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简结(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01:5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南州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简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南州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简结》。

第一篇:海南州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简结

海南州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简结

一、海南教育的发展现状

全州现有中小学66所,在校学生73953人。其中:小学49所,在校学生46767人;中学17所,在校学生27186人(初中19317人,高中7869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4460名。幼儿园244所,在园(班)幼儿13130人。全州有寄宿制学校56所,其中寄宿制高中2所、寄宿制初中5所、寄宿制小学43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6所。高中住校生有4419人,初中住校生有14384人,小学住校生有34848人,住校生占学生总数的72.5%。全州共有教职工7518人,其中:专任教师4810人,行政人员92人,工勤人员1850人,代课教师478人,特岗教师230人,支教教师14人,顶岗教师6人,职校见习岗位教师14人,职校兼职教师24人。

全州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314768.8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7.1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筑总面积145124.2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7.7平方米;高中校舍建筑总面积97029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3.7平方米。中小学图书藏量为639841册,生均10册。小学图书藏量为389020册,生均8册,中学图书藏量为355823册,生均13册。

二、推进教育布局调整的总体思路、主要做法和政策保障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努力兴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我们把统筹发展教育事业,切实提升教育质量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针对长期以来对教育发展问题研究不够、思考不深、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的实际,坚持把用统筹的思维和系统的观点思考和谋划全州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州情认识、创新教育发展理念,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增强教育发展实效作为全州民生改善工作中最为迫切的任务,从2007年11月起集中利用一段时间,围绕89个重点调研课题,由6名州级干部牵头,抽调136名干部组成教育工作集中调研组,深入全州5县36个乡镇和424个行政村,分别召开党政领导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所有村社干部、村民代表、乡镇干部以及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等12个层面共2.6万余人次参加的座谈会,同时组织州县乡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和引导,全州共有各族各界群众21.2万人次接受宣传,扎实开展了高规格、大规模、深层次、广覆盖的教育集中调研工作。在开展教育集中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向群众求教问计,广大群众敞开心扉发表意见,表达诉求。根据省政府《关于海南州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题会议纪要》精神和具体要求,开展了调整教育布局,统筹城乡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试点工作。

(一)主要做法

一是研究提出了以坚持优化结构、协调发展,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因地制宜、合理布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规范学校建制,统一办学标准;整合人力资源、优化教师队伍;合理配臵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创新管理模式,降低管理成本;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海南州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按照“州办高中、县办初中、乡办小学、村办学前教育”的原则,历时4年分两期对全州学校布局进行了调整,历时4年分两期对全州学校布局进行了调整,一期布局调整从2008年至2009年间实施,共投资4.26亿元,新建校舍面积18.93万平方米,新建4所学校,扩建14所学校。转移中小学生31680名。二期布局调整从2010年至2011年间实施,投资3.8亿元,新建3所学校,扩建8所学校,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转移学生6292名,全面实现了规划确定的教育布局调整目标任务。截止2011年9月,在全州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共撤并学校299所、教学点14个,中小学由原来的372所调减到现在的66所,校均学生规模由调整前的205人扩大到现在的1200人左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科学分析规划方案与实际状况存在的偏差,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切实做到了学校的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在二期项目实施中,我州将学校布局调整与校安工程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在实施校安工程项目中推进布局调整,通过布局调整统筹解决校舍安全问题,截止目前,已消除D级危房63956平方米,C级危房11982平方米。

二是加强工作领导,严格落实责任。为实现全州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预期目标,州县党委、政府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分别为组长的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把教育发展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定期议教制度,及时听取工作进展,研究和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教育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和完善“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州、县、乡镇政府在制定教育发展规划与组织实施、落实教育投入、项目建设、学生转移及保障入学率等方面的职责,确保工作责任到位、任务落实到位。同时,建立健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教育项目建设巡查制,加大对教育布局调整各环节工作的督查力度,党政“一把手”和主管领导经常深入到教育部门和学校,及时掌握工作进展,解决问题,确保了全州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

三是强化施工力量,加快教育项目建设。我们把选择一流的建筑企业作为抓进度、保质量的根本性措施来抓,通过招标确定了省内外32家信誉好、实力强、省内业绩好的建筑企业承建了学校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中加大督查力度,实行全州教育项目建设进展旬报制和定期巡查通报制度,督促建筑企业及时科学组织施工力量,落实倒排工期计划,加快建设进度,按时限要求完成每个阶段的工程量。同时强化协调服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用电、供水、建筑材料采购等问题,及时拨付建设资金,确保了项目的实施进度。确保校园附属设施同步建设、同步完工。我们通过州县部门多渠道争取、动员各单位、各部门资助等多种方式积极筹措资金,投资8700万元,全面完成了17所学校供水、供热、供电、排水、道路、操场、围墙、大门、锅炉、浴室、洗衣房等附属设施建设及部分学校的庭院绿化工作。多措并举狠抓项目建设质量。高度重视教育项目的质量管理问题,为提高校舍的抗震等级,对新建、扩建校舍全部按高于地区7度抗震设防标准进行了设计,将原计划砖混结构教学用房改为框架结构,学生公寓所有楼层面板改为现浇。同时,逐级落实工程质量监管责任,实行专业监理企业、建设行政部门、专职督查员、聘请老干部和项目学校校长共同负责的五级质量监管体系,使校舍工程质量得到可靠保证。

四是积极组建“两大团队”,推进校长选拔。抓好教学团队人员配备工作按照教师队伍实现专业化教学的需要,结合实际制定教师调配方案,全面完成了1884名中小学教师在县域范围内的结构性大调整,并新招教师356名(特岗教师150名),基本满足了教育师资力量需求。抓好生活管理团队人员配备工作结合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台了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各级各类学校临时用工聘用及管理办法和寄宿制小学保育员管理办法,确定学生人数不足1000的学校配备1名专职医务人员,学生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学校配备2名专职医务人员。按住校生50:1的标准给一至三年级配备保育员;按住校生300:1的标准给四年级以上配备生活管理人员;按住校生70:1的标准配备炊事员;按在校生300:1的标准配备勤杂工,招聘配备学校生活管理员、保育员、炊事员、勤杂工、医务人员等后勤服务团队人员1453名,其中生活管理员113名,保育员331名,炊事员700名,勤杂工237名,医务人员83名,使学校的后勤工作得到有效保障,后勤管理步入了规范化、正规化轨道。校长选拔任用工作按照“小学校长在全县范围内公开竞聘上岗;初中校长在全州范围内公开竞聘上岗;高中校长面向社会竞聘上岗”的要求,全面完成了对全州39所学校的中小学校长职位的竞聘上岗工作。教师培训按照每年完成20%,五年实现轮训一遍的要求,分别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校长培训方案和后勤管理人员培训方案。

五是认真谋划学前教育,重视腾出校舍利用。坚持把农牧区学前教育与中小学布局调整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在综合考虑群众的需求和开办学前教育的条件成熟程度的基础上,制定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和具体方案。今年来,全州共新开办幼儿园75所,使全州幼儿园总数达到224所,其中公立幼儿园5所,私立幼儿园27所,村级幼儿园192所。全州在园幼儿数达到13130名,较2010年增加近2000名;全州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0.5%。同时,针对这次教育布局调整力度大,撤并学校后腾出校舍相应较多的实际,为防止资源浪费,资产闲臵,各县对所有腾出资产进行了认真评估和造册登记,并制定了腾出校舍综合利用方案。在优先保障发展学前教育的同时,综合用于党团员活动室、村级医疗室、文化活动中心、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图书阅览室、农牧民经济实体协会等公益事业的发展,确保腾出校舍资源既不闲臵,更不流失。全州共腾出校舍16.3万平方米,其中用于学前教育7.2万平方米;村卫生室8134平方米;党团活动室2.2万平方米;农牧技校2.3万平方米;其他3.57万平方米。

六是落实控辍保学措施,认真做好学生转移工作。在加强宣传教育,统一学生及家长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各县根据区域界限,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制定了学生转移的具体方案和办法。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各撤并学校对现有学生进行逐校、逐班详细核查,并按照划片入学范围,编制了学生入校花名册。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县政府与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村委会与家长,县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学校与班主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和学生定向入学协议书,并突出乡镇一级的主体责任,严格实行年终责任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制,最终实现了全州学生转移中未流失一名学生的预期目的。

七是强化医疗服务,保障学生就医需求。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意见》、《海南州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和《海南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全面加强学校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切实抓好学生看病就医工作。加强学校医务室建设和医务人员配备工作。各县研究制定了医务室建设和医务人员配备方案,全州共设立学校医务室50个,配备医务人员83名。其中州属3所学校设臵医务室3个,配备医务人员6名;五县学校设臵医务室47个, 配备医务人员77名。建立中小学学生定期体检制度。将中小学学生体检费用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开展了学生入校体检,并设计制作《学生健康档案卡》,建立了学生健康档案。完善了在校学生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了学生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标准。确定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范围、工作职责,确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监测和报告、应急反应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和具体措施。同时,落实措施强化了对食品卫生安全以及学校周边的治安管理。八是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教育投入。围绕建立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认真贯彻《海南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办法》,全面落实了各级政府对保障教育投入的主体责任,明确了保障范围,规范了保障标准,落实了保障措施,建立健全了稳固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学生补贴、校舍维护等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为依法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两个提高”,推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在具体工作中,高标准落实了中小学公用经费,并将中小学水、电、暖等费用全额纳入各级财政保障体系;建立了教师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并将教师通讯费、超课时津贴、班主任津贴、校长津贴,以及教师和校长培训专项经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奖励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于2010年9月1日起全面落实;建立了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更新投入机制;采取州、县两级财政和学生家长共同承担的办法,加大了寄宿生生活补助力度;同时,建立贫困生资助管理体系,设立救助基金,加大救助力度,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了关心、爱护、帮助贫困生的良好氛围。

九是强化“双语”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突出“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双语并进,优势发展”的原则,并从模式选定、师资建设、教材选用、教学研究、评价体系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完善的政策措施和保障制度,在民族学校积极推行 “一类模式为主,两类模式并存”的双语教学模式,加强汉语文教学,民族小学从一年级开始每周增加2课时的汉语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汉语口语训练,采取设立“汉语日”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同时,积极改革藏语文地方教材。组织力量编写了一套适合民族中小学教学实际和民族学生认知规律、思维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藏语文地方教材和其他课程教学辅助教材,并从2009年9月1日起付诸于教学实践。

十是改革教育督导管理体制,强化教育督导职能。提高州、县教育督导室规格,强化教育督导工作的权威。进一步理顺州县教育督导管理体制,分级单设隶属于州、县委和州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教育督导室。结合实际认真落实《海南州教育督导办法》和《海南州督导评估县乡政府教育工作办法》,在抓好常规督学的同时,着力强化对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督政职能,重点加强对政府行为到位情况的评估、检查。在工作中加强对教育调研形成的政策性文件贯彻落实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督查督导,有力确保了全州教育改革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

十一是着眼学校长远发展,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为实现教育布局调整后各定点学校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加快学校近期建设的同时,结合各个学校的长远发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全州67所中小学(包括州职校)校园远景发展规划和长远建设规划,并广泛征求意见,经严格论证审查后,由州、县政府提交同级人大审批。通过州、县人大监督,切实保障各定点学校校园远景发展规划和长远建设规划得以实施。目前,各学校的校园远景发展规划和长远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完成,并经州县两级人大以《决议》的形式进行了确认,避免了学校建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十二是抓好配套设施配臵,努力满足教学及生活需求。按照“节俭、实用、够用” 的原则,认真做好17所学校的教学、生活设备及信息技术设备配备配臵工作。在充分利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投资3100万元完成了食堂设备、学生用床、课桌凳及信息技术设备配备工作,教育发展的“硬件”建设得到大力度推进,“硬件” 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全州范围内建立了教育局域网、校园网,对一期10所学校(州中学、州民中、贵德民中、贵德中学、同德县民中、兴海县民中、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贵南县民中、共和县中学、共和县民中)配臵了信息技术远程教育“班班通”和教师电子备课室,各年级配备了计算机教室。

(二)布局调整中出台的政策文件

一是为着力推进教育工作的重点由改善办学条件向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性转移的问题,制定出台了《海南州中小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海南州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评办法》、《海南州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海南州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海南州中小学课程调整意见》和《海南州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办法》。

二是为努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当、分布合理、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化制度的意见》、《海南州中小学教职工岗位设臵及工作量暂行规定》、《海南州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意见》、《海南州中小学校长任期工作目标及考核办法》和《海南州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定及奖励办法》。

三是为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的问题,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海南州中小学管理办法》、《海南州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海南州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海南州各级各类学校临时用工聘用及管理办法》、《海南州寄宿制小学保育员管理办法》、《海南州寄宿制学校保育员培训方案》、《海南州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配备标准》、《海南州中小学教学设施设备管理办法》、《海南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海南州中小学安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意见》和《海南州中小学实施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工作的具体办法》。四是为确保各类资金投入及时足额到位,形成保障有力的长效投入机制和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建设符合统一标准,确保设备资产及财务管理规范有序,制定出台了《海南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办法》、《关于设立教学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资金的决定》、《海南州捐资助学办法》、《海南州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助学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的意见》、《海南州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见》、《海南州中小学教学实验设备及教学辅助设备配备标准》和《海南州标准化中小学建设标准与评估办法》。

五是为保证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学前教育的意见》,提出职业教育要全力推行两个“三段式”办学模式,即 “一年在省内或者农牧区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东部或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的分阶段、分地区完成教学任务的 “三段式”的办学模式和 “一年学基础知识、一年学职业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 “三段式”教学模式。确立了到2015年全州城镇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5%以上;农村学前两年幼儿入园(班)率达到65%以上;牧区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班)率达到30%以上,形成以政府举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村办学前教育为主体,公办与民办、幼儿园教育与其它学前教育相结合的多元化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力争到2020年在全省农牧区率先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工作目标。

六是为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体系,探索“双语”教学途径,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强调要突出“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双语并进,优势发展”的原则,并从模式选定、师资建设、教材选用、教学研究、评价体系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完善的政策措施和保障制度。

七是为给学生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医疗服务,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意见》、《海南州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和《海南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学校医务室主要负责做好学生疾病就治工作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完善了在校学生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了学生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标准,确定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范围、工作职责,确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监测和报告、应急反应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和具体措施。

八是为使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切实为实现改革目标和发展任务提供保障,制定出台了《海南州州、县、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教育工作职责》、《海南州州、县教育行政部门职责》、《海南州教育目标责任考评考核及奖惩办法》、《海南州教育督导办法》和《海南州督导评估县、乡镇政府教育工作办法》,明确了州人民政府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中的15项职责、县人民政府的16项职责、乡镇人民政府的10项职责和村委会的5项职责,规范了州、县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中应承担的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了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责任,理顺了教育管理体制。

九是为坚决杜绝布局调整中学生流失问题,制定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学校集中后学生转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各级政府和领导的责任,最终实现全州学生转移中不流失一名学生的预期目的。

三、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对海南州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的评价

海南教育布局调整工作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国家民委、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也尽全力配合支持,其支持力度之大,在一个自治州的教育发展史上从来没有过。省委书记强卫、省长宋秀岩、省政协主席白玛、原副省长马建堂、副省长高云龙、张光荣等很多领导都曾就此作过专门的批示,给予持续的关注和关心。

海南州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方案刚一提出,省委书记强卫就批示省政府、省教育厅有关领导:“海南州提出的中小学布局调整意见大方向对,请支持他们大力抓好试点,稳步推进”。在强卫深入海南调研教育布局调整、生态畜牧业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情况,与共和县民族中学教师代表座谈时,他说:“我们这次到海南考察调研,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重点考察海南州近几年教育布局调整工作进展情况。通过到贵南、同德、兴海、共和四个县实地调研,总体感觉海南州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令人满意,深受鼓舞。这两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海南大手笔、大力度地调整学校建设布局,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大大缩小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力条件。海南州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方面所做的积极尝试,所迈出的巨大步伐,代表了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趋势,应给予充分肯定”。他要求省有关部门帮助海南州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稳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健康发展,为全省教育改革积累经验,带动全省教育水平的提高。

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宋秀岩在海南州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方案上批示:“海南州委、州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满足群众享受高质量教育需求的高度,提出了全州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方案,看后令人感动。这个方案有充分的调查数字,有坚强的群众基础,有州委、州政府的深入思考,体现了他们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和主动工作、大胆改革的精神”。并明确要求省政府有关领导组织相关厅局认真研究,将海南作为全省集中规模办学,提高办学质量,满足群众需求的试点,给予支持。两年来,她亲自指导教育改革的具体方案、确定教育投资的筹措方案、推动教育改革方案的稳步实施。她曾多次深入海南农村牧区就此作专题调研,她说:“海南州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对教育的投入前所未有,抓教育改革的勇气前所未有”。

2010年5月10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召开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总结表彰会,副省长高云龙出席会议并讲话。表彰会上,海南州教育局、海南州建设局等40个先进集体和113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四、《中国教育报》关于海南教育布局调整情况的报道和评价

2010年1月4日和8日《中国教育报》记者刘华蓉、张滢、郭**以《谋划农牧区因教而兴美好未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教育改革发展纪实》为题分上、下两期四个版面发表了介绍海南州教育布局调整情况的文章。同时,1月4日的教育报还发表了宋秀岩省长《借鉴海南州经验发展农牧区教育》的文章。文中说“回顾这两年的实践,海南州在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中,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好做法、好经验。一是领导重视,思想统一。海南州各级领导对教育布局调整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形成了全州上下思想统一、目标一致、行动一致,举全州之力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浓厚氛围。二是深入调研,科学规划。深入的调研集中了群众智慧,使改革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决策和组织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集中财力,重点突破。海南州一方面压缩其他开支,突出重点,加大州、县财政对布局调整的投入,一方面整合各种项目,将所有涉及教育的项目资金,集中捆绑使用,以最少的投入争取发挥了最大的投资效益。四是大胆改革,主动创新。海南州在改善教学基础设施的同时,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推进教育改革,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使教学方式和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农牧区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五是落实责任,整体推进。海南州委、州政府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机制,规划制定、项目建设、学生转移等所有环节的工作责任都落实到专人。六是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州、省各有关部门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同干事的氛围。同时,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和智慧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群策群力,才有了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喜人局面。从青海省教育资源的现状看,中小学布局结构不合理、布点多、规模小、效益低,只有科学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改变原有“小而全”的分散办学模式,适度规模集中办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城乡教师合理流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海南州的中小学布局调整试点工作为青海省开了一个好头。”

第二篇:庆阳市教育布局调整方案[范文]

庆阳市教育布局调整规划(2008年—2012年)

为了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2008年至2012年全市教育布局调整规划。

一、基础现状

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我市按照省上统一部署,大力调整农村教育布局,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共撤并学校1450所,学校总数减少了36%,学校布局渐趋合理,教育资源得到较好整合。但是,随着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不断集中,加之计划生育成效的显现,农村学龄儿童逐年递减,城乡教育布局又出现了新的不均衡。农村中小学布点多、容量小、条件差、效益低,教师难配备,管理难跟进,质量难保障,发展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全市百人以下小学或教学点尚有965所,占同类学校总数的48%。其中,西峰27所,庆城167所,环县352所,华池133所,合水82所,正宁38所,宁县90所,镇原76所。50人以下的小学或教学点521个,占26%,其中,西峰区7个、庆城69个,华池73个,环县213个、合水县60个、正宁县26个、宁县46个、镇原27个。规模在 400人以下的初中有27所,占同类学校的19%。城镇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学生上学难,教学班额大,择校现象突出。全市城镇小学班额46人以上的680个,66人以上的229个;城镇初中班额56人以上的1115个,66人以上的249个。因此,进一步加快教育布局调整步伐,已成为推动和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为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全市教育规模、质量的统筹与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的统筹与协调,城乡与区域的统筹与协调,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三、目标任务

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要以撤点并校为基础,以创办寄宿制中小学为突破,坚持走“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教学点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 的规模办学路子。采取“撤、并、挂、建”等措施,优化学校布局,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均衡发展。“撤”即撤并和改造布点分散、规模小、效益低的薄弱学校,在人口密集的乡镇,依托乡镇中心小学和条件较好的完全小学以及初中建办寄宿制学校。川塬区办学规模,初中不少于18个班、900名学生,小学不少于12个班、600名学生,山区初中不少于12个班、600名学生,小学不少于6个班、300名学生。“并”即乡镇寄宿制中心小学可兼并周边邻近的村小学,形成规模优势。把中心小学办成区域性师资培训中心、教学研究中心、电教信息中心。“挂”即极度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可适当保留教学点,挂靠在相距最近的小学,实行“一校两区”或“一校多区” 管理。“建”即建办寄宿制学校。到2012年,较大乡镇只保留一所寄宿制初中和若干所小学;中等乡镇只保留一所寄宿制初中和寄宿制中心小学;山区人口较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小乡镇,建办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形成城乡布局均衡协调,教育资源配置得当,质量效益稳定提高的新的教育布局体系。经过五年努力,全市撤并学校1000所,2008年撤并200所,2009年、2010年各撤并300所,2011年、2012年各撤并100所,全市学校总数减少到现有学校总数的一半。

宁县、合水、华池林区内的林业子弟学校,移交地方管理,纳入所在县区布局调整规划。

四、调整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原则。全市教育布局调整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与新农村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薄弱学校改造、灾后重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同步实施。根据今后及更长时期的人口流动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国家规定的学校建设要求和标准, 立足当前实际,适应未来需要,超前规划,科学布点,避免重复建设,严防结构性浪费。

2、坚持分步实施原则。中小学布局调整涉及教育发展全局,要根据教育发展要求、资金投入能力、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接受程度,逐步推进,成熟一批调整一批。要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优先安排有危房改造任务的学校,县城、乡镇所在地的学校的布局调整。对于规划撤并以及虽然保留但规划不达标的学校,不再投资建设。

3、坚持学校建设标准化原则。无论是新建还是扩建的学校,都要按照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标准,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建设。特别是撤点并校后建办的寄宿制学校,要认真建好食堂、供水、厕所、澡堂等必需设施,切实解决学生的食宿、学习以及安全、卫生、医疗、管理等实际问题。

4、坚持区域一盘棋原则。中小学布局要向人口集中的区域发展,小学打破村域界限,中学打破乡镇区域界线,方便学生上学,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5、坚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原则。对近年来新建的教学楼,要在符合新农村规划的基础上,尽可能在现有学校、特别是条件较好学校的基础上扩建,避免大拆大建。根据不同地理环境、交通情况、人口覆盖状况,允许极少数行程较远、交通不便的小学教学点暂时保留,避免“一刀切”。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中小学布局调整,既是一项关系教育长远发展的社会系统工程,又是一个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必须站在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市、县区都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教育、发改、财政、建设、国土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中小学布局调整领导小组,并在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办公室,办理具体业务。市上将把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纳入对各县区教育工作目标考核,定期检查通报,年终兑现奖惩。

2、加大统筹力度。各县区要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人口变动情况和群众的承受能力,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调研。对当地的地理、人口、经济和中小学校的布局、学生的分布及变化趋势、道路交通、办学质量、群众关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要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等客观实际,从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和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出发,研究制定科学、适宜、务实的调整方案和办法,反复比较论证,科学谨慎决策,避免因决策失误、工作简单化和“一刀切”,造成新的教育资源浪费。各县区要严格按照本规划要求,重新制定本县区布局调整五年规划,报经市政府审查同意后执行。对三年内完成布局调整任务的县区给予奖励;对不按审定规划执行、达不到市上规定要求的,市上不安排布局调整专项经费。

3、整合项目资金。布局调整和建办寄宿制学校资金由市、县区两级政府分担,并通过列入教育项目、整合教育专项资金等多种渠道解决。市政府2008年筹措1.1亿元,2009年、2010年分别再筹措1.3亿元。各县区政府按照市级资金1︰0.3落实配套资金。县区城市教育费附加也要重点用于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要积极整合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资金、转移支付危改资金、长效机制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和灾后重建等各类项目资金,在排除危房、确保校舍安全的前提下,重点用于新规划的布局调整学校建设。列入布局调整的项目资金实行验资制,县区政府根据市上下达项目资金额度,将配套资金打入市教育布局调整办公室资金专户进行验资后,再汇入县级资金专户,封闭运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4、加强资产管理。各县区要切实加强撤并学校的财产管护、校产清理和移交工作,要通过资产互换、有偿转让、竞价拍卖等方式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并把所得收入用于并入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发展当地教育事业,防止校舍等国有资产闲置和流失。布局调整后被撤并的农村中小学资产,由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同意,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剂处置,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处置和占用。资产处置所得资金全部纳入乡镇初中和中心小学账户核算,专项用于本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

办学体制如何转变——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思考

布局调整的几项原则:小学适度就近,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

有利于调动多方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

步实施

日前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列入发

展农村义务教育当前要重点抓好的6项工作之一。

从全国来看,“九五”期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0年与1995年相比,小学学校数减少了11.5万所,办学点减少

3.3万个;中学学校数减少3752所,校均学生规模扩大,办学效益逐步

提高。但农村学校布点多、规模小仍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因素。

教育资源难以集中,师资缺乏,体音美等课程无力开设,办学条件难以

改善,民办代课教师素质普遍较低等现象依然存在。随着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小学英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现行的布局状况将更难以

适应,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教育投入机制变化等,新一轮的农村中

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正提上日程。

对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记者认为,应以提高教育质

量和满足群众接受优质教育为宗旨,通过调整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

效益,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布局的均衡化、条件的标准化、管理的规范化、办学的特色化,通过办学体制的创新,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开创新

世纪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调整工作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小学适度就近,初中相对集中。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初中要相对集中,适度规模办学,满足初中适龄人口高峰期入学的需要。初中最好设在乡镇所在地或附近。二是优化教育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中小学布局均衡化、办学条件标准化,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三是有利于调动多方积极性。在中央领导下,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继续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和群众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在选点上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四是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通过调整,实施“校校通”工程,为农村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小学英语课等?开足开齐课程,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教育模式多样化。五是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在调整工作思路上,记者建议平原地区以标准化乡镇中心小学布局为先导和重点,建设并形成一批标准化小学,在此基础上以一般完全小学和简易小学为补充,逐步完成全面覆盖。山区以乡镇中心小学和深山、偏远地区的简易小学为重点先行布点,抓住两头,带动其余地带的布点。学校的布局调整实质上就是一定的适龄受教育人口群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地理环境、人口密度、服务半径、班级规模是影响布局的重要因素和指标。因此,调整的标准和幅度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以河南这个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为例,2000年,县及县以下共有初中4900所、小学3.9万所,平均每个乡镇有初中2.3所,每所初中覆盖人口1.58万人,校均规模1029人;每1.29个行政村有一所小学,每所小学覆盖人口1968人,校均规模340人。该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盆地面积占55.7%,山区丘陵面积占44.3%。常住人口9256万人,人口密度为554。

关于初中布局,记者认为,河南省可按每2至2.5万人口一所,先行规划。实施步骤上,鉴于初中正面临学龄高峰,压力很大,近3年应基本稳定现有格局,可结合乡镇区划调整、城镇化的进程、薄弱学校的改造等,开展标准化建设,新建扩建一批学校,适当调整布局明显不合理、规模小、效益差的学校。学校布局规划应既考虑到高峰期的需要,又要考虑高峰过后生源的减少。

关于小学布局,记者建议平原地区乡镇中小学服务半径不超过2公里,覆盖人口7000人左右,学校规模在600人以上,班额不少于35(高年级45)人;山区乡镇中心小学和平原的一般成建制小学达360人以上,班额不少于30(高年级40)人。据调查,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童单程徒步上学的时间,平原地区以不超过30分钟、行程约1.5公里为宜;高年级以不超过40分钟、行程的2公里为宜。山区丘陵地区情况复杂,不宜硬性规定,提倡通过发展寄宿制解决集中办学问题。深山区和建制校覆盖不到的地方要办好简易小学(包括复式班),方便就近入学。班额不足20人的简易小学可实行隔年招生,由乡镇统筹,防止高年级段生源波动。两

校共同覆盖的地区、个别布局的盲区、乡镇交叉地带,应允许学生跨地域择校。考虑到城镇化建设和人口迁移因素,城镇尤其是新兴集镇的学校校园规划应适当超前。布局中同时启动学制改革,将小学5年改为6年对缓解初中压力,搞好初中布局调整有积极作用。

关于调整幅度,仍以河南省为例,建议5年中,规划新建和扩建6000所中心小学,平均每万人左右1所,可吸纳小学生300万左右;每所中心小学带动辐射2至4所完小或简易小学(班),平原地区撤并完成后,半径1.5公里的服务区内一般不再有简易小学。“十五”末,小学数量调减40%左右,初中调减10%至15%。与此同时,逐步辞退所有代课教师和临时人员,正式教师按新标准定岗定编,教师整体素质和学科结构能够基本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小学生师生比更加合理,学校规模明显扩大,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调整工作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因此,记者认为,要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中小学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将调整工作列入“十五”规划和工作计划,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做好群众工作。

二是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工作中要做到五个结合,即与乡村撤并工作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结合,与薄弱学校和危房改造结合,与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结合,与义务教育的学制改革结合,科学规划,同步实施。三是建立布局调整专项经费。建立各级财政分担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建设专项经费;继续搞好教育费附加征收,并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布局调整;建立县政府统筹、中央和省、市各级财政规范转移支付的保障教育工资发放机制。

四是制定新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当前亟需出台新的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农村实际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作为定岗核编,核定经费,淘汰编外不合格人员,优化教师队伍的前提条件。

五是盘活教育资源,防止流失。建立教育资产管理机构,被撤并学校的教学仪器、图书、文体器材、课桌凳等应“物随生走”,工地、校舍等“产权归教”。政府可通过拍卖、转让、置换等多种方式,优先转用于邻近学校的改扩建,也可用于发展本村幼儿教育、成人教育,作为学生校外活动、社会实践场地。经县级政府批准也可用于抵偿当地教育债务,一时无法处理的可暂时封存。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就此做出法律规定,以防止教育资源流失。

第三篇:教师工作简结

工作总结

五年的时光已悄然结束,作为一名新加入教师队伍不长的老师,我更需要对自身进行不断的审察与总结,以促进自我的不断发展与成熟。

五年来,我通过教学实践,提高了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认识到教育教学在学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以往只教知识,忽视德育的旧观念,在育人的基础上育心。以“育人为本、学生第一、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正在激励自己转变教育方式、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手段,推动 “认真治教、为人师表”的教风建设,加强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教育教学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这些责任意识正是推动我自觉行动的动力所在。

几年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在教学环节中,突出实践教学,不断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实习实训教学活动,并与企业联合开展工学交替教学活动,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及全国职业技能培训考试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通过几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我今后要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争做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和管理的示范,充分发挥教师教育教学的作用,为我市我省经济建设和构建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做出贡献。我相信,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工作必将迸发新的活力,取得更长足的进展。

第四篇:综合治理工作简结

2010综治工作总结2011年工作要点

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公司两级党组织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维护矿区稳定的第一责任。一是健全责任体系。年初公司、矿分别召开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公司、矿、科队层层签定了综治、消防、民爆、610四个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建立完善了公司、矿、科队三级综治责任体系,将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单位、部门和责任人,形成了“各级层面有指标,综治责任有考核”的工作格局。公司综治办制订了三大项五十一小项的同业务竞赛考核标准,采用每月进行一次同业务竞赛的全面检查,严格考核、打分排队,奖优罚劣,保障落实。二是加大重点工作管理力度。我们狠抓重点工作,紧盯重点环节,始终坚持每半月矿组织一次治安、消防大检查,公司每月组织一次综治大检查,把各项隐患消灭在了萌芽之中。我们把民爆物品的安全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牢固树立“民爆无小事”的观念,规范了民爆物品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民爆物品库的硬件投入,在“人防、技防、物防、犬防”上下功夫,在领用、存储、押运、监管等重点环节全面强化流程监管,实现了涉爆“零”发案。外委施工队伍人员复杂、素质偏低,我们坚持把管理、教育、服务相结合起来,对驻矿外包人员实行“人员备案准入制度”,详细掌握外来人口的情况并建档造册。在当地派出所的支持下,严格上网审查,决不容纳收留涉嫌人员。对重点人口、邪教人员、敌对势力等十类人员认真排查摸底,10年未发生任何案件。三是集中开展整治活动。我们开展了“重点治安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各矿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制定措施,立足早发现、早治理、早防范。行动期间排查整治消防、治安隐患100余条,对遗留隐患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整改。通过治安百日行动做到了整治一片,巩固一片,矿区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四是强化应急预警机制。建立健全了公司重大活动治安保卫应急预案,明确了机构;公司两级综治部门针对性地制定了详尽的应急预案,有效地保证了重大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安保任务圆满完成。五是狠抓综治保卫队伍建设。开展了综治保卫人员“岗位描述、手指口述”活动,组织全员参与,全员学习,全员执行,使每一位保卫人员统一标准、统一动作,并将综治保卫人员“岗位描述、手指口述”工作法融入了日常工作中。在“忠诚教育”活动中,所有综治保卫人员人人进行述职报告,总结自己本职工作中的盲点和不足,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出自己最需要提高和学习的方面,写出个人剖析总结,从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为畅通与员工联系的渠道,我们建立了信访工作制度,公示了举报电话、设立了举报信箱,做到有报必查,查而有果。要求矿、科队级干部为接受员工信访的第一责任人,健全信访工作流程,规范运作程序,变“员工上访”为“干部下访”,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焦点问题,做好矛盾的化解和情绪稳定工作。国庆期间,公司成立了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健全完善制度、制定有效,积极预防和排查不稳定因素,注重针对安全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工作中极易出现的集访、群访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注重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着力排查整治隐患,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一年来,无发生越级上访事件。

2011工作要点

一、采取得力措施,确保矿区安全稳定

1、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各单位的党政一把手为综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责任,努力做好自己内部的安全防范工作,切实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为综治工作要尽心尽责,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本系统本单位的稳定。

2、进一步完善各项综治措施。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内保制度,加强内部安全保卫,落实治安保卫责任,严格内部安全管理,加强领导干部值班、查岗、查哨制度,确保矿区有一个安全有序的工作和良好环境;二是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检查考核,加强监管和安全设施建设,切实做到规范操作,安全运营、安全生产。三是抓好业务监管,防止行业欺诈,职业犯罪,尤其是技术诈骗要作为业务监管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实,确保业务安全有序的运营。

3、进一步规范民爆物品的安全管理。各单位要适时深入组织开展民爆清查百日行动,结合矿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对各类涉爆人员的教育管控,加大民爆物品运输、存储、使用全过程的流程管理,加大散失火工品的清查收缴力度,严格落实库区“四防”和库房“六防”防范措施,确保火工品“不流失、不炸响”。

4、进一步抓好消防安全管理,各单位要加强对密集场所的消防通道、消防设施器材的设置配备使用情况、电气设备的防火防爆、职工宿舍及办公室的防火措施、食堂燃气的安全管理。要对火药库的防雷电、防静电设施、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职工掌握消防知识和灭火技能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有效治理消防安全隐患。要做好义务消防队伍的管理,坚持定期对专兼职义务消防队员进行军事化训练和消防预案演练,切实提高各单位处置突发消防事件的预警能力,杜绝重大火灾事故和遏制一般火灾事故的发生,保护企业财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

5、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各综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注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对职工群众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切实履行调解职能,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从抓早、抓小、抓苗头做起,努力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激化或酿成群体性事件和民转刑案件。对不履行工作责任造成重大不良影响或重大事故和案件的,要追究其责任人的责任。

6、进一步抓好创安、创模活动。各单位要把法制宣传教育摆上党组、支部的工作日程,切实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推进创安创模不断学化,坚持开展群众性的创安创模活动。

二、严格奖惩,加强综治督查和考评,切实把综治工作抓到实处。

把综治工作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对工作成效大,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得力的干部,给与表彰奖励,对措施不落实,防范不到位,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和桉件的,将给予批评警告,直至一票否示,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督促各单位要认真抓好综治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结合分管的工作加强督查考评,通过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推进综治工作上台阶。

××××公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日

第五篇:布局调整实施方案

营山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了进一步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四川省教育厅(联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精神,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全县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

一、现状分析

我县共有义务教育学校 736 所,其中初中校点68所,小学校点668 所(单设初中12 所,完全小学17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6 所),共有在校学生114254人,其中初中阶段在校学生37739人,小学阶段在校学生76515人;教职员工5117人,其中:小学2813人,初中2304人;专任教师4655 人,其中初中阶段专任教师 1996人,小学阶段专任教师2659人。全县共有初中小学校园地1231444平方米。其中:小学626816平方米,初中604628平方米,校舍486269平方米,其中:小学校舍232686平方米,初中253583平方米。

“十五”期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普九”巩固提高工作,大力实施学校布局调整,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但受丘陵地区自然、经济环境等条件限制,布局调整的目标没有完全达到。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希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迫切愿望及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办学条件的矛盾日益显现,突出地表现在:一是戴帽初中和村小布点仍然分散,规模较小,办学效益低下。目前,全县村民小校点1444个,单师班 1444个,而班额在25以下的就占491个,占村民小的34 %,近三年戴帽初中学校三个班不足200人,招生或毕业人数不足50人的就达20 所。这种大摊子,高成本,低效益的办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二是中小学教师队伍量少质弱。急待优化提高,多数农村中小学师资,特别是戴帽初中师资力量薄弱,初中学科严重不配套,代课教师多、学历偏低和老龄化的教师数量大,村小教师老龄化现象更为突出,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改要求远远不相适应。三是村民小及大多数戴帽初中校办学设备设施落后缺乏,严重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科学合理地调整中小学布局,扩大规模办学,充分挖掘、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潜力,已是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势在必行。

二、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党的方针政策,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稳妥、有序地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促进我县义务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及目标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全县统筹规划,乡镇组织实施,分步合理推

进”的要求,遵循“相对集中、方便入学、改善条件、提高效益”的原则,在“十一五”期间着力实现“中心小学扩大规模,初中相对集中”的总体目标。

1.初中布局调整基本原则及目标。坚持相对集中的原则,在“十一五”期间,要对初中三个年级不足200人,每年招生或毕业人数不足50人且师资严重紧缺,学科不配套,同时距离相邻初级中学较近,相邻初级中学有接纳被撤并初中生源条件,办学水平低下的戴帽初中,原则上调整为纯小学,从2006年秋季起有计划停止这些学校招收初中新生,这些学校原覆盖的初中新生生源原则上调整到附近规模大、办学条件较好的乡镇初中或原区所在地初中校就读。被撤消初中招生的原戴帽初中校集中力量办好小学,其初中办学资源用于发展小学寄宿制。根据以上原则,2006年全县计划第一批将文殊小学、七涧小学、琵琶小学、普岭小学、盐井小学、铁顶小学、带河一小等7所戴帽初中改办为纯小学,从2006年秋季起停招初中新生,其中琵琶小学、普岭小学、铁顶小学、带河一小在2006年秋季开学前一次性将2007级、2008级初中生归并到相应的乡镇(原区)初中就读(见附表)。扩大了规模的这些乡镇(原区)初级中学,充分发挥现有师资、办学条件和规模优势,集中力量办成县、市级示范初中。

2.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原则及目标。在坚持就近入学原则的前提下,以调减薄弱村小,办好乡镇中心小学为重点,夯实农村基础教育。根据“十一五”期间入学高峰期逐步下降的现状,各乡镇要有计划地调减村小数量,对学生不足30人,且小学高段学生离乡镇中心小学不超过3公里,低段学生不超过2公里的村小原则上予以撤并,学生归并到乡镇中心小学就读.同时,各乡镇要力争办好现有的基点小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保证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乡镇中心小学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小学高段学生寄宿制。

三、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学校布局调整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中的重大举措,它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各级党政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切实加强领导,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县政府成立由分管教育副县长任组长,县委办、县府办、各级乡镇党委政府和教育、财政、计划、建设、国土、发展和改革等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中小学布局调整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督促、考核布局调整实施工作;其次,各乡镇要通过广播、板报、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配置,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好处,使各级各部门积极支持布局调整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

(二)摸清实情,科学规划。各乡镇中小学校要按照布局调整总的原则和要求,规划好本地区村小校点的设点布局,要将村小布局方案于2006年7月前报教育局教育股,并在每年7月前将规划后变化的情况报教育局教育股。

(三)以奖代拨,保证投入。为了保证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顺利实施,县政府将拨出专项资金补助奖励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激励各乡镇按规划全面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四)积极推进,稳步实施。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坚持“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稳步实施布局调整工作,正确处理好实现规模办学和方便群众、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在布局调整过程中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坚决杜绝适龄儿童辍学现象的发

生。

下载海南州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简结(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南州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简结(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布局调整汇报(大全)

    阳曲县教育局 关于全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阳曲县属太原市近郊农业县,县域面积2070平方公里,约占太原市总面积的1/3,是国土资源大县。全县辖4镇6乡,12......

    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

    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一、2002年学校布局及学生、教师数 全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269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6所,九年制学校1所,民办初中1所,县重点小学1所,乡镇中心小......

    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县局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需要,为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快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村小将有计划、有步骤......

    小学布局调整汇报材料

    师宗县龙庆乡小学危房改造汇报材料 ——在市、县中小学危房改造与标准化建设调研会上 (2010年4月2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中午好! 欢迎你们在百忙之中来我乡调研,我代表乡......

    小学布局调整报告(推荐)

    小学对照《江苏省小学基本办学条件》不达标的指标说明 县教育局: 根据县布局调整检查的通知,对照《江苏省小学基本办学条件》要求,我校组织专人逐一核对,现将不达标的指标和具体......

    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

    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十x大精神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核心,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设置学校布点,大力实施标准化学校......

    中小学布局调整信息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审计调查根据审计署统一部署,本次审计调查按照“评价总体、揭露问题、规范管理、推动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总体工作思路,以检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不仅仅是撤并校点,而是在于优化校点布局,调整的目的是要保证孩子就近上学的权利和公平接受教育。 布局调整的再审视再出发 《 中国教育报 》 2012 年 8 月......