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4 01:0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企合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企合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研究报告》。

第一篇:校企合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研究报告

会计专业

校企合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研究报告

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校企合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研究报告

按照《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精神,深刻领会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重大意义,着眼于莱芜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的需要,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我校目前已在校企合作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与11家单位形成了战略性合作协议,与4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与6家单位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与5家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前言

中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吃苦、会创新、懂技能的综合型一线管理人才。教学目的是以实现掌握熟练技能和形成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学习,只有改变落后的纯传统理论教育,通过真正的校企合作才能强化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人才。

由于会计专业教育的独特性,很多学校都在尝试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大背景下,这种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已逐步成为我校会计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些年,通过政府、学校与企业的大量努力,会计专业教育校企合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知道,校企合作模式在理工类专业领域运用的比较多,在会计专业教育方面很少涉足。在市场经济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在经济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会计人才培养的模式。大力加强会计专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

19世纪末,德国最早产生了校企合作教育模式。20 世纪初,美国最早出现“校企合作教育”一词。对于校企合作的名称,各国的名称并不相同,如美国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虽然各不相同,但从本质来讲,各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专业技能人才需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适应。

2006年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应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方互相的支持、优势的互补、资源的互用、利益的共享,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我校经济发展的转型和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与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途径,是促进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必要手段。校企合作是现如今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至关重要的一个方向,也是职业院校在实现对自身的发展空间的寻求,为区域经济服务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从本质上来说,管理机制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是决定管理是否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有效的核心问题。我校正努力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进程,但现存的管理机制,未能保证和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已成为制约我校校企合作有效进行的突出问题。对于校企合作管理机制的改革,迫切需要理论研究的支撑和实践的检验。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期间以及“十二五”期间,“职业院校推进校企合作的措施研究”顺应了我校职业教育急需要从数量和规模发展,逐步转向质量和内涵提高的现实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职业教育对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政府重视并措施有力地促进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下,校企合作将成为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实现双赢。

(一)校企合作是实现会计专业教育学生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保证,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水平,提升会计专业特色。

企业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的基地,让学生贴近现实的工作岗位,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也为专业师资培训和再教育计划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学校教师在基地实践过程中,可以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和前沿信息,能够大大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教学实践的指导能力。企业里会计行业的资源能够很好的弥补会计专业教育学校小足的教学资源。

通过校企合作,职业学校委派中青年教师到会计事务所、企业财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务部等顶岗实践,了解会计岗位变化及需求,学习岗位技能,以提高业务素质,增强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教学需要。从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会计专业特色。

(二)校企合作可以弥补企业人力资源的不足,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理论教育的平台

会计专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给企业人力资源的补充和选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通过对一些企业案例的解说和学生校内的实训,能够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企业文化与企业理念,也认识到企业良好形象对企业的重要性。另外,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的科研团体与研发基地小仅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会计知识日新月异,财经政策每年都有变化,为了适应政策,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然而我校大多数企业当前不具备开展理论教育的能力和资源,通过校企业合作,职业学校可以利用人才、科研、设施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给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理论知识的更新。

(三)校企合作可以促使学校和企业服务意识的提高,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会计专业教学校企合作这种合作的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校和企业对社会的服务意识,学校能够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会计人才,能够为企业解决困境,让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真正面对经济活动;与学校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合作的企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会计人才。学校和企业为社会经济服务的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借助校企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作为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和专业技能,在内容的安排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通过会计技能大赛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可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二、校企合作管理机制的国际经验

教育部门与经济、就业、雇主相关组织的紧密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关管理上,教育部门与相关组织密切合作,教育不再独属于教育管理部门,就业、经济、雇主组织等更多参与到了教育的管理和决策过程之中。许多发达国家通过整合职业教育相关各方的力量,使得职业教育进入了协调发展与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

澳大利亚、德国、美国,作为世界上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更加有效地为校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管理机制基础,使得政府、企业、行业、学校充分合作,共同参与到了职业教育中来,充分调动了实施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且根据最新的变化,不断完善相关体制与机制,这为我校未来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的变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澳大利亚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分析

澳大利亚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过渡与转折期,在之后的不断变革中,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日益发挥了对职业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教育的整合与调控作用,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1.澳大利亚校企合作管理中的运行机制

(1)政府相关机构的作用—建立和实施全国性职业教育框架和项目的保证

在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部长委员会(Ministerial Council f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MCVTE)作为职业教育政策和计划负责的最高政府组织,成立于2005年11月,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之下设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机构组织,全国行业技能委员会(NISC),负责提供决策咨询;国家质量委员会(NQC),负责保证和监督培训包以及澳大利亚的职业培训框架落实及质量;以及其行政机构—国家高级官员委员会(NSOC)。此外,国家高级官员委员会(NSOC)会依照需要设立行动组,行动组具有固定目标和工作期限,并为部长委员会的工作提供支持。以上四种组织,为部长委员会的职能的实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部长委员会须对国家培训系统负总体性责任,对国家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进行整体性的宏观管理。其职能主要有,制订国家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政策和计划,具体包括确定优先发展的项目、实施全国职业教育培训、保持和工商业等职业教育有关部门的联系、对资金的分配,以及向联邦议会递交年度工作报告等。其与所辖部门通力合作,对职业教育各方面力量进行充分利用,建立起了澳大利亚行业、企业、学校、政府共同参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为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坚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实保障。这个机构,力图从宏观的国家层面推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进行,具体说来,即鼓励和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来,建立全国性的认证体系,并推行标准化的职业教育培训过程。

2008年,澳大利亚成立了澳大利亚技能署,这个新的国家机构为教育、就业和劳资关系部,就涉及到目前或未来的劳动力技能和发展需求的相关问题提供咨询。澳大利亚技能署,受委托负责确定相关培训的优先领域,并对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生产力的政策发出通告。在州层面上,澳大利亚设有州培训局,负责在其权限之内执行和管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质量框架(AQTF),对提供以公共资金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培训进行管理,进行培训过程中州水平上的政策开发和计划的制订。州政府同时负责接受澳大利亚政府有关职教培训的拨款,对州提供资金。其实,并非所有的公共资金为基础的职业教育都由州培训局管理,比如,学校层面的职业教育培训,就是州教育部门来管理的。

(2)中介机构作用的发挥—行业企业参与的各级管理机构 澳大利亚的政府组织中,雇主和行业有机会进入相关组织,从而对国家培训系统政策和策略方向开发进行参与。这使得雇主对于相关政策与策略的认可度大大提高,有效调动了其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

在澳大利亚,国家层面的相关组织有:11个行业技能委员会(Industry skills councils),还包含有各类专家机构,如澳大利亚认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证框架咨询委员会(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Advisory Board),其组成成员较少但来源多样化,由来自职业教育学校、培训、行业、政府的代表和一个独立的主席构成,每年向 MCEETYA 提交至少一次报告,主要对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提供相关的建议。

在州层面的相关组织有,州培训委员会,其负责对州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与培训需求和政府政策方向的相关建议。某些州存在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ITABs),其负责对州层面上的一些行业培训需求提供建议。职业或行业认证局,负责对特定职业教育培训框架或技能制订和确立法定的要求。课程和评估委员会,其负责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开发。地方层面,澳大利亚也拥有实现企业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机构,这些机构种类较多,包括地方型开发咨询机构;公共 TAFE 机构委员会或者管理委员会、非盈利性的培训组织,澳大利亚技术学院委员会;公共学校委员会 天竺教堂和独立的职业学校系统。

2澳大利亚校企合作管理中的动力机制(1)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利益驱动

为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性,澳大利亚政府宣布,2007年后的3年中,为了促进行业技能委员会建设,将会提供5100万澳元的投资,这体现了澳大利亚政府对促进校企合作重视,尤其是对企业行业积极性调动的重视。

2009-2019年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为促进校企合作,将会投入 2.5 亿澳元用于多项“从学校到工作”改革计划的推广,如“指导者引领学生项目”(Mentorsfor Our Students Pilot Program),其目的在于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鼓励年轻人与行业专家交流,使得学生更加了解人才需求的状况,引导学生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以有效弥补某些技能领域人才的短缺。

(2)校企合作过程中的行政驱动

2010年,澳大利亚技能署发布报告:“未来澳大利亚劳动力”,其提出了澳大利亚劳动力发展策略关键性的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保证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能够提升没有全部发挥出其劳动积极性的群体的技能。其对象包括因为技能的缺乏,特别是由于缺乏语言和数学技能培训而被忽视的人。在这个观点下,通过加强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被认为是有效的最佳方法。

三、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职业教育管理机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从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动力机制、认证与监督机制三个方面对校企合作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找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管理方面的症结所在吗,为更好的进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提供更好的建议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在国家层面上,校企合作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运行中的不足 1.管理机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分散低效

多个部门对职业教育同时进行管理,造成各个机构各自为政,往往会设立不同的标准,存在重复建设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职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业教育及校企合作的质量。这种多个部门同时管理职业教育的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首先,多头管理不利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统筹规划、不利于其协调发展。在同一地区不同部门同时办学,又因为体制上的分割,很容易造成办学规模小,专业设置重复性严重,投资效益偏低,服务范围偏窄,人才流向畸形的职业教育办学局面。在这种管理过程中,虽然有综合管理部门进行一定的调控,但是综合管理部门并不具有人、财、物方面的决定权和管理权,也就意味着其未能掌握宏观管理调控的经济手段,而我国相关法律手段又欠缺,因而造成调控十分乏力的局面,约束力因之也较弱。这种对职业教育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现有管理机制,很难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浪费资源。不同部门办学,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校企合作的相关行为处于“各显神通”状态,高效的的资源整合机制十分缺乏,校企合作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十分常见,出现了教育资源缺乏与教育资源浪费同时出现的状况,对于教育资源的优化和配置十分不利。同时,由于这种职业教育办学的分散性,使得职业教育办学布局并不合理,学校之间缺少合作与沟通,影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宏观效益和办学质量的提高。三是财权与管理权分离,教育主管部门对于职业教育只有事权而无财权,很难有效的进行校企合作的激励和管理。

2.管理死板且过细

在我国,业务部门往往参与学校的直接管理,学校普遍缺少办学的自主权力,校企合作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不够。对职业教育学校的具体行为进行干预,对职业教育的正常发展有着很负面的影响。比如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对学校的教学和招生进行直接的干预,运用行政命令对职业教育资源直接进行分配等,这样,就造成了职业教育管的过于死板的不利局面。不利于职业教育机构自身主动性的充分有效的发挥。而政府更应做的是职业教育宏观上的指导和引导,对学校要给予一定的办学自主权,这样才能避免职业教育的管理机制日渐僵化、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局面。这种我国对于职业教育管理过于死板且过细的特点,给我国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了诸多困难和麻烦。

3.“管、评、办”三位一体,缺乏校企合作专门机构

我国职业教育缺乏分工细致的相关管理类机构,尤其缺乏校企合作的相关机构,长期以来,我国缺少能与自身职业教育机构相对应和匹配的监督,研究,咨询机构。未能形成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各级管理机制,和发达国家相比,有着比较大的差距。许多发达国家都都这样专门针对职业教育甚至是校企合作的的权威性组织机构,如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BIBB)既是这一类典型的科研机构,通过了解他的职能,可以为我们相关机构的设立提供有益的借鉴,依据联邦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需要对职业培训和职业进修市场的结构发展进行调查;对企业中的实训情况进行关注和调查;探索企业培训的新途径;对未来培训需要做出预测;通过现代化的培训手段和媒介,实现职业培训的现代化,对职业培训在企业中的工作提供;为企业的培训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对各类现代化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成立提供支持与推动,进一步完善企业培训和进修工作;对各类远程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质量做出相应的评估;承担各类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国内外的合作项目,对职业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进行积极的促进;对国际各国的职业教育培训事业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和比照等。

(二)我校校企合作管理与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企业参与我校合作的积极性低,校企合作层次浅

企业的经营目标通常是利润最大化,他们愿意与学校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看好学校具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能够创造可观的剩余价值。在这样的观念引导下企业与职业学校形成的所谓“校企合作”是流于形式,迫于政府的压力象征性地给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却没有对实习生进行业务指导,相反却利用学生一些杂事。

利益的大小是校企进行合作,特别是企业是否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重要决定性因素。目前,校企合作中职业学校一方有积极性但没有合作的主动权,而企业有主动权却没有合作的积极性,造成校企合作中“一头热”的情况。

校企合作和普通的商品交易不同,学校可以从合作中得到即时利益,即一旦校企之间的合作实现,学校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相应的培训设备、资金等资源,而企业则很难像职业学校那样得到即时利益。这种较长时间才能获得的利益风险较大,很多企业并不愿意承担。之外,校企合作预期供给企业的劳动力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员工的流失是很普遍的现象,很多情况下,企业自己培养的人才却留不住,这种情况下企业选择现成的人才是情有可原的。许多中小企业更是担心这种人员的流动,对于职业教育责任的承担就更为消极。同样地,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比如,一些企业信誉较差,对校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企合作合约的履行很不认真,但职业院校相对来说承担的风险是较小的。总之,我国职业院校要做的就是努力去争取合作机会,而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在尽量降低风险的基础上,获取更大的利益。而在我国在校企合作的具体过程中,缺少减少风险,提高企业收益的校企合作具体激励措施,真正调动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2.我校校企合作管理缺少校企合作的后续保障工作

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校企合作机制,造成校企合作严重脱节,对已经实现校企合作的没有加强与企业联系、沟通。解决企业与实习生之间的问题很少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

3.地方政府缺少财政和政策的支持

政府尽管下发了文件鼓励支持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然而由于缺少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校企合作没有组织领导、没有制定目标规划;没有切实落实政策;考核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选成校企合作图有虚名。

4.学校投入的资金小足,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不深入

对于会计专业教育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实习实训,会计学校加大了校内实训的建设,建立了会计专业实训室,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学校对校外实训的建设所投入的资金小足,与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还有很大距离。主要原因在于,会计学校本身的收费有限,国家在这方面没有补发专门的经费,致使学校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经费紧张。正是由于投入资金的小足,导致很多学校在校企合作方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面流于形式,只看重该专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数量,小重视校企合作的质量。

5.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训的培训作用发挥不够

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去实习,担任学生指导老师的大都是企业的会计人员,这些会计人员都要在结束自己工作之后才有时问指导学生,缺乏教学经验的会计人员在短时问内很难把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教给学生。再者,会计人员还要对实习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由于本身任务的繁重,因此对学生实习情况的评价也都流于形式。

6.会计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小高,影响了校企合作的运行 会计专业教育进行校企合作,学校要求教师既要上好课,还要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和实践,正确处理学校与企业之问的关系。这样就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的收入并没有得到提高,再加上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短时问内很难适应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因此校企合作模式的运行很困难。

四、解决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加快校企合作步伐

1.变就业为第一位,招生为第五位。俗话说“解决好出目问题,就能更好地解决进目问题”。生源是中职学校的生命之源,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之源。而我们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能否解决好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学校必须转变观念,变就业为第一位;教学为第二位;管理为第三位;后勤保障为第四位,招生为第五位。试想学校的毕业生供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不应求,具有很好的社会声誉,能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就业好说明学校注重教学,针对岗位能力设计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离开校门就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这学校还能不重视学生管理吗?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向学生灌输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等思想素质;再有很好的后勤保障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在前四者都做好的情况下,生源能不好吗?所以建议把招生放在第五位。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根据会计职业岗位群进行能力分解,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针对会计专业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把整合课程体系、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为指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目标,进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次按照岗位所要求达到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在就业后无论从事什么相关会计职业岗位都能快速适应并达到企业要求;再者教师要不断地通过校内外培训、上网自学等途径提高自身技能,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用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找准双方利益均衡点,建立校企合作长远机制

校企合作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形成长远的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在联合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双方的利益,以“双赢”为目标,才能形成长远合作。

1.校企合作模式。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引导企业直接参与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研究并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真正实施产教结合。

2.学校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在企业提供给学生顶岗实习的平台的时候,学校要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一方而充分教育学生以人为本、团结协作、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另一方而接受企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给他们更新知识、接受信息的场所;其次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最好派老师协助管理并进行现场理论的指导,保持与企业的联系,让企业感受到来自学校对企业的配合,从而愿意与学校合作;最后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专业指导老师,更宽层而地实现校企合作,达到“双赢”。

3.企业更新合作观念,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企业在与学校合作的时候主动更新观念,因为校企合作可以给他们带来如下好处:第一:减少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随着我校经济一体化,企业将出现“一才”难求,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对实习生的观察可以从中挑选优秀的学生作为企业的后备力量;第二,企业在给实习生提供相对好的实习环境时,学生会心存感谢,用他们的语言向社会传达企业的好,这实际上给企业做了免费的广告;第三,企业为学校提供了实习的平台,地方政府会给一定的优惠政策等。企业在与学校达到校企合作时尽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给学生提供相对专业对目的实习岗位;第二,给实习生配备指导师傅,并形成文宇;第三,给实习生一定的用工报酬,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第四,尽可能地给实习生提供生活场所,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校企合作,互有需求,优势互补,在高素质、高持能、创新型培养中实现“互利双赢”。

(三)建立保障机制

1.建立校企双方的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如:校企合作委员会等

2.建立相关基础文件。例如:《联合办学协议》、《校企联合共建实践基地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聘任考核办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实施管理办法》、《教材建设与教材管理办法》、《校企联合科研开发管理办法》、《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企业教育学生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

(四)政府支持,政策保障

俗话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财会人员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想提高财会专业办学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财会人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政策的保障。

1.举办会训一技能大赛,加强校企合作。以政府牵头,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组织学生会计技能大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在会训一技能大赛中会训一实务、点钞、汉宇录入、珠算主要来自岗位所要达到的能力,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赛题,企业可以从中选拔人才,学校可以树立声誉,加强课程改革。

2.政府发文,政策引导。政府针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普教化、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管理分离等问题,发文运用政策来推进职业学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校与企业的合作,创新办学模式,提高办学水平。

3.促进校企合作保障措施。明确规定政府在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而所要履行的职责、义务;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组织领导加强督促,规范校企合作的内容,推动地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需要建立校企合作过程监管机制

形成紧密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加强校企合作的过程监管。因此,应出台校企合作量化考核方案,由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定期考核校企合作实施情况,实施月报告制度;强化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拓展实训基地功能,满足学生深层次生产性顶岗实习需要;实现共建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功能,完善共建基地的利益分配,实现“基地既是企业的,更也是学校的”的目标,促使学院与企业“共建共管”。强化实习学生的过程管理,中职院校教师与企业一线管理者,联合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变“简单操作”为“实职轮岗”,变“廉价劳动力”为“企业生产力”,将学生实习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在学生专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形成共管机制。改革和创新学生校外实习教学及管理模式,强化实习工作的过程管理和动态监控;挂职的专职教师和企业管理者,接受学院和企业的双重管理,挂职成果由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出具挂职考核鉴定意见,作为职称评定、晋级升职的证明文件。

(六)需要建立校企合作成果共享共沾机制

中职院校的社会职责不仅包括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才,而且还应包括发挥智力、人才优势开展社会服务,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智力和技术支持。也就是说只有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互助互利、共享共沾,才能够更多的获得企业对学校的支持,才能推进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因此,中职院校应主动到合作企业了解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情况与特点,主动了解企业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员工培训等方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多方面的需求提供服务、做出贡献、创造价值。由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优先满足合作企业实习就业的需要,服务产业行业发展;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制定出台行业标准或技能大赛考评标准,成为行业发展的依据和参考;破解中职院校、企业单方申请科研立项不利问题,技术应用研究课题由校企双方联合申报,基础研究以院校为主,成果推广应用以企业为主,实现“技术革新责任共担”;在共建专业、共建学院基础上,实施“共建专业、学院冠名企业”制度,学生毕业时需要同时取得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校企联合培养鉴定证书“三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牵涉学校、企业双方,实现“育人质量责任共担”;选派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深入企业开展发展状况诊断,形成年度发展报告,指出发展症结、提出改革意见,实现“发展诊断责任共担”。

通过建立“校企一体、互通互融”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实现中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要求对接、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激发和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变“一头热”为“两头甜”,让企业由校企合作的配角变成主角,全程参与中职院校教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七)提高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合作的层次,持续开拓不同类型的实训基地。

校企双方对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有深层次的研究,双方的合作应是长期的、连续性的、稳定的。提高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合作的层次,应从合作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着手,延伸至会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中职院校应该邀请企业专家共同探讨会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共同制定符合企业需要的、可行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按照会计专业岗位群的要求和企业生产经营的流程来组织教学和实践,更加突出岗位实践,实现人才培养与上岗就业“零距离”通过不同的方式—如派教师到企业工作,或派企业专家到学校培训,培养出一支理论知识丰富、技能熟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合作的层次,建立校企之间长远的、稳定的合作方式。

会计专业岗位群决定了会计专业人才所服务的对象应是广泛的,涉及各行各业的,因此,中职院校应积极的、持续开拓不同类型的会计实训基地,可以是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施工企业等,也可以是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单位,还可以是会计师事务所等等。不同性质的企业与中职院校合作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能够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不同性质企业的会计工作,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例如,大润发超市属于商品流通企业,我校与大润发超市合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作建设的实训基地,就可以通过岗位见习、教学实习、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方式,使学生熟悉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岗位设置的特点、各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商品流通企业,我校还积极寻求与其他不同性质的企业合作建设不同类型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中职中专特有的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共建会计专业实训基地是实现会计工作“第一线需要”、“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知识、练就能力和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其合作的模式与运行机制会在中职院校和企业合作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第二篇:校企合作研究报告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研究”的研究报告

王正雄 周轮

【摘 要】 以学校为主体,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创建好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着力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企业实习的瓶颈难题。我校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对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

管理研究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2010年9月总课题组向全国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和院校发出了邀请,恰逢我校正在谋求专业的发展,积极与企业共建汽车维修实训基地,为此我校于2010年10月向总课题组申报了子课题“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管理体制的实践研究”。2010年11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研究”总课题组和全国科管委(教科研办„2010‟205号)联合行文批准了我校王正雄同志申报的课题(立项批准号:GKA10205)。2011年1月总课题组和全国科管委根据我校的研究条件,确定我校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研究示范单位”。为确保本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由学校副校长王正雄同志任组长及学校教务主任、实训中心主任、管理专干、汽车专业教研组长、长寿区北城汽修厂厂长、技术总监等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负责该课题的组织实施工作。本课题在重庆市、长寿区教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总课题组、重庆市教科院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在学校、企业的

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通过历时两年(2010年11月—2012年10月)的深入研究和探索,课题组完成了预期的任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现提出如下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问题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有利于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有利于提升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职业院校与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和持续合作激励点的寻找与把握,而校企合作能否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如何从管理机制层面上对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效度进行把握,值得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一)研究目的

从重庆市内外许多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可以看到,校企双方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并不难,困难的是基地建成后管理体制的有效性和运行机制的稳定性。因此,在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引导实训基地建设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社会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促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努力将其建设成稳定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实训基地。按照汽修行业生产一线的岗位能力标准要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大力培养适应企业需要、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更好地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实现校企双方合作“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双赢”目标,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1.通过实验调研,对比国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现状,分析实训基地的依存关系和社会功能,总结实训基地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从而通过校企合作创新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探索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类型与功能,并提供可操作的应用案例。

2.借鉴国外先进的校企合作经验,分析我国实训教学的状况,提出崭新的实训资源校企整合、校企联办的共赢的实训基地教学平台。

3.通过政府教育政策引导企业对实训基地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创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监管模式,形成良好的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机构,推动政府、学校、企业、学生运行机制的有效结合。

4.促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规范化,创建有效的评价体系与标准,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成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阵地,增加社会及企业经济效益。

(二)研究意义

“校企合作”是国际上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职业院校与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共同参与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办学形式。

要努力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使合作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学校

对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负责,为企业培养员工。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或设备援助,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校企紧密型产学结合之路,无论对学校人才培养,还是对企业创造财富,都将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常态运行,以增强办学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果能真正建立起一种有利于校企合作活动开展的教学管理机制,就能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外向功能,积极探求校企合作的各种创新模式,就能极大地推进职业院校的专业发展,促进职业院校真正走进社会、走进市场、走进企业。目前我国所有的校企合作基本都是学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以学校为主的模式。在实行和推进校企合作模式过程中,对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管理体制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拓展和丰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和双元制教育的理论研究,同时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职业教育的整体效益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实证性资料。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汽车工业是重庆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微型汽车、摩托车生产基地。随着全球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的整车修理、二级维护、专项修理、保险、理赔、维修救援等相关服务需求呈直线上升状态,在政策的刺激下,轿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加快,使得汽车后市场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这不仅要求汽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员工素质普遍提高,而且要求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群体的素质普遍提高,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汽车服务。职业学校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走校企合作之路,共同培养

汽车专业人才,无疑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校企合作是国际上许多国家职业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种办学模式。随着21世纪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教育的国际化竞争和跨国化渗透特点越发凸现出来。纵观国外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合作教育”模式,英国“工读交替”模式等。概括起来主要呈现为三种不同的模式:①以企业为主的模式。②以学校为主的模式。③以行业为主导的模式。

在国内,职业学校要想与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与企业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校企合作是最实际的可行之路。目前在我国已通过“校企共建、校校联建、引资援建、产业化辐射、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方式,在许多职业院校建立了校内和校外的实训基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训基地的优势日益凸显,已形成当今我国职业院校应用型专业的特色和灵魂,也是应用型专业赖以生存的根基。虽然我国近年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与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推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训基地的建设还相对滞后。

国外的几种模式的比较分析具有的共同点:①拥有完备的职教法;②企业全程参与办学;③有政府财政和政策的积极支持;④确立完备的人事保障机制。国外的几点启示:①完善政策法规,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②发挥政府行政功能和行业主导作用;③加快落实职业资格制度;④改革管理体制,加强制度保障;⑤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双方互动机制;⑥拓宽思路,开拓校企合作领域。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国情、体制等等的制约,不可能像德国双元制一样

完全依靠企业的力量来发展职教。职业学校要想与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与企业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校企合作是最实际的可行之路。因此,“校企合作”已成为当下职业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相关论文及课题研究也为数不少。但目前对于校企合作的研究大多仅限于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探求和校企合作实践经验的归纳,对于在教学管理中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从管理制度层面导向、规范、推进校企合作,最终构建起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管理体制的相关研究课题尚未见诸报端。

三、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以学校出场地、投入了价值80万元的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组成的生产线与重庆商贸公司出专业管理和技术团队,合作共建的“长寿区北城汽车维修厂”(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维修厂为自主对外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运行实体企业。学校每年向维修厂收取一定的场地、维修检测设备租金。维修厂无条件接收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毕业实习。北城汽修厂的建立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我们将经过计划、实施、反思、总结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施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后两步是总结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循环往复,直至研究结题。专业部把研究和行动结合起来,边行动边调整研究进程,获得经验指导自己的工作,使自己的行动得到改进和发展。

2.文献法:了解分析当今教学管理机制中对校企合作活动的管理思路,探究现行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形成的渊源。

3.调查分析法:了解重庆市内外等周边地区职业学校现行校企合作模式和教学管理对现行校企合作模式的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分析。

4.个案研究法:将各部门及某些模式作为个案加以研究,最终将这些个案进行梳理、归纳、整合。

四、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主要内容

本课题为专题研究,从以下5个方面来进行:

1.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讨与实践,资源的合理配臵与利用。

2.实训基地学生实训教学的管理模式研究。3.重点研究实训基地管理体制与运作模式。

4.实训大纲与指导书的编写,实训课程与教材的开发等研究。5.学生实训的组织与管理。

(二)研究的主要措施 1.课题前期调查分析

(1)调查准备。成立课题组,明确成员及分工,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调查方法的程序的培训;设定调查内容,各专业部对所属教研室的校企合作状态进行调研,重点围绕周边地区的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进行调研,进行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2)调查实施。教学管理处尽可能多地搜集文献,进行文献的归类处理,设计现行教学管理机制的调查问卷,制定调查计划,为下阶段实施调研作好

准备;各专业部对所属教研室的校企合作状态进行调研,做好专业部对教学管理中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调研和论证工作,为下阶段实施管理机制实践作好准备;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并做好已调查职业学校的总结、提炼和归纳工作,对现行的教学管理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给出课题研究的初步建议。

(3)调查分析。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调查对像进行科学分类;通过召开分析会、举行研讨沙龙等形式,力求找出每一类调查对象的普遍倾向和代表性特征;在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力求使揭示的问题既全面又突出主流倾向,成因分析透彻明晰,对策建议切实可行。

2.构建校企合作教学管理机制

(1)制订研究方案并论证,确定研究计划,建立课题相关研究制度(例会制度、研究规范制度、资料积累制度、责任人制度等)。

(2)教学管理处和各专业部针对现行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明确研究的初步方案,组建本专业部内子课题研究小组,论证子课题研究方案。

(3)教学管理处一方面继续对相关职业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将研究结果及时提供给各专业部,同时收集各专业部在校企合作实践中的问题和成果进行研究,不断修正专业部的校企合作实践研究方向;另一方面进行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中对校企合作的引领和管理。

3.培训师资队伍

通过校企合作、教学工厂的建设等实质性举措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校企合作的同时,完善校企合作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给出报告,为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4.课堂教学新变化

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教学做一体。课堂教学在专业总体教学学时中的比例不断下降,理论知识不再强调学科系统性,转而以够用为原则。课堂教学的内容及形式也在发生变化,理论教学不应是课堂教学的全部,课内实践教学也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且课堂教学的模式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理实一体化。

5.建立校企合作管理的评价机制对各专业部、教研室的校企合作工作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制订指标体系并对专业部、教研室进行考核。

(三)研究步骤与阶段性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2年,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1.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2月)

①立项申报,组织调研,完成开题报告,设计细化实施方案。

②在调研、学习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完成基地硬件设施建,保证教学、生产设备完全到位,确保基地资源的有效配臵和合理利用,建成区域内示范性实训基地。

课题组分解任务,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①搜集信息:负责搜集本项目研究的背景资料,国内外研究的状况资料,相关研究的文章、著作、经验介绍等,以备参考。

②组织调研:通过相关调查问卷,访问等形式进行问卷调查;调研市内外相关院校和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情况,以及对口企业所需岗位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情况,形成调研报告。

③完成建设,保证运作: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按时保质建成在长寿区内具有示范作用的实训基地,开始正常营业,并将建设成果资料汇总。

2.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2年6月)

全面进入实践研究活动,重点是进行实训基地运作模式与管理方法和学生实训的组织管理的研究。

①管理体制

实训基地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单位,由校企双方合作共建,企业负责专业管理和技术团队,学校负责设备、场地,实行厂长负责制,财务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实训基地厂长由公司聘任,管理人员、技术团队(技术总监和技术人员)由厂长聘任。基地实训指导教师按教学计划需要由校长、厂长共同聘任。

②运行机制

实训基地采取对外有偿服务和对内无条件接受师生培训的运行方式。在完成教学实训任务的基础上,主动面向市场开展有偿技术服务,做到教学服务与生产服务的有机结合。

3.研究总结阶段(2012年6月-2012年7月)

进行项目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评价,组织校内结题。申请结题验收。组织成果推广,并在校内外推广成果。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分析

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过程中,我们主要抓的工作是合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注重找准学校与企业互动的利益平衡点和持续合作的激励点,转变观念,始终抱着企业你发财我发展的思想,始终抱着搞好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内涵的诚信态度。因此学校在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索

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主要抓的工作是合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注重找准学校与企业互动的利益平衡点和持续合作的激励点,转变观念,始终抱着企业你发财我发展的思想,始终抱着搞好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内涵的诚信态度。因此学校在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1.校企合作双方都是股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公司运作模式进行学校在校企实体合作培养模式过程中,如何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真正成为企业的一部分工作和企业份内之事,在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在运行上按照公司运作模式运行,通过制度的建设与执行进行保障。我校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校企合作双方建立了明确责、权、利的制度,建立了运行保障的管理办法和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和评价管理办法。如建立相关基础文件:《联合办学协议》、《联合办学财务管理办法》、《校企联合共建实践基地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聘任考核办法》、《校企联合科研开发管理办法》、《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合作班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意见》、《企业教育学生管理办法》、《企业专职辅导员工作职责》、《合作班奖助学金管理办法》、《校企合作效益考核、评价与奖励办法》、《校企合作班教材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校企合作成果考核与奖励办法》等。建立了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要求企业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质量监控,要求企业将课程评价标准与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坚持校企合作双方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对教学活动的环节进行督察和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由校企双方给予相应奖励或

处罚。

2.企业员工培训、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建立了互惠双赢的驱动机制 企业将员工放心让学校培训,最关心的问题是保证学员在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后,迅速进入并融入企业,找到自己所能胜任的岗位。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学校不仅要加强与企业沟通与联系,而且要与企业交朋友,常来常往,走出去请进进,相互信任,加深感情。而我院在企业员工培训、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实践中,建立了拓宽就业渠道,建立稳定可靠的校企合作网络,获得更多的企业支持,建立了一系列运行保障的管理办法。如建立相关基础文件:《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办法》、《企业员工培训专职辅导员管理工作职责》、《企业员工培训效益考核与奖励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顶岗实习综合能力考核评价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奖励暂行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就业管理与奖励暂行办法》、《学校就业考核与奖励办法》、《共建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共建实训基地激励与考核办法》、《关于鼓励教师参加企业锻炼的有关规定》等。

(二)建立了几种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

1.加强资源整合,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打造汽车维修人才培养体系

从2007年起,学校就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制定技能人才培养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的激励政策和办法,形成鼓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制度和环境。我校汽车维修专业从数十家合作企业中重点选择了3家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的企业作为紧密型实训基地,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成立了专业部领导、车间负责人和带队教师、工人师傅组成的三级管理小组,对校企联合育人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在实训教学中,结合企业实际生产要求做到“三定”,即定计划、定岗位、定任务,并在实训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适应能力的迅速提升。

2.建立校企优势融合,合作培养模式多样化

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通过走访盐城周边地区的大中型电子企业,结合学校的本身特点,确定了校企优势融合,合作培养模式多样化的运行机制,学校与企业制定教学计划、签订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学校派出带队实习指导教师,配合企业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和日常管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制订并实施生产实习计划;配合企业做好留厂就业学生的选拔工作。企业挑选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好的技术人员和技师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协助学校带队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训任务,包括对实习学生进行厂纪厂规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组织现场教学和技能训练;提供学生食宿条件和劳保用品,适当解决实习学生的生活补贴;负责在实习学生中选拔留厂就业人员等,为储备一批相对稳定的兼职实践老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校企合作的效果

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我校汽车维修专业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校企合作,打造一支 “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基本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互动,建设一批融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培养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有效地利用企业捐赠的设备,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双方开发了课程。从行业、企业聘请一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 的兼职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给学生授课、开设讲座、作学术报告,形成了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良性机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的学习目的、就业方向明确;同时根据岗位要求,调整课程设置。根据合作企业岗位技术要素,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共同编制培训课程和教材,确定培训考核方法。应用电子专业的教师通过生产实践,能有效掌握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新知识、新要求,动手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学生对口就业率也提高了。

三、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中几点思考

通过我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我们体会到:要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应力争政府、行业、企业各方面的全力支持与配合。

1.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一是政府通过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定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框架,做到“以法治教”,使所有与职业教育有关的机构都能在法律的约束下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二是要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三是要建立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形成良性互动,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学校及个人,政府要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潜能有着重要作用。

2.要转变办学理念,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学校要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做到培养目标面向市场,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使学生的素质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企业的信任与支持,校企合作才能取得丰硕成果。

3.实训设备的功能应充分考虑学生实训的实际需求。厂家在提供实训设备时,实训设备的功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好能模仿企业的流水线生产,便于学生重复练习。

4.校外共享实训基地的主体若是企业,存在企业效益与学生实训的矛盾冲突。实训基地的运转经费、设备维护经费、实训耗材等缺乏,需要地方政府支持。如何确保企业效益和学生实训双丰收,这需要在实践层面上进一步的探索。

5.企业追求利润与学校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之间存在着矛盾。企业的投入,首先想到的是成本和利润,因而对流水线上的每个工序讲究的是质量、是速度,企业对其派驻人员的考核也是从完成产品工序的质量与速度进行的。而学校教学注重的是循序渐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增强其发展潜力和后劲,在此训练中,关注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什么技能,而不关心训练中所产生的“产品”有多大的效益,因而在基础工序生产的速度上适应不了企业的需求。

7.校企对待学生的方式和态度不一样。企业把学生当作员工进行管理和考核,一般不过问其迟到、缺勤、或其他什么心理问题,要求学生像机器一样不停运作。而学校是教育培训机构,教师是教育工作者,多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去关爱学生,理解学生。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杨彦 许士群.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10 [2]张丽娜 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8年12月。[3]广州科技职业学院汽车技术系: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学规划[DB/OL].2009年10月

[4]刘家枢 徐涵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OL].平职学院新闻网,2009年7月 [5]梁俊 漆明龙 易彬 中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1期

第三篇: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工作总结

世行职教发展项目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一、项目建设概述

2009年7月23日,广东省政府与世界银行签定了关于广东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项目的协议。协议规定:世界银行提供2000万美元贷款,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实施,选择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简称省轻工,下同)、广东省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简称省城建,下同)、阳江高技(简称阳江高技,下同)三所学校,从2009年8月开始,用5年时间,重点实施学校校企合作、学校管理、课程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条件改善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为更多学校的改革和政策开发提供经验指导。

经过五年的建设,省城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五年中,学校的校企合作贯穿了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等建设任务的整条主线,紧紧围绕世行项目活动逻辑框架图和工作计划开展工作,探索并实践了基于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二元合一、三阶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信息平台、项目研发与技术培训服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双制合作培养和引企入校等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活动,圆满完成建设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二、项目情况总结

(一)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长效机制。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才能真正全方位、全过程地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学校在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方面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一是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两年建设期内学校先后出台和完善了《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工作指南》、《校企合作考核办法》、《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校企合作协议范本》等17项管

理制度,形成《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汇编》,同时,还聘请法律顾问指导校企合作工作,为校企合作工作规范安全、科学高效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由省城建牵头制定,三校讨论认可的《校企合作工作指南》、《校企合作工作方案》、《校企合作章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校企合作合同范本》在三校使用,《校企合作合同范本》被广东省人社厅推广在全省“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大会使用。二是建立了校企合作工作机构。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校长亲自分管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中心,把校企合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校企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同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单独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配备办公室60m2、专职工作人员5人,成立校企合作项目审核领导小组、专业系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并设立系校企合作专职管理员。三是集团化办学成效显著。2014年3月,在省人社厅的指导下,由学校牵头,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成立“广东省城市建设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共有3家行业协会、33家企业、5家院校入盟,会上,与海信、中兴、家商城、粤能工程、中天建设、吕氏国际、美霖装饰、松下万宝、思哲、创维等企业合作的10个校企双制班同时成立,至此,学校共有14个校企双制班。同时,学校还加入了广州市萝岗区校际联盟、产教联盟和政校企三方联盟等职教集团,职教集团有效搭建了资源共享平台、信息交流平台、企业用工平台、项目研发和技术攻关平台,集团运行正常,机制完善,推动了职业教育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四是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考核评价。学校根据《校企合作考核办法》和《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考核和奖励办法》,每年对校内各教学系各部门进行考核,奖优惩劣,表彰校企合作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同时,对合作企业进行评估考核,评出校企合作优秀合作单位;此外,对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从职业素养、工作技能等7个维度进行等级考核评定,并给与相应的奖励。

通过建立机构、完善制度、组建校企联盟和开展考核评价等一系列举措,促使校企合作多元共生共赢,着力打造成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产学研联合体,校企合作工作有协议、有计划、有总结、有考核 2

及有经费保障,从而建立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5年来,学校校企合作办积极推动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目前共有签订校企合作企业102家,开展了共建“校中厂”和“厂中校”等合作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目前在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1个,共建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55个。如,室内装饰设计在在校内广州九筑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邓泰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入广东省装饰总公司入校共建模拟室内装饰设计公司,在校外与广东省装饰行业协会、广州川上装饰设计有限公司、香港马斯其尼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广州美霖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汉逸精思文化空间设计传播机构、广州孝尊组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浩瀚图腾环境艺术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建立校外学生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初步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又如,建筑施工管理专业与广州吉华岩土有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开展综合轮岗实训。再如,工业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与佳远钴业控股有限公司、立白集团、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等8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组织了本专业学生到食品所和省农业院等进行企业综合实训。项目建设期间,多次组织学生到中兴、海信、立白等企业顶岗实习实训,实习学生赢得企业的好评,学生实习满意率达99%。

(三)建立校企合作信息平台和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系统近两年来,学校依托省人社厅搭建的“百校千企”和“校园对接产业园”等校企合作平台,乘势而上,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首先,学校牵头组建“广东省城市建设校企合作发展联盟”。有效地搭建了“四个平台”。第二,还参加了广东省建材行业协会等各妆也行业协会,掌握最新行业信息和动态。第三,学校也通过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等机构,并每年定期开展年会和专业建设研讨会,听企业专家对学校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意见,掌握第一手信息和资料,调整优化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第四,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信息化水平,通过建立 3

信息平台服务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项目,项目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外部资源、畅通内部信息、实现项目策划及分析,为校内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流程化的服务。校企合作信息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促进学生实训,实习工作的开展,促进毕业生就业,帮助企业寻求到合适的合作学校,扩展学校寻找合作企业和合作项目的渠道,加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各类职业教育的力度,为企业寻求甚至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铺平道路。目前校企合作信息平台上有134家企业注册,校企合作企业注册率达100%,,并与三家院校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拥有477位学生会员,招聘职业多达143类,招聘岗位共有1460个,并且有6个合作项目。2014年的毕业生招聘会采取现场招聘和校企合作平台网络招聘同步进行,共吸引了包括海尔集团、中兴通讯、海信集团、中天建设、万科集团、中国电信、华润水泥、益海嘉里、菱王电梯等世界、中国500强企业和高科技新型企业在内的近170家用人单位。企业向1934名毕业生提供5900多个实习、就业岗位,求人倍率达3.01。校企合作信息平台有效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同时搭建了企业与毕业生双向交流平台,帮助学生和企业沟通供需双方信息,也加深了校企双方合作。

学校依托世行项目开发了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系统,该系统的开发目标在于满足学校、企业、毕业生三方有效沟通,实现信息化管理,构建毕业就业跟踪服务长效机制。自上线运行以来,到目前为止,共有120位教师注册使用,1200多名学生注册使用,注册企业达102家,开展网上招聘会一场,企业提供招聘岗位共有988个,通过系统向毕业生发送电子邮件问卷调查8次,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同时搭建了企业与毕业生双向交流平台,帮助学生和企业沟通供需双方信息,也加深了校企双方合作。目前正着手系统的二期开发和优化部署,预计12月底完工。

(四)开展企业项目研发与技术培训服务

为了促进校企融合,主动服务企业,三个重点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革与工艺改进项目,面向企业,通过举办技术培训讲座、4

深入企业授课等形式,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等服务项目共28项。如,室内装设计设计专业与广东省装饰总公司、富力集团设计院等12家企业共建“广东省室内装饰设计职业研发基地”,着力于室内装饰设计职业的技术研发、培训与推广,目前已修改审定《室内装饰设计职业标准》,开发室内装设计师(三级、一级)实操和理论题,新开发室内装饰设计员(室内配饰方向)职业;同时以校内外实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所为依托,室内装饰设计专业21名教师先后为874人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服务,为学校带来经济效益 25.7万元,培训内容包括室内装饰设计中级工、装饰美工高级工等。室内装饰设计专业邓泰、朱锦辉等教师还与参与广东省装饰总公司设计南方花园2期样板房等室内装修设计项目9个。又如,工业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教师为广东真正工程检测公司测定砂中氯离子含量技术服务项目,该项目为企业提供了砂中氯离子含量准确而方便操作的实验方法,确保了建筑用砂的质量安全。与汇科公司共同建立“汇科精细化工”等技术研发中心3个,开展食品添加剂等项目研发,校企共同申报获得国家专利3项。为佳远钴业控股有限公司和云浮亨达利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200多名员工开展分析工、建材物理检验工等职业工种的在岗职工培训鉴定,大力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再如,建筑施工管理专业古娟妮、张海霞等教师参与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的软土岩溶地区板梁式双排桩与止水帷幕复合支护施工技术项目,施工技术成功应用于荔湾区西湾路改造工程项目。类似的技改项目有5个。同时,建筑施工管理专业还为广东泽宝变形监测研究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训施工员、测量员等工种培训127人次,为优化企业人力资源有效配臵起到积极作用。

(五)校企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2年,我校室内装设计专业申报筹建的 “邓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获国家人社部批准并得到国家和省级财政30万元的资金支持,我校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工作室的发展,大师工作室积极按申报项目开展工作。工作室积极探索新颖的人才培养模,传统学徒模式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工作室初步形成了老师“推荐— 5

—考核——培训——入选”的招徒模式。邓泰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实践:一是校企合作,传技授艺。2012届有三十位弟子入选“邓泰大师工作室”。工作室还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企业、行业的活动:2012年8月工作室成员参观天河区弁师傅红木家具制作过程;2012年10月工作室成员参加了在广州美林国际软装论坛; 2012年10月工作室部分成员参观了“广州方纬装饰有限公司”等。大师工作室与广州市集美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技能人才培养。二是项目设计,产学结合。大师工作室利用工作室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企业合作将装饰工程项目引进大师工作室,由师生共同完成的设计项目有:2012年8-10月完成《茂名交通高级技工学校规范设计项目》;2012年10-11月完成实验项目《沿海地区传统乡村别墅设计》;2013年12-11月完成实验项目《湖南现代乡村别墅设计》等。三是指导竞赛,技能成才。工作室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项设计技能大赛,在“2012年广东省第一届家具设计技能大赛”和“2012年广东省岭南杯室内装饰设计技能大赛”中,工作室弟子获得了五个一等奖,九个二等奖,六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家具设计技能大赛还获得学生“团体第一名”和“特别贡献奖”。此外,工业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与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共建吴惠勤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同建设了产学研创新工作室机制带领专业教师、学生合作共同开设了综合课程教学、新检验技术研究等教学与项目工作。

(六)开展“校企双制”合作培养

“校企双制”订单培养模式即企业根据用工需求向学校提出培养数量和规格,委托学校进行培养;学校按企业的要求招生和安排教学计划,双方以签约形式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毕业生一般由委培单位安排就业。一般由企业确定委培人数和规模,企业考核学生职业技能并根据考核结果和生产需要确定录用与否。目前全校与企业合作共办有“校企双制”班14个,聘请78名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教学,培养750名校企双制班学生。各重点专业积极与企业共同开办冠名班、校企双制班,开展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实施校企“八个共同”教学。如建筑施工管理专业与广州市吉华岩土检测有限公司共建“吉华岩土”校 6

企双制班、粤能工程校企双制班,工业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与佳远钴业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佳远钴业”校企双制班,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与广州孝尊组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合作设立“孝尊组”冠名班,企业参与了制定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课程体系开发、组建师资队伍、实施教育教学和学生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这充分说明了企业深度参与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

(七)引企入校,产学研用一体

一是建立“家商城”产学研实训基地。从2013年以来,学校与“家商城”电商公司通过多次互访、调研、沟通达成共识,双方共建“家商城产学园” 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采取引企入校,建立“校中企”的战略合作模式,把电子商务整套业务流程引入实训基地内,设臵产品摄影、产品编辑、美工设计、网站客服、网络营销、采购助理、SEO专员、仓储物流、质检专员、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网店运营等12个实战工作岗位,通过这种真实的工作岗位、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流程,使得工学紧密对接产业、企业,校企双方联合建立“职业感知——职业体验——职业实践”的“二元合一、任务驱动、三阶递进”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校企共建时尚智造产业园实训基地。学校与广州雅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和鹰机电集团、思纳可时尚设计机构、广州光影摄影设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长福校区共建 “时尚智造产业园”。校企将以共同培育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致力打造时尚服饰产业设计专业化、应用信息化、制造自动化、资讯网络化为目标的产教深度融合模式。“时尚智造产业园”目前已形成四大板块的功能用途。工业板块:“时尚工业数字智造平台”引进工业制造的全生产过程的先进数字设备,涵盖拉布、切割、裁片传送、缝制各生产环节的数字设备;信息板块:“时尚信息科技应用平台”提供行业专业的CAD(电脑辅助设计)、PAD(产品辅助设计)、PDM(产品数据管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等信息化应用技术;产品板块:“时尚产品设计展示平台”通过引进设计机构与设计名师搭建“时尚设计名师坊”实现设计市场 7

化、产品化;传播板块:“时尚传播电子媒介平台”拥有专业的时尚产品摄影影棚及后期处理制作机构,为产业提供相应服务。

世行项目建设期间学校的校企合作和校企双制办学案例多次被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易、搜狐和广东职业技能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由于校企合作工作出色,学校连续两年在全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督查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被省人社厅批准为首批“校企双制”示范创建院校。

第四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探究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探究

摘要:本文以校企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运行机制进行了重点分析。在简要分析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特点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详细且深入地分析了该运行机制全面构建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广大校企合作运行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构建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37-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机构,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客观需求,才能培养出切实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所以,在现今这一新形势之下,学校应该积极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搭建更大、更完整的平台,将学徒制模式彻底贯彻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和促进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的提升发展,才能有效保障学校高质量、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基本特点

通过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其运行机制的特点主要有:(1)学校和企业间实现了全方位合作。与普通的校企合作不同,学徒制模式下校企合作实现了“双元育人”,也就是说,合作企业与学校一起,充分参与到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无论是确定学徒岗位、招工招生、设计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还是确定课程内容、建设实训基地、实施教学组织以及考核或评价学生等,都需要在企业与学校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才能彻底落实。(2)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具有持续性和深入性。其中,持续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不仅包括前期的招工招生和班级组建,还包括学生完成学业后进入企业就业的相关事务。因为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校企双方不断沟通、共同参与。而深入性则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制定,以及后期教学组织的具体实施,而这些都是需要校企双方深入合作,通过理念磨合、合作实践后共同完成的。(3)企业承担的育人责任和育人成本较大。在育人责任和育人成本方面,学徒制的校企合作与原有的校企合作或单一学校培养不一样。在现代学徒制这一模式下,学生不仅仅是学生,更是企业的意向员工。在其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企业会与之签订相应的培养协议,故此,企业便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随着企业对学生培养要求的提升,其培养责任也会随之不断增加。同时,企业所要付出的培养成本也会随之大幅度增加。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现存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而言,由于我国校企合作这一运行机制引入现代学徒制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整体运行过程中有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企业方面。就企业来讲,其问题主要有两个:(1)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许多企业认为人才培养主要是学校本身的义务和责任,企业想要人才,只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在现有的学生群体中选择符合条件的人即可。故此,很多企业都不愿意自发主动地参与到深层次即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中。这便使得校企合作这一理念无法得到深入,仍然停留在原始的学校培养、企业择人这一基础层面上。另外,到目前为止,我国政府并没有发布相关制度对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义务或权利进行强行约束和监督,故此,由学校单方面进行校企合作关系的维护和协调,导致企业出现优越感,在校企合作上更加不会积极主动。(2)企业对学生具备的技能不完全认可。站在用人企业的角度,其关注的要素处理直接获得的经济利益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生具备的潜能,即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与企业岗位的匹配度。就当前的校企合作来讲,由于其合作程度不深入,企业还未真正参与到学生培养工作之中。所以很多工作,如学生的针对性技能培训设计、人才培养计划等都没有按照企业的客观需求进行设计和制定,如此,学校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在技能和素质层面上不能完全得到企业的认可。如此循环,学校与企业无法达到合作的真正目的,导致后续的深入合作堪忧。

其次,学校方面。从学校这一角度来讲,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程设置与企业客观需求的对接失败。简而言之,就是学校对课程体系进行建设构造时,不能对工作岗位上客观需要的技能、知识等进行有效转化,使得学校的教学实践与企业岗位工作的标准严重不符。这种情况的发生直接导致学生无论是在理论知识的迁移上,还是在工作岗位的适应上,其能力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更有甚者,其各方面能力还会大打折扣。其实,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校企共建,还是校企共享,亦或是校企共赢,都仅仅是停留在形式、口号或是文字上的,并没有真正付诸于实践行动上。故此,想要真正推动和促进现代化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学校还应该从实事上做起,积极主动地调动企业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学校自身的内涵建设,从而充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全面建设和构造

3.1加强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以推动和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发展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的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不仅明确了职业学校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还确定了借助校企合作办学法规的制定,以推动和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发展这一基本方针。故此,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及时针对职业院校与各企业的合作进行指导条例、实施细则等的设计和制定。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不仅明确规定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地位、义务以及责任,还要对其权利、义务等进行制度性的明文规定,以此强化各利益主体在具体校企合作中动机的引导和行为的约束。

3.2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以推动和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针对校企合作这一系统工程而言,运行机制的创新以及后续工作的深入融合,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针对校企合作搭建专属的互动育人平台。对此,学校和企业应该充分做好以下工作:(1)共同选拔出专业素质极强的人员构建专业的校企互动育人工作小组,鼓励行业人员和企业人员积极参与人才需求的调查和研究。然后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用人的具体要求,开设针对性专业,并为其打造专业的课程体系。(2)通过深度融合,应该重新制定教学和考核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要求等进行细化。同时,还应对学生实习的目标、岗位、内容、监督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明确,以实现校企合作育人的稳步推进。

第五篇: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方案一:汽车工程系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文件精神,最大限度为在校学生提供足够的“真刀真枪”的实际动手机会,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拟定校企合作建设实施方案。

一、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根据学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围绕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要求,立足和突出技术应用性,加强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1、以现代化汽车科技发展为导向,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向;

2、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3、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基础,保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成功。

二、校企合作建设的具体内容

1、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1)新生入学,首先校外实训基地到参观,接受企业文化教育和熏陶,增强对专业的了解,也知道行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通过这一环节,增强了学生的专业信心和兴趣,也明确了努力方向,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2)每个学期都主修专业课,每个学期都有到实训基地实习的这一教学环节。

(3)加强实践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地位。

(4)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相揉合,专业理论课课室安排在实训室内的多媒体课室进行,随时将演示板、台架推入课堂,又可随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现场教学。

2、校企间人员互聘

(1)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任课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指导毕业实习,一方面弥补了教师资源不足,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多渠道、更直接地了解社会和行业。

(2)我院汽车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生产实践,既服务企业,又锻练实践能力,并保持对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的了解和最新实用技术的掌握。

(3)加强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的健全

由于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后,脱离学校大环境的管理,加上实训基地周边环境比较复杂,一部份学生出现作风散漫、精力不集中、与社会人员发生冲突等现象。应根据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管理制度,结合学院的相关规定制定出一套实训制度,并由系部派遣辅导员或者教师到实训基地去具体执行和落实。

(4)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利用学生休息时间,安排企业专家举行一系列的专业知识讲座,或者举办岗位技能大赛,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他们都作到有事可做,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方案二:空调制冷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通过甲乙方双方进一步友好协商,特制订“秭归职教中心空调制冷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一、建设总则

以甲乙双方互惠互利为建设原则,甲方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不影响乙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派遣学生到乙方实习,乙方根据学生实习期的内容、项目给予适当安排,并派担任主管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教学内容,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甲乙双方组成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甲方派员跟随实习学生进行管理,乙方负责为甲方教师提供免费培训。

二、合作目标:

1、校外实训基地:甲方以乙方为中心安排顶岗实习活动。乙方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2、校内实训室:甲方积极扩大实训室建设规模,加大投入,更新设备设施。在现有实训室的基础上,由乙方按照台套/4人的标准无偿提供焊枪、空调等约20万元的设备新建焊接技术、装配维修两大实训室。

三、建设内容:

1、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甲方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乙方生产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并提前二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学生从面试到签订实习合同、实习>鉴定评议等整个过程中,甲方需安排一名额教师进入企业配合乙方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乙方在此期间为甲方教师免费提供食宿和新技术、新工艺培训,为甲方教师的转岗培训、提升培训提供必要支持。

2.甲方每年春季开学10天后安排学生进乙方开展为期3个月的工学交替活动,乙方充分满足活动需要的场地、设备、材料,并保证与乙方正式职工同工同酬。学生在使用乙方的机器设备时,必须在乙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才能上机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就业;

3、甲方需向乙方提供实习生实习推荐表(盖有学校公章、贴有照片)、学籍>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如甲方提供的实习生有关资料与事实不符或违反有关规定,乙方有权随时通知甲方退回学生。乙方必须向实习学生提供《劳动法》规定的相应权利保障。

4、乙方负责对实习生进行考勤,实习生不得擅自离职,如有正当原因确需离职的,需提前一周提交书面>申请,经乙方批准后方可离职。

5、甲方积极加强技能教学,每学年举办一次技能操作考试,对于成绩优秀者乙方拿出一定数额的奖学金予以奖励。

方案三:校企合作“厂中校”建设方案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江苏两个率先的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院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部门主任、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以办公室、教学秘书、学工秘书及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院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下载校企合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企合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企合作管理细则

    校企合作管理细则第一条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学生的顶岗实习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

    浅谈校企合作

    浅谈校企合作一、概述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它注重的是培养质量、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学校与企业资......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共成长 为进一步扩充公司的人才队伍,经与张家港职教中心商量,于6月份去该校招收应届毕业生,并与职教中心签订了一年的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调研报告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 李文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校校企合作的现状、效果和不足,创新性构建我校的校企合作的模式。这将为我校开展校企合作提......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 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日期: 2011-5-4 10:43:33 浏览: 6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至未来社会,高技能人才是各行各业的重要需......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策划书 一, 方案的总体简介:„„„„„„„„„„„„„„„ 二, 策划目的:„„„„„„„„„„„„„„„„„„ 三,策划背景:„„„„„„„„„„„„„„„„„„......

    校企合作

    国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例子与方法 校企合作发展高职教育是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它被认为是促进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发展、推动其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纵观发达国家......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包括教育行业,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