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烤烟的烘烤技术
烤烟的烘烤技术
烤烟生产过程大致可分为育苗、大田生长和烟叶烘烤三个阶段。烟叶烘烤是反映和决定烤烟品质和生产效益的关键的环节之一。它涉及到烟叶采收质量、烤房设备、烘烤工艺和实践经验等众多因素的有机配合。所以说烟草的烘烤是一个涉及多类知识的系统的工程并不过分。
一、密集型高效能烤房
随着烤烟生产理念和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沿用多年的自然排湿式传统烤房逐步被改造和替代。近年来,在国家各级烟草管理部门的技术引导和资金扶植下,一些智能化,密集型的高效能的烤房得到迅速发展,并显示了独有的优势。新型烤房和与其配套的新技术的到出现,把烟草生产带入智能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一个新领域。初显了烟草生产并入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的端倪。
我们以河南、云南两省烟草种植区普遍使用的密集型高效能烤房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它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这种密集型高效能烤房主要由装烟室、加热室和热风循环控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装烟室采用双门结构,容积约为70~90立方米。室内两侧墙壁上有三趟搭放烟杆的沟槽,中间设搭烟架。这些小窗口是观察窗,这里设两个排湿通道,中间的是热风循环通道。两侧墙壁上还有两个备用的排湿口。
这里是加热室,下面是加热炉,炉上边六根铁管是换热器,它除承担散热作用外还是加热炉的烟囱。这是加热室和装烟室的过渡间。
热风循环控制系统由循环风机、鼓风机、数字化控制器、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组成。干球温度计检测的是烤房内的温度、湿球温度计检测的是烤房内的湿度,干球温度减去湿球温度的差值,我们这里称为“干湿差”。
点火后燃烧炉产生的热量经换热器到达燃烧室顶部,换热器散发的热量被循环风机吸入装烟室,而煤烟经管路直接排到炉外。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热气流穿过上层、中层和下层烟叶的缝隙到达装烟室的底层,再经热风循环通道回到加热室进行新的加热循环。烟叶在热风从表面流过时被加热烘烤。当室内温度过高时,补风门开启,冷空气进入以调整室内温度。而当室内湿度过大时,可打开排湿门降低室内湿度。在烘烤过程中,干湿球温度计随时监测着装烟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情况,并根据事先制订的烘烤工艺,控制循环风机、鼓风机和补风门的工作状态,从而以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等多种方式完成整个的烘烤过程。
2、密集形卧式烤房的主要特点
① 采用强制热风循环和温湿度自动控制。实现了烘烤过程的数据化和科学化,控温、控湿准确性高。降低烟叶烘烤风险,有效改善了烟叶的烘烤品质。
② 降低了烤房高度,装烟卸烟方便,从而减轻了烘烤作业的劳动强度。
③ 装烟量大,每座烤房可装烟4500~5000公斤,提高了生产效率。
④ 燃烧和换热效率高,降低了耗煤量。每公斤干烟耗煤成本仅为普通烤房的50~70%左右。
⑤ 加热室与装烟室分离,可以保证烟叶和烤房的安全。
二、烟叶的成熟采收
因为烟叶的采收质量与最终的烘烤品质密切相关,所以要介绍烟叶的烘烤技术我们还要从烟叶采摘这一环节说起。
不成熟的烟叶和过熟的烟叶在烘烤中变黄和失水速度与正常成熟的烟叶差异较大,极易烤青、考黑或烤成杂色烟。给烟叶的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准确的识别烟叶的成熟程度,适时采摘是烟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根据烟叶在烟株上的着生位置和成熟时间的差别,我们把一颗烟株上的烟叶分为:下部烟叶、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从下部烟叶开始成熟到上部烟叶全部成熟,整个采收过程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1、下部烟叶的成熟特征
在烟株封顶后的5~10天,就应注意采收下部烟叶了。除了从采收的时间上估算外,还要注意烟叶成熟时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叶片应出现绿中泛黄的现象。但下部叶片因通风差,采光不匀等因素的影响,叶面颜色往往分布不均匀,所以要先看叶耳和叶基是否为黄绿色,再看叶尖是否开始转黄或枯尖。二是烟叶主茎与烟株茎竿的夹角要比没成熟的烟叶明显增大。三看叶脉应该出现褪色或变白。四是采摘时应有清脆的断裂声,断面光滑,符合这几个条件的下部烟叶就要及时采收了。
2、中部烟叶的成熟特征
中部烟叶一般是在封顶后的30~40天开始进入成熟期。通常是在下部叶采收完成后,停7~10天后再进行采收。成熟特征是:叶面落黄8成左右,主脉全白发亮,支脉变白,茸毛大部分脱落,叶尖叶缘下垂。
3、上部烟叶的成熟特征
上部烟叶要保证充分成熟后才能采收,一般是从封顶后50~60天开始。主要识别特征是:叶面落黄9成左右,主脉支脉变白发亮,茸毛脱落,叶面皱折明显,有时会出现明显的成熟斑块。为了防止烘烤后烟叶出现挂灰,顶部四到六片叶要待成熟后一次性采收。
4、采收注意事项
采摘烟叶时要掐住烟叶茎根部,上下稍用力,尽量减小采摘后留下的伤口,更不能随意扭折,造成烟株茎皮损坏。采下的烟叶在搬运、装车和堆放时要避免挤压、摩擦和日晒,要放置阴凉处。堆放时要尽量松散,不可太高,避免发热烫伤。
三、编烟和装烟
编烟和装烟是烘烤前的两个重要工序。合理地编烟和装烟能保证同类烟叶所需温度的均匀一致性。如果编烟和装烟的疏密和部位不合理,烘烤中易出现烤糟和烤青的问题。那么,对编烟和装烟的要求是什么呢?
1、编烟的技术要点
一 编烟要在编烟房或阴凉处进行,要搭架编烟不要拖地编烟,编好的烟叶要在遮荫处悬挂。
二 是编杆前要把烟叶正确分类:一类是成熟叶,另一类是欠熟叶,还有一类是过熟叶和可利用的病斑叶。编杆时要把三种类型烟叶分别编杆,保证同杆同类。编好的不同类别的烟叶要分隔清楚不能混淆。
三是每撮的烟叶要叶背靠叶背。叶基对齐并露出烟杆头4厘米左右,注意绑扎结实,防止脱落。烟杆两端各留出8厘米空头,以备搭挂用。
三是要疏密得当,要求大叶两片一撮,小叶三片一撮,撮与撮间均匀一致。通常一点五米长的烟杆,每杆编烟50~60撮,重量约8~10公斤。重量大含水多的叶片编烟宜稀,每杆可比常规少5~10撮。叶片较小时每杆要比常规多编5~10撮。撮与撮间疏密要均匀一致,严禁一半密一半稀。
2、分炕装烟的原则
根据装烟室内的温度差异我们把室内的空间划分高温区、中温区和低温区。我们介绍的烤房采用的是下排湿方式,上棚为高温区,过熟的烟叶要装在上棚。中棚属中温区应装适熟的烟叶。下棚属低温区,欠熟的烟叶应放在下棚。这样利用温度的差异弥补成熟上的偏差,可使同炉的烟叶质量趋近一致。这就是我们前边讲的编烟时要分类编杆的道理所在。
装烟时要把握的是装烟密度要适宜,疏密一致。通常相邻两个烟竿的距离为8~12厘米,普通烤房改密集型烤房的装烟竿距为12~15厘米。要确保水平和垂直方向装烟密度均匀一致。烟竿两端的烟叶与墙体或邻杆烟叶要紧密接触,不留空间,否则热气流就会集中流向这些空间,造成同棚烟叶受热不均匀。原则上,上、中、下三棚都必须装满烟叶,才可烘烤。但若一次采烟量不足时,宁可只装上、中两棚,不可稀装下棚,如两棚装满有剩余,可在门口处搭挂,密度要疏松些,而且两路要对称。
3、装烟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 装烟前检查温度计水壶是否缺水或漏水,确认纱布头已深入水槽中,两个风机是否同向运转
② 装烟室过潮和过热时不要装烟,过潮时应先点火驱潮,过热时要开门降温,待温度和湿度正常后再装烟。
③ 当日采收、编杆的烟叶要当天烘烤。
④ 装满炕后要把室内杂物及散落的叶片清理干净,然后关闭装烟门并封严以防散热。
四、烘烤工艺
密集型烤房与普通标准化烤房的烘烤机理相通,其不同之处在于装烟密度大和实行了强制通风。密集型烤房的烘烤基本模式仍然是三段式烘烤工艺。对于不同素质的鲜烟,还可在基本模式基础上灵活调整,实施应变烘烤。这样就降低了传统烤房烘烤中对人为因素的依赖程度,使烤烟质量变得更加稳定可靠。下面我们按烘烤过程分段介绍烘烤方法。
1、变黄阶段
烟叶变黄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叶片塌架变软,变黄达到簧片青筋微带青。
① 基本工艺条件
干湿球温度
点火后,以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升温至38℃,并保持稳定,误差不超过1℃。干湿球温度相差2℃~3℃,误差不超过0.5℃;稳温时间要视烟叶变化情况而定,一般为30~72小时,当烟叶达到8成黄左右时,以平均4小时升温l℃速度,将温度升到42℃,干湿差由2℃升到4℃左右,并延长时间,使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这段稳温时间约为8~12小时。
坚持通风
变黄阶段要持续强制通风,风机先高速运转2~4小时,然后低速连续运转。缩小棚间温、湿度差,促使各棚烟叶的变黄与干燥尽可能均匀一致。
② 灵活控制的因素
灵活控制升温速度
通常雨天烟、薄烟、过熟烟、贪青烟或处于海拔较低的烟区,升温宜快,适当缩短38℃前的低温阶段。而旱烟、厚烟、适熟烟、处于海拔较高烟区,升温宜慢、相应延长38℃前的低温阶段。
灵活控制干湿差
对素质不高、易于烤黑的鲜烟,应将干湿差扩大到3℃~5℃,这样可以预防“硬变黄”现象。对素质较高、有烤青倾向的鲜烟,应缩小干湿差,保持在1℃左右,这样可以杜绝烤青现象。
灵活控制变黄程度 对品质优良、易于烘烤的鲜烟,可提高变黄程度达9~10成黄。对素质较差、不好烘烤的鲜烟,应将变黄程度降低到7~8成黄,让没有变黄的青色部分留给以后定色阶段较高温度下再变黄,这样可以预防把烟烤黑。
2、定色阶段
定色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适时适速定色,提高烟叶外观等级质量和内在品质。要做到42℃叶片全黄,48℃叶脉全黄。在干燥程度上要达到:50℃时叶片半干,54℃时叶片全干。
① 工艺条件
转火升温
烟叶在42℃稳温完成变黄要求之后,开始加大烧火,缓慢升温,转入定色阶段,这个过程的转换俗称“转火”。
不适时转火会出现烤黑或烤青烟现象,所以转火时间的早或晚,升温速度的快与慢,是定色阶段关键环节。为了做到适时转火升温,烟农常采取分时段升温方法,其操作要点是: 以平均3小时升温1℃的速度,用12小时将温度由42℃升至46℃,湿球要稳定地保持在38℃~39℃。再以平均2小时升温1℃的速度,用8小时左右时间将温度由46℃升至50℃,湿球仍保持在38℃~39℃。然后,以平均每小时1℃的速度升温到54℃,湿球要稳定在39℃~40℃间。最后,在54℃左右稳温12~20小时,确保全炕烟叶干片定色。
连续强制通风
定色阶段循环风机要持续高速运转,保证热量供给和湿空气顺利排除。当各层的叶片已基本干燥后,可转为低速运转。
② 灵活控制的因素
灵活控制升温速度
对于变黄快的烟叶,在转火后应快速升温定色。
对于变黄慢的烟叶要慢速升温定色,使残留较多的青色在转火后,靠更高的温度和较慢的升温速度完成变黄和定色。
灵活控制干湿差
对于素质高、烘烤潜质大的鲜烟叶,要采用相对较高的湿球温度,确保烟叶进行充分和完善变化,实现烤黄、烤熟、烤香。比如在38℃~42℃时,干湿差可以达到3℃;42℃~50℃时,湿球稳定在39℃;50℃~54℃期间,湿球稳定在40℃左右。
若鲜烟叶素质不高、不太好烤,则宜控制相对较低的湿球温度。
3、干筋阶段
干筋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全炕烟叶全部烤干烤透,不出湿筋、湿片,无洇筋现象。
① 工艺条件
温湿度控制
干球温度以每小时1℃的速度由54℃左右升温至68℃。其中当升温到60℃时,要适度顿火稳温,等全炕低温区的烟叶完全干片定色后再继续升温,当温度达到68℃后,稳温12~20小时。在稳温过程中,当烟筋仅剩3厘米左右未彻底干燥、但已干缩呈紫色时,即可停止加煤,鼓风机仍需持续运转6小时左右才可停止工作。
湿球温度的调整方法是,自干筋期升温开始,逐渐关小进排湿口,使湿球温度迅速调整至41-42℃,最高不超过43℃,最低不低于41℃。直至干筋结束。
减小强制通风
干筋阶段初期循环风机要保持高速运转,保证热量供给和湿空气顺利排除。当各层叶片已基本干燥后,可转为低速运转。直至炉火熄灭,烤房内温度低于50℃后,才能关机,以防止风机电机损坏和烤房内局部过热而损害顶棚烟叶。
4、特殊工艺措施
① 低温定色
在烘烤返青烟时,除早转火促残存青色在较高温度下完成变黄外,更应坚持在47℃时充分延长时间,并将湿球温度保持在34℃~36℃。以较低的温度和较强的通风使烟叶干燥达60%以上,确保烟叶安全定色。
② 湿球“前低后高”定色
烘烤身份较薄、颜色较淡的烟叶时,在干球温度达50℃之前,湿球温度应保持在35℃~38℃间,确保叶片干燥达小卷筒。在干球温度为50℃~54℃时,要采取较高的湿球温度,约39℃~41℃。这样不但可以顺利定色,还可增进烟叶品质。
五 常见的烤坏烟现象
1、青黄烟
青黄烟是指烘烤后黄多青少,浮青、黄片青筋,青黄烟的香气质差,刺激性和清杂气重。
青黄烟产生原因:叶片采青,成熟度不够。采收后烟叶没分类编杆,成熟程度差异过大。热炉装烟,烘烤起点温度过高。
烘烤中变黄不够,升温过早。转火升温过快,使定色前期烟叶干燥过快。在50度前烟叶未达黄片黄筋,升温后部分烟叶易青筋。
2、黑糟烟
烤后呈黑褐色,光泽暗淡,品质低劣的烟统称为黑糟烟。产生的原因常有:含水较多烟叶在定色期升温过急过猛。进风排湿面积偏小排湿不良。装烟过密,烤房升温性能跟不上。多数叶没能及时定色。编装杆时烟叶疏密不均匀。
3、挂灰
烘烤后叶面上有灰黑、灰褐、灰白、黑褐、红褐色等杂色斑块的烟叶都称挂灰烟。过熟叶、打顶过低的烟叶和留叶数少于三片的顶部烟叶容易挂灰。变黄期温度忽高忽低。变黄期温度过低,烟叶不失水。定色期45~46℃前升温速度过快,常伴随有糟烟。45~46度后升温过快,常伴随有蒸片。定色期至60℃前烤房温度降低较大且时间长。干筋期降温易形成基部挂灰,并常伴有洇茎。
以上介绍的只是烟叶烘烤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着地域、气候、烤烟品种、烤房类型和工艺措施等多方面的差别,烘烤时许多因素都要因地制宜,合理调整。这就需要农民朋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总结经验,加深对烟叶烘烤特性的了解和把握。在烟叶烘烤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成熟的工艺路线。
第二篇:烟叶栽培和烘烤技术
烟叶种植技术和烘烤技术
第一节 烟草育苗
一、漂浮育苗
㈠漂浮育苗的意义::减轻病虫害。生长快,苗齐苗匀。节约肥料和用水。有利于实现育苗专业化和栽培品种良种化。
㈡漂浮育苗的优点: 一是烟苗整齐一致,有利于提高大田生产的整齐一致性,进而提高整体生产水平。二是烟苗根系发达,根的数量超过常规育苗1倍以上,有利于提高移栽成活率。三是可有效克服早花现象。四是因采用无土栽培,可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尤其是病毒病有明显效果。五是育苗使用的苗盘重量轻,移栽方便。
第二节平衡施肥
一、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就是指烤烟生产中施肥的总量、结构、肥种、时间、方法,要与烤烟生长发育的需肥特点和种烟土壤的供肥能力相协调。
平衡施肥,必须以烟地测土为基础,以科学配方和协调水、肥、气、热的关系为手段,以平衡烟叶化学成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二、烤烟的需肥特点
烤烟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十多种营养元素。其中大量元素有氮、磷、钾三种,中量元素有碳、氢、氧、钙、镁、硫等,微量元素有铁、锰、硼、锌、铜、钼、氯等。根据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对成熟烟叶的分析得知:烟株中,氮素以叶内最多,磷素在根、茎、叶中的含量相似,钾素以茎和根部较多。全株以钾素为最多,氮素次之,磷素最少。
三、平衡施肥工作意见
施肥时间。底肥在移栽前一次施入。追肥在移栽后三次施完,硫酸钾在移栽后45天左右一次施入。打顶前后追施钾肥,成熟期喷施以钾为主的叶面肥,对增加烟叶钾含量非常重要。施肥方法
底肥。每亩70kg专用基肥必须全部作底肥施下去,不能留一部分作追肥用。⑵深沟肥或“1”字沟肥要强调深施,距垅面30cm左右,如果与穴肥一样深,甚至比穴肥还浅,就起不到化肥深施的作用,容易蒸发流失,烤烟生长后期会因缺肥而早衰,甚至上部叶不能开片。⑶穴肥必须与泥土拌匀,否则烟苗根部受肥害,不死苗也滞长。⑷底肥(包括穴肥)施用宜早,最好在移栽前20天至1个月施下。这样,让基肥在土壤中有一段沤化分解时间,肥效高,又不致产生肥害。⑸农家肥(猪牛栏肥和火土灰)必须经过沤制,堆沤时间1个月以上,使之充分熟化,并减少病菌病毒及其他物质对烟苗的侵害。
追肥。烤烟大田追肥的原则:前足、中重、后补。大田前期(团棵期,即移栽后第一个月)因株以长根为主,需肥量比旺长期少,且穴肥正在发挥作用,所以追肥不宜太多,我们叫提苗肥,以氮为主,以足为限。大田中期(旺长期,即移栽后第二个月)烟株生长旺盛,茎和叶的大部分(采收烟的70%以上)在此期生长,需肥量是它全生育期中最多的一个时段,所以此期追肥宜重,占追肥总量的70%左右。
第三节 烟叶成熟度
一、烟叶成熟度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概念
未熟——烟叶还在旺长,长度、宽度、厚度尚未定型。欠熟——刚刚生理成熟。
尚熟——已达到生理成熟,但还未完全达到工艺成熟。成熟——已经达到工艺成熟。完熟——即充分成熟。
过熟——成熟过度,部分或全部失去使用价值。
还有“假熟”,不属于成熟的档次。它是指因为旱灾、涝灾、病虫害、缺肥、缺光照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非正常老化,外观似熟实际未熟的烟叶。
二、烤烟生产前、中期确保成熟度的相关技术
㈠选择品种和培育壮苗 烟稻连作不宜选择生育期太长的品种,否则粮烟争季节的矛盾更加突出。培育壮苗有利早生快发,正常生长。这两项已在前面介绍,这里不再详讲。
㈡搞好烟田冬翻和大田管理,促使烟株早生快发
烟田冬翻。土壤好坏,对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极大。烟田冬翻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而且冬翻越早越好,老农有“七金八银九铜十铁”的说法,烟地一般要求12月底以前全部翻完。
中耕培土。中耕的作用在于改变雨后表土板结的状况,使土壤疏松,提高通透性。
打脚叶。我们现在选用的烤烟品种,一生中共会长出叶片34—36片,而留下烘烤的有效叶只18—22片,其他的叶片都是无效叶。
三、烤烟大田后期确保成熟度的关键技术
烤烟大田生长后期的关键措施是烟水配套,确保烟叶正常成熟。有几个观念要转变。首先,过去认为烤烟后期吸水量很少,烟田宜干燥。现在看来,这种观念是不对的。第一,烤烟后期需水量减少,但并不是完全不要水分,养命之水是不可少的。第二,烟叶成熟期正逢干旱季节,蒸发量远远大于降雨量。土壤持水量不高,烟叶就很容易受旱早衰或假热。第三,这时烟根已经衰老,活力减弱,缺水更易加速老化,甚至死亡,而有适宜水分则可延缓衰老,增加活力,确保烟叶成熟所需养分的吸收。第四,烟叶成熟期又是高温火南风季节,6份平均缺温25.7℃,7月份28.2℃,两个月中的极端最高温常常超过35℃,最高达40℃,高温逼熟(假热)就是这样造成的。但是如果土壤水分达到80%左右,保持湿润状态,就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烟株生活环境中的温度会明显降低,减少高温逼熟的可能性,同时降低烟叶叶面的蒸发,避免中午叶片凋萎现象的发生,科学家说“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这是最根本的道理。
四、烟叶采收阶段的把关措施 ㈠烟叶适熟采收的原则
下部叶尚熟采,中部叶成熟采,上部叶完熟采,顶部4—5片叶充 分成熟一次采。根据烟农的经验是:“下部叶烤嫩不烤老,中部叶成熟才能烤,上部叶烤老不烤嫩。”但我县过去许多烟农恰巧相反,下部叶开烤太迟,过熟采收;上部叶则过早采完,采青采生;下部叶、上部叶都没有做到适熟采收。
㈡采收时间
今后要求:下部叶在打顶后7—10天开始采收,下部叶与中部叶之间间隔5—7天,中部叶与上部叶之间间隔7—10天。或者每烤一房间隔2—3。有人担心这样做会烤冷烤房,耗煤多。其实,冷烤房每房多用10—15公斤煤,只几块钱,烟烤好了可增收几百元,划得来。最后一次采收就在7月15日前后。从始采到终采共需55—60天。要确保烤烟大田生长期在120天左右。
㈢成熟烟叶的判断方法
1、外观判断法。
⑴下部叶适熟的档次是“尚熟”:因为下部叶光照不足,干物质少,水分多,不耐成熟,“尚熟”不采很快就会变成“过熟”叶,身份和使用价值降低。所以,叶片由绿褪黄,以绿为主,主脉2/3变白,部分茸毛脱落,茎叶角度由小变大,即可采收。
⑵中部叶适熟的档次是“成熟”:叶片由绿变黄,黄绿各半,主脉全部变白,支脉1/2变白,茸毛大部分脱落,叶尖下垂,茎叶角度接近90度,即可采收。⑶上部叶适熟的档次是“充分成熟”:因为上部叶干物质多,水分少,耐成熟。
第四节 2009年烤烟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一、主要病害
1、普通花叶病(TMV)
⑴症状
脉明。即叶脉组织变成淡绿色,迎光透视呈半透明状。花叶。叶面形成淡黄色、绿色、浓绿色相间的斑驳。
⑵传播 通过烟苗间的摩擦,农事操作中,人手和工具的机械接触。⑶发病条件 ①气候条件。最适宜温度为28℃—30℃,由团棵期进入旺长期,如遇干热风或突降冷雨,容易引起普通花叶病的暴发流行。②土壤条件。土壤薄、板结、粘重,以及排水不良的田块,烟株根系不发达,烟草生长衰弱,花叶病发生较重。③栽培条件。烟草连作,普通花叶病发生重。与十字花科、茄科作物套作,病毒病发生较重。
2、黄瓜花叶病
⑴症状。与普通花叶病不同点:①叶片变窄长。②表皮茸毛脱落,失去光泽。③叶尖细长。④叶缘向上卷曲。
⑵传播。由蚜虫或摩擦造成的微伤侵入烟株。
⑶发病条件。①冬季气温的高低,对蚜虫越冬数量影响很大,传毒蚜虫基数最少,春季烟苗发病越低,当高温干旱,蚜虫发生较多时,CMN一般发生较重。②寄主自身抗性。烟株在团棵、旺长期为易感期,现蕾后抗性增强。同时,烟株根系发育不良时,病害比较严重。③栽培与土壤因素。烟株过施用氮肥,组织生长幼嫩、易感病,土壤薄、板结、粘重以及排水良的烟田,烟株生长衰弱、发病也重。
第四节 烘烤工艺
一、采收
一般在移栽后80天采收第一炉(主要叶位下二棚),每炉烟采烤2一3大叶位,分2一3次采摘,一次采摘一个叶位,分叶位堆放,分叶位搬运,分叶位编杆。采收时间一般应在晴天早晨阳光直射前采为好,阴天可以全日采收,雨天应在雨停后1一2天后采收,不能在晴天中午采收,以免烟叶失水萎焉,难以烘烤。采收前要统一采收标准,认真要做到一不漏墒,二不漏株,三不漏叶。熟一片,采一片,不采生叶,不丢熟叶。
二、编烟
编烟时按鲜烟叶成熟程度、病残情况进行挑选,按照适熟、成熟、过熟分类编烟,同杆同质,病残叶,采弃叶和发育不良、开叶不足,长度小于35厘米的烟叶不编杆、不烘烤。每杆鲜烟叶重量在10公斤 左右,每杆50束,每束2片,叶背对叶背,单杆叶片数90一110片。
三、装烟
为增加桔色烟叶数量,保证定色后期炉内湿度,增加单炉烟叶装烟密度。在单炉常规装烟450杆基础上增至480一500杆,其中顶层装烟杆数量170至180杆,中层装烟160杆,底层装烟150至160杆。
四、烘烤
根据鲜烟叶素质确定烘烤工艺,制定烘烤方案,拉长定色前期和定色后期的稳温稳湿时间,决定烤后烟叶色淡、含青、油分减少、香气不足等问题,提高烘烤质量和烟叶品质。即;
(1)鲜烟叶入炉后,按照1℃/1小时的升温速度将温度升至36℃,烟叶变黄6成时升至38℃;
(2)当叶片变黄9成时,按照1℃/4小时的升温速度将温度缓慢升至42℃;
(3)当叶片勾尖卷边,主脉变白发亮时,按照1℃/3小时的升温速度将温度升至46℃;
(4)当叶片勾尖卷边干燥30一40%,按照1℃/2小时的升温速度将温度升至50℃;
(5)叶片干燥60一70%,按照1℃/1小时的升温速度将温度升至50℃;叶片完全干燥时,按照1℃/1小时的升温速度将温度升至68℃;将全炉烟叶主脉烤干。
第三篇:烤烟散叶烘烤培训讲义(2013.1.08)
烤烟散叶烘烤
前言
散叶烘烤技术推广应用,对推进烤烟生产实现规模经营有积极的意义。
发展适度规模种植,引导有资金、有组织能力的技术能手转租承包土地种植烤烟,进一步推进烤烟生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农场化生产、庄园式管理,应用散叶烘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内容介绍
一、散叶密集烘烤现状简介
二、网式散叶烘烤优势概述
三、现有密集烤房存在的问题
四、烤房结构改造技术参数
五、网式散叶烘烤操作技术
六、散叶密集烤房装烟具简介
一、散叶密集烘烤现状简介
国外 :烟夹装烟、箱式装烟、国内(省内):烟夹装烟、散叶堆放、散叶烟筐、散叶方杆插签、散叶捆式、散叶托架式
州内 :散叶堆放、散叶方杆插签、散叶捆式、散叶网框
二、网式散叶烘烤优势(概要)
1、单炕装烟量多 提高烤房利用率
2、省工 节煤 降本
网式散叶烘烤:每炕可装鲜烟叶5500~6000公斤,共435框,烤出干烟650公斤,装框用工3.1个,装炕0.625个;
常规挂杆烘烤:每炕装鲜烟叶3300~3500公斤,共406杆,烤出干烟375公斤,绑杆用工7个,装炕1个工。
3、解决了“勾尖、弯脚、不收张” 问题
4、烤后烟叶外观和等级质量提高
5、装烟方便、下坑快捷,提高烤房周转率
三、现有密集烤房存在的问题(之一) 热风口规格不符合标准 回风口规格不符合标准
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地面没有合理的斜坡 部分循环风机安置不当
现有密集烤房存在的问题导致的结果
/ 4
网框散叶烘烤的四层密集烤房,均存在一部分烟叶烤不干甚至烤坏的问题。
通过检测发现主要是因为平面分风不均匀所导致,有左右风速不
一、有前中后风速不一。
多数出现在装烟室距隔热墙2米左右至6米(烤房平面中部)约有4米长的范围内,少数出现靠近烤房门2米的范围内风速很弱,甚至测不到风速;面向烤房门装烟室右侧风速明显大于左侧。
三、现有密集烤房存在的问题(之二)
加热室与装烟室分离漏气 屋面开裂漏水 炉灶、烟囱漏煤烟
冷风进风口翻板失控或电机损坏不能进风 循环风机电机烧坏
自控设备主机损坏或失灵
四、烤房结构改造技术参数
(一)改造回风口
回风口内口长度保持原先的长度140㎝,高度40㎝。高度达不到40㎝,应将回风口下沿扩大。以确保循环风机运转时装烟室内有足够的风速、风量与风压。
(二)改造热风口
1、热风口规格:热风道中间出风口内口长度保持原先的长度140㎝,高度40㎝;左、右边的小出风口高度40㎝。高度达不到40㎝的应扩大热风道上沿;高度超过40㎝的用木板将热风道上沿封堵一部分。
2、增设分风板
针对左右分风不一的烤房,制作三块高度均为40㎝,长度分别比隔热墙厚度长5㎝、10㎝、15㎝,厚度为2㎝的分风调节板。
面向隔热墙,若是装烟室右侧风速比左侧的大,则用这三块分风调节板竖置于热风道中间出风口内,将风口隔为4等份,三块分风调节板一端向加热室内分别凸出隔热墙5㎝、10㎝、15㎝,另一端与装烟室隔热墙面齐平。
若是装烟室左侧风速比右侧的大,则安装分风调节板一端向加热室内分别凸出隔热墙15㎝、10㎝、5㎝,适当改变风向,以利于热风出风口均匀送风到装烟室,达到装烟室内左右风速一致的效果。
(三)装烟室地面增设分风板
针对装烟室前、中、后向上(烟层)分风不一的烤房,增设四道地面分风板,分风板宽为21㎝、长为270㎝,倾斜与地面形成45°
/ 4
放置。单块分风板由三小块宽度为5㎝、长度为135㎝、厚度为1.5—2㎝的木板钉制,三块小木板之间的间隔3㎝。四道分风板把装烟室分成五等分。
(四)烤房地面调整在同水平面 根据«密集烤房技术规范(2009)(试行)»建造的密集烤房,加热室与装烟室的地面调整在同一个水平的平面。
五、网式散叶烘烤技术
(一)装框方法
烟叶轻轻抖散,叶基部对齐,防止叶面重叠。将网式烟框打开平铺在地面上,烟叶均匀整齐地平置于装烟框内。叶柄末端距框边1.5—2㎝。
(二)插签固定
烟叶装框后将插销插上固定,每框插穿两根U型铁丝插签,插签呈十字交叉,插签从框的一面水平插穿至另外一面;插签位置距叶尖15~20cm处。
(三)装炕方法
烟框与分风板分层同步进行,由里至外;烟框整齐竖立摆放在分风隔板上;装烟室横向每排摆放7框、纵向每排摆放20框,每层装140烟筐,单炕每炕装420框。
(四)网式散叶烘烤工艺七步法 第一步:35 ℃
第二步:38—39 ℃ ★ 第三步:42 ℃ ★ ★ 第四步:48 ℃
第五步:53—54 ℃★ 第六步:70 ℃
第七步:停火、回潮、下烟 第一步
装炕后及时点火(气流上升式烤房以下棚温度作为主控温度,气流下降式烤房以上棚温度作为主控温度),以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33~34℃,湿球温度保持32~33℃。稳温16~24小时(下部叶16~20小时、中部叶20小时左右、上部叶20~24小时),使全炕烟叶叶尖变黄,高温层烟叶变黄2成左右、叶尖发软。
第二步
干球温度以每小时1℃,升至38℃,湿球温度35~36℃(烟叶含水量较高的宜低、含水量较低的宜高)。稳温16~24小时(下部叶16~20小时、中部叶20小时左右、上部叶20~24小时),烤至烟
/ 4
叶9成黄(黄片青筋),叶片发软,部分烟叶主脉发软。
第三步★★★
干球温度以每小时0.5℃,升至42℃,湿球温度下降到34℃左右。稳温15~20小时(随着烟叶部位提高而延长时间),使90%以上烟叶达到10成黄、主脉发软,部分勾尖,转入定色阶段。
第四步
干球温度以每小时1℃升至48℃,湿球温度35~36℃。稳温8~12小时,直到烟叶全黄、勾尖卷边。再将干球温度以1℃/小时从48℃升至55℃,湿球温度逐步上升且稳定在37℃。
第五步
干球温度以每小时1℃升至55℃,湿球温度37℃,稳温18~22小时,使烟叶充分后熟,烤至叶片全干。
第六步
干球温度以每小时1℃升至70℃(一定要达到,否则主脉难以烤干),湿球温度38~40℃。稳温30小时以上,烤至主脉全干。气流上升式烤房若上棚温度达不到65℃以上,应改为上棚温度计控温;气流下降式烤房若下棚温度达不到65℃以上,应改为下棚温度计控温。
第七步
湿球温度自然下降38℃以下时可停火,当烤房内温度降到常温,可将烟框直接从烤房中卸出,放在操作棚下,在烤房外面自然回潮后,解框打捆。
烟叶烘烤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一旦发生失误就难以弥补。只有做好烟叶烘烤各个环节的工作,严格监督、检查和记载,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烘烤进度,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确保烟叶烘烤成功。
/ 4
第四篇:烤烟田间管理技术
烤烟田间管理技术
一、田间管理目标
田间管理要达到“墒高、墒平、饱满、田间顶无烟花,腰无烟杈、墒无杂草、沟无积水、病虫害轻,烤完一棵桩。”通过栽前、栽后的田间管理,使烟株生长发育健壮、整齐、清秀无病,群体与个体协调一致,产量、质量达到预定目标。
二、烤烟大田移栽管理要求
(一)、预整地理墒
预整地理墒是烤烟规范栽培的基础,必须要保证较高的质量,做到先预整地理墒,合格验收后再栽烟,改变过去边整地理墒边栽烟的习惯。
1、深耕细耙:烤烟根系发达入土较深,根系又多密集在30—40厘米的土层内。因此深耕细耙有利于根系生长,扩大养份和水分的吸收范围,对地上茎叶的旺盛生长有利,深耕以25—30厘米之间为宜,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使用机耕。平整土地必须做到田平、土细、均匀一致。
2、开挖排水沟:在理墒前必须先在四周开挖边沟,较大田块中部还要开挖腰沟,沟深45厘米以上。
3、理墒规格:烟田平整好后开始理墒,理墒要求规范化,实行宽行窄株模式,连片烟田要统一墒向,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理墒时要求按1.2米的行距拉线起墒,先理10厘米高的毛墒,然后把中层肥15公斤,分两行施在毛墒上,行间距20公分;最后再从两边拢好墒。拢墒后要求田烟墒高35厘米,地烟和地势较高、坡度大、保水肥性差的沙质土,墒高要求30厘米以上,烟墒墒面宽50厘米以上,无论是田烟或是地烟都要求做到墒与墒之间宽度一致,深浅一致,墒平、沟直、土细,排水通畅。地膜覆盖的地方,理好墒后视土壤墒情及时盖好薄膜。
(二)施肥技术
1、纯氮指标:根据我县土壤肥力水平,品种需肥特性,在栽烟当季不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全县亩施纯氮4.1—6.65公斤,全面施用氮钾肥作追肥,禁止使用尿素、碳铵、硝铵和磷铵。
2、施肥方法:施肥方法采取30%的复合肥作中层肥,20%的复合肥移栽时作带水施用,50%的复合肥和全部氮钾肥(硝酸钾)作追肥施用。
(三)、规范移栽
1、移栽时间: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及主栽品种的特性,应适当提早移栽节令,在4月15日开始移栽到5月5日基本移栽结束。各地移栽期必须相对集中,100—200亩的连片地块2—3天内移栽结束;500亩左右连片地块3—5天内移栽结束;1000亩以上连片移栽时间不超过7天。
2、移栽密度:全部实行宽行窄株模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根据品种特性,我县采取两个规格。即:红大种植项目行距110cm×株距50cm,亩栽烟1200—1230株,其它品种行距120cm×株距50cm,亩栽烟1100—1150株。
3、移栽方法:全部采用“移栽器”实行“带水带肥定位移栽”。即:在整地达到田平土细的基础上,先按预定的向致拉线起毛墒高约10—15cm,在毛墒中心线两侧约10cm,把计划施用的底肥做中层肥双行条施,施肥后又拉中心线进行第二次拢墒至要求的墒高(25cm以上),然后拉线用移栽器按株距规范移栽,移栽后每亩用10公斤复合肥兑成1%的浓度的肥液,每株浇1公斤左右肥液,每株再浇2公斤左右的清水后在烟根周围覆盖干地以利于烟苗保水成活,移栽后下午喷施功夫防治地下害虫。
4、移栽质量:要求烟苗栽后生长点露出表土即可,其余茎杆全部埋入土中,适当深栽有利于烟苗侧根多生快发,提高烟苗成活率,切忌移栽太浅,烟苗茎杆露出土表或露出土表过高,形成“高脚苗”,易造成铁杆早花、蹲塘不长等,不利于烟苗的早生快发。
(四)、大田期管理技术
1、科学浇水:烤烟大田期的需水规律是:还苗期需要足量的水,此时期烟株小,耗水量少,适当干旱能促进根系发育,有利于后期营养物质的吸收,土址相对湿度50—60%较为理想;进入旺长期后烟株生长旺盛,耗水量增大,土壤相对湿度75—80%左右对烤烟生长,干物质积累最为有利;成熟期需要适量的水,土壤相对湿度60%左右有利于优质烟的形成,利于成熟采收。椐我县实际,移栽至团棵期适当补水,团棵期揭膜培土充分利用6—7月降水供给烟株大量需水,确保烟株健壮生长。
2、及时施用提苗肥和追肥:提苗肥的主要作用是烟株还苗后能及时补充水肥,保证烟株早生快发。第一次在栽后7—10天内,每亩用5—7.5公斤氮钾肥兑成1%浓度的肥液距烟株3—5cm处打洞浇施,施后盖土;第二次追肥在栽后15—20天内,每亩用5—7.5公斤氮钾肥兑成1%浓度的肥液距烟株10cm处打洞深施,施后盖土,严禁栽后21天后再追施氮钾肥;第三次追肥在移栽后30—35天,结合中耕除草,揭膜培土进行浇施或干施,保证烟株后期养分供应,确保烟叶得以留养成熟。
3、加强对早花烟株的管理:由于烟株个体间差异、育苗环节和气候情
况等的影响,少数烟株会有早花现象,对早花的处理要抓住时机适时处理。即在早花烟株的第一朵中心花开放时,选好花下倒3叶或4叶的侧芽,选好侧芽后把芽上叶片及早花打除,打除部位尽量做到与侧芽平齐,以保证侧芽健壮生长。
4、适时揭膜培土、中耕除草
(1)、揭膜培土的作用:揭膜培土有利于促进烟株根系生长;有利于雨水进入
墒体,保证烟株旺长期耗水耗肥量大的需要;有利于土址与外界的空气交换,促使根系和土址微生物的活跃;确保烟株早生快发;有利于彻底清除地膜,保证土址肥力的延续性;有利于降低地温,控制根茎病害及烟株后期早衰;有利于烟株下、中、上部位叶片协调生长,避免下部叶片薄,颜色淡;上部叶开片差、叶片厚、杂色重的现象。
(2)、揭膜培土时间:通过几年的实践,揭膜时间以栽后30—35天,不能超过35天,烟株生长到摆盘后期和团棵前期为最佳,该时期揭膜培土有利于烟株早生快发,根、茎、叶协调发展。
(3)、揭膜培土的技术要求:提沟培土时要把烟苗培成“喇叭口”型,培土后保证墒高达30cm以上,并呈“筒瓦”墒型,保证烟根的生长空间,杜绝培成“鱼脊型”,不利烟根的生长;培土时不能打除底脚叶,确保有效叶片数,烟株下、中、上部叶片协调生长,提高烟叶质量。
5、及时施用“宝成”除草剂:培土后10天左右及时施用“宝成”对烟田、烟地进行除草,确保后期墒无杂草。
6、适时封顶打杈,积极使用药物抑芽
(1)、封顶打杈的作用:去除顶端优势,促使烟株体内养分重新分配;利于中上部叶片的充分发育和成熟,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根系发育;利于减少病虫害;协调各部位烟叶生长,提高烟叶成熟度的留养。
(2)、打顶时期和留叶数:根据我县到主栽品种的特性,结合我县的气候、生产水平、适应烟叶市场的需求,大力提倡见花封顶,封顶时留叶数红花大金元控制在18—20片,其它品种20—22片。见花封顶就是当顶端花序伸出顶叶,花序上第一朵中心花开放时,留够要求的叶片数后将整个花序连同花下多余的1—3片小叶一并摘除。
(3)、打顶方法和施用药物抑芽:打顶方法采用三次打法,即:按照整块烟田计算,第一次打顶在烟田30%烟株第一朵中心开放时进行,此次打去30%第一朵花已开放的烟株和20%左右第一朵花黄筒出现的烟株;第二次打去20%第一朵中心花开放和20%第一朵花黄筒伸长的烟株;第三次随见随打去第一朵花开放的烟株,打顶时要均衡一致,保证烟田打顶后生长整齐一致,打顶时结合打顶抹去超过3cm的烟芽并及时施用药物抑芽。抑芽药统一使用配供的烟净,1瓶烟净兑水15公斤左右清水从打顶处均匀淋在烟株上,每株淋药液10毫升。
第五篇:烤烟植保技术
烤烟植保技术
本村上年存在问题:
1、不注重农事操作卫生,没有真正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2、大田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真菌分不清,乱用药、用错药、药害等现象时有发生。
3、违禁药品的使用造成农残超标现象。
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一、防治原则与主要技术
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突出农业防治措施,辅以必要的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改善烟田生态条件,创造有利于烟株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促进烟株健康生长。
2、技术路线
根据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病虫发生趋势,进行病情会商,明确防治措施,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落实统防统治,确保防治效果。
3、主要技术 ⑴落实农业防治
重点抓好烟田轮作,土壤改良,田间卫生,农事操作等栽培避病措施的落实。强化轮作、土壤改良、翻耕晒白、严禁施用含有烟株或其他茄科作物残体的农家肥或垃加强肥水管理:强化平衡施肥,改善烟株营养,圾土杂肥。规范农事操作:培土、打顶等农事操作遵循先健株后病株,选择晴天露水干后进行。大田卫生管理:及时清沟除草,改善烟田通风透光条件。打下的黄烂脚叶、烟杈、烟花以及采烤结束后的田间烟株残体(尤其是烟株根系)应及时清理出烟田,在远离烟田处集中销毁处理。
⑵科学化学防治
一是在病虫害发生之前或发病初期及早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二是注意农药使用方法及安全性,必须严格使用国家局推荐目录上的安全低毒农药品种;三是保证施药安全间隔期,确保农药残留不超标。
{3}有效采用物理防治
因地制宜推广使用诱虫灯、沾板等。
二、主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叶部病害 普通花叶病、黄瓜花叶病(病毒病)。
1、普通花叶病
症状:烟草植株染病后,幼嫩叶片侧脉及支脉组织呈半透明状,即明脉。叶脉两侧叶肉组织渐呈淡绿色。病毒在叶片组织内大量增殖,使部分叶肉细胞增大或增多,出现叶片厚薄不匀,颜色黄绿相间,呈花叶状。之后,花叶斑驳程度加大,并出现大面积深褐色坏死斑,中下部老叶尤甚,发病重的叶片皱缩、畸形、扭曲。早期发病的植株节间缩短,严重矮化,生长缓慢,不能正常开花结实,并易脱落。高温强光下容易导致“花叶灼斑”。
防治方法:预防为主,选用净土灵400-600倍、病毒清500-700倍或东旺毒消600-900倍液等在移栽后10天左右用药1次,旺长前施用2-3次。
2、黄瓜花叶病(病毒病)
症状:烟草从苗期至旺长期均可发病,发病初期表现“明脉”症状,后逐渐在新叶上表现花叶,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或褪绿疱斑;病叶变窄,直伸僵硬,叶表面茸毛稀少,失去光泽;病叶粗糙如革质、发脆,叶基部常伸长,叶脉两侧叶肉组织变窄变薄,叶尖细长,有些病叶边缘向上翻卷。植株中下部叶常沿主侧脉产生褐色坏死斑或产生黄色闪电状斑纹,病株遇干旱或阳光曝晒,极易产生花叶状日灼斑,坏死组织崩溃脱落穿孔,叶片上仅存主脉和侧脉,叶片破烂不堪。
防治方法:①栽培避病: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调整移栽期,躲过蚜虫的迁飞高峰期;烟田附近尽可能不种植茄科和葫芦科蔬菜。②治蚜防病:烟草苗期至团棵期为感病期,在这个时期内要加强监测,一旦发生蚜虫要及时喷药治蚜,减少病毒的传播和蔓延,防治蚜虫可采用5%吡虫啉乳油1000-1200倍液或1.7%阿维吡虫啉微乳剂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③药剂防治与普通花叶病相同。根茎病害
1、烟草黑胫病
症状:首先在茎基部出现黑色凹陷的病斑,下部个别叶片凋萎,随着茎斑迅速向上和横向扩展,叶片自下而上变黄凋萎,悬挂在茎上,形如“穿大褂”;茎部发病后期,刨开病茎,髓部干缩成“碟片状”;叶部症状为叶片形成圆形大病斑,形如“猪屎斑”或“黑膏药”;中部叶片发病后,病斑可通过主脉、叶基蔓延到茎部,造成茎中部出现黑褐色坏死,俗称“腰烂”。
防治方法:栽时可用敌克松拌细土将药土撒施于烟株基部周围,并用土封窝进行防治;发病初期可用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喷雾或灌根防治,或用敌克松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
2、烟草青枯病
症状:发病中前期,烟株表现为一侧叶片枯萎,另一侧叶片比较正常,呈现“半边疯”症状,茎上的黑色条斑和叶片上黑黄色网状病斑是烟草青枯病最重的症状特征;将病株茎部横切,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挤压横切茎部有黄白色乳状粘液。
防治方法:在烤烟生长中后期遇到高温高湿天气,施用青枯灵400-6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8克/亩兑水150-200公斤灌根,7-10天一次,连续2-3次。往年重病田在团棵期开始预防,7-10天一次,连续2-3次。
3、烟草根黑腐病
症状:幼苗期至现蕾期发病较重,主要侵染根系;大田病株生长缓慢,小根尖端腐烂,大根表面呈粗糙的黑色凹陷病斑,呈特异的黑色,根系常常支离破碎,极易拔出;当天气转暖时,发病较轻的病株可以战胜病菌的侵袭,在茎基部长出许多白色不定根,并能恢复正常生长。
防治方法:每亩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0.5 kg与500 kg湿细土混合均匀,移栽时进行土壤处理,或用36%甲基托布津悬浮剂400~500倍喷淋烟株茎基部,每亩50~75 kg,防治效果较好。
空腔病(细菌病害)
症状:烟草空腔病菌从茎上的伤口部位侵入,最常见的是打顶、抹杈、采收造成的伤口侵染髓部,经髓部向下或向上蔓延。髓部变褐色呈水渍状软腐,而后髓部组织完全崩解成黏滑状物,很快失水而干枯消失。病茎内部中空呈空茎症状。茎外部的一段或大部分变黑褐色。与此同时,中下部叶片凋萎,叶肉失绿,而后呈大片褐色斑,最后叶肉仅留叶脉。病株叶片陆续脱落,常常只留下烟株光杆。病株因髓部腐烂而常有臭味。
防治方法:①选择晴天农事操作,打顶、抹芽、摘除脚叶和烟叶采收工作要选择晴天露水干了以后进行,有利于伤口快速愈合,减少病菌侵染机会。②在打顶抹芽或采收烟叶后,烟株伤口可用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90%三氯异氰尿酸500倍液涂抹消毒。③在打顶抹芽或采收烟叶后,用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对烟株进行喷雾,重点喷洒伤口。
黑胫病(真菌病害)
症状:①黑胫,大田成株发病一般在茎基部呈现水渍状黑斑,可扩张到地上十几厘米,纵剖病茎可见髓部显黑褐色,呈片层状。②穿大褂,茎基部受害后向髓部扩展,病株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大雨过后遇烈日高温,则全株叶片突然调萎,然后枯死。③黑膏药,黑胫病的感染可发生在中下部叶片上,受到感染的叶上会形成绿褐至黄色的大病斑(达10厘米左右),状如“黑膏药”。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②精细整地,高起垄,及时清沟排水。③适当早栽,避开发病的高温多雨季节。④及时揭膜培土,提高抗逆性。⑤使用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1000倍液或50%敌可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
三、大田期主要害虫的防治方法
1、烟蚜
防治方法:田间蚜虫密度达到100头/株时即应开始防治(一般在开盘前)。①用5%吡虫啉乳油1200倍喷施。②田间插黄板进行诱蚜。③释放烟蚜茧蜂进行生物防治。
2、稻绿蝽
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捉②40%杨浩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
3、烟青虫
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捉幼虫。在幼虫盛发期,结合田间管理,捕捉幼虫。②生物防治:棉铃虫齿唇姬蜂对烟青虫的寄生率较高,应充分保护和利用。③化学防治:3龄幼虫以前为防治适期,选用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2.5%敌杀死乳油1000-2500倍、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600倍或90%万灵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4、地下害虫
主要种类:烟田的地下害虫主要有地小老虎、主要在土壤中生活,为害烟草地下部分的根、茎及靠近地面的嫩茎。地下害虫在一些旱地或烟-菜轮作区域,发生较为严重。
防治方法: ⑴农业防治
①合理轮作,实行水旱轮作,能够明显降低小地老虎的虫口密度。②植烟田块在越冬前深耕灌溉,剔除残留农膜,清除烟田周围杂草,通过机械杀伤、暴晒、霜冻、被天敌啄食、寄生等办法可杀死地老虎、斜纹夜蛾等越冬虫态。③适当调整移栽期,避免某些食烟地下害虫为害。④合理施肥,农家有机肥能改良
⑵化学防治 ①毒饵诱杀,②药剂防治
四、除草剂药害及残留
烟田除草剂虽然有规定使用种类,但并非烟草专用除草剂。除草剂药害有直接药害和间接药害,而在烟-稻轮作区域更主要的是间接药害,即稻田除草剂残留对烟草造成的危害。
1、苄·二氯和二氯喹啉酸药害,苄·乙药害
叶缘和叶尖朝叶背翻卷,有的叶尖拧卷成螺旋状;烟株下部叶片较正常,上部叶片发病严重。病株在田间均匀分布,无发病中心。
2、、草甘膦药害
五、农药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必须按农药登记的防治对象和安全使用间隔选用农药。
2、选用烟草上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严禁选用国家和烟草行业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
3、根据农药产品使用说明推荐的用药浓度进行配制。
4、量器要专用,使用前后要清洗。
5、选择洁净水配制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