。反衬出诗人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

【小题1】身世飘零之感。诗人飘零于江湘之间,两鬓如霜,恰又逢上这肃杀的秋天,愁绪倍增。彻骨的思乡之情。诗人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向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国恨家愁(忧国情怀)。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战乱消失了。但战火未熄,所到之处战云密布。这两联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本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韵义】

云开雾散,可以望见远远的汉阳城; 估计起来,这孤舟还须一日的路程。商贾们白日睡觉,是知道风平浪静; 船夫们夜里呼喊,才发觉水涨潮生。鬓发衰白,与三湘的秋色交相辉映; 离家万里,一片归心伴着明月前行。我想起家业,早已随战争荡然无存; 那堪再在江上,听到频繁的军鼓声?

【评析】

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 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这首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 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 蓄,平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 潮生。”是动中写静,静中写动的名句。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回京不久又被贬为柳州刺史。【注释】:

①榕--常绿乔木,有气根,树茎粗大,枝叶繁盛。产于广东、广西等省。②宦思--客居他乡的思绪。

③这句说:南方的二月,本应是春光正浓的时节,可是现在却象秋天一样,使我感到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滋味。

④这两句是进一步补充阐述上两句的意思。

【作者小传】: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人。他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的。唐顺宗时,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为柳州刺史。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有着很高造诣。他的诗,善于寓情于景,写得俊雅峭拔。

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

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宦情”与“羁思”,原本就有必然联系。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这时候的特殊心态。“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叠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意转迷”三字,则就“春半如秋”作承转,极言意绪的迷乱烦恼。

三、四两句,偏重叙事描写。说“山城过雨”,人们似乎还难于体味这场雨的份量和内涵,故后面紧接着补写了“百花尽”三字。此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此一句,遥扣题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同时又引带出末尾一句。“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写景肃杀肃条。写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诗人一片宦情与羁思,其构思立意均不同常态,而其遣辞造语又极平淡。苏轼《东坡题跋》曾就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作出评论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内容丰富充实而字面却略显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实正是诗人苦心锤炼的结果,是诗歌创作艺术的极高境界。这样的作品往往“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2分)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一是大雨过后,落叶满庭,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1分)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惆怅。(1分)

(2)一个“乱”字,既写莺啼,更是写诗人的心乱。(2分)诗人正是借鸟的乱啼表现出他此时凄迷烦乱的习绪。(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4、把“回头烟柳渐重重”的“渐”字改为“却”好不好?请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5、试结合全词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5分)

参考答案:

14.不好(1分)“却”字只是表现出被重重烟柳挡住视线,表示的是结果;(2分)而“渐”字则生动的表现出词人离别时不断回顾的情态,然而越行越远,柳色逐渐有了层次感,更能体现一个动态的离别过程,突出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怀以及愈来愈深的离愁。(2分)15.“饮散离亭西去”“回头烟柳渐重重”“酒醒人静奈愁浓”等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2分)“浮生常恨飘蓬”包含着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2分)“淡云孤雁远”“残灯孤枕梦”表现出孤寂凄凉的伤感之情,(2分)【注释】

①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飘蓬:飘浮无定之 意。

【评解】

黄昏送别,孤帆远征。回头重重烟柳,淡云暮烟。待到酒醒人静,只见狐枕残灯,淮月朦胧。晨风轻浪,离愁更浓。

这首词抒写了离别之痛,相思之苦。风格柔丽,抒情宛转。语言美,意境尤美。

【集评】

沈雄《古今词话》:《尊前集》有徐昌图《临江仙》、《河传》二首,俱唐音也。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写江行夜泊之景。“暮天”二句晚霞如绮,远雁一 绳。“轻浪”二句风起深宵,微波拍舵,淰淰有声,状水窗风景宛然,千载后犹相见客 中情味也。昌图爵里无考,选词家有列入唐词末者。

《柳塘词话》卷二沈雄云:有以徐昌图之《临江仙》为仙侣,而牛希济之《临江仙》 为南吕者,其宫调自别,亦可也。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

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①本许写于诗人谪官期间。②棋罢:《述异记》中有个故事说王质进山采樵观二童下棋,等下完一局棋,见斧柄已烂,回到村中,没人认识他了,一问才知道人间已过了几百年。

【试题】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3)本诗句句写梦,句句含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如何借梦中之景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参考答案】

(1)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3)前两句点写秋色静夜的梦境,营造一种缥缈凄迷的氛围,表达诗人仕途失意的凄凉;第三句用王质观棋故事,表达诗人对悠闲生活的渴盼,第四句写梦中醉酒之景,表达诗人客居他乡的无奈之情。全诗借(梦)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客居思家的情感。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在滁州做太守时,写了著名的《醉翁亭记》。他不但诗、词、文都擅长,还有史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成就。他的《六一诗话》是第一部以诗话的方式论诗之作。

【译文】

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飘散到远方;路旁浓密的百花,色彩灿烂迷人。下了一局棋,竟发现世上已经换了人间,也不知过去多少年了;借酒浇愁酒已尽,更无法排遣浓浓的思乡情。

【鉴赏】

《梦中作》这首诗写的是“梦境”。梦境的特征是恍惚迷离,无须明确的具体内容和内在的逻辑性,但作为诗,又必须具备一定的立意、情感和审美的特征。欧阳修的这首诗还是做到了的。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四句写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正是“梦中作”的特点。

前两句写秋夜夜深独吹笛,写乱花使诗人迷惑看不清道路,所表达的正是被贬后焦虑、失意之情;第三句写人世间容易变换,第四句直写思念家乡,表达的是诗人对无聊的官场的幻灭和厌倦,从而即便是酒醉、酒酣也想着返回家乡。

在这首诗中,既有景色的凄清与绚丽,又有情感的悲伤和喜悦;既有空间的无由转移,又有时间的莫名变幻„„然而在每一个情境中,我们都感受到了一种美。从奇怪的梦境之中,流露出思念亲人的情怀。

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单轴画。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统一的,正可以诗题的一个“梦”字贯通。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动变幻不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和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绰绰,游移不定,似是而非。末句是全诗之关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欧阳公表现的梦,是客愁贯穿于始终,令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可见这客愁之深之切了。诗题“梦中作”,这当然不可能,可全诗却给人以无庸置疑的梦境之感,有如身历亲受。诗人良苦用心和绝妙手笔,可发一赞叹。

赏析二:

欧阳修此诗四句分叙四个不同的意境,都是梦里光景,主题不大容易捉摸,因为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曲折而复杂的情怀。

首句写静夜景色。从“凉”“月”等字中可知时间大约是在秋天。一轮明月把远近山头照得如同白昼,作者在夜凉如水、万籁俱寂中吹笛,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恬静。“千山月”三字,已经空阔,给人一种玲珑剔透之感。

次句刻画的却是另一种境界。“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下面又说“百种花”,则此时的节令换成了百花争妍的春天。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景色写得如此扑朔迷离,正合梦中作诗的情景。此二句意境朦胧,语言隽永,对下二句起了烘托作用。

第三句借一个传说故事喻世事变迁。梁代任昉在《述异记》中说:晋时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弈,就置斧旁观。童子给王质一个像枣核似的东西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饥饿。等一盘棋结束,童子催归,王质一看,自己的斧柄也已经朽烂。既归,亲故都已去世,早已换了人间。这句反映了作者超脱人世之想。

末句写酒兴已阑,思家之念不禁油然而生,表明作者虽想超脱,毕竟不能忘情于人世,与苏东坡《水调歌头》所说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境相似。

四句诗虽是写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合起来又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暗寓作者既想超脱时空而又留恋人间的仕与隐的矛盾思想。

“诗言志”,读完全诗,寓意就逐渐明朗了。诗人的抑郁恍惚,与他当时政治上的不得志有关。这诗在《居士集》卷十二,它前后的两首目录原注都标明为皇佑元年(1049),可能为同时所作。这时欧阳修还在颍州,尚未被朝廷重用。所以这四句是在抒发心中的感慨,它的妙处是没有把这种感慨直接说出。这种意在言外的手法,要仔细体察才能明其究竟。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曾对此诗作过分析。他认为古人绝句诗一般有两种不同特点:一种是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如古时的《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及欧阳修这诗都属此类。另一种是“意连句圆”,四句意思前后相承,紧密相关,如金昌绪的《春怨》即是。这首《梦中作》,确如升庵所说,写的乃是秋夜、春宵、棋罢、酒阑等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又是浑然天成,所以陈衍说:“此诗当真是梦中作,如有神助。”(《宋诗精华录》)

这诗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这显然是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小重山·端午》赏析

《小重山 端午》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作者介绍】舒頔(頔dí好也《玉篇》)字道原,绩溪人,年十五六,与同郡程文,讲明经史之学。后至元中,辟贵池教谕。秩满,转台州学正。遭逢世乱,奉亲归遁山中。尝避寇岩谷,被执,頔正色叱贼,贼感而释之。其诗盘郁苍古,不染纤巧织纴之习。书法尤朴拙,识者以为得汉隶法。学者称贞素先生。有《华阳贞素斋集》七卷。”

舒頔生于1304,死于1377年,处于元明之际,如上文“遭逢乱世”。“尝避寇岩谷,被执,頔正色叱贼,贼感而释之”。从“避寇”、“被执”、“叱贼”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所谓的贼寇指的是朱元璋等起义军,“入明屡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终老于家”,这些记载可以看出舒頔和元朝的情感联系。

【赏析】“空惆怅”慨叹了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本曲以端午节为载体,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与下片的“无人解”形成鲜明对比。但沅湘之水却把作者带入了历史,通过纪怀屈原抒发自己对元朝覆灭的感伤和不仕明朝的节烈,“空惆怅,谁复吊沅湘”、“《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等诗句传达就是作者的伤感失落,而“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则表明了作者对元朝的忠贞决心。“树转午阴凉”,以景结情,情在景中,是古诗词的常用收尾法。可以收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余韵缭绕的效果。作者的悲观绝望之情溢于言表。

历来写端午的诗词都很多,多半会提到屈原的旧事,借屈原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或者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失落情怀,或者赞扬屈原的精神而表明自己的忠义之心,总之,流不尽的沅湘之水,就是中国失意文人的辛酸之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梅尧臣),“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戴叔伦)。

读中国古诗词总让人觉得气闷,而没有怒发冲冠的畅快,好像他们只会躲在角落里哀怨或者表明忠心,从来都不会愤怒似的。最多不过是装疯卖傻,“学呆,妆痴,谁解其中意?”“尽教他争甚底,不如他瞌睡,不如咱沉醉,都不管天和地”,没有几个敢真正站起来去怒去喊去抗争!这和《诗经》开创的“悲而不伤,哀而不怨”的温柔敦厚的诗风与屈原的香草美人的艺术传统是分不开的。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解析】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解析】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但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那么。“用典”算不算呢? 本人认为应该可以。

安徽卷除了文言文选文让人不可捉摸外,古代诗歌鉴赏的选文也是剑走偏锋——所选诗词较为冷门,2006年的宋词,2007年的清词,2008年的宋诗,今年的元词。看来,安徽的命题者对词还是情有独钟的。对于作者舒頔一点信息也没有,好在词作内容上没有难度,写的是大家熟悉的端午,是否也在赶注重传统节日的时尚。尽管该词较多的用典,但阅读难度还是不大。《小重山·端午》阅读答案 山馆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①。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远岫穿云翠②,畲田得雨肥③。渊明谁送酒④?残菊绕墙飞。

[注]①竹扉:竹子做的门。②远岫:远处的峰峦。③畲田:开垦过三年的田。④渊明:陶潜,陶渊明。

[鉴赏提示] 首联描绘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图画。颔、颈两联是诗人近看远眺的秋天景色。末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孤独惆怅的心情。全诗采用由近及远、从景到情的写法,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14.对此诗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所处的环境。“野馆”就是题目所说的“山馆”,指作者在山野之间居住的地方。“萧条”既描写出田园的景象,也体现了诗人此时的心情。

B.

二、三两联写出了凭轩远眺所见的景象。“藏”字表现了秋色的不易察觉,“老”字暗含对自己人生的感慨,“穿”、“肥”二字看似平淡,却平中见奇。

C.“渊明谁送酒”一句直抒胸臆,意思是说没有人给陶渊明送酒,要喝酒必须靠自己劳动去挣。诗人以陶潜自比,写出了自己艰难的处境。

D.“残菊绕墙飞”一句,以景写情,以残菊飘飞的萧瑟秋景来烘托诗人内心的孤独惆怅。15.首联、颔联,诗人怎样表现自己的境遇、情怀?试作具体分析。(4分)

16.“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14.C(此句意思应为“ 陶潜隐居田园,贫无酒钱,尚有亲朋好友送酒上门,如今,诗人在寂寞凄清的山馆,又有谁来嘘寒问暖呢?”)

15.答案:⑴作者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表现情怀,“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2分)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徊寻巢,映衬了诗人内心的悲哀。(2分)16.“穿云翠”是生动而美丽的景象。“得雨肥”意味着丰足。(1分)这是以乐写哀的手法。(1分)美好的景物反衬出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1分)

赏析

余靖,有陶潜王维田园诗的遗韵,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带孤独惆怅之情。一开头,诗人就把人带进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图画里,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还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表现了诗人此时的情怀。诗人凭轩远眺,摄入眼底的是“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的景象,所以颔联使用反衬手法,以哀景衬哀情;而颈联则是以乐景衬哀情。尾联抒写诗人孤独之情。陶潜隐居田园,贫无酒钱,尚有亲朋好友送酒上门,如今,诗人在寂寞凄清的山馆,又有谁来嘘寒问暖呢?只有残菊陪伴着自己。山馆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注:

[1]野馆:即山馆,指余靖在曲江的乡居。[2]凭轩:轩(xuān),堂前的栏杆。凭轩,依凭着栏杆。[3]竹扉:扉(fēi),门扇。竹扉,以竹编成的门扇。[4]远岫:岫(xiù),峰峦。远岫,远处的山峦。[5]畲田:畲(shē),火耕。畲田,焚烧草木,以灰肥田。[6]渊明:即陶潜(365—427年),东晋时代的伟大诗人。归隐之后,写了大量的田园诗,描写山水田园之美,歌唱农业生产劳动,并表现了对士族社会的憎恶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一扫西晋以来的绮靡诗风,为唐代以后历代诗人所师法。

余靖,生平不详。余靖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官。此诗大约是他晚年所作,有陶潜、王维田园诗的遗韵,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带孤独惆怅之情。首联描绘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图画。颔、颈两联是诗人近看远眺的秋天景色。末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孤独惆怅的心情。全诗采用由近及远、从景到情的写法,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赏析

作者乡居曲江的末期时,经过几年的冷静思索,余靖对田园生活渐能适应,心情也已大大平和下来。该诗描写秋日傍晚的山村景色,塑造出一个悠闲自得的作者形象,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带着孤独惆怅之情。一开头,诗人就把读者带进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图画里,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还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也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诗人凭轩远眺,摄入眼底的是“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的景象,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寻巢,映衬了他内心的悲哀。这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五六两句,“穿云翠”是美丽而生动的景象,“得雨肥”意味着丰足,这是用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中间这两联,颔联以哀景写哀情,是衬托的写法;而颈联以乐景写哀情,是反衬的写法。诗中生动地再现了山馆山园老而不衰的秋景,平淡而精工,深得陶潜、谢朓及王维、孟浩然诗派的旨趣。诗人以闲旷之目,托高远之思,一切深沉的思考,都蕴藏于无言的远眺之中。尾联抒写诗人的孤独之情。陶潜隐居田园,贫无酒钱,尚有亲朋好友送酒上门,可诗人在寂寞凄清的山馆,却没有人来嘘寒问暖,只有残菊陪伴着他。诗人自比陶潜,而境况更差,也更孤寂。[2]余靖,有陶潜王维田园诗的遗韵,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带孤独惆怅之情。尾联抒写诗人孤独之情。陶潜隐居田园,贫无酒钱,尚有亲朋好友送酒上门,如今,诗人在寂寞凄清的山馆,又有谁来嘘寒问暖呢?只有残菊陪伴着自己。

阅读及答案

⑴首联、颔联,诗人怎样表现自己的境遇、情怀?试做具体分析。(2分)

⑵“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3.这首诗对仗最工整的一联是()(1分)

A.首联 B.颔联 C.颈联 D.尾联

4.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待了时间、地点,由“对竹扉”引出所见之景。

B.颈联中“穿云翠”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峻、草木葱郁。

C.中间两联的景物描写远近结合,动静交织,情景交融。

D.尾联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5.颔联中“老”字用得别具特色,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

⑴作者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表现情怀,“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1分)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徊寻巢,映衬了诗人内心的悲哀。⑵“穿云翠”是生动而美丽的景象。“得雨肥”意味着丰足。(1分)这是乐景写哀的手法。(1分)美好的景物反衬出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1分)3.C(1分)4.D(3分)

5.首先“老”字写出了秋天傍晚时分树色的晦暗、苍老。其次暗示作者的年老、衰老。一个“老”字,情景交融,既写景又传情,景凄凉人孤寂、哀伤。(4分)《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作品评述

潍县:今属山东省。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衙斋:官衙中的书斋。些小:指官职卑微。吾曹:我们。关情;关心。【鉴赏】

郑板桥善画善书,尤喜画竹,故而他的题画诗也大多以颂竹为主题,譬如这一首。首句即点明自己的身份,“衙斋”即官邸,“萧萧”说明周遭环境优雅,同时也紧扣画竹的主题。次句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第三句是说自己官职卑微,只是一个小县吏,然而只要是有关民众的,事无巨细,都会放在心上。“一枝一叶”表面上看还是咏竹,实际比喻民间疾苦。

由于此诗是题画诗,因而诗人从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做好民众父母官的心声;又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巡抚大人的,故不有几分劝勉之意。诗歌语言质朴,比喻的手法穿插类同,使全诗具有一种虚实相间的效果,更见意味深长。

作品赏析

【注释】:

潍县:今属山东省。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衙斋:官衙中的书斋。些小:指官职卑微。吾曹:我们。关情;关心。

【鉴赏】

郑板桥善画善书,尤喜画竹,故而他的题画诗也大多以颂竹为主题,譬如这一首。首句即点明自己的身份,“衙斋”即官邸,“萧萧”说明周遭环境优雅,同时也紧扣画竹的主题。次句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第三句是说自己官职卑微,只是一个小县吏,然而只要是有关民众的,事无巨细,都会放在心上。“一枝一叶”表面上看还是咏竹,实际比喻民间疾苦。

由于此诗是题画诗,因而诗人从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做好民众父母官的心声;又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巡抚大人的,故不有几分劝勉之意。诗歌语言质朴,比喻的手法穿插类同,使全诗具有一种虚实相间的效果,更见意味深长。采桑子①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转调丑奴儿》、《罗敷歌》等。[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了一组《采桑子》词,共十首,此词是第四首。

(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图景?(4分)

(2)首句是全词的纲领,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了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1分),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1分)。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栏畔柳条尽日斜拂于春风中(1分),作者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4分)

(2)全词实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暮春景象,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2分),表达了作者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2分)。

赏析:

本篇为词人晚年退隐颍州时所作组词《采桑子》之一,《采桑子》共有十首,此为第四首。词中描写“群芳过后”暮春时节西湖的残春之景,却无伤春之感,而别有一番朦胧迷离之美。词人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颍州暮春画卷,虽通篇写景,但也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抒写了词人静闲自适的旷达情怀和恬淡的心境。起句统领全篇,“群芳过后”的西湖,让人顿觉惋惜伤感,但词人却觉“好”,足见其心情闲雅舒适而又情 怀旷达。下面三句分写“西湖好”,铺陈渲染首句。“狼藉残红”满地落花残红,写西湖岸边地面之“好”;“飞絮蒙蒙”,漫天柳絮飞舞,言空中之“好”;“垂柳阑干尽日风”,垂柳掩映着华丽的栏杆,随着和煦的春风摇曳起舞,写周围环境之“好”。这三句具体描写“西湖好”,反衬出词人的幽微的情态。“笙歌散尽游人去”承接上片“尽日”,展现出此时环境之清幽,然“笙歌”未散,“游人”未去之时,西湖的笙歌繁华可想而知。所以“始觉春空”,这才觉得春去楼空,于是慢慢地“垂下帘栊”,却看见双燕穿过濛濛细雨翩翩而归。“细雨中”呼应上片“尽日风”,点明了气候的变化,从而揭示出时间的推移。词中多用白描手法,尤其前后两结,虽无修饰,却颇耐人寻味。刘永济《词论》曾赞:“《采桑子》前结‘垂柳阑干尽日风’,后结‘双燕归来细雨中’,神味至永,盖芳歇红残,人去春空,皆喧极归寂之语,而此二句则至寂之境,一路说来,便觉至寂之中,真味无穷,辞意高绝。”

整首词情景交融,以动显静,动静交错,而语言清丽,风格空灵。今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中评价曰:“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静。通篇于景中见情,文字极疏隽。风光之好,太守之适,并可想象而知也。”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

一篇《论佛骨表》早晨上秦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

知道你远道赶来送我是有深厚的情意,你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鉴赏一】

韩愈《论佛骨表》是一篇正气凛然的名文。文中说:“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褛以观,升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香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骨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巨不怨悔。”这首诗和这篇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前两联写“左遣”,一气贯注,浑灏流转。“贬”的原因是“奏”,“奏”的本意是为国“除弊”,可见“贬”非其罪。然而“朝奏”而“夕贬”,处罚何其迅急!一贬就贬到“八千”里以外,处罚又何其严厉!那么“九重天”虽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第三句理直气壮地声言“欲为圣明除弊事”,表明并未因受严谴而有丝毫心,其刚正不屈的风骨宛然如见。“朝奏” 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圣明”与“衰朽”、“欲„„除弊事”与“肯„„惜残年”,强烈对比,高度概括,扩大和加深了诗的内涵。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在《女挐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界雄阔”之类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 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怎奈“马不前”!“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全诗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而又有新创。前两联大气盘旋,“以文为诗”而诗情浓郁,开 宋诗法门,影响深远。因韩湘被传曾为“八仙”中的“韩湘子”,故此诗或绘为图画,故演为戏曲小说,流传更广。

------【鉴赏二】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不言而喻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论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三、四句直书“ 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

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如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和愤怒。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从思想上看,此诗与《论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就艺术上看,这首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 ”、“ 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

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然天成之感。

五、六句跳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 ”,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此诗虽追步杜甫,但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我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

甲辰八月辞故里(甲辰八月辞故里)

《甲辰八月辞故里》是张煌言所作的一首诗。该诗诗题辞故里,而诗人十分明白此去乃辞人世。面对死亡的命运,抗清英雄张煌言在诗中所抒发的,不是对生的留念,也不见半点悲戚。充塞全诗的是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以及身虽死而志不移的豪壮情怀。作品原文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①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②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③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④ 注释译文

①何之:到何处去。西子湖:杭州西湖。有我师:有我的榜样,指岳飞和于谦。②这两句是说,于谦的功绩可以和日月同辉;岳飞曾经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朝廷终于在杭州西湖建立了他的祠庙。岳家祠:这里指岳王庙。③这两句是说,自己抗清复明大业未成,手无寸功,却要和岳飞、于谦同葬于西湖;诗人凭借一颗赤诚的心,在西子湖畔找到一块安息之地。赤手:空手。三席:三个座位。枝:枝栖,喻托身之 地,这里喻为小小的葬身之所。《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④这两句是说,自己抗清之志不灭,死后必效仿忠臣伍子胥,化为浙东的钱塘江的怒涛。素车:“素车白马”。凶、丧之事所用的白车白马。后用为送葬之辞。东浙路:浙江东部地区。鸱(chī)夷:皮制的口袋。据载,伍子胥累谏吴王,却被赐死,临终之际,让其子悬其首于南门,以观越兵入侵,用鸱夷裹其尸投于钱塘江,以便随着江潮起落看吴国之败。创作背景

公元1645年(明弘光元年)清兵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南京、擒杀弘光帝。张煌言与刑部员外钱肃乐、浙东志士董志宁等遂组成数千人的队伍在宁波城隍庙集会,拥立鲁王朱以海北上监国。张煌言亲赴台州迎鲁王,被授以“行人”之职,至绍兴,又被授以翰林修撰,并任“入典制诰,出领军旅”之事。《甲辰八月辞故里》共两首,该诗为第二首。甲辰,指公元1664年(清康熙三年)。是年七月,张煌言在其隐居处南田悬岙岛(今浙江象山县南)被俘,押至鄞县;八月初,解往杭州。临近出发的时候,为张煌言送行的有几千人,张煌言辞别故乡父老,赴杭就义。临行慷慨写下此诗。诗歌表现了诗人在国亡家破后,矢志不渝的抗清精神和为国捐躯的决绝之心。作品鉴赏

首联点题,述及辞故里、向杭州之行,且表明欲效民族英雄于谦、岳飞,魂归西湖。二三两联承此而展开,既表达对于、岳二人的景仰之情,又为自己能够为国家民族利益而献身感到自豪。尾联为全诗情感发展的高潮,慷慨悲壮之气震撼人心。

赏析: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1645年清兵南下,张煌言等奉鲁王朱以海为监国,起兵抗清。此后在浙闽沿海一带与郑成功并肩作战,直至南明政权灭亡。郑成功病死,张煌言解散义师,退隐海岛,被捕不屈而死。本诗共两首,此为第二首。甲辰,指康熙八年(1664)八月。是年七月,张煌言在其隐居处南田悬岙岛(今浙江象山县南)被俘,押至鄞县;八月初,解往杭州。临行,送行者几千人,张煌言辞别故乡父老,赴杭就义。临行慷慨写下此诗。诗歌表现了诗人在国破家亡后,矢志不渝的抗清精神和为国捐躯的决绝之心。

由于柳永天性风流,才性高妙,后因“奉旨填词”而仕途坎坷,最终以毕生精力作词,在“倚红偎翠”、“浅酌低唱”中寻找寄托,并自诩“白衣卿相”。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这首《归朝欢》是写冬日早行而怀念故乡的作品,抒写冬日早行而怀念故乡的思绪和浪迹江湖的苦闷情怀。全词如下: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词作的上片,词人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抒情氛围。前两句写道:“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别岸”是稍远的江岸。“扁舟”即小船。“萧萧”拟声词,此指芦苇发出的声音。“淅淅”拟声词,指风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淅淅的声音。接着写道:“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沙汀”即水边或水中的平沙地。这里的沙汀是南来过冬的雁群留宿佳处。“破”即穿。“烟”即迷蒙的雾气。“残月”指将落的月亮,一弯残月。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露宿的大雁惊飞起来,穿过弥蒙雾气,残月照在小溪的小桥面似如秋霜一样洁白。这里,“残月”表示旅人很早就上路。其中的“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形成工对。上句写了大雁高飞起来,因人早起赶路而惊飞,下句写似如秋霜的溪桥。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寒冬早行的景物及其特点。接着写道:“渐渐分曙色。”“曙色”即拂晓时的天色。这一句为写景之总括,不但表明时间推移,已经快到拂晓,而且暗示了旅人已经过一段行程,为推动词意的发展做了有力的铺垫。天亮了,词人看到:“路遥山远多行役。”“行役”即指出行。这里是转笔,由写景转写旅人。意思是说,东方发白,弯弯曲曲的道路上,出行的人渐渐多起来了。一些“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这里的“只轮”“双桨”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分别借指车和船。“利名客”指追逐名利的人。这几句的意思是说,那些坐船乘车的人,尽是“利名客”。为什么柳永要这样说?这与柳永的处境有关。我们知道,“奉旨填词”的柳永失意江湖,正同这群赶路的人一样,徒步行走,心中也免不了怨恨。接着过片“一望乡关烟水隔”,承上片的写景写人转入主观抒情——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所以“一望”也就是想望。“乡关”即家乡所在地。其中,“乡”即家乡,“关”即关隘、关塞。自己与故乡相隔遥远,烟水迷茫,根本无法望见。所以,在这样的处境中,既无法望见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乡愁绪的煎熬,反转产生一种急迫的渴望心理——“转觉归心生羽翼”。“觉”即醒悟。也就是说,词人醒悟了,巴不得生出双翼,立刻飞回故乡。其中“生羽翼”突出了归乡之情的迫切。接着写道:“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愁云恨雨”往往用来比喻儿女离情。“愁云恨雨两牵萦”就是说愁如云恨如雨如同丝一样牵萦两地。这里,通过比喻来突出词人乡愁之浓重。“新春残腊相催逼” “新春残腊”即新年与旧年的交替时。这里,写出了时序代谢,日月相催,一年接一年。接着一句是“岁华都瞬息”。“岁华”即年华,时光。“瞬息”即时间过得很快。南朝梁沈约在《却东西门行》写道:“岁华委徂貌,年霜移暮发。”这里,词人把“新春残腊相催逼”和“岁华都瞬息”放在一起,强调了年光逼人、年华易逝的伤感。“浪萍风梗诚何益。”“萍”和“梗”在古代诗词中是飘泊不定的典型意象,以喻羁旅生活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无定。这里,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命如“浪萍风梗”一样,表现出词人浪迹无定之苦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最后三句写道:“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归去来”出自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指归隐乡里。这里是“回去”的意思。“来兮”是助词,无义。这几句写出了思乡的主要原因,并补足了“愁云恨雨”之意。原来是家乡的“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这个人说谁?当然是词人的妻子了。为什么?我们知道,柳永离家后再也没有回到故乡,而在京都的烟花巷陌与许多歌妓一起,而这些人也绝对不是他所“忆”的人,更何况,前文也说道“一望乡关烟水隔”。所以,词人所表现出来的自然是多年没有回去的故乡和自己所爱的妻子。词作卒章显志,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艺术上,首先,结构匀称完整,层层推进,卒章显志。其次,白描和铺叙相结合,虚实结合,情景相生,提高词作的境界。再次,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但增强词的含蓄性,而且更富形象感。第四,语言平易、准确、形象、贴切,特别是工整的对偶句的运用,使词作的语言更具富于表现力。柳永词作鉴赏

此词以白描和铺叙的手法,情景相生地抒写作者冬日早行而怀念故乡的思绪和浪迹江湖的苦闷情怀。作者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前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乡冬日晨景,所写的景物都是主体真切地感受到的。“别岸”是稍远的江岸,“萧萧”为芦苇之声,“淅淅”乃风的声响。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细细的声音,此处写景如画般地写出了江乡的荒寒景象。“沙汀”即水间洲渚,为南来过冬的雁群留宿佳处。宿雁之冲破晓烟飞去,当是被早行人们惊起所致。江岸、葭苇、沙汀、宿雁,这些景物极为协调,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溪桥”与“别岸”相对,旅人江村陆路行走,远望江岸,走过溪桥。“残月”表示旅人很早即已上路,与“明月如霜”之以月色比霜之白者不同,“月和霜白”是月白霜亦白。残月与晨霜并见,点出时节约是初冬下旬,与上文风苇、宿雁同为应时之景。

三、四两句十分工稳,确切地把握住了寒冬早行的景物特点。“渐渐分曙色”为写景之总括,暗示拂晓前后的时间推移和旅人已经过一段行程。这样作一勾勒,将时间关系交代清楚,使词意发展脉络贯串。“路遥山远多行役”为转笔,由写景转写旅人。由于曙色已分,东方发白,道路上人们渐渐多起来了。“只轮”“双桨”,借指车船。水陆往来尽是“利名客”,他们追名逐利,匆匆赶路。柳永失意江湖,正同这群赶路的人一道披星戴月而行。柳永的羁旅行役之词中经常出现关河津渡、城郭村落、农女渔人、车马船舶、商旅往来等等乡野社会风情画面,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词史上有开拓意义。过片“一望乡关烟水隔”,承上片的写景转入主观抒情,写主人公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一望”实即想望,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烟水迷茫,根本无法望见;既无法望见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乡愁绪的煎熬,反转产生一种急迫的渴望心理,恨不能插上羽翼立刻飞回故乡。对于这种迫切念头的产生,词人作了层层铺叙,细致地揭示了内心的活动。“愁云恨雨两牵萦”喻儿女离情,象丝缕一样牵萦两地:“新春残腊相催逼”是说明时序代谢,日月相催,新春甫过,残腊又至,客旅日久,于岁月飞逝自易惊心,有年光逼人之感。“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岁华”句申上“新春”句意,流光转瞬,与天涯浪迹联系起来,更增深沉的感慨。“萍”和“梗”是飘泊不定的典型意象,以喻羁旅生活象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无定。柳永深感这种毫无结果的漫游确是徒劳无益,从现实艰难的境况来看还不如回乡。于是逼出最后三句: “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这是思乡的主要原因,补足了“愁云恨雨”之意。家乡的“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自然是设想妻子多年家苦苦相忆了。柳永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离家后事实上再也没有回到故乡,但思乡之情却往往异常强烈;他京都的烟花巷陌与许多歌妓恋爱,但怀念妻子的深情却时时自然地流露。清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一、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二、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注释】(1)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2)冢:坟墓。(3)蛰:动物冬眠。(4)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5)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6)是:对,正确。(7)蓬蒿:“茼蒿”的俗称。此指杂草。

【译诗】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解析】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总之,诗人生动地描绘了清明节令到来时,万物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与杜牧诗不用典故,也没有浓艳华丽的词藻,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画,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相映成趣,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知人论世之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 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贬所。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附《齐人有一妻一妾》

【原文】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译文】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势的人物到家里面来过,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方。”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便尾随在丈夫的后面,走遍全城,没有看到一个人站下来和她丈夫说过话。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乞讨,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哭泣着,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不使他们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共同哭泣的,是很少的!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赏析

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宁可隐居山中。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注释](1)纷然:众多繁忙的意思。(2)九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人指阴间。

[译文]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因此,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该享。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

高翥(1170~1241)南宋诗人。字九万,号菊□。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

高翥是江湖派中较有才情的诗人。他的一些诗具有民歌风味,如《秋日田父辞二首》写农村风俗,语言朴素自然;《春情四首》如民间情歌;《无题》诗也写得与竹枝词相仿佛,如:“风竹萧萧淡月明,孤眠真□可怜生。不知昨夜相思梦,去到伊行是几更?”他擅长以平易自然的诗句写出寻常不经意的景色,如“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晓出黄山寺》),把草色和溪流、菜花和杨柳这些常见的景物写得相映成趣。《多景楼》以深秋晚景衬托故国之思,笔致雅淡。

所著《菊□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信天巢遗稿》,有《四库全书》本。注释

(1)纷然:众多繁忙的意思。(2)九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人指阴间。译文

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因此,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该享。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

古诗文网

第三篇:初三古诗词背诵默写复习

初三古诗词背诵默写复习

教学目标 :

1、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识记中考必背古诗词的内容和方法。掌握直接型题型的复习技巧。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古诗词量,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掌握理解型和拓展型题型的复习技巧。

3、通过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体会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魅力。教学重点:

1、中考古诗词的识记、默写。

2、中考古诗词名句的理解与运用。教学难点:

1、中考古诗词名句的理解与运用。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内容:

一、导入 : 中考默写考点:

1、默写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名句。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课表规定的古诗文。考查的内容是课内的诗文名句、名段、名篇。

二、全班背诵大比拼:

出示中考考查的古诗篇目,全班学生每人一首背诵,剩下两首齐背。达到全员背诵过关的目的。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21·世纪*教育网 中考重点古诗22首 1.蒹葭(《诗经》)2.观沧海(曹操)

3.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5.使至塞上(王维)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7.行路难(李白)8.望岳(杜甫)

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0.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1.泊秦淮(杜牧)

1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13.登飞来峰(王安石)

14.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15.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16.游山西村(陆游)

17.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18.过零丁洋(文天祥)

1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20.天净沙•秋思(马志远)

2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22.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三、中考题型练习: 出示:常考题型:

1.直接型默写。2.理解型默写。3.拓展型默写。

(一)、直接型默写:要求全班都要过关,中考不丢分。对于基础不太扎实的学生重点关注,多提问,多练习。

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使至塞上 王维

征蓬出汉塞。,长河落日圆。

3、行路难 李白

,忽复乘舟梦日边。长风破浪会有时。

4、望岳 杜甫

,一览众山小。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海内存知己。

6、饮酒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

7、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怀旧空吟闻笛赋,.,病树前头万木春

8、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乱花渐欲迷人眼。,绿杨阴里白沙堤。

9、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10、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衡阳雁去无留意 羌管悠悠霜满地。

11、浣溪沙 晏殊

,似曾相识燕归来。

12、登飞来峰 王安石

不畏浮云遮望眼。

13、江城子 苏轼

持节云中。

会挽雕弓如满月。

14、水调歌头 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但愿人长久。

15、过零丁洋 文天祥

,干戈寥落四周星 人生自古谁无死。

16、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

17、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兴,百姓苦。教师归纳,给出应试技巧:

识记型默写特点:此题难度不大,只需把诗文记熟,不写 错字,就能得分。应试技巧:熟背会写,细辨差别,认真答题。

二、理解型默写。全班基本都过关。

对中等及优秀学生重点关注,适当提问基础较差学生,增强学习动力。

1、《观沧海》中曹操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字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2、《钱塘湖春行》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

3、《西厢记》中有:“晓来谁染霜林罪?总是离人泪。”《天净沙秋思》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望岳》中表现诗人积极向上的壮志的句子是:。

5、《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日落景象,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的名句是:

6、当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便自然而然吟咏起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是: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

8、《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是:

9、《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作者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10、《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揭示主旨的一句是:

11、《饮酒》中描写诗人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千古名句是:。

12、《行路难》中表现作者对现实理想的自信乐观精神的名句是:。

13、《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句子是: 教师归纳,给出应试技巧:

理解型默写特点:有条件限制,有目的导向,要求大家不仅要熟背课文,还要理解诗句含义。应试技巧:审清题意,弄清要求,正确默写。

三、拓展型默写。有能力的学生过关

1、古诗文中许多写花的佳句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怀,请写出连续的两句:。解析:这类题型答案很多,范围稍广,认真思索。

2、“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写出一个借“酒”抒发感情的古诗词句子:

3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含有这一道理的古代诗句有不少,请你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

4、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诗篇抒发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豪迈情怀,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21教育网

5、我们读过的古诗词中,有很多写到了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请写出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连续的两句:

6、历代文人常用一叶扁舟寄托自己的万千情思。请你写出含有“舟”字的连续的两句:

7、临近毕业,请你从学过的古诗文中选出连续的两句作为临别赠言送给你的同窗好友: 教师归纳,给出应试技巧: 拓展型默写

特点:不仅考查大家记忆、理解能力,还测试大家的迁移、联想及应用能力。应试技巧:整体感知,加深理解,把握含义,学以致用。总结方法技巧:

1、准确记诵诗文。

2、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

3、弄清楚具体题型的要求,抓关键词,按要求默写。

4、默写诗文一定不能写错字。

四、提升练习:

学生自由抢答,缓解课堂压力,适当放松。根据情境,活学活用。

1、中秋佳节,远在美国留学的小王

无法回国和家人团聚,只能通过贺卡祝家人身体健康,生活平安,请你替小王在他的贺卡上写一句诗,来表达他对家人的美好祝愿:

2、暑假期间,李明到南岳旅游,当他爬上衡山祝融峰顶时,面对眼前美景,一句诗从他的口中脱口而出,你猜会是哪一句?

小结: 上述古诗词练习中,有识记型默写、理解型默写、拓展型默写。默写是检测学习古诗的唯一手段,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学习古诗的必要条件是——?背

板书:

古诗词背诵默写复习

常考题型:

1.直接型默写。

2.理解型默写。背 3.拓展型默写。

作业:补充的默写练习卷子

第四篇:高三语文复习

高三语文复习:高中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方法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你不妨养成这样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能够帮助你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你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利于扩大你的知识面,提高你的分析综合能力。这里给你介绍五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圈点笔记 阅读你自己的书籍时,可随时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彩之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圆圈、黑点、交叉、箭头、曲线、方框、疑问号、惊叹号等等。有些精读的书,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以示区别。比如,在重点行下面画上红线,在难点行下面画上蓝线等等。每种线条和符号代表什么意义,应由你自己来掌握。

批语笔记 阅读中,在文章的“天头”“地脚”和其他空白处,随时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体会。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以后阅读时引起注意,也是一种灵活、简便的读书笔记的好形式。清代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都属于这一类读书笔记。摘录笔记 可摘录在本子上,也可摘录在卡片上。文摘卡片,文具商店里都有出售的。你也可以自制,纸质得选用硬一些的。卡片一般得有题目、类别、作者、书刊名称、第几期以及内容摘要这样一些内容,一张卡片只摘抄一类内容。等卡片积累到相当数量时,再按不同的类别(如警句格言、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分门别类,以便随时使用。摘录时应注意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改动原文的字句和标点。

提纲笔记 把文章的提要写出来,力求抓住重点,概括出基本内容,文字须简明扼要,但注意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写进去。提纲笔记对以后自己在写作中的资料运用会很有帮助的。

心得笔记 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自己体会最深刻、最有意义的部分写成心得笔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也可以将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合在一起写出。作心得笔记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心得笔记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有感而发。比如,可以分析作品的写作特点和你的心得体会等。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多人体验、总结出来的良好的读书方法,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训练方法。但愿你以后读书能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第五篇:高三语文作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教案

学习语言描写

关键词:语言描写 独白 对话 个性化 动作性 形象、情节与主题 精练 对比 结合 【概念诠释】

语言描写也称对话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语言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精练、生动和性格化的语言描写,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透视人物的心灵,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深刻表现主题。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1、内心独白法,也叫“自白”法,就是通过人物“自言自语”或默想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把人物心灵最隐秘的部分直接袒露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成功的运用内心独白法,一定要慎重。一般是在人物处于冲突之中,采取重大行动之前,内心紧张,思绪复杂多变时,为了使读者能准确、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人物的心灵状态,才用这种方法。因此它不宜多用,更不能滥用。另外,运用内心独白法,语言一定要简练,结构一定要严谨,要注意开合转换处的衔接过渡。最后,运用内心独白,一定要表白出内心深处的隐秘,一定要揭示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特征来。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有时也归于心理描写。

2、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表现主题作用非常大。【方法引领】

语言描写要注意的问题:

1、语言要能显示并且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2、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3、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4、语言描写要为文章中心服务,要有选择,不能有言必录。

5、尽量用口语,使语言描写真实、生动,最重要的是符合人物特点,有利于表现主题。

一、语言描写要个性化、主题化。

鲁迅先生曾说:好的对话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即语言描写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经历、年龄、教养、气质、习惯爱好、思想、性格等。要在描摹语态,叙写对话过程中表现出“这一个”的个性特征来。诸如阿Q的精神胜利,孔乙己的腐迂,周朴园的虚伪冷酷,吴荪甫的狡诈恃强,觉新的委曲求全,虎妞的泼辣粗野,三仙姑的装神弄鬼,李双双的热情爽直等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优秀作品在人物语言个性化化都很突出。曹操错杀了父亲的好友吕伯奢家人以后,又故意杀了吕伯奢以灭口,居然大言不惭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临死不忘一生聚集的巨额财富,命令女儿欧也妮:“把一切照顾地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李逵初见宋江,当面就大咧咧地问戴宗:“哥哥,这个黑汉子是谁?”等弄清楚是宋江后,又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这些个,也叫俺铁牛欢喜!” “言为心声”,曹操一句话,入木三分地写出了他的奸雄性格;葛朗台死不瞑目,还嘱咐女儿来日到阴间去向他交帐,一个地地道道的吝啬鬼;李逵不愧是江湖了的黑旋风,他的性格是这样的豪爽、狂放。

因此我们要要做到从“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的具体性格,千万不能把街头乞丐的语气写得趾高气扬,又或是把老人的语言写得太过“儿童化”,从而失去了人物个性。语言描写能使主题更加深刻。主题是写作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和时代的特征。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外衣。”人的语言带有时代特点,在一定情境中,人物说什么和怎么说,直接受时代影响。如《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得知小狗是将军哥哥的宠物时说:“这条小狗怪不错的。……挺伶俐。……一口就把这家伙的手指咬破了!哈哈哈哈!……咦,你干吗发抖?呜呜,……呜呜。……它生气了,小坏蛋,……好一条小狗……”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奥楚蔑洛奴颜媚骨、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通过这样的语言描写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使得主题更加深刻。

二、语言描写要情境化、心理化。

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特定语境下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的心理活动,使语言动作化。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读者应该从人物独白中清楚地看到人物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行为的动机,追求的目的,行将采取的措施等等。而人物之间的对话,则应该随着情节的开展逐步表现不同性格的人物不同的感情,显示人物之间的内心交流。它虽然不如独白那样直接、坦露,却同样应该使人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的变化,触摸到人物的心灵深处。

注重不同情境下的语言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 只见面皮渐渐地变了。……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前一句鲁提辖侠肝义胆、打抱不平的英雄本色可圈可点,而后一句写出他打死了人是要吃官司的,不如及早走人,表现出了他还是粗中有细,能急中生智的,刻画得鲁提辖这个人物有血有肉。

语言描写能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如《背影》一文: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说明父亲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其实,此时最难过的就是父亲,但他怕影响儿子的学业,便把悲痛之情压在心底,表面上显得比较想得开。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优秀作品总是能写出特定情境下人物的特定语言。《红楼梦》中写贾母拿出三十两银子给宝钗做生意时,凤姐没有当面吹捧老祖宗如何疼爱子孙,反而装出一副小气的样子责怪贾母:“这个够酒的够戏的呢?”“找出这霉烂的三十两银子来做东,意思还叫我赔上!”其实,凤姐是很懂说话要符合语境的,她表面上指责贾母小气,实则是逗贾母欢心,是辣味的指责中藏着甜味的奉承。这是她在特定环境(可以讨宠的大观园中)、特定时机(贾母同姐妹们开心逗趣的情况下)、对特定的对象(成天无所事事,喜欢有人逗趣的贾母)所说的符合人物个性(口齿伶俐、工于心计)的特殊语言。

三、语言描写可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语言描写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

语言描写时,要把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语调等一起描写,这样描写,不但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有的同学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文章干巴、乏味。《荷花淀》中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就把几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使两个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体会这篇写买东西的习作:买完烧饼,爸爸又想去买点儿熟肉,他走进一家肉店,说:“买半斤熟肉!”老板连看爸爸一眼都没看,麻利地称好了肉,态度冷冰冰的,还边称边漫不经心地和别人说话,一点儿也不热情。当老板去接爸爸手中的钱时,看见了工商制服,立刻由刚才的冷冰冰变成了笑眯眯,他连忙拿回已递到爸爸手中的熟肉,慌忙说:“让我再给您称一遍!”爸爸说:“为啥要再称一遍?”老板说:“刚才称错了!”爸爸说:“你咋知道称错了?”老板说:“这,这……”爸爸说:“这什么?”老板说:“这是两块五毛钱的肉,不够半斤。”爸爸说:“你竟敢缺斤少两,跟我走一趟吧!”

改文:当老板去接爸爸手中的钱时,看见了工商制服,立刻由刚才的冷冰冰变成了笑眯眯,他连忙拿回已递到爸爸手中的熟肉,慌忙说:“让我再给您称一遍!”爸爸奇怪地问老板:“为啥要再称一遍?”“刚才称错了!”老板边说边手忙脚乱地重新称肉。“你咋知道称错了?”老板用手抹了一把脸上沁出来的汗珠,脸红得跟柜台里面的猪肝似的,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这,这……”爸爸严厉地问老板:“这什么?”老板低下了头,小声说:“这是两块五毛钱的肉,不够半斤。”爸爸冷冷地看了看卖肉的老板,说:“平常看你怪老实的,谁知道你竟敢缺斤少两,欺骗顾客,跟我到局里走一趟吧!”

五、语言描写运用对比法。对比有横比和纵比两种。横比是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或某一人物说出不同话语,来展示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如《红楼梦》中,写宝玉挨打这个事件,宝玉受贾政毒打后,从贾母、王夫人、宝钗、黛玉以至亲戚、丫环、麽麽等众多人物的语言,表现出她们各自不同的关系、心情、态度。纵比是描写同一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说出不同的语言,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儒林外史》中,范进在中举前,穷愁潦倒。有一次向他岳父借乡试盘费,胡屠户不但不借,还将范进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条心。”范进中举后,同是这个胡屠户,却换了一副嘴脸:“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两处谈话,前倨后恭,反差极大,活画出胡屠户这个势利小人的丑恶面目。【描写误区】

一、人物语言假、大、空,作者代替人物说话。

高尔基曾指出:“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也就是说:对话,不应该成为作者的传声筒,应该是精炼、生动、性格化的,要能够透视人的心灵的。

如:有一天,我去外婆家做客。当车开到茶亭站时,上来一位约莫六七十岁的农村老奶奶。她驼着背,拄着拐杖,颤巍巍的,手里提着半篮子鸡蛋,好像要去农贸市场出售。一位佩戴红领巾的少年忙上前扶着老奶奶,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老奶奶激动地对旁边的乘客说:“现在的形势真是一片大好,学习雷锋蔚然成风,社会上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你看,这位红领巾就是一个„活雷锋‟……”

这段话中,老奶奶说的话就成了作者思想的传声筒,是作者想表现的主题,而不是老奶奶应该说的话。作为一个农村老奶奶,不会说出那么多大道理,更不会用上“蔚然成风”、“层出不穷”等成语。她可能会说:“这孩子真乖。”

二、语言不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等,缺乏个性。

语言描写要防止千人一腔,应该根据不同的人物,写出不同的语言特点,人物对话要力图写得自然、真切、恰当、准确。

如:两个小孩绕着那个井口转来转去,小男孩问那个小女孩那个洞有多深,“大约有十来米深。”小女孩怎么也说不清楚,她就踮起脚尖,四处张望,突然发现了目标,指着路旁的一棵大树,“井的深度和这棵大树的高度差不多。” 显然,这两处语言都不符合小女孩的年龄和情景特点,小女孩是不会做出数字的估算的,也不会运用专业的术语进行比较。如果换成“妈妈告诉我了,有这么深,这么深”“有这么高”就符合了人物的身份特点而具有真实性。

三、人物语言不简洁,不能表现主题。

语言描写让“人物”说个没完,语言拖泥带水,没话找话,为了对话而写对话,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毫无用处。如:星期天上午,我正在复习功课。忽然听见门外传来又甜又脆的喊声:“小燕,小燕!”我一听就知道一定是我的好朋友小云在喊我。我连忙放下笔,去给她开门。“小燕,吃过早饭了吗?”小云一见我就问。我说:“吃过了。”小云说:“吃的什么?”我说:“吃的油条、稀饭。你吃了吗?”小云说:“我们家的燃气灶坏了,爸爸去修了,现在还没回来呢!到哪儿吃早饭呀!”我说:“在我家吃吧!”小云摆摆手说:“不了,不了。我发明了一种学习棋,你快跟我去看看吧!”我问“什么'学习棋呀?”“先别急,一会儿你就知道啦?”说完,小云拉着我的手向她家跑去…… 这段对话虽然写得很通顺,可很多却是不必要的废话。文章是写小云发明了一种“学习棋”,想让我去看一看。可作者却在对话中写了许多与“学习棋”无关的对话。对于表现人物和主题都没有作用,为对话而对话,没有取舍。【片段赏析】

1、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几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辨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点评:众人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拿他的痛苦来取乐。通过语言描写勾画着这些人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一股悲凉的意味。孔乙己的一段话表明了想清白,但清白不了,又偏要争面子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2、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

点评:一声“老爷”,“我”与闰土少年时代的纯真友情,完全被封建的等级观念所代替了。

3、“阿弥陀佛,阿Q,你怎么跳进园里来偷萝卜……阿呀,罪过呵,阿唷,阿弥陀佛!……” “我什么时候跳进你的园里来偷萝卜?”阿Q且看且走地说。“现在……这不是?”老尼姑指着他的衣兜。“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 点评:鲁迅对阿Q的语言描写,表现出阿Q奸滑无赖的性格特征。

4、“你……?”“他对欧也妮说:„好孩子,现在你承继了你母亲啦,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难道非赶在今天办不行吗,父亲?‟„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噢,父亲……‟„好吧,那么今天晚上一切都得办了。‟”当不明底细的欧也妮表示同意在光保留虚有权的文书上签字时,葛朗台仍不满足,还要求欧也妮“无条件抛弃承继权”,并要她“决不翻悔”。当欧也妮刚作出肯定的表示时,他就欣喜若狂地说:“孩子,你给了我生路,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

点评:通过对话描写,作者将葛朗台这个金钱拜物教的狂热信徒的吝啬、贪婪、冷酷、虚伪的个性特征,和盘托出。

5、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水生的女人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点评:四个女人的对话表现了她们的矜持、害羞、直爽和忸怩以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但是又为了自尊,找出各种理由,对话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她们的性格和心理特征。

6、“…… 过路的人中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底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吃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过去……。”

点评:这段写了一个可爱的少年闰土,一个活泼的少年闰土,一个善良的少年闰土。这段语言富有感染力,烘托出美丽的故乡中善良、勇敢的闰土形象,也写出了“我”对孩提时代具有神秘色彩的故乡的憧憬。【练习近平台】

1、阅读下面的材料,为王女士拟写一段感激的话。(80字左右)

因为患老年痴呆,浙江王女士的母亲在今年元宵节时不慎走失,直到现在都没有任何线索。在寻找母亲的日子里,王女士被素不相识的热心人感动着。有热心网友帮着发帖、顶帖的,还有帮着提供线索的。王女士记得,有次去超市帮儿子买东西,超市的一位员工还关心地询问情况,安慰她。王女士记得,嘉兴有位好心人提供了线索,还帮着她守了那位老太太整整三个小时,期间那位老太太不停地走,好心人也跟着她走。直到王女士一家赶到确认不是自己的母亲时,好心人才离开,也不愿意接受任何酬谢。

【答案示例】在寻找母亲的日子里,我每一天都在感动着。我的母亲,成了大家的母亲。我要感谢热心网友的积极张罗,我要感谢超市员工的关心安慰,我还特别要感谢嘉兴那位好心人的辛勤守护。谢谢大家!

2、有哥俩儿闹分家,几天也没分清,就请裁缝、厨师、船老大、车把式四人来说和。这四人觉得事情棘手,于是相邀先到厨师家碰个头,讨论一下。甲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呀碗呀分不清。”乙说:“咱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也过去才行。”丙接过话茬儿:“咱原先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出格就行。”丁听得不耐烦了:“我看别在这里啰嗦了,不如到他家再见风使舵。”厨师的媳妇儿“扑哧”一声笑了:“你们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卖什么的吆喝什么。”

你知道甲、乙、丙、丁分别是谁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3、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不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5分)宛风:①

李老师:噢,宛风啊。宛风:②

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宛风:③

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宛风:④

李老师:好的,再见。

【参考答案】①李老师,你好,我是宛风②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你,你看行吗?③老师,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你呢?④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你。老师再见!【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简明得体,一定要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得体),还要注意不罗嗦(简),让听话人明白(明)。

4、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划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0 个字。(5分)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髥老者,面容清瘦,双面炯炯有神。

答案示例:一条小溪哗哗地流着,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溪边坐着一位长胡子的老爷爷,脸瘦瘦的,胡子长长的,那双眼睛可有神了。

5、写一段语言描写。某某同学违反了纪律,他不承认最后承认了,请设计一段这个同学与老师之间的语言描写,不少于三百字。

6、在高三读书的赵新天在新华书店购书时遇到了小学时的班主任黄老师。写一段200字的师生对话,可有少量的神态、动作描写。

7、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一路走到了一个荒郊野地,又饿又渴,于是分头寻找食物。真巧,他们每个人都看见了一个绿油油的大西瓜。你猜猜,他们分别会说些什么?

8、以“饭桌上的对话”为内容,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下载高三语文复习 古诗词背诵复习教案(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语文复习 古诗词背诵复习教案(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一, 二, 课前热身 背诵古诗词. 课前热身,背诵古诗词. 导入. 导入. 同学们,中国古诗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许多优秀的古诗词曲过目成诵......

    语文中考复习古诗词赏析教案

    2010年语文中考复习古诗词赏析教案 复习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2.积累古诗词赏析的有关知识,明确中考古诗词的赏析点。 3.掌握古诗词赏析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

    古诗词复习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从诗体上看,这是......

    古诗词复习

    过渡: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古诗,那碰到下面情况你会运用古诗吗? (1)同学敏敏的作文言之无物,常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烦恼。你可以告诉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诗词复习

    古诗词专项练习 姓名: 一、补充诗词: ,后不见来者。,春风送暖入屠苏。 ,燕山月似钩。,只是近黄昏。 ,五千仞岳上摩天。 ,一览众山小。 随风潜入夜,。生当作人杰,。 海内存知己,。少壮不......

    古诗词复习

    古诗词复习一、填空 (1)送别诗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2)有季节特征的诗有: 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前阅读背诵材料16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前阅读背诵材料(十六) 易错成语 121.豕突狼奔:猪和狼东奔西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 122.矢志不移:发誓立志,永不改变。 123.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

    高三复习教案

    追梦文学路,我手写我心 ——2014年浙江卷现代文阅读《走眼》作者王伟锋访谈 2014.8.14《语文周报》(浙江版)(高三年级)第1版 编辑:吉人 【人物名片】 王伟锋,男,1976年2月出生,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