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视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范文
影视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以北京市怀柔影视基地为例
一、前言
成功的影视作品可以在人们的观赏过程中展现的美丽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因为这些美丽的景色和特色的风土人情带给他们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进而吸引他们到影视拍摄地去观光旅游。
本文主要是以北京怀柔影视基地为例,对影视作品对旅游目的地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相关结论,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指出发展思路和方向。
二、影视旅游的概念
影视旅游是一种因特定的对象的某一性征引发媒体的关注与投入,通过电视广播与影片使该对象的特殊性征得以强化,产生更为广泛的社会关注从而引发带动旅游效应的一种旅游形式。即以影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及与影视相关的事物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三、影视旅游的类型
(一)影视基地型
影视基地型集拍摄地与旅游目的地于一体,具有拍摄功能与旅游功能。
(二)影视主题公园
影视主题公园型是以影视作品为旅游资源,以现代科技和文化手段为表现,以满足旅游者多层次的需求,集参与性、观赏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旅游产品。
(三)影视节日型
影视节日主要指为鼓励创作而进行的颁奖以及交流节目、学术研讨、新闻发布、大型演出等而在某个地区定期举办的一种大型综合性会议。通过影视节Et的举办实现创作人员和影视观众的直接交流,同时以影视作品、影视明星为资源,展开各种活动,吸引大量观众参与,从而带动该地区的旅游。
(四)影视拍摄外景地型
影视拍摄外景地型是把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或为一种有效的旅游促销手段,吸引游客到影视外景地去旅游的影视旅游类型。
四、北京影视旅游的概况
北京影视旅游相较于其他地区起步较晚,不过因政府政策扶持,发展迅速。目前已有多家公司拟通过旅游和影视文化两个主业协同发展的战略实现公司旅游景区资源和影视文化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发展。可以说北京影视旅游前景广阔。
五、北京市怀柔区影视基地及旅游发展现状
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是以中影集团电影数字生产基地为核心,将其周边1公里左右范围作为集聚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中国(怀柔)影视基地的战略定位是把中国电影体制改革作为机遇,以中影生产基地迁怀为原始支点,借鉴国际典范,比对国际水平,建设国内首个国际化新一代专业功能聚合型国家级影视基地,开启怀柔发展为“东方好莱坞”的序幕作为基地。
中国(怀柔)影视基地致力于全力打造以影视后期制作为核心的九大功能中心,其包括:影视后期制作中心、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影视拍摄中心、影视展示与传播中心、影视版权交易中心、影视动漫制作中心、影视教育培训中心、影视制片公司集聚中心和影视旅游中心。
截止目前,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总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共建有16个摄影棚,其中有面积居世界第一的5000平方米摄影棚。该摄影棚将近12层楼高,可满足大型场景和特殊场景的需求。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投入使用后,累计完成投资10.4亿元,成为亚洲最大的影视制作基地,《梅兰芳》、《赤壁》、《建国大业》等著名影视作品都在此拍摄制作。
与此同时,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也吸引了张纪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胡政艺术创作中心、北京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金英马文化发展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影视文化公司,可以说是包揽了影视制作环节的所有内容。
中国(怀柔)影视基地通过利用物理园区内的影视设施,引进专业旅游、地产及休闲娱乐,发展影视主题旅游服务和餐饮配套服务,利用影视机构集中的优势开拓商品住宅市场,形成为产业园区提供配套服务的影视体验旅游和餐饮住宅配套服务功能。
目前,怀柔年影视文化旅游已超过5万亿人次。重点集中在中影基地和飞腾影视城。现在中影基地在一个摄影棚里面集中了一些拍摄过的影视作品的道具、服装展览以及一些电影场景的复原,还特别呈现了电影后期制作的一些细节。而影视产业重点项目红楼梦古都文化园建成后将具备影视拍摄、影视旅游、文化产品交易及商务会展等功能;西游记文化创意基地将被打造成为集创意研发、互动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六、影视作品对怀柔区旅游业发展促进作用的具体表现
(一)增加了旅游人数,提高了经济效益
影视城现在已经成为怀柔区的重要旅游景区,已成为怀柔最为独特的影视文化景点。飞腾影视城、中影基地、北京长青东方影视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兴建的电视创意产业园相继落户怀柔,成为怀柔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京郊怀柔借着影视文化产业打造出旅游业的新的“风向标”。
(二)影视作品提高怀柔的城市知名度,产生良好的宣传效应
怀柔影视基地目前已经拍摄完成的电视剧有《大宅门》、《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历史的天空》等等,非常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家喻户晓。让更多的人们认识了怀柔影视基地,提高了怀柔的知名度,并且随着这些电视剧的热播,人们都会想要到拍摄基地去一睹剧中中华美壮阔的场景,对基地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三)能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怀柔影视基地,前来拍摄的众多剧组,除了能直接吸引大量旅游者前来旅游而增加景区门票收入外,还将间接促进餐饮、旅游纪念品、旅游交通与住宿等其他旅游要素的发展。同时,为适应影视剧的拍摄需要,群众演员、道具制作、摄像器材供应等相关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从而在影视基地附近形成一条以主题观光,影视拍摄为主题,蕴含食、住、行、购、娱等诸多要素的庞大产业链,这对提升怀柔影视基地的旅游产业层次、可持续发展等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四)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影视旅游的发展,不仅会增加旅游业的就业机会,而且也会间接地为相关行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有利于缓解外景地附近居民的就业压力。在怀柔影视基地,很多当地人的生活已融入了“影视圈”。据杨宋镇有关领导介绍,基地建成这十年来,直接或间接给当地和村民们带来的增收不下1000万元人民币。中影基地的建成给村民带来的实惠更是不可估量,光工作人员就是几十甚至上百人,平时一个剧组来来往往要动用群众演员200多人,此外还包括因影视剧拍摄带来的吃、住、行、娱乐等一系列第三产业的崛起。
七、我国影视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影视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在我国起步较晚 , 它是伴随着影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的。1906 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戏曲片《定军山 》 , 标志着中国国产电影的开始 , 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影视旅游是从1987 年 , 中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 ———无锡影视基地建成开始。此后 , 随着《唐明皇》、《武则天》、《 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电视剧在此拍摄 , 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 我国影视旅游开始兴起。20 多年来 , 我国影视旅游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 , 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一)影视作品质量差 ,制约了影视旅游的发展
我国是影视剧生产和消费的大国。2008 年 , 我国电视剧产量达到 14000 集 , 国产影片达 408 部 , 总票房为 43.41亿元。如果单从数量上看(如图 2), 我国影视业市场规模已相当可观。但影视剧数量上的突破并未带动影视旅游的大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影视剧质 量上的欠缺。首先我国的影视剧在内 容上缺乏深刻的文化内 涵。我国的一些影视大片可谓是有场面 , 没情节;有人物 , 没灵魂。真正能打动观众、表现人与人之间真、善、美 , 充满健康向上风格的影视剧很少。其次,在题材的的选择上脱离人们的实际生活 , 很难使人产生共鸣。再次,影视剧制作过于松散,没有细化的分工,粗放型生产和经营的特点十分明显。
(二)影视旅游产品浅层次开发 , 旅游吸引力不足
我国大多数影视旅游产品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光层面 , 无论是影视城还是自然风光拍摄地 , 大都仅限于静态的图片展示 , 对于游客来说仅是走马观花式的观赏 , 而真正能让游客参与进来 , 满足其亲身体验影视剧拍摄和制作愿望 , 达到融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影视旅游产品不多。另 一方面 , 我国许多影视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足 , 缺乏特色与深度 , 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大。
(三)市场营销力度不够,影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短暂
尽管一些地方政府认识到了影视作品对当地旅游的拉动效应 , 但对借助影视作品推销旅游目 的地的运作方式尚不熟练,对影视传播的市场推介效应不够重视。大部分旅游企业也没有系统的影视旅游产品,很多都是在影视剧热播以后在原有的旅游项目 中添加某外景拍摄地的旅游。此外,在时间上也只局限于影视作品放映后的营销推广 , 很少针对其特殊的生命周期进行系统长期的规划,由于后期开发跟不上,很多景点昙花一现,生命周期短。
(四)影视旅游资源利用不合理
我国许多影视剧在拍摄过程中,耗费巨资建造拍摄地 ,但很多在影视剧拍摄完后就荒废 , 甚至直接拆除,未能很好地对其进行再开发利用。此外 , 我国影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严重不足。在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上,以影视为主题、具有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几乎找不到。
(五)影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矛盾
许多影视旅游拍摄地都是风景如画的自然景区 , 影视旅游的开展对这些景区的保护有一定的影响。在影视作品拍摄时,一些剧组缺乏保护意识和相关技术措施 , 乱搭乱建、破坏植被、日 常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等行为对当地的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而景区主管部门只 重视眼前利益,放任剧组为所欲为 , 给一些珍贵的旅游资源造成巨大破坏。很多拍摄地在影视剧热播后,旅游者爆满,游客量成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 , 超过了景区的承载力,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八、关于发展我国影视旅游的几点建议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影视旅游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 存在很多问 题 , 笔者认为,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影视旅游 , 我们应借鉴韩国影视旅游的成功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影视作品质量 , 多出影视精品
作为影视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和宣传媒介,影视作品的质量是影视旅游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影视旅游首先要打造一流的影视剧,以其巨大的吸引 力和影响力带动影视旅游的发展。一流的影视剧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内 涵。无论是哪种题材的影视作品 , 最吸引 人的是蕴含其中的文化要素,如韩剧对儒家文化的深刻发掘以及自身传统文化的展示。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 可供挖掘的素材极其丰富;其次要有吸引 人的故事情节 , 如韩剧的情节设置,如行云流水般丰富细腻,从平淡中找出趣味,激起观众的共鸣;再次 , 在制作上要精雕细琢.只有如此,才能打造出优秀的影视作品。
(二)坚持政府引导 , 加强政策扶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影视旅游是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我国政府部门应借鉴韩国经验,设立专门 的部门负责影视旅游的开发 , 通过政府规划、协调、资金支持等措施在影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制定、资源开发、资金的引进、市场营销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引导作用。此外,影视旅游的发展也有赖于政府优惠产业政策的扶持。如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向影视旅游业投资,设立专项基金扶持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等。
(三)挖掘影视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增加影视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
要挖掘影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首先要从影视作品下手。优秀的影视作品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 涵,如电视剧《闯关东》中所展现的浓郁的地方风情和人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都是可供开发的重点。其次要增加影视旅游景点的文化含量。许多旅游景点在成为影视剧的拍摄地之后,有了影视剧对人类文化和情感的表现,从而具备了新的文化内 涵。如韩剧《冬季恋歌》的外景地南怡岛,在电视剧播出 后成为韩国的“爱情岛”。在对这些影视旅游景点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将影视元素与旅游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挖掘每一个影视拍摄地所蕴含的文化元素,通过静态的文字、图片、道具以及动态的视频、参与性活动、节事活动等方式再现影视剧中的场景。
(四)提高影视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增加影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当今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参与性,从而获得丰富的体验 , 留下难以忘记的愉悦记忆。因此,影视旅游产品在开发时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这种需求,结合影视故事情节提高影视旅游产品的参与性。首先,营造气氛,使游客真正参与其中。如某些影视城中的唐城、明清街巷等,可利用服装、道具,再现影视剧的真实场景,游人可租借服装,身临其境,融入其中,亲身体验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其次,创新旅游产品,推出多种体验活动。如在影视旅游景点,根据某些影视剧的情节,拍摄一些短剧 ,让游客来演绎,使其体验做演员的感受,拍摄完之后还可以参与后期制作,了解影视剧制作的过程。
(五)注重市场营销,提高影视旅游目的地知名度
我国影视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影视载体,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 的营销模式 ,实施目的地营销。首先,旅游目的地政府及有关企业要切实认识到优秀影视作品所具有的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及对旅游目的地强大的宣传作用 , 争取成为那些能够对目的地有良好营销和推广作用的优秀影视剧的拍摄地,并在影视剧拍摄和放映的各个阶段,利用 新闻媒体,对旅游目 的地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其次 , 积极参与各种旅游会展活动,推广影视旅游产品,提高影视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再次,创新 营销手段。除了传统的媒体广告、宣传手册等外,应充分利用 新式的传播媒介,如互联网、影视地图等。此外,还要重视旅游企业的作用,通过旅行社开发、设计专项影视旅游产品,利用其门面店和网络推销目的地影视旅游产品。
八、结语
我国影视旅游虽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它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人们求新、求异、求体验的旅游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影视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的经验,使我国的影视旅游少走弯路,健康、快速发展。
第二篇: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马璇苏晓光
【摘要】:旅游业的产业特征与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有很多相溶之处,本文据此分析了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提出应发展旅游引导型城镇,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旅游业 新型城镇化 良性互动 【正文快照】: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本质新型城镇化,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人居之所。
二、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关系旅游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资源消耗低、经济贡献率大、绿色特征显著、兼具经济性与文化性等特点,是国民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旅游业的这些产业特性,与新型城镇化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基本特征有很多契合之处。首先,二者在发展理念上趋同。旅游业一向被称为环保型产业,旅游活动本身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较小,甚至有时旅游业的发展反而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旅游业的资源消耗低,绿色特征显著,这与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宜居、环境友好的
发展战略-试论旅游业发展对农村城镇化的驱动-论文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认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工业促进型。这类小城镇乡镇工业发达,基础设施较好,以工业小区的发展带动小城镇的发展,农民通过“离土不离乡”的途径实现城镇化,例如苏南、浙北地区;
(2)集市贸易促进型,这类小城镇的发展特点是以市兴城,属于传统商品的集散地、集市贸易区,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改善,拓展市贸范围,增大城市密度,进而发展成为以市场交通为主的区域性小商城,如浙江义乌等;
(3)旅游促进型,这类小城镇一般都是名胜古迹,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而形成小城镇,如黄山的西递、宏村等;
(4)交通促进型,这类小城镇一般处于交通枢纽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可利用流动人员较多,运输成本低下等条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5)城郊型,这类小城镇地处大中城市近郊,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借助大中城市,发展服务型行业或大中城市扩散的工业,进而发展成为卫星城。
(6)工矿服务促进型,这类小城镇或农村大多处在大中型工矿企业附近,通过建立为工矿企业服务的第三产业,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成为为工矿企业服务型的小城镇,如淮南、淮北地区的矿区等。
从理论上看,旅游业对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旅游业改善了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是城镇化整体的综合水平得以提高。例如在皖南的古村落旅游开发中,为提高各古村落之间的可达性、各旅游景点的串联性,解决随旅游发展所带来的交通问题,提升旅游层次,政府和相关组织(如开发商等)在旅游区修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旅游业的兴起为古村落的居民带来了便捷的交通和顺畅的通讯等。旅游业通过大大改善古村落或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城镇化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打下了基础。
2.旅游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村民的收入得到增加,提高了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3.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村民的素质和价值观念,促进了与现代社会的对接。在开发初期,村民在旅游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较低下,不能很好胜任这一工作,所以开发商和政府在开发前期将对村民进行培训以提高村民的素质进而适应旅游的需要。
4.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村民的从业结构由原来的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向农商结合的模式发生转化。
5.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多种文化的冲击,使农民的视野得到开阔。旅游业的发展会使农村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在当地村民与游客的长期接触中所产生的。村民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会不断探索与适应游客的文化,使村民的视野得到开阔,同时,村民们的认识水平也上升至新的水平,为城镇化的发展打下思想基础。
事实上,旅游业的发展除了对城镇化建设有促进作用,它也会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在二者的关系处理上要有明确的立场和态度。发展乡村旅游业,支援新农村建设郭焕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国家旅游局将今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这是开拓旅游发展新领域,为农业、农民和农村发展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发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对旅游部门来说,为发展新型旅游业指出了新方向;对广大农村来说,是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新机遇。
二、乡村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域内,利用乡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村牧渔业生产、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村落、农家生活等资源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开发与设计,为城市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它既包括乡村农业观光旅游,又包括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民俗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等多方面,是一项区别于城市旅游,具有地域性、乡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
乡村旅游的兴起、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从发展历史来看,乡村旅游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的条件下,由于城市居民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变化,已经不满足于城市里的生活环境和旅游景区(点),而希望走出城市,走进乡村,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再加上休闲假日增多,交通条件改善,也为人们到乡村旅游提供了可能条件。在这种背景下,现代乡村旅游业就应运而生。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欧洲,如英国、法国、意大利是乡村旅游发展最早的国家。早期的乡村旅游具有贵族化的特点,多是少数富人到乡村旅游。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发达国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集聚,生态环境恶化,生活在城里的人们要求到城市郊外乡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体验农家生活。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旅游大国西班牙,把一些贵族城堡改造成比较简单的饭店或旅馆,把农场和庄园规划建设成乡村度假农庄,接待乐意到乡村观光旅游的游客,并为之提供骑马、划船、登山、漂流、滑翔、参加农事和节庆活动,从而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此后,美国、日本、波兰、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也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并推动乡村旅游从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型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容。中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化和社会经济获得较快发展,人们经济收入增加,生活观念和消费结构转变,生活质量有了新要求。1995年国家执行了休日金周日制度,加上私人汽车的增加,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很快,主要类型有农家乐、观光农园、采摘园、垂钓园、休闲农庄(场)、休闲鱼场、生态农园、体验农场、民俗文化村、古村镇与古建筑等。乡村旅游的功能仍以观光旅游为主,部分已具有休闲度假功能,而且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郊区和旅游景点(区)附近,呈现出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旅游业与民俗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特点。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乡村旅游的新内容,受到城里人们的欢迎。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对发展乡村旅游还缺乏足够认识,观念和理念还比较落后,因而指导和引导不力;二是普遍缺乏规划和策划,往往造成盲目开发,重复雷同,特色不突出;三是缺乏市场调查和分析,旅游产品缺少品牌,吸引力不强,效益不高;四是经营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旅游服务水平不高;五是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配套,环境卫生状况不好;六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对策
我国十分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上海时指出: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2001年国家旅游局还制定了国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2004年国家批准了203个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些指示,对发展我国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条件、现状及问题,今后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应采取以下四点对策: 1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首先要认识农业和农村功能的多样化,在发展农村生产的同时,要开发农业和农村旅游功能,要认识到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居民希望到乡村旅游,形成了巨大的客源市场。要认识到农村具有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文化内涵很深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很大。观念转变了,认识提高了,就可以构建农业、农村和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成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2好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按照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原则,优先做好规划设计,分析客源市场,构建主导产业,树立旅游品牌,提高文化品味,用规划指导和规范乡村旅游业发展。当前要在制定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开展制定乡村旅游规
划、农业旅游和民俗旅游规划,以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政府引导和支持下,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制定促进发展的优惠政策。建议各级旅游部门和农业、文化等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规范指导。支持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和农业旅游、民俗旅游协会,制定行业评价标准。加强经营管理水平,培训相关人员,加强基础设施业建设,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4传促销促游,开拓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宣传促销,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科普培训等活动,大力宣传乡村旅游产品。加强与周边旅游景区(点)的结合,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提高乡村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扩大乡村旅游的市场。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乡村大国,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四大优势: 一是中国乡村自然景观多样、优美,生态环境好;二是农业历史悠久,农业景观类型多样,地区差异显著;三是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丰富,开发潜力大;四是随着城市化发展,城里人到乡村旅游的会越来越多,有巨大客源市场。
展望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将会在中国大地上蓬蓬勃勃发展、壮大,成为具有生命力的乡村新型旅游产业。(作者为该所研究员;收稿日期:2006-02-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马小宁;旅游业与城市经济[D];厦门大学;2007年
操建华;旅游业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影响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第三篇:科学技术对安全发展的促进作用
科学技术对安全发展的促进作用
早在上个世纪,一代伟人邓公就曾经下过这样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预示了在新世纪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如今,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撑,科学技术已成为促进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坚强动力。作为国家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部门的一个基层党支部,我们更应该本着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让科学技术成为安全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党如何才能体现三个代表的思想,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基层党支部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建立一个充满学习氛围的学习型党支部,用科学技术来武装自己。公共安全研究所党支部作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党委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应当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和理念引入到安全生产的研究工作中来,以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在加强安全科技创新的同时,注意吸收、利用国外和其他领域的先进科技成果,提高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此外,经济一体化也必然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科技创新资源竞争加剧,使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及时抢占安全生产科技的制高点,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安全生产作为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内涵,也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声誉的具体体现。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兴安战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由之路。按照安全生产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做出战略性的部署,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以指导政府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和全社会安全生产科技研发、技术推广活动,逐步使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步入健康、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对全面提升我国安全生产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尤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以2006年为例,全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95起,死亡1562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49起,死亡890人;煤矿企业发生39起,死亡742人,;金属与非金属矿发生2起,死亡27人;建筑企业发生1起,死亡11人,;危险化学品发生3起,死亡45人,同比增加3起、45人。火灾事故发生3起,死亡38人;道路交通发生37起,死亡542人;铁路交通发生1起,死亡14人;渔业船舶发生1起,死亡和失踪12人。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7起,死亡263人。一个个让人揪心的数字,时刻提醒着我们安全生产工作者,促使我们不断寻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新方法,而科学技术,就是能够很好的促进安全生产的一剂良药。
与此同时,我们党和政府也越来越认识到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石。时常发生:一次交通事故夺去了许多人的宝贵生命,一场大火吞嗤了企业的所有财产,没有了安全就没有了一切。安全就是保障,安全就是效益。安全的意义非常重大,时时事事都要讲安全。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国家对企业安全生产与职工健康工作越来越重视,为此国家于2001年专门批准成立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依法加强对企业安全与职工健康的监察和管理,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法律的形式强制要求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要讲安全。安全生产要靠法律,要靠制度,要靠科学技术,但更多的还是要有人员的参与和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生产可以保障员工劳动的安全,防止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促进生产过程顺利进行,保证均衡生产的顺利实现。
在重视安全生产的同时,作为安全工作重要推动力的安全科学技术工作,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今年举办安全生产规划和科技工作会议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指出:规划是谋求安全发展的前导,科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支撑。他肯定了2006年规划和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新进展,并就进一步做好规划和科技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要抓紧落实安全规划,扎实推动安全发展;二要集中力量、重点攻关,为安全生产攻坚克难提供技术保障;三要继续培育发展、严格规范管理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四要加强安全生产专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五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指导督促企业做好安全规划和安全科技工作。安监总局副局长王显政同志也从几个方面总结了2006年安全规划和安全科技工作取得的开拓性和创新性的发展:一是将安全生产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二是制定发布了《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三是启动实施了一批重点建设工程;四是努力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和发展;五是较好地发挥了专家组在安全生产工作的智囊团作用。
事实证明,我们的安全科技工作对安全生产的实际工作是有很好的成效的,例如:“十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煤矿瓦斯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和“重大工业事故与大城市火灾防范及应急技术研究”的部分课题,课题研究单位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研究经费,产生了一批优秀科技成果,并推广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企业安全生产和政府监管监察提供了重要支撑。淮南矿区通过“矿山重大瓦斯煤尘爆炸预防与监控技术”课题攻关研究和技术成果应用,使矿区“一通三防”面貌大为改观,百万吨死亡率也大幅度下降,明显改善了矿区的安全生产形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安全科学技术,并使之更好的服务于安全生产工作呢。我国的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目标为:到2010年,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安全科技发展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建成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提高安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安全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为实现我国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必须提高各级安全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安全技术创新能力。
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与企业的各项工作总体推进,把安全生产纳入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使安全科技创新工作融人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工作之中。增强技术创新意识,努力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宽松的环境。针对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优惠力度,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鼓励并引导企业自主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和效益状况,普遍得到改善。应进一步加大安全费用提取和投入力度,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开发的主体地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国家有关的优惠政策,建立并完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以科研院所及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建立安全科技的自主创新机制,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效益好的安全科研机构。在当前经济改革过程中,加大对安全科研机构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使科研机构成为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主体和决策主体,逐步建立起“政府推动、科技服务体系联动”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形成一批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效益好的国际一流的安全科研机构。同时,企业应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设备和落后工艺,率先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依托,探索建立产、研、学一体的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基地。
总之,科学技术是安全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以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进行科技成果推广;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确保基础研究得到加强的同时,促使更多的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或与企业联合。对于一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国家应统一引进,然后组织产、学、研进行联合消化吸收,最后再转移到企业。以形成科学技术和安全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良好局面。
第四篇:浅谈数字化资源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浅谈数字化资源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数字化”的发展,改变着人们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给传统的书本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更使传统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也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就语文教学来说,这机遇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数字化语文教学。数字化语文教学的巨大价值:从学生方面说,利于产生快乐情绪,增大学习的容量,提高学习效率;不仅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更是要交给他们一张“数字时代的通行证”。从教师方面说,能得到逸而功倍的效果。由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数字化环境,为语文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崭新的舞台,声像画面的交融,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课堂与社会的拓展,使语文教学呈现多姿多彩,充满魅力。为教学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适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字化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为优化语文课堂创造条件并注入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发展。通过满足学生的感官需要与心理需求,让他们更好地培养自己独立探索、主动求知的态度和习惯,培养自己的创造潜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数字化资源对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利用数字化资源引路。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数字化资源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数字化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
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的《回声》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我先播放《山谷静悄悄》,歌中唱到:“„„山谷里静悄悄,谁在把鼓敲?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得山谷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在歌声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后设疑:“同学们知道山谷为什么会产生叮咚--叮咚,叮咚--叮咚的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回声方面的知识。”
这样,教师巧妙的运用数字化资源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这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利用数字化的丰富资源和综合效应,创设集声像、音效于一体的适宜情境易如反掌,学生如身临其境,探究的兴趣很快被激起,激活。
又如,我在教《月光曲》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激发兴趣的方法。先用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放完音乐,我赶紧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听!”“是谁创作的呢?”“贝多芬。”曲子的旋律与刚才画面上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作者贝多芬先生又是怎样把它创作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并且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对理解课文有不小的帮助。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动的直观性都是很突出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数字化资源创设课文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是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数字化技术教学,形象性强,感染力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勤奋学习,进而发展其智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能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主动探索知识,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积极性。数字化资源综合运用形、声、色、光,声画并茂,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二、创设情境,陶冶情感,升华情感。
运用数字化资源,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形象。教学中,让学生在视、听、思中丰富感性知识,产生再造想象,入境动情,形象地感知,理智地思索,动情地描绘,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如教学《秦始皇兵马俑》描写兵马俑神态的一段,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味,领悟作者把兵马俑写“活”的精妙之处,再让学生有目的地欣赏各种兵马俑的录像,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并提醒学生注意那各种各样的神态姿势,看谁记得多。然后让学生回忆画面,发挥想象,用“有的„„也许(可能、似乎)„„”句式说说还有哪些神态(或姿态)的兵马俑,这样,学生通过感知、思索、描绘、再现,就会由衷地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联系课文最后一段,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求异畅想,促进升华。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数字化资源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数字化资源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在儿童诗《春姑娘》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童真的心,让他们领悟春姑娘美丽.勤劳的品格以及劳动创造美这一深刻内涵,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在“导语”设计中,选用生机盎然的画面为背景,配以卡通形象的春姑娘。并以《春天在哪里》这首儿童歌曲为主旋律,从而将学生迅速带入一个富有动感的童话世界中,为进一步了解这首儿童诗的意蕴美打下基础。所以借助于数字化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化.直观化的感性材料,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不能比拟的,这里既有和谐的图案美,又有高雅的音乐美,动静结合,加强了语文教学对学生美感的熏陶。
三、巧设质疑,拓展思维。
数字化资源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如在讲《草船借箭》这一课,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我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然后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放完录像,我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诸葛亮为什么选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呢?”,“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呢?这有什么妙用呢?”,“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操的兵出来反攻吗?”„„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自主探究。
四、课外延伸,发散思维,导引创新,拓展探究空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数字化资源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课堂中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使课堂教学受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的认识得到延伸,升华,课外延伸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把语文课堂上没有尽兴的“节目”延伸到课外完成。一些来不及实施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放到课外,实施综合性学习。
综上所述,数字化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劲的生命力,我们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就必须充分应用大容量的数字化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魅力,充满效力。
第五篇:论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发展的促进作用
论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发展的促进作用
[摘要]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电子政务为电子商务提供发展的基础、示范和信息资源,扩大了电子商务的市场;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进行监督。这些都将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政府;企业;公民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7)07-0058-0003
电子商务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并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电子商务浪潮。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并对我国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我国自身的特点,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不均衡,例如大公司比中小型企业更多使用电子商务,目前,约61%的大公司有自己的网站,但只有32%的中小型企业有这个服务;行业发展不均衡,工业、信息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比较活跃,农业及传统设备制造业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社会信息体系尚不健全,企业及个人认为电子商务的可信度较低;网上交易产品编码标准不一,缺乏完善的交易规则和程序;电子商务税收制度不完善,政策支持作用不明显等。在电子商务今后的发展中,需要政府构建起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通过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进行管理和服务,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将从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子政务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电子政务为电子商务提供发展的基础
目前政府加大投入,进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构建物质基础;政府的介入与保障,为电子商务提供了成熟的技术基础,如CA认证系统、数字签名技术等,保障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企业运行模式发生大的转变,使电子支付、电子信用、电子税收成为现实,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体系,为电子商务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电子政务为电子商务提供安全和信任的基石
在电子商务中,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及不确定性,公民和企业在进行交易时往往会顾虑重重,而政府掌握着企业和公民的详细资料,当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将这些信息与电子商务系统进行融合,为电子商务双方提供这些信息,就可以打消企业和公民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的种种顾虑,为电子商务的安全和信任提供保障。
(三)电子政务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政府的本质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而电子商务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必然是政府服务的重点。但传统的政务模式存在着种种弊端。通过电子政务系统的实施,政府就可以为企业和公民提供365天、每天24小时的服务,这无疑会促进电子商务更快的发展。在目前我国的国情之下,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仍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行政效率的提高必然带动经济的增长。而实施电子政务,将会大大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大大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因为很多在传统政务中进行的文件往来、社会调查、意见反馈、行政审批、监管执法、政策发布都可以在网上得以实现。
(四)电子政务标准的建立促进电子商务的统一和发展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发达国家不同,是先建立起外部的环境,然后刺激内部的电子商务发展,因此某些方面呈现标准不统一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会造成电子商务无法融合,尤其是在与国际电子商务接轨的过程中,弊端更明显。而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在政府的支持参与下,一开始就遵循了由内而外、逐层发展的建设方针,统一的标准也促进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信息技术标准有800多项,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是电子政务统一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电子商务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环境。
二、电子政务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示范
电子政务是以政府作为主体的、处理政府事物的活动。无论其管理模式还是运作流程都会比电子商务更规范,再加上公众对政府固有的信任,无疑将会促进电子政务的顺利开展,也进而增强人们对网络的信任与信赖。这就会为电子商务的开展和普及产生重要的示范效应,也会为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政府网上采购推动B2B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中,B2B所占比例很大,是电子商务的重头戏,应优先发展。因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较容易实现,而且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额很大,占到整个电子商务的90%以上,经济效益明显。但是,目前制约B2B电子商务发展的原因很多。
第一个原因是企业信息化程度和水平较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也是B2B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没有企业信息化,就没有电子商务。政府网上采购是政府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活动,如果企业要进入政府网上采购体系,就必须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这种利益引导比理论劝导更直接、更有效。第二个原因是企业网上采购需求没有被激发。在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中,销售产品的企业所进行的是网络营销活动,而购买产品的企业所进行的则是网上采购活动。只有网络营销而无网上采购,则谈不上B2B电子商务。事实上,与传统的企业采购相比,网上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获得采购主动权,提高采购效率,优化存货管理,保证采购质量。应该说,企业网上采购需求很大,但这种需求目前在我国还是潜在的。政府网上采购可为企业网上采购做出榜样,带动企业网上采购。第三个原因是信誉问题。在我国,传统商业信誉就比较缺乏,网上的商业信誉更难以被人确定。政府的信誉度高,对买卖双方不存在不讲信誉的问题,加之政府采购多为财政性资金,资金上有保障,政府网上采购能为解决网络交易信誉问题带一个好头。
(二)电子政务推动B2G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发展本身就为电子商务运行开辟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加快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政府信息系统和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如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政府机关内部网络和政府专用信息网络的建设等。电子政务系统的完善和政府内部信息网络的建立及其与公共信息平台和因特网的互联,使政府不再游离在网络以外,企业就可以开展对政府的电子商务,B2G电子商务就会得到应用与发展。
(三)电子政务推动B2C电子商务的发展
B2C电子商务涉及面广,市场前景可观。从长远来看,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将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并将最终在电子商务领域占重要地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以及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一模式的电子商务在我国还只能占很小的比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家庭信息化程度低,加之对网上交易的信誉有怀疑。电子政务开展后,公众要得到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就必须进行家庭信息化建设,配备计算机和相关设备,通过电
话线路或专线上网。由于接受政府的网上管理与服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并不存在信誉问题,所以,公众愿意上网,乐意接受政府的电子化管理与服务,并逐渐形成网上行为的自觉性。当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家庭上网较为普及、公众有网上行为的习惯后,也会产生网上采购行为。这样,B2C电子商务就会全面展开并迅速发展。
三、电子政务为电子商务提供信息资源
目前,政府掌握着80%以上的社会信息资源以及3000多个数据库,而网络时代信息是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政府拒绝将这些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公众,那么电子商务将无法进行下去。通过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可以为电子商务方便地提供所需信息,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一)企业电子商务从电子政务中自动获得政策信息
在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决策模型中,需要全方位考虑政府的最新政策和规定,如果没有电子政务,就需要人工及时跟踪并修改电子商务系统中的政府政策数据。而电子政务的发展则使得其拥有的各种政策法规、数据库信息对企业开放,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可自动获取电子政务中的最新政策数据,并及时将政策的变动在电子商务系统中反映出来,保证了企业决策的适时性和现实性。
(二)企业电子商务从电子政务中自动获取客户资信,电子政务环境下建立的企业信用网完整、准确、真实地向公众提供能反映各个企业信用方面的信息,主要有企业概况、经营、纳税、产品、质量、履约、财务、借贷等。
信用系统工程在政府的协调、监管下,与工商、税务、质监、司法、环保、社保、央行、商业银行等部门结成诚信网络。凡是有关企业信用的信息都将被采集起来。以此来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并自动生成信用报告,提供给相关企业进行查询,从而降低了欺骗行为,提高了企业交易的安全性。实现电子商务系统与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共享后,企业电子商务客户管理系统自动从电子政务中获得实时的客户资信情况,在企业交易时,设立预警线自动报警,从而降低了企业交易风险。
四、电子政务扩大了电子商务的市场
(一)政府建立网上专业交易市场,带动电子商务发展
政府部门建立和运营相应的网上专业市场,为经济建设和市场建设服务,是电子政务的重要方面。政府建立网上专业市场不仅具有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活动的双重性质,而且能为指导和管理电子商务积累经验。中小型企业、个体企业的资金与信息技术有限,需要政府为其建立起面向供需双方的专业化网上市场。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的网上专业交易市场,既具有权威性,又可避免重复建设,还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前来参与,迅速形成规模和气候,产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1996年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建立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站,该网上交易市场中有上百万家厂商和产品供用户查询交易,而且每天24小时都可以人市,引起了大量国内外客户的极大兴趣。以此为样板建立的首都电子商务工程和上海商务网等也都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二)电子政务扩大了电子政务的潜在市场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的利用率还较低,即使在大城市,人们在家中上网仍低于50%,而大部分西部地区的企业上网和家庭上网则不及东部地区的一半。对于B2C来说,在有限的网民中电子商务难以选择其服务对象,它们的服务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实惠还没有为社会公众所赏识;对于B2B来说,由于大型企业有专用网络,而中小企业没有这个条件,想通向世界进入电子商务也比较困难。所以,这些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和普通公民如果不能积极上网的话,那电子商务的一切努力都是白搭。实施了电子政务,我国各级政府的办事机构都移师网上,那么我国的域名注册数、网站数量、联网的计算机台数、网民数量都将有更大的突破。到时企业和广大公众如果想找政府办事或是查阅有关政府资料信息就必须上网。这种促动作用要比其他拉动措施更行之有效,它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渐渐离不开网上服务提供商的优质服务,人们将把这种新思维、新模式运用到政府工作、企业销售和经营管理以及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去。随着网民的增加和网民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提高,电子商务今后的发展潜在市场也会随着扩大,电子商务的发展必定会如鱼得水,非常迅速。
五、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进行监督
电子商务实现后,大部分商务活动都在网上进行,商务信息都在网上传递与交流,如果政府部门采用传统的方式对电子商务活动进行管理,肯定效率很低,甚至无法实现。
例如工商行政部门的监督工作就由于电子商务的应用而有所改变。原有的发放营业执照和商标注册管理将被互联网上的域名注册所代替。由于网上电子商务给各企业带来的无限商机,使许多企业纷纷抢注域名,在网上树立企业形象,域名成为企业的又一商标。因此,工商行政监督的一大内容就是建立权威性的域名体系,制定域名注册和管理的政策、条款,促进网络进一步健康发展,抑制抢注域名、买卖域名等不利于互联网健康发展的现象。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维护城乡市场秩序的职责将由对电子市场、电子购物中心的安全、有序、信誉问题所代替。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将由有形市场的管理转向“虚拟市场”的管理上来。工商管理机构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对所管辖的企业网站进行访问,发现问题,及时通过电子命令、电子文件的方式通知该企业进行改正,否则将对其罚款(从其网上银行账户中直接划拨或暂停域名使用)。由于采取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原来的经济合同也将转化为电子合同,由工商管理部门通过一系列有关电子合同的法规来进行检查和调节。
对于物价监督也会由于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而转化为网上监督。由上网的物价部门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对产品的定价权限、价格波动范围发布电子命令,并安装预警系统,当其价格不符合物价部门规定时,就会自动将信息反馈到物价部门,以便于管理。同样,随着我国“金关工程”的实施,海关监督也正逐步走向电子化。另外,在积极开展我国自由贸易的同时,商检应用系统和远洋运输应用系统的电子化也将是电子政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政府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枢纽,其电子政务的实施,必然推动、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信息化。我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尽快完善电子商务应用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的手段高效率地与企业和公众交流与协作,更有效地对电子商务进行服务、管理、执法,并由此极大地促进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