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时间:2019-05-14 01:4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第一篇: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组织应:

按照本标准要求,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编制和完善必要的文件,并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具体工作的实施;体系建立后应确保日常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体系和相关的文件;

界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并在有中关文件明确;

策划并确定可行的方法,以满足本标准各项要求,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4.2管理职责 4.2.1 最高管理者

最高管理者应承诺支持能源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体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

确定能源方针,并实践和保持能源方针; 任命管理者代表和批准组建能源管理团队;

提供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所需要的资源,以达到能源绩效目标; 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能、技术和财务资源等。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在内部传达能源管理的重要性; 确保建立能源目标、指标; 确保能源绩效参数适用于本组织; 在组织长期规划中考虑能源绩效问题;

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测量和报告能源管理的结果; 实施管理评审。4.2.2 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具有相应技术和能力的人担任管理者代表,无论其是否具有其他方面的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权限应包括: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指定相关人员,并由相应的管理层授权,共同开展能源管理活动;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绩效;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绩效;

确保策划有效的能源管理活动,以落实能源方针;

在组织内明确规定和传达能源管理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以有效推动能源管理; 制定能够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和运行的准则和方法; 提高全员对能源方针、能源目标的认识。4.3 能源方针

能源方针应阐述组织为持续改进能源绩效所作的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制定能源方针,并确保其满足:

与组织能源使用和消耗的特点、规模相适应; 包括改进能源绩效的承诺;

包含提供可获得的信息和必需的资源的承诺,以确保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 包括组织遵守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为制定和评价能源目标、指标提供框架;

支持高效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及改进能源绩效的设计; 形成文件,在内部不同层面得到沟通、传达; 根据需要定期评审和更新。

4.4策划 4.4.1 总则

组织应进行能源管理策划,形成文件。策划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并保证持续改进能源绩效。

策划应包含对能源绩效有影响活动的评审。注:关于能源策划的概念图如图A.2 所示。4.4.2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渠道,获取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组织应确定准则和方法,以确保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应用于能源管理活动中,并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时考虑这些要求。组织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评审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4.3 能源评审

组织应将实施能源评审的方法学和准则形成文件,并组织实施能源评审,评审结果应进行记录,能源评审内容包括:

基于测量和其他数据,分析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包括:

— 识别当前的能源种类和来源;

— 评价过去和现在的能源使用情况和能源消耗水平。

基于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分析,识别主要能源使用的区域等,包括:

— 识别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和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 识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其他相关变量; — 确定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的能源绩效现状; — 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

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并进行排序,识别结果须记录。

注:机会可能与潜在的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其他可替代能源(如余能)的使用有关。组织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定期进行能源评审,当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发生显著变化时,应进行必要的能源评审。4.4.4 能源基准

组织应使用初始能源评审的信息,并考虑与组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消耗特点相适应的时段,建立能源基准。组织应通过与能源基准的对比测量能源绩效的变化。当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时,应对能源基准进行调整: 能源绩效参数不再能够反映组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情况时; 用能过程、运行方式或用能系统发生重大变化时; 其他预先规定的情况。

组织应保持并记录能源基准。4.4.5 能源绩效参数

组织应识别适应于对能源绩效参数进行监视和测量的能源绩效参数。确定和更新能源绩效参数的方法学应予以记录,并定期评审此方法学的有效性。组织应对能源绩效参数进行评审,适用时,与能源基准进行比较。4.4.6 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目标和指标,覆盖相关职能、层次、过程或设施等层面,并形成文件。组织应制定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的时间进度要求。

能源目标和指标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能源指标应与能源目标保持一致。建立和评审能源目标指标时,组织应考虑能源评审中识别出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主要能源使用以及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同时也应考虑财务、运行、经营条件、可选择的技术以及相关方的意见。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以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应包括: 职责的明确;

达到每项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进度; 验证能源绩效改进的方法; 验证结果的方法。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应形成文件,并定期更新。4.5实施与运行 4.5.1 总则

组织在实施和运行体系过程中,应使用策划阶段产生的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及其他结果。4.5.2 能力、培训与意识

组织应确保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人员具有基于相应教育、培训、技能或经验所要求的能力,无论这些人员是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组织应识别与主要能源使用及与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控制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组织应保持适当的记录。

组织应确保为其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认识到: 符合能源方针、程序和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满足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改进能源绩效所带来的益处; 自身活动对能源使用和消耗产生的实际或潜在影响,其活动和行为对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的贡献,以及偏离规定程序的潜在后果。

4.5.3 信息交流

组织应根据自身规模,建立关于能源绩效、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内部沟通机制。

组织应建立和实施一个机制,使得任何为其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能为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提出建议和意见。

组织应决定是否与外界开展与能源方针、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绩效有关的信息交流,并将此决定形成文件。如果决定与外界进行交流,组织应制定外部交流的方法并实施。4.5.4 文件 4.5.4.1 文件要求

组织应以纸质、电子或其他形式建立、实施和保持信息,描述能源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能源方针;

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组织根据自身需要确定的其他文件。

注:文件的复杂程度因组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取决于: — 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类型; — 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复杂程度; — 人员能力。4.5.4.2 文件控制

组织应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其他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适当时包括技术文件。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便: 发布前确认文件适用性; 必要时定期评审和更新;

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作出标识;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相关版本; 确保字迹清楚,易于识别;

确保组织策划、运行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对其分发进行控制; 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需将其保留,应作出适当的标识。

4.5.5 运行控制

组织应识别并策划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和维护活动,使之与能源方针、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一致,以确保其在规定条件下按下列方式运行:

建立和设置主要能源使用有效运行和维护的准则,防止因缺乏该准则而导致的能源绩效的严重偏离;

根据运行准则运行和维护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 将运行控制准则适当地传达给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注:在策划意外事故、紧急情况或潜在灾难的预案时(包含设备采购),组织可选择将能源绩效作为决策的依据之一。4.5.6 设计

组织在新建和改进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的设计时,并对能源绩效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应考虑能源绩效改进的机会和运行控制。适当时,能源绩效的评估结果应纳入相关项目的规范、设计和采购活动中。4.5.7 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

在购买对主要能源使用具有或可能具有影响的能源服务、产品和设备时,组织应告知供应商,采购决策将部分基于对能源绩效的评价。

当采购对组织的能源绩效有重大影响的能源服务、设备和产品时,组织应建立和实施相关准则,评估其在计划的或预期的使用寿命内对能源使用、能源消耗和能源效率的影响。为实现高效的能源使用,适用时,组织应制定文件化的能源采购规范。4.6检查

4.6.1 监视、测量与分析

组织应确保对其运行中的决定能源绩效的关键特性进行定期监视、测量和分析,关键特性至少应包括:

主要能源使用和能源评审的输出; 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变量; 能源绩效参数;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在实现能源目标、指标方面的有效性; 实际能源消耗与预期的对比评价。

组织应保存监视、测量关键特性的记录。

组织应制定和实施测量计划,且测量计划应与组织的规模、复杂程度及监视和测量设备相适应。

注:测量方式可以只用公用设施计量方式(如:对小型组织),若干个与应用软件相连、能汇总数据和进行自动分析的完整的监视和测量系统。测量的方式和方法由组织自行决定。组织应确定并定期评审测量需求。组织应确保用于监视和测量关键特性的设备提供的数据是准确、可重现的,并应保存标准记录和采取其他方式以确立准确度和可重复性。组织应调查能源绩效中的重大偏差,并采取应对措施。组织应保持上述活动的结果。4.6.2 合规性评价

组织应定期评价组织与能源使用和消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组织应保存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记录。4.6.3 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组织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确保能源管理体系: 符合预定能源管理体系的安排,包括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符合建立的能源目标和指标;

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与保持,并改进了能源绩效。

组织应考虑审核的过程、区域的状态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制定内审方案和计划。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组织应记录内部审核的结果并向最高管理者汇报。4.6.4 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组织应通过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识别和处理实际的或潜在的不符合,包括: 评审不符合或潜在的不符合; 确定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的原因;

评估采取措施的需求确保不符合不重复发生或不会发生; 制定和实施所需的适宜的措施; 保留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应与实际的或潜在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能源绩效结果相适应。组织应确保在必要时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改进。4.6.5 记录控制

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记录,以证实符合能源管理体系和本标准的要求以及所取得的能源绩效成果。

组织应对记录的识别、检索和留存进行规定,并实施控制。相关活动的记录应清楚、标识明确,具有可追溯性。4.7管理评审 4.7.1 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或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组织应保存管理评审的记录。4.7.2 管理评审的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 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能源方针的评审;

能源绩效和相关能源绩效参数的评审;

合规性评价的结果以及组织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 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能源管理体系的审核结果;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对下一阶段能源绩效的规划; 改进建议。

4.7.3 管理评审的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下列事项相关的决定和措施: 组织能源绩效的变化; 能源方针的变化; 能源绩效参数的变化;

基于持续改进的承诺,组织对能源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和其他要素的调整; 资源分配的变化。

第二篇: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前言

本标准代替DB37/T1013-2008《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本标准与DB37/T1013-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名称中的“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改为“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增加和修改了原标准“术语和定义”的内容(第3章); ——合并了原标准“最高管理者职责”和“管理者承诺”(第5章〉; ——增加了“节能意识”和“资金”的要求(第6章);

——将原标准“运行控制气(第7章)和”监测、分析和改进“(第8章)调整为”过程策划“(第7章)、”运行控制“(第8章)、”内部审核“(第9章)和”管理评审“(第10章〉,并对其内容进行了修改;(1)删除了原标准”能源管理方案气“(第7章),增加了”节能改进方案“(第8章);

(2)合并了原标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第7章)和”合规性评价“(第8章);

(3)将原标准”应急准备和响应“(第7章)整合到”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第8章);

(4)将原标准”回收再利用“(第7章)整合到”余热余压“(第8章).本标准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节能协会、山东质量认证中心、德州市节能监察支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裴伟荣、王世岩、王登彩、尹洪坤、代兵、高明清、徐峰、任香贵、张涛、王国栋、李泼、慕晓燕、张士波。本标准于2008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引言

本标准旨在引导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规范能源管理行为,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任何类型与规模的工业企业均可使用本标准,其他类型的用能单位可参考使用。本标准对使用对象统一表述为”用能单位气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选择。能源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用能单位中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通过该标准的实施,用能单位能够:建立节能遵法贯标机制,主动获取并自觉落实节能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等其他要求;建立全过程的能源管理控制机制,促进能量系统优化匹配,能源管理活动规范有效、不断改进;建立节能技术进步机制,主动收集、识别并合理采用先进、成熟的节能管理方法和节能先进技术,实现节能技术进步常态化;建立节能文化建设机制,使全体员工节能意识不断增强,节能制度不断积淀完善,节能行为不断规范。

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和PDCA管理模式贯穿于本标准,把握贯彻好这些思路和方法,对用能单位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所谓过程方法是指利用资源并通过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可直接形成下一过程的输入。为使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必须系统地识别能源利用中众多的相互影响、联系的过程,策划、实施管理控制活动。管理的系统方法是指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评价,把相互作用的一组管理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策划并配置资源进行管理,形成协调联动的有效运行机制。PDCA管理模式是指将管理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即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内容是:围绕能源方针,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和所需的过程;对策划的结果予以实施;对实施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采取措施,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其运行模式如图l所示。

本标准强调贯彻执行节能法律法规、强制标准和政府其他要求是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最基本要求;国家、行业和地方推荐性节能相关标准是节能管理、技术和方法实践经验目的综合成果,本标准鼓励用能单位在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时采用适用的推荐性节能标准;某些国内外已普遍应用的成熟的节能管理技术方法,用能单位也宜及时追踪分析、论证国应用。

能源管理体系是用能单位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能单位按本标准建立实施能源管理团体系应融合于本单位管理体系。但应特别注意的是,能源管理体系文件与其他管理体系文件是否整合,并不能说明能源管理体系是否融合于本单位管理体系,关键是本标准各项要求是否在用能单位管理体系中得到落实。

本标准贯彻了《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23331-2009〉的要求,并针对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离、节能潜力大、能源利用流程长、环节多、关系复杂等特点,引导工业企业:分析识别能源利用过程,辨识各过程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围绕这些过程及其联系与相互作用,分析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因和条件,系统地策划、实施能源管理控制活动;针对重要能源因素策划实施节能改进方案,把节能技术进步机制纳入能源管理体系,通过技术进步加强能源管理;在建立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确定基准、标杆,制定目;标、指标,细化绩效考核;明确监视测量是对能源利用和管理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节能监察机构对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节能监察、节能监测、能源审计等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要求,作为能源管理体系改进的重要依据。

能源管理体系的详略和复杂程度、体系文件数量、所投入资源等,取决于体系覆盖的范围、企业的规模、消耗能源的类型及数量、能源利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术语和定义、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管理职责、资源管理、过程策划、运行控制、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本标准是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能源管理的通用要求,其他类型的用能单位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用能单位: 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证实符合所声明的能源方针;

c)相关方确认其能源管理体系与本标准的符合性。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5587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3术语和定义

GB/T15587、GB/T19000和GB/T24001中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能源

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3.2清洁能源

是指环境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零排放或者低排放的一次能源,主要包括核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3.3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3.4新能源

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开发利用的非常规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

质能、氢能、核聚变能、天然气水合物等。3.5余热

是热工艺过程中未加以利用被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热能。3.6余压

是工业设备排出的有一定压力的介质。3.7能源管理体系

在能源方面指挥和控制用能单位的管理体系,是其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能源方针并管理其用能活动。

注: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目标,并实现这些方针和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要素的有机组合,包括组织结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3.8能源管理负责人

由最高管理者任命的,负责能源管理的高层管理人员。3.9能源因素

在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全过程中,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产生影响的原因或条件。3.10重要能源因素

在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全过程中,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大影响的能源因素。3.11能源方针

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宗旨和方向。3.12能源目标

用能单位所要实现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要求。3.13能源指标

为实现能源目标而设定的量化可测量的具体要求。3.14关键岗位

能源管理岗位和重点用能设施设备操作岗位.3.15能源基准

用能单位为建立能源、目标、指标,评价能源管理绩效,确定的某一历史时期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水平。3.16能源标杆

用能单位参照同类可比活动,可得的最佳能源利用水平和最佳节能实践。3.17能源管理绩效

用能单位实施能源管理活动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3.18节能改进方案

用能单位针对具有节能潜力的重要能源因素所采取的改进措施。4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用能单位应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a)覆盖全部与能源利用有关的过程,识别这些过程,并确定其顺序和相互关系;

b)确定为保证这些过程有效运行和系统优化所需管理活动的准则和方法;

c)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策划、运行、控制和改进的需要;

d)监测、分析并改进这些过程和管理活动。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能源、方针、目标; b)能源管理手册; c)程序文件;

d)作业指导书,包括节能改进方案; e)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4.2.2文件控制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规定以下方面的控制要求: a)文件发布前得到审批;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在此审批; c)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 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e)明确文件存放方式,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防止作废文件的误用,明确处置方式,如果出于某种目的保留作废文件,应做出适当的标识。4.2.3记录控制

用能单位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温、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5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

a)贯彻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 b)组织制定并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 c)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强化节能文化; d)确保配备适宜的资源; e)主持管理评审。5.2能源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组织制定形成文件的能源方针,并确保: a)与单位总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方针相适应; b)为制定和评价能源目标、指标提供依据; c)包括对遵守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d)包括对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承诺。能源方针应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在用能单位内得到沟通和理解,便于全体员工和所有相关方获取。5.3职责与沟通哩

最高管理者应对能源管理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任命能源管理负责人、设置能源;事管理主管部门,明确各职责间的关系,并形成文件。

5.3.1能源管理负责人

为确保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负责人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固和权限: a)组织编制节能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b)规定能源管理绩效考核准则和方法; c)组织能源利用状况分析,评价能源管理绩效;

d)组织评价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向最高管理者汇报,并提出改进建议;

e)负责与能源管理有关的外部联系。5.3.2信息与沟通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应规定收集、审核、汇总、分析、报告和反馈能源管理内外部信息的内容、方法、频次和时间。内部各部门、各层次间沟通宜采用信息技术实现能源管理信息传递的自动化和即时化。6资源管理 6.1人力资源 6.1.1节能意识

用能单位应提高员工节能意识,并促进节能文化的形成: a)宣传降低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带来的效益;

b)提高全体员工对所从事工作与能效的相关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节能习惯;

c)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完善能耗定额制度,细化绩效考核; d)开展表彰活动,提高员工节能积极性。6.1.2能力和培训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确保能源管理和用能设备操作人员能够胜任。应编制文件对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和评价方法做出规定。定期进行能力验证,发现需求时应提供教育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并保持记录。相关人员应至少具备以下能力:

a)关键岗位人员应掌握能源管理体系知识;

b〉能源管理人员应熟知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以及必要的能源管理知识和技术方法;

c)操作人员应掌握相应耗能设备节能操作技能。6.2设施和设备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对能源利用基础设施、用能设施设备及计量和监测装置的采购、使用、维护和处置做出规定,并保持记录。6.2.1基础设施

用能单位应提供并维护达到能源有效利用所要求的基础设施,包括:

a)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 b)体系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支持性服务。6.2.2用能设施设备

用能单位应确定对能源利用效率有影响的设施设备,并确保: a)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b)在采购、替换和改造对能源利用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时进行评估论证;

c)确定主要用能设施设备的能效限定值或经济运行指标,并定期进行检测。6.2.3计量和监测装置

用能单位应按照GB17167的规定和能源管理的需求,配备、使用和管理能源、计量器具。必要时对能源利用的重要过程、环节安装监视测量装置。6.3资金

用能单位应为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提供必要的资金。7过程策划

7.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用能单位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用于: a)定期获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识别应遵守的条款;

b)建立传递沟通渠道和遵守落实机制;

c)定期评价对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7.2用能系统

用能单位在建立、优化用能系统时应考虑: a)能源种类和品质,优先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b)各系统、设施设备及其相互匹配优化; c)用能系统的监测; d)余热余压等余能的利用。

新建、改建、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进行节能评估。用能单位应建立、保存并及时更新用能系统及用能设施设备相关资料。

7.3识别、评价与策划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用于: a)对能源利用全过程进行识别,划分为若干用能系统、过程、环节,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产品、服务和活动的能源利用过程;

b)围绕能源利用全过程,识别评价能源因素和重要能源因素; c)针对能源利用各过程、环节及其各过程之间的联系和能源因素,确定控制方法和管 理过程;

d)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应重新进行识别、评价: 1)用能系统变化时;

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 3)外部节能技术、设备或经验方法适用时。

用能单位应将识别、评价和策划结果形成文件并适时更新。7.4能源目标和指标

用能单位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用于: a)确定能源基准;

b)可行时,确立能源标杆;

c)根据能源方针、基准和标杆建立可测量的能源目标、指标体系; d)对能源目标和指标定期进行评审、修订和更新。8.1总则 8运行控制 8.1总则

用能单位应对能源利用和管理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应考虑能源资源回收再利用。8.2控制要求

用能单位应根据过程策划的结果对能源利用全过程进行控制,至少应包括: a)规定用能系统、各过程和环节经济运行状态,明确操作规范和程序;

b)确保用能系统、各过程和环节合理匹配,明确信息传递、协调调度的方式和程序;

c)对用能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d)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影响较大的过程和环节应规定控制参数、运行和维护.记录要求、评价的方式、方法和频次。E 对因缺乏程序文件而可能导致偏离的运行过程和环节,用能单位应编制相关文件并加以控制。8.3控制重点 8.3.1能源、采购

用能单位必要时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对能源采购进行控制,至少应规定: a)满足用能单位能源数量和质量的稳定供方的方法; b)适宜的能源采购标准和规范; c)采购的方式、方法和渠道; d)计量和验证方法; e)能源采购过程评价方法。

用能单位应定期对能源采购的控制要求进行评审、修订并通知相关方。必要时,可寻求外部专家、机构对能源、采购进行评审和监督。8.3.2节能改进方案...用能单位应根据能源目标、指标和自身资源状况,针对具有节能潜力的重要能源因素,制定、实施节能改进方案,内容包括: a)目的和作用;

b)实施部门及其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c)采用的方法、技术和措施; d)需配备的资源和相关控制要求; e)实施时间和进度; f〉节能效果验证准则和方法; g)所需文件和记录。

用能单位应建立节能技术进步机制,追踪国内外先进适用的技术及管理方法并合理运用;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进行节能技术创新。

用能单位在制定和实施节能改进方案时,可考虑利用市场节能机制。

当影响能源管理体系要素发生变化时,应适时调整节能改进方案。

8.3.3余热余压

当用能单位存在余热余压等余能时,且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时应按照8.3.2的要求进行控制。8.4过程监测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对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视测量并保存记录: a)能源目标、指标和节能改进方案是否符合预定安排; b)各用能系统、过程及环节能源消耗状况及其是否在规定状态下运行;

c)能源管理活动是否按规定执行。

建立健全能源统计制度,对运行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寻找节能潜力和改进进机会。8.5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圈'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用来处理能源管理活动叫和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至少应规定:

a)识别和纠正不符合;

b)分析不符合产生的原因,评价采取纠正措施需求,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重复发生;

C〉分析潜在的不符合,评价采取预防措施需求,必要时制定并实施预防措施,以避兔不符合的发生;

d)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并评审有效性。用能单位应识别能源利用过程中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制定应急预案。可行时,应验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9内部审核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定期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能源管理体系:

a)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b)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

c)能源、目标、指标、节能改进方案的实现情况。

审核的策划和实施应保持记录,并报告结果。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应及时通知责门和人员,按要求及时整改。10管理评审 10.1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及条件组织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机会和变更的需求,用能单位应保持管理评审记录。10.2评审输入

评审输人应包括: a)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其他要求的变化;

b)政府主管部门和节能监察机构考核、审计、监察、检查的改进要求;

c)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价结果; d)能源目标、指标及节能改进方案的实现程度; e)产品、能源结构调整和技术工艺等的变化; f)外部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造用情况; g)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h)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i)持续改进建议。10.3评审输出

评审输出应包括: a)能源方针、基准、标杆及目标指标等变更的重大决策; b)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措施; c)实施改进的资源需求。

第三篇:GB_T 23331-2012_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定稿]

GB/T 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09/3/11 【实施日期】2013/10/1 【修订日期】2012/12/31 【中国标准分类号】F01 【国际标准分类号】27.01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GB/T 23331-2009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暂无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规定了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旨在使组织能够采用系统的方法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能源使用和消耗状况的持续改进。

本标准规定了能源使用和消耗的相关要求,包括测量,文件化和报告,设备、系统、过程的设计和采购,以及对能源绩效有影响的人员。

本标准考虑对能源绩效有影响、并且能够被组织监视和施加影响的所有变量。但本标准未规定具体的能源绩效水平要求。

本标准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管理体系整合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自我声明能源方针并希望保证实现和展示其符合程度的组织,其符合性可通过自我评价、自我声明或外部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来确认。

第四篇:GB_T 23331-2009_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3331-2009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Management system for energy―Requirements 【标准状态】被代替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09/3/11 【实施日期】2009/11/1 【修订日期】2009/3/11 【中国标准分类号】F01 【国际标准分类号】27.01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暂无

【被代替标准】GB/T 23331-2012 【引用标准】GB/T 19000,GB/T 24001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规定了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识别其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

第五篇: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

俗语与定义

能源:电、燃料、蒸汽、热力、压缩空气以及其他类似介质。PDCA管理模式:即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持续改进模式。策划:实施能源评审,明确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制定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从而确保组织依据其能源方针改进能源绩效。实施:履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检查:对运行的关键特性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对照能源方针和目标评估确定实现的能源绩效,并报告结果,改进:采取措施,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管控中心:能源管控中心是采用自动化、信息化和集中管理模式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的管控一体化系统,也就是在现代化的监控技术和信息技术支撑下,对能源系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造。

主要能源使用:在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比例或在能源绩效改进方面有较大潜力的能源使用。

边界:组织确定的物理界限、场所界限或次级组织界限。能源基准:用作比较能源的定量参考依据。

能源效率:输出的能源、产品、服务或绩效,与输入的能源之比或其他数量关系。如:转换效率,能源需求/能源实际使用,输出/输入,理论运行的能源量/实际运行的能源量。能源管理体系:用于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能源绩效参数:由组织确定,可量化能源绩效的数值或量度。能源方针:最高管理者发布有关能源绩效的宗旨和方向。能源评审:基于数据和其他信息,确定组织的能源绩效水平,识别改进机会的工作。

能源管理团队:负责有效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活动并实现能源绩效持续改进的人员。

相关方:与组织能源绩效有关的或可受到组织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组建宿舍用能管理团体 制定宿舍用能计划 制定宿舍能源管理手册 统计宿舍用能设备

制作宿舍水电表台帐(学习能源管理软件)分析宿舍用能数据

能源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相应技术和能力的人担任管理者代表,无论其是否具有其他方面的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权限应包括:

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B.指定相关人员、并由相应的管理层授权,共同开展能源管理活动; C.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绩效; D.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绩效;

E.确保策划有效的能源管理活动,以落实能源方针;

F.在组织内部明确规定和传达能源管理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以有效推动能源管理;

G.制定能够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和运行的准则的方法; H.提高全员对能源方针、能源目标的认识。宿舍节能措施有哪些 人走灯灭

饮水机在离开宿舍时关闭开关 电脑不长时间待机 多做室外活动,少打游戏 合理开关灯

水龙头随手关,具有节约意识,用电设施损坏时及时报修等

下载能源管理体系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能源管理体系

    1. 宝钢能源数据和能源指标的统计范围包含38种能源介质,其中一次能源________种,二次能源________种。 5;33 2. 能源的单位最基本的换算式是1Kg标准煤=________。 7000Kcal 3.......

    GB/T 23331-2009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 23331-2009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引 言 能源管理体系系列标准是一套用于规范组织能源管理,旨在降低组织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标准。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汇总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情况汇报 一、内审时间为3月4日 二、内审人员分为三个组,共6人。 A组:张辉、曲晓慧 负责审查:营销中心、人力资源部、财务、技术部 B组:蔡健飞、常爱粉 负责审......

    能源管理体系各种术语

    空压机 HP=horsepower 马力:一种计量功率的单位 100HP=75KW 冰水主机 冰水管:输送冰水在热交换器 ( 如空调箱、预冷空调箱或小型送风机 ) 中热交换造成冷气之用。即以冰水泵......

    能源管理体系策划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步骤 1、体系策划设计 2、培训辅导 3、文件编写 4、试运行 5、正式运行体系策划 体系诊断 ① 系统地调查组织的组织机构及各级部门职能。 ② 总结现有组......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考试试题答题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考试试题答题要求》: 一,单选题:(只能选择1个答案) 1. 标准要求组织应确保(B)的人员具有基于相应教育、培训、技能或经验所具备的能力。 A.与主要能源管理相关;......

    能源管理体系编一半

    能源管理体系 认证实施方案 Fa.20140426 项目单位:河北太行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咨询单位:河北省设备管理协会节能中心 认证单位: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五、审核对象 河北太......

    能源管理体系记录表单

    需整合的记录表单,此类记录表应依托在各相关程序下。记录表格: CX01 文件控制程序 《受控文件清单》 《文件更改通知单》 《收/发文记录》CX02 记录控制程序 《记录清单》 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